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不畏波動 才有機會
1 :
GS(14)@2017-08-29 01:51:29【明報專訊】大市上升看好,但要有「彎道超車」,才能給投資者一個「有得玩」的機會。如果大股「只升不跌」,所有人都只買不賣,那市况還不是一樣了無波動?「大牛市」是好事,「慢牛市」也已經操作困難,但如果是「超慢牛市」,雖升但波幅如死,對炒賣又有何益?市况最忌是一潭死水,就算是升市,也要有漣漪和波瀾,才會有生氣,否則「塘水滾塘魚」,最終還不是「你眼望我眼」?因此,偶爾的下挫,不應視之為洪水猛獸,而應看成是升市的催化劑、賺錢的原動力!應該喜聞樂見,而不應視之為蛇蠍,這是成熟投資者應有的態度。
在關鍵時刻,沽出要快,買入要狠,是應對波動的不二法門。猶豫不決始終是兵家大忌,沙場老兵無不付出血汗才能得悉戰場奧義。要戰而不死、甚至戰無不勝,是必須經過冰火鍛煉,絕非紙上談兵就可以馳騁沙場的。臨場果斷是必要心態,今天的我要不吝嗇於打倒昨天的我,以往覺得是好的投資,但經過時間去驗證後,發現並不如己意,那就一有機會,必「斬」之後快,拿回資金,就可再戰江湖!換馬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劣馬可棄之如敝屣,就有好馬可騎了,很多投資者並不肯打倒以往的成見,就變成好馬變劣馬、劣馬變死馬!那死馬又如何能馳騁爭雄呢?你不肯換,但別人肯換,那你的盈利就會被比下去了,投資市場永遠是爭雄之地,人家力爭上游,你卻逆水行舟,相去又何止十萬八千里?
成熟投資者樂見跌市可低吸
炒賣永遠是一個痛苦的操作,永遠都是斬完買、買完斬,普通人是極難跟風的,完全要做到跟原則去處理,是徹底磨滅了人性的行為。未入市時,每個人都可以誓神劈願,一定可以嚴守既定的決策,但到了兵凶戰危之時,卻變成了埋首沙堆的鴕鳥,不敢、不肯去面對現實的投資者,其實觸目皆是,這是人性的自然表現,有誰能參透生死玄關,才能超然物外,因此投資者入市前後,都應戰戰競競,尊重市場、敬畏市場,才能有一線生機。
投資行為就有如「太極」,絕不能和市場硬碰,而應以楊柳之姿,隨風而動。易折每每因剛,自以為英明神武而一成不變的,在時間洪流面前,總是不堪一擊。誰也不想被擊倒,因此投資者就必要了解自己的弱點,揚長避短,才能有爭勝的可能,否則就只能成為大鱷的點心,大浪淘沙,只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跟車太貼 易左一巴右一巴
現在的市况就不宜跟車太貼,個人看法是會左一巴、右一巴,再突然爆邊,而以向上居多,因此現在如已轉作合理而安心的組合,就不妨再坐一會,看看有否順勢而行的機會。但如果尚未換馬改良組合,就要伺機而動,汰弱留強,市場中強者永在,如你變身強者,自然不愁大事不成了。
市場開始有「炒味」,在業績期是正常現象,這也是投資者所樂見的情况。證明了有一批人是在炒業績,又證明了資金流仍在,這其實是可喜的氛圍。估值是一個歷史的表現統計,但現今的股王股后,永遠是概念先行,因此估值就可以是天價,如果投資者永遠用以往的那一把「歷史之尺」去量度,就必然得出不能沾手的結論。過去20年的經驗,亞馬遜的結果就是最好的實證,上市以來,從來估值都沒有便宜過,但卻創造了長升不敗的神話,至今仍未有別人可以望其項背。投資者如果不見獵心喜,不從中得到啟發和經驗,就無法在以後有順風車可坐,只能眼巴巴地看別人一騎絕塵,而自己卻蹉跎歲月了。
市場吐故納新 不停汰弱留強
看看港交所(0388)、證券行類和惠理基金(0806)的股價,大市早已有一定升幅,但其股價卻仍然趑趄不前,甚至大幅落後,就可以知道市場中早已吐故納新,不停地汰弱留強了。如果仍然用以往的固有經驗來衡量未來,恐怕只會變成「瞎子摸象」和「只見樹木,不見樹林」的困局!投資者必須摒棄成見,才能有望在新時代中闖出一片新景象。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51&issue=20170821
「流心奶皇月」掀炒風 美心:只有創新才有突破
1 :
GS(14)@2017-10-01 19:18:06【明報專訊】美心流心奶皇月餅成功掀起「流心風」,風頭一時無兩,今年中秋節尚未來臨已一盒難求。美心集團旗下美心產品總監張慧文表示,月餅作為大眾化食品,人們要求只會更高,旗下團隊用逾一年時間研發流心奶皇,事實證明只有創新生意才會有突破。
傳內地炒價較港售價貴一倍
今年美心月餅銷情令人喜出望外,張慧文說:「特別是流心奶皇月餅,由於貨源較為短缺,我聽聞內地每盒售價曾炒上400元人民幣以上。」炒價相比香港第二期優惠價每盒230港元貴近一倍。現時大部分品牌都有推出奶皇月餅,但說到「流心奶皇月餅」,美心先行一步,「2014年奶皇月餅已經深受市場歡迎,但要在芸芸產品中跑出,關鍵在於創新,一定要在奶皇口味上找到突破」,美心食品旗下研發團隊有約10人,單是研發如何令奶皇在室溫下保持流心狀態便用上超過一年時間。
旗下月餅大賣,今年大部分產品仍然供不應求,在9月中旬接受訪問的張慧文表示,當時的月餅銷量已超越去年同期增長,其中內地的銷售增長最快,內地市場銷售額佔整體月餅銷售額約50%,預計今年月餅銷售可按年錄得雙位數字增長。
料今年月餅銷售可錄雙位數增長
張慧文又稱,現時內地銷售市場主要依靠電商平台,如天貓、京東、微信商城等、華南地區約100間美心西餅門店,以及各大百貨公司及超市。雖然內地有足夠的銷售渠道,惟不少內地客仍偏好於香港購買香港品牌產品。她表示集團於內地或香港出售的產品款式上是相同,但標籤會不一樣,不少內地客希望購得印有香港標籤的月餅作為手信,令本港銷情比內地更好。
今年美心在太古城設置期間限定店(pop up store),張慧文說,選擇太古城主要看準該區顧客較多元化,除了附近有大型屋苑及寫字樓,可吸引本地客外,內地旅客亦愛到太古城購物,令限定店的顧客更多元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16&issue=20170925
陸振球﹕懂得分散投資 才有致富機會
1 :
GS(14)@2017-11-25 10:16:05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757&issue=20171125
【明報專訊】近日網上有一句潮語「問君能有幾多愁,沒買騰訊沒買樓!」意思一望而知,近年大部分港人工資龜速增長,但樓價不斷飈升,如沒有買樓,又沒有買騰訊(0700)這隻股票的話,便只有捱貴租,更愈來愈難上車,只有望着買了騰訊和買了樓人嗟嘆!
騰訊今年股價升幅 10倍於樓價
其實,騰訊股價近日雖有調整,但今年以來也升了超過1.2倍,和中原樓價指數約12%的升幅比較,即騰訊股價升幅差不多10倍於樓價;就算不是買騰訊,今年恒指也升了三成多(見圖1),即是買盈富基金(2800),今年以來也跑贏買樓價不少,可見沒錢上車未必有太大問題,最重要是懂得投資,當然買股也要儲蓄一定資金,如閣下是「月光族」,不要說沒買騰訊沒買樓,就算樓價大跌,也沒你的份兒。
周初筆者和兩名樓巿大師——長實(1113)的趙國雄和紀惠的湯文亮飯局,趙國雄便提到,雖然長實近年被一些投資界人士批評少買地,等如沒有買麵粉做麵包(起樓),看似錯過了近年的樓巿大升浪,但一來其實長實仍擁有極龐大的土地儲備,未來4至5年不愁沒有地起樓,二是做生意不一起要買麵粉,也可以「買米」,就如現在一些發展商仍高價搶地買樓,但由買地至賣樓收回所有資金,可能要5年才賺那三成的利潤,每年複利利潤也只有數個巴仙,但現在買入一些基建項目,卻可即時每年獲取5至6個巴仙的收益,做一點槓桿,每年獲利便有約10%,計入風險得到的回報,絕不輸蝕!
趙國雄:長實改「買米」 回報更高
當日趙樓神在飯局兩杯過後,說起新任政府的最高層曾和他們會面,探討對樓巿方面意見,他說那時就對政府高層表示,近年樓巿辣招不單沒有幫到年輕人買樓,更讓本有能力供樓的人更難上車,結果只有原來有錢的人可以繼續買樓,一般年輕儲不到更高的首期而難以置業,造成社會分裂,這些人唯有靠父幹或去買能提供高成數按揭的一手樓,最後只是益了借錢給人買樓的財仔或一手發展商!
趙國雄又表示,所謂供應少令香港樓價大升只是部分原因,反而金融海嘯後全球央行印銀紙,貨幣總供應多了差不多4倍,資金追逐資產,如美股便升了3至4倍,那餘下的資金流入物業巿場,才是推動樓價大升的原因。
他進一步解釋,樓價升並不是物業的價值大升,只是銀紙貶值,如內地或香港壓抑樓價,最後只會令資金流到別的地方,造成更大的炒風,以至刺激通脹。
真富豪各類投資平均 少有只買樓
之後趙樓神又談到投資之道,不買麵粉可以買米,筆者也深有同感,且覺得長實近年的做法,其實深諳分散風險之道,若將所有身家都買騰訊或全部押注「磚頭」,在大升巿之際自然是笑呵呵,但一旦巿况逆轉,如沒有分散投資,也可以隨時一鑊熟,所以大部分真正富有人士,都會將投資適度分散。一家名為Capgemini Financial Services的機構所做的研究發現,全球真正的富人,平均會投資31%在股票,固定收益工具(如債券)則佔18%,買樓只佔14%,另會持有27%現金,以及將餘下的10%作另類投資(見圖2),而不會如大部分香港人,有了錢只懂得買樓!
該調查又表示,大部分真正富有人士會將財產進一步作地域分散,以不計亞太區的全球真正富有人士計,會將42%財富作海外投資,如果只計亞太區,投資海外的資產比例更會高達44.7%,若再細分,香港的真正富豪投資海外的資產比例更高達68%,中國則佔45.5%,新加坡則佔42.5%(見圖3)!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近日發表《2017國際人才排名》,香港得分為77.9分,比去年下跌4.6分,在63個調查的地區中排第12名,比去年下跌3名,不過仍為亞洲第一。新加坡緊隨其後,排名第13,比去年上升兩名。中國內地得分為53分,排名第40,在亞洲的排名低於台灣、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區。
值得留意的是,該項洛桑人才排名受3個因素影響,分別為投資與發展、吸引人才能力,以及人才儲備。香港在吸引人才能力排名,由去年的第5名急跌至11名,其中包括樓價在內的生活成本指數細項排第61名,但扣除兩個沒有相關數據的國家後,排名為連續第三年「包尾」。
港居住面積細 難吸引國際人才
以上數據反映,香港的高樓價和高租金,不單影響民生,也會不利香港吸引人才,曾有大型電腦公司主管對筆者說,該公司在新加坡聘用的專才為香港的3倍,其中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可隨時為海外員工提供千多呎的居住單位,在香港,如不是高層,能予其租住太古城一個兩房單位已經很不容易!
曾有統計表示,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為16.7平方米,約為180平方呎,約為東京、台北等地的一半,16.7平方米,在香港卻已經很不錯了。根據房委會資料,2016年公屋租戶人均居住面積為13.1平方米,即141平方呎;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更發現,香港劏房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47.8平方呎,比監獄標準更差。必須注意的是,面積比香港更小的新加坡,居住面積平均值卻比香港大50%。
看來,如要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港工作,香港政府要在解決房屋問題上再多花工夫。
[陸振球 樓市解碼]
潮人小羅:惡搞一年才有廣告收入
1 :
GS(14)@2017-12-18 03:31:49【明報專訊】記者曾聯絡多名內地惡搞型網紅,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回覆,或者不願受訪,只有「潮人小羅」(真名羅睿)願意接受電郵訪問。
很多人覺得小羅是富二代,所以有財力拍攝惡搞視頻,但他強烈否認。小羅透露,他曾經在日本留學7年,因為不想花父母太多錢,期間經營起網購生意,將中國內地生產的棒球帽、T恤等,賣給在日本做潮牌的黑人,賺了數十萬元人民幣。同時,他亦很喜歡看《整人大賞》和《人類觀察學》等日本惡搞電視節目,也喜歡周星馳的搞笑方式,以及西片《勁揪俠》那種不放棄的精神。
因此,他在2015年初從日本回老家瀋陽後,就參考這些影視節目,開始拍攝惡搞視頻,初時稱為「小羅惡搞」,後來改稱為「潮人小羅」。最初團隊只有他和兩個朋友。偶然需要其他人配合他一起惡搞時,才在網上找些有興趣的朋友來兼職客串。
受影視節目啓發拍片
最初完全沒有廣告收入,他只是靠以往在日本經營網購的收入營運。至2015年7月,青藤文化主動接觸他的公司,並入股投資100萬元人民幣。到去年初,其惡搞視頻才開始吸引到廣告商落廣告,沒多久更開始錄得盈利。後來,他向青藤文化回購了部分股份。
最初,他拍攝的惡搞視頻,都是純粹整蠱搞笑和進行心理實驗。但後來,他從網上新聞中看到很多不公平的現象,很想為大家抱打不平,給大家一些正能量,尤其是想替粉絲解決生活或感情上的問題。例如,整蠱拜金女;或者接受粉絲委託,測試另一半的忠誠度;為被拖欠工資的民工向無良僱主追討欠薪;部分涉及法律方面的事件,他們會交給公安處理,如傳銷集團等。一般來說,當拍攝視頻時,他們都會有四五個人或以上擔任保障組,埋伏在附近,部分是粉絲,在空閒時義務幫忙。至於用來吸引拜金女中計的過百萬元名車,則是從一些4S汽車店借來,有時需要付款。
到了今年初,小羅單是在微信公眾號的紛絲,已經有450萬人。今年第一季,小羅獲得《今日頭條》主辦的《金秒獎》的最佳男主角。而且,小羅逐漸捧紅了當初協助他一起拍攝視頻的金大錘和大個,兩者後來也成為獨當一面的網紅,擁有自己的頻道,稱為「金大錘暗拍」和「正義大個」。到了今年9月,潮人小羅、正義大個、金大錘暗拍、東北你關姐的微信公眾號分別有480萬、60萬、100萬、30萬個粉絲。其中,小羅本人仍然會拍攝一些純粹整蠱搞笑和心理實驗的短片,其餘3人的抱打不平色彩較濃厚。
初期靠儲蓄營運 後獲入股100萬人幣
小羅的公司一共在20多個網站和手機App上發布視頻,包括:微信、微博、愛奇藝、百度、搜狐、網易、美拍、秒拍等。若將所有平台的粉絲合計,已超過1000萬人。若以是性別劃分,其粉絲大約有八成是男士;若以地域劃分,粉絲數目最多的是瀋陽市,其餘依次為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
至於收入方面,主要來自網頁手機遊戲的廣告,以及他在淘寶開設的網店。其中,網頁手遊因為可以內嵌在微信公眾號中,較容易吸引其粉絲試玩。小羅早前已在北京開設了分公司,主要是承接廣告。由於成本關係,絕大部分視頻都仍然只在瀋陽市拍攝,亦曾去過鞍山、大連等周邊城市拍攝。小羅表示,將來也會考慮在廣東省開設分公司和拍攝。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14&issue=20171215
What we are reading:有反抗才有強權
1 :
GS(14)@2018-01-07 16:13:14曾於2000年出版《帝國》的左翼學者Antonio Negri和Michael Hardt,今年10月發表新作《群集》(Assembly),為全球反霸權抗爭提點指路。書夠新夠貼地,從佔領華爾街到佔中都有提及。內文論點眾多,自然不能指望我千字概述,我亦無意如此,只想挑一點關於「權力」的討論來講。
Foucault在《性史》有句名言常被引用:「有權力就有反抗」,意思顯淺易明。這句話某程度上為抗爭提供了合理基礎:抗爭不是搞事,而是與權力共生共滅的產物。一如你打我一拳,你拳頭會痛;一如共產黨欺人太甚,香港人就反抗。只是,這話講多了,也常讓人忘記問,「權力」本身又為何存在?歸根究柢,為何你要打我一拳?為何共產黨能掌控中國?我們不問,漸漸就會有個錯覺,覺得權力是本來就存在的東西。於是,雖說有權力就有反抗,但當反抗撼動不了權力,便萬事皆休。唔好理咁多、移民、賺錢,我認為這是雨傘後不少香港人的心態。故Negri與Hardt在《群集》中強調,我們要注視權力的來源。「關鍵是要明白,權力自身是虛弱不足的,它只能活在(施加權力的)關係中,從被統治者身上吸吮能量。」作者指出,我們一直忘記權力的誕生是因為它要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即自由的大眾。權力之所以強橫,無非是因為其管治的大眾強橫。由此可知,抗爭不是依附權力衍生的。「有權力就有反抗」的意思不是「因為有權力所以反抗」,而是恰恰相反,「因為有反抗所以有權力」。既然權力依附的是大眾對自由的追求,那權力本身無堅不摧、千秋萬世,就是個大誤會了。但你也許會問:「跟住點做?」實際上要怎樣才可以對付強權呢?《群集》最後數章確實指出一些道路,比如社運工會主義、重新創造屬於大眾的金錢等。那麼你再問:「咁係咪即係可以打倒共產黨?」很抱歉如果共產黨一本書就可以打爆,那香港人就唔使搞咁耐。一來如文首所述,此書講全球社運,而非針對中共特殊性,所以書中意念並非全部通用於香港;二來學者不是上帝,他們甚至不是政治家,不能夠告訴你實際操作如何的。你可以說他們離地,但考慮到後雨傘的香港連反抗意志都瀕臨崩潰邊緣,我覺得指出一條合理道路,已經很了不起。楊天帥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31/20260719
高耀豪:通脹遠超2% 大市才有壓力
1 :
GS(14)@2018-01-28 15:05:36【明報專訊】自新年以來股市牛氣冲天,進入了股匯皆升,唯獨債券有獨憔悴的感覺。過去多月筆者一直指出債息上行已經是大方向,在債息上行的日子,股票和商品在過往歷史周期都是受惠者,雖然目前大部分股市估值已經不低,但在環球經濟正在增長而整體債息仍處於異常低水平,流動性亦充裕之時,估值不是能完全依賴的指標。整體上,今年投資者要更相信債息與股價的正相關關係,即債息上升股價同步上升的關係。美歐日主要成熟國無論有沒有通脹目標,皆不約而同以2%通脹為參考指標,即是說一般2%上下通脹在各央行來說都沒有問題,所以通脹應「大幅」高於2%以上,才會對大市有真正壓力。
倘與RSI背馳 增回吐壓力
恒指受環球與內地資金追捧,尤其新年後屢創新高,所謂牛市莫估頂,筆者也不例外,相信今年恒指續有表現。然而短線而言,恒指14天相對強弱指數(RSI)已達88.28超買水平,應該是過去20年第二高水平,比2007年84.48更高,只略低於2015年大時代的89.38。從RSI的理論而言,恒指短期調整或整固較為合理。若從目前市場氣氛和流動性上看,即使RSI超買亦不代表恒指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另一情况是恒指進一步走高而與RSI背馳,那會加大之後回吐的壓力。第三種情况是恒指在高位開始整固,50天線便將向上修高,那10天和20天線便會與50天線修合而完成調整,之後恒指再重拾動力,這情况曾在2015年大時代發生於上證綜合指數,當時的整固期剛好亦是始於農曆年之前,與目前情况相若,所以恒指或許出現類似整固情况。
歐元1.2432遇阻力 短期難破
外匯市場上美元應將繼續疲弱,因市場焦點放在歐洲的經濟增長上,導致一些地區或國家存在加息或退市的可能,所以美元應難以走強。只是年初至今各外幣上升急速,至今已反映了短期利好消息,儘管美元疲弱,各地貨幣短期也無力進一步上破,並有回吐壓力。歐洲央行星期四議息,除非已經作好退市準備,否則行長德拉吉言論應刻意地溫和,以免刺激歐元再度上升。3月4日意大利大選即將到來,一般大選之前一個月不確定性會打壓匯率,使歐元難以走強。歐元自面世後於2003年上破了200月線後,雖四度下試仍一直守於此月線之上,於2014年12月下破後,月線由支持變為阻力,目前月線1.2432將是歐元重要阻力,短期應難以突破。
中銀香港投資產品顧問及投資策略主管
[高耀豪 環球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15&issue=20180124
廖偉強:不穩定才有機會
1 :
GS(14)@2018-02-27 08:04:46【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前筆者看了一篇文章,講述美國網上一套影片,累積觀看次數多達700萬次,內容是如果每日省下飲一杯咖啡的錢, 30年後可以買下一層物業,以35元一杯咖啡計算,存30年計,本金加利息可達157萬元,這個內容相當鼓舞,簡單而言即是減少吃喝玩樂,儲備金錢,就能夠達到置業的理想。
但是,有很多香港人認為,本港樓價高企,用30年時間儲下百多萬,今天亦難以上車,因省下的金錢亦難以追及今天樓價,令大部分香港人都很沮喪!
這個課題,筆者在多年前亦曾在文章上發表意見, 30年前如是,今天亦如是,無論樓宇的價格如何,都並非可以符合大眾市民入市的期望,因為房地產絕對是「奢侈品」,一般人要經過多年儲蓄及奮力工作,才有機會進入這個門檻的階梯,因為大部分的市民都是打工一族,就算是節衣縮食都並不容易可以上車,更何况是大部分的市民都會選擇穩定的收入,穩定自然風險較低,穩定的收入不會急劇增長,所以一定要用時間去累積財富;相反,不穩定收入的工作,自然風險會較高,同時亦有機會博到一定的財富,等於老闆與打工仔的分別,做老闆卻有機會「一鋪清袋」的風險!
筆者從事地產工作幾十年,見證無數不同階層的買家,有窮困出身、有打工一族、有藍領亦有白領,當然,亦有很多是創業者,無論是任何身分的買家,他們都需要經過無數的奮鬥及艱苦,更加需要犧牲吃喝玩樂及私人時間去換取所需。最後,筆者建議渴望上車的市民,抱怨是無補於事,積極奮鬥才有機會,特別是今屆的政府,將有機會提供不同的置業階梯,要把握機會,任何機會都是先苦後甜。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75&issue=2018022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