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年回首 人世間 之 易不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1/10.html


多謝大家幫忙完成了2010的投資問卷調查, 大多人都覺得內需是大熱門, 但要提醒的是內需股大多已經估值偏高了, 現在買進好可能不是好的時機. 好股都要好價錢. 

投資明日之星, 有3個方法, 一是早於市場發現它, 二是在市場發現的初期, 跟風進入, 三是等泡沫爆破後, 賤價買入.
-----------------------------------------------------------------------------------------------------------
文: Brett Arends
過去10年最重要的投資經驗是什麼?這10個年頭過得艱難而動盪﹐但如果我們以更加睿智、更加成熟的面貌迎接下一個十年﹐那麼這些年頭或許就不是白過了。

對我來講﹐以下幾條是過去10年留下的主要收獲、經驗和提醒。

──過去的價格沒有意義。僅僅因為一只股票半年前市價為100美元﹐並不意味著今天它賣50美元、20美元甚至1.50美元就算便宜。想想 2000年到2002年的科技股、2007年到2009年的銀行股等等﹐同樣還有邁阿密的房產﹐當初的價格比現在多上幾個零。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錨定” (anchoring)──我們讓過去的價格影響了我們對當前價格的判斷。它是一種威脅﹐或許是私人投資者面臨的最大危險。(其必然後果是﹐當市場泡沫開 始泄氣時﹐你本來有很長時間可以出逃﹐但有太多太多的人呆著不動﹐因為他們相信價格不可能再往下走了。)

──組建一個讓自己睡得安穩的投資組合。對於普通人來說﹐能讓你晚上睡得著的投資﹐遠遠好過那種提供“波及效應” (pin action)和“動量”(momentum)投資機會的讓人興奮的投機。我們剛剛目睹了各種的理由。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並相信一筆投資﹐那麼我們就更有可 能一直持有﹐甚至在市場崩潰的時候還會買入更多。這正是投資某些公司一個被極大地忽略了的優勢。這些公司比如有蒂亞吉歐(Diageo)(旗下有健力士啤 酒(Guinness)和皇冠伏特加(Smirnoff))﹐卡夫食品(Kraft Foods)(旗下有酷愛飲料(Kool-Aid)和吉露果凍(Jell-O))﹐或者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如果你在2000年或 2006年持有這些公司﹐那麼當接下來情況變得惡劣起來之後﹐你拋售它們的可能性相對就不會那麼大。部分地因為這樣一種原因﹐在任何環境中我都還是不太敢 買金融股﹐即使它們的價格很便宜。

──對“相對價值”的概念敬而遠之。這就像“相對懷孕”一樣完全是胡扯。價值就是價值﹐它是絕對的。一筆投資便宜不便宜﹐是相對於它未來的現金流而言的。但在每一次上漲行情中﹐很多人都被迷惑﹐看到某種資產相對其他資產(估值更加過高)價格更低而將太多資金投入其中。

──勇於堅持自己的信念。這個10年開始的時候﹐今天的投資天才看起來像傻瓜一樣﹐因為他們持有的是老式優質股、新興 市場、黃金和大宗商品。這些投資下挫了好幾年﹐而思科(Cisco)和美國在線(AOL)這類公司卻在同時製造了數不清的紙面百萬富翁。一筆投資在顯得很 正確之前﹐可能有很長時間看上去都是錯誤的。10年前的這個冬天﹐這些優質股有一部分觸及了最低點﹐根基穩固的藍籌公司承諾10%的股息﹐也沒幾個人買它 們。是膽子大的人從中發了財。

──存款無可替代。這聽起來顯而易見﹐但在這個10年的多數時候﹐美國的儲蓄率低到不能再低。今天聽起來難以相信﹐但本世紀早些時候一些評論家說﹐美國人其實不需要存更多的錢﹐因為他們在股市和房市賺了很多錢了。存錢就像減肥一樣﹐沒有可靠的捷徑可走。不管掙多少﹐都要少花點。

──不要混淆“交易”和投資。你是否想在下一輪泡沫中投機要由你自己決定。泡沫中投機雖然有風險﹐但賺錢最容易也最豐 厚。只要記住這只是一種交易﹐一種短線持有﹐而不是一筆你應該打算多年持有的投資。一定要及時離場。科技股開始重挫的時候﹐太多的人決定把他們持有的這些 股票當成一種長期投資﹐結果把短期虧損變成了一種長期災難。(對了﹐不要害怕在“交易”中承受損失﹐如果願意接受20%的虧損﹐你可能會逃掉100%的虧 損。)

──短線消息的重要性不及長期趨勢。我所認識的一些投資者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慘淡的十年里掙大錢﹐通常是因為他們把握了 長期趨勢──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黃金市場的供需﹐或者是美國國債的大幅上漲。但多數私人投資者對這些長期趨勢不感興趣。他們想聽到的是短線消息──季度 財報、併購傳聞、市場動向等等。2001的時候﹐你猜當時投資者更加關注的什麼?思科有關行業形勢的最新報告﹐還是黃金價格?事後來看﹐哪個更有意思?

──市場時機不可完美預測﹐但其價值通常可以準確評估。資產廉價的時候﹐多買些﹐昂貴的時候少買些﹐這樣做既可行﹐也 有利可獲。如果你有耐心﹐並採用“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cost averaging)逐步進場﹐假以時日﹐一般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金融行業反復宣講“你不可能預測市場時機”這種自私的咒語﹐是為了讓你一直傾囊投資。 從最狹義的角度來講﹐的確﹐你通常不可能準確預測行情的轉折時點﹐但你也不需要準確預測。

──對專家預言留個心眼。2008年2月﹐全美企業經濟學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調查的經濟學家中﹐不到一半的人預計這一年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預測衰退的人則認為﹐影響將“相對溫和”。可怕的不僅在於真正發生的 衰退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更在於調查進行的時候經濟已經陷入衰退了(後來的報告顯示)。類似地﹐股市分析師的觀點也難免有錯﹐特別是當多數分析師 似乎都持同一種意見的時候。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在樓市泡沫最盛、住房建築股的估值達到瘋狂水平的時候﹐多數建築行業分析師都是看漲。

──必須繼續玩投資遊戲。經歷過去的十年﹐人們可能會完全放棄投資﹐把資金存在銀行。這是一種糟糕的想法。長遠來看﹐ 現金是一個非常壞的資金存放形式。扣除稅收和通貨膨脹後如果還能有賺頭﹐那就算你走運。通貨膨脹仍然是一個投資者常常低估的潛在威脅。即將結束的是一個 “低通脹”的十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年均漲幅只有相當溫和的2.6%。但即使是這樣的一個通脹速度﹐現金的購買力相比1999年仍然下降了大約四分之一。

──不要混淆“不太可能”與“不可能”。10年前﹐安然(Enron)、世界通信(WorldCom)和馬多夫 (Bernie Madoff)不太可能是巨騙﹐剛剛才10美元一桶的油價不太可能漲到140美元﹐金價不太可能跳到每盎司1000美元以上﹐乏味的“老”歐洲的股市行情 也不太可能超過華爾街。即使是在5年前﹐也很少有人想象到美國樓市會全盤崩潰﹐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會倒閉﹐或者是房利美(Fannie Mae)、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美國國際集團(AIG)全都需要救援。但這一切都成了現實。同樣也可以說﹐下一個10年即將發生的一些事情﹐在今天看來同樣是不可想象 的。
------------------------------------------------------------------------------------------------------------
擁有能源企業Southwestern Energy股票的請舉手!

沒有?那麼你有天然氣巨頭XTO Energy的股票,或是油氣生產商Range Resources和精密儀器廠家Precision Castparts的股票嗎?

你應該擁有它們。在過去10年中這些股票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漲幅名列前茅。若倒退十年,你能做的最聰明的事情就是投資它們。你每投入1000美元到現在都漲到幾萬了。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專家都推薦你買些什麼?

當時《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一個快速調查顯示,受到最普遍推薦的個股是: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高通公司(Qualcomm Inc.)、通訊公司MCI WorldCom、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唉。

不論是誰,只要是選擇了這樣的投資組合,都已經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二。若將股息考慮在內,隨機選擇的股票平均漲幅都能有3%。

警惕災難性的投資選擇

財經類雜志《Money Magazine》選出的“2000年及之後最佳投資選擇”怎麼樣呢?跌了將近五分之一。

財智/《華爾街日報》周日版(The SmartMoney/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unday)選出的股票跌了將近一半。科技類股在這份清單比重很高,而且它們當中大多數都出現了重挫。MCI WorldCom和北電網絡有限公司(Nortel Networks Corp.)更是根據破產法第11章(Chapter 11)關門歇業了。

好吧,取笑別人總是容易的。但是我們需要多想想這個問題,特別是年底之際,此時聰明人又帶著選股建議來了。

讓人難受的事情還沒完。投資者剛剛經歷了一個非常糟糕的10年:一連串的暴跌、危機、金融醜聞、衰退和破滅的泡沫。

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分析師霍華德﹒西爾弗布拉特(Howard Silverblatt)說,這是有紀錄以來美國投資者經歷的最糟糕的10年。當你用包括股息的整體回報來衡量的話,我們現在的處境比上世紀30年代還要 悲慘。在過去的10年中,投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者損失了大約10%。

若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在內,投資者實際虧損了將近30%。這甚至比不上嚴重通脹的70年代,當時投資者的實際損失只有約23%。

損失幾十個百分點的前提是你還活了下來。對於那些在2001-2003年以及2007-2009年股市暴跌中被踢出局的投資者來說,他們的境遇要糟糕的多。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較之峰值下跌了將近四分之三;當然,許多科技類股已經徹底消失不見了。但是投資者從專業人士那裡得到了多少警告呢?答案是:幾乎沒有。

當本公司旗下另一出版物《巴倫周刊》(Barron's)在2000年1月份舉行年度投資者圓桌會議時,當時在場的十位華爾街大人物中只有兩人警示投資者要注意熊市的迫近。僅僅在三個月後納指就創下了歷史上的最高點,之後的暴跌令如今的納指還不到當時的一半。

遠離咖啡攤股市預言家

一位基金經理對《巴倫周刊》說:當時,我每天早上在一個咖啡攤買咖啡,攤主在印度孟買長大,他對股市的興趣比我還大,這倒是和1929年股市崩盤前擦鞋童 大談股票的故事“相映成趣”。不過即使是這麼不祥的信號也不足以讓這些人變成悲觀派。相反,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師艾比﹒科恩(Abby Cohen)當時說,基於對標準普爾成份股公司收益的分析,股市基本處於合理價值。她堅稱根據標準衡量方式,即使是科技股也不存在估值過高的問題。

傲慢自大最終只能讓人幸災樂禍。

(高盛說科恩在隨後幾個月、即股指接近峰值時變得更為謹慎了。)

10年過去了,華爾街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沒變的也有很多。

許多靠股市吃飯的機構依然只是叫賣投資品的營銷機器,就像連鎖藥店CVS賣藥片兒。這麼說不公平?那好吧,修正一點點:起碼CVS不會故意把壞藥賣給你。

從此前10年中得到警告的投資者可以更好地迎戰下一個10年。任何想要保護自己投資的人都需要改改自己對金融行業存在的偏見。

在華爾街最有力、最危險的力量是人們的跟風效應。千萬要當心。

對大多數“投資專業人士”來說,大家採取同一立場給出同樣的評價既容易又安全,無論那看上去有多傻。在他們看來(客戶倒不一定這麼想),和群體一起犯錯要好過承受讓自己與眾不同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幾乎沒什麼比專家眾口一詞更危險的了。

當然這裡也有一種在華爾街普遍存在的錯誤樂觀情緒。即便是今天,向往常一樣,華爾街上大部分公司股票評估都是正面的,也不管股市已經連續九個月反彈,標準 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分別超過了63%和70%。(而這段時間以來美國失業及未充分就業率高達17%,他們當中有人已經不再四處求職。)

不論一只股票已經高估到了什麼程度,總能找到分析師說它比其他(更嚴重高估的)股票便宜。這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期很常見。

這種情況沒有過去。無論市況多麼危險,總會有人告誡你(一如他們在1999年時那樣)說,因為你無法做到低買高拋,所以你要保証全額投資。當然,他們這麼說“碰巧”也符合自己的利益。

別去追捧價格竄升的股票

這些天投資者再次鞏固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人都談論的投資通常是你不想買的。追逐高價股票的危險通常高於它們能帶來的回報。50%的虧損要用100%的盈利才能彌補得回來。

最好的投資往往無人議論。10年前,每個人都在談論該買哪只科技股,卻幾乎沒人談論黃金。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曾經以每盎司260美元的價格出售黃金,還恨不得沒人買。

在我嘲笑別人可憐的“先見之明”時,我最好也給自己揭揭老底兒。10年前,我一位當基金經理的朋友再三勸我把一切都拋幹淨,然後買黃金。

我聽了嗎?唉,別提了。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4

中粮欲10亿进军白酒业 再投50亿成都造房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4/20100203/000000148156.shtml


CBN记者 李秀中 发自成都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早已显示出其对白酒业的觊觎。3日中粮集团不仅宣布将在成都投资100亿元,还将选择成都市知名白酒企业进行产业投资,投入不少于10亿元打造中粮白酒全国性市场地位。 

3日晚间,中粮集团与成都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项目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中粮集团将在成都通过新建、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完善其在西南地区的产业战略布局。计划5年内在成都市投资100亿元。 

根据此次签署的协议,中粮将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并配套发展农业种植、养殖、果蔬加工、食品研发、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及商业地产等领域。 

其中,中粮与成都市新津县签订协议,前者投资22亿元建立中粮(四川)综合产业园。综合产业园区是中粮集团集粮食贸易、米面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园区。中粮集团(四川)综合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80亿元,年纳税额超2亿元。 

不仅如此,中粮集团拟投资15亿元,在成都建立若干个规模化养猪基地,达到年出栏300万头,并同时在成都布局建设和配套肉类加工企业。另外,成都市政 府还积极支持中粮集团采取投资控股、租赁、托管、合作经营等方式与成都市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开展合作。 

在战略合作协议中引人注目的是,中粮拟追加50亿元在成都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将大悦城品牌引进成都。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还希望中粮能够依托房地产开发服务当地小城镇建设。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称,中粮将以75%的资源配置发展粮油食品业务,以25%的资源配置发展地产业务,前者是“全产业链”战略,后者是“全服务链”战略。 

四川是中国著名的白酒产地,目前全国80%的浓香型白酒原酒源于四川,形成了邛崃、大邑、崇州、蒲江为代表的川西原酒与以泸州、宜宾为代表的川南原酒。 成都市邛崃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原酒产业基地,中粮集团将选择成都市知名白酒企业进行产业投资,投入不少于10亿元打造中粮白酒全国性市场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94

真功夫备10亿港元“组团”竞购福记食品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3/2010020304362216.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正处在清算期的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记食品)(01175,HK)的未来又多了一种新的可能。

        2月2日,记者了解到,真功夫创办人蔡达标将和著名投资人蔡朝晖、华脉无线(00499,HK)组成名为“白武士”财团,计划收购并发展福记食品。

        同时,记者从福记食品内部员工处了解到,谭鱼头此前已经就收购福记食品相关事宜有过讨论,新的财团的介入必将使福记食品的命运发生转变。

        据了解,“白武士”财团目前已经准备了10亿港元,以支持整个收购及成功收购后福记食品的发展所需。蔡朝晖还透露,“该财团近50%的股权将由他人持有,未来也不排除股东的可能性。”

        财团对外表示,三方的联合是集结了资金、财务管理、企业管治已经中国餐饮业的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也是希望能为福记的现有客户、员工、债权人、股东及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达成最为有利的方案,也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真功夫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经向相关当事人了解,此事属实。”目前,“白武士”财团仍在进行尽职审查,仍未向清盘人入标。

        受此消息的影响,华脉无线昨日大涨,盘中一度冲高达到每股1.5港元,最终以1.44港元收盘,涨幅达26.32%。

        蔡朝晖表示,“为增加这次收购的胜算,该财团与竞争者最大的分别是不会将福记食品的业务分拆”,并将购入福记的全部资产,包括福记食品的上市资格。

        不仅是真功夫,国内知名火锅连锁谭鱼头的创始人谭长安此前也和香港资源控股主席黄英豪组成财团,计划收购已经宣布清盘的福记食品的壳资源以及该公司下属的部分内地餐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5

歷經金融危機卻仍然沒有被吸取的10大教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3/10.html


From: Baron Blog  文:Barron
最新一期GMO的White Paper列出了他們認為雖然經過了金融危機,投資者仍然沒有吸取的10大教訓。這10個教訓對投資者非常有借鑒意義。
1. 市場並不有效
2. 相對業績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3. 這次從來沒有什麼不同
4. 估值至關重要
5. 等待良機
6. 市場情緒很重要
7. 杠杆無法把一個壞的投資變好,卻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
8. 過度量化掩蓋了真正的風險
9. 宏觀很重要
10. 尋找便宜的保險來源

1. 市場並不有效

金融危機後,美國的一個法庭宣稱“所有的泡沫都會破滅,這個也不例外。泡沫越大,破裂越狠。破裂越狠,損失越大。”這似乎從法律上宣判了有效市場假說 (EMH)的非法。但是,很多人仍然不願承認有效市場理論的問題。正是基於有效市場理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Black-Scholes期權 定價模型,當代風險管理技術等讓我們對巨大的泡沫視而不見,任憑泡沫發展卻認為市場能夠有效的反映各種資訊。

2. 相對業績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雖然很多人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EMH),但卻對基於有效市場理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情有獨鍾。CAPM的問題在於它是基於一系列有問題的假設,如投資者可以買入或賣空任何一支股票而不會影響股票的價格,所有投資者都是基於均值-方差優化的角度看股票。

正是由於有了CAPM模型,人們才會熱衷於區分Alfa和Beta。但這些概念只不過讓人們偏離投資的真正目的,也就是Sir John Templeton所說的“最大的稅後總回報。”“Maximum total real returns after tax.”

由於Alfa/Beta的概念,人們熱衷於和指數相比較,只關心與其他人相比如何。這正如凱恩斯所說的“按通常的方式名聲掃地也好過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取得 成功。”“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

有效市場支持者喜歡指出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無法超過被動的指數。但是,這是由於基金經理無法擺脫事業風險(Career Risk)和業務風險(Business Risk),無法超越指數也就不足為奇。這並不是有效市場的證明。對基金經理來說,事業風險就是丟掉工作,業務風險就是失去所管理的錢。為了避免這兩種風 險,極力接近指數的業績,基金經理越來越趨向于過度分散,模仿大盤持股。但是,這無法創造好的回報。正如Sir John Templeton所說“除非你與眾不同,否則無法獲得出眾業績。”“It is impossible to produce a superior performance unless you do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ajority.”

3. 這次從來沒有什麼不同

格林斯潘在1999年6月17日著名的論斷“泡沫只有在事後才能被覺察。提前發現一個泡沫需要有驚人的判斷,那就是成百上千的有見識的投資者都是錯的。雖 然泡沫很少是良性的,但其後果對經濟不一定是災難性的。” “Bubbles generally are perceptible only after the fact.To spot a bubble in advance requires a judgment tha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informed investors have it all wrong. While bubbles that burst are scarcely benign, the consequences need not be catastrophic for the economy.”

這個論斷體現了美聯儲的態度。他的繼任者伯南克仍然持相似的看法。伯南克還推崇“偉大的自我調節”,認為宏觀政策的改善,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完善,降低了經 濟的波動性。正是這種看法,讓美聯儲被流動性氾濫所創造出的表面的穩定所迷惑,無法看到危險而不穩定的債務風險,最終陷入次貸危機。

雖然泡沫的內容總在改變,但模式和動態變化卻驚人的相似。早在1867年,英國人John Stuart Mill就提出了泡沫形成與破裂的機制:


置換(Displacement):舊的領域失去機會,新的領域機會出現,吸引投資與投入,繁榮開始了。

創造流動性(Credit Creation):貨幣擴張,利率降低,流動性充裕,盈利上升,這一切養育了泡沫。

過度興奮(Euphoria):所有人都認為新的時期開始了,價格只升不降,傳統的估值標準被拋棄,新的衡量標準被用來證明高估值,市場充斥著過分樂觀, 過度自信。John Templeton所說的投資中最危險的四個字“此次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在市場中回蕩。

關鍵階段/財務困境(Critical stage/Financial distress):內部人獲利離場,隨後緊接著就是財務困境。繁榮時期建起的高杠杆成為問題。詐騙層出不窮。

厭惡(Revulsion):泡沫的最後階段。投資者受到極大傷害,以至於根本無法再參與市場。這時資產價格非常便宜。

4. 估值至關重要

價值投資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在資產價格便宜的時候買進,避免買進昂貴的資產。如果用格雷厄姆的10年平均盈利P/E來評價估值,就會有一種簡單的衡量方法。實踐證明,當在資產價格按格雷厄姆方法衡量較低時買入,10年後的實際回報率會較高。

5. 等待良機

巴菲特經常用棒球來比喻投資,要耐心等待,等到最好的時機,把握最大的時候才全力出擊,而不是隨隨便便就打。但是,一般的投資者往往缺乏耐心,急於行動。據統計紐約股票市場的平均持股時間僅為6個月。這就意味著有更多急於行動的擊球者在不斷擊球,不斷失誤。

6. 市場情緒很重要

市場被“貪婪”與“恐懼”所驅使。投資者的回報不僅與估值有關,還與市場情緒有關。Baker和Wurgler的研究表明,當市場情緒低時,買入年青的、 波動性大的、不盈利的垃圾股能產生最佳的回報。而當市場情緒高漲時,買入成熟的、波動小的、盈利的優質股是最好的策略。這實際上是利用了市場情緒的回歸均 值原理。


7. 杠杆無法把一個壞的投資變好,卻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

如果一個投資本身內在的回報不高,加大量的杠杆也無法把這個投資變為一個好的投資。相反,杠杆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杠杆會限制你持續的能力,可以把一 個短暫的損失(如市場波動)變為資本的永久損失。如果你要克服短期的市場波動就必須擁有更多的資源。如凱恩斯所說“一個計畫不理會市場短期波動的投資者需 要更多的資源來保證安全,而且一定不能大規模的運用借來的錢。”“An investor who proposes to ignore near-term market fluctuations needs greater resources for safety and must not operate on so large a scale, if at all, with borrowed money.”

實事證明,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實際上只不過是簡單偽裝的杠杆,80/90年代的垃圾債券是如此,次級債券的煉金術也是如此。

8. 過度量化掩蓋了真正的風險

金融界把化簡為繁的藝術變為了一個行業。金融行業癡迷於複雜的量化工具。這種癡迷背後的原因一點也不複雜:貌似複雜的東西更容易向客戶高收費。

格雷厄姆對數學在投資中的作用認為“數學一般被認為是能產生精確和可信賴的結果。但是在股票市場,所用的數學越複雜深奧,其從中得出的結果也就越不確定, 越具有投機性。一旦引入了微積分或者高等代數,你可以把這看作是一個警告,這意味著使用數學者是在用理論代替經驗。通常這給了投機欺騙性的偽裝,變得好像 是投資一樣。” “Mathematics is ordinarily considered as producing precise and dependable results; b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more elaborate and abstruse the mathematics the more uncertain and speculative are the conclusions we draw there from ... Whenever calculus is brought in, or higher algebra, you could take it as a warning that the operator was trying to substitute theory for experience, and usually also to give to speculation the deceptive guise of investment.”

總的來講,批判性思考在投資的世界是一項不受賞識的資產。George Santayana說“懷疑是知識份子的貞潔。把貞潔匆匆放棄或者給了第一個來的人是一種恥辱。”懷疑也是許多最好的投資者所共同擁有的重要特質之一。投 資的想法不應被自動接受,我們應該把這些主意掰開了揉碎了質疑。實際上,投資者最好遵循英國皇家協會的格言“追求真理,勿輕信人言”“Nullius in Verba”。

懷疑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風險。伴隨著過度量化的一個惡果就是過於相信風險的狹隘定義。可測量的並不一定有用,市場波動並不等於風險。風險不是波動,而是本 金的永久損失。波動帶來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從投資的角度看,有三種方式可以導致本金的永久損失:估值風險(買高估的資產)、商業風險(基本面的問題)、 融資風險(杠杆)。只有理解了這三個方面,才能更好的理解風險的真正本質。

9. 宏觀很重要

即使是格雷厄姆也認為宏觀因素對證券分析很重要。次貸危機把價值投資者分裂成了兩個陣營:堅持自下而上的樂觀派和參考自上而下的悲觀派。金融危機的實踐證 明,完全忽視自上而下的代價高昂。理解自上而下的宏觀有助於自下而上的微觀分析並給微觀提供信息。反過來,自下而上的分析也能給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提供資 訊。當市場中的個股普遍高估,很難找到便宜的股票時,說明整個市場是高估的,應該考慮投資國債市場了。

10. 尋找便宜的保險來源

不要等災難過後保險變得昂貴才買保險。面對未來可能的通脹、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等,提前買便宜的保險能夠保護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9

洪良国际涉嫌IPO资料“造假” 10亿港元资金或被退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6/5NMDAwMDE3MTQ5Nw.html


“只要上市,就算成功”的观念或许要改一改了。

3月30日,上市仅三个月余的洪良国际(946.HK)被香港证 监会勒令停牌,并要求法院冻结其资产。这是香港证监会首次以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入禀法院要求冻结上市公司的资产。

香港证监会在提交给香 港高等法院的文件中,指控洪良国际违背了《证券及期货条例》中的数项有关欺诈、欺骗、提供虚假和误导性信息方面的规定。并要求香港高等法院发出禁制令,限 制洪良国际及旗下四间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挪用资产;同时要求提出委任适当人员去收回、接收及管理洪良国际上市时募集的9.974亿港元资金净额,并要求洪 良国际就有关资金支付利息。

据称,这些资金或许将被要求退还给投资者,包括参与IPO申购以及上市后在市场上买入的投资者。

3 月30日,洪良国际发布停牌公告,随即又补充公告道,停牌乃“根据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指示”,但未公布具体原因。

涉 嫌提供虚假资料

根据指控,洪良国际涉嫌违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571章第277条,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以诱 使进行交易;第298条,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诱使进行交易的罪行;第300条,涉及在证券、期货合约或杠杆式外汇交易方面使用欺诈或欺骗手段等罪 行;第384条,提供虚假或误导性的资料。

香港高等法院已经颁布了临时禁制令,冻结洪良国际去年上市时募得的9.974亿港元净资金,并已 排期将在4月9日审讯案件。禁制令显示,冻结的资产主要在东亚银行的账户,洪良国际必须保留9.974亿港元资产在香港,但超出部分可调离香港。

据 港媒引述知情人士指,洪良国际涉及的是账目问题,是典型的为配合上市计划而夸大收益和盈利。

洪良国际由台湾人萧登波于1993年在福建创 立,主要生产综合化纤类针织布料,为李宁及安踏、迪卡侬、Kappa、美津浓等运动品牌供应商,并通过2008年收购的MXN品牌销售服饰。2008年, 洪良国际实现营业额12.7亿元,毛利3.54亿元,税后利润2.42亿元。

而萧登波在台湾更有鞋材大王之称,其在台湾控制的南良集团,在 纺织品相关产业拥有一个完整垂直且有系统的供应链体系,2006年营业额就已超过250亿新台币。

2009年12月24日,洪良国际在香港 主板上市,招股价为每股2.15港元,募集资金10.75亿港元,停牌前股价已经低于招股价,为每股2.06港元,市值41亿港元。但是,一个颇为奇怪的 现象是,洪良国际2008年度共派息2.6亿元,约为上市集资总额的30%。

上市后,萧登波共持有洪良国际59.24%股权。

该 公司上市保荐人为台湾第二大金控集团兆丰金融旗下的兆丰资本(亚洲)有限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的法律顾问是盛德律师事务所。

截至记者发稿时,洪良国际、兆丰资本和毕马威均未对事件正式表态。

但洪良国际创办人兼主席萧登波则表示,事件可 能是内地与香港会计制度不同而引起的误会,并认为“洪良国际的体质还是非常好,财务资料也是公开透明”。

巧合的是,兆丰资本于3月29日被 香港证监会“暂停”了保荐人资格。而据港媒报道,有曾经参与洪良国际上市路演的基金界人士表示,负责洪良国际上市的兆丰资本董事总经理康晓龙及资本市场部 联席董事黄丽洳,近日都已辞职,但黄丽洳表示离职原因与洪良国际无关。

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8章规定,香港证监会可在当公司招股章程、 通告及介绍文件等有“虚假、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资料”的情况下勒令上市公司停牌。香港证监会曾根据此条例,在2007年5月叫停汇多利(607.HK)、 2004年4月叫停华燊燃气(8035.HK,之后易手并改名为滨海投资)的上市进程。

证监会“合规考”

据 外电报道,3月下旬,香港证监会就着手调查香港去年总额达2440亿港元IPO中,保荐机构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尽职调查,并且要求经纪人向其提供过去18个 月内所安排的IPO的详细记录,以便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合规审计;而初步调查已经对去年73宗IPO中的几宗提出了疑问。

对此,香港证监会 行政总裁韦奕礼(Martin Wheatley)表示,担心人们在当前市场红火的境况下放松标准。数据显示,2009年香港IPO市场集资规模达到2440亿港元,居全球之冠。

有 迹象显示,香港证监会对资本市场的规管力度似乎在加大。

香港IPO实行港交所和证监会双重核准制,香港证监会监督IPO保荐人的机制三年前 开始实施。2009年以来,香港证监会加强对股票发行及交易的监管,在2009年12月底首开先例就俄铝上市对散户投资者设限,并在今年3月份推出淡仓申 报新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42

如若不信,問來作甚?──地產巨頭的黎明式金句(2010/04/10)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2194

看好看淡本只是一種立場,任何觀點只要提出具說服力的證據便有價值;唯把理據建立在名人語錄,甚而作出有傾向性的選擇及引導,其參考性便打了折扣。就以股市而論,無論大行報告、國際級炒家,或所謂前任或現任投資銀行家(i-banker)的言論,筆者均是水過鴨背。觀點與事實總有分別,甚而身份也決定立場,比如金融業人仕及理財顧問,絕大多數情況下均不贊成置業;同樣道理,問地產代理甚至發展商對樓市的意見,又怎能不作分析而無條件接受?

最近有心人統計由1998年至今長實主席李嘉誠先生對樓市的言論,除了最近一次外全部均是看好,最神來之筆的一次是去年3月當中原指數只有60點時,明言有閒錢可以入市,而中原指數200811月最低點是56.71,只有5%的誤差。可是20089月時長實賣了兩個地盤給美資基金,當時市場視之為睇淡訊號。人家是以買地賣樓為業,實乃正常操作,既然買地不能視為睇好,賣樓花不論逐個賣,還是整個地盤地賣,又有何微言大義?最穩陣的看法是:長實尚未放棄地產本業,死未?

以筆者觀之,嘉誠先生今年的言論可視為不想再預測短期樓市方向,這與去年兆基先生自拆股神招牌效果一樣。結果就像娛樂記者訪問黎明先生:句句都係金句,就係唔知邊句打邊句。然而去除水份之後,筆者看到這位李先生指出三個值得留意的事實:

l          地價趨穩定

l          建築費正在上升

l          利率低企,通脹重來

這三項正是發展商三大成本要素:土地、建築硬件、資金。

新鴻基地產在Yoho Midtown開售前,第三期補地價已完成,住宅樓面每呎$2,700,商場樓面每呎$5,000。有專業人仕計算樓面總成本是$4,000,賣$6,000,邊際利潤高達50%云云。所謂隔行如隔山,邊際利潤率(Gross Profit Ratio)的算式是(總銷售額-總成本)/總銷售額,套入算式則是:($6,000-$4,000)/$6,000=33.3%。這種獲利率遠比九十年代時為低,以建築期3年計,平均每年才獲利10%多一點;如果真要獲利50%,樓價要高達$8,000!所以發展商千方百計限制地價上升速度,信和投得白石角時要多謝行家高抬貴手,長實新地等有一定土儲的發展商,亦不敢高價爭取九龍站地盤。

建築成本的增加,可從公共工程超支而知,無論高鐵或郵輪碼頭,實際建築成本均遠比當初預算為高,別的不說,單是鐵礦石價格年年大幅上升,誰人會平賣鋼筋?而發展商競相提高硬件的檔次,亦是有目共睹,新盤必豪,所以發展商買地亦傾向非豪不投。想買平價新盤?除非遊戲規則改變。而新盤以高溢價出售,亦帶動同區二手樓價。有力上車又要等的人,不知他們想等甚麼?

市面上多人發表擔心利率回升引致樓價下跌,筆者老早就破解了利率與樓價並無顯著關係(見本欄《無關係又要話係有關係》),利率對樓市更是雙刃劍──目前的低息環境既降低了供樓款項,同時亦令發展商持有土地成本下降;即使他日各國真的因為退市而加息,正好表示經濟正式踏入復甦之路,而以往亦出現過利息與樓價同步升跌。

主宰樓市轉向要視乎兩點:樓價估值是否過高?有沒有突發的政經事件改變群眾心理預期?總括而言,目前樓市估值仍在合理範圍,發展商的成本仍在可控制範圍,暫時看不到重大政經事件的跡象。看不到就是看不到,如果在事件沒有端倪時硬要堆砌觀點,只是妄顧事實的估計,碰上了亦與眼光無關。

如真的認為李首富的言論值得重視,答案早在去年已有了:「三年後樓價必升。」樓市睇到2012年,與市場上某些觀點不謀而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31

山西礦難煤老闆狂掃$10億香港豪宅

2010-04-08   nm





上週在山西王家嶺煤礦發生的滲水 礦難,至本週一才救出一百多名礦工,仍有數十人生死未卜。早於○四年,在全國煤炭重鎮山西省,已開始整合煤礦,收回私營礦場,實施「國進民退」政策,務求 減少礦難;諷刺的是王家嶺礦難正是由央企主理!

內地對煤炭需求殷切,以往煤老闆在新政策落實前,狂谷產量圖利,因而一夜暴富,不少到香港、 加拿大等地掃豪宅,更把有關業務上市,以免被政府取代而先取得免死金牌。在香港上市的樓東俊安資源(988),其老闆蔡穗新在山西當上煤老闆後,財源滾滾 來,幾年間,斥資七億元一口氣掃入十四個比華利山,四間富豪海灣及名門等豪宅。礦工與煤老闆的命運,真是差天共地!

從山西太原機場,再乘 三個小時車,才到達山西最多煤礦的地方呂梁市孝義,這亦是樓東俊安於山西的基地。這兒地下的煤炭蘊藏比例超過百分之八十,而且離地面只有幾十米,掘煤成本 較輕。因此,這裡出名多煤老闆,只要有一、二百萬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地掘煤做老闆。走在街頭,馬路兩旁一座座黑色的煤炭多的是,記者在這兒不足一小時,十 隻手指頭已經緄了黑邊,由於污染嚴重加上天氣乾燥,呼吸時十分刺鼻,而且天色都是灰灰黃黃,令人提不起勁。雖然天然資源豐富,但生活環境十分惡劣,當地的 士司機跟我們說:「這裡老人家不多,我們都比你們少活十年。在這裡賺到錢的煤老闆,都不會在這裡住,拿了錢就到香港、北京和上海買豪宅。」

蔡 穗新就是其中一人。○七年趁資源股炒得如火如荼之際借殼上市,以十四億元代價買入前身是做酒店、物業投資的新銀集團百分之四十九權益,易名為樓東俊安,並 把其位於山西的焦煤公司樓東俊安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找來前立法會議員蔡素玉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公司股價由一元多升至二元多,蔡素玉說:「雖然我哋都係姓 蔡,但唔係同鄉,老闆係潮州人嚟o架。」進身為香港上市公司主席後的蔡穗新,更大舉殺入香港樓市,而且是一圈圈買入,如發售多年的富豪海灣,平均呎價一向 徘徊於萬五至二萬元。但去年九月,蔡穗新以三點三億元買入其一萬呎、坐享無敵海景、由兩間屋打通而成的「至尊主席屋」,呎價比該屋苑平均呎價高出六成!

狂 風掃落葉買屋

除了看中富豪海灣外,連一向不甚起眼,恒基發展旳大埔比華利山「豪宅」,亦有幸得到他垂青,於○七年十月時「一炮過」買入十四 個單位。蔡穗新亦先後掃入寶翠園和名門的單位,他在香港豪宅市場掃一圈,涉資共七億元!這些物業主要由交銀及星展做按揭,據一名專做按揭的銀行管理層指, 內地富豪一般最多獲批五成按揭,估計蔡穗新買樓仍要「現兜兜」拿出三億多元,現時蔡穗新手頭這批物業市值已近十億元。

在短短兩、三年間大手 買物業兼當上上市公司主席的蔡穗新,定居於深圳。九二年走到天津成立了一間貿易公司俊安集團,○一、○二年,煤價急升,蔡穗新與一眾外資,都走到山西孝義 投資。記者找到樓東俊安的副總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史懋平,他指九十年初,他們的貿易公司樓東集團到天津開設分公司,樓東的老闆郭華就認識了同樣在天津做生意 的蔡穗新:「當時我們樓東集團,是做農業、貿易、加工、鐵路和煤炭,蔡先生睇好煤炭方面的業務,所以九七、九八年已經開始跟我們有合作。」

建 自家鐵路

他指蔡穗新正式收購他們的廠房是在○一年的九月十一日,蔡買了他們廠房的四成九權股,史懋平回憶說:「那天上午簽約,回家看新聞就 見到美國世貿大爆炸。」他說:「蔡先生四圍走,他有時在新加坡,有時在香港、泰國、深圳,我的秘書去香港公司十天,都沒有見過他。」史懋平指,自從蔡穗新 投資以後,焦煤業務方面的發展就愈來愈快,三、四年前更興建了一條自己的鐵路:「全市不是有很多焦煤公司有自己的鐵路,我們有一條,中國的鐵路能往那裡 去,我們的鐵路就能夠往那裡去。」

他帶記者參觀其廠房,「我們簽訂合約,收購的原煤價格是八百元人民幣一噸,我們選出精煤去洗煤,然後成為 焦煤後,根據政府價格去賣,現在每噸賣一千四百多元人民幣。」他指這所廠房每年可以生產四百萬噸煤,「生產多少就可以賣多少。」這些焦煤主要用作提煉鋼 鐵,其客戶包括青島鋼鐵、唐山銅廠的公司。

整合煤礦收歸國有

不過,太多外省人來山西經營煤炭,令行業愈來愈亂,加上常發生礦 難。○四年開始,山西政府開始銳意整頓煤礦公司,一些不合規格或者規模較小的焦煤廠,都被當地政府無條件收回。記者所見,在樓東俊安旁邊的一所叫山西城財 焦化集團,廠房的面積比樓東俊安還要大,卻因為沒有資金繼續擴展,而面臨停產,的士司機小李說:「以前這裡曾是孝義最大的焦煤廠,但老闆買不到煤,管理又 不好,現在就停產了,真可惜。」

由於不少煤礦都被政府收回,樓東俊安難以向外購煤加工,為了維持業務,必須有自己的煤礦,因此去年起,他們 從孝義走到臨縣市去掘煤。去年尾,樓東俊安以每股一元五角配售一億六千七百五十萬股,集資二點五億元,就是購入臨縣泰業煤礦四成九股權。史懋平說:「現在 我們公司有三個自己的煤礦了。」一方面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就要保持與政府的良好關係。史先生說:「政府只打擊沒有規模的公司,我們每年繳稅超過二億至三億 元人民幣,政府也得靠我們才成。」樓東俊安與政府的關係良好,好像史先生,就是從呂梁政府聘請過來工作,「我以前在農村工作部做農委,一做就三十年,不過 在那裡打工,賺的錢不及這兒。」他指,每當政府要錢修橋補路、興建學校,他們都是義不容辭的。「我們提煤的蒸氣,還會以成本價賣給政府,然後給全市的人民 取暖。」

上週三,樓東俊安在中環的聘珍樓舉行○九年業績公布記者會,賺五千萬元,較○八年蝕五億六,扭虧為盈,公司市值十六億,蔡穗新持有 公司兩成八,市值四億五,再計及其持有逾十億元豪宅,這位煤老闆單這兩瓣,身家已逾十億元,同樣在山西挖煤,礦工與煤老闆的命運真是天淵之別。

煤 礦老闆轉型

山西政府整合煤礦,單是呂梁市的孝義,曾有超過一千多間焦煤公司,現在只剩下三十多家。以往,在孝義市中心的煤炭交易大廈是煤老 闆聚腳的地方,現在只有一些運輸工人,一名在等開工的工人就向記者說:「我以前做過煤工,幾年前廠都俾政府收掉,老闆最傷心,眼看着他攀上煙囪上說要跳下 來,一夜就失去了幾千萬。」

好像郭治山三年前也是被政府打擊的小型煤公司老闆,他被迫轉型做玉米加工:「我本來只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多年前 同幾個兄弟夾錢開礦,那很容易,年產三十萬噸煤,一年最少可以賺到一億,很多人都叫我們做暴發戶,那時候四處都是煤老闆,哪裡有礦,就會有人開採。就是因 為做煤老闆太容易,有很多人不規範,不安裝安全措施,官員就以整頓為名收回煤礦,我的煤礦不夠別人做得有規模,怕遲早都給整合,於是賣給大型的企業。」他 指,現時做玉米加工,是把玉米提煉成味精、洗潔清、雞精等等副產品,他補充:「政府見我轉型,很支持,只是賺到的錢不及以前的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2

保薦人研究-10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4249


搞手第一篇而經講左,今次講下人頭召喚

 

用地域區分,先由澳門資本說起,澳門資本(金利豐/結好)朋友特多的例子:

中國管業-倍利/群益/元富/國泰君安/御泰/敦沛/亨泰/亨達/博資財務/高富民/平和/富証

百靈達-倍利/群益/力寶/太平基業/南華/亨達/大中華/銀豐/國泰君安

中國包裝-德勤/新鴻基/第一上海/農銀/交銀/第一亞洲/常匯/盈泰/英明/鼎成

環康-軟庫/京華山一/時富/漢宇/第一上海/工商東亞/匯富/太平基業/南華/匯股網/華輝

明豐-台證/野村/大和/國泰君安/第一上海/銀豐/建華/東洋/怡發/道亨/元富/康和/盈太

鋯業-大福/第一上海/國泰君安/農銀/順隆/建華/日盛

龍蝦大王-國際融資/英皇/軟庫/長雄/新宇/裕豐/聯發/國中/王證券/英高

中核-大福/太平洋興業/太平基業/新鴻基/軟庫/農銀/英明/匯富/大華/華德信/日盛嘉富

世紀陽光-群益/第一上海/大福/南華/華德信/博大資本匯富/京華山一/吳玉欽

博智-新鴻基/道亨/京華山一/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東信/招商國通/匯富/南方/順隆/匯盈/大華

修身堂-力寶/國泰君安/金英/聯發/南華

安德利-群益/軟庫/國泰君安/日盛/農銀/第一上海/亨達/高信/元富/匯富/太平基業/匯盈

新醫藥 -英皇/軟庫金匯/新富/國泰君安/大華/申銀萬國/道亨/嘉洛/匯富/美輝/鴻昇/利高/英明

首先澳門資本同台資的倍利/群益關係密切,同B的力寶/南華/時富/英皇亦隨傳隨到,同C的大福/太平洋興業/太平基業亦有交往,其他新鴻基/京華 山一/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第一上海亦可以經常叫到

 

台灣資本(倍利/群益)朋友特多的例子:

順龍-國泰君安/大華繼顯/京華山一/第一上海/工商東亞/金匯/時富/輝立/元富/南華/金鼎/匯富

北泰-工商東亞/星展/日亞/亞洲融資/國泰君安/第一上海/凱基/域高

力勁-大華繼顯/新鴻基/輝立/工商東亞/第一上海/寶來/聯昌/招商/大福

新焦點-軟庫/匯富/金鼎/匯金/怡發/大唐域高/第一上海/申銀萬國/國泰君安/博大資本

綠色食品-台証/京華山一/大唐域高/匯富/太平基業/匯盈/新鴻基/金榜/日盛

華瀚生物-德勤/國泰君安/第一上海/招商國通/大福/匯富/資匯融資

自然美-新鴻基/台証/和昇/漢宇/高信/野村/凱基/第一上海/東洋/日盛/時富/大華/敦沛/星展/恆泰/京華山一

百靈達-力寶/太平基業/南華/亨達/大中華/銀豐/國泰君安/澳門資本

安德利-軟庫/國泰君安/日盛/農銀/第一上海/亨達/高信/元富/匯富/太平基業/匯盈/澳門資本

中國管業-元富/國泰君安/御泰/敦沛/亨泰/亨達/博資財務/高富民/平和/富証/澳門資本

世紀陽光-第一上海/大福/南華/華德信/博大資本匯富/京華山一/吳玉欽/澳門資本

台灣資本可以輕易召喚到有內資的京華山一/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第一上海,仲有星資的星展/大華同日資的日盛/野村,台資的台証等,加上同ABC都 有來往,相當神通廣大

同澳門資本相比,澳門資本召集的人朋友看來以本地券商居多,若需要召集其他海外兄弟,則要請其他搞手加入代召,台灣資本則可獨力召募任何朋友,兩者 相同的地方係同德勤關係良好

 

本地資本B(南華/時富/力寶)朋友特多的例子:

中石油-中國國際金融/高盛/京華山一/百富勤/荷銀/中銀/匯豐/大福/工商東亞/恆生/和昇/唯高達

合和-花旗/中銀/大通/士丹利/麥格理/百富勤/大和/荷銀/里昂/工商東亞/金英/新鴻基/大華/匯盈

浙江玻璃-京華山一/第一上海/凱基/農銀/國泰君安/ING霸菱/匯股網/匯豐/新鴻基/中保/工商東亞/日盛/英明/野村

長汽-百富勤/南方/星展/匯豐/中信/金榜/金英/第一上海/申銀萬國/太平洋興業/大福

華豐-德勤/招商國通/恆豐/新富/佐雄/恆利/東洋

聯泰-百富勤/星展/里昂/建銀/光大/東英

奧思-英皇/國際融資/宏高/新鴻基/金英/長雄/嘉洛/道亨/高富民/軟庫/高信/英高

瀋陽公用-星展/光大/法興/里昂/高維金融/申銀萬國/大福/百富勤

英皇娛樂-英皇/加拿大怡東/申銀萬國/大福/百富勤

星美-大福/里昂/富聯/野村/建弘/百富勤

環康-軟庫/京華山一/漢宇/第一上海/工商東亞/匯富/太平基業/匯股網/華輝/澳門資本

世紀陽光-第一上海/大福/華德信/博大資本匯富/京華山一/吳玉欽/澳門資本/台灣資本

百靈達-太平基業/亨達/大中華/銀豐/國泰君安/澳門資本/台灣資本

自然美-新鴻基/台証/和昇/漢宇/高信/野村/凱基/第一上海/東洋/日盛/大華/敦沛/星展/恆泰/京華山一/台灣資本

順龍-國泰君安/大華繼顯/京華山一/第一上海/工商東亞/金匯/時富/輝立/元富/金鼎/匯富/台灣資本

本地資本B間中會作為"朋友"在大型上市案中登場,非常有面,亦常同大福/太平洋興業等C聯手,在自己控制的上市案上,百富勤同里昂是必備的,在台 灣資本同澳門資本參與的上市案上,B是朋友不是主謀,似乎同新鴻基的關係不太好,同京華山一/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第一上海等間中會聯手,但感覺上都是被 其他同謀叫黎的同B的身份一樣,似乎B出現的身份以比面派對居多,直接控制部分會用偽大行

 

真-本地資本B(百富勤/里昂)朋友特多的例子:

中石油-中國國際金融/高盛/京華山一/荷銀/中銀/匯豐/大福/工商東亞/恆生/和昇/唯高達

合和-花旗/中銀/大通/士丹利/麥格理/大和/荷銀/工商東亞/金英/新鴻基/大華/匯盈

長汽-南方/星展/匯豐/中信/金榜/金英/第一上海/申銀萬國/太平洋興業/大福

利福-荷銀/國泰君安朗盈/新鴻基/百德能/大和/太平洋興業/大福/道亨/澳門資本

王朝酒業-德勤/荷銀/百富勤/大福/太平基業/第一 上海

理文-中銀/渣打/南方/中信/工商東亞/星展/第一上海/匯盈/軟庫

第一天然-新鴻基/申銀萬國/招商國通/和昇/嘉洛/大福/道亨/京華山一/日盛

魏橋-中銀/南方/金英/申銀萬國/招商國通/建華/大福/國泰君安

聯泰-星展/建銀/光大/東英

瀋陽公用-星展/光大/法興/高維金融/申銀萬國/大福

英皇娛樂-英皇/加拿大怡東/申銀萬國/大福

星美-大福/富聯/野村/建弘

現在看起來,B是出錢,別人出力,較少出現在前線,難怪新聞甚少其負面報導,散戶問候的是別人老母而不B的老母,同B有關的劣質股,很多C都有份, 似乎B不是主謀,C似乎主導性更高,看來味皇錯怪佢了,B不是小人,而是養了一大班小人

暫時所見,B甚少主導劣質股,因此B肯單獨保薦的股,基本上唔會咁易爆煲,不過由於B來者不拒,保薦的股普遍好極有限

 

本地資本C(大福/太平洋興業/太平基業)朋友特多的例子:

中核-新鴻基/軟庫/農銀/英明/匯富/大華/華德信/日盛/澳門資本

世紀陽光-第一上海/華德信/博大資本匯富/京華山一/吳玉欽/B/澳門資本

鋯業-第一上海/國泰君安/農銀/順隆/建華/日盛/澳門資本

環康-軟庫/京華山一/漢宇/第一上海/工商東亞/匯富/匯股網/華輝/B/澳門資本

百靈達-亨達/大中華/銀豐/國泰君安/B/澳門資本/台灣資本

環康-軟庫/京華山一/漢宇/第一上海/工商東亞/匯富/匯股網/華輝/澳門資本

利福-荷銀/國泰君安朗盈/新鴻基/百德能/大和/道亨/澳門資本/B

力勁-大華繼顯/新鴻基/輝立/工商東亞/第一上海/寶來/聯昌/招商/台灣資本

綠色食品-台証/京華山一/大唐域高/匯富/匯盈/新鴻基/金榜/日盛/台灣資本

華瀚生物-德勤/國泰君安/第一上海/招商國通/匯富/資匯融資/台灣資本

安德利-軟庫/國泰君安/日盛/農銀/第一上海/亨達/高信/元富/匯富/匯盈/澳門資本

瀋陽公用-星展/光大/法興/高維金融/申銀萬國/B

英皇娛樂-英皇/加拿大怡東/申銀萬國/B

星美-富聯/野村/建弘/B

王朝酒業-德勤/第一上海/B

第一天然-新鴻基/申銀萬國/招商國通/和昇/嘉洛/道亨/京華山一/日盛

魏橋-中銀/南方/金英/申銀萬國/招商國通/建華/國泰君安/B

中石油-中國國際金融/高盛/京華山一/荷銀/中銀/匯豐/工商東亞/恆生/和昇/唯高達/B

長汽-南方/星展/匯豐/中信/金榜/金英/第一上海/申銀萬國/B

第一點,C的朋友肯定有很多是賭徒,第二點,大型上市案會比面搵C,第三點,C只對大陸公司有興趣,第四點C的朋友滿天下,尤其係國內官場朋友

大福/太平洋興業/太平基業三間的程度應該有差別,正如剋死幾十人的金田一同剋死幾千人的柯南的差別,大福應該冇咁邪

仲有一些想講,作為會計師的德勤,兼職埋保薦人,比孔子更有教無類,其他華資證券商,只要有錢甚麼人都肯幫,但經常主導就只有有限的幾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37

特步计划两年网上销售10亿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0318.html

步(01368.HK)日前宣布与淘宝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两年内网上销售平台为公司带来10亿元左右的 收入,在特步总销售额中所占份额可达10%左右。
特步总裁丁水波承诺,电子商务平台对所有线下加盟商开放,另外在产品开发、定价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策略,不会边缘化线下加盟商。

丁水波没有透露与淘宝网达成战略合作的资金投入数额,根据合作协议,淘宝网为特步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同时引入第三方“进宝网”,进宝网为特步筛 选淘宝网上的众多买家,合格者成为特步授权的网上经销商。

进宝网总经理张明川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公司计划发展1000家左右的淘宝卖家成为特步的特许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将分为四个级别:品类点、专卖 店、专营店、商城店。其中专卖店只销售特步的产品,淘宝上的信用评级在3钻以上;专营店则必须为信用评级5皇冠以上的大卖家,专营店中表现出色的会有 3~5家成为特步的商城店。

淘宝网商户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喻策告诉本报记者,2009年淘宝网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其中体育服装的交易额占到3%~5%,正在快速发展中。丁 水波介绍,在此前尝试的网上销售中,特步产品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万元。

对于线下加盟商可能沦为电子商务平台附庸、被边缘化的担忧,丁水波说:“从产品上来说,目前线上平台交易的主要是特步的库存商品,将来会开发一些专 门只在网上销售的特供商品,包括一些体育明星代言或者体育赛事的限量版产品,以及大卖家定制的产品,畅销款的翻单、改款产品,由于只在网上销售,不会对线 下的实体店造成冲击。此外,网上销售的新品与实体店销售的新品执行同样的价格策略。”

不过丁水波承认,未来网上销售的产品与线下实体店销售的产品会有50%左右的重合,另外为了增强网上销售的吸引力,一些新品的价格会比线下实体店的 价格便宜10%~20%,为了避免影响线下加盟商的积极性,特步允许线下加盟商申请成为网上销售平台的卖家,这些经销商可以同时从事线上和线下销售,目前 已经有几十家特步的线下经销商要求加入网上交易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0

创业10年 民资电信仍游走行业边缘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21/669681.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10年前,告别了国家工商联当干部的“铁饭碗”,杨英杰筹集了5000万元资金,进军当时被称为热点行业的电 信业。但近10年过去了,对至今仍游离在电信行业边缘的杨英杰来说,藏于胸间的感受正应了那句歌词“热情已被你耗尽”。
接到《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电话时,杨英杰正在离京千里之外的四川绵阳,准备驱车赶往汶川地震灾区寻觅商机。针对记者提出的关于新36条的问题,杨英杰形象地比喻称:我们这些试 图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就像草里的虫子,一直在冬眠中等待着惊蛰这一天,而5月13日新36条的出台正好比是民企所盼望的惊蛰。但我们希望政策能够持续 不断地关注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就像惊蛰之后有谷雨、立夏、小满等节气去呵护万物生长一样,后续的措施和细则能在“秋后”给我们带来真实的收获。
透过杨英杰在2000年注册成立的民盈电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盈电讯)10年历程,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新老36条背后民资发展的缩影。
收购折 翅难圆资源梦想
10年前,32岁的杨英杰辞职下海创办民盈电讯时,这家非国有性质的电信运营企业承载着他所有的创业激情和事业理想。
从进入电信行业时起,杨英杰就设下了成为第一个参与基础电信业务的民营企业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目标对比如今新36条中的第九条有很多地方都不谋 而合。不同的是,新政中具体提到民企以“参股”方式参与,而杨英杰当时没确定他将采取什么办法去参与基础电信业务。
遗憾的是,民盈电讯没能如 愿成为第一家参与基础电信业务的民营企业,并且这一努力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完全成为现实。
在2002年的4月,名不见经传的民盈电讯因参与收购 亚洲环球电讯(AGC)公司而一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亚洲环球电讯以环太平洋的海底光缆(海缆)作为主营业务。民盈电讯参与并购亚洲环球电讯,实际上并 购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公司,海缆才是真实的标的,民盈电讯的初衷就是通想过对这一并购拥有基础电信运营的资源。
但在最后的竞购较量环节中,网通 留在了舞台之上,民盈电讯选择了退出。
当杨英杰在和记者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还是深表对竞购失败的遗憾。“不管网通当时规模有多小,但它毕竟比 我们公司大,而且它是国有企业。从任何一个角度讲,我们都无法与之竞争。我们在通往基础电信运营商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步骤都没能完成,实现其他目标谈何容 易?”在他看来,实力上的不对等导致了竞购的失败。
回顾8年前的挫折,杨英杰认识到当年自己的设想比较天真。“即使我收购了海缆,也很难把它 变成做基础电信业务的敲门砖,还是得依从法律的要求和政策的规定。现在回想看来,那只是当初我们的一个美好想法,但事实上几乎不可能实现。时代是不能跳跃 的,也不能超越。”
正因为如此,在苦苦等待多年以后,民盈电讯始终还是没能进入基础电信运营业务。这样一来,要想发展公司就只能大力发展增值 业务,拿得更多的增值业务许可证,即ISP许可证。在这种想法的激发下,杨英杰决定进行股权改制。按照现行电信法的规定,外商拥有增值电信公司不能超过 50%股权,2009年,经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民盈电讯有限公司由内资公司变更为合资企业,其中杨英杰控股公司51%,来自 香港特区的中港国际电讯公司占股49%。
注册资本阻断高额融资道路
从2002年起,民盈电讯就拥有了全国范围的ISP电信增值业务全 国运营牌照,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公司的经营就转至以ISP业务为主。
“电信业务不管是增值还是基础,都是根据牌照来确定,给你什么牌照, 你就经营什么业务。目前我们在北京、广东等地区踏踏实实地做ISP的业务。”民盈电讯因无法得到政策放开的支持,依据电信条例法规的框架内容,也就只能在 增值电信业务中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2002年初,民盈电讯公司在香港特区成立了具备融资职能的窗口公司——民盈电讯 (香港)有限公司,开展包括数据中心和跨境光纤汇接设施在内的互联网和数据传输服务。为此,公司在香港沙田设立了电信级传输机房,并依照特区相关管制要 求,申领了电信业务牌照。
杨英杰在港布局的初衷就是想让香港分公司成为民盈电讯融资的平台。由于基础电信业务需要庞大的资金,且投入周期长, 因此国家对民企进入该领域提出了20亿元的门槛要求。“国内3家垄断电信巨头无一例外采用了红筹的模式在港成立上市公司,目的也是为了融资。”
杨英杰透露,当时设立香港分公司也是想参考红筹模式,设立一家具有融资功能的所谓窗口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个公司的参股与投资要以注册资金作为 根本标的,这对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元的民盈电讯来说,想得到巨额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如我需要20亿资金,即使人家愿意投资,但拿出这么多钱还不 如直接把我收购了。因为我们的规定是必须要有实际投入资金,而且还要走验资流程,这就决定了对于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元的民盈电讯难以融资。”时至今 天,8年的时光过去了,杨英杰在港设立的这家分公司始终没有发挥出他所想的那种融资的作用。
落实政策比政策出台更有意义
在新36条出 台以后,杨英杰也曾与朋友们奔走相告,“你看又有一个新政出来了,我们可能又有一些希望了。”但与此同时他仍存有担心,害怕新政因措施不够细化、操作性不 强而被束之高阁。
在对基础电信业务设置的两大门槛中,除了规定经营者必须是注册资金达到20亿元以外,还规定国有股份不能低于51%。照杨英 杰的理解,这里面包含有几层意思:第一,民营资本不能独立单独去设立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因此只能选择以参股模式进入;第二,民资去参股的电信企业肯定是已 有的、老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实际上也就是参股目前的电信三巨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按照这一思路,杨英杰再次分析了新36条政策 中第九条的可操作性。“第九条明确提到‘参股之后要共同经营基础业务’,这恐怕才是政策制定的落脚点。但假如有一家民营公司想要参股中国电信,跑去和中国 电信谈,那你设想一下,即使只当一个持有中国电信1%股权的股东需要多少资金?当你把这个参股资金和《电信管理条例》中的20亿元进行比较,你会发现这个 参股的资金要远远大于20亿。其次,当你参股去运营的时候,在公司里面说话算数的还是股权,如果参股了基础运营商,而民营企业又拿不到足以参与运营的股权 和权力,参股就意味着还是没能真正打破垄断的格局。因此我认为,一家民营企业如果想要进入基础电信运营这个领域,只靠参股这个方式进入,这不具备真正的可 操作性,其最终结果与提出政策的目的是相背离的,所以这个第九条本质上等于落空。”
在杨英杰等从事这个电信行业多年的人看来,如何去落实诸如 第九条之类的政策,远比政策出台更具有现实意义。“从落实的角度来讲,10年以来,我们感到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能辅佐、指导我们这类民营企业顺利进入 到垄断行业领域,我们所有的相关企业都在关注一个问题——由谁去引导我们去按照中央的指示往下进行。”
“如果有双有力的大手愿意牵着我们这些 稚嫩的民营企业往前走一段,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运;如果现在还是撒手不管,民营企业必然会走入部分温商投资失败的那种困境和窘境中。”杨英杰的话语中再次 透出对继续前行之路的美好期待,“假如政策之手能拉着我们走一段,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人前行了,有人自己放弃了,有人被淘汰了,而最后行业的优秀者 自然也就出来了,政府应当帮助那些行业中的优秀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