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維持刺激規模不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提升通脹的努力正面臨油價暴跌的挑戰。
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表示,日本央行將每年增加80萬億日元的基礎貨幣,符合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
自日本央行10月31日擴大寬松規模以來,油價下跌超過25%。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日本央行拒絕在目前推出更多的刺激。
NLI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Yasuhide Yajim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油價下跌讓日本央行頭疼。除非日本央行希望增加刺激,不然它必須標明,它不會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加大刺激。
油價下跌削弱通脹預期,使黑田東彥更難提振通脹。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發布會上表示,消費稅上調影響正在逐漸消退。日本經濟仍處於良性循環,產出將逐漸複蘇。而以更長時間來審視,通脹預期是在擡升的。
決議公布後,日元盤中沖高至119.37,日經擴大漲幅,盤中上漲2.00%。 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33%,創2013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央行維持刺激規模不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提升通脹的努力正面臨油價暴跌的挑戰。
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表示,日本央行將每年增加80萬億日元的基礎貨幣,符合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
自日本央行10月31日擴大寬松規模以來,油價下跌超過25%。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日本央行拒絕在目前推出更多的刺激。
NLI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Yasuhide Yajim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油價下跌讓日本央行頭疼。除非日本央行希望增加刺激,不然它必須標明,它不會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加大刺激。
油價下跌削弱通脹預期,使黑田東彥更難提振通脹。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發布會上表示,消費稅上調影響正在逐漸消退。日本經濟仍處於良性循環,產出將逐漸複蘇。而以更長時間來審視,通脹預期是在擡升的。
決議公布後,日元盤中沖高至119.37,日經擴大漲幅,盤中上漲2.00%。 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33%,創2013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銀行板塊走勢)
銀行股近期表現搶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股基本面正在發生的變化:業績增速和資產質量雙降。
在經歷前幾年快速增長後,明年部分銀行的業績可能走向“零增長”,不良貸款規模繼續上升。
業內人士向《中國日報》透露,有大行訴苦稱明年業績增速將“接近於零”,甚至不排除“負增長”可能。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監管層規範治理銀行中間業務、銀行資產質量下降較快的今年,再加上基數較大等因素,銀行業績增速已進入“個位數時代”。
公開數據顯示,2010-2013年,銀行業整體利潤增速分別為35.5%、36.3%、19%和14.5%;五大行同期整體利潤增速分別為35.7%、25%、14.8%和11.4%。
與此同時,銀行業明年資產質量下行壓力仍將加大。業內人士向《中國日報》表示:
今年以來,銀行花大力氣核銷不少不良資產。盡管如此,不良貸款仍上升較快。從區域上看,各地不良貸款紛紛呈上升趨勢,部分地區呈加速上升態勢。
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江浙滬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占全國前三,以鋼貿、光伏、造船等不良資產為主;今年長三角地區受聯保互保圈影響,風險繼續暴露;福建折戟鋼貿、山西煤炭等行業不景氣、山東“德正系”騙貸案發酵、四川民間理財案頻發,不良貸款規模呈全國性反彈。
據中國證券報,今年以來,浙江、山東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均超過20%;山西不良貸款余額比去年增長60%;內蒙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長逾80%;福建不良貸款余額更接近翻番。
除信貸業務外,類信貸業務風險也在暴露。近年來,銀行理財、信托等類信貸業務發展迅速,類信貸業務不良額和不良率在逐漸上升,部分資金投向重點管控行業。
不過,在存貸比放松、不良貸款核銷、降準等方面,銀行仍有“紅包”值得期待。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援引的東吳證券策略師李雙武就認為,明年銀行股將值得關註與投資:
分析銀行股不用看撥備前利潤的變化,哪怕是利差再收窄,也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對銀行來講核心的問題是資產質量。2010年銀行股下跌,本質的原因就是對資產質量的擔憂。
在2011年,我們提出能否一次性計提大額非預期到的撥備。這樣做有可能會導致當年稅後利潤為負,但大額計提非預期到的撥備後,如果出現現實的壞賬,銀行股反而會大漲。實際上商業銀行已通過五年來消化這部分未預期到的撥備,盡管明年將會成為現實的壞賬高峰,但是商業銀行已經可以抵禦8%的凈資產損失了。如果不是二季度可能的債務危機,銀行股會只漲不跌的。明年中期,上市銀行會一次性計提撥備,這可以從財政部的政策中推出。經歷了壞賬大幅計提核銷後,哪怕股價不變,各家銀行的PB也會上升到2倍或者更高,所以屆時銀行會用PE估值而不再用PB估值法。銀行業不同於一般工商企業,一般工商企業是如果凈資產為零或者為負,就難以貸到流動資金,從而不能進行生產。而銀行是資產驅動型的,只要資產和負債在,就有幾乎不變的盈利能力。
如果沒有明年可能出現的債務危機,所有銀行即使上漲兩倍仍很便宜,銀行業長期市盈率平均在15倍都很合理。
去年末,李雙武等東吳證券策略師在2014年A股投資策略中表示,看多2014年上證指數至3000點,而創業板則將沖高回落,並在8月完成與周期性板塊的切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編按:年金改革,軍公教被視為最大反彈者;不過,卻有一名退休老師,頂著白髮,公開支持改革。他,說出其他人不敢說的實話……。 我叫陳彩仁,今年七十歲了。我就是別人眼中吃國家、喝國家的公務員。我以前在台北市介壽國中教童軍課,五十五歲退休,現在我拿的退休金,月俸加上一八%優存,一年可以領八十四萬元。算一算,一個月六、七萬元,與退休前的薪水差不多。先前另有一個半月的年終慰問金,還有三節獎金,反正很多。 我要說,我拿這個錢,真的一點尊嚴也沒有。尤其是年終慰問金,站不住腳嘛!退休了還有年終獎金,現在財政也不好,居然還有公務員要再爭,反對年金改革,還要用選票來懲罰、威脅,這對公務員的形象很不好。 國家如果有錢,不會虧待我們。更何況,公務員從來就沒有被虧待過。我家八個兄弟姊妹,加上親戚有十個軍公教人員,退休後每個人每年拿八十四萬元來算,一年就拿國家八百萬元。十年,算一算,國家就給我們家八千萬元,快一億元了。 一個學校的退休金就好幾億 財政怎麼不會倒我們介壽國中的老師大概一百四十幾位,我前一陣子參加學校的退休聯誼會,退休的就兩百多人,退休的比學校裡面的還多!光我們學校老師的退休金,一年就要花幾億元?所以,年金一定要改革,我之前就跳出來講,公務員退休金對國家財政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包袱。 去年,光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就要兩百億元,軍公教的退撫金也要九百億元,結果今年基礎建設預算卻越來越少。公務員領這麼多,很多都出國去玩,錢也沒有花在台灣,沒有效嘛!看不出對台灣的就業有幫助,對經濟成長也沒有幫助。 這件事去年已經很嚴重了,總統馬英九說要改革,結果遇到選舉,又停下來,真的是讓人很失望。軍公教的年金,本來就應該要改,你看先進國家,公務人員退休都沒有領那麼多,頂多領薪水的七、八成。台灣這樣,財政怎麼不會倒? 公務員為了幾萬元 造成年輕人仇恨上一代而且,最重要的,這樣對社會也不好,對年輕人更不好。這些錢,不都是年輕人在扛嗎?我退休了領那麼多錢,結果我以前的學生剛大學畢業,出去領兩萬二,這像話嗎?我都沒有臉面對他,台灣的社會是靠他,靠年輕的一代,結果上一代卻一直在扯後腿,年輕人怎麼服你? 軍公教是知識分子,應該要讓社會和諧,你應該第一個跳出來,說支持改革;結果沒有,還緊抓著退休金、年慰金不放,說是自己的權益。你有沒有想過,你那幾萬元,讓台灣整個社會衝突,讓年輕人充滿了恨。你逼到年輕人,就變成世代衝突,這個社會就沒有互信,蕩然無存! 我跳出來講,還上電視,也受到很大的壓力。有些人就指責我,還有人說年慰金會砍掉都是因為我,罵我混蛋、說我沽名釣譽,各式各樣的都有。但是我覺得,就算被罵還是要出來講,也許會讓一些人再多想想。 其實,像我這樣想的人不少。我身邊的朋友與以前的同事都是公務員,都很支持年金改革,也很佩服我敢出來講,不怕「晚節不保」。主要是,我也想讓年輕人覺得,這社會上還是有一點正義,大多數人還是關心這個國家、關心下一代。我已經七十歲了,這些事情,老實講都快與我無關了,這我看得很開;但是我就是看不過去,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麻木不仁,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年金改革真的實現,不要再為選票,犧牲下一代了。 |
葛衛東: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 內向投資者更適合做投資,因為內向的人才會更容易有更深刻的思考,而且做投資的人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不需要別人的褒獎,更不需要別人的批評!需要的只是大量的時間面對自己的內心!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高傲,是職業要求我們必須這樣。 ——葛衛東 葛衛東:現任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從事金融,證券和商品投資長達13年,具備多領域投資經驗。2005年發起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品期貨、證券及金融衍生品等領域的投資。2007年發起成立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專門從事證券市場投資。自2000年從事投資至今,一直保持良好的投資業績,7年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在50%以上;自2005年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平均年化投資收益接近120%。 投資之妙 在於混沌 在中國,有著更靈活機制的陽光私募如日初升,強勁增長。這種情形猶如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無數民營企業規模雖小,但卻在日後的發展中綻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能與國企比肩。私募這個新興領域群雄角逐。當很多私募還是憑藉一兩個公募出生的人獨掌乾坤的時候,葛衛東和他的搭檔王歆已經形成有張有馳,互為進退的有力組合。 葛衛東和王歆分任上海混沌道然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投決會主席和總經理、投資總監,公司旗下管理七只產品,管理規模17億人民幣,凈值表現優異。其中中融-混沌2號以接近40%的絕對收益率躋身2010年陽光私募前十名。雖然這對搭檔都強調公司治理和團隊智慧,都力圖退到一個更加後臺的位置,得以有更為從容的心態思考更高角度的問題,但不俗的業績使得他們逐漸在一個更為寬廣的範圍內被人所熟知。低調並不容易。 葛衛東率性,思維天馬行空,喜歡多行多看,有時看起來更像一個搖滾青年而非嚴肅的投資家。1991年從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回到家鄉貴陽一個國營單位——貴州糧油進出口公司工作,一幹七年,1998年辭職、1999年來到上海,開始獨立經營大宗農產品類黃豆、大麥、油菜籽等國際貿易。得益於大宗農產品基本由國際期貨市場定價的原理,葛衛東早早的就和期貨結了緣。很快實物領域的順風順水,激起了他更大的野心,2000年他開始專門從事大宗商品期貨投資。 在2000年以前,中國期貨市場還處在野蠻生長期間,價值投資並非主線,純粹套利比比皆是,市場經常不乏離譜的暴利機會。這期間,葛衛東藝高膽大,“差的年份收益在50%-60%,好的年份會翻2-3倍”,使其身邊漸漸聚攏一批期貨玩家。委托其代為投資的人紛紛找上門來,但都被其拒絕。“因為當時在中國這方面法律法規並不健全,都是私下簽協議來做,我自己盈虧沒關系,但幫別人做會影響自己的心態,而且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直到2005年中國開始有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私募,資金由信托公司和銀行共同監管,有條文和章程可依,葛衛東這才覺著事業機會真正來臨。2005年,葛衛東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其發展投資事業的基礎平臺。 同為川大兼同鄉的王歆在畢業後,也回到家鄉貴陽一大型銀行做國際業務,在工作中結識葛衛東。兩人雖然先後轉戰上海,但從未相忘。 在2006年,當葛衛東敏感的意識到,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正處在萌芽期,陽光私募前景光明“雖然受到很多政策限制,最大的私募也才幾十個億,但從五年、十年的長遠發展來看,要超過公募做到五百上千億也不是沒可能,所以我們先預留這樣一個通道,如果以後國家政策放寬,我們再加大投資力度。”2007年葛衛東進入王歆的道然投資管理公司,增資擴股,更名為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公司。而王歆淡薄,內斂,不喜應酬。至此,頗具投資天賦的兩人組合像似太極中和諧共生的動靜兩極。 “2008年經濟危機時,市場到了歷史少見的低位,是陽光私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機,我們資金比較寬裕,所以一開始發的是結構化產品(融資產品,80-90%的利潤歸管理者)。多數產品大都是從1800點左右做到現在。以前除了國外的經紀行外,國內很少人知道我們,現在因為有了陽光私募媒體會來采訪,但其實陽光私募只占我們業務很小的比例”。 實際上,葛衛東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仍然放在期貨市場,而王歆主要負責陽光私募投資,兩人分工明晰。 葛衛東認為,期貨主要是基於對經濟形勢和趨勢的判斷,掙的是波段的錢;或是一些套利品種的錢(比如國內外價差不合理或者商品結構的不合理);而股票賺的是選股和對大勢判斷的錢。“我對趨勢和經濟形勢很敏感,比如股票和期貨的高低點位,經濟形勢走向的判斷。但我有個最大的缺點是坐不住,因為選股要看財報和調研,我的這個弱項,恰恰是王總的強項,他只愛喝茶、踢球,沒事就去看股票,分析財務報表。炒股票和做期貨是對應不同性格的人才做的好。”如果投資算是工作的話,兩人唯一的共同愛好是踢足球。 因有期貨業務的互補,與其他私募相比,王歆管理的混沌資產也得以展現出一種更為超脫的從容姿態,既不必積極擴張規模,也不用花精力做客戶關系。混沌資產現有客戶多是高凈值的成熟投資者,業績好,他們自然會加大投入,這省了王歆很多力氣。他不路演,也極少親自調研,更多的時候在辦公室看財報、看書,“各種書都看,以歷史和投資的偏多”,之後下班就回家帶小孩。每年20%的換手率居於行業底部,卻取得行業前十的業績,令人嘖嘖稱奇,與2010年絕對收益行業第一的南京世通十幾倍的換手率互為行業的兩個極端。 有了得力搭檔的葛衛東明顯加快了在期貨領域的投資步伐。除卻其多年經營的上海東景金屬有限公司主要以大宗原料商品期貨交易為主外,剛剛於2011年1月在天津成立天津混沌道然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由王歆主導的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並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吸納的是其周圍風險承受能力強、高資產特定玩家,投資證券、大宗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葛衛東想打造其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國內首批可采用多空對沖工具進行投資的專業機構。“初始投資規模為20億人民幣,不對外宣傳,相當於是自營”。 今年是葛衛東進入期貨市場的第16個春秋,自言2004-2005年是其投資事業的分水嶺。“2004年公司擴張招人,收了很多簡歷,我們決定先用筆試篩選。當中有一道試題我深有感觸,其中談道‘巴菲特和索羅斯二十年的投資業績比較中,巴菲特平均年回報率21%左右,而索羅斯是29%多’,我又看了有關巴菲特的很多書籍,這讓我明白:投資的真諦是不要賠錢。掙錢是不難的,難的是二三十年可以長時間不賠錢,才知道風險和收益要怎樣去平衡。”此後,葛衛東將交易量大幅減少,不符合交易標準的交易過濾掉,成功率大大提高,風險隨著交易量減少而減少,止損也做得更堅決。“在此之前,我也年年掙錢,但活得很累,走在路上,都是兩部手機,一部用來看行情,一部用來下單;但2005年之後掙錢變得輕松了,資金的凈值波動也變小了。” 多年經驗的積累讓葛衛東的投資人格日趨成熟,就像他的微博簽名“父母生我就是來做投資的”,投資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現在公司里70%-80%的資金仍是其一人交易,涉獵的範圍包括大宗農產品、外匯、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也不僅僅局限於國內三家期交所,倫敦、紐約、東京等市場都在做。但不同的是“以前是主動尋找交易機會,而現在是靜等機會來臨。以前看國外的投資報告都是為了找機會,現在看就是為了看,重大機會到來的時候自己會感悟到。錯的時候也會有,每個人都會錯,只要把虧損的總額控制住,就把風險控制住了,不要激動,過了就過了。” “現在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每周三和王總他們踢足球”葛衛東說,如果非要給葛衛東貼個標簽的話,他說他更喜歡那句廣告詞“男人不止一面”。 (來自福布斯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