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MF首次公布全球人民幣外儲持有情況:占比1.0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月31日首次公布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持有情況。IMF當天公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達845.1億美元,占參與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成員外儲資產的1.07%。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為10.79萬億美元,低於前一季度的11.06萬億美元。其中參與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成員的外儲資產為7.9萬億美元。

IMF去年10月開始在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調查中單獨列出人民幣資產,以反映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的持有情況。

IMF此前曾表示,這一舉措反映了中國通過市場化改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可以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外儲的統計數據,同時有可能提高各國在外匯儲備配置中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

目前有146個國家和地區自願向IMF報告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IMF將成員持有的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澳元、加元和人民幣8種貨幣的外匯儲備總量單獨列出。IMF不公布單個國家或地區的數據。

中國2015年9月自願向IMF提供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季度數據,這是中國提高金融數據透明度的重要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07

央行:3月末外儲余額增長39.64億美元 連續兩月回升

央行4月7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報30090.88億美元,較2月份的30051.24億美元,回升39.64億美元。

另外,中國3月末黃金儲備報737.39億美元,較2月末的743.76億減少6.37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83

4月外儲三連升站穩三萬億 資本外流“最壞時代”結束

5月7日,央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2017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03萬億美元,較3月底上升204億美元,增幅0.7%,連續第三個月回升。

外匯儲備的連續回升,銀行結售匯逆差規模的收窄都體現出跨境資金流出的壓力趨緩,外匯供需日趨平衡。在不少專家人士看來,跨境資金大幅流出的“最壞的時代”已經過去。

外儲“三連升”

中國央行公布4月份官方儲備資產,4月外匯儲備30295.3億,預期30200億,前值30091億,今年以來外匯儲備已經連續三個月回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周日(5月7日)表示,4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繼續向均衡狀態收斂,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有所上升。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推動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回升。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本月外匯儲備的上升可能是債券資產價格估值的波動、以及債券利息收入等因素有關。簡單估算本月美債估值上升的貢獻約184億美元。

德意誌銀行副行長、北亞地區資本市場總監李民宏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比起去年,今年我國的國際收支的形勢確實好轉了很多。這主要是人民幣貶值的幾個壓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減輕。第一個是強勢美金,現在來看美金沒有那麽強了。第二個導致人民幣壓力的是國內經濟放緩,現在來看,去年國內經濟已經探底了,現在已經在局部回暖,盡管不會回到過去8%以上的高速增長,但是也不會跌破6.5%,至少在未來兩年的窗口里基本是這樣的情形。此外,資本外流還面臨著一個壓力就是海外投資,過去經濟放緩,國內的投資回報率太低,所以很多企業選擇海外投資來滿足需求,當經濟回暖,這方面的壓力也隨之減少。

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還在加速,今年5、6月份會繼續討論人民幣是否會納入MSCI指數;此外,彭博已經將國內債券市場納入全球債券指數,花旗、巴克萊也表態接下來有這樣的打算。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又重新回到了國際投資者的視野。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匯率市場化改革對於跨境資金的雙向流動有很大的作用。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稱,2017年年初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經濟增速略有回升,一季度經濟增長6.9%,比去年第四季度提升0.1個百分點,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有所好轉。全球經濟繼續緩慢複蘇,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相對平穩,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受此提振,企業購匯更趨理性,市場主體結匯意願有所增強。

外匯局日前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亦顯示,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跨境資金流出的壓力趨緩。

今年一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409億美元,其中3月逆差116億美元,1月和2月分別是192億和101億美元,逆差規模較此前大幅收窄。2016年四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943億美元,一、二、三季度分別為1248億美元、490億美元和696億美元。這一數據說明我國外匯供求逐步趨向基本平衡。

謝亞軒認為,4月外儲數據再次印證了,央行向外匯市場的供給減少,外匯供需自求平衡。“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飆升,加息已成定局,然而美元指數維持弱勢,人民幣匯率預期穩定。領先指標招商亞洲新興市場流向指標小幅反彈,預示著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壓力持續緩解。因此,中國資本外流依舊不是影響國內資金面的關鍵因素。”謝亞軒表示。

資本外流“最壞時代”結束

從今年年初,美元指數快速走強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壓力,外匯儲備能否守住3萬億關口,令市場憂心忡忡。而如今,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業內人士認為,跨境資金大幅流出的“最壞的時代”已告終。

“對於投資者來說,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資本外流已經是去年的舊的故事;2017年新的故事是,一旦人民幣開始掉頭升值,一旦美元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弱美元周期,出口企業是否做好的外匯風險敞口的管理。”李民宏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記者表示,綜合國內條件來看,過去跨境資金大幅凈流出的階段應該說已經結束了。

在趙慶明看來,當下美元的強勢已經結束,根據目前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方法,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走弱已經不可能。

“2015年底至今,按照現在的人民幣匯率定價,當美元走強的時候,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略微升值;當美元走弱的時候,人民幣對美元略微走強,對一籃子略微走弱。”趙慶明稱,人民幣對美元一旦穩定或者是升值的話,資本流出的形勢也就基本穩定。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在一季度外匯收支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看,美聯儲三次加息的影響是逐步減弱的。

從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至今,美聯儲已加息三次。2015年12月份首次加息時,美元指數在加息前的最高漲幅為7%左右,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當年四季度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下降了1838億美元;2016年12月份第二次加息前,加息預期與美國總統大選效應共同推動美元指數最高漲幅為9%左右,當年四季度我國外匯儲備余額下降了1559億美元;今年3月份美聯儲第三次加息前,美元指數最高上升了2.7%,一季度外匯儲備余額略微下降了14億美元,其中,1月份下降123億美元,2、3月份分別上升69億和40億美元。

外匯收支趨於平衡

不過,趙慶明也表示,即便是人民幣對美元不再出現大幅貶值,跨境資金也不太會快速回到過去大幅凈流入的狀態,外匯儲備也不太可能再大幅增長,未來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將保持均衡。

他稱,一方面,從年初1月5日前後,美元指數創了104的新高之後走弱,現在美元指數在99左右,也就是相對年初的高點,貶值了5%左右;但是人民幣對美元只是略有走強,從6.96略微升值到6.89,走強的幅度只有1%左右。按照目前的定價方式,除非美元大跌,人民幣對美元才能有一個可觀的增值。另一方面,目前市場對於匯率的波動更加適應了,所以資本的流出流入更加均衡。

除此之外,趙慶明認為,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個人的全球資產配置已經開始,還遠未結束,除非人民幣大幅升值,才可能出現資本流向的急轉,這種情況下,資本的流入流出大體平衡,外匯儲備不會出現原來那種大幅增長的情況。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稱,“往前看,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經濟基本面將進一步發揮穩中向好的基礎性作用,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基本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向均衡方面發展,這些因素都將推動外匯儲備規模進一步趨向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02

外匯局:我國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等推動外儲規模回升

5月7日消息,今天央行公布中國4月外匯數據,4月末外匯儲備30295.33億美元,4月末黃金儲備5924萬盎司。隨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7年4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負責人表示,4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繼續向均衡狀態收斂,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有所上升。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推動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回升。

有記者提問: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2017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3月底上升204億美元,請問造成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是什麽?

外管局負責人表示,截至2017年4月30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295億美元,較3月末小幅上升204億美元,增幅為0.7%,為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回升。

4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繼續向均衡狀態收斂,外匯供求趨向基本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有所上升。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推動了外匯儲備規模的回升。

2017年年初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經濟增速略有回升,一季度經濟增長6.9%,比去年第四季度提升0.1個百分點,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有所好轉。全球經濟繼續緩慢複蘇,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相對平穩,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受此提振,企業購匯更趨理性,市場主體結匯意願有所增強。

往前看,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經濟基本面將進一步發揮穩中向好的基礎性作用,人民幣匯率預期保持基本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向均衡方面發展,這些因素都將推動外匯儲備規模進一步趨向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07

四月外儲規模小幅下降,外匯局:跨境資金仍將保持總體平衡

據外匯局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8年4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表示,截至2018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49億美元,較3月末下降180億美元,降幅為0.57%。

4月,我國跨境資金平穩運行,外匯市場繼續呈現供求平衡格局。國際金融市場美元指數上漲超過2%,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下跌和資產價格回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下降。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開局良好,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並保持基本穩定,匯率預期合理分化,境內外匯市場供求自主平衡。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延續穩中向好態勢。隨著對外開放新格局有序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我國跨境資金仍將保持雙向流動、總體平衡的格局。與此同時,雖然面臨各種不確定性,但全球經濟仍將保持複蘇勢頭。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總體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38

五月外儲規模小幅下降 外匯局: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

截至2018年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06億美元,較4月末下降142億美元,降幅為0.46%。對此,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2018年5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

該負責人表示,5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美元指數上漲2.3%,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下跌,但資產價格總體上漲,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下降。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向好,呈現生產需求穩中有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的良好發展態勢。外匯市場供求持續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市場主體的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

展望未來,我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此基礎上,我國外匯市場將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總體延續合理均衡的跨境資金流動格局。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增長延續複蘇的背景下,不同經濟體增長有所分化,金融市場還面臨不確定因素。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總體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52

7月外儲不降反升,跨境資金保持凈流入

人民幣匯率持續調整下,跨境資金仍然保持凈流入,7月外匯儲備數據不降反升。

中國人民銀行8月7日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79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58億美元。交行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認為,7月匯兌因素對外匯儲備的影響不大,而10年美國債收益率略有上升,債券估值因素略有負面影響。因此,7月外儲增加表明當前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總體穩定,保持凈流入。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告訴第一財經,外儲增加意味著,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央行沒有大量使用外匯儲備去調控匯率。

在多位市場人士看來,本輪貶值期間我國參與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各方均一直保持了“探索性的定力”,市場化程度較上一輪貶值期間顯著提升。盡管匯率波動明顯加大,但市場流動性平穩、匯率日間波動並未逼近波動上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基礎未變和韌性增強。

跨境資金保持凈流入

管濤告訴第一財經,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面臨調整壓力下外匯儲備可能會大幅減少,但現在看來外匯儲備不降反升,好於市場預期。另外,由於估值因素對外儲數據影響不大,外匯儲備增加意味著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盡管二季度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了連續調整,但7月跨境資金仍然保持了凈流入態勢。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環比上升58億美元,主要原因為資金凈流入而非匯兌和估值因素。

“7月美元指數在94-95波動,總體變化不大,歐元、日元、英鎊等對美元匯率未有明顯變化,匯兌因素對外匯儲備的影響不大。7月十年美國債收益率略有上升,債券估值因素略有負面影響。”鄂永健分析,7月外儲增加表明當前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總體穩定,保持凈流入。

今年一季度及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呈現出2001以來的首次逆差,這一度引發市場擔憂,但經常賬戶二季度重新轉為順差。

8月6日外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69億元。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經常賬戶是衡量一國外部均衡的重要指標,並對匯率預期等有著指示意義。

從短期視角來看,伍戈預計,下半年我國經常賬戶有望保持順差格局。當前海外經濟景氣度仍處高位震蕩,疊加前期人民幣貶值的滯後作用,下半年我國出口基本面並不悲觀。而國內經濟邊際放緩的背景下,進口需求可能趨弱。居民收入趨緩及匯率貶值使得服務逆差也難以持續擴大。未來內外需的變化有利於我國經常賬戶繼續轉正。

“更長時間維度來看,擁有複雜技術等比較優勢的經濟體,其經常賬戶往往不易持續逆差,貿易摩擦等沖擊也難以根本改變其經常賬戶狀況,諸多國別案例對此都有印證。”伍戈稱。

資本項目順差減小影響有限

2018年二季度,經常賬戶順差58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182億美元,跨境資本延續2017年一季度以來凈流入的趨勢。

鄂永健在報告中指出,二季度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保持順差,但順差規模環比一季度下降了5131億元。考慮到未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依然存在,非直接投資差額或將面臨一定壓力。

而在管濤看來,國際收支數據來看,二季度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存在“雙順差”,但兩項順差差額不大,國際收支仍然處於自主平衡狀態。上半年國際收支數據也恰恰反映出央行退出幹預以後,國際收支的自主平衡能力增強。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市場應當更加關註國際收支的整體平衡,在經常項目順差的情況下,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環比小幅下降的影響並不大。

甄梅在報告中稱,一季度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呈現順差,特別是境外投資者繼續增加對我國的投資。一季度對外負債凈增加1709億美元,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增加730億美元,來華證券投資凈增加438億美元,吸收非居民存款和獲得境外貸款等其他投資負債凈增加544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盡管7月人民幣匯率發生了持續調整,但境外機構對中國國債的投資意願卻不斷增強。中債登數據顯示,持有中國國債總量卻達到了9803.69億元,距離萬億整數關口僅一步之遙,並連續18個月維持升勢。

央行退出常態化幹預

管濤還對記者指出,人民幣調整的情況下,7月外匯儲備依然保持增加,也意味著央行沒有大量使用外匯儲備去調控匯率。鄂永健也分析到,7月外儲的增加,表明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央行未就匯率進行幹預。

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甄梅對第一財經表示,本輪匯率波動主要由市場推動,央行基本不再進行常態化的幹預。由市場力量主導的價格波動明顯促進了匯率彈性的增加,有利於發揮匯率調節國際收支的緩沖器作用。

“同時,經濟增長的總體平穩、境內金融市場的成熟和加快開放、國際收支的趨於均衡也為完善由市場發揮主導作用的匯率機制創造了條件。” 甄梅稱。

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也告訴記者,從匯率形成機制來看,央行基本已經退出常態化幹預。本輪貶值期間我國參與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各方均一直保持了“探索性的定力”,市場化程度較上一輪貶值期間顯著提升,並未出現更多的行政性管制。盡管匯率波動明顯加大,但市場流動性平穩、匯率日間波動並未逼近波動上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基礎未變和韌性增強。

他進一步回顧,“8•11”匯改以來,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2017年5月,在基本面改善、資本流動管理加強背景下,中間價報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隨著單邊預期被打破,市場進入雙向波動,2018年1月9日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回歸匯率政策中性 。盡管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快速跌破6.7、6.8等市場關註水平,但匯率形成機制一直未變、中間價較前一日收盤價偏離幅度不大,匯率漲跌基本由市場決定,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人民幣市場現多重新變化

在孫煒看來,除了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本輪貶值中人民幣匯率市場還出現多重新變化,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的基礎上,市場主體的“頭寸、預期、行為、結果”傳導機制作用逐步顯現,並通過市場供求影響匯率走勢。

客盤方面,年初人民幣快速升值,持匯企業來不及調整,大量外匯資金被套牢,風險暴露;4月下旬美元開始反彈,這些企業頭寸回補,結匯盤明顯壓制美元兌人民幣上行幅度;進入6月,結匯企業前期被套外匯資金已經解套,不少企業短期預期轉變,選擇持匯觀望,而購匯企業的分紅購匯需求則相對固定,貿易摩擦憂慮也推動市場參與者因情緒轉化而提前購匯。

機構盤方面,由於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者多為銀行,需求相對單一、基於美元指數走勢的交易策略趨同,擁擠的單方向頭寸容易引起踩踏。6月下旬以來,在客盤結售匯供求基本平衡甚至是結匯可能更為占優的前提下,機構自營業務比較明顯的影響了市場供求,一致性的人民幣空頭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超調,日間波動大幅提高。

孫煒還發現,本輪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市場情緒的強化與突變。4月以來,貿易戰憂慮持續施壓人民幣,但因後續演進前景不明,貿易因素對匯率市場的影響比較有限。進入6月,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市場情緒的突變和強化推動人民幣快速下行:一是,避險和謹慎情緒主導市場。短期內,匯市聚焦於非經濟因素影響,經濟基本面和技術因素顯著弱化。二是,實需項下季節性購匯需求持續處於高位。時逢6-7月,境外上市企業要付息和外資企業也要利潤匯回,市場情緒的切換進一步提升了企業購匯行為。三是,加快人民幣匯率回調壓力釋放速度。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偏強,積蓄的回調壓力在市場情緒作用下加速釋放,最終上述因素的共振加強引發了一輪快速補跌和超調。

甄梅對第一財經記者回顧到,本輪人民幣下跌是受美元整體反彈觸發的,5、6月份以來市場對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和中國經濟基本面指標呈現走軟跡象是人民幣加速回落的重要驅動因素。

她認為,本輪人民幣匯率波動特征明顯區別於2015-2016年。首先,本輪匯率波動主要由市場推動,央行基本不再進行常態化的幹預。第二,市場情緒穩定,未見恐慌性購匯,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穩定。

除此,離岸、在岸價格基本同步,掉期點持續收窄。本輪市場波動中,境內外價格總體保持同步,且境內外掉期點都大幅回落,顯示看空人民幣的投機性倉位較低,市場保持理性。國際收支趨於均衡,境內資本市場加快開放,未見明顯資本流出壓力。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天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22

內地外儲連跌四季

1 : GS(14)@2015-07-22 23:01:31

【資金外流】內地資金持續外流,人行昨日公佈數據,6月底外滙儲備餘額降至3.69萬億美元,低過市場預測的3.75萬億美元,較第一季再減400億美元,為連續第四個季度下降,為2013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由於上述數據是在7月初大股災之前統計,之後外儲或有可能進一步減少。



新增貸款高預期

不過,其他6月金融數據則優於預期。期內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年增11.8%,高於市場預期的11%;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約1.28萬億元,高預期的1.05萬億元。社會融資方面,6月份增加1.8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00億元。《彭博》昨引述消息指,中國財政部考慮第三批地方政府債置換額度,初步設在1萬億元人民幣,星展唯高達(香港)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謂,地方債置換有助提升內銀貸款能力,對市場流動性料有幫助,不過同時要視乎貸款需求,如下半年按揭及政府政策如一帶一路等能否帶動更強勁貸款量。人行昨亦公佈第二季度例會情況,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5/192199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570

中國外儲減速放緩 恒指急彈 離岸人幣觸6.336 「811匯改」後新高

1 : GS(14)@2015-10-09 02:17:2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8/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8月中國外匯儲備創下歷史最大單月跌幅,9月外儲下跌顯著放緩,按月跌432.8億美元,跌幅遠少於市場預期的574億美元。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9月持續升值,昨日更曾升至811匯改後最高價6.336。市場最為擔憂的人民幣貶值與資本急速外流形勢已大為緩解,恒指昨日大升逾600點。經濟學家預期10月外儲跌幅將進一步放緩,至於中國經濟能否谷底回升,重新為亞太區股市注入動力,則視乎隨後公布的其他數據能否配合。

明報記者 顧冷冰、廖毅然

恒指夜期昨晚收市時報22,401點,較日間期指跌72點。

央行公布,9月中國外匯儲備按月跌432.8億至3.514萬億美元,此前市場普遍預期9月外儲將跌至3.5萬美億。高盛報告指出,由於美元升值,中國外儲9月或貶值50億美元,故實際外儲減少或只僅380億美元。811匯改後,人民幣的貶值造成當月外儲下跌創下歷史紀錄。市場擔憂,為防止人民幣再貶值,央行將需要動用大量外匯儲備托匯價,這將加速資本外流。而急劇的資本外流將衝擊市場信心,導致更大程度貶值,陷入惡性循環。惟最終在內地連番出招後,開始奏效,9月外儲下跌速度顯著放緩,恒指昨天亦直線向上。

恒生﹕未來數月出口或溫和反彈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認為,人民幣匯價平穩後,央行不必再出手托匯價,將減少外儲消耗。另外,中國未來數月的出口或溫和反彈,貿易盈餘將有助增加外匯儲備。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外匯充足性計算公式,中國只需2.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故不必擔心外儲減少。

料10月外儲跌勢再減慢

9月外儲下跌顯著放緩,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昨日一度升155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或0.24%,至6.3364。渣打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丁爽表示,中央多次強調人民幣不貶值,收到成效,央行「宏觀審慎措施」和收緊資本管制收到成效,套利交易逆轉。市場對於中國資本外流的看法趨於正面,遠期售匯保證金將由10月中開始徵收,因而10月份外儲減少勢必進一步放緩。

市場料A股復市做好

富邦銀行(香港)高級副總裁張宇翹指出,近日有不少原看淡的短盤現「軃盤」,主要是怕央行出手干預離岸價,突然做低幾百點子。另方面,美國延後加息令市場預期美元會回落,人民幣相對有上升空間。而內地長假期間,港股升了不少,市場預期今A股復市會做好,亦拉升人民幣,因此看淡的短盤減少,長倉反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28

中國外儲結束5連跌 人民幣波動緩和 上月增114億美元儲備

1 : GS(14)@2015-11-08 23:31:2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8/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隨着人民幣企穩,中國外匯儲備上月重見回升。人民銀行昨日公布,10月底外匯儲備較9月底增加113.9億美元,達到3.526萬億美元,扭轉5個月連跌。分析認為,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降溫、人行政策引導以及貿易順差增大,是外匯儲備止跌的主要原因,一旦人民幣獲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將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及維持外匯儲備。

其他官方儲備資產方面,10月底黃金儲備為632.6億美元,較9月底增長21億美元;10月底基金組織儲備頭寸為46.4億美元,較9月底46.9億美元下降;10月底特別提款權由9月105億元微降至104億美元。

距歷史高位仍差13%

根據人行數據,2008至2013年,年均新增外匯儲備3276億美元。2014年6月底,外匯儲備達到3.99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不過,自2014年9月開始,外匯儲備開始呈現逐月下降趨勢。2015年4月小幅回升後再次連續下跌。8月外匯儲備減少939億美元,減幅創歷史最大紀錄,9月底再減少432.6億美元,至3.51萬美元。

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表示,人行9月開始嚴查各銀行人民幣購匯售匯的真實性,對資金跨境實施全面監控,防止跨境套利,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資金外流,是上月外匯儲備上升的一大原因。另外,中國經濟雖然下行,增速仍然高於其他國家,人行一再表態會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投資者對人民幣貶值的恐慌心理已有所轉變。

美國加息 對華外儲影響不大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除了市場對中國經濟憂慮氣氛緩解,上月中國貿易順差較大,亦減緩了外匯流出的趨勢。直至昨天,中國尚未公布10月份的進出口及貿易數據。

民生證券發表報告認為,美國加息或令人民幣面臨再一次貶值預期的衝擊,不過陳鳳翔和屈宏斌都認為,美國加息因素早已在市場反映,短期對外匯儲備情况影響不大。

學者﹕人幣倘納SDR 增市場信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於本月底決定人民幣能否加入SDR貨幣籃子,據美國財政部聲明,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向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態,如果人民幣滿足IMF的現有評估標準,美國將支持人民幣納入SDR。陳鳳翔稱,一旦人民幣納入SDR,將產生過萬億的人民幣需求,這更能促使市場信心回升。

人行降息降準以來,內地股市漸漸從前期的崩盤中恢復,有利資金回流內地市場。根據彭博數據,上證綜指上月累計升逾10%,為4月以來最佳表現。在岸人民幣上月升值0.6%,亦是7個月以來最大升幅。

明報記者 武君
2 : GS(14)@2015-11-08 23:31: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8/news/ea_eaa2.htm
基金互認 外管局只監控總額度
2015年11月8日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內地與香港證券投資基金跨境發行銷售資金管理操作指引》(下稱《指引》)。外管局提出,只對基金互認作出總額度監控,基金跨境發行募集資金可以人民幣或外匯形式匯出,同時鼓勵跨境發行銷售以人民幣計價和跨境收付。不過《彭博》引述基金界人士表示,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將較有利美元標價的基金。

預期人幣貶值 利美元基金

根據《指引》,外管局不會對單個機構及單隻產品的額度進行審批。若產品涉及貨幣兌換,則可由託管人或代理人直接在銀行辦理。互認基金的信息報告手續,下放至託管人(銀行)或代理人(銀行或基金公司)辦理,建立系統化數據統計和報送程序。

雖然外管局明言鼓勵互認基金跨境銷售時以人民幣計價,但是《彭博》在訪問太平金控研究及資產配置部主管周道傳時指,在人民幣貶值和美元升值預期下,他認為中港基金互認操作,會對美元標價的基金較有利,亦對排名靠前業績好的基金有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