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畫】天壇防遊客貪便宜 人臉識別先畀廁紙

1 : GS(14)@2017-03-22 00:47:08

早前有報道指有貪心遊客在北京天壇公園大量取用廁紙,引發當局關注。前天上午,內地媒體發現,在天壇公園,位於公園南門、東門和西門的公廁內已經開始試用「人臉識別廁紙機」,利用「高科技」控制廁紙使用量。從人臉識別到自動出紙,機器大概用時十多秒,據悉在試用該機器的三天時間內,平均每天的廁紙使用量減至原來的1/5。在天壇公園南門公廁內,此前掛在牆上的手動廁紙機已經被兩部電動的「人臉識別廁紙機」取代,這兩部機器分別位於男女洗手間的入口,「試用階段,我們在南門、東門和西門三座公廁共安裝了6個這樣的機器,根據男女平均身高分別調整高度。」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稱,「為方便遊客,我們對公廁工作人員及保潔員進行了培訓,以幫助遊客第一時間熟悉和使用這機器。」內地記者在現場體驗時發現,只要站在廁紙機對應的特定識別區,面朝人臉識別屏幕,全程十幾秒就會有廁紙從出紙口滑出,「由於機器現在還在調試階段,現在設置的出紙長度為每次60至70cm(約5至6格廁紙),由原來手動廁紙機的單層紙改成了現在的雙層紙。」工作人員說:「目前我們設置了同一個人每隔9分鐘可取一次紙,如果遇到有市民拉肚子或者其他急需用紙的情況,我們的現場工作人員會為市民直接提供廁紙。」不少中老年遊客面對這個新事物有些無所適從,「你往後站,對了,面朝機器,紙已經出來了。」公廁工作人員和保潔員只要看到有遊客站到人臉識別廁紙機前,都會上前提示和幫忙,基本每天要提示上千遍。客量比較大的南門公廁使用了新型廁紙機以後,廁紙用量已從原來每天的20卷減至現在的4卷。一些在公園做早操的市民稱,「就該這樣,以前看到不少在這抽紙抽個沒完的人,這麼沒素質的事就只能用這種高科技的招兒來管管。」大部分市民都贊同使用人臉識別廁紙機,但也有部份市民在採訪中表示了擔心:「就怕萬一哪天碰上緊急情況,當時工作人員又不在,機器要是再不好使,那就糟糕了。」對此,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試用期間一定會保證開園時間內都有工作人員在現場,後續是否全園都進行這種廁紙機的使用還要看情況。巿公園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暫時沒有在全市市屬公園推廣的想法,下一步要看看這些公園的試用情況再決定是否推廣。」這位負責人也呼籲市民及遊客節約用紙。北京晚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1/199653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98

防亂過馬路兼維穩神器可人臉識別方便拉人

1 : GS(14)@2017-04-30 15:20:46

深圳率先推出的專治中國式過馬路的「新型智能過街系統」引全國關注。據稱每個路口整套設備造價30萬元人民幣,多個省市官員湧到深圳考察取經。廠家表示,該神器另一功能是可辨識人臉,日後聯網後,只要逃犯或失蹤人口過馬路便會無所遁形。若配合內地目前無處不在的天眼,勢成罪案剋星,但也令人擔心被官方當作維穩利器。第一套系統上月底在深圳南山區留仙小學附近的留仙大道試用。《蘋果》記者現場見到,被媒體形容為專治「中國式過馬路」的神器,是在路口設置閘口,紅燈時關閉閘門攔住行人,綠燈時則開?閘門讓行人通過。閘門有多部攝影機,用不同角度拍攝過馬路情況,影像即時上傳到閘門旁的顯示屏。 生產和維護系統的深圳萬業千城科技負責人劉子政說:「如果有人強行通過,被監視器拍下,日後各路口聯網後,個人樣貌形象會被上傳網絡平台,進行聯網性曝光。」他又稱如果結合當局的徵信系統,違規過馬路者若要加入深圳戶口、享受福利、社保等或會受影響。劉子政又稱,這套系統還有自動抓拍報警功能,除用作打擊亂過馬路,將來也可與警方合作用作追緝逃犯及找尋失蹤人口。據悉,每部攝像機有編碼,拍到過路的人便會進行人臉識別身份,若發現通緝疑犯或失蹤人口,警方操控平台會彈出這個人的資料,然後通過電子地圖,就能追查到相關人在哪個城市哪個路口出現。深圳福田區新洲路與蓮花路交界,本月中則?用「智能行人闖紅燈取證系統」,該系統能將衝紅燈者樣貌展示在路口的電視屏幕上作警戒,並對人臉作即時識別,查出闖紅燈者的真實身份。系統會向警方通報被列為通緝犯或失蹤人口的資料,一般人拍到不受影響。現在每日都有外地考察團前往觀摩,包括上海、新疆、江蘇等地都已派人到深圳取經,湖北武漢更已在個別路口安裝測試。不過,輿論對這套專治中國式過馬路的神器也有許多質疑聲音,有人認為該設備不實用,「只能管住守規矩的人不能管住不守規矩的人」;還有人認為「這是用管牲口的辦法在管理人,對文明與守規則的人是一種恥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30/200067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18

顧客隨意放商品 增識別難度

1 : GS(14)@2017-06-11 15:55:29

【明報專訊】業界人士解釋,Amazon Go超市的自動化系統大致如下運作:對超市來說,商品存在兩種狀態,就是賣出或未賣出。對貨架來說,商品狀態是存在或不存在。對顧客來說,商品狀態是買或不買。只要確認了上述條件,就可為顧客記錄購物清單。

如果顧客想購買商品,必先拿起商品;相對應的是,貨架上的商品是否被拿走。那麼超市系統要如何確認商品狀態?例如鏡頭要識別顧客的手,是緊握貨品拿走,還是呈舒展狀態,把貨品放回貨架。此外,鏡頭也會分析貨架上的貨品數目變化。重力傳感器會感應到商品被拿走,以致貨架重量減少,或商品被放回,令貨架重量增加,從中計算貨品是否賣出。

不過,識別商品種類的難度其實很高,超市商品種類可多達萬種,有時顧客可能隨意把商品放在其他貨架上,令識別商品的難度增加。這種人為的問題,可能令商品無法識別,甚至被錯誤識別,可能導致系統癱瘓,或需要職員介入整理貨架。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67&issue=20170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60

國策透視:人臉識別捉逃犯

1 : GS(14)@2017-09-17 13:28:26

內地正廣泛開展「人臉識別」的應用,例如杭州某些餐廳,已經可以靠人臉掃描在支付寶扣數,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公安用來捉逃犯。據內地媒體報道,青島啤酒節在8月27日閉幕,期間警方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抓拍人臉圖像約230萬張,抓獲逃犯25名,當場抓獲作案扒手5名,驅離有扒竊前科人員32名!對歐美情報機關而言,利用攝像頭中的人面影像辨別恐怖分子,是一種輕而易舉的技術。但如果警方要大規模應用,勢必侵犯公民私隱,而遭到抵制。但中國對此毫無顧忌,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全國警方推廣。另外,國務院上個月頒佈的《人工智能規劃》,其中一個目標是建立智慧法庭,將人工智能引入審判體系。讓AI取代人類法官來判案,這在西方社會是無法想像之事,但在中國正成為現實。在8月18日,杭州已成立首家互聯網法院,整個判案程序可在網上完成。中國毫無保留接受AI,日後可能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警察國家。但從投資角度,中國對科技應用全無倫理包袱,是得天獨厚的有利環境,可能令AI發展領先全球。連高盛最近亦發表報告,指中國將在AI崛起,再次唱好騰訊(700)和阿里前景。



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7/201455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58

阿里超市推面部識別付款

1 : GS(14)@2017-11-13 03:38:18

■盒馬鮮生大寧店推出「刷臉」付款,交易過程約需兩分鐘。


【本報訊】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鮮食品超市「盒馬鮮生」,除了標榜海鮮現場即買即煮即食,亦力推無現金付款,大部份交易均通過app以支付寶付款。現時盒馬鮮生全國門市增至20間,本報直擊上海其中一間門市大寧店,是唯一一間新增人像識別付款功能的門市,經面部認證便可付款。阿里巴巴負責人表示,9月於盒馬鮮生大寧店門市引入「刷臉」付款,自助付款流程為先掃描貨品加入購物籃,進入結賬畫面,可選擇app內認證QR code或刷臉付款。

■盒馬鮮生約半數交易來自門市。

五成生意來自網購

記者在現場測試刷臉,需面向自助機器上方的鏡頭,畫面上會出現用戶樣貌,惟第一次未能認出用戶面部,嘗試第二次才成功。用戶首次使用該功能時需輸入手提電話號碼,其後則只須刷臉,整個交易過程約兩分鐘。據自助付款處助理表示,新功能引入約兩個月,惟大部份消費者仍使用盒馬app付款。阿里負責人指,盒馬鮮生的50%交易來自網上,即用戶於盒馬app內挑選貨品,送貨至家中;成熟門市的線上付款更佔逾七成。執貨員示範執貨過程,每個貨品區域有不同顏色貨袋,執完後掛上空中運輸帶,再由包裝員統一處理。有當地食客指連日都有幫襯,通常購買海鮮,現場即買即煮的模式十分方便,但價格偏貴,他手上一盆瀨尿蝦售約80元人民幣。據現場所見,逾10張枱均坐滿人;阿里負責人指門市周末比較爆滿,平日則多為處理網上交易。■記者卓茗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112/202118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087

安聯:同股不同權 宜有機制供識別

1 : GS(14)@2018-03-06 03:41:31

【明報專訊】近年上市企業比過往愈來愈着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安聯投資環境、社會和管治研究主管Eugenia Jackson(圖)表示,可見未來基金界及分析員會比過往更積極參與和上市公司互動,至於對於全球交易所普遍趨向開放接納同股不同權制度,她認為,一股一票始終較理想,如要實施同股不同權,則宜讓投資者有所識別。

Jackson表示,投資界對風險研究、行使投票權,及鼓勵企業改進架構,以至幫助企業去爭取財務數據以外表現,已經環環緊扣起來。

安聯亦會進行與ESG相關的研究去評定優次,向分析員及基金經理提供支援,在投資決策融入ESG元素。他們因此會加強和上市企業互動。她認為,隨着社交媒體及互聯網普及,不當行為更易影響企業表現,業界不得不重視。

冀加強投資者與上市企互動

在實踐ESG時,Jackson期望上市企業可以行得更前,與投資者互動,但是她發現,在香港接觸董事會及決策層往往高高在上,公司主席以至獨立非執行董事亦非經常和投資者互動。

Jackson坦言,一股一票最能確保企業有效管治,投資者可透過投票表達意願並對企業制衡。若在港實施同股不同權,她覺得風險無疑較高,因此認為要有機制令投資者易於區分有關股份,並做好投資者保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28&issue=2018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