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AIA「一條龍」賺到盡
2017-03-23 NM
|
|
一本毫不起眼的醫療小冊子,引爆出一個陰謀。早前AIA(1299)突然向私家醫生發信,爆出投保人需否住院,竟要符合AIA的「醫療所需」定義。「簡單手術」如照腸鏡等,鼓勵在日間診所進行,無須過夜。新措施一出,被醫學界狠批罔顧病人安危,之後AIA不斷公開解釋,但未能釋除疑慮。本刊經多方渠道收到消息,發現這只是AIA食事件的第一步。AIA內部有張「不合作醫生」(Uncooperative Doctor List)的黑名單,將部分醫生排在前面,要保險經紀多加留意。名單中,有風濕專科醫生、王穎妤兄長王紹文的名字在內。而AIA在解畫記招上邀請的顧問醫生馬智勉,原來上年在尖沙咀開設了「新醫療中心」,並與AIA拍住做合作夥伴。每日都有經紀帶客人上來參觀,鼓勵在這「診所」開刀做手術。AIA與部分醫生合作,自然可提供「一條龍」服務、兼且賺到盡。 上年三月,每週一鑊的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受僱為AIA香港及澳門首席醫務官及企業顧問,專責醫療保險項目。在此職快將一年,他又要為最近AIA這壇「大鑊嘢」拆彈。雖然多番解釋,但在醫生界仍引起極大反彈;有醫生指,不少同行都有買AIA最貴的醫保「CEO plan」,正考慮「cut單」:「呢個plan包好多嘢,好多醫生都成家人一齊買。依家AIA單方面收窄索償條件,對投保人好唔公道。」他自己亦已決定「cut單」:「個agent識咗好多年,預咗會反面,但都無辦法。」 公關災難 事件始於今年一月,AIA向私家醫生發信,重申:若投保人入住醫院做照腸鏡等、可在門診處理的「簡單醫療程序」,而又不符合該公司判斷為「醫療所需」(medically necessary),有可能不獲住院賠償。有病人即爆照腸鏡過程並不簡單:「要清空條腸,就要先飲幾公升藥水,將腸內嘅穢物屙晒出來。其間屙到無力,屙到頭暈眼花,有一定風險。」本刊再拿到一份只供AIA特級客戶查閱的「健康之寶」小冊子,列明哪一項「身體小毛病」,推薦到「診所」進行。除了照腸鏡,當中竟包括氣胸、腰椎穿刺等高風險手術。AIA之後回覆本刊,表內手術只作參考用途,旨在闡述公司的醫療保障,已擴展至日間手術,無需留院也可獲得賠償。而有關留院是否醫療所需,由主診醫生提供足夠資料證明。有保險業界人士指,若病人由私家醫院轉到日間手術中心進行小型手術,最多可節省三倍開支:「好似照腸鏡咁,坊間日間手術中心夾埋都係幾千蚊左右,但每間私家醫院收費差距就好大,好似養和咁,起碼要兩、三萬元。」 疑似黑名單 據知,AIA會定時統計每名醫生的索賠原因,部分醫生會列入「不合作醫生」名單,要經紀多加留意。記者閱覽該「不合作醫生」名單,發現表內包括現職風濕專科醫生、王穎妤兄長王紹文。本刊就名單一事向王紹文查詢,他要求記者先留下問題,但最後並未回覆。至於另一位在名單內的外科醫生岑緯邦,其診所職員表示不會接受傳媒訪問。本刊查詢AIA,對方坦承有「不合作醫生」名單存在:「好似有啲醫生寫嘅手術原因,寫極都係『客人需要』、『個肚好痛』,最終都係搵唔到病因。如果係嘅話,我哋會提醒agent,處理客人理賠時要留意。」他重申只有少量醫生列入名單,不構成「不尊重醫生」。對此,醫學會義務秘書,外科醫生林哲玄則指:「我好有興趣知咩叫不合作。我睇唔到邊一方面醫生需要同保險公司合作,我永遠只係對病人。如果有啲嘢係保險公司要求醫生去做,咁我一定係不合作,我點解要睬佢?佢係邊間醫學士?」 與診所關係密切 AIA的終極目標,是食埋「做手術」的大茶飯。早前AIA舉行有關醫保的傳媒工作坊,在台上的除了是要補鑊的周一嶽醫生,旁邊竟然有一位並非AIA管理層的「顧問」、外科醫生馬智勉,而且當日發言時間不少。記者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發現馬智勉在去年中,於尖沙咀美麗華中心成立了一家名為「新醫療中心」的手術診所;記者再上門,就發現馬智勉與AIA,原來關係密切。在該中心的門口玻璃,除印有「新醫療中心」字樣,竟然亦有AIA的logo。在該樓層的電梯大堂,有不少保險經紀陪同病人等候。記者以客人身份查詢,中心職員指:「呢度門診就收八百到一千,唔包藥,就算喺出面睇過都要喺度睇多次先。」她就指若購買了AIA的CEO plan,門診當日病人就省卻「先付款再索償」這手續。記者翻閱新醫療中心的開幕典禮簡報,內容多次提及AIA的名稱,其中包括「First and only center named as Premier Medical Provider of AIA」(第一及唯一一間中心被AIA命名為首間醫療提供者)、」「Ambassador to take care of AIA customers」(AIA客戶照顧大使)。 各科有卓越表現 身為中心創辦人的馬智勉醫生,在中心的官方網址介紹他為:「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學畢業,成績優異,一百五十人中考取首四名。在頭、頸、乳房、食道、胃部、肝、胰、腸、膽囊及前列腺等癌症手術均有卓越的表現。」科科都得,猶如電視劇裡的超能醫生。馬醫生熱愛賽車,多次參加保時捷卡雷拉盃,他的賽車造型照亦放在中心的當眼位置,惟○九年曾被控不小心駕駛。記者發現十多年前他更與郭富城一同參賽,當時奪得第三名。其小兒子馬信山,在三年前曾參加無綫真人騷節目《搵個好男人》,並在Facebook設立專頁,聲稱自己為「大眼、是Software Engineer」。現時新醫療中心除了馬智勉外,另外還有腸胃肝臟專科的李恆輝醫生,以及心臟專科的黃煒倫醫生。前者曾是威爾斯醫院醫生,後者則來自法國醫院。據知新醫療中心在公立及私家醫院挖角,其中包括將軍澳醫院等。而且會在港島區開多一間。 戰略合作夥伴 對於與新醫療中心的關係,AIA公關回覆指,無參與任何「新醫療中心」的投資,但承認雙方是「戰略合作夥伴」。「咩嘢叫做戰略合作夥伴呢?最主要係客人有一個特別嘅服務。因為我哋每一個做嘅個案,去呢啲日間醫療診所,我哋都要客人俾分,睇吓佢做得好唔好,如果做得唔好就會除名。」馬智勉醫生在AIA有另一個身份,叫「External Medical Advisor」,「主要幫我哋睇一啲奇難雜症嘅case。我哋有一啲個案會交俾佢做一啲研究,同埋話俾我哋聽一啲意見。」公關又解釋當日馬智勉醫生在記招上出現,是因為:「佢喺腸胃鏡方面係一個好有經驗嘅醫生,所以邀請佢嚟。」馬智勉的回應與AIA可謂口吻一致,指AIA沒有參與投資及營運,他們是AIA其中一個panel doctor。當日出席開幕禮的AIA經紀,都是「以個人身份和名義出席」,但亦承認目前是第一家「Premier Medical Provider of AIA」,日後將有更多此類型日間手術中心及醫院加入行列。他又強調:「照腸鏡和小手術,風險和在醫院相若,但病人會比較方便和減少交差感染。」 收緊入院門檻 姑勿論如何,有不願公開身份的醫生直指,近日AIA已收緊病人入院門檻:「原本有病人已排期入院照腸鏡,寫好晒詳細證明病人屙血,情況嚴重要求入院。但係上星期病人同我講AIA唔批,claim唔到,但以往一直都可以,最後個病人被迫喺日間手術中心做,病人梗係好無奈。」林哲玄醫生舉例指,日間診所做手術亦有其風險:「好似有個三十幾歲嘅成年人,我用手摸已經摸到腸裡面有個腫瘤,但腸唔係全閉,呢個case係可以喺屋企飲瀉藥,無話唔得,但風險高好多。同埋我之前已經摸到個腫瘤,掃描、驗血基本上一定要做,如果喺醫院當然一齊做埋,排好手術期先出院。但係如果喺中心做,做完又要自己去化驗所做掃描,再隔多個禮拜先嚟覆診,程序上係可以,但係香港人想唔想要呢種服務?」他補充,現時市民購買醫保十分普遍,政府必須確保醫保覆蓋範圍及條款是否合乎公眾利益:「之前政府推自願醫保,我都係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當時政府希望市民增加對醫保嘅信心,但討論咗兩年,理賠原則同條款差唔多冇傾過,依家呢件事爆出嚟,我諗政府都要留意。」 Cut單潮 事件已演變成AIA與醫生界的爭辯,AIA公關對收緊門檻一事,向醫生「開火」:「我講一個 example,如果係好急需當晚即時emergency入院做手術,我相信我哋絕對係一定會作出賠償。但如果係急需但排期兩三個星期,都唔去等待時間較短的日間手術中心做,咁我哋就會懷疑點解佢要話係急需?」有AIA前線員工指,事件已嚴重影響士氣:「初步對生意無影響,但係好多同事都質疑,點解要出封醫療須知信。有部門阿頭甚至喺Facebook搞一人一claim report活動,叫啲同事俾客人睇,證明正常情況係claim得足。」但有其他保險公司經紀就指,近日不少持AIA醫保的客人,主動查詢轉保單事宜,似乎AIA仍要繼續拆彈。 買醫療定危疾保險三大Tips 不少市民都會購買醫療保險,為求多一個保障,但透明度不足問題一直存在。近日有業界人士就在網上自發群組「Dark Money」,披露投保陷阱,更坦言:「十個有九個都唔知自己買咗乜!」他們更向本刊大爆,購買醫療保險的三大陷阱。 一、醫保及危疾大不同坊間不少人都對危疾保險存有誤解,以為是保障較嚴重的疾病,而不少保險公司會要求代理向客人銷售時,建議和其他類型保險一同銷售,「Dark Money」重申,市民購買危疾保險,原意應是因不幸患大病,未能工作,以保障家庭的開支,如供樓、子女學費等。該類保險較適合家庭經濟支柱或在職人士投保,而不是用作入院手術費等醫療開支。而要索償醫療開支,買的就是醫療保險。他亦發現市面上大部分保單將大部分保額都投放在危疾,在醫療方面的保額不足:「一般危疾只會包佢保單上列明嘅病,無講就唔包,就算係喺名單上都要患到一定嘅程度,例如之前單原位癌事件,未病到索償要求都唔保。」 二、索償額計法不同個別的保險公司會有實質數字列明最高的賠償金額,而部分公司就只會以費用成數列明,「Dark Money」解釋:「有啲會寫根據手術的複雜程度而定,會寫明咩手術claim幾多percent,最低見過二點幾都有。所以買之前就一定要拎番provision嚟睇。但有啲公司只用小中大同複雜手術計,要寫埋價錢,透明度先高啲。」 三、銀行買plan無agent跟近年不少銀行銷售保險,但「Dark Money」就指,銀行從業員不是保險代理,當投保人需要索償時,就沒有專人協助:「去到想claim時,佢可能只會問番你啲背景資料,就好似孤兒單,無人教你點填啲form,服務相對就冇咁好。」 撰文:梁延宇攝影:財經組攝錄: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
李嘉誠捐 3億改形象 議員:唔好樣樣賺到盡,咁比捐錢更有效
1 :
GS(14)@2010-09-16 23:46: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866&art_id=14455349
【本報訊】政商界人士將引發社會仇商情緒的矛頭,指向個別地產商之際,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昨日宣佈,以名下的基金會捐出三億港元,發起「香港仁愛香港」行動,推動關懷社會活動。多名泛民主派及建制派人士均認為,李嘉誠搞三億慈善基金,只屬公關形象工程,難以解決社會仇商問題,商界要洗刷形象,必須放棄「賺到盡」營商手法,對社會及打工仔承擔更大責任。記者:林俊謙、莫劍弦
李嘉誠上周在深圳獲國家主席胡錦濤單獨接見,隨即惹來不少人批評,也令社會仇商情緒和相關討論再度升溫。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等建制派人士,先後開腔呼籲商界人士「發財立品」、主動回饋社會,化解市民的仇商情緒。
資助關懷社會活動
「李嘉誠基金會」昨日宣佈投資三億元,發起名為「香港仁愛香港」的公益行動,資助關懷社會活動。李嘉誠在新聞稿說,今次計劃歡迎所有香港人參與,希望透過此計劃,創造一個處處有關懷、人人樂助的社會,又即時推出首個活動「 Love Ideas, Love HK集思公益計劃」,讓市民提交具創意的愛心項目,網站會舉辦投票,並撥款給予獲最多選票的項目,最多 30萬元。
不過,李嘉誠昨出席「香港潮屬各界 61年國慶酒會」時,不肯回應捐款是否與社會上仇富仇商情緒有關,也不回答是否有助紓緩仇富、仇商怨氣,只是不斷說對「香港仁愛香港」成立感到十分開心,又指計劃已「做咗幾個月呀」。
被指首要放棄特權
對於有報道指他透過向中央轄下慈善基金捐款 60億元,換取與國家主席胡錦濤單獨會面,李嘉誠最初拒作回應,之後再大「唉」一聲回應:「即係稍有頭腦,都唔會信啦」,記者此時再追問報道是否屬實時,李即說「唔講喇」,之後再沒回應任何問題。
早前香港社會出現仇商情緒,已盛傳不少商界富豪有意牽頭搞慈善基金,推動社會慈善活動,希望改善商界形象,其中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曾表示有意成立一個五億扶貧基金,希望向商界籌款,但至今仍未成事。
商界消息人士稱,李嘉誠原本支持商界捐款改善形象的構思,但他眼見其他富豪一直未有行動,決定帶頭先行。他早前出席旗下集團的業績記者會,就稱過去多年已捐出三分之一財產予名下基金會,以從事各項慈善活動。他當時透露, 5月開始已部署在港推動一些公益項目,本月內公佈詳情,又表明若反應良好,未來行動撥款會增加規模。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認為,李嘉誠每年賣樓盈利百億元計,三億元捐款只是相當小的數目,「佢哋地產商賣發水樓、托高樓價影響好多市民,三億捐款根本唔可能令呢班市民受惠」。李永達認為這類「公關式」捐款,根本不可能改變市民仇商情緒,若李嘉誠真的要化解市民對商界怨氣,首要是放棄商界的政治特權、不再堅持保留立法會功能組別、以及改變以往不公平售樓手法。
「捐畀港大都十億」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也指出,李嘉誠捐款三億只是一場「形象工程」,「佢捐畀港大都十億喇!扶貧只係用三億﹗」他建議李嘉誠倒不如盡企業責任,「唔好樣樣要賺到盡,咁樣比佢捐三億更加有效」。
日前曾批評個別商界人士為賺錢而不擇手段的工聯會會長鄭耀棠認為,只是有少數富豪「發財未立品」,他認為富豪要捐獻回報社會之餘,商界也要有企業責任、社會責任,要有社會良心。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09-17 12:18:11「佢哋地產商賣發水樓、托高樓價影響好多市民,三億捐款根本唔可能令呢班市民受惠」
重點
3 :
reference(1610)@2010-09-20 15:26:34《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聖經》中則說:「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我覺得李生雖然能講出以上說話, 但我相信佢未真正明白當中意思。
希望佢明白"能力愈大, 責任愈大"這道理。
4 :
abbychau(1)@2010-09-20 16:47:19Just the subsequence of monopoly
5 :
GS(14)@2010-09-20 21:28:133樓提及
《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聖經》中則說:「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我覺得李生雖然能講出以上說話, 但我相信佢未真正明白當中意思。
希望佢明白"能力愈大, 責任愈大"這道理。
但是其他人仲無表示,他算做得最好啦,不過應該用埋facebook...
建築師揭偽豪宅化妝術 發展商賺到盡 建露台大過天
1 :
GS(14)@2010-10-08 12:33:552010-10-05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新樓盤的宣傳和銷售,偷換概念的歪理突然大行其道,普通住宅區變成半山區、康樂設施變成宮廷式會所,樓盤廣告再看不見合家歡,只有洋妞舉杯淺嘗歎世界;儘管種種落差之大令業主要睡窗台,自欺欺人的港產偽豪宅繼續全城天天熱賣。然而,並非天下人心盡黑,4名香港土產良心建築師不畏地產霸權,站出來揭露香港偽豪宅的製作過程。
明報記者 陳健佳
接受訪問的4名建築師吳永順、解端泰、黃啟聰和Peter(假名),全都在本地行內有逾20年經驗。吳、解仍從事建築師工作,黃啟聰已轉任室內設計,Peter則轉投發展商工作,故不方便披露身分受訪。
「令買家感富貴 縱使蝸居睡窗台」
吳永順形容,豪宅的「包裝紙」是「打扮成貴族、宮廷式會所,令單幢樓因此可以賣貴些,令你自覺住在富貴地方,縱使你買的單位只是蝸居,還要睡窗台」。發展商一般會建樓底特高的大堂,少不了水晶燈、雲石。氣派不凡,不過,未必個個發展商肯花錢用靚料,有些所謂「豪宅」,適逢經濟低迷時興建,建築經費有限,只能用廉價材料,解端泰說﹕「瓷磚是6元一塊的貨色,廚櫃是發展商的舊款倉底貨,貼上名牌貼紙魚目混珠。」還有更「慳皮」方法,Peter稱,「找個出名的設計師,設計一個靚的示範單位,即使沒有電器,買家也覺得單位較有品味」。
為建露台犧牲廚房售單身族
住宅交到建築師手上,又如何打扮成豪宅?吳永順稱,任何美學設計、用料、建築物的形態、用色,都要遵守發展商兩大原則「炒盡面積」和「呎價最高」。所謂「炒盡」,就是盡用建築面積,現時發展商興建露台、工作平台、窗台,都不計算入政府批出的建築面積,但買家必須付錢購買,發展商可以「淨賺」。因此,發展商便會要求建築師盡量建露台、窗台,「一幢樓建100個單位,比建80個好,因為前者有多20個露台......即使對著後街,也要建一個露台」。於是則師要盡建300多呎的單位,連廚房也容不下,「發展商改為迷你的開放式廚房,包裝成單身貴族單位。但這些單位依然有露台,去到咁,真係好mean(刻薄)呀。」吳永順說。
墊高整幢樓 低層價更高
「炒盡面積」後,便要做到「呎價最高」,例如海景單位呎價可高兩三成,則師便要令最多單位面向海景,但後遺症是屏風樓頻現。高層單位呎價又較低層高,於是盡量把整幢樓「墊高」,興建空中花園、停車場、會所等
用透明家俬 示範單位「更寬敞」
示範單位也成為吸引買家的虛招。黃啟聰曾參與設計示範單位,他指出,最常見是家俬透明、沒有櫃門,營造寬敞感覺。發展商市場部要求單位內的衣櫃,深度不可超過兩呎,縱使他覺得與真實的衣櫃距離太大,但又不敢拒絕市場部要求。因為整個銷售樓盤的過程,市場部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部門,甚至凌駕建築師,在私人地產商工作的Peter表示,以前項目經理角色最大,樓盤建好後,才交給市場部銷售。現在倒轉由市場部先「度橋」,項目經理要跟隨;甚至是畫則的專業項目,市場部也會干預。
建築師嘆被市場部凌駕
樓盤包裝除了靠外觀,也要靠虛招,例如﹕名稱、地點,要令人聯想似皇宮、有霸氣。「以前叫乜乜花園、大廈、邨、軒、閣、居,都與住屋有關,現在只講氣勢。」吳永順繼續舉例,牛池灣被包裝成飛鵝山、西營盤升格西半山、大圍變成香港正中心等。解瑞泰慨嘆,市場部的包裝手法已凌駕建築師的專業,「不幸地,(樓市)瘋癲的狀況下,建築師也是受害人」。
建築師吳永順相信豪華包裝的物業,某天會反璞歸真。「好多人未必鍾意返屋企就似入皇宮……想要的可能是優閒、恬靜、舒服,有回到家的感覺。發展商會反思一個回到家感覺,簡約設計,吸引買家。」(余俊亮攝)
曾任建築師的現任室內設計師黃啟聰﹕「豪宅講感覺,收樓時有禮賓師給你一個錦盒,放齊單位內的鑰匙、冷氣遙控,連廁所板都繫上絲帶,令你覺得零舍不同。」(陳智良攝)
建築師解端泰﹕「豪宅化現象不能返回頭,宮廷式、金碧輝煌,都是要迎合大陸人口味。」(智良攝)
凡樓如何變毫宅
1. 「露台、工作平台、窗台」等不計算入政府批出的建築面積,買家必須付錢購買,盡量建大,發展商「淨賺」
2. 刻意間格設有大窗台的廳房,即使無法安放家俬,總之窗台越大越好
3. 單位面積細,寧放棄廚房,包裝成單身貴族單位出售,但堅持有露台,出現「有露台,冇廚房」的怪現象,而此舉又可增加單位數目
4. 高層必須打通多個單位製造「特色單位」,再以高價發售,營造樓下單位售價「較平」,同時又發揮拉高整幢樓價的妙效
5. 越高層、景觀越少遮擋越值錢,於是刻意興建空中花園、停車場、會所等底層樓層,務求「墊高」整幢物業,住宅最低層位處 3 樓,往往已是鄰近舊式物業的 10 樓。整幢物業變相造出更多「高層開揚樓」,呎價更高
6. 海景最值錢,畫則時,爭取最多單位面向海景,導致屏風樓也在所不惜
7. 力爭每幢樓興建最多單位,因可藉此興建更多露台,此舉既符合政府批出的建築面積,又可出售更多樓面
8. 以前低層單位無人問津,現透過加高「樓底」,包裝成低層獨立層,吸引買家
9. 交樓時有禮賓師款待,鑰匙放入精美錦盒送交業主,連廁所都繫上絲帶
10. 附送貴價名牌電器,即使牌子冷門,日後維修欠佳都「照送」
11. 如沒有名牌電器,設計時代品味的示範單位,吸引買家
12. 物業地點,山腳大膽形容為半山、採用風馬牛不相及的歐洲景觀,來形容本港物業,總之產生「高格調」的心理聯想最緊要
13. 物業名稱,名字講派頭、講氣勢,浮誇不要緊
2 :
abbychau(1)@2010-10-08 18:52:28有冇咁易呃
3 :
加量熱狗(10)@2010-11-04 14:47:20都冇人話過香港D樓要黎住…
我發覺我有好多新樓盤個名唔識讀
其實我想問投資移民係咩黎
早排見過灣仔某蚊型唐廈重建
咁細個位做到一梯四伙
D間隔衰到不得了,好好奇係咪真係有人肯長住
呢D會唔會就係專比人炒個種樓?
賺到盡
1 :
GS(14)@2011-01-12 21:40:50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10289
主教批評香港的富人「賺到盡」,苦了窮人。有朋友問:在資本主義社會,合法地做生意,計到盡賺到盡,應該沒問題,但是不明白,為甚麼當一個人擁有一百億家財時,為甚麼他還要用盡方法來多賺一億?
這個我有點理解,但在我接觸過的富人當中,我發現他們都是有同一個in common,就是非常愛錢,其中一位富人朋友曾經跟我說:不愛錢的人根本不會成為富人。因為愛錢,他們會日以繼夜地想如何賺更多的錢,這個不是因為他們缺,而是賺錢為他們人生最大的興趣。這個興趣不但帶來好的物質享受,身份地位,更重要是成就感。
很多人以為,富人一定慷慨,因為他有錢嘛。我又告訴大家,富人才不一定慷慨,他們的慷慨度不一定比一個普通人大,因為如果不是錙銖必較,他們的財富又如何累積呢?中國人有一句話: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富人,對這句話的掌握度比一般人都好,他們既會賺,也儉。當然,凡事也有例外,譬如說他們的二代、三代。
所以當主教批評香港的富人賺得盡的時候,我覺得他們不一定明白,又或者他們會罵「黐線」,因為他們的世界向來都是這樣,有錢不賺是蠢,明明可以賺一百元,但只賺七十元更蠢,因為有錢不賺盡,比不會賺更笨。
「不賺盡」的邏輯是:這班人已經很富有,他們的財富幾世都用不完,十世都食不盡,為甚麼還要去到盡?賺到盡?可惜,這個是我們窮人的思維;這個思維不能應用在富人身上。
所以要富人所謂「自律」,一百元只賺六十元,其餘四十元留給別人,這個是不可能的。要讓窮人從一百元裏得到四十元,只有靠監管。譬如控制發水樓,譬如政策不能向單邊傾斜……等。
其實香港愈來愈向富人傾斜,這個不止是政府,媒體也一樣。早幾天在的士聽香港電台早上的phone in節目,有一位女士打進去電台批評某地產商「賺到盡」又推發水樓,要市民捱貴樓。主持人竟然說:發水樓,個個地產商都發水啦,不只是某人,問題是政府容許呀……
我嚇到張大口,這樣的評論節目,這樣的主持人,抽政府水就大大聲,因為政府說甚麼都是打壓新聞自由,但事實他們都是窩囊,面對大商家就連說一句公道話都不敢,這些節目還聽來幹嘛?
2 :
abbychau(1)@2011-01-13 13:30:46phone in 節目d 主持其實同專欄作家差唔多
3 :
arsuki(6087)@2011-01-13 17:42:37去到某個層次, 上面唔出聲, 中間果層為左表現, 都會儘力咁對下層剝削...
4 :
GS(14)@2011-01-13 21:17:323樓提及
去到某個層次, 上面唔出聲, 中間果層為左表現, 都會儘力咁對下層剝削...
咪又是狗,成個死蠢,壓得人咁開心,遲早壓唔到,或做成一死遺憾
5 :
abbychau(1)@2011-01-13 21:30:15認同做成一世遺憾
6 :
GS(14)@2011-01-13 21:34:32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7 :
glassfund(802)@2011-01-13 21:59:06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8 :
GS(14)@2011-01-13 22:00:34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9 :
glassfund(802)@2011-01-13 22:14:55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痴線咩...緊係攪個第樣啦.....
你話新招... $$$ 運轉唔切會死 wo..而且手續又煩, 涉案人較多, 執行操作管理利難有百分百把握
而且仲要至終死定而後生, 先喪失股權, 再打低股價...供...自己都先輸左章先啦... 風險又大左D了
補習財技好D
不過新招有啟發性哦!
10 :
培少(3241)@2011-01-13 22:26:04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哈哈哈 所以就咪要每行一步都要諗.
應儲得儲 應用得用
燒自己燒就係燒自己未來既機會.
唔講到咁明啦. 我地呢個年紀有邊個唔出去玩唔買IPOHONE
11 :
GS(14)@2011-01-13 22:54:39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痴線咩...緊係攪個第樣啦.....
你話新招... $$$ 運轉唔切會死 wo..而且手續又煩, 涉案人較多, 執行操作管理利難有百分百把握
而且仲要至終死定而後生, 先喪失股權, 再打低股價...供...自己都先輸左章先啦... 風險又大左D了
補習財技好D
不過新招有啟發性哦!
唔會死的,因為我們始終控制在50%以上就得....我地賣30仙的股票,供股價可以自己set,幾好..
12 :
GS(14)@2011-01-13 22:55:31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痴線咩...緊係攪個第樣啦.....
你話新招... $$$ 運轉唔切會死 wo..而且手續又煩, 涉案人較多, 執行操作管理利難有百分百把握
而且仲要至終死定而後生, 先喪失股權, 再打低股價...供...自己都先輸左章先啦... 風險又大左D了
補習財技好D
不過新招有啟發性哦!
我、你、味皇、龍生、波人都5個啦,至少已經可以拿著49.9%股權啦
13 :
GS(14)@2011-01-13 22:55:55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哈哈哈 所以就咪要每行一步都要諗.
應儲得儲 應用得用
燒自己燒就係燒自己未來既機會.
唔講到咁明啦. 我地呢個年紀有邊個唔出去玩唔買IPOHONE
有機會大家合作下
14 :
培少(3241)@2011-01-13 23:01:3813樓提及
10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他們知唔知做緊傻仔,這叫上位,我0寧願做老闆
我還未忘記補習財技, 盈利保証的故事...我儲夠$$會找你的...
你那個網危險D wor...
呢個是新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0408
哈哈哈 所以就咪要每行一步都要諗.
應儲得儲 應用得用
燒自己燒就係燒自己未來既機會.
唔講到咁明啦. 我地呢個年紀有邊個唔出去玩唔買IPOHONE
有機會大家合作下
我對搵真銀既興趣都幾大。 由其是係股市
第日有機會網聚既一定傾下
15 :
GS(14)@2011-01-13 23:09:51但是不要視錢和股票是所有啦
16 :
培少(3241)@2011-01-13 23:13:2515樓提及
但是不要視錢和股票是所有啦
最緊要係有義氣唔好偷步走人
錢當然唔係第一啦 係香港個個都有錢
但係名譽就係要慮積
網上超市轉型 特賣場賺到笑
1 :
GS(14)@2011-02-06 19:30:162009-3-11 EW
工聯會早前於土瓜灣舉辦了一連三日特惠購物日,吸引逾萬人執平貨。原來,成立僅一年的網上超市Dmart有份在背後幫手穿針引線,Dmart老闆陳錦豐在活動完結後,還幫手徹夜清場,又無條件出錢替各供應商運走餘貨。
Dmart如此抵得諗,皆因要與供應商維持良好關係,確保日後大搞屋苑團購谷生意時,繼續得到供貨支持。在屋邨師奶以至中產選購柴米油鹽等必需品都定必格價之下,打正「慳得多」旗號的Dmart可謂食到正,現時每月賺約六位數字。
金融海嘯第二波殺埋身,小市民不是擔心被裁員減薪,就是要撲水供滙控,人人消費都慳得一蚊得一蚊的時勢,造就三十出頭的陳錦豐成為淡市贏家。
訪問前一晚執貨執到凌晨四時的陳錦豐撐着眼皮道,Dmart的確是食正通脹兼跌市,「就如與工聯會合作的特惠購物日,每包米的售價有可能只是比一些小型超市平一元幾角,但配合送價值幾元一包的粉絲後,消費者即刻覺得好扺買。」最終單是食米三日已被掃走約四千包,以約六十元的平均價計,生意額已達二十多萬元。
然而,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一般師奶主婦根本無忠誠度可言,最重要的是價錢要夠平。家住油塘的黃太買了四包八公斤米,聽見記者提及Dmart可送貨上門,才着同行讀中學的兒子以後要幫手上網格價,「是否送上門都是其次,最緊要夠平,邊間平就去邊間買!」因而陳錦豐縱然三日會期都在場,亦未有為Dmart的網站大肆宣傳。
做過買手識?供應商
這個由工聯會主辦的特惠購物日,由於食米供應商金源米業只負責供貨,故陳錦豐除了事前在背後幫手招攬供應商外,還要充當銷售員。而且,自掏腰包以每日八百元日薪多請兩個兼職,齊齊托米。活動完結後,要徹夜清場交還予工聯會,有參與的供應商嫌半夜叫車運走餘貨會額外增加成本,陳又無條件地代為點收,讓供應商事後於辦公時間安排旗下工人於其貨倉運走餘貨,並且分毫不收。「其實這些都是小數目,今次我幫了忙,他日人家可能又幫番我。」陳錦豐謂,做人不怕蝕底,生意才會有來有往。
陳錦豐如此抵諗,全因要與供應商拉關係。其實,陳錦豐在創立 Dmart前,便曾在高檔超市city'super當買手三年,超市的日常運作、貨物底價、成本控制等,都可說是瞭如指掌。惟其如此,要供應商肯供貨,以往的人脈卻幫不了多大忙,他憶述去年開設Dmart前,便用上一年時間打電話找供應商,「每款產品上都有電話,我便是逐款逐個電話的打去問人家要貨,經過電話左駁右駁,逐個逐個討價還價,一個一個的儲回來。」
無上架費平過超市
Dmart去年三月開業時,只有百多款產品供選購,如今卻有約二千款,陳錦豐還透露,如今不少供應商自動送上門,「關鍵除了是Dmart開始多人識外,無上架費、數期亦是主要因素。」他如數家珍地謂,每款產品要在大型超市擺賣,都要向每間超市分店付五百元的上架費,而貨期一般為六十日;而Dmart既無上架費,每次入貨又是一次過買斷,若供應商不想得罪超市集團,供貨的產品不在Dmart網站上「現身」,甚至連一千元的行政費都可以省回。
此舉博得供應商歡心的同時,Dmart又可以把產品的定價調低,拉遠與超市集團價格的距離。不過陳錦豐指,仍有部分日用品供應商企硬來貨價,例如某個品牌的盒裝飲品每出售一組六盒裝,利錢只得三毫子,反而每出售一Dell手提電腦,Dmart便可以賺到一百元,「但是做超市就是要以銷售量去計,飲品的去貨量一定大過手提電話,就正如二千款貨中,佔銷售額最多的一定是米、油、廁紙等這類必需品。」
谷團購
月賺十萬
要保持競爭力,必需品的利錢一定有限,故Dmart亦有售由陳錦豐自己代理的紅酒,利錢較高之餘,Dmart還會不定期開設試酒會,來吸客及鎖定消費群。目前Dmart共有一萬三千個會員,每日平均有四十至五十人落單,每次消費四百至五百元,即每日生意額約二萬多元,但陳錦豐透露,原來這批會員只屬個人客,佔整盤生意額僅三成。「其實團購才是真正的收入來源,因為每次搞團購的金額起碼都幾十萬,甚至以百萬元計。」按此計算,Dmart一個月的生意額豈不是逾二百萬元,一直不肯透露盈利的陳錦豐笑笑口謂,每月賺約六位數字。
團購量大,就算薄利多銷,盈利都相當可觀,因而Dmart今年會集中火力與住宅管理公司傾團購。原來Dmart先後已與九倉夏利文旗下的深井碧堤半島及百利保位於元朗的御豪山莊合作搞團購,現時又正與九龍建業商討,不過最令陳錦豐雀躍的是有機會與物業管理公司合作,「現時與仲量行及第一太平旗下的佳定傾緊,若然佳定肯合作就真是發達,他們在港管理約九百個屋苑,共十萬幾個單位!」
肥佬黎慘輸十億
網上超市其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九九年黎智英亦搞過ad mart,不過最終還是不敵百佳及惠康兩大超市集團,執笠收場。九九年科網熱,人人對互聯網充滿憧憬,「肥佬黎」便高調大搞網上購物網站ad mart,兼且配合舖面搶攻超市市場。
他原本的宏圖大計,是建立全港最大的網上和電話零售網絡,帶動香港零售業的革命。ad mart全盛時期擁有八十五間門市,貨倉亦有十六間,主要賣家庭及辦公室用品,可惜因策略多番失誤和強敵當前,公司長期入不敷支,最終在二千年十二月勁虧十億元執笠離場。
51萬奪維園年宵食檔賺唔賺到錢?
1 :
GS(14)@2011-11-10 23:48:1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787905
近銅鑼灣入口的「吸金」大型熟食檔是全場焦點,底價 29萬多元,經過近 5分鐘競投、 14口承價,劉先生以「天價」 51萬成交,是近 10年來最高的競投價。他認為競投價偏高,「預期之外,最初預 40萬」,該檔將賣地道小食,如魚蛋、燒賣等,但不肯透露零售價,亦不評論會否比以往熟食檔賣得更貴。此外,兩檔近天后入口的小型熟食檔,每個底價逾 15.5萬元,則分別以 34.5萬及 21萬成交,比上年競投價 36.5萬及 28萬下跌。
...
小型食檔料生意 100萬才回本
主打內地市場的天王食品環球營運經理鄧一輝,對 34.5萬成交價亦表滿意,但指要 100萬營業額才有望回本。他說來年將在港推出健康小食,年宵會試賣低糖低鹽產品,又會有「廿蚊 10粒魚蛋」,更指政府派 6,000元,可令市民在年宵的消費力大增。有熟食檔「行家」則表示,由於年宵及工展會只相隔兩周,故不少人會兩選其一,令熟食檔競投氣氛一般。

2 :
清風詩人(3217)@2011-11-11 01:05:11今年我第一次玩 希望到時見到大家

3 :
KENLIN(17685)@2011-11-14 01:51:40年廿七做到年三十, 如果100個生意額打和, 150個應該有賺, 3晚做150, 即每晚做50個, 每人平均消費額40蚊, 每晚要做1250個客, 每晚開檔下晝5點至零晨5點, 即每個鐘要做104個客!真係唔知點做。個老闆應該唔只開一檔, 圍曬成個場既熟食, 咁就可以用的平檔賺, 貴檔散貨
4 :
龍生(798)@2011-11-14 18:56:14一定有錢賺的,
越夜生意仲要越好....
同佢放心啦, 咁多年都未聽過有人蝕錢...
真係蝕錢先係奇聞....
順帶講少少, 年花又係另一樣一定賺硬的東西...
當然要有少少基本行內知識
盲毛真係會死, 有個識識地既人LEAD住, 一定無得輸
5 :
GS(14)@2011-11-14 20:50:283樓提及
年廿七做到年三十, 如果100個生意額打和, 150個應該有賺, 3晚做150, 即每晚做50個, 每人平均消費額40蚊, 每晚要做1250個客, 每晚開檔下晝5點至零晨5點, 即每個鐘要做104個客!真係唔知點做。個老闆應該唔只開一檔, 圍曬成個場既熟食, 咁就可以用的平檔賺, 貴檔散貨
是咪即是一堆人用幾個名租鋪
6 :
GS(14)@2011-11-14 20:50:364樓提及
一定有錢賺的,
越夜生意仲要越好....
同佢放心啦, 咁多年都未聽過有人蝕錢...
真係蝕錢先係奇聞....
順帶講少少, 年花又係另一樣一定賺硬的東西...
當然要有少少基本行內知識
盲毛真係會死, 有個識識地既人LEAD住, 一定無得輸
點賺法,講講先
7 :
龍生(798)@2011-11-14 22:44:52呢幾日病左, 唔打大長篇
即係賣花咁簡單, 識做賺硬的..., 爭在多定少
但只限維園
賺硬之說同樣適用於熟食檔
Megaupload點解可以賺到這麼多錢?
1 :
GS(14)@2012-01-21 15:30:5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121/News/ec_gma1.htm
【明報專訊】在本港註冊的全球著名檔案分享網站Megaupload,昨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起全球執法行動查封,指該網站涉嫌大量侵犯版權,強制關閉網站並落案起訴7人,包括曾在港居住的網站德籍創辦人施米茨(Kim Schmitz)、高層Mathias Ortmann。本港海關配合今次國際行動,昨日派出逾百人搜查港九多個目標地點,並凍結3億多港元的涉案資產。
新西蘭警方日前應FBI要求,於當地拘捕施米茨(又名 Kim Dotcom)和3名員工,包括與施米茨同樣曾居港的高層Mathias Ortmann,另3名涉案者在逃。另外,調查亦揭發美國歌壇天后Alicia Keys丈夫Swizz Beatz為該公司行政總裁(CEO)。
歌后Alicia Keys丈夫為CEO
美法庭下令查封18個與Megaupload有關的網址,在美國及另8國檢獲約值5000萬美元涉案資產。被捕者暫不准保釋,預料將在新西蘭或引渡到美國受審。
...
檔案分享網 用戶達1.5億
Megaupload是全球知名檔案分享網站,有多達1.5億用戶註冊,更一度為全球最多人登入網站第13位,佔整個互聯網4%流量。網民於網站註冊後,可上載檔案與他人分享,檔案愈多人下載,上載者可獲現金獎賞,故吸引不少網民將未經授權的音樂及電影上載(運作見圖)。
不過,此項下載服務涉嫌侵權,過去5年令版權持有人損失達5億美元,美法庭更指被捕者涉及洗黑錢及勒索,若全部罪名成立,最高監禁可能達50年。
美國國會正審議反盜版草案,激起全球爭議,美國當局隨即高調查封Megaupload,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昨襲擊美國司法部、美國電影協會、環球唱片等網站報復。
2 :
GS(14)@2012-01-21 16:05:0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04882
Megaupload有 1.5億登記用戶,每日點擊率達 5,000萬次,更獲得多位樂壇巨星力撐。 FBI調查後發現,該網站利用美國伺服器複製及發佈侵權的盜版電影及音樂,又獎賞上載盜版內容的用戶,藉以獲利 1.75億美元( 13.6億港元),導致版權持有人損失 5億美元( 39億港元)。網站創辦人 Kim Dotcom去年就賺了 4,200萬美元( 3.26億港元)。
Megaupload雖在香港註冊,但疑只是空殼公司,公司伺服器都在美國。美國司法部前天勒令關閉該網站,新西蘭警方同時在奧克蘭拘捕有香港居留權的 Kim Dotcom及德國籍香港居民奧特曼等四人,又撿獲槍械、藝術品、逾 800萬美元( 6,240萬港元)現金及多輛名貴汽車,仍有三名涉案人士在逃。
7-11熟食檔狂經營商斥總公司賺到盡
1 :
GS(14)@2012-02-11 10:31: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61181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特許經營商形容,熱賣點加價厲害,「每幾個月就加一次,車輪轉咁加」。
他又說,熱賣點的利潤可觀,以撈麪為例,現時賣 7.5元,但年多兩年前才賣 6元,換言之兩年間加價 25%。有店舖熱賣點生意額佔整間店的一成多。
熱賣點好賺,但特許經營商卻表示與他們無關,因為由另一間公司經營。
雖然牛奶公司指,特許經營商可從熟食銷售得益,但經營商指根本不知道是賺還是蝕,因為經營商不僅要負責申請牌照,更要負責熱賣點的水電費及機件故障維修費,動輒要數千元,但每月收到的財政報告,卻無清楚顯示熱賣點收益,有關的收入已包括在整間店的毛利率內,而毛利率計算方法,他們更加無從稽考。
7-11發言人回應指,「熱賣點」的食物售價去年平均升幅為 7%,遠低於同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的價格增幅,又指食物原材料、店舖租金及營運成本都不斷上升。
發言人說,特許經營商每月均會得到財務報告等資料,指是雙方簽約時同意的,若 7-11認為特許經營商合適,而他們亦樂意,他們可選擇自行經營「熱賣點」。
2 :
亞力士(1473)@2012-02-12 16:34:19我又覺得唔好食
以糯米鷄為例 唐記包點 正好多 壞左無野飲
3 :
GS(14)@2012-02-12 17:03:172樓提及
我又覺得唔好食
以糯米鷄為例 唐記包點 正好多 壞左無野飲
連豆漿都無?
直擊走私龍蝦貨主賺到笑 一斤利潤$300 深圳關員疑受賄放行
1 :
GS(14)@2012-05-08 00:08:21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07/16313359

羅湖海關是水客「螞蟻搬家」的走私主戰場,新措施試行後,經特別通道入境深圳的旅客,要接受 X光機及金屬探測儀檢查,甚至搜身,走私者勢難「偷雞」。部份水客曾避走專道,照舊行電子通道,但因關員加強抽查經電子通道入境的旅客,水客最終難越雷池半步。
不過,據走私集團骨幹透露,針對內地推行新措施,集團已積極變陣,秘訣是大幅減運高科技產品,全力走私進口龍蝦。
原來水客走私這兩種貨品,每轉同樣有110元酬勞,但因龍蝦運送時要加冰及木糠才能存活,既重又辛苦,故水客普遍喜歡走私電子產品,「新措施令水客被截風險大增,加上深圳上年厲行三犯入獄,捉到三次走私隨時判監。相反偷運龍蝦即使被揭發,只係違反檢疫條例,龍蝦充公,連罰款都唔使,風險低好多,所以近日走私龍蝦同高科技產品嘅比例,變成三七之比,剛好調轉。」
2 :
GS(14)@2012-05-08 00:08: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07/16313360
【本報訊】進口龍蝦超越電子產品成為水客「螞蟻搬家」的頭號大熱。偷運龍蝦若被搜獲定必充公,但傳聞指這些價值不菲的貨品最終沒有銷毀,反而被變賣到酒家成為老饕的大餐。
消息人士透露,每當關員充公一定數量的龍蝦,會運到海關大樓三樓某房間儲存等候銷毀。該樓層正是港人離境大堂與交通樓停車場連接,傳聞有人會將龍蝦經三樓電子門,推到停車場後運上貨車,再送到酒家或批發商,懷疑有人私下轉售本應銷毀的龍蝦。
工衣男運民居私賣
《蘋果》記者連日追蹤,果然有所發現。記者先目擊穿着全套藍色工衣的男子,從關員範圍推出兩桶物品,其中一桶寫明「違禁物品」。
記者雖不肯定桶內一包包的就是龍蝦,但外貌卻與走私集團以垃圾袋紮起的龍蝦包極度相似。
藍衣人員在三樓大堂與一名男子會面後,就將兩桶物品推到停車場內只許工作人員進入的範圍,協助對方搬貨上車才告離去。記者尾隨該車到皇崗村附近,見該男子把剛取得的貨品搬上民居,相信是將龍蝦私賣。
另一次,記者目擊穿着白色 polo恤男子,同樣由關員範圍搬出三大袋物品;從他搬貨上車時甚為着力,可以推斷貨品很重。
記者尾隨他到福田一間酒店地庫,估計他已把應被銷毀的充公龍蝦交到酒店內的高級菜館。
富事通:蘋果想賺到盡
1 :
GS(14)@2012-08-22 16:48:13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A%E5%88%B0%E7%9B%A1
Google同蘋果,都係資訊科技界龍頭。兩間公司,亦難免有爭端。例如,即將推出iOS 6,蘋果將會放棄用Google地圖,改用自家出品。
蘋果自家製地圖,好多人都睇死。無他,Google地圖,用咗大量時間心機做內容,時至今日,材料多到已經成為一個有效嘅進入市場門檻。換言之,其他公司要追得上Google,就要先落重本從後趕上。當年Google搞地圖,可能都冇諗過,原來Location Search(地區搜尋)係科技界重要戰場。
最近,Google收購咗旅遊書公司Frommer's,加埋之前買落嘅餐廳評級機構Zagat,理論上,搜尋結果可以好深入,尤其地區搜尋。Google最大優勢,就係知道人搜尋乜野。o依家Google由幫人搵答案,去到編制內容。雖然有改變,但本質上都係吸引眼球,做廣告。搞搞嚇,竟然有啲似第一代科網潮嘅概念。
可能因為呢個原因,蘋果決定封殺Google地圖。不過,可以咩?Google做個地圖App,即時破解封殺。蘋果嘅手段,令人諗起好多年前微軟同自家瀏覽器,真係太陽之下無新事。
另外,iOS 6新推出嘅Passbook,幫消費者記住所有條碼登機證、優惠券同積分卡。
一睇就知,蘋果唸唸不忘一直無乜起色嘅iAd。有心賺盡,抵佢股價咁硬。
李兆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