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武漢成都新落戶大學生猛漲,首批新型城鎮化試點加速城市落戶

第一批新型城鎮化試點正在加快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武漢光谷為例,目前光谷地區人口規模已達130萬人,其中70%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

國家發改委網站日前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經驗的通知》(下稱《通知》)稱,為在更廣範圍釋放改革紅利,國家發展改革委對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並將主要經驗印發各地區借鑒。首批經驗共24條,包括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健全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加快引導城市要素下鄉、改革創新行政管理體制等5大方面。

自2014年起,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分三批將2個省和246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率先探索城鎮化關鍵制度改革。2017年底,第一批試點2個省和62個市鎮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其中一些典型經驗已通過政策性文件在全國範圍推開。

武漢成都新落戶大學生猛漲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一大重點,首先是持續降低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落戶門檻,一些城市在參加城鎮社保年限不得超過5年的國家規定下,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

例如,安徽省合肥市將主城區落戶條件放寬為就業滿2年、參加城鎮社保滿1年。廣東省東莞市取消實施8年的積分落戶制度,將落戶條件放寬為參加城鎮社保滿5年、辦理居住證滿5年,並將新生代農民工、技術工人、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人口列為落戶重點人群。重慶市不設落戶指標控制、不搞積分排隊,外來人口達到一定就業年限(最長5年)即可直接辦理落戶。

其次,是探索大學生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零門檻落戶。一些城市取消就業、參加城鎮社保和居住年限的落戶前置條件,允許大學畢業生持畢業證、戶口本、身份證先落戶後就業。尤其是從去年以來,武漢、西安、成都等大多數二線城市紛紛發起“人大爭奪戰”,爭奪大中專畢業生。

《通知》介紹,陜西省西安市允許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漢市將大學生落戶年齡限制從35周歲分別放寬到45、40周歲。2017年湖北省武漢市新落戶大學畢業生超過12萬人,是2016年的6倍左右。2017年7月—2018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新落戶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超過15.5萬人,其中直接從農村地區遷入4.3萬人、占比達28%。

以武漢光谷為例,目前光谷地區人口規模已達130萬人,其中70%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群。在這里工作的博士約1萬人,市場主體約8萬家,其中科技型企業5.6萬家,一個青年之城、創新之城已經崛起。

西安市在2018開啟“最優落戶政策”之後,截至4月16日,今年已累計已有30萬人落戶。

“我帶的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內陸二三線城市的越來越多。”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武漢、成都、鄭州、長沙、重慶等新一線城市,近幾年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居住條件好,生活壓力沒那麽大。所以往一線城市走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留在了新一線城市。

 

大城市探索區域差別化落戶

此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也要探索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同區域差異化落戶。

《通知》介紹,一些城市探索在不同區域實行差異化落戶,並構建區域間轉戶銜接通道,引導人口合理分布。山東省青島市新區落戶條件低於主城區、高於縣城,在新區落戶滿5年的可落戶主城區。重慶市主城區、郊區、新區落戶條件分別為就業年限滿5年、3年、2年。四川省成都市優化積分落戶結構,在重點發展區的就業滿1年加20分,在優化發展區的就業滿1年加10分,在其他區域的不加分;將居住地從主城區轉移到其他區域的滿1年加5分,將就業地和居住地均轉移到其他區域的滿1年加10分。

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實行差別化落戶,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隨著我國人口向大都市圈的轉移,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如何合理化布局,避免大城市病,十分關鍵。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區分城區、新區和所轄市縣,制定差別化落戶條件;同時,探索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主城區、郊區分類制定落戶,是為了抽疏主城區,引導人們往郊區、新區去。現在許多城市都在松綁人口限制、降低進入門檻、引進人才,這些新的增量可以安排在新城區。

有不少城市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廣東省廣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四川省瀘州市、雲南省曲靖市、河北省石家莊市、福建省晉江市等城市設立城市公共集體戶口,解決有落戶意願但無住所人群的落戶問題。

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一些特大鎮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是一大亮點。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江蘇、浙江、廣東的一些特大鎮,如龍港、虎門、盛澤等地,人口規模動輒在50萬以上,工業產值遠遠超過中西部很多縣甚至地級市的水平。一個“超級鎮”的公務員編制不過幾十個人,卻要負擔相當於一個地級市人口的公共服務,屬於典型的“小馬拉大車”。因此,優化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十分重要。

《通知》介紹,吉林省延邊州延吉市以授權或委托的方式,將50多項行政審批許可和處罰權下放朝陽川鎮,並設立24個工作窗口承辦。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將1575項縣級管理權限下放龍港鎮,刻制23個縣級部門2號公章、9個縣級部門審批專用章授權龍港鎮使用,將18個縣派駐部門的300多名行政事業人員成建制劃轉給龍港管理。

浙江省寧波市設立鎮級獨立金庫,明確轄區財政收入超基數部分市和轄區所得全額留存,土地出讓金凈收益除上交國家和省以外部分全額留存。湖北省仙桃市在彭場鎮建立鎮級獨立財政體制,以2014年為基數的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額返還,比上年新增部分按50%進行獎補。

《通知》要求,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後續可圍繞城鄉融合發展等關鍵制度繼續探索創新。第二批、第三批試點要繼續圍繞人往哪里去、地從何處來、錢從哪里出的大邏輯,對標先進、學習典型,將適用於本地區的好經驗迅速應用,並對標試點任務清單,敢拼敢闖、先行先試、趟出新路子,確保任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12

各省高考報名人數變化:西南地區增速最猛 城鎮化潛力大

又是一年高考季。

數據顯示,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人,之後的幾年出現持續下降,直至2014年起開始才變得平穩。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到975萬人,比去年增加35萬人,創下了近八年來的新高。

對各省份來說,盡管大多數省份今年報考人數明顯回升,但是仍然低於2008年的最高峰期。不過也有部分省份近年來快速增長,超過了2008年。

表1  2000年以來全國高考報考人數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顯示,已有25個省份公布了今年的高考報考人數。其中,河南最多,逼近了百萬大關。有10個省份的人數超過了2008年的巔峰期,增長最快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的貴州、雲南、廣西等地,這一區域也是中國城鎮化率較低、教育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未來隨著教育的提升,這一區域也將成為城鎮化潛力較大的區域。

河南逼近百萬

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今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總人數98.38萬人,較去年增加11.8萬人,創歷史新高。

按照我國的招生體制,當前的高招是以省份為單位進行,因此對廣大學子來說,上大學的幾率取決於本省考生的數量以及錄取的名額。由於各大高校有相當一部分招生名額面向所在省份,因此,如果一個省的好大學多,考生又少,那麽錄取率自然就高。

河南考生最多,但河南的211大學僅有鄭州大學一所,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缺乏。河南考生要想考上好大學,難度可想而知。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分析,河南是科教創新基礎相對薄弱的省份,不僅跟北京上海不能比,在中西部地區,比湖南、湖北、安徽、四川、重慶、陜西等都有較大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河南需要通過加快打造一些科創平臺,推動科教資源在河南布局集聚。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招生計劃更多地向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傾斜。

在河南之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高考報考人數達到了75.8萬。與河南相似,廣東高考人數多,但高考錄取率尤其是一本的錄取率一直不高,高等教育發展相對滯後。

表2  25個省份今年高考報考人數(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統計)

教育專家、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增俊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原有的高教基礎就比較薄弱。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廣東經濟崛起之後,並沒有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發展好高校和學科,原有的學校沒有做強,新的學校也沒有建設發展起來。

現在廣東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不過,要完全改變高教落後的面貌,至少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西南地區迅猛增長

在10個報考人數超越10年前高峰期的省份中,除了河南和廣東外,其他省份中,西南地區最為集中,包括貴州、雲南、廣西、四川、重慶在內的西南省份,均在其中。

從增速上看,西南的增勢更為明顯。這其中,貴州從2008年的24.24萬增長到2018年的44.1萬,十年間增加了近20萬,增長了81.9%,雲南增長了36.1%,重慶和廣西增速也都超過了30%,四川增長了近兩成。

表3  部分省份10年高考人數增減(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公開材料整理制作)

為何西南地區的高考人數逆勢大幅增長?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茍以勇對第一財經分析,經濟發達的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都比較早,獨生子女的比例更高,人口出生率的拐點來得更早,加上教育水平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高考人數的掛點也到來得比較早。

相比之下,西南地區尤其是雲貴等地工業化、城鎮化比較落後,人口出生率比較高,人口拐點來得晚。再加上教育發展比較滯後,大學也比較少,因此高考人數的拐點也會來得比較晚。

尤其是,從教育發展的進度來看,西南地區相比華東、華北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效應。京滬、江浙、湖北等地早已實現“普九”,多年前這些地方高中學生就已達到峰值,這些年由於學齡生源減少,高考人數隨之下降。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尤其是大西南地區的山區比較多,教育發展最為滯後,“普九”工作完成得比較晚,隨著高中升學率的提高,參加高考的人數逐漸增加。

表4  25個省份10年來高考人數增長率(歷年高考人數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不過,這種滯後性也意味著未來這些地方的城鎮化仍具有較大的潛力。西南地區山多地少,人口較多,城鎮化率較低,未來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城市的比例將占據絕大部分,因此,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步伐將明顯加快。“未來,西南地區的城鎮化潛力非常大。”茍以勇說。

在西南快速增長的同時,高考人數相比十年前下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東北、華中以及陜西等地。福建、北京、江蘇、湖北、吉林、陜西等地相比十年前高考人數下降了20%以上。而他一些尚未公布2018年高考人數的省份,參照2017年的高考人數,除了青海之外,大多數比10年前也明顯減少。減少較多的省份,主要與當地教育發展水平較高,高中普及更早,適齡考生人數的峰值也出現得比較早,因此這幾年下降也比較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