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融資被質疑,幾大因素影響估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7/147774.html
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已有包括短融網、銀客網在內的4家P2P網貸平臺獲得資本投資。短融網宣布獲得啟賦資本領投的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距離其上線僅僅3個月。作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和一家剛剛成立不久的公司,巨額融資引來一些媒體的質疑,風投如何定價也成為公眾關註的疑問。
互聯網估值模式並不適用
雖然融資的新聞遭受質疑,但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P2P平臺陸金所或將分拆上市,招股說明書已經出爐,估值達1000億元人民幣。這無疑是給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事實上,P2P是融合了互聯網和金融兩大行業的特征,但是互聯網企業的估值標準並不適用於P2P網貸平臺。
比如說一般互聯網企業融資時,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用戶數,包括註冊用戶數以及活躍用戶數。這是因為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力是用戶規模,從業者也一直篤信用戶為王的商業模式,在當前的互聯網行業里,2到3家行業巨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況不勝枚舉。
因此,每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模式誕生並得到市場認可後,往往選擇融資後跑馬圈地快速擴張,搶占先機。
但P2P平臺似乎並不適用於這一模式。除了互聯網平臺以外,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涉及到的客戶資源、風險管理、貸後催收等關鍵問題都是互聯網基因缺乏的。
短融網CEO王坤認為,P2P作為一種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並沒有明確的估值方法,估值是雙方市場化的談判確定的結果,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特別是多家風投機構搶著進行投資時,估值會更高。投資者看來,企業估值主要視經營模式和核心團隊而定,如果在該細分領域中有較為可行的經營模式,核心團隊的工作背景較為優秀,資本自然願意進入。
B輪估值將更高
根據已經公布的粗略融資額,此輪獲得融資的平臺大多規模在千萬級美元,風險投資界 人士表示,早期投資一般投資機構將持股5%-20%,按照1千萬美元測算,對此次融資的P2P平臺估值普遍在3億-12億元。
剛剛完成了A輪融資的短融網CEO王坤說,平臺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估值方法不盡相同。如早期融資,一般重視商業模式和核心團隊,以及參考同一行業企業的估值;在資本的幫助下,如果商業模式被市場認可,則平臺發展較快,這時即使有資本希望投資,平臺及早期投入的資本也不會融資,因為再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平臺估值可以更高。
美國的P2P市場也大概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以即將進行首次公開招股的美國最大P2P融資平臺LendingClub為例,據招股書的內容顯示,Lending Club 預計公開募集5億美元,主要承銷商將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據了解此次IPO Lending Club 大概在50億美元的估值,是其月交易額的5倍。
此前該公司獲得來自俄羅斯互聯網投資公司DST Global和科技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共計5700萬美元的投資時,其估值已經達到了23億美元。
伴隨著LendingClub的上市,其市值也必然會影響到國內相關公司的估值。
可見,在P2P已經過了最初的熱鬧後,風投更願意選擇垂直細分領域的微創新模式。因為雖然P2P網貸行業一直被看好,但大多數平臺業務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因此在跟風險投資談判時,必然會在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風控能力以及業務瓶頸等問題上多費周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2015年投資者不可忽視的六大不確定因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66
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能夠提前把握到市場的方向和主旋律,然而諸多不確定因素註定沒有人可以成為“先知”。對於2015年, 彼得森學院國際經濟高級研究員Justin Wolfers 表示,從勞動力市場到原油市場,有以下六個因素不可忽視。
勞動力市場的複蘇到底可不可靠?
美國最新失業率已經跌至5.8%,並且這一趨勢依然有延續的跡象,按照目前的下降水平,2015年可能會達到經濟學範疇中的“充分就業”狀態。
然而盡管表面數據靚麗,勞動參與率低下的問題難以回避。通常而言,如果經濟轉好的話,理應有更多的人回歸勞動力市場。此外,目前一些被統計為就業人口的人群依然處於兼職工作之中,並在尋求全職的工作。這意味著失業率的“成色”並不理想。
在失業率下行的情況下,通脹水平也未見回升。雖然在克林頓時代,美國失業率水平在4%以下也未帶來通脹走高,但是就業市場來年如何發展的確存在諸多可能。
美聯儲會將2% 的通脹率視為目標,亦或者通脹頂部區間?
美聯儲官方一直表示願意見到通脹回升至2%以上水平,因為過去幾年的通脹一直處於低位。但是實際情況是在目前通脹水平下,美聯儲就開始考慮加息,並且在他們的預估中,通脹未來幾年也難以突破2%。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美聯儲已經將2%作為了通脹上限。
經濟增速多快才算健康水平?
許多市場評論人員認為每年經濟增速(GDP增速)3%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水平,而2000年以來,美國平均增速僅有1.9%。考慮到過去幾個季度的GDP表現,經濟複蘇跡象似乎十分明顯。但是人口因素是不能忽略的一個關鍵點。事實上,過去GDP增速2%的意義可能和現在增速3%意義相等。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美國可以逆勢而上麽?
很顯然,2014年對於美國經濟來說是“鶴立雞群”的一年。無論是日本、歐洲這些發達經濟體,還是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龍頭都在今年遭遇挫折。在美元明顯升值的情況下,美國的出口很有可能受到打擊。在全球其他國家的拖累下,美國的複蘇韌性有待觀察。
低油價的影響到底如何?
傳統而言,油價下跌的作用和減稅類似,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資金來購物,最終對刺激經濟有利。不過在頁巖油繁榮之後,美國已經兼具石油消費國和石油出口國兩個角色。因此低油價可能也會對美國原油公司造成打擊。如果油價繼續下跌,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就將更難以預料。
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所謂的未知的未知數(unknown unknowns) 究竟是什麽?
從歷史來看,一些突如其來的壞消息通常會讓經濟飽受挫折。幾乎沒人能夠預料到今年油價會出現如此的大跌,而過去歐洲危機以及日本海嘯帶來的金融恐慌也如出一轍。
我很希望可以給市場帶來一些有前瞻性的預測,但是老實說,我們根本無法預計明年經濟到底會如何發展。
因此,我建議所有投資者:抱最好的希望, 做最壞的準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銀行業:三大因素驅動H股銀行估值繼續提升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96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1-12 17:18 編輯
銀行業:三大因素驅動H股 銀行 估值繼續提升
作者:李珊珊,高麗
近期H 股 銀行 較 A股折價率大幅擴大。自我們於12月16日下調H股銀行評級至同步以來,A股與H股銀行估值溢價率不斷拉大,H股銀行平均折價率由16%擴大到1月9日的25%,其中中信銀行折價率高達62%,民生、光大折價率達到27%和33%,期間H股銀行漲幅較恒指僅略超2.5個百分點。
高折價率和國際國內資金面的變化支持H 股銀行估值回升。 近期H股銀行折價率的擴大與香港市場國際資金流出和A股增量資金充裕的因素有關。但最新的情況有了一些變化。一是美聯儲加息預期時間點推遲吸引國際資金回流香港股市,二是在兩地市場資金壁壘日益降低的趨勢下,A股溢價率大幅上升將吸引內地資金轉向香港股市。
1 季度再次降息或降準的緊迫性提高,金融改革深化步伐可能加快,推動銀行股估值繼續提升。 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持續低迷,CPI符合預期,1季度再次降息或降準的緊迫性和可能性提高。李克強總理新年考察的第一站選在了微眾銀行,表明中央今年深化金融改革的決心。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多元化經營範圍放寬的步伐可能加速,將成為銀行股估值提升的主要推動。
短期盈利增速高一點低一點已非決定銀行股行情的關鍵因素。 我們整體上下調了上市銀行盈利預測,主要是反映首次降息後息差的下降。15年H股銀行盈利增速由9.2%下調到6.2%,16年盈利增速由9.6%下調到8.7%。但短期的盈利增速高一點或低一點已非決定銀行股行情的關鍵因素。
重新上調銀行業評級至領先,上調光大銀行評級至買入。 我們認為近期H股銀行折價率上升,國際國內資金面的變化,再次降息或降準的緊迫性提高及金融改革步伐有望加快,將支持H股銀行估值繼續回升。目前行業15年動態PE和PB分別為5.19和0.86倍,估值仍低,股息率5.4%,遠高於上浮20%後3.3%的1年期存款利率(相差64%)和3.6%的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相差50%)。重新上調行業評級至領先。上調光大銀行評級至買入,維持5.24港元的目標價。主要理由:1、理財、資產管理業務基礎較強,如果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放開,公司相對同業受益更大,2、目前H股估值偏低,15年PE和PB只有5.15和0.82倍,12月以來,H股股價基本原地踏步,相對A股折價率已由11月底的21%擴大到33%,存在補漲機會,3、光大金控集團重組改制有序推進,4、14年6月末活期存款占比僅為35.5%,在同業較低,息差受降息影響相對小。維持中國信達、重慶農商行買入評級。
關註滬港通標的股範圍可能擴大。 目前區域性小銀行中只有重慶農商行一家是港股通標的股,如其他區域性小銀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納入滬港通標的股,則偏低的估值有望得到修正。
來源:交銀國際
招商局國際 (144 HK):多項因素帶動盈利增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4
你睇基本因素,我睇人民日報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4/17/%E4%BD%A0%E7%9D%87%E5%9F%BA%E6%9C%AC%E5%9B%A0%E7%B4%A0%EF%BC%8C%E6%88%91%E7%9D%87%E4%BA%BA%E6%B0%91%E6%97%A5%E5%A0%B1/
呢句咁獨到精闢既說話當然唔係出自老狐貍呢D老粗口中啦,而係小弟上日打開明報財經版其中一位作者引述一位國內股民口中的說話而撮成的,老狐貍睇後不禁叫左聲:「好!」,心中寫了鬥大的一個「服」字。
隨著近期個市轉好,呢期好多老狐貍之前推介過的股票如雅天妮(789.HK),EDS Wellness (8176.HK),華富國際(952.HK)等都叫破位而上 (952.HK停牌中,希望中),但呢D都係經小弟用基本分析加少少財技加少少經驗和本能而成,仲要等成幾個月至半年至略有收成。
相反在小弟網誌中常常會就國內的消息或政策作出分析,在宏觀層面上叫大家留意下呢D板塊,記憶所及,我好早已經講一帶一路,互聯網+,亦有好多讀者因此而買左D鐵路股,或者係金蝶,金山軟件等(呢隻係我年度推介),好短時間獲利比老狐貍更多。
由於現在係大牛市,亦係一個大型資金市,我們面對的是一大群手持大量資金,兇殘成性的鬣狗,只要稍稍在幾公里外聞到血腥味 (收到風),就會不問情理地瘋狂追住狂咬,以其群眾圍捕,加上有力(資金),不理獵物是否好味?有理無理把野鹿水牛箭豬食蟻獸追到有氣無地抖 (不理基本因素),結果原本用長時間,用策略捕獵的獅子獵豹手足無措,唔識點去搵食。
那作為食腐動物的老狐貍應該如何自處呢?
過去狐貍一向跟隨獅子獵豹,觀察佢地既狩獵行為,希望跟到佢地少少,食下D肉碎骨頭,可以養妻活兒。但由於鬣狗的出現,草原的生態系統出現根本性改變,長時間及策略性捕獵雖然熟手,但由於獵物被追得遠遠,令狐貍常空著肚子守候,實在不好過。
作為一隻狡滑的老狐貍,梗係要學D古代人一樣「逐水草而居」,而狐貍就逐獵物去搵食,無論獅子、獵豹、鬣狗群經過,只要見佢地唔係想殺自己,就一於「狐假獅威」、「狐假豹威」、「狐假狗威」咁去跟埋出動,但當然要見機行事,獅子同獵豹一直唔會對食狐貍有興趣,跟到仍然可以大快朵頤,但如果對住班鬣狗,就一路食一路打醒十二分精神,咬一啖就睇一睇,否則………..大檸樂了。
好多謝明報俾左呢個標題我發揮,「亂世佳股」好似郁得快左,希望可以咬得安心D啦。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啦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一個在股海裡不斷找尋機會,經歷了多個大浪仍然健在,不求大富大貴,但求每個退潮時仍有褲著,在公司仲可以指指點點的倖存者。
新華社:“A股驅動力”面臨“不確定因素”考驗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67
新華社:“A股驅動力”面臨“不確定因素”考驗
導讀: 後市預期樂觀並不意味著A股可以無阻力上行。政策面基本面不確定因素值得關註,不斷積聚的估值風險也需要警惕。未來,A股將遵循多領域改革的路徑,逐步向以結構化為特征的“縱深”演進。
據新華社5月3日報道:一年前,以“新國九條”發布為起點,低迷已久的中國股市走出一輪牛市,截至目前滬深股指已雙雙翻番。攀上7年高位之後,A股向何處去?站在又一個5月份的門口,這無疑是投資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起步一年,滬深股指雙雙翻番
去年5月9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公布,明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範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被視為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新國九條”,以及早些時候啟動的“滬港通”機制籌備,為低迷已久的股市帶來了轉機。A股自此由熊轉牛,而同年11月央行非對稱降息的催化,則將中國證券史上新一波牛市推向高潮.
截至今年4月30日收盤,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收報4441.65點和14818.64點。按照收盤點位計算,過去一年間滬深股指累計漲幅分別達到119%和103%,雙雙實現翻番。
截至目前,滬深股市市盈率分別為22.55倍和49.67倍,一年前這兩項數據為10.65倍和24.02倍。兩市總市值高達逾5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猛增1.38倍。即使剔除新股發行上市因素,這一增幅也足夠驚人。
伴隨場外資金跑步入市,去年12月5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量首度突破萬億元。而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A股總成交始終居於萬億元量級之上。4月20日,滬市單日成交首度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近1.15萬億元。這一數字甚至接近於去年5月滬市1.21萬億元的月度成交總金額。
伴隨“一人一戶”限制全面放開,新開股票賬戶數持續“井噴”。4月20日至4月24日交易周內,新開賬戶數突破400萬戶,並連續第五周保持百萬級別的增長。這也使得A股賬戶總數首次突破2億大關。
驅動力面臨“不確定因素”考驗
A股經歷的這波牛市,最重要的驅動力來自於房地產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資產重配、政府信用收縮背景下的銀行資產重配,以及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貨幣寬松。在多數機構看來,短期內上述趨勢仍將持續。
來自民生證券的觀點認為,居民資產重配和貨幣寬松趨勢較為確定,銀行資產重配正在發生變化,但扭轉方向需要時間。從這個角度而言,目前牛市三大宏觀驅動力出現了一定的“量變”,但尚未發生“質變”。
不過,後市預期樂觀並不意味著A股可以無阻力上行。政策面基本面不確定因素值得關註,不斷積聚的估值風險也需要警惕。
因伴隨著融資規模的快速擴張,本輪行情被稱為“杠桿上的牛市”。一些市場人士擔憂,一旦股市上漲過快,“緊杠桿”甚至“去杠桿”或在所難免,這極有可能成為飛至火熱A股的“黑天鵝”。
此外,4月份證監會先後核準了兩批共計5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5月份首個交易周兩市將迎來24只新股集中申購。IPO提速成為常態的同時,新股發行註冊制的腳步正漸行漸近。可預見的集中發行、批量上市,或通過改變供求關系降低股市估值中樞,從而對牛市進程形成阻滯。
A股或向“縱深”演進
與預判A股後市整體表現相比,投資者們似乎更熱衷於探討未來A股的投資主線所在。在這一背景下,4月30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因傳遞出諸多信號而受到關註。
會議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但應“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與此同時,會議強調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
“我們預計,後三個季度的基建投資將較一季度明顯回升。”民生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凱石益正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表示,簡政放權、深化企業改革、落實財稅改革總體方案等被納入經濟體制改革的八大重點,將為未來股市“點題”。
值得註意的是,從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到“一帶一路”、“互聯網+”和區域協同發展,一系列深改舉措相繼出臺,對牛市起到了催化作用,也開始逐漸引發A股行業和概念的顯著分化。
這無疑是值得註意的跡象:未來A股將遵循多領域改革的路徑,逐步向以結構化為特征的“縱深”演進。
來源:新華網
A股美股利空因素積聚,港股估值仍具吸引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13
什麽因素可能促發牛市“最後的瘋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88
什麽因素可能促發牛市“最後的瘋狂”?
作者:陳傑
回顧國內外歷史上幾次大牛市,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相同的規律——每輪大牛市中,表現最瘋狂的行業都是不一樣的,且有的是大盤股,有的是小盤股。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均是當時那個大時代背景下,最受益於產業轉型方向,從而實現持續高成長性的行業。
而從本周的市場演繹來看,本周的主板指數大幅震蕩,而創業板指數卻再創新高;對早已減倉等待回調的絕對收益投資者來說,上證綜指也確實遭遇了今年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那接下來大家又會如何應對呢?又有什麽因素可能會促發“最後的瘋狂”?
一、本周策略觀點
本周的主要變化有:1、30個城市地產銷售4月環比上升10%,年初以來累計同比上升8.7%,地產市場仍在複蘇趨勢中;2、國內工業品價格繼續“旺季不旺”,本周水泥、煤炭等價格下跌,只有化工品價格微漲;3、雖然上周上證綜指出現大跌,但融資融券余額仍然上升3.6%至1.91萬億元;4、銀行間資金利率已連續9周回落,接近2011年以來的最低點。
就市場來看,我們曾在兩周前的周報中描述了當時投資者的情緒——“考核相對收益的機構投資者大部分滿倉,且現在的配置非常極端地偏向小股票,其心態是‘要死一起死,要活就要活得比別人好’;而考核絕對收益的機構投資者在上周均有所減倉,其心態是‘等待一次類似於530的短期深調,然後再抄底進入’。”(詳見報告《莫待深調,莫待複蘇》,2015-4-26) 。而從本周的市場演繹來看,似乎大家都看對了——對堅守小盤股的相對收益投資者來說,本周的主板指數大幅震蕩,而創業板指數卻再創新高;對早已減倉等待回調的絕對收益投資者來說,上證綜指也確實遭遇了今年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那接下來大家又會如何應對呢?我們本周剛好又進行了一季報深度分析《大時代戰勝小周期》的機構路演,與近30家不同機構進行了交流,大家的最新反饋如下:
1、對考核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投資者來說,持有小盤股的信心得到進一步堅定,並且很多人認為小盤股的下一塊“處女地”是次新股。 我們在路演的過程中營銷我們的觀點是:“在二季度剩下的時間,由於通脹和房價壓力還較小,利率有進一步下降空間,因此大盤股還能有短期的估值修複機會,但是待下半年通脹和房價出現上行壓力之後,大盤股將面臨回調壓力,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還會有進一步估值向上泡沫化的空間。”結果很多公募機構的投資者給出了讓我很難反駁的回答:“既然你們認為大盤股的機會是短暫的,小盤股的機會是長期的,那你的觀點反而更加堅定我持有小盤股的決心,我沒有必要再去做短期的換倉了。” 而上周創業板的強勢表現也確實進一步堅定了他們持有小盤股的信心。另一方面,已經有不少公募投資者告訴我們,他們認為市場上存量的小盤股很多都已被機構集中持倉,要找更有彈性的品種就需要從那些次新股里面去找,因為這些次新股大家的研究覆蓋深度還不夠,機構持股密度也不大。
2、對考核絕對收益的部分保險、私募等機構投資者來說,回調如期而至,但卻面臨新的難題:“該抄底了嗎?抄底能抄大盤股嗎? ”在我對一些保險、私募機構的回訪中,表達了對於他們提前減倉的佩服之情,但是他們往往會回以一臉苦笑:“減倉了有什麽用,和那些抱團小盤股的公募機構比,差距反而又進一步拉大了……”因為對他們來說,之前減倉的品種可能反而是一些他們認為估值過高的小盤股,並且他們預期中的回調是類似於2007年“530”那種回調,寄希望於回調之後抄底大盤股,迎接大盤股最後的瘋狂。 但上周的市場表現來看,大盤股明顯比小盤股弱勢太多,這使得他們開始懷疑:“現在能抄底了嗎?如果抄底真的能抄大盤股嗎?”
對於目前投資者的心態,我們現在的觀點如下:
1、2007年的“530”的最大推動者是公募基金,但他們當時瘋狂買大盤股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錢多任性”,而在於當時很多大盤股確實是最貼合大時代背景的“成長股”。 2007年“530”之後大盤股暴漲,很多人將當時大盤股暴漲的原因歸結為是公募基金的申購非常踴躍,而公募基金由於手中資金太多所以只能去買大盤股。我們雖然也承認在2007年“最後的瘋狂”中公募基金的影響很大,但他們當時買大盤股真的只是因為“錢多任性”嗎?答案可能並沒有這麽簡單——我們發現2007年“530”之後到10月16日見6124點這不到5個月時間里,漲幅最大的行業是煤炭和有色(漲幅都為130%),但之所以這兩個行業漲幅最大,原因可能並不在於他們是大盤股,而在於這兩個行業恰好代表了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最優質的成長性行業 (試想一下當時那個“增量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帶來中國資產重估、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帶來巨量的本土資源消耗、過熱的經濟正催生著物價的暴漲,對價格敏感的上遊資源類行業無疑是當時最好的成長股)。我們循著同樣的思路複盤了國內外歷史上幾次大牛市,也發現了相同的規律——每輪大牛市中,表現最瘋狂的行業都是不一樣的,且有的是大盤股,有的是小盤股。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均是當時那個大時代背景下,最受益於產業轉型方向,從而實現持續高成長性的行業。
2、與2007年相似的是,公募基金再次迎來了洶湧的申購浪潮,作為“一致行動人”,他們也必將會把這些彈藥全部打向新時代背景下最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新成長股”。 我們拜訪的大部分公募基金都向我們反映,最近他們的老基金都在被贖回,但新發的基金申購卻非常踴躍,尤其是那些掛著新興產業投資名號的基金發行都特別火爆。從數據上來看,今年以來新基金的申購熱情逐月提升,4月的基金凈申購份額已經達到2700億份,這種火爆的景象在2007年也曾出現過(2007年9月曾達到單月凈申購5300億份的歷史最高值)。雖然很多公募基金的投資者向我們抱怨說現在基金對市場的影響力變小了,但我們認為並非如此,公募基金其實是A股市場最大的“一致行動人”——他們雖然資金總規模遠不及散戶和產業資本,但他們有著相仿的教育背景、相似的年齡段(80後越來越多)、承受著同樣變態的相對收益考核機制,這使得他們的行動會非常一致:首先,他們一定會選擇最符合當今大時代背景下最貼合產業轉型方向的行業去投資;其次,在相對收益考核機制的壓迫下,他們並不懼怕回調(要死一起死),但卻懼怕上漲時跑不贏別人。因此,當這些基金獲得越來越多的彈藥以後,他們仍然會集中打向那些“新成長股”——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行業正在經歷需求和供給的同時提升,這和2001-2007年的周期股非常相似,因此他們已取代周期股成為中國“存量經濟”模式下的“新成長股”。
3、小盤股可能還未進入“最後的瘋狂”——而什麽能催生小盤股“最後的瘋狂”?我們猜想的幾大因素:註冊制的落實、通脹和房價上行帶來大盤股的下跌、絕對收益投資者的變節。創業板上周再創新高,很多人認為這已經是非理性的“泡沫”,但我們認為現在可能還不是小盤股“最後的瘋狂”,我們猜想要等以下三大條件具備後,創業板可能才會進入最後的瘋狂:
一是註冊制的落實帶來新興產業股票更加密集的發行,這個因素初看起來是一個對創業板不利的因素,因為他會帶來小盤股供給的大幅增加。但是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在新股發行最密集的階段,往往是股市最瘋狂的時候。這一次在註冊制落實的初期,市場可能反而會樂觀理解為這有利於新興產業通過直接融資提升發展速度,從而將高成長性最終兌現出來 (當然,隨著新股發行力度的不斷加大,這可能最終打破市場的供需均衡,使“瘋狂”走向“毀滅”);
二是我們擔心下半年通脹和房價如果出現向上擡頭趨勢之後,這可能會使市場對政策進一步放松的預期收斂,而首先受到沖擊的將是對政策更敏感的大盤股,且大盤股里的資金會進一步分流至小盤股 (美國“科網泡沫”的後期,隨著美聯儲的持續加息,標普500指數就曾領先納斯達克指數三個月出現向下回調);
三是從美國“科網泡沫”的經驗來看,當“泡沫”進入最後瘋狂的階段時,推升市場的往往是那些前期一直以“理性”自居而提前減倉的投資者, 因為他們的投資框架已經被“泡沫”徹底擊垮,最終實在扛不住又會再追進去(美國“科網泡沫”的最後階段,納斯達克指數在三個月翻倍,相當於每天都漲1%以上,因此在這短短的三個月里,哪怕提前一天減倉,也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這也是為什麽一般情況下“泡沫”破裂的時候大部分人都逃不掉,詳細分析見報告《還未到真正瘋狂的時候——創業板與科網泡沫的全面比較 》,2015-3-31)。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很多追求絕對收益而減倉小盤股的投資者在目前已經遇到了困惑,不排除今後在小盤股進一步的上漲沖擊下,他們也會最終變節,加入狂歡。
4、從目前的環境來看,大盤股仍有短期估值修複的空間,小盤股也還未進入最後的瘋狂——因此我們繼續對市場整體保持積極的態度,等待房價和通脹發出的預警信號。 目前來看,二季度宏觀經濟仍然比較疲弱,再加上通脹壓力還很低,因此一定還有進一步的貨幣寬松空間和利率下行空間,因此我們認為這對大盤股也是很好的環境,尤其建議關註那些估值還未充分修複的大盤股(銀行、煤炭、有色、化工);而既然小盤股還未進入“最後的瘋狂”,我們自然也繼續對其看好,尤其建議關註那些需求和供給同時擴張、最符合產業轉型方向的小盤股(醫療服務、互聯網傳媒、軟件、電子、環保)。而我們認為只要通脹和房價其中之一出現明顯向上擡頭跡象之後,就可能促發大盤股的回調以及小盤股進入“最後的瘋狂”,但可能這在下半年才會看得到。
二、本周重要變化
2.1 中觀行業
下遊需求
房地產:Wind30大中城市成交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8日,3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上漲8.65%(相比上周的8.25%繼續上升),3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成交面積月環比上升10.15%,月同比上漲15.01%,周環比下降19.35%。
中遊制造
鋼鐵: 本周螺紋鋼活躍合約期貨收盤價上漲2%至2412元/噸。
水泥: 本周全國水泥市場價格環比下跌0.15%至278.17。全國42.5高標均價環比微跌0.06%至287.67元,其中華東地區均價環比上周下跌2.32%至270.71元,中南地區保持不變為292.5元,華北地區保持不變為268.0元。
化工: 化工品價格微漲,盈利能力漲跌相當。國內尿素漲0.54%至1608.57元,輕質純堿(華東)跌1.04%至1360.71元,PVC(乙炔法)漲0.97%至5822.14元,滌綸長絲(POY)跌1.53%至8587.86元,丁苯橡膠漲0.78%至11085.71元,純MDI跌0.16%至17900元,國際化工品價格方面,國際乙烯跌3.16%至1398美元,國際純苯漲2.00%至854.29美元,國際尿素漲6.20%至264.43美元。
上遊資源
煤炭與鐵礦石: 本周鐵礦石庫存下降,煤炭價格下跌,煤炭庫存增加。太原古交車板含稅價跌35元(4.76%)至700.00 元,秦皇島山西混優平倉5500價格本周跌10元(2.41%)至 405 元;庫存方面,秦皇島煤炭庫存本周增加8.19%至 621.00 萬噸,港口鐵礦石庫存減少5.43%至8991.00 萬噸。國際煤價方面,截止2015年4月29日澳大利亞BJ動力現貨價穩定在 62.5 美元。
國際大宗 :WTI本周漲0.41%至 59.39 美元,Brent跌1.67%至 64.31 美元,LME金屬價格指數跌0.39%至2932.50 ,大宗商品CRB指數本周漲0.53%至 229.16 ;BDI指數本周跌2.21%至574.00 。
2.2股市特征
股市漲跌幅: 上證綜指本周大跌5.31%,行業漲幅前三為計算機(7.20%)、傳媒(1.28%)和電子(0.98%);漲幅後三為鋼鐵(-8.95%)、建築裝飾(-9.39%)和交通運輸(-9.52%)。
動態估值: 本周廣發自選公司PE為18.57倍,PB為2.42倍;廣發自選公司剔除金融服務業PE為30.74倍,PB為3.29倍;必需消費相對於周期類上市公司的相對PB從上周1.56上升到本周1.62;創業板相對於滬深300的相對PE從上周4.09上升到本周4.41;創業板相對於滬深300的相對PB從上周3.94上升到本周4.29。
RQFII折溢價數據: 本周我們跟蹤的四只RQFII的加權平均溢價率為-0.38%,相比上周的-0.06%有所回落。
融資融券余額: 截至5月7日周四,本周融資融券余額1.91萬億,較上周繼續上升3.6%。
新增A股開戶數 :截至4月30日,當周新增A股開戶294.92萬,較上周下降28.6%。
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 截至4月30日,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2.05億,相較上周的2.21億有所下降。
限售股解禁: 本周限售股解禁308.08億,預計下周解禁682.55億。
大小非減持: 本周A股整體大小非減持101.37億,本周減持最多的行業是房地產(17.20億)、汽車(11.14億)、計算機(10.39億)。
AH溢價指數: 本周A/H股溢價指數上漲為128.15,上周A/H股溢價指數為131.37。
2.3 流動性
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再次暫停操作,是連續第六次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截止2015年5月8日,資金成本已連續9周回落,接近14年3月以來低點。R007本周下跌8.32BP至2.34%,SHIBR隔夜利率下跌24.7BP至1.443%;長三角和珠三角票據直貼利率本周都下降,長三角下跌12BP至3.28%,珠三角下跌12BP至3.33%;期限利差本周漲3.19BP至0.69%;信用利差漲0.31BP至1.14%。截止2015年4月30日,溫州民間借貸利率(月息)穩定在1.45%。
2.4宏觀經濟
物價指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4月CPI為1.5%,前值為1.4%;中國4月PPI為-4.6%,前值為-4.6%。
匯豐PMI: 中國4月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8.9,創2014年4月以來新低,前值為49.2。中國4月匯豐服務業PMI52.9,前值52.3。
進出口: 海關總署數據,我國4月進出口總值1.96萬億元,同比下降10.9%。其中,出口年率下降6.4%,前值為-15%,進口年率下降16.2%,前值為-12.7%,均為六年最差同期表現。貿易順差341.3億美元,不及預期。
2.5海外
美國: 周五數據顯示,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失業率走低至5.4%,創7年新低。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貿易帳逆差創2008年以來新高,環比增幅43.1%更是創下18年新高。美聯儲數據,美國3月消費信貸增加205.2億美元,高於預期,前值為147.9億美元;美國供應管理協會數據,美國4月ISM非制造業PMI為57.8,高於預期,前值為56.5。
日本: 日本央行數據,日本4月基礎貨幣年率為35.2%,前值為35.2%。日本財務省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4財年,日本中央政府債務達到創紀錄的1053.4萬億日元。
歐元區: Markit數據,4月歐元區Markit制造業PMI終值52.0,高於預測,前值為51.9;歐元區4月Markit服務業PMI終值為54.1,高於預期,前值為53.7;歐元區4月Markit綜合PMI終值為53.9,高於預期,前值為53.5。歐盟統計局數據,歐元區3月PPI年率為-2.3%,與預期一致,前值為-2.8%。歐盟統計局數據,歐元區3月零售銷售月率為-0.8%,低於預期,前值為0.1%。
本周海外股市 :標普500本周漲0.37%收於2116.1點;倫敦富時漲0.87%收於7046.82點;德國DAX漲2.23%收於11709.73點;日經225跌0.78%收於19379.19點;恒生跌1.98%收於27577.34。(陳傑、鄭愷曹、柳龍共同撰寫)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选公司,有哪些因素值得参考? 狼啸天
http://xueqiu.com/9373030886/45083504
有不少朋友问起如何选公司的问题,懒得一一作答,我就按我以前的选公司习惯随手这么一写吧,大致如此,毛估估的:
1、选老板: 野心必须大(这样才能蛇吞象)、有相对超前的战略眼光(这样才能布局在别人前面永远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执行力必须强(要不然就成了孙中山孙大炮——这种人适合闹革命,不适合搞企业)、最好有做销售的经历(这样就比较能忽悠,而且擅长搞定各式关系,因为在中国最值钱的是权力)、精力超旺盛超肯折腾(这样这家企业就会不断有收购并购或者搞新项目的各种利好)、刚毅果敢意志力强(这样才能超拔而不会从众从俗,能够不走寻常路并坚持到底)。查清楚这家公司的老板的基本情况,这是我多年来选公司时首先会好好去查资料做功课的第一条。因为老板的性格和能力,会决定公司的命运!跟狼吃肉,跟羊吃草,闹革命你必须跟毛大爷,搞企业你必须跟盛宣怀,这是基本的生存法则。
2、选实力: 产品实力——有做出爆款产品不(有的加一千分)、体系实力——有构建起一个别人很难模仿的商业模式不?战将实力——老板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一类的五虎将不?
3、选转型: 做裤子的转做互联网了,做塑料大棚的转做锂电池了,卖拐的转做网络公关公司了……诸如此类!标准是:以前的越烂越好,转向后的越新越好。
4、行业和产品的天空高不高: 有些行业的细分子行业,可能几年就到天花板了,这种一定要小心!你只能做做它正在走的叫花子一生中会遇到的三年好运。同时,注意行业趋势的变化,比如,在中国,做肝病药的企业前景肯定不如做糖尿病药的企业前景大,因为有了肝病疫苗后,肝病病人将来越来越少,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决定了生活越富裕中国的糖尿病的数量会越爆发。行业和产品的天际线越高,这种公司越有想像力,越有发展空间。
5、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资金周围率、产品毛利率、现金流,等等等等,你只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稍作参考,万勿教条!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一切皆有可能却唯一没有王法的天朝国度,特别是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重度依赖品的今天,讲几个大故事,联合庄家把股价炒上去了,再高价增发圈笔大钱,有钱了做了阿伊土蟞公主后收购几家企业,再在财务数据上动动手脚,然后,可能不久就能把你看到的一切财务指标上得出来的三观全颠覆掉!
哈哈,当然,
好的买价,是根本!!! 以上纯为江湖郎中的野言狐语,价投和学院派远离!如有敢信者,风险自负!!!
社會不公、房價飆漲的結構性因素 財產稅脫序 淪為一場精密計算的炒房秀
2015-05-18 TWM
台灣的財產稅,從以前以來一直都是調降。
調降財產稅,包括遺產及贈與稅、地價稅、房屋稅等等,也造成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社會不公。
撰文•楊卓翰
為什麼,一個沒有任何學者背書的法案,卻能在不到一百天內通過?二○○九年,遺贈稅從五○%的最高累進稅率,調降成一○%的單一稅率,大幅調降八成。從財產稅如此重要的稅率決定,就可以看出台灣政治人物操作稅制的荒謬。不需要說明,從下面一連串事實,你就能看出台灣稅制竟如此兒戲!
一連串錯誤 讓賦改會建議形同虛設二○○八年十月二日,在賦改會開會之前,已傳出總統府諮詢小組對遺贈稅降至一○%做出共識,理由就是為了要吸引資金回國。賦改會副召集人曾巨威說,這是「錯誤的人、錯誤的理由、錯誤的決策」;高級顧問陳聽安還曾當場說:「若這是府院決策的話,行政院置賦改會於何地?我不會做橡皮圖章,既然工商界已進入決策,可直達天聽,賦改會不必再開會了。」負責主持研究計畫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耀輝之後在一場論壇中表示:「我也面臨很大壓力,工商界加入諮詢委員,賦改會結構和以前不一樣,工商界跟立委當諮詢委員,這是壓力團體。」財政部的意圖很明顯,十月十四日,召集人邱正雄在同一天,召開兩場長達三個小時的會議,就是要在行政院院會前,把賦改會的建議逼出來。但黃耀輝仍堅持最後底線:稅率調整部分,提出最高邊際稅率五○%、三○%、二五%、二○%及單一稅率一○%的五個方案。而且,每項稅率調降,都有擴大稅基、增加消費稅、彌補稅收損失等七項配套措施。
結果,十月十六日,當時的財政部部長李述德不顧賦改會建議,在行政院院會上提出「遺產及贈與稅制改革方案」,將遺贈稅降至一○%,並且完全無視賦改會建議的配套措施。十月二十三日,一○%單一稅率遺贈稅修法案由行政院提出,行政院再送立法院審議。
遺贈稅調降表決前夕,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在立法院當著李述德的面說:「按照你們的案子,八○%的人都不用繳稅了。六大工商團體的聲音比較大,尤其是在賦改會裡講話的囂張行徑,我認為你們一定要慎重考慮。我在這裡講,我是堅決反對的,你們真的不要做歷史的罪人。最後要通過時,我提議應該採取記名表決,看誰同意要調降遺贈稅,我們必須對歷史負責。」○九年一月十二日,國民黨以絕對多數,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將現行的遺贈稅率,由最高五○%調降為一○%單一稅率,並提高遺產稅免稅額至新台幣一二○○萬元。當時國民黨立委幾乎全部贊成,全都與李述德、召集人邱正雄,一同成了費鴻泰口中的「歷史罪人」。
降低遺贈稅 卻肥了高財富族群主張1 :回歸公平,遺贈稅調升至二○%前後只花了不到一百天,遺贈稅就大幅調降了八成。手段之粗糙,連贊成調降稅率的財政部前部長何志欽都看不下去。「從五○%降到一○%,實在降太多,而且完全沒有配套。」何志欽接受專訪時痛陳:「這是對社會公平很嚴重的打擊。」事實上,國外調降、廢除遺贈稅雖成趨勢,但幾乎都有配套措施。例如高稅負的瑞典在○四年廢除遺贈稅,但是移轉不動產等財產時,仍要課徵實價的一.五%印花稅;並且調升資本利得稅至三○%。
何志欽指出,雖然遺贈稅占總稅收比率不高,但是「遺產稅和贈與稅,是達成社會公平的最後防線。﹂因為終身的財富移轉,只能靠遺贈稅才能課稅。「遺贈稅真正的目的,在於補強個人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的不足。很多遺產,其實是未實現的資本利得。﹂舉例來說,若父親三十年前買了一棟房子,三十年後過世,遺產繼承給兒子。因為繼承不是交易,所以免交土增稅,土增稅的起徵點變成兒子獲得房子當時。假設兒子在隔天賣出,等於兒子用繼承避掉土增稅。若不課徵遺產稅或遺產稅過低,就算房價三十年來漲了一百倍,稅收也寥寥無幾。
因此,要拯救台灣的財富不均,遺贈稅這個錯誤的決策,一定要補回來。何志欽與學界及︽今周刊︾獨家民調中都普遍認為,遺贈稅升至二○%,才是適當合理的稅率。
何志欽的理由很簡單:「遺贈稅作為資本利得稅的補強,設在二○%,也能讓台灣的資本利得稅更好接軌。」低房屋持有稅 讓房地產投資越來越熱主張2 :打擊囤房,實價課徵房地產持有稅過低的遺贈稅,犧牲了社會公平,換來了什麼?按照財政部的官方答案,資金的確有回流。但是資金往哪裡流?台灣並沒有增加就業,經濟也沒有欣欣向榮。因為遺贈稅調降而回來的資金,都流入房地產市場。
在國內所有的投資︵固定資本形成︶中,這幾年增加最明顯的就是「房屋住宅」。在遺贈稅調升前十年,房屋住宅占總資本形成的比率平均是六.六八%,但這個數字在一一年開始增加,從六%成長到一○%,代表國內房地產投資越來越熱烈。
財政部前部長顏慶章也認為,這個結果,「是在過程中,政府若干的行政行為,誤導了資金進到房地產。」為什麼?原因在於台灣的另一項財產稅||房地產持有稅。
在主計總處的國富統計中,台灣的資產有七成都是土地和房屋,價值高達一一二兆元。但這些資產的課稅基準,還在用「公告地價」及「房屋評定現值」來課稅。以房屋稅來說,政府定價只占市價的七分之一。
「台灣的財產稅,是全世界最落伍、最沒有效率的稅。」財政部前部長林全毫不客氣地說。他認為,「土地與房屋價格分開計算,但是現在地方政府卻用調高路段率的方式,課『豪宅』房屋稅,這是極度扭曲的制度。台灣一天不能實價課徵持有稅,財產稅的問題就一天不能解決。」在財產稅不彰的情況下,台灣七成資產等同於一一二兆元的土地與房屋,去年地價稅與房屋稅的稅收加起來,還不到總稅收的七%,只有一三六一億元。算起來,台灣房地產的實質持有稅率,只有不到萬分之一.二。元大一品苑的豪宅,每年持有稅不過四萬元,比一台四千西西跑車的燃料稅加牌照稅五.七萬元還低。
的確,台灣的財產稅早已淪為有錢人炒房的工具,整體配套應該如何?例如,房地產未來實價課稅,那麼遺產稅現有的一二○○萬元免稅額,可能就會嚴重不足,反而傷害到一般老百姓。例如市價一五○○萬元的房子,公告和評定現值可能只有五百萬元,實價課稅後,可能就產生數百萬元遺產稅,一般家庭如何負擔?未來是否要提高免稅額?像這樣的配套,政府應通盤檢討,擘畫一個完整的財產稅改計畫。
一場沒有學者背書的百日稅改—— 遺贈稅修法大事紀及後果
2008年
6/30 政府邀集全國財稅專家,組成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
10/ 6 賦改會討論遺產及贈與稅制,提出四項方案及配套共識。
10/14 賦改會連開兩場會議,最後通過10%、20%、25%、30%、50%的五項方案及配套建議,送財政部。
10/16 財政部在行政院院會上提出「遺產及贈與稅制改革方案」,將稅率從50%降至10%,賦改會建議的配套措施完全缺席。
10/28 賦改會學者不滿聲浪激烈,陳聽安與朱敬一退出賦改會。
2009年
1/12 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將現行的遺贈稅率由最高50%,調降為10%單一稅率。
後果
調降遺贈稅稅率後,房地產成為資金聚集之處房屋住宅占固定資本形成比率(%)遺贈稅調降後,房屋投資大增財產稅改革規畫應該這樣做
遺贈稅
◎ 10%單一稅率過低,加深財富分配不均。
◎ 應將遺贈稅稅率
調升至20%。
配套規畫
◎ 不動產持有稅實價課徵後,遺贈稅免稅額應考慮提高。
房產持有稅
◎ 房地分離稅基扭曲,成為炒房溫床。
◎ 持有稅應實價課稅。
財產稅房地分離
讓稅收跟不上房地產成長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