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析員身份揭開/道歉

各方好友您們好,近月以來筆者很少update此blog,雖則有自己的理由,但始終亦要為大家作一個交代。若然多月以來有怠慢大家之過失,還望各方好友多多包涵。

自從2006年底第一次寫Blog (當年的自己亦是年少氣盛的傢伙)起,從Blog中世界中,有幸交了不少好友,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從文筆、做人心態、對市場的看法,漸漸出現變化。 

直至今日,自已仍不敢以投資專家自居(真正的專家高手世間多的是),但卻懂得欣賞和尊重投資這一興趣。面對變幻無常的市場,多年的得失過程亦令筆者對市場的了理解加深了。 

可能部份讀者有興趣知道分析員背後的身份,雖則多年以來筆者不欲公開,但隨著網絡環境的變化,而不少Blog友亦走向Facebook化,倒不如借勢公開自已另一個身份.......

大家只要Click入Facebook的Link便可以知道:

http://www.facebook.com/QuamnetResearch

Facebook: Quamnet Research

筆者在Quamnet亦有一個小空間,定時亦會分享一些看法
http://www.quamnet.com/newsmost.action?authorCode=COL_ALB&pageNo=0

多年以來,筆者一直與華富財經研究部(Quamnet Research / Quam Research)結下不解之緣 (即使期間亦有離開"華富股評"這個英雄地)。

可以為大家分享一下,自敝Blog成立以來,筆者(Albert)的正識一直是分析員(不論是Buy-Side還是Independent Research),可幸的是能將興趣和職業融為一體,而不幸的是因工作的緣故亦不欲在Blog世界內公開自已的身份。 

無論如何,2013年的世界和2007年的世界完全不同,再加上網上財經的Model已出現結構性變化,亦是時侯揭開小弟的身份。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於Facebook內分享您們的見解(近一年筆者真的缺少在Blog寫東西的時間,多集中於工作和生活其他的事情)。有幸和您們交流,亦是筆者之福氣。

還是一句,多年以來如有得罪或令大家不開心之處,敬希原諒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20

分析員估唔到個結局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08  NM

電影《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有不少經典對白,其中紫霞仙子臨死前的一段:「我估中咗個開頭,但係估唔到個結局。」令人倍覺傷感。分析員推介股份都是這般,大家又會有何感受?今天碧生源(926)的故事,開頭可由2010年說起!新股上市後年年虧損

2010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碧生源,在內地製造及銷售功能保健茶產品,產品位居潤腸通便及減肥品類的領導地位。碧生源上市招股價3.12港元,股價在上市日最高3.85港元,同年10月底創最高4.16港元,其後就輾轉下跌,到2013年3月跌至最低0.28港元,直至2014年中,仍僅在0.5港元上下浮沉。翻開碧生源的財務報表,不難找到碧生源股價不振的基本財務因素:就是上市後年年虧損。除2010年上市當年,碧生源能賺取溢利人民幣6,000萬元外,2011年至2013年都是虧損,三年虧損總和逾人民幣4.7億元,要到2014年中才轉虧為盈,當年中期溢利仍僅有人民幣1,700萬元。然而,碧生源的故事卻悄悄在2014年中,踏入另一階段。

大時代加上分析員推介

當碧生源在2014年公布中期溢利約每股人民幣0.0112元之時,同時公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0125港元。換言之,碧生源並沒有理會上市後的累計虧損,就將當年中期逾九成的利潤,用作分派股息。更有趣亦更巧合的是,有分析員對碧生源的業績、前景及派息做法大加讚賞,並以「已翻身的超值股」及「前景亮麗」作推介,建議大家「可趁整固時買入」!不負分析員所望及推介,碧生源股價自2014年9月開始就節節上升,11月中更升至1.44港元。雖然其後碧生源股價曾跌至2015年2月中的0.67港元,但在2014年全年轉虧為盈的業績、分析員的持續推介及2015年第二季的港股大時代等各效應推動下,股價在2015年6月升至1.7港元的高位。大時代匆匆而逝,碧生源股價亦回落,到2015年底收市是0.95港元。

股價回到低處

2016年3月,碧生源公布2015年全年業績,對比2014年,收入上升18%,溢利更升逾一倍,碧生源股價亦曾曇花一現,升至0.99港元,接着就上升乏力,上月中期業績公布前跌至0.62港元。難得分析員對碧生源不離不棄,在4月仍指股價「表現並不算很差」!可是,從碧生源上市後的財務報表,卻找到一些令人費解的地方,例如銷售收入及溢利飄忽反覆;毛利逾八成,但營銷開支卻龐大不定,佔收入約五成至1.2倍;存貨及貿易應收款偏低,近年兩者流轉日數相加僅30至40日;上市當年起至2015年止,淨虧損達人民幣2.8億元,但派息卻逾人民幣1.4億元。面對此等問題下,分析員仍可用洪荒之力推介股份?兩年間,對碧生源難捨難離的分析員,終在5月底碧生源發出「盈利警告」及大股東不接受其提議後,在6月初說「暫停研究該股」。碧生源上月公布的中期業績,對比2015年同期,收入跌7%,溢利更大跌九成。碧生源股價當然沒有隨大市上升,反而繼續下跌,上週收市是0.58港元。彷彿一切又回到2014年公布中期業績之前,分析員或許也可重複紫霞仙子臨死前的一段對白!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0

青心直說:草根智慧堅過分析員

1 : GS(14)@2011-09-08 22:23:33

市況唔樂觀,人人只睇一兩日,甚至乎講到明連一、兩日都難睇。大孖沙又點睇?一言以敝之,雖然睇得香港不太差,但一定就好不得。

古靈精怪香港地,施政報告出爐兼政府換屆前,難得有疑似為地主會站台人物頻頻現身,難道有一門新生意較踎投行做明星分析員及基金之星更吸引?表面得體卻可能因經驗未足而變得有點着迹和硬銷。

明星分析員搞對冲基金成績如何,問幾位有參與認購該類基金之大客仔就知,又或者問
個客嘅 RM(客戶經理),假如他或她肯講的話,就多半會聽到媽聲四起,事關以分析員思維做基金經理,會慣性出現好多思維謬誤和障礙,當然市場上亦有不少基金經理成功克服此心理障礙,最終成功蛻變。

內地保安炒期指耍家

有文章指出,內地人當中玩期貨最賺錢的,原來多來自保安員行列,保安工作考驗即時應變能力,決策要快,不容思前想後,思考模式自然較簡單直接,原來有時接收資訊越少,就越不會受周邊噪音左右,或會更忠於自己的決定,因為身邊根本唔夠噪音。
反觀終日埋首於一大堆數據與比率指標的分析員,明星又好鵪鶉也好,可能就係因為衰在唔夠草根,好多人讀得書多,就以為同級數人物說話才是金科玉律,原來有時或許他們當作耳邊風的阿媽話乜話物,反而可以成為好重要之草根智慧,洗頭水改裝潢不加價,瓶子只是原來的 75%;阿 B下午茶提子包,體積不變,包內麪粉含量卻減少。
阿媽話外面超市減價,竟然未再如過往般出現師奶搶購潮,難道班師奶在高位持有好多炒人扮優化的滙控( 005)?遇上如此陰乾式「閹市」,掃平貨不如索性控制消費食完再買,多個錢傍身。經濟有幾差,不用多講。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09-08 22:24:13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4725明星分析員搞對冲基金
黃國英, 張一嗚, 林少陽....

和青姐吵過架的是黃國英,
林少陽好長時間無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19

青笑怒罵:都是分析員惹的禍

1 : GS(14)@2011-10-17 22:53:54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問任何一位分析員,目前要做預測是睇淡容易睇好難。報告Call Buy有人睇,Call Sell無人理。的確市場龍蛇混雜,陰晴不定,夾雜於現實與憧憬之間,做任何恒指目標、股份目標價、或樓價預測都是浪費時間,因為命中率會比正常市況之下更加低。有見及此,稍為老練的分析員亦無謂自踩陷阱,自廢武功。
分析報告的可觀性,在於其論據及資料,而不是股價或市況走勢預測。立論分析獨特,就算預測錯誤,無人會怪。
不過,一旦分析立論出錯,整份報告可以掉落咸水海。明富環球陳昔典有關滙控(005)30元目標價的報告,引起市場爭議,之前我亦提及其立論過份不客觀。由於收到太多客戶查詢,陳先生在報告發表後近日再次作出了回應。
明富10月7日的報告,重點是假設滙控於歐豬五國持倉債務加貸款要全數100%撇賬之餘,同時要為其餘歐洲債務持倉及風險組合,做20%撇賬,從而合共得出319億美元的撇賬數字。
明富最新回應,只集中解釋歐豬五國合共104億美元的潛在撇賬。陳先生堅持,假設滙控要為希臘百分百撇賬是合理,並指就算按不同準則及國際最新評級標準,滙控要為葡萄牙撇賬五成,要為意大利撇賬三成,結論仍然與最初判斷的數字相若。
首先,他的最新解釋已經跟最初報告內提及滙控要為歐豬風險做百分百撇賬有出入。其次,陳先生仍然逃避將歐豬國貸款組合,計入潛在撇賬假設的理據。最後,他對原先整體319億美元撇賬預測之中,歐豬國以外要額外再做20%撇賬,選擇隻字不提。
所以由於報告立論混亂兼且草率,就算將來滙控股價不幸真的跌至30元,陳先生亦沒有資格去領功。
市況上落變化之大,令人容易自亂陣腳。股價估值太低,作為推銷員可以叫買,亦可以運用羊群效應,進一步唱淡,但在作推介前,都要有理有據。
大行報告發威,不少上市公司不知不覺屈服分析員面色,大如由環球金融地方智慧,到新世界一部份的滙控香港,中秋前趁本地公務員也大幅加薪超越通脹之際,仍要高調宣佈攞你命三千之世紀大裁員。
從數據出發,表面理據甚牽強,因香港成本佔收入比率全球最低;但反過來看,從分析員膚淺角度出發,又不難理解是上市公司想刻意迎合討好分析員。
內地有勞動法,歐美有工會,唯有揀香港開刀,望分析員手下留情的非理性行為,源自分析員盲從數據,導致上市公司盲追不切實際的股東回報,實在欺人太甚。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07

高管衰多口 分析員衰多手

1 : GS(14)@2011-10-19 20:19:06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一切源於據說是上周四於北京798舉行意大利體育用品品牌FILA的百周年紀念活動上,上市公司玩自殘,好聽一點就係坦白,唔好聽兼睇真啲就係有「選擇性披露」股價敏感資料之嫌,上周五美銀美林向機構客戶發電郵,引述首席營運官COO指明年第二季定單增長將低於15%,該預期數字屬管理層一貫給分析員的指標範圍下限,第三季同店銷售亦跌至單位數增長。美銀美林的分析員都算勤力,周四北京收到料,一夜之間連研究報告都趕不及完成,就十萬火急於周五就向客戶發電郵。
該項資訊影響力有多大?看股價即時單日急跌14%,已不難想像,因跌幅勁過李寧(2331)。奇就奇在,8月之前主力睇安踏(2020)之分析員係Denise Chai,8月之後唯一的報告係由Chen Luo打正旗號負責,助手仍然係Edward Lui,誰是真兇,不難推理。據報道,有分析員甚為不滿上市公司「大細超」,亦有思想較開放的洋分析員認為,上市公司高管可能係casual talk。然而,上市公司股份並沒有因為個別分析員坦白而獲手下留情,反而引起眾怒,齊齊唱淡,累股價單日再跌15%。
關鍵係,作為稱職的分析員,應該持續跟進上市公司經營狀況與盈利變化,而出研究報告向旗下銷售部門與客戶溝通,也應該明白甚麼是即使管理層提及過,但卻屬於off record的資訊,不然連上市公司也會隨時上身,將來想再攞料就難過登天。管理層甚麼可以與不可以講,這通常是財經公關的責任,保護上市公司避免觸犯監管規例,遇上大口的高管,也會聽過就算。因此,有關分析員即時發電郵,肯定知道所得資訊具影響力,與其說分析員因不懂分辨哪些是股價敏感資料,倒不如說不太熟悉香港證監會監管規例。
證監會曾於03年6月17日發佈公開譴責高盛(亞洲)研究分析員丁竹筠選擇性披露影響股價的資料。證監會發現01年3月新世界管理層引導丁氏調低其對新世界中期盈利之估計,由7.3億大幅降逾五成至3億元。當時丁氏在高盛的一次內部廣播中,表示曾與新世界管理層接觸,對方引導其調低對新世界中期盈利的估計。證監會認為,儘管丁氏不知道該項資料屬股價敏感及非公開資料,但她理應知道情況實屬如此。
在該公佈中,證監會進一步提醒市場參與者,「任何分析員或其他人士如在類似情況下披露該類資料,並知道有關資料並非公開及實質上會影響有關股份價格,將可能會面對在《證券及期貨條例》的市場失當行為制度之下被控以內幕交易的風險。」儘管近期有周刊封面大大隻字話股票「無莊唔好買」,亦有細價股先炒上後披露而順利過關視監管機構如無物事件,是否就代表證監會因「唔夠人手」而「蹺埋雙手」,或隻眼開隻眼閉,且拭目以待。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1-10-19 20:19:34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03PR146

2003年 6月 17日

證監會譴責研究分析員丁竹筠選擇性披露影響股價的資料

證監會已公開譴責丁竹筠。丁氏為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的持牌代表。

該項譴責源於證監會進行的一項調查工作,當中證監會調查過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新世界)在2001年3月15日發表中期報告之前和之後的股份交易情況。

證監會發現,在2001年3月13日,新世界的管理層引導丁氏調低其對新世界的中期盈利的估計,由7億3,000萬降至3億元。在2001年3月13日一次高盛內部廣播中,丁氏表示新世界的管理層曾與其接觸,並引導其調低對新世界的中期盈利的估計(該項資料)。證監會認為,儘管丁氏不知道該項資料屬股價敏感及非公開資料,但她理應知道情況實屬如此。

證監會認為,丁氏在上述情況下透過內部廣播披露該項資料的行為,對其他並不知悉該項資料的投資大眾有欠公平。證監會認為丁氏的行為應受到公開譴責。

證監會接納丁氏並沒有作出不誠實的行為,並確認丁氏在調查過程中與證監會充分合作。

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李顯能說:"在本個案中,有關的披露可能會使在高盛的銷售及交易大堂的工作人員,較其他並不知悉該項資料的投資大眾佔有信息上的優勢。然而,看來沒有任何高盛的人員就該項資料作出任何行動。"

李氏補充說:"證監會極為關注這類行為,因為選擇性地披露股價敏感資料有損香港市場的廉潔穩健。若有人曾就該項資料在市場上進行有關交易,證監會將會對丁氏施加更為嚴厲的紀律處分。

證監會提醒市場參與者,任何分析員或其他人士如在類似情況下披露該類資料,並知道有關資料並非公開及實質上會影響有關股份價格,將可能會面對在《證券及期貨條例》的市場失當行為制度之下被控以內幕交易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21

青心直說:分析員也要爭取選票

1 : GS(14)@2011-12-02 16:50: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8404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12

青心直說:分析員多勞未必多得

1 : GS(14)@2011-12-02 16:50: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8336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13

周日趣 BLOG BLOG:風水佬講股 勁過分析員

1 : GS(14)@2012-01-29 11:21: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022603




4個風水佬 3個估中股市調整

相反四位風水佬,去年除李丞責錯得最離譜外,其他三位都占卜到下半年大市有暗湧要調整,大家醒水沽貨的話,可以避過一劫。
大行分析員向來薪高花紅肥,對企業盈利、宏觀經濟掌握最為透徹,每份報告長達數十甚至百頁紙。據了解,如非行內人士,每份報告街外客收費動輒千美元,但結果竟不如 55蚊一本的風水書,有關股樓篇幅最多數十頁,外行人贏內外人,算是另一經典之作。
去年初留意一篇報道,人稱蘇師傅的蘇民峰於 03年沙士以 300萬元發迹,轉眼 7年間,身家已暴漲 100倍,資產升值至 3億元,買樓炒股成為致富關鍵,老本行睇風水變成副業。因此,我相信風水佬炒股應該有一手,起碼不是紙上談兵,實戰經驗多過分析員幾條街。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命好當然最好,唔好就等運到,再唔係寄望風水助力。但投資股票不能單靠命運或風水,亦不可關在「象牙塔」裏計死數,去年下半年大市開始急回,分析員未有狠降目標,其一是等運到,以為中國會放水,最後當然得個桔,其次是 㩒來 㩒去,股票估值平到笑,於是賴跌入價值投資陷阱。另邊廂,大行仍然話估值平、增長勁,但今年恒指預測目標卻大降至最多二萬二點,明顯淆晒底,因此股榮寧信風水佬,都唔信分析員。
股榮
2 : GS(14)@2012-01-29 11:22:10

去年初留意一篇報道,人稱蘇師傅的蘇民峰於 03年沙士以 300萬元發迹,轉眼 7年間,身家已暴漲 100倍,資產升值至 3億元,買樓炒股成為致富關鍵,老本行睇風水變成副業。因此,我相信風水佬炒股應該有一手,起碼不是紙上談兵,實戰經驗多過分析員幾條街。

= 呢個應該是iM
3 : GS(14)@2012-01-29 11:23:40

初七人日,人人生日,祝各位龍年行大運,年年有餘。年初二飲茶,買了份號稱公信第一報紙,標題為「玄學家測股樓等同擲毫」,一條阿媽係女人的題,要選今年最無聊 A1新聞,這則可以入圍。誰都知道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就算睇嘅人,大部份知道迷信沒有科學根據,姑且抱着一看無妨心態,殊不知有記者居然將此科學數據化,真係堅無聊。

= 呢份是明報的報導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9344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557675/1.html
三人看淡09樓市 樓價反升兩成

本報翻查三大玄學天王在過去5年接受傳媒訪問時所作的股樓預測,比對當年股市樓市實况,評估三人的「命中率」。本報歸納出每人共作10項預測,評估結果顯示,三人表現均不太突出,「命中率」只有五成(見上圖)。

例如,三人不約而同看淡2009年樓市表現,但該年樓價基本上由金融海嘯的底位節節回升,全年同比升幅逾兩成。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玄學家預測的「命中率」只有五成,其實與隨機擲毫作預測無異。葉教授解釋,擲毫「一係公、一係字」,長遠來說,估中的機率都是五成。這結果反映玄學家的預測,參考價值並不高,提醒市民別視之為金科玉律或「秘笈」,將所有資本「瞓身」投資,勤力工作才是必勝之道。

文化評論員邵家臻說,統計結果發現玄學家「命中率」不高,其實並不出奇。他解釋,很多人追捧玄學,其實是「買個希望」,尋求一種神秘力量作依靠,解決當下的迷惘。他又指出,現代社會信奉科學,主張理性,「但有些人會覺得,愈來愈多事情,科學都無法解釋和預測,結果產生『鐘擺效應』,轉而求神問卜,對科學投不信任票」。

另外,玄學家的一些預測,用詞有時模稜兩可,例如只說市况大起大落,不明言股樓該年是升抑或跌。邵家臻說,玄學家通常會含糊其辭,可留後路方便日後解釋,而且追捧者很多時都會「選擇性失憶」,「估中的才記得,所以便覺得風水師很準」。
4 : GS(14)@2012-01-29 11:24:54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557673/1.html
預言股災卻現牛市 麥玲玲提反駁

【明報專訊】玄學家麥玲玲的評分,跟其他兩名玄學家一樣,都是5分,不過,麥玲玲對本報的評估有兩點不認同。

第一點是,麥玲玲認為2007年預測股市走勢是「準確的」,包括8月升市和10月有調整。...

看好08豪宅樓市 成交反跌三成

第二點是,麥玲玲認為她對2008年樓市的預測是準確的,....

http://news.sina.com.hk/news/2/1/1/2557672/1.html
【明報專訊】本來這次玄學家預測的準確度比併,尚包括李丞責在內,本報擬根據李丞責過去5年在傳媒訪問中所作的股市樓市預測作評估,不過,李丞責回覆本報時表示,傳媒過往對他的報道每每並不準確,「有啲嘢唔係我講,其實我都唔知喎」,因此他認為本報的評估並不公平。

「有啲嘢唔係我講」

李丞責又表示,一旦本報刊登有關他的預測評估,定必會找律師及召開記者會,「如果我搵得到你寫錯嘢,我咪出律師信告你囉!唔緊要o架!」然而,其餘3名天王並沒有要求退出評估,故本報是次評估,並不包括李丞責在內。

好串呢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59

利世民:兩類分析員和事後孔明

1 : GS(14)@2012-04-23 21:49:46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423/814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03

蔡東豪專欄:分析員告白(一)入行

1 : GS(14)@2012-06-04 23:18: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4/163948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