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劇烈波動換馬良機
1 :
GS(14)@2017-12-05 00:40:54【明報專訊】港股出現劇烈波動,正是換馬的好時機,加上MSCI指數成分變動,就更加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面對跌市可能惶恐不知所措,但如果借助這個波動的時機,就可以「快人一步,理想達到」了。如果每天都是升市,哪會有人沽貨給你?現在想買就買,就是另外一種隨機應變的玩法了。
從以往的經驗得知,面對激烈波動,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沽空舊經濟股,因為這類股份挾倉時真的沒有什麼譜的。另外投資組合要多元化,不能把所有的新經濟股合成一個組合就算是一個分散投資,應該各有一些比例,過分偏重的話,大潮一到就會令你聞風喪膽。此外那些明知MSCI組合會變化的股份,就是有可乘之機,在這一刻就要從中找尋適合你自己的股份。
個人來看友邦(1299)是較為可取的 。綜觀全球,市况其實表現並非全面下挫,在兵凶戰危之中,如果能夠處變不驚,就有可能淘到寶了。新加坡是舊經濟市場,在波動中反而能夠上升,如果資金可以戰略轉移,其實是可以在波動市中幫到一把。美國其實只不過是因為稅改而引發的換馬潮而已,但因為體量和波動較大,因此就波及到香港,這是環球一體化的結果,是無可奈何的事。如果能善加利用這種契機,就可以順勢改善自己的組合,去準備迎接下一個升浪。
市場選星洲 個股取友邦
美國稅改雖然是一個投資契機,但卻不能改變公司的盈利能力,這樣投資者就要小心衡量一下後續動作如何連貫了。不能見到剎那的升勢就以為長升長有,或一輪下跌就以後都長跌不起,世上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沒有這個心理準備,在鱷魚潭中廝殺,很容易就會迷失方向,結果難免會戰死沙場。因此作為參與者就必須要思考通透,否則就會變成為市場的獵物、大鱷的點心了。
面對波動,投資者買或不買其實在於自己的信念,你對那盤生意是有信心的,這個就是入市的良機;但是如果你根本沒有信心,這樣叫你去買你也會心有戚戚然,只要有一兩個價位的波動 ,你就會驚惶失措,那樣又怎能賺到錢呢?最重要是看得通望得遠,否則就只會被大浪淘沙,被踢出局!蝕錢有你份,賺錢冇你份,這是投資者們最不願意見到的。
現在市場環境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只是人馬雜沓引起恐慌而已。香港股市現在最大的問題可能來自於A股 ,這是我們沒法控制的事,如果真的心驚膽戰、無法自持,那樣就套回現金,又或是分散投資,把資金轉移到外地去,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資產環球化、可以作出平衡來對應波動,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ETF大行其道 強者愈強
現在世界各個市場都流行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其廣泛的操作,是會影響到市場的走勢。因為基金經理會擇強而噬,變成了在廣義上來說是把強弱股定了價。ETF發行者只是跟機制辦事,你強就買多一點,你弱就買少一點,最終的結果是強者就愈強而弱者就愈弱。正是你跟我又跟,資金全部都頂住在強者之手,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資金比以往更集中在一起,因為市場總是跟紅頂白,所以就會長升不止。加上股市相比於樓市和債市,長期以來都表現落後,現在資金正在逐漸轉移過來,就變成了有力的推動,因此股市的走勢應該仍可向好。最重要是投資者有自己的理念去理解這個資金的流向,如果有了信念就會「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不會輕易被震倉出局。
轉投防守股 避免一鋪清袋
今年的市况實在太好了,到了現在,應該很多投資者都賺了不少錢,但如果還是貪勝不知輸就有點盲從附會了,所以現階段其實早應該是要把組合中的投資股份,換成一部分是防守較佳的,這樣就不會被波動奪去你的利潤。你不可能「入門買大」贏了就「鋪鋪買大」,就以為一定會全部開大,這是邏輯上的謬誤!投資者應該要尊重市場、尊重機制,要「得些好意須回手」,否則波動一來,投資者的「穿雲箭」就可能被一鋪清袋,這是老生常談,也是經驗所談,沒有這個覺悟,就很容易在這種波動中招致到大損失。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96&issue=20171204
脫歐前景未明 慢吸倫敦樓良機 明年樓價料續跌 後年反彈
1 :
GS(14)@2017-12-18 03:31:45【明報專訊】早前英國與歐盟就脫歐談判終取得進展,但迅即遇上挫折,周三英國下議院決議國會對任何脫歐協議有最終決定權,再度為政經前景添上不明朗因素,包括樓市。多間地產代理預計明年倫敦樓價會繼續下跌,直至2019年後樓價才會顯著反彈上升,而明年租金增長亦會跑贏樓價升幅,為近6年來首次。惟有地產商認為,如果倫敦樓價每年上升一成反而會形成泡沫,形容目前樓市仍然穩定,明年相對看好市內二、三和四區表現。
房地產網站Rightmove預計,明年英國整體樓價會微升1%,而倫敦樓價會落後大市、下跌2%,但大部分會被整體中小型住宅價格升幅抵消。另一代理第一太平戴維斯估計明年倫敦樓價會跌2%,直至2019年持平,而未來5年將累升7.1%,遠低於過去5年的28%,並將跑輸其他地區以至通脹。英國統計局資料顯示,目前英國平均成交樓價為22.6萬鎊(約237萬港元),遠低於8月時的48.4萬鎊 (約507萬港元)。
中心區樓價跌2.2% 去年8月後最溫和
萊坊報告顯示,今年倫敦樓價下跌了1%,明年亦會續跌0.5%;並稱一旦最終脫歐方案不利英國,將影響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對倫敦中心區樓市帶來更大風險。事實上,中心區樓價仍未見起色,直至上月的3個月中心區樓價指數按年跌2.2%,已是繼去年8月後最溫和跌幅。按價格區分,平均樓價1000萬鎊以上單位下跌2.1%,介乎100萬至200萬鎊的住宅更跌3.1%。
至於租金方面,11月倫敦中心區租金下跌了2.4%;由於供應增加,導致租金實際已持續下跌逾兩年;但租盤供應有減少迹象,1至10月西敏(Westminster)月租2000鎊以上租盤,較去年同期少了一成。萊坊料明年該區租金會上升0.5%,2019年會上升1.9%,因需求相對強於租盤增長。第一太平戴維斯預料,明年整體倫敦租金增長將跑贏樓價,為2011年以來首次。
全球央行逐步把貨幣政策正常化,當中英倫銀行於上月宣布加息0.25厘,為10年來首次。第一太平戴維斯認為此舉象徵意義較大,相信未來會逐步和有限度加息,料2022年會加至2.25厘,帶動平均按揭息率上升一倍至4%。
租盤供應減 租金增幅料跑贏樓價
澳洲地產商Lendlease住宅部主管Richard Cook(圖)認為,倫敦樓價已取得連續4至5年良好增長,指目前即使升幅放緩但整體樓市仍然穩定,反稱若樓價每年升10%便會形成泡沫。他認為除了倫敦西南部地區有吸引的租金回報外,還有托定咸區(Tottenham)和泰晤士河南岸等地區,並較偏好倫敦二、三和四區,料明年這些地區樓價會增長2%至3%,而一區樓價增長將放緩。
他表示,今年其他地區樓市表現跑贏倫敦,例如曼徹斯特和卡迪夫城等,但指在金融危機時,這些地區跌幅大於倫敦,而且需較長時間復蘇,倫敦樓市往往如香港般極速恢復。他又指,如果打算作長線投資,倫敦往往可提供長遠回報,如債券般作避險資產,而且早前上調印花稅覆蓋所有業主,非只是針對海外買家。至於脫歐問題,他指倫敦是國際城市,而非只是一個歐洲城市,有大量包括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投資需求,而且具英語系國家優勢,相信脫歐對市場影響不大。
國際城市易吸資 倫敦復蘇力強
此外,Lendlease聯同保利置業(0119)推出倫敦Southfields住宅項目Cambium,分層式公寓入場費由60萬鎊起(約630萬港元),主要戶型為2房及3房;另外,別墅114萬鎊(約1200萬港元)入場,面積介乎1400至2400方呎,以3至5房戶型為主。Cook表示,過去3年Southfields樓價上升了45.3%,區內租金回報平均為3.5厘。Cambium一共有55伙屬永久業權的別墅,以及55伙99年業權的分層式公寓,並將於本港推售約10伙公寓和49伙別墅。項目預計於2018年第四季落成,買家需先支付樓價一成,餘款在入伙時繳付。
明報記者
[王俊騏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17&issue=20171215
黃國英﹕A股跌停板 提供選股良機
1 :
GS(14)@2018-02-12 07:11:06【明報專訊】2018年剛踏入了2月,港股就出現了在高位的明顯震盪,但這其實是自然的事。單在1月就升了3000多點而未有一個像樣的調整,這根本是不良的現象。同樣地A股也是氣勢如虹、欲罷不能,正是互相輝映。但始終高處不勝寒,最後就只有互相牽連了。A股終於出現了一個有股份跌停板的日子,因此港股就無可避免地被拖累了。A股有停板的機制但港股卻沒有,如何在其中找到有利的契機,是投資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A股的中小型股上周四被沽至停板,但市場資金卻托着大股,因此指數下挫的幅度並不顯著。若停板這種情况在以往出現,港股的跌幅相信絕不會像現在那麼溫和。但時移世易,情况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港股並沒有跟隨跌到足。究其A股下挫的原因,原來是國內資產管理的規範化改變所致。以往A股的流通量一向是嚴重不足,而且貨源歸邊,極度集中到那些資產基金手上。相對來說, H股會較為好一點 ,但現在A股因為條例改變而造成資金的調動,進而就變成了市場的沽壓, 再進一步就變成市場的大跌契機了!投資者如果沒有深入調查研究,是不會察覺到箇中的玄妙,如果盲目地觀圖論勢,就很容易被誤導而進入了走勢陷阱之中了。
資產管理條例改變 資金調動形成沽壓
這種情况亦側面說明了為何AH股的差價會有那麼大的分別了。投資者面對這種突然的下挫,究竟應該如何自處?如何來取得戰機再進而獲利呢?其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A股因為有跌停板的機制,在下跌停板的時候,投資者是無法知道股票的底部在哪裏,但不斷的跌停板之後,到某一天終於沒跌停板時,那個價位就是很堅固的底部了。這並不是深奧的理論,而是一個顯淺的理由!投資者如果能夠捕捉到機會,那樣不就是理想的時機嗎?
投資者不能單靠專家、靠圖表、靠消息,最重要是要靠自己分析的方法,才能夠取得市場中的優勢!所有人都知道的東西其實價值高極有限,要比別人早着先機,才是制勝之道!另一方面,這種停板的機制,會製造出一個恐慌的氛圍來影響其他股份,其他股份沒有跌停,就可以說明這些股份是優質股、強勢股,這又是另一種機會!被拖累而下挫,就是偏離了原本的價值,如果能夠捕捉到轉勢的一刻,亦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基礎。
沒跟跌股份 料屬優質強勢股
投資其實是一門藝術,並沒有固定的成法,但如果能夠把實質的道理轉化而成攻守的招式,投資者就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其他的影響來說,那些強勢大價股通常並不太為之所動,強者愈強是市場中永恒不變的真理,投資者最重要就是不要目迷五色,被一些市場的噪音干擾,確定了目標、堅持了信念、執行了操作,就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報。
H股跟隨A股下跌是應該的但卻是不太合理,因為H股是在自由市場中自由定價,當A股的下挫牽連到H股下挫,這樣對H股來說就是一個投資的良機!H股本已較A股廉宜但跟跌,正是平上加平,這樣的投資機會不是千載難逢的嗎?如果不把握稍縱即逝的契機,就真的對不起自己了。
政策拖累不合理下挫 投資機會
投資者應該考慮今天的股份和昨天都是同一隻股份,被一些行政因素而拖累下挫,其實是和那隻股份的本質是沒有關係的,可以說是無辜受累。既然是不合理的下挫,就是一個投資機會。但話要說回來,如果你覺得這個下挫的原因是會改變了股份的本質又或是影響到社會的層面,這樣又不能一概而論了,說簡單點,就是觸發了一個巨大的危機,投資者就要知所進退,不能死抱不放了。
投資者要考慮一個事實,這個觸發點是不是和金融海嘯時的雷曼兄弟一樣,是會影響到全世界的現狀?又抑或只是一個片面的波瀾?只會造成局部的影響?如果能夠界定清楚,就可以提供清晰的方向來給投資者進攻抑或是防守了,箇中的考慮是要投資者自己決定,旁人無法置喙!投資者如果理解清晰,這些市場中的漣漪,就正正是投資者盈利的東風了。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07&issue=201802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