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漢王書城總經理:閱讀器的長征剛剛開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855.html

新年伊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讓中國數字出版的從業者沒有看到新年的新氣象。

文章提到,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預計,2012年的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為1990萬台,較2011年的2770萬台減少28%。相比而言,IDC預計的2012年平板電腦銷量卻高達1.223億台。開篇的那句話就可以總結全文:「電子閱讀器時代雖然才剛剛開啟,但卻似乎即將落幕。」而中國的電子閱讀器市場似乎和今年的冬天一樣寒冷。

不過,我們在看到閱讀器出貨量減少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另外一則相關數據:美國16歲及以上的人群中,在過去12個月(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中讀過至少一本紙質書的比例從72%降至67%,而讀過至少一本電子書的比例從16%增至23%。另外,在美國16歲及以上人群中,有三分之一擁有電子閱讀器或平板電腦(或同時有)。而美國已經三分之一人口擁有閱讀器,這樣高的保有量,終端出貨量逐步下降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把兩組數據結合起來,恰恰可以證明亞馬遜和巴諾書店不是好日子快要結束,而是剛剛開始——他們從來沒想過靠閱讀器賺錢,而是靠內容。

回頭看看中國吧,閱讀器和數字出版市場經歷了過山車一樣的大起大落,我覺得也許是件好事,最後留下來的,有兩種人:一是別無選擇的,二是認準未來的。

那麼數字出版及閱讀器為什麼美國可以,中國就不行呢?

我去年在微博上說過:「有人說亞馬遜賣的不是產品,是終端,靠內容盈利。這道理只要眼不瞎都看得見。你說中國的硬件廠商沒內容不行,那盛大呢?你說盛大網文是小白看的,那噹噹呢?為什麼Kindle遲遲不進中國?因為來之後,在中文內容上,面臨的問題和國內廠商一樣,美國成功模式,他自己在中國也無法複製。」

果然,亞馬遜按捺不住來了,畢竟美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中國要是也有三分之一人口擁有閱讀器……天啊,擦擦口水先。但隨著Kindle書店上線帶來的諸多問題,還是印證了我說的那句話,Kindle進入中國,將和中國其他閱讀器一樣,面對內容問題,在美國的內容優勢和盈利模式,在中國不復存在。其實中國數字出版這個江湖裡的電子版文件數的過來,就那麼多,漢王也好、噹噹也好、移動也好,每家的內容都差不多,「貨」也都同樣來自那麼幾家。這,就是中國數字出版無法迴避的現實之一:數字內容的缺失。

我們出版機構過去的文件管理上比較缺乏,很多書不要說電子版,往往連排版文件都沒有,授權的很可能只是一個書名,至於內容,自己想辦法去吧。隨著數字出版的流行,出版社的意識逐漸加強,這個問題會逐步改善。

但還有第二個門檻:保有量非常大的國產排版軟件對電子文檔的輸出做出了限制,也就是說,內容不是你想賣,想賣就能賣~於是有血性的出版機構說:爺用國外排版軟件行不行!數字出版的初級階段,這樣的問題難以避免,數字內容的足夠豐富,是我們實現數字出版大繁榮需要打下的第一個基礎。這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機構給予相關的支持。

剛才說了第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這個問題似乎還有解;那麼第二個就難了:中國年人均閱讀量的持續下降!通俗講,就是越來越沒人看書,這似乎和目前社會時期有著某種聯繫。

一是可讀的好書越來越少,前兩年還有人為鬼吹燈這類小說的暢銷而擔憂,那麼現在不必了,現在這樣的書都找不到了,看看機場書店擺在最前面的圖書是什麼,就明了了。

二是壓力巨大且浮躁的生活讓人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讀書,每個人回憶一下自己去年看了幾本書,就知道了。如果你看的超過四本,恭喜你,基本上是社會精英了。看看微博上為什麼@任志強 每天都在看書?退休的國企老闆,典型的有錢+有閒,所以讀書是奢侈品,不是因為書貴,是因為時間。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個小時,我們一起來扳手指:上班八個小時(如果不加班),回家做飯吃飯兩個小時,累了看兩眼電視,哄哄孩子也算兩個小時,洗洗睡吧,八個小時,可憐的人只剩下四個小時,裡面至少還有兩個小時在路上。說道這,出版人們終於眼前一亮:找到可以看書的時間了,別急,開車的人屬於人家廣播電台了,只有坐地鐵和公交車的人有機會在路上看會書。而這個時間還要和手機遊戲做鬥爭,據我長期觀察,乘坐公交車輛,使用手機和閱讀器進行閱讀的比例,是最大的。

新年了,怎麼也應該說點鼓舞士氣的,其實不要擔心閱讀器是不是小眾,只要閱讀不是小眾就沒事。現在讀書的人少,只要不覺得不讀書是件光榮的事,就沒事。閱讀器什麼時候可以免費送,那麼它的春天也就來了,這個道理很多人看的懂,所以有人始終在堅持,有人還在持續投入,長征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44

漢王:曇花一現?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796.html

日前,漢王科技發佈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4億元,同比減少22.36%;營業利潤為-1388.43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52.7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5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淨利潤為-1.11億元。

另外,公司表示,由於根據市場情況變化調整產品結構,相關效益的體現尚需時間,預計今年1-3月淨利潤虧損1000萬至1800萬元。

以下為21世紀經濟報導節選:

根據最新公佈的2012年報,漢王電紙書業務的營業收入為6916.2萬元,較2011年下降了77%,佔公司整體3.85億營收的18%——該比例在高峰值曾經超過75%。如果以出貨價700元計算(在京東商城,目前「熱賣」的兩款產品零售價分別為999元和799元),漢王電紙書在2012年全年不過才出售10萬部,不及高峰時期一個月的銷售量。

對於漢王而言,電紙書業務如今是苦澀的「雞肋」,其毛利潤率只有10.31%,攤到各項費用,虧損嚴重。2012年,漢王全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11億元,日常經營已經嚴重入不敷出。

漢王似乎已經無心戀戰電紙書,其研發重心已經轉向手寫軌跡、文字識別、人臉識別、數字閱讀等四項業務。在電紙書的研發方面,公司年報一筆帶過,僅僅說明「在低成本芯片、前光技術、可觸控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投入」。如果某一天漢王董事長劉迎建徹底拋棄電紙書業務,業界不用奇怪。

不過,電紙書業務造成的「內傷」,漢王至今仍在承受,以至於不得不出售成長性業務進行「療養」。

2012年12月,漢王發佈公告,向北京數字政通(300075)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4名自然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出售全資子公司「北京漢王智通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漢王智通及其前身漢王科技智能交通事業部從事智能交通和安防領域已有13年,其基於DSP(數字信號處理)的車牌識別和智能分析等技術在交通安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高速公路車牌識別系統全國市場佔有率近50%。

這本可以成為漢王的一項明星級業務。2011年,在主營業務電紙書收入大幅下滑75%的情況下,智能交通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68%,成為2011年漢王唯一毛利率提升的產品。智能交通業務在漢王科技收入佔比由2010年的2%提高至2011年的8%,毛利佔比從2010年的2%提高至2011年的21%。漢王科技2012年中報顯示,行業應用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8%、毛利率提升18%的主要因為是智能交通等業務保持了持續的增長態勢,而同期公司總營收下滑26%。至2012年10月末,漢王智通擁有約1.09億元未確認收入的合同及約4000萬已中標但未簽署合同的訂單。

該項股權轉讓為漢王帶來了約1.2億的非經常性收益,「修飾」了其原本非常難看的財務表現。

雖然,漢王表示將不斷深化以模式識別為核心的智能交互技術,致力於成為「世界一流的以智能交互為核心的移動互聯技術和產品提供商」,可是,就其實際業務部門(行業應用、OCR產品線、人像識別以及手寫軌跡產品線)的表現而言,這只能是未來美好的願景。其業務組合中,沒有一個單項業務的營收超過1億元,一切都還「在路上」。

回想2010年初,漢王科技以每股41.9元的價格發行股數2700萬股,募集資金11億元,董事長劉迎建喊出「成為財富500強」的豪言壯語,顯赫一時。如今,僅僅三年,數億元的融資,只換來了電紙書的一場煙花綻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84

500強之路“漸行漸遠” ,漢王科技複興前途漫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3/159589.shtml

500強之路“漸行漸遠” ,漢王科技複興前途漫漫
科技棱鏡社 科技棱鏡社

500強之路“漸行漸遠” ,漢王科技複興前途漫漫

無論是在產品創新上還是營銷模式上,漢王科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前漢王可以做到世界500強企業”多年前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在一次采訪中這樣袒露自己的心聲。漢王科技國內富有神奇色彩的科技類上市公司,從上市之初就飽受爭議。

作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資本明星短短兩年時間就迅速隕落,從此走上了轉型扭虧之路。雖然這兩年漢王科技的經營業績在轉型後有所緩解,但是在靚麗的業績背後卻也隱藏著種種隱患,而漢王作為國內掌握諸多核心專利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在產品上的節節潰敗也值得更多的企業引以為戒,在複興之路上漢王科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資本新星隕落 電紙書業務是罪魁禍首?

漢王科技2010年3月3日以近69倍PE登陸中小板,首發價格41.90元,短短兩個多月後公司股價就達到歷史高位175.00元(後複權),這麽短的時間內創造出如此快速的增長神話,漢王科技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中一顆耀眼的新星。但此後漢王科技的股價卻一路下行,到2012年12月初最低價格跌至15元(後複權),股價相較發行價已跌去六成多。

漢王科技股價的大幅跳水主要因公司上市後的業績頹勢,而漢王科技曾經的王牌業務“電紙書”一直被認為是直接導火索。這一業務一度為其貢獻了3/4的收入,2010年,漢王電紙書總銷量超過100萬臺。但在2012年,漢王電紙書銷量約為10萬臺,這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6203.47萬元,同比下滑了77%。而2015年其電子書業務營業收入已降至2131萬元,業務占比已降為5.85%,昔日優勢業務如今已成“雞肋”。

由於對單一業務過於依賴而其自身在內容平臺搭建上又缺乏經驗漢王科技在資本市場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敏感的劉迎建曾將電紙書列為“一號工程”逆勢推進。此後的三年,漢王電紙書沖上了電子閱讀市場的頂峰。劉迎建一如既往地癡迷於研發,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行業的危機來的如此之快,在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功能豐富的平板電腦與大屏手機極大地沖擊下電紙書的市場空間被不斷的壓縮,行業的衰退是不爭的事實。但漢王卻沒有立即調轉船頭從頂峰到低谷,漢王只用了21個月。

但如果將所有失敗都歸罪於行業環境的突變卻也過於牽強,雖然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已連年出現萎縮,由2011年的2320萬臺出貨量已下降到2015年的780萬臺。據statista預測,2016年這一數據將繼續下滑到710萬臺。但在如此嚴峻的行業環境下亞馬遜kindle卻依舊占據全球電子閱讀器近70%到市場份額,雖然它仍無法扭轉行業頹勢,但Kindle的電子書銷量和銷售額仍然在增長。

而漢王科技雖將電紙書業務定位為“精品電紙書”,每年推出幾款特色產品,融入“手寫技術、觸控技術、前光技術”等優勢技術。但與後來者亞馬遜Kindle在國外市場獲得成功的“終端+內容”模式相比漢王科技在內容平臺搭建犯了關鍵性錯誤。最初漢王科技的“漢王書城”幾乎是國內最早的電子書城。但一直以來,漢王更註重硬件研發,在內容方面的投入和優勢均有限。同時,與盛大文學、當當網等在原創與出版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企業相比,技術出身的漢王在這一方面並不具備優勢。據悉早期漢王書城的員工業績考核更多以版權數量為重點,從而使書城在一定程度上“有量無質”。產品創新上的不足與內容平臺的錯誤策略是導致漢王科技電紙書業務潰敗的主因,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漢王內部管理上的先天不足。

謀求業務轉型 凈利要靠理財與補助?

漢王科技在電子書市場失利後開始了漫漫轉型之路,2013年底,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邀請會計學博士,在財務、投資及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姚剛原來擔任漢王科技的獨立董事,並進入漢王科技的管理層,擔任漢王科技總裁,在加盟漢王科技之前,他曾在清科創投擔任高管。

姚剛上任後開始在漢王科技推行母子公司管理架構。以往漢王科技是按照職能進行部門的劃分,研發、銷售、生產等各部門各司其責,但姚剛上臺之後,把漢王科技的業務劃分為六大業務板塊,分別是:漢王國粹、漢王智學、漢王智遠、漢王藍天、漢王鵬泰、漢王數字,各板塊子公司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與此同時在漢王科技內部推行合夥人制度,讓漢王科技走進合夥人時代。漢王科技未來希望外界看到漢王是一家擁有原創技術,在OCR文字識別、手寫、人臉識別、無線無源觸控等技術領域都領先的企業。

在經過多次嘗試後漢王科技的業績於2014年出現轉機,據漢王科技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3.8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98萬元,同比增長1245.57%。雖然營收與凈利都持續增長,但由二者增長幅度的明顯差距不難看出凈利潤來源大部分並非主業經營所得。這其中增值稅退稅817萬元,理財產品收益435萬元,非經常性損益合計高達1252萬元,占凈利潤的83.58%。對於漢王科技這樣一家以技術為主導的高科技企業凈利的提升要依靠政府補貼與投資收益這並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銷售費用持續下降 微營銷效果幾何?

對於利潤的不斷攀升除了政府補貼與投資收益,漢王科技一直將優秀的成本控制作為各項報告中著重強調的重點,在2016年半年報中漢王科技強調“通過低成本、分享與整合內部資源的方式,在微信營銷、產品的新營銷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當然銷售成本的降低對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在成本下降的同時漢王科技在微營銷上所取得的成績究竟如何那?

投訴

微營銷兩大主流平臺為微博與微信,首先在微博平臺上漢王科技擁有的官方賬號粉絲數量鮮有突破萬人,除了幾個賬號在今年有發送消息外其余賬號都已長時間沒有更新。其中漢王主打產品漢王e典筆官方微博下本已缺乏粉絲互動,而在為數不多的評論中卻有用戶在做產品投訴。而公司董事長劉迎建的個人微博粉絲數量雖然突破了60萬,但從2011年年末就沒有再更新。

另一面在微信端,漢王科技擁有訂閱號與服務號並且在微信端有自己的微信商城,雖然我們無從得知漢王科技在微信端的銷售情況,但從兩個賬號發送消息的閱讀量大多不超過一千的情況來看,漢王科技在微信端的粉絲數量和活躍度並不高。

新老班子交接進行時 漢王科技複興還缺少什麽?

劉迎建

劉迎建多年前曾在一次采訪中袒露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前漢王可以做到世界500強企業。但如今已年過花甲500強之路卻漸行漸遠,如何選擇接班人來實現這一夢想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雖然劉迎建未曾對外界透露過對未來接班人的想法,但從漢王科技近兩年的人事變動中我們還是能夠窺探一二。

2015年4月在漢王科技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中董事長劉迎建之子、23歲的劉秋童成為新任董事進入公司董事會。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劉秋童1992年出生, 就讀於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經濟專業。此前一直在外求學的劉秋童此前並未進入公眾視線,而去年三月底,漢王科技突然宣布使用自有資金570萬元人民幣與劉秋童共同發起設立北京漢王啟創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簡稱“漢王啟創”)。劉秋童出資2430萬元,占81%股權。漢王啟創以漢王科技內部創新項目及創業團隊為主要投資對象,漢王科技把經營風險較大、研發周期長、商業模式不夠清晰、需要長時間孵化的項目劃歸新企業進行項目孵化。此外劉秋童還兼任董事長海外助理,由此不難看出劉迎建對下一代的著重培養,新老班子交接或已進入進行時。

漢王科技擁有發明專利的數量在國內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也不缺乏一流的科學家。但漢王科技卻沒有一流的企業家和營銷專家,當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時單純的依靠技術研發和小步走模式還能夠得以維持,但當企業走入資本市場真正的開放化加之外部市場環境的惡化,“有技術,但沒有企業家與營銷專家”的問題將會逐漸凸顯。

企業上市之初在募集了巨額資金的同時也承載著中小股東利益最大化的使命,這需要企業迅速擴大經營規模,更快的適應市場環境,否則上市反而是一場扼制企業發展的噩夢。漢王科技正是這樣一家被市場寄予厚望卻始終未能將專利與技術實現利潤的最大化的典型,管理團隊中大多是技術人員,雖然財務專家姚剛的加入帶來了業績上的複蘇,但在如今這個互聯網化的營銷時代,漢王科技更需要一個“黎萬強”式的營銷專家,黎萬強獨辟蹊徑的銷售模式和強大的營銷能力是成就小米輝煌的關鍵,而這正是漢王科技最缺少的。

無論是在產品創新上還是營銷模式上,漢王科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希望漢王不要重走過去的老路。在如今這個互聯網化的時代優秀的技術需要更加優秀產品與營銷手段去承載與傳播。

漢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21

中報眼 | 漢王科技業績增長乏力,人工智能概念炒糊了嗎?

人工智能概念爆炒過後今年上半年以來市場已經逐漸降溫,曾經乘概念而上的漢王科技(002362.SZ)也走到了業績增長的瓶頸期。

8月20日,漢王科技披露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13.19%,凈利潤僅2056萬元,比上年同期微增2.04%,扣非凈利潤1959萬元,同比下降1.1%。

漢王科技在過去兩年的快速增長後今年上半年緊急踩住剎車,近一年以來股價也一路走低。漢王科技去年9月股價還在37.88元的高位,8月20日最新收盤價18元已經“腰斬”。

成立於1998年、2010年就已上市的人工智能老牌選手,漢王科技在技術方面已經被多家後起之秀迎頭趕上,市場份額也被鯨吞蠶食。人工智能概念余熱未消,公司基本面改善卻出現停滯,漢王科技未來路在何方?

人工智能業績

人工智能仍是當前漢王科技追逐的概念,半年報告中屢屢提到,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人工智能大熱等。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漢王科技半年報不足4頁的公司業務概要中,“人工智能”就出現了11次。

漢王科技也在半年報中強調,作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先行者,公司持續布局“人臉及生物特征識別”、“大數據”、“智能終端”、“筆觸控與軌跡”等領域。不過,仔細剖析漢王科技的業務構成可以發現,只有人臉識別真正屬於人工智能細分領域中的計算機視覺,這一業務卻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公司營業收入構成中,1-6月“人臉及生物特征識別”收入金額為5568.57萬元,在營收中占比18.77%,低於筆觸控與軌跡和智能終端產品兩項業務僅排第三,與去年同期17.87%的比例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報告稱,漢王科技2005年開始涉足人臉識別領域,在這一領域已深耕13年,但始終沒有成為漢王科技的支柱業務,營收占比遠低於其他產品。2016年公司人臉識別產品全年營收7069萬元、占比17.01%;2017年該業務營收9477萬元,占比15.68%,在公司四類產品中排名墊底。

反觀人臉識別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起步時間遠遠晚於漢王科技,卻已在技術和估值上遙遙領先。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估值超過25億美元;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估值超過45億美元;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估值超過200億人民幣。幾大巨頭在近年來的飛速成長中迅速瓜分市場,已經走到了IPO跟前。

2010年登陸A股之初,漢王科技股價(前複權)一度高達87.51元/股,市值高達人民幣190億元。最新市值已縮水至39億元,被多家後起之秀遠遠甩在身後。

重走吃“蘋果”老路?

漢王科技增長乏力,研發投入有限、技術被對手趕超是重要因素之一。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462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較快,但這樣的研發投入規模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公司來說並不突出。

此前公司的研發也一直乏力,2016年-2017年,漢王科技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5597萬元、7899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保持在13%,研發人員分別為334人、442人。

對比同樣是人工智能領域的老兵,科大訊飛僅2018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就超過8億元。都是登陸A股市場近十年,兩家人工智能企業的走勢已經走向分化。

4600萬元的研發投入,甚至比不上上半年漢王科技給蘋果賣商標的收入。4月27日漢王科技公告稱,與蘋果公司簽訂了一份關於海外多國非註冊商標權益轉讓的協議文件,對價款項為800萬美元。如果交易完成,預計對凈利潤的貢獻不超過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00萬元。

而3500萬元對漢王科技來說,已經是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的上限。半年報預計,1-9月公司凈利潤變動區間為2500萬-3500萬元,變動幅度在-24.82%到5.25%期間。如果剔除商標轉讓給蘋果的收入,漢王科技今年的凈利潤可能將大幅縮減。

漢王科技的聲名鵲起,就是與蘋果的商標糾紛的公案,2004年漢王科技曾申請了“i-phone”商標,隨著蘋果發布iPhone以及進軍中國市場,商標糾紛與之俱來,最終蘋果妥協並向漢王科技支付365萬美元。

漢王科技在技術和市場上如果不能進一步打破僵局,如今繼續靠賣商標吃“蘋果”為繼,下一步漢王科技的路或將越來越難走,世界500強的夢想也越來越遙遠。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