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鋪好大路等車來!5月1日滬深港通單日額度擴容四倍

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布了一系列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其中,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的每日額度擴大四倍。證監會隨即對此表態稱,兩地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和監管協作,加快落實看穿式交易監管安排。

在機構人士看來,互聯互通額度擴容的影響,會在近期兩地上市制度改革中被放大。“滬、深港通單日擴容,就像是高速路的拓寬工程。目前路上的車雖然不多,但未來城市升級一定會來帶來更多的交通壓力。”某港資私募機構高管在接受第一財經表示時形容,額度擴容之舉正是“鋪好大路等車來”。

滬深港通額度再擴容

在11日上午博鰲論壇“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易綱表示,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具體來看,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緊隨其後,中國證監會與中國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下稱香港證監會)也聯合發布公告,宣布同意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滬深港通自推出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有序,每日額度安排在保障市場穩定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兩地證監會同意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這一擴大開放舉措,有助於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高莉更強調,下一步,兩地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和監管協作,加快落實看穿式交易監管安排,切實保障互聯互通機制平穩運行,促進兩地市場共同繁榮發展。

“鋪好大路等車來”

這並不是滬、深港通首次調整交易額度。2016年深港通對外宣布的同時,取消了滬港通的交易總額度限制,僅保留每日額度;深港通亦不設總額度限制。統計顯示,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日額度並不經常用盡,此次擴容對當前的影響相對有限。但在機構人士看來,此次額度擴容卻大有深意。

上述港資私募高層在擴容消息發布後第一時間表示,這是完善互聯互通機制的積極信號,雙向開放將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市場,而兩地股票市場的體量和市值也有望進一步做大。更重要的是,結合兩地市場近期在上市制度方面的改革,即港股市場接納同股不同權、A股市場啟動CDR(中國存托憑證)等,這將放大額度擴容的效應,“理論上講,是為了提高上市公司融資額先一步做的鋪墊。”

滬港通與深港通,是拓寬資金配置渠道、加快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創新。只要是三地市場當中任意一家交易所的投資者,都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賣交易其他兩家交易所規定範圍內的股票。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按照當時的規定,在投資額度管理上,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實行實時監控。其中,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05億,相當於香港股市日均交易量的1/5。

2016年8月,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合公告,宣布將推出深港通。同時宣布,深港通不設總額度限制,而滬港通亦取消總額度,保留每日額度;深股通與滬股通的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該指標此後一直沿用。

從交易數據情況來看,額度限制並未對資金流動形成較大限制,滬、深港通的每日額度甚少用盡。數據顯示,北上資金方面,滬港通下滬股通在2014年11月17日開通當天交易額達到130億元,此後並未出現單日指標用盡的情況;深港通下的深股通未經歷單日額度用盡。南下資金方面,2015年4月8日與9日,滬港通下港股通曾連續單日交易達105億元,此外並未發生單日額度用盡的情形。

但前述港資私募高層強調,滬、深港通目前是兩地機構交易的最重要渠道。在上市制度的改革落地後,尤其是優質的新經濟公司逐步登陸,兩地資金的互聯互通會加速。在當前的節點擴大交易額度,就像是高速路的拓寬工程;雖然目前路上車不多,但是未來城市的升級會面對更多的交通壓力。

而此次額度擴容所帶來的積極信號,還不止於此。該機構人士表示,完善和加大互聯互通的趨勢較為明確,包括滬、深港通標的的繼續擴容,投資者準入門檻的降低等措施,都更加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36

互聯互通擴容首個交易日:滬深股通資金大幅流入47億

5月2日是節後第一個交易日,也是互聯互通擴容的首個交易日,截至收盤,當日滬股通凈流入23.91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3.38億元。

據證監會,自5月1日起,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將分別由130億元人民幣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將分別由105億元人民幣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對於單日額度的大幅提升,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滬深港通自推出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有序,每日額度安排在保障市場穩定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兩地證監會同意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這一擴大開放舉措,有助於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深港通

滬港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61

中部新一線城市擴容 產業定位“只看高端”

中部地區的新一線城市紛紛開啟城市擴容大幕。

近日,河南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亮相,新的中心城區體系大幅提升,總共圍合面積將達66平方千米;武漢打造世界級名片“長江新城”,總規劃面積500平方公里,不亞於再造一個新武漢;長沙高鐵會展新城亦揭開序幕,城市東南新門戶呼之欲出。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與前些年全國掀起由開發商主導的“造城運動”有所不同,本輪城市擴容,各地政府紛紛對標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先行,杜絕新城再淪為炒房團樂園。

從鬼城到鄭州“陸家嘴”

始建於2000年的鄭東新區,與鄭州老城區僅隔一條中州大道。直到2013年,鄭東新區都少有人居住,到了夜晚漆黑一片,因此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大鬼城”。

但近年來,隨著內部人口流動與城市功能升級,鄭東新區開始有了改觀,全區吸納人口120萬人,昔日空空蕩蕩的中央商務區如今人氣鼎盛。

鄭東新區不僅脫了“鬼城”的帽子,還通過打造金融示範區,帶動了整個鄭州的產業升級。

2017年以來,鄭東新區對標武漢、成都等先進地區,在持續壯大銀、證、保等傳統金融業態的基礎上,謀劃航空金融、科技金融、消費金融等新興業態,構建集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和新興金融業態為一體的“5+X”金融產業體系。

截至去年8月底,鄭東新區持牌類金融機構突破300家,累計入駐金融機構1200余家;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近4億手,累計成交額約14萬億元,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9.01%和11.71%。

2017年,鄭東新區GDP總量為406.44萬億,同比增長8.5%,GDP增速跑贏鄭州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國28個區域金融中心排名中,鄭州首次躋身前十。

長江新城是繼“中國光谷”“中國車都”後,武漢打造的又一張世界級“城市名片”。

如果說鄭東新區在規劃建設初期並未繞開“房地產先行”的話,武漢的長江新城則從源頭杜絕了炒房投機者的入侵。

去年7月17日,武漢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啟動長江新城建設。會上,武漢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瑞峰指出,長江新城起步區規劃範圍內,將實行針對規劃土地、城市建設、房產管理、城市管理、戶籍人口遷移和工商註冊登記行為的“六管控”措施。

同年9月30日,長江新城管委會掛牌成立之時,時任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再次強調,長江新城建設要堅持“五條原則”,首先就是不搞“土地財政”,要向改革創新發展要效益,長江新城絕不是炒房投機之地。

按照總體規劃,長江新城將重點吸引高端高新技術企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前,長江新城招商引資工作初顯成效,已與招商局集團、中建三局、融創集團、哈佛醫學創新中心等簽訂合作協議,與中信集團、中國電信、中科院武漢分院、華潤集團、鑫創科技等達成合作意向。

新城不應排斥勞動密集型產業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中部新一線城市擴容,在新城產業規劃上,大都優先選擇金融保險、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

武漢的長江新城主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長沙的高鐵會展新城則將通過會展的展示平臺,輻射帶動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工程機械等長沙優勢產業協同發展;鄭州的鄭東新區主張構建金融、信息服務業發展雙引擎。

但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波指出,中西部地區城市擴容,興建新城不應完全排斥勞動密集型產業。

首先,中西部城市承擔著我國產業轉移的重任。隨著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升級,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制造業必然向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地區轉移,為了防止“產業空心化”問題,這些城市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吸引高附加值產業投資的同時,做好傳統制造業的承接工作,在承接中做到產業內部升級。

同時,高新產業的聚集與發展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貫通,而部分傳統制造業其實位於高新技術產業的上遊產業鏈,只有註重全產業鏈的打造,才能為新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和商業生態環境。

陳波表示,城市以人為本,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在新城區順利落地和升級,有利於人員的聚集,從而為發展相關的生產和消費型服務業提供廣闊的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75

基金20年丨債券基金16載回首:急速擴容與“至暗時刻”

公募基金20年,債券型基金問世也有16年。2002年9月30日,國內首只債券型基金——南方寶元債券型基金發行,募集規模49億元。此後兩年形成了純債基金、債券指數基金、可轉債基金的基本格局。

2012年偏股型基金的發行舉步維艱,純債基金卻迎來史上最兇猛的一次擴容;2016年前11個月,債市迎來一波大牛市,卻在最後一個月迎來“至暗時刻”;2018年,信用債風險頻出,公募債券基金“踩雷”事件頻出。但經過2年多的熊市後,也有受訪資深基金經理指出,今年利率債或重回牛市起點。

迅猛發展

2002年以後,債券品種逐漸豐富,尤其是企業債品種不斷完備,債券市場發展進入快車道。順應債市擴容,2003年,債券型基金數量增長至10家。南方避險的發行創下近52億的單只基金最大發行規模。此後,短期理財債券及基金、二級債券基金、一級債基、全球債基債券ETF、短融債券、浮動費率債基、定期支付等各類債券基金相繼發展,債券基金產品不斷創新。

2004年,可轉債基金問世。規模65億元的招行轉債作為第一只大盤轉債在2004年發行,與此對應的是同年興全可轉債基金作為第一只可轉債基金發行。伴隨轉債市場的擴容,2010年博時可轉債、富國可轉債基金發行,至2014年末存量可轉債基金達到22只。大盤轉債的發行提供了大資金更大的操作空間。

與此同時,債券基金的創新也在不斷深化。2013年6月,第一只浮動費率債基發行,富國目標收益一年期純債債券基金成為首只。首個封閉期,富國目標收益實現收益6.5%,根據其合同規定,收益在5%~7%時對應的管理費為0.6%。

可轉債的進一步擴容發生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當年,轉債信用申購規則落地推行,新一輪供給潮來襲。2017年可轉債發行37只,2018年至今發行20只,市場存量轉債82只,規模合計超2200億,而潛在待發行規模合計近5000億。

風險出現

2013年開始,債市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2015年開始,銀行等機構通過委外基金進入債市,並在2016年推動了一波債券牛市。

委外業務的大規模爆發出現在2015年,尤其是資管能力相對較弱的城商行對資管的需求促成了委外業務的發展。當時,華福基金上報了5只期限在2年至7年不等的封閉式債基。尤其是期限7年的產品引發行業熱議,此前期限最長的是興業基金的一只封閉期5年的債基。

“銀行的委外業務,大銀行相對成熟,小銀行還在建設當中。其中發展最快的是債券業務,因為銀行對債券業務的體系相對比較熟悉。”有私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6年信用債風險冒出,房地產信托也開始出現風險,那個時候銀行就感覺投這些非標項目風險很大,它們就開始把眼光放到場內產品。2015年開始,銀行資管、信托產品買了很多場內的基金,機構化的過程也便這麽形成。銀行委托基金公司或者通過基金產品進入場內市場,主要是這部分資金。”上述北京老牌公募高管也說。

但從2013年開始,債市的風險也逐漸出現。當年,稽查風暴席卷多家基金及券商機構,債券基金潛在違規風險成為稽查重點。這也使得機構投資者對債券產品的投資需求出現萎縮。到了當年第四季度,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5年以來高點,債基發行陷入“寒流”。11月中旬,紛紛有基金公司表示延長旗下債券基金的募集期。

2016年年底,更是債券基金的一個“至暗時刻”。2016年債市的動蕩甚至被業內人士稱為債災。剔除因贖回造成凈值大漲的個別債基,據Wind統計的780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中凈值下跌有271只。同時,債市風險的暴發也使得委外受到沖擊。風險出來後不少銀行紛紛要求贖回委外產品,甚至還沒有到約定的止損線便提出贖回要求。

由於行情走低,2016年的9月份以後,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將推廣重點放在了定期開放型債券型基金上。“市場行情不是很好,風險偏好偏低,貨幣利率的話也在持續走低,定開債就是以時間換空間。”彼時,華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債券型產品是強項,所以那段時間公司在大力推廣相關產品。

當下,信用債的風險則是各家基金公司首要排查、提防“踩雷”的重點觀察範圍。一些基金持倉的債券出現違約或涉嫌違約導致了凈值跌幅較大,比如踩中“14富貴鳥”公司債的中融融豐純債,年初至今跌幅約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31

長沙銀行擬設金融租賃公司,銀行系金租將擴容至47家

剛剛過會的長沙銀行,近期在金融租賃領域又將有新動作。

友阿股份在5月29日的一份公告稱,擬與長沙銀行、湖南省通信產業服務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湖南金融租賃,註冊資本擬為10億元。三家股東分別持股25% 、69%和6%,其中長沙銀行為第一大股東。

公告顯示,湖南金融租賃設董事會,由5-7名董事組成。第一屆董事會由5名董事組成,其中從長沙銀行提名的董事候選人中產生4名董事,從友阿股份提名的董事候選人中產生1名董事。

第一財經發現,在當前已經成立的66家金融租賃公司中,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為46家。這就是說,若湖南金融租賃最終獲批成立,銀行系金融租賃將達47家。

公開資料顯示,長沙銀行由長沙市財政局、湖南省郵電管理局、長沙市信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原15家城市信用社等共同發起設立,現有註冊資本 30.79萬元。截至2017年年末,長沙銀行總資產規模為4705億元,凈利潤為39.8億元。

2007年1月,銀監會發布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修改稿,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金融租賃公司,在監管政策支持下,隨後一年多的時間內,銀行發起設立金融租賃公司開閘,首批共有工行、建行、交行、招行、民生銀行五家獲批並相繼成立子公司。

2014年後,銀監會再次大規模放開金融租賃公司設立門檻,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型銀行迎政策利好發展空間,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主力的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已經迅速得到籌建。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69號),對金融租賃行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推動建設金融租賃“新高地”。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共開業66家金融租賃公司,行業資產總額已超過2.4萬億元。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租賃專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金淑英不久前稱,“過去金融租賃十年的發展,打破了境外租賃公司在國內民用航空、船舶、大型設備領域的壟斷地位,並將航空、航運等優勢產業租賃業務拓展到境外。金融租賃行業正在向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轉變,在貢獻較好的財務回報的同時,也為促進銀行的綜合化經營不斷增光添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60

期貨期權再擴容,銅期權將於9月21日掛牌交易

8月31日,證監會宣布已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開展銅期貨期權(下稱“銅期權”)交易,合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18年9月21日。

目前,國內場內期權品種包括上證50ETF期權、豆粕期貨期權、白糖期貨期權,伴隨著銅期權的即將上市,市場將迎來第4個期權品種,同時也是國內誕生的首個工業期貨期權品種。

據了解,多年來,我國精煉銅生產加工及消費一直居於全球首位,參與企業眾多,風險管理需求強烈。上海銅期貨市場是市場功能發揮較好的商品期貨市場之一,具有市場規模大、合約連續性和流動性好、投資者結構相對成熟等特點,較好地滿足了企業的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需求。

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上期所銅期貨單邊成交量為2494.33萬手,成交金額為6.51萬億元,日均單邊持倉量為38.67萬手,法人客戶持倉量占比為64.42%。

作為風險管理重要工具,期權可以進一步滿足和豐富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等風險管理需求,因此,基於銅期貨的期權產品也是期貨市場呼聲最為強烈的品種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上市銅期權,對於促進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對銅期貨市場的有效補充,有利於豐富風險管理工具,提高有色金屬企業風險管理水平;二是有利於完善銅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推動場內和場外市場協調發展;三是有利於我國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提升銅的國際定價影響力,優化產業結構,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上期所相關負責人指出,對於銅期權的上市,上期所前期進行了較為充分、全面的準備。一是立足創建一流交易所的視角,堅持國際標準同本土優勢相結合,科學設計銅期權合約規則;二是充分進行市場調研,走訪了銅產業鏈客戶、期貨公司及交易所等機構,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三是積極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市場培訓和投資者教育,分別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開展多場銅期權合約規則的市場培訓會,讓市場投資者熟悉合約規則;四是完成開展銅期權上市交易的技術準備工作,前期大量技術測試及仿真比賽的開展,都為上市銅期權打下堅實的基礎。

8月9日,上期所發布通知,就銅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根據銅期權合約征求意見稿,銅期權合約類型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交易單位為1手(5噸)銅期貨合約;最小變動價位為1元/噸;漲跌停板幅度與銅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相同;合約月份為1-12月;行權價格覆蓋銅期貨合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上下1倍當日漲跌停板幅度對應的價格範圍。行權價格≤40000元/噸,行權價格間距為500元/噸;40000元/噸<行權價格≤80000元/噸,行權價格間距為1000元/噸;行權價格>80000元/噸,行權價格間距為2000元/噸。行權方式為歐式期權,即到期日買方可以在15:30之前提出行權申請、放棄申請。

同時,銅期權將實施做市商制度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上期所按期權品種實行做市商資格管理,申請做市商資格,應當符合上期所規定的條件並按要求提交有關申請材料;期貨公司為個人客戶及單位客戶開通期權交易權限應該符合上期所規定的標準。

8月25日~8月26日,上期所銅期貨期權進行了首次全市場演練,演練內容主要包括銅期貨期權上市首日及標的為cu1809的系列期權到期日的交易、結算、行權等業務場景。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總體演練過程順利,符合預期。據統計,此次次共有146家會員(其中期貨公司會員143家,非期貨公司會員3家)的256個席位參加測試,參與測試客戶數1027個(其中銅期權做市商14家)。

業內人士表示,經過這次全市場演練,參與各方對銅期貨期權的業務規則和業務模式更加熟悉,相關系統得到有效驗證,為上期所平穩推出銅期貨期權奠定了基礎。9月1日~9月2日,上期所將再組織一次銅期貨期權的全市場演練。

對於下一步,上期所表示,將繼續嚴格按照“高標準、穩起步”的要求,逐一落實各項工作,為銅期權上市做好充分準備,確保交易的平穩開展和穩健運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32

比特幣擴容 價格升穿2700美元

1 : GS(14)@2017-05-26 23:49:16

【明報專訊】比特幣的技術問題有望解決,刺激比特幣昨由2400美元左右升穿2700美元,昨晚高見2791美元,一日內升逾一成。自上周六以來,升值逾700美元。代表83%挖礦者的數碼貨幣集團(Digital Currency Group)簽署《比特幣擴容協議》,同意擴大比特幣「區塊容量」(block size),加快比特幣轉帳的確認速度,對比特幣價格起刺激作用。

加快轉帳確認速度

此外,受日本政府確認比特幣作為合法支付方式等影響,比特幣已連漲兩個月。過去12個月價格升逾四倍,升幅拋離其他主要資產。

有分析稱,比特幣上漲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另一虛擬貨幣萊特幣(Litecoin)成功改變編碼,為比特幣解決交易速度問題帶來新希望。數碼資產軟件平台Blockchain.info創辦人Peter Smith稱,比特幣成交大多來自其他虛擬貨幣資產,非單純來自美元、日圓或歐元。投資者認為這些新興資產風險太高,沽出獲利後將資金轉移至比特幣交易。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84&issue=20170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