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關註Jackson Hole會議?因為涉及關乎幾代人幸福的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28

Jackson Hole, 英國央行, 歐洲央行, 美聯儲, 日本央行

當地時間本月21-23日,美國堪薩斯城聯儲舉辦的經濟論壇將在懷俄明州Jackson Hole舉行,這是全球央行行長、財長及金融界人士一年一度的盛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的前任CEO、現任德國安聯保險集團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認為,在挑起歐美經濟複蘇的大部分重擔時,央行行長也成為支持全球金融市場的中堅,所以有必要關註他們在Jackson Hole研討會上的言論。

El-Erian總結了央行行長至少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認為相關解決方法對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幸福安康至為重要。華爾街見聞摘錄如下,讓我們看一看Jackson Hole會議將涉及哪些關乎幾代人幸福的重大問題:

1、怎麽做才能讓更多失業者找到工作?

長期失業率和年輕人失業率仍是整個發達世界的大問題。它會產生擴大貧富差距的威脅,長期傷害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此前有人質疑,在不觸發通脹高企、不破壞金融穩定的前提下,美聯儲是否能堅持降低失業水平。這將是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此次Jackson Hole會議期間的講話主題。

美聯儲未來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本周末耶倫的講話會透露相關信息。

2、央行到底有多大能力?

事實上,央行行動的結果屢屢不及預期。但大多數人相信,央行能讓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推動過渡到真正自行發展。

也有一種越來越有影響的看法認為,在不引發金融危機的前提下,央行可能無法讓經濟達到期望的增長速度。

考慮到政策失靈已經全面影響政策的效力,這也許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一個經濟政策問題。

3、央行政策對全球產生什麽影響?

全球主要央行長期朝一個方向行動,現在他們到了各奔東西的三岔路口。

英國和美國的央行都在進入給貨幣刺激踩剎車的階段。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截然相反,將大力寬松。

政策差異越來越大,市場也會很受影響,而且影響範圍不僅限於美國、歐洲和日本。

Jackson Hole會議為央行行長提供了一個少有的機會,讓他們能以直接坦率的方式考慮貨幣政策給全球帶來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0

《爭議人物二》接手八年,讓幸福人壽虧損暴增至239億 鄧文聰屢踩紅線 有錢獵地卻沒錢增資?(092-094)

2014-08-25 TWM  
 

 

一家成立二十一年,卻只有一年賺過錢的保險公司,如果你有能力,會不會買?

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以來,不但把虧損愈搞愈大,還拿著保戶資金四處獵地,更受爭議的是,他沒拿多少錢增資幸福人壽,卻有錢買高雄八五大樓金典酒店。

撰文‧梁任瑋

八月十二日,金管會宣布接管幸福人壽,讓久未在媒體前曝光的董事長鄧文聰再度成為關注焦點。相較於二○○六年以成功台商之姿吃下幸福人壽,如今卻淪為被金管會接管的悽慘局面,神祕富豪的形象嚴重「落漆」。

○六年,國民黨黨營事業釋出幸福人壽股權,鄧文聰與東南旅行社董事長黃正一,合計以五.七億元拿下各半持股。一開始,黃正一擔任董事長,鄧文聰擔任副董事長,「但黃與鄧理念不同,讓同樣擁有一半股權的鄧頗有微詞,後來他與另一位大股東花蓮縣長傅崐萁合作,在○八年一月底發動董監改選,一舉拿下幸福人壽董事長寶座。」一位幸福人壽員工透露。

鄧文聰接手虧損的幸福人壽,按主管機關要求必須再增資,但他百般拖延,最後因資本適足率(RBC)未達法定標準二○○%遭金管會懲處。直到○八年六月後才辦了兩次現增共十二.五億元,但相較當時虧損已達一六四億元,現增金額只是杯水車薪。

雖然,幸福人壽因財務不佳,業務與投資都受到金管會嚴格限制,但鄧文聰卻很敢挑戰主管機關的紅線。○八年七月,還以三十四億元向花旗銀行買進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正對台北一○一大樓編號D3土地,超過限額的三十三倍之多,結果遭金管會罰款四五○萬元,由此可見鄧文聰經營事業的風格。

黨政關係好 聘金管會退休官員當顧問遭金管會開罰之後,鄧文聰不但沒有收斂,還對媒體抱怨標地破局,搬出過去自己在大陸經商的那套生意模式,批評台灣主管機關的不近人情,他曾對媒體說,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大陸,政府絕對會來協商。甚至,因違反《保險法︾慘遭停職一年的他,還向行政法院提出訴願,提告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

由於幸福人壽屢屢違反規定,八年來累積高達二十餘件的重大裁罰案,平均每年有三到四件,金管會一三年早已派金檢人員進駐公司監控財務、業務,但鄧文聰不僅未改善公司治理問題,反倒是更加積極影響立委,試圖拖延被金管會接管的時間。

「鄧文聰經營事業,向來就是依賴政商關係撐腰。」幸福員工透露,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不少藍營立委,都曾是公司尾牙的座上賓。一位金管會前官員私下表示,鄧文聰與立法院財委會不少立委都是好朋友,使得立委也很關心保險公司相關問題。像財委會曾質疑金管會對於問題保險公司,只以資本適足率作為退場機制的財務指標過於嚴苛,「而且三不五時就把官員叫去立委辦公室說明」,讓金管會備疲於奔命。

此外,鄧文聰上任後,也找不少退休官員當「顧問」。如金管會金檢局前副局長楊文慶、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就曾被員工目睹常到鄧的辦公室聊天。

鄧文聰對內也鼓勵公司基層業務員競選國民黨黨代表,目前光是幸福人壽就有二十位中國國民黨黨代表。據了解,○二年國民黨為了照顧退休、卸職黨工,安排其至幸福人壽二度就業拉保險,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看準這些具有黨工背景的業務員基層人脈綿密,有助於拓展保險業務,另一方面也積極協助他們當選黨代表,因為這些黨代表握有國民黨中常委的投票權,成為鄧文聰影響國民黨立委的最好籌碼,每到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前夕,就可看到不少候選人到幸福人壽拜會,鄧文聰還組「黨代表團」去大陸參訪,「迥異於一般保險公司經營模式」。

「他買下幸福人壽,只不過是拿來當作他拓展兩岸生意的平台。」員工指出,鄧文聰經常透過他成立的愛與和平基金會,在幸福人壽台北市總公司接待大陸參訪團。不過,員工更不爽鄧會找一些保險專業性不足的人擔任公司高階主管,卻都在幫鄧從事個人事業,還一度被金管會糾正裁罰。

鄧文聰一再踩《保險法︾的紅線,卻愈虧愈多,接手之後虧損從一六四億元暴增到二三九億元,外界對於他「印象深刻」的經營成績,就只有利用保戶資金獵地,最指標的莫過於前後兩次共花六十二億元買下信義計畫區的D3土地,在被金管會要求處分之後,現由富創建設與富翔開發國際持有。

補財務缺口 八年只拿出二十.五億增資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的登記地址就在幸福人壽總部樓上,實際上,富創建設是鄧文聰轉投資的長鴻營造的關係企業,證實鄧文聰對D3土地還是有控制權;至於其他幸福人壽名下的土地,多半坐落在非精華區的新北淡水、台北萬華、台中烏日等,加上面積偏小,開發價值不高,短時間內難以挹注營收。

面對金管會多年來強烈要求增資,八年來,他只從口袋裡掏出二十.五億元增資幸福人壽,相較目前幸福虧損二三九億元的大窟窿,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誠意改善幸福人壽的財務體質。但一一年五月,他卻用個人投資公司億大聯合,以三十二億元買下高雄地標八五大樓金典酒店不動產債權;甚至去年他還與台開籌組團隊投標台北車站C1、D1雙子星聯合開發案,給外界「有錢買飯店,沒錢增資」的負面形象。

「如果你是一位正派經營的商人,手頭上有一百億元,你會來買幸福人壽嗎?」一家壽險業者透露,在幾年前,壽險業購地的門檻尚未被央行拉高之前,透過保險公司的資金進入不動產市場買地,所發揮的槓桿效應是最大的。這麼多年下來,鄧文聰頻頻違反法規、加大資產風險,但卻不願意增資幸福人壽,顯然他已不夠資格經營保險公司。

幸福人壽

成立:1993年

資本額:60億元

董事長:鄧文聰

總經理:郭明枝

主要股東:軒景集團、富久公司、Golden Benchmark Holdings Ltd.、鄧文聰

鄧文聰

出生:1959年

現職:幸福人壽董事長

經歷:上海國邦房地產開發公司、佰威酒店董事長、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

學歷:政大EMBA碩士

積極經營黨政關係!

──幸福人壽員工

兼任國民黨黨代表名單

姓名 在幸福人壽職務

王世汎 基隆市區經理

喻惠娟 台北市專員

余麗英 桃園縣處經理

徐世宏 苗栗處經理

楊逢時 台中區副總經理

袁榕蔚 台中區業務員

廖美華 彰化一處處經理

歐陽金珍 台南一部行銷總監

王妤安 台南區業務主任

邱竝梢 台南區業務專員

劉國樑 高雄市總監

蕭映雪 高雄市區經理

林碧蓮 高雄市區經理

葉秋逸 高雄市區經理

陳慶文 高雄區主任

謝麗美 屏東區經理

鍾永娣 屏東區經理

曾秋香 屏東區經理

徐進仙 屏東區經理

唐淑鐘 屏東區副理

不對幸福增資 卻砸近百億買不動產──鄧文聰入主幸福人壽後的指標房地產交易時間 物件 金額(億元)2007.09 信義計畫區D3土地62.1 2011.05 高雄85大樓(改名為君鴻國際酒店) 32.2 投資房地產 違規紀錄多──幸福人壽近年違規事件與裁罰

時間 違規事項 裁罰

2008.12.25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D3土地交易金額,超過同一人交易上限 罰款450萬元,一年不得從事不動產投資2011.03.03持有台中市烏日區、台北市信義區及新北淡水區等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360萬元,土地限期開發與標售2013.05.23 資金運用違反《保險法》缺失:利害關係人交易限制對象資料未建檔、不動產買賣涉關係人交易、間接與利害關係人交易等內控缺失:壽險員工在董事長鄧文聰個人所屬關係企業兼職等罰款840萬元,限制不得間接進行關係人交易;限制國內股票投資,不得新增公開發行公司股票、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2013.07.16購買新竹及中市兩塊素地,未依規定在9個月內申請建照 罰款180萬元2013.11.01持有台北市士林區及新北淡水區等11筆土地未即時利用並有收益 罰款180萬元2014.04.11 辦理國內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未留存相關文件且不符避險目的辦理不動產合建開發,違規變更合建契約收益回收方式內控缺失:未經授權投資國內股票、員工用大部分工時辦理董事長所屬事業之事務、違規從事避險目的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等缺失 罰款660萬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2

俞敏洪談幸福:每月賺兩三千塊,能吃上蘭州拉面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4/146736.html

i黑馬:幸福究竟是什麽?恐怕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對創業者而言,幸福意味著什麽?是不是功成名就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事業和生活怎樣保持平衡?自己又該保持怎樣的心態?

黑馬導師俞敏洪近日在出席清華論壇時,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創業心得,闡述了對幸福的看法。俞敏洪老師告誡創業者:不要和別人比較,要多和自己比較,朝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幸福就會慢慢到來。
 


\以下是i黑馬整理的俞敏洪演講內容。

幸福就在你心里

首先,幸福跟你的出身、家庭環境有關系。在任何一種父母有負面情緒的家庭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幸福指數一般非常低,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在一種積極的、陽光的心態下長大,所以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檢點我們自己。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有錢狀態還是沒錢狀態,不管是工作順利狀態還是不順利狀態,你首先產生的情緒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是否認外部的還是否認內部的。任何把原因歸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歸到自己無能的,這些都是不幸福的來源。

毫無疑問,我比較幸福,雖然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我的父母都是積極應對身邊一切事情。我很少聽到父母去抱怨,他們總是勤勞地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實際上,在我們整個村子里,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錯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般一個人家是養3頭豬,我們家一年養6頭豬。雖然當時豬也賣不了幾個錢,因為當時要還蘇聯的債,都運到蘇聯去了,但是這還是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為農村當中,唯一能拿去換現金的東西就是豬。糧食是換不了現金的,糧食是國家定額征收。

這種生活狀態,讓我從小意識到:如果你要變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環境沒有任何關系。我們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中國這兒不好、那兒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到了美國,也天天抱怨美國。我可以斷定,他們跑到丹麥——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照樣會抱怨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以說,不管你在哪里、受到怎樣的熏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心理,提醒自己要陽光起來。

其次,假如人能活100歲的話,有70年的幸福是和另外一個人相關的,那就是你的配偶,除非你不結婚。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一生最主要的幸福來源是找對一個人,找對你想要的那個男人或者那個女人。這和談戀愛還沒有關系,一起生活的特質和談戀愛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談戀愛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漂亮的女性,你結婚以後,“漂亮”在婚後生活中是不起作用的。誰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當你看一個漂亮女孩一個禮拜以上的時候,誰都不覺得她漂亮了。美麗來自於距離感,而不是來自於面對面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非常認真地去思考,我們找的那個人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

找女人要找賢惠的,賢惠的女人讓男人心情放松;找男人要找胸懷大度的,能給你帶來生活上的安全感。最悲傷的是找到一個男的,除了會抽大煙、天天打罵你,沒有雄心壯誌,沒有寬闊心胸,這樣的人會讓人崩潰掉。男人找女人,天天把你跟其他人比較,覺得你狗屎不如,找到這樣女人的男人也是掉進地獄里了。

幸福需要經營

另外,幸福是需要經營的。我是搞教育的,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不幸福。從小到大,孩子沒有教育好。其實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是經營一個家庭幸福的過程。當一個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說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幸福指數立刻就增加了。但是,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氣在把自己孩子的前途給毀掉,因為他都不知道孩子從小到大應該培養。

很少有父母會引導孩子讀書的好奇心,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讀書。讀書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環。3歲開始到10歲,孩子就應該養成的讀書習慣。而現實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帶到一個世俗的空間,去比較很多不該比較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一些世俗的比較習慣,成績不如別人自卑,衣服不如別人自卑,長相不如別人自卑。除了社會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你又不會帶孩子,那孩子就會變成你的噩夢,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較渺茫的。

中國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於不信宗教,中國人不幸福也不是因為沒有錢,中國人的平均生活狀態,除了一些邊遠地區的人,還是不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你沒法生存下去的時候,財富和幸福是密切相關的。當你到一定程度之後,幸福已經不和財富正相關了。

我個人感知的幸福是這樣:如果給我一個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滿足我下面兩個條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個條件是在房間里有一堵墻的書;第二個條件是必須讓我每個月能賺兩三千塊錢,可以去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吃一吃喜歡的飯,這個飯絕對不是鮑魚魚翅,而是蘭州拉面。

我個人有資格告訴大家:你個人的幸福和財富的疊加是沒有關系的。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一定是來自於和財富無關的東西。否則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而我的幸福指數不一定比在坐的各位高,甚至還要低一些。我有錢了,但是我沒時間;我有錢了,但是我受制於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約。

但是想回過來,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這倒不是因為娶到個好老婆,生了個好孩子,而是我從小到大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不去跟別人,尤其是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我們很多人不幸都來自於什麽呢?看見鄰居生活的好就不幸福;看到你的同事變成局長,自己還是個處長,你就不幸福;看到邊上的人長得比你好,你就想去劃兩刀;看到同事成績比你好,你就恨的不得了。這種比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心理上的傷害。

一個人要不要比較呢?要比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遠和身邊的人比,而且比的永遠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來,比出快樂來,那就可以比較。而中國人永遠是比到最後,比出自己的萬般不是,比到最後崩潰的狀態。所以我下決心,讓我在生活當中不和別人攀比。

我給大家再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好朋友是中國的一個企業家。一次一起去遊泳,他把一塊十幾萬的手表放在遊泳池邊上,遊泳很高興,最後穿衣服的時候也就忘了這塊表了,再回來的時候發現表沒有了。本來後面有幾個特別愉快的活動,他就再也沒心思參加了。

這個表對他來說好像是挺珍貴的。我的感覺是,那不就是十幾萬塊錢麽,丟了就丟了。他說那也是十幾萬塊錢呢。到了第二天的下午,遊泳池的那個賓館給他打電話,說表找回來了,他又高興得不得了。我看了以後,覺得好悲傷。我覺得一個人因為丟掉某個東西,而把一天半的美好時光都給浪費掉,非常不值得。

所以,在我的生活中任何東西丟掉了都不可惜,當然老婆不能丟。現在要是到我家去看的話,超過一萬塊錢的東西沒幾個,加起來就三四萬的書在家里。小偷來了,偷書也是很痛苦的事情,扛起來又重,又賣不了幾個錢。你看我手上戴的這個手表,800人民幣,平均每天快走一分鐘,這樣我覺得挺好,提醒我時間快到了,趕快出發。所以,人盡可能不要被物質的東西困住。

我好朋友也很多,好多人有私人飛機,那我怎麽處理呢?很簡單,他們坐自己的私人飛機,我搭他們的飛機就好了,有時候借了他們的遊艇說,要不要付你錢?

多和自己比較

人什麽時候會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較的時候,不管你在什麽狀態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標去努力,往往能為了目標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會開始覺得這樣的幸福。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快,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快,也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慢。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往前走就好了,說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

再以我剛才提到的馬雲為例。馬雲進入杭州師範的時候,跟我一樣的狀態,三年高考,第三年才考上,而我還是考上的北大本科,而他考上的是杭州師範的專科,但是馬雲進步得比我快。我到了北大,一下子就栽到了深深的自卑中間。比來比去,從文藝到體育到學校活動到跑步,沒有一個同學我能比得過。到大三的時候,我得了肺結核就更加自卑。到了大四的時候,好不容易留到了北大,教了兩年書。大家看《中國合夥人》里的窩囊樣兒,就是我當時在北大教書的樣子。好在後來慢慢教出來了,慢慢學生喜歡我了,後來才有了自己的生活、愛情和事業。

人自信是很重要的。馬雲比我厲害多了,馬雲到了師範學院第一個禮拜,找了一圈沒找到比他更難看的,郁悶了兩個禮拜。第三個禮拜他就站起來了,他說過一句話:一個男人的成就與他的長相成反比。長得越難看,成就越高。後來,我反複在百度、Google上找這句話是誰說的,結果百分之一百都是馬雲說。他自己編出這句話,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他在大學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必須從專科變成本科,當時是很難的事情;第二個目標,大學四年,必須能當學生會主席;第三個目標,必須把杭州師範大學最美的姑娘娶回家。

你看,我長成這樣都不敢定這樣的目標。這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什麽概念呢?這個概念就是你得設定自己人生奮鬥的目標。

我後來做新東方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斷給自己、給新東方設定目標。別人做得多大多小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自我肯定,事情慢慢就做起來了。

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關註自己個人的成長,關註自己興趣的提高,關註自己經驗的積累,關註自己未來的生命目標,一點一點去努力。

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後一點:不管你多忙,一定要留一點悠閑的時光給自己的生活。時間關系,我就不多說了。謝謝大家!

 

創始人向阿里巴巴學什麽?

學合夥人制度!

執行力、企業文化、價值觀

根本都在組織制度

但是,怎麽學?看新聞、讀資料?

不如讓阿里的高管現身說法

找問題,狠演練

規劃真正適合你的合夥人體系

 

2014年11月5-7日,黑馬“中國合夥人”特訓營,前阿里巴巴執行董事、集團首席人力管等四位核心高管,3天2夜深度解讀阿里成功的秘訣,合夥人規則背後的秘密!

報名電話:馮女士 13811444279

點擊鏈接查看課程詳情: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I0OTM2NDUwMQ==&mid=201555150&idx=1&sn=65f4e6b865fed786930ed33580c93a75#r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07

提高你的幸福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0/15/%E6%8F%90%E9%AB%98%E4%BD%A0%E7%9A%84%E5%B9%B8%E7%A6%8F/

提高你的幸福

Haiti Earthquake 2010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實在有太多的方法提高個人的幸福, 當中一項是當義工幫助別人。

因為我們從中學會分享

會分享的人是有福的,有能力多捐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沒有錢就多做義工,你會發覺你更易感到快樂和滿足。

當義工的時候:看起來像我們在幫助別人。

但同時我也讓別人幫我。當中,我們能確定自己的弱點。在未來的路上更能改善自己。

根據研究,誌願者是快樂的,他們定期回饋社區, 能有幸福的感覺。

善良的行為、喜歡施比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也讓孩子早一點明白這道理,有助改善自我形象意識增強幸福感。

一個人的富有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能對別人付出多少。

其實幸福好簡單,讓我們活得更精彩吧。

在佔中現場當義工的務必小心為上。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52

俞敏洪談幸福:每月賺兩三千塊,能吃上蘭州拉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8445.html

幸福究竟是什麽?恐怕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對創業者而言,幸福意味著什麽?是不是功成名就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事業和生活怎樣保持平衡?自己又該保持怎樣的心態?

敏洪近日在出席清華論壇時,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創業心得,闡述了對幸福的看法。俞敏洪老師告誡創業者:不要和別人比較,要多和自己比較,朝自己的目標不懈努力,幸福就會慢慢到來。

以下是俞敏洪演講內容:

幸福就在你心里

首先,幸福跟你的出身、家庭環境有關系。在任何一種父母有負面情緒的家庭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幸福指數一般非常低,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在一種積極的、陽光的心態下長大,所以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檢點我們自己。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有錢狀態還是沒錢狀態,不管是工作順利狀態還是不順利狀態,你首先產生的情緒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是否認外部的還是否認內部的。任何把原因歸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歸到自己無能的,這些都是不幸福的來源。

毫無疑問,我比較幸福,雖然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我的父母都是積極應對身邊一切事情。我很少聽到父母去抱怨,他們總是勤勞地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實際上,在我們整個村子里,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錯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般一個人家是養3頭豬,我們家一年養6頭豬。雖然當時豬也賣不了幾個錢,因為當時要還蘇聯的債,都運到蘇聯去了,但是這還是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為農村當中,唯一能拿去換現金的東西就是豬。糧食是換不了現金的,糧食是國家定額征收。

這種生活狀態,讓我從小意識到:如果你要變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環境沒有任何關系。我們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中國這兒不好、那兒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到了美國,也天天抱怨美國。我可以斷定,他們跑到丹麥——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照樣會抱怨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以說,不管你在哪里、受到怎樣的熏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心理,提醒自己要陽光起來。

其次,假如人能活100歲的話,有70年的幸福是和另外一個人相關的,那就是你的配偶,除非你不結婚。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一生最主要的幸福來源是找對一個人,找對你想要的那個男人或者那個女人。這和談戀愛還沒有關系,一起生活的特質和談戀愛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談戀愛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漂亮的女性,你結婚以後,“漂亮”在婚後生活中是不起作用的。誰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當你看一個漂亮女孩一個禮拜以上的時候,誰都不覺得她漂亮了。美麗來自於距離感,而不是來自於面對面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非常認真地去思考,我們找的那個人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

找女人要找賢惠的,賢惠的女人讓男人心情放松;找男人要找胸懷大度的,能給你帶來生活上的安全感。最悲傷的是找到一個男的,除了會抽大煙、天天打罵你,沒有雄心壯誌,沒有寬闊心胸,這樣的人會讓人崩潰掉。男人找女人,天天把你跟其他人比較,覺得你狗屎不如,找到這樣女人的男人也是掉進地獄里了。

幸福需要經營

另外,幸福是需要經營的。我是搞教育的,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不幸福。從小到大,孩子沒有教育好。其實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是經營一個家庭幸福的過程。當一個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說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幸福指數立刻就增加了。但是,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氣在把自己孩子的前途給毀掉,因為他都不知道孩子從小到大應該培養。

很少有父母會引導孩子讀書的好奇心,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讀書。讀書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環。3歲開始到10歲,孩子就應該養成的讀書習慣。而現實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帶到一個世俗的空間,去比較很多不該比較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一些世俗的比較習慣,成績不如別人自卑,衣服不如別人自卑,長相不如別人自卑。除了社會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你又不會帶孩子,那孩子就會變成你的噩夢,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較渺茫的。

中國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於不信宗教,中國人不幸福也不是因為沒有錢,中國人的平均生活狀態,除了一些邊遠地區的人,還是不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你沒法生存下去的時候,財富和幸福是密切相關的。當你到一定程度之後,幸福已經不和財富正相關了。

我個人感知的幸福是這樣:如果給我一個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滿足我下面兩個條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個條件是在房間里有一堵墻的書;第二個條件是必須讓我每個月能賺兩三千塊錢,可以去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吃一吃喜歡的飯,這個飯絕對不是鮑魚魚翅,而是蘭州拉面。

我個人有資格告訴大家:你個人的幸福和財富的疊加是沒有關系的。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一定是來自於和財富無關的東西。否則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而我的幸福指數不一定比在坐的各位高,甚至還要低一些。我有錢了,但是我沒時間;我有錢了,但是我受制於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約。

但是想回過來,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這倒不是因為娶到個好老婆,生了個好孩子,而是我從小到大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不去跟別人,尤其是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我們很多人不幸都來自於什麽呢?看見鄰居生活的好就不幸福;看到你的同事變成局長,自己還是個處長,你就不幸福;看到邊上的人長得比你好,你就想去劃兩刀;看到同事成績比你好,你就恨的不得了。這種比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心理上的傷害。

一個人要不要比較呢?要比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遠和身邊的人比,而且比的永遠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來,比出快樂來,那就可以比較。而中國人永遠是比到最後,比出自己的萬般不是,比到最後崩潰的狀態。所以我下決心,讓我在生活當中不和別人攀比。

我給大家再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好朋友是中國的一個企業家。一次一起去遊泳,他把一塊十幾萬的手表放在遊泳池邊上,遊泳很高興,最後穿衣服的時候也就忘了這塊表了,再回來的時候發現表沒有了。本來後面有幾個特別愉快的活動,他就再也沒心思參加了。

這個表對他來說好像是挺珍貴的。我的感覺是,那不就是十幾萬塊錢麽,丟了就丟了。他說那也是十幾萬塊錢呢。到了第二天的下午,遊泳池的那個賓館給他打電話,說表找回來了,他又高興得不得了。我看了以後,覺得好悲傷。我覺得一個人因為丟掉某個東西,而把一天半的美好時光都給浪費掉,非常不值得。

所以,在我的生活中任何東西丟掉了都不可惜,當然老婆不能丟。現在要是到我家去看的話,超過一萬塊錢的東西沒幾個,加起來就三四萬的書在家里。小偷來了,偷書也是很痛苦的事情,扛起來又重,又賣不了幾個錢。你看我手上戴的這個手表,800人民幣,平均每天快走一分鐘,這樣我覺得挺好,提醒我時間快到了,趕快出發。所以,人盡可能不要被物質的東西困住。

我好朋友也很多,好多人有私人飛機,那我怎麽處理呢?很簡單,他們坐自己的私人飛機,我搭他們的飛機就好了,有時候借了他們的遊艇說,要不要付你錢?

多和自己比較

人什麽時候會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較的時候,不管你在什麽狀態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標去努力,往往能為了目標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會開始覺得這樣的幸福。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快,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快,也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慢。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往前走就好了,說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

再以我剛才提到的馬雲為例。馬雲進入杭州師範的時候,跟我一樣的狀態,三年高考,第三年才考上,而我還是考上的北大本科,而他考上的是杭州師範的專科,但是馬雲進步得比我快。我到了北大,一下子就栽到了深深的自卑中間。比來比去,從文藝到體育到學校活動到跑步,沒有一個同學我能比得過。到大三的時候,我得了肺結核就更加自卑。到了大四的時候,好不容易留到了北大,教了兩年書。大家看《中國合夥人》里的窩囊樣兒,就是我當時在北大教書的樣子。好在後來慢慢教出來了,慢慢學生喜歡我了,後來才有了自己的生活、愛情和事業。

人自信是很重要的。馬雲比我厲害多了,馬雲到了師範學院第一個禮拜,找了一圈沒找到比他更難看的,郁悶了兩個禮拜。第三個禮拜他就站起來了,他說過一句話:一個男人的成就與他的長相成反比。長得越難看,成就越高。後來,我反複在百度、Google上找這句話是誰說的,結果百分之一百都是馬雲說。他自己編出這句話,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他在大學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必須從專科變成本科,當時是很難的事情;第二個目標,大學四年,必須能當學生會主席;第三個目標,必須把杭州師範大學最美的姑娘娶回家。

你看,我長成這樣都不敢定這樣的目標。這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什麽概念呢?這個概念就是你得設定自己人生奮鬥的目標。

我後來做新東方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斷給自己、給新東方設定目標。別人做得多大多小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自我肯定,事情慢慢就做起來了。

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關註自己個人的成長,關註自己興趣的提高,關註自己經驗的積累,關註自己未來的生命目標,一點一點去努力。

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後一點:不管你多忙,一定要留一點悠閑的時光給自己的生活。時間關系,我就不多說了。謝謝大家!


(編輯:余佳瑩)


女人幸福教(16):最大的資本,係可愛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32567

最大的資本係可愛

P,係我新相識的女性朋友,有固定男朋友,中階管理人員。年齡就廿六大少少。女仔到左呢個年紀,唔多唔少都會有諗過結婚呢回事。

閒聊間,講起一個男人,如何先會同一個女人結婚,呢個永恆的哲學問題,一個女人,很難逃避唔去想的問題。

我的睇法係,盡量令自己保持可愛。

可愛其實是什麼?

就係,當人想起你時,會自然地認同你係一個好的,有吸引的人的特點。

可愛可以係樣貌,可以係身材,可以係聲音,可以係思想,可以係內心善良的想法,可以係你真誠的關心他人,可以係煮得一手好飯….

其實,可愛沒有一個國際標準,但如果女人唔可愛,就好難找到人錫你,祝各位女性讀者,盡早發掘到自己的可愛之處。噤各位男性讀者,就有福了。

103 total views, 13 views today


幸福與焦慮的陌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8/147570.html

 i黑馬:2010年開始的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已經孕育出了一眾上市企業,而因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一定的技術積累,整個行業在某些細分領域商業模式的演進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幾年之前我們還經常去參考日本和美國的發展,但今天這個時點我們完全可以說未來世界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玩家絕大多數會來自中國,其中BAT自不必多說,一些更加“新”的企業也會慢慢成長為“中堅力量”,今天淩晨遞交IPO申請的陌陌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8月上線第一個版本的陌陌,在今天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移動社交的代表企業之一;在這個細分類目中還有我們熟知的WhatsApp、Line、Kakao以及今年突然躥紅的Snapchat。而對於投資人而言,他們最關心的一定是利益,在有成規模用戶量級的移動社交產品這個領域,MAU和估值之間的正向相關是被絕大多數投資人(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所認可的,單個MAU價值也是衡量這些企業最為直接或者說簡單粗暴的方法。
比如:

WhatsApp---44美金/MAU(4.3億MAU對應190億美元估值)
Line---57美金/MAU(1.75億MAU對應100億美元估值)
Kakao---140美金/MAU(5000萬MAU對應70億美元估值)
Snapchat---100美金/MAU(1億MAU對應100億美元估值)
 
切記,單個MAU價值的方法只是把“尺子”,美國用戶和中國用戶的差異、商業變現模式的差異(收費APP、會員VIP、表情、遊戲、廣告)也會在其中起到決定因素。陌陌的估值當然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去算;但對算出的結果選擇信還是不信,信到什麽程度,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陌陌的焦慮
 
雖然已經是中國第三大的純移動社交平臺(前兩名是微信和手Q),但我覺得陌陌其實一直處於“焦慮”之中,這種焦慮主要來自於商業化,更細化一點講是商業化的手段、速度和效果,這些其實是困擾所有社交產品的通性問題,Facebook/Twitter們逃避不了,微博/YY們也逃避不了,陌陌一旦上市也同樣逃避不了這個問題。

今天這個時點陌陌的商業變現手段有三種:會員VIP、O2O廣告和手機遊戲。會員VIP這套東西在中國因為有QQ的存在,其玩法和可能獲得的收效已經被多次證明過;唯一的區別就是作為平臺方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用戶的特殊價值點所在。目前截至9月底陌陌會員數量是230萬,明年平均肯定會超過300玩,如果僅按照每月12元計算,光會員業務每年就可以給陌陌貢獻超過4億RMB的收入。會員收入的規模和增速是陌陌估值的基礎,但僅僅是基礎。

而O2O廣告,即陌陌在5.0版本推出的到店通其實更像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諸多社交的“先烈”們(包括人人網、微博)其實之前都想嘗試類似的收入變現方式,但收效甚微,或許是方法不對或許是時間點沒到。回到陌陌本身,到店通雖然還暫時沒有被證明一定會成功,但至少在所有類似的模式嘗試中,他們算已經走得比較靠前的。O2O的嘗試在短時間內應該不會給陌陌帶來穩定且成規模的收入貢獻,未來的路還很長。

最後是遊戲,這又是一個中國互聯網行業最為熟悉的商業模式,13年11月陌陌第一款遊戲產品陌陌泡泡兔上線,截至到今天陌陌遊戲中心上線的遊戲已經接近10款,在中國的iOS正版市場領域,陌陌是除了騰訊和網易之外最有實力的“類發行商”。而相對於騰訊近期近乎瘋狂的產品發布節奏和網易超大的市場投入,陌陌對於移動遊戲的節奏把握還是相對穩健的。手遊圈有一些聲音覺得陌陌手遊做得並不好,但我想說的是遊戲對於陌陌僅僅是收入變現的方式之一,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方式。

上市後的陌陌每個季度都要承擔收入、利潤增長的壓力,二級市場的分析師們會一次又一次的冷血且赤裸裸的去質問公司,“焦慮”可能依然會延續,但這就是“遊戲規則”,唯有做得更好。
 
唐巖的幸福
 
唐巖作為中國互聯網圈最“屌”的CEO,我一直覺得他是幸福的,原因是他從創業第一天就一直在按照他的想法做嘗試。過去的3年,用戶的增長、行業地位甚至是一些負面的聲音都讓這個人更加的“真實”且“自我”,微博上和罵他的人對噴、吐槽投資人經緯張穎、開阿里“來往”的玩笑……
 
“與外界認為有較大出入的是,陌陌公司是中國互聯網界三觀最正的公司(或者是之一)。創業到現在,從來沒有刷過榜也從來沒有做過下半身營銷(網絡上流傳的包括mike隋的視頻之類),都不是陌陌公司的主動行為,甚至在我們官方的行為里都不允許出現諸如‘帥哥’,‘美女’或者‘哦’,‘呀’的語氣助詞(僅僅是公司高管的個人喜好),對外公布的所有數據都與公司後臺的數據保持一致,我們對於平臺運營行為也盡量遵循普世價值觀:例如即便對於一夜情,非騷擾類而是自願類的,我們也秉承自由原則高於道德原則,而采取尊重且不加幹涉。
 
陌陌的願景是希望打造最適合中國人(或許將來是人類)的社交平臺,把科技發展的福利更好地帶給人們,我們目前確信我們將會做到這一切,雖然目前這看起來有些狂妄。
 
但知乎用戶們,未來是充滿變數的,我們不妨邊走邊瞧。”
 
這是唐巖在年初公布註冊用戶超過1億的時候在知乎發表的內容,他和他在網易的一眾兄弟們,在之前完全沒做過移動產品的情況下一腳踏入移動社交領域,秉持著他們所堅信的“普世價值觀”做了3年,獲得了用戶的接受和投資人的認可,上市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是一個階段性勝利吧。
 
最後,幾乎所有關於陌陌的文章,都會有一個關鍵詞“XX神器”,但我全文沒有提及那兩個字,因為那是一種“很偷懶的智力判斷”!

《當幸福來敲門》真實主角將來台 三個關鍵改變 他從遊民變華爾街富豪

2014-11-17  TWM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感動過無數人,故事主人翁葛德納,從流浪的單親爸爸成為億萬富豪,他如何從失敗中站起,讓成功與幸福降臨?

撰文‧鄧麗萍

曾經是帶著未滿兩歲兒子住在地鐵站公廁、淪為遊民的單親爸爸,後來卻成了第一位打入華爾街證券界的黑人富豪,這個感人勵志的真實故事,後來被寫成《當幸福來敲門》一書,並拍成了電影。

這本書以二十六種語言發行,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改編成電影更是叫好又叫座,二○○六年曾入圍奧斯卡獎。全世界有十億人看過他的故事,他就是克里斯.葛德納(Chris Gardner)。

葛德納追求幸福的意志、面對人生挫折的韌性,就像他那超過一百九十公分的身高,巨大而宏偉。如今葛德納回過頭看,在追求幸福的路途上,那些挫折和艱苦,已經顯得格外渺小。

「我相信,只要全心貫注地勇敢向前走,各種挫敗都是成功的養分。」已屆六十耳順之年的葛德納,累積了巨額財富,卻仍熱情地投入財富管理事業,同時也到全球巡迴演講,今年以來,已風塵僕僕到過二十六個國家演講。十二月十三日,他將來台舉辦萬人演講,透過演說,鼓勵更多人也一起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常常,很多人看完電影,深受感動之餘,都想追問葛德納:「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我該如何做才能像你一樣?」葛德納接受《今周刊》獨家越洋專訪時娓娓道出,他想要講的故事——你可以突破自己,贏得機會改變生活——可以發生在這個世上任何角落。

幸福第一課

用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

對葛德納來說,漫長的人生中,逆境僅僅是短暫的片刻。每次有記者問葛德納,當他帶著兒子又無家可歸,怎麼還挺得住時,他的回答卻是:「等等,我們是無家可歸,但並非毫無希望。」幸福是屬於努力追求的人。當時他認為,這只是暫時的,那個狀況正好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中磨練出更好的技能。

無論是葛德納的書、電影名字,都用了「Happyness」這個字,看似錯誤拼法,卻是他故意的。陪著葛德納在亞洲巡迴演講的SR(Success Resources)全球總經理邱美蘭回憶,葛德納曾告訴她,那個誤寫的「Y」其實是代表「You(你)」或「Your(你的)」。

這個錯字,是葛德納當年在兒子的托兒所看到,一直想糾正別人的錯誤,卻也成了他生命裡的救贖。「當時的我正浮沉人海中苦苦掙扎,很需要有一件事來讓我微笑,這個拼寫錯誤似乎瞬間照亮我腳下的道路,自此之後也一直為我照亮。」葛德納說,「Y」是「用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幸福」,而「Y」也是意味著,你可以去定義成功、滿足和幸福對你這一生,代表著什麼意思。

幸福第二課 從你手中擁有的開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經驗法則不管用,葛德納說,你必須從自己手中擁有的開始。

正如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葛德納的一段經典台詞:「當人們做不到某些事情時,他們總會告訴你,你也無法辦到。」葛德納說,不要讓人家說你成不了大器,即使是你的父母或家人也不行;只要有夢想,你就有責任去捍衛它、守護它。

面對困境時,一般人總是埋怨自己資源有限,難以突破。但葛德納要告訴你的卻是,你必須從此時、此地跨出去。

葛德納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曾經背著醫療儀器四處推銷,處處碰壁;曾經因事業失敗,沒錢繳稅還款,結果無家可回,每天下班趕去教堂排隊等待救濟,搶不到床位時,帶著兒子睡在地鐵車站的廁所裡;但,他從未停止過追求夢想和未來。

即使是後來踏入股票經紀行業,剛開始時,葛德納四處敲門找客戶卻碰壁,非常挫折和沮喪。幾個月後的某一天,他在一本黃色筆記本第一頁寫下這些字:「就從此時、此地開始」。

打從有記憶以來,葛德納的母親就以身說法,讓他領會這個道理,他總是一再聽母親說過:「孩子,我一直以來,都用這麼少的東西,做這麼多的事;我可以不靠任何東西做出任何事情。」這讓葛德納意識到,追求幸福就是「從你手中擁有的東西開始」。

總部在新加坡、負責主辦葛德納巡迴演講的SR全球總裁陳寶春指出,葛德納奮鬥到底的故事總是感染很多人,讓人相信「人生是有希望的」、「幸福是可以追求的。」幸福第三課 有了目標就要全力以赴葛德納說,幸福不是來自尊貴的家世,而是自己選擇了要走的道路,一路奮鬥過來。這不是幸運或偶然,也不是因為成功者比較聰明,而是他們的選擇和行動加總的結果。

「不管你最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全看你的態度。」有紀律、主動積極的個性,就是追求幸福的行動中,必備的基本能力。

葛德納予人嚴守紀律的第一印象,就是準時。他的手腕上,左右兩邊各帶一只錶,原來三十年前,他曾因為遲到二十分鐘而丟失五萬美元的創業資本。葛德納打趣說,「戴兩只手錶的成本比較便宜。」自此,葛德納再也沒有遲到過。當記者按照約定時間,撥電話給遠在美國芝加哥的葛德納,電話那廂響了兩聲,葛德納溫暖厚實的聲音就一秒不差地進入耳際。

主動積極的個性,更是在他遇到困難時,顯露無遺。他形容,「我是這樣的人,如果你問的問題,我不知道答案,我會直接告訴你『我不知道』;但我向你保證:我知道如何尋找答案,而且我一定會找出答案。」曾兩度在星馬兩國與葛德納同台演講的馬來西亞金融講師梁瑋玶說,葛德納演講時從來不用投影片,而是用一張又一張照片,與觀眾分享他的心路歷程。「他告訴我們人生最悲慘的一面,卻也讓我們從他的故事中找到了力量。」從華爾街逆境翻身之後,常常有人問葛德納:幸福是什麼,他的第一個答案都是:「幸福是讓我認清自己所處位置的能力。不管我人在何處,都會記得自己從哪裡來,也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多數人一生中汲汲追求的是財富、成就和地位,很少人把幸福視為人生最大的目標。葛德納經常掛在嘴邊的卻是:「你要一直一直地追求幸福。」財富僅是幸福的一部分,對葛德納來說,當家庭和工作出現矛盾時,家庭總是更重要。「你總是可以重新安排銷售案,但你無法重新安排你兒子的棒球比賽,或你女兒的舞蹈表演。」葛德納說,「生命中只有一件事情比做父親更重要,那就是做爺爺。」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最後一個鏡頭,飾演葛德納的史密斯(Will Smith)和兒子走路時,一位高大、西裝筆挺的黑人迎面走來,那人就是葛德納本尊。如今,葛德納仍然雄心勃勃,不斷挑戰自我。他不但要當一位成功的股票經紀,更夢想著要成為一位「世界級」(world class)的人物。

克里斯.葛德納

(Chris Gardner)

出生:1954年

現職:葛德納財富管理公司執行長、演說家經歷:華爾街證券經紀、醫療器材推銷員

學歷:高中畢業


世界人民幸福水平排行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57

世界第一幸福國度的是誰?世界老大美國?不差錢的沙特?都不對!根據MoveHub.com的調查顯示,南美洲國家人民大多感到幸福,而哥斯達黎加更是勇奪第一。

根據MoveHub.com的調查,美國和俄羅斯人民的幸福水平半斤八兩,一個排名105,一個排在122。而“土豪”阿聯酋則以31.8的積分排在最後,可見多金未必代表快樂。

排名前三的是哥斯達黎加、越南和哥倫比亞。發國家中,瑞士、英國和德國分別排在34、41和46。中國則以44.7積分位列中遊,排在第六十位。

朝鮮似乎並沒有在這一份調查名單之列。或許地球人可能還無法和“宇宙第一”相競爭。

以下是各大洲統計,由紅至綠色代表幸福水平由低到高。

colombia-small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央行降準 牛市幸福來敲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80

(本文作者:民生宏觀 管清友、張媛、朱振鑫、牟雲磊、李奇霖,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央行決定從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小微貸款占比達標的城商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存準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對投資者而言,幸福來得太突然。在此,我們不妨先亮明全文結論:本輪降準意味著貨幣寬松的空間已經徹底打開,對資本市場來說,牛市盛宴才剛剛開始。

一、央行緣何降準?

2003年以來,央行所面對的問題是被動投放基礎貨幣,因國際收支項下的雙順差,外匯占款急劇增長,存款準備金率一直以來成為對沖高額外匯占款的工具。然而,時至今日,當外匯占款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在今天這樣高的位置確實已經沒有了必要。

回首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表示:“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這種負擔體現在了兩個方面:一是央行被動吐出基礎貨幣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二是大量外匯儲備投資於低收益的美國國債,而對外負債卻是收益更高的外商直接投資等股權型負債。如何將手中的外匯儲備“變廢為寶”,成為最重要的議題。

當西方大國正在推進新一輪規則的制定,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在東線對我國進行圍堵。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推出了“一帶一路”戰略。一方面,“一帶一路”為我國出口開辟出一片新天地,使得我們的貿易夥伴不局限於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將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經貿合作展開將助力中國基建“走出去”,發揮中國在交通設施、油氣管道和通信設施等建設方面相對成熟的經驗和模式上的優勢。當然,本質上還是為了活用我國外匯儲備,改變國際收支雙順差和外匯資產低收益的囧境。

一旦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格局被改變,人民幣供求關系也就保持了平衡、匯率開始雙向波動,外匯占款零增長就成為了常態。然而,但是為了支持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保持一定的貨幣供應量就十分必要,而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創造之源泉。如果我們假設維持GDP 7%的增速需要12%的M2增長,按當前的貨幣乘數4.3估算,所需的新增基礎貨幣缺口大約為3.3萬億元。

minsheng1

在這種背景之下,央媽該怎麽辦呢?

盤活存量財政資金。2月3日,財政部批準6個省市地方政府進行地方國庫現金定存招標試點,提高地方財政資金運轉效率,一方面可以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的運轉效率,另一方面也是為商業銀行流動性補充提供了新渠道。

增加央行主動投放的基礎貨幣量。這就是為什麽央行從去年二季度以來持續不斷地使用再貸款、PSL、MLF等定向寬松工具。一方面利用定向寬松工具可以直接助力穩增長,另一方面利用定向寬松工具可以定向降低過去經濟發展薄弱領域的融資成本,何樂而不為。

貨幣調控手段從數量調控轉向利率調控。當外匯占款多時,央行需要從銀行體系被動回收流動性,銀行不缺錢,利率調控基本沒用。當外匯占款少時,銀行開始依賴央行主動釋放的流動性,這個時候央行對銀行的議價能力開始增強,央行對其釋放的流動性定個“價”,就能顯著影響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而實現利率調控的轉型。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面對的問題由流動性過剩演變為流動性不足,用高位的存款準備金率把流動性鎖定在央行確實已經沒有了必要。

考慮到外匯占款低速增長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降準可彌補基礎貨幣投放的缺口。考慮到近3萬億的基礎貨幣缺口,而初步估算本輪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僅約為6600億,這意味著未來準備金率還會有下調的空間。

二、降準之後,人民幣匯率會如何?

降準之後,人民幣匯率會失控嗎?我們認為不會。

繼歐洲QE和丹麥降息至負利率後,澳洲聯儲今日降息25個基點至2.25%,當全球央行已經失去了“節操”。歐洲央行QE後人民幣兌歐元曾一度破紀錄跌破7,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自去年10月以來甚至是不斷攀升。對於中國來說,實際有效匯率攀升對出口的打壓不利於經濟複蘇,在此背景下,人民幣貶貶又何妨?

當然人民幣確實不能大幅貶值,否則過去沈積於理財、信托和金融體系的套利盤瞬間撤離將直接威脅中國金融的穩定性。但實際上,人民幣根本也沒有持續貶值的基本面。

中國的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利差空間,在政府經濟底線思維之下,人民幣資產仍然是全球範圍內的“安全資產”,人民幣升值趨勢沒有改變。對於歐洲來說,在緊縮財政和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歐洲未來可能陷入長期的通縮陷阱,走上寬松的不歸路。對於美國來說,強勢美元不可持續,貿易再平衡意味著美國經濟也開始求助外需,當前全球經濟紛紛走弱,美元升值尤其是過快的升值顯然不是美聯儲希望看到的。最重要的是,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技術式進步的痕跡並不明顯,從數據看,美國專業和商業服務增加值構成僅從危機時的11.7%微升至12%,技術部門的產能利用率也未見明顯上升,美國經濟複蘇更多的還是依賴貨幣寬松下的財富效應,這兩點會成為強勢美元重要的阻力。

也許在某一天,當美國技術進步和創新經濟有了明顯進展,加息開始進行,而且中國存量債務和過剩產能還未有效去化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問題才會變成投資者首先需要關註和擔憂的問題。現在,還早!

因此,人民幣匯率貶值在今年年內不會成為掣肘貨幣寬松的一個因素。全球央行大放水乃大勢所趨,中國貨幣寬松與否還是主要取決於國內經濟運行狀況。至少目前為止,我們還未看到積極支撐經濟上行的因素出現。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央行貨幣寬松趨勢不會因為人民幣貶值而停止。

三、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會因此改善嗎?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並沒有增加基礎貨幣,它只是改變了基礎貨幣的結構,將法定存款準備金轉化為超額準備金,但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確實增加了銀行可用的信貸頭寸。此外,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提升了貨幣乘數,也就是說在既定的基礎貨幣量的前提下,能夠派生更多的信用供給。從這個角度來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能夠有助於減緩經濟下行壓力的。

但是這個判斷的前提是降準能夠提升貨幣乘數,這個判斷隱含的是降準後銀行提供信用的意願會增強,但事實恐怕會不盡如人意。

細數中國經濟自2002年以來,最重要的三個終端需求就是出口、房地產和基建,相關產業鏈的產能也正是圍繞著這三個增長點擴張。但如今,這三個增長動力已經全面熄火:

出口:外部來看,發達國家經濟複蘇伴隨著貿易再平衡,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的複蘇是依靠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實現的。內部來看,套息資金推升匯率和勞動力成本攀升正侵蝕出口競爭力。制度上,WTO紅利正逐步被各國的保護主義代替。盡管政府對“一帶一路”大力推動和雙邊貿易的區域拓展政策還是努力讓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但在匯率、勞動力成本、制度和發達國家去杠桿等多種因素制約下,未來出口不會有明顯改觀,而是延續近年來的中速增長,只能成為一個不會拖累經濟增長的因素。

房地產:對於開發商而言,房地產不再具備高預期收益,其拿地開工會更加小心謹慎。當前各大城市的房價已然不低,作為剛需主力的婚齡人口勞動力人口趨於下降,而可能需要以房養老的老齡人口趨於上升。再考慮到房地產庫存和存量在建面積壓力山大,意味著過去幾年的投資實際上已經透支了相當一部分未來的居住需求。房地產投資將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為低速增長。

基建:當前的反腐和財稅改革徹底終結了過去的市長!反腐導致官不聊生,對地方市長書記來說,相比於“大拆大建”去建功立業,到不如明哲保身。43號文等財稅改革措施對地方債務的沖擊需高度關註。一直以來,地方政府是基建投資的主力,但基建投資只有少量來源於財政撥款,更多的是依賴金融機構對地方政府的信用擴張,由於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舉債,因此,城投公司實際上是地方基建投資的主體。43號文剝離了城投的融資功能並將地方政府債務規範化,而被43號文寄予厚望的PPP可能在短期肯定無法替代過去城投的融資功能。

由於過去的制造業產業鏈跟隨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擴張而形成,當引擎熄火,制造業就迎面臨了全面的產能過剩時代,未來將面對去杠桿和去產能的血淋淋的事實,怎麽會有動力主動增加資本開支呢?

如果降準改變不了經濟下行局面,那麽降準的意義在哪呢?我們認為降準最大的意義是化解存量債務風險,而並非刺激增量經濟。一方面,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如果進不到實體,將以資產價格的形式表現出來,貨幣到了股市可以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貨幣到了房地產可以通過抵押品價值上升緩釋信用風險和銀行資產質量壓力。另一方面,信用風險的釋放會提升金融機構對貨幣的需求,如果貨幣市場供求關系能夠實現平衡,那麽非貨幣市場也就能實現均衡,從這個角度看,央行降準實際上為了維系金融市場的穩定,防止經濟因“債務—通貨緊縮”相互作用、相互增強,導致經濟陷入嚴重的蕭條。

四、降準之後,市場會如何?

對於債市而言,答案顯而易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改變了基礎貨幣的結構,將鎖定於央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釋放了出來轉化為了超額準備金,這自然為銀行間市場增加了增量資金,有助於緩釋近期資金利率緊張的局面,將倒掛的收益率曲線變成“牛陡”,長端債券市場收益率會再下一城。

有一種擔心是在降準之後,投資者是應該順勢逃命呢?還是繼續持債?

答案當然是後者。經濟下行壓力不會因為這一次降準就緩釋,在全球央行貨幣寬松錦標賽的壓力之下,人民銀行不管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都不得不加入這一場寬松革命,債券市場收益率遠未到底。正因為經濟下行壓力不會因此緩解,在拿債的時候也不能完全閉著眼睛拿,中小企業私募債、低評級民營企業債和被地方政府拋棄的城投債信用風險還是需要高度關註。

對股票市場而言,牛市當然會繼續。

通過股權降低企業負債,這是牛市最大的政治。李克強總理也在達沃斯論壇的講話中提到:“我們將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大力發展中小銀行、民營銀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使企業的杠桿率通過資本市場的發展、通過直接融資逐步降低。”總理的這句表態其實意圖已經十分明顯,那就是通過這一輪牛市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化解存量債務風險,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大風吹向市場,這是牛市最大的資金面支撐。過去經濟增長舊常態背負的沈重鐐銬(房地產和市長經濟),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無法滲透到“舊實體”之中只能淤積於金融市場,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和居民資產配置方向不再任性地流向地方融資平臺、開發商和產能過剩行業等資金黑洞。可以看到,多個風口的合力共振造就了這樣一場超級颶風:首先,央行為防範金融風險,為改革創造時間和空間不得不貨幣寬松;然後是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央行釋放的流動性無法依賴銀行投入到實體,金融實體流動性冷熱不均;最後是沈積於房地產開工和地方基建的資金在券商兩融和傘形信托加杠桿煽風點火下湧入股市。

有投資者擔心經濟下行會引爆金融風險。我們認為不會。一方面因為中央有足夠的力量加杠桿讓經濟下行是漸進式的而非斷崖式,另一方面貨幣寬松維系資產價格穩定,金融體系的壞賬也容易處置。

有投資者擔心部分股票估值太高,市場泡沫有破裂之憂。我們也認為不會。仔細翻閱金融泡沫史,任何泡沫的破裂都緣於貨幣的緊縮,還尚未聽說有泡沫破裂於貨幣寬松之中。

牛市就是牛市,何必戰戰兢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