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地見效 新樓盤陸續到位 陳茂波:供不應求局面將扭轉
1 :
GS(14)@2016-03-31 13:13:28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31/paa01/lam1.txt
【明報專訊】雖然樓價自去年9月至今已下跌了約13%,坊間仍多認為香港私人住宅供應依然不足夠,樓價難再大跌。不過,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最近出席香港扶輪社首個扶輪論壇作演講嘉賓時卻指出,經過現屆政府大力推地,住宅新供應將陸續到位,可扭轉市民認為樓市難以改變的供不應求預期,不會再「恐慌」入市。
明報記者 陸振球、葉創成
陳茂波在演講提供統計數字,指香港的私人住宅落成量,以5年計,2006至2010年每年平均只有11,280個單位,2011至2015年每年平均大約10,900個左右,即是之前5年,以及同再之前的5年差不多,都是每年約1.1萬個。「這是可以理解的,因我哋上任後招標的土地,到現在所興建單位都未落成,現在落成都是之前的土地。不過,差餉物業估價署剛公布今年估計私宅落成量1.85萬個單位,明年都大概是此水平,之前來幾年都係相對高水平……因為至今年3月底的連續幾個財政年度,我地賣咗好多地,去年賣地可建20,080個單位,前年1.6萬多個,這些供應未來幾年出來。」
陳指出,私人住宅開工數字2006至2010年平均每年1.9萬伙,而2011至15平均每年1.5萬伙,「未來3年一手樓供應,估價署估計係8.7萬個單位(見圖),我上任時的2012年,只是6萬幾個單位。所以大家見到未來幾年供應會增加,以掌握的資料,至2月底發展商手上取得樓花紙可以賣而未賣的都有2萬個,未來供應實在多。」
10年擬建28萬伙公屋 確認九成土地
陳茂波進一步補充,「2006至2010年土地供應可以起幾多單位呢?那是5.9萬個,同期一手樓銷售了7萬個,故該5年土地供應不能夠滿足一手樓吸納量。2011至2015又如何呢?土地供應可建8.94萬個單位,一手樓成交量係6.45萬個。我想表達的信息是,後期的5年供應是超出一手樓購買,故2006至2010年土地供應低於吸納量已扭轉。」
陳茂波指未來土地供應每年達標,「市民大眾就有信心,不需要panic(恐慌性)買樓。10年計劃建興公營房屋28萬個單位,我哋已搵到25萬幾單位的土地,即已確認近九成。其實差不遠,另外1.7萬個單位的土地正在做地區諮詢。」
3措施確保土地持續供應充足
雖然近期公布數據顯示,香港未來數年私人住宅的供應明顯回升,但足夠的土地供應可否持續?「土地供應之前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足,但我上任後政府已盡全力追落後,希望確保房屋供不應求的情况可扭轉。看一看2030年前的土地供應,短中期主要透過3項措施,第一是改劃用地,有的地皮劃了做社會某些用途,而這些用途現在不是社會最迫切的,或者未能夠落實的,便或者用第二幅代替。並改作住宅用途。我給人批評得最多就是綠化用地,我可以跟大家說,短中期我們找綠化用地找了70幅,可以規劃到興建8萬幾個單位,而這些絕非郊野公園用地,而且我們找的地都鄰近交通基建。」
「第二是提高發展密度,九龍東啟德便是一個例子,回歸前的計劃只是住幾萬人,後來大家知道回歸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爆破再加上SARS,曾經樓價跌六七成。當時政府回應社會的訴求,將發展密度壓低,當時計劃啟德發展區住9萬餘,我上任後打了20%上去,那就多了好幾千個單位。」
「第三個手段是除了改劃外,看看用途有沒有轉變空間。2014年施政報告我們目標是找150幅土地改劃,5年時間提供21萬個單位,其中七成做公營房屋。去到今日我們開始了65幅改劃,牽涉單位8.05萬個,其中52幅做完,涉及單位6.5萬個,今年我們會改劃45幅土地,涉及單位8.4萬個,當中有九成是公營房屋。」
說到公營房屋,陳茂波說,「有朋友跟我說,即使樓價高位回落,現水平仍非普羅百姓所能負擔。所以政府除在資助房屋,也多增加房屋出租以方便年輕人居住。現在土地供應公營及私營各佔60%及40%,公營比例可否增加呢?我覺得不合適,若今年80%做公營20%建私宅,大家會預期私人住宅供應少,樓價便會升。」
「也有人說要幫年輕人置業,問政府可否給予資助?我認為現時不適合,因為這樣會令樓價升。先租後買呢?目前供應仍短缺,有土地都係做公屋先,有20幾萬人排隊。」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6-03-31 13:13:39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31/paa01/lam2.txt
長遠研維港以外填海 文章日期:2016年3月31日
廣 告
廣告
【明報專訊】對於香港中長期土地供應,陳茂波說大家都耳熟能詳,古洞北、新界東北、洪水橋、東涌新市鎮擴建等,加起來有19萬個單位。
「說到工作進展,2014年6月前立法會取得前期撥款研究新界東北項目,土地勘探及規劃工作已進行,最近在立法會取得撥款,做安老院及搬遷的設計工作。」
拓新界西北大嶼山 連接內地
「至於東涌新市鎮規劃,正排隊上財委會,若前期工作順利進行,估計2017及18年就可以開始填海。東涌是個好特別的例子,當時規劃住20幾萬人,但是煞停而現在住9萬幾人,過去幾年我們有新的地盤,未來可去到11萬幾。但要整個地區有規模效益,真的要住20幾萬至可提供足夠的公共設施。東涌西已聆聽環保人士意見,有限度發展,東涌東填海不影響海豚。」
提及填海,陳茂波指「我們希望不在維港而在其他地方,可以重新填海,土地供應會大增,在1985至2000年的15年間,香港總共填海3000公頃,相比維園只是10至20公頃,你可以知道填海影響幾大。2000至2014年只填500幾公頃,跌了八成有多,所以長遠在合適的地方填海是應該的。」
另外,有說香港的發展也要與內地融合。「我們把土地供應工作聚焦香港,考慮新界西北及大嶼山發展,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大嶼山便不是西部盡頭,去珠三角西面便方好多。將來人工島會發展,東涌亦會拓展,希望把握發展機會。」
國策透視:書店事件恐陸續有來
1 :
GS(14)@2016-06-20 05:43:09銅鑼灣書店事件再起波瀾,店長林榮基挺身而出,而內地方面至今反應強硬,不惜破壞一國兩制形象。香港一直有多家獨立書店、政治雜誌,專門報道內地政壇八卦、中南海內幕,不少內地遊客喜歡購買,但多年來都相安無事,為何中央突然封殺?習近平上台後,高層政治動盪,文革後首次有政治局常委下馬,打破以往慣例,周永康被判無期,其中一條罪名是洩露國家秘密。之前有習近平家族財產等機密在境外廣泛報道,有指是周永康黨羽部署。另外,曾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令計劃落馬至今未被判刑,其弟令完成匿藏美國,揚言要爆大鑊。中共預先出手對付境外出版商,欲造成寒蟬效應,是為了阻止將來流亡海外高官所爆的醜聞,廣泛流傳。過往中共內部有紅線,政治鬥爭不能延及香港,破壞一國兩制。銅鑼灣書店事件本質源於內地權鬥,但今次可見,該條規律已被肆無忌憚破壞。中共高層的政治需要大於一切。2017年是中共十九屆領導班子換屆年,在此之前,高層權鬥只會越來越激烈。銅鑼灣書店事件先例一開,等於打開魔盒,日後各種強力部門、欽差大臣、中央專案組,來港辦事的情況只會不斷出現,對香港股市、樓市衝擊不在話下。這種政治風險,日後成為港股的巨大折讓因素。黃尹華
http://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一、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0/19661081
十大屋苑盤源減523個 平盤陸續消化 沽貨意欲降
1 :
GS(14)@2016-07-06 07:25:34【明報專訊】十大屋苑自今年3月起,已連續4個月每月逾200宗成交,各大屋苑平盤陸續被市場消化,業主對後市睇好下,放盤意欲亦下降。綜合代理統計,與今年初相比,十大屋苑買賣放盤量由約2886個,減少523個或近兩成,至近日約2363個。盤源減少下,樓價見支持,其中天水圍嘉湖山莊平均成交呎價更於過去半年回升近一成,為樓價反彈最勁的屋苑。
明報記者 方可兒
十大屋苑中有8個屋苑近日放盤量較年初下跌5%至45%不等(見表1)。若單計匙盤,更只約300個。當中將軍澳新都城買賣盤源於過去半年大跌90個,減幅達45%,冠絕各大屋苑。該屋苑年初約有200個放盤,累減四成半至目前約110個,同期屋苑的平均成交呎價亦回升6.4%,部分戶型樓價更錄約兩成升幅。美聯高級分行經理劉浩勤表示,屋苑一伙實用441方呎的兩房戶,年初做價428萬元,惟上月另一伙面積相同的2房做價,已回升至520萬元,升幅逾兩成。
半年租盤量整體跌三成
同區日出康城錄2房實呎罕有升穿1萬元成交。利嘉閣分行經理尹皓霆表示,日出康城首都第3座高層左翼C室,實用518方呎,以525萬元成交,實呎10135元。原業主2009年329萬元購入,帳面獲利196萬元或六成。尹續指,隨着樓價回升,業主除收窄議價空間外,區內近日更有20至30個放盤單位暫時封盤。
另一邊廂,十大屋苑的租盤量亦於過去半年全線下跌(見表2)。綜合代理統計,十大屋苑年初約有1121個租盤,目前只餘約783個,大減338個或三成,其中6個屋苑的平均呎租,較今年1月低位回升0.3%至12%。一眾主打中細價物業的新界大型屋苑,如天水圍嘉湖山莊、沙田第一城更加跑贏港九屋苑。
另鴨脷洲海怡半島成交步伐明顯加快。踏入7月,屋苑於過去5天已錄7宗成交,交投量已達上月全月約12宗的六成,有望超越今年13宗高位,料繼鰂魚涌太古城後,成為今年第二個創今年按月成交量新高的大型屋苑。
海怡本月5日7宗成交
美聯高級營業經理鄧惠豪稱,新近一伙成交為海怡半島12座高層A室,實用633方呎,屬3房1套,以780萬元易手,實呎12,322元。原業主2009年3月約385萬元購入,帳面獲利約395萬元或1倍。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近日二手市場有不少業主選擇封盤,相信盤源將持續下跌,料今年全年跌幅終達約三成。不過,他亦指,雖然各大屋苑近日樓價已經止跌,惟經濟充斥不明朗因素,料下半年最多再微升1%至2%。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21&issue=20160706
啟德商廈百億 地王陸續有來 高處未算高 雙子塔打頭陣
1 :
GS(14)@2016-07-11 23:34:40【明報專訊】政府銳意打造東九龍成為全新大型商業圈,區內兩幅逾百萬方呎的甲廈用地亦將於本年度推出招標。其中,除了啟德新發展區第1E區2號雙子塔商廈地皮將「打頭陣」於本季推出,項目總樓面逾百萬方呎外,區內亦將推出最大的商廈項目第1F區2號商業地,料估值逾百億元,計劃本年度內推出,項目規劃可作辦公室、酒店及零售混合發展,總樓面達190.5萬方呎,媲美中環國金2期樓面,料為啟德發展區內最高的商業項目。
明報記者 劉詠怡
政府本年度首推啟德發展用地,除已公布將於本季推出的啟德第1E區2號雙子塔商廈地外,現時已列入賣地表的第1F區2號商業地,亦有機會於年度下半年推出。地皮鄰近啟德第1E區2號商業地,現劃為「綜合發展區」,地盤面積達19萬方呎,可以地積比率10倍發展,用作辦公室、酒店及零售混合發展,總樓面達190.5萬方呎,規模屬「地王」級數,料為啟德發展區內最高的商業項目。
樓面190萬呎 媲美國金2期
據了解,該項目將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面部分可建主水平基準以上200米的商廈,而西面則為40米高的低層建築物,預計可作零售用途,料項目亦將建造成地標式項目。市場人士估計,地皮估值介乎95.3億至114.3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5000至6000元。
「雙子塔」估值逾60億
至於即將安排在本季招標的啟德第1E區2號商業地,地盤分為南、北兩部分,地盤總面積約15.2萬方呎,將作兩幢「雙子塔式」商廈,上址限高100米,涉及樓面約109.3萬方呎,規模媲美會德豐(0020)於2011年7月以35.28億元投得的觀塘海濱道地皮(即現時已發展的One Bay East東座及西座項目),據了解One Bay East涉及樓面亦逾100萬方呎。市場人士初步估計,該地皮估值地價約60億至65.84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約5000至6000元。
雖然未來數年九龍東商廈潛在供應增加,商廈前景短線未見樂觀,不過中長期而言業界仍看好寫字樓物業前景。戴德梁行早前發表香港寫字樓租務市場表現,顯示九龍東商廈自去年第4季起待租率高逾8%,其後6個月內表現橫行,而次季租金按季下跌1.8%,每月實質呎租跌至29.77元,由於該區不少公司的租約即將到期,以致待租率上升,加上該區面臨大量新寫字樓供應,故令租金特別受壓。
短期九龍東商廈租金料受壓
世邦魏理仕早前研究則顯示,2016年上半年錄得52宗1000萬美元以上的商業房地產銷售交易,當中有20宗涉及全幢收購,當中不乏用家入市。有業界人士認為,市場看好全幢商廈發展,加上工廈活化計劃已於今年4月結束,令寫字樓成為最受投資者青睞的物業類別,相信市場長遠仍看好寫字樓後市,預期九龍東本年度內推出的兩幅甲廈用地將吸引發展商積極入標。
[樓巿數據尋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19&issue=20160711
銀行陸續收郵寄結單費每年介乎20至50元
1 :
GS(14)@2016-09-13 08:00:39銀行服務逐漸數碼化,以及提倡環保意識,有銀行將陸續向客戶收取郵寄月結單費用。有不少銀行已計劃在明年起收費20元至50元不等。其實滙豐及花旗目前已開始向客戶收取結單費用,滙豐自2013年起收費為20元,花旗今年1月起開始收費,每半年收取20元。至於恒生(011)就計劃2017年1月起,將理財、綜合、港元往來及儲蓄戶口的結單收費,若收取超過兩份結單,則每個戶口收取10元,2017年7月後每個戶口收取20元。星展亦會在明年1月起,若信用卡客戶於每年度內收取最少一份信用卡戶口的郵寄月結單,每位客戶每年將被收取50元年費。65歲或以上的信用卡客戶將獲豁免收費。恒生表明,會將部份收取的費用撥捐慈善用途,以支持社區發展。中銀香港(2388)及渣打(2888)目前未有結單收費計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3/19769112
李嘉誠230億沽上海商廈 長實基金會各佔一半 分析:出售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0-27 05:33:32【明報專訊】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無懼內地媒體不斷指摘他「撤資」,繼續出售中港資產。昨日長實地產(1113)公布,與主席兼大股東李嘉誠的基金會以作價230 億元,共同出售上海世紀匯廣場,預期可獲利62.2億元。有美資行分析員認為,是次交易作價體現了集團所持資產的隱藏價值,預計長實仍會出售資產,以便在現時低息率回報的環境,推高資產估值。
明報記者 邱曉欣、陳偉燊
長實昨日收市後公布,與李嘉誠海外基金會,以作價2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30億港元),出售各佔一半股權的上海世紀匯廣場地產項目,不過公告並未披露買家身分,僅指一家「實力雄厚的大型保險公司」佔大多數股份。長實發言人表示,是次出售上海世紀匯廣場純屬「有買有賣」的正常生意行為。
長實:純屬「有買有賣」正常生意
長實表示,是次作價需扣除若干項目,如境內賣方融資金額、出售資產經調整流動資產或負債淨值等,因此,初始代價估計約176億港元,有關交易預計於2017年至2018年左右完成,董事會預期,是次交易將為集團帶來約62.2億港元的未經審核收益,所得款項淨額擬作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有美資行分析員表示,長實是次出售上海世紀匯的交易,應佔交易金額115億元,相當於長實每股價值3元,反映該集團手上的資產具備隱藏價值,相信該集團仍會繼續出售資產,實行在現時低息率回報的環境下,藉此推高估值,這對長實的股價構成正面的推動力。他表示,即使市場未必喜歡長實早前提及有意將業務多元化的說法,惟落實出售資產有助集團抵消實踐業務多元化的問題。長實今年至今股價表現已跑贏大市,但仍然落後同業如新鴻基地產(0016),他仍然看好長實的股價前景。
將向買方提供126.5億融資
值得留意的是,賣方於交接完成時,將向買方提供總金額為11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6.5億港元)的賣方融資款項。長實表示,提供融資旨在讓買家償付部分現有委託貸款及是次部分交易作價。此外,賣方亦將另行向買方提供3億元人民幣(約3.45億港元)的營運資金貸款,作為該項物業日後的營運資金用途。
券商:屬過渡安排 非急於售產
比富達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表示,賣方向買方發放境內/外融資款項的情况相當普遍,由於收購涉及巨額款項,買方一般需要融資,不過,內地銀行要求貸款方先還舊債方可再借新債,令買家資金調動需時,相信長實及李嘉誠是次向買方融資純屬配合買方資金過渡的安排,並非急於售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22&issue=20161027
林榮基憂釋法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1-08 05:48:44【本報訊】今次民陣發起的反釋法遊行,民主派各大黨均有參與,當中不乏已退下火線的前立法會議員,而銅鑼灣書店事件主角之一林榮基(圖)有參加遊行,他直言並非只為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問題而上街,而是擔心釋法陸續有來,「第日借啲意又釋法,咁香港點搞?」
指釋法無助消除港獨
民主派各大政黨,包括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及工黨等主流政黨昨參加遊行,一班前立法會議員如余若薇、李卓人、何秀蘭等均有參加,當年以絕食抗議《基本法》不民主的前立法局議員馮智活亦有參與,他指人大釋法才是違反《基本法》原意,「人大可以釋法,但前提係當我哋對《基本法》條文有唔清楚嘅地方,我哋自己提」。他又形容現在是人大自己立法,自己釋法,《基本法》可以隨時改、隨意演繹,「好唔掂」,此例一開,令法院要跟內地一套就「好弊」。除了政治人物外,因禁書事件遭內地拘押的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昨亦有出席反釋法遊行,他指參加遊行不是因為青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問題,而是反對人大釋法,批評人大常委根本是「借啲意」釋法,釋法定必對港後患無窮,擔心日後類似釋法行動陸續有來,「開咗個頭係非常壞嘅先例,而家係小事釋法,第日借啲意又釋法,咁香港點搞?」有指人大主動釋法是為了完全「消獨」,林認為就算人大釋法也不可能「消獨」,「民心已經出晒嚟,(港人希望)探究香港獨立」,而民主自決可能是日後港人想走的路線,「冇之前你破壞咗法治、或者係冇承諾你嘅一國兩制,港人點會搞到咁?」林榮基又對特首梁振英在今次事件表現十分不滿,直斥梁振英為奴才,「(梁振英)係一個奴才,上面有乜動向應該好清楚」,林又認為梁連任的機會很大,「因為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年管治中國手法越趨強硬和專政,「佢(習近平)搵人就一定搵最聽話嗰個,梁振英就係最聽話」。■記者李詠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7/19825522
長實破辣招 贈15%印花稅君柏買家受惠 其他發展商料陸續抗辣
1 :
GS(14)@2016-11-11 08:07:50【本報訊】政府突加辣,惟「你(政府)有張良計,我(發展商)有過牆梯」,印花稅加至15%後,普遍地產商按兵不動之際,「超人」李嘉誠率先發功,旗下長實(1113)與新地(016)前主席郭炳湘合作的馬頭角豪宅君柏,折扣不變,但發展商直接代繳15%印花稅,做到買家「唔使畀任何印花稅買樓」,拆解政府辣招,先河一出,料其他發展商拆招陸續有來。記者:朱連峰 黃嘉銘
特首梁振英上周五突公佈被視為「歷來最辣」的樓市辣招。但辣招實施不足一星期,即被「超人」滅招。按一手住宅銷售網,長實昨更新君柏價單,樓價及折扣優惠不變,但減辣細節盡在條款。
■君柏為長實與新地前主席郭炳湘合作發展的豪宅項目。 資料圖片
最平單位印花稅424萬
若買家選用「現金或即時按揭付款二」及「720長成交期」付款計劃,其中一項優惠,原本提供額外售價6.5%折扣,及「代繳成交金額8.5%從價印花稅」優惠。因應政府上周出招,大幅調高印花稅至15%,長實直接向買家代繳成交金額15%印花稅。若買家毋須發展商代繳任何從價印花稅,買方可獲成交金額15%之現金回贈直接作為成交金額部份餘款之用,有關優惠下周一生效。辣招下,如買家並非首次置業人士,須繳付高達15%印花稅。君柏今年9月重推,推出長達12年成交期救亡,同日加推23伙,折實最平2,824.9萬元,買家所支付的15%新印花費便需424萬元。
政府7個月收155億辣稅
長實指今次出招,讓已擁有物業之買家毋須受加強版印花稅影響其置業大計,適合換樓及投資者。君柏累售52伙,套現逾18億元。境外資金湧港買磚頭,令政府辣稅稅收急升,單是三項樓市辣稅,政府本財年至今暫7個月,已穩袋近155億元,等同買到18.6間山頂豪宅洋房Mount Nicholson6號獨立屋。據稅務局數字顯示,本財年(4至10月),來自SSD(額外印花稅)、BSD(買家印花稅)及DSD(從價印花稅)的稅收已達154.8億元,按年相比增加8.5%,當中BSD稅收由去年同期的30.85億元,增至今年近38億元,增幅逾兩成。若以10月份單月計算,涉及BSD物業成交共錄330宗,按月增80宗或32%,宗數為2014年9月錄得340宗以來,逾兩年來單月最多。至於涉及BSD稅款共10.23億元,按月升逾一倍。上月涉DSD成交共3,916宗,按月減少401宗或9.3%;但涉DSD稅款23.21億元,按月增逾1.4%,而且是2014年10月錄得23.86億元後,兩年來的最高按月數字。而10月的SSD成交則有60宗,涉2,260萬元,按月分別升17.6%和12%。
■陳先生
【市民意見】
陳先生:「喺新加坡工作咗六年,內地人錢多,出幾多招都冇用,新加坡辣招比香港多。新加坡有組屋,內地人炒樓唔影響新加坡人,但香港就冇政策幫年輕人。」
■朱先生
朱先生:「如果有發展商幫我哋畀埋稅,都唔會揀買二手。之前買開二手嘅投資者,可能以後都係要買新盤。新辣招只係令到啲人冇咁方便炒樓,但上唔到車嘅人繼續上唔到。」
■潘先生
潘先生:「發展商向買家送稅務優惠,實際都係冇損失,因為新辣招鎖死二手供應,啲業主唔賣咪用嚟收租囉,交投停頓,實際已幫晒一手樓,相信一手樓價好快會被挾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1/19829964
潘迪藍:特朗普翻版 陸續有來
1 :
GS(14)@2016-11-21 04:55:29【明報專訊】特朗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勝利,可說為歐洲的民粹主義打下強心針,並且令人不敢小覷類似的反建制候選人。未來10個月進行的幾次大選和公投,可能會重塑歐洲。其中最重要的或是意大利於12月4日就是否修憲舉行的公投。
近幾年,在歐盟成員國內,特朗普式的反建制政黨聲勢大漲。未來10個月以下事件將可以看到他們是否有能力奪取執政權:
1. 意大利下月4日就修憲進行的全民公投。若現任總理倫齊輸掉公投,該國可能會提早大選,是否繼續留在歐元區將成為大選的焦點。
2. 奧地利下月4日舉行的總統選舉。
3. 荷蘭明年3月大選。
4. 法國明年5月的總統選舉,及明年6月國會選舉。
5. 德國明年秋季的大選。
歐盟核心國相繼大選 或引歐元危機
今年6月底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對歐洲一體化來說是相當大的打擊。但是,未來幾宗政治事件的影響可能會更加大。因為英國從來沒有加入歐元區,以上提及的大選和公投,卻全部是在歐盟核心成員國內舉行。而且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和奧地利,分別是歐元區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七大經濟體,佔歐元區經濟產值75%。在這5個國家,強硬路線的疑歐派政黨全部都取得進展,並且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得益。
歐盟委員會的官方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最新數據顯示,移民和恐怖主義是選民最關注的兩大問題,極右派政黨的定位正是投其所好。這些反建制政黨全部都主張退出歐元區,只要其中一個政黨在大選中勝出,就會舉行是否退出歐元區的全民公投,這可能會引發新的歐元危機。由於這種自殘是民主制度下的結果,而不是2011至2012年間那種市場恐慌,歐洲央行對此將無能為力,難以發揮抗衡作用。
德奧荷:疑歐派難覓政治盟友
在德國、奧地利和荷蘭三國,掌握政治實權和領導政府的都是總理,總統只是虛位元首,其職能大多是象徵式的。由於德國、奧地利、荷蘭都是透過比例代表制選出國會議員,所以最關鍵的是哪一個政黨取得最多的國會議席,從而可以組閣。
在荷蘭,自由黨(Partij voor de Vrijheid‧PVV)有相當大機會在明年的大選中取得最多選票。該黨現在的民意支持度大約是27%,與中間偏右派處於叮噹馬頭。奧地利亦必須在2018年之前舉行國會選舉。該國的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Osterreichs‧FPO)同樣有機會取得最多選票,在民意調查中其支持度正以34%領先。德國的反移民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ur Deutschland‧AfD)看來亦會贏得注意力。不像以往的極右活動,該黨這次看來很有機會在德國的眾議院中取得席位。不過暫時來說,另類選擇黨和執政黨仍有一大段距離,因為其支持度只有15%,落後於社會民主黨的22%,以及基督民主聯盟的32%。
強硬疑歐派政黨面對的問題是,根據制度,即使它們取得最多選票,它們仍然可能需要和其他政黨組成聯盟,才能夠組織聯合政府。從以往看來,主流政黨都會拒絕和這些極端政黨在選舉方面進行合作。因此,即使AFD、PVV或FPO在該國的大選中「勝出」,只要其取得的國會議席少於一半,該國的政府仍極有可能由第二大黨組成。
法國:極端政黨較難勝出
法國方面,其總統、國會和地方選舉是分成兩輪投票舉行,最後一輪是在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兩個候選人之間舉行。由於偏左和偏右的選民都傾向選擇立場溫和的候選人,在棄保效應的情形下,像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等極端政黨要勝出相對較難。例如2002年,兩名候選人希拉克和國民陣線創始人勒龐(Jean-Marie Le Pen)的支持度分別是20%和17%。但進入第二輪後,極右派的勒龐的民意支持度便流向希拉克,令後者以82.2%的選票大勝。現在看來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
因此,即使勒龐的女兒Marine Le Pen致力改善國民陣線的形象,可能會成功晉級明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她仍然可能重演他父親在2002年的敗仗。
特朗普以反建制和變革作招徠,成功吸引到密歇根州等較為倚重工業的州份的白人工人階級的支持。但在法國,很多選民對於政黨不是那麼絕對忠誠。尤其是國民陣線被視為一個種族主義政黨,法國選民對它一向較為敏感。可以肯定的是,Marine Le Pen會因為特朗普的勝利而得益,尤其是,如果她最後是和薩爾科齊對決的話。因為薩爾科齊就像希拉裡,被視為建制派的人物。
較大可能的情况是,在比較倚賴工業的法國北部,需要重新進行地方選舉。去年12月,Marine Le Pen曾在該區取得44%的選票。但當社會黨在第二輪投票取得中間偏右選民的支持後,該黨還是未能勝出。
意大利:風險最高國家
意大利無疑是風險最高的國家,因為該國經濟欠佳,而且其政治體制較容易出現「勝者全取」(winner-takes-all)的結果。意大利也是採用比例代表制,但今年夏季生效的選舉改革,對於取得40%或以上選票的政黨會給予額外的議席,令後者至少取得54%的國會議席。如果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取得40%或以上的選票,則會在得票最多的兩個政黨之間進行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勝出的政黨將獲得至少54%的國會議席。
意大利現任總理倫齊本來希望透過這種機制,來加強他在國會中所獲得的支持。但是隨着反歐元和反建制的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倫齊的人氣近期已下滑,這項改革可能弄巧反拙。
我們今年學會了,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可能發生。那麼,若假設至少有一個強硬疑歐派政黨在一個歐元區核心成員國中取得執政權,這會否意味着會引發退出歐元區的問題?Eurobarometer最新的數據表明,儘管多個國家的選民都傾向反精英,但平均仍然有68%的人支持單一貨幣。事實上,在法國、德國、荷蘭和奧地利,支持留在歐元區的選民,還超過這個平均水平。
只是意大利的風險較大,只有54%的選民支持留在歐元區,甚至比希臘還要低。因此,由意大利引發一場歐元危機2.0的可能性,必須有所預算。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20&issue=20161121
梁游議席出缺 最遲周二刊憲傳政府覆核陸續有來 袁國強避答
1 :
GS(14)@2016-12-03 05:02:29■袁國強昨出席一個十大港聞選舉時,票投青政宣誓風波新聞。何柏佳攝
【本報訊】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昨日未有就宣誓司法覆核再提出上訴,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隨即決定,最遲下周二刊憲宣佈兩人議席出缺,意味政府將啟動補選程序。對於盛傳政府下一步除會向劉小麗提出宣誓無效司法覆核外,立法會議員姚松炎、羅冠聰亦是政府目標,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未有正面回應,亦拒絕評論涉及多少議員,聲稱不會有政治考慮。記者:林俊謙 紀靜雯上訴庭前日頒下判詞,駁回梁、游兩人就宣誓司法覆核的上訴,法庭本來預留昨日供兩人或其他方面提出上訴,但最終沒有人提出,雖然青政前晚曾經在facebook發表聲明,指已去信終審法院保留上訴權利。不過,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昨早上10時會見記者,仍以未有人提出上訴為由,決定啟動程序,最快下周一或最遲下周二刊憲,宣佈梁頌恆、游蕙禎議席出缺,意味政府可以啟動程序,為梁的新界東議席、及游的九龍西議席準備進行補選。
否認訴訟與政治有關
梁君彥又稱,由於前日法院就兩人作裁決時,已趕不及在今日刊憲,所以只有在下周才刊憲,又形容下周二刊憲已是最後限期;刊憲後立會隨即會向梁、游二人展開追回議員薪津程序,「我覺得要等刊咗憲,真係有空缺嘞,秘書處就會啟動追索兩位金錢嘅程序」。對於梁君彥早前稱,待上訴庭有判決後即會去信兩人追討,與現時稱刊憲後才追錢說法不同,梁辯稱要確定有議席出缺並刊憲,才能啟動追數程序,「我噚日都講,追錢唔係急於一時,係要等所有程序一步一步去做」。梁、游失去議席後,外界關注政府何時會向另一議員劉小麗採取法律行動,剝奪其議席,甚至如政圈盛傳,連姚松炎、羅冠聰也是政府目標。袁國強昨出席公開活動時,拒絕透露會對多少名議員採取行動,只說律政司會根據判詞內容和法律原則,決定有何跟進行動,聲稱不存在任何政治考慮,「唔會用政治考慮,更加唔會透過相關嘅跟進行動去拎咩立會優勢,呢啲絕對唔係律政司考慮範圍」。他強調事件非律政司內部決定,將會諮詢外界資深大律師的法律意見。袁國強又否認再提訴訟與人大釋法有關,重申他個人相信事件可在本港法庭自行處理;又指早於10月18日律政司已提出相關訴訟,當時亦未有人大釋法,「我哋覺得宣誓係有莊嚴原則,有法律要求要符合,好似法庭證人作供前都要宣誓,大家會唔會見到咁樣嘅宣誓形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2/1985234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