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球供應量四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上月決定不減產,沙特為首的OPEC主要產油國打響了價格戰,為奪回市場份額,發出了打價格戰決不手軟的信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俄羅斯將因此大受影響,未來12個月原油出口額可能減少45%,損失至少800億美元。
前日沙特石油部長提出,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也不減產。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絲毫沒有透露價格戰會緩和的跡象。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預計如果國際油價未來12個月持續在當前約每桶6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出口原油的收入將減至95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的1740億美元。不僅是原油出口,國際油價下跌還會導致煉油產品和俄羅斯國內原油銷售損失,後兩類收入去年合計1220億美元.
EIA數據顯示,俄羅斯33%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油,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創收占去年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68%。而當時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還高達每桶108美元。今年6月以來,油價跌幅超過40%,在上述沙特石油部長表態後前日油價又大跌3%,目前稍有回升,略高於每桶60美元。
上月底普京表示,上月OPEC會議不減產的決定對俄羅斯有利。OPEC公布決定後,國際油價下跌是正常反應。俄羅斯一開始對此就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他認為,經過這個冬天到明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將逐步穩定。上周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普京將國內經濟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零售交易平臺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在瑞士央行宣布放棄與歐元下限後損失高達1.2億美元。
在最新發布的聲明中,盈透稱:“盈透集團因瑞士法郎匯率昨日突然變動,我們的一些客戶爆倉了,我們需要為此承擔的資金損失約為1.2億美元,占我們凈值不到2.5%。”
在周五早間的交易中,盈透證券的股價下跌了約6%。
受瑞士央行取消歐元兌瑞郎匯率下限的影響,多家外匯券商公司遭遇黑天鵝。其中損失2.25億美元的外匯經紀商福匯集團(FXCM)股價盤前暴跌85%,市值從6億美元暴跌至9000萬美元。Alpari UK及Excel Markets宣布破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彭博新聞社專欄作家、前高盛投行家Matt Levine。華爾街見聞翻譯。
在金融市場中,要看到“直角”的上漲、下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上周瑞郎對歐元的直線上漲,那個直角幾乎可以割傷你的手。
最直觀的感受是:哇!波動率好高啊!不過,更有見地的看法應該是:哇!瑞郎/歐元長期以來的波動率好低!這當然是因為瑞士央行為瑞郎兌歐元的匯率設置了上限:瑞士央行此前希望歐元/瑞郎匯率不要低於1.20,所以,歐元/瑞郎匯率一直處在1.20附近。在上周三前的一年間,歐元/瑞郎一直在1.20095至1.23640之間交易。
這張圖看起來有許多起起伏伏,然而這張圖的時間間隔過小。如果將單位時間間隔調整至2天,那我們就不難發現,瑞郎的波動性非常的小。
高盛首席財務官Harvey Schwartz表示,瑞郎暴漲是20個標準差內都不會發生的小概率事件。盡管這個事件的概率究竟有多小是一個客觀的數學問題,但Schwartz的大方向是對的。在上周三前的12個月內,歐元/瑞郎的年化波動率(單日回報的標準差)為1.7%;在該時間段的最後三個月,歐元/瑞郎的年化波動率不到1%,這意味著每日的波動大約為0.1%。然而,在上周四,歐元下跌接近19%,相當於180個標準差。
180個標準差的事件多久會發生一次呢?7個標準差的事件每3900億天發生一次,也就是約10億年一次。所以,180個標準差的事件概率真的是微乎其微。好消息是,統計學告訴我們,瑞士央行在接下來的10億年都不會再這麽做了。
不過,以上的算法顯然是錯的。你不能用過去一年的數據預測今後10億年會發生什麽。在10億年之前,歐元的匯率是多少?瑞郎之前的平穩以及如今的波動都是因為瑞士央行的行動。而瑞士央行的行動都是人類大腦可以理解的行為。許多預測家此前都不認為瑞士央行本季度、甚至今年會放棄其匯率限制,不過,他們認為瑞士央行將在2016年放棄匯率限制,沒人認為瑞士央行會等到10億年後再采取行動。
想象下零售外匯經紀商。零售外匯經紀商允許客戶以很高的杠桿對瑞郎進行日內交易。作為外匯交易商,允許客戶使用多少倍杠桿才算合理?當日內波動率接近0.1%的時候,那意味著在95%的時間內,瑞郎的日內波動小於0.2%。所以,如果你要求2%的保證金(50倍杠桿),零售外匯經紀商應該感到很安全。因為這意味著,95%的時間內,客戶無法在單日虧損超過10%——所以即便客戶輸錢後跑路,零售外匯經紀商也可以清空客戶的倉位,而不會損失借給客戶的資金。
不過,當歐元/瑞郎一日內下跌19%時,客戶可能承受巨虧,而經紀商也一樣面臨巨大的風險。這就是全球最大外匯經紀商福匯集團(FXCM)現在的處境。和其它許多零售外匯經紀商一樣,FXCM為客戶提供50倍的杠桿。而上周,FXCM的客戶因瑞郎的波動,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FXCM客戶的瑞郎交易賬面權益為負2.25億美元。據CNBC報道,Jefferies母公司Leucadia將為福匯提供3億美元融資。
諷刺的是,FXCM的首席執行官Drew Niv在彭博市場雜誌12月刊上撰文指出,小資金、大持倉的模式吸引了個人外匯投資者。
他說:“外匯波動並不大。所以如果沒有杠桿,沒人會參與外匯交易。”
哈哈哈,現在FXCM的客戶賬面上的權益為負2.25億美元。假設這全都是歐元/瑞郎即期交易,那客戶周四的損失約為19%。假設客戶都繳納了2%的保證金,那FXCM的損失為17%。這意味著這些交易的規模為13億美元。
事實上,向客戶提供杠桿就相當於提供了一個看跌期權。如果你的客戶以1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某產品,而你向其借出了98美元。當此產品的價格跌至81美元時,你就擁有了該產品。這意味著你損失了17美元。
這就是FXCM的問題,也是所有零售外匯經紀商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蔓延至了零售經紀商之外。德意誌銀行大約損失了1.5億美元;巴克萊遭受了數千萬美元的損失;花旗的損失也高達1.5億美元。不過,這對於大行來說並不是什麽巨大的風險。
德意誌銀行1.5億美元的損失意味著德銀做空瑞郎的頭寸約為7億歐元,這對於德銀1.7萬億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來說並不算什麽。根據瑞郎波動的歷史數據,德銀的損失應該處在50萬-120萬美元之間,風險價值約為100萬-300萬美元。現在,高於100萬美元100倍的損失令人感到意外。
即便是這個“風險價值”估算都過高。德意誌銀行9月底上報的總外匯風險價值約為1420萬美元,而當時,其可能將瑞郎的風險看得更低。
舉例來說,如果你出售歐元/瑞郎跌至1.15的看跌期權(這遠低於瑞士央行設定的1.20的水平),那這些期權很可能永遠不會行權。直到上周四,這些期權的價值很低、很穩定。而上周四,這些期權讓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Tracy Alloway對銀行的風險價值模型以及匯率波動表示:
瑞士央行的行動構成了典型的“風險價值”震蕩。此前,銀行對風險價值的測算已經因歷史波動性的走低而走低。
隨著已經實現的波動性變低,對未來波動性的預估也在變低,因此,對未來可能損失的預估也有所降低。而因為銀行對所承擔的風險感到安全,頭寸的限額變得更高。正是這種看來不危險的風險讓你蒙受了損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瑞士央行放出的驚天“黑天鵝”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因“瑞郎風暴”而損失慘重的美國最大外匯經紀商福匯(FXCM)周二開盤即暴跌,市值幾乎損失殆盡。此前該公司公布了獲Leucadia救助貸款的細節。
周二福匯公司股價暴跌87.3%至1.6美元,當天的股票交易數超過9100萬股,這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量。上周四當天的收盤價為12.63美元。
福匯在周一晚些時候發布公告稱,投資銀行Jefferies Group LLC的母公司Leucadia可能迫使福匯出售,出售所獲得的資金在償還3億美元貸款和費用之後,Leucadia還有權利獲得剩余收入的至少一半。
上周五福匯獲得了Leucadia2.79億美元的擔保貸款,一開始宣布的利率是10%,但現在新的消息是這筆貸款的利率每個季度會提高1.5%,最後的利率不超過17%。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上周四瑞士央行意外取消了歐元/瑞郎1.2的匯率下限,瑞郎瞬間暴漲40%,歐元/瑞郎一度跌到0.8,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這也讓外匯券商集體“爆倉”,Alpari UK及Excel Markets宣布破產,損失了2.25億美元的福匯集團股價在周五盤前就暴跌85%,市值從6億美元跌至9000萬美元。
周五福匯於紐約時段暫停交易,當天晚些時候,彭博報道稱,福匯已經獲得了投資公司Leucadia National 3億美元、兩年期的救助貸款。周一美股休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炒股一天損失八成本金,這在A股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在香港發生了,對香港市場上小型股這種極其不尋常的大起大落,內地投資者似乎真的要學習適應一下。
上市不足半年,生產印刷電路板的恩達集團控股(01480.HK),從1.23港元股價,5月8日短暫晉身5分鐘“紅底股”,最高曾到102港元,僅一手股份市值就逾20萬港元;不過隨後急速走弱,從高位大跌八成,收報17.44元,較前收市價跌42%,單日成交3.3億港元。
其余部分規模較小的次新股都有類似大起大落的情況,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上述新股操作屬個別小圈子所為,投資者不宜過度追捧。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機構也應當考慮一下目前上市程序中,是否留有灰色地帶,而對於股價漲跌,或許應該設置漲跌停板,並且要對交易有所調查,保障中小股東利益。港交所及證監會均表示,對個別股份事件不作評論。
就5月8日的交易詳細情況所見,恩達集團控股只有40宗交易維持在百元以上,當中大部分只涉及一手2000股的買賣,隨後股價迅速走弱。投資者若從高位接貨,收市時一手股份虧損超過16萬元,虧損超過八成。恩達之後公告稱,經合理查詢後,不知悉公司股價及成交量急升原因,或任何必須公布以避免證券出現虛假市場的數據。
近幾個月上市的小型新股,不單恩達集團控股上市不足半年爆升數十倍,今年2月上市的集成傘業(01027.HK)升幅同樣驚人,招股價僅1.1港元的集成傘業,近期股價最高被炒作到近22港元,升幅近20倍。
恩達集團控股大股東陳勇及陳榮賢持股量,上市以來一直保持於75%。公眾持股方面,則極集中在數家券商。港交所資料顯示,元大寶來(香港)、香港銀河證券、東方匯財及凱基4家證券公司,已占公眾持股超過9成。
上述其中一家券商人士稱,不方便說客戶資料,對恩達集團控股沒有特別看法,如果客戶真金白銀買賣,券商也不好過問,不過上周五的交易很可能存在股價操縱的情況。另外,現在港股市場比較暢旺,部分小型股大幅波動不算驚奇,投資者需要知道風險,估計周五那天交易主要以散戶為主。
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恩達控股集團這種異動,監管部門應該要對此有所調查,保障中小股東利益。近來越來越多半新股大幅異動,但又沒有合理原因,價格波動幅度增加,使得風險大大提高。而由於A股是t+1交易,而且有漲跌停制度,不會見到這種即日急升暴跌的現象。但港股是t+0交易,加上沒漲跌停的限制,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內地投資港股的人士,需要花時間去適應,並要註意相關風險。
旅遊行業的脆弱性又一次得到了印證。由於韓國MERS疫情發生,這幾天中國遊客赴韓國旅遊受到影響。
《第一財經日報》6月8日從各大旅行社和旅遊機構獲悉,這一陣有約10%~20%赴韓遊客退團或改道其他旅遊目的地,而作為郵輪旅遊主力線路的韓國遊,部分企業也改道了日本。業界表示,其實韓國大部分地區都很安全,尤其濟州島等並不涉及疫情,然而遊客有恐慌感的心理陰影,因此每次發生突發事件都會影響到旅遊產業。
退團、改道
不論是地震還是疫情,這類事件發生後,旅遊企業的電話是最忙的。
“我們這幾天的咨詢電話非常多,基本都是此前報了韓國旅遊團的客人來詢問安全性的。大部分客人並不會直接退團,畢竟報名出行都是起碼一個月前就決定的,如今要退團也挺麻煩。但是旅遊業非常脆弱,人們的心理陰影很難完全消除,因此依然會有部分客人退團,大約在10%左右。”一家大型本土旅行社國際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芒果網副總裁邱佳表示,跟團遊會深入韓國市區,因此會受疫情影響,芒果網以韓國為目的地的跟團遊存在一定的退訂情況。
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市場整體的退團比例約在10%—15%,另外還有部分遊客則采取了改道的方式,通常會改道東南亞地區,因為相關的費用相當,而且簽證也比較方便。
值得註意的是,韓國遊由於價格便宜、簽證便捷且購物和整容等項目發達,一舉成為中國遊客出境遊目的地的第一名,其中郵輪旅遊更是一支“催化劑”,隨著濟州島免簽證等策略發布,郵輪旅遊赴韓的中國遊客不計其數。
不過,這次的疫情也影響到了節節攀升狀態的赴韓郵輪旅遊。
“其實,韓國MERS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並不迅速,而且濟州島和釜山等地區基本都是安全的,尤其是濟州島,這是個離島,所以是相對很安全,一些剛從濟州島回來的遊客反映當地一切正常,遊客都很安全。可是還未出行的遊客依舊會有心理陰影。所以郵輪公司也進行了目的地的改道。我們宣布,6月27日的藍寶石公主號攜程包船更改航線,沿途停靠口岸從韓國‘釜山-濟州’改為日本‘沖繩’,郵輪將在沖繩港口停靠16小時,岸上遊行程時間也將達到史無前例的至少10小時。6-7月正是沖繩的最佳旅遊時節,所以改道後的產品也不錯。”攜程度假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攜程方面進一步表示,相較停靠韓國,雖然停泊日本港口將帶來更高昂的港務費、岸上遊費用,但攜程郵輪會承擔超出的費用,該班期仍保持原價不變。其余的攜程包船,也在積極溝通航線的更改事宜。其中涉及與郵輪公司、港口空檔、其他船公司的多方協調。
退款如何處理?
既然退團和改道成為目前處理韓國旅遊線路的方式,於是就涉及到退款問題。
“ERS疫情爆發以來,芒果網對疫情一直保持高度關註,並時刻註意以韓國為目的地出境遊產品的安全。為保障遊客安全,芒果網已調整產品,首先加強對旅韓遊客的防疫教育和提醒,建議他們少去疫情爆發的地區觀光旅遊;芒果網開發了更多的海島遊產品作為韓國遊的暫時替代品。”邱佳指出對於赴韓國的跟團遊,如果客人選擇退團則芒果網給予全額退款;但是自由行的客人由於機票和酒店是分別預訂的,所以可能要按照航空公司和酒店方面的約定來退款,可能會有一定比例的損失。
途牛則表示,盡管目前行業都未接到國家旅遊局、省旅遊局等部門關於禁止赴韓國、中東地區旅遊的警告,但其已經第一時間啟動出遊保障基金,對於7月底之前出遊看過的跟團遊和自助遊的遊客,如果遊客有退團需求則途牛將按照與遊客簽署的合同進行核損,並分擔遊客退團損失的一半。
攜程方面表示,已經預訂產品的每位客人都會接到我們的電話通知。如果遊客不願更改行程,仍希望前往韓國,可改簽為後面的韓國行程,其將給予每人100元的改訂優惠。
“退團退款其實在出行前的合同中是有約定的,比如提前多少時間退團則退款百分之多少,有些特別低價的產品可能很難退全款。而自由行產品一般都會有損失,因為機票和酒店方面通常對於退改簽都有規定,越是接近出行時間臨時退票則遊客損失越大,而旅行社也很難替遊客承擔這部分損失,因此自由行客人還是得做好承擔一定損失的準備。跟團遊客人則相對比較有望獲得全額退款,當然也要看旅遊企業各自的退款策略。”佳琦旅遊創始人瞿佳表示。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438
作者:潘凌飞 那些押注A股对H股溢价将会被抹平的投资者可是亏惨了。 截至本周三(6月10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已经升至142.51,创近6年新高。这意味着同时在大陆和香港上市的股票,其A股的价格平均比H股高出了42.51%。 此前,由于预期A股对H股的溢价将会缩小,不少投资者选择卖空国内高价股票,做多香港的廉价股票来套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据彭博,RS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TonyChu表示,那些认为AH股最终将达到平价,并希望据此赚钱的套利者已经偃旗息鼓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套利。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资金正从港股流出,另一方面是由于A股一直在涨。” 申万宏源也表示,交易员在A股赚了很多钱,完全没有动力南下香港淘金。该券商销售GerryAlfonso评论称:“A股的涨幅非常大,这主要是由投资者信心带动,而不是基本面。” 当然,并不是说香港股市表现有多糟糕。只是和强势的A股比起来,港股的涨幅实在不值一提,远逊市场预期。年内至今,恒生国企指数上涨了14%,而上证综指则飙涨了58%。 香港股市4月曾掀起一波凌厉的涨势,从24000涨至28000点,但此后就一直举步不前。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是洪灏认为,短期的沉寂主要是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A股强势、MERS、政改等因素压制,但不会改变长期走势。港股的估值非常便宜,在未来诸多可以预期的流动性利好带动下,长期必将上涨。 贝莱德分析师6月8日在一封邮件中指出,香港的H股比A股更便宜,而且他们更青睐小盘和中盘股。受益于内地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在港上市的大陆股票将会成为赢家。而A股在过去12个月内翻了一倍多,已经出现了泡沫。 来源:华尔街见闻
股神與散戶的區別在於不會像韭菜一樣被市場輕易割掉,不過,股神也有失誤,並且可能同樣損失重大。
昨日,IBM股價在紐約上市股票收盤時大跌5.85%,共下跌10.15美元,報收163.07美元。而截至第一季度末,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持有7957萬股IBM股票。這也就意味著該公司股票的下跌導致股神一天之內損失8.07億美元。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IBM第二季度營收低於分析師的平均預期,是導致公司股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而目前正處於轉型階段的IBM何時能擺脫業績下滑厄運,還難以預知,因而投資者的信心受到了較大的打擊。
昨日IBM發布了截止6月30日的201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該季度總營收為208億美元,同比下滑13%;凈利潤為3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43億美元,同比下滑17%;合攤薄後每股收益3.58美元,同比下滑15%;其每股盈利為3.5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12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是IBM公司第二次令巴菲特一天之間損失超過8億美元了,去年第三財季,IBM利潤驟降99.6%,導致股價大跌7.11%。結果導致巴菲特在一天內損失了8.8億美元。
“上次大跌之後,巴菲特對IBM股票進行了增持,持股量增加了3%。但他可能沒有想到,這次又遇到了業績低迷和股價下跌的情況。”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同時巴菲特目前也是IBM最大的股東,較第二大股東多持有近2000萬股。
在今年早些時候巴菲特增持IBM股票,他顯然旨在進行長期投資。今年5月,他表示,他預計長期將從IBM上賺得“可觀的”利潤。
不過,巴菲特最近一段時間遭遇的尷尬境地還不僅如此,他曾在今年致股東的信中承認,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對英國連鎖超市樂購(Tesco)的投資犯下了“巨大的錯誤”。對樂購的投資導致其虧損4.44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IBM公司營收下降一方面來自於其斥資處理了諸如半導體這樣的虧損業務,將其交給其他公司接管;另一方面則在於IBM所押註的雲計算、安全軟件等業務,盡管該部分增長了20%,但並未抵消處理虧損業務所造成的損失。
另外,路透社在報道中分析指出,IBM繼續剝離低利潤業務影響了營收,而強勢美元亦給其業績造成壓力:鑒於IBM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強勢美元讓IBM的業績繼續承壓。財報顯示IBM來自美洲地區和亞太地區的營收分別為98億美元和43億美元,而亞太地區的營收下滑比例最高,達到19%。
資產管理公司Belpointe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大衛-尼爾森(David Nelson)稱,他認為IBM面臨的挑戰在於,重要業務的增長能否抵消其他業務滑坡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美股二季度的整體業績不如預期,湯森路透數據,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企業的6月該季度盈利預計下滑1.9%,較7月1日時預期的盈利下降3%略有改善,但遠低於1月1日時預估的上升5.9%。
盡管迄今已公布業績的企業中,70%的盈利好於分析師預期,高於63%的1994年以來均值。 不過,53%的企業營收高於預估,低於61%的2002年來均值。第二季美國企業營收跌幅預計將為近六年來最大,部份原因是美元走強,降低了美國企業海外收入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