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1980-2012年演變史

http://news.imeigu.com/a/1359467761814.html

股市是經濟晴雨表,股指是股市刻度表,股指權重股構成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產業結構,專攻ETF的研究機構etfdb通過回顧1980-2012年這33年間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的變化,向我們很好地展現了這33年間美股市場公司結構的變化、美國產業經濟的演變。

20世紀80年代前5年是石油公司的天下,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中石油公司佔據一半,後來隨著併購整合,寡頭格局進一步形成,石油巨頭數量減少;

90年代,以微軟、英特爾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開始興起,科技公司開始成為標普500權重股前十的常客;

也有不少曾經在標普500權重股前十榜單無限風光但是隨後被歲月無情淘汰的公司,比如柯達;

也有像IBM、通用電氣這種無論世道如何動盪,都能屹立不倒的常青樹......

對投資者而言,透過1980-2012年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的演變史,或許對回答什麼才是好的投資標的有很大的幫助

1980年:埃克森和美孚

在1980年代的早期,儘管標普500指數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是科技股(IBM)和電信股(AT&T),不過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和美孚(Mobil)天然氣公司仍然是世界級的大公司,且在標普500市值前十名中奪得兩大席位,儘管它們在合併之前(1998年這兩家公司宣佈合併)的總市值僅500億美元。石油公司在標普500權重股前十中佔了七席,但是名單上的其他公司今日早已被人遺忘,包括Atlantic Richfield,此外彼時還有兩家標準石油公司並列榜單,包括Standard Oil of Indiana和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

最大市值公司:IBM當年市值396億美元,十年後市值640億美元,不過到了2000年它已經不屬於標普500指數里排名前十的成分股。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369億美元,僅僅是目前蘋果市值的一半。

發生了什麼:Atlantic Richfield(ARCO)在美國西部擁有大約1300個加油站,2000年成為英國石油(BP)的子公司(就像上述榜單上面的其他數個公司一樣),且2012年8月報導稱Tseoro將以25億美元購買ARCO的資產和其精煉廠。

1981年:膠片照相機流行的時代

1981年石油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石油公司在標普500前十大市值股的佔比過半。AT&T取代IBM成為該指數最大市值公司。

柯達(Eastman Kodak)也許是這個榜單中最為懷舊的品牌,當年以115億美元的市值成為第十大市值股,此後的一段時間柯達市值不斷攀升,不過在數碼照相機最終取代傳統膠片相機的年代到來後,該公司最終走向破產。

通用電氣(GE)從1980年的第十位上升至1981年的第七位,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該公司不斷為股東創造巨額的價值,而且最終也成為標普500指數中最有價值的企業。

最大市值股:AT&T取代IBM成為標普500最大市值股,當年總市值為478億美元,上一年市值為357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044億美元,較上一年的2369億美元略有下降,儘管AT&T的市值較上一年上升,但IBM以及埃克森等市值均下降。

新加入者:柯達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入選前十大市值股,同時將Atlantic Richfield和美孚被剔除。

發生了什麼:加州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截止今日仍在運營,不過已更名為雪佛龍,成為主要的全球石油公司之一。

1982年:通用電氣市值不斷增大

1982年美國的經濟仍然非常依賴石油,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5個從事石油相關行業,此外還有科技公司、相機製造商和電信公司。GE的市值不斷增大,在1982年成為標普500成分股中第四大市值股。

最大市值股:IBM從AT&T奪回第一,當年市值578億美元,上一年度336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393億美元,主要由IBM帶動,較上一年的2044億美元有超過300億美元的增幅。

新加入者:該年度沒有新加入者,前10的公司與去年一樣,不過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

發生了什麼:斯倫貝謝Schlumberger截止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服務公司,僱員超過10萬,遍及全球85個國家。該股目前仍然是標普500成分股,不過其目前市值跌落至30名左右(在Home Depot之後)。

1983年:石油為王

1983年,石油公司繼續繁榮著,數個能源公司位列標普500市值前10大股。時至今日,埃克森美孚仍然是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最重要的企業。

IBM在1983年再次成為最有價值的股票,市值將近750億美元,GE和埃克森也後勁十足,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企業。

最大市值股:IBM當年市值為743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412億美元。

新加入者: 西爾斯百貨(Sears Roebuck)和杜邦(duPont)成為該年度前10新進入者,同時將殼牌(Shell Oil)和加州標準石油(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剔除。

發生了什麼: Standard Oil of Indiana(Stanolind)在1983年市值排名第六,隨後更名為Amoco,且成為英國石油(BP)的子公司。

1984年:石油公司強者愈強

1984年Schlumberger和西爾斯百貨的市值跌落前十,與此同時石油公司仍佔據前十的半壁江山。殼牌石油(2004年末合併後成為荷蘭皇家石油的子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Royal Dutch Petrol)進入前十。

最大市值股: IBM市值再次由1983年的743億美元增至753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505億美元,上一年度為2412億美元。

新加入者:繼1983年被擠下前十,殼牌石油(成為荷蘭皇家石油的子公司)再次回歸到前十,此外還有荷蘭皇家石油(Royal Dutch Petrol)也進入前十,這兩家石油公司在2004年末合併。

發生了什麼:該年度柯達仍然是相機行業的領軍者,但是在接下來的數年間,柯達並不能跟上行業內科技創新的步伐而逐步遭到淘汰。2012年初期該公司申請破產。

1985年:激烈角逐

1985年是強者愈強的年代,其中IBM、埃克森和GE的市值在總市值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同時排名靠後的企業競爭尤為激烈,隨時都有被新的競爭者替代的危險。

最大市值股: IBM市值956億美元居首,上一年度市值為750億美元。

前10總市值:2968億美元,上一年度為 2505億美元。

新加入者: 西爾斯百貨再度進入前十,貝爾南方(BellSouth)首度進入前十。

發生了什麼:貝爾南方是第一次是1984年AT&T分拆的數家公司之一,2006年AT&T完成對貝爾南方的收購。

1986年: 菲利普·莫里斯入榜

1986年前七名的公司排名相對穩定,不過排名居首的IBM市值出現大幅下挫。大型的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和荷蘭皇家石油在該年度資產猛漲,也使得荷蘭皇家石油年度市值超過通用汽車。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在1986年市值擠入前十,而且保持到了1997年,截止目前該股仍然是投資者最喜歡的股票之一。

最大市值股: IBM以732億美元市值居首,較上一年度的956億美元大幅下滑。

前10總市值:3091億美元,上一年度為 2968億美元。

新加入者: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默克集團(Merck & Co)在該年度進入前十,且在此後數年間兩家企業多次進入前十。

發生了什麼:IBM的市值較上一年度出現大幅下滑,且此後數年間很難再回到如此顯赫的地位了(多年蟬聯第一)。

1987年: 福特登場

1987年市值前十的大多數公司排名沒有變化,IBM仍然高居榜首,大型的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和荷蘭皇家石油的市值仍在不斷增長。

值得一體的是,福特汽車取代貝爾南方進入到前十名,並且還超越了通用汽車。不過,福特汽車榜上有名的歷史比較短暫,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將使得這兩個汽車工業巨頭在1988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前十名,並且將遭遇到更多的麻煩。

最大市值股: IBM以698億美元居榜首,較上一年度的732億美元下降30億美元。

前10總市值: 3259億美元,上一年度為3090億美元。

新加入者: 福特汽車第一次出現在前十的榜單,也是兩大汽車工業巨頭(福特和通用汽車)第一次同時出現在榜單。

1988年: 重新洗牌

1988年市值前十的公司與上一年度相比沒有變化,但排名有一些變動。前三位分別是IBM、埃克森和通用電氣,且AT&T排名上升而杜邦排名下降。

最大市值股: IBM以722億美元居首。

前10總市值: 3495億美元,上一年度為3260億美元。

新加入者: 沒有新進入者。

發生了什麼:這是福特汽車最後一次出現在前十的榜單,此後該公司陷入困難時期,且市值不斷縮水。

1989年: 埃克森奪冠

1989年埃克森石油市值超過IBM獲得桂冠。前十名總市值較上一年度上漲幅度超過20%,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首度進入前十,且市值小幅領先於杜邦公司和Amoco公司(此前名稱為Standard Oil of Indiana,此後被英國石油收購)。

最大市值股: 埃克森石油以626億美元居首,上一年度為580億美元,與此同時IBM市值由上一年度的722億美元下滑至545億美元。因此,埃克森獲得最大市值桂冠與其說是自身市值增大,不如說是IBM市值縮水的結果。

前10總市值: 4202億美元,較上一年度3500億美元大幅上升。

新加入者:進入前十的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

發生了什麼: 百時美施貴寶時至今日仍然是製藥巨頭之一,不過以往的風光如過眼云煙。

1990年:可口可樂沃爾瑪成新貴

IBM再次登上榜首,以微弱的差距甩掉了埃克森 Exxon。這一年, 杜邦和美國石油公司Amoco 被擠出了前十名。

90年代可以視為互聯網時代的開端,但這些互聯網公司此時還沒有趕上那些更大型更穩定的競爭者。對比1990年和90年代末尾的標普前十榜單,可以發現這十年股票市場和美國經濟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

前十成分股市值:4375億美元。雖然一些成分股市值出現下滑,1990前十名成分股總市值仍較上年的4200億美元出現增長。

最大的成分股:IBM,645億美元。IBM再次回升,上年該公司市值曾滑落至550億美元。

新進者:可口可樂及沃爾瑪

發生了什麼: 沃爾瑪,今天是美國最大的公司之一,但是直到1997年,該公司才在標普前十位成分股中站穩腳跟。

1991 巨大的增長

這一年前十成分股享受了巨大的增長,總市值飆漲了36%,主要的幾大公司享受到了經濟強勁的時代。

投資者應該會注意到IBM相對上一年縮水不少,埃克森再次登上榜首,菲利普莫里斯及沃爾瑪的市值也得到巨大的增長,而後者的市值差不多在一年中翻了一倍。

直到1992年的榜單,依然可以看到舊時代的影子,科技公司的興起還需要幾年。

前十成分股市值:5955億美元。前十大成分股公司較上一年的4380億美元總市值飆漲。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756億美元。

新進者:這一年無新進者。可口可樂從前一年第十升到第六位,市值增長50%。

1992 IBM被擠出前十

並沒有明顯增長的一年。同時IBM第一次被擠出了前十,同時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縮水了200億美元。

這一年比爾克林頓當選總統,「美國購物中心」建成,AT&T推出價格高達1499美元的視訊電話。但是榜單中這些公司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市值基本與上一年持平。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太久,美國公司處在經濟起飛的準備階段,即將出現一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擴張。

前十成分股市值:5791億美元。經歷了1991年的巨大增長,這一年各大公司表現比較平緩,總市值相較上一年略有下滑。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759億美元,基本與上一年持平。

新進者:寶潔。寶潔擠進了前十位,開始逐漸成為最具統治力的美國公司之一。

發生了什麼: 寶潔,這家公司將在接下來幾年保持前十地位,但最終還是被體量巨大的領先者擠出榜單。

1993年:通用電氣奪冠

前十成分股名單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通用電氣取代埃克森成為最大的成分股公司。通用電氣還將在榜首位置上再呆上五年,直到最後被微軟打敗。GE通過巨大的利潤和營收增長開始邁向千億級別。GE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並且進入了大量的新領域。

這一年互聯網誕生,代表了新紀元的開始;政治層面,比爾克林頓正式入主白宮,世界貿易中心發生爆炸案。

前十成分股市值:5808億美元。雖然GE獲得巨大增長,但前十成分股總市值基本與去年持平。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894億美元。上一年GE市值僅730億美元。

新進者:通用汽車重回前十,排在第九位,取代了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發生了什麼 : 百時美施貴寶掉出了前十,並且至今再未能重回該榜單。該公司目前市值540億美元左右,自93年當時的35億美元增長平穩。

1994:IBM回歸

前十榜單再次洗牌, AT&T甩開埃克森成為第二位,殼牌打敗沃爾瑪成為第五位,通用電氣仍然在榜首位置。這一年的十大榜單,看出了一點轉變的苗頭,GE和埃克森仍然在前幾位,菲利普莫里斯和IBM,及沃爾瑪牢牢佔據世界市值最大公司榜單的後面幾位。

這一年有許多大事件發生,包括美國入侵海地,美俄雙方在克林姆林宮簽訂協議(標誌一個由核戰爭恐懼統治的時代終結了),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

前十成分股市值:597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8%。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872億美元,較上一年890億美元市值略有下滑。

新進者:IBM重回榜單,佔據第九位,並擠掉了通用汽車。

發生了什麼 : 通用汽車。GM自1993年後再未進入過這個榜單。隨後這家公司走向破產並被摘牌。2010年GM重新IPO並在重新盈利。

1995年 微軟登場

這個前十榜單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出現了兩個新進者:微軟和強生,並擠掉了沃爾瑪和IBM。

這一年前十榜單中的大公司增長迅速,總市值飆漲至813億美元, 同比增長35%。道指在1995年首次收報於5000點以上。同年,俄克拉荷馬市爆炸震驚了整個美國。國際上,世界貿易組織在這一年建立。

前十成分股市值:8133億美元,較上年的5970億美元獲得巨大增長。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1203億美元,享受到這個標誌性年代的第一個年份的增長。

新進者:微軟首次登場,這家軟件巨頭至今仍是10家最大的公司之一。

發生了什麼 : 沃爾瑪1995年跌出了榜單,但在1998年這個世界巨頭公司又重回榜單並延續至今。

1996:英特爾,你好

又是一個美國股市的牛年,前十大公司總市值突破了1萬億美元。GE維持了其榜首地位。微軟和英特爾標誌了一個時代的來臨,這些公司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將不斷迎接新的科技公司並經歷幾次明顯的起落。

美國在這一年舉辦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同年,日本正式推出DVD,電商網站 Ebay上線。接下來的幾年間,互聯網泡沫將越吹越大。

前十成分股市值:10500億美元。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1628億美元,上年市值僅有1200億美元。

新進者:英特爾,這家半導體公司闖入前十榜單,並一舉獲得第四位。

發生了什麼 : 通用電氣,這家公司仍然將保持榜首位置,但最終將失去美國市值最大公司的位置。從現在其,GE將不斷接受新進者對其的挑戰。

1997:千億俱樂部

如果你想在1997年擠進這個前十大市值公司的榜單,那麼你的公司市值至少要達到1000億美元。

1997年道指第一次收報於7000點以上,喬布斯在這一年重回蘋果。

微軟同年登上榜單的前三,僅僅排在可口可樂及GE之後。

前十成分股市值:13900億美元。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2401億美元,上年市值僅有1630億美元。

新進者:沒有新進者

發生了什麼 : 可口可樂,這家軟飲公司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但是1998年後可口可樂就再未出現這個前十榜單上。

1998年:微軟佔據榜首

隨著windows系統和PC的持續興起,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在1998年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公司。沃爾瑪繼上一年跌出榜單後驚人回歸,並佔據了榜單的第四位。

這是標普500指數歷史上的最佳年代之一,榜單上公司的業績令人印象深刻。十大公司的總市值增長了47%。

科技股繼續不斷增長,微軟佔據榜首地位,思科,IBM及英特爾都在前十榜單中。

前十成分股市值:20600億美元,總市值第一次超過2萬億美元。

最大的成分股:微軟,3458億美元,微軟在這一年增長迅速,所以儘管通用電氣市值增長了950億美元,但仍然丟掉了第一名的位置。

新進者:輝瑞及思科。前者在兩年前,抗膽固醇藥Lipitor獲得批准並成為銷量最佳的藥品之一。

發生了什麼 : 輝瑞。這家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具統治力的醫藥公司,但是Lipitor在2011年專利到期,輝瑞失去了這一銷量最佳藥品的獨家權。

1999:即將來臨的千禧年

普通民眾對千禧年感到擔憂,股票市場卻異常活躍。前十名榜單新舊替換,處在互聯網泡沫巔峰的微軟,市值相比上一年差不多翻了一倍,其他公司情況也類似。這一年的榜單總市值至今仍然是最大的。

不少新進者闖進榜單,美國在線是其中最顯眼的一個。你估計很難找到不記得當年使用AOL撥號上網業務的人。

前十成分股市值:31300億美元,總市值較上一年增長了約1萬億美元。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微軟,6041億美元,微軟再次獲得巨大增長,上一年市值不到3500億美元。

新進者:朗訊,花旗及美國在線。但只有花旗在2000年仍出現在榜單中。

發生了什麼 : 朗訊,1996年從 AT&T下屬的貝爾實驗室分離。2006年,朗訊被阿爾卡特收購。

2000:泡沫破裂

世紀之交,隨著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股市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下跌走勢,標普500指數當年累計下跌9%,首次跌破1500點。

一些頂尖的公司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這段時間免不了經歷了重組變革,一大批網絡公司,被哪些有能力在市場不好的時期「收復失地」的公司所取代。在這個世紀之交,老虎伍茲完成大滿貫,成為最年輕的高爾夫球手,喬治 W 布什在總統大選中打敗戈爾。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器仍然排在市值榜首,並將其他競爭對手甩開,但市值從前一年的5080億美元,跌至4749億美元。微軟則從前一年的6000億美元高位直線下滑。

前十成分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市值總和由前一年的3.1萬億,降至2.75萬億美元。

新進入者:AIG由於海外保險業務極富吸引力,市值進入top 10 。

發生了什麼 :微軟市值在2000年從前一年的6000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300億美元,該公司在聘請史蒂夫 鮑爾默一事上備受爭議,並且在一場裁決中被判濫用壟斷。

2001:到處都是衰退……

互聯網泡沫如同瘟疫般迅速在其他股票中傳播,標普500指數在2001年繼續下滑11%。微軟在這一年取得了不小的增長,而其他大部分個股則越來越低迷。

喬治 W 布什在1月上任,並試圖在衰退中做出正確的指導,互聯網泡沫著實給美國第43任總統挖了個大坑。這一年,安然公司申請破產,Wikipedia開始活躍,Napster關閉。同樣在這一年,辛辛那提連續幾個晚上發生騷亂,被迫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繼續暴跌,市值從前一年的4750億美元縮水至3981億美元。

前十成分股市值 :排名在前十的個股市值總和,繼續由上一年的2.75萬億美元縮水至2.60萬億。

新進入者:強生公司新進入市值排名前十,該公司在前幾年曾一度出現在top 10。

發生了什麼:標普500指數在2000-2002年這段時間經歷了最慘重的下跌,美國則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開始,經歷了漫長的衰退。

2002: 觸底

衰退的這一年,指數從高點下跌了超過22%,最終在2002年觸底,之後的幾年裡開始反彈。對於Top 10 市值個股來說,這是沉悶的一年,但在其他個股身上仍然不斷有悲劇上演。

這一年,凱馬特申請破產,歷史上美國最大的零售商不得不以破產告終。麻煩沒有就此止步,緊接著,家喻戶曉的WorldCom和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申請破產。此外,歐元區正式通過了歐洲12個國家及10個新國家貨幣加入歐盟。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微軟市值在上一年的3570億美元基礎上繼續暴跌至2764億美元,然而,由於通用電氣在這一年市值繼續縮水1500億美元,微軟市值則排名上升為第一。

前十成分股市值 :排名前十的個股市值縮水7000億美元,至1.91 萬億美元。

新進入者:默克打敗英特爾,進入前十。

發生了什麼:在連續衰退的三年鐘,標普指數累計下跌了40%。

2003: 復甦在即

隨著經濟前景好轉,洗掉了籠罩在科技股泡沫下的悲觀情緒,2003年標普500指數開始大幅反彈,上漲了30%。

世界新聞方面,美國國土安全部正式開始運營,軍事入侵伊拉克也發生了。同樣發生在這一年的還有,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悲劇性的墜毀,中國發生了SARS傳播。同時,北美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50萬居民生活在黑暗中。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市值大幅反彈,由前一年的2420億美元漲至3104億美元。

前十成分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市值總和由上一年的1.9萬億升至2.34萬億美元,漲幅23.2%。

新進入者:思科和英特爾重新打敗默克和強生,進入市值前十。

發生了什麼:默克跌出市值前十個股,並且至今再未出現在前十榜單。

2004: 牛市繼續

華爾街繼續復甦,儘管漲勢較前一年略顯平淡,總市值僅上漲了600億美元,但標普500指數還是在這一年取得了10%的穩健回升。

2004年,喬治 W 布什連任,在海外,歐盟新增10各成員國,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張。facebook於這一年上線,並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平台,該公司最終於2012年上市。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繼續回調,市值增長700億美元,至3859億美元。

前十成分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總市值穩中有升,由前一年的2.3萬億增值2.4萬億。

新進入者:美國銀行溜進前十,市值位列第七。接下來的幾年,美國銀行快速增長,最終成為美國四大行(「Big Four」 )之一。

這一年發生了什麼:2004年,英特爾再次跌出前十名單,並且至今未挽回其美國最大公司的主導地位。

2005年:颶風來襲

由於中東局勢緊張、石油價格上漲,消費者支出下降,股市也陷入停滯;此外,颶風卡特裡娜還橫掃了路易斯安那洲、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雖然標普500指數仍上漲了5%,但是前十大權重股的總市值減少了500億美元。

市值最大的公司:通用電氣(3703億美元);雖然通用電氣在較前一年跌去了150億美元的市值,但依然保持了市值頭把交椅。

前10名公司總市值:2.35萬億,比2004年的2.4萬億下幅下降。市場雖然不是很弱,但卡特裡娜颶風的影響讓華爾街的成長幾乎停滯了。

新入圍名單:這年新入圍公司很少,只有消費品巨頭寶潔重新進入前十名單。

發生了什麼: IBM 美國藍色巨人跌出了榜單,不過他在五年後的2009年又重回榜單。

2006年:埃克森美孚奪冠

投資者看漲情緒升溫,市場再度攀高;標普500指數這年上漲了15%。這也是前十大公司的好年景,總市值增加了2500億美元。

2006年薩達姆被判反人類罪,並被判處死刑;朝鮮進行了首次核試驗。商業領域,谷歌以16.5億美元等值股票收購了視屏網站YouTube。美國能源部宣稱,綠河流域(Green River basin)存在一個超過1萬億桶原油的頁岩。

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4469億美元);該石油巨頭市值在一年裡增加了近1000億美元,從而奪得市值冠軍寶座。

前十名公司總市值:2.6萬億美元,比上年的2.35萬億美元增加了2500億美元。

新入圍名單:這年沒有新入圍的公司,只是在排名上有所變化;埃克森美孚排名從上年的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

發生了什麼:埃克森美孚排名躍升至榜首,並且市值大幅增加了1000億美元,發展勢頭很好!

2007年:房產泡沫破滅

雖然標普500指數這年或的了5%的增長,但接下來他將急劇下降;因為第二年的房價大跌,引發了全美範圍的抵押品贖回潮。這導致了美國70多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蘋果在這一年推出了消費電子行業的革命性產品iPhone;玩具巨頭(Fischer)因為鉛中毒事件召回了100萬個中國製造的玩具。埃克森美孚市值繼續大幅增長,這一年增加了650億美元。

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5119億美元),該石油巨頭市值從上年的不足4500億美元增長了650億美元,繼續穩坐市值冠軍寶座。

前十大公司市值:2.68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00億美元。

新入圍公司:谷歌收購Youtube後進入了前十名,雪佛龍也首次在明單上亮相。

發生了什麼:包括花旗和AIG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隨後將受房產泡沫的重創。

2008年:大蕭條

2008年前十大公司沒有什麼重大事件,但許多投資者都會清楚地記得標普指數狠狠地跌了一跤;這一年該指數重挫36%。美國金融危機開始肆虐股市;更不幸的是,這才僅僅是全球經濟危機的一個開始,隨後幾個月將蔓延至全世界其他地區,並且延續幾年的時間。

所以「大蕭條」這個術語重新出現,因為這次經濟危機是上個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沒有分析師能夠預測經濟復甦的日期,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次經濟危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有所好轉。

市值最大公司:埃克森美孚依然保持市值冠軍頭銜,不過市值下跌了近1000億美元至4061億美元;不過其他一些公司下跌的比例更大。

前十大公司市值:1.87萬億美元。股市跌入懸崖;在一年前,前十大公司總市值還有2.7萬億美元。

新入圍者:處於經濟危機漩渦中心的金融行業裡的摩根大通進入了第十名,但接下來他該如何前進?

發生了什麼:雷曼兄弟,對,他不是2008年市值前十名的公司;但在2008年9月15日2點該公司申請破產之前,他還是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破產後,野村控股收購了他的許多資產。

2009年:復甦路上……

在達到最低點之後,標普指數於2009年上漲了26%;得益於經濟觸底趨穩。雖然這對股市擺脫低迷沒有任何意義,但在當時慘淡的經濟前景下確實算是個亮點。

在這一年,奧巴馬宣誓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邁克爾·傑克遜永遠離開了我們;投資領域也正在受益於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繼續穩坐榜首,但市值下跌了近20%至3237億美元。

前十大公司市值:2.04萬億美元。雖然埃克森美孚的市值下降了,但前十大公司總市值在這一年依然從上年的1.9萬億美元增長至2萬億美元上方。

新入圍者:蘋果。喬布斯掌舵下的蘋果推出的i系列產品開始風靡全球。iPod、iPhone和iTunes等產品應用了新的工藝提高了品質並大幅改進用戶體驗後,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產品。

2010年:蘋果來了

蘋果開始出現歷史性的增長,但是市值還沒有達到美國最大的公司。埃森克美孚將在2011年繼續保持榜首地位,不過蘋果很快將通過規模和投資熱度的增長超過前者。

在各種經濟復甦的努力下,標普500能夠在2010年獲得15%的增長。美聯儲同年進行了第二次量化寬鬆,被許多政府機構視為經濟增長的源動力,但其他人並不這麼確定。這一年,英國石油在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故,影響嚴重。同年33名被困長達68天的智利礦工被成功解救。

前十成分股市值:22200億美元,較上一年20400億美元總市值略有上升,但僅是2003年總市值水平。儘管8.8%的市值增長已經讓人滿意,但還不足以抵消經濟衰退的初步影響。令人失望的股價,投資者缺乏信心,不少公司在這種環境下步履維艱。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美孚,3687億美元。較上一年不足3250億美元的市值增長13.4%。

新進者:伯克希爾哈撒韋,2010年前伯克希爾從未進入過前十榜單,這一年卻一舉拿下第四名。但這並不是因為巴菲特的公司獲得了市值的巨大增長,而是因為當年伯克希爾完成了B股拆分,並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此前伯克希爾是沒有包含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最大一家公司。

2011年:復甦?

對於市場是否從2008年的危機中復甦,2011年爭論不休。一些專家認為美國處在二次衰退的邊緣,而另一些卻持看好態度。

前十大公司獲得另一個持續增長的年份,標普500取得不盡如人意的1.89%的增長,許多人認為二次衰退即將出現,幸運的是這些預言並未成真。

前十成分股市值:24100億美元,基本是2004年總市值的水平。美國2011年8月被國內評級機構第一次下調評級,不斷增加的債務及對償債能力的擔憂成為2011年下半年持續的主題。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美孚,4063億美元。較上一年不足3700億美元的市值穩步增長。但蘋果很快將在2012年取代埃森克美孚的地位。

新進者:無新進者

2012年 蘋果登頂

儘管2012年前路難行,但股市表現得相當安靜。1月感覺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估計很多人也忘了開年那次令人難忘的價格回升。儘管這幾個月股市出現了一些波動和上升的風險因素,但標普500指數仍在2012年獲得15%的增長。

前十成分股市值:25500億美元,同比增長微小,基本仍是2004年總市值的水平。

最大的成分股:蘋果拿下了第一位的寶座,年內一度市值達到6000億美元,隨後股價走低市值回到5000億美元走左。但這家科技巨頭仍在這一年增長迅速。

新進者:前十榜單仍然出現了一些調整,一些榜單內公司的市值十分接近。伯克希爾哈撒韋和谷歌跌出榜單,輝瑞重回前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在1997年後第一次掉出前十榜單。

(i美股根據etfdb報告編譯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56

交易十大守則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3/blog-post_5.html
交易原則:
1. 趨吉避兇
Trade favorable opportunities withaffordable risks.
2. 順勢而行,擇機行事。
Trade with trends. Trade at swings.
3. 淘弱留強
Buy the strengths. Sell the weaknesses.

交易分析:
4. 整體觀察, 以常達變
Analyse holistically with attention toabnormalities.

組合管理:
5. 集中投資, 分段交易
Invest heavily with diversified trades.
6. 進退有度
Trade in terms of measurable risks.
7. 量力而為
Take the risk affordable by the performance.

交易心理
8. 以方法交易,以信念等待.
Trade with routines. Wait with faith.
9. 有始有終
Know the start and the end of your work.
10. 配合直覺
Check portfolio with intuition. Comfort andthank it afterwar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72

你必須認識的十大主動投資超級大佬(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233

「主動投資者」(activist investors)對於公司和股東來講究竟是好是壞?這個古老的話題如今又因為大佬Carl Icahn而重新成為了華爾街的熱門議題。

「主動投資者」,是指那些常常會買入一家公司巨額股票、然後推動該公司管理層對公司運營策略做出改革的擁有強大資金實力的投資者。

這些「主動投資者」是否就是短期的賭徒,常常所到之處便引發一場軒然大波。然後他們會等到股價上漲的時候瀟灑脫身?

亦或者,他們具有建設性的批評還是能夠增加價值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會敦促高管和董事會去做一些後者因過於自滿而不太可能去採取的改革措施。

對於不同的主動投資者或者不同的公司來講,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樣。接下來,QZ基於監管部門的資料,列舉出了10位美國最重量級的主動投資者(圖中是各位的投資戰績):

Bill Ackman

波欣廣場資本管理公司(Pershing Square)

前不久,Ackman針對康寶萊公司的股票和他對寶潔公司(JC Penney)的失敗押注,與另一位大佬Carl Icahn在CNBC直播節目中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請參見 金融史上最激烈口水戰),這場口水戰風波太過高調,以至於一些人會忘記Ackman以前曾做過的無數精明投資。

他另外的一些成功投資包括:促成了佔邊·波本威士忌(Jim Beam)生產商Fortune Brands,因押注購物廣場運營商普增房產(General Growth)破產後的復甦而大賺了一筆。

這些都是他主動投資的代表性案例。Ackman在華爾街向來有一個傲慢自大的名聲,但同時,華爾街也都知道Ackman這個人是個極具說服力的銷售員。

然而,零售業似乎就是Ackman的「阿基琉斯之踵」,在投資美國圖書零售商Borders和塔吉特百貨(Target)的時候,他都沒能成功。

David Einhorn

綠光資本管理公司(Greenlight Capital)

Einhorn並不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主動投資者,最近幾年並沒有向監管部門呈交類似案例的投資文件。但是在列舉這份名單的時候,不得不讓他的名字出現,因為他許多次投資的做法都是:當他認為一個公司正在向錯誤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他會寫信給這個公司的管理層,甚至會提出購買這家公司的意願。

如果說他在華爾街眾多大佬之中的過人之處,就是他可以用不著買入一個公司大量的股份,就能夠擲地有聲地對這個公司提出重要的意見。當他表示他在做空綠山咖啡並批評這家公司策略的時候,綠山的股價立即出現大跌。

最近,Einhorn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因為他促成了蘋果公司向投資者返還超過1370億美元現金的事件。在這個事件中,他贏得了一場官司,在蘋果公司宣佈其今年春天的現金計劃的時候,Einhorn就能夠宣告勝利了。

他對市場的影響力有多大?一句話,就能夠讓一家公司的股價在一天之內狂跌20%:

Carl Icahn

伊坎企業對沖基金(Icahn Enterprise)

如今已經77歲高齡的Icahn似乎比年輕的時候還要更積極更主動,今年才過去不到一個季度,他就頻繁地出現在戴爾、康寶萊和越洋公司等大規模主動投資案例中。公司們都很清楚,如果被Icahn盯住了,那麼這家公司肯定會出現在各種聚光燈之下。

但有的時候,Icahn的做法似乎缺少一點節奏感,比如說他2011年催促Clorox高管出售掉該公司,當時市場上連一個合乎邏輯的買家都沒有。

而最近,因為與Ackman關於康寶萊公司的激烈口水戰,Icahn似乎把以前贏回來的戰役都輸了回去。人們會說,「這就是Carl Icahn」,他會把意大利麵扔到牆上想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2011年,Icahn將外部投資者的資金返還,從那時開始,他似乎變得越來越躁動。資金返還後他依然保持著自己深夜的作息時間表,這意味著……不會有晨會要開。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919

一張圖告訴你十大投行最賺錢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62

這是德意志銀行名為「"Equity House View」報告中的一張有趣的圖表,這張圖通過分析每個員工創造的收入,反映了全世界10個最大的投資銀行中最賺錢的業務。

在上圖右上角你可以看到,全世界10個最大國家的利率交易是銀行們的搖錢樹。儘管如此,德意志銀行警告,這也是受監管影響最大的業務。

「我們認為G10 利率(主要是互惠信貸和掉期期權)是受影響最大的業務,」該報告寫道,「我們認為2012年交易前後透明度的增加和轉向電子業務,將讓投行業G10 利率業務收入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02

上市公司十大「高負稅」:稅收百倍於淨利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3/xMMzcxXzY3NTgxMQ.html

21世紀網獨家報導 5月3日,一則關於上市公司淨利潤與當期繳付稅費的微博引起了廣泛的議論。

這條熱議的微博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曙松在5月2日23:47轉發。微博稱,201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19544億元,比上年增加不到1%,當期實際繳稅22233億元,比上年增加17%,繳稅額比淨利潤多14%。把A股中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剔除之後,淨利潤變成了8913億元(約減少55%),比上年下降12%,當期實繳稅金16953億元,比上年增加12%。

這樣一條指出賦稅大於淨利潤的微博,截至發稿時,引來8000多人圍觀,包括諸多微博紅人大號。@任志強轉發評論稱「稅遠大於利。」@洪晃ilook則說「什麼事叫搖錢樹?」

\

經21世紀網查詢,上述微博提到的數據準確無誤。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微博中提到的「淨利潤」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而「繳稅額」則是上市公司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各項稅費」。由於部分企業會收到稅費返還,因此,如果更嚴謹一點,理應扣除這一部分金額(本文稱為稅費淨支出/收入)。

據21世紀網統計,2012年,上市公司共收到980.54億元稅費返還。扣除這相對微乎其微的稅費返還後,2012年,所有上市公司當期稅費淨支出21256.27億元,仍高於淨利潤總額8.76%。

具體地看,部分上市公司可謂「不堪稅負」。當期稅費淨支出數倍於淨利潤。從相對指標看,遼通化工是2012年最大的「高負稅」,2012年全年,遼通化工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1963億元,各項稅費支出21.28億元,公司沒有收到稅費返還,稅費淨支出為淨利潤的108.4倍。21世紀網統計發現,稅費淨支出10倍以上於淨利潤的上市公司超過50家。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這5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那麼,稅收淨支出是歸屬於你名下淨利潤的十數、數十甚至上百倍。這就是現實,不管你知不知道。

2012年上市公司十大「高負稅」(相對數單位:億元)
公司淨利潤稅費淨支出佔比(倍)
遼通化工0.2021.28108.43
大同煤業0.6338.9762.23
云南銅業0.2515.1360.77
深康佳A0.4619.9343.50
東風汽車0.229.1842.23
博匯紙業0.072.3533.48
海得控制0.020.6730.57
雙環科技0.092.7229.83
怡亞通1.2535.6828.43
瑞泰科技0.03470.9828.25

如果從絕對數衡量,石化雙雄就是當之無愧的「高負稅」。中石油和中石化2012年稅費淨支出分別為4294.54億元和2924.8億元。而千億稅費淨支出的還有工商銀行

2012年上市公司十大「高負稅」(絕對數單位:億元)
公司淨利潤稅費淨支出
中國石油1153.234294.54
中國石化634.962924.80
工商銀行2385.321001.03
建設銀行1931.79876.96
農業銀行1450.94764.49
中國銀行1394.32611.98
中國神華476.61434.52
上汽集團207.52298.88
交通銀行583.73291.91
中國建築157.35279.25

當然,上市公司裡也有真正的「高富帥」。他們獲得了稅費淨收入,即可以靠稅收返還帶來大把大把的收入。海潤光伏就是最得意的「高富帥」,其2012年獲得5.12億稅收返還,而僅繳納了0.33億元的各項稅費,因此稅費淨收入高達4.79億元,為當淨利潤的230.32倍。

2012最輕負稅前十名(相對數單位:億元)
公司淨利潤稅費淨支出比例(倍)
海潤光伏0.0208-4.79-230.32
中國船舶0.2687-13.54-50.39
華紡股份0.0829-1.57-18.93
華升股份0.0419-0.74-17.55
如意集團0.1577-2.50-15.83
江蘇舜天0.1973-2.49-12.63
拓日新能0.0532-0.67-12.62
廣船國際0.1033-1.11-10.76
匯鴻股份0.3444-3.52-10.22
*ST南紡0.1750-1.51-8.60

像海潤光伏那樣,稅費淨收入10倍以上於自身淨利潤的公司一共有9家。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身淨利潤都不足0.5億元。

而從絕對指標看,中國重工獲得的稅費淨收入最高,為16.44億元。10億級別的還有中國船舶、東方創業TCL集團等3家。

2012最輕負稅前十名(絕對數單位:億元)
公司稅費支付稅費返還稅費淨支出
中國重工20.848237.2902-16.44
中國船舶8.103521.6435-13.54
東方創業1.013313.2492-12.24
TCL集團22.424832.4923-10.07
中興通訊')" class="art_links stock_words" loged="true">中興通訊66.075775.8844-9.81
中集集團16.853022.6551-5.80
振華重工2.40047.2993-4.90
申達股份1.03295.8479-4.82
海潤光伏0.32825.1188-4.79
匯鴻股份0.58144.1003-3.52

僅考量稅收返還的話,中興通訊獲得75.88億元居首,中國石油和中國重工分別獲得39.66億元和37.29億元次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93

庫克看衰谷歌眼鏡 十大原因證明他是對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51.html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玉臨

[導讀]消費者在購買了這種產品之後,到底能用來做什麼?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的CEO蒂姆-庫克並不認為谷歌(微博)眼鏡會在市場上引起巨大的反響,他的這種言論很可能是正確的。

最近,在D11大會上,庫克對蘋果目前的狀況發表了很多觀點,他依然認為蘋果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看似波瀾不驚的訪談,卻因為庫克對競爭對手谷歌的一番點評而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庫克表示,谷歌眼鏡在未來將不會成為主流的產品類別。

雖然庫克自己也承認,谷歌眼鏡可能對某些用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他們或許並沒有多大的熱情。雖然,目前有不少媒體認為這種產品應該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但庫克認為,要讓消費者下決心、真正花大量金錢去購買該設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谷歌的粉絲表示,庫克的這番言論並不屬實,並且是從商業競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事實上庫克的觀點很可能是正確的。谷歌眼鏡要想在大眾市場上獲得成功,其機會非常渺茫。該產品的受眾群很小。

下文我們將作出詳細的論證:

1.其價格可能非常昂貴

根據谷歌自己的說法,如果一名用戶遺失了谷歌眼鏡,那麼他將損失1500美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該產品在未來面市後的價格就有這麼高,但是人們普遍認為谷歌眼鏡的售價不會有多麼便宜。谷歌在未來將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出量,由此降低每部眼鏡的生產成本,並保證一定的利潤,從而在大眾市場上打開局面。

2.谷歌眼鏡的產品理念模糊不清

在未來真正推出谷歌眼鏡的時候,谷歌必須要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消費者在購買了這種產品之後,到底能用來做什麼?沒錯,該產品的確可以提供導航、通信和其他一系列很炫的功能,但是消費者的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目前已經具備了相同的功能。那麼,為什麼他們還需要再花那麼多的金錢去購買一款功能幾乎相同的產品呢?

3.谷歌眼鏡談不上多麼時尚

毫無疑問,時尚元素是谷歌眼鏡未來在大眾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素之一。的確,該設備需要時尚一些,這樣人們才願意把它一直戴在頭上,不然谷歌眼鏡很可能只會淪落為一款「極客」產品,即只重視科技元素、忽略外觀設計。不過,就谷歌眼鏡目前的外觀設計而言,很難說該產品有多麼時尚,是否能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可也很難判斷。

4.谷歌眼鏡需要一款高端的應用

在評估谷歌眼鏡的商業價值時,「殺手級應用」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該應用必須非常特別、具有原創性並且非常吸引人,這樣才能提高消費者的實際購買慾望。不過,在谷歌這款可穿戴設備上,目前尚不存在類似的應用。對此,谷歌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才行。

5.消費者要想習慣谷歌眼鏡,可能尚需時日

另一個谷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習慣這款可穿戴式設備。在一些情況下,用戶可能並不想佩戴這款設備,因為他們不希望有什麼東西會干擾到自己的視線。當然,有很多用戶可能不介意佩戴類似的設備,即使他們的視力良好。但是,消費者要想真正習慣谷歌眼鏡,依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說這款產品的出貨量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快速增長。

6.舒適度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除了上面所談到的幾點,舒適度同樣會成為消費者是否會購買的重要因素。目前,關於谷歌眼鏡佩戴舒適度的報導還很少,但就從產品的外觀來看,其設計可能並不是多麼人性化,很難想像其舒適程度會有多高。考慮到每個人在佩戴時的感受都不太一樣,所以這也成為了谷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7.企業市場可能很難打開局面

當前,企業級市場已成為各大設備廠商必須重視的市場之一。很多公司都在開發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因為目前業界有一種「自帶設備(BYOD)」的趨勢,即員工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設備帶到公司裡進行辦公,公司不再統一配備相關的設備。換句話說,若產品能真正吸引終端用戶,那麼實際上也就成功打入了企業市場。可是,谷歌目前的一系列動作,無法讓人相信會有多少企業用戶對此感興趣。從谷歌眼鏡現在的功能特性來看,企業市場對此並沒有多大需求。對谷歌而言,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8.谷歌眼鏡並不能矯正用戶的視力

對一些視力不佳的用戶來說,谷歌眼鏡並不能矯正他們的視力。此前,雖然有消息稱谷歌可能會在該產品中集成光學視力矯正鏡片,但直到現在,該公司都沒有做出明確的回應。如果谷歌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麼在大眾市場上將很難取得成功。

9.谷歌眼鏡的真正對手是智能手機

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想同智能手機開展競爭的設備類型幾乎都以失敗告終。現在,谷歌打算通過推出智能眼鏡來取代智能手機,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實際上,谷歌眼鏡的很多功能智能手機都具備,而且智能手機還可以做得更多。此外,比起谷歌眼鏡,智能手機的售價要平易近人得多,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購買門檻。谷歌需要向人們表明智能眼鏡與智能手機的真正區別所在,或者在功能上彌補智能手機的不足,否則將很難真正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10.谷歌眼鏡需要更「酷」一些才行

正如前面所談到的,谷歌眼鏡必須要具備更強的時尚元素,這樣才能使用戶更願意佩戴。但是,谷歌眼鏡還需要做得更多,即最終成為一款「酷」產品。當iPod首次發佈的時候,購買該產品會被人視作一種「酷」的象徵。從這一點來說,iPhone和目前的三星Galaxy S 4同樣是酷產品。要想讓青少年或年齡不大的成年用戶都願意佩戴谷歌眼鏡(想必這也是谷歌所期望達到的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谷歌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3

圖示世界四十大經濟體規模對比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74

全球各個經濟體的規模大小排行是一個相對穩定較少變動的排行榜,如今,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巴西、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和印度。

雖然中國如今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比較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言,還相距甚遠。美國經濟增長毫釐,就夠得上中國經濟飛速增長很長一段時間。

而值得關注的是,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如今推出了超大規模的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這意味著其領導人冒著相當大的風險在進行這一次賭注。

下圖來自奧本海默的經濟學家John Stoltzfus,顯示的是全球前四十大經濟體的經濟規模對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63

中國十大商幫的經營之道:北方善義 南方善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67.html

中國商幫歷史悠久。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廣東(珠三角和潮汕)商幫、江右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是為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潮商勢力最大影響最深遠。由於地區和歷史原因,各商幫特點不同,北方善義,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靈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現代。

九個頭條網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十大商幫的經商之道,或許對當下的從商者也頗有啟發。

 

 

1、晉商:經營模式最先進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山西商人曾穩穩地把自己放在全國民間錢財流通主宰的地位上,山西票號儼然成為清政府的「財政部」。這種作為都是大手筆,與投機取巧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山西票號注重信息的捕捉與反饋,並視之為成功的關鍵。山西人能夠首創票號,他們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經商天賦無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山西票號堪稱現代金融業的雛形。

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晉商把商業作為一項崇高的事業,這是晉商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在實際經營中,晉商信奉關公,講究以義制利,義利結合,這是晉商價值觀的核心。而晉商所逐步探索完善的掌櫃制度,合理公正地界定東家與掌櫃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分紅與責任,並利用行會之權威培育從業者的誠信榮譽感,可謂最富中國特色的「委託——代理」制度,其所蘊涵的中國傳統智慧,對當下的民營企業的組織管理,仍有啟示意義。

首先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實行經理負責制;其次是人身頂股制。這也是山西票號首創的激勵機制,把員工的利益與票號的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有利於協調勞資關係、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第三是管理監督機制。晉商一方面發明了聯號制即大號管小號的層級管理方式以加強自我約束,同時還創造了欽差制。這些管理制度有效地促進了晉商的迅速發展。

點評:文化乃商業之脈。

 

 

2、徽商: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很愛讀書,他們有的白天經商,晚上讀書,在路途中也是時時忘不了讀書。愛讀書給徽商帶來了「賈而好儒」的特色,既促使徽州成為文風昌盛之地,又對商業經營產生積極影響,使徽商稱雄於明清兩朝。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點評:商人的務實和精明,加之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的商人,真有魅力。

 

 

3、福建商幫:「內外勾結」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闢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點評: 盜亦有道

4、廣東商幫:喜歡「頭啖湯」

粵商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遠離政治中心,不受所謂「正統」、「權威」觀念的束縛。粵商為了賺錢,天不怕,地不怕,擅打擦邊球、有冒險精神是其最為突出的特性。他們永遠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喜歡「頭啖湯」。

粵商以快制勝,出擊迅速。粵商從不將自己的生產經營侷限於某一固定的框架之中,注重靈活變通, 「上得快,轉得快,變得快」正是這種寫照。

粵商文化水平往往不高,自有資金不多,技術力量也不雄厚,但他們會「借」。一是借錢發揮;二是借才發揮。粵商文化信奉「開放包容不排外」, 「不揾獨食、有錢大家賺」。

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點評:開放為經商之先?


5、寧波幫:創業上海首創金融

1984年,因鄧小平一句「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豪言壯語,「寧波幫」舉世聞名。

事實上,寧波商幫在十大商幫中屬於後來者。然而寧波幫在工商業、金融業等領域不但影響了江浙、上海的進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影響了中國工商業、金融業的進程。

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藥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出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點評:後來者居上

 6、陝西商幫:儘可能追逐厚利

在明代的商業界裡,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儘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雖然貴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且民風習俗與山西商幫相近,但在外人看來陝西商幫見識短淺,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晉幫相比。而對於商業資本的使用上,陝西商人採取的是土財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資手工業,這與江南地區商人積極發展手工業的情況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點評:逐利是商家本性?

 

7、山東商幫:重在一個「義」字

山東商幫有山東人的特點,重在一個「義」字上。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總起來講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講求信用的商業道德和規範的商業行為。同時,在山東商幫中,主要是一些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魯商大部分可以說是封建性的商人。歷史上的「魯商」雖不如晉商、徽商那般輝煌,但興盛時也曾控制了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綢緞布匹、糧食批發零售、餐飲等行業。特別在東北地區,魯商有著地緣、人緣的便利,曾在那片「商場」上縱橫馳騁,名重一方。

山東商幫經營總體看有兩種方式:一是獨資經營;二是合夥經營。在獨資經營中,一般情況是本人或本家族是大商人,資本很雄厚,當然也包括不少資本較少的小商小販。他們規範商業行為主要表現在與生意對象間的信義約束,按約定俗成的規矩辦事;在合夥經營中,山東商幫的規範行為有點像現在的股份公司的做法,合夥人之間先立合夥合同,據史料,往往邀同親好友作見證,以示恪守信用。

點評:信為經商之本

 

 

8、龍游商幫:手段最為高明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係的新生產關係。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點評:窮二代的突圍?

 

9、洞庭商幫:聰明的商幫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豔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闢了買辦業、銀行業、錢莊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點評: 審時度勢是商人的天性


10、江西商幫: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儘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樸、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點評:草根起家,更懂消費者的心

(以上整合自當代金融家、保險生活、東方早報等相關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5

中國十大騙子產業 每年狂賺中國人3000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802.html

在中國,最賺錢的行業其實是騙子產業,小到謊稱路邊撿到金龜一次非法獲利你幾千元的小騙子,大到炒黃金網絡傳銷一次非法獲利你上千萬的大騙子,五花八門的騙子們,每年要非法獲利中國人3000億元以上。

列舉中國最大的十大騙子產業:

馬路騙子:一年非法獲利50億

一天,你走在路上,有一個農民模樣的男女出現在你面前,問到銀行或郵電局怎麼走,然後就會很神秘地拿出一些金元寶或金佛像以及一些舊錢,說:他們在工地上挖出來的,值很多錢,問你要不要。

馬路騙子的騙術不斷花樣翻新,包括早年的易拉罐中獎等等,經常有大叔大嬸上當受騙,少則被騙數百元,多則被騙N萬元。每天有成千上萬人在上當,保守估計一年吸金50億。

外貿騙子:一年非法獲利100億

欺騙的對象基本上是全國各地的小企業,急著想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到國外的中小企業。該類騙子的公司名頭很大,什麼國際公司中國總部,什麼什麼國際集團等等,辦公室很高檔,當然是租的,車子也很漂亮,也是租的,他一定能讓你相信他們是大公司。請你到非常豪華的餐廳吃飯,只要你先簽合同,至少定單100萬美金,當然要履行合同的話得先交保證金等七七八八的費用,等把你欺騙得差不多的時候,公司一關門,走了,你找吧。

官場騙子:一年非法獲利150億

如果你遇到一個領導人的親戚或親信,他說關係能上通中央領導人、下連基層派出所;能包你陞官發財,無所不能、無所不通,什麼政府撥款、副廳要升正廳、處級升局級。你可千萬別激動,99%他是騙子。

這種騙子騙一個人得手,就是50-300萬的大單,有些官場騙子混跡某地長達幾年,甚至十年,都無人發現,騙得數千萬甚至上億億的大有人在。

短信騙子:一年非法獲利200億

各種手機短信詐騙,如:中獎交稅、讓你去法院領傳票,謊稱房東新號碼催交房租等等五花八門的短信騙局,小到非法獲利幾千元,大到非法獲利300萬,中國每座城市的公安局裡,這樣的報案堆積成山。

例如:杭州曾經一天就連續發九起短信詐騙案件,電話欠費、購車退稅等,騙子共捲走544萬元。成千上萬的短信騙子們估計每年非法獲利200億以上。

婚戀騙子:一年非法獲利250億

該騙子主要是冒充高富帥,在婚戀網或婚介所以交友婚戀為名,對急切渴望結婚的女進行騙財騙色。例如兩女子通過QQ交友上當,被騙50餘萬。

例如一騙子冒充美籍華人,自稱朋友進奧巴馬內閣,從一女性身上騙到700萬。

現在恨嫁的女人太多了,有些男人專門做這樣的事情,他們會扮成有錢人,衣著光鮮,出手大方,說做什麼什麼大生意,然後就一下迷惑了對方,先把色騙到手,等條件成熟後,說要做生意周轉不靈,急需周轉資金。或者正在做一個什麼項目,回報很誘人,成功以後就可以送對方一套房子什麼的,使該女性心動,然後說項目進行還差點錢,於是女人的錢就進到了他的手中。

不僅國內的婚戀騙子數以十萬計,連外國騙子都盯上了很傻很天真的中國女人。

馬來西亞警方指出,一些非洲騙子駐紮馬來,跨國詐騙,針對中國和台灣的女性利用婚戀交友進行詐騙的案件,每年多達上千宗,數百個尼日利亞騙子僅在2012年就騙取了5億令吉(約合人民幣10億元)。

該騙子產業國內國外加起來,每年從很傻很天真的中國女人口袋裡吸金250億。

販人騙子:一年非法獲利300億

拐買婦女和兒童的騙子,而且騙完別人以後還騙熟人,他們才不會遵循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聽說深圳的一個小區一個月之內就有10來個小孩被騙,而且發展成為小孩騙小孩。他們騙了小孩後就賣掉,婦女就強迫她們賣淫,或者販賣到偏遠山村。現在販賣一個婦女兒童可以賺5萬,

全球每年約120萬名兒童被拐賣,假設中國佔四分之一,每年30萬兒童被販賣,就是150億的產值,再加上婦女差不多也有150億,這個騙子產業的每年產值高達300億。

連鎖加盟騙子:一年非法獲利350億

在熱火朝天的創業市場中,混雜著大量不斷變種的非法連鎖加盟騙局。在中國,90%的連鎖加盟都是騙子公司,

比如前些年席捲600多萬元加盟款項的「大海飾品」連鎖加盟項目,席捲2億元以上的「麥肯基」洋快餐微小型店舖連鎖加盟項目等。

比如珠寶鑽石加工加盟騙子,號稱可教你生產鑽石和珠寶,讓人加盟,好的時候一家甚至可以賺到四五千萬元。有些老騙子甚至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裡買了七八套豪宅。

在中國,各種各樣的連鎖加盟騙子公司有上萬家之多。

造假騙子:一年非法獲利400億

此類騙子主營造假,而且假得沒有道德,比如,關係到人的生命的假酒、假飲料、假食品,以及關係的工程質量的假鋼材、假水泥,他們都敢做,這樣的例子媒體已經暴光很多次了。

據說中國的造假產業每年給經濟造成的損失達高達90億歐元,相當於900億人民幣。由於假貨價格便宜,所以實際的產值打個折,大約400億。

炒黃金騙子:一年非法獲利450億

2009年曾經破獲一起中國最大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世紀黃金案」,交易金額總數583億元。

2013年,一對80後夫妻坐莊操縱地下炒金,8個月吸金23億。8個月6000億元交易額、被騙人數近4萬人,詐騙總金額23億元。

據估計,中國有7000家地下炒金公司,其中至少半數以上是騙子公司,按每家詐騙1億計算,一年非法獲利450億。

傳銷騙子:一年非法獲利500億

2008年,邯鄲縣公安摧毀了兩個非法傳銷組織,遣散傳銷人員2萬多人,涉案金額均數億元。一個縣城的傳銷組織都能發展數萬人,詐騙數億,可想全國範圍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

2008年,山東破獲一起網絡傳銷案。他們以發展LOB遠程教育網為名,進行網絡傳銷活動,在全國共有20餘個省份的數十萬人參與,涉案金額達到8.9億元。

2008年,廣西的傳銷大軍已高達200萬之眾,吞噬資金達200億以上。

無疑,傳銷騙子產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騙子產業,年產值500億以上。

結語

中國的騙子種類涉及360行,每行每業都有不同的騙子進行著詐騙活動,保守估計每年非法騙取的金額超過30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23

觀瀾海外系列一:全球市值前十大環保公司概覽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4959957
回望上半年,盛宴創業板,一場霧霾,環保亦升天。時至7月,二級市場客戶常苦惱「這估值沒法看,但還得挑幾個把家還」;一級市場投環保的朋友暗暗嘆「新基金到位了,沒有好標的怎麼把老基金錢用完」。國內,什麼樣的環保企業有未來……當局者迷。本期開始,青蛙每週一談推出觀瀾海外系列報告,看國外的歷史能否照搬。

表1列出了市值排名前十的環保公司。從表中可以看出,前十大環保公司涵蓋水務、固廢、危廢、環境監測儀器等眾多子行業公司。將上述企業的環保相關業務剝離出來以後可以發現,專注於環保業務的國際龍頭企業裡主要是固廢公司和水務公司。

查看原圖圖1和圖2分別列出了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大的主要為固廢公司和水務公司。

查看原圖圖3和圖4給出了上述環保公司的資產負債率,ROA和ROE。上述公司以運營為主要經營模式,資產負債率幾乎都維持在60%以上,資產結構偏重。上述公司的ROA平均在3%左右,ROE平均在10%左右,不同公司間差別較大,且其中廢物處理公司的ROA比較高。

查看原圖以下我們將重點介紹固廢和水務的兩家國際環保巨頭:美國廢品管理公司和威立雅環境集團。廢品管理公司是北美最大的固廢公司,威立雅則位列全球水務公司第一。

圖5和圖6顯示了這兩家公司上市以來股價的變動。從中可以看出三家企業股價都受到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

查看原圖圖7到圖10反映了廢品管理公司和威立雅環境兩家公司的盈利情況。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2001至2012年都呈現窄幅波動,行業或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從後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併購成為這一階段主要特徵。

查看原圖威立雅和廢品管理公司:在兼併收購中多業務發展
為了維持公司的可持續增長,廢品管理和威立雅在近幾年,尤其是金融危機以後都進行了大量的兼併收購。
威立雅環境集團從最早的城市供水業務擴展到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危廢處理,到如今剝離掉交通部門後仍剩下三大核心業務部門:水務、廢品管理和能源。

查看原圖從圖13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不斷的兼併收購,公司在水務和廢品管理上提供的服務已經擴展到行業的整條價值鏈。

查看原圖美國廢品管理公司成立之初即以大量的併購在20世紀80年代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固廢公司。公司在美國的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並且在加拿大、美國和波多黎各一共有52000個員工、約2500萬居民用戶和200萬商業客戶。

如今公司的業務通過兼併收購擴展到固廢行業的整條價值鏈,並提供相關的環境服務,比如醫療解決方案業務等針對客戶特殊需求的服務;並且廢品管理公司擁有垃圾焚燒業務。政府環保法規日趨嚴格,導致垃圾填埋場數量減少,集中度升高,並且垃圾焚燒佔比上升。如今,垃圾焚燒已經成為廢品管理公司的一項穩定的業務來源。

查看原圖

觀瀾海外,環保行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其中大型環保企業主要為固廢處理公司及水務公司,經營模式以重資產的運營類為主。如今行業內生增長已遇瓶頸,併購成為了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