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況好轉 零售商遲推優惠
1 :
GS(14)@2018-01-07 16:26:47■今年下半年零售市況轉好,不少商戶指毋須刻意減價,並對明年市道感樂觀。
【本報訊】去年為刺激市道,不少零售商特意提早「過節」,早在11月初便推聖誕促銷活動,但今年下半年市況轉好,業界指毋須刻意減價,消費氣氛亦不錯,故延遲聖誕優惠約半個月至12月上旬,並對明年市道感樂觀。去年在11月中已推聖誕優惠的運動品牌Skechers,延遲至今年12月初才提供最低8折優惠,減價幅度較一般傳統運動品牌少。公司香港及東南亞區總裁梁永成表示,留意到業界同樣推遲減價活動,因下半年市況好轉,「下半年旅客多咗,零售銷售額回升,唔需要減價去吸引人」,他對聖誕銷情感樂觀,料生意額可按年升逾兩成。他稱過去18個月因本港零售欠佳,故集團在住宅區開設4個Outlet(特賣場)散貨,提供減價貨品,但明年未打算再開Outlet店,反而會積極開店,目標多開3至5間。另外,本報12月初到位於尖沙嘴的Bossini(堡獅龍、592)分店,發現尚未推出節日優惠,至本月中旬才推出低至半價優惠。
■梁永成
奢侈品生意額錄增長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早前解釋,服飾品牌商今年聖誕推廣力度減少,主要原因與零售商原先對市道仍悲觀,故減少買貨有關:「近兩至三年買少咗貨,所以減價力度唔可以同去年一樣咁大。」他估計今年12月零售銷售額會重回正增長。經營護膚品牌的奧思集團(1161)行政總裁譚肇基認為,今年氣氛轉好,但因市民已習慣早一至兩個月買聖誕禮物,故品牌未有延遲減價,維持10月尾推出聖誕套裝,並對聖誕銷情有信心。除一般服飾外,奢侈品牌商同樣感到市況轉好。東方表行(398)董事及公司秘書林慶麟表示,自從內地政府打貪以來,高檔奢侈品銷情一直下滑,但今年受惠基數低、股樓俱旺及環球市場轉好影響,本港奢侈品終「谷底反彈」,並預計升勢會持續一至兩年。他指12月門市人流及生意額均有改善,預期生意額錄低雙位數字增長。記者:范穎琛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4/20254245
內銀資產好轉 招行重農行受捧
1 :
GS(14)@2018-01-15 03:27:28■今年內銀股整體盈利料有10%或更高增長,招行增幅更可能高達20%。資料圖片
【本報訊】不少股評人今年均睇好內銀股,證券界認為除了估值因素外,資產質素好轉將支持板塊出現轉捩點,今年盈利可望復蘇至逾10%的雙位數增長。單計今年,多隻內銀追落後升近半成,其中包括工行(1398)、建行(939)、招行(3968)、重農行(3618);農行(1288)更升達7.4%。內銀股亦存不確定風險,包括存款競爭、一行三會就金融機構「大資產管理新規定」(資管新規)最終定案,以及中銀監理財業務新規等,對淨息差及理財收益有潛在影響。即使如此,分析指從估值及股息率(約4至5厘)看,內銀股仍「抵買」,依據資本充足率強、吸存能力勁及資產質素好等「三強」準則入手,招行及重農行可看高一線。花旗相信,在資產質素改善下,內銀股估值會被重估調高;新國際會計準則IFRS9實施,亦會吸引專揀高息回報及股價穩定為投資對象的保險公司青睞。瑞信早前在京滬深圳舉行研討會,報告謂內地投資者對估值偏低的大型內銀有吸納興趣。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說,過去數年內銀處置不良資產取得成果,今年撥備支出應會減少,故2018年大部份營運優良的內銀,「盈利可大幅反彈至10%以上雙位數增長」。
憂存款增長放慢
不過,內銀股前景存在兩大風險,其一是存款增長放慢,部份與當局嚴打空轉套利令由此衍生的結構存款亦下降有關,也有存款流失至貨幣市場基金,去年末季一些存款基礎不夠的銀行已在市場競爭吸存,此舉將增加息差收窄壓力。另一風險是資管新規落實版本及理財新規細則,對銀行理財收益的影響;惟即使如此,他認為從估值或股息率看,內銀股仍屬「抵買」。華泰港股金融首席分析師陳姝瑾亦說,去年起內銀股已呈轉捩點格局,不過今年會更明顯,隨着利率收益上行,淨息差料會持平或微漲,今年內銀股整體盈利會有10%或更高增長,招行增幅更可能高達20%。她指內銀最大風險因素,是資管新規及中銀監理財新規等細則,但早前公佈已有建議,容許內銀旗下成立資產管理的專項子公司,相信對銀行資本運用是利好因素。記者:劉美儀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8/20268095
陸振球:零售好轉 九置前景俏
1 :
GS(14)@2018-02-03 09:43:2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401&issue=20180203
【明報專訊】耶倫主持她任內最後一次的聯儲局會議未有加息,但強烈暗示下月加息機會極高,美國10年期債息昨日在歐洲時段升穿2.8厘,30年期債息更是明確升穿3厘。香港雖然仍未正式加息,代理仍在高唱縱使將來香港加息,也不會對樓巿有重大影響。不過,新做按揭選擇拆息按揭(H按)比例卻是開始回落(圖1),採用定息按揭的比例也在增加,實在反映買樓人士或提供按揭的銀行,並不是對未來息口變化完全置諸不理。
拆息回升用H按着數減
雖然近期香港銀行的1個月拆息回落至1厘以下,但和去年中比較仍高出超過1倍,以往在巿場預期息率低處未算低,人們會較願意採用拆息按揭以享受較低的按息,但隨着去年中起拆息回升,採用拆息按揭的着數大為減少,如預期未來香港加息,採用H按更是隨時賺頭蝕尾,所以採用H按的比例也開始回落,反映巿場對息率上升的憂慮,更有愈來愈多人開始考慮採用定息按揭,藉以鎖定供樓初段時間的按息上升風險。
說到按揭,近年樓價攀升,以至上車客愈來愈難儲到首期,本來也可透過申請按揭保險,用較高按揭成數來買樓,不過,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顯示,原來截至去年12月,面積為431平方呎以下、屬上車盤的細單位之中,新界區平均售價已升至約518萬元,九龍區平均售價約551萬元,港島區的上車盤平均售價更高至658萬元(圖2)。
樓價過高按揭保險無助上車
以現行政策,只有450萬元以下物業才可承做九成按揭保險,450萬至600萬元只可做八成,600萬元以上沒有按揭保險可以提供,若根據差估署的數據,新界和九龍的上車盤,平均計最多也只可做八成按(更有貸款額上限360萬元),港島的上車盤平均高達658萬元,不能承做按揭保險,以要儲四成首期計算,約263.2萬元,以香港二人家庭中位數收入低於約2萬元,若要買一個港島區上車盤,不吃不用,儲首期也要11年多,若要每月花一半收入做開支,就要22年才可以儲到首期買上車盤!
香港樓價高買樓難,已造成不少社會怨氣,而對收入低的家庭而言,不單是買不起樓,如沒有公屋,更可能要被迫租劏房住!立法會補選將於3月11日舉行,港台昨日早上舉行九龍西選舉論壇,3名參選人姚松炎、鄭泳舜和蔡東洲均有出席。論壇中談及劏房問題嚴重,報稱獨立的蔡東洲提到自己在觀塘區劏房住了14年時,一度感觸,泣不成聲,直言「高官啲樓應該拎出嚟畀人住」。
論壇中,民建聯鄭泳舜認為,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劏房居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填政治聯繫的姚松炎則稱,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短期方面,政府以空置校舍和政府用地幫助劏房租戶;中期方面,在公屋編配中,加快公屋興建和加速劏房戶上樓;長期方面,棕土先行,亦可以利用部分高爾夫球場用地建公屋。
筆者認為,香港劏房問題嚴重,政府自然有責,但一些逢政府建議新增土地政策必反的政客和團體,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研究指出,只要容許將郊野邊緣地帶約1%的土地建樓,香港可多建近100萬個單位,香港房屋供應短缺的問題可大為紓緩,樓價和租金回落,政府也可大增公屋供應,最受惠是低下階層。
零售復蘇利加租九置具吸納價值
文首提及美國債息上升,奇怪的是,美息升但美元卻持續弱勢,單是去年美匯指數便跌了約14%,和中原樓價指數的升幅相若,亦即若以非美元計,香港過去一年的樓價其實只是打橫行!不過,在聯繫匯率下,美元弱即港元弱,會有利香港的零售巿道,統計署便公布去年12月香港的零售總值按年升了約5.8%,而業界也指出香港的零售業低潮應已過去,如此會提供什麼的投資機會?
當然,零售好轉可以考慮投資零售股,同時也可以留意商場收租股。不過,最能受惠弱美元應是主力針對海外消費者的高檔商場物業,民生商場則利好有限。或許是這個原因,今年以來,主要擁有包括海港城、時代廣場等高檔商場物業的九倉置業(1997),其股價明顯跑贏主打民生商場的領展(0823),昨天九倉置業股價更破了去年底上巿以來的高位(圖3),變成技術上沒有蟹貨阻力的商場股,如稍後零售業進一步復蘇,將有助九倉置業的商場加租,令該股具吸納價值。
[陸振球 樓市解碼]
陸振球﹕港股好轉 慎防暗湧橫流
1 :
GS(14)@2018-05-14 09:47:11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577&issue=20180514
【明報專訊】兩星期前本欄題目為「五窮月 莫太慌」,港股在恒指再試低位後上周升了近1200點,更升穿了大型三角的阻力,至少上半月表現算是不錯,本周三股王騰訊(0700)公布業績,之後該股的表現,相信會是後巿能否再攀升的重要指標。
長和(0001)主席李嘉誠上周四正式退休,被股東問及他過往如何處理重大交易買賣,他說這個問題很容易答,他會多數先考慮交易有否失敗的可能,失敗的程度,以及自己能否承擔,損失有多大,反而想好的一面較少,並說這樣對公司及股東最好。
李嘉誠以上的回答,投資者也應多多參考,大部分投資者做錯決定,主要是只想到買入股票或其他投資工具後可以賺幾多,甚少會先考慮可能做錯決定或投資錯誤,甚或因貪念驅使而希望可以搵快錢,以至用高槓桿或透過衍生工具操作,到了巿况不如預期或逆轉時便不知所措,不懂或不能立即止蝕,最終虧了大錢,甚至負債纍纍。
說實在的,現在港股雖已好轉,但中美貿易戰可以突然惡化,美國6月又勢必再加息,因此仍不建議瞓身重注,除了保留一部分現金,也可考慮在投資組合加入一些防守元素,比如可持有一些黃金或金礦股。另外,《明報》將在5月27日和碧桂園合辦「港樓難負擔? 海外置業投資機會」免費講座,詳情及報名可登入:link.mingpao.com/54088.htm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陸振球 主編的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