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縮時兩分鐘拍出香港味 得獎西班牙攝影師:最緊要創意
1 :
GS(14)@2018-02-04 23:39:27Alex已居港6年,目前是一位freelance攝影師。於2015年贏得索尼專業比賽的東南亞區最佳影片。
【科技籽:玩物達人】這個香港已不是我的地頭,樓價高企、政治氣氛令人氣餒,提到香港,我們總是搖頭。不過對於居港6年的西班牙攝影師Alex Rodriguez來說,拍攝香港景色總令他樂此不疲,更揚言要在香港落地生根,和總是說「走得就好走」的我們形成有趣對比。攝影師先講攝影事,Alex專長是拍攝「timelapse」(縮時攝影),他覺得香港在這方面是世界第一,「大概世界上沒有其他地方像香港一樣,隨時隨地拿出相機都可以拍到出色的timelapse,去到外國街上總是空空的,拍不出香港這種活力。」
好壞來自比較,Alex認識了香港女友,6年前跟着她來到香港,就有在香港當攝影師的想法,原因除了被香港吸引外,也因為當時西班牙局勢很差。「我在西班牙當過電視台的新聞攝影師,但在西班牙很難找工作,記得在旺角有個伯伯跟我說香港遍地黃金,努力就拿到。當然未必人人認同,但在西班牙你多努力也一場空。」Alex認為在香港機遇較多,並不是說現在作為freelance攝影師賺得很多錢,但至少他能把自己的興趣作為事業。當初來到香港時,Alex對事業並未有太多想法,大約在2013年他在網絡上看到香港的timelapse影片,但覺得那些影片拍來拍去也是中環和銅鑼灣,並沒有拍出香港真實一面,於是就想到不如自己操刀。一開始他只是用手機app拍攝,就被效果迷倒。
街坊日常 燒味檔魚蛋檔上鏡
「我記得第一次是在葵芳,我試着在小巴上拍攝timelapse,那街道和行人不斷流動。」Alex用crazy來形容,人多車多令我們crazy地煩躁,但卻令這位外國人crazy地着迷,他開始周圍出動。在2015年憑着兩分鐘的timlapse影片《No Limits》贏過「索尼專業比賽」(Sony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的東南亞區最佳影片。Timelapse的原理是每隔一定時間拍下照片,再將連續的照片合成影片,將幾分鐘甚至數個小時的時間濃縮成幾秒鐘影片,中文又叫「縮時拍攝」,給人的感覺多數用於拍日出日落、大山大水,但在Alex的影片中卻有很多街坊人物,充滿港味,在他鏡頭下的燒味檔、魚蛋檔、肉檔都在縮時工作,甚至見到阿伯捉棋、女朋友食燒鵝瀨等有趣畫面,而記者最喜歡的還是招牌的小巴鏡頭,從來都沒有留意到小巴風景是這樣的美。
得獎作品片段記者最喜歡Alex的招牌小巴鏡頭,從沒留意過小巴外風景的美。
得獎作品片段Alex的timelapse中有不少街上人物的特寫。
得獎作品片段將重點放在活動較少的指定人物上,timelapse會模糊化身邊流動的途人,帶出攝影主題。
專業用家會用的電動路軌,Alex這台路軌組合價值約$17,000。
Alex和知名導演Brandon Li將於2月3日舉行攝影講座,免費入場。
http://filmmakingworkshopbrandonalex.eurasia-platform.com
土炮方法 數磚頭邊行邊拍
Alex分享拍攝timelapse的心得,現在的相機很多都內置timelapse模式,甚至能在相機內合成好影片。一般定鏡timelapse set好腳架,設定好光圈、快門和時間間距,就會自動運作。拍攝timelapse途中可能會有很多光源變化,但Alex提醒最重要的不是曝光準不準確,因這些都可後製調校,最要緊的是發揮創意。另如想拍攝會動的timelapse(hyperlapse),除了用比較專業的電動相機軌道,也可用比較土炮的體力勞動。Alex教大家可以留意地面的標示,訪問當日我們身處的黃埔海旁就有磚頭地面,Alex提議可以每前進4格磚頭就拍一張,每張都把對面海的中環廣場放在畫面中間,那麼就可拍出有運鏡的縮時影片。至於要拍多少張也有數得計,在影片格式中大約25張相片可構成1秒畫面,Alex通常也會拍攝10秒長度方便剪接,即是每個鏡頭也會拍攝大約250張相片,即是要拿着腳架和重重的相機及鏡頭邊走邊拍,也是一件苦差。拍攝timelapse其中最有趣的地方是,拍攝的過程很漫長,有時會感覺拍得不好,擔心出來的效果。不過這些擔心往往在後製時都煙消雲散,「拍攝時你不會想像到變成timelapse後畫面是這樣漂亮,這種驚喜是我最喜歡timelapse的地方。」若初入門想體會timelapse有趣之處,可像Alex一樣由手機app開始,例如「Hyperlapse from Instagram」或者「Lapse It」在Android和iOS也有,是簡單易用的timelapse app。開app後在街上邊行邊拍已能做出有趣的快鏡效果。不過如果要長時間拍攝或專業timelapse,始終要相機腳架輔助,用相機也能靠光圈、快門的組合拍出較特別的效果,例如拍攝馬路夜景時,可以用上5秒左右的慢快門捕捉車燈的光影。Alex的YouTube頻道「Alex Timelapse」和IG戶口「alextimelapse」會定期示範,有興趣的影友們可去偷師學習。
教你影相
很多相機目前已設有timelapse模式,例如Alex目前使用的Sony A7R3。
較簡單的方法是數地上磚頭拍攝,方法雖然土炮但可拍出長距離hyperlapse。
Facebook:Alex Timelapse
Instagram:alextimelapse
記者:司徒港燊攝影:王國輝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31/20290341
魚樂無窮:最緊要坐得舒服
1 :
GS(14)@2018-02-04 23:50:47恒指1月埋單升足一成,為2015年大時代後最強單月升幅,如果1月效應有料到,今年見4萬點其實冇難度。當然,目標遠大一回事,你有冇能耐食晒成個升浪又係另一回事。就以昨日為例,低開再跌然後抽上,埋單升279點,高低波幅更達600點,心理質素稍差,低位肯定已經被震走,然後眼光光睇住個市倒升,欲哭無淚。唔希望上述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最重要係坐貨坐得舒服。何謂坐貨坐得舒服?你問問自己,如果全日唔望報價機,會唔會坐立不安、茶飯不思?做到嘅話咪係舒服囉。簡單來說,就係孖展額不能過量,衍生工具佔倉位不能太大。新股市場與大市同樣火熱,繼希瑪眼科(3309)四日喪升6倍後,新近歐化(1711)單日亦狂飆逾2倍,抽中的認真肥仔。唔知大家有冇留意,兩者均有名人效應,前者有馬化騰認購,後者則是楊受成做大股東。正在招股的芸芸新股,餐飲股佳民集團(8519)有着同樣炒作基因。集團主席黃佩茵乃城中名媛,其丈夫為金山工業(040)主席羅仲榮的公子,股東則有彤叔孫女婿龐建貽,以及中港照相(1123)太子爺孫道弘,且看這隻富二代概念股,股價能否闖出一片天。唐牛
http://fb.com/tongcow88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1/20292132
【pizza最緊要係個爐】豹紋黑點餅底先至正?背後係百萬投資
1 :
GS(14)@2018-02-05 00:02:11連續贏得12屆World Pizza Champion的Tony Gemignani,做出來的薄餅也有黑色豹紋斑點,足見是好東西。
很多時候,吃薄餅都會有飽滯感覺,大家可能會以為是薄餅落得太多芝士,那咁你就怪錯芝士了。「其實是麵糰發酵不足夠,你就要花很多氣力去消化。」Mother of Pizzas創辦人袁鎮滔(Ricky)說。一般在薄餅連鎖店吃到的薄餅,為了講求效率,多數都不會等麵糰發酵。相反,Ricky寧願捨棄賺多點錢的機會,也要做好這些麵糰,「我們租金成本貴,但我不做多幾個座位,寧願用些位置去讓麵糰冷凍發酵36小時。」所以他特地闢了一個麵糰儲存室,花了約80萬購置了多個冷凍櫃,為的只是做好這些麵糰。
特意從美國運回港的Wood Stone窯爐,成本要超過20萬。
Mother of Pizzas主打拿坡里式餅底,以及美國式配料的薄餅。
不過要做到好的拿坡里薄餅餅底,除了要靠這些36小時的麵糰之外,還要有一個強力的窯爐,他花了超過20萬從美國運了一部Wood Stone窯爐回港,「它可以去到華氏999度(537℃),因為香港不可以用柴木燒,政府已經不發牌照,所以就要用煤氣。」其實只要熱力足夠,薄餅邊烤到有豹紋斑點,這就是拿坡里薄餅的特點了,但有時在香港卻不能夠做太多這些豹紋薄餅,並非窯爐不夠強勁,而是因為有些客人會覺得這些豹紋代表燶了,但其實這些豹紋,跟牛扒上面那些坑紋同理,因此他們也經常要向客人解釋,這些斑點不是燒焦,而是好東西來的。下次食薄餅見到有黑色斑點,就別問為甚麼了,不過如果你真的吃到燶味,也有可能它真的燶了,就記得換過另一塊吧。
Mother of Pizzas銅鑼灣禮頓道13-19號地舖記者:黃子卓攝影:鄧鴻欣、張志孟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4/20294622
【旅遊籽】挑夫最緊要「硬頸」 喜馬拉雅山超人無極限
1 :
GS(14)@2018-02-25 19:08:58超強體力在高山馳騁,挑夫有「喜馬拉雅山超人」之稱。
【旅遊籽:浪迹遊蹤】尼泊爾珠穆朗瑪峯大本營Everest Base Camp(EBC)每年吸引約四萬人前往朝聖,當地的登山業漸漸蓬勃,旅遊業更成為山區的經濟支柱。除酒店行業變得發達外,原來登山熱還造福了另一種職業,挑夫(Porter)。
尼泊爾山區無車可到,物資運送靠牛、騾或人類雙腳,對山上生活的尼泊爾人而言,行山不是興趣,而是生活一部份,他們從小便習慣背着東西在山上往來,男女老幼無一例外,日子有功便成為挑夫。從他們的背上,可看到飼料、登山客的背包、雜貨、木板、石油氣、水缸甚至鋼條。負重技巧代代相傳,我們親身體驗這非一般的工作,發現負重關鍵不在背上,而是頭和頸。首先用繩把貨物繫緊,再將布帶的中心放在頭上天靈蓋位置,身體向前微傾,雙手捉實布帶兩邊,借力把貨物背起。頭、頸、背成一直線,重心放在頭上,即使雙手放開,貨物亦不會掉下來。為登山者服務的挑夫,每次約背20至25公斤的貨物;做運輸的挑夫,薪金按重量計算,因此他們會背負可承受的最大重量,由50至150公斤不等,更有說挑夫是無極限,「喜馬拉雅山超人」之稱,實至名歸。
木板為主要建築材料,建一房子約需兩年,要等待建材運送。
挑夫體驗,背上貨物還好,但在高原一天走數小時,實在是能人所不能。
Travel Memo簽證:持區護照或BNO均需簽證,尼泊爾駐香港領事館可辦理簽證,
http://hkg.nepalconsulate.gov.np機票:來回香港及尼泊爾盧克拉,經加德滿都轉機,每人由$8,106起滙率:1港元約兌13尼泊爾盧比,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採訪:符樂攝影:梁啟鋒、符樂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25/2031319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