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電行業前景展望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2/2013-1-13-2014-10-httpstock.html
風力發電經歷棄風限電,利用小時下降,借貸接近上限等經營困難後,2013年開始出現轉機,行業有望走出谷底。

棄風限電漸見舒緩,中國政府對棄風限電不是視而不見,其實已經一早著手改善。風電輸送受電網限制後,中國政府加強電網建設,特別推動特高壓電網輸送,特高壓電網仍備受爭議,反對方認為技術上仍有風險,但政府仍積極推動,疆電外送工程已經完成,新疆風力發電的電力可以外送至最遠的河南省鄭州,未來仍有多條特高壓電路建設,風電利用小時有望回升,每台發電機收入及回報率將會提高,利潤率會增加。而且,可容納更多發電機,機組投資亦會有較大增幅。


 1:各發電廠的平均加權利用小時數變化,13年數值是以半年數據作預測






國家电网2014年拟开工10条特高压
http://stock.jrj.com.cn/2014/01/09013916471029.shtml

“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春节前投入运行
http://news.sina.com.cn/c/2014-02-04/111729396376.shtml

2是風電技術改進,低風速發電機開始量產,13,金風科技低風速機組已經開始量產,低風速機組可以安裝於較為南部,平均風力較低的地區,而發電功率同樣是1.5MW,但推動發電的風力起點較低,假設以往每秒5米的風速才可推動,低風速機組可以是每秒3米風速便可發電。風電可建設地區將會更廣,有利設備商及發電商開發更多建設地區。加上停止了3年的海上風力發電建設亦於13年獲重啟。海上風電亦有助加強收入增長,因為海上風電利用小時高於陸地,而沿海地區用電量遠高於內陸地區,海上風電建設成本雖更高,但投資回報率將高於陸地風電。

如果一間風力發電公司,收入沒有增長,盈利有沒有可能增加? 答案是有!原因是收入不增長,但公司將盈利償還部份借貸,利息開支下降,盈利仍然會增長,但增長不會太高,因為現時利息支出仍然太高。可以還的錢不多,對減少利息幫助未會太大,但收入增加後就會大一點。

現時風力發電佔全國發電只有2-3%,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很大,但要靠增加發電機組,融資問題是一大限制,中國政府必須增加風電機組投資回報率並保證穩定回報,才能有空間讓借貸繼續增加,未來增長前景仍然是不錯。

至於選股方面,純風力發電有958華能新能源,1798大唐新能源
916龍源70%收入是風力,30%火電
設備商只有金風科技2208
風電場建設的有182中國風電

風力發電廠是較佳選擇,因假設一家公司現時有1000台風機,就算每年固定只買入100台風機,利用小時不變,收入都有單位數增長,但設備廠商收入則沒有增長,因為每年只賣100,除非電廠投資加大,但現時投資高增長期已經很難再現。

設備廠商都明白這個問題,所以金風亦非全無投資價值,金風可以繼續自行生產更多發電機,自己建設發電場,賺取發電收入,而且建設成本可以低於發電廠,投資回報率因而更高,因為其他廠買入價包含金風利潤。這是設備商自行建風電場的優勢,而且設備商有多一種盈利來源來支持風電場投資,就是售賣設備的盈利,不需完全依賴借貸支付建設成本,利息支出可以較低,但主要問題是,發電都是被國企壟斷,設備廠商是民企,政府會不會限制其風電場發展是一個隱憂。

現時預期14年發電廠及設備商盈利都會不俗增長,但市場於13年下半年已發現這個行業已走出谷底,股價升幅已經不少,至於多少倍P/E或多少倍P/B,才是合理估值,現時發電廠14年預測P/E16-18,設備商約2X,感覺上今年上升空間不會太多,或者可能要到2015年才會有較大上升空間。以後有機會再詳細分析個別公司投資價值。




2:中國每年新增裝機容量及總裝機容量同比變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82

深陷光耀地產債務泥潭 *ST新都前景堪憂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6/3980495.html
在鼓裡被大股東和原董事長「拖下水」後,*ST新都(000033.SZ)的噩夢至今沒有結束。

*ST新都昨日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光耀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光耀地產)因欠款逾期未還,6月24日被判向債權人償還借款本息合計1.63億元。而作為擔保方之一,將承擔光耀地產不能清償債務的二分之一,金額超過8100萬元。

對*ST新都來說,此並非頭一遭,包括上述糾紛在內,其捲入和光耀地產、原董事長李聚全有關的類似案件,目前已達8起,金額4.1億元以上,其中被法院判令承擔償還責任的超過1.3億元。

按照深圳中院判決,*ST新都償還之後,可向光耀地產、李聚全追討。不過目前兩者似乎都無力償還。*ST新都表示,上述擔保未經決策程序,屬於無效擔保。

深陷光耀地产债务泥潭 *ST新都前景堪忧

深陷大股東債務泥潭

*ST新都披露,2011年3月29日,光耀地產以2%的月息向張文勳借款1.3億元,使用期限三個月,由*ST新都等十家關聯企業提供擔保。當年6月底,雙方又將期限延長到2012年4月30日。但借款到期後,光耀地產一直沒有償還。2012年12月18日,張文勳向深圳中院起訴,並在次年8月31日開庭審理。

今年6月24日,*ST新都收到深圳中院出具的民事糾紛判決書,光耀地產自判決生效起十日內,向張文勳歸還借款本金1.3億元、利息3337萬元及逾期利息、違約金。按照深圳中院判決,作為擔保方之一,光耀地產上述債務中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將由*ST新都承擔,如果未在指定時間內償還,將加倍支付延遲期間利息。這意味著,上述債務中的8168萬元由*ST新都償還。

這不過是*ST新都債務中最新的一筆。今年4月,為大股東光耀地產違規擔保事件曝光後,類似債務陸續暴露。據*ST新都披露,就在此前的6月23日,由於借款逾期未還,*ST新都原董事長李聚全已被判決向債權人葉國權償還借款本金1500萬元及相應利息。而在2月19日,因同樣的原因,光耀地產已被判令向債權人周勃償還借款本金6000萬元、利息和逾期利息合計2354萬元。在這兩筆債務中,*ST新都作為擔保方,同樣要承擔其中不能償還部分的50%。加上前述最新增部分,*ST新都承擔賠償責任的債務已經超過1.3億元。

而類似債務至少還有4筆。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1月和2012年4月,*ST新都分兩次向自然人舒鵬程借款3200萬元;2011年3月、7月,光耀集團、瀚明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向周瑞坤、王沛雁借款3000萬元。截至目前,除了已償還300餘萬元外,其他均未償還,處於債權人已起訴尚未判決的階段,但其位於深圳羅湖區春風路的新都酒店大樓和文錦花園房產已被查封。

而*ST新都公告則稱,上述行為系李聚全及光耀地產私下行為,其董事會從未就上述借款進行過審議,財務報告也從未反映過該筆借款,對案件亦不知情。

光耀地產負債纍纍

在上述與光耀地產、李聚全有關的八筆債務中,只有一筆6000萬元的違規擔保明確無須*ST新都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深圳中院判決,在償還上述光耀地產、李聚全二分之一不能清償債務後,*ST新都有權向前兩者追償。

而實際上,李聚全早已債務纏身。2007年,潤旺礦產品貿易(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潤旺公司」)實際控制人對外欠借款2100萬,2010年仍未能償還,導致80%股權被法院查封。此後,潤旺公司引入一家第三方公司償還欠款,得以解除股權質押,但到2012年,潤旺公司須向其支付5200萬元。

從表面上看,李聚全的借款糾紛與*ST新都並無瓜葛。但實際上並非如此,2010年,為了借殼上市,郭耀名從潤旺公司手中收購了瀚明投資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ST新都13.83%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並承擔了5200萬元債務。

深圳信用網記錄顯示,因債務糾紛訴訟失敗,光耀地產有兩筆債務糾紛被強制執行,金額分別為7000萬元和1080萬元。

廣東揭陽中院2013年10月的一份裁決文書顯示,2012年光耀地產原子公司光耀集團向林某、張某分別借款1億元和1.2億元,到期後未償還被起訴,並被法院強制執行。而據最高法院網信息,就在6月22日,光耀地產又有4000萬元借款本金、2513萬元罰息被立案執行。此外,光耀地產還有兩筆共約3億元信託融資即將到期。

5月9日,郭耀名接受採訪時曾稱,自2010年收購*ST新都時,從原大股東處承接一筆債務後,就深陷民間借貸不能自拔,規模高達15億元。而光耀地產如今顯然無力還款。在償還之後,如何追討,也將成為擺在*ST新都面前的一大難題。

前景堪憂股東拋售

對經營困難且資金非常緊張的*ST新都來說,上述債務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ST新都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底,賬面貨幣資金僅有5515萬元,僅為上述要清償債務的47%左右。如何籌集資金,將成為擺在該公司面前的首要難題。

與此同時,其經營狀況也愈發艱難。今年一季度,*ST新都實現營業收入1922萬元,同比增長22.8%,但同期淨利潤卻虧損580萬元,同比下降19.11%,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則虧損635萬元。若法院判決最終執行,必將對其業績產生極大影響。

對於法院已判決借款糾紛,*ST新都稱,公司對此不知情,且未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是違反規定程序的無效擔保,將在規定期限上訴,但光耀地產及其他有效擔保方不能履行的償還責任無法確定,無法確認應承擔其中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的具體金額,尚難判斷此事對公司長期利潤的影響。

違規擔保事件被立案調查、受大股東拖累接連負債、股票被「*ST」等接踵而來,引起了*ST新都股價持續震盪,目前徘徊在4.7元左右。在此情況下,有股東已經拋售所持股票。公告顯示,5月8日和6月18日,*ST新都股東桂江企業有限公司以4.16元和4.43元的均價,分別減持了35萬股和80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38

優先股並非萬能藥 中國銀行業盈利前景仍堪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209

2014年,中國銀行業巨頭遭遇了十多年來最疲軟的利潤增長。由於盈利對貸款增長過於依賴,中資銀行需要不斷擴充資本,而作為再融資渠道之一,出售股票將帶來昂貴的股息支出,使銀行盈利面臨進一步下降的風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新聞社,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各自計劃出售800億人民幣優先股,中國銀行則表示將再融資1000億人民幣。這些銀行尚未公布證券將於何時發售。

2013年,中國工商銀行收益的75%來自凈利息收入,即其回收貸款利息與支付存款利息的差額。與美國和歐洲的大銀行比起來,中國銀行業更依賴貸款增長,這種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運作模式意味著銀行需要不斷補充資本。

出售優先股顯然是再融資的新渠道之一。在中國遵循的巴塞爾資本協定III框架下,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的最低標準為7.5%,到2014年底 ,大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應達到7.9%。德意誌銀行分析師Tracy Yu和Hans Fan在此前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

假定其優先股全數發行,我們預計中國工商銀行的一級資本比率將在2014年底增長60個基點至11.70%。

而東北證券駐上海分析師唐亞雲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表示,銀行優先股的收益率或被定為8%-9%,這樣一來,中國五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將因此承擔昂貴的股息分紅,給銀行凈利潤增長造成額外負擔。

此前,中國五大銀行的股票已經受到壞賬率上升和經濟萎靡的限制,其交易在全球銀行業中市盈率估值最低。截至6月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占未償貸款比重已升至1.08%,達2011年一季度以來最高水平,進一步減弱了投資者對五大銀行股票的偏好。

輝立證券駐上海分析師陳星宇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是個惡性循環。”

“優先股是一種再融資的新方式,但代價昂貴,也並不會改變許多投資者對中國銀行股的悲觀看法。中國銀行業盈利狀況及資產質量的惡化將持續至少三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65

《前景看好》一個月內連發三份關鍵報告 高盛力捧物聯網 「下一波工業革命主角」

2014-08-18  TWM
 
 

 

早在一九九九年,物聯網一詞就已出現,但直至今年,才開始被消費者注意。

高盛身為全球最具份量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個月內連發三份關鍵報告分析,宣告未來最重要的產業趨勢,非物聯網莫屬!

撰文‧蔡曜蓮

早在四月底,高盛發佈「準備下一波工業革命」的研究報告,內容明白表示,現有工業基礎建設的需求已經快被滿足,未來的工業革命,必定由硬體走向軟體,只是對於軟體將如何成長,高盛並未提出明確答案。

六月底,高盛以不到一個月時間,發佈一系列、共三份關於物聯網的報告。「物聯網將是下一波製造業大趨勢」,高盛報告以此定調評論。顯然,物聯網就是高盛追尋的答案。

高盛引述國際數據資訊(IDC),二○二○年,包括家電、手環、汽車等連網物品將上看二八○億個,而目前連結網路的PC有十億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有十七億台,預計未來可創造七兆美元營收。

在種種數據支持下,高盛對於未來工業發展的藍圖,越來越清晰,從六月的第一份報告「搞懂下個大趨勢」、「軟體與物聯網:平台、資料與分析」,到第三份「下一波工業革命:從塊狀到點狀」,高盛的分析,囊括產業面的走向與實際生活的切片,昭告物聯網將成為下一波工業革命的主角。《今週刊》深度解讀高盛報告,一探物聯網熱潮的背後成因。

崛起》產業環境成熟

製造成本降低、網路普及、數據能力提升其實,物聯網觀念並不新。早在一九九九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動ID中心的總理凱文艾希頓就提出物聯網的概念。但是,不禁要問的是,物聯網和網路有何不同?為什麼物聯網遲至今日才暴紅?回答這兩個問題,高盛首先將物聯網的意義拆解成五大面向,雙關地以英語單字意義(S-E-N-S-E)的字母延伸:感應(Sensing)、效率(Efficient)、網路化(Networked)、專業化(Specialized)、無所不在(Everywhere)。

物聯網象徵越來越多的物件直接連上網路,從穿戴式裝置、汽車、家庭到城市,物聯網將無所不在地涵括人類的生活範圍;這些物件將感應到的資料(溫度、壓力等)直接傳輸到網上資料庫,經過初步分析,物件能跳過人類自動「做出」簡易的判斷,也許是路燈在霧濃時調高亮度,或手機偵測到使用者心跳過快時,發出示警聲等,使能源、醫療等資源利用更具效率。

不同於網路只能被動供人使用,物聯網更具智能,依據資料分析的成果,在使用者下指令前,先一步做出判斷。在網路平台基礎上,物聯網更著重於物品本身的改良,它將原有物品的功能深化、更具效率,也能幫助提高日常作息的安全,例如一輛具有連網功能的汽車,能在駛過轉角時,偵測到對向來車,自動減緩車速。

釐清物聯網的意義才能看清它的影響力。物聯網能迅速擴展的條件,取決於整體產業環境的成熟與否;從Google購併Nest、蘋果推出Homekit,到近日三星傳出將以二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億元)購併SmartThings(一家美國物聯網新創公司)等例子,今年各大科技公司在物聯網的競爭明顯白熱化。究其原因,正是以下三點因素:平均製造成本降低、智慧型手機與無線網路普及、分析與傳輸數據的能力提升。

物聯網裝置,最重要的硬體原件非感應器莫屬。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資料,感應器平均成本由十年前的一.三美元下降到○.六美元,降幅超過一半。即使感應器依其應用不同,而有相當幅度的價差;但整體而言,感應器已較過往便宜,而且能更輕巧地置入於智慧穿戴式用品內。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手機順理成章成為個人使用物聯網物件的遙控器。現代人走到哪幾乎都能無線上網,不僅提供無線網路的成本下降,頻寬成本也較過去降低四十倍、數據傳輸的成本也僅是過去的六十分之一。這些周邊環境的成熟,為「物物相聯的願景」打下很好的基礎。

隱憂》安全性不足

六成專家呼籲 發展物聯網 須防堵網站漏洞近幾年,市場上喧騰一時的大數據也是另一項主因。試想,如果手錶、汽車、冰箱統統網路化,須處理的資料瑣碎又浩瀚,英特爾預估未來需要處理的資料量是現時的十倍。因此,分析大數據是物聯網興起不可或缺的條件。

高盛報告認為,未來將興起一批因物聯網而受惠的產業。包括移動網路、Wi-Fi等供應商是直接相關的產業,半導體產業則以感應器、連接Wi-Fi或藍牙等製造商得利,輕巧的處理器將來會越具競爭力。高盛另從Google、蘋果等公司對家電市場頻頻出手等動作評估,智慧家電將是物聯網商品交戰的前線,因此家電製造商也將跟著受益。

然而,面對物聯網的蓬勃發展,高盛也不是沒有隱憂。一三年曾傳出駭客攻擊一家專門提供監視嬰兒、銀行等的視頻網站TRENDnet,最終導致影片外流的事件。高盛報告引用Infonetics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的專家,將「安全性」視為物聯網成長最須注重的元素。

你一定要知道!

物聯網起飛,為何選在2014年?

280億個

當10億台電腦、20億支手機都能連網,家電、汽車、工業機器人也能連網,在2020年將有超過280億個裝置都能連網。

100倍

當4G讓網路傳輸速度快了100倍,頻寬成本卻比10年前便宜40倍。

0.6美元

10年前,一顆感應器就要1.3美元;10年後,當每支智慧型手機都有感應器,一顆感應器成本只剩0.6美元。

1523件

當軟體取代硬體成主流,全球創投一年購併軟體公司的成交案件達1523件。

物聯網營收與裝置3倍速成長根據估算,2020年具有物聯網功能的裝置將達280億個,預計將可創造7兆美元的營收商機物聯網的特色都在「SENSE」—— 高盛報告對物聯網的5大解讀

Sensing 感應

利用物件上的感應器感知環境,例如溫度、壓力、速度Efficient 效率將人工控制智能化,例如因天氣熱而自動改變電的使用量Networked 網路化將物件(如恆溫器、車子、手錶)連上網路Specialized 專業化高度客製化與垂直整合化,例如健康照護、零售、工業Everywhere 無所不在裝置更加普遍,從人體、汽車、家庭、城市到工廠都能裝備

資料來源:高盛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98

對香港政治前景的看法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2.html



1
我的看法一直是:

習近平自許為一代雄主,與毛、鄧等量看齊。在十九大(2017)年之前,他主力是理順內政,在十九大之後,將會對外動手,做好軍事衝突的準備。

也就是說,在2017年後,中國很可能進入戰爭年代,在這個背景下,香港不能亂,成為敵對勢力的前線,為大局添堵。所以,李飛說,香港特首選舉,關乎國家安全。

2
參觀海防博物館,朋友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滿清為什麼沒有回收澳門?

明朝中葉,葡萄牙人先進攻屯門,被明軍打退,轉而往珠江西岸,以五百兩的年租,向香山縣租借一地,修船補網,是澳門的由來。

明清鼎革,這宗中國明顯吃虧的交易似乎沒有必要延續下去。

滿清攻掠中原後期,火炮已經起主要作用,有大量葡萄牙人擔任技術顧問,很多火炮都是從澳門入口。

滿清保留澳門,是保持與西方技術輸入的一個口子,與中共在1949年,解放軍突然在深圳河停軍一致。

1945年日本戰敗後,國府與英交涉收回香港,態度激烈,但在1947年後,態度緩和,最終不了了之。國府亦明白,在當時軍事局勢下,香港回歸中央,並非好事。

這些決策和思量,都不會形諸文字,但只要一在中樞,就能心領神會。香港的政治前途,從來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78

美聯儲褐皮書:美國經濟前景光明 部分地區技術工短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90

周三,美聯儲發布了當前美國經濟形勢報告褐皮書(Beige Book)。褐皮書顯示,近幾周所有地區經濟活動小幅至溫和增長,但都無顯著增長。所有地區工資增幅幾無變化,但部分地區因熟練工短缺,工資存上漲壓力。絕大多數地區消費者支出小幅至溫和增長。所有地區貸款都在增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聯儲,美國

關於經濟增長:

近幾周,所有地區的經濟活動都以“小幅至溫和”速度增長,但沒有地區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上揚。這與此前美聯儲對經濟形勢的描述一致,也即美國經濟在小幅、穩步複蘇,但複蘇程度不夠大,因此美聯儲仍需維持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關於工資增幅:

所有地區工資增幅都幾乎沒有變化。不過,部分地區因熟練工人短缺,工資存在上漲壓力。這包括紐約地區卡車司機、亞特蘭大地區建築工人、達拉斯地區能源工人。工資增幅是美聯儲高度關註的勞動力市場指標。

關於消費者支出:

絕大多數地區的消費者支出“小幅至溫和”增長,汽車銷售領漲。舊金山地區消費者比較樂觀;紐約地區消費者喜憂參半;克里夫蘭和里士滿地區消費者在非必需品開支方面比較謹慎;費城和達拉斯地區銷售下滑。

此外,暑假結束後學生們回校上學,對部分銷售也有促進。舊金山地區電子產品銷售強勁,波士頓地區對軟件產品的需求較旺盛。

關於旅遊業:

絕大多數地區的旅遊業較為樂觀。波士頓、里士滿、舊金山直至秋季的酒店預訂量都很強勁。里士滿地區顯示,旅遊高峰季提前到來。

關於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活動增幅相當有限。不過,波士頓、紐約、達拉斯地區的多家庭房(multi-family)建築活動較活躍。

關於銀行業:

銀行業活動也在增加,所有地區的貸款都出現增長。

關於農業:

許多地區農作物豐收,與之吻合的是農作物價格下跌。

美聯儲每年發布8次褐皮書,通過12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對全美經濟形勢進行摸底。美聯儲褐皮書是FOMC會議紀要的重要參考資料。美聯儲將於9月16~17日舉行FOMC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8

垃圾債牛市前景遭質疑 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減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70

美國最大規模的垃圾債ETF,貝萊德垃圾債EFT(126億美元規模)在過去三個交易日持續走低,已經接近8.1日創下的年內低點92.04美元。盡管垃圾債市場似乎依然處於牛市之中,但是對於見頂風險的擔憂導致一些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正在開始逐步撤離垃圾債市場。

Brandywine 投資有限公司的垃圾債交易負責人Brian Kloss就沒有被市場的樂觀情緒和美國經濟複蘇的預期沖昏頭腦。他在近期拋售了一些評級較低並且負債程度較高的公司債,轉為買入負債程度較低並且相對評級較高的公司債。比如本月早些時候他買入的哥倫比亞化學公司W.R. Grace就是如此,BB級的評級在垃圾債中依然屬於風險較低。

MFS首席投資官Jim Swanson表示近期已經削減了垃圾債的持倉規模,他認為垃圾債的價格有些偏高,盡管市場依然強勁,但是似乎有一些變糟糕的跡象。

在美聯儲加息步伐越來越接近的情況下,投資者都在考慮一個問題:長達5年的垃圾債牛市是否已經處於尾聲?

花旗集團策略師認為債市對於利率變化的敏感度並不是十分明顯。自1980年以來,過去5次美聯儲上調利率之後,債券投資者偏好持有企業債而非國債的傾向將在6個月內收窄。這意味著,即便面臨一些風險,市場也不會很快的崩盤。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就業、工廠活動等數據表現均暗示美國經濟正在複蘇之中。通常而言,經濟向好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是利好消息,發債的公司可以藉此獲得更好的收益表現從而降低負債率。不過經濟改善所帶來的加息壓力對於債市來說也不容小覷,借貸成本的水漲船高可能會導致違約的情況出現。

對於垃圾債相對較高收益率的追逐,使得很多投資者一邊在湧入債市,一邊又在緊密觀察市場的變化。一旦有泡沫破裂的跡象,他們很有可能會選擇快速撤離。越來越多的公司對於買入垃圾債有了更多的評估,比如公司管理層如何使用資金,公司的前景等都被納入考慮範圍,而非僅僅跟風追高。對於那些長期發展前景理想的公司而言,只要能夠保持理想的成長,垃圾債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盡管有一些退潮的跡象,但是垃圾債的盛宴似乎還沒有到完全終結的時候。BKD投資公司的首席投資者Jeff Layman就表示,“購買美債不是個好的選擇,我們更傾向於高收益的政府債,這相對於企業債來說風險更小一些。投資者應該把垃圾債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但是不要過度配置。”(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97

圖文幹貨:詳解移動醫療生態系統及市場前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47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11 10:24 編輯

圖文幹貨:詳解移動醫療生態系統及市場前景

作者:陸陽


移動醫療生態系統
1、移動醫療的背景:無線技術應用、生活方式疾病流行、醫療服務成本控制、服務可及性提高、智能手機普及;
2、移動醫療的終端裝備:血糖儀、血壓計、脈搏計數、神經監測、心電監測、呼吸睡眠監測、可穿戴健身感應裝置等;
3、移動醫療的治療類應用領域:心血管系統、糖尿病、神經系統、呼吸系統;
4、移動醫療的價值鏈(value chain):移動運營商、設備廠家、服務提供商、服務應用開發運營方、支付方;
5、移動醫療的服務鏈(service chain):健康管理;預防保健;治療;診斷服務;監測服務;增值服務;

移動醫療能解決什麽問題?
1、提高療效46.2%
2、加強預防和教育43.4%
3、成本控制42.8%
4、增進醫患互動42.8%
5、提高患者自主性37.1%
6、增強醫療可及性(偏遠地區患者)28.7%
7、提高疾病治療和用藥的數據質量18.9%
8、增強社會健康意識14.6%
移動醫療:始於硬件,盛於軟件!
移動醫療始於遠程診斷和遠程監測的便攜設備,隨著傳感器植入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裝備、加之大量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賦予用戶更大的自主權,迎來了移動醫療市場的爆發期。
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現狀
1、健身類:30.9%
2、醫學資訊:16.6%
3、健康管理:15.5%
4、營養類:7.4%
5、疾病管理:6.6%
6、個人健康檔案:2.6%
7、繼續醫學教育:2.1%
8、診斷類:1.4%
9、患者依從性:1.6%
10、警示提醒類:1.1%
11、遠程咨詢和監測:0.6%
最賺錢的醫療APP是哪些類?
1、醫療服務類(遠程咨詢):29%
2、下載收入:24%
3、終端設備(傳感器):21%
4、APP植入廣告:17%
5、APP采購平臺:5%
6、APP電子商務(藥品銷售):4%
移動醫療:絆腳石 vs 驅動力
1、解決方案成本:數據安全 vs 智能終端普及
2、診療需求:數據標準化 vs 患者需求
3、行業監管:政策空白 vs 以患者為中心的趨勢
4、醫療服務:傳統模式 vs 技術創新

智能手機APP:創新工具 OR 顛覆模式?
  • 終端裝備:傳感器植入、市場普及、平板;
  • 分銷渠道:越過傳統渠道直接面向用戶(醫生或患者)、APP商店銷售;
  • 用戶價值:提高用戶認知、用戶體驗、降低價格;
  • 政策:有意識,但目前稍顯滯後;


傳感器+APP:56億的市場
移動醫療之醫護應用:從聽診器到智能手機(終端)
兩類用戶,兩類選擇
移動醫療之糖尿病患者:APP重度用戶

免費APP促進移動終端設備銷量!

移動醫療的市場潛力有多大?
1、30%的智能手機用戶將成為移動醫療的目標用戶(2015年);
2、2013年達到24.5億美元;2017年市場達到265億美元;
2、移動醫療的收入前景(2017年):服務收費(69%)、終端設備(21%)、APP應用付費下載(5%)、醫藥電子商務(4%)和廣告(1%)。
200多億美元的移動醫療市場如何瓜分?
1、監測:65%
2、診斷:15%
3、治療:10%
4、醫療輔助:5%
5、健康管理:3%
6、預防:1%
7、管理:1%
8、其他:急救、監控類

移動醫療的中國市場有多大?
Source:Global mHealth Developer Survey, Research2guidance

(來自:醫路陽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55

說好的QE4呢?美聯儲Williams表態急轉彎稱經濟前景持續改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45

上周美股暴跌,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還暗示對QE4持開放態度,這周美股開始兇猛回漲,他卻話鋒一轉,稱美國經濟前景在持續改善。市場因此哭笑不得:

20141021williamsbullard

先回顧一下上周轟動一時的“QE4”表態:

Williams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如果有必要,美聯儲的第一防線將是宣布2015年中期以後再開始加息,而當前預期是,加息應自明年年中開始。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通脹遠不及美聯儲2%的目標,他甚至對開展新一輪的資產購買項目持開放立場。”

然而,在昨天的演講中,Williams所表達的觀點與之前極度矛盾,他表示:

實話說,現在做這類演講越來越享受了,因為經濟前景在持續改善,越來越好。經濟形勢開始越來越樂觀。

今年第一季度,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GDP一度出現萎縮,但步入二季度之後,經濟隨天氣開始回暖,GDP數據反彈。下半年,所有經濟數據的增長動力都在加強,尤其是消費和商業支出數據。我預期下半年以及明年美國年化GDP增長能夠達到3%左右。

談及為何工資增長沒有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Williams表示:

近期舊金山聯儲的一份研究顯示,在經濟衰退的過程中,雇主一般也不太願意直接下調薪資水平(這樣會影響雇員積極性),所以衰退之後的經濟複蘇階段,薪資水平的增長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停滯。但是隨著失業率的持續下降,這種效應會越來越弱,薪資水平也會逐步上漲。

談及加息時間點,他重申了美聯儲加息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觀點。預計美聯儲將於2015年中期開始加息。並強調,如果經濟增長比預期強勁,通脹水平上漲,加息可能更早到來,反之亦然。

美聯儲官員講話對於市場的影響不言自明,在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下,這種影響尤為明顯,這也可以從下圖中看得很清楚:

20141021fedspeak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16

力拓:未來銅價前景光明但波動巨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28

iga6KhUAFgQU

全球礦業巨頭力拓表示,隨著市場消化新增供應,銅價將持續波動一段時間。但長期前景仍光明,銅礦品位下滑和部分新項目開工時間推遲將對未來銅市起到支撐作用。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過去一年,隨著一些新礦投產,世界最大金屬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銅市氛圍轉向偏空。中國銅消費量約占全球總消費的40%。

上述因素施壓銅價今年累計下跌9.2%。

力拓銅業務負責人Jean-Sébastien Jacques在本周出席LME WEEK時表示,過去十年的銅業投資有望迎來收獲,新的供應將在2016年之前沖擊市場。“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預計市場將在未來兩三年持續波動。”

他認為銅市長期基本面將保持強勁,這不僅因為中國需要更多動力和能源。“另一個原因是供給。這一點比較複雜。可能在10年間到20年間,一些新的銅礦項目才會正式上線。”

部分業內人士相信,銅價將反彈。他們認為增加的供應可能不會導致明年精銅過剩,因市場有可能出現原材料瓶頸。

分析人士在年初時曾預期今年精銅供應將出現小幅過剩。然而,突進的銅市場卻接近供需平衡。業內對2015年是否出現供大於求分歧嚴重。

英國上市的銅礦企業Antofagasta預計明年將剩余40萬噸。而看多銅市的人表示過剩規模不會很大,因為廢銅短缺,而冶煉廠庫存則存在低品位礦石數量越來越多的問題。

大量湧向市場的新增供應是混合有高比例雜質的礦石,比如砷。這些礦石主要來自智利和秘魯。這種礦石在售往中國之前需要先進行洗礦,之後才會冶煉成精銅。

標準銀行今年也表示,由於礦石品位降低,洗礦、浮選、精煉等進度可能慢於以往,這可能造成未來的新增供應小批小批地進入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