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廣東高院一審宣判廣藥與加多寶「紅罐之爭」案 加多寶構成侵權並賠償損失1.5億元 -- 但斌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2v9vf.html

首發 廣東高院一審宣判廣藥與加多寶“紅罐之爭”案 加多寶構成侵權並賠償損失1.5億元
2014-12-19 林邊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有“中國包裝裝潢第一案”之稱的廣藥、加多寶“紅罐之爭”一審結果今見分曉。12月19日下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糾紛進行一審公開宣判,廣東加多寶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被判構成侵權,並賠償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1.5億元以及合理維權費用26萬余元。

自廣藥集團收回加多寶公司對“王老吉”商標的使用許可,雙方合作分道揚鑣後,便摩擦不斷,在全國各地發起多起訴訟。在廣東高院互訴的這兩起案件則是重中之重,因為該兩案的成敗意味著誰有權利在包裝上使用紅罐。這兩起案件均發起在2012年7月,先是加多寶把廣藥全資子公司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犯並索賠3096萬元。接著,廣藥集團又把鴻道(集團)有限公司、加多寶告上法庭(後又撤回對鴻道集團的起訴),要求停止侵犯並索賠1.5億元。

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該兩案於2013年2月5日統一由廣東高院受理,案號分別為(2013)粵高法民三初字第1號和第2號案,兩案案由均被確定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糾紛並合並審理。同年4月15日、5月8日,合議庭兩次組織雙方進行證據交換和質證。5月15日,廣東高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

廣東高院認為,該案的爭議焦點是:涉案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內容、權益歸屬的認定,使用該包裝裝潢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經濟損失如何計算等等。

法院審理認為,該兩案所涉知名商品為“王老吉涼茶”,該知名商品特有包裝裝潢的內容是指:標明在王老吉紅罐涼茶產品的罐體上包括三個豎排的黃色字體“王老吉”等文字、紅色底色等色彩、圖案及其排列組合在內的整體內容。法院認為,在“王老吉”商標被許可給鴻道集團使用之前,該商標已是中華老字號和廣東省著名商標,在公眾中已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在紅罐涼茶包裝裝潢上突出使用“王老吉”就承載著相應的巨大商譽和價值,這種商譽和價值是從廣藥前身開始一脈相傳。盡管加多寶公司在後來確實對王老吉紅罐涼茶知名度提高做出了貢獻,但由此所產生的商譽仍然是附屬於知名商品王老吉涼茶的。而此時的“王老吉”商標已與紅罐涼茶包裝裝潢的其他要素緊密結合、密不可分,一並構成本案包裝裝潢,換句話說,紅罐包裝是不能脫離王老吉商標而單獨存在。因此,廣藥集團在收回王老吉商標時,附屬於涉案知名商品的特有包裝裝潢就應一並歸還給廣藥集團。

法院還認為,加多寶公司生產、銷售的一邊標註 “王老吉”、一邊標註“加多寶”的紅罐涼茶、兩邊均標註“加多寶”的紅罐涼茶,與王老吉紅罐涼茶包裝裝潢的各種構成要素,包括文字、色彩、圖案及其排列組合,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無實質性差異,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誤認,屬於相近似的包裝裝潢。加多寶公司上述行為已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停止侵權並賠償廣藥集團的損失。而對於賠償數額問題,審計結果顯示加多寶公司從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31日止獲利數額已經超過廣藥集團訴請的1.5億元賠償額,法院據此認為廣藥索賠數額應予以支持。

綜上,經廣東高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法院在第1號案中依法判決駁回了加多寶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在第2號案中,法院判決加多寶公司於判決生效日起立即停止使用與涉案知名商品王老吉紅罐涼茶特有包裝裝潢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包裝裝潢,停止生產、銷售上述包裝裝潢的產品,銷毀庫存侵權產品,停止使用並移除或銷毀所有載有被控侵權產品的廣告以及各種介紹、宣傳材料等,並在7日內賠償廣藥集團經濟損失1.5億元及合理維權費用265210元且須連續七天在指定媒體上刊登聲明(聲明內容由本院審定),公開消除影響。


案情鏈接:紅罐之爭的由來

據悉,王老吉牌涼茶具有百年歷史,原系王澤邦於1828年在廣州創立。1956年,公私合營時改組為王老吉聯合制藥廠,1992年又轉制為廣州羊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廣藥集團成立,王老吉商標等無形資產劃歸廣藥集團持有,2012年2月廣藥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大健康公司。而加多寶公司則是陳鴻道在香港設立的鴻道集團於1998年9月在東莞投資成立的。 

“王老吉”商標則是1997年8月,廣藥集團從原註冊人廣州羊城滋補品廠轉讓取得。“王老吉”牌清涼茶飲料則是1991年底就由廣州羊城藥廠生產、銷售。1993年,“王老吉”商標被認定廣東省著名商標。2009年4月又被認定為馳名商標。

鴻道集團和廣藥合作始於1995年。1995年3月28日、1997年2月,羊城藥業與鴻道集團分別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鴻道集團獨家使用“王老吉”商標,限於紅色包裝涼茶飲料,而羊城藥業生產、銷售的王老吉清涼茶的包裝顏色則不能取用紅色,包裝設計圖案不得與鴻道集團相同。

2000年5月2日,廣藥集團與鴻道集團簽訂《商標許可協議》,約定:廣藥集團許可鴻道集團使用 “王老吉”商標,範圍為生產及銷售紅色罐裝王老吉涼茶,期限自2000年5月2日至2010年5月2日。2002年11月27日,雙方再次簽約將許可協議延長至2020年5月1日。2003年5月2日,雙方又簽訂《商標許可協議》,約定廣藥集團許可鴻道集團使用“王老吉”商標,許可期限為2003年1月20日至2013年1月19日。

1995年12月、1996年6月,陳鴻道分別申請名稱為“飲料盒標帖”、“罐貼”的外觀設計專利,1997年2月、7月獲得授權。1996年5月,鴻道開始委托加工生產“王老吉”紅色易拉罐。

2003年,鴻道集團投資數億元競標拿到中央電視臺3個黃金時段“標王”廣告播放權,啟動“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廣告語宣傳,以後長達近十年時間在中央臺不間斷進行廣告投放。從2006年,加多寶集團生產的王老吉紅罐涼茶先後獲得了許多榮譽,如2008年度至2012年度,加多寶集團生產的罐裝王老吉飲料連續名列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頒給的上年度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

2003年2月,加多寶公司在佛山中院一審、廣東高院二審的一起訴訟中,知名商品“王老吉”紅罐涼茶特有包裝裝潢權得到了司法確認。

2011年4月,廣藥集團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裁決:1.廣藥集團與鴻道集團於2002年11月27日簽訂的補充協議和2003年6月10日簽訂補充協議無效;2.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2012年5月9日,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書》,裁決上述兩份補充協議無效,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從2011年12月開始,加多寶公司開始生產、銷售一面標註有“王老吉”、另一面標註有“加多寶”的紅罐包裝裝潢的涼茶產品。從2012年5月10日開始,加多寶公司開始生產、銷售兩面均標註有“加多寶”紅罐包裝裝潢的涼茶產品。2012年5月25日,廣藥集團與大健康公司簽訂《商標許可合同》,約定廣藥集團將“王老吉”商標許可給大健康公司使用。廣藥集團於2012年6月3日授權大健康公司開始生產、銷售紅色易拉罐裝王老吉涼茶。雙方遂引發對於紅色罐裝包裝裝潢歸屬之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43

油價暴跌 俄羅斯明年面臨800億美元以上損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89

俄羅斯,油價,石油,普京,OPEC

占全球供應量四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上月決定不減產,沙特為首的OPEC主要產油國打響了價格戰,為奪回市場份額,發出了打價格戰決不手軟的信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俄羅斯將因此大受影響,未來12個月原油出口額可能減少45%,損失至少800億美元。

前日沙特石油部長提出,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也不減產。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絲毫沒有透露價格戰會緩和的跡象。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預計如果國際油價未來12個月持續在當前約每桶6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出口原油的收入將減至95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的1740億美元。不僅是原油出口,國際油價下跌還會導致煉油產品和俄羅斯國內原油銷售損失,後兩類收入去年合計1220億美元.

EIA數據顯示,俄羅斯33%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油,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創收占去年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68%。而當時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還高達每桶108美元。今年6月以來,油價跌幅超過40%,在上述沙特石油部長表態後前日油價又大跌3%,目前稍有回升,略高於每桶60美元。

俄羅斯,油價,石油,普京,OPEC

上月底普京表示,上月OPEC會議不減產的決定對俄羅斯有利。OPEC公布決定後,國際油價下跌是正常反應。俄羅斯一開始對此就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他認為,經過這個冬天到明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將逐步穩定。上周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普京將國內經濟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

俄羅斯,油價,石油,普京,OPEC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884

盈透證券因瑞郎風暴損失1.2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60

零售交易平臺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在瑞士央行宣布放棄與歐元下限後損失高達1.2億美元。

在最新發布的聲明中,盈透稱:“盈透集團因瑞士法郎匯率昨日突然變動,我們的一些客戶爆倉了,我們需要為此承擔的資金損失約為1.2億美元,占我們凈值不到2.5%。”

在周五早間的交易中,盈透證券的股價下跌了約6%。

受瑞士央行取消歐元兌瑞郎匯率下限的影響,多家外匯券商公司遭遇黑天鵝。其中損失2.25億美元的外匯經紀商福匯集團(FXCM)股價盤前暴跌85%,市值從6億美元暴跌至9000萬美元。Alpari UK及Excel Markets宣布破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31

瑞郎交易 你本不該損失那麽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00

本文作者為彭博新聞社專欄作家、前高盛投行家Matt Levine。華爾街見聞翻譯。

在金融市場中,要看到“直角”的上漲、下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上周瑞郎對歐元的直線上漲,那個直角幾乎可以割傷你的手。

QQ圖片20150119114940

最直觀的感受是:哇!波動率好高啊!不過,更有見地的看法應該是:哇!瑞郎/歐元長期以來的波動率好低!這當然是因為瑞士央行為瑞郎兌歐元的匯率設置了上限:瑞士央行此前希望歐元/瑞郎匯率不要低於1.20,所以,歐元/瑞郎匯率一直處在1.20附近。在上周三前的一年間,歐元/瑞郎一直在1.20095至1.23640之間交易。

QQ圖片20150119114957

這張圖看起來有許多起起伏伏,然而這張圖的時間間隔過小。如果將單位時間間隔調整至2天,那我們就不難發現,瑞郎的波動性非常的小。

QQ圖片20150119115015

高盛首席財務官Harvey Schwartz表示,瑞郎暴漲是20個標準差內都不會發生的小概率事件。盡管這個事件的概率究竟有多小是一個客觀的數學問題,但Schwartz的大方向是對的。在上周三前的12個月內,歐元/瑞郎的年化波動率(單日回報的標準差)為1.7%;在該時間段的最後三個月,歐元/瑞郎的年化波動率不到1%,這意味著每日的波動大約為0.1%。然而,在上周四,歐元下跌接近19%,相當於180個標準差。

180個標準差的事件多久會發生一次呢?7個標準差的事件每3900億天發生一次,也就是約10億年一次。所以,180個標準差的事件概率真的是微乎其微。好消息是,統計學告訴我們,瑞士央行在接下來的10億年都不會再這麽做了。

不過,以上的算法顯然是錯的。你不能用過去一年的數據預測今後10億年會發生什麽。在10億年之前,歐元的匯率是多少?瑞郎之前的平穩以及如今的波動都是因為瑞士央行的行動。而瑞士央行的行動都是人類大腦可以理解的行為。許多預測家此前都不認為瑞士央行本季度、甚至今年會放棄其匯率限制,不過,他們認為瑞士央行將在2016年放棄匯率限制,沒人認為瑞士央行會等到10億年後再采取行動。

想象下零售外匯經紀商。零售外匯經紀商允許客戶以很高的杠桿對瑞郎進行日內交易。作為外匯交易商,允許客戶使用多少倍杠桿才算合理?當日內波動率接近0.1%的時候,那意味著在95%的時間內,瑞郎的日內波動小於0.2%。所以,如果你要求2%的保證金(50倍杠桿),零售外匯經紀商應該感到很安全。因為這意味著,95%的時間內,客戶無法在單日虧損超過10%——所以即便客戶輸錢後跑路,零售外匯經紀商也可以清空客戶的倉位,而不會損失借給客戶的資金。

不過,當歐元/瑞郎一日內下跌19%時,客戶可能承受巨虧,而經紀商也一樣面臨巨大的風險。這就是全球最大外匯經紀商福匯集團(FXCM)現在的處境。和其它許多零售外匯經紀商一樣,FXCM為客戶提供50倍的杠桿。而上周,FXCM的客戶因瑞郎的波動,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FXCM客戶的瑞郎交易賬面權益為負2.25億美元。據CNBC報道,Jefferies母公司Leucadia將為福匯提供3億美元融資。

諷刺的是,FXCM的首席執行官Drew Niv在彭博市場雜誌12月刊上撰文指出,小資金、大持倉的模式吸引了個人外匯投資者。

他說:“外匯波動並不大。所以如果沒有杠桿,沒人會參與外匯交易。”

哈哈哈,現在FXCM的客戶賬面上的權益為負2.25億美元。假設這全都是歐元/瑞郎即期交易,那客戶周四的損失約為19%。假設客戶都繳納了2%的保證金,那FXCM的損失為17%。這意味著這些交易的規模為13億美元。

事實上,向客戶提供杠桿就相當於提供了一個看跌期權。如果你的客戶以1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某產品,而你向其借出了98美元。當此產品的價格跌至81美元時,你就擁有了該產品。這意味著你損失了17美元。

這就是FXCM的問題,也是所有零售外匯經紀商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蔓延至了零售經紀商之外。德意誌銀行大約損失了1.5億美元;巴克萊遭受了數千萬美元的損失;花旗的損失也高達1.5億美元。不過,這對於大行來說並不是什麽巨大的風險。

德意誌銀行1.5億美元的損失意味著德銀做空瑞郎的頭寸約為7億歐元,這對於德銀1.7萬億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來說並不算什麽。根據瑞郎波動的歷史數據,德銀的損失應該處在50萬-120萬美元之間,風險價值約為100萬-300萬美元。現在,高於100萬美元100倍的損失令人感到意外。

即便是這個“風險價值”估算都過高。德意誌銀行9月底上報的總外匯風險價值約為1420萬美元,而當時,其可能將瑞郎的風險看得更低。

舉例來說,如果你出售歐元/瑞郎跌至1.15的看跌期權(這遠低於瑞士央行設定的1.20的水平),那這些期權很可能永遠不會行權。直到上周四,這些期權的價值很低、很穩定。而上周四,這些期權讓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Tracy Alloway對銀行的風險價值模型以及匯率波動表示:

瑞士央行的行動構成了典型的“風險價值”震蕩。此前,銀行對風險價值的測算已經因歷史波動性的走低而走低。

隨著已經實現的波動性變低,對未來波動性的預估也在變低,因此,對未來可能損失的預估也有所降低。而因為銀行對所承擔的風險感到安全,頭寸的限額變得更高。正是這種看來不危險的風險讓你蒙受了損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91

“瑞郎風暴”沖擊美最大外匯經紀商 福匯市值幾乎損失殆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83

瑞士央行放出的驚天“黑天鵝”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因“瑞郎風暴”而損失慘重的美國最大外匯經紀商福匯(FXCM)周二開盤即暴跌,市值幾乎損失殆盡。此前該公司公布了獲Leucadia救助貸款的細節。

周二福匯公司股價暴跌87.3%至1.6美元,當天的股票交易數超過9100萬股,這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量。上周四當天的收盤價為12.63美元。QQ圖片20150121082412

QQ圖片20150121082443

福匯在周一晚些時候發布公告稱,投資銀行Jefferies Group LLC的母公司Leucadia可能迫使福匯出售,出售所獲得的資金在償還3億美元貸款和費用之後,Leucadia還有權利獲得剩余收入的至少一半。

上周五福匯獲得了Leucadia2.79億美元的擔保貸款,一開始宣布的利率是10%,但現在新的消息是這筆貸款的利率每個季度會提高1.5%,最後的利率不超過17%。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上周四瑞士央行意外取消了歐元/瑞郎1.2的匯率下限,瑞郎瞬間暴漲40%,歐元/瑞郎一度跌到0.8,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這也讓外匯券商集體“爆倉”,Alpari UK及Excel Markets宣布破產,損失了2.25億美元的福匯集團股價在周五盤前就暴跌85%,市值從6億美元跌至9000萬美元。

周五福匯於紐約時段暫停交易,當天晚些時候,彭博報道稱,福匯已經獲得了投資公司Leucadia National 3億美元、兩年期的救助貸款。周一美股休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11

草根調研19:風險演繹三波式,頂點已過,銀行業極限損失率5% 陳瑞明

來源: http://xueqiu.com/2650893361/36655172

草根調研19:風險演繹三波式,頂點已過,銀行業極限損失率5%

觀點與判斷:
2012-14年風險三波浪演進:資金面—經濟面—通縮面

結合本期樣本和以往跟蹤,認為風險三波式演繹:1)第一波2012年,風險源是「資金面」,風險暴露直接原因是:高槓桿遭遇信貸收縮。典型案例如鋼貿、光伏,以及一些盲目跨行業投資的企業。2)第二波2013年,風險源增加了「經濟面」和「通縮面」,風險暴露直接原因是:地產投資、基建投資、民間投資下滑後的衝擊。典型不良行業如小型開發商、工程機械、化工、有色、石材等。3)第三波2014年,「通縮」風險源繼續加重,擊破企業成本線,表現為化工有色不良加重,油氣設備出現不良。
 
大周期風險頂點已過,尾部風險尚存
關於風險頂點是否已過?各方判斷有分歧,甚至反覆。我傾向認為「大周期風險頂點已過,剩餘的是尾部風險」。自2011年經濟下台階後,企業界幾乎經歷了所有宏觀負面因素,包括:內需外需下降、傳統信貸收縮、資金成本抬升、通縮。而風險演繹已從2011、12年的護城河小的、盲目加槓桿、跨行業投資的「個案特點」,延伸到2013、14年的規模以上傳統製造業的「群體特點」。目前企業家(至少是傳統企業)主流心態是「謹慎投資、降槓桿、去存貨、求質不求量」。從宏觀傳導時滯、當前微觀企業心態、銀行風控技術、風險演繹規律幾方面綜合判斷:未來新的、大的風險點應該沒有了。剩餘的應是尾部風險,諸如商品價格低迷、去庫存、資產減計。當然前提是政策面能穩定住經濟。我認為,風險暴露作為經濟運行的滯後指標,2015年後還會有信用違約、倒閉潮見諸報端,但這已經是滯後性的技術反映了,不必恐慌。從大周期看,風險頂點應該已經過去。
 
銀行業損失率極限值或在5%
對比90年代末的銀行業不良率20-25%(各家不同),當時主因是:90年代的開發區熱和投資熱持續數年,且期間信貸風控不嚴、98年前後國企改制的政策性貸款、不良資產的政策性處置讓一些「或能追討」的貸款也藉機劃入不良。本輪是第二輪不良高峰期,但與98年不同在於:1)2000年後銀行業信貸風控明顯加強。2)2009年雖有運動式天量貸款,但2010年及時剎車,持續時間短。因此首先認為,本輪不良率不可能是20%的概念。
 
在上面的樣本中,7%、8%、11%的損失率已算是「最糟糕的情形」,他們要麼是典型週期性民營企業的貿易墊資,要麼是2009年後欠發達地區的投資發力過猛,要麼是企業間的聯保互保,都屬於風險高發地帶。而上述樣本中,1-2%的損失率,算是「風控較好」案例。我認為真實的銀行業極限損失率可能就在中值5%附近。
 
從銀行貸款結構看,按揭貸等個貸大約佔比25%,這塊的損失率微小。剩餘的75%是工商客戶貸款,其中的50%與政府基建、房地產行業相關,25%與製造業相關。如果按照5%評估整體貸款損失率,就意味著工商製造業客戶的貸款損失率大約在7-8%範疇,這與我們目前調研的樣本基本相符。
 
未來2-3年是銀行處置不良高峰期,有能力「有序進行」。
樣本顯示,2013年銀行、影子銀行陸續進入不良處置期,2014年力度主動加碼。對於處置不良進程的判斷,考慮到目前地方政府為企業紓困動機較強、銀行新領導層上任是最佳的處置不良契機、以及管理層更換的頻率(一年更換一線業務領導不超過1/3比例),認為未來2-3年,將是中國銀行業處置不良的高峰期。對於處置不良的模式判斷,考慮到中國金融系統歷來的穩健管理風格,以及銀行仍具備很強賺錢能力(20%的ROE,15倍槓桿,50%的貸款資產佔比,意味著銀行一年利潤能承受2-3%貸款損失率),未來銀行業不良處置應該是「有序可控的進行」,而非98年式的「一次性出清」。2015年後銀行報表的不良率還會逐步上升,但相信一切仍在可控範圍內。
 
投資判斷:A股銀行股不貴也不便宜,不良資產處置的黃金時期。
關於銀行股,基於整體5%極限損失率假設下,考慮到目前貸款撥備率約3%,監管層要求2.5%,超出的0.5%部分(不計入權益科目)可直接沖抵損失率,再考慮銀行未來一年淨利潤約能沖抵2.5%損失率,這樣剩餘的2%損失率就要要由淨資產抵扣(這裡也給予嚴苛的假設,不考慮次級債、混合資本工具的緩衝)。以15倍槓桿、50%貸款資產佔比計算,意味著現有淨資產就被侵蝕15%,這意味著目前的市場PB估值可以打上85折扣來看待。以此口徑對比海外銀行股估值,認為A股銀行股估值「不貴也不便宜」。
 
不良資產處置未來2-3年是個好業務。適合銀行背景的專業投資機構。資產包甄別能力不強的投資機構,可以考慮「以退定投」的模式介入,如在回購條款下介入。
 
 
陳瑞明  宏觀策略分析
微信號:chenruiming_XM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95

香港次新股坐“過山車” 投資者一日損失八成本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22.html

香港次新股坐“過山車” 投資者一日損失八成本金

一財網 李雋 2015-05-10 19:16:00

炒股一天損失八成本金,這在A股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在香港發生了,對香港市場上小型股這種極其不尋常的大起大落,內地投資者似乎真的要學習適應一下

炒股一天損失八成本金,這在A股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在香港發生了,對香港市場上小型股這種極其不尋常的大起大落,內地投資者似乎真的要學習適應一下。

上市不足半年,生產印刷電路板的恩達集團控股(01480.HK),從1.23港元股價,5月8日短暫晉身5分鐘“紅底股”,最高曾到102港元,僅一手股份市值就逾20萬港元;不過隨後急速走弱,從高位大跌八成,收報17.44元,較前收市價跌42%,單日成交3.3億港元。

其余部分規模較小的次新股都有類似大起大落的情況,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上述新股操作屬個別小圈子所為,投資者不宜過度追捧。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機構也應當考慮一下目前上市程序中,是否留有灰色地帶,而對於股價漲跌,或許應該設置漲跌停板,並且要對交易有所調查,保障中小股東利益。港交所及證監會均表示,對個別股份事件不作評論。

就5月8日的交易詳細情況所見,恩達集團控股只有40宗交易維持在百元以上,當中大部分只涉及一手2000股的買賣,隨後股價迅速走弱。投資者若從高位接貨,收市時一手股份虧損超過16萬元,虧損超過八成。恩達之後公告稱,經合理查詢後,不知悉公司股價及成交量急升原因,或任何必須公布以避免證券出現虛假市場的數據。

近幾個月上市的小型新股,不單恩達集團控股上市不足半年爆升數十倍,今年2月上市的集成傘業(01027.HK)升幅同樣驚人,招股價僅1.1港元的集成傘業,近期股價最高被炒作到近22港元,升幅近20倍。

恩達集團控股大股東陳勇及陳榮賢持股量,上市以來一直保持於75%。公眾持股方面,則極集中在數家券商。港交所資料顯示,元大寶來(香港)、香港銀河證券、東方匯財及凱基4家證券公司,已占公眾持股超過9成。

上述其中一家券商人士稱,不方便說客戶資料,對恩達集團控股沒有特別看法,如果客戶真金白銀買賣,券商也不好過問,不過上周五的交易很可能存在股價操縱的情況。另外,現在港股市場比較暢旺,部分小型股大幅波動不算驚奇,投資者需要知道風險,估計周五那天交易主要以散戶為主。

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恩達控股集團這種異動,監管部門應該要對此有所調查,保障中小股東利益。近來越來越多半新股大幅異動,但又沒有合理原因,價格波動幅度增加,使得風險大大提高。而由於A股是t+1交易,而且有漲跌停制度,不會見到這種即日急升暴跌的現象。但港股是t+0交易,加上沒漲跌停的限制,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內地投資港股的人士,需要花時間去適應,並要註意相關風險。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6

MERS疫情致一兩成韓國遊退團 自由行產品退訂損失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588.html

MERS疫情致一兩成韓國遊退團 自由行產品退訂損失大

一財網 樂琰 2015-06-08 21:19:00

業界表示,其實韓國大部分地區都很安全,尤其濟州島等並不涉及疫情,然而遊客有恐慌感的心理陰影,因此每次發生突發事件都會影響到旅遊產業。

旅遊行業的脆弱性又一次得到了印證。由於韓國MERS疫情發生,這幾天中國遊客赴韓國旅遊受到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6月8日從各大旅行社和旅遊機構獲悉,這一陣有約10%~20%赴韓遊客退團或改道其他旅遊目的地,而作為郵輪旅遊主力線路的韓國遊,部分企業也改道了日本。業界表示,其實韓國大部分地區都很安全,尤其濟州島等並不涉及疫情,然而遊客有恐慌感的心理陰影,因此每次發生突發事件都會影響到旅遊產業。

退團、改道

不論是地震還是疫情,這類事件發生後,旅遊企業的電話是最忙的。

“我們這幾天的咨詢電話非常多,基本都是此前報了韓國旅遊團的客人來詢問安全性的。大部分客人並不會直接退團,畢竟報名出行都是起碼一個月前就決定的,如今要退團也挺麻煩。但是旅遊業非常脆弱,人們的心理陰影很難完全消除,因此依然會有部分客人退團,大約在10%左右。”一家大型本土旅行社國際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芒果網副總裁邱佳表示,跟團遊會深入韓國市區,因此會受疫情影響,芒果網以韓國為目的地的跟團遊存在一定的退訂情況。

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市場整體的退團比例約在10%—15%,另外還有部分遊客則采取了改道的方式,通常會改道東南亞地區,因為相關的費用相當,而且簽證也比較方便。

值得註意的是,韓國遊由於價格便宜、簽證便捷且購物和整容等項目發達,一舉成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目的地的第一名,其中郵輪旅遊更是一支“催化劑”,隨著濟州島免簽證等策略發布,郵輪旅遊赴韓的中國遊客不計其數。

不過,這次的疫情也影響到了節節攀升狀態的赴韓郵輪旅遊。

“其實,韓國MERS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並不迅速,而且濟州島和釜山等地區基本都是安全的,尤其是濟州島,這是個離島,所以是相對很安全,一些剛從濟州島回來的遊客反映當地一切正常,遊客都很安全。可是還未出行的遊客依舊會有心理陰影。所以郵輪公司也進行了目的地的改道。我們宣布,6月27日的藍寶石公主號攜程包船更改航線,沿途停靠口岸從韓國‘釜山-濟州’改為日本‘沖繩’,郵輪將在沖繩港口停靠16小時,岸上遊行程時間也將達到史無前例的至少10小時。6-7月正是沖繩的最佳旅遊時節,所以改道後的產品也不錯。”攜程度假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攜程方面進一步表示,相較停靠韓國,雖然停泊日本港口將帶來更高昂的港務費、岸上遊費用,但攜程郵輪會承擔超出的費用,該班期仍保持原價不變。其余的攜程包船,也在積極溝通航線的更改事宜。其中涉及與郵輪公司、港口空檔、其他船公司的多方協調。

退款如何處理?

既然退團和改道成為目前處理韓國旅遊線路的方式,於是就涉及到退款問題。

“ERS疫情爆發以來,芒果網對疫情一直保持高度關註,並時刻註意以韓國為目的地出境遊產品的安全。為保障遊客安全,芒果網已調整產品,首先加強對旅韓遊客的防疫教育和提醒,建議他們少去疫情爆發的地區觀光旅遊;芒果網開發了更多的海島遊產品作為韓國遊的暫時替代品。”邱佳指出對於赴韓國的跟團遊,如果客人選擇退團則芒果網給予全額退款;但是自由行的客人由於機票和酒店是分別預訂的,所以可能要按照航空公司和酒店方面的約定來退款,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損失。

途牛則表示,盡管目前行業都未接到國家旅遊局、省旅遊局等部門關於禁止赴韓國、中東地區旅遊的警告,但其已經第一時間啟動出遊保障基金,對於7月底之前出遊看過的跟團遊和自助遊的遊客,如果遊客有退團需求則途牛將按照與遊客簽署的合同進行核損,並分擔遊客退團損失的一半。

攜程方面表示,已經預訂產品的每位客人都會接到我們的電話通知。如果遊客不願更改行程,仍希望前往韓國,可改簽為後面的韓國行程,其將給予每人100元的改訂優惠。

“退團退款其實在出行前的合同中是有約定的,比如提前多少時間退團則退款百分之多少,有些特別低價的產品可能很難退全款。而自由行產品一般都會有損失,因為機票和酒店方面通常對於退改簽都有規定,越是接近出行時間臨時退票則遊客損失越大,而旅行社也很難替遊客承擔這部分損失,因此自由行客人還是得做好承擔一定損失的準備。跟團遊客人則相對比較有望獲得全額退款,當然也要看旅遊企業各自的退款策略。”佳琦旅遊創始人瞿佳表示。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66

A/H股估值差异的确大 但套利者损失惨重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438

作者:潘凌飞

那些押注A股对H股溢价将会被抹平的投资者可是亏惨了。

截至本周三(6月10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已经升至142.51,创近6年新高。这意味着同时在大陆和香港上市的股票,其A股的价格平均比H股高出了42.51%。

此前,由于预期A股对H股的溢价将会缩小,不少投资者选择卖空国内高价股票,做多香港的廉价股票来套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据彭博,RS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TonyChu表示,那些认为AH股最终将达到平价,并希望据此赚钱的套利者已经偃旗息鼓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套利。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资金正从港股流出,另一方面是由于A股一直在涨。”

申万宏源也表示,交易员在A股赚了很多钱,完全没有动力南下香港淘金。该券商销售GerryAlfonso评论称:“A股的涨幅非常大,这主要是由投资者信心带动,而不是基本面。”

当然,并不是说香港股市表现有多糟糕。只是和强势的A股比起来,港股的涨幅实在不值一提,远逊市场预期。年内至今,恒生国企指数上涨了14%,而上证综指则飙涨了58%。

香港股市4月曾掀起一波凌厉的涨势,从24000涨至28000点,但此后就一直举步不前。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是洪灏认为,短期的沉寂主要是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A股强势、MERS、政改等因素压制,但不会改变长期走势。港股的估值非常便宜,在未来诸多可以预期的流动性利好带动下,长期必将上涨。

贝莱德分析师6月8日在一封邮件中指出,香港的H股比A股更便宜,而且他们更青睐小盘和中盘股。受益于内地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在港上市的大陆股票将会成为赢家。而A股在过去12个月内翻了一倍多,已经出现了泡沫。

来源:华尔街见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900

股神又“踩雷”:IBM暴跌讓巴菲特一天損失8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704.html

股神又“踩雷”:IBM暴跌讓巴菲特一天損失8億美元

一財網 呂行 2015-07-22 18:32:00

分析人士指出,IBM第二季度營收低於分析師的平均預期,是導致公司股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而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的IBM何時能擺脫業績下滑厄運,還難以預知,因而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較大的打擊。

股神與散戶的區別在於不會像韭菜一樣被市場輕易割掉,不過,股神也有失誤,並且可能同樣損失重大。

昨日,IBM股價在紐約上市股票收盤時大跌5.85%,共下跌10.15美元,報收163.07美元。而截至第一季度末,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持有7957萬股IBM股票。這也就意味著該公司股票的下跌導致股神一天之內損失8.07億美元。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IBM第二季度營收低於分析師的平均預期,是導致公司股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而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的IBM何時能擺脫業績下滑厄運,還難以預知,因而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較大的打擊。

昨日IBM發布了截止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該季度總營收為208億美元,同比下滑13%;凈利潤為3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3億美元,同比下滑17%;合攤薄後每股收益3.58美元,同比下滑15%;其每股盈利為3.5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12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是IBM公司第二次令巴菲特一天之間損失超過8億美元了,去年第三財季,IBM利潤驟降99.6%,導致股價大跌7.11%。結果導致巴菲特在一天內損失了8.8億美元。

“上次大跌之後,巴菲特對IBM股票進行了增持,持股量增加了3%。但他可能沒有想到,這次又遇到了業績低迷和股價下跌的情況。”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同時巴菲特目前也是IBM最大的股東,較第二大股東多持有近2000萬股。

在今年早些時候巴菲特增持IBM股票,他顯然旨在進行長期投資。今年5月,他表示,他預計長期將從IBM上賺得“可觀的”利潤。

不過,巴菲特最近一段時間遭遇的尷尬境地還不僅如此,他曾在今年致股東的信中承認,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對英國連鎖超市樂購(Tesco)的投資犯下了“巨大的錯誤”。對樂購的投資導致其虧損4.44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IBM公司營收下降一方面來自於其斥資處理了諸如半導體這樣的虧損業務,將其交給其他公司接管;另一方面則在於IBM所押註的雲計算、安全軟件等業務,盡管該部分增長了20%,但並未抵消處理虧損業務所造成的損失。

另外,路透社在報道中分析指出,IBM繼續剝離低利潤業務影響了營收,而強勢美元亦給其業績造成壓力:鑒於IBM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強勢美元讓IBM的業績繼續承壓。財報顯示IBM來自美洲地區和亞太地區的營收分別為98億美元和43億美元,而亞太地區的營收下滑比例最高,達到19%。

資產管理公司Belpointe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大衛-尼爾森(David Nelson)稱,他認為IBM面臨的挑戰在於,重要業務的增長能否抵消其他業務滑坡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美股二季度的整體業績不如預期,湯森路透數據,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企業的6月該季度盈利預計下滑1.9%,較7月1日時預期的盈利下降3%略有改善,但遠低於1月1日時預估的上升5.9%。

盡管迄今已公布業績的企業中,70%的盈利好於分析師預期,高於63%的1994年以來均值。 不過,53%的企業營收高於預估,低於61%的2002年來均值。第二季美國企業營收跌幅預計將為近六年來最大,部份原因是美元走強,降低了美國企業海外收入的價值。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