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午間公告:金字火腿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累計減持6.48%

金字火腿: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累計減持6.48%

金字火腿1月6日午間發布公告稱,2017年1月5日,公司接到施延軍先生股份變動告知函,獲悉施延軍先生於2017年1月5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共計910萬股,減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1.49%。同時,施延軍先生與薛長煌先生告知:

結合實際情況,施延軍先生與薛長煌先生在2017年6月3日前繼續減持數量將不超過1,9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10%。施延軍先生與薛長煌先生累計總減持數量為不超過5,86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59%。(與原計劃相比,施延軍先生與薛長煌先生累計總減持數量減少1,171.1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2%。)

公告顯示,2016年12月20日,施延軍先生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共計1,688萬股,減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2.76%;薛長煌先生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共計602萬股,減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0.98%。

2016年12月28日,施延軍先生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共計721萬股,減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1.18%;薛長煌先生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共計44萬股,減持股份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0.07%。

實施本次減持計劃後,施延軍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01,796,8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65%;薛長煌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9,38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17%。施延軍先生及一致行動人合計362,005,600股,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59.20%,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均不發生變化。

東方鋯業:因籌劃非公開發行停牌

東方鋯業1月6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擬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為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和《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的有關規定,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7年1月6日開市起停牌,公司預計不晚於2017年1月7日公告相關事項並申請於2017年1月9日開市起複牌。

鴻路鋼構:全資子公司以6700萬競得兩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鴻路鋼構1月6日午間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全資子公司渦陽縣鴻緯翔宇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渦陽縣盛鴻科技有限公司競拍取得渦陽縣國土資源局(以下簡稱“渦陽縣國土局”)以掛牌方式出讓的渦陽縣招拍掛地塊GY2016-53號和GY2016-98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公司表示,本次競得的土地是公司與渦陽縣人民政府簽訂《綠色生態建築產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土地取得將快速啟動項目的建設及運營。其中GY2016-53號地塊的取得,將快速啟動光機電聚集區二期標準化廠房的建設及人才公寓的建設,對未來的營業收入及利潤產生比較積極的影響;GY2016-98號地塊的取得將快速啟動公司渦陽產業基地的建設,為未來的戰略布局及產能拓展打下基礎,預計會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32

日媒:日菲首腦就與美國同盟的重要性達成一致

13日據共同社消息,安倍晉三13日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達沃市與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舉行了會談,雙方一致認為各自與美國締結的同盟關系很重要。

達沃是杜特爾特的家鄉,他擔任市長共計22年。報道稱,會談中安倍指出對亞太地區來說“美國的參與不可或缺”,杜特爾特也提及了美菲同盟的重要性,表現出將繼續合作的想法。

1月13日,菲律賓達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攜夫人造訪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的家鄉。(圖:東方IC)

此前,安倍晉三12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與杜特爾特舉行會談。安倍表示,今後5年包括政府開發援助(ODA)和民間投資將對菲提供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0億元)規模的援助。

據菲律賓方面介紹,安倍是杜特爾特就任總統以來首位訪問菲律賓的外國首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41

險資股票投資“立新規”:一致行動人收購明令禁止

千呼萬呼始出來,坊間傳聞事關規範保險股票投資的監管政策終於在春節前“靴子落地”。1月24日,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這是去年12月以來,監管規範險資舉牌、收購的系列組合拳之一,從多項規定來看,其“殺傷力”將涉及險資股票投資、舉牌和並購等資本市場行為。《通知》根據股票投資分類實施差別監管,進一步明確了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的監管要求,調整了自2015年股災以來的險資股票投資“紅線”,並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機構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這將有望重塑保險資金運用的規範準則。

險資股票投資分三類 實施差別監管

2015年末資本市場上演“寶萬之爭”,險資在其中發揮的角色不容小覷,接著以安邦系、恒大系、寶能系為代表的多路險資在資本市場大舉“掃貨”、“舉牌”藍籌股,也給股市帶來不小的波瀾,險資成為守在上市公司“門口的野蠻人”。隨後,保監會祭出系列舉措規範萬能險業務,陸續出臺多項監管政策規範險資投資行為。

此次春節前祭出險資股票投資的監管新規,可以說是監管政策“組合拳”的“致命招術”。對於新規出臺的目的,保監會方面表示,《通知》旨在加強對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重大股票投資行為的監管,防範個別公司的激進投資行為和集中度風險。

縱觀此前活躍在資本市場上惡意收購的“野蠻人”行徑,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少數保險機構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一股獨大”、股權結構複雜不透明,個別控股股東把保險公司當做“融資平臺”,隨之而來是激進的產品設計和銷售策略,倒逼出激進的資產配置和投資風格。這顯然與監管思路相悖。在保險資金運用領域,“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一直是監管層堅持和倡導的原則。

為切實落實“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導向,《通知》將股票投資分為一般股票投資、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三種情形,根據持股份額變化,實施層層遞進的差別監管。

“《通知》中提到的差別監管,正是分類監管思路的充分體現。”上述保險資管協會負責人表示,國際成熟市場的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國內的銀行、證券等行業普遍采取了差異化監管制度。

具體而言,對占絕大部分不涉及舉牌的一般股票投資行為,不增加限制性措施;開展一般股票投資涉及舉牌的,應當在信息披露要求基礎上進行事後報告;達到重大股票投資標準的,應向監管部門事後備案;涉及上市公司收購的,實行事前核準。

上述保險資管協會負責人還表示,分類監管的本質是差異化、精準化監管,是以風險控制為著眼點的綜合監管措施,按照市場主體的不同風險程度及發展需求,對其從市場準入、生存發展再到市場退出的全過程采取針對性、差異性的監管措施。

“保監會此次明確了險企股票投資的監管政策,對市場發展和保險資金運用而言是好的事情。”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全對第一財經表示,資本市場最怕不確定性,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怕政策不明朗、不確定中隱含風險,如今規矩確立了,便於險資在規矩下做事,在明確的規則下開展投資,能夠有效降低風險和投資的不確定性,這對投資者風險是最小的。

對於保險公司開展股票投資實施差異化監管的積極意義,上述保險資管協會負責人認為,在保險資金運用領域推行分類監管,是適應保險資金內在屬性及穩健、多元創新發展,防範風險失控,阻隔風險蔓延,充分利用監管資源提升監管效率,推動保險資金全球化配置的現實需要及有效路徑。

此外,李全還強調,保監會並未限制保險公司收購兼並,而是對股票投資行為進行分類,按照財務類、戰略類投資實施差別監管,從而有利於避免惡意收購行為,惡意收購往往經常造成兩敗俱傷,通過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協同,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也有利於針對被收購方重點投資,營造投資雙方互贏的局面,共同把上市公司收購兼並做好。

單一股票投資、權益類資產修訂“紅線”

為防範個別保險機構激進投資和集中度風險,《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的監管要求,規定了保險機構開展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在償付能力、股票投資能力、內控管理等方面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和程序要求。

值得關註的是,《通知》對於保險機構開展單一股票投資設定了“紅線指標”。《通知》明確,保險機構投資單一股票的賬面余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

對此,李全表示,這對保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並不會產生直接影響,單一股票投資賬戶余額不超過公司總資產的5%已經是很大的投資空間,他向本報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目前新華資管公司資產規模700億余元,那麽對某家上市公司進行股票投資金額達350億元,資金規模完全可以實現財務投資的目的。

事實上,此次《通知》中比例的調整實際上是2015年救市政策的退出。2015年“股災”期間,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經報保監會備案,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

對於“單一保險機構的賬面余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這一規定,上述保險資管協會負責人分析,《通知》在政策上給予了將比例調整至監管比例之內的兩年或更長時間的寬限期,實際上,隨著資產規模的不斷增長,增長的效應會抵消比例調整的效應。

就權益類投資而言,從整個保險資管行業距離“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這一紅線,還有較大空間。目前保險資管行業權益類的投資比例一直在20%左右。2016年11月保監會數據顯示,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3.12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88萬億元,占比14.37%。

那麽,既然監管文件已經為保險資金運用設定了“紅線”,險資投資於股市的資金是否將大幅減少?對此,李全分析,鑒於現有的資產市場容量,按照保監會規定的範圍,多數險企不必調整就在達標範圍之內,不產生對資本市場和自身權益投資產生沖擊成本,且單一機構在資本市場占比很小,不致於牽動和影響股市行情。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中的比例仍有上升空間。保險資金運用規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將會保持快速增長,即使股票市場的投資比例可能會下降,但投資的絕對金額不會下降反倒會增加。

“對於投資風格較為激進的險企,根據新的要求,投資風格需要做一些改變。”李全分析,這類險企投資比例需要回歸正常的框架之內:即從單一股票投資在總資產超過5%回到5%之內,權益類投資不超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30%回到30%以內,監管部門給予了寬松的環境,絕大多數險企資金運用不存在“踩紅線”的情況。

此外,前述保險資管協會負責人強調,投資比例調整並不意味目前超出投資比例的6家保險機構將要賣出一定金額的股票,何況目前超出比例的涉及資金僅占整個行業的1%,一些大型的保險機構月度規模增長帶來的投資股票額度就可能可以覆蓋這一影響。這個寬限期的設置將大幅降低對資本市場的擾動,甚至是實現“零影響”。

明令禁止一致行動人收購上市公司

回顧險資在資本市場收購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寶萬之爭”。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保險公司被大股東控制,作為一致行動人參與到上市公司收購中,那麽保險公司將不再具有獨立性,反而成為了大股東的‘提款機’和融資平臺的資金平臺。這僅僅有利於大股東,對保險資管行業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有鑒於此,《通知》重點強化了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的舉牌或收購行為監管,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機構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

具體而言,《通知》規定,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共同開展重大股票投資,新增投資部分應使用自有資金。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開展一般股票投資發生舉牌時,保監會可以采取暫停保險機構資金最終流向非保險一致行動人的直接或間接投資等監管措施。

前述保險資管協會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不能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和融資平臺,必須通過規範和引導,做好股東資格審查標準,堅定保險的價值定位和發展導向。

業內人士強調,對於保險機構資本金的真實性、資本金來源是否依法合規、關聯交易是否合規和公允等方面,將會加強監管,以防範“一股獨大”帶來的風險。

《通知》還進一步提出保險機構應當做友好投資人,要切實與上市公司股東和經營層溝通。保監會將加強與有關監管部門協調,及時通報保險機構重大股票投資和上市公司收購的相關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70

視點丨默克爾駁斥“操縱歐元論” 呼籲歐盟團結一致

2月3日,歐盟各國元首齊聚馬耳他首都瓦萊塔參加歐盟非正式峰會,商討英國脫歐後的歐盟發展前景,以及讓外界矚目的移民政策。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在與美國進行外交事宜時,歐盟必須保護自己的價值觀,但同時她也認為歐盟必須承認自己和美國有共同利。此外,默克爾還呼籲歐盟各國應該團結一致,公平履行自己的職責,因為她認為只有歐盟成員國才能決定歐洲的未來發展。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顧問指責德國操縱歐元匯率,特朗普也批評歐盟的難民以及貨幣政策,並直言歐盟是德國的“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37

山東墨龍: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山東墨龍2月8日晚間公告稱,控股股東張恩榮及一致行動人張雲三2月8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張恩榮先生及張雲三先生進行立案調查。

公司稱,在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督促張恩榮先生和張雲三先生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55

IPO概念股競猜 新三板一致性預期再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6/1076806.html

三板2017新常態

未來的新三板會市場會怎麽樣,從2017年的走勢或許可以看見端倪,而最新的一年,無論監管,還是市場,均開始釋放有效信號。

21世紀經濟報道通過對話業內人士,將這些趨勢逐步還原,也許,這個涵蓋國內企業數量最多的資本平臺,正在迸發出預期外的機遇。

2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下發今年第四批12家企業的IPO批文,由此,今年以來,已有46家企業拿到了IPO批文。IPO的快節奏與常態化發行,預示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預期日趨明確。

持續時間超過8個月的IPO套利潮流,正在加速形成市場一致性。

此外,IPO提速預期刺激了“集郵”策略的進一步流行,但信息不對稱之下,IPO概念股的真假虛實本身值得商榷。

“現在凈利潤在2000萬以上的新三板企業被機構追捧,越來越有‘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趨勢,考慮到新三板公司信息的公開可得性,更是讓全國各路投資機構有的放矢。”北京某券商負責新三板企業融資人士張蘭表示,“但問題的另一面是,僅根據人人可得的公開信息,往往意味著失去投資機會或估值虛高。一致性預期往往導致盈利空間的迅速消失。”

IPO概念股競猜

2016年6月分層後的政策紅利遲遲未能落地,導致市場迅速轉向IPO套利邏輯,並持續強化至今。

由此而來的便是根據2015年年報和2016年半年報公開財務數據的標的篩選,眾多第三方服務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IPO概念股”名單。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目前新三板公司IPO首發申報企業共86家,接受上市輔導新三板公司共267家。而根據2015年年報,擁有2000萬以上扣非凈利潤的新三板公司則高達1337家。除此之外,根據2016年半年報、接受IPO輔導等內容,概念股名單叠出,並成為眾多機構按圖索驥的工具。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僅兩家新三板企業成功過會。其中,江蘇中旗從掛牌新三板到成功IPO上市,歷時784天,較過往成功“轉板”的企業用時縮短近半。同年12月23日過會的拓斯達,在今年2月9日上市,從掛牌到上市更是歷時778天,被業內人士看做新三板企業“轉板”提速的信號。

“現在企業、投資機構、中介機構都在密切觀察新三板企業申報IPO的動態,細心記錄其中‘IPO提速’的蛛絲馬跡。與2014年和2015年的‘做市概念股’、‘分層概念股’情況類似,僅僅通過公開資料尋找擬IPO概念股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接下來市場真正的超額收益只能出現在那些通過公開資料無法找到的‘IPO概念股’,這在新三板市場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比如我現在手頭的一家企業,根據訂單量推算凈利潤較去年有50%的增長,企業正在推動上市工作,這些都是存在著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張蘭指出。

考驗投資能力

事實上,早在2016年年底,已經有投資機構表示將在新三板IPO概念股上大舉投入。

中科招商此前公告,擬入夥“投資於新三板創新層和擬IPO企業的有限合夥企業”,該合夥企業註冊資本6.01億元,其中,中科招商出資2億元。中科招商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是支持新三板和擬IPO優質企業發展、發揮專業團隊投資優勢的重要舉措,可充分調動公司的資源優勢並發揮控股企業間的協同效應。

“與PE投資擬上市公司相比,投資新三板IPO輔導備案企業有四個優勢:一是可能沒有更長的鎖定期。二是有退路,萬一標的公司IPO被否,還能通過新三板市場轉讓退出。三是掛牌企業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相對規範。四是這些企業在新三板融到了足夠的資金,能承受IPO排隊期間的資金壓力,沒有太多的資金風險。” 中科招商集團常務副總裁、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認為。

“優質企業的股份必然是被惜售的,從二級市場獲取大量籌碼的可能性不大,對擬IPO企業的投資往往要直接與企業商談定增入股,而做市商、保薦機構也會知悉一些獲取籌碼的機會。”北京新三板投資者亦飛表示。

然而較為遺憾的是,新三板市場企業普遍為規模較小、處於快速發展期的中小企業,盡管其中已經包含不少滿足申報IPO條件的標的,但業績變化、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同,因此存在著一定風險。

亦飛指出,“由此衍生的問題便是為投資者和企業之間關於‘真假IPO’的博弈,是對投資者的考驗,據我所知目前很多新三板公司都在將釋放IPO預期作為‘市值管理’的常規動作。'”

“一邊是新股發行速度與數量都明確加速,一邊是新三板擬IPO企業批量申報材料,滬深A股市場與新三板市場水位逐漸拉平的進程會越來越快,假如中間再有1-2年的過渡期,最終年化收益是否像市場目前認為的一樣‘暴利’,仍需觀察。”張蘭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05

食藥監總局:中藥註射劑將啟動一致性評價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之後,中藥註射劑也將啟動再評價工作。

“在中國的市場上仿制藥還是臨床用藥的主體,我們要擴大臨床試驗的資源,探索註射劑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方法,要啟動中藥註射劑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再評價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在2月27日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2015年,我國啟動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目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辦公室已經接到參比制劑備案申請4000多件,備案品種700多個。

已經啟動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臨床試驗還僅限於口服固體制劑,那麽註射劑的一致性評價的臨床試驗如何做,將是註射液一致性評價的關鍵。

據2015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中描述,按藥品劑型統計,2015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劑型分布中,註射劑占61.3%、口服制劑占34.7%、其他制劑占4.0%。註射劑所占比例較2014年增加3.5%,口服制劑比例降低1.5%。

2015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中藥註射劑報告12.7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9,798例次(7.7%)。2015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註射劑占比例為51.3%,與2014年相比降低2.1%。

其中,中藥註射劑嚴重報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等,包括過敏樣反應、過敏性休克、寒戰、發熱、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瘙癢、皮疹、惡心、嘔吐等表現,與往年監測情況基本一致。

2015年中藥註射劑報告數量排名居前的類別是理血劑、補益劑、開竅劑、清熱劑、解表劑、祛痰劑,共占中藥註射劑報告的97.0%。報告數量排名前五名的藥品分別是:清開靈註射劑、參麥註射劑、血塞通註射劑、雙黃連註射劑、舒血寧註射劑。

此外,2015年中藥註射劑總體報告排名前20位藥品(占全年中藥註射劑報告87.6%)合並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其總體報告涉及合並用藥占43.4%,嚴重報告涉及合並用藥占56.5%

透過這些數字分析,可見啟動註射劑的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存在其必要性。

畢井泉表示,“過去我們批準上市的藥品沒有與原研藥質量療效一致性的要求,不是強制性的要求,所以有些藥品在療效上與原研藥存在差距。開展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生產的仿制藥能夠在臨床上與原研藥相互替代。好處是可以減輕社會的醫藥費負擔,可以提高中國藥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這也是促進醫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

此外,畢井泉表示,要建立藥品電子通用技術文檔系統(eCTD系統),爭取今年年底能夠實現按新系統實行電子申報和審評,這樣就可以減輕企業,特別是在境外申報的企業,到中國來申報基本上技術要求是一樣的,格式是一樣的,減輕大家的負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23

南大光電:股東沈潔及一致行動人增持 持股升至10.89%

南大光電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沈潔本人與其一致行動人北京宏裕融基創業投資中心,於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2月28日,累計增持19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3%。

截至公告披露日,沈潔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1750.7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0.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89

周小川:金融監管協調一致還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層次

3月10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可能在達成一致意見情況下,金融監管協調一致還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層次。“這個現在我還沒有做到,所以沒有辦法告訴你。”周小川稱。

對於大金融監管改革市場傳言由來已久,在3月2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金融監管改革三會合並是謠言。

周小川表示,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實際上在兩年多以前已經初步設置了金融監管協調聯席會議,最近也研究了資產管理的問題。

對於資管統一監管的問題,周小川表示,現在已經就許多比較大的方面的問題在“一行三會一局”包括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匯局之間達成了一致,進一步細化以後就會做出一些初步的規範。

“規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市場是不斷變化的,現在是對存在的突出問題規範一下。”周小川稱,資管業務存在的問題在於:

一是理財市場有些混亂,包括標準差距太大,套利機會太多,投機性過強等問題。也存在著監管之間通氣不夠,對市場總體觀察和風險把握還不夠好,這方面也要加強。

二是資產管理個體來講,是投機性過強忽視風險,沒有起碼的風險管理的做法。大家所關心的資產管理產品或理財產品嵌套運行,在金融系統一個行業、一個公司到另一個行業、一個公司,再轉回來,在系統里轉。

“我們強調資產管理和其他金融業務著重為實體經濟服務,轉來轉去這個錢沒有到實體經濟,這中間到底有什麽問題,可能有一些是套利,甚至有一些是違規行為。就這幾個問題方面大家對資產管理,究竟這個怎麽定義,都是哪些範疇,存在哪些問題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周小川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12

國投電力:獲長江電力及其一致行動人首次舉牌

國投電力3月14日晚間公告,公司14日接到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通知,長江電力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公司股份339,301,100 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 5%。

具體來看,自 2016 年 12 月 8 日至 2017 年 3 月 13 日收市,長江電力通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公司股份 318,572,700 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 4.69%。同時,長江電力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於 2016 年 12 月 6 日至 2017 年 2 月 23 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 13,928,400 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21%;長江電力一致行動人長電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於 2016 年 12 月 5 日至 2016 年 12 月 7 日通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公司股份 6,800,000 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10%。

據悉,本次增持是基於對上市公司經營理念、發展戰略的認同,及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從而進行的一項投資行為。長江電力及其一致行動人在未來12個月內將根據證券市場整體狀況並結合國投電力的發展及其股票價格情況等因素,決定是否繼續增持或減持其在國投電力中擁有權益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