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深入現場 解構韓國文創力 一個人改變一 個產業「韓流教父」李秀滿傳奇


2011-8-15  TWM




「哪個市場大,當然就要往那裡走!」被封為「韓流教父」的李秀滿,一語道出他把韓國文化推向全世界的關鍵。從暫別演藝圈的失意藝人,到改變整個韓國流行產業的關鍵人物,他的成功經驗,值得期望發展文創產業的台灣參考。

撰 文‧莊 芳 研究員‧孫蓉萍 攝影‧陳俊銘七月十六日晚上七點,隸屬韓國SM娛樂公司的男子團體SHINee,首次在台北小巨蛋舉辦演唱會,現場湧進超過一萬名粉絲,跟著台上偶像一起 又唱又跳,整場演唱會票房、周邊商品收入超過三千萬元新台幣,可說是又一次在海外市場表演大獲全勝。

事實上,韓國流行音樂不僅在台灣、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受到歡迎,現在就連歐洲地區都捲入「韓流」之中。

六月中旬,SM娛樂公司帶領旗下多組藝人,遠赴歐洲舉辦大型演唱會,即使多數金髮藍眼的歌迷根本沒學過韓文,照樣聚集上萬人捧場,瘋狂程度不輸亞洲。法國媒體還以頭條新聞介紹韓流入侵歐洲的威力。

這些現象,不只代表了韓流正逐漸滲透全球音樂市場,也是韓國文化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里程碑。過去能夠攻下國際市場的音樂、戲劇或是動畫等產品,多以歐美國家為主流,如今「韓國製造」卻能打破語言與文化界限,在全球各地大放異彩,讓韓國朝著「文化強國」目標大步邁進。

演藝路中斷 赴美深造

接受流行文化震撼教育 返國創業搞文創一九九五年正式成立的SM娛樂公司,就是韓國民間企業以全新思惟開發文創力的源起。

身 為韓國第一家上市娛樂公司的SM娛樂公司,旗下擁有「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等知名偶像團體,○九年光是海外市場的收益就高達二百八十億韓元(約七.三億元新台幣),股價跟著唱片、偶像代言、演唱會門 票與周邊商品銷售成績水漲船高,讓創辦人李秀滿贏得了「韓流教父」封號,更坐擁千億韓元身價。

「哪個市場大,當然就要往那裡走!」二○○七 年,李秀滿對著五十位專程從美國遠道而來的哈佛商學院學生發表演說,一語道出他的成功關鍵:就算是韓國人唱韓語歌,也必須把目標放在世界任何一個重要市 場。今年三月,李秀滿又受邀為史丹佛大學研究生演講,分享的就是韓流的全球化戰略。

這樣的國際化開放思惟與企圖心,可說是李秀滿在八○年代留學美國之後所得到的啟發,但,更可追溯至七○年代末期,他對韓國流行文化遭到政府管制的不滿與反動。

事 實上,李秀滿在七○年代中期曾是韓國頗受歡迎的知名藝人,他出道於一九七二年,至七六年才真正走紅,並且獲得主持節目的機會,躍升為一線藝人。不過,一九 八○年,當時新上任的總統全斗煥實行言論管制政策,強力整併媒體,李秀滿的節目被迫中止,對韓國文化環境極度失望的他,毅然退出演藝圈,一九八一年赴美留 學。

從高中到大學都能考上第一志願的李秀滿,出國留學也是「玩真的」,他在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拿到工業管理碩士。只不過,雖然這趟留學讓他成了「工學碩士」,但卻沒有讓他的腦袋離開演藝事業。

從聽音樂變看音樂

推 十多人偶像團體 滿足視覺享受就在李秀滿赴美的同一年,MTV電視台正好在美國紐約開播,開台的第一首歌,叫作「w影像消滅廣播明星(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音樂錄影帶」這玩意兒正準備全面翻攪世界的流行文化主流,而人在美國的李秀滿,則成了接受「震撼教育」的第一群人。

當時, 「流行音樂視覺化才能推向世界」的念頭,已在李秀滿的腦中孳生。一九八五年回到韓國後,他先是以當時韓國仍未普及的電子樂重回演藝圈,累積了一定資金之 後,經過數年的萌芽與醞釀,九五年自行創業,成立SM娛樂公司的前身──SM企畫公司,以顛覆作法直接展現將韓國音樂推向世界的企圖。

受到 美國經驗的啟發,李秀滿認定,接下來韓國的娛樂圈,也將由過去只是「聽音樂」,轉變成「看音樂」的形態。因此在他旗下的藝人組合包含八人、九人,甚至最多 曾達到十三人的偶像團體,人人能說會唱,全體整齊畫一地跟著音樂擺動起舞,大大滿足視覺享受,也成了打進國際音樂市場的重要武器。

其實○五年「Super Junior」剛出道時沒人看好,更招來很多批評:「一次十二個人上台,難道瘋了嗎?」可是李秀滿不以為意,甚至不減反增,再多加入一位專長歌唱的團員,當時總共有十三人一同出場表演。

「以前看不出來這麼多人有何用途?當他們一站上舞台,立刻恍然大悟。」與SM公司合作多年的愛貝克思國際部宣傳經理李幸倫說,過去常看偶像團體加上伴舞的表演,但現在十多人一字排開全為專業藝人,光是氣勢就壓倒其他歌手。

量產全球型藝人

偶像出道前砸重金 長時間培訓採用「人海戰略」成功吸睛,銷售量也扶搖直上,最早在台灣首批銷量僅有數百張,到了第三張專輯「SORRY,SORRY」,首批銷售就突破萬張以上。他們的單曲〈美人啊〉,更在台灣KKBOX音樂榜居冠超過一年以上。

李秀滿同時獨創了一套製程,可以用近乎「標準化生產流程」的作法,來「量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型藝人。他用一個新名詞來解釋這套系統:「文化技術(Cultural Technology)」,這技術包含了發掘演藝人才、集中培養、推向國際等三大目標。

李 秀滿說:「透過試鏡選出潛力人才以後,至少花上三到七年時間,接受音樂、舞蹈及演戲等訓練之後,才能創造出『近乎完美』的明星。」在SM娛樂,尚未出道的 「練習生」平均每年要花二千萬韓元,若平均以訓練五年為期,一個五人的團體就要五億韓元,若加上宿舍、製作CD費、治裝費等,出道前就要先耗費近二十億韓 元。據稱,知名團體「東方神起」耗資八十億韓元才正式出道,但他們的吸金功力也不小,光是○八年度賺進的收益就超越三百億韓元。

用語言加強競爭力

「客製化」打造中文團體 打入華語市場此外,為了符合市場需求,韓國偶像團體中經常可見外國成員,甚至還「客製化」地打造全說中文的團體,貼近龐大的華語市場。像是「Super Junior-M」就是SM公司特別成立,囊括中國與台灣籍藝人,專攻華語的子團體。

「中國歌迷對於團體內中國籍的偶像,一定特別注意、感覺親切。」李幸倫說,正因目標朝向國際舞台,外語學習幾乎是所有SM公司偶像的基本課程。由於韓國市場有限,李秀滿也經常在美加、中國等地區搜尋具有潛力的偶像。就像是「混搭」的策略,要將全球不同國籍的歌迷一網打盡。

提升演藝人員地位

促 成官方強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李秀滿不僅成功打造了SM娛樂,這波韓流的興起,也讓韓國藝人的社會地位大幅提高。去年五月,一家韓國教育企業對小學生進行 「未來理想職業」調查,竟發現有超過兩成受訪者回答想當「藝人」,占所有職業比重第一名。可見韓國藝人的成功,又創造了一項人人夢想的職業。

民間企業主動推廣韓流之外,政府也在九○年末期開始加速建立「文創腦」,擴大韓國的文創火力。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政策研究室室長李晚濟表示,韓國之所以決定發展文化產業,原來和九七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有很大關係。

當 時剛上任的總統金大中,為了找尋有長遠未來的產業,決定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韓國形象。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就是在這樣的目標之下成立的 獨立機構,每年掌握政府撥出的一千七百億韓元(約四十五億元新台幣)預算,專門支援國內出版、遊戲、動漫與音樂等各種內容產業擴大發展。

台灣啟示一:

文 創資源分配要「雪中送炭」振興院的基本功能,是讓許多尚無名氣但具潛力的公司或個人,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必要資源。「我們絕大部分是在補助獨立製作的公 司,培養作家、導演等。」李晚濟表示,「我們的任務是透過評選,發掘有發展潛力、有機會走向國際的作品。」相較於台灣,日前行政院新聞局才公布今年度「旗 艦型流行音樂製作與整合行銷補助」,總計預算七千萬元新台幣,但其中卻由許多知名歌手與樂團獲得資金補助。「基本上,我們不會補助任何大型企業,幾乎全以 獨立製作公司、個人為主要對象。」李晚濟說。

他強調,外界認為政府給予電視台、娛樂公司很多支持,但資金上的支援其實並沒有想像的多,因為韓國主要電視台、唱片公司本身已有雄厚資源,「連想提供些微補助,都會遭到國會強烈反對。」

台灣啟示二:

文創思惟建立要拒絕官僚主義目前,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約有三百名員工,全數非公務員身分。「希望藉此避免舞弊情況發生,完全獨立運作。」李晚濟進一步補充說,文化創意產業絕對需要「創意」存在,假使維持政府機構運作方式,難免感染官僚氣息,影響政策推廣工作。

這 和台灣幾乎都是由公務員來執行政策的作法完全不同,長時間投入文創研究的政大校長吳思華認為,政府並非沒有人才,「但即使有想法、有能力,往往也被官僚系 統、組織惰性給消磨掉。」吳思華以政府補助知名藝人為例,「很明顯地,台灣仍以過去製造業思惟在推動文創產業。」也就是說,看到好賣的產品,就鎖定投資、 生產。

吳思華指出,要讓成熟社會的經濟和生活品質達到同步成長,光有生產力是不夠的;文創產業基本上就是透過精緻產品加上服務,最後才演繹出讓人獲得共鳴、感動的故事。但台灣停留在過去成功的製造業經驗,導致現在只有優良生產技術,卻缺乏說故事的能力。

台灣啟示三:

文創種子深耕得先培養孩童興趣除了文化產業振興院之外,首爾產業通商振興院(SBA),也是韓國許多「文創種子」的養分來源。這個專門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機構,特別鎖定時尚、動畫、遊戲等文創產業提供輔導與資源。

首 爾產業通商振興院動畫中心主管方重爀表示,每年約有一百二十億韓元(約三億元新台幣)預算,透過選拔賽的方式,分別補助最具海外市場「賣相」的中小企業。 近期成功案例是Roi Visual公司,成立初期,首爾動畫中心除了資金補助、出借辦公室供其研發設計,在今年三月推出產品之後,更提供展示場地,和各學校團體合作,藉由校外 教學參觀動畫中心之餘,學童還可認識韓國最新動畫人物,甚至開放空間現場教學製作動畫,從小培養孩子擁有「創意」的腦袋。

在強力「耳濡目染」的宣傳之下,Roi Visual公司新推出的可變形機器人Robocar Poli,四個月內就賣出上百萬個,各大賣場銷售一空,使得行銷團隊還得在官網上貼出產品缺貨的道歉啟事。隨後又吸引一家國際玩具公司,砸下五千萬美元投資,一舉躍上海外市場。

二 ○一○年韓國文創產業的產值已達三百四十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九大,但「賣到世界」,才是韓國上下對於文創產業的共同目標。○九年韓國文化內容產業輸出值共 二十六億美元(約七五○億元新台幣),「占韓國整體輸出比率僅○.七%,可見韓國做得還不夠好,進步空間還很大!」李晚濟含蓄地說。韓流瘋迷全球,但韓國 政府與民間仍雄心勃勃地宣告,這股韓流還將進一步席捲世界。

李秀滿

(Soo-Man Lee)

出生:1952年

現職:SM娛樂公司製作總監

經歷:歌手、節目主持人

學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工業管理碩士

SM娛樂公司

(S.M. Entertainment)

成立:1995年2月

創辦人:李秀滿

資本額:80億韓元

主要業務:藝人經紀、唱片製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7

日本嘴上唱衰 擋不住韓流偶像攻勢

2011-9-26   TCW


除了三星、LG、現代,還有什麼最有資格成為韓國的代名詞?「韓流娛樂」可是當仁不讓。從去年一首流行歌〈 Nobody〉突破YouTube點播五千萬次,到今年偶像團體「少女時代」來台三天就吸金新台幣破億,歌迷癱瘓機場,身 在台灣,正能充分見識到韓流超越國界的感染力。

日本更可說是這股韓流旋風的發源地。從二○○四年韓劇《冬季戀歌》席捲歐巴桑熟女影迷開始,隨後《大長今》 乘勝追擊,到二○一○年,韓國流行音樂K-Pop向下滲透年輕族群,如今打開日本電視,每一天都看得到韓國藝人的 身影。

根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統計,韓國內容產業對日本的輸出,每年持續成長,以產值而論,韓國電視劇出口六成皆 輸往日本,而流行音樂光是今年第一季,對日本出口額便達二千八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五四%。一場韓流演 唱會,門票要價九千至一萬三千日圓,女神卡卡(Lady Gaga)的門票也才八千日圓。
而韓劇的版權費較去年幾乎成長一倍,讓日本發行商等不及戲拍完,就搶著下單。 供過於求,品質被挑剔 就在韓流星運一片大好的同時,日本媒體卻嗅到市場過熱的訊息。最新一期《新聞週刊》(Newsweek)日文版更以
「韓流泡沫」為封面,大膽唱衰韓流熱潮恐怕已走到盡頭。

過去流行音樂賴以為生的CD、DVD、寫真集銷售慘澹,主要收益轉而來自演唱會及周邊商品。比起單一歌手,人數眾 多的偶像團體在舞台上更加討好。光是今年三月到九月,在日本出道的韓國偶像團體,短短半年就超過十組。問題 是偶像市場選擇雖多,哈韓的歌迷總人數卻沒有明顯成長,最後勢必供過於求。

其次,日本哈韓族女性占了九成,去年的諜報動作劇《IRIS》,在十五億日圓的大製作下,收視率卻落得以七%收 場,就是小看了女性粉絲的需求。然而過度投其所好,只靠愛情喜劇延續熱潮,類型單一,遲早會讓觀眾厭煩。

更根本的是,韓流「偶像工廠」訓練出身的藝人,擅長以舞蹈帶動舞台表演,對於需要先天資質,加上後天養成的 歌藝與演技,卻是甚少琢磨。例如在日本影音總銷售超過百萬張的女子組合「KARA」,卻被韓國《朝鮮日報》選為 偶像歌唱實力最糟的第一名。

即使根據《東京MX》電視台調查,九成的日本觀眾仍喜歡日劇甚於韓劇,但日劇收視低迷依舊,韓流偶像人氣居高 不下,卻是不爭的事實。日本娛樂產業要對抗韓流文化入侵,依仗的恐怕不只是韓流泡沫化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0

便利店韓流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681.html

五道口人流量大,定居者亦多,超市便不可或缺。這其中大者如卜蜂蓮花,還有星點般存在著的華潤萬家、7-11等便利店。從五道口城鐵站向西不遠,有一家名為Green Tree的小超市。它坐落在華清嘉園底商,面積比一般的7-11便利店略小,但裡面貨架多、過道窄,擺著的商品不少,放眼看去琳瑯滿目。一位顧客說這裡地方不大人卻不少,「要想仔細逛還得挑個良辰吉日」。

之所以要「仔細逛」是因為這家便利店銷售的都是比較稀罕的韓國商品,其中以包裝小巧、精緻的食品為主,香蕉牛奶、各種韓國雪糕尤其受歡迎。超市的老闆是韓國人,來自韓國的留學生們也是這裡的常客。在五道口,高校與商業圈在地理上相互夾雜,而彼此的張力又催生了許多這樣的「另類」商舖:過去是賣打口碟、朋克飾品的小店,現在是專售進口貨品而又不失親民的便利店。在這裡,Green Tree一共有兩家,東源大廈裡還有一家同樣充滿韓風的「今時聯」超市。一位中國顧客端詳著滿架的韓國貨說,這裡除了「樂天」有所耳聞外,其他牌子都沒聽說過的。

這家小店在1996年時便已開張,不過是開在西苑賓館旁的「韓國街」,後來街道改造,2004年搬到五道口。據在這裡已工作10多年的店員介紹,剛搬到這裡時生意非常好,「住在亞運村、甚至香河的韓國人都會過來」。一是因為這裡貨全,二是早期韓國人對中國的產品不信任,「我們當時賣韓國的礦泉水,一瓶五塊、八塊,進這麼一大推貨,一天就賣完了」,這位店員展開雙臂比劃著。雖然店小,但韓國人一買就是好幾百塊錢的東西。

隨著韓國人對中國瞭解的加深,他們漸漸改變了對中國製造的看法,也不再非韓國貨不買。而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也使這家小店的顧客群發生變化,「外國人買東西逐漸精打細算,貴的東西反而都被中國人買走了」,「有的洗髮水韓國人捨不得買,中國人一買就是五六瓶」。他還介紹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中國人從韓國旅遊回來後,專門從這裡買些沒中文標籤的東西帶給朋友,謊稱是從韓國買的。

雖然中國人接替韓國人成為購物主力,但小店如今的效益已不如當年,「之前一天賣三四萬,現在只有五六千、七八千,屬於維持水平」。對於原因,店員認為一是由於同類進口貨銷售渠道增加,人們也會去大超市集中採購;二是網絡購物的衝擊,實體店漸漸成了精明消費者的比價場所。另外,房租、人員工資的上漲也增加了店舖成本。

這位店員認為,韓國人做生意的特點在於堅持和執著,「中國人看見苗頭不對就不干了,他們一定要挺到底」。對於開小店,他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要看地方,「進口品店開在電影學院沒問題,那兒的學生有錢,而林業大學的一家店東西就賣不出去」;其次是價格要有優勢、產品要有特色,「前段時間我們進了批限量版的飲料,上面印著一些韓國明星,那幫小孩就經常買」。最後,他認為現在的形勢下網店不可或缺,要跟實體店結合著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80

伊拉克、古巴瘋韓流產值三年再增兩倍

2014-09-01  TCW
 
 

 

八月中,《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韓國流行文化在政府有心扶植下,已成為出口產值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的龐大產業,預估未來三年將再成長兩倍,影響力更深入全球各地。

就舉年初暴紅,至今長尾效應沒消退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為例,男女主角吃、喝、玩、樂的習慣迷妹爭相仿效,四個月就衍生出近新台幣九百億元的商機。八月中還有中國網友統計,這部戲年初播畢,但男主角金秀賢至今還在搶接代言廣告,今年以來共拍三十五支,「看到都想吐了。」

「韓流」如此盛行,源自政府大力扶植,這已是共識,但原本一點都不酷的國家卻搖身變成亞洲時尚指標。韓裔生活時尚編輯洪又妮的觀察是,光鮮的背後有縝密的策略打底;而且,流行之前,必先流淚。

韓國流行音樂向來以團體為主,但成員通常來自不同國家,分別精通中、日、英語,甚至是泰語,如此一來,不但可從中挑選出專門迎合地域性市場的子團體,還可拉近國際粉絲的距離。

此外,第一線接觸觀眾的音樂錄影帶絕不馬虎。「你看得出來,韓國在這方面砸了大錢,」市場顧問薩普拉(Rosally Sapla)說,「韓國的MV一定高畫質、有劇情、服裝新潮、編舞嚴謹。」

今年一月曾與江南大叔合拍MV的美國嘻哈歌手史奴比狗狗(Snoop Dogg)就曾被韓國人的龜毛嚇到:「他們跟我說輕鬆拍拍就好,哪知道總共花了十八個小時,前後拍了十幾個場景,一點休息都沒有。」

再者,中央政府不僅只是砸錢扶植文化產業而已,還會將音樂錄影帶、韓劇翻譯成多國語言,同步派人與國外電視台接洽播出事宜。等到韓流魅力強力發酵,政府就降低簽證門檻,對赴韓觀光遊客、留學生敞開大門。

刻意進攻開發度較低國家

比起過去亞洲潮流的掌門人日本,韓國在「宣揚國威」這方面顯然做得更徹底:《冬季戀歌》紅到伊拉克、烏茲別克去;《繼承者們》也在菲律賓大受歡迎,甚至還將其中幾部翻拍成當地版本;韓星尹相鉉的人氣甚至突然在古巴竄高。

挑選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並全力進攻當地市場,這一點也在政府的計算裡。「這些國家很多人還買不起手機,」洪又妮表示,「但幾年後,拜韓流所賜,他們手上可能拿的會是三星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20

韓流的成功:衣戀憑什麽縱橫中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532.html

韓流的成功:衣戀憑什麽縱橫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穎 2016-02-22 21:43:00

隨著多年來的發展經營,衣戀這家以服裝起家的企業如今已經形成橫跨時裝、賣場、餐飲、旅遊休閑等數個領域的多元化跨國集團。

經常購物的中國消費者對Eland、Teenie Weenie、Roem、Prich、SPAO這些韓國服飾品牌不會陌生,無論在哪個商場閑逛,遇上這幾個品牌店的幾率都頗大。而若要追溯這些服飾品牌的源頭,其實它們全部同屬一家公司——韓國衣戀集團。

《第一財經日報》日前從韓國衣戀集團了解到,從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該集團入駐了國內主要城市的大型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並運營著8000多家直營店。

8000家直營店意味著什麽?對比下當前風頭正勁的優衣庫或許有一個直觀感受。後者目前在中國開設的店鋪尚未超過500家,按照優衣庫的計劃,要到2020年其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才能夠達到1000家。從體量上來說,即使面對風頭強勁的國際快時尚品牌,衣戀集團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深耕中國22年後,這家低調的韓國公司不僅成為了時裝業內的佼佼者,還通過並購和業務拓展成為了一家跨國集團公司。

衣戀已成為橫跨數個領域的多元化跨國集團(網絡資料圖)

多品牌進軍服裝市場

上世紀90年代,在韓國本土已經具備規模的衣戀集團意識到應該布局海外。1993年,衣戀集團的會長樸聖秀從北京大學講座回來便把員工叫過來表示:“我看到無論是教授還是學生全都穿著中山裝,如果他們開始關註流行服裝,中國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將中國確定為首選市場後,這家韓國公司的行動迅速。1994年,衣戀就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是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外資品牌之一。此後,衣戀旗下的幾個品牌發展均不錯,比如走英倫學院風格的同名品牌Eland迅速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獲得成功,其設計風格填補了當時國內這類服飾的空白,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如同大多數韓國企業一樣,衣戀中國沒有啟用中國人做高管,但在公司擔任要職的卻都是“中國通”。衣戀在中國的法人崔仲良在接受韓國《朝鮮日報》采訪時曾表示,衣戀的會長樸聖秀要求他不僅要學中文,還需要讀100本關於中國的書,崔仲良也是在潛心研究中國8年之後於2001年被任命為依戀中國公司法人長的。

據衣戀方面稱其在中國的業績一直不錯。從成立之初第一年只有66億韓元(折合人民幣3498萬元)的銷售額開始,以後數年里以每年200%~300%的增長率快速成長。而在非典後的2003~2007年里,中國衣戀集團總銷售額複合年均增長率達79%。

有公開報道稱目前衣戀在中國的年銷售總額達到2.5萬億韓元(折合人民幣132.5億元)。由於並非上市公司,衣戀方面沒有公開公司目前在中國的具體銷售額。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在最新公布的2015年上海納稅百強的名單中,註冊名稱為衣戀(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位列第53名,去年納稅8.15億元,也是服飾領域中納稅最多的企業,且這份納稅大戶名單中鮮有服飾公司。

“是一家很好的企業,在行業里也很有名。”拉夏貝爾(06116.HK)常務副總裁王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如今的中國服飾行業里,衣戀在規模上排行第二,僅次於丹麥的淩致公司,“但品牌定位比淩致和我們高,屬於中高端。”

在王勇看來,衣戀在中國市場之所以獲得成功的核心原因是全直營、多品牌。而這兩點在大眾時尚領域是成功的關鍵。據他觀察,如今中國的服飾零售市場已經進入時尚大集團“割據”的時代,當人們進入商場時,雖然看到的是不同的品牌,但它們實則出自一家母公司。比如傑克瓊斯、ONLY、VERYMODE均出自淩致集團,而ZARA、Pulland Bear、Massimo Dutti、Bershka則出自Inditex集團。未來的服裝公司要存活下去,唯有多品牌戰略才能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從衣戀方面了解到,目前這家企業旗下的Eland、Scofield、Teenie Weenie、Roem、Scat、Prich、Pawin Paw、SPAO、WHO.A.U十多個品牌已經悉數進入中國。

多領域跨界經營

1980年,以時裝行業起家的衣戀憑借著黑白系基礎時裝、華麗的色彩、顯眼的字母圖案以及註重實用的休閑設計,迅速在青少年和大學生中獲得好評和追捧。上世紀90年代,伴隨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衣戀集團憑借連鎖經營模式迅速擴張,具備了成為時裝集團的條件,也被譽為韓國國民品牌。在韓國首爾最繁華的明洞、鐘路等街道上,衣戀旗下的店鋪並排林立。

長期關註時尚產業領域動向的觀潮時尚網創始人葉琪崢, 2015年12月曾前往衣戀集團韓國總部進行考察。“衣戀在韓國確實很知名。”他告訴本報記者,但這個集團經營的範圍不只是服飾,“在韓國,我們吃的是衣戀開的餐廳,住的是衣戀開的酒店,逛了衣戀的品牌店和百貨店,看的演出也是衣戀經營的項目。”

正如葉琪崢所說的,在韓國本土,衣戀集團不再是一家只賣衣服的公司,而是一個跨領域經營的集團。1994年正宗意大利比薩店“PIZZAMALL”的開業,標誌著衣戀正式進入快餐行業。自1995年收購新雪嶽酒店(現雪嶽山kensington酒店)開始,衣戀將酒店納入事業版圖持續展開並購,在時裝和流通休閑領域中陸續收購了20多家公司。

企業並購在衣戀集團內部被視為最重要的增長戰略。衣戀集團也認為短期內高速成長的秘訣在於通過並購不斷壯大企業,實現事業多元化。

據衣戀方面透露,與收購那些效益好但價格昂貴的企業的並購方式不同,衣戀更青睞低價收購暫時或因結構問題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

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近些年,衣戀集團逐漸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衣戀收購了當時陷入困境的越南上市企業Thanh Cong,並使其經營正常化;隨後又收購了意大利的時裝企業BELFE和LARIO。此後,對美國運動品牌K-SWISS和意大利Coccinelle、Mandarinaduck等國際品牌的並購,標誌著衣戀全球並購的道路開始走上正軌。

在收購國際品牌後,衣戀開始在國內大規模變革人員與生產、賣場與商品,以此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而針對海外企業的運營,這家公司則堅持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土人力資源的人才經營理念,大量選拔和部署本土員工,從而使收購企業更快速地恢複並運轉。

國內本土的多元化健康發展支撐了衣戀集團在海外的持續擴張。毋庸置疑的是,目前看來,這家公司旗下的服飾板塊在中國的業務早已遠遠超過了其在韓國本土的業務。如今的傳統服飾行業不斷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品牌如潮水一樣進入中國市場,在此紮根較早的衣戀集團也受到了沖擊。

但衣戀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公司未來的增長動力在於其SPA品牌在全球的擴張,用“以二分之一的價格提供給顧客兩倍的價值”的經營理念,來與大型跨國服飾企業抗衡,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

同時,衣戀也在中國尋求各種合作:比如在2011年獲得了NEWBALANCE(中國)經營代理權,同年也與KATESPADE母公司合作經營KATESPADE品牌,進軍中國名品市場。

衣戀的野心還不僅這些。“這家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世界最大lifestyle集團。”葉琪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這一目標能夠達成嗎?雖然如今言之尚早,不過衣戀已經開始行動。最新的消息是,在旅遊業上,衣戀已經和萬達集團合作共同開發韓國旅遊事業。而在新年伊始,衣戀聯合上海天山百盛共同打造的一個購物商場開業,其中衣戀的自有品牌占比達到30%的同時還引入了其在韓國經營的餐飲品牌。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99

中國大音樂公司紮堆跳進韓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077.html

當韓國音樂組合BIGBANG中國演唱會門票炒到五位數,新晉國民老公韓星宋仲基中國粉絲見面會一票難求……我們知道,新一輪韓流已經席卷而來。而各大公司也已看到這一市場機遇並采取行動——中國三大音樂公司先後結盟韓國三大娛樂公司,韓流正以音樂為先鋒向中國娛樂產業全方位滲透。

5月29日,《第一財經日報》獲悉,騰訊與微影時代將投資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YGENTERTAINMENT(簡稱“YG娛樂”)。據騰訊方面透露,兩家將分別向YG娛樂註資3000萬美元和5500萬美元,獲得4.5%與8.2%的控股權,成為繼LVMH集團旗下的LCapital之後的第三、四大股東。事實上,除了騰訊外,阿里巴巴今年2月宣布以1.95億元收購SM公司4%的股份,海洋音樂也於今年2月宣布與韓國JYP娛樂簽署獨家音樂版權合作協議,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至此,中國三大音樂公司或其背後母公司均與韓國三大娛樂公司合作,一場發軔於音樂卻又訴諸整個娛樂產業的新一輪中韓合作浪潮掀起。

三大音樂集團入韓流

騰訊與YG娛樂的合作要追溯到2014年,2014年12月,YG與騰訊集團旗下QQ音樂達成獨家版權戰略合作,並啟動“中韓娛樂航母計劃”,即騰訊全平臺產品與YG明星娛樂資源將進一步整合聯動,攜手深化國際化正版版權戰略,打造“中韓娛樂航母”,提升韓國音樂在中國樂壇的分量,讓中國和韓國的娛樂產業進一步融合。據悉,通過雙方合作,讓韓國音樂組合BIGBANG紅遍中國。彼時的合作顯然為這次騰訊入股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阿里音樂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以及海洋音樂分別與SM、JYP合作,讓我們看到了本土音樂產業一場巨頭爭奪戰開啟。

中國音樂產業一直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大市場,但由於長期以來版權保護不力,音樂公司在盈利變現方面舉步維艱,對版權的購買也興趣不大,然而,隨著各大音樂公司對版權的重視,特別是去年國家出臺了版權保護政策,讓音樂產業開始出現新的整合,最終很早就開始囤積了大量音樂版權的三大公司QQ音樂、海洋音樂、阿里音樂成為國內音樂產業三巨頭。

“三巨頭”雖然各有擅長,但作為音樂產業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音樂版權。在華語音樂版權已經被瓜分殆盡,並且各家已經形成各自的護城河的時候,與中國文化相近的韓國音樂產業成為各家爭搶的目標。

韓國三大娛樂公司成為首選目標,在韓國,大大小小的娛樂公司有1000多家,除了SM、YG、JYP這三家,還有MBK、CUBE、Star-Empire、STARSHIP、FNC等,但這三家長期占據了韓國娛樂圈前三強,幾乎未變過,旗下擁有大量優秀的音樂藝人及音樂版權。以YG娛樂為例,該公司是韓國最大的娛樂公司之一,也是韓國擁有最多HipHop歌手的公司。成立至今,公司培養出BIGBANG、2NE1、WINNER、iKON、具惠善、劉仁娜等眾多知名歌手及演員,同時也陸續加入了一些已經出道幾年的歌手如PSY、Tablo、EpikHigh。很顯然,如果能夠與這三家韓國娛樂公司合作,將獲得大量音樂版權及藝人資源。

不只為“音樂”

雖然韓國三大娛樂公司與中國公司的合作中都重點強調音樂方面的合作,但中方的合作方除了海洋音樂外,其他兩家都是母公司出面合作,此次騰訊與YG的合作還拉上了微影時代。這也說明,這些合作不僅止於音樂產業,在整個泛娛樂產業,中韓都會開展深入合作。騰訊方面也表示,本次簽約使得之前的QQ音樂與YG娛樂的合作系更緊密,除了音樂之外,騰訊還希望與YG攜手開拓更多的娛樂領域。據悉,騰訊集團旗下除了QQ音樂外,還有騰訊視頻、企鵝影業等一系列娛樂公司。

事實上,韓國娛樂產業在造星、音樂影視內容制作等方面均具有較強實力,中國公司與韓國音樂公司合作不僅僅是為了購買一些音樂或者影視內容版權,能夠學到韓國如何培養、包裝藝人,如何生產娛樂內容是最終目的。

已經入股《太陽的後裔》制作方韓國NEW公司的華策影視董秘王叢就在其《韓娛經濟學》一書中感嘆:“到了必須要深入研究韓國娛樂產業的時候了!”王叢認為,中國娛樂產業現階段只是剛剛進入產業化運營不久,離成熟的產業業態和商業運營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急需向成熟國家的產業模式學習。

然而,相比好萊塢,韓國娛樂文化產業是現階段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最佳學習模板。王叢表示,首先,由於歷史原因,兩國文化價值觀高度一致;其次,韓國娛樂文化內容所帶動的旅遊、飲食、服飾、時尚等多方面衍生產業與中國的同類產業都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直接借鑒學習;再次,中韓娛樂文化產業深度交流已經超過20年,已經打下較好的合作基礎;最後,兩國政府也積極鼓勵文化交流與合作,中韓自貿區的落地為兩國娛樂業合作提供了好的商業經營環境。

葉榕投資創始人黃歷向記者表示:“微觀方面,中國國內流動性相對充足,資產端缺乏優質資產,韓國娛樂文化產業企業股權是優質的投資、並購標的物;另一方面,中國是韓國文化產業急需的、全球最大的市場,帶有中國因素的韓國上市公司股價均有不俗表現,故韓國相關企業主也正主動尋找適合的中國戰略投資者合作,葉榕投資近期經常接到相應的委托,目前正在推進其中一起交易。”

韓國娛樂資產價格處於低位也是重要原因。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影視公司和互聯網文化公司(騰訊及其旗下的微影時代)投資韓國的公司,看中的是娛樂創意經驗、明星和合作帶來的市場占有率(中國的市場很大);另外,從我們的上市企業來看韓國的娛樂公司,對方的市值還是比較低的,合作投資也比較劃算。”

與此同時,對於韓國經紀公司來說,中資頻繁進場始終是利好消息。YG娛樂在聲明中表示:YG在過去的10年里維持了30%的年增長率,為了保持這一成績,拓展中國市場是勢在必行的任務,過去的1年里YG一直積極尋求適合的合作夥伴,終於和騰訊、微影時代成為合作同盟。

韓國公司也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YG對外就表示:今後將在中國創建合作公司,為YG旗下的藝人提供更多的中國活動機會,並在中國本土挖掘、培育新人,努力進軍中國娛樂市場。SM更是把招募中國練習生放在了更高的戰略地位,包括現今娛樂行業正當紅的吳亦凡、鹿晗、張藝興等“小鮮肉”最初都來自韓國偶像組合EXO。韓國娛樂公司也正在積極布局廣大中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83

韓國政經兩界齊遇寒冬,”韓流“也無法力挽狂瀾

2016年對於許許多多的韓國民眾來講,如首爾刺骨的寒冬一般,也許是一個極其艱難的“寒冬”。

隨著位於首爾市區的普信閣鐘的鐘聲響起33次,韓國民眾也終於有機會,和2016年告別,迎接新的一年。

在此,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回顧2016年的韓國政經局勢,並采訪韓國的學界和普通民眾,描繪了他們對於2017年韓國的展望和期待。

韓國經濟慘遭“滑鐵盧”

對於韓國經濟的兩張王牌——造船業和電子制造業的從業者來講,2016年無疑是非常難過的。

一方面,韓國的造船行業,面臨了驚人的訂單“滑鐵盧”,截至2016年9月,韓國造船業接到的新船訂單,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7%。從資本市場來看,2016年以來,韓國主要船廠股價多次跌破金融危機後的最低水平。而韓國造船之城——曾經一度燦爛的韓國慶尚南道巨濟的失業率早已超過三成。

另一方面,由“Galaxy Note 7”的爆炸事件帶來的三星危機,使被稱為“三星共和國”的韓國經濟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

雖然三星自身正在依靠內部的股權結構改革等措施,恢複昔日的榮光,股價更是上升到歷史最高值;但同時墮落的韓國制造業,卻仍然看不到回升的跡象:2016年第三季度韓國制造業的生產總量也較上一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為時隔7年6個月以來的最低值,電子、電器制造的產值相較去年同期下滑4.1%;而在韓國的出口結構中,電子產品占據韓國出口總量的兩成以上,其中手機一項又占電子產品出口量的三成以上。

如果說三星手機起火、造船業訂單寥寥,留下的是韓國經濟的陣痛;那麽由“薩德”導彈引發的中韓互信危機,則更有可能成為韓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目前,在拉動韓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韓國在投資和內需消費方面,因為其天生的地緣因素,存在著一定的發展局限性。

由此,韓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提出“貿易立國”的戰略,並鼓勵韓國大型財閥走出國門;受此影響,至今大韓貿易振興公社(KOTRA)、韓國貿易協會(KITA)等貿易組織在韓經濟界仍占據著重要地位,而韓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一直徘徊在90%以上。

在此基礎上,中韓兩國的貿易關系,與日韓、美韓之間的強烈競爭不同,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相互依賴性,兩國基本形成一套成熟的中間加工貿易模式。

但與此同時,中間加工貿易模式也具有利潤率較低、位於全球產業價值鏈中較低地位的弊端。

而《中韓自貿協定》的簽訂,作為中國迄今為止簽署的開放範圍最大的自貿協定,自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以來,作為能夠有效改善中韓兩國間貿易結構的良好契機,曾經受到中韓兩國各界的期待。

不過,這一切卻因為2016年“薩德”的布置而悄然發生了不穩定。

近日,韓國《亞洲經濟》以“韓國怕了限韓令,各行業緊繃神經求解藥”為題,介紹韓國化妝品、旅遊等行業,為了應對所謂“限韓令”的影響而做出的努力。

2016年7月,美韓兩國就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發表聲明;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強烈敦促美韓停止“薩德”反導系統部署進程,不要采取導致地區形勢複雜化的行動,不要做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的事情。

與此同時,在韓國國內有關中國實施“限韓令”反制措施的新聞報道有所出現;對此中國外交部曾作出正面回應,稱從未聽說所謂的“限韓令”。

外交部也指出,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積極態度,但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需要民意基礎。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一立場眾所周知。中國民眾也對此表達了不滿,相信有關方面應該註意到了這種情緒。

韓國政經評論家崔光熙(音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兩國交流過程中出現過多雜音,這本身就是兩國關系缺乏健康發展的表現。”

他以韓國的“韓流”產業為例表示:“韓流文化作為韓國政府扶持發展的國策之一,或多或少就會受到政經關系和民眾感情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日韓間關系交惡,韓國文化產品的主要銷售地轉向了尚有互補性的中國市場,現階段韓國的海外文化產品銷售額中,中國獨占鯊頭;但因為方向轉變太快,韓國卻對中國市場的了解甚少,很難快速適應市場的巨大變化。”

而韓國的一位大學教授則表示:“事實上,中韓經貿關系出現危機,並非偶然事件,現階段的民間關系惡化只是一個導火索,而隨著中國技術力量的增長與兩國戰略性產業的重合,兩國的更多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正式開展競爭,這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閨蜜幹政”動搖國本

每年1月的韓國,都將面臨著其最寒冷的天氣,最低氣溫可下降至零下10度以下,但對於韓國民眾,這可能是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最難過的一個冬天。

就職於韓國一家文化企業、多次參加“反樸槿惠”遊行的崔敏英(音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韓國民眾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沒有退縮,經濟下滑的金融風暴時期,韓國民眾曾經依靠“集金運動”拯救了韓國經濟;在連‘原則’和‘正義’都遭到嚴重挑戰的當今,隱忍才是最大的錯誤;我們要高呼:民眾用選票選出的是樸槿惠,而不是崔順實。”

正是這場由韓國總統樸槿惠和其“閨蜜”崔順實誘發的“閨蜜幹政”事件,成為了韓國民憤爆發的導火索,從去年10月至12月31日的燭火遊行,累計參加者超過1000萬人次,達到韓國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樸槿惠被迫多次向民眾道歉,但仍然無法扭轉乾坤,最終在民意的強大壓力下,韓國國會通過彈劾案,樸槿惠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二位在任期內被彈劾的總統。

近期韓國的民調結果顯示,韓國近七成的民眾要求憲法法院判處彈劾樸槿惠;而這和第一位被彈劾的盧武鉉總統的情況完全相反。

“事實上,在我周邊的一些朋友中,有一些是原本對政治不是很關註的人,卻也積極參加這場遊行;畢竟,樸槿惠已經通過她的行動,多次辜負了民眾對其守護正義的信任,韓國民眾對於政治圈的不信任,在這場遊行中有所體現。”崔光熙說。

與此同時,在韓國的網絡上,只要是有關腐敗的案件被曝光,網民們就會表示“因為崔順實”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民眾熱盼新年新氣象

對於2017年韓國政經狀況的展望,大多數專家認為,不穩定性很有可能還將持續。

一方面,韓國的支柱產業仍然面臨著不穩定性。

韓國金融研究院估計,2017年韓國GDP的增幅將僅為2.5%,低於政府此前預測的3.0%,僅高於亞洲金融風暴之際;與此同時,反映韓國制造業未來走向的韓國制造業景氣實查指數(BSI)跌至71,該指數從7月起就一直沒有較大變動,而這相較曾經展望的75下降了3個點。

與此同時,韓國的造船行業新訂單數據也再次面臨低谷,雖然背靠韓國政府的支援,2017年的訂單量相較2016年有望增加,但威脅韓國造船業的需求減少、競爭帶來的單價下降等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另一方面,在“後樸槿惠”時代,現任代總統黃教安因為自己的臨時性身份,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時不得不面臨著眾多牽制。

崔光熙認為:雖然憲法法院的最終判決結果尚未出爐,不過“個位數支持率”的樸槿惠總統,即便是能夠回到總統崗位,也已經很難完全履行總統職位。

韓國建國大學教授崔根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認為:“現階段樸槿惠推行的創造經濟、經濟改革三年規劃等,很明顯已經無法正常執行了;許多民眾不會信任樸槿惠和她的政策,而企業也會更多‘看眼色行事’,無法正常決策。失去了政府有效管控的韓國經濟,將會像失去了中樞的大腦一樣。”

崔根培還認為:“為了能夠對危機進行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恢複對政府和經濟決策者的信賴,組織一個即便政權更叠、仍能保持客觀性的、民眾信賴的經濟決策團隊,並推行多項改革措施。”

而黃教安也在新年賀詞中表示,將努力維護國家經濟與安保的穩定,開拓新的發展模式。他號召民眾齊心協力、精誠團結、集中力量共同構築國家發展。

不過,相比於略顯灰暗的韓國政經展望,第一財經記者在韓國街頭隨訪的韓國民眾的期望,卻是非常簡單和實在。

在普信閣打鐘現場見到的公司職工崔先娥(音譯)表示:“我們在2016年,度過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民眾的巨大力量;希望新的一年,我們能夠生活在具有原則、有安全感的社會,讓真正有能力的學生前往大學深造、真正努力的民眾能夠幸福。”

而在韓國高麗大學就讀的大四中國留學生鄭同學則表示:“希望2017年的中韓關系能夠走出不穩定性,也能夠為中國留學生服務兩國民眾福祉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兩國能夠共同發展,享受發展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61

李英愛黑絲魅力奪韓流功勞獎

1 : GS(14)@2015-09-11 08:12:37

韓國「第10屆首爾國際電視節」昨日在首爾上岩文化廣場隆重舉行,適逢今年踏入第10屆,大會特別請來重量級嘉賓李英愛行紅地毯。婚後的愛姐久未出席類似的頒獎禮,昨日她放下復出新劇《師任堂,the Herstory》的拍攝工作,穿上黑色喱士裝現身,即時成為焦點,她更與李敏鎬同時奪得「10周年韓流功勞獎」。昨日紅地毯上星光熠熠,擔任頒獎禮司儀的金晶恩貫徹性感形象,以超低胸露背晚裝挽實拍檔李棟旭的手赴會。出席的紅星來自各國,台灣幫有人妻林依晨、陳柏霖和炎亞綸。林依晨穿上白色飄逸裙子孖陳柏霖到場,又合作整心心手勢,令人回味二人曾在經典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合演大仁哥和程又青。日本藝人方面,小田切讓以型格打扮出席。



■李敏鎬預告明年會有新劇作。

■李準基及黃靜茵分別獲頒最佳男、女演員獎。



李成景出位透Bra

韓國女星都博到盡爭妍鬥麗,AOA成員雪炫身穿斜膊露肩裝行紅地毯,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李成景就穿透視裝透肉色bra,即了大半個胸出來,毫無美感。相反,李英愛就高招得多,她一身黑色喱士裙,再襯黑色絲襪加高跟鞋,盡顯高貴優雅的一面。而李敏鎬的出現最令粉絲瘋狂,其後李敏鎬更在頒獎禮上奪得「芒果TV人氣獎」,又與愛姐一起捧走「10周年韓流功勞獎」,李敏鎬向愛姐鞠躬,多謝她推動韓流,又說:「我上一部劇已是兩年前,希望明年有新劇和大家見面。」李準基亦有斬獲,與黃靜茵分別獲頒「韓流最佳男、女演員獎」,而黃靜茵主演的《愛上哪個我》亦同時奪得「韓流優秀電視劇集」。少女時代成員泰妍獲得「韓流最佳OST」,「亞洲明星獎」得主是林依晨、陳柏霖、炎亞綸等人。撰文:江瑚



■李成景以透bra造型現身,博盡上鏡。

■陳柏霖及林依晨以情侶檔現身,並獲頒亞洲明星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911/192901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73

抵制毒韓流

1 : GS(14)@2016-08-08 00:18:18

為報復韓國朴槿惠妹子不知好歹,加入美日的反導彈防衛系統,中國全綫抵制韓劇、韓片、韓星,不准上架登台,搞得韓國的幾家娛樂公司的股價大跌。就看人氣偶像李準基、金希澈、李鍾碩等,會不會參考學習香港的演藝人,一起在Facebook貼上手握拳頭、另一隻手拿着「我堅決反對朴槿惠統領勾搭奧巴馬」標語的照片,跟韓國政府劃清界線,向十四億中國人民表態了。當然,在網絡表了態還是不夠,李準基等如果能在韓國發起反政府示威,發動本國年輕人一齊聲討朴槿惠,發起數十萬人遊行,成功迫使韓國退出奧巴馬的什麼「薩德」反中包圍網,然後迫朴槿惠下台,不但產品可以即刻重返中國市場,明年中央台「春節晚會」,也有得唱「嫁人就要嫁X X這樣的人」呢。另一方面,中國人多年思想口味中了「韓毒」,官方也開始消毒。大陸的網易新聞報導:一個中國女生,去了韓國留學之後哭訴,原來自己上了韓劇的當,韓國沒有韓劇描述那麼好,住房寒酸不說,物價貴到飛起,連蘋果也要十塊錢一個,呼籲中國韓流億萬女粉絲不要上韓國的當。還有,來到韓國才發現四周沒有幾個帥哥鮮肉,外型衰佬加肥肉倒不缺。韓國男人以肥矮單眼皮為主流,許多還剃小平頭,像香港片的林雪吳孟達,多過像李敏鎬,粗聲大氣,早知這樣,不如去東莞大學留學更省錢。還有,這些年誤信韓劇、一窩蜂去了韓國削骨割肉血淋淋整容、後來又歪了下巴、塌陷了鼻子的中國姐妺們,是不是也該團結起來,一起向韓國政府索償,不要讓韓國的什麼慰安婦索償問題,獨領風騷。我們也不會忘記,當年日本侵華戰爭,在前綫殺害中國同胞更兇的,是穿上日軍軍服的朝鮮殖民地兵。想到這裏,如果你不滿腔怒火、砸爛你手上的三星手機,你還算是中國人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韓,給中國的年輕人戒韓毒,其難度一點也不比給梁振英班子的香港年輕人戒港獨容易。而且韓仔天性,絕不服輸,也很强悍,網易新聞報導那個哭訴上了韓劇當的中國女留學生,也不敢披露姓名身份,也沒有說去了首爾讀哪所韓國學校,或許是怕了韓國佬向她扔燃燒彈。然而如果十年來,身為中國女人的你,竟然從來沒迷過什麼韓流,電視劇只迷唐頓莊園,電影只迷哈利波特,尖聲喪叫只朝着球星貝克漢姆,那麼恭喜你,雖然英國女首相一上台就叫停了中國的核電項目,國家還沒有下令你抵制學英語、上倫敦哈羅購物。不,環球時報尚未發出指令,你還可以對貝克漢姆發出濕潤得閃光的狂呼。呵呵,你真有眼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07/197257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