ZKIZ Archives


三年大限将至 神华整体上市“蹒跚”起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g.html

姗姗来迟的中国神华(601088.SH)整体上市终于有了进展。

8月19日,中国神华公告称,决议启动收购控股股东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神华集团”)部分资产的工作。

中国神华是国内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也是世界第二大煤炭公司。其于2007年回归A股,并承诺于3年内实现相关资产的整体上市。

但三年将至,中国神华整体上市却迟迟不见实质性动作,此番表态或可为兑现承诺。

不过,多家证券公司分析师均不看好中国神华此次资产注入,广发证券分析师陈亮在报告中直言“股份异动,公司被动公告”。而大同证券分析师于宏亦称,“资产质量不好”。

模糊的公告

在公告中,中国神华称,拟注入的资产范围为神华集团公司所属若干家与本公司主业相关的公司,涉及煤炭、电力、物资供应、信息及技术服务等业务。中国神华计划以A股首次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支付相关收购费用。

但中国神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标的资产,仅给出了大致的估算:按2009年12月31日数据看,目标资产占中国神华总资产的比率低于20%,目标资产带来的净利润占中国神华净利润不超过2.5%。

对于此次中国神华的资产注入的标的资产,市场难言满意。东方证券分析师吴杰在报告中认为,“该资产盈利能力乃至规模都低于我们之前的预期,也排除了是宁煤集团或是乌海能源的可能”。而陈亮更是直言拟注入的资产对中国神华的利润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不过于宏表示,虽然公告上显示的此次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差,但“中国神华财务比较保守,而且数据都是2009年底的,实际情况可能要好于公告所述”。

事实上,在公告中,中国神华称“鉴于公司正在进行上述收购事宜的前期工作,以上事项均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与最后收购方案存在较大差别”。

然而,中国神华作为一个“保守”的公司,为何却拿出一张模糊而稍显急切的资产注入公告呢?

陈亮在报告中称,这“很可能是针对本周公司股价异动的被动举措”。其称近来,中国神华免去了三位副总裁的位置,事后有媒体报道称上述高层调整是为母公司资产注入做准备。

上述猜测,引发了公司股价异动, 陈亮称“当公司确实有意启动资产收购,而股价又发生异动之际,公司的唯一选择就是先发布一则模糊的公告,以应对股票市场,避免交易所可能对其实施的停牌”。

而于宏也表示,虽然不能确定中国神华高管调整是否与资产重组有关,但“大多数公司在资产重组前都是从管理层变动开始的”。

另外,中国神华及神华集团近来负面新闻缠身,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分析师向本报记者表示,“不排除中国神华借资产重组来减弱负面新闻的影响”。

8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其官方披露,中国神华旗下神东煤炭分公司大柳塔煤矿中擅自扩大产能被叫停,并处10万元罚款。

另外,于6月,审计署发布对神华集团的审计报告,披露神华集团旗下公司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并为当地政府送车建房。

3月,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约30死亡。

三年等待

不过即使是这一“急切”的公告,也已让市场等待了三年。三年前神华集团的资产注入在上市之初就已有承诺。

2007年10月,被市场喻为“煤炭航母”的中国神华如众星捧月般登陆A股,共计募集资金净额 659.88亿元,除煤炭、电力及运输系统的投资,更新项目使用资金166.9亿元,以及160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和一般商业性用途外,尚余333亿可用于战略性资产并购。

陈必亭在A股上市首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资产“没有泡沫”,并将在未来2-3年内提前实现整体上市。

而在中国神华的招股书中,对于整体上市更为详细“由于各部分的业务的情况存在差异,神华集团拟采取‘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方式,逐步完成煤炭和电力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

2008年4月,中国神华副总裁王金力向外界表示,中国神华计划今年年底前向母公司收购价值约为110亿元的资产。

不过,三年时间转眼只剩下1个多月,在于宏看来,“三年内完成整体上市的承诺肯定是完不成了”。

事实上,中国神华从回归A股至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购母公司资产的行动。正如网民所言,按神华公布的政策路线,近三年来,难道就没有一个项目成熟?

根据公开信息,神华集团的资产主要是神华包头矿业、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神华宁煤、神华新煤、神华宝日希勒煤业等煤炭资产、煤制油公司及国华电力等电力资产。

在中信证券分析师罗泽汀的报告中,其表示,中国神华所能购买的资产为煤炭和煤制油资产,可购目标资产约占上市公司产量的30%左右。

在于宏看来,神华集团旗下的部分项目“早就成熟”,但却并未装入上市公司,“实在令人不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困扰着神华集团的整体上市:股权与矿权之争、盈利情况不够好。

由于神华集团旗下煤炭资产多为改制而来的旧矿产,因此股权及矿权关系颇为复杂。以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神华宁煤、神华新煤、神华宝日希勒煤业为例,经过一系列的改制,神华集团仍没有获得全部股权,“其它股东可能不愿意上市”。

相 对于中国神华,陈亮在研究报告中称,神华集团2009年营业收入为1612元,利润为464亿元,但剔除上市公司后,2009年营业收入仅为399亿元, 而利润才25亿元,“集团资产盈利能力暂时无法与上市公司比肩”。而据证监部门的要求,母公司注入的资产盈利水平应高于上市公司的水平。

不过,于宏表示,整体上市就是“不好资产装入上市”,如果硬比盈利水平,那“国内很多整体上市都做不成了”。于认为在中央政府支持整体上市的背景下,盈利水平应不会成为整体上市的阻碍。

于宏称,由于神华集团开始在煤制油等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数百亿的长期投资会对神华集团造成财务压力,“需要煤炭项目进行现金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8

「按月訂購」步履蹣跚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530

從團購到「按月訂購」甚至「包年訂購」,雖因契約更長使電商網站與合作商戶的關係更緊密,但到了消費者那裡,始終是叫好不叫座。

每月或每年支付一定費用,就有人將各種產品送上門。這就是2011年從美國興起的一場電商新潮流——按月訂購。

在國外,無論是標準化的快銷品還是個性化訂製,不少電商公司獲得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的融資;在中國,這個模式也落地開花,但普遍體量較小。短時間內初具規模的有兩類,一類如提供電影票、安全套之類生活用品的「包年優品」等,另一類是提供高端化妝品訂製服務的MyLuxBox等。

近一年過去了,包年優品穩步發展但困惑不斷,MyLuxBox則遭遇水土不服而事故連連。

「預付是趨勢」

包年優品的創始人名叫湯志能,出生於1989年,但已浸淫互聯網十多年。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為幫他的朋友追女孩子建立人生第一個網站ShowLove(示愛牆),「之後還幫兩個朋友出過主意,可惜一個也沒有追到。」他笑著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高分考入廣大附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的他卻在高三退學,與另外兩個同學一起建立了社交網站——聚校網。當時Facebook還沒走進大眾視野,人人網還沒有誕生。湯志能當時「每天拿著一份計劃書跑去中信廣場,溜進停車場,看到奔馳或寶馬車主就遞一份過去」。

儘管後來獲得了廣東外語職業藝術學院的獎學金,但讀了一年的湯志能再次選擇退學。這一次他抓住了團購浪潮,創辦了「趕團網」和「潤團網」。然而2011年團購進入洗牌期,公司32人最後剩下4人,「整棟樓都聽得到他們的哭聲」。然而,在團購領域積累的客戶資源是其創辦包年優品初期不可多得的財富。

包年優品正式上線是2012年2月4日,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湯志能的說法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多很成功的網站都是立春上的線」。現在上線的許多產品都是沿用當初團購的渠道,不過包年模式使存貨壓力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鼎譽襪業和包年優品簽了一年的合同,後者向前者按季付款。前者的負責人連曙傑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他看重的是包年制的長期穩定和量的固定,一年的數據有了,顏色搭配、物料採購等就都可以批量進行。

不過,南方週末記者看到其主營產品之一的電影票,以廣州為例,包年價468元可看26場,平均一張電影票18元,聽起來很划算,但是其合作影院只有十家,且只有一兩家位於中心城區,而電影信息網站時光網顯示廣州現有55家影院。

實際上包年優品差點夭折。建網站、商戶洽談、摸索不同的產品,上線一個月時間,湯志能就搭進了自己將近15萬的全部身家。大大小小的風投也見了差不多50家,但大家口徑一致,看好移動互聯,不投電商。幾乎撐不下去的他考慮將公司賣給一家在香港做高跟鞋和內衣生意的公司。

曾與湯志能團購合作過美容生意的湯鎮城這時恰巧打來電話找他幫忙做網站。湯鎮城是廣州五山廣場幾百個舖位的東家,擁有十家美容院,家族企業譽洋投資涉足商場、互聯網、實業等多個領域。

湯鎮城聽湯志能講完包年優品後,感覺這和自己的美容美發年卡生意沒有什麼區別。「預付是未來的趨勢。」湯鎮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報告,201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企業發行的多用途卡市場規模為965億元,預計2013年底將超過3000億元。

傳統預付卡是暴利行業,但是為了扼制腐敗,2011年央行等七部委共同發佈了《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以實名制等方式提高了預付卡的門檻。正在為此發愁的湯鎮城從包年優品看到了希望。

幾千張預付訂單帶來幾百萬的現金儲備,湯志能把這部分錢用於風險較小、利率在3.5%-4%的理財產品上,「收益足以養活整個團隊」。

就這樣,兩人碰頭後第五天,湯鎮城向包年優品注入50萬美金。

把市場做大才好切

上線6個月,不計返利之類的成本,包年優品有將近500萬元的交易額。總共不到8000張訂單,平均下來,相對紅火的包年電影票平均每天也只有5張訂單,均以全年觀影26場計,即平均每天賣出的電影票是130張;對比全廣州平均每天8000張的團購量,湯志能向南方週末記者坦言:「這就是我們還引不起消費群體和投資人關注的原因。」

湯算了筆賬,廣州一年大約有30萬人次團購電影票,能夠包年的最多只有1萬-2萬人。「我們已經做了最忠實的一千人,第二千就更加難了,經費起碼要是前一千的五倍。」

因此,湯志能現在並沒有把精力放在繼續推廣上面。每個產品做到1000單,他就不再推廣,而是專心服務好這1000位客戶,讓他們幫其做口碑傳播。

更多的時間,湯志能用來開通一個新的產品類或落地城市。目前包年優品各地通用的產品有安全套、電影票、絲襪、男襪、內褲,洗車服務僅限深圳,咖啡只在北京。

顯而易見,這些產品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湯志能認為目前只有這些標準化的日常用品適合包年,線下購買反而會浪費時間,也沒什麼愉悅感。

而像化妝品、男裝、紅酒、蔬菜、情侶約會這些定製概念比較強的東西,都是談了還沒有合作。「市場還沒有成熟,這些必須要從大的受眾群體做起才好做。」湯志能說。

現在除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業務直營以外,其他城市採取的則是加盟方式。加盟商有兩種:一種如趕集網在鄭州和天津的代理機構,他們支付加盟費,獨立運營,包年優品提供域名和系統。第二種則是珠海和廈門,包年優品派人到當地共同組建子公司,然後分成。

而團隊的專業化程度讓湯志能最為擔憂。一下子這麼多加盟店進來,而現在的團隊還只是一幫像他一樣二十來歲的孩子。

個性定製水土不服

相比包年優品,徐小平投資的Myluxbox被化妝品團購網站聚美優品收購後,原有用戶被中斷服務並發現假貨,他們於是成立了一個維權小組;兩位聯合創始人也分道揚鑣,其中一位甚至指出公司用戶數據造假。

國內外按月訂購模式大致的做法有三類:一是每月提供相同的快銷品,如Dollar Shave Club提供刮鬍刀;二是每月的東西不同,如Birchbox提供的美妝小樣;三是完全個性化定製,如Swag of the Month和Truck Club出售的男士潮T。

目前,國內外做得最好的同樣是第一類快銷品。2012年美國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評選出本年度剛成立的八家頗具潛力的新創公司中,做無毒嬰兒和家庭用品的Honest排名首位。

在第二大類中,本土化能否做好是成敗關鍵。Birchbox是提供化妝品小樣的美國本土網站,因為產品定位符合美國女性的風格而在美國甚為流行。

不過,德國按月訂購網站Glossybox儘管質量和口碑都不錯,但其中國區CEO熊唯浚不久前還是選擇賣股離職。

化妝品包年在中國遇阻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貨源不足。熊唯浚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外國的女孩子會選擇適合自己皮膚的產品,而國內的女孩子則看重大牌。」

但是這些大牌又沒有為這些「盒子」開闢專門的生產線。雅詩蘭黛旗下品牌BOBBI BROWN公關經理厲敏懿對南方週末記者稱:「我們品牌產品小樣數量非常少,目前沒辦法與這種網站合作。」

不僅如此,中國按月訂購還面臨支付困境。「在國外,顧客把信用卡資料放在網上,我們可以每個月扣錢,但在中國這樣做不合法。」熊唯浚說,「我們只能採取支付寶式的預付模式,但這不具有持續性。」因此,在Glossybox的全球19個分公司中,來自中國消費者的退訂率或說「忘訂率」最高。

完全個性化的第三大類則因用戶和盈利受限,出現了改變按月訂購模式的趨勢。2012年9月6日,主打女鞋包的Shoedazzle宣佈結束自己在英國剛剛開展了4個月的業務。而其在英國的本土競爭對手StylistPick也在郵件中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自己也在轉型,「現在只要額外支付3.5英鎊郵費,消費者便可隨意購買單品。」

同樣美國男士潮T公司Swag of the Month的CEO Erik Huberman很直白地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雖然按月訂購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每個月的收入就那麼多,也許不做這種模式,消費者會買三件?誰知道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90

通訊錄,蹣跚入口路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737.html

通訊錄站在「入口」的優劣分析

我們先來盤點下通訊錄的優勢所在,一方面,手機通訊錄是一種比娛樂更強關係產品,在商業化的社會,相比較娛樂而言,人們的社交、商務需求依然佔據著人們生活的主線,承擔著需求模型中生存和安全上的需求,這樣的關係顯然比滿足上層需求的娛樂來的更緊密。另一方面,通訊號碼有強大符號屬性難以割捨,目前越來越多的產品登陸的用戶名正在由郵箱向手機轉變,這也意味著手機號已經成為了我們每個人的一個ID?甚至連微信也已經不像QQ那樣強調自身的「微信號」屬性,基本上人們都會用「用手機號加我微信」這樣的話語。而這一變化,注定了通訊號碼在生活中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地位,成為了人們生活商務需求以外的一種符號。

通訊錄看上去很美,但如果將其化作一種獨立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其缺點也較為明顯。首先,通訊錄意味著隱私是封閉式社交,可以看到大佬的名片中,手機號通常是不被印在紙面上的,這是因為通訊號碼已經成為了隱私的一部分,而這種隱私所帶來的則是一種封閉,將限制社交的廣度。其次,用戶習慣難以改變,這是指假若通訊錄產品獨立於操作系統,用戶需要在打開一個獨立的應用後才可以使用,在充滿惰性的用戶面前,這是最大的挑戰。最後,通訊錄難以作為決策工具,在移動互聯網上成為入口的先決則是成為用戶手中的決策工具,譬如大眾點評是人們餐飲的決策工具,微博、微信是人們溝通信息的「決策工具」,但通訊錄通常卻是一種結果指向型產品,即這是一種已經思考了與誰溝通才會去觸碰的功能。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才會使得通訊錄這樣一款有著充分想像空間的產品一直難以發揮其內在的關係價值。

如何擺脫「工具」身影

「假若被看做一款工具,在資本市場上是很難被接受的。」一位曾經耕耘於撥號產品的創業者向筆者感慨到,而事實上這也是此前所有通訊錄產品所面臨的通病,即便是QQ通訊錄這樣在移動互聯網產業初期擁有巨大用戶基數的明星產品,也面臨著退休的風險,此前便有媒體稱:「騰訊無線事業部將被拆分,QQ通訊錄團隊也散了,併入微信團隊,並可能會以某種方式進行整合,比如通訊錄的功能強化等,但更大的可能是直接撤掉QQ通訊錄這個產品。」原因很簡單,按照騰訊原無線老大劉成敏的說法就是,通訊錄不是一個很好運營的產品。

運營難,工具化這又是兩條擺在通訊錄面前的攔路虎,對於工具化的升級,戈壁投資董事總經理童瑋亮曾提出過一個很好的觀點,在它看來對於工具類產品發展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2010、2011兩年,當時純工具類還是非常有價值的產品並在移動互聯網進行卡位。第二個階段,則是到了2012年後,工具類產品必須走向云端,需要讓用戶在本地化使用的同時產生內容價值。而第三個階段,不同的產品則可能向垂直社區轉型,但不是對所有的工具類產品都適用,目前大家都在試探中。

在運營層面,又可以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看兩款通訊錄產品新思路:

觸寶號碼助手,拉上小夥伴們一起玩。獨立的產品形態被認為是工具,觸寶號碼助手的做法則是兼容并包,在其去「工具化」的路上可以看到兩件事,一件是,加入云端通訊錄(本質上是一種替代黃頁的超級電話本),實現號碼識別和商戶號碼搜索,另一件則是,在其全新版的產品中實現了與微信的互通,並且可以在通信錄詳細聯繫人頁面中查看對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的是,功能的添加的背後,實質上觸寶號碼助手是在增加自身的社交和云屬性,能否成功尚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看做是一種有效的嘗試,此外與微信的互通,或多或少也是一種傍巨頭的表現。此外,由於有云端的大量號碼數據的挖掘,使得該產品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工具客戶端,這進而提高了進入壁壘。

葡萄社交助手,傍終端廠商。有沒有可能讓通訊錄這個強關係的產品達成100%活躍?並非沒有,目前推出「通訊錄+」的原葡萄社交助手團隊就是在尋找這個玩法,而玩法的核心便是與廠商捆綁,甚至直接替代原生通訊錄產品,借此成為是一個100%的活躍平台,同時加入了社交屬性,後期的運營就會相對容易。這是葡萄社交助手團隊看到了終端廠商希望為用戶提供增值化服務的需求,而與終端廠商綁定,不僅自身產品的用戶量有了保障,更為未來的商務推廣有了背書。

再發揮點想像力

從觸寶和葡萄產品思路上可以看到,目前通訊錄的產品自我發育,仍處在云、社交、傍大款的思維中,在未來我們還可以怎麼玩?

其一,營銷推送。雖然總體通訊錄仍處於私密信息,但在今天個人信息的相對公開化已成事實,在數據採集後,在合理的用戶體驗下進行精準的營銷推送無疑有著一定的前景。

其二,大數據。其實通訊錄除了表象的11位數字外,更深層的是一份結構化數據,譬如許多通訊信息中包含著,工作地點、公司郵箱、領導職務等等信息,有人喜歡喜歡說大數據時代開啟了一場尋寶遊戲,而其中由因果關係向相關關係轉化時釋放出的潛在價值是巨大的,而這正是通訊錄中的一種潛力。

其三,分發渠道。既然有是高頻需求,便有分發價值,此前無論是觸寶還是撥號精靈都嘗試過進行一些商家甚至APP的分發但結果並不理性,但並不影響通訊錄的潛力所在,沒準在未來,遊戲會成為通訊錄產品的主要營收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30

歐洲複蘇之路現分歧:德國一馬當先,意法步履蹣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077

歐盟委員會周二發表2014年冬季經濟前景預測,強調稱歐元區國家將在經濟緩慢複蘇的路途中出現分化:德國一馬當先,意法步履蹣跚。從經濟增速預期來看,2014年,德國經濟有望增長1.8%,法國則為1.0%,意大利或增0.6%,西班牙增1%,希臘增0.6%,塞浦路斯最為悲慘,將負增長4.8%。2015年,德國經濟有望增長2.0%,法國為1.7%,意大利將增1.2%,西班牙將增長1.7%,希臘增2.9%,塞浦路斯仍將墊底,將微漲0.9%。換個角度,從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來看,2014年,德國赤字占比將為零,法國則為4%,意大利為2.6%,西班牙、塞浦路斯赤字占比均將高達5.8%。2015年,德國赤字占比仍未零,法國為3.9%,意大利為2.2%,西班牙進一步增至6.5%,塞浦路斯為6.1%。在勞動力市場方面,歐盟委員會認為,德國失業率可能僅為5%左右,但西班牙失業率則將高達25%。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對歐洲議會表示:“我們知道很多成員國的狀況有多麽艱辛,尤其是就業狀況不佳,年輕人失業率如此之高。”在貨幣政策方面,歐元區成員國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分界線。比如,苦苦掙紮在危機漩渦中的希臘,就一直要求增加財政開支。然而,出口強勁的德國卻仍在堅持緊縮政策。歐元區很多成員國將面臨各種挑戰。路透社文章稱,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新總理馬泰奧·倫齊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其將帶領意大利扭轉危機局面。歐盟委員會的這份最新預測報告將加深市場對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的質疑——拉霍伊曾承諾在明年大選之年下調個人所得稅。此外,法國總統奧朗德則希望經濟複蘇能夠幫助該國削減公共赤字。法國審計部門此前曾表示財政赤字前景樂觀。歐盟委員會經濟貨幣事務委員Olli Rehn表示,經濟複蘇已經取得進展。目前,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然而,他警告稱,經濟複蘇仍然“非常溫和”,各個國家仍需經濟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4

信用保證保險蹣跚而來

2014-06-30  NCW
 
 

 

中國信用體系的缺失、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不足,讓這一重要險種發展緩慢◎ 財新記者 王申璐 文wangshenlu.blog.caixin.com 在信用保證保險領域,平安保險一直在堅持。

6月23日,發行過程一波三折的平安銀行1號小額消費貸款資產 支持證券登陸上交所。據其發行文件,該產品的資產池為平安銀行向境內居民發放的小額消費貸款,入池資產全部由平安產險提供信用保證保險。當入池資產發生違約,即借款人未能按時足額向信託償付本息時,平安產險將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在規定的期限內對信託(作為新的保險受益人)進行理賠,賠付該等應付未付的本息總額。

早在2001年,多家保險公司相繼推出住房和汽車消費信貸保證保險業務。

2005年,平安涉足小額消費貸款類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 「貸款保證保險的推廣,一方面豐富銀行個人貸款產品種類,有利於降低銀行放貸風險 ;另一方面也推進了中國公民信用意識的建立,有利於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善。 」 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的相關人士指出。

不過,發展十餘年來,中國信用保證保險市場進展緩慢,原因在於缺乏個人徵信、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獲取、分析、運用等機制,缺乏對中小企業利益保障的法律依據。在這一背景下,保險公司只能選擇儘可能控制風險,最終發展緩慢,始終難成氣候,與國外信用保證保險、責任險、財產損失險平分財產 險的格局相差甚遠。

車貸險陰霾

信用保證保險分為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兩種,不過由於承保的風險都是信用風險,兩者合稱為信用保證保險。

在信用貸款領域,信用保險指的是債權人或其他投保人投保債務人的信用風險 ;保證保險指的是債務人應債權人的要求,投保自己的信用風險。

國外不少國家信用保證保險發展成熟,與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同為財 產保險的三大險種。中國多數財產險公司則重點經營財產損失保險,其中以車險為重,全行業車險業務佔比超過70%,信用保證保險發展緩慢且佔比小。

中國目前存在的信用保證保險主要包括出口信用保險、消費信貸保險以及工程履約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等,其中發展較為穩定的是出口信用保險。

2001年12月成立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其職責就是將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政策性保險來經營。相比之下,消費信貸類信用保證保險的發展步履蹣跚。

2000年以來,個人消費信貸高漲,商業銀行消費信貸規模增速快,保險公司紛紛推出相關產品,最先推出的是汽車消費信貸保證保險(下稱車貸險) 。

2001年,多家保險公司推出住房和汽車消費信貸保證保險業務,發展勢頭迅猛。保監會2004年統計數據顯示,車貸險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

但2002年下半年,消費信貸保證保險業務中存在的問題開始暴露。賠付率高、惡意騙保等風險事件影響到保險公司的持續經營和健康發展。為了清理逾期貸款,保險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經營成本。到2003年年中,人保財險、天安保險等開始清理整頓消費信貸保證保險業務,並暫停部分地區的業務。

保監會的數據指出,部分地區車貸險業務賠付率超過100%,如截至2003 年年中,某財產保險公司車貸險累計保費收入1872萬元,累計賠款459萬元,賠付率24.5%;逾期貸款3296萬元,其中逾期三個月以上的貸款達2515萬元。

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劉峰曾撰文指出,消費信貸保證保險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保險公司的管理環節產 生,建議保險公司授權經營、集中管理,監管部門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建議保監會制定住房和汽車消費信貸保證保險業務的行業指導性條款費率。

2004年1月,保監會發佈《關於規範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有關問題 的通知》 ,要求保險公司修改和完善車貸險條款等。2004年4月,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天安財險等開發了新的車貸險產品,獲保監會批覆。然而車貸險已是元氣大傷,此前的火熱情形不復存在。

2009年6月,保監會發佈《關於促進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穩步發展的通知》 ,要求各財產險公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發展車貸險。但已吸取教訓的保險公司不再貿然進場,至今規模尚小,多數公司並未開展該項業務。

其他消費信貸類的保證保險亦一直存在,如平安財險於2006年推出的和諧人生住房抵押貸款保障保險產品,華安財險於2006年6月推出的針對國家助學貸款的信用保險等,但這些保險產品僅在部分城市試點。

小額貸款保證保險

為解決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部分保險公司近年相繼推出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保證保險。

「各發達國家及地區分別設立了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擔保基金,同時設立信用保證保險協會,以商業化運作與政策性擔保基金相結合的方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廣西大學商務院教授唐金成表示。比如美國專門成立小企業管理局,由聯邦政府全額出資,為不超過10萬美元的小企業貸款提供80% 的信用擔保,擔保淨損失由政府補貼。

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起步時,中國也參照了國外的經驗。2009年,寧波市政府曾進行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寧波市政府通過建立超賠補償機制,對保險機構小額貸款賠款總額超出當年保費收入150%的部分,給予一定補償。

2010年12月,太平洋保險與上海市科委、金融辦合作,在上海試點「科技型中小企業短期貸款履約保證保險」:貸款企業購買保險,同時政府針對每個試點企業建立100萬元的專項風險補償基金,一旦貸款企業逾期不還,損失由風險補償基金承擔25%,保險公司承擔45%,銀行承擔30%。

一位長期從事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業內人士指出,車貸險初始,銀行幾乎完全享受了信用貸款的「零風險」 ,卻讓保險公司吃盡苦頭。現在開展其他類型的信用保證保險,需要吸取的教訓是要與銀行明確權責,避免銀行將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全部轉移給保險公司。

2012年,太保財險和工商銀行在浙江聯合推出「易保貸」 ,銀行和保險公司按照3:7的比例承擔貸款損失風險。平安產險推出的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則由保險公司承擔全部損失。

2011年,北京市海澱區政府與建行北京分行、浦發銀行北京分行、華泰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金保險經紀公司簽署了海澱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履約保證保險相關協議,貸款規模為1億元,建行與浦發銀行各出資5000萬元,華泰財險對貸款的中小企業承保,海澱區政府對每一個試點投入風險補助資金100萬元。

但是該試點運營效果不佳,參與試點貸款的企業很少。業內人士分析,保險公司和銀行對參與貸款試點企業的門檻設置較高,導致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

目前多地推行的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貸款金額均在300萬元至500萬元上下,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內,企業方的融資成本一般在9%至10%之間。

2014年5月底,人保財險和中關村管委會、廣發銀行合作為中關村一區十六園內的科技企業提供最高500萬元的信用融資貸款,貸款利率為7.8%,保費費率為2%,貸款企業可按不同的信用等級申請貼息,貼息比例為20%到40%。

人保財險北京市分公司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總經理潘賡認為,9.8%的融資成本在全國範圍內來看並不高。各地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的費率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地區或較高。

該試點對企業提出六大准入條件,包括經營兩年以上,年銷售收入在2000 萬元到1億元之間,為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會員等。人保財險認為這個門檻不算高,能與中關村高新技術小企業的需求相吻合。據中關村數據,收入1億元以下企業獲得貸款的不足7%,收入2000萬元以下企業獲得貸款的不足3%。

缺乏風險定價能力

《信用保證保險研究》一書的作者曾鳴認為,消費信貸類的信用保證保險發展緩慢,主要原因還是國內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健全,保險業缺乏大規模經營信用保證保險的社會基礎。換言之,無論是消費信貸還是小額貸款,保險業都不具備風險定價能力,又如何能推出適當的信用保證保險產品?

據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各保險公司推出的小微企業貸款信用保證保險累計總承保規模不過數億元,而2013 年保險行業保費總規模為1.72萬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風險分擔機制並未市場化,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真正有貸款迫切需求的小微企業,很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劉峰認為,如何儘可能地擴大對投保人信息的採集範圍,確保信用評級的科學性、客觀性是保險公司控制風險的關鍵,建議各保險公司之間加強信息交流與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雖然近兩年各類民營徵信公司能夠提供不少小微企業的信用數據,但是保險公司對參保小微企業的信用精算數據仍然不夠充分。保險公司往往只能通過與銀行、政府共擔風險的形式來進行風險管理;或者從前端審核就提高門檻,依靠政府推薦的優質小微企業參與貸款試點。

2014年5月底,北京財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宣佈與國壽財險北京分公司簽署《業務合作協議》 。雙方決定由財路通為 P2P 的貸款人購買信用保證保險,國壽財險北京分公司將按需求開發新型的信用保證保險產品。

如果這款產品面世,信用保證保險產品將脫離銀行和政府與保險公司共擔風險的機制。這在真正意義上將保險公司暴露在小額貸款的信用違約風險中,對保險公司設計該產品併合理定價的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20

交易所私募債蹣跚前行

2014-08-04  NCW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因為擔保增信等問題演變為券商通道業務,而一旦違約,投資人又不願承擔兌付風險◎ 財新記者 鄭斐 文zhengfei.blog.caixin.com 在交易所平台轉讓流通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已落地兩年,作為2012年證券業創新的標竿試點項目,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展仍面臨障礙,趨勢並不明朗。

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額出現同比下降,二季度有所回暖。數位業內人士表示,債券發行困難,流動性不足。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知情人士稱,10% 年利率的中小企業私募債仍然缺乏市場吸引力,市場資金更加傾向於具備隱性擔保的信託產品。

2012年5月,證券業協會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時,是為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實踐過程中,不少券商界人士反映,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出現了新的方式,商業銀行讓已經獲得授信的企業發行私募債,銀行理財產品再完成接手,券商僅僅充當發行通道。這一方式使得中小企業私募債與服務中小企業的目的漸行漸遠。

鑑於市場對安全性的看重,券商對於可能承擔的兌付風險顧慮重重,在具備隱形擔保的信託產品利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私募債未來的發展仍阻力不小。

就實際出現的情況看,今年3月以來,已有包括「12華特斯」 「13中森債」 「12金泰01」和「12金泰02」等中小企業私募債出現實質違約或兌付危機。對於金泰債的違約,7月25日,證監會相關人士表態稱 :「這是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債券,主張市場化解決。 」

擔保偏好

一位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直言 : 「中小企業私募債從來就沒有好發過。 」他表示,市場不喜歡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風險高,沒有人兜底,曾經商業銀行不願意給中小企業貸款,現在換成了中小企業私募債,只是形式改變不因為變成債券而改變市場的偏好。

Wind 數 據 顯 示,2014年 一 季 度交易所私募債共發行67只,融資金額86.81億元,佔同期信用債發行總量的0.71%。

根據證券業協會2012年發佈的《證券公司開展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承銷業務試點辦法》 ,參與試點的證券公司需要滿足淨資本不低於10億元的要求。

「真正的中小企業發行私募債,投資人都十分擔心他們出現信用風險,券商也擔心自己需要承擔兌付的義務,所以券商的態度很難積極。 」一位大型券商債券銷售部門資深人士表示。

他指出,就銷售與發行的費用而言,發行規模越大,費用越攤薄 ;而中小企業私募債單只規模比較小,券商意願不強。 「我們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業務,自申請試點之後就轉到了經紀業務部門,債券銷售部仍然是面向企業債等大型項目的發行。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表示,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規模不固定,1000萬元到5億元的規模都有。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認購機構亦比較分散,並未形成固定的機構投資者群體。 「從債券的發行規模也可以得知,很多債券的發行方並不是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市場對於中小企業的顧慮仍然沒有消除。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知情人士坦言,交易所對於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發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目前來看,發行難的問題依然困擾中小企業私募債。

他指出,目前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難,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剛性兌付導致的無風險利率高於市場水平。

「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辦法推出之後,交易所仍然在對私募債的發行進行窗口指導。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稱。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一份窗口指導意見當中明確提出,試點初期要求私募債券備案申請人提供一定的增信措施。

增信措施可以包括保證擔保、抵押、質押、商業保險等措施或者採用應收賬款、未來現金流滾動報備等創新性手段。

該指導意見中同時指出,為減少違約風險事件,私募債券僅由發行人控股股東或其他關聯方提供連帶保證擔保,未提供其他增信措施的,其中至少一名保證人應承擔主動補款責任。

在該意見中,就擔保人的財務狀況披露、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的信用情況調查、採用動產進行增信等問題也給出了明確規定。

不過,實際操作中有擔保的中小企業私募債也頻現違約。天津國有擔保公司海泰擔保發生危機,造成其擔保的75 億元私募債「12津天聯」面臨違約風險,發行主體為天津市天聯濱海複合材料有限公司。

7月28日, 「12津天聯」到期,海泰擔保於第二日支付了利息,未來七個交易日內將需要支付本金。但據投資人分析,海泰擔保已經自身難保,到期支付本金的可能性很低,目前正在等待政府介入。

企業界定

中小企業私募債推出的目的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而如何界定中小企業,限制性行業的區分等問題則是通過窗口指導來實現。

「交易所在窗口指導中明確了中小企業的界定,要求券商和律師事務所根據工信部的標準認定中小企業,給出明確、肯定的結論性意見。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表示。

上述大型券商債券銷售人士表示,工信部的標準很鬆,按照那個標準,很多企業都可以納入,因為市場有低風險的偏好,可以通過篩選滿足市場的需求。

根據工信部的官方標準,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類,具體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由於各個行業的不同,其資產、收入規模的界定區間很大。

以閾值較高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例,營業收入20億元以下或資產總額1 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而閾值較低的餐飲業,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

從工信部的標準來看,由於一些行業壟斷性較強,導致規模劃分區間過大,實際指導意義不足,這類企業在發行債券時,主觀判斷的因素影響較大。例如信息傳輸業 :從業人員2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億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

根據其細分規定,從業人員1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 ;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1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窗口指導意見比較複雜,有些公司在上交所可以發私募債,但是在深交所就不行,也有相反的情況,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直言, 「我們做項目發行時,需要就具體情況與交易所進行溝通。 」深交所指導意見,對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城投平台等做出明確規定。

試點初期,對房地產行業按證監會發行部標準理解,即合併報表範圍內存在從事房地產業務的,交易所均不受理其備案申請;對金融行業按廣義概念理解,不僅有金融管理機構發放牌照的金融機構,還將從事投資性或融資性業務的均視為金融業,包括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租賃公司等,交易所均不受理其備案申請。

試點初期,不受理城投公司、地方融資平台或其子公司發行私募債券的備案申請,包括保障房私募債。

交易所亦對試點初期的地域限制有所指導。例如深交所的較早的一份指導意見表示,深交所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初期試點範圍為十省四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浙江、江蘇、湖北、山東、安徽、內蒙古、貴州、福建和新疆。

「這些指導意見才是券商進行私募債發行時需要參考的重要文件,要達到交易所對信用擔保、地域限制、行業規定、規模認定等多方面的條件。 」上述大型券商債券銷售人士稱。

而多位券商行業人士亦指出,這些窗口指導意見很多,以地域限制為例,後來又多次改變。 「這些地域方面的限制,會根據地方政府與交易所簽訂的協議不斷出現變化。這不是券商能夠知道的,因此報送項目仍需要提前溝通。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指出。

違背初衷

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難的問題在券商和交易所都是公開的秘密。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業務形態開始顯露。

一位券商債券銷售資深人士透露,由於發行困難,一些券商開始與商業銀行合作。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商業銀行選定自己已經給予授信的企業,企業通過券商通道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銀行理財產品通過交易所的協議轉讓平台接手,變相實現對企業進行放貸。

「這種模式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比較有動力,私募債畢竟是標準化產品,也有一定的增信措施,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這個通道完成放貸;另一方面對券商也有好處,券商提供通道,收取通道費用,不需要承擔繁瑣的承銷發行任務和未來的違約兌付風險。 」上述人士說。

國信證券發展研究部總經理何誠穎 在財新網博客撰文稱,近來通過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將中小企業私募債納入投資範圍,將私募債打包變身資管計劃的嘗試,再次暴露了私募債發行困難的問題,私募債的融資功能大打折扣。

如果對照上交所的一份指導意見,不難看出,各方對中小企業私募債更加看重的是兌付安全,而並非企業的動態財務變化。

這份2013年6月的指導意見透露,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後續信息披露,可以不披露年報、半年報,承銷商在募集說明書的信息披露部分可選擇約定。但對組織架構的披露要求完整,至少披露包括實際控制人、母公司、關聯公司等信息, 「不能像企業債券那麼簡單」 。

對於增信,上交所更明確指出,不接受發行人自身股權的質押和應收賬款的質押。 「中小企業融資本來十分困難,股權類私募融資受制於IPO 退出指揮棒,即使是預備創業板上市的公司,選擇的標準也並非真正中小企業, 」一位PE 界人士稱, 「私募股權市場當中夾層 基金髮展不起來,亦是受制於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不被市場接受。 」而通過上交所對房地產類和城投類企業發行私募債要求的放鬆,亦可看出私募債發行難的問題。在上述上交所指導意見中,對於房地產行業,規定發行人並表子公司不能有房地產企業,但如果發行人不從事房地產業務,母公司為房地產企業,可通過與交易所溝通後酌情考慮。而對於城投類的企業,城投公司包括子公司、孫公司原則上不允許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但對於銀監會平台名單內的企業,若屬於退出類,有銀監局和地方政府出具證明,且名稱中不含「城市投資」 「城市開發」字樣的,則可以獲准發行。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商業銀行已經授信的企業,還是房地產、城投類公司的變相融資,實際上都違背了中小企業私募債推出時的初衷, 」上述債券發行資深人士稱, 「真正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沒有通過這個產品獲得融資需求。 」一位券商行業債券資深人士表示:「私募債的性質本身就是流動性相對較 弱,需要投資人承擔一定的兌付風險,但在現行的市場條件下,這些特點與投資人的需求並不相符。 」財新記者張冰、曹文姣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04

公益信托緣何步履蹣跚

2014-09-22  NCW
 
 

 

公益事業需要專業化運作。推動公益信托法律制度建設,爭取稅收政策優惠及減免成為公益信托突破重圍的關鍵 ◎ 財新記者 劉卓哲 文liuzhuozhe.blog.caixin.com 雖然沒有“冰桶挑戰”那樣吸引眼球,但多家信托公司推出的各類公益信托項目已經讓公益事業逐漸表現得更為專業化。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下稱協 會)牽頭撰寫的《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2013-2014) 》中數據顯示,截至2013 年年底,信托公司開展公益信托以及類公益信托項目39個,資金總額129.17億元。2013年,信托公司公益捐贈總額1.21億元。

這一數字顯然無法與上萬億元的信托計劃相提並論,與各類慈善組織的募資也不在一個層級,但公益信托帶給社會的正能量不斷深化。

9月15日,萬向信托公司推出的“萬向信托 - 中國自然保護公益信托計劃” ,在推介了三個月之後,達到最低募集金額,如期成立。萬向信托研究中心負責 人李元龍博士介紹,該信托計劃永久存續,不設投資門檻;受托人將信托財產 用于無償捐助受托人根據信托文件規定篩選確定的、執行中國境內自然環境和生態保護公益項目的個人、組織或法人機構,以發展環保事業,保護生態環境。

四川信托研發部研發經理白雲對財 新記者表示,信托公司參與公益信托動力在於,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整合平台,為潛在的捐贈客戶與公益慈善事業搭建橋樑 ;同時,信托制度作為一種財富管理手段,也可實現公益慈善資金的保值增值,使慈善機構基金會的資產管理更加專業、安全、有效。

叫好不叫座

公益信托在中國並非新鮮事。2004年,雲南信托推出“愛心成就未來 - 穩健收益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被認為是中國大陸首個將信托和公益事業結合起來的信托項目。

公益信托,也稱慈善信托,是指出于公共利益目的,為使全體社會公衆或一定範圍內的社會公衆受益而設立的信托。公益信托通常由委托人提供一定的財產並將其作為信托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管理,將信托財產用于信托文件規定的公益項目。一般而言,標準化公益信托指本金不收回,且委托人不獲投資收益。

中國目前推出的大部分公益信托計劃為“類公益信托” ,即本金需要收回。

目前,中國國內標準公益信托和類公益信托的占比分別為10% 和90%。中國首個標準意義上的公益信托是西安信托(現已更名為長安信托)發行的“ ‘5 · 12’抗震救災公益信托計劃” 。

2012年到2013年間,協會組織“信托公司公益信托業務模式研究”課題組。

課題組報告指出,信托機構對於開發“公益信托產品”的熱情並不高,一些公司推出具有公益性質的信托產品,但是無論發行規模、市場認知度、影響力均不夠大。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發行為數不多的幾只在意義上具有公益性質的信托產品,僅限在地方審批、當地發行。

其中包括長安信托當年推出的“ ‘5 · 12’抗震救災公益信托計劃” ,用于陝西地震災區受損中小學校校舍重建、或援建新的希望小學等公益項目,期限為三年,成立規模1000萬元;百瑞信托推出的“鄭州慈善公益信托計劃” ,用于四川災區和其他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援助,信托期限十年,首期募集160 萬元,開放式運行,即隨時可加入信托計劃;重慶信托推出的“金色盾牌· 重慶人民警察英烈救助基金公益信托” ,將定向用于救助英烈家屬及因公傷殘民警、特困民警,從而大幅度提高優撫和救助標準,募集規模超過1億元,期限十年,審批單位為重慶市公安局。

此外,已經開展的公益性信托還包括,華寶信托推出的“華寶寶恒教育基金” 、平安信托推出的“新疆助學公益信托計劃” 、北京信托推出的“同心慈善1號新股申購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重慶信托推出的“愛心滿中華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中信信托推出的“中信開行愛心信托”等。

即將成立的“萬向信托 - 中國自然保護公益信托”將打破固定期限的公益信托存續期,改為永續。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一是萬向信托現有的個人客戶和機構合作方;二是萬向信托推出其他信托產品的購買者,其拿出投資收益的一部分投入該公益信托計劃。

參與課題組的人士表示,具體而言,由信托公司發揮專業優勢,利於實現信托財產的保值、增值,從而保護受益人和捐贈人的利益。信托公司作為專業的投資理財公司,與基金會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信托公司可以通過對信托產品的設計,靈活地改變產品結構,吸引各階層的投資者,將投資者的投資利益與實現公益目的很好地結合起來。同時,信托公司可以委托基金會負責管理公益項目,充分運用基金會過往的公益經驗。

協會課題組報告指出,就目前而言,公益信托在中國比較好走的路徑,是基金會與信托機構合作發展公益信托。

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認為,當前中國的公益信托面臨幾方面不足 :一是相關法律制度供給不足 ;二是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缺失 ;三是監管主體缺位 ;四是信托公司運作公益信托缺乏經驗,並且信托公司在公益事業領域的影響力不夠,募集資金能力遠不如各類慈善組織。

法律缺失

雖然公益信托磕磕絆絆行走多年,但中國現行法律並沒有專門條文對公益信托進行定義,而是通過列舉公共利益種類的方式對公益信托進行了界定。

白雲指出,目前缺乏專門的公益信托管理制度。公益信托的發起設立、公益信托合同的簽訂、財產運作管理、委托人權利義務、受托人權利義務等內容缺乏明確規定。

根據中國《信托法》規定,公益信托主要是指,為救濟貧困,救助災民,扶助殘疾人,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藝術、體育事業,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環境保護事業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而設立的信托。

有律師指出,公益信托設立實行許可制是各國信托法律的一個慣例,即任何一項設立公益信托的信托行為,都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而不能採取口頭形式。

中國《信托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公益信托的設立和確定其受托人,應當 經有關公益事業的管理機構批准。但是,對於“有關公益事業的管理機構” ,在相關法律上沒有明確的界定。

在當下中國公益信托的實踐中,第一,目標公益事業所屬的管理部門,例如教育事業對應的是教育部門,環保事業對應的是環保部門,救濟貧困對應的是民政部門;第二,參照國務院發佈的《基金會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

君澤君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光祥指出,對於究竟以何程序申報,如何監管,信托公司如何配合等問題均只有原則性的模糊立法。公益事業管理機構沒有明確到位,這使得公益信托管理中的很多事項無從批准,公益信托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有參與協會課題組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就目前而言,第一,缺乏統一公益事業管理機構,造成資源浪費、權責不分、管理混亂 ;第二,消極監管模式,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三,行政程序繁冗,由於缺乏統一管理,一旦涉及多部門審批,效率差, “拖遝的程序降低慈善人士捐贈熱情,而放棄公益信托計劃” 。

一位參與公益信托項目的信托經理認為,如果建立一套統一的公益信托審批、備案制度,也就不至於“很多項目因為審批流程冗長而夭折” 。

稅收壓力

在2014版《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中,將公益信托作為信托公司評級打分的加分項目,以此鼓勵開展公益信托。

一位央企系統信托公司研究員表示,信托公司做公益信托,更多是為了踐行社會責任。

“公益信托需要一單一單審批,規模上不去,管理費一般也就是千分之幾,不怎麼賺錢。 ”前述研究員說。

根據《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鼓勵信托公司開展公益信托業務支持災後重建工作的通知》 (銀監辦發 [2008]93號)(下稱《通知》 )規定,受托人管理費和信托監察人報酬,每年度合計不得高于公益信托財產總額的8?。

對於公益信托的投資渠道, 《通知》規定,信托公司管理的公益信托財產及其收益,只能投資于流動性好、變現能力強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及中國銀監會允許投資的其他低風險金融產品。

一位參與管理公益信托計劃的信托經理指出,所謂“其他低風險金融產品”指向並不明確,投資範圍模糊。

不過,如此不賺錢的生意還面臨著稅收問題。 《通知》中規定,信托公司開展公益信托業務,可以爭取公益事業、稅收等管理部門的支持。

“即便是這一規定,也沒有明確開展公益信托可以獲得哪些稅收優惠,還需要信托關係人在開展公益信托時,自己與公益事業和稅收等部門聯繫尋求支持,這在實際中的操作難度很大。 ”劉光祥指出。

李元龍表示,在“萬向信托 - 中國自然保護公益信托計劃”中,遇到很多現實性的困難,萬向信托一方面與捐贈者反複溝通,說服其放棄一部分稅收優惠條件;另一方面,與公益組織合作,獲得一些抵稅發票。

協會課題組報告稱,公益信托在稅收方面可以適用的法律規定包括: 《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 以內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 扣除;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 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 以內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除此以外,再無層級較高的相關規定。

有法律人士指出,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青少年活動場所、電子遊戲廳有關所得稅和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等部門規章均規定,只有捐贈對象為特定事業或特定機構的,方能享受稅收扣除優惠,對公益信托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白雲也表示,企業及個人參與公益信托,應當對公益信托運營收入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目前缺乏相關制度規定,從而影響公益信托的普及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35

獨家丨海正輝瑞被曝或將“離婚” 海外藥企本土化步履蹣跚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海正輝瑞或正處於“離婚”前期,在去年以來業績大幅下降的壓力下,輝瑞方面正考慮撤資,清算離場。

“業內很多人都已聽說這一事宜,分手形式將是輝瑞方面撤資,海正輝瑞今後或將吸收成為海正藥業的一個事業部門或是子公司。目前,輝瑞已向不少咨詢公司咨詢相關事宜,開始清算離場價值。”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這一消息尚未得到海正輝瑞的正式宣布,員工尚不知情,第一財經記者就此詢問海正藥業(600267.SH)證券事務部,對方回應對於此事尚不清楚,目前海正方面也尚無變動計劃,而海正輝瑞對此回應尚不知情,輝瑞方面亦暫未表態。

值得註意的是,這並不是近年來第一起跨國藥企與本土制藥合資企業一拍兩散的案例,早在去年,默沙東就已宣布退出此前與先聲藥業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先聲默沙東,而德國拜耳集團對滇紅藥業的整體收購財務表現亦不盡如人意。

“達不到商業指標,慢慢雙方就容易產生嫌隙。其實這些合資藥企運營失敗某些程度上可以歸結為2013年GSK(葛蘭素史克)合規事件的後續反應,如果那件事情沒有發生,這一切或許會晚些時間到來,但在合規整改的大方向下,還是早晚會發生。”羅蘭貝格制藥與醫療行業合夥人林江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跨國婚姻”貌合神離

對於這起“聯姻”尚未滿4年的“離婚”,不少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海正輝瑞面臨拆分厄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合資雙方對於雙邊都有各不滿意的地方,並且這場聯姻在一開始就已經“貌合神離”。

2012年9月海正輝瑞制藥正式成立,作為目前全球500強企業與中國本土制藥企業間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制藥項目,合資公司成立伊始就得各方關註。該項目總投資2.95億美元,其中,海正藥業和輝瑞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

早在海正輝瑞成立之初,時任CEO肖衛紅就曾提出,到2020年將實現營收超20億美元的目標,銷售網絡覆蓋全國95%的三甲醫院、90%的二級醫院和75%的一級醫院。

然而現實進展並不順利:海正輝瑞在2013年和2014年的營收分別為43.19億元和49.51億元人民幣,但到了2015年卻出現了急劇下滑,營收僅為28.2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下滑超過100%。

在這樣的業績壓力下,海正輝瑞一年內接連替換了兩位CEO,包括CEO、CFO、銷售副總裁在內的不少重要崗位成員也接連辭職。

“當年苗天祥(海正輝瑞現任CEO)也是以‘救火’的身份來就任的,據傳最快今年12月苗天祥就會內部宣布輝瑞撤資的消息。”以上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雙邊的業務和期望值現在都未達標,因此導致海正輝瑞雙邊母公司在中國區的盈利利潤都受到了影響。”

據他透露,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國制藥企業,此前輝瑞在中國區的布局主要聚焦在大醫院、大產品上,輝瑞方面希望通過海正輝瑞來承載起輝瑞在中國廣闊市場的布局。“一些利潤較低的藥物通過合規途徑銷售成本會很高,因此希望借由本土藥企‘灰色渠道’的銷售方式來打開低價藥市場。”該業內人士透露。

事實上,早在成立之時,輝瑞中國區總裁吳曉濱就曾表示,合資公司與輝瑞母公司產品線不會產生重疊和同業競爭,主要針對占據中國70%市場份額的仿制藥。但這一規劃與海正藥業對合資公司的期待實際有所出入。眾所周知,海正輝瑞一直被海正輝瑞定位為公司從原料藥企業到制劑企業轉型的重要平臺,海正藥業將大部分的制劑業務也都陸續轉移到了合資公司。可以說,海正藥業並不滿足於輝瑞對合資公司定義的國內市場仿制藥銷售的角色。

從一開始,雙方的出發點就已有不同,一個希望聚焦國內,另一個則放眼於海外。也正因此,此前海正藥業董事長白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海正輝瑞在成立前關於控股權的問題就爭奪了一年多,最困難的一次,雙方進行了長達兩個星期的封閉式談判,談判結果是最終海正藥業以51%的比例拿下了絕對控股權。

“當時海正有多余的錢和產能,也需要新的產品註入,他們希望通過合資拿到輝瑞的制藥工藝,並且希望通過合作,借輝瑞的力量打開海外市場,但這些預期現在都沒能達成。”以上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5年9月1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海正藥業下屬臺州工廠發出原料藥進口警示函,其中要求,自該警示函出具之日起至整改獲得FDA確認期間,在海正藥業臺州工廠現有準許進入美國市場的29個原料藥品種中,阿卡波糖等15個原料藥品種將暫時不能進入美國市場。盡管事出偶然,但該事件從側面說明海正輝瑞彼時尚未能承載海正藥業出走海外的重任。與此同時,根據當時媒體報道,海正輝瑞內部也已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和分歧,海正輝瑞原研產品“特治星”供貨不足就是一個重大信號。

藥企“混血富二代”盡數夭折

“2015年以前,中國藥品市場複合增速普遍超過20%,外資藥企更快,在這樣好的大環境下,很多問題都會被掩蓋。但是當中國醫藥市場紅利逐漸消失,以及在2013年GSK事件後,行業合規檢查趨嚴,行業增速普遍下降,企業利潤率下降,很多合資的問題就被暴露了出來。”普華永道思略特咨詢公司總監陳書豪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公開數據,2011年我國醫藥制造業平均利潤增長幅度為23.5%,但到了2014年利潤增幅銳降為12.09%,2015年為12.87%。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在這一大背景下,同樣成立於2012年9月的先聲默沙東在合作不到3年的時間內便宣告解散。根據公開信息,該合資公司由默沙東控股51%,先聲藥業占股49%,雙方共投入6款治療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藥品,合資公司主要負責產品在中國市場、尤其是基層市場的銷售。

“在那次的合作中,默沙東看中的是先聲的基層銷售網絡,想借用先聲的分銷渠道、藥店資源及政府關系等,把高端的醫藥產品推廣至中國基層市場。但先聲看中的是默沙東的品牌效應,希望能向高端的藥品市場進發。一個看中基層,一個看中高端,二者的出發點可以說從一開始就不同。”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合資公司後來的實際運營中,由於藥價下行,先聲的利潤一再壓縮,最終導致了合作的終止。”

以先聲默沙東中默沙東力推藥物“舒降之”為例,該藥物在專利到期後已從2010年1月1日期統一調低出廠價,作為他汀類降脂藥物中唯一入選國家基藥目錄的產品,默沙東對該藥品的降價幅度超過了50%。而由於與先聲的銷售合作具有排他性,藥品毛利率水平下降的因素不僅使得合資公司的銷售分成受到波動,也使得先聲在行業內的利潤水平受到影響。

“默沙東投入合資公司的四大主力產品舒降之、科素亞、海捷亞、悅寧定均已過專利保護期,降價挽回市場、利潤趨薄的操作預期很強。因此先聲藥業是否願意繼續配合默沙東的產品節奏、雙方還有沒有繼續註入資源的誠意,都遭受了嚴峻考驗。”王昕表示。

無獨有偶,德國拜耳在2014年以36億全盤收購滇虹藥業後,雙方預期的並購紅利也並未出現。

“拜耳收購滇紅的初心是想成為中國市場OTC領域的NO.1,但這一目標現在已經難以實現。”一位接近此次並購的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拜耳並購滇紅後,不僅人員流失嚴重,滇紅藥業的利潤率也不盡如前。

而在他看來,拜耳滇紅整合未達預期的主要原因除了大環境以外,文化沖突是另一個主要原因。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在拜耳對滇虹藥業完成鯨吞後,進行了針對IT、財務、人員管理等系統的一次性整合,而非循序漸進,這對本土系統來說其實是很致命的打擊,也正因此造成了人員水土不服,流失嚴重。

除此以外,在人力成本上,由於外資藥企在對人員薪酬上監管嚴格,因此拜耳在收購後對雙方員實行了同工同酬,這對滇紅的利潤率也是很高的打擊,實際上,企業員工的能力不同貢獻必然不同,人力成本必然上升。

“外資藥企銷售人員的薪酬方式是高底薪低提成,但是國內銷售人員一直以來實行的是低底薪,高提成的方式。兩者存在很大差別。“以上業內人士透露。

水土不服造成管理軟肋凸顯,在林江翰看來,直到現在所有的外資企業都還在考慮究竟什麽才是進入三四線城市最好的商業模式,“僅僅依靠增加銷售人員,一定不是解決的辦法。實際上,據我了解相當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的銷售人數已經達到過去他們在全球市場銷售人數的總和,緊逼企業過往可以管理的人數極限。”

GSK事件余震?

誰才是導致中外藥企合資企業蹣跚不前的真兇?幾乎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了三年前的那場巨大的合規風波。

2013年7月11日,中國公安部網站公布,“因涉嫌嚴重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SK)部分高管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這是我國公安部門首次就某家制藥公司形成的立案調查聲明。

聲明中表示,作為大型跨國藥企,GSK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同時,該公司還存在采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旅行社開具假發票或虛開普通發票套取現金等方式實施違法犯罪活動。

最終這起案件以GSK判罰30億元人民幣、多個高管判處有期徒刑2~4年而落下帷幕。但由此帶來的醫藥行業營銷轉型大戰卻開始硝煙彌漫,所有在華外資藥企對合規的緊張程度都達到了最高級別。

“以前是靠高毛利來支撐銷售的人海戰術,這里其實是有很多的灰色空間,相比較正規的學術會議銷售,請醫生吃飯的成本顯然更低。”陳書豪說。

傳統的銷售方式被合規事件“剁了手腳”,醫藥企業過往的高速利潤增長在GSK事件後幾乎全軍覆沒。

“其實核心還是一個算賬的問題。達不到商業指標,慢慢雙方就容易產生嫌隙。如果那件事情(指GSK合規事件)沒有發生,這一切或許會晚些時間到來,但在合規整改的大方向下,還是早晚會發生。”林江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過往的灰色銷售方式總有一天會需要向規範化的學術化營銷來轉型,但在利潤大幅下降的環境下,很多轉型實際難以開啟。

原本合資雙邊有明確預期的算盤在合規收緊、利潤下降的前提下變得更難實現。

“外資藥企期待通過與本土企業合作拿到與基層醫院的關系,但本土企業並不會輕易交差。相對應地,外資藥企也不會輕易的將核心技術給到本土企業。經濟好的時候,這些都被掩蓋了,但當利潤下降,一切矛盾就都浮出了水面。”陳書豪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582

步履蹣跚,智能手表將成明日黃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9/160939.shtml

步履蹣跚,智能手表將成明日黃花?
師天浩師天浩

步履蹣跚,智能手表將成明日黃花?

在價格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智能手環成為了智能手表最大的競爭對手。

本文系作者師天浩對i黑馬投稿。

2016年底,摩托羅拉表示由於市場吸引力不足,將無限期推遲旗下搭載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表Moto 360。曾幾何時,這款智能手表因為完美的外觀和良好的性能,風頭一度掩蓋了Apple Watch的光芒,許多人猜測摩托羅拉該聲明或是變相的宣布退出智能手機市場。

此後智能手表市場壞消息不斷,最早涉足有著智能手表鼻祖稱謂的Pebble,經歷過去年大裁員之後,年底折價十余倍被Fitbit收購。2016年9月,LG與華為也宣布因為市場反響不夠強烈,2016年將不再推出新一代智能手表產品。

即使是曾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Apple Watch,也難逃厄運。據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Apple Watch銷量同比暴跌71%,從去年第三季度的390萬塊降至今年的110萬塊。加之2016年,谷歌為智能手表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 2.0版本推遲發布,引發業內廣泛的擔憂。難道曾經輝煌一時的智能手表,也難逃明日黃花的命運嗎?

4年過去,智能手表步向衰落

2012年美國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一款名為Pebble的智能手表橫空出世,它上線不到1個小時就籌到100萬美元。最終不僅籌得1000多萬美元,還因此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融資。它不僅創造了當時Kickstarter眾籌記錄,並使得Kickstarter名聲大噪。此後Pebble一路高歌猛進,2014上半年Pebble與三星電子一度壟斷了美國智能手表市場,兩者統治了美國智能手表市場96%的份額。

2014年9月9日蘋果宣布將推出首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2015年4月 Apple Watch 正式上市開賣。背靠數億iPhone用戶及全球龐大的果粉支持,Apple Watch一經上市即改變了整個智能手表市場格局。Apple Watch的出現也帶來大批跟隨者相繼進入這個領域,在蘋果強大的品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用戶主動接受這一新鮮事物,彼時的智能手表迎來了首個高潮期。

2016年形勢急轉直下,IDC數據顯示智能手表相比2015年同期下跌近52%。從2012年到2016的四年時間里,智能手表最初以未來科技的姿態橫空出世,引發業界猜想,認為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或將替代智能手機,成為人類與網絡連接的主要載體。然而四年過去物是人非,老將Pebble落得賤賣的下場、摩托羅拉意欲終止Moto360的開發、而曾風光無限的LG和華為也確認暫時不會推出智能手表。

IDC發布的2016第三季度智能穿戴設備銷量預測顯示,Apple Watch在廉價智能手環的沖擊下銷量暴跌70%,銷量僅有110萬只。這引來一直高冷的蘋果的反擊,庫克表示,Apple Watch這款可穿戴設備的銷量相當不俗。然而蘋果至今未敢在財報里公開Apple Watch的銷售數字,只是將其劃在“其他產品”不透露具體數據的做法來看,IDC的預測似乎並沒有太大出入。

當業內絕對的老大Apple Watch的季度銷量也不過110萬,這樣的成績讓整個智能手表市場蒙上一層陰影。

衰落,不只是剛需問題

曾幾何時,人們意識到相比於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放在口袋里需要時不時掏出來才能使用的智能手機並不占優勢,許多人認為將來智能手表會在越來越多的場景中替代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將逐漸淪為低頻的工具。然而現實卻走向了另一個方向,也許並不是人類不需要智能手表,只是現在的智能手表似乎還未準備好。

從定位上來看,智能手表許多功能和智能手機重疊,例如通訊、提醒、遊戲、音樂、社交、運動、支付等,這些應用程序在智能手機上都能解決,而且由於智能手表屏幕尺寸限制,這些在智能手機上稀松平常的功能,在智能手表上解決起來卻異常麻煩。雖然用智能手表查看信息、打電話、移動支付看起來很酷,除此之外對比智能手機它還有什麽優勢呢?

另外,智能手表因其特殊性需要特制的系統,這導致許多應用要針對智能手表進行二次開發,除了BAT等有錢的主,許多我們常用的App並沒有適應智能手表的版本,這導致智能手表使用起來像被閹割的手機一樣。而動輒幾千的價格,和連Apple Watch都未能解決的待機短問題。讓看起來非常酷的智能手表,卻不怎麽被用戶買賬。

還有,智能手環提供的功能越來越多,讓價格不占優勢的智能手表地位越來越尷尬。作為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在健康和健身場景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加之顯示時間、提醒、通話等功能,這些優勢讓智能手表在日常生活中有了用武之地。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手環佩戴一塊屏幕,除了基礎健康應用外,也提供顯示時間、提醒、通話等功能。在價格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智能手環成為了智能手表最大的競爭對手。

讓人對智能手表的未來感到更憂郁的是,曾經作為智能手表中的佼佼者,Apple Watch宣傳廣告里那些紛繁複雜的功能和未來感十足的用戶界面,成為人們青睞智能手表的重要原因。而從第二代產品開始,蘋果已經不再強調Apple Watch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轉而突出運動和健康的核心賣點,而動輒幾千的價格又如何與能替代其核心功能的智能手環抗衡呢?靠情懷讓用戶買單,顯然難以長久。

據IDC第二季度的報告顯示,2016 Q2全球智能手環銷量同比上漲48.7%,中國智能手環市場同比增長率高達92.1%。顯然在多方因素下,智能手表迎來了首個低潮期。

智能手表廠商如何破局?

Pebble賣了、Moto360要停止開發、LG和華為也暫停了進程等待市場新的變化,面臨著當下局面,智能手表廠商又該如何破局呢?

首先,科技創新。12 月 26 日消息,蘋果公司最近獲得了一項名為“編織式屏幕”的專利,其中詳細介紹了將光透射材料與傳統材料編織到一起的方法,外界預測該屏幕或出現在未來的Apple Watch上。另外如三星的可折疊屏幕、華為的石墨烯電池、微軟的增強現實(AR)技術,這些科技創新的落地,應用在智能手表上都會產生質的飛躍,解決其痛點,吸引更多的用戶選擇購買。

其次,陪護市場。近些年,主打保護安全的兒童手表迎來爆發,磁石科技的CEO李誌華曾聲稱兒童手表在2020年年銷貨量會達到5000萬臺。隨著兒童手表的爆發,預防老年人走失,主打定位、安全區域及緊急呼叫功能的老年手表也開始興起。手表作為隨身佩戴之物,成為人身保護中極其重要可穿戴設備,主打特殊人群的陪護市場,也是未來智能手表廠商突圍的重要方向。

最後,轉型手環。眾所周知智能手表在技術含量上高於智能手環,在功能上雙方也有很大的重複。因此智能手表轉型智能手環擁有先天優勢,既然智能手表風口尚未真正到來,短期內爆發的可能性較小,拋棄華而不實的諸多功能,退而求其次主打智能手環,拿下手環市場並伺機重歸智能手表市場也並無不可。

如今智能手表走在了發展的十字路口上,面對並不樂觀的未來,如何抉擇將決定其最終發展走向。好消息是谷歌似乎並未放棄智能手表的未來,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Verge報道,曾多次跳票的Android Wear 2版本將在今年2月推出。而時隔一年沈寂的LG,近期在歐洲市場註冊了多個智能手表新商標,這批商標包括了Watch Style、Watch Pro、Watch Force和Watch Sole,似乎也預示著LG要重新回歸智能手表市場。

作為曾風光一時的可穿戴設備明星,智能手表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當下短暫的黑暗或許只是黎明的前奏。

智能手表智能手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0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