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軍前副司令拒任國安顧問

1 : GS(14)@2017-02-18 09:51:29

特朗普早前有意提名美軍中央司令部前副司令哈沃德(Robert Harward)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取代因醜聞辭職的弗林,但遭哈沃德拒絕,消息指是因為他覺得白宮如今太過紛亂,職位如同燙手山芋,而且毫無自主性。哈沃德發聲明指,國家安全顧問要求全年無休工作,責任重大,自覺難以許下這個承諾,而自己在軍隊服役近40年,需要一些私人時間。他強調這單純是個人決定,讚揚特朗普團隊無論在個人還是專業層面,都非常明白他的需要。


指提名如「混賬三文治」

哈沃德於海軍「海豹特擊隊」服役多年,曾任現任國防部長馬蒂斯的副手,於2013年退休。友人透露,哈沃德認為現時白宮陷入亂局,提名如同「混賬的三文治」。另有知情的共和黨人指出,哈沃德希望組建自己的團隊,但未能如願。另方面,勞工部長原提名人選普茲德因備受爭議放棄提名。特朗普前日宣佈,以佛羅里達州國際大學法學院院長阿科斯塔(Alexander Acosta)接替。阿科斯塔曾任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成員,若提名獲確認,將是特朗普內閣中首名拉美裔人士。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8/199320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67

削國務院對外援助危害國安

1 : GS(14)@2017-03-03 00:54:33

特朗普增加軍費,卻在對外援助及外交預算上開刀,雖謂旨在應對國安威脅,但分析及多名退休軍官都認為,此舉反會危害國家安全。


常規軍力難解決衝突

暫未知所增加的軍費會用於買多少軍備,但退休美軍兼國防部前官員埃克薩姆指,當代戰爭勝負定義模糊,以戰爭解決紛爭的意義越來越小;駐阿富汗美軍前司令巴諾亦指,「我們跟沒有海軍、沒有空軍,甚至沒有常規陸軍的敵人戰鬥,因此往往不能只以常規軍力解決衝突」,就如美軍即使已經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衝突亦未見完全平息。以中央情報局(CIA)前局長彼得雷烏斯、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前司令斯塔夫里迪斯等為首的退役將領,前日就去信國會兩院領袖、特朗普內閣成員及國家安全顧問,要求特朗普撤回削減對外援助及外交開支的決定。聲明指出,相對軍事行動,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平工作團等政府機構的工作對「確保美國安全至關重要」,可避免國際衝突,外交與國防本來就應相輔相成,「軍人負責在戰場上打擊恐怖主義,民官則與無上流機會、動盪、不公義及絕望等極端主義的誘因搏鬥」。斯塔夫里迪斯狠批特朗普決定「大錯特錯」,指人道救援、醫療和談判等低廉卻有效解決衝突的「軟實力工具」,很多時都由國務院等機構提供。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1/19943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92

新國安顧問被爆曾違軍紀

1 : GS(14)@2017-03-04 10:18:06

剛接替弗林出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陸軍中將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被揭曾違反軍紀,容許兩名涉性侵受查的學員入讀遊騎兵學校。


允涉性侵少尉讀精英班

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陸軍文件指,麥克馬斯特2014年擔任喬治亞州本寧堡軍事基地的總指揮時,曾批准兩名在西點軍校畢業的少尉入讀基地內專挑精英受訓的遊騎兵學校,但他們當時正接受刑事調查。二人所屬的西點軍校欖球隊2013年捲入性侵醜聞,有女學員聲稱多次被其中兩名成員非禮,但案件及後因證人口供不可信而終止調查。涉事二人受查前已獲遊騎兵學校取錄,麥克馬斯特及後以不想影響二人受訓及未判先罰為由,容許他們入學,並無向軍方申請相關豁免。事件導致麥克馬斯特要接受內部調查,並遭陸軍副參謀長阿林書面警誡。白宮發言人回應事件,指麥克馬斯特常在工作上與女性合作,欣賞她們的勇氣和貢獻,擔任軍官時亦致力打擊性侵。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4/199469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705

特朗普改組國安會踢走首席智囊班農

1 : GS(14)@2017-04-08 19:39:38

■班農被踢出國安會,自稱是「功成身退」。路透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視白宮首席智囊班農(Stephen Bannon)為心腹,但他日前竟悄悄將對方踢出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外界視之為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在權鬥中一次勝利,讓商討敏感軍國大事的NSC能重回傳統格局,超然於黨派政治。



特朗普1月甫就職後就委任聲稱要「炸掉華盛頓建制」的班農進入NSC,同時免去國家情報總監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常務會議席位,引起外界譁然,批評班農「未夠班」,既沒有軍功,也沒有學術成就,明顯是政治凌駕軍事、外交和情報專業,有損美國國家利益。《紐約時報》甚至一度質疑這位極右新聞網站Breitbart的前老闆才是「總統」。


賦國安顧問「全面權力」

但班農權傾日子只維持兩個多月,特朗普周二低調改組NSC把他除名,並恢復國家情報總監、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常務會議席位,又批准中情局長、能源部長及駐聯合國大使列席與會。此舉被視為是特朗普履行委任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時的承諾,賦予他「全面權力」,麥克馬斯特反對在NSC搞政治,認為會議唯一功能是向總統提供「坦白」的意見。


傳班農恃寵與幕僚不和

有白宮官員試圖淡化事件,指特朗普當初安插班農入NSC,是監督前國安顧問弗林和肅清前朝影響力,現功成身退。班農的聲明亦指「上屆政府的(國安顧問)蘇珊賴斯操控NSC,我在NSC就是要確保去操控化完成」。近日,特朗普一再指控蘇珊賴斯任內,違法公開去年競選期間監聽外國官員時,竊聽到的特朗普團隊成員身份。白宮一直未能拿出證據,蘇珊賴斯亦否認。對於班農自稱功成身退,《紐約時報》另有說法,指班農的民粹競選策略,扶助特朗普爆冷入主白宮有功,特朗普對他好鬥的風格亦甚為賞識,遂委以重任,可是白宮消息指班農恃寵,時常跟其他幕僚發生齟齬,包括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女婿庫什納。加上班農早前倉卒推出入境禁令遭司法挑戰「甩轆」,及後推動醫改時又堅持向共和黨黨團攤牌不妥協,釀成無可挽救敗局,就令特朗普更加不滿,對他的信任出現動搖。據悉,班農得知被踢出國安會時,曾一度威脅要辭去白宮首席智囊一職,惟他否認。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7/199823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518

內行人重掌國安 仍受掣肘

1 : GS(14)@2017-04-08 19:39:39

國家安全委員會(NSC)重組被視為是「重回正軌」,由內行人重新接管國安事務,麥克馬斯特的權勢大增,獲明文確立。惟班農和前國安顧問弗林仍具有相當權勢,麥克馬斯特的工作仍有很大掣肘,輿論未敢太過樂觀。麥克馬斯特一直認為總統需要多聆聽將領的專業軍事意見,不受政治左右。美國《紐約時報》指出,特朗普2月任命麥克馬斯特接替因通俄醜聞下台的弗林後,確給予他較大的組班自由,然而他希望辭退副國安顧問麥克法倫,後者如今仍安然在位;上月中欲開除弗林的親信沃特尼克(Ezra Cohen-Watnick),卻不獲特朗普批准。況且班農雖被剔出NSC,可是他作為首席智囊,仍領導白宮內有一個自艾森豪威爾年代已經存在、與NSC平衡的組織「戰略倡議小組」,仍可繼續向特朗普發揮相同影響力。


弗林下台 影響力猶存

至於弗林縱已黯然下台,但影響力猶在。不只沃特尼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努內斯同樣與弗林關係密切。努內斯早前應白宮官員要求,調查特朗普團隊被監聽的指控,試圖分散外界對於政府人員涉嫌通俄的注意力。另一個問題來自特朗普。NSC的工作主要協議國安政策,惟缺乏政策協調似乎正正是特朗普政府的運作模式,慣於率性而為的特朗普未必對NSA這類傳統委員會很重視,直接影響到麥克馬斯特能否有所作為。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7/199823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519

稱遭賄太古城單位國安前高官現身踩郭

1 : GS(14)@2017-04-22 10:41:40

■國安部前副部長馬建突然拍攝片段,對郭口誅筆伐。



【官方抹黑】今次郭文貴在美國之音爆料,引來中共猛烈反擊。包括中國外交部約談美國之音駐京辦負責人發警告、公安部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出對郭的紅色通報、官媒頻頻抹黑郭文貴等。最令人吃驚是,內地放出一段神秘片段,主角竟是正接受調查的國安部前副部長馬建,他狂踩郭,爆郭曾送他太古城兩單位總值逾3,000萬港元。此前郭文貴一直為馬建辯護,稱馬是中共「少見的好官」,「對我人生觀的影響至關重要」。但當局放出這段視頻,這位昔日中共前情報頭目被拘查後首次見光,在獄中一副落魄狀,對住鏡頭大數郭如何沒有文化修養、為人陰險,如何賄賂收買他等。馬建透露,當年郭曾對他搞色誘,被他嚴詞拒絕,後郭則以金錢對付他;包括2011年前後耗資3,000萬港元在香港太古城買兩單位送給馬(掛馬的姪兒的名字)、馬來香港購物花了幾萬元,郭派人給他送上10萬;馬坦稱,郭前後向他行賄約有6,000萬元財物等。


公安稱郭「邪心邪性」

片中還有因郭文貴反目向中紀委舉報而被判監終身的前鄭州市委書記王有杰,他對鏡頭嘆氣,大數郭文貴如何陷他於不義;與上月公安部在官方微博發視頻「邪心邪性郭文貴」如出一轍,指郭為私利不擇手段、出賣朋友等。官方《新京報》也刊長文起底郭文貴往事,包括他曾對公司女下屬性騷擾。美國之音/《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1/199969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43

稱遭賄太古城單位國安前高官現身踩郭

1 : GS(14)@2017-04-22 10:42:04

■國安部前副部長馬建突然拍攝片段,對郭口誅筆伐。



【官方抹黑】今次郭文貴在美國之音爆料,引來中共猛烈反擊。包括中國外交部約談美國之音駐京辦負責人發警告、公安部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出對郭的紅色通報、官媒頻頻抹黑郭文貴等。最令人吃驚是,內地放出一段神秘片段,主角竟是正接受調查的國安部前副部長馬建,他狂踩郭,爆郭曾送他太古城兩單位總值逾3,000萬港元。此前郭文貴一直為馬建辯護,稱馬是中共「少見的好官」,「對我人生觀的影響至關重要」。但當局放出這段視頻,這位昔日中共前情報頭目被拘查後首次見光,在獄中一副落魄狀,對住鏡頭大數郭如何沒有文化修養、為人陰險,如何賄賂收買他等。馬建透露,當年郭曾對他搞色誘,被他嚴詞拒絕,後郭則以金錢對付他;包括2011年前後耗資3,000萬港元在香港太古城買兩單位送給馬(掛馬的姪兒的名字)、馬來香港購物花了幾萬元,郭派人給他送上10萬;馬坦稱,郭前後向他行賄約有6,000萬元財物等。


公安稱郭「邪心邪性」

片中還有因郭文貴反目向中紀委舉報而被判監終身的前鄭州市委書記王有杰,他對鏡頭嘆氣,大數郭文貴如何陷他於不義;與上月公安部在官方微博發視頻「邪心邪性郭文貴」如出一轍,指郭為私利不擇手段、出賣朋友等。官方《新京報》也刊長文起底郭文貴往事,包括他曾對公司女下屬性騷擾。美國之音/《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1/199969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91

毛孟靜就國安在港執法提質詢 建制否決

1 : GS(14)@2017-05-06 11:38:28

【本報訊】民主派議員毛孟靜昨日在立法會內會,要求就郭文貴向傳媒披露的訊息,於下周三立法會大會提出急切口頭質詢,毛指郭對內地和港府的指控,包括踢爆內地國安在銅鑼灣有安全屋「專用來鎖人」,質疑特區政府為何至今未有回應,雖然毛動議在建制派反對下,以26票贊成、29票反對遭否決,但她在會後表示,已再向立會主席梁君彥提出緊急口頭質詢,若梁再否決,她會再以出口頭或書面質詢要港府交代。


促政府勿「扮無事發生」

毛孟靜昨日會上表示,如郭文貴言論全屬謠言,媒體不可能如此大肆報道,她希望政府不要「扮無事發生」,因為事件關乎港人的人身安全和政府管治誠信,處理不當將令特區政府誠信蕩然無存。多名民主派議員支持毛孟靜動議。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指,十分緊張一國兩制的國際信譽和聲譽,他不清楚郭言論真實性,但特區政府有責任清楚回應有關指控,不應「遮遮掩掩」。民主黨黃碧雲亦支持建議,指郭指控嚴重,認為必須確保國安不可在港執法,「如果擁護基本法同一國兩制,就應該問得一清二楚,等警方和政府解釋呢件事」。多名建制派議員,即群起反對毛孟靜建議。工聯會陸頌雄指,郭文貴的指控「無憑無據」,指郭文貴雖至今未判罪,但已被國際刑警全球通緝。經民聯林健鋒則形容,立法會是做「正經嘢」的地方,「唔係邊個茂丙出嚟就信晒佢」。民建聯劉國勳亦指,郭文貴只是想製造一個政治迫害形象,議員不應「跟車太貼」,「除非你可以召到郭文貴嚟(立法會)講吓啦」。■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6/200123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253

新證據指或意圖干預FBI查通俄科米備忘錄揭特朗普施壓 促放生前國安顧問

1 : GS(14)@2017-05-19 05:27:40

■報道指特朗普(左)曾私下要求科米(右)停止對弗林的調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被撤職的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棋逢敵手,在特朗普暗示錄下了兩人對話後,親信指科米也有備忘錄,白紙黑字記下總統要求他放手不再查前國安顧問弗林的經過。若屬實,這是迄今最清晰證據,顯示特朗普有直接施壓左右FBI調查他團隊涉嫌通俄。


■弗林(右)前年到莫斯科出席RT電視台10周年紀念宴時與普京(左)握手。美聯社

《紐約時報》引述看過備忘錄的兩名消息人士報道,事發在今年2月14日,即弗林辭職翌日,科米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出席恐襲威脅簡報會後,特朗普叫他留步,單對單談話。科米事後立即記下特朗普跟他講的說話,隨後將備忘錄的事告知FBI高層和一些親信。


白宮否認:總統尊重調查

消息人士向《紐時》讀出這份非機密的備忘錄部份內容,特朗普講到弗林正被FBI調查,跟科米說弗林沒有做錯事:「我希望你會發現你可以放開手、放過弗林。他是個好人。我希望你可以放手。」科米當時只答道:「我同意他是好人。」弗林受查是由於涉嫌跟俄羅斯官員有不當交流;而他為此向副總統彭斯撒謊,則是他被迫閃辭的導火線。白宮發聲明否認《紐時》報道:「總統從沒有要求科米或任何人結束任何調查,包括對弗林的調查。總統對執法部門和一切調查均極其敬重。」聲明又指備忘錄對總統與科米對話的記述「並不真確」。但國會兩院議員極為震動,不只民主黨人炮轟,連共和黨人也深感困擾,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形容事情已發展到「水門事件級別」,促特朗普盡快坦白一切。曾於尼克遜、列根及克林頓年代任總統顧問的格根,甚至形容特朗普政府「已進入彈劾區域」。眾議院監管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的查菲茨已去信FBI署理局長麥凱布,要求下周三前將科米與特朗普對話的所有「備忘錄、筆記、摘要和錄音」送交該會。他指事件令人質疑「總統有否試圖影響或妨礙」FBI調查工作。親信指科米認為特朗普意圖左右FBI調查,因此將有問題對話都記下,其他備忘錄部份屬機密。科米與看了備忘錄的親信都覺得特朗普是想影響調查,但同意將事情盡量保密,甚至未告知調查特朗普班子通俄指控的探員,以免影響調查工作。特朗普上周突然把科米撤職後,承認不滿科米調查他團隊通俄這種「揑造的故事」。而科米與特朗普「密斟」後,FBI對弗林的調查持續。


特叫科米將記者送入獄

科米親信還說,備忘錄亦記錄了特朗普批評有人向傳媒洩露政府消息,他斥傳媒的報道是洩露機密,說科米該把那些記者送入監獄。這次會面發生在特朗普邀請科米到白宮飯局兩周半後。早前有報道揭露,特朗普在FBI向弗林問話後,於翌日即1月27日跟科米單對單「撐枱腳」,兩次要求科米表態效忠,但科米只說會「誠實」。報道曝光後,特朗普公然警告科米「向傳媒洩密前,最好希望不要有我們對話的錄音」。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8/200248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02

中美建交功臣美前國安顧問離世

1 : GS(14)@2017-05-28 10:38:03

冷戰時期的中美建交功臣、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前日離世,享年89歲。其女兒在社交網表示父親安詳離世,指他是「最鼓舞人心、慈愛和疼愛子女的父親」,但未有透露其死因。布熱津斯基1928年3月28日於波蘭出生,童年時隨外交官父親移居加拿大,在西方國家避過了二戰,後來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加入美國籍。學者出身的布熱津斯基於1977年,獲前總統卡特委任為國家安全顧問,任內重新平衡蘇聯、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主張聯合中國抗衡蘇聯,曾訪華秘會中國時任領導人鄧小平,更指對方是他最佩服的兩人之一,最終於1979年促成中美建交。


訪華秘會鄧小平

他任內亦曾處理多項重大議題,對中東乃至國際形勢舉足輕重,包括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以及助卡特拉近埃及與以色列領袖,促成雙方簽署大衞營和約等。身為地緣政治學家,他曾在《大棋局》和《大抉擇》等著作提出歐亞大陸是世界政治樞紐,是美國要鞏固國際領導地位的必爭之地。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3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