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默克爾打算說服特朗普放棄“美國第一”計劃

雖然初次見面就碰上暴風雪,並不是個好兆頭,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堅持要在本周五要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於默克爾而言,以即將在德國漢堡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O)峰會為由頭前往華盛頓,可以令她在建立“良好個人關系”的同時厘清特朗普本人在如何看待對德貿易和對歐洲未來方面的真實看法;同時默克爾也要借機捍衛德國貿易和歐盟機構。作為交換,除了也許會在北約軍費問題上讓步之外,默克爾還可以奉上她在西方領導人之中獨有的對於俄羅斯事務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解,而這也是特朗普急於得到的知識。

有跡象顯示,白宮中的幕僚也希望在選戰中不斷向普京“示好”的特朗普可以從默克爾處多聽一些:1月28日,特朗普首次同默克爾和普京分別通話。不過打電話的安排順序是先默克爾,後普京。德國總理府的人士認為,做出這樣安排順序的美方人員意在希望先讓默克爾為特朗普做一些俄羅斯政策介紹,並希望這樣的電話順序策略,可以讓特朗普別離普京太近。

總體而言,盡管德國外交界對於對默克爾在外交政策方面的能力謹慎樂觀,在貿易領域,德國則為最壞的結果做好了準備:如果無法說服特朗普放棄他的“美國第一”計劃並堅持對歐展開類似貿易戰的行動,德國將聯合歐盟國家一道,同美國抗爭到底。

資產管理公司荷寶的首席經濟學家柯耐力森(Léon Cornelisse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就貿易戰風險而言,業界關註的是美國稅務改革方案,例如其中計劃增加的20%進口稅等,並且會緊密關註國會是否會配合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程。

見面總比背後互相討論強

德國外交界對於結果導向型的默克爾的外交能力有著堅定的信心:畢竟無論內心有多不喜歡美國前總統小布什,默克爾還是一樣能坐下來陪他吃野豬肉;而默克爾將虛榮的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玩弄於股掌之上的精彩故事,至今如同經典案例一般在歐洲外交界廣泛流傳。

比起特朗普在上任前後對默克爾和德國的高調批評,默克爾除了埋頭在研究特朗普方面做功課之外,從不回應。

在總理府官邸里,默克爾積極準備著她此次美國之行,不僅僅仔細觀摩特朗普最近的演講以及采訪,甚至還去看了一本1990年的《花花公子》,在那期雜誌中有一篇對特朗普的長篇專訪。

最終,與默克爾關系緊密的柏林官員表示,盡管此前美國對德國多有批評,默克爾此次訪美還是抱著“開放的心態”,且在此行中,默克爾將尋求與特朗普建立良好的關系。

默克爾在行前也表示,“一對一的談話總比(背後)談論對方好多了”,並稱這句話就是“她的訪問口號”。默克爾口出此言的部分原因在於,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其團隊針對歐洲所發出的聲音呈兩極分化趨勢,這令德國感到困惑,而她親自赴美可以自辨分明。

自特朗普上臺之後,默克爾向美國派出了大量的高級別官員,其中不乏默克爾黨內聯盟和心腹,譬如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呂特根。在訪美後,呂特根也為她帶回了對特朗普的分析:“特朗普的行動更多地是由他的本能和商業經驗驅動的,而不是由政治理性驅動。”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容易對付。”呂特根表示。

他的建議派上了用場。既然特朗普對企業家的信任程度要大大超過對政客的信任,那麽這次默克爾索性就邀請了西門子和寶馬兩大公司的總裁隨行,請兩位總裁向特朗普解釋德國對美投資對於美國就業的重要性。

德國貿易利益不能碰

除了試圖建立良好個人關系之外,默克爾此行的重要任務即向特朗普政府重申德國貿易利益對美德關系的重要性,默克爾在行前表示,歐洲“重申對自由貿易的支持”。

德國總理府發言人塞波特(Steffen Seibert)則表示:“整個德國聯邦政府都認為,如果我們都想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向前邁進的道路,我們也相信自由貿易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有好處。”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方對於德國對美高額貿易逆差多有微詞。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o)3月6日在華盛頓的一場活動上再次表示,美國對德國的650億美元貿易赤字,是“最棘手的貿易問題之一”。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批評德國,此前在2月份,他就曾經表示德國通過“非常明顯地低估歐元”來使自己在對外貿易中處於優勢地位。

“可能目前的狀況,對於美德而言,如果德國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增強內需、減少貿易失衡),均能對事態有所緩解。”柯耐力森(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是目前的德國政府對於財務平衡這件事情有些執迷不悟,所以批評德國在這方面的政策有一些道理。

不過,柯耐力森幽默地表示,德國部長們說的“(想讓德國人買美國車),先造出更好的美國車吧”也是真話。

呂特根更幹脆指出,德方願在貿易政策上遵循“相互公平對待”路線,但美方缺乏落實方案,且“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制造業廣泛缺乏競爭力”。

不過,德國幾乎50%的工作都同出口相關。能否阻止美德之間出現貿易沖突,也將事關默克爾第四任期的選情。此次訪美,默克爾仍希望“以理服人”,強調美國人也能從良好的跨大​​西洋關系中受益。

為此德國經濟部長才普銳斯(Brigitte Zypries)在上周與德國貿易協會舉行會議後,為默克爾精心準備了一攬子數據。這些數據表明,三分之一的德國對外投資都流入美國;同時數據還顯示,德國汽車公司現在在美國進口的汽車比從德國進口多得多。

“我們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存量有2710億歐元。”默克爾在本周一表示,“德國公司在美國創造了大約75萬個工作崗位。”

但是如果特朗普仍堅持他的“美國第一”計劃呢?

跡象表明,默克爾已經在歐盟作出了準備,並有望在抗擊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推動統一的歐盟陣線封。

潛在反擊

上周,歐盟各國貿易部長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一次工作午餐,並同意了一個聯合立場:雖然歐盟不應助長沖突苗頭,但歐盟應該為與美國發生貿易戰爭的可能性做些準備了。

為此,各國授權歐盟貿易委員Cecilia Malmström盡快推進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談判,譬如歐盟同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與此同時,歐盟各國對於特朗普即將推進的邊界調整稅也十分憂慮。默克爾也計劃在此行中公開她對稅收計劃的看法。

此前有經濟學家測算,按照特朗普選戰中的經濟計劃計算,對美進口的商品征收20%關稅,這意味著美國貿易赤字下滑2%(相當於4000億美元),即美國貿易赤字完全消失,從而令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計劃得以實施,並同時進行經濟刺激計劃。

德國媒體看到的默克爾的會議準備文件內容顯示,她計劃將懲罰性進口措施稱為“保護性關稅”,而將對美國出口的稅收減免是“出口補貼”。她認為兩者都是可能引發貿易戰爭的敵對行為。

柯耐力森則對記者表示,特朗普能否推動該議程關鍵看美國國會是否能夠配合。

如果當面的勸解無效,那麽德國本身也準備好了反擊方式。一個方式即逐步增加對美國產品征收的進口稅。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達成的協議為這樣的操作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另一種操作則可能是允許德國公司在德國稅務申報中註銷美國進口稅,從而補償他們的競爭劣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20

藥審改革進入攻堅期 食藥監總局今年打算這麽幹

為了解決缺醫少藥的現狀,醫藥產業一直走在一條長期粗放式的發展道路上,監管、產業等各種矛盾積累已久,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是國家食藥監總局還是展開了這場改革。

“隨著改革工作的全面鋪開,觸及到企業、醫療機構以及地方等多方面利益格局的調整,一些問題也突顯出來,藥品監管領域矛盾積累已久,制約因素比較複雜,改革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在3月23日召開的2017年“全國藥品註冊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

這場藥審之改啟動於2015年。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明確了提高審評審批質量、解決註冊申請積壓、提高仿制藥標準、鼓勵研究和創制新藥、提高審評審批透明度五大改革目標,全面對藥品審評審批制度體系動刀。

但是隨著改革的推進,凸顯的既有“硬骨頭”,又有“急流險灘”,面臨的困難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多,改革逐漸步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進一步疏堵:引進人才 購買服務

“過去從報上去到拿到生產批件需要4年,現在18個月就可以拿到生產批件了。”上海醫藥的人士表示。

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壓”的不僅僅是審評審批人員,還有企業家和患者。每晚一天都會影響這款藥品上市之後的利潤收入,同時也是對生命的消耗。

經歷了一年多的藥審改革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效果,最直觀的就是積壓的藥品註冊申請消化得如何了。截至2016年底,待審評的藥品註冊申請數量由2015年積壓最高峰時的22000件減少到近8200件,完成了2016年底將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存量減少到10000件以內的目標。與此同時,目前,中藥民族藥各類註冊申請已按時限審評,化學藥和疫苗臨床試驗申請已基本按時限審評。

但隨著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推進,更多的藥品審評審批又將蜂擁而至,一邊是尚未消化完的積壓,一邊是即將蜂擁而來的一致性評價的註冊申請,這條道路或又將開始擁堵。

“我們整個審批審評中心的力量還不夠,捉襟見肘。他們很努力,很辛苦,也面臨很多的壓力。2014年藥審中心只有100多人,到2016年已經有600人,現在我們希望2020年要達到1000人,如果再招不到人,我們就去購買服務,只要有人,我們的審批速度就能上去。”吳湞表示,“我們要繼續增加藥品審評技術人員,特別是加大臨床審評員招聘力度,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建立審評科學家團隊,適應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新常態需要。”

政府購買服務依然是今年推行藥審改革的工作之一,賦予審評機構相對靈活的人事、勞資、財務管理權,使藥品審評機構充滿活力。

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審中心主任許嘉齊表示,“今年就可以購買服務,三個部門試點,我們是其中之一。另外,我們總說要向國際藥品審評看齊,了解一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方式,這次我們將向美國FDA引進高年資的臨床審評的首席科學家,包括藥理毒理審評力量,引入一個小團隊。”

“目前我們的註冊申請的鏈條很長,從受理、檢查、審批、審評,從縣市到省里再到國家,每個環節都增加了協調的成本。我們必須要進行改革,特別是改革受理模式,這項是改革意見中的一項工作。”吳湞一句話道破了註冊申請積壓存在的核心問題。

此外他強調,改革受理模式,必須要啟動電子通用技術文檔(eCTD)系統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而這也是接軌國際的一條通道。制定藥品註冊電子提交技術要求,爭取盡快實現化學仿制藥按新系統的要求實行電子申報和審評,實現境內外企業申報技術要求和格式要求基本一致,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

為一致性評價解結:啟動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

2016年,中國開展了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但是在一致性評價的路上,藥企面臨的不僅是一個品種近千萬的評價費用,更糾結的是找不到參比制劑和臨床試驗機構。

“2016年臨床試驗批件批的很快,但是做一致性評價的臨床試驗審批或將以千和萬來計數,臨床試驗機構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同時目前參比制劑備案急劇增加,已經形成了堰塞湖,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大家等待答複。”吳湞表示。

面對當前的困難,吳湞開出了藥方。

他表示,“現在有400多家臨床實驗機構,100家正在審批,未來有將近600家臨床實驗機構,而且也放開了港澳臺的醫療機構加入到臨床實驗機構里面來,啟動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不再審批。也歡迎院校、研究機構都可以加入到BE(生物等效性)試驗中來。同時,為了解決仿制藥找不到參比制劑的問題,今年將啟動建立上市藥品目錄集。”

吳湞表示,企業普遍反映醫療機構不願承擔BE試驗,即使意願開展試驗,費用也高得驚人。BE試驗是一致性評價的金標準,除部分藥品可用體外溶出豁免BE試驗外,其余均應開展BE試驗,為了解決BE試驗基地問題,總局正在研究,在充分利用好現有臨床基地的基礎上,放寬一致性評價的臨床試驗問題,必要時可以啟動修法程序,對《藥品管理法》的個別條款進行修改。

同時,為了擴大臨床試驗的資源,國家食藥監總局將協調相關部委落實相關鼓勵政策,為企業打開狹窄的臨床試驗通道。

吳湞表示,“臨床試驗由過去的審批制度改為備案制。我們不搞批準,搞備案,不搞認證,搞檢查。我們要投入到臨床試驗的核查中。要保護受試者,讓受試者有尊嚴,不受傷害。”

而參比制劑的情況則更為複雜,有的在國內上市,有的未在國內上市,有的原研已經停止,有的找不到原研是誰。即使選擇國際公認的藥品作參比制劑也有一個標桿問題。企業對參比制劑的選擇比較迷茫,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一批參比制劑的品種,後續還要繼續公布。

“我們要建立我國的上市藥品目錄集,也就是大家所稱的“橙皮書”,這個制度我們過去沒有,現在必須要建立,這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們要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結合中國的國情,把新註冊分類後批準上市的新藥和仿制藥及其參比制劑信息、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及其參比制劑信息對外公開,引導和鼓勵仿制藥有序研發和申報註冊。”吳湞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312

脫歐大幕拉開,在英德企1/10打算撤出

兩利相權取其重。

脫歐談判大幕拉起,投資英國的外資公司正在權衡各種可能性,日企不排除撤資,德國則更強調歐盟單一市場的重要性,而且,有1/10的德國公司表示,應對英國脫歐的方法是將投資轉移出英國。

在英日企脊背發涼

當地時間2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正式簽署英國脫歐文件,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款。文件在29日下午由英國駐歐盟大使巴羅(Tim Barrow)提交給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

這一標誌性事件意味著,英歐長達44年的婚姻正式開始破裂,一些曾經把英國視作進入歐盟門戶,或者歐盟產業鏈上重要一環的外國投資者,開始面臨實實在在的壓力。

目前,梅仍希望在英歐協定中保證英國最大可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同時,不遵循單一市場的人才等自由流動,即希望英國可以被給予特殊待遇,但遭到歐盟的強力反駁。

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多次指出,英國脫歐後必須接受人員的自由流動,才能取得歐盟單一市場的準入。對此,梅表達了英方的立場:“除非有好的結果,否則還不如不達成協定。”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梅的消極表態令豐田和日立等日本投資商在日本本土的董事會感到脊背發涼,他們預計將在4月初以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名義向英國政府發出正式聲明,要求英國政府在處理脫歐談判時“深入考慮”此舉對英國經濟的影響,“目前亟須的應該是對經濟發展有益的協議” 。

而英國的脫歐大臣戴維斯最近被迫承認,英國政府並沒有對若無法與歐盟達成新協議所造成的經濟影響進行預期分析。

2016年9月,日本外務省曾在其網站發布15頁備忘錄,提到日本的投資之所以被吸引到英國,是因為英國承諾成為“通往歐洲的門戶”,而日本警告,如果英歐談判條款中這個條件不成立,那麽日本企業將有可能撤出英國。

德國捍衛單一市場

不僅是日本,梅的一番言論令在英德企同樣萌生撤資考量,但和日本相比,他們考慮更多的,還是歐盟的單一市場問題。

在德國極具影響力的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29日發聲明表示,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確保歐盟單一市場的長期存在,比短期內促進與英國的貿易更為重要。”

“英國不能擁有特殊地位。” VDMA執行總裁布羅德曼(Thilo Brodtmann)稱,英歐談判應當立刻開始,以減少不確定性對制造業行業帶來的打擊,不過這場談判必須“公平”,且不能對英國做出“單方面妥協”,即比起英國市場,27國組成的歐盟單一市場更重要。

同時,英國是德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僅2016年,英國就購買了約860億歐元的德國產品。其中,英國還是德國機械制造業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去年的出口額達到74億歐元,排在對美國、中國和法國之後。但是,德國工商聯會(DIHK)主席施維策(Eric Schweitzer)表示,去年德國對英出口已下降了3.5%,且大部分下降都是在6月份的脫歐投票之後發生的,可見英國脫歐將大大損害在英德企的業務。

一個很大的風險是,英國目前總貿易額的2/3都在歐盟單一市場的法律保護之中,兩年談判期將一晃而過,如果雙方僵持不下,英歐之間的免檢通關即失靈,英國將被迫重新引入繁重的海關檢查,不可避免地降低貿易速度,影響企業周轉,整體產業鏈將面臨失速風險。

德國貝塔斯曼(Bertelsmann) 是歐洲最大媒體公司,該公司28日表示,正在詳細分析“硬脫歐”對其業務將造成的影響:硬脫歐可能會導致其部分業務在倫敦面臨困難,一旦英國離開單一市場,該企業在倫敦的業務將收到巨額稅務賬單。

1/10德企打算撤出英國

施維策認為,歐盟應當在與英國展開脫歐談判時采取強硬態度,歐盟成員國間可進行服務、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英國要享受前三項好處,卻不願開放人員自由流動,這是不可能的,而且這會導致他國效仿。

“接下來幾個月里,貿易可能進一步減少,長期投資也將大幅度削減。” 施維策對未來並不樂觀,DIHK預計,有大約75萬德國人的工作依賴於對英出口。

與此同時,根據DIHK的調查,投資英國的德國企業中,有1/10的公司表示,應對英國脫歐的方法是計劃將投資轉移到其他歐盟國家,另外,約40%的受訪德國企業表示預計英國業務將會因此遭到削弱。

在DIHK的調查中, 2500余家受訪的在英德企里,有9%的企業希望將投資撤回德國或歐洲其他國家,同樣帶走的,將會是它們在英國創造的40萬份工作。

調查還發現,年收入在1000萬歐元到5000萬歐元之間的中小型德企最為悲觀,它們最擔心供應鏈受幹擾,而且海關官僚體系的壓力將不斷增加。在對未來的展望方面,有90%的企業都希望,即便英國不在歐盟單一市場之內,英歐之間仍能夠保持貨物自由流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18

成立“一帶一路工作組” 美國打算這樣參與“一帶一路”

前來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美國代表團在14日下午的基礎建設平行論壇上表示,美國公司在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方面取得了長久而成功的業績,並準備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特別助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高級主任馬修•波廷格(Matt Pottinger)率領的美國代表團稱,由美國駐華大使館和美國企業組成的美國“一帶一路工作組”將作為該領域合作的一個環節。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保爾森在同天會議上表示,美國有全世界一流的企業、出色的財務操作、頂尖的環保技術,能在很多方面做出貢獻。所以,希望美國公司能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保持開放心態,尋求參與的機會。

亨利·保爾森

促進基礎建設互聯互通

波廷格表示,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明確目標之一是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美國也認識到通過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發展並改善經濟聯系的重要性,並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所作的努力。

通過在私營部門和多邊機構中的耕耘,美國在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積累的多年經驗可能是有啟發性的。波廷格表示,在四個方面的重要經驗教訓可以有助於確保項目成功地滿足投資者和投資對象國的需求:

第一,高質量的評估,優質的融資,優質的施工和維護。這將防止東道國背上不可持續的債務。

第二,政府采購透明度。透明度將確保私營公司能夠在公平的過程中投標,參與投標的費用也將是值得投資的。更多的好處是,如此可以吸引更有競爭力的投標人,這將提高項目的成果。

第三,支持東道國的機構建設。強有力的機構可以有效而公正地解決政府與私營部門的糾紛。這將鼓勵民間社會和其他當地利益相關方支持項目,並增加項目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

第四,私營部門的包容性和廣泛參與。包容性會增加長期工程的投資回報,而廣泛的參與將分散財務風險,並吸引具有能力按時交付並在預算內交付項目的全球範圍內的企業。

美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

保爾森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與過去25年來的一系列互聯互通倡議相契合。正是這些互聯互通倡議,改變著亞洲的面貌。但“一帶一路”不止於此,它將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進行了系統化提煉,極大拓寬了中資促進全球其它國家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潛力。

“從我多年從事投行工作,以身為高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經驗來看,我認為,無論在哪里開發基礎設施項目,都頗為不易,回報也往往不如人意。”保爾森指出,事實上,各個國家和各個行業的項目條件、政治風險和經濟現狀各有不同。所以,“一帶一路”框架內的項目也不能用單一的概況性標準來衡量,而是要根據項目對相關國家的發展、增長、就業和未來機遇的貢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巴基斯坦的發電項目與非洲的道路項目就不能放在一起來衡量。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對基礎設施開發做出的新的重要承諾,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此前同類大型項目遇到過的同樣的挑戰。保爾森表示,在我看來,促進互聯互通這個目標尤其值得重視。我很贊賞中國將這一點提到更高地位上的做法:“一帶一路”為長久以來對經濟互通和融合的爭論帶來了新生。

從歷史上來看,亞洲曾是一個高度融合的地區。從這個意義上講,亞洲再度走向經濟互聯與亞洲在走入現代之前的歷史是一致的。保爾森表示,亞洲在上世紀60~80年代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里是歐美市場的進口地。但如今,亞洲之內的貿易已經占到亞洲貿易總額的半數以上。

“一帶一路”將促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動,促進中資對基礎設施和其他項目的投資,進一步推動這一格局的改變。保爾森表示,面對如此巨大的變革,世界各國無疑都將密切註視“一帶一路”的一舉一動一動。

波廷格算得上是位知華派:1998年到2005年的8年時間里,波廷格駐紮在上海和香港,先後當過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的駐華記者。

波廷格表示,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上,美國企業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東西,美國公司可以提供項目期間所需的最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美國也鼓勵所有與會者促進和維護目前國際公認的最佳的發展和融資做法,以實現“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74

史上名字最長公司“寶雞牛大叔”想幹點啥? 打算賣避孕套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0/1115816.html

20170610____.thumb_head

6月8日,一家名為“寶雞有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少年相信在牛大叔的帶領下會創造生命的奇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火遍國內互聯網,並且在9日持續傳播、在朋友圈刷屏。

這家名字長達39個字的公司,為什麽要取這樣“奇葩”的一個名字?公司的兩位合夥人是在炒作嗎?這家公司以後打不打算換名字?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找到了公司的法人代表黨永鋒,他為我們e公司官微,獨家提供了這家“史上名字最長的公司”的辦公室場景……

那麽,這個“史上名字最長的公司”,以後主營業務做什麽?黨永鋒說,“目前是要銷售自己品牌的避孕套。”以後還打算搭建電商平臺,比如說銷售一些縣域經濟中的土特產。

一開始接到記者電話,他其實是拒絕的……

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史上名字最長的公司”的法人代表、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為黨永鋒,註冊地為陜西省寶雞市,註冊時間為2017年5月22日。

通過相關渠道,e公司記者聯系上了黨永鋒,他開始卻拒絕了記者的采訪。他對自己突然成為網紅感到很意外,說“公司的發展思路以後會確定,但會是以電商為主”。

工商資料顯示,除黨永鋒外,公司的主要人員還有自然人股東牛曉路和監事戎天真。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為100萬元,分別由牛曉路與黨永鋒各出資50%。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電子商務(不得從事金融類業務);計算機軟硬件的研究開發、安裝與維護;計算機系統服務;市場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組織國內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會議及展覽服務;電子產品、文具用品、電子計算機及輔助設備、工藝品、日用品、土特產品、農副產品的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這家剛剛成立不久的公司得到了全國網友的高度關註,這讓黨永鋒很意外。他說,這個公司名字意外火了,而他還沒有心理準備。

兩個八零後的創業史 奇葩名字是這樣來的

6月9日,e公司記者通過熟人渠道跟黨永鋒溝通,後來他確定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黨永鋒說,他和公司的另外一位股東牛曉路共同成立了這個公司,因為兩個人是好朋友,以前就計劃著一起做點事。

黨永鋒稱,他和牛曉路都是陜西人,巧合的是他們都是84年的。他從山西的一所高校畢業後,先後在上海、蘇州等地打工,在工廠里做質檢員。在外漂泊十年之後,他又回到了陜西,決定自己創業。

據他介紹,而他的合夥人牛曉路,就是公司名字中的“牛大叔”,是一個“特別有情懷的人,”以前在酒吧里做駐場的歌手,現在為了夢想,和幾個朋友一起創業。創業不容易,還要承擔很多風險。

牛曉路以前在酒吧等地方做駐場的歌手,每個月有3萬塊的收入,而現在自己創業之後,每個月的收入才在一萬左右。為了鼓勵公司的員工,他給大家寫了首歌叫《創業》。

記者通過工商資料查詢發現,牛曉路此前還成立過一家叫“寶雞牛大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有兩個股東。牛曉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外地回到陜西後有人讓他投資理財產品,他投了40萬,結果他投得錢全部被騙光了。2016年又重新起步創業,目前他已經在創業項目投資上超過100萬了。這些錢包括了他這些年來的積蓄和賣房的錢。

那麽,這個“史上名字最長的公司,”以後主營業務做什麽?黨永鋒說,“目前是要銷售自己品牌的避孕套。”以後還打算搭建電商平臺,比如說銷售一些縣域經濟中的土特產。

對於公司名字的意外走紅後,黨永鋒表示,“自己還是很意外的,也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當時大家一起商量起這個名字,他表示,是為了讓人覺得新穎。但是他表示,“公司確實沒有打算炒作自己。”

“你們這個公司,是打算註冊好一陣子就會改名字嗎?”很多網友也幽默地表示,這麽長的公司名字,會讓會計和填報銷單的人累哭。面對記者的提問,黨永鋒稱:“公司計劃接下來取一個簡稱。”

另外,這幾天在網絡上流傳著這家公司市場部員工的辭職信,黨永鋒表示:“那個辭職信是假的。”

扒一扒網上那些年流傳過的奇葩公司

面對“史上名字最長的公司”霸占手機屏幕,各路網友紛紛表示不服。他們紛紛扒出了各路“名字很奇葩”的公司。比如:

上海打水漂投資有限公司

廣州賺他一個億投資有限公司及N多“賺他一個億”系列公司

北京怕老婆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呵呵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這類公司也以其鮮明的名字特色,成功博取了廣大網友的眼球。

數數A股歷史上那些奇葩公司名

在大A股的歷史上,有不少名字起得非常奇葩的公司。

2014年8月,正和股份改名為洲際油氣(600759),直接走上了國際化路線,感覺內力頓時增加不少。據了解,正和股份原本是海南一家主營房地產的公司,後來通過收購馬騰公司等海外油氣資產逐步轉型為油氣開發類企業。

2015年5月,多倫股份決定改名字為匹凸匹,試圖蹭上P2P的熱點。此後,該公司因為奇葩名字及“最牛證代”鮮言而名動資本圈。如今公司簡稱已經成為*ST匹凸(600696)。而隨著國家加強了對P2P行業的管控力度,P2P行業的虛假繁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015年,海隆軟件改名為二三四五(002195)。公司官網介紹,2345.com創立於2005年9月,隸屬於上海二三四五網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於打造“網民首選的上網入口”平臺的互聯網企業。公司坐落於環境優美的世界級軟件產業基地——上海浦東軟件園,辦公面積8000余平米,員工近千人。旗下18款軟件,覆蓋互聯網用戶超過2.6億,億萬級用戶平臺公司。

行業分析師認為,梳理上市公司變更名稱的動機可以發現三大類型,一是由於實施資產重組,導致主業變更,從而更換新名;二是為了突出主業或新業務的品牌而改變名稱;還有一種則是業務並未發生明顯變化,卻先披上了時髦的“新馬甲”,他們更多的是為了披上“高大上”的外衣,贏取市場關註,為了擡高股價。正所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擡高股價。”

事實告訴我們,上市公司應該紮紮實實做好經營、練好內功,用靚麗的財務報表向股東和投資者進行回報。而不是在更改名稱上去多花心思,畢竟,如果公司把業績做不好,名字起得再花哨也沒多大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79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麥當勞打算如何煥發第二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5/163615.shtml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麥當勞打算如何煥發第二春?
筷玩思維 筷玩思維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麥當勞打算如何煥發第二春?

只有1/5的90後吃過巨無霸,麥當勞的根本問題究竟在哪里?

來源 | 筷玩思維(ID:kwthink)

 作者 | 阿力

麥當勞作為美國快餐的代表,在連續十幾年席卷全球之後,卻在近兩年遭遇了大公司大品牌的瓶頸。其在大本營美國的單店銷售額在經歷持續增長之後,於2016年第四季度出現下降,顧客數量在過去四年也都在逐年減少。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調查,只有五分之一的90後,吃過巨無霸。

新任CEO史蒂夫在任職的頭兩年內,面對這些頹勢,也引入了一些令人矚目的舉措,例如推行全天制早餐,以及在門店全部引入新一代的自助點餐智能設備等。

41

的確,這些改革舉措收獲了一些成效,但這還是無法解決麥當勞持續低迷的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麥當勞如何重新奠定自己在現代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吸引力?麥當勞如何重新吸引那些“叛逃”至中高端定位的競爭對手的顧客?如何重新獲得喜歡送餐到家,在家吃外賣的年輕消費群體?

麥當勞的根本問題究竟在哪里?

麥當勞的問題並不在於它的品牌價值遭受打擊,事實上麥當勞的名號起碼在現代消費者中還是知名度足夠。

麥當勞的問題也不在於其自身的流程管理疏忽,作為一家連鎖快餐餐廳,麥當勞也能夠始終如一地為消費者提供有品質保證的產品以及快速的服務。

麥當勞面臨的問題在於它實在太成熟、太老牌,以至於無論麥當勞做什麽,年輕的消費者已經對這個品牌形成了固有的印象,甚至說是偏見。

麥當勞無法像一些新出現的競爭對手那樣,引起年輕消費者的共鳴。

42

從麥當勞內部來說,其發展經驗更植根於過去的成功,而非面向未來,但事實上消費者的價值觀在發生變化,如果麥當勞無法從內部的價值觀跟上這種變化的話,那就會慢慢失去年輕消費者,成為一個逐漸老化的品牌。

麥當勞具體面臨哪些挑戰?

1)、消費升級時代,年輕消費者紛紛轉向中端休閑餐廳

43

Shake Shack門店一直會有大堆年輕人大排場龍

對於主流的90後年輕消費者,他們往往選擇多花一點錢,享受更優質的食材和提供更好服務的用餐環境。

Chipotle和Shake Shack雙雙在美國上市,背後就是年輕消費者在撐腰。Chipotle用墨西哥卷引領了健康飲食的風潮,Shake Shack用著更加優質食材的牛肉漢堡和針對年輕人有趣好玩的營銷,把快餐式的漢堡賣出了休閑簡餐的升級定位。

2)、消費者的用餐地點從門店轉移到家庭

外賣成為90後的用餐常規選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送餐到家的外賣,外賣支出已經占到了90後整體餐費的35%。

其實,國外在外賣這塊的發展還遠沒有國內如此風行,在中國國內,已經出現不少以外賣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影子餐廳”模式,門店前廳僅能容納幾人,更多是依靠後廚的外賣出單,餐廳的主戰場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外賣平臺和會員營銷。

3)、年輕消費者用餐方式更加多元

除了訂成品外賣,一些基於半成品食材的生鮮電商,也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新寵。他們從網上訂購搭配好的食材,送貨到家,在家里自己進行簡單烹飪。

44

其中的領頭羊Blue Apron更是做到月配送800萬份,年營收9.6億美元,已經計劃IPO。

麥當勞的六大戰略調整

在全新的消費環境面前,麥當勞的新管理層,在2015年就職的新任CEO史蒂夫的帶領之下,也做出了一些戰略上的調整。

1)、回歸產品本身

縱觀大型老牌企業的複興之路,例如像是最近風頭正盛的達美樂,其轉型的第一步往往都是回歸產品,從產品品質的提升上做文章。

2015年之後,麥當勞在產品上做出各種革新:

--原材料上用新鮮牛肉代替冷凍牛肉,來與Shake Shack和Five Guys這樣的新興牛肉漢堡品牌抗衡。

--引入全天制早餐,這也成為2016年的業績增長點。

--淘汰菜單上銷量墊底的菜品,增加消費者喜歡的麥滿分、松餅這樣的選項,這個舉措立即在麥當勞第四季度的財報體現結果,單店銷售額增長5.2%。

2)、門店全面設置自助點餐機

2015年開始,麥當勞對其位於美國的500多家門店實行改建,全部在前廳配備自助點餐機。科技元素在麥當勞整體的戰略推進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45

自助點餐機除了加快前廳流轉速度之外,還承載著更深層的戰略意圖:

--自助點餐機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用餐體驗,消費者可以在垂直的大塊觸摸屏上清晰選擇他們的餐品,並通過信用卡(在國內更多是微信和支付寶進行支付。這個在現在看上去非常普通的模式,在2015年推出時的確是完全革命的消費者體驗,一舉扳回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口味紛雜的時代,定制化菜品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對於餐飲的核心訴求,自助點餐機的推出也是為麥當勞漢堡定制化這一策略奠定了基礎。

麥當勞的老對手肯德基顯然沒有及時跟上這一波的叠代。表面上看,肯德基只是沒有在大堂豎立起一塊塊點餐屏,但如果仔細研究兩者的烹飪方式差別,肯德基的預制(保溫箱儲藏的出餐模式相比於麥當勞的現點現做,還無法勝任定制化和自助點單的流程。

這是兩家在出餐流程上的核心區別。

3)、推廣移動手機端下單和支付

麥當勞還計劃在2017年年底之前,在2萬家門店全面推出移動端下單和支付服務。這個堅定的戰略舉措也是一石二鳥。

46

一方面將大大加快門店的運營效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手機交易的記錄,麥當勞得以追蹤到大量顧客的實際消費行為數據。

據統計,每月進入到美國麥當勞門店的客流大約5億,這樣的真實消費數據庫對於麥當勞之後的運營方方面面都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事實上,當企業發展到100家門店體量以上後,無論是產品還是運營方面的決策,都需要基於數據的分析,而非創始人或高層的一時靈感。

4)、大力發展外賣

麥當勞的首席策略管Lucy在一次會議上說到“外賣,是我們這一生遇到的對餐飲行業最具破壞力的新模式”。

對於外賣,麥當勞一開始是非常保守的態度,僅僅是以自營配送模式作為試驗田。但從2015年開始,麥當勞也宣布積極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共同發展外賣。

在亞洲市場,麥當勞的外賣營收已經占到了總營收的40%,下一步,美國的目標也是複制麥當勞在亞洲市場上取得的成功。

5)、複古和懷舊的品牌營銷,重新建立和消費者的聯系

當所有人都建議麥當勞在吸引年輕消費者方面需要更加積極進取的時候,麥當勞卻反其道而行,變得更加複古。

從產品角度,麥當勞一度加速推出新品,包括加大尺寸的超級巨無霸,或者將經典奶昔口味擴展到四種。但後來,麥當勞調整產品策略,除了這些新品限量試點供應之外,更多的重點還是放回到巨無霸、巧克力奶昔、薯條、麥香魚這些經典品類。

47

麥當勞的早期兒童樂園餐玩具

麥當勞挖掘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營銷定位,其具有最大競爭力的元素是複古,而複古恰恰也在90後中非常吃香。麥當勞通過一系列的懷舊活動,例如鼓勵顧客分享他們第一次吃麥當勞的記憶,重新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在他們心中占據一席之位。

6)、遷移全球總部,吸引年輕人才

麥當勞宣布全球總部將在明年春天從郊區搬到芝加哥市中心,以吸引更多居住市區的年輕人才。當下年輕人和老一代人不同,他們喜歡住在熱鬧的市區,郊區的工作環境會讓年輕人非常壓抑。

這一舉措也富含深意,事實上,新總部地址也是芝加哥最著名的餐廳發源地,從常年擠滿人的老牌漢堡餐廳Au Cheval到新興墨西哥餐廳Cruz Blanca,將新總部遷移到這里,也吸引了大量的美食專家。

結語

“餐飲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一直以來,麥當勞都是大玩家,定義了快餐是什麽——但是,世事無常。”

如果把餐飲業比作一條長長的高速公路,麥當勞可能就是行駛在上面的慢速火車,其因為身形巨大,只能避開前途未蔔的小路,行駛在條條坦途上。但最終這條路會帶麥當勞去向何處,還是逼迫他們選擇一個全新的方向,各位餐飲人可以拭目以待。

麥當勞 戰略調整 餐飲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194

除了遊戲,騰訊還打算用區塊鏈做什麽?

騰訊的區塊鏈遊戲要來了。

4月12日的中國“互聯網+”峰會上,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透露,騰訊將於4月23日發布騰訊第一款代號“Z”的區塊鏈遊戲。

事實上,除了最擅長的遊戲業務之外,第一財經了解到,騰訊早在2015年底就開始立項組建區塊鏈研發團隊,定位“連接器”,從底層技術平臺切入,進行自主研發和場景探索。

“圈住核心場景,做深做透,驗證它。”這是騰訊落地區塊鏈的路徑之一。除了遊戲之外,目前騰訊區塊鏈已經在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公益尋人等領域進行場景化探索。

近日蔡弋戈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目前騰訊對區塊鏈沒有盈利KPI考核。“如果一定要說比較明確的KPI考核的話,就是要找到有影響力的場景做深做透樹立標桿。”

做深做透場景是最大目標

曾有人調侃,區塊鏈之前的互聯網都是古典互聯網。對於“被古典”的騰訊而言,區塊鏈怎麽布局?

在今年兩會期間,當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被問及區塊鏈時評價,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關鍵在於怎麽用,做ICO數字貨幣還是有很多風險,家家都在發幣。這雖然很熱,但騰訊沒有考慮參與其中。”

他說,區塊鏈技術仍處早期,騰訊更關註把現實世界的憑證在數字世界實現,例如票據的認證。

事實上,和AI類似,區塊鏈屬於騰訊創新業務中的一個板塊。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騰訊2015年底立項著手組建區塊鏈研發團隊,從底層技術平臺切入,一方面自主研發儲備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探索落地場景。

在2017年4月,騰訊發布《騰訊區塊鏈方案白皮書》披露了其區塊鏈整體架構:底層是騰訊自主研發的TrustSQl平臺,通過SQL和API的接口為上層應用場景提供區塊鏈基礎服務的功能;中間是平臺產品服務層為TrustPlatform,在底層之上構建的區塊鏈應用基礎平臺產品,其中包括共享賬本、鑒證服務、共享經濟、數字資產等多個方向;應用服務層(TrustApplication)是向最終用戶提供的區塊鏈應用。去年年底,騰訊區塊鏈BaaS開放平臺對外公測。

“暫時不考慮盈利,做深做透場景是目前最大目標。”騰訊區塊鏈產品總經理蔡弋戈和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此前透露。

上述二人對於如何選擇落地場景有過描述:首先在於應用場景的核心人員需要對這個技術有開放的心態和其顛覆性價值的真正的理解,“既不能將新的技術拒之門外,也不能人雲亦雲只是為了蹭概念。”

從騰訊年初公布的關於區塊鏈應用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一部分已經落地的應用場景:公益尋人平臺累積超過300個尋人案例;法務存證平臺已經對接了多家銀行的大幾萬條存證。

今年4月12日,馬化騰公布了區塊鏈應用的最新進展,落地醫療領域,目前已經和廣西柳州合作,借力騰訊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處方不被篡改。

馬化騰介紹,騰訊與廣西柳州嘗試在微信掛號、支付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國首例“院外處方流轉”服務,院內開處方,院外購藥,甚至送藥上門。因為處方流轉涉及衛計委、醫院、藥企等多個環節,這里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不被篡改。

此外,他還透露,目騰訊區塊鏈已經在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公益尋人等領域進行了很多深入場景化的探索。

例如,騰訊區塊鏈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合作推出的面向物流場景的解決方案,已經在托運方、物流總包商、實際承運人、收貨方、銀行、監管機構等主體間形成有效聯動,在降低信任風險、監管成本、融資成本等方面已有落地成果。

 不過,騰訊過去一年大力投資布局的智能零售方面,目前還沒有看到太多區塊鏈應用落地。

蔡弋戈對記者坦言,其實智慧零售是很大的概念,還是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目前來講我們沒有在智慧零售明確的落地點,未來不排除可能性,目前更關註把明確的場景做透。”

騰訊區塊鏈+金融如何落地?

 “除了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其他場景的大規模應用還未到商用階段。” 此前波士頓咨詢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大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這樣說。他的觀點是,在多方參與、複雜交易、涉及到信任的場景下,區塊鏈技術才派得上用場。

盡管仍處早期,但騰訊已經開始在金融領域探索實踐區塊鏈技術,這也是蔡弋戈所說的,“圈定一些區塊鏈最有價值最值得突破的場景,把它做深做透。”

他告訴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將是2018年騰訊區塊鏈發力重點之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到2020 年,預計有望達到14.98 萬億人民幣。但現實是:小微企業自有資金缺乏,融資渠道狹窄;核心企業賬期壓力大,供應商鏈條難管理;金融機構受阻於信息不對稱,難以有效開拓小微客戶等痛點也一直制約著供應鏈金融市場的有效拓展。

基於價值傳輸和高效協同的特性,區塊鏈技術在解決上述問題上找到突破口。

具體而言,騰訊的做法是以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實現債權憑證的流轉,從而保證相關信息不可篡改、不可重複融資、可被追溯,幫助相關各方形成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合作創新。

“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及運營資源,能夠鏈接核心企業資產端及金融機構資金端,提升資金配置效率、提升流動性,支持小微企業基於供應鏈進行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蔡弋戈表示。

他透露,目前騰訊內部對區塊鏈業務沒有盈利KPI考核,主要是把技術在應用場景里做出來。目前騰訊供應鏈金融這個平臺已經和多家銀行簽戰略合作協議了, 現在第一批種子銀行正在具體對接業務流程。

而至於區塊鏈中公有鏈還是聯盟鏈的發展前景更大?蔡弋戈說,公有鏈發ICO,導致一些危險的出現,這不是騰訊想要的,因此公有鏈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實現一些所謂理想的東西需要探索,慢慢去看發展。而騰訊的做法實際是在圈住核心場景,做深做透,驗證它,這樣覺得才有價值,“對我們來講更願意把這個事情做成後,告訴大家說這個技術有價值,而不是告訴大家這個技術有多美好,大家來買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27

最壞的打算 最好的準備 黃國英 (Alex Wong)

1 : GS(14)@2011-08-19 08:13:48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5150
2 : Sunny^_^(11601)@2011-08-19 10:58:27

佢好似睇得淡左D...
3 : 清風詩人(3217)@2011-08-19 11:02:07

2樓提及
佢好似睇得淡左D...

maybe he is right. no one knows .
4 : GS(14)@2011-08-19 16:02:03

我自從跌破2萬以後就看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02

金融雲端:為脫歐作最壞打算

1 : GS(14)@2012-05-17 00:33: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16/16341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420

今次官先生真是打算寫小說啊

1 : GS(14)@2012-06-06 23:19: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6/16401473

人稱「抽水大王」嘅永義國際(1218)大股東官永義,09年曾經因為同中聯能源(346,前稱中聯石化)前主席許智明單勒索官司,搞到一身蟻,不過原來年半前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已經撤銷調查,無罪一身輕嘅官生同華華講,諗住將官司過程寫成小說,放上網同大家分享!
上網公諸同好

官生噚日特登請華華同一班行家食飯兼「盡訴心中情」,佢一路食一路強調清白,「邊有犯人會企出嚟講嘢?我就冇心虛,家警察已經冇查我,如果我有勒索,咪拉我去坐監,或者將我五馬分屍,但如果有人講大話,就應該要坐監!」呢番說話喺飯局途中至少重複10次,睇得出官生好想證明自己無辜。
佢話自己一方面會搜集證據,同時亦搵咗演藝學院嘅編劇幫手,將成件事寫成小說,仲有齊中文繁簡體、英文同法文四個版本,等法庭審完吳志強同許智明單案,就放上網公諸同好,「我敢講,篇小說一定好峯迴路轉!」又睇吓點。
2 : 太平天下(1234)@2012-06-06 23:43:54

書名 "上官永義恩仇錄"?
3 : 亞力士(1473)@2012-06-07 01:05:46

抽水英雄傳
4 : 龍生(798)@2012-06-07 02:50:48

上官永義恩仇錄之抽水無罪!
5 : passby(15493)@2012-06-07 04:16:39

以貌取人錯唔曬ga
6 : Ar Yan(11362)@2012-06-07 05:18:32

4樓提及
上官永義恩仇錄之抽水無罪!


佢寫抽水的話,真係無得輸~~~
7 : GS(14)@2012-06-07 23:41:47

4樓提及
上官永義恩仇錄之抽水無罪!


抽水無罪,食錢有理
8 : 龍生(798)@2012-06-08 01:56:37

我地唔係以貌取人...只係某的人相由心生....
9 : GS(14)@2012-06-09 14:07:32

8樓提及
我地唔係以貌取人...只係某的人相由心生....


他個女都是差唔多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