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經速讀2.13】四通股份終止重組,布局教育行業計劃落空;通達動力實控人生變,魏少軍父子將入主;影業資產98億估值面臨重估,樂視網將繼續推進重組;曙光股份回複控制權“一女二嫁”:七里港提供協議系偽造或變造;“房地產稅”快來了,2017年房價終於要跌了?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482&summary=

【財經速讀2.13】四通股份終止重組,布局教育行業計劃落空;通達動力實控人生變,魏少軍父子將入主;影業資產98億估值面臨重估,樂視網將繼續推進重組;曙光股份回複控制權“一女二嫁”:七里港提供協議系偽造或變造;“房地產稅”快來了,2017年房價終於要跌了?
我是你秋神啊~
2017-02-13

A

資產重組終止,四通股份布局教育行業計劃落空

停牌11個月,四通股份(603838)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2月11日,四通股份發布公告稱,由於近期國內證券市場環境、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其將終止重大資產重組,這也意味著四通股份布局教育行業計劃的落空。

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四通股份自2016年3月24日起停牌,於2016年7月1日拋出重組方案。據公告顯示,四通股份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向李朱、李冬梅等11名交易對方購買持有的啟行教育100%股權,交易價格暫定為45億元。交易一旦完成,啟行教育將成為四通股份全資子公司。四通股份將實現從單一的以家居生活陶瓷業務和藝術陶瓷業務為主的制造業向生產制造與教育服務並行的雙主業轉變。

啟行教育成立於2013年,主營業務為出國留學咨詢業務及考試培訓業務,屬於國際教育綜合服務商。近幾年啟行教育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1—4月並未公布營業收入數據,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54萬元、-0.24萬元和-71.35萬元。

四通股份是一家從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新型家居生活陶瓷供應商,於2015年登陸上交所。近幾年四通股份的經營業績較為喜人,2013年-2015年以及2016年1-3月,其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57億元、4.75億元、4.65億元和1.07億元,凈利潤約4764.01萬元、4980.83萬元、5469.18萬元和1505.22萬元,在此期間,其毛利率分別為26.31%、26.17%、27.27%和31.74%。


通達動力實控人生變,魏少軍父子將入主

幾經挫折後,通達動力(002576)終於將迎來新的主人。

2月10日,通達動力公告稱,現實際控制人姜煜峰、姜客宇與天津鑫達達成協議。姜煜峰以30.30元/股的價格,將所持有的990萬股(占總股本的5.9964%)轉讓給天津鑫達,轉讓款總計29997萬元。同時,姜煜峰將剩余的2973.75萬股、姜客宇將所持有的986.25萬股對應的表決權,分別不可撤銷地委托給天津鑫達。協議實施完成後,天津鑫達將共計擁有通達動力29.98%股權的表決權,成為新的控股股東。河北知名企業隆基泰和的掌舵人魏少軍及其子魏強將成為通達動力新的實際控制人。

天津鑫達註冊資本5億元,成立於2016年12月21日,從時間點上來看,應該為此次入主通達動力專門設立。天津鑫達的控股股東為魏少軍父子,魏少軍一手打造了隆基泰和集團,該集團創立於1995年,是集地產開發、商貿物流、清潔能源於一體的環首都新型城鎮化運營商,目前總資產近500億元。

魏少軍現為隆基泰和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隆基泰和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隆基泰和智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還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魏少軍父子目前控股隆基泰和置業有限公司、隆基泰和智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碑店市光碩新能源有限公司、光為綠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其中,隆基泰(01281.HK)和智慧能源(01004.HK)已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由於效益欠佳,通達動力2016年上半年以來一直在謀劃重組或賣殼;先於2016年4月18日停牌籌劃重大事項,但僅僅半個月就因重要條款未達成一致而終止;至6月14日,其再次籌劃重大資產重組,12月10日,通達動力以市場環境、政策等客觀情況發生較大變化為由,終止了重組。期間,通達動力只披露重組標的屬於醫藥健康行業,其他具體信息均未透露。據悉,2016年下半年證監會出臺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新規,或是公司此次跨界重組終止的原因之一。

兩次重組未果並未改變通達動力要重組的決心。2017年1月23日,通達動力再次停牌籌劃股份轉讓、實際控制人變更等重大事項;至2月12日公告,其終於等來了新的主人。


影業資產98億估值面臨重估,樂視網將繼續推進重組

在引進戰略投資者融創之後,樂視網(300104)2月10日晚間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各方正就收購樂視影業這一重大資產重組的估值定價進行探討,樂視網將在新的資產評估結果的基礎上與交易對方重新協商本次重組的交易價格,重新召開董事會審議本次重組事項。

換言之,樂視影業98億元的估值目前並未得到各方的一致認可,需要重估,至於重估方向則尚未可知。而關於樂視影業估值問題,樂視網此前的公告已現端倪。

2017年1月,樂視系列公司正深陷資金鏈危機,隨後以樂視網為主導,拿出168億的股權轉讓計劃,孫宏斌執掌的融創中國豪擲150億元馳援。其中,融創中國旗下嘉睿匯鑫受讓樂視控股所持有的樂視影業1.26億元註冊資本,占樂視影業總註冊資本15%,價格約10.5億元。參照此番轉讓價格,樂視影業整體估值約為70億元。

總體來看,樂視影業的交易並不順利。此前,因增值率達366.94%,樂視影業98億元的估值也曾引來深交所的問詢。交易所要求公司詳細披露樂視影業評估增值率、市盈率水平的合理性。


曙光股份回複控制權“一女二嫁”:七里港提供協議系偽造或變造

2月12日,曙光股份(600303)回複上交所有關公司控制權“一女二嫁”的問詢函時稱,其大股東曙光集團與七里港曾就股權轉讓事宜進行商談,但因重要條款未達成一致,曙光集團並未在《股份轉讓框架協議》中蓋章,協議未生效。曙光集團後與華泰汽車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書,確定向華泰汽車轉讓股權。而七里港起訴曙光集團時提及的《股份轉讓框架協議》系其偽造或變造的,且七里港強行將2000萬元匯入曙光集團賬戶,已被曙光集團拒收退回。


華銳風電卷入國際仲裁案,涉案總金額約4365萬歐元

2月12日,華銳風電(601558)公告稱,其近日收到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仲裁院《仲裁申請書(Request for Arbitration)》,申請人以合同違約為由提出仲裁申請。案件尚未開庭審理,華銳風電涉案總金額約 43,652,456.01歐元。

華銳風電及其意大利子公司於 2012 年期間陸續與申請人簽訂了供貨合同 1(Supply Contract 1)、供貨合同 2(Supply Contract 2)、服務和維護協議 1(O&M Agreement 1)及服務和維護協議 2(O&M Agreement 2),2015 年簽訂了補充協議(Settlement Agreement),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申請人認為華銳風電供應的風機及其部件未達到合同要求,致其造成損失,並以合同違約為由提出仲裁申請。


A股新股發行或現短暫空檔期

此前幾乎每個交易日均有新股發行申購的情況近日可能會有所改變。根據滬深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新股發行情況,新股發行或現空檔期,接下來的兩周,均無新股發行;直到2月28日,滬市才有新股大千生態申購。結合證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1月20日,證監會核發了10家公司IPO批文,這10家公司中,除了將在滬市上市的大千生態,均已發行完畢。不過,證監會2月10日再度核發了12家公司IPO批文,這批新股何時發行尚未可知。


資本圈

“房地產稅”快來了,2017年房價終於要跌了?

央視財經報道,日前,國務院出臺《關於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出臺實施,其中明確提到“支持各地區在房地產稅、養老和醫療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引起全國關註與熱議。2017年樓市難道是要變天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南京、合肥等二線城市近期都曾表態,要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維護樓市健康穩定。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稱,本屆人大任期到2017年底,因此,預計房地產稅法最快將在2017年底前通過,慢的話可能會在2017年底提交審議,在下一屆人大任期內通過。


明天系掌控《證券日報》,社長被查報社整改

2月11日,據財新報道,《證券日報》社長謝鎮江因嚴重違紀已被撤職、開除黨籍,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該報社因各類經濟問題被上級主管部門責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整改。知情人士稱,這一連串事件與“明天系”近期剛剛發端的風波、實際控制人肖建華涉案被要求協助調查等背景有關。有報道稱:作為《經濟日報》主管、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刊物,為“明天系”掌控多年,從經營到內容,都受其控制和影響。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90

樂視網:放棄子公司樂視電子商務控制權

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樂視商城目前處於虧損狀態,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虧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並且樂視網在樂視商城的業務占比不斷下降。為了減少樂視商城對於樂視網造成的財務影響,樂視網決定放棄前期樂視控股授予提案權、表決權。同時樂視網放棄其尚未認繳的15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對應的樂視電子商務15%的股權權利,轉由樂榮控股出資認購。轉讓後,樂視網持有樂視電子商務15%股權,已失去對樂視電子商務的控制權,2016年12月底起樂視電子商務將不再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85

新黃浦:領資投資增持計劃不以獲取控制權為必要目的

新黃浦3月22日晚間就領資投資三度舉牌等事項回複上交所問詢稱,領資投資本次股份增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以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為必要目的。此外,截止公告日,因領資投資剩余10億元出資尚未實繳到位,本期增持計劃完成後,領資投資無增持計劃。

對於上交所發布的《關於對上海新黃浦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權益變動事項的問詢函》,新黃浦相關方公司控股股東領資投資回複道,本合夥企業認為新黃浦一直處於穩健和可持續發展中,能夠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綜上,基於對新黃浦未來發展的長期看好,本合夥企業自2017年1月開始持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並於3月4日披露了對上市公司的新的股份增持計劃。截止2017年3月15日本合夥企業已部分實施了上述新的股份增持計劃,增持股份 28,058,230股。但本次股份增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不以獲取上市公司控制權為必要目的。

同時領資投資表示, 截至目前,雖然本合夥企業所實施的增持金額已經超過該股份增持計劃所披 露的計劃增持金額之區間下限,即5億元人民幣,但尚未超過該股份增持計劃所披露的計劃增持金額之區間上限,即10億元人民幣。且該股份增持計劃所披露的計劃增持期間尚未屆滿,即尚未超過 3 個月。因此,前述股份增持計劃尚未履行完畢。截止本回複函公告日,因本合夥企業剩余10億元人民幣出資尚未實繳到位,在前述增持計劃完成後,本合夥企業目前無股份增持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10

金科股份:融創系稱增持並非主動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

金科股份5月8日晚間公告,融創系稱增持並非主動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未來12個月內將繼續增持金科股份不少於2000萬股。如通過增持,或其他股東可能減持,不排除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可能性。

融創系稱,投資金科股份是基於對其公司價值的認可和管理團隊能力的認同,沒有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派駐半數以上董事。截至目前,本公司僅為金科股份第二大股東,金科股份的實際控制人仍為黃紅雲先生。如未成為第一大股東,在未來12個月內本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有可能根據金科股價情況、上市公司業務發展情況以及本公司的資金安排等因素,依法減持部分或全部股票。 

融創系表示,本次增持金科股份的資金全部來源於股東借款,並且該借款無期限、無擔保,也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和其他費用,股東的資金來源於同一控制人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的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76

圓通速遞借力香港市場 擬收購凈利僅為500萬港元的先達國際控制權

圓通速遞股份有限公司(600233.SH,下稱“圓通”)近日擬進入香港資本市場。5月8日,圓通速遞宣布,擬收購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06123.HK,下稱“先達國際”)61.87%的現有發行股份,正式進入香港資本市場,不過由於先達國際所處行業並不景氣,先達國際2016財年凈利潤僅為500萬港元。

根據公告顯示,圓通速遞以總價10.4億港元(相當於每股4.0698港元)收購先達國際現有發行股本約61.87%,合計2.56億股。5月16日,圓通速遞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喻渭蛟在香港召開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稱,圓通計劃通過此次收購,整合先達國際全球據點的網絡資源,進一步深化布局國際快遞業務。

圓通戰略投資部門人士黃逸峰稱,此次收購的主要考慮是其全球化的戰略布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香港具有區位、先發、服務專業化的優勢。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增長空間巨大,根據尼爾森提供的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商在跨境電商中全球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0%;根據行業統計,國際物流在跨境電商中占到的成本達到15%以上,也就是說,如果在美國買一個300元的產品,就要付60元的運費。

而目前,中國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存在覆蓋範圍有限,費用高昂,時效慢等痛點。因此,圓通希望透過先達國際來打造圓通全球轉運樞紐中心,並提升境外融資能力。

先達國際由林進展於1995年成立於香港,2014年7月在香港上市,是一家國際貨代運營商,主營航空及海運業務。在完成收購後,林進展仍會保留9.98%的權益,同時,先達國際還會斥資3800萬港元增持荷蘭OTX物流25%至全資擁有,還會以共1631.88萬港元出售先達國際臺灣分公司全部權益及韓國業務3%股權。

目前,先達國際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公司實體,在全球擁有52個自建站點,業務範圍覆蓋超過150個國家,國際航線超過2,000條。在5月16日收市時,先達國際物流每股價格為3.73港元,總市值15.40億港元。

圓通稱公司擬以外部債務結合內部資源收購先達國際,在完成收購後,圓通無意出售或縮減先達國際的資產規模,但會檢討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戰略,並打算維持先達國際的上市地位。

先達國際的業務模式主要是通過向航空公司、船運公司購買艙位,並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進出口貨運業務,屬於貨運領域毛利率較低的業務。根據公司2016年年報,公司2016財年收入同比下滑11.1%,僅為28.67億港元,凈利潤同比下滑90%,僅為500萬港元。

先達國際稱,公司凈利潤下跌,主要是由於空運及海運艙位供應過剩,導致行業內價格競爭激烈、員工成本及租金開支因擴展銷售團隊、配套及合約物流服務業務而增加,以及電子商務公司的凈額虧損等原因。

林進展表示,先達國際近日收購的中港物流公司,其現有網絡及服務覆蓋了一帶一路的路線。先達國際於5月5日發布聲明稱,收購Best Loader Logistics全部已發行股本,代價為300萬港元。

作為國內首家在A股上市的快遞企業,圓通速遞的主營業務與以貨代服務為基礎的先達國際並不一樣,主要從事包裹遞送業務。目前,圓通在香港的總部設在葵沖,喻渭蛟表示,預計今年內在香港門店有2成至3成的增長,年底業務量能達到兩萬余件以上。至於未來圓通是否會尋求在香港上市,實行兩地上市,圓通管理層表示,先達國際將是圓通唯一的海外平臺,未來不會實行兩地上市。

申萬宏源的研報分析稱,此次收購是圓通上市後借助雄厚資本力量布局的第一次嘗試。在目前國內競爭已白熱化,未來國際快遞可能是上市快遞企業的新突破點,圓通此次購將擁有先發優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19

單車大變局:合並加速,阿里滴滴爭奪ofo控制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3/166759.shtml

單車大變局:合並加速,阿里滴滴爭奪ofo控制權
騰訊深網 騰訊深網

單車大變局:合並加速,阿里滴滴爭奪ofo控制權

合並或已成為必然結局

來源 | 騰訊深網

作者 | 李儒超

“戴威是這盤棋中最大的變量”。

一位匿名財務投資人如此告訴騰訊《深網》。過去三個月,圍繞滴滴ofo是否合並等關鍵問題,他與ofo管理層及多名投資人進行了數輪正式或非正式溝通,但緩慢的進展,讓他陷入空前的焦灼。

這一切源於戴威對ofo控制權異乎尋常的堅持。一位ofo內部人士告訴騰訊《深網》,戴威與另外四名聯合創始人所構成的ofo創始團隊非常團結,“他們幾乎保持著創業之初的節奏,沒有架空的情況,這也意味著,這家公司被資本介入的程度,要比想象中小”。

這與競爭對手摩拜的情況截然不同。熟悉摩拜管理層的知情人士透露,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對公司重要決策幹預很少,另外兩位重要人物李斌與王曉峰,分別是投資人與職業經理人角色------資本意誌在摩拜內部占據著絕對地位。

兩種不同的文化,讓“合並”這一單車領域看似最為順理成章的未來,在兩家企業遭遇了完全不同的阻力。騰訊《深網》從多個信源了解到,目前合並整合已成為摩拜、ofo背後眾多投資人的共識,只是在控制權上,各方爭執不休;但作為ofo創始人,戴威的想法直到現在,仍是謀求獨立發展。

“清除掉共同的障礙,資方才能分得各自的利益”,一位投資圈人士如此評論。

矛盾已經在不斷激化。去年11月,多名滴滴背景的高管及員工從ofo離職,雖然ofo官方否認了與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的內鬥傳言,但ofo創始團隊對滴滴系高管深度介入的不滿,已經是內部公開的秘密。

另一方面,滴滴也不願坐以待斃。騰訊《深網》從一位滴滴內部人士處獲悉,為了應對來自ofo的不確定性,滴滴內部已經成立了一個共享單車項目組,為了做“最壞的打算”。

“阿里這一輪進入,極有可能將威脅滴滴在ofo董事會的地位”,一位接近ofo高層的人士稱。據透露,在ofo最新一輪10億元融資中,阿里的資金已經到賬2億;剩下的資金,由於事關控制權的問題,雙方還沒有完全談妥。

戴威仍然不想丟掉控制權,這依舊是阿里與戴威的爭論焦點。

最大的困境在於,在補貼盛行、營銷管理費用高企不下的現狀下,共享單車企業此前設計的盈利模型已近乎崩盤,融資資金幾乎已經成了企業唯一的輸血來源。

如果沒有阿里系資金的殺入,ofo內部目前占優的滴滴系資方,因為把握了錢這一命脈,迫使ofo創始團隊讓步只會是時間問題。留給戴威的選擇,或許只有引入阿里,增加與滴滴等資方的議價籌碼後,盡可能拿住ofo的控制權。

合並或已成為必然結局

商業模式的崩盤,是此次共享單車大變局的底層誘因。

共享單車原本有著健康的商業模型。根據今年3月騰訊《深網》進行的測算,單輛共享單車日均使用頻次約為2次,取當時的客單價0.5-1元,每輛車每日最多可獲2元收入。以一年作為考察周期,如若將冬季及雨天、三伏天等極端天氣算作一個季節從總使用時間中刨去,一年約有270天有效騎行日;再乘以每日2元收入,一輛共享單車一年可獲得的總收入最多可在500元上下。

而500元,可以大致覆蓋共享單車的單輛成本。按照共享單車所宣稱的3年設計使用壽命,一輛共享單車在後兩年的營收幾乎等於凈利潤。在這個模型中,只要運營成本能控制到與收費打平,即可實現正向現金流。

然而,經過一年的運作後,這一模型已被證偽。

一位曾在某家單車企業擔任高層的人士告訴騰訊《深網》,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是一方面:在如何降低車輛損毀率,降低車輛維修及人員調度成本方面,忙於應對競爭的單車企業,尤其是ofo,並未取得顯著成果。

“原先我們估計,精細化運營與產品細節優化會成為後期單車市場的競爭關鍵,但事實上,我們都錯了”。

在資本驅動下,瘋狂的資本遊戲再度上演。原本被戴威視作“並不重要”的補貼,在今年年中後,成為了整個共享單車界重要的常態。

“對手的車幾乎免費,我們收費,就算我們的車服務再好,也沒人騎”,一家中小型單車企業負責人曾向騰訊《深網》坦言。這種競爭不僅拖垮了眾多二三線玩家,同時,摩拜ofo自身也幾乎喪失了最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此消彼長,共享單車此前的商業模型面臨崩潰。

一家位於天津王慶坨的供應鏈廠商告訴騰訊《深網》,近幾個月來,共享單車廠商的賬期普遍有所拉長,“一家友商,在年中某單車企業剛宣布融資時去要賬,對方還給的比較爽快,但僅僅一個多月後再去,就開始拖了”。這在他看來,共享單車企業應該是燒錢太快,使得自身的資金越來越周轉不靈。

惡化的現金流,將壓力不斷又轉嫁到資方。然而,資本從來都不是活雷鋒。當單車企業財務狀況進入惡性循環,資本就在謀劃如何止損以及如何退出獲利。事實上,從9月開始,包括朱嘯虎在內的多位單車企業投資人開始頻繁發聲,呼籲合並。

“在我們看來,發展到現在,共享單車已經失去了獨立發展的可能”,上述匿名財務投資人稱。

合並最大難題

但若要實施合並,首先需要雙方同時坐在談判桌前。這在資方勢力占有的摩拜自然沒有問題,但在ofo,卻成了一件難題。

知情人士告訴騰訊《深網》,ofo方面積極運作合並事宜的從來都不是創始團隊,而是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滴滴的想法一直是將ofo納入滴滴的戰略體系,但ofo方面卻希望雙方是戰略合作關系,這一矛盾從今年上半年就開始顯現”。

彼時,滴滴通過多筆融資已躋身ofo第一大機構股東,擁有近30%股份和兩個董事會席位;但滴滴APP中的ofo模塊,卻拖延數月都未曾落地。有內部人士稱,這背後圍繞用戶體系以及模塊出現後的各自定位,雙方出現了一些分歧。不過,這一說法並未獲得雙方正面證實。

但需要註意的是,直至去年4月27日,這項功能才開放,這距離2016年9月滴滴入股,已經半年有余;與之對比的是,摩拜早在今年2月就已接入騰訊的微信小程序,並一度成為小程序上的明星應用。

而雙方矛盾出現激化,則出現在去年7月滴滴向ofo“派駐”高管後。根據當時的報道,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加入ofo,擔任執行總裁,直接向戴威匯報;滴滴市場負責人南山進入ofo負責市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財務部門。

由於這批職業經理人直接接管了市場、財務等數個關鍵部門,令創始團隊在內部的地位頗為微妙。最終,在11月,這批高管均從ofo“被”離職,雙方矛盾首次公開浮現。

這只是矛盾的開始。在合並案上,接近ofo高層的人士向騰訊《深網》透露,與滴滴積極的態度相反,截至目前,ofo創始團隊並未將與滴滴的合並納入考慮範圍內。

“他們的想法可能很簡單,只要合並,即便出任聯合CEO,也必然會最終出局”,該人士稱。

考慮到滴滴與摩拜股東騰訊的緊密關系,騰訊系資本在合並後的董事會中勢必會占據上風,ofo創始團隊或將最終出局;而這並不是戴威希望見到的結局。

如此,一個日漸明晰的事實是,只要繼續堅持不合並,ofo管理層可能將站在摩拜和ofo幾乎所有投資人的對立面上。

在本月20日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戴威再次重申了不想合並的立場,稱“競爭對行業是好事,希望資本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這被視為對資方的公開喊話。

然而,隨著資方耐心的不斷降低,通過私下、公開渠道各種方式對戴威團隊的施壓,可能已經或即將來臨。

阿里攪局

一位曾在ofo任職的員工評論到,曾在北大擔任學生會主席的戴威,常常有著掌控一切的自信,這甚至會讓部分初次接觸的人有所不適,“他應該認為自己能在幾方勢力之間成功斡旋”。

這一次,戴威希望試圖引入阿里系資本與滴滴進行抗衡。

在今年4月,阿里系資本螞蟻金服首次對ofo進行註資,這在外界看來,ofo或將有意向阿里系傾斜。然而,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訴騰訊《深網》,彼時阿里的註資數額並不多,極有可能僅有幾千萬元人民幣的量級,而ofo官方也對投資金額與占股比例閉口不談。雙方首次合作的淺嘗輒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戴威立場上的搖擺不定。

“戴威並不想站隊阿里,其目的只是想手上多一份籌碼,向滴滴施壓”,該人士表示。

即便在7月的E輪融資中,ofo宣稱阿里對其領投,在數額上也沒有發生質的飛躍,在持股比例上,也遠未威脅到位居第一大機構股東的滴滴。

騰訊《深網》進一步了解到,截至目前,阿里系股東仍未進入ofo董事會。而根據《財經》此前的報道,滴滴在ofo董事會中擁有兩席,但不控股;ofo五名聯合創始人均在董事會中。

可以看出,此前戴威有意引入阿里系資本與第一大機構股東滴滴抗衡,但在控制權的出讓上,卻並未予以實質性讓步。

這讓阿里方面有了顧慮。如果無法獲取ofo的絕對控制權,“滴滴快的合並”的案例極有可能再次上演。

“這一輪阿里會進入董事會”,知情人士告訴騰訊《深網》,目前的難點在於,阿里希望對滴滴股份進行回購,與此同時,砍掉戴威的一票否決權。而一票否決權正是此前“趕走”滴滴系高管的殺手鐧,讓戴威放棄,並不容易。

繼續僵持對於誰都不是一個好選擇:缺乏資金來源的戴威正被滴滴掣肘;而今年10月高管促成了哈羅單車與永安行合並、並成為其實控人的阿里系資本,同樣亟待破局。陷入控制權之爭的ofo,幾乎是其唯一標的。

雙方最終誰會選擇讓步?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阿里系資本成功入主董事會,滴滴等既有資方也會進一步施加阻力。

當然,這些資方當前的立場也並非完全一致。有投資人向騰訊《深網》指出,即便摩拜ofo合並順利進行,考慮到騰訊開放的態度,也不會對合並新公司過多幹涉;但極力撮合合並的滴滴,如果為了整合出行市場試圖控制新公司,將引發其他股東不滿。

等待ofo與摩拜背後所有入局者的,依然是一場生死未蔔的混戰。

ofo 滴滴 戴維 阿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08

蘋果索要三成:iPad新媒體焦慮控制權

1 : GS(14)@2011-02-27 13:44:3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yNMDAwMDIyMjcyNA.html

  
  
每個星期二晚上,這間偌大的辦公室幾乎都要通宵達旦——作為一家知名媒體新設的iPad應用部門,他們需要在雜誌交付印刷的同時,製作成iPad電子版。
「有時我們的iPad電子雜誌甚至比紙質版上攤還要早。」2月25日,這個部門的負責人面對記者時,一副興奮的樣子,「每天我都會收到iPad讀者發來的email,我要花整段的時間來回覆」。
蘋果iPad上市並大賣以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像這樣傾注的平面媒體不在少數,其中很多焦慮於轉型的先行者,已早早推出了自己紙質內容的iPhone、iPad版。
然而,這樣的興奮陡然遭遇了蘋果一項冷冰冰的新規定,讓他們心情複雜。
按照蘋果2月16日新推出的訂閱功能,用戶可以購買一個應用程序的固定時間長度的訂閱服務,並且在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付費。蘋果將處理這項訂閱服務的付款,就像所有其它的在應用程序中進行的採購一樣,蘋果收取30%的費用。

尼的Reader電子書應用由於沒有採用蘋果「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模式,就已被蘋果除名。美國時代公司因無法接受30%的提成,無法與蘋果就相關條款達成一致,其剛剛推出全新的《Sports
Illustrated》網絡版因此也就沒有包含iPad或iPhone應用。
在國內,蘋果新規也讓那些視iPad為出版未來的人,重新皺起了眉頭。
蘋果新規衝擊波
蘋果指出,它要求出版商在蘋果應用程序商店內部和外部都提供相同的訂閱交易。這項新服務的推出意味著出版商不再能夠在自己的應用程序中提供鏈接,讓用戶在應用程序外面購買內容或者訂閱服務。
一位在蘋果iPad上提供付費內容下載的平面媒體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蘋果訂閱新規的推出,確實給這類平面媒體的電子發行帶來了較大影響。
「我們很重視訂閱的功能。」該人士說,訂閱功能能夠解決雜誌和報紙按期出版的問題,給讀者一個可靠的上線週期。
按照蘋果此前的規定,蘋果對應用內購買的雜誌每期都要進行單獨的審核,這曾一度讓媒體出版人們感到十分沮喪。
「這個審核週期很不穩定,有時3天,有時10天。」該人士表示,蘋果的審核讓電子版雜誌的上線週期顯得很不穩定,因此許多讀者向他發來郵件投訴此事。
往好的方面看,現在蘋果推出訂閱新功能後,這一問題得到瞭解決。此外,蘋果的訂閱新規幫助媒體解決了支付方式。訂閱讀者將會是電子媒體主流的讀者群。在此之前,媒體很難將這部分訂閱的錢收上來,現在,蘋果為媒體提供了一條較便利的收費渠道。
當然,這些便利的代價則是,蘋果要從中分走30%的收入。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蘋果為應用帶來一個新訂戶,蘋果獲得30%的分成。如果發行商為應用帶來一個新/老訂戶,那麼全部收入歸發行商所有,蘋果分文不取。」蘋果CEO喬布斯為訂閱新規辯解道。在他看來,蘋果的規定十分公平。
但喬布斯的這個觀點,並不被他的媒體內容提供商認同。
「蘋
果正試圖從這些依賴固定收入的公司口袋中偷走一部分錢。」訂閱付費公司Zuora創始人左軒霆(Tien
Tzuo)就在博客撰文炮轟蘋果新政。他認為蘋果的新政侵害了本來就處境不易的發行商的利益。這家公司在過去一年中籤署了超過10億美元的訂閱服務合同,
而如今,蘋果卻要從中分走一大筆錢。
時代公司前執行副總裁約翰·斯科爾斯(John Squires)撰文稱,發行商的業務模式需要獲取用戶數據。而在蘋果的世界中,蘋果是唯一可以控制這些數據的一方。
《華爾街日報》則報導稱,美國監管部門已經瞄準了對蘋果的新訂閱規定,因為這一規則引發了一些出版商的不滿,對此,美國聯邦反壟斷監管機構可能介入調查。
此外,蘋果單一的訂閱模式是否能同時滿足多種不同報紙的需求?實際上,對於不同的報紙和訂戶來說,他們面臨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一些訂戶可能希望通過單期購買的方式閱讀電子媒體。
同樣讓媒體們感到頭疼的是,蘋果的新規無法幫助發行商將數字內容和紙質內容捆綁銷售。這也引起一些媒體的不滿。一些紙媒的訂戶希望同時獲得紙質版和電子版。
訂閱費之外的商業模式
《外灘畫報》新媒體業務負責人王曉光告訴記者,蘋果訂閱新規短期內對國內大部分媒體的影響不大,因為目前國內媒體在iPhone和iPad上的新媒體出版大部分是以免費形式進行。
然而,對於一些通過或希望通過iPad版收費的媒體來說,蘋果的新規是他們需要高度關注的。
「我個人認為將來新媒體出版中的收費媒體,不會很樂觀。」王曉光表示,今後電子出版的大趨勢還會是免費。他舉例說,目前國內App Store裡的付費媒體在內容上和免費媒體區別並不大,可替代性很強,因此看不到太多的優勢。
  
  
至於免費新媒體出版將來如何盈利,王曉光表示,未來可能產生大批新興的商業模式。給王曉光帶來啟發的是歐洲一本叫做《Monocle》的時尚雜誌,這本雜誌主要在機場銷售,但是它夾帶銷售許多商品,並獲得了成功。
王曉光認為,相對於紙質雜誌,電子版的雜誌具有這方面的天然優勢,因為電子版的雜誌可以直接和電子商務平台對接,帶來無限商機。
不過王曉光承認,至少在短期內這些商業模式還不夠清晰,因此在短期內,絕大部分紙媒的新媒體出版還是需要依賴廣告。
多位平面媒體負責人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即認為:單純依靠收費來保證這塊業務盈利比較困難,因此更多的收入還是要靠廣告。
但讓他們困惑的是,蘋果並沒有公佈每家媒體在App Store上的下載和訂閱量數據,也沒有權威的第三方機構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數據。
這給他們的廣告業務開拓帶來困難。這是因為廣告客戶的投放需要瞭解讀者的詳細數據,例如總下載量(發行量)、讀者群體特徵、收入情況、消費偏好等。但截至目前,這些數據,蘋果並不會提供給媒體。
《The Daily》窗口

在蘋果推出訂閱新功能並備受非議時,谷歌推出了自己針對數字內容的支付服務——One
Pass。這被認為明顯是衝著蘋果來的,因為谷歌給媒體提供了更優惠的收入分成,媒體能夠從中分到多達90%,這比蘋果的70%高出不少,因此有分析指
出,會有不少媒體倒戈投入谷歌的懷抱。
事實上,谷歌Android平台面世以來,依靠開源和合作的手段,吸引了大量開發者和應用內容提供商參與其中,增長勢頭迅猛。

過,至少到現在,Android系統的移動設備,還並不是大部分媒體的首選。接受本報採訪的所有平面媒體的新媒體業務負責人都表示,Android移動設
備規格過多,屏幕尺寸差別很大,這讓他們倍感頭疼。他們認為,這是谷歌在將來要幫助媒體從技術上做到減少製作多版本雜誌的成本。
但無一例外,這些新媒體負責人仍然保持著對電子出版的信心。他們最近討論的另一熱門話題是傳媒巨頭默多克和蘋果聯合推出全新概念的電子報紙《The Daily》。
「《The Daily》讓我略顯失望。」《外灘畫報》的王曉光表示。每天早上起來,當王曉光打開《The Daily》的時候,這份電子報紙並沒有直接下載到他的iPad上,而是需要他花5到10分鐘重新下載。
「這樣的小細節,會讓訂戶感到不愉快。」王曉光評價道,100多頁的內容讀起來很累,而且全是短文章,也並沒有發揮出《The Daily》深度上的優勢。

過,《The Daily》上一些酷炫的多媒體效果,還是讓國內的同行羨慕不已。讓王曉光印象深刻的是,《The
Daily》報導埃及示威遊行時用了一個360度全景特效,讀者可以在iPad上通過拖動,看到埃及廣場示威時360度全景,這種特效給讀者帶來了不一樣
的閱讀體驗。
當然,《The Daily》高昂的運營成本,是國內媒體短期內還很少能夠企及的。默多克為《The Daily》投入了3000萬美元,一天的運營成本高達50萬美元——這已幾乎相當於許多國內平媒新媒體業務一年的開支了。
一位國內平面媒體負責人表示,國內新媒體出版上的人力投入和西方媒體還存在較大差距,比如,《連線》和《時代》雜誌各有一個30多人的團隊在專門負責這一塊的製作,而《The Daily》更是養著上百人的專業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76

阿里合伙人制 比預期更辣 改制需95%股東支持 助鞏控制權

1 : GS(14)@2014-05-08 18:09:2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8/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千呼萬喚的招股計劃終於登場,充滿爭議合伙人制亦終於全面曝光,合伙人除握有過半數董事提名權外,兩大股東軟銀及雅虎更承諾會對提名董事只投贊成票,意味只持有8.9%股份的阿里執行主席馬雲「以小控多」,變相擁有董事局控制權,股東只有擁有95%或以上股權才可取消合伙人制度,條款較傳聞更「辣」。有市場人士直言合伙人制不合理,尤其是合伙人沒有明確的退出機制,或令股東承受更多風險。


根據阿里上市文件,日本軟銀及美國雅虎,目前分別持有34.4%及22.6%阿里股份,馬雲及另一高層蔡崇信合共持逾一成股權,合伙人制頓成保護馬雲控制權的「堅盾」。集團表示,董事局將由最少9名董事構成,其中過半數即最少5名董事,會由阿里28位合伙人提名,大股東軟銀亦只能提名1個董事。





軟銀雅虎只能投贊成票

軟銀與雅虎已簽訂協議,兩者投票意向,會完全跟隨合伙人的決定,在未計及阿里回購雅虎一半的持股下,意味以馬雲為首的合伙人團隊,變相擁有阿里69.5%投票權,由提名到投票,直接掌控董事局大部分人事任命。

馬雲擁8.9%股份 合伙人制難改

與此同時,若有股東要推翻合伙人提名制度,需要獲得至少95%股權才能成功,意味除非馬雲將所持股權減持至5%以下(圖),或馬雲本人改變主意,否則只有極低機會出現,甚至即使馬雲減持至1股不留,只要有持股不少於5%股東支持,合伙人制仍然「千秋萬世」。

阿里規定合伙人需要在集團持續任職5年,對業務有貢獻之餘,更要認同阿里文化。換言之,合伙人勢必由「自己人」組成,其他股東難以撼動這制度(見表1)。景順首席投資總監陳柏鉅直言,阿里暫時未有講明合伙人退出的機制,「一旦合伙人如馬雲,在美國涉及大量訴訟,勢影響集團及股東的利益,但沒退出機制,連合伙人的法律風險,都要由其他股東承受。」

黃國英﹕不介意合伙人制

他又舉例指出,即使高盛當年上市時,亦要取消其合伙人制度。雖然彼此制度有所不同,但難明阿里為何有力量,仍能堅持以合伙人制度上市。

不過,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則稱,旗下基金視乎阿里的定價,有機會申請其新股。「其實阿里是否用合伙人制上市,自己認為沒所謂。因投資時已考慮到此情,會承擔這方面的風險,而市場亦會對阿里的股份自行打折。」

明報記者 岑豪 葉浩霖
2 : GS(14)@2014-05-08 18:10: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8/news/eb_ebb1.htm



上市在即 馬雲身家料水漲船高


2014年5月8日


【明報專訊】「千億大刁」阿里巴巴,正準備啟動其美國上市大計,除了有望成為美國史上,集資額最高的新股外,更會是持股員工的創富工具。草根出身的創辦人兼執行主席馬雲,身家有望成為內地科網富豪的「一哥」。集團在初步招股文件中披露,預計集資最多10億美元,但市場估計集資額最終有望加碼到200億美元。

市場普遍估計,阿里上市後的市值,將會達到1680億美元。換言之,馬雲持有8.9%股份,價值料達到150億美元,折合約1170億元。根據福布斯今年華人富豪榜顯示,截至4月21日止,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建林以淨資產151億美元,在內地富豪中擁有最多身家,其次為騰訊(0700)主席馬化騰,擁有134億美元淨資產。

至於馬雲去年雖然只以100億美元身家排第六,惟一旦阿里上市,馬雲已至少可超越馬化騰成為內地科網首富,僅次於王建林之後(見表2)。馬雲昨日表示,集團人事部將公布員工持股的處理方案,寄語希望員工可以更好地處理財富。

馬雲財富有望大幅增值,他亦大手筆以4970萬美元,購買一架商務飛機。值得留意是他在去年3月下旬,與阿里訂立協議,會免費將飛機租給集團,但主要方便馬雲執行職務之用。至於,飛機的維修及其他附加費用,則由集團承擔。

資本市場變成阿里的創富機器,但馬雲日前在內部郵件中向員工降溫。「上市從來就不是我們的目標」馬雲稱,上市的一步只是「前行的加油站」,而「阿里人」要認識到資本市場的巨大利益誘惑背後,「有無比巨大的無情和壓力」。因此,他希望集團上市後,仍要堅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24

朱立倫敗選辭黨主席藍營失立院控制權

1 : GS(14)@2016-01-18 01:18:01

■朱立倫(中)昨晚宣佈選總統失敗,與妻子及競選拍檔王如玄(左)向台下支持者鞠躬致歉。路透社


【台灣變天】【本報訊】「朱立倫讓大家失望了,我們失敗了,國民黨敗選!」這次大選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不論是總統、立委選舉都出現前所未有的挫敗。昨晚7時,朱攜妻子、副手王如玄及黨務高層一同上台,含淚鞠躬道歉,承認敗選,同時宣佈辭去黨主席職務,回去續任新北市長。他指國民黨要反省,並要在谷底扎根,繼續改革爭取東山再起。朱立倫這次得票381萬,比蔡英文少308萬票,比2000年連戰敗給陳水扁205萬票更慘淡。記者:鄭志聰朱立倫昨晚含淚向台下的支持者鞠躬道歉,並表示這次敗選是遭受最嚴重的挫敗,不但失去中央執政權,同時亦失去立法院多數,他表示:「過去這幾年,為甚麼民意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為甚麼我們國民黨對民意的體察會有那麼大的落差,我們的政策主張、我們用人的方式,以及我們跟社會溝通連結的語言與姿態,是不是都出現很大問題,為甚麼我們反省檢討不夠徹底?」他表示,國民黨做了8年執政黨後,再度淪為在野黨,必須深切反省。他說:「如果我們反省方向、深度不夠,4年後我們依舊沒有資格說我們可以再起。」不過,他請支持者放心:「我不會放棄對國民黨信心,對國家、對社會,對台灣選民的信心。」



■朱立倫支持者在競選總部觀看開票直播,神情凝重。

■投票結束後,朱立倫競選總部氣氛低迷,剩下不少座位。



黨員:馬英九須被究責

昨日下午4時投票結束後,朱立倫競選總部的氣氛已經相當低迷,現場400張椅子也坐不滿。台上雖然有歌手接連演唱老歌、台上主持不斷向群眾打氣、高喊口號,台下回應者只是零零落落,朱立倫發表敗選感言後,未到8時大部份支持者已經打道回府。立委選舉方面,多名國民黨資深立委及猛將,包括郝龍斌、李慶華、張慶忠、陳根德等,濁水溪以南的6個縣市,國民黨一個席位都沒拿到,政黨票亦落後民進黨逾20個百分點。對於國民黨完敗,除了顯示民眾不滿過去8年馬英九政府施政缺失、過份靠近大陸的路線外,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戴伯特則將矛頭指向總統馬英九,認為他才是最應該究責的對象。戴又認為敗選因素複雜,國民黨必須改革,一定要把所有原因列出來,痛下決心、徹底改革,4年後東山再起。



作家嘲被中共用計斬了

前立委邱毅認為國民黨是敗在周子瑜事件,他認為國民黨現在應「強力保住藍營的戰鬥元氣,留住青天,再造輝煌」。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立委候選人范雲則認為,國民黨過去8年並未向民眾展示守護台灣主權、表達台灣意見,她更認為國民黨或會繼續挫敗。台灣律師呂秋遠更分析這次的選舉或許不只影響4年,甚至會是8年以上,甚至可能會變成小黨,再也無法回到政壇,成為有影響力的政黨。筆名「人渣文本」的作家周偉航更直言「國民黨被中共用計斬了」,他批評「親中無格」是國民黨自己設的局,「現在人家要『請君入甕』,還能怪誰?」更認為若不是國民黨人一直向中共靠攏,「中共哪有辦法一反刀就斬了你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7/19455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88

南非執政黨地選重挫失行政首都控制權

1 : GS(14)@2016-08-09 07:10:38

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一直執政的「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在最近一屆地方選舉遭到22年來最慘痛失敗,失去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及多個城市的控制權,反映經濟欠佳加上總統祖馬的貪腐醜聞,已令民眾漸離棄非國大。獨立選舉委員會前晚公佈選舉最終結果,非國大總得票率比2011年上屆大減8個百分點、跌至53.91%,最大反對黨民主聯盟支持率則上升3點至26.92%。激進的經濟自由戰士組織,首次參選亦獲8.18%支持。在包括比勒陀利亞的茨瓦內大都會區和曼德拉灣市兩個關鍵選區,非國大都敗於民主聯盟;在經濟中心約翰內斯堡,非國大險勝但得票率未過半,須與反對黨聯合執政。民主聯盟在長期控制的立法首都開普敦,支持率增逾5點至66.75%,非國大只得24.52%。整體來說,全國200多個城市有數十個落入民主聯盟和其他反對黨控制。



總統貪腐 非國大遭離棄

有分析員指非國大「隕落得比所有人預見的快和狠」。在零經濟增長與27%失業率的低迷經濟下,今次地選被視為對貪腐醜聞纏身的祖馬的公投,儘管非國大仍執政,祖馬的地位勢受質疑。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8/19727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9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