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當地時間4月23日公布財報,財報顯示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業務的支出增長了三倍。谷歌也為美國科技公司財報季起了一個較為不利的開局。
當日美股收盤,科技股再度遭受重挫,谷歌、亞馬遜、Facebook、Netlfix股價下跌均超過3%,FANG公司市值總額蒸發超過850億美元。其中谷歌跌幅最大,下跌4.8%,市值蒸發360億美元。
在標普500公司中,4月23日收盤跌幅超過5%的有30家公司,其中大多數是工業以及科技行業企業。除了FANG之外,科技公司當中損失慘重的還有軟件公司歐特克(Autodesk),芯片公司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gy)等,跌幅都將近6%。
鑒於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不斷高企的雲計算業務的投資計劃,分析師下調了該公司的利潤率預期。今年以來,谷歌股價已經抹去全部漲幅,下跌3%。不過Netflix和亞馬遜今年以來股價仍然分別上漲55%和25%。
蘋果股價也跌至調整區間。過去三個交易日,蘋果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7%,市值蒸發近640億美元;同時較3月13日創下的183.5美元的歷史高位下跌11%。蘋果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超過4%,不過仍然比去年同期上漲10%。
受到主要供應商臺積電下調出貨量預期的影響,多家券商分析師紛紛下調蘋果二季度iPhone出貨量。蘋果將於5月1日公布財報。
谷歌糟糕的財報也為未來兩天Facebook和亞馬遜即將公布的財報蒙上陰影。Facebook將於4月25日公布財報,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發生至今,令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已經跌去近10%。去年Facebook股價飆漲了53%。
金融機構The Phoenix Group首席經濟學家Max Wolff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技股正處於非常脆弱的階段,此前風險資產已經被過多地買入,外加不斷增長的政治風險和利率風險,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市場。”
4月26日亞馬遜等多家科技企業公布財報。亞馬遜創始人CEO貝索斯在財報公布前首次透露,亞馬遜的Prime會員註冊數已經突破1000萬。亞馬遜預計將在財報中針對如何繼續增長給出指引。
過去幾個月,亞馬遜一直遭受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攻擊,指責亞馬遜對美國郵政行業產生的不良影響。根據彭博的分析師調研,今年一季度亞馬遜收入預計將達到500億美元,同比增長40%,這部分受益於去年亞馬遜對美國零售商全食的收購。
分析師還預計,亞馬遜每股盈利將從去年的1.48美元下滑至1.26美元。此外,亞馬遜還將加大國際擴張的力度,雲服務數據中心的建設以及原創劇和流媒體視頻業務的投入。
根據研究機構Evercore ISI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基金經理仍在源源不斷地增加科技板塊敞口。這意味著如果科技股開啟滑鐵盧模式,那麽這些投資者將遭受沈重的打擊。
好消息是半導體領軍企業德州儀器4月23日公布的一季度財報利好,盤後股價上漲,這可能將提振芯片板塊近期的頹勢。近五個交易日,英特爾股價累計跌幅近4%,英偉達股價累計跌幅近7%。英特爾將於4月26日公布財報;英偉達財報將於5月10日公布。
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將於5月4日公布財報;京東股價4月23日下跌超過3%,京東將於5月7日公布財報;百度財報將於4月26日公布。
美國科技股調整進入第三天,周一早盤納指平開後快速走低,跌幅迅速擴大至1.5%以上。對於成長股投資者而言,這輪調整來得有點猝不及防,自從上周四Facebook公布財報以來,科技股總市值已經蒸發近3000億美元。
周一早盤,科技股五朵金花 'FAANG'中全線下跌, Facebook和Netflix下跌超4%,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 下跌超1%,蘋果下跌0.6%。 'FAANG'是科技股中高成長性的代表,在美股本來持續至今的九年牛市中,漲幅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
上周四社交媒體Facebook度過了可能是公司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受“劍橋分析”數據泄露事件及假新聞等方面消息影響,公司迎來了堪稱災難性的一份財報,營收和活躍用戶均不及預期,公司股價大跌20%,市值蒸發超1200億美元。
然而不止Facebook一家公司令投資者失望,流媒體巨頭Netflix此前公布的最新財報也讓投資者大失所望,新增訂閱用戶近五個季度以來首次不及市場預期,且差距甚遠。公司此前宣布將投資80億美元生產原創劇集,同比增長超一倍,市場擔心訂閱用戶增速下滑將無法維持公司股價,本月奈飛下跌近13%。
如今市場的目光已經轉向即將在周二盤後公布財報的蘋果身上。目前市場的預期偏正面,彭博社統計市場分析師數據顯示,預計蘋果本季財報營收為523億美元,同比增長15%,這將是2015年以來公司最強的3季度增長),但可能會給出略為疲弱的4季度指引。摩根士丹利則看好蘋果服務業務收入增長。
有券商開始建議投資者轉向價值股,傑弗瑞股票策略師德桑克蒂斯(Steven DeSanctis )周一表示,科技股成長性遭遇質疑,不妨將目光轉向價值股。摩根士丹利的看法類似,將工業板塊作為主推。不過高盛並不贊同完全退出科技股,認為Facebook的財報表現不足以代表整個科技股和互聯網公司的未來前景。
統計顯示,科技股依然是今年美股中表現最好的板塊,整體漲幅14.1%,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5.4%。
近日,Facebook(臉書)、推特(Twitter)接連暴跌,美國科技股見頂了嗎?
華爾街吹風價值投資在Facebook和Twitter這兩大社交平臺暴跌引領下,美國科技股的下跌浪潮還在繼續。截至當地時間7月30日收盤,納斯達克指數跌幅1.39%。Facebook跌2.19%,奈飛(Netflix)跌5.7%,亞馬遜跌2.09%,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1.82%,微軟跌2.15%,Twitter跌8.03%。上周的最後兩個交易日,Facebook、Twitter這兩家美國社交媒體公司股價大跳水,引發華爾街極大關註。
美科技股股價暴跌
時間回放得更長一點我們也發現,美國科技巨頭股價都在下跌。根據美國明星科技股FANG(Facebook、亞馬遜、奈飛、谷歌)各自公布的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二季度公司財報,除了亞馬遜外,其余三家科技巨頭二季度的業績都不盡如人意,股價跌跌不休,使美股科技股所受拖累不小。各公司財報公布後,Facebook股價一度下跌逾24%;奈飛則被認為“強勁而不優秀”,並遭到了評級下調;谷歌因歐盟反壟斷條款出臺,遭受天價罰單43.4億歐元,凈利潤腰斬。
很難想象,不久之前,這些明星科技股一直是瘋狂追捧的對象,股價一直處於飛速上漲之中。3年時間,亞馬遜股價漲了3倍,而Facebook的股價更是大漲5倍。美股之所以能保持上漲趨勢,很大程度是由於科技股的功勞,標普上漲中新科技公司股票貢獻率曾一度超過了80%。
如今,科技股卻迎來至暗一周,筆者認為,信息服務環境的變化或是直接原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的變化日新月異,人們的投資行為也會隨之而發生改變,無法總結和預期規律,而實踐確會如期而至,政策和事件性的變化會隨時影響科技企業發展。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科技技術革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網絡從1.0步入2.0再到N.0,從B2B到B2C到O2O。十年至今,FANG給人的便利已接近邊際效應的最大值,遞增的空間已經極小。
也就是說,美國科技巨頭這一輪的衰退不是產能過剩,而是服務過剩,通俗來說提供的“便利”已經超過了用戶需要的“便利”。這意味著用戶的選擇增多了,可以隨時接受或拋棄任何一個互聯網平臺,這意味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嚴峻的生存環境,科技公司持續和相對容易的增長時代正在逐漸消逝。
以Twitter為例來說,Twitter股價下跌,用戶流失嚴重,除了封停大量違規賬戶帶來的影響外,數據泄露醜聞更是難脫幹系。在服務過剩狀態下,用戶會提高要求,更加註重隱私保護,並且歐盟也開始實施更為嚴格的隱私保護法律。
警惕泡沫風險
美國科技巨頭從超出市場預期的大幅度增長,到如今遭遇至暗一周,難道明星科技股氣數已盡?
就目前來說,整個科技股仍舊瘋狂,但內涵越來越縮小卻是不爭的事實,這的確是泡沫危機的征兆之一。
然而,理性看待這次美股科技股下跌,可以發現並不是基本面“壞了”,也不是支撐科技股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出現了大的閃失,而是一些特殊因素、外在因素突然聚合在一起導致了今天的結果,這些都只是暫時的。
還是以Twitter為例來說,雖然各種因素導致Twitter股價一度下跌,用戶優勢不再,但是華爾街分析師對其公司業績仍持樂觀態度,其廣告業務和國際業務仍保持增長,並且Facebook旗下的其他軟件也運營良好,因此,這次股價下跌或只是暫時現象。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市場之所以對互聯網科技企業泡沫心存警惕是因為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就讓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但是,與本世紀初的網絡股泡沫比較,本輪科技股暴漲與其存在根本性的區別。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基本屬於投機動因引起的泡沫,即投資銀行對存在泡沫的互聯網股票過度投資,導致了互聯網泡沫的產生。本輪美國科技股引領的暴漲,主要是一些大機構的投資者瘋狂買入,帶動了整個市場的騷動,但確是有業績與強大基本面作為支撐的。
上世紀末互聯網用戶少,業務單一,盈利模式簡單,較多的參與者都獲得了大額融資,互聯網行業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必然導致大多數企業破產,估值崩潰在所難免。
而當今互聯網用戶多,盈利模式豐富。互聯網公司規模更加巨大,企業內部的生態系統也趨於完備和國際化。互聯網市場在不斷拓展細分,向著市場更加健全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某個範疇內的失敗不太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是,這些明星科技股的確存在過熱追捧的現象,大量資金紛紛湧入這些大型科技股,導致股價持續上漲,引發估值偏高泡沫,必須引起足夠警惕。科技產業的發展空間很大,但人氣和估值一旦超過某個限度,也會助長泡沫的膨脹,破壞力空前。因此,警惕泡沫風險,理性回歸是必然過程。(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紐約時間30日,美國科技股早盤再遭猛烈拋售,重磅科技股當日都以跌勢收場。受科技股大跌影響,標普500指數收跌16.22點,跌幅0.58%,報2802.60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144.23點,跌幅0.57%,報25306.83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107.41點,跌幅1.39%,報7630.00點。
繼Facebook公布不達預期的財報並引發超過20%的巨大跌幅後,幾大科技巨頭陸續公布財報,喜憂參半,科技股盤面出現恐慌式拋售,延續數日未有緩和之相。這次科技股齊跌數日的原因是什麽,而此番大跌僅僅只是開始嗎?科技市值稱霸、貢獻主要增長、左右美股盤面的局面是否在未來走到盡頭等問題在華爾街引發熱議。
跌跌不休再引恐慌
自Facebook上周發布財報顯示業績差強人意起,科技板塊累計下跌已經超過9%,納指跌破50日均線的同時創下3月以來最大的三日跌幅。明星科技公司FAANG除蘋果公司尚未發表業績外均已交出成績單,其股價無一幸免以下跌開市且跌勢收尾。
據統計,包括FAANG在內的10個最具價值的美國科技公司,一天內市值蒸發超過800億美元,亞馬遜市值減少186億美元,微軟減少177億美元,相當於單日各縮水了一家千億人民幣級別的上市公司。其中以Facebook縮水最為嚴重,收到“劍橋分析”數據泄露事件以及假新聞等負面事件的影響,公司在發布業績當天股價下跌超過20%,市值蒸發1200億美元,自上周四以來,科技股總市值已經蒸發近3000億美元。
美國對沖基金正奇資本(Singular Square Management)CEO曾夢佳對記者表示,這次局部賣出集中在奈飛、推特、Facebook等財報不理想的股票,這種直線下跌更像不顧價格的清倉出貨,如機構做出止損決定而堅持賣出。相反的業績優異的亞馬遜沒有出現非常擬合的走勢,曾夢佳認為基本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今天由奈飛和Facebook帶領下跌,隨之將恐慌傳導到其他股票。美股即使會有情緒驅動,但是基本面還是核心競爭力。”曾夢佳認為,美股目前在靠科技股為支撐,尤其亞馬遜等貢獻了許多漲幅,經此一次,FAANG組合或許就要各走各路了。“從關聯性看,未來或許會有所改變。雖然美股指數很強勢,但很多個股實際上並沒有跑贏指數。”無獨有偶,中金海外策略也認為,此次暴跌超出了大部分市場參與者的預期,需要關註如此大幅的下跌以及此次偏弱的業績直營是否會帶來更多投資者的減持壓力、以及包括基於此的相關衍生品的平倉壓力,即所謂的“下跌本身帶來的風險”。
實際上,6月時富國銀行高級分析師Chris Harvey表示已對科技股感到擔憂,科技股在標普500中所占權重達25%以上,一旦科技股轉向下跌,將拖累整體市場。
高盛此前表示,今年迄今標普500指數7%的年回報率中,前10大貢獻者占62%。在這10家公司中,有9家是科技公司。高盛的一項市場幅度指標(Breadth Index)顯示,目前的市場幅度為0,而從歷史上看,當幅度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之後,往往跟隨著市場和經濟領域的崩潰,1990年和2008年的類似情況就發生在經濟衰退之前。“從基本面來看,市場領導力的寬度變窄通常反映出有限的盈利能力,而這往往是經營環境趨弱的一個征兆。”高盛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戴維•考斯汀(David Kostin)在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
考慮到所有這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先例,高盛仍認為,至少在近期內,市場會表現良好。高盛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前10大成分股僅占指數收益的20%,接近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略低於30年21%的平均水平。展望未來,投資者將會繼續評估市場廣度與特定領域之間的關系。相比之下,如果企業利潤仍能廣泛分配,應該會緩解一些人的擔憂,也避免股市出現大規模拋售的情況。
還能買嗎?
美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做多FAANG已經連續第六個月被參與調查的基金經理們稱作投資者們最趨之若鶩的策略,各大基金今年迄今已向科技股投入360億美元,為紀錄最大規模。在Facebook公布疲弱業績的前一周,投資者向美國科技股投入了6億美元資金。因此美銀策略師認為,有跡象顯示資金流入規模已達到泡沫水準,Facebook股票遭遇重挫是市場即將見頂的信號,投資者應當考慮做空這些明星科技股。相較而言,新興市場出現了較為理想的進場點。
此外,有報道稱,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馬克•華納(Mark Warner)正在推進可能導致更多科技監管的提案,很可能會進一步打壓投資者情緒。此外,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周一上午在寫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科技行業正顯示出“枯竭”的跡象。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第二季度的GDP增速表明美國經濟“正在走上正軌”,而且這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此威爾遜警告稱,伴隨亞馬遜和二季度美國GDP利好出盡,美股下行風險正在穩定積累,今年以來最大的領漲板塊將跌幅最深。威爾遜認為,美股拋售潮剛剛開始,將創造2月以來的最大盤整幅度,應盡快轉為防禦。
Robo Global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比爾•斯圖德貝克(Bill Studebaker)也表示,接下來對FAANG股票持樂觀態度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麽好消息。他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是一項死活”(Dead Trade),換言之,如果股市在未來幾個月出現上漲,那麽這些上漲在很大程度上不會來自大型科技公司。“在不遠的將來,FAANG的股價不會有太大增長,而市場中正逐漸形成“資產重置”的態勢,資金將繼續從大型科技股進入市場權重股。”比爾稱,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大公司並不意味著就是安全的。
不過,比爾認為投資者也不一定會大舉轉向價值型股票。雖然他並不看好FAANG,但他明確表示,仍需要關註的一個明星組合中的亞馬遜(Amazon),原因很簡單,電子商務仍代表著全球零售市場的一小部分,這也給了該公司未來增長的空間。
華盛頓UpWealth投資咨詢公司CEO 詹姆士(James Early)就是在下跌態勢中非明顯轉向的人之一,他對記者稱自己是明星組合的“信徒”,並於尾盤購入了一部分Facebook的股票。“從業績看,科技股已經成為自己長期超預期表現的犧牲品,但它們並沒有被判死刑。”詹姆士認為,科技股可能會進入一段健康清理的時期,並重新調整投資者基礎。雖然FAANG的投資者可能會拋售甚至清盤退出,並尋找更年輕、整張更快的公司,但有耐心的投資者將進入科技股,尤其是那些現金流高、利潤率高的科技股。“我們需要的是調整預期,而不是讓這些依舊優質的股票徹底死掉。”
曾夢佳亦認為,雖然大盤變化多端,但是市場機會依舊存在,就如前段時間的金融板塊表現不俗。“但是,像去年那樣閉著眼睛做多的行情早已結束,想要乘機追跌做空奈飛或Facebook的投資者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瘦死駱駝比馬大,要完全打垮前期強者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上周四,蘋果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帶動美股上漲。但是投行警告稱,納斯達克指數可能在目前的水平暴跌15%。
摩根士丹利美國資本市場策略師MichaelWilson認為,目前股市正在進入一個螺旋下跌的階段,納斯達克將繼續向下調整15%以上。
隨著美股公司財報的陸續公布,美股市場也經歷了跌宕起伏。上周,Facebook公布財報後,股價連跌三日,市值蒸發1360億美元。
這引發了市場對於互聯網企業是否即將進入回調期的辯論。在全球市場上,截至上個月底,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股價已經從年初的高位下跌25%,市值蒸發超過1400億美元。僅今年7月,騰訊股價就下跌近10%,進入回調期,並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不過筆者註意到,盡管美國科技股在標普500及納斯達克指數中的權重以及騰訊在恒生指數中的權重都非常高,但導致科技股下跌的背後原因不盡相同。
新一輪美國科技股的拋售潮反映的是與指數掛鉤的被動式投資基金勢力的擴張,並在價值投資者和指數基金中間劃了一道分水嶺。
所謂被動式基金,也叫指數基金,基金經理選擇特定的指數成份股作為投資對象,試圖複制指數的表現。指數基金經理所配置的資產比例也要與指數中的成份股的權重相對應。
比如,美國科技股風向標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奈飛及谷歌)占據了標普500指數中12%的權重,以及納斯達克指數中高達27%的權重。如果納斯達克指數下跌,那麽基金公司就要進行被動式的管理,通過拋售部分股票來維持相應的權重,哪怕這些股票的基本面沒有問題,也會面臨拋售。
相反,當指數不停往上漲,基金經理也要被迫跟隨買入權重大的公司股票,即便那些公司的基本面並不好。這樣一來,這些公司的股票就會一直被推漲,甚至出現高估。
這就會導致一個現象:當大量資產流入到被動式基金的資產配置中時,一個指數中權重偏高的股票價格在市場漲的時候會跟漲,在市場跌的時候隨之下跌,反而與其基本面沒有太大關系。但這一現象並不是此輪科技股推動的牛市中所特有的,這樣的情況也曾出現在2000年那輪互聯網泡沫前。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很多價值投資者相信科技股的價值被低估,大舉買入。今天,當價值投資者大舉買入FAANG股票時,他們也面臨著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時同樣的擔憂。
和當年的互聯網盛世一樣,長達九年的牛市已經令美股市場投資者疲憊不堪,價值導向基金和指數基金的投資策略也開始產生分歧。價值投資基金經理轉向動量投資,也就是所謂的強勢股投資,而指數基金則被迫買入價格上漲過高的科技股。
一個更加值得關註的現象是,被動式基金的迅速擴張使得近年來被動買入的股票規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這主要是因為指數共同基金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數量的增長。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截至去年6月,被動式基金管理了約8萬億美元的資金,約占全球投資基金規模的20%,而十年前的這一比例僅為8%。ETF的增長更為迅猛,占到整個被動式投資基金的40%,十年前的這一比例是30%。
被動式基金數量增長的同時,聚焦價值投資的主動式基金規模則隨之減少。這也意味著潛在的利益沖突將更為突出。ETF基金經理是以低成本、低傭金的模式盈利的,因此他們追求規模效應,把Facebook或者蘋果這一類股票納入ETF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一目標,因為這類股票的流水很充裕。而正因為此,市場價格才被嚴重地扭曲了——價格與指數證券的關聯度越來越高,而與公司基本面的相關性越來越小。
換句話說,如果將一個股票納入某個指數,其實就等同於人為地讓投資者去追捧這只股票。股票是否受歡迎,反過來會影響短期的股價。
不過,與2000年情況不同的是,今天的科技股都是一些收入和現金流強勁的大公司,它們擁有可靠的盈利模式,正是這些公司推動了整個科技板塊的強勢上漲。
最好的例子是谷歌。谷歌的資產負債表約1000億美元,半年凈收入126億美元,而它繳納的稅費僅占稅前收入的14.6%。也難怪谷歌引起歐盟的不滿,最終被開出45億歐元的罰單。
但被動式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也會發生反轉,騰訊就是一個例子。從目前騰訊股價下跌25%的情況來看,騰訊的跌幅比恒生指數跌得更厲害,因此這就不是指數基金被迫調整倉位的問題了,而是騰訊股票自身的問題。
這就會引發另外一種情況:騰訊跌了那麽多,它在基金指數中的權重有可能會達不到騰訊在恒生指數中10%的權重,那麽被動式基金經理要使其倉位與指數保持一致,只有兩種選擇,要麽繼續買入騰訊股票,要麽賣出資產配置中的其他股票。
筆者認為,權重過大、風險偏好過高的公司股票未必能找到買家,尤其是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沒有投資者會大手筆買入騰訊的股票。所以他們只能通過拋售其他股票以維持騰訊的權重。但這樣一來,會導致恒生指數的其他股票面臨拋售壓力,這就是市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科技股最近在二級市場的日子不太好過。8月15日,A股三大指數均大幅下挫,跌幅超過2%,其中創業板指單日大跌2.63%,跌去近40點後最新收盤指數為1478.51,再度失守1500點。
港股恒生指數今天也表現不佳,單日跌幅1.55%,收盤指數27323.59點,未能守住27500點關口。其中科技股表現不佳,多只科技股出現在近兩天跌幅榜前列。今晚發布中期業績的“股王”騰訊控股股價也沒能撐住,繼昨天下跌3.435%後今天再度下跌3.61%,報收336港元,股價創今年新低。
兩地科技股走低,市場人士認為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個股業績不佳帶累大盤的原因。平安大華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李化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近創業板和成長科技股下跌,主要是新能源、自動化、消費電子等硬件公司的基本面低於預期。
博大金融控股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環球貿易摩擦對世界科技產品的需求有壓抑的作用,對科技類股份未來的前景有負面影響,另外個股業績影響科技股走低也是事實,很多投資者給包括騰訊在內的科技類股份高估值,現在科技股的業績達不到預期,導致整體估值重估。
港股科技股輪番下挫
外圍環境波動又遇上業績發布期整體表現不及預期,近日港股科技股整體出現下跌趨勢,多只昔日明星股股價低迷甚至破發。今天收盤後映客下跌13.18%,金蝶國際下跌12.06%,神州租車下跌10.97%,美圖公司下跌8.79%,閱文集團下跌5.4%,小米集團下跌5.01%,跌幅均在港股前列。
昨天多只科技股同樣表現不佳,舜宇光學科技大跌24.11%,金山軟件下跌18.84%,閱文集團下跌17.01%,映客下跌13.39%,市場一片慘淡。
李化松認為,成長科技股的大跌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消費電子創新周期進入低谷,需求增速低於預期,而國內產業鏈相關公司產能釋放增加供給,使得整體盈利低於預期;二是受貿易摩擦和政策支持力度低於預期影響,新能源產業鏈基本面低於預期;三是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影響,高端裝備制造業基本面低於預期。
不過他指出,成長股也有分化,以雲計算、醫療服務為代表的相關公司表現較好,美國市場的科技股主要在雲計算領域,所以納斯達克指數表現較好。
外部環境的壓抑也使得科技股表現不佳。溫天納表示,貿易摩擦、關稅原因壓抑了對世界科技產品的需求,導致市場情況不佳,大家對於科技類股份未來的前景不看好。
李化松認為,港股最近除了受部分科技公司業績低於預期影響之外,人民幣貶值、貿易摩擦等宏觀不確定因素也對投資者風險偏好造成負面影響。短期可能仍處於震蕩消化負面因素階段,長期看好中國優秀企業成長空間,港股市場估值更有優勢。
此外,“股王”騰訊的股價對港股影響舉足輕重,近期騰訊股價的連續下跌帶累恒生指數。騰訊從上周五開始經歷了四連跌,最新收盤價僅336港元。8月15日晚騰訊業績一出,立刻有港股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情況不妙”。
溫天納表示,香港市場中科技類股份騰訊是權重股,它對港股市場有直接影響。騰訊股價壓力比較大主要是業績因素,現在內地新的政策不利於手遊業務的開拓,對互聯網企業特別是類似騰訊背景的企業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投資者基本上采取觀望態度。
內地創業板:泡沫基本消除?
內地創業板迎來兩連跌後,今天重新跌破1500點,2.63%的跌幅是三大指數跌幅之首,651只個股下跌,智雲股份、延江股份跌停,醫療衛生、水泥、保險、白酒等多個板塊跌幅超過3%。
創業板指今年二季度以來一路走低,從4月初的年度高點1900跌至1500點以下,市場情緒十分低落。李化松認為,“對於創業板指數,我們覺得會持續分化,以人工智能、雲計算、新能源為代表的領域中優質的成長龍頭公司仍有巨大成長空間,而大部分競爭優勢不明顯的公司因為估值不便宜將會表現較差。短期由於外部宏觀不確定因素較多,可能仍處於震蕩狀態。”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創業板的低迷是市場情緒不佳的反應,基本面並沒有變化。融通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誌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市場情緒影響,創業板指遭受調整,但其基本面並無變化。
蔡誌偉指出,創業板指100家成分股的中報預告已於7月中旬披露完畢,中報整體業績增速為12.8%,中報增速相比一季報有所回落,但創業板指成分股增速中位數為25%,持平一季度增速中位數。從歷史上看,創業板指中報業績平均占全年業績的42%,考慮到部分存在重大風險的個股將較高概率被調出成份股,推算2018年創業板指凈利同比增速為15%左右,總體盈利水平將從2017年四季度的-39.7%穩步回升至創業板指的歷史平均增速,盈利趨勢總體向好。
蔡誌偉認為,創業板指經過長達3年的調整後,當前估值PE(TTM)為35倍,低於歷史均值PE(TTM),已回落至2012年創業板大牛市啟動前相當水平。創業板的泡沫已基本消除。前瞻地看,創業板指以季度的頻率調整成份股,部分存在重大風險的個股將較高概率在年內被調出成份股,若今年創業板指增長15%,則到年底創業板指2018年PE將降為30多倍,應該說創業板指當前位置已經具備相當的吸引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科技股無疑是港股市場上近年來最熱門的明星股,不過進入2018年之後,整個科技股板塊的表現讓投資者很失望。
8月22日,小米集團-W(01810.HK)作為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公布了大致符合市場預期的業績。不過無論是手機產業鏈的代表舜宇光學(02382.HK)、瑞聲科技(02018.HK),還是“股王”騰訊控股(00700.HK)等等一批互聯網公司,發布的業績幾乎一面倒的低於市場預期,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似乎都搖搖欲墜。
移動互聯網超過十年的“紅利”是否就此終結?對投資者而言,科技股是否繼續有投資價值?在智能手機已經全面普及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整體成長空間還有多大?這都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註,過去被認為近乎沒有“天花板”的成長似乎並不現實,投資者或許需要降低對整個行業的成長預期。
小米毛利率繼續下滑
“物美價廉遇上簡約時尚的喜好。”看到小米今天發布收入大幅增長的半年報,一位“米粉”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此解釋,同樣配置的手機,小米幾乎是最便宜的,手提電腦、電視機等產品也遠比其競爭對手便宜。
小米創始人雷軍信奉“便宜就是硬道理”,或許正是小米毛利率繼續下滑的理由。
8月22日下午收盤後,小米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取得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68.3%。經調整利潤同比增長25.1%至21億元。所有業務分部收入均強勁增長,其中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分部增長最為迅速。然而整體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4.3%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2.5%。
半年報稱,智能手機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92億元增加58.7%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305億元。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952.3元,而2017年第二季度為每部863.8元。平均售價上升主要是由於,小米MIX 2S及小米8等中高端型號於中國市場的強勁銷量所致。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51億元增加104.3%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04億元,主要是由於智能電視及筆記本計算機。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24億元增加63.6%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0億元,主要是由於廣告收入增加。MIUI的月活躍用戶在2018年6月超過2億人。
小米自稱手機平均售價提升近百元,然而毛利率卻大幅下滑,半年報稱,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8.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6.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1.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9.4%。這兩者都是大幅下滑超過兩個百分點。
“我們會有選擇地優於毛利率考慮更高增長以取得關鍵產品的市場份額,為獲得長期價值打下基礎。”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作出如此表述。
關於小米第二季度業績,華南某知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小米的整體收入增速比較快,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影響了毛利率,未來如果整個營銷攻勢放緩影響不好判斷,其看點依然是在增速較快的IoT和生活用品業務,這部分硬件銷售遠快於整個公司的增速,未來可望複制小家電企業的成長路徑。
可見一直被稱為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增速最快的依然是硬件銷售部分。
移動互聯網板塊業績不如預期
雖然小米的第二季度業績基本符合預期,然而恒生指數成份股里面的明星們,包括騰訊控股、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的半年業績都讓投資者失望了。
8月15日晚間,騰訊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業績,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增加30%,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776億元的同時,增速也創下2015年二季度以來新低。凈利潤178.69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並低於市場預期的193億元。
關於第二季度的業績下滑,騰訊作出了如此解釋:“主要是由於投資相關項目產生的其他收益凈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半年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其他收益凈額”達到25.06億元,然而今年一季度卻有75.85億元,也就是說騰訊第二季度投資項目收益環比大幅下滑了超過50億元。騰訊表示,“該項減少主要反映投資的視同處置收益凈額減少,以及若幹投資的減值撥備增加。 ”
深圳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騰訊投資這些項目是持續存在的,所以這個負增長可能同樣有一定持續性,但這比主營業務的下滑要好一些,因為這一塊最終是可以用拆分上市等方式重新估值,就算下半年美團點評等“騰訊系”公司陸續上市,也只是對騰訊業績有短期影響。
8月22日午間,瑞聲科技宣布中期業績,午後股價大幅跳水,跌近10%,不過尾盤有所回升。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17.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4%。2018年上半年,隨著智能手機滲透率日漸趨近飽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4%。市場相對疲弱,特別是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銷量低於預期,抵消了公司第一季度所取得的同比增長,對公司上半年的業務表現造成了短期的影響。另一不利因素是產品結構變化所致。
此外,此前舜宇光學的半年業績不如預期,也讓其股價較高位“腰斬”。
科技股前景幾何?
從2007年智能手機出現開始,移動互聯網十年的紅利時期,成為了投資的最大風口,不少公司上市後都在幾年間暴漲幾十倍,然而這樣一個好時代是否已經走向結束?
一位對沖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騰訊等幾個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業績披露會對整個互聯網板塊和遊戲行業的股價產生聯動影響,在短期內肯定會有一些消極的沖擊。它會打壓互聯網和遊戲兩個板塊的估值,另外由於它的體量巨大,也會打壓恒生指數,從而影響本來就很脆弱的市場信心。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移動互聯網的高估值,讓投資者形成了一個近乎無邊際的成長想象空間,然而業績一旦不如市場預期,這也會造成股價上的杠桿式的踩踏,所以互聯網的發展是否已經達到一個瓶頸階段,有待繼續觀察,一旦某些企業無法成為細分行業龍頭的話,利潤的確不好保證。
中信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唐思思表示,移動互聯網紅利幾近結束,建議投資者重點關註處於高增長期子賽道里用戶增長和貨幣化加速的機會,以及處於成熟期但行業加速整合、貨幣化能力持續提升的機會。細分行業中,關註仍處高速增長期的短視頻、音頻、二次元領域;關註已處於成熟期的社交網絡、在線視頻(長視頻)、數字音樂、數字閱讀的貨幣化加速,直播行業加速整合、貨幣化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遊戲行業的精細化運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