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問二十六]創業者如何面對連續失敗的壓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2/147043.html

i黑馬註:創業失敗了3次,卻依然有著一顆創業的心,你需要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家庭、父母、合夥人、團隊等,你覺得最大的壓力來自哪里?你又是否做好了承擔壓力的準備?
 
\問:黑馬用戶  tubie
創業失敗了3次,還要創業,這時候最大的壓力你覺得會來自哪里?


答1:【黑問導師】吳京川——黑馬會員,客戶通創始人

天助自助者

這個問題感覺不是創業者的問題,倒像是一個旁觀者的問題。創業者的壓力在哪里,只要你是創業者,都有親身體會,壓力來自各個方面,因人而異。對創業者來說,有壓力很自然,但真正痛苦的是你還得裝作很輕松,不能像打工的那樣抱怨訴苦,訴苦只能讓你更苦,你需要展現你好的一面,給團隊給周圍人信心,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就得擔當起來,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

答2:【黑問導師】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負責人

良好的心態

主要還是看自己,如果這三次失敗了,自己沒有了信心,或者說開始懷疑自己的方向感把控,或者能力不足,這是最可怕的壓力,因為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再次創業還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


一個大哥,即一把手,創業只要一把手不倒,團隊還可以再建立,但是如果團隊一把手信心沒了,那團隊的信心就散了。當然一群兄弟跟你混,相信你,你沒有帶好大家是你的問題,團隊的壓力,家人的壓力,結婚,老婆孩子,老爸老媽都是壓力。當然大部分都是外部壓力,只要大家相信和理解你就好,最大的壓力一定是自己給的。
 
其實創業是自然溢出的行為,一定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更不要相信一直創業就能成功,但是很多創業者都是堅持下來的,都是在堅持之下,才完成了成長,因為大家真正的投入了進去,成為了這個領域的專家,成為了這個領域最有深度的公司,這才是創業成功的原因。

答3:【黑問導師】潘開拓——黑馬移動組,溫創小微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

學會反思與總結

創業壓力因人而異,我感覺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自己,創業失敗3次還要創業說明你很執著,很渴望成功,那麽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其他因素會被靠後。創業是一種夢想,一次追求,現實有很多因素影響(團隊、項目、資金、親友),不要急於求成,要複盤,要明白自己上面幾次輸在哪,做有準備的創業。你的項目應該圍繞一個行業來,這樣深耕積累會更深。


先反思,後總結,初構思,勤調研,篩強需、緩立項,尋精英,統思想,狠研發,強激勵,早出包,看數據,能止損,集資源,全發力,深運營,快叠代。

答4:【黑問導師】周寧——寧哲網絡創始人,區域互聯網顧問

失敗是成功之母

從你的經歷來看,你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這是可貴的。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未必是壞事,反而是可貴的財富。但是我想提幾個建議:

1 從過去的失敗中你能總結出什麽?如果失敗不能讓自己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那麽失敗就浪費了。

2 創業無非是兩個關鍵選擇:什麽可為什麽不可為,堅持前者的原則。

3 創業需要創業者學會整合資源,不斷學習專業技能和管理,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與人格。

4 創業需要堅持,活下去最重要!活著才能考慮發展。既然放不下,就繼續折騰吧!

答5:【黑問導師】王青松——紮根網CEO

調整面對失敗的態度

我認為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你自己是如何看待之前的失敗以及即將又要創業的現在與未來,必須先自己搞清楚;
2、來自家庭的支持以及周邊朋友的證明,肯定有很多的得失,這方面的我認為會將是面對的最大壓力;
3、這次的成敗很關鍵,否則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個人建議如下:
 
1、想清楚再做,要能夠承擔起失敗的後果;
2、創業是不歸路,不要給自己留後路否則你一定會選擇後路先行;
3、在0-1的創業過程中,看準了就算是輸了也不能搖擺最初創業的想法;
4、堅持最初的夢想,找好行業以及做好充分市場論證與差異化;
5、想好幫助別人解決了什麽問題,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6、忘掉失敗,多與人溝通請教,不要盲目決策;
7、少喝酒多喝茶,找好合作夥伴;
8、把壓力放在冰箱里,把壓力變成動力。

答6:【黑問用戶】Ereggs

樹立信心是關鍵

按壓力等級分:1、信心;2、金錢;3、精力;4、面子。


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對信心的壓力。有了前三次的失敗,信心會大打折扣,會對自己把握趨勢和團隊管理等能力產生巨大的懷疑,但是同時,你在團隊面前卻只能表現出絕對的信心,這才是最可怕的壓力。要緩解這不可避免的壓力,只能在再次創業前努力做到:

1、對過去的失敗的總結理解,找出每次的問題點,並努力解決。如果自己覺得沒有找到根本問題,建議將創意過程進行分享,讓大家一起來發掘問題的本質。解決不了,就不要再次創業。

2、對新項目的可靠性分析。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分析(包括市場需求、未來趨勢、前人經驗)。不能一個念頭閃過就覺得抓到了金元寶。因為同樣的想法,創業路上可能已經白骨累累。光有信念和想法是不夠的。

3、在創業開始之前,一定要梳理下已有的能力與項目需要的投入之間的差距。並及時找出哪些困難是立刻可以解決,哪些是過程中可以解決,哪些是目前還找不到解決方法的。對它們進行分類,找出其中影響最大的困難。

4、這其實是對第三點的補充。通過梳理,該學的學,該補充的補充,該完善的完善。如果這些都做到了,起碼對自己也有了信心。

至於其他三點壓力。如果你的新項目確實是契合市場需求,並且自己既有了應有的能力,也有了創業成功的強烈信念。它們應該都不再是困難。所謂壓力,無非來自困難。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上黑馬專欄和導師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


【黑問精選】對話伏牛堂張天一:當項目爆火後,如何面對負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28.html

i黑馬註: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90後,因為熱愛家鄉的美食,所以在帝都開了一家常德米粉店。這家店因為口味不錯,加上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並獲投資,一夜時間,被貼上了“90後、互聯網思維、玩轉路邊攤”等標簽,爆紅於各大媒體。那麽,爆火以後,他的創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黑問:因為媒體的關註,生意也隨之明顯火爆了嗎?
 
張天一:關註會帶來人流。但是這樣的人流存在一些問題:

1、非目標顧客,對產品沒有認知,所以很容易造成負面口碑;

2、影響正常的營業秩序 ;

3、這種人流的持續性不強,除非能獲得持續關註;
 
黑問:那這種正面的、負面的口碑會影響到你的經營思路和產品嗎?
 
張天一:自己的想法與輿論的博弈,完全取決於leader內心的強大與否。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輿論的力量是積極強大的,羅永浩這樣的戰鬥機都扛不住,很難說我們這樣的90後團隊會不受影響。
 
這個時代的邏輯其實就是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們的思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吃伏牛堂和泡郭美美很像。我能想象,有些花錢泡了郭美美的人,目的一定不是為了約後給五星好評,而是為了在人前能夠吹這樣的一句牛逼:“嗨,也就那樣。”
 
所以因為關註來消費伏牛堂、黃太吉、雕爺等品牌的客流與其說是消費米粉,毋寧說是為了花20塊錢睡一次“互聯網思維餐飲”這個公共廁所,最後再吹句牛逼:”嗨,也就這樣。”這里面絕大多數都是負面口碑,很難產生正面口碑,這和人的心態有關系。比如,無論我怎麽解釋,就是有很多人不相信十萬塊錢能夠在一個寫字樓里面接手一家轉讓小門面,他可以繼續意淫:伏牛堂會做火鍋啦,不務正業等等等。
 
這其實很像早期我剛開始賣米粉的時候,很多人來問我,上來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麽畢了業要賣米粉。其實他壓根不需要我的答案,在他的心里面壓根也不在乎我說什麽,他心里面已經意淫了一個我為什麽賣米粉的戲劇套路模板。
 
這種先意淫出某一個靶子,後打倒的邏輯挺盛行。古時候叫“劃分隊伍”,皇帝砍外戚,外戚砍太監,太監砍士大夫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太多了。到了今天,就是伏牛堂=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炒作+難吃,所以綜上,伏牛堂必死。帶著這樣的事先預設劇情來,再加上路上開了三個小時車,再加上本來對米粉沒有認知,再好吃的東西大概也都可以給差評了。
 
所以這里面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始終要搞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從根上是個什麽玩意兒。比如我的湖南米粉,我就知道我的根兒是湖南人這個客群,兼覆蓋一些湖北、江西、四川等有吃粉習慣的人群。其它不懂米粉的非目標客戶過來,你炮轟就炮轟吧,我也不當一回事。但是要有湖南人說我的粉難吃,我就會難受了,我知道這個才是我真正在意的。
 
說了這麽多,一句話,對於鍵盤俠這種生物而言,打不絕,殺不死,也沒有必要去搭理。搭理的結果就會像老羅這樣里外里不是人。檢驗一個生意好不好的根本在於他在商業上成立不成立,因為關註帶來人流不能說明我火,關註的人流走掉了也不能因此說我會死,我們需要觀察的是,一年乃至十年後,伏牛堂是否還是好好地活著
 
至於互聯網思維雲雲,在我看來,也不重要,能夠增加流水的思維就是好思維,不能夠增加流水的思維,談它也沒有太大意思。
 
黑問:除了去消化那些刻意的負面評價,爆火對於其實還挺苦逼的創業者意味著什麽呢?
 
張天一:剛才說了,爆火的一個方面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是負面的。但對企業發展的正面的東西也就會來了,所謂“鳳棲梧”。資金、團隊、市場合作這些難死早期創業團隊的問題可能對一個紅了以後的創業團隊而言就都不是問題了。比如投資人,伏牛堂的投資人有險峰華興、真格、IDG,有人戲稱我們是歷史上投資人陣容最豪華的米粉店。我們從來沒有刻意找過投資人,都是抱著隨緣的心態,也把錢給融了。 但紅火以後帶來的資源井噴我覺得是挺危險的。因為大量的信息湧入進來,你不知道接多少,怎麽接,你甚至不知道哪個是資源,哪個是坑。搞得不好就搞成了一波流。因為此種爆紅對於我們這樣的創業團隊而言,多少是有點半由人事半由天的成分在里面。我喜歡讀歷史,也喜歡從里面里面琢磨伏牛堂的商業哲學和邏輯。你比如說,歷史上那麽多的草根起義者,李自成、黃巢、太平天國,都是在暴發戶似的暴增之後身死名滅,反而是不聲不響的劉邦、朱重八這樣的草更創業者最後活了下來。大概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本來都應該有自己的成長周期和空間,過速催化出來多少都會有一點問題,就好像段譽猛然吸了一大堆內力要不是運氣好,就直接死掉了。 我自己信一點佛,所以我始終覺得對我們這種爆火的團隊而言運氣和腦子清楚非常重要,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盤子的事情,搞大躍進、放衛星都會導致爆紅之後就爆死,我從來不敢說伏牛堂要開多少家店,之前寫了篇文章“伏牛堂,一年開一百家店?”說明這個意思,結果別人一解讀,直接把問號去掉,變成“伏牛堂一年要開三百家店”了,搞得現在這種文章也不太敢寫。伏牛堂到了今天我有了一點底氣,在於我把我的目標客群組織起來了,我們搞了一個在京湖南年輕人的社群——霸蠻社,我們所謂的市場和公關團隊就幹一件事情,帶著我們霸蠻社的小夥伴玩,我知道這是伏牛堂的命根子,關鍵時刻可以續命。
 
黑問:那麽對於期待自己爆紅的其他創業者,你有什麽建議嗎?
 
張天一:簡單點說就是發出自己的聲音唄。
 
我會說伏牛堂不需要媒體,伏牛堂自己就是媒體。所以順著這個思路,在有伏牛堂這個米粉品牌之前,我們先做了“伏牛堂創思維”這個微信公眾平臺,或者說自媒體。
 
只要有聲音,我自己分分鐘就能夠發出來。
 
我們這個公眾平臺上每天會受到一些投稿,很大一部分是受了這一波創業潮的啟發,互聯網人士或者大學生開始賣某一種小吃,然後把文案投到我們這里,希望我們發出去。
 
這些文案我一看,就樂了,標題清一色的“我為什麽XX了去賣XX”的結構。從一個事情上講,沒有那麽多奧妙,有的時候就只是做在前面而已,後做的只能成為跟隨者。所以我會和這些投稿的兄弟姐妹們講,你們千萬別用這個標題,不如改成“坑爹!我後悔為什麽XX了去賣XX”,可能會好一點。
 
這個玩笑背後的意思是,創業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事情,這個特立獨行、這個反潮流一定是發自骨子里面的而不是學來的,這里面的邏輯不是“因為我想不一樣,所以我要怎樣……”,而是“我本來就不一樣,所以我怎樣……了”,最後呈現在文案和行為方式上,那就是能夠抓住人的眼球。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的經歷是編造或者無病呻吟,或者為了寫文案而寫文案搞出來的“類型文案”,這里面為了公關而公關,為了策劃而策劃,我認為就有問題了,沒有真情實感,讀者不是傻逼,寫出來恐怕蒙不了人。
 
當初伏牛堂的第一篇文案,寫出來的時候雖然我知道會產生傳播力,但是這個東西確實是我發米粉發到半夜三點,看著樓上外資企業的加班的人都一個個走完了,心里面很多感慨一氣呵成的,而不是為了寫而寫。所以這個文案也沒有產生於我一開始賣米粉的時候,而是我的米粉賣了幾天後。
 
一句話,兄弟,你屌,能夠一屌到底本色出演,別學羅振宇這樣認慫。那你就會不一樣,不一樣的東西,才會產生娛樂效應和傳播效應。
 
黑問:最後一個問題,想對黑問的其他用戶(均為創業者)說點什麽呢?
 
張天一:自從創業以後,朋友圈基本上換了一圈人一樣,信息類型也換了,整天充斥著投資、科技、XX項目之類的信息。好像整個世界就變成了融資、找錢、找模式這點事。
 
有時會想,我們的社會還有這麽多問題需要思考呢,宇宙還有這麽多問題要思考呢,我的人生還有這麽多問題要思考呢,這些問題好像無法在一個創業者的生活圈里面呈現。所以我覺得創業是一個挺限制視野的事情。
 
所以不妨跳出創業來看創業,我會覺得它就是一個人生經歷而已,沒有那麽神聖,也夠不成人生原動力,上市也構不成人生目標。跳出創業看創業,很多在創業過程中覺得是事兒的事其實都覺得不是個事兒了。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yiwenyida/5197


面對大幅波動市...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2.html
過去一星期滬市和港股都波幅很大,不知讀者有否被嚇倒?在波動性高,投機者不看財務數據的日子,基礎分析無用武之地,這星期我不選股了。雖然不選股,我鼓勵讀者留意這幾天公佈已回購或準備回購股票的公司,例如金界控股(3918) 和安踏(2020) ,兩者都認為股價較實質價值便宜,所以會在市場回購股票。這顯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值得將它們加入關注名單。



這星期不選股,並分享波幅市的投資心情。過往我多次提及投資個股,需在買入前設定止蝕位,而股價高升後則設定回吐價位,避免見財化水。這是重要的風險管理守則。過去兩星期,A 股市場瘋狂上升,港股則受壓。市場突如其來的波動,可能令投資組合內的多個股票,先後跌穿止賺或止蝕位。若果投資者屬頻密交易型,可以考慮離場等低位再進場,炒波幅。

如果是不活躍的價值投資者,需要思考的是:市場突然逆轉的環境,會否影響公司基本因素?若果沒有持有公司股票,現價是否抵買?

價值投資者買入股票前,都會進行詳盡的財務分析。只要短期因素不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和其市場,近日的短線波動,未必需要驚慌。即使大部份公司的股價大跌,但A股和港股的交投量都創新高。估計投資者在香港套現資金,再湧到A 股市場炒作。此外,中廣核IPO 凍結了部分市場資金,以致資金短期流出股市。這些因素,都不會影響個股的營運前境。

只要每個投資決定的理據越是清晰,越容易拿出數據理性思考,不受市場情緒和波動影響。老實說,股市大幅波動的情況,始終會遇上。要維持理性分析,心理質素很重要,而這是靠實在的數字和分析支撐。

我11月份曾為文分析的上海先進半導體(3355)華寶國際(336),依然管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舊文


面對大幅波動市...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2.html
過去一星期滬市和港股都波幅很大,不知讀者有否被嚇倒?在波動性高,投機者不看財務數據的日子,基礎分析無用武之地,這星期我不選股了。雖然不選股,我鼓勵讀者留意這幾天公佈已回購或準備回購股票的公司,例如金界控股(3918) 和安踏(2020) ,兩者都認為股價較實質價值便宜,所以會在市場回購股票。這顯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值得將它們加入關注名單。



這星期不選股,並分享波幅市的投資心情。過往我多次提及投資個股,需在買入前設定止蝕位,而股價高升後則設定回吐價位,避免見財化水。這是重要的風險管理守則。過去兩星期,A 股市場瘋狂上升,港股則受壓。市場突如其來的波動,可能令投資組合內的多個股票,先後跌穿止賺或止蝕位。若果投資者屬頻密交易型,可以考慮離場等低位再進場,炒波幅。

如果是不活躍的價值投資者,需要思考的是:市場突然逆轉的環境,會否影響公司基本因素?若果沒有持有公司股票,現價是否抵買?

價值投資者買入股票前,都會進行詳盡的財務分析。只要短期因素不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和其市場,近日的短線波動,未必需要驚慌。即使大部份公司的股價大跌,但A股和港股的交投量都創新高。估計投資者在香港套現資金,再湧到A 股市場炒作。此外,中廣核IPO 凍結了部分市場資金,以致資金短期流出股市。這些因素,都不會影響個股的營運前境。

只要每個投資決定的理據越是清晰,越容易拿出數據理性思考,不受市場情緒和波動影響。老實說,股市大幅波動的情況,始終會遇上。要維持理性分析,心理質素很重要,而這是靠實在的數字和分析支撐。

我11月份曾為文分析的上海先進半導體(3355)華寶國際(336),依然管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舊文


面對油價下跌挑戰 日本央行拒絕加大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4

 
o-BANK-OF-JAPAN-STIMULUS-facebook

日本央行維持刺激規模不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提升通脹的努力正面臨油價暴跌的挑戰。

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表示,日本央行將每年增加80萬億日元的基礎貨幣,符合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

自日本央行10月31日擴大寬松規模以來,油價下跌超過25%。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日本央行拒絕在目前推出更多的刺激。

NLI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Yasuhide Yajim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油價下跌讓日本央行頭疼。除非日本央行希望增加刺激,不然它必須標明,它不會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加大刺激。

油價下跌削弱通脹預期,使黑田東彥更難提振通脹。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發布會上表示,消費稅上調影響正在逐漸消退。日本經濟仍處於良性循環,產出將逐漸複蘇。而以更長時間來審視,通脹預期是在擡升的。

決議公布後,日元盤中沖高至119.37,日經擴大漲幅,盤中上漲2.00%。 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33%,創2013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QQ圖片2014121912032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面對油價下跌挑戰 日本央行拒絕加大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4

 
o-BANK-OF-JAPAN-STIMULUS-facebook

日本央行維持刺激規模不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提升通脹的努力正面臨油價暴跌的挑戰。

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表示,日本央行將每年增加80萬億日元的基礎貨幣,符合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

自日本央行10月31日擴大寬松規模以來,油價下跌超過25%。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日本央行拒絕在目前推出更多的刺激。

NLI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Yasuhide Yajim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油價下跌讓日本央行頭疼。除非日本央行希望增加刺激,不然它必須標明,它不會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加大刺激。

油價下跌削弱通脹預期,使黑田東彥更難提振通脹。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發布會上表示,消費稅上調影響正在逐漸消退。日本經濟仍處於良性循環,產出將逐漸複蘇。而以更長時間來審視,通脹預期是在擡升的。

決議公布後,日元盤中沖高至119.37,日經擴大漲幅,盤中上漲2.00%。 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33%,創2013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QQ圖片2014121912032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資思考:面對大跌,心中何以不慌? 閒來一坐s話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4478278

    近幾日股市振蕩調整,有時一天的跌幅不可謂不大。每每此時,總有友人、博友、雪友問如之奈何?其實在我看來,股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波動,只是有時波動大一點而矣。面對這種大的波動,或者大的下跌,真正成熟的投資者其實是心中不慌的,甚至感覺到短期的漲跌與自己無關。

    面對大跌,心中何以不慌?

    我的實際體會還是:心中有估值就會不慌,因為心中有了估值就等於有了”主心骨兒“,而有主心骨兒了自然也就不慌。

    影響股市波動的因素是眾多的,如政治的、經濟的、政策的、大眾情緒的、資金偏好的等等,然而從根本上講,股市其實就是從低市盈率向高市盈率波動,或者從高市盈率向低市盈率波動的一種過程。比如,中國A股市場二十多年來,其牛熊轉換大致就在10倍市盈率至60倍市盈率之間波動,將來與國際接軌之後,或許其波動區間要小一些,比如從10倍以下至30倍以上的市盈率之間波動。抓住了這一點,自己認為就是抓住了股市波動規律的“牛鼻子“。

    比如,自己前期分別介入了上證50ETF(510050)和上證金融ETF(510230),而它們的市盈率如何呢?截止12月19日,上證50滾動市盈率10.05倍(市凈率1.57倍,股息率3.12%),金融行業的滾動市盈率則為8.9倍(國泰上證金融510230重倉於此)。雖然前期因為一段瘋牛,它們均已有了較大漲幅,然而著眼於長遠,以當下這種估值水平,就是它們再下跌,難道還能下跌到哪里去嗎?就是它們一時下跌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但是著眼於長遠,估值重心的上移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換句話說,當下介入它們,或許是承擔20%的下跌風險,而將來要享受100%的上漲收益呢!有此邏輯判斷,對於短期的上下波動還會那麽在意嗎?自然會是任憑風浪起,而穩坐釣魚臺的!

    對於板塊指數基金的判斷如此,具體到個股其實也是如此。

    如格力電器,已持有6年有余,就是最近一段時間它上漲至現在仍是10倍左右市盈率水平。可以說,6年來,看到它的收入與凈利不斷增長,而市場只是給它不到10倍市盈率”待遇“,自己真是想找個理由賣出它都找不到呢!

    同樣的道理,今年以來自己為女兒賬戶分別買入貴州茅臺,買入市盈率10倍、11倍左右,東阿阿膠買入市盈率17-20倍之間,康美藥業15-16倍市盈率之間。雖然買入它們時不算是太便宜,但總體感覺也不是太貴,心中有此估值,還怕它們一時的上竄下跳式的漲漲跌跌嗎?

    當然,這種不慌,是就長期持股而言的,短線的操作除外;

    當然,這種不慌,是就具有優秀品質的企業而言的(至少自己判斷如此),單純概念的炒作除外;

    當然,這種不慌,說到底還是建立在相對低估值水平之上的,如果真是現在抱著市盈率達60、70倍市盈率的的創業板,或許我早就被嚇得逃命去了呢![俏皮]@今日話題


明年業績增速與資產質量雙降 銀行股如何面對現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01

QQ圖片20141230173845

(銀行板塊走勢)

銀行股近期表現搶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股基本面正在發生的變化:業績增速和資產質量雙降。

在經歷前幾年快速增長後,明年部分銀行的業績可能走向“零增長”,不良貸款規模繼續上升。

業內人士向《中國日報》透露,有大行訴苦稱明年業績增速將“接近於零”,甚至不排除“負增長”可能。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監管層規範治理銀行中間業務、銀行資產質量下降較快的今年,再加上基數較大等因素,銀行業績增速已進入“個位數時代”。

公開數據顯示,2010-2013年,銀行業整體利潤增速分別為35.5%、36.3%、19%和14.5%;五大行同期整體利潤增速分別為35.7%、25%、14.8%和11.4%。

與此同時,銀行業明年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仍將加大。業內人士向《中國日報》表示:

今年以來,銀行花大力氣核銷不少不良資產。盡管如此,不良貸款仍上升較快。從區域上看,各地不良貸款紛紛呈上升趨勢,部分地區呈加速上升態勢。

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江浙滬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占全國前三,以鋼貿、光伏、造船等不良資產為主;今年長三角地區受聯保互保圈影響,風險繼續暴露;福建折戟鋼貿、山西煤炭等行業不景氣、山東“德正系”騙貸案發酵、四川民間理財案頻發,不良貸款規模呈全國性反彈。

據中國證券報,今年以來,浙江、山東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均超過20%;山西不良貸款余額比去年增長60%;內蒙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長逾80%;福建不良貸款余額更接近翻番。

除信貸業務外,類信貸業務風險也在暴露。近年來,銀行理財、信托等類信貸業務發展迅速,類信貸業務不良額和不良率在逐漸上升,部分資金投向重點管控行業。 

不過,在存貸比放松、不良貸款核銷、降準等方面,銀行仍有“紅包”值得期待。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援引的東吳證券策略師李雙武就認為,明年銀行股將值得關註與投資:

分析銀行股不用看撥備前利潤的變化,哪怕是利差再收窄,也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對銀行來講核心的問題是資產質量。2010年銀行股下跌,本質的原因就是對資產質量的擔憂。

在2011年,我們提出能否一次性計提大額非預期到的撥備。這樣做有可能會導致當年稅後利潤為負,但大額計提非預期到的撥備後,如果出現現實的壞賬,銀行股反而會大漲。實際上商業銀行已通過五年來消化這部分未預期到的撥備,盡管明年將會成為現實的壞賬高峰,但是商業銀行已經可以抵禦8%的凈資產損失了。如果不是二季度可能的債務危機,銀行股會只漲不跌的。明年中期,上市銀行會一次性計提撥備,這可以從財政部的政策中推出。經歷了壞賬大幅計提核銷後,哪怕股價不變,各家銀行的PB也會上升到2倍或者更高,所以屆時銀行會用PE估值而不再用PB估值法。銀行業不同於一般工商企業,一般工商企業是如果凈資產為零或者為負,就難以貸到流動資金,從而不能進行生產。而銀行是資產驅動型的,只要資產和負債在,就有幾乎不變的盈利能力。

如果沒有明年可能出現的債務危機,所有銀行即使上漲兩倍仍很便宜,銀行業長期市盈率平均在15倍都很合理。

去年末,李雙武等東吳證券策略師在2014年A股投資策略中表示,看多2014年上證指數至3000點,而創業板則將沖高回落,並在8月完成與周期性板塊的切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沒臉面對年輕人 一位退休老師的沉痛告白……不要為了領這些錢,犧牲下一代

2015-01-12  TWM
 

編按:年金改革,軍公教被視為最大反彈者;不過,卻有一名退休老師,頂著白髮,公開支持改革。他,說出其他人不敢說的實話……。

我叫陳彩仁,今年七十歲了。我就是別人眼中吃國家、喝國家的公務員。我以前在台北市介壽國中教童軍課,五十五歲退休,現在我拿的退休金,月俸加上一八%優存,一年可以領八十四萬元。算一算,一個月六、七萬元,與退休前的薪水差不多。先前另有一個半月的年終慰問金,還有三節獎金,反正很多。

我要說,我拿這個錢,真的一點尊嚴也沒有。尤其是年終慰問金,站不住腳嘛!退休了還有年終獎金,現在財政也不好,居然還有公務員要再爭,反對年金改革,還要用選票來懲罰、威脅,這對公務員的形象很不好。

國家如果有錢,不會虧待我們。更何況,公務員從來就沒有被虧待過。我家八個兄弟姊妹,加上親戚有十個軍公教人員,退休後每個人每年拿八十四萬元來算,一年就拿國家八百萬元。十年,算一算,國家就給我們家八千萬元,快一億元了。

一個學校的退休金就好幾億 財政怎麼不會倒我們介壽國中的老師大概一百四十幾位,我前一陣子參加學校的退休聯誼會,退休的就兩百多人,退休的比學校裡面的還多!光我們學校老師的退休金,一年就要花幾億元?所以,年金一定要改革,我之前就跳出來講,公務員退休金對國家財政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包袱。

去年,光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就要兩百億元,軍公教的退撫金也要九百億元,結果今年基礎建設預算卻越來越少。公務員領這麼多,很多都出國去玩,錢也沒有花在台灣,沒有效嘛!看不出對台灣的就業有幫助,對經濟成長也沒有幫助。

這件事去年已經很嚴重了,總統馬英九說要改革,結果遇到選舉,又停下來,真的是讓人很失望。軍公教的年金,本來就應該要改,你看先進國家,公務人員退休都沒有領那麼多,頂多領薪水的七、八成。台灣這樣,財政怎麼不會倒?

公務員為了幾萬元 造成年輕人仇恨上一代而且,最重要的,這樣對社會也不好,對年輕人更不好。這些錢,不都是年輕人在扛嗎?我退休了領那麼多錢,結果我以前的學生剛大學畢業,出去領兩萬二,這像話嗎?我都沒有臉面對他,台灣的社會是靠他,靠年輕的一代,結果上一代卻一直在扯後腿,年輕人怎麼服你?

軍公教是知識分子,應該要讓社會和諧,你應該第一個跳出來,說支持改革;結果沒有,還緊抓著退休金、年慰金不放,說是自己的權益。你有沒有想過,你那幾萬元,讓台灣整個社會衝突,讓年輕人充滿了恨。你逼到年輕人,就變成世代衝突,這個社會就沒有互信,蕩然無存!

我跳出來講,還上電視,也受到很大的壓力。有些人就指責我,還有人說年慰金會砍掉都是因為我,罵我混蛋、說我沽名釣譽,各式各樣的都有。但是我覺得,就算被罵還是要出來講,也許會讓一些人再多想想。

其實,像我這樣想的人不少。我身邊的朋友與以前的同事都是公務員,都很支持年金改革,也很佩服我敢出來講,不怕「晚節不保」。主要是,我也想讓年輕人覺得,這社會上還是有一點正義,大多數人還是關心這個國家、關心下一代。我已經七十歲了,這些事情,老實講都快與我無關了,這我看得很開;但是我就是看不過去,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麻木不仁,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年金改革真的實現,不要再為選票,犧牲下一代了。


葛衛東: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36

葛衛東: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

內向投資者更適合做投資,因為內向的人才會更容易有更深刻的思考,而且做投資的人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不需要別人的褒獎,更不需要別人的批評!需要的只是大量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高傲,是職業要求我們必須這樣。 ——葛衛東

葛衛東:現任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從事金融,證券和商品投資長達13年,具備多領域投資經驗。2005年發起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期貨、證券及金融衍生品等領域的投資。2007年發起成立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專門從事證券市場投資。自2000年從事投資至今,一直保持良好的投資業績,7年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在50%以上;自2005年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平均年化投資收益接近120%。

投資之妙 在於混沌

在中國,有著更靈活機制的陽光私募如日初升,強勁增長。這種情形猶如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無數民營企業規模雖小,但卻在日後的發展中綻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能與國企比肩。私募這個新興領域群雄角逐。當很多私募還是憑藉一兩個公募出生的人獨掌乾坤的時候,葛衛東和他的搭檔王歆已經形成有張有馳,互為進退的有力組合。

葛衛東和王歆分任上海混沌道然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投決會主席和總經理、投資總監,公司旗下管理七只產品,管理規模17億人民幣,凈值表現優異。其中中融-混沌2號以接近40%的絕對收益率躋身2010年陽光私募前十名。雖然這對搭檔都強調公司治理和團隊智慧,都力圖退到一個更加後臺的位置,得以有更為從容的心態思考更高角度的問題,但不俗的業績使得他們逐漸在一個更為寬廣的範圍內被人所熟知。低調並不容易。

葛衛東率性,思維天馬行空,喜歡多行多看,有時看起來更像一個搖滾青年而非嚴肅的投資家。1991年從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回到家鄉貴陽一個國營單位——貴州糧油進出口公司工作,一幹七年,1998年辭職、1999年來到上海,開始獨立經營大宗農產品類黃豆、大麥、油菜籽等國際貿易。得益於大宗農產品基本由國際期貨市場定價的原理,葛衛東早早的就和期貨結了緣。很快實物領域的順風順水,激起了他更大的野心,2000年他開始專門從事大宗商品期貨投資。

在2000年以前,中國期貨市場還處在野蠻生長期間,價值投資並非主線,純粹套利比比皆是,市場經常不乏離譜的暴利機會。這期間,葛衛東藝高膽大,“差的年份收益在50%-60%,好的年份會翻2-3倍”,使其身邊漸漸聚攏一批期貨玩家。委托其代為投資的人紛紛找上門來,但都被其拒絕。“因為當時在中國這方面法律法規並不健全,都是私下簽協議來做,我自己盈虧沒關系,但幫別人做會影響自己的心態,而且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直到2005年中國開始有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私募,資金由信托公司和銀行共同監管,有條文和章程可依,葛衛東這才覺著事業機會真正來臨。2005年,葛衛東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其發展投資事業的基礎平臺。

同為川大兼同鄉的王歆在畢業後,也回到家鄉貴陽一大型銀行做國際業務,在工作中結識葛衛東。兩人雖然先後轉戰上海,但從未相忘。

在2006年,當葛衛東敏感的意識到,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正處在萌芽期,陽光私募前景光明“雖然受到很多政策限制,最大的私募也才幾十個億,但從五年、十年的長遠發展來看,要超過公募做到五百上千億也不是沒可能,所以我們先預留這樣一個通道,如果以後國家政策放寬,我們再加大投資力度。”2007年葛衛東進入王歆的道然投資管理公司,增資擴股,更名為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公司。而王歆淡薄,內斂,不喜應酬。至此,頗具投資天賦的兩人組合像似太極中和諧共生的動靜兩極。

“2008年經濟危機時,市場到了歷史少見的低位,是陽光私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機,我們資金比較寬裕,所以一開始發的是結構化產品(融資產品,80-90%的利潤歸管理者)。多數產品大都是從1800點左右做到現在。以前除了國外的經紀行外,國內很少人知道我們,現在因為有了陽光私募媒體會來采訪,但其實陽光私募只占我們業務很小的比例”。

實際上,葛衛東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仍然放在期貨市場,而王歆主要負責陽光私募投資,兩人分工明晰。


葛衛東認為,期貨主要是基於對經濟形勢和趨勢的判斷,掙的是波段的錢;或是一些套利品種的錢(比如國內外價差不合理或者商品結構的不合理);而股票賺的是選股和對大勢判斷的錢。“我對趨勢和經濟形勢很敏感,比如股票和期貨的高低點位,經濟形勢走向的判斷。但我有個最大的缺點是坐不住,因為選股要看財報和調研,我的這個弱項,恰恰是王總的強項,他只愛喝茶、踢球,沒事就去看股票,分析財務報表。炒股票和做期貨是對應不同性格的人才做的好。”如果投資算是工作的話,兩人唯一的共同愛好是踢足球。

因有期貨業務的互補,與其他私募相比,王歆管理的混沌資產也得以展現出一種更為超脫的從容姿態,既不必積極擴張規模,也不用花精力做客戶關系。混沌資產現有客戶多是高凈值的成熟投資者,業績好,他們自然會加大投入,這省了王歆很多力氣。他不路演,也極少親自調研,更多的時候在辦公室看財報、看書,“各種書都看,以歷史和投資的偏多”,之後下班就回家帶小孩。每年20%的換手率居於行業底部,卻取得行業前十的業績,令人嘖嘖稱奇,與2010年絕對收益行業第一的南京世通十幾倍的換手率互為行業的兩個極端。

有了得力搭檔的葛衛東明顯加快了在期貨領域的投資步伐。除卻其多年經營的上海東景金屬有限公司主要以大宗原料商品期貨交易為主外,剛剛於2011年1月在天津成立天津混沌道然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由王歆主導的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並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吸納的是其周圍風險承受能力強、高資產特定玩家,投資證券、大宗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葛衛東想打造其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國內首批可采用多空對沖工具進行投資的專業機構。“初始投資規模為20億人民幣,不對外宣傳,相當於是自營”。

今年是葛衛東進入期貨市場的第16個春秋,自言2004-2005年是其投資事業的分水嶺。“2004年公司擴張招人,收了很多簡歷,我們決定先用筆試篩選。當中有一道試題我深有感觸,其中談道‘巴菲特和索羅斯二十年的投資業績比較中,巴菲特平均年回報率21%左右,而索羅斯是29%多’,我又看了有關巴菲特的很多書籍,這讓我明白:投資的真諦是不要賠錢。掙錢是不難的,難的是二三十年可以長時間不賠錢,才知道風險和收益要怎樣去平衡。”此後,葛衛東將交易量大幅減少,不符合交易標準的交易過濾掉,成功率大大提高,風險隨著交易量減少而減少,止損也做得更堅決。“在此之前,我也年年掙錢,但活得很累,走在路上,都是兩部手機,一部用來看行情,一部用來下單;但2005年之後掙錢變得輕松了,資金的凈值波動也變小了。”

多年經驗的積累讓葛衛東的投資人格日趨成熟,就像他的微博簽名“父母生我就是來做投資的”,投資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現在公司里70%-80%的資金仍是其一人交易,涉獵的範圍包括大宗農產品、外匯、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也不僅僅局限於國內三家期交所,倫敦、紐約、東京等市場都在做。但不同的是“以前是主動尋找交易機會,而現在是靜等機會來臨。以前看國外的投資報告都是為了找機會,現在看就是為了看,重大機會到來的時候自己會感悟到。錯的時候也會有,每個人都會錯,只要把虧損的總額控制住,就把風險控制住了,不要激動,過了就過了。”

“現在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每周三和王總他們踢足球”葛衛東說,如果非要給葛衛東貼個標簽的話,他說他更喜歡那句廣告詞“男人不止一面”。
(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