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不投資招商銀行? 星語星願

http://xueqiu.com/7074775247/23199927
投資準則1:業務簡明易懂

對於銀行業務,我很多都不明白。招商銀行2011年將近400頁年度報告中諸多的術語讓我總是云山霧罩的,其細節根本就挖不動,只能有一個「大樣」。的的確確,真的不如茅台簡單明了。況且但凡是金融企業,其「業務項目」非常多,每個項目到底如何?好難瞭解!但銀行業又是「高槓桿」行業,一個項目的虧損就很可能造成最終的利潤虧損!不像茅台就分高度、低度和系列酒三個,高度的又佔80%以上,關鍵是:比較容易理解這些產品和業務。

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公司業務是否「簡明易懂」是因人而異的。重要的、關鍵的是投資時一定要買自己熟悉、瞭解、理解的公司。對公司的生產、工作、服務、銷售流程要能夠瞭解和理解。

儘管並非是對投資銀行不感興趣。只是每每在比較中,在選股比較的第一環節「簡明易懂」上,「退堂鼓」就在心裡不自覺地敲響了。

當然,我們是否瞭解和理解公司,對公司本身的經營和未來毫無意義。但和我們的投資和投資心理密切相關。

如果我們不瞭解和理解公司而投資了這些公司,我們就拿不住這些公司的股票,如果不瞭解和理解任何公司,我們就拿不住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

拿不住股票就賺不到錢。

因為每天都有,有關公司的,好的、壞的兩方面消息存在。

而往往,我們手裡是錢的時候,我們眼裡會對「好消息」格外青睞,對「壞消息」視而不見,因為我們想賺錢,於是我們買進;

當買進之後,情況完全顛倒過來,此時,我們會對「壞消息」特別敏感,而對「好消息」則似乎不敢奢望,因為我們怕虧錢或怕虧更多的錢,尤其看見別的股票漲,自己的股票跌的時候,必然地我們的第一反映是「我可能買錯了」,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直到賣出!

對於立志要在在此有所作為的投資者來說:

第一條選股準則就是:選自己能瞭解和理解的公司。只能買進自己已經非常瞭解和理解的公司,至少讀完所有的或10年的公司年報和信息。這不難但很繁煩。繁煩的閱讀就是投資成功的代價之一。

除非,在上天的眷顧下,買入,然後真的不聞不問,毫無罣礙。像傳說中那個「老太婆」——沒滋沒味地賺了一大大大筆錢。

巴菲特如果不熟悉、瞭解、理解保險業務,沒有26年的投資、經營保險業務的經驗,他根本不敢拿出三分之二的身家去買一家行將破產的保險公司。當然,他也就沒有那麼富有和神奇了。

這不是說,沒有26年的投資和從業經驗就不能投資成功,意思是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簡明易懂】就是找到了公司具備「持久性競爭優勢」或「特許經營權」的鐵證以及在此前提下,確認、確信了公司的內在現金價值的大致範圍。

投資準則2:特許經營權

巴菲特則認為:假如你準備把自己家庭的未來押在對某個公司的投資上,你可能需要瞭解一下公司是否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你絕不會把你的未來賭在一個沒有經歷過不同經濟週期和競爭壓力的新公司上。你應該確信,你的公司有足夠長的經營歷史,以便證明它在長期內賺取可觀利潤的能力。然而,公司可能有一個沒有利潤的階段,富國銀行和政府僱員保險公司都有過這種階段,但他們仍然有連貫的經營歷史。這種利潤中斷階段給你提供了一次機會,讓你用異常低的價格購買一個好公司的股票。

公司的業務是第一位的,什麼都可以犯錯,投資時,在所投資公司的業務上不能犯錯。好的業務的標準之一就是我們常說的具備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公司,公司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差異化;一個低成本。差異化就是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當然是最好的,如果這樣的差異化不可複製和替代,那麼我們就說這家公司具備持久性競爭優勢——就說:這家公司擁有一流的業務——就說:這很有可能是我們要投資的公司。「低成本」競爭似乎能成功的很少,能持久的更少,主要的範例就是「沃爾瑪」憑藉強大的「集團採購」獲得成本競爭優勢。而好的業務的另一個標準就是公司能創造現金價值。所以,好業務、好生意標準就是「能創造現金價值的具備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公司——也就是股民投資的理想企業——代表了本金的安全和合理的收益。

銀行業缺陷就是其產品不能夠形成差異化,所以,只能是走低成本的路子,但銀行的低成本競爭又和沃爾瑪顯著不同,沃爾瑪是集團採購形成的生產成本更低的路子,而且要快,快速生成資本優勢而進行集團採購,接著是快速地擊敗各個區域內的競爭對手,所以,零售業是很難持久獲勝的行業,應該向沃爾瑪致以崇高的敬意!而銀行公司其「低成本」競爭來自於零售業務實力的強弱,也就是說最優秀的銀行,最具優勢的銀行應該是最佳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憑藉先發優勢,已經確立了零售銀行的標竿地位,但很遺憾,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的先發優勢並非不可複製,銀行的外部特許經營權取決於公司的投資能力,我依然看不到,招行收購「永隆」沒看到效果------沒有一個「革命樂觀主義的激進者」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專家。因為投資就是四個字「安全邊際」——不作為、穩重和謹慎才是優秀投資者必要條件-------招商銀行不具備「萬壽無疆」即非破產型的特質。

銀行是1挑10的行業,任何的投資失敗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一旦有問題,其下跌的極限是零。這樣就根本不能實施「下跌是根本性好消息」的基本策略。

「投資招商銀行,甚至投資現在的任何一家中國的銀行都是「火中取栗」。這樣的公司我們怎麼能傳承下去,或許我們的接班人對股票投資根本就不感興趣。把這樣複雜的又需要「時時聰明」的公司傳承下去,是給後來人給後代製造麻煩。由此形成的思維框架更是災難。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傳承」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很遙遠,也很現實。
--------------------------------------------------------------------------
@ThinkingReed(2013-3-8):雪球上聊銀行很熱鬧,也來湊個份子談談自己對銀行的一點感受。自己曾經在一家外資銀行,08年金融危機時蘇格蘭皇家在亞洲做不下去了,國內後院失火就想賣了亞洲業務,當時東家起了收購的念頭,我就被派去看他們的賬目,所謂盡職調查。怎麼調查呢?債務端基本是不用太費心的,存款等比較容易弄清楚,主要就在資產端,就是貸款,尤其是貸款的質量和未來的風險。當時蘇格蘭皇家的出售部分的企業貸款業務大概有百來號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大企業尤其大國企和跨國企業貸款質量好不出售的),我需要一個個貸款卷宗的看,來判別這個貸款質量,然後按照東家銀行的信貸風險標準來估計未來的減值可能性以及如果減值後的損失程度。100來個企業要每個企業都按照行業、企業信用、貸款抵押、財務分析等綜合判斷風險還是很勞神的,大概忙活了兩個月這個事情,其中又和海外銜接匯報工作,確定集團對風險的要求,和管理壞賬的部門溝通,看對歸為壞賬的企業貸款能變現多少抵押物。好幾個月的忙碌,我們在最後皇家蘇格蘭要求報價的截止日報上了對中國部門的價格,按當時領導的原話,這個價格只反映了我們對皇家蘇格蘭存款的報價,幾乎對其貸款沒有給予任何價值。因為東家可以自己去獲得這些客戶,同時東家覺得原有客戶很挫,基本就是雞肋。

這段經歷讓我對銀行估值形成了一個認識。按理說,我能夠把一個小銀行的賬目隨便翻閱,然後還有國際銀行的風險控制體系來進行估值,我應該對最後估值的工作結果比較有信心了吧。但是我其實對最後皇家蘇格蘭中國部分到底值多少錢沒有太多信心。為什麼?雖然做了很多excel表,這算那算的,其實都是紙上談兵,這100多個企業我一個都沒有去過,他們的財務報告雖然看過,但是實際經營情況是否如此只有天知道,上市公司這麼多股東盯著財務都可以作假,中小企業由不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有多靠譜?質押抵押,比如土地廠房我也不能每個公司去清點核算,裡面有些誇大貓膩也很正常。要知道貸款的時候業務經理背著各種指標,真是刮地三尺找企業然後美化給信貸審批人員希望能夠做成業務,這些書面上的卷宗都是經過企業和業務經理雙重美化後呈現到銀行信貸審批部門的,透過紙面能看到幾分真實?而只要款貸出去後在到期之前不斷息,銀行都把貸款當做正常,但是期間企業經營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不會反映到銀行賬目上。至於銀監會要求的貸款五級分類和銀行自己的風險分類標準,都是到最後標準自己拿捏,任何銀行對劃分不良貸款從上至下其實都是極為抗拒的,只會到了最終貸款逾期確實難以追回才會劃分為不良,而逾期斷息之前往往一直良好一點異常都沒有。抵押物價值基本都是高估的,很多抵押物完全無法變現,比如船隻、鋼材庫存等,銀行不能運營職能折價快速處理。這些當時在銀行裡的感受總結就是銀行的財務報告不能反映當下真實的運營情況,特別是貸款質量絕非是我們平常看到的幾個數據可以概括的。要深看觀察貸款比例,以及觀察到不良的遷移速度等。再往深裡說,企業現在真實的運營情況,資金鏈是否緊張,付息覆蓋和可變現資產覆蓋是否充足,看到這些地方才能對當下貸款質量有很好把握。可惜的是,幾乎沒有任何銀行能夠做到這點,哪怕是整天和企業打交道的業務經理,也不可能對後面的情況非常瞭解。往往是看著看著一兩個極度財務報表難看下去,突然就斷息了,然後就逾期了。正是因為東家銀行很清楚這些情況,其實也信不過別人的貸款資產,乾脆就殺價到底,愛理不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