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究竟有沒有攪局此前的美國大選,如今已成為了一出“羅生門”。
一邊是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指責俄羅斯插手美國大選,另一邊,卻是美國民眾對政府與俄羅斯之間的口水仗感到厭煩。美國全國廣播電臺(NBC)與《華爾街日報》在12月12日~15日聯合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美國民眾對此前盛傳的“俄羅斯黑客通過竊取民主黨機密情報,幫助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勝選”的新聞感到厭煩。
約有55%的美國民眾表示,他們對大選期間俄羅斯黑客的新聞“多少有點關註”。其中,民眾的黨派分化明顯。約86%的民主黨支持者表示“非常關註”這一消息,而共和黨支持者方面的關註度僅有29%。
口水仗升級
無論美國民眾對大選期間頻頻被媒體拿來說事的俄羅斯黑客有多大關註,調查顯示,與政府大肆宣揚的“陰謀論”相比,大部分美國民眾不相信俄羅斯黑客幹擾,甚至影響了大選的結果。
具體而言,盡管有37%的受訪者相信,俄羅斯政府暗中幫助特朗普,擊敗了他的競爭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但57%的民眾認為,大選結果還是獨立、公正的,沒有受到外國政府幹預。
這一調查結果顯然與當前奧巴馬政府的所作所為十分不符。雖然大選結果早已塵埃落定,但奧巴馬政府就“黑客門”與俄羅斯政府間的口水仗大有升級的趨勢。過去一周,多位美國政府高官以及美國媒體都不時點名俄羅斯涉嫌幹預美國大選。就連奧巴馬本人在16日接受NBC采訪時也表示,如果調查結果顯示俄羅斯幹預了大選,美國將采取行動,“網絡軍備競賽將不可避免。”不過,奧巴馬本人在采訪中沒有透露“網絡軍備競賽”的細節。
15日,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還罕見地把矛頭直指俄總統普京。他隱晦地說,只有“俄最高級別的官員”才能對黑客的攻擊行為下令。
對於美國政府的表態,俄羅斯方面表示非常震驚。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6日回應道,美國對普京的指責是“一派胡言”,毫無根據。“美國的指控將俄羅斯拖入了無形世界的‘美俄戰場’,也給意欲與俄羅斯緩解關系的特朗普增添一塊‘絆腳石’。”他說。
大選期間,關於俄羅斯“黑客門”最轟動的事件還要屬維基解密網站爆料的、針對希拉里的“郵件門”。事後,希拉里表示,俄羅斯將通過黑客襲擊獲取的民主黨資料交給維基解密公布,沖擊選情,是她輸掉此次選舉的原因之一。希拉里競選團隊負責人約翰·波德斯塔則稱,聯邦調查局(FBI)不去調查和公布俄羅斯黑客襲擊事件,而過度糾纏於希拉里“郵件門”,實際上改變了選舉走向。
遭特朗普駁斥
如果說,美俄就“黑客門”的口水仗升級,是奧巴馬在即將卸任前的又一次強硬表態,那麽對於倡導與俄羅斯關系緩和的當選總統特朗普而言,該如何修複磕磕絆絆的美俄關系呢?
無論是競選期間,還是勝選後,特朗普對普京毫不吝惜溢美之辭。比如,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普京比奧巴馬強太多了”、“他(普京)對自己的國家有巨大的掌控力”。特朗普甚至展望當選後,“會與普京相處很好”。特朗普的熱情也得到了普京的回應,普京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對美國總統競選發表看法,稱特朗普“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耀眼、非常有才華的人”。
因此,對於奧巴馬政府時不時拿“黑客門”說事,特朗普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近日通過社交媒體“推特”回應道:“如果俄羅斯或其他實體發動黑客攻擊,為什麽白宮等了這麽長時間才采取行動?為什麽他們只在希拉里敗選後才抱怨?”他甚至暗示,在大選結果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還有人不斷披露所謂的“俄羅斯方面幫助他(特朗普)勝選”的消息,其實是在詆毀他的勝利。
對於特朗普與普京之間的關系,上述調查顯示,31%的受調查者認為特朗普與後者“走得太近”,24%認為兩人關系還行,另有44%表示對此不發表評論。
目前在美國國內,多位民主黨與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均認為,公布“黑客門”的真相,才是當務之急。日前,共和黨大佬、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麥凱恩就強調,應該組建一個委員會,調查中央情報局(CIA)關於“黑客門”的發現。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以及眾議院議長瑞安也支持關於真相的調查,但希望在參眾議院現有的委員會中進行。
特朗普未來的辦公廳主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瑞巴斯也稱,美國的情報機構要麽拿出證據,證明俄羅斯攪合大選,要麽就閉嘴。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四簽署總統行政令,就黑客幹擾美國大選,要求對俄羅斯部分個人及組織采取制裁。
白宮對俄羅斯采取的此輪制裁涵蓋幾個方面,其中包括:對俄羅斯的五個機構--情報總局GRU、聯邦安全局FSB以及為情報總局GRU的網絡黑客行為提供支持的三家公司進行制裁;對6位俄羅斯官員進行制裁,包括情報總局GRU的四位官員以及美國財政部指證的非法占有經費和個人信息的俄羅斯黑客;
美國國務院還關閉了位於馬里蘭州和紐約州的兩處俄羅斯外交活動場所,並下令讓35位俄羅斯情報相關人員在72小時內離開美國。
白宮表示,這些不是所有的制裁方案,奧巴馬還會視時間和地點繼續采取行動,不久後,奧巴馬政府將會向國會呈交一份俄羅斯黑客幹擾大選的詳細報告。
奧巴馬在聲明中表示,今天我下令對俄羅斯政府一系列通過網絡攻擊旨在幹擾美國大選的行為采取行動,這些行動都是在私人及官方層面多次警告下的,是對基於國際準則下破壞美國利益的必要及適當回應。所有人必須對俄羅斯的行為有所警覺,10月政府已經公開表示俄羅斯試圖介入大選,對民主黨競選委員會的入侵及資料泄露只可能在俄羅斯政府授意下完成。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外交部認為奧巴馬的制裁將危害兩國外交關系,對美國通過制裁決定表示遺憾,據美聯社報道,俄羅斯方面正在考慮反制裁措施。
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表示,制裁雖然“晚了”,但也算是對八年失敗的對俄政策的了結。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強烈支持制裁,認為美國應對俄羅斯保持強硬。此前要求對俄羅斯采取嚴厲制裁的共和黨大佬麥凱恩和格拉漢姆表示,制裁是俄羅斯幹預美國民主付出的代價。
1月5日,美國多名情報高管在國會山出席了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辦的關於俄羅斯黑客幹預美國大選的公開聽證會。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 克拉珀等出席了此次聽證會。
克拉珀發表證詞稱,國家情報機構堅定地認為去年10月7日作出的判斷無誤,即俄羅斯策劃網絡攻擊幹預了美國大選選情。不過克拉珀並沒有明確斷言俄羅斯有篡改選票數的行為,也無法判斷幹預選情給大選結果帶來了何種影響。不過他表示,俄羅斯的幹預行為“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政治挑釁,不是一個國家的情報部門應該做的。”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敦促美國立即用強硬的態度處理此事。
此外,克拉珀透露,下周情報機構將公布一份報告,揭露俄羅斯總統普京主導俄羅斯黑客入侵的動機及操作手法,情報機構官員也將在報告公布後參加聽證會。
數名美國情報高官周四前往國會山,出席了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舉辦的關於俄羅斯黑客幹預美國大選的公開聽證會,出席會議的有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 克拉珀(James Clapper) 、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邁克爾羅傑斯(Michael Rogers)和國防部情報部副部長馬塞爾萊特爾(Marcel Lettre)。
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主席約翰麥凱恩首先講話,每個美國人都應該對俄羅斯攻擊美國的行為有所警覺,沒有任何國家安全利益比美國人在沒有外界幹擾、絕對自由和公平的環境下進行選舉更為重要。
隨後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發表證詞稱,俄羅斯黑客行為的目的可能不止一個,此前外界認為俄羅斯試圖影響美國大選結果,進而將華盛頓引入政治混亂。上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曾向議員表示,俄羅斯黑客通過將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郵件公開,並使希拉里“郵件門”事態擴大化幫助特朗普贏得了大選。
不過克拉珀並沒有明確表示俄羅斯還有什麽其他動機,也沒有公布情報機構近期有什麽新的發現。他將俄羅斯的疑似“幹預”行為定義為超越傳統間諜界限的,試圖顛覆美國民主的“嘗試”。
克拉珀認為在整個大選的進程中,美國遇到了前所未見的激進和直接的幹預行為,他比以往更為確信俄羅斯卷入了這些網絡攻擊中,俄羅斯對美國構成“威脅”。去年10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曾發表聯合聲明,美國有“信心“認定俄羅斯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電腦被入侵等一系列黑客事件的幕後黑手。
克拉珀透露,下周情報機構有關俄羅斯總統普京主導的俄羅斯黑客入侵動機及操作手法的報告將向公眾公布,周四奧巴馬已經收到了這份報告,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周五將與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局長對報告內容進行溝通。情報機構官員也將在報告公布後參加為所有參眾兩院議員準備的聽證會。
克拉珀強調公眾看到的報告版本將去除部分敏感信息和信源,大家應該盡可能多的了解這件事情。但他承認俄羅斯黑客的努力“並沒有對計票結果產生影響”,計票沒有被人為操控,不過選民最後的投票選擇是否因此受到影響就難以評估了。
克拉珀不同意將俄羅斯疑似網絡攻擊行為視為一種戰爭宣言,這也不是情報機構有權作出的判斷。但俄羅斯的行為絕對是有預謀的,除了黑客外,他們還運用媒體和社交網絡進行了宣傳和造謠、並用假新聞抹黑競選人。
兼任美國網絡司令部主管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羅傑斯表示,黑客幹預美國大選的行為值得高度關註,並對特朗普此前支持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而不是完全信任情報部門的行為表達了不滿,認為這種言論會影響情報機構招募相關技術人才,不願意看到有能力的年輕人因此放棄為國家效力。
特朗普周四則繼續在社交網站上發表言論,並表示媒體誤讀了他對於阿桑奇的支持。
聽證會期間,追蹤俄羅斯大型企業走勢的ETF基金VanEck Vectors Russia下跌超1.5%,同日俄羅斯RSX指數下跌2.23%
對於總統任期只剩下不到20天的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來說,離任前依舊一心要與宿敵俄羅斯對著幹。
此前,奧巴馬指責俄羅斯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的“情報門”依舊在發酵。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三大情報巨頭在一份解密的報告中總結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是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幹預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選情,並輔佐時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幕後黑手”。
該份名為《評估俄羅斯在美國最近一次總統選舉中的活動和意圖》(Assessing Russian Activities and Intentions in Recent US Elections)的報告也是美國情報機構對俄黑客攪局此前大選的首份官方、全面且公開的評估性總結。
據對掌握信息的評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一致同意上述判斷。其中,CIA和FBI對該判斷持“高度信心”;NSA持“適度信心”。
對於報告將矛頭直指俄羅斯最高領導人,一直以來對普京惺惺相惜的當選總統特朗普在1月6日深夜與1月7日當天連發6條推特,捍衛其一貫的親俄立場,直言不諱地表示,“只有愚蠢的人才會繼續惡化美俄關系”。
“各種幹預手段”
這份25頁的報告開篇指出:“俄羅斯幹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目標就是為了破壞公眾對美國民主的信賴,醜化前國務卿希拉里的形象,阻撓她的競選,最終為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鋪路。”
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時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希拉里在競選過程中雖然談不上順風順水,但其所在的民主黨勝選前景一直比被各種意外情況攪局的共和黨好很多,媒體甚至一度押寶希拉里最終問鼎白宮。但是,距離去年11月8日投票日一個月不到時間,民主黨接連被曝出競選醜聞,不僅使得希拉里競選團隊的核心、前幕僚長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匆忙下臺,更是動搖了希拉里在選民中的形象,從此希拉里的人氣急轉直下。
報告將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種種計策歸納總結為“公開”與“私下”兩大類方式。“公開方式”包括:通過俄羅斯“控制”的媒體平臺(國家資助媒體及付費社交媒體用戶)發起宣傳攻勢,並廣泛利用社交媒體散播不利於民主黨競選的信息,試圖引導公眾輿論;“私下方式”包括:指使俄羅斯軍方情報機構GRU對美國主要政黨在內的“目標”發動網絡攻擊,並通過假名“Gucifer 2.0”和網站“DCLeaks.com”發布其竊取的民主黨高層的電子郵件,同時借助第三方網站(維基解密)進一步揭露民主黨在競選中的黑幕。
此前,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已表示,俄羅斯沒有給過他郵件內容,不過他也沒對是否還存在“中間人”發表過評論。同時,報告發布後,民主黨方面,尤其是希拉里本人尚未就此進行回應。
怒發6條推特回應
情報機構“有理有據”的總結性報告又一次惹怒了一直以來試圖緩和美俄對立關系、希望與俄羅斯“翻開新的一頁”的當選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本人7日在其慣用的社交媒體推特上連發6條推文,回應了情報機構對俄羅斯的指責。其中,特朗普在推文中寫道:“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是件好事。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樂見美俄關系的繼續惡化,要知道我們當前還面對其他許多棘手的問題。我正式就任後,俄羅斯會比之前對我們更尊敬,我們(美俄雙方)或許還會攜手解決其他緊迫的問題……”
特朗普還在推文中堅持一直以來的立場:俄羅斯對美國大選的結果沒有任何影響。“情報機構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黑客行動與俄羅斯有關。投票機沒有壞。”他寫道。值得註意的是,這份報告在列舉俄羅斯種種“不光彩行為”時使用了“敏感來源或方式”的字眼,聲稱如果公布這些來源,將會造成傷害。
對於民主黨在“情報門”事件上的死纏爛打,特朗普是這麽回應的:民主黨競選委員會的不上心,才導致了泄密事件的發生,共和黨競選委員會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之所以討論民主黨系統被黑,是因為民主黨遭遇了如此慘敗,他們極度尷尬。”特朗普寫道。
2016年末,為了報複俄羅斯幹預大選的行徑,奧巴馬已驅逐了35名俄外交官及其家屬,並要追加對俄制裁。但是,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已放出風聲,不排除在就任後,逐步取消對俄制裁。
1月9日據多家外媒報道,針對俄羅斯試圖幹預美國總統大選的指控,克林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這令人想起(歷史上)獵殺女巫的行為”。
普京
佩斯科夫是在一場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上做出如上表述的。他還稱,美國情報部門發布的有關俄羅斯幹預美國大選的報告是“不專業的”,且“並沒有實質性內容”。
佩斯科夫稱:“我們堅決否認莫斯科參與了黑客襲擊,否認俄羅斯聯邦任何官方及非官方人員參與其中。”
“我們對這種指控感覺非常厭倦,”佩斯科夫表示。
佩斯科夫還表示,普京和特朗普“將進行會面”,但並未給出具體時間。
上周,美國一份解密報告中總結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是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幹預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選情,並輔佐時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幕後黑手”。
特朗普在7日連發6條推文否認了這種說法。8日,特朗普新任命的白宮辦公廳主任普利巴斯改口稱,特朗普相信俄羅斯曾經幹擾美國大選期間的民主黨大會。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11日承認俄羅斯在去年美國大選期間對美國民主黨方面實施了網絡攻擊。而此前他一直不願接受美國情報機構作出的這一判斷。
當天,特朗普在紐約舉行的大選獲勝後首次記者會上說:“在黑客攻擊問題上,我認為是俄羅斯所為,但我同時認為美國一直遭到許多其他國家和個人的黑客攻擊。”他還批評民主黨方面未做好抵禦黑客攻擊的防範措施。
仍然對俄示好
目前,特朗普和其內閣提名人正面臨公眾對他們對俄態度和潛在利益沖突的質疑。特朗普曾有表態,雖然美國懷疑俄羅斯開展了黑客行動,但他還是謀求與俄羅斯發展良好關系。他還在推特上表示:“與俄羅斯建立良好關系是好事,並非壞事。”
據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和國家安全局三大情報部門6日公布了一份解密版調查報告稱,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發動這場黑客網絡攻擊幹預美國總統選舉,以削弱民眾對美式民主的信心,破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獲勝希望。報告提到,俄羅斯政府對特朗普有明顯偏好,期望通過詆毀希拉里的方式來提高特朗普獲勝的幾率。
俄羅斯方面則否認這些報告內容,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稱:“這些臆斷毫無根據,沒有任何實質內容,水準極其業余,相當情緒化。我們仍然不知道他們使用了什麽數據來支撐那些毫無依據的指控。”
而就在10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爆料,美國情報部門幾天前向特朗普匯報俄羅斯涉嫌通過網絡攻擊幹預美國總統選舉的情況時,在一份機密報告背後附加了兩頁紙的提要,提醒他防範俄羅斯,因為對方掌握了他私人生活和財務狀況的“黑料”。
向特朗普匯報這些情況的包括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中情局局長約翰·布倫南和國家安全局局長邁克爾·羅傑斯四位情報界大佬。但是由於事件敏感,報告涉及的一些知情人士都不願公開姓名。
特朗普本人則很快在推特上發文稱CNN的這則報道是“假新聞”。
記者會上稱CNN“假新聞”
特朗普最近在對俄羅斯的相關表態上顯示出與俄羅斯修複關系的立場,而坊間一直傳言他有把柄落在俄羅斯人手中。
據新華社報道,在11日的記者會上,特朗普首先“表揚”了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一些新聞媒體,因為這些機構在不能核實內容真偽的情況下沒有報道上述有關“黑料”報告的線索。
特朗普稱,這些機密信息包含“虛假”內容,報道中的事“從未發生過”,他還抨擊美情報機構披露這些假消息是“可恥”的行為。
另外,特朗普還拒絕給CNN記者吉姆·阿科斯塔提問的機會,並用手直指該記者,批評CNN報道“假新聞”。特朗普說:“我不會給你提問機會,你們是假新聞(機構)。”
新聞網站Buzzfeed一天前也公開了涉及上述“黑料”報告的備忘錄全文,雖標註了有關內容“未經核實”,但與CNN一樣成為特朗普詬病的對象。
從11日舉行的內閣提名確認聽證會來看,對國務卿提名人蒂勒森的很多質詢也集中在對俄立場上。此前曾明確表態反對美國實施對俄制裁的蒂勒森,如今為了爭取更多黨內支持,態度強硬地表示俄羅斯對美國構成威脅。
目前,特朗普已經正式就“黑客門”接受美國情報部門的簡報。5日,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舉行了針對“黑客門”的聽證。情報界高級官員認為,俄羅斯不斷使用先進技術對美國實施網絡攻擊,這對美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商業等構成了極大威脅。
任命為總統顧問的凱莉安妮·康韋(Kellyanne Conway)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稱,特朗普將在宣誓就職並與情報部門磋商後決定是否就網絡攻擊行為對俄采取措施。
西班牙司法部門10日證實,警方上周在巴塞羅那逮捕一名被美國通緝的俄羅斯計算機程序員,理由是此人涉嫌通過網絡攻擊幹預去年美國總統選舉。
據新華社援引西班牙媒體10日報道,俄羅斯駐西班牙大使館當天證實一位名叫列瓦紹夫的俄羅斯公民被逮捕,但並未說明其被捕原因。西班牙警方根據美國對列瓦紹夫發布的國際通緝令將他逮捕,美方認為他在去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參與黑客攻擊,從而影響大選最終結果。
美國情報部門曾指控俄羅斯授意並幫助黑客入侵美國網絡,並就俄是否幫助特朗普擊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展開調查。但俄羅斯政府和總統普京本人此前都已否認該說法。
俄羅斯駐巴塞羅那領事館已表示,準備為列瓦紹夫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幣匯率在1月份經歷了近3%的快速上升後,於2018年2月8日從6.2850的開盤價一度貶至6.3400,創下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最大跌幅。(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3月8日《南方周末》)
隨著資本外流等因素帶來的單向貶值預期消散,貨幣政策當局也在逐漸退出以“逆周期因子”為標誌的市場調控政策,更大程度地由市場供需來決定匯率波動走勢。
2018年3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比上一交易日略升18點,至6.3334。
此前數日,美聯儲新任主席鮑威爾國會“首秀”時表示,美國經濟前景向好,將保持漸進加息步伐的觀點,引發美元指數急漲,並在2月28日令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48基點至6.3294。
隨著此輪美元指數回升帶來的人民幣匯率升勢遏止,未來市場預期分化,人民幣很可能將進入雙向波動階段。
回顧201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變化,可以看出,隨著資本外流等因素帶來的單向貶值預期消散,貨幣政策當局也在逐漸退出以“逆周期因子”為標誌的市場調控政策,更大程度地由市場供需來決定匯率波動走勢。
早在2017年初,貨幣當局對企業境外“非理性收購”的管制生效,前期外儲急劇下降帶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大幅緩解,同時隨著美元指數走弱和宏觀經濟向好,人民幣已具備實質性升值條件。
但在單向貶值的市場預期下,人民幣升值遲遲未能實現。直至央行在5月25日引入“逆周期因子”,大幅過濾因市場情緒帶來的“交易噪音”後,人民幣匯率才在此後三個月內出現了近6%的強勢“補漲”。
市場情緒的轉換,使得支撐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諸多實質性因素陸續浮出水面:外匯儲備規模從下降轉為全年增長;房地產、酒店等境外資產性收購同比減少80%以上;歐洲央行等境外機構大幅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等等。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顯示,在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帶來的市場單邊貶值預期轉向壓力下,2017年8月份已顯示出人民幣匯率市場中的“逼空”現象:而作為被“逼空”的“空頭頭寸”中,國內企業因擔心人民幣貶值而推遲結匯的頭寸規模高達數千億美元。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些未結匯頭寸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的加速結匯,成為了推動人民幣匯率在2017年四季度再度出現大幅升值的重要動力之一。在2017年12月美聯儲加息聲明發布後,人民幣匯率依舊不顧加息帶來的美元升值預期,連續兩日上漲逾百點。
至此,人民幣匯率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單邊貶值後,在2017年實現了高達6%的升幅,終結了在資本外流和市場預期雙重推動下的貶值周期。
值得關註的是,在這一“止跌回升”階段里,人民幣匯率也實現了從此前數十年“對標美元”向“對標一籃子貨幣”的轉向:據央行2017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在2017年末,CFETS(一籃子貨幣指數)人民幣匯率指數全年僅上漲0.02%,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則升值6.16%。
這顯示出在美元面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下跌的同時,釘住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更有效地維護了中國產品在美元區之外的全球貿易競爭力。
2017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實現了從此前數十年“對標美元”向“對標一籃子貨幣”的轉向。(東方IC/圖)
自2017年11月開始,“逆周期因子”發揮的作用逐漸下降。2018年1月央行宣布暫時中止“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外匯市場再度進入由市場交易價格所引導的匯率波動階段。
人民幣匯率波動也由前期的波動上升,轉為振蕩式的雙向波動:在1月份經歷了近3%的快速上升後,於2月8日從6.2850的開盤價一度貶至6.3400,創下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最大跌幅。
對於此輪“急升快跌”式的波動行情,招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人民幣快速上升的原因主要來自美元指數顯著回落,以及年末與春節前後企業結匯及股市外資流入帶來的季節性因素。
匯率波動加劇的原因,則來自央行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式幹預的“做市商”角色,而帶來的市場交易量下降。數據顯示,自2017年下半年央行退出常態式幹預以來,外匯市場日均成交量從前期230億美元的平均水平,下降至150億美元左右。換句話說,由於外匯市場中的“水淺”了,市場內更容易掀起“波浪”。
財新莫尼塔宏觀研究團隊註意到,在2018年1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的同時,離岸美元兌人民幣風險逆轉指數急升,以及CFETS人民幣兌美元日成交量持續下滑,顯示出對人民幣匯率預期從前期單向看漲或看跌的集中趨勢轉向分化。這意味著,在央行退出常態幹預和“逆周期因子”調控後,看漲和看跌的市場情緒博弈將成為推動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動力機制,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幅度和頻率也將因此而明顯增強。
2018年2月26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表示,2018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只要不是“單向或非常大”,決策層可能不會幹預匯市。他的這一說法也與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政策思路相符,預示著2018年人民幣匯率將進入由經濟基本面所決定的“浮動匯率機制”階段。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盡管前期人民幣升值已經為出口企業帶來較大的盈利壓力,但在中國宏觀經濟增速“見底回升”與國際資金加速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雙重推動下,2018年人民幣匯率依然有著較大升值動力。
中金公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企業盈利複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升,中國可能會在2018年初迎來經濟增速和通脹的“開門紅”,並將2018年GDP增速和通脹預測分別從6.9%和2.5%上調至7.0%和2.6%:這意味著2018年中國名義GDP增速將達到10.9%,相對應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接近20%。
面對著宏觀經濟回升帶來的政策空間,央行一方面可能通過加息或收緊信貸額度等方式提升市場化利率水平,同時也會帶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升值效應。在預計2018年美元可能貶值約2%的同時,中金公司將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測從之前的6.48調整至6.28,並預期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在2018年下半年加速升值。
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的逐漸穩定,因匯改而一度中斷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再度被提到日程表上。
2018年2月26日,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成功發行40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這不但是澳門首筆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也是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最大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債券發行。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渣打銀行負責人的觀點認為,隨著資本外流企穩和外匯儲備反彈,“中國政府似乎準備推進另一輪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在這一輪即將啟動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既包括國際資金“走進來”,也包括中國企業“走出去”。
2017年7月3日開通的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債券通”,被視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至此國際資金已可通過央行允許境外機構(如境外央行等)、QFII/ROFII機制、境外機構投資者(CIBM模式)和“債券通”四條途徑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有著68.7萬億人民幣規模的中國債券市場,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債券占比不到1.5%。隨著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未來被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的預期實現,渣打銀行預計未來國際資金流入規模可能達到2860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中國的全部中央預算赤字。
境外資金在中國市場從“買貨幣”(購匯)向“買資產”(債券、股票等)的轉型,在大大減輕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同時,也為人民幣匯率本身帶來了更堅實的資產價格支撐。
與此同時,在遏止前期國內企業“非理性境外並購”風潮之後,中國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機制也開始向“常態化”“中性化”與“真實化”的方向轉型。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018年2月8日發表的文章中明確表示,“未來我國跨境資本雙向流動將成為常態,總體上仍將保持基本平衡”。這意味著在國際資金不斷流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同時,國內企業出於真實經營需求的境外並購,也將得到外匯管理當局的有效保障和服務。
近期廣受矚目的吉利入股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即是其中一例: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談判與審批後,2月24日雙方正式公布吉利集團持有戴姆勒9.69%股權的消息。吉利因這筆高達90億美元(約57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一舉成為奔馳母公司的最大股東。
加上此次入股戴姆勒,吉利在過去數年中已對7家海外車企進行了投資,總金額超140億美元(約合884億元人民幣)。
與這筆交易相比,盡管收購金額迥異,但同樣意義深遠的是複星集團重啟國際並購進程:近期在以1億歐元收購法國獨立時裝企業Lanvin多數股權後,又以5200萬美元收購巴西資管公司Guide,並計劃斥資5500萬歐元收購奢侈內衣品牌沃爾福德控股權。
2017年6月被銀監會納入“境外並購風險調查”的複星集團,其董事長郭廣昌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複星的此輪海外收購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批準。
複星集團的一系列境外收購,向外界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在此前兩年因“非理性收購”而被嚴加管制的國內企業“走出去”的進程,或將再度重啟。
此後,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均衡也將在產品進出口、資本市場投資和跨境並購三條“戰線”上,重新構建起跨境人民幣與資本市場間的“複雜均衡”模式。對這一市場化“複雜均衡”機制的平衡與管理,將成為中國央行未來面對的新挑戰。
8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貶128個基點,報6.8293,為去年5月31日以來最低,3個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跌近7.2%。
從“6.7”關口,到“6.8”關口,過去數月人民幣發生階段性貶值,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兩年前,“8·11匯改”後人民幣大幅貶值。彼時,也就是201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距破“7”、外匯儲備離破3萬億美元僅一步之遙,市場上掀起了保匯率還是保儲備之爭。
不過事後,“海嘯”終於“退潮”,人民幣匯率不僅沒有破“7”反而升值 6% 以上,外匯儲備也止跌回升,跨境資本流動沖擊風險得到了有效抑制。
“本輪人民幣匯率貶值與‘8·11匯改’後的人民幣匯率貶值有很大差異。”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8月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
“彼時國內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經歷了金融市場震蕩疊加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強動力強勁,歐洲出現系列黑天鵝事件,避險情緒上升,疊加影響下人民幣大跌。”他認為,這一輪人民幣貶值的背景大相徑庭,外匯儲備和市場預期都比較穩定,而央行也退出了常態幹預。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輪人民幣貶值充分消化了中國宏觀經濟、外部貿易摩擦及方方面面可能面對的壓力,市場預期已經充分反映在人民幣貶值的價格波動中。
人民幣貶值壓力充分釋放
8月1日,連續承壓的人民幣走出先揚後抑的行情。早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收複6.80關口,刷新日高至6.7880,一度拉升超300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快速拉升200點,刷新日高至6.8046。
截至當日16:3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7948,較上日官方收盤價漲307點,較上日夜盤收盤漲207點。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這輪快速下跌始於今年二季度中期,近三個月的跌幅高達7%,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跌幅近4.6%。
其實,相比起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年初至今的跌幅並不值得驚訝,只是人民幣此輪貶值的開始時間晚於其他貨幣。根據記者統計,年初至今(截至7月30日18:00),在新興市場貨幣中,阿根廷比索跌幅居首,跌幅高達31.854%,土耳其里拉排名第二,跌幅高達22.205%,巴西雷亞爾跌幅也高達10.75%。此後則依次為俄羅斯盧布(-10.75%)、印度盧比(-6.951%)、菲律賓比索(-6.285%)、匈牙利福林(-6.192%)、南非蘭特(-6.118%)、印尼盧比(-5.955%)、韓元(-4.725%)。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表示,這輪人民幣貶值主要受到基本面因素的驅動。第一,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相對於美國經濟的增速轉弱,美國經濟最近兩個季度依然高位運行;第二,中美貨幣政策方向相反,今年6月美聯儲第二次加息,而中國方面,4、5、6月連續三次放松貨幣政策;第三,全球地緣政治動蕩和經貿沖突的加劇都有利於避險貨幣美元走強,今年5、6月,美元對全球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都有明顯的升值。
這輪貶值後,人民幣也基本釋放了前期積累的貶值壓力。“今年2~6月美元指數強勢升值,短短4個多月升幅高達7%,但在那過程中,人民幣大部分時間也跟隨美元升值,CFETS指數最高升至近98的水平,其實這過於強勢,因為過去兩三年,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相對穩健,所以早前人民幣的走升有點偏離了過去分析匯率的框架。”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多位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民幣匯率在真正意義上已經變得更加市場化,這也表現為美元/人民幣短期、歷史波動率已逐步接近成熟市場貨幣,機構預計人民幣未來雙向波動將進一步擴大。
與“8·11匯改”大相徑庭
值得註意的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貶值與“8·11匯改”後的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雖然類似,但背後的道理卻大相徑庭。
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彼時國內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經歷了金融市場震蕩疊加美聯儲加息、美元動力強勁,歐洲出現系列黑天鵝事件,避險情緒上升,疊加影響下人民幣匯率大跌。此外,2015年以前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大家對人民幣雙向波動在思想上準備不足,對市場心理沖擊較大。
到 2016 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距破“7”、外匯儲備離破3萬億美元僅一步之遙。但是“海嘯”終於退潮,人民幣匯率不僅沒有破“7”反而升值 6% 以上,外匯儲備也止跌回升,跨資本流動沖擊風險得到了有效抑制。
管濤指出,首先,國內經濟情況對比2015年明顯改善,經濟在築底階段,上半年經濟保持了6.8%增速。按照IMF最新預測,即便考慮了中美貿易沖突因素,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可望在6.6%;其次,從2016年開始,國家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風險得到釋放,長期的金融穩定性增強;此外,美元經歷了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快速上漲,2017年有所回調,今年二季度出現反彈,目前市場對於美元未來走勢分歧很大,既有看多亦有看空。
同樣值得註意的是,市場經歷了2015年、2016年人民幣單邊下跌,匯率止跌企穩後,市場對於匯率雙向波動,在心理上準備經驗更加豐富,適應性提高。
管濤指出,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隔日的匯率波動還是日間匯率波動,都明顯加大,呈現明顯雙向波動的趨勢。只要市場不是單邊的預期,從中國歷史數據看,在匯率雙向波動預期分化的情況下,供求能都自我匹配。
“只要沒有單邊預期,沒有恐慌性的拋售,匯率市場都沒有大問題。”管濤說。此外管濤認為,中國基本面向好,經歷2017年考驗後,政府有能力與條件維護市場穩定。
管濤指出,短期匯率變化是難以預測的。對國內企業來講,不以炒匯為生,與其去猜測匯率的走勢,還不如安心主業,控制好貨幣錯配的風險,避免在外匯市場裸奔。浮動匯率就會有漲有跌,而匯率不論漲跌均有利有弊,所以,市場應該平常心看待短期外匯市場波動。當然,如果你看好中國經濟,經濟強則貨幣強,長期人民幣會升值。正是在這一市場邏輯下,過去多年來做空人民幣的境內外機構和個人都是虧損的。
央行退出常態幹預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外匯專家認為,過去幾個月,人民幣的貶值本質是央行退出常態幹預,消化了人民幣對內與對外貶值壓力和預期。
張明表示,在基本面上有貶值壓力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前段時間也在順水推舟,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有明顯的貶值,由此可以讓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基本穩定住,甚至略微貶值。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原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指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呈雙向波動,因此,不應對人民幣貶值作過度的解讀,更不能認為是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匯率的貶值。
管濤指出,目前人們對人民幣未來預期基本穩定,也沒有出現較大的資本外逃。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對外部門報告》(ESR,下稱《報告》)中提及,2017年中國外部失衡問題大幅改善,人民幣匯率與基本面和理想政策所隱含的匯率基本一致,外匯儲備充足且規模接近最優上限,同時也建議匯率的彈性應該進一步提升。
《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290億美元,近兩年中國實際外匯儲備規模越來越接近於最優規模上限。同時,得益於國內外條件改善,以及合理的資本流動管理,中國資本流動逐步逆轉。IMF指出,2017年中國資本賬戶凈流出820億美元,低於2015年創紀錄的6470億美元和2016年的66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