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市場不景氣 摩托羅拉無限期推遲智能手表項目
12月2日消息,據福布斯報道,最新消息顯示,摩托羅拉不會再推出搭載Android Wear 2.0的智能手表,摩托羅拉全球產品開發主管明確表示,該公司不打算發布第三代Moto 360。
摩托羅拉全球產品開發負責人、聯想移動集團的沙吉爾·巴卡特(Shakil Barkat)指出,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需求,以支撐新款智能手表的推出”。在摩托羅拉退出之後,谷歌在2017年初Android Wear 2.0發布時將失去一家長期以來的合作夥伴。
他同時表示,“對我們來說,可穿戴設備並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每年去開發新產品”。目前,摩托羅拉的智能手表產品線中只有第二代Mote 360。同時發布的Moto 360 Sports在推出5個月後就已停售。
不過摩托羅拉仍然認為,手腕上的設備“很有價值,未來帶來的價值要遠遠大於當前”。
對谷歌來說,摩托羅拉宣布放棄Android Wear 2.0設備是個重大打擊。有傳聞稱,谷歌將推出自主的Android Wear設備,以便與Wear 2.0一起發布,將與OEM廠商的產品直接競爭。
目前,全球範圍內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似乎都不太景氣, 第二代Apple Watch的銷售額實際上已經連續下降了18個月。
報告稱2017年電腦銷量將繼續低迷 可穿戴設備爆發式增長
1月4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消費技術協會3日發布的報告預計,受美元升值及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強影響,2017年全球消費電子產品支出將繼續下降。
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消費電子支出預計為9500億美元,同比下降1%,而今年消費電子產品支出將繼續下降2%至9290億美元,為連續四年下降。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行業分析主管史蒂夫·凱尼格當天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媒體開放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說,美元升值將導致其他貨幣計價的消費電子產品銷售額縮水。盡管今年消費電子產品支出將繼續下降,但銷售數量預計較2016年持平,約為61.87億臺。
凱尼格還指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以及英國“脫歐”等因素將加大全球貿易前景的不確定性,不利於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增長。
從產品類別看,今年智能手機消費額將與2016年持平,達到4320億美元,占全球消費電子產品支出的47%。其中,新興市場智能手機消費額占全球近60%。
受智能手機擠壓,2017年平板電腦銷量預計從2016年的1.5億臺降至1.36億臺。包括平板電腦、便攜式電腦和臺式電腦在內的電腦產品銷量今年將下降6%至3.8億臺。今年全球電視銷量將小幅增加1%至2.29億臺,其中4K電視銷量將從2016年的5270萬臺增長至8190萬臺。
凱尼格還指出,今年可穿戴設備市場仍將繼續爆發式增長。可穿戴設備銷量今年將達到1.84億臺,同比增長50%。其中,智能手表銷量將翻一番至7500萬臺。
分地區看,凱尼格認為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市場在消費電子領域有著巨大潛力。他說,過去幾年來中國已經發展為非常成熟的消費電子市場,電子技術已經完全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報告預計,今年亞洲新興市場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將較2016年小幅下降1%,至18.16億臺。
全球可穿戴設備銷售增67%
1 :
GS(14)@2016-05-19 02:04:46【明報專訊】市場研究機構IDC估計,剛推出一年Apple Watch智能手表今年首季的出貨量約150萬隻,在可穿戴設備的市佔率只有7.5%,落後於價格較便宜的Fitbit和小米運動手環。Fitbit首季出貨量為480萬隻,市佔率達24.5%。小米的出貨量為370萬隻,市佔率為19%。
蘋果智能手表領域稱冠
IDC的數據顯示,全球首季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爆發性增長,按年增幅達67%至總數1970萬隻。不過單在智能手表領域,Apple Watch首季銷量是全球之冠,力壓銷量70萬隻的三星、銷量40萬隻的摩托羅拉及20萬隻的華為。
此外,Google旗下的地圖導航軟件Waze,繼去年在以色列試推共乘服務後,目前開始在召車軟件Uber和Lyft的根據地三藩市開闢戰線,在當地測試共乘服務。
Google於2013年斥近10億美元購入以色列導航軟件Waze,它的導航地圖能向駕駛者顯示哪兒交通擠塞,並提供其他可行路線。Google去年已在以色列利用Waze提供共乘服務,現鎖定三藩市多家企業進行測試,現時有逾2.5萬名企業僱員參與試驗。
有別於Uber及Lyft的司機以賺錢為目的,Waze的重點是鼓勵共乘及環保。Waze的乘客只需分擔汽油費。Waze沒有特別招攬司機,司機來自Waze的社群,乘客下載了Waze Rider程式即可搜尋往同一方向的車輛,司機則用既有的Waze程式交流與收費。Waze表示,共乘服務只是用來分擔出行成本,並非用來營利,司機每天只能在上、下班時間接載同路的乘客,以減少道路塞擠。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8/news/ec_eco1.htm
Fitbit運動手環銷量激增 市佔逾兩成半 成可穿戴設備之冠
1 :
GS(14)@2016-05-22 11:35:35【明報專訊】蘋果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約一年,從未公布其實際銷量。市場研究機構IDC估計,Apple Watch今年首季的出貨量約150萬隻,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全球市佔率只有7.5%,落後於價格較廉宜的Fitbit和小米運動手環。Fitbit首季出貨量480萬隻,市佔率達24.5%,繼續是可穿戴設備之冠。小米出貨量370萬隻,市佔率19%,排第二。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可穿戴設備包括運動手環、智能表、智能眼鏡和智能衣服等,過往屬小眾玩意,但近年愈趨普及,逐漸打入主流市場,銷量激增。IDC的數據顯示,全球首季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按年增67%至1970萬件。根據羅兵咸永道最新調查,美國1000名受訪成年人當中,49%受訪者表示目前擁有一件可穿戴設備,36%受訪者更表示擁有超過一件,反映市場潛力驚人。與前年相比,當時僅21%受訪者表示擁有可穿戴設備。目前最普遍的可穿戴設備要算是健康手環,多數受訪者都認為它可促進健康、減少肥胖。
Fitbit作為可穿戴設備的領頭羊,其產品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充當計步器。這種產品在美國市場至少有數十年歷史,Fitbit卻以互聯網思維,把傳統的計步器改頭換面,就如蘋果以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
整合運動數據分析健康狀?
傳統的計步器廠商專注於讓運動測量更為精確,Fitbit卻善用這些運動資訊,將其自動上傳雲端,整合成專業的分析報表,使用戶清楚掌握自己的健康狀?。在Fitbit的社區,用戶更可把運動資料互相比較,在美國掀起運動社交熱。Fitbit表示,發展針對性的功能是其產品設計的原則,其設計主要關注健康領域,並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智能化功能。IDC分析指,受惠於產品系列趨向多元化,以至企業推廣保健計劃等,令Fitbit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導地位毋庸置疑」。
根據IDC的報告,Fitbit運動手環出貨量由2014年全年的1100萬隻,激增至去年的2100萬隻。不過銷量上升之際,其市佔率卻一直下滑,由2014年的平均38%,跌至去年的27%。市場份額正被蘋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以至售價低至11美元的小米手環(Mi Band)所蠶食。
智能手表未可取代健康手環
根據IDC的數據,小米手環去年的出貨量達1200萬隻,全球市佔率由前年的4%增至15.4%,出貨量全球第二。蘋果的智能手表去年出貨量估計達1160萬隻,市場份額為15%,出貨量排第三。出貨量排第四、五的分別為Garmin的健康手環(330萬隻)和三星的智能手表(310萬隻)。
數據反映Fitbit和Garmin等傳統健康手環的銷量,仍然勝過智能手表。不過單在智能手表領域,Apple Watch銷量是全球之冠,力壓三星、摩托羅拉和華為等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表的市場份額增加之際,並未侵蝕健康手環的實際銷量。由於兩者的功用和價格差異較大,料兩者有足夠空間並存。
業界指出,可穿戴設備的製造商正專注發展產品的獨特性,加強開發不同的核心功能,例如為專為長期病患者而設的人體健康指標監控及警報裝置,或專為防止兒童走失而設的智能手表及智能鞋。部分甚至與時尚結合,更清晰界定其產品定位,配合不同用戶的需要。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2/news/eb_eba1.htm
小米成全球最大穿戴裝置生產商
1 :
GS(14)@2017-08-05 10:20:05【明報專訊】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8月3日公布最新數據調查,因為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廉價運動穿戴手帶及美國生產的優質智能手表需求增加,令今年第二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達2160萬件,按年升8%。當中小米市佔率17%,打敗Fitbit和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穿戴式裝置生產商。
Strategy Analytics董事總經理Neil Mawston表示,小米第二季出貨量有370萬件,比去年同期上升23%。小米手環因價錢相宜和備有多種功能,在中國大受歡迎。
Neil Mawston預計蘋果未來推出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 3,將進一步完善健康追蹤功能,可助蘋果重奪穿戴式裝置生產商的領導地位。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19&issue=201708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