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高官與經濟學家:美國加息 大家要小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34

隨著美聯儲加息節點越來越接近,聯儲內部高官和經濟學家對於加息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憂心忡忡。波士頓聯儲主席Rosengren警告認為,在利率常態化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複雜的特殊情況”。

Rosengren周末出席美國經濟協會小型會議時表示:

如果我們處理得當,那麽經濟複蘇將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是在利率正常化的過程當中,一些不常見的情況可能會讓事情更加複雜。

長期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接近零利率水平意味著市場和投資者可能需要一些過渡期才能適應利率的回升。

前瞻指引中,用“耐心”替代“相當長一段時間”符合目前的經濟情況——薪資增速緩慢和通脹難以走高。

美聯儲於2008年末開始執行接近於零的利率政策,以對抗金融危機。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漸複蘇,美聯儲正在考慮多年來的首次加息。

幾乎所有的美聯儲官員在最近一次的FOMC都認為2015年將是首次加息的時間節點,但是具體月份並不明朗。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的同時通脹依然處於低位使得美聯儲內部分歧較大。

前美聯儲理事、現哈佛大學經濟學家Jeremy Stein則稱:

相較於加息這個事件本身,我認為(美聯儲)如何向市場傳遞並溝通加息的步伐和具體時間可能更為關鍵。早在2013年中期的時候美聯儲結束QE的討論曾引發市場劇烈波動,但是今年10月QE真正結束的時候,市場並沒有很大的反應。

紐約大學經濟學家Mark Gertler認為:

在等待了6-7年之後,利率正常化終於成為話題。這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實際改變的到來。加息可能會引發市場出現一定的波動,但是和降息那一段時間相比,這些波動並不會很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28

經濟學家:美元、墨西哥比索、盧布或是2015大贏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31

world-currencies

面對良莠不齊的全球經濟狀況,經濟學家們預測美元將攜墨西哥比索和俄羅斯盧布成為今年主要貨幣中的最大贏家,新西蘭元與阿根廷比索則將成為最大輸家。

這是彭博在全球範圍內采訪經濟學家、策略師和投資者得出的結論。他們預計墨西哥比索將上漲9.9%,美元指數將上漲3.1%,盧布將上漲17%。另外他們預計,阿根廷比索將貶值29%,新西蘭元料下滑5.2%。瑞郎、日元和歐元的跌幅預計可能高達3.7%。

美國經濟料以10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以美國為最大貿易夥伴國的墨西哥出口可能因此受益。歐元區和日本恰與之相反,經濟增長遲滯和通縮威脅將是這兩個地區的主旋律。隨著通脹率下降,新西蘭央行已停止加息,料推動新西蘭元跌至兩年低點。

投資者應該”主要關註全球經濟形勢差異”,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聯席首席投資官ScottMather於12月19日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美元上漲將成為明年大部分時間、甚至是更長一段時間內的主題。”

溢出效應

美國經濟增長加速正惠及墨西哥,抵消油價下跌給墨西哥經濟造成的拖累。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今年墨西哥經濟料增長3.4%,高於去年預期中2.2%的增速,而且幾乎是拉美地區平均預期增長率的兩倍。

40位策略師的預估中值顯示,到2015年底,墨西哥比索兌美元料漲至13.48。2014年比索下跌12%,創下了14.9440的五年低點。

大宗商品生產國的貨幣也可能漲幅居前。另據其他調查得到的預估中值,今年布倫特原油或將反彈至每桶76美元。

盧布會反彈嗎?

分析師們預計盧布將會反彈。他們預計挪威克朗上漲4.6%,哥倫比亞比索上漲2.6%。

歐元區與日本的政策走向料與美聯儲相反,故歐元和日元料將進一步下跌。分析師預期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18美元,日元兌美元將跌至1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44

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歐洲將迎來關鍵的幾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54

155701115-272x188

本文作者為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Fulcrum Asset Management主席 Gavyn Davies,華爾街見聞整理編譯)

1月有三件大事會主導歐元區經濟前景:1月14日,歐洲法院(ECJ)就歐洲央行直接貨幣交易計劃(OMT)合法性給出初步意見;1月22日,歐洲央行管委會對於QE類型和規模的決定;1月25日,希臘大選。

第一件大事就是ECJ對歐洲央行OMT合法性的看法。去年2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GFCC)曾表示過對OMT的主要擔憂,稱如果歐洲央行按最初的規劃實施OMT可能會違反歐盟主要法律。因此,GFCC請求ECJ對OMT作出裁定。對此,ECJ法律總顧問將在1月14日給出初步的指示。

對OMT的擔憂也適用於涉及層面更廣的“主權債”購買計劃(QE),因此歐洲央行1月22日的決策需要把ECJ的意見考慮在內。對於歐洲央行來說,推出違背ECJ對OMT的看法的QE是不明智的。

GFCC拒絕OMT的主要理由如下:

它可能違反不得為政府進行債務融資的原則。

它可能涉及政府債務共擔,這被認為是“經濟”政策,超出歐洲央行制定貨幣政策的職權。

它可能違反“聯盟”對各政府“不兜底”的原則。

目前尚不可知ECJ是否會認同GFCC的這些擔憂。

通常來說,ECJ和GFCC會被認為是傾向於支持可以促進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決定的,因此裁定結果可能是全面支持OMT的。也許更有可能的做法是,允許歐洲央行購買(主權)債券的,只要不違反進一步的規定。值得註意的是,GFCC認為購債計劃應該不可隨時擴容,也不能涉及債務共擔,且應只局限於純粹的貨幣政策。

這些也是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三令五申的要求。外媒廣泛地報道稱,歐洲央行正考慮實施某種特定形式的QE,以滿足德國的要求。

歐洲央行實施QE的一個首選方案是,按各國占歐洲央行股權的比例在整個歐元區範圍內購買債券,同時把違約的風險留給各國央行去承擔。這與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期待的“純”貨幣政策工具相吻合,因為這麽做可以增加基礎貨幣供應,卻不會涉及任何形式的政府債務共擔。 

那麽這一方案可以清除歐洲央行實施大規模“主權債”QE的障礙嗎?完全可以,德國央行對此形式QE的支持可能會超過其他任何方案。但是這個方案也存在缺陷:

不進行債務共擔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歐元區外圍國家債券息差會擴大,從而影響貨幣政策的完整和統一性。問題在於,如果未來發生歐元危機,各國央行如何從歐洲央行那里獲得因為QE項目而遭逢損失的賠償,這將成為影響市場信心的一大漏洞,因為市場的焦點將集中於各央行的償付能力上。

但是在更一般的情況下,就好比現在,這種方案可能會享有大部分美式QE帶來的好處(在利率低於0 的背景下),尤其是如果德國央行也支持的話。這不是一個壞的選擇。

最後就是希臘大選這一棘手問題。到目前為止,令人好奇的是,市場似乎並不受此困擾,盡管它可能會推遲QE。很顯然,投資者認為,在延長債務期限上,希臘新政府與三駕馬車之間不可避免的談判最終會獲得成功,因而也不會“傳染”到其他國家。

在希臘激進左翼政黨可能當選以及放棄對該國債務負責的前幾天,要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購買希臘政府債券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由希臘央行而非整個歐洲央行對希臘國債負責的話,問題就可以減輕了。

任何情況下,在歐元區整體迫切地需要QE之際,讓希臘發生極端事件而影響此事進程必然是荒謬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03

同經濟學家談戀愛 Vera Yuen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1/15/%E5%90%8C%E7%B6%93%E6%BF%9F%E5%AD%B8%E5%AE%B6%E8%AB%87%E6%88%80%E6%84%9B/

雷神鼎鳴最近聲名大噪,引來多方口誅筆伐,予人經濟學家除了計錢之外乜都唔識的負面形象,網友史兄更撰文指雷神連計錢都計錯,好在唔係佢學生。有行內人慨歎事件令經濟學家估值下跌,認識女孩難度增加,偌大森林逐漸沙漠化,到時用消失的森林起樓好了,不用搞郊野父園。

其實經濟學家一向不是港女之選,之前有報章做了調查,發現港女揀對象的頭十種職業都無「經濟學家」,除了傳統的醫生、律師、ibanker,連消防員及高登仔極力反對巴打入行的工程師同IT人都較經濟學家受歡迎。相信原因不是經濟學家條件太差,而是經濟學家不是一個為人熟悉的職業,大部分人不認識他們的工作,情況如量子力學家和胚胎學家一樣,除非自己識一個,否則不會對他們構成幻想。

有人以為經濟學家是炒股佬,其實是兩種職業。雖然經濟學家會較了解影響市場的因素,但其了解通常較長遠,即市的操作可以極差,輸大錢或不掂市的經濟學家大有人在。他們通常在不同機構做研究,在金融機構的做預測,做顧問的幫客戶研究市場策略,在學術界的研究各種宏觀微觀經濟及社會現象。我並不想闡述經濟學家的工作,本文想講的是經濟學家是否好情人。

讀上腦的經濟學家絕對可以將經濟學理論的思維模式應用到生活上,而這套東西令他們的行為跟傳統港女的要求略有不同。識欣賞的會愛上他們,唔識的就落得雷鼎鳴的下場。

我在經濟學部門工作,平時碰口碰面的都是經濟學家,又有多於一位男友是經濟學家(嗱,唔係雷鼎鳴),由我來講這個題目最好不過。

經濟學家思考好理性,腦中常盤算得益和成本,雖然很多時這種盤算已經精密到跌落潛意識裡。

例如出街食飯,男仔很多時食乜無乜所謂,由於他們無乜所謂,而女仔又通常有所謂,為了效益最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 ,最好還是女仔決定。如果男仔問:「你想食乜呀」,女仔答:「唔知呀~是旦啦。」,就是惡夢的開始。

「咁食泰國嘢?」「唔食辣」
「咁食burger?」「咁難食!」
「咁食壽司?」「唔食生嘢!」

經濟學家認為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很大的成本。如果你100%確定明天邊隻股票升,六合彩開邊個號碼,咁就發達啦!正如不確定天氣因素,令活動被迫改期,成本也非常大,就算有contingency plan,要為一個活動準備天晴及天雨的plan也使成本加大。因此,資訊流通十分重要,如果女仔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最好還是開口講,要人估,只會藥石亂投,經濟學家也會惱火,畢竟某些經濟學家窮畢生精力也是研究不確定性如何影響人的行為及帶來的損失。他們本來也是無乜情趣的動物,不必為情趣而人造不確定性。

但經濟學家不是無喜好(preference) ,所以我選餐廳通常會選三家不同菜式,然後問他想吃哪一家,通常都揀到,而且選擇的成本落在我身上,他毋需花時間爬 openrice,大家開心。醒目的經濟學家,第一次約你,又不知你港不港女,也會根據地點預先篩選三家叫你揀,可控制食飯成本之餘,又可以減低選擇困難的成本及因選擇困難而吵架的成本,最重要是可以製造「有得揀,你至係老闆」的假象,整個假普選你歎。

試過同一個醫生約會,第一次約我,竟帶我去埋單 $4000的酒店高級法國餐廳,除了八個 course,還有 wine pairing。我這個窮人,未食過這樣的餐廳,當堂嚇一嚇。之後發現,原來他不是那麼豪爽的人,但又要充,製造假象。如果根據這個資訊(information) 去調整跟他交往的行為,死硬,因為該資訊是「流料」,不反映真相。經濟學家不會做這樣的傻事,令你有錯誤期望(expectation) 。

孫柏文在《盛女大作戰》說過:「識女仔第一次見梗係帶佢食 M記」。雖然孫柏文不是經濟學家,但佢明喎。不過食M記又實在……不是價錢問題,而是無風味,無個人風格。市場資訊甚多,一餐飯去邊食,所傳遞的資訊是你的喜好,你的品味,你的格調。我最欣賞平得嚟好食的食物,去M記,不如去 mos burger,也不是貴很多。帶女仔去M記,有幾個可能:一是毒男看了《男人一生,只為尋覓一個肯同自己挨麥記既女人》走去學,二是男人的品味根本就如此,三是那男人根本對條女無興趣。可能因為咁,孫柏文到而家都無女(好似係)。

約會過醫生,我最愛還是經濟學家,有機會再談。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91

經濟學家:到明年1歐元只值1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40

繼本周四歐洲央行宣布萬億歐元QE引發歐元創12年新低後,昨日歐元對美元匯率延續跌勢。德意誌銀行的一位經濟學家預計,在美國經濟走強、歐元區增長疲弱等因素作用下,到明年年底,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1,即歐元和美元將成為等價貨幣。

本周四,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從今年3月起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持續到2016年9月,如有需要還會持續購買直至歐元區通脹率回升至2%。歐洲央行將啟動至少1萬億歐元QE的消息傳出後,歐元兌美元暴跌百點,2003年以來首次跌破1.15。昨日歐元兌美元一度跌破1.12,目前在1.12左右徘徊。

歐元,歐洲央行,QE,美元

昨日接受CNBC采訪時,做出上述歐元匯率預測的德意誌銀行首席國際經濟學家Torsten Slok表示,歐洲的問題不會消失,美國的表現會更好,歐洲會一直落後,這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給歐元施加下行壓力。

同日,投資管理公司Brandywine Global的證券經理Jack Mclntyre在CNBC的節目中預計,歐洲央行的QE會推動資金離開歐洲,奔向美國。考慮到短期內美國經濟對美元的提振,歐元對美元匯率還會跌得更低,可能會跌破1:1。美國國債會比收益率極低的德國國債更有吸引力。

今年美國市場的投資潛力超過其他地區市場已成為共識。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本月的全球調查結果稱,481名受訪投資者之中,54%的受訪者認為未來一年美國市場的回報會是全球最高,這一比例創五年多以來新高。而半數以上的受訪者預計今後中國股市會下跌或者橫盤。

美國股市,A股,股市,美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98

日本頂尖經濟學家:日本央行不需要更多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88

QQ圖片20150130155850

日本頂尖經濟學家提出了與大眾相左的意見:日本央行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刺激。

在過去7年,法國巴黎銀行日本首席經濟學家Ryutaro Kono六次被日經Veritas雜誌評選為日本第一經濟學家。

Kono表示,走低的油價將會刺激經濟增長,而政策制定者將希望日元匯率穩定。在彭博新聞社調查的33名經濟學家中,有26名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央行將在10月前加快資產購買步伐,以達到2%的通脹目標。投資公司Meitan Tradition數據顯示,本周,10年通脹互換跌至兩點新低的0.74%。

Kono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通脹可能在4月跌至負數,不過,對於日本這樣一個能源進口國來說,油價的下跌將會像減稅一樣,支持經濟增長。由於目前刺激措施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日本央行不應采取進一步的措施推動日元走低。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周四表示,油價自去年高位以來下跌了60%,這對日本經濟是一件好事。

日本經濟在去年4月上調消費稅後,重回衰退。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本周表示,日元過度的疲軟或走強都不合適。據研究公司Teikoku Databank Ltd,更多的日本公司表示因日元下跌而破產。此類公司的數量在2014年翻了3倍,達到345家。

日本央行目前每月購買12萬億日元的國債來推低融資成本,向經濟註入更多的流動性。10年期日本國債的收益率本月跌至創記錄的0.195%,而5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跌至負數。接下來10年的通脹預期也不斷下跌。10年期的平衡利率,傳統債券和與物價指數掛鉤的債券之間的息差本月最低跌至0.701,創下2013年以來新低。

據日本統計局數據,除新鮮食品外的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2.5%,這低於彭博新聞社調查的2.6%的平均預期。去除去年4月上調消費稅的因素後,核心通貨膨脹率——日本央行的關鍵指標——為0.5%。

在通脹放緩的12月,日本勞動力市場繼續收緊,職位/求職者比創下20多年來新高,而失業率跌至1997年8月以來的新低。11月,經通脹調整後的薪資連續17個月走低,

Kono預計,日本央行將達到其通脹目標。他認為,央行應將註意力從貨幣政策上移開。

油價下跌和日元止跌的正面影響將很快展現在經濟中,現在日本需要的是結構性改革。

黑田東彥周四表示,通脹下滑符合預期,這主要受到了石油價格下滑的影響。黑田東彥還重申,核心通脹率將在4月開始的新財年達到2%的目標。

上周,日本央行下調了今年4月開始新財年的通脹預估。黑田東彥表示,如果消費者和企業對通脹的預期有所惡化,日本央行將調整其貨幣刺激措施,以幫助通脹走向其2%的目標。

而券商Okasan Securities Group Inc資深債券策略師Makoto Suzuk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達到通脹目標的前景從黃燈變成了紅燈。下跌的油價和走強的日元加大了市場對進一步寬松的預期,而購債的效果已經達到了極限,讓日本央行沒有太多的選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44

經濟學家點評非農報告:美聯儲3月或修改“耐心”措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85

周五,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強勁,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5.7萬,薪資增幅創六年多新高。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可能在3月聲明中刪除“耐心”措辭,6月加息可能性加大。

美國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25.7萬,高於預期的22.8萬。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重回勞動力市場,因此1月失業率小幅上升至5.7%,高於預期的5.6%。美國1月薪資增幅反彈,平均每小時工資環比大增0.5%,為2008年11月以來最高,預期為增長0.3%;同比增2.2%,高於預期的1.9%。

1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25.2萬,本次該數據大幅上修至32.9萬。新增非農就業人口連續12個月在20萬以上,為1994~1995年以來最佳。12月薪資增幅為環比下滑0.2%,當時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多位經濟學家對美國非農就業報告進行了點評。

jobs

費城聯儲主席Plosser:

1月非農就業數據強勁,工資逐步上揚,但短期內不太可能大幅跳增。

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改善,不再是危機經濟了,美聯儲越來越難以為零利率政策辯護,美國需要考慮離開近零區間。如果盡早啟動加息,美聯儲循序漸進加息的能力將更大。

美國經濟正處於“較為正常的運作方式”之中,歐洲問題不會使美國經濟脫軌。歐洲和全世界的情況是一個數字,但這個數字通常不是決定性的數字。美國經濟是非常龐大的、基本上國內化的經濟。預計2015年和2016年美國GDP增速為3%。

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

非農就業報告強勁,增加了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修改“對加息應有耐心”這一措辭的可能。美聯儲3月FOMC會議上將對此討論。“耐心”措辭意味著,美聯儲在未來兩次會議上不會加息。如果3月會議上美聯儲修改了“耐心”措辭,那麽美國有可能在6月開始加息。

“債王”格羅斯:

若要實現美聯儲的通脹目標,薪資增速需要高於3%,或者3.5%。美國需要通脹。

PIMCO前CEO Mohamed A. El-Erian:

非農就業數據強勁,這表明美國經濟整體改善,有望持續複蘇。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Rob Carnell:

美國就業報告表明,美聯儲6月可能加息。上月工資增幅數據令人失望,1月該數據上揚,美聯儲有理由無視總體通脹下滑,在6月加息。

法國巴黎銀行:

美國1月就業報告總體穩健,這再次表明,從就業和經濟增長方面看,美國經濟可能已具備加息條件。預計美聯儲仍需更多信息,確信通脹已觸底之後,才會加息。

道明證券經濟學家Eric Green:

美國1月就業報告強勁,關鍵數據繼續趨向於支持加息,美聯儲很可能在3月FOMC會議上放棄“耐心”措辭。

德意誌銀行美國區首席經濟學家Joseph A. LaVorgna:

就業數據強勁,美聯儲很可能在3月的FOMC聲明中移除“耐心”措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68

同經濟學家過情人節 Vera Yuen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06/%E5%90%8C%E7%B6%93%E6%BF%9F%E5%AD%B8%E5%AE%B6%E9%81%8E%E6%83%85%E4%BA%BA%E7%AF%80/

這個題目是偽命題,因為根本不會發生。經濟學家才不會跟你過情人節。

所謂「過情人節」,在香港自有一套定義,一大束玫瑰、燭光晚餐、名貴禮物… …經濟學家話你戇__怕你嬲都來不及。而且不只是情人節,聖誕、生日,我們都不會慶祝。每年情人節,如果有幸看到街裡曬命戀人一對對,我們會慨歎,世事都被我們看透了。

試過約某經濟學家,講明節日正日不要見,當天他亦無約,窩在家中,原因是費事同人迫。問題不是迫咁簡單,為了做生意,假日menu都特別貴,位又訂不到,到處都是人,走出街膊頭撞膊頭,想搵啖食排隊排到癲。在全香港人都出來全年最貴的時候去消費,玫瑰最貴的時候送玫瑰,餐廳最full的時候去餐廳,絕不符合經濟原則。

而且究竟有何必要無端端為了全年某一天洗大錢?多少無知港男為了情人節一天令女友開心嗰一陣,之前之後一個月節衣縮食,還問人借錢… …有時候換來的只是女友依舊發脾氣,或者當天開心完第日一樣樣。錢應該在有需要時才使,一舊錢分開一段較長的時間使用,可令平均生活質素提升,情人節無端製造莫名的「需要」,煙花在當晚燒盡,卻令前前後後的生活質素下降,不符合經濟學均勻消費(consumption smoothing)的原則。

於是,不單止情人節,就算生日、聖誕都一樣。縱使我們相識良久,我永遠記錯他的生日。我試過生日前一個月問他:「你係咪16號生日?」「唔係呀」。生日前兩個星期又再問他:「你係咪16號生日?」「唔係」。生日前一星期再問他,結果都記錯。雖然是這樣,但他無嬲過。

然後有一天,我到他家中作客,他妹妹買了個蛋糕回來,他欣喜說:「好嘢有蛋糕食!」我話:「人哋有話俾你食咩?」「er,今日我生日喎。」「嚇係咩?… …」

畢竟他家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是相對於經濟學家而言,所以還是有蛋糕這麼回事。

***

不知甚麼原因,他媽媽知道我的生日,好像是申請表之類看過我的身分證。

伯母囑咐他說:「下星期你女朋友生日啊,你們怎麼慶祝?」

經濟學家對著普通人還能搬出理論,頭頭是道曉以大義,但對著老母只能跪低、沈默。

所以我幫他解圍:「我哋唔慶祝咖喎。」

「嚇點解唔慶祝!」

「生日無咩好慶祝」

我們連情人節也不會見,最好是窩在家中寫文。

不過,這不代表經濟學家不會跟家人慶祝,因為家人都是普通人。他們疼愛家人,就會將家人的效益(utility)算進自己的效益計算裡,為了家人高興還是會就範,畢竟老母無得揀。不過揀女友,就揀一個明事理、懂經濟的。一般港女將愛等同男人願意在你身上附出的成本,為了試驗男人的愛所以專挑成本高的活動來做,不乎效益。在經濟學家眼中,不是愛,是無腦。

經濟學家是否全部都這樣?如果他真的好愛好愛你,你又堅持情人節大龍鳳的話,我又不排除他肯做,不過這樣毫無效益,而且做得一年又有無第二年呢?不過,我也問過一個經濟學家會不會買禮物給老婆。「會」,點解?「因為我老婆唔係經濟學家囉」

本小姐喝啤酒要學黑啤,飲紅酒要飲單寧重的,飲whiskey要泥炭味,談戀愛當然要選經濟學家。

如果有個自稱是經濟學家的人說要跟你過情人節,我肯定他在撒謊,他根本不是經濟學家。就算係,好打有限。

 

港大經濟金融學院助理講師

阮穎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01

原油還能跌多少?經濟學家說要跌至1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42

原油真已見底反彈了?有經濟學家認為暴跌才剛剛開始,油價至少還能再腰斬一半。

目前美國WTI原油在53美元/桶,相當於2014年6月時107美元的一半。經濟學家、金融分析師A.Gary Shilling在彭博新聞社撰寫專欄稱,他認為未來油價將跌至10到20美元。

A.Gary Shilling的理由很簡單:目前原油供給遠遠超過需求。

fredgraph-97

目前美國原油產量為910萬桶/天,預計明年產量將增長30萬桶/天。沒錯,鉆井數量在下降,但是關閉的都是那些效率低下的鉆井,而不是先進的水平鉆井平臺,這些平臺正是美國巖石油石油產業的支柱。如果再計入伊拉克政府和庫爾德人達成的協議,國際原油市場供應量又將增加55萬桶/天。

在供應攀升的同時,需求依然疲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預計,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將降至2820萬桶/天,為去14年來最低,這比上一次的預期又下降了60萬桶,並且低於3000萬桶/天的目前的供應量。歐佩克同時把2015年的全球需求展望下調至2912萬桶每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45

追隨格羅斯步伐 PIMCO首席經濟學家離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76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今天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Paul McCulley將於月底離職。

McCulley是PIMCO創始人、前首席投資官格羅斯的親密戰友,於2014年5月受格羅斯聘請就任PIMCO首席經濟學家。

在提到他的離開時,PIMCO現任首席投資官Daniel Ivascyn表示:“Paul去年5月被比爾格羅斯招募回到PIMCO團隊,他們兩人的親密友誼和合作保持了20多年。我們理解Paul離職的決定。他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祝願他前程似錦。

2014年9月26日,傳奇投資人、被稱為“債券之王”的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宣布離開自己在1971年創立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並加入Janus Capital,繼續從事債券基金管理工作。

McCulley表示:“我就任時就說過,我接受這份工作是為了和格羅斯並肩工作。我想以一名經濟顧問的身份,做自己最喜歡的算哪件事:思考、寫作和‘高談闊論’。我在這里的使命已經完成了。我將在其他地方繼續自己喜歡的事業,我可能會去學術界。PIMCO將是我心中永遠的聖地。”

McCulley在PIMCO最後的工作日為2月28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