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顯 炒股密碼 跌市的莊家部署

1 : GS(14)@2015-10-04 03:23:25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92038&search=1


股市不停暴跌,莫非真要像某位朋友所說,要穿一穿兩萬點?總之我識得的幾乎所有莊家,都已經繑埋手,完全唔做嘢。但居然有一位仁兄,佢炒一隻新股,仲慢慢攀升,好似唔識得跌咁。我問︰「喂,你咁炒法,無魚上釣㗎噃,有乜嘢business model?」他說︰「車,趁而家市弱,我炒高十幾廿倍先,炒返到一、二百億市值,到得個市好返,人哋炒緊股票嗰陣,我已經散緊貨了。」我說︰「不過跌市逆炒,成本好高。」他說︰「第一,我大把錢,使乜驚跌市?第二,成個跌市,得我一個炒,全城集中關注一隻,可能仲勁呢?」讀者一定很關心這股票號碼?我只能說,唔講得,因仲收緊貨,據說要榨乾到剩返五千萬股街貨,先至真正大炒,而家只是起步咋。


周顯 (逢周二、五見報)
資深投資者,著名股評人,股壇教育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04

李小加回應跌市 與互聯互通無關

1 : GS(14)@2016-01-23 18:51:49

【出席論壇】對於市場有聲音表示,中港股市加快融合,令港股受累於A股暴跌,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出席論壇時回應指,即使紐約、倫敦等股市與中國股市沒有互聯互通亦同樣受影響,形容是「不聯通,壞事躲不開,好事遇不上」,認為近日港股下跌未必與兩地互聯互通有關。



不太在意滬港通表現

被問到目前滬港通使用情況,李小加稱每日交易表現穩定,而港交所作為「建橋者」,不會太在意其表現。他表示,只要有人對投資機會有興趣,自然會選擇「過橋」,強調中港股市互聯互通是為未來20年長遠發展而設。李小加指,香港地方較細小,較難建立倉儲及形成商品交易市場,但可以把握機遇接通國際及中國商品市場,因為內地目前仍缺乏具規模的相關平台。他希望港交所可補上缺口,發展中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台。港股昨日雖然「由頭升到尾」,但可能港交所日前提出的發展計劃仍未得到市場人士認同,港交所股價於昨日上午未有跟隨大市上升,更曾一度跌逾1%,惟午後回升,收報166.1元,較周四升2.2%。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23/194637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40

姚松炎:樓價不看供求 跌市不心急撈底

1 : GS(14)@2016-01-25 01:40:30

2016-01-01 HJM

2016 年樓市將是市場密切關注的焦點,圍繞政府是否減辣、土地供應是否增加、按揭利率是否上升、樓價跌幅等爭論仍會持續。樓價步入下跌周期雖然已成為共識,但對於其成因、跌幅多少及應對之道,卻莫衷一是,本刊訪問了三位專家學家,剖析樓市前景。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身兼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香港樓市走勢多年,訪問時自豪地說,幸好至今都未錯過,因為一直以來做預測,根據的都是數據及實證而非坊間的常識。他反駁了樓市的兩大謬誤,一是樓價看供求,二是買樓要撈底。

姚松炎指出,供求派一向有很多人支持,理據是置業有很強的剛性需求,現時供應不足,加上建築成本高,一旦放寬辣招,肯定會有很多人入市。然而事實卻是:「1990 年初,私人樓宇房屋供應量經常維持在每年約3 萬伙,但1998 年前樓價卻仍然不斷攀升,空置率低見4%。相反,近年房屋供應量只有一萬間,空置率同樓是大約4%,2008 年國際金融風暴期間,樓價亦可急跌17%。」

供應滯後 跌市落井下石他強調,供應量不能主宰樓價,反之,樓價才是主宰供應量的成因,因為當發展商相信興建樓宇可以獲利,在預期樓價上升下,房屋供應量自然增加,反之亦然。

不幸的是,房屋供應總是滯後,不是令熾烈的樓市火上加油,就是對疲弱的樓市落井下石。姚松炎舉例說,由於1996至1997 年樓價狂升〔圖一〕,因此1998 至2002 年,住宅供應量急增至約3 萬伙,碰上樓價大跌,發展商立即散貨。預計2016 年新落成的住宅增至逾2 萬伙,創12 年新高,未來一兩年,樓價愈跌、發展商愈劈價的情況很可能重演。

樓價不看供求,看什麼呢?姚松炎一向以「實質利率」理論來預測樓市,即樓價高企源於通脹預期上升,借貸成本下降及風險預期下降等因素,令買樓有利可圖。

換言之,近年香港樓價上

升,主因是美國為了救經濟而維持低息,出現了負利率,隨着美國正式步入加息周期,內地、香港通脹下跌,實質利率開始由負變為正。

正實質利率 不利經濟

他解釋,美國經濟復甦,所以加息,中國經濟轉差,香港也受影響,中港反有通縮的危險,然而在聯繫滙率下,香港貨幣政策卻要跟美國。「如果加息五厘,通脹為負三,實質利率就是八厘,誰還會借錢呢?」

「正實質利率借錢利息高,加上低通脹或者通縮,普遍人的心態是遲買更便宜,無論是個人借錢投資或企業借錢擴充,都會很謹慎,打工仔害怕失業,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一定會差。」

姚松炎指出,一旦這個心理預期形成,就會跌入漩渦。出現正實質利率將逆轉樓市上升周期。「2015 年上半年大家都預期樓價仍會繼續升,A 股大跌成為一個觸發點,扭轉了市場的預期。最近美國已啟動加息,如果以每兩個月加四分一厘計,四至六個月後就是一厘,2016 年中樓價就會出現年度負增長。」

自2003 年沙士後,香港樓價已上升超過4倍〔圖二〕。姚松炎根據圖表分析,今次樓價下跌周期的拐點,其實在2015年9月已出現,這次緩慢而具深度的調整起碼要到2017年底才完成。

至於下跌的幅度,姚松炎笑稱,跌20% 至30%「濕濕碎」,雖然跌超過30%,根據國際定義已是泡沫爆破。「有計算指出,只要美債息率升半厘,香港樓市就會跌20%至30%。」

以往樓市下跌周期中,往往都是經濟差、失業率高的時候。「1萬元/ 呎跌三成,也要7000 元。當你減人工、飯碗隨時不保時,7000元/ 呎也很貴。2003 年樓價不是跌很多嗎?有人敢買嗎?」

早入市成大鱷點心

如果說以供求來預測樓市是業界或政府常有的誤區,心急入市撈底則是置業者最易犯的錯誤,姚松炎警告,置業者不要見到樓市一跌就急不及待入市,稍一不慎就會成為大鱷的點心。

「1998 年樓價一開始跌,立即見到一些人飛撲入市,他們認為相對1997 年高峰時跌了兩成,已經撿了便宜,誰知道要一直跌至2003 年才見底回升。過早入市是很傷的。」

姚松炎解釋,樓市是以年為單位,而非月或日,一個周期動輒七八年。市場就仿如一條大船,需要時間慢慢去轉變方向。「很多人以為自己捕捉到訊號,就期待市場立即作出反應,這種期待是不切實際的。現時美國加息,但也不能預期一加息,樓價第二日就大跌。」

南水北調 中資或拋港樓

香港樓市從來都是四面八方炒家的樂園,姚松炎警告,近年中資大舉進軍香港,內地經濟轉差後南水北調,可能需要拋售香港物業,成為樓市進一步下調的隱憂。

姚松炎透露,近年很多中資國企湧來香港,它們不想員工入住酒店,於是自行購置物業作為宿舍,相信有幾萬個單位變了自由行旅館,未來這些物業可能會放到市場出售。歷次樓次爆煲,都是豪宅先行。姚松炎解釋,以往很多豪宅都是外資以公司名義在香港購置。辣招之下,許多中資、外資會轉買細單位,如果中資、外資都撤走,對衝擊細價樓。被問到商廈、工廈後市,姚松炎指出,經濟差,商廈價量肯定會下滑。至於工廈,他笑稱不懂得分析,因為「不能以實質利率等客觀經濟因素來預測,某些地區的工廈成交,會突然升十倍,肯定是等待政府放寬政策重新規劃,與發展商囤積農地一樣。」

王震宇:走資潮衝擊樓市 買商廈保險

「我從未遇過這麼難預測的市況,因為全球環境極具挑戰性,各種危機會隨時爆煲。」資深樓市分析員、Bricks & MortarManagement 創辦人王震宇表示,未來幾年他不會再預測樓市有多少升跌,「那些說跌三成、四成的大行預測其實很不負責任」。

2015 年初,王震宇曾預言本港樓市在未來兩年會出現大逆轉,甚至重現1998 年樓價暴跌的慘況。

年底接受訪問時,他重申此觀點,「當下環球經濟不景氣,如果歐債危機出現,信貸收縮的情況可能會比1998 年更嚴重。不過,如果救市措施反應夠快,也可能會如2009 年那樣,政府大量印鈔,樓價在插水後又再次回升。1998 年香港是震央,而這次的震央在遙遠的歐洲,所以樓市可能會受到「金錢海嘯」的衝擊,波動很大」。

歐債若爆煲 資金流向美元王震宇一直從資金流角度觀察樓市變化,他直言,歐羅區主權債務危機已成為未來兩年內威脅性最大的定時炸彈,「目前,全球1/3的資產儲備都是歐羅,炸彈一旦引爆,就會出現大規模走資潮,龐大的資金將會流向美元,繼而影響港元和樓市」。

他分析,歐債爆煲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歐盟內部近年來政治紛爭不斷,很多反對緊縮政策的政黨陸續上台,如由喜劇演員畢普.格里羅領導的五星運動成為意大利的最大政黨;法國的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則在區域選舉中取得三成選票。」與此同時,希望獨立的聲音也此起彼伏,「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宣布要『脫西』,下一步有可能是『脫歐』;英國也將在2017年底就是否『脫歐』進行全民公投。」政治混亂,經濟也不景氣。「現在歐洲政府不是減稅、鼓勵人們去創業,反而加稅和進一步緊縮開支,讓本應該復甦的私人經濟更加無力。就連曾經是經濟最為自由的瑞士,也宣布從今年1 月開始,所有銀行賬戶信息實行自動交換,意味着全球資產將難以留在歐洲。」「一個事件發生,問題可能不大,但現在,所有不利因素都集中爆發,那麼歐羅區這只駱駝肯定會被壓死。」

王震宇說,然而很多人覺得歐債不會爆煲,因為歐羅在反彈、失業率在下降,但其實整個歐盟結構上的問題愈發嚴重,「不懂得看那些因素才是最恐怖的。」他提醒:「環球資金流很可能會先逃離歐羅區,接着是日圓區,如果人民幣跟着貶值,也會逃離人民幣區。香港將成為亞洲區流入美元的中轉站。這麼大範圍的環球性走資潮是史無前例的,未來兩年,投資將會變得極其困難,所有人須時時盯緊歐洲情況。」

香港受通縮威脅

影響香港樓市走勢的另一因素是人民幣貶值。王震宇表示,人民幣進入SDR籃子,且日圓、韓圜、台幣等東南亞貨幣均相繼貶值,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內需和出口都將轉差。「要解決困境,人民幣只能貶值,且貶值幅度會挺大,或跌至6.8的水平,這樣投資者將沽出人民幣資產,而轉向港元和美元資產。」美聯物業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內地人購買香港一手住宅1000 萬元及以上的佔比約為41.3%,反映內地民眾對本港一手高檔物業具有較強的購買力。另外,恒大集團、中國人壽等內地公司也先後購入本地甲級寫字樓,可見內地資產正加速流入樓市。王震宇認為,人民幣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樓市,但從整體環境來看,隨着美元升值,2016 年的香港很可能進入通縮期,租金面臨較大下調壓力,加上失業率有上升趨勢,樓市難有向上空間。

美元房產保本 商廈需求旺在未來樓市不甚明朗的情況下,王震宇建議投資者更應謹慎,不要為了賺取租金反而虧本。

「很多人覺得日本樓便宜且有8 厘回報,就瘋狂入市,但日圓滙率從77跌到120多,不見了四成多,8厘回報5年內都難以賺回。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應以保本為主,而非追息。」

保本最安全的避風港自然是美元。隨着歐債危機引發的走資潮,資金流將湧入美元;加上美國逐步加息,美元將持續強勢。「最保守時買入美金,若想有高點回報,則可考慮購買以美元計價的房地產或股票。但不要買債券,因為這次危機是政府債爆煲,一個國家的國債存在很大風險,順帶牽連企業債。」

王震宇又指,未來本港的非住宅市場,尤其是商廈,將會迎來供不應求的局面,投資商廈將有豐厚回報。「商廈最大的好處是沒有政府的干預,所以容易計算投入和回報。而且,正是政府過分關注住宅而忽視了商廈的供應,未來商廈供應的短缺情況將比住宅更嚴重,加上愈來愈多內地公司進來,足見商廈存在大量剛性需求。政府其實捉錯用神,不應把所有精力放在發展住宅上。」

政府是樓市最大黑天鵝自2015 年第三季度起,本港樓市已進入轉角市,住宅成交量下降,樓價升幅也逐漸疲軟。王震宇擔心,未來數年,當公營房屋蜂擁推出時,樓價將出現較大插水。

房委會數字顯示,由2014/ 15財政年度起的5 年內,政府預計將推出77000個公屋單位,其中2016/17至2017/18兩年間,合共推出31100個公屋單位和6300個居屋單位。

「本港樓市下跌,最大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公營房屋。每次樓市見頂時,政府往往會在樓市接近下次見底時推出大量公屋。若2015 年樓市已見頂,未來三四年迎來下調周期,激增的公屋供應正好踩正下調的樓價,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使樓價繼續下調,更拖延了樓價回升的時間。」

他又指,此前政府多次減辣加辣,已完全破壞市場自我調節的能力,「香港樓市現在是政策市,存在太多政治因素,根本無法預測。過去香港偏向讓市場做判斷,那時可以看fair value來預測升跌,但現在政策做出來的市場是另一回事。」

「所以,香港樓市最大的黑天鵝其實是政府,因為你不知道它何時會干預市況。政府覺得自己很叻,樣樣嘢都攬上身,就跟計劃經濟一樣。但為何當中國愈來愈資本主義,曾是自由經濟的香港反而去搞計劃經濟,是否很儍呢?政府最好靠邊站,讓市場自己clearing」。

湯文亮:細價樓、一線舖爆煲 2017才喘定

資深地產投資者、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預期,未來兩年內,細價樓的樓價會有兩成跌幅,建議上車族可先租後買,靜待2017年底才可入市。相比之下,他對超級豪宅、工廈、寫字樓、二、三線舖的後市較為樂觀。

2015 年初,湯文亮發表《細價樓將在三個月內爆煲》一文,引來激烈爭議,結果上半年樓價屢屢破頂,直至下半年才步入調整期,自己被逼認輸。他坦認自己講得太早,但自辯:「你警告別人當然要早一點,如果現在這刻人人都講,我講都無意思 如果沒有這『爆煲論』,政府又沒出招,樓價起碼多升15%,這樣很危險。」

我不是樓市大淡友

爆煲論一出,自此這位昔日的樓市大好友就被標籤為大淡友,不過湯文亮強調,自己被誤解了,自己看淡的是細價樓及一線舖位,其他形式的磚頭,在淡市中反而可「執筍盤」。

他解釋,細價樓及一線舖過去幾年升幅均不合理,分別只在於一線舖的業主持貨能力較細價樓業主強。「細價樓有兩成跌幅,尤其是五六百呎,六七百萬那些。我估計中原城市指數(CCL)只會跌至120至115點之間,不是說2016年跌兩成幾,而是今年、後年都跌,跌到升為止。我預計周期是兩年,2017年底,定了下來,才考慮入市。」他補充,細價樓爆煲,首當其衝的會是元朗、將軍澳等新發展區,老區則較為安全。

「第二個重災區是跟政府有關的細價樓,例如公屋、居屋,現在升到三、四百萬。來年的劈價盤,大多數賣出來的都是這些樓。以往用銀主身份賣,現在就直接自己賣,或者財務公司找人幫他賣。」美國加息、樓市供應增加、經濟轉差 種種利淡因素都會在2016 年集中爆發,樓市前景不明朗,湯文亮建議未上車的年輕人可趁租金下跌,先租樓解決住屋問題。「年輕人不用急着上車,先捱兩年。一年之後開始慢慢搵,最好銀行可以放寬接揭,付兩成或三成首期,到時可以買大點,又可以供少一點。」

豪宅市場投資回報低

細價樓危險,過去一直跑輸的真正豪宅反而不悲觀,湯文亮估計價值五億、十億以上的超級豪宅會有升幅,而五千萬以上的豪宅也會有輕微升幅,至於介乎千多萬至五千萬的中型豪宅,他預計會有數個百分點的跌幅。他用馬雲以15 億購買袁天凡位於山頂的豪宅為例︰「有承接力,你夠膽開價就可以。真正的山頂只是香港有,南京、上海、北京都沒有山頂的。」翻查資料,湯文亮女兒湯振玲早前購入紅山半島四個單位,當時呎價一萬八千元,現在已經升至二萬二千元,他直言,跟沙田第一城相比,呎價算是便宜。

然而,他又強調,雖然豪宅無下行壓力,但卻不值得投資,原因是回報低。「如果買來收租,一厘回報也不夠,死梗啦!還有差餉、管理費、出出入入要裝修」

不論是細價樓抑或豪宅,買樓置富的神話已成歷史,他不建議買樓放租。「一定要等有人劈價出來!如果靠租金,收入不足要補貼,那就好辛苦了。」

可投資二、三線舖位

紀惠集團目前所持物業市值大約400 億元,當中三分一是豪宅、三分一是舖位、三分一是寫字樓,其餘包括一些單幢物業及工廈,每月收租四千多萬元,出租率是百分之98、99。湯文亮指,公司未來策略會集中購買二、三線舖位及商廈。「我們不敢揀一線舖,我沒能力入到這麼貴的客,我寧願不要了。例如告士打道我們有八九個舖,很輕鬆,因為我們有把握。」

「豪宅很久都沒買了,03 年之後就沒買,之前的是八幾年買下,很便宜,現在收一年租已經夠在那時買了。」

那麼商廈會入貨嗎?「想,但好貴。商廈我們喜歡買一層一層的,例如二萬呎一層,二萬多元,也要五億,銀碼比較大。倒不如看一些幾千萬的二三線舖位,每年入三、五個,不要那麼搏。」如果買廈,入貨目標仍是以甲級為主,「當然不是IFC 那些,買不到,太貴。例如遠東金融中心、中遠,這些都是甲級客??」他直言進取的時間已經過了,穩穩陣陣才是上策。

黃金時代已過 長遠不悲觀跟2003-2008年那段時間相比,湯文亮承認,香港做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長遠並不那麼悲觀。「始終香港跟深圳不同,深圳是個丫鬟,香港是個小姐,只是今天這個小姐當丫鬟扮。」

香港零售業疲弱,但金融業依舊強勁。「因為監管好,自由市場。如果好像大陸,暴力救市,不准買,不准賣,就死給你看。」他自豪地說。

新盤「垃圾時間」散貨 愈跌愈要劈價新盤湧現,各大發展商提供按揭等大量優惠吸客,然而今年落成新盤去貨僅六成。湯文亮分析,發展商在年頭年尾等俗稱的「垃圾時間」推盤,證明壓力很大,最終都要劈價。

湯文亮拆穿發展商一向慣用的賣樓伎倆。「以往年頭年尾的垃圾時間一般都不會推新盤,只會賣貨尾,而且刻意不減價,為的是凝聚購買力,之後再給優惠,營造過年後的小陽春氣氛。其實,賣新盤不難,賣貨尾才難。由於現時新盤太多,發展商一有就趕緊賣,賣多少得多少,貨尾以後才慢慢去處理。」

他解釋,為何今日這種策略行不通呢?「以前各大地產商都很「老友」,不會頂爛市,現時很多中小型的地產商參與招標,得到一些細盤,很快起,很快推,一見勢色不對,他們寧願賺少些,也立即劈價套現。」

恒基主席李兆基曾講過「建築材料貴、人工高,樓價難大跌」,湯文亮卻不同意。「現時很多建築材料都是來料加工,來到香港後再組裝,計出來每呎只是二三千元,況且樓價跟成本無關,最重要是有承接力。有個笑話是,執到的黃金也是市價賣。」

劈價賣盤 平價買地

湯文亮指出,對於發展商來說,最重要是貨如輪轉,平賣樓盤亦意味可以平價吸納土地。「有些發展商都希望樓價跌,價跌能賣到樓就可以,套現後可以吸納一些便宜的土地。反而如果樓價繼續升,民怨進一步沸騰,政府被逼再出辣招,就真的無命了。」

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黃中柱 本刊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87

趙海珠跌市趁低入貨

1 : GS(14)@2016-02-04 17:24:35

趙海珠昨日在九龍灣拍攝Roadshow節目《千鈞一八》,內容探討霧霾。一向投資有道的她,現時兼職主持電台財經節目,她表示無懼大巿波動及狂瀉,趁機在跌巿期間撈貨:「上星期都買咗隻鐵路股,最近有同財經專家傾偈,預測睇好下半年巿況,我唔擔心。」身懷六甲的趙海珠預產期在4月中,她透露會擇日剖腹產猴女,3月開始放產假。採訪、攝影:卓寶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4/19478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85

A股跌市曾集體停牌 增套現難度 防基金大量贖回 證監研壓力測試

1 : GS(14)@2016-02-08 02:25:04

【明報專訊】去年內地A股大跌期間,逾千隻股份停牌,引起市場對基金產品流動性的關注。為保障基金有足夠資金應付突如其來的大額贖回,證監會昨日表示,正與業界溝通,循流動性要求及壓力測試的方向作出研究,估計第二季會就此推出諮詢。但當局傾向由業界自行設計風險管理的政策,監管機構只製訂指引,而非硬性設限。



明報記者 廖毅然

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表示,本港有近100隻RQFII(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或滬港通基金,在內地市場有風險敞口,去年跌市時當局要求基金每日報告贖回情?。結果顯示,業界即使面對贖回壓力,只有兩次需要分兩日贖回,大致能滿足到流動性的要求。但對於在股票停牌期間的贖回價格,業界定價方法參差,部分透過定價委員會計算公允價值,部分則僅以最後交易價格結算,變相由現有的基金持有人承擔成本。

望業界自設定價機制

有基金經理指出,業界沒有一套標準的定價方法,大型基金公司普遍設有獨立的定價委員會,但中小型基金很多時是由投資總監或基金經理自行定價。梁鳳儀指出,證監會無意規定業界用哪一種定價方法,但希望業界都能自設制度,以便有系統地進行定價。

對於流動性管理及壓力測試,方向亦一樣,證監會傾向提供指引,由業界自己設定風險管理政策。梁鳳儀指出,美國正研究規定基金公司設立最低的現金緩衝,即預留資金應付贖回潮。歐洲監管機構亦有針對基金公司的壓力測試政策,要求基金測試現有資金是否足以滿足大額的贖回。但她強調,外國制度不一定適用於香港。

或定流動性要求

有外資基金經理稱,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環球監管機構都對金融業引入流動性要求及壓力測試,但多數針對銀行及保險業,這些制度是否適合於基金界有待商榷。?且,不少基金早有自設的風險管理政策。例如單一股份佔基金持股最多10%,以分散持股風險;或對單一客戶佔基金份額比例設限,以減低贖回壓力;不少基金亦有定期做壓力測試,包括測試有多少股票可在短期內沽清。他質疑,若證監會硬性設限,是漠視業界行之有效的政策。若只制訂指引,則未必能發揮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5/news/ec_ec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34

不論升跌市皆稱紅盤

1 : GS(14)@2016-02-11 10:08:26

【話你知】紅盤原本並不是股票術語,有指紅盤之說來自戰前的南北行,即現時文咸街一帶、香港最早期的華資轉口貿易商,當年習慣在農曆年尾,用紅紙封好貨物過年,正月復市,就將紅紙開封,叫做紅盤。新春期間取其意頭,加上紅色是中國傳統喜慶的顏色,因此於新春長假期後的首個股市交易日,不論股市升跌也會以紅盤形容股市,倘若是低開,便是紅盤低開,全日跌市便是紅盤低收,故傳統上並不存在「黑盤」之說。另亦有指,由於股票報價一般以紅色顯示為上升的顏色,綠色則顯示為下跌的顏色,因此亦有人用開紅盤形容為股市上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11/194867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774

財經評論:跌市鋤租大法

1 : GS(14)@2016-03-01 18:51:04

好不容易迎來13年樓市升浪的終結,對於部份夾心階層而言,上不夠錢買私樓,下不夠窮輪公屋,假若你租住私樓,加上一年死約已到期,宜把握市淡機會,向業主要求減租。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止,租金指數已經連續下跌3個月,觀乎今年1、2月樓價續跌,股滙向淡,加上租盤供應充足,租金亦難一支獨秀。若閣下租約即將完結,並決心另覓居所,入伙新盤為不錯選擇。



業主覓租客成本高

去年底,將軍澳日出康城緻藍天千盤入伙,5座低層實用950呎4房大單位近日以1.9萬元租出,呎租20元,與同系屋苑二手呎租相若。馬鞍山迎海.星灣御逾千單位預計3月入伙,同區租金亦勢受壓。於租客而言,若果租住單位交通配套足夠,租金亦是負擔範圍之內,加上搬家所費不菲,通常傾向一動不如一靜。惟租客宜認清優勢,於生約生效或續租時再議租金。本港租金回報約3厘,若租客約滿離場,業主或要花一兩個月時間才尋找到下手租客,除損失空置期內租金收入,亦要承擔租金再下跌的風險。反之,若能減價留住租客,既能鎖定租金回報,減價的金額亦或比單位空置損失的金額少。若能抓緊業主心理,不論鋤的是新或是舊租約,均無往而不利。各位鋤租前,亦應先問問自己是否一個好租客,有否準時交租,完約之際單位是否「完璧歸趙」,此亦是要求減租的籌碼之一。然而,早於跌市之初、甚至之前已簽訂租約,高價承租的人可以怎辦?死約期內若違約,要付足餘下租期的租金,故除了乖乖交租,可謂別無他法。記者:林幗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1/1951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23

財經評論:跌市買新地樓

1 : GS(14)@2016-04-13 16:59:56

九龍區近期有三個豪宅新盤開售,銷情天與地。三個盤地區都是何文田。市況差賣不到是正常,不正常的是,賣最貴的天鑄2期,價錢比其餘兩個盤貴逾四成,每次即牙膏發售仍熱賣,其餘兩盤卻慘不忍睹。有人話今日買樓預了「狂蝕」,跌市買樓,要揀靚貨,揀發展商品牌,日後跌都冇咁傷。樓市進入回調周期,現有錢身痕出來買豪宅的,均具實力,他們知樓市已經唔得,樓價跌的機會有八成,但基於自住及投資等需要,跌市一樣會買樓。既然已做好坐艇的準備,所以有得揀,一定有要求,一係唔買,買就梗係揀最靚嘅貨,包括地段、用料及發展商品牌。坐艇都坐得豪過人,心甘命抵。仲可以自我安慰話,就算樓價跌,抗跌力都強啲。此外,買得豪宅的人都有一種虛榮心。聽說「新紅雞」(新地,016)興建的樓特別靚,不靠包裝,真材實料,「以心建家」,用料高級,單是送畀你套電器廚具都值200萬元。會所整得豪,招待朋友不知幾威。這種虛榮感,等如你揀部超級跑車,引來唔少艷羨目光。其中一名買家更同我講,「希望買入後不會狂蝕」。我就未住過「新紅雞」樓,但聽公司同事阿雄講,他平時做開驗樓,最害怕就是驗「新紅雞」的樓,因為用料太完美,雞蛋裏挑骨頭都挑唔到囉。「新紅雞」的魔力,唔講得笑。「新紅雞」近期開售的將軍澳新盤,逆市開賣依然排長龍。同事在售樓處訪問買家,問他們為何選擇此盤,葉生就話因為「新紅雞」,覺得發展商OK。首次上車的胡先生也覺得「新紅雞」樓貴少少也是值得。何文田另外兩盤,其實使乜怕,目前地價仲係咁貴,樓花期亦尚有逾20個月,可以慢慢賣。最後補充,本月一手樓市可說是「新紅雞」天下,至今錄得約630宗一手單位成交,「新紅雞」樓佔近490宗,比例超過七成。記者:朱連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3/195687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79

跌市陰乾 升市挾倉 買穩陣收益股應戰 黃國英

1 : GS(14)@2016-06-06 01:18:06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54128


上星期中後段的數個交易日之間,港股在低成交下出現挾倉,恒指在近日一度下試19,700水平後,未見跟進跌勢,反而乘外圍市場好轉,一舉反彈至20,600水平之上。現時操作港股的技術含量大幅提升,因為成交低迷,走勢極難預測。

雖然出現挾倉,但是香港股市的整體環境仍然未見好轉,不外乎是「跌市陰乾,升市挾倉」的格局。下跌的時候,每日跌幅不大,緩緩下降,極為漫長,所佔日數比例較大;上升的日子雖然較少,不過短線升幅卻可以甚為嚇人。一來一回之後,指數的表現可能並不太差,走勢反反覆覆,最終只是原地踏步,亦沒有甚麼進帳。至於大市方面,預期恒指只會在20,000水平上下浮沉,低成交的格局仍會持續。
在市況低迷之際,港股上周在兩三日間已挾升逾七百點,走勢實難以捕捉,投資者只宜買入一些穩陣收益股。

在現今成交低迷的大環境下,碩果僅存的投資者,都只能一大班人圍在一起互相博奕。如果現時要繼續勉強在香港運作,其中一個方向,就是想辦法參與這種博弈。不過這種打法,並不如想像中容易。因為低成交導致走勢異常飄忽,變化毫無先兆,實在難以捕捉。如此一來,能夠投入的注碼,也變得相當有限。

而且由於「跌市陰乾,升市挾倉」,買貨來坐只能眼白白地看着股價不停地被消磨,連士氣亦備受打擊。即使轉投淡友陣營,亦未算長驅直進,如果直接沽空,反而可能因為失驚無神出現的挾倉而出現損失。改以買put來應戰,如果持續陰乾的格局,下跌速度不夠快,put的期權金同樣會被陰乾,依然是無利可圖。除非能像五月尾段,買入末日期權來博,才有足夠的值博率。

當然,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化繁為簡的方法,選取一些穩陣收益股來買入。五月中美國聯儲局公布會議紀錄之後,鷹派的言論佔了上風,市場對六月份加息的預期升溫,一度令與定息工具相關度較高的穩陣收益股受壓大跌。可是,炒加息的流向只是持續了兩個交易日,股市已經轉跌為升。因為在市場冷靜下來之後,亦認為加息的空間其實有限。美國的標普500指數,亦由早前低位2,025左右的水平,回升至2,090以上。很多平價國際品牌股,也同樣從低位出現不俗的反彈。而且現時投資者不再相信任何與中國宏觀經濟有高度相關性的股票,相比之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穩陣收益股,更容易吸引資金流入,估值可望提升。不妨精選外地的低價消費品牌公司來買,又或趁五月底MSCI指數換馬前後,買入受被動沽盤拖累而下挫的中資穩陣收益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90

放風加息 被跌市嚇窒

1 : GS(14)@2016-09-14 05:21:17

【明報專訊】聯儲局加息與全球資金去向息息相關,故是否加息一直牽動全球市場神經,自8月26日主席耶倫發表講話暗示9月或可加息後,鷹、鴿兩派多名聯儲局官員亦頻頻開腔。儘管耶倫冀放風試探市場情緒,惟經濟數據疲弱,市場對加息前景仍存分歧,股市亦因此上下反覆無方向。

傳耶倫傾向維持利率不變

市場對美國加息步伐缺乏信心,有「聯儲局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昨日亦再發文稱,耶倫傾向9月維持利率不變。事實上,聯儲局如今意見分歧,在耶倫上月底發表講話後,聯儲局副主席費希爾亦出面支持加息,上周五素為鴿派的美國波士頓聯儲銀行長羅森格倫更突發鷹派言論,稱逐步加息是合理選項,並暗示聯儲局今年有機會加息兩次,結果上周五美股大跌。一次大跌市嚇窒聯儲局官員,不少官員對加息轉趨保守,至昨日凌晨,被視為「最鴿派」的美國聯儲局理事布雷納亦再強調應更關注經濟,需要對取消寬鬆政策繼續保持謹慎態度。鴿派言論一出,美股亦在上周經歷大跌後略現反彈。

聯儲局曾多次「出口術」調節市場

事實上根據經驗,聯儲局在加息事宜上習慣以「出口術」調節市場,耶倫2015年末加息前亦多次放風,意在試探市場反應,並在加息預期超過五成,待市場完全消化消息後才正式宣布。惟如今美國勞動就業市場與製造業數據仍不景氣,通脹數據與通脹預期亦與目標仍存差距。

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利率期貨亦顯示,高達85%的投資者仍認為9月仍然息口不變,加息預期要到今年底才達半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2&issue=20160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