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倫敦金的迷思 余有虛言

http://polyyyh.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在香港,跟人說起倫敦金,哪管是師奶阿叔、市井之徒,抑或受高等教育人士,相信也只會落得如此回應:「騙局!」倫敦金到底是什麼一回事?若虛不才,以往也曾在金業找口飯吃(找口飯吃,決非甜言蜜語誘騙阿婆棺材本或師奶私己錢之流),就嘗試替大家解說一下,打破這倫敦金的迷思。

要談這萬惡的倫敦金,先要知道街頭巷尾對其指控為何:
1. 炒孖展,炒到死人冧樓;
2. 經紀害人,瘋狂炒賣至爆倉;
3. 跟本係騙局,氹客入金後就去如黃鶴;

倫敦金炒賣自美國聯儲局(Federal Reserve)瘋狂印鈔以來,於香港的發展可謂如燎原之火。或有人說此乃內地游資過多之故:然、卻不盡然。金價於80年代石油危機時高見850美元1盎司(算及通脹大概為今下2000美元1盎司),後來美聯儲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 此君名望之高由2007年金融海嘯後,奧巴馬政府力邀其出手作經濟復蘇委員會顧問可見一斑)瘋狂加息至21.5%以打壓飛升的通脹,以至後來金價沉寂於300-400美元附近幾近廿載,直至2005年起方再展升浪,以至信報「我老曹」曹仁超有「十年黃金變爛銅」之言。當時黃金市場炒家絕跡,因波幅跟本不足以讓炒家生存。當時金價基本上都有0.5美元的買賣差(如外幣買賣一樣,莊家以此為生)。300美元的金價,1%波幅就只有3美元,還要承擔0.5美元的價差,那炒家的水位也未免少了點。市場貨品林林總總,犯不著要挑戰難度,何不炒炒股票,玩玩外匯?

歷史就不多說。近年聯儲局的寬鬆貨幣政策做就金市大旺。既然有炒作空間,就自有勇士前仆後繼。懷著一朝致富的夢想進場,聽著「盛世藏金」、「黃金名貴、罕有,象徵財富」、「以前無既將來會有」之流洗腦式文宣,結果如何?


倫敦金交易商與經紀的生財之道

於分析倫敦金「騙局」之前,讓若虛先為大家解構一下倫敦金交易商與經紀的生存之道。知彼知己,你知道人家如何搵食,才能想到從什麼途徑去賺取你的血汗錢。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交易商(即那些於電視大肆宣傳的公司)開價讓你進行倫敦金交易,做的是對賭生意。所謂對賭,就是你贏我輸的零和遊戲。客人買對邊,交易商要淘腰包賠錢,買錯邊就可以袋袋平安。

那交易商基本的賺錢模式或有兩種,其一就是賺差價。這與你在銀行或找換店買外幣一樣,大多不收你手續費,但買賣卻有價差,而有些情況價差可以很誇張(例如在機場某些貨幣可以差1000點子甚至更多,你不兌也沒地方再兌,所以吃個叉燒飯也要貴三成)。交易商通過不同客人的買賣以賺取差價,譬如A君與B君同時分別買與賣一張倫敦金合約,那交易商的5點差價就即時袋袋平安。

第二種賺錢手法,就是藉與散戶對賭賺錢。交易商是被動賭的,正如賭場一樣,你買下去,他就是受,只能限紅,不可賴皮。但交易商如果不想賭,或賭少一點,可以將部分或全部的合約拋出市場(事實上市場上存在只吃差價的交易商,不過當他將合約拋出去時人家也當然要吃他差價,盈利空間很小)。正如一間小工程公司突然接到一單大生意,資源財力所限,不得不將部分生意判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自94年槓杆式外匯交易(即炒孖展匯)被納入證監監管範圍後,金業已成碩果僅存不受香港證監會或金管局監管的投資產品,而行所謂以「金銀業貿易場」為首「業內自我監督」。但金銀業貿易場跟本不具法定權力,基本上任何人士都可自設公司作倫敦金對賭生意,而即使行員不能理賠貿易場亦不會負責。證監會多年希望將金業納入監管亦因業內阻力而無功,致使行業內良莠不齊聲名狼藉。

至於做經紀的,收入不外乎依賴佣金。佣金要多,不外乎兩種方法:資金夠大、出入夠密。對經紀來說,放五億做一張單長坐的客人,不及放五萬而放任經紀自己炒的。客人每做一張交易經紀就收一張佣,多多益善,相信不難明白。現時的交易商大多採用大經紀制,即每位經紀自己管自己客源,只與公司拆佣。但亦不乏舊式層壓式分佣制的公司,即大經紀能向自己旗下經紀的佣金分一杯羮。


所謂「騙局」的起源

了解金商與經紀的盈利方式,就不難想出「騙局」何來。散戶被騙方法主要有三:

一. 經紀連騙帶哄,引誘客戶簽賣身契授權書,說到自己如何厲害,炒兩轉連樓都炒兩層返來。又誓神劈願會穩定操作,不會亂trade。結果就是,如果有如此厲害的人早發達了還要服侍你嗎?發誓之類騙騙純真小市民還好,騙子發誓當食生菜,他日要追究嗎?合約有寫嗎?你有錄音為證嗎?授權書上只寫上本人陳大文現全權委托XXX進行交易......一百幾廿萬積蓄,可能就於一兩個星期間,被經紀每日進出百次慢慢蠶食掉,而他可能本月就賺了廿多萬換部新車了。

二. 炒倫敦金的客戶,可能並不能看懂月結單上的欄目的分別。簡單來說,未平倉合約的虧損,是不會顯示在閣下的結餘(Balance),而只會被算進客戶資產(Client's equity)。蠱惑的經紀會跟你說結餘有賺,蒙在鼓裏的客人就不知道原來未平倉的單已經蝕凸。經紀只需用賺錢平倉蝕錢死坐的方法,就能做到此效果。曾聽老行尊說過在日本工作時,有位中國廚師投資了過百萬炒外匯,一直以為在贏錢,到最後被追孖展時才知道已輸到入肉,連餐廳都要頂手抵債。(還有最邪惡的「鎖倉」炒法,見P.S.)

三. 經紀無罪,但交易商或是有心行騙,或者無力償債(因交易商做對賭,若大戶賭中贏大錢隨時爆倉),最後席捲而去,小客戶就認真血本無歸。

認清本質 識破騙局

倫敦金本質,就是賭。要長線投資,大可買賣實金、銀行的紙黃金,但上落緩慢。倫敦金放大槓杆交易,自然上落快,夠刺激,適合短線投機。金銀業貿易場的牌照,若虛真心認為不能信,因貿易場跟本不能起監管作用,亦無法例可循,徒具其名而已。要選就盡量選規模大、信譽好的交易商,或者直接做期貨黃金(因期貨order落美國CME交易所,類似本港期指,可靠得多)。

另外,做孖展並非十惡不赦。現時市面每口倫敦金合約的按金(1口合約為100盎司),大概1500美元左右。按金價1300美元一盎司計(合約總值=100盎司即130000美元),大概是86倍孖展,相當驚人。若果想賭得保守一點,大可以調整個人孖展比例,毋須用盡孖展,譬如明知1500美元即可做一張,但卻預留10000美元孖展,將比例壓在10%以下的水平。孖展比率愈低,則即使有大行情(譬如說打仗金價急升而沽了金),也沒那麼容易變成爆倉或輸凸。

但,最基本的法門,也是股神巴菲特所教的兩條,可謂所有投資、投機的金科玉律:
一. 嚴守止蝕
二. 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


P.S. 還有最邪惡的經紀,會用「鎖倉」的方法來哄騙客戶。所謂鎖倉,即平倉卻又不平倉。一般來說,譬如閣下買股票、期指輸錢,止蝕不外是高買低賣認賠離場。但鎖倉卻是一對買賣單但卻是Active的,譬如平常買金於1600,賣於1500,兩條合約會抵銷掉,蝕了100元離場就算了。鎖倉卻是閣下戶口中同時存在一條1600元買金,和1500元賣金的單。而此情況下,閣下的「結餘(Balance)」並不會減少!而可惡的經紀就會找這兩張單中有盈利的平倉,例如金價跌到1450,經紀會張1500沽金的單平掉賺50元,而1600買金的單放任不理。一旦巿況再尋底,他們可能會於1400元再沽金鎖倉。反覆運作下,若虛當年曾見過有些客戶的單是買在1400元而沽在700元的 ,行內稱為「天地鎖」。或說經紀鎖倉有何利益?帳面是沒有,但客戶心態不同。若即時認賠離場,很多客戶會意興闌珊出金離場;但鎖倉則有望利用客戶的不了解,以為還未認賠就能繼續守的心理,經紀就能留住客戶繼續做單;而更甚者,炒賣倫敦金是用孖展的,交易商每日跟你算利息,鎖倉做成的利息開支,客戶往往不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60

外國錢長「住」 倫敦房價創新高禍首


2014-05-26  TCW  
 

 

台北市高房價之苦,倫敦人也感受得到。就在英國官方公佈,今年第一季英國房價再創歷史新高之際,首都倫敦民眾的住屋危機恐慌卻也成等比級數般快速飆漲。

根據倫敦市議會一月所做的調查,倫敦人有八成認為已經出現房市危機,因為找不到住得起的房屋。而倫敦房價多驚人?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ONS)資料,今年二月,倫敦房價再創歷史新高,均價達到每戶四十五萬八千英鎊(約合新台幣二千二百九十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漲幅達一七.七%,是二○○七年七月以來最大漲幅。

同時根據房地產業者──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倫敦現在是企業安頓員工花費全球排名第二貴的城市。

諷刺的是拜英國房價創歷史新高所賜,英國家庭總資產突破百萬英鎊的戶數創下兩百萬戶新高,不過這不包含那些年收入低於五萬英鎊的家庭,因為他們佔了需要購屋者中的五七%。

政府供房補貼,非萬靈丹

對此,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宣佈從供給下手,因為根據倫敦官方統計,位在倫敦的合宜住宅比起三年前少了四成五,只有八千七百間。

他要求英國財政部釋出國有地,並打算籌設銀行來貸款給建商蓋合宜住宅,預計為三千間,將以低於市價出租十年,之後再以市價賣給民眾,總金額約花費兩億英鎊。去年四月英國政府也宣佈,買新屋者只要付五%的頭期款,政府將提供另外兩成的無息(五年之內)貸款。

但官員不斷蓋屋供給和給補貼就能解決問題?民間團體史密斯研究機構認為,最大問題是連倫敦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都需要政府補助才能買得起房,如果這不是市場失靈,那什麼才是?

導致失靈的原因就是外資。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例如,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南岸土地,近年由馬來西亞資金購進,正在重新發展為住宅單位,而中亞巴基斯坦投資者湧進倫敦西部南亞裔聚居的索薩爾(Southall)的房產市場;前幾年希臘金融風暴後,倫敦市中心的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和北部的霍洛韋道(Holloway Road)成為希臘資金避難所。

換言之,外資買屋是給錢住,而不是給人住的。在熱錢不離開下,倫敦市民要想買屋,恐怕是難上加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11

瘋狂的倫敦房價:2季度大漲26% 創27年來最大升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69

倫敦住房價格今年2季度創27年來最大升幅,全英房屋抵押貸款協會(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警告稱英國央行(BOE)給房地產市場降溫的措施短期內無法阻止房價上升。 據彭博報道,英國第三大按揭貸款銀行近日表示,倫敦房價近3個月來較去年同期上漲26%,均價至400,404英鎊,約合422萬人民幣,較2007年的房市高峰期還要高上30%。 房地產如今在全球經濟中扮演了新角色:大都市市中心的房產不再是為了普通居民提供居所而存在,如今他們存在的意義是為富人提供安全的高收益的資產。 隨著英國經濟的快速回複以及接超低的借貸成本,倫敦房產受到現金充裕的本土買家和外國投資者追捧。全英房屋抵押貸款協會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ardner表示,上周英國央行出手打壓過熱的房市不太有可能在短期內產生顯著效果,倫敦的房價增速可能已經見頂。 Gardner表示:“倫敦房價增速年率或將在三季度開始下降,因為2013年3季度的基數很高。同時來自於調查公司和房產中介的說法也表明房產市場熱度將開始緩和。” 上述銀行還表示,倫敦住房價格今年二季度較前一季度上升7.6,而相應全英地區增速均值為2.9%。 倫敦Lambeth地區領跑倫敦二季度房價增速,同比漲37%,Camden區以36%的漲幅位列第二。 英國央行上周四針對住房貸款市場出臺一系列緊縮措施以控制可能出現的泡沫破裂。包括收緊住按揭貸款標準,限制銀行的核心股本比率和杠桿率等。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上周表示,英國經濟最大的風險與房地產市場相關,英國央行正在平衡房地產市場。如果出現立即性的房地產市場風險,將即刻采取行動。 英國由於經濟過熱有望成為發達國家中僅次於新西蘭第二個加息的國家,卡尼在上周的講話中也提及了了加息問題,導致英鎊大漲,截止本周三英鎊/美元已經升破1.7175,創2008年10月20日以來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571

倫敦交易史上最強烏龍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555

本文摘自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發給讀者的市場觀察報,文中隱去了公司名稱。(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今年1月30日,匯豐股價1分鐘內上漲超過10%。倫敦股市驚現史上最強烏龍指。 公司A從客戶處收到訂單,要求購買250萬美元匯豐集團股票。交易員A誤解了客戶的需求,認為客戶需要購買250萬股匯豐股票。請註意,雖然這是一個大錯誤,但卻不是致命的錯誤。他隨即使用公司B提供的電子交易服務,通過程序交易,買入250萬股匯豐股票。該交易員使用了交易量百分比(Percentage of Volume)算法,將參與率設置為20%,並沒有設置價格上限。(所謂參與率20%,即該算法將不斷計算實際交易量,並在每個時段購買該時段市場總交易量20%的股票。) 交易量百分比算法會自動買入股票,直至達到預先設定的交易量。而由於交易員A沒有設置價格上限,該算法將不考慮價格,持續買入股票,直至交易完成。 在這里,計算機系統試圖挽救交易員A的失誤。由於公司A對單筆交易的上限有所限制,一旦交易金額超過規定金額,交易將被自動拒絕。買入250萬股匯豐股票的交易超過了該上限,因此被公司B拒絕。由於沒有處理該問題的規範流程,交易員A聯系了B公司的交易員B,咨詢如何下單。 交易員B推薦交易員A將訂單分成5筆,每筆50萬股。 交易員A按照建議,將訂單分成了5筆,但他依然將每筆訂單的參與率設為了20%。這才是真正致命的錯誤! 這樣一來,交易員A的五筆交易事實上在互相競爭,購買250萬股,參與率為100%。也就是說,他買下了市場當時所有的交易量。 因此,匯豐股價在一分鐘內從6.29英鎊上升至6.88英鎊。 交易員A將250萬美元誤解成250萬股,雖然是一個大錯誤,但卻不是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雖然250萬股是一個大訂單,但是20%的參與率讓其不會引起市場的直線飆升。關鍵的問題是交易員A同時下了五筆參與率20%的訂單,卻沒有設置價格上限。 更神奇的是,該交易員及其公司似乎避免了2000萬英鎊的罰款、終身禁業以及資產凍結等處罰。當然,處罰也可能還在路上,很快就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95

俄羅斯富豪靠不住!倫敦期待新金主中國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894

(擁有切爾西俱樂部的俄羅斯富豪阿布拉莫維奇) 倫敦市中心梅費爾區Mahiki夜店老板現在發生了一個新跡象:來這里消費719美元一杯水晶香檳的俄國人正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新貴。 在這家夜店中,你能找到流行歌星蕾哈娜和哈里王子這種等級的名流。 Mahiki創意總監Michael Evans說,“現在俄文名字在我們的訂座卡上越來越少。從來這里的人你能看到世界的變化。” 彭博新聞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由倫敦金融機構經辦,涉及俄羅斯企業並購規模暴跌39%,下降至166億美元。 就在幾年前,俄羅斯富豪最喜歡下單定制的法拉利或蘭博基尼。 倫敦的豪車代理公司Broadspeed董事總經理Simon Empson說,俄國人喜歡用“自己的皮革,鍍金儀表盤,個性化姓名縮寫,來配合定制的路易威登​行李箱。” 烏克蘭危機後西方制裁俄羅斯,再加上普京開始減少對西方的依賴,導致俄羅斯富豪們減少在英國的花費。從皮草、定制法拉利等高端消費品,到律師,投行等定制服務,倫敦高檔消費均在下降。現在西區高檔消費場所現在更依賴中國人,以及非洲石油國家富豪的錢包。 稅服務機構Global Blue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5月份,到英國的俄羅斯遊客消費下滑可22%,中國人支出同期上漲了8%。 中國富豪   禮賓服務公司Ten Group首席執行官Alex Cheatle稱:“在英國的最富裕中國人群在18-24歲年齡”,他們主要是來英國大學念書的中國富裕家庭學生。 Alex Cheatle說過去俄羅斯人最熱衷私人定制的群體,他的一個客戶曾經花了15萬英鎊裝飾一輛7萬英鎊的路虎。 他說中國的客戶較為內斂,他們喜歡帶司機的豪車。 普京命令國內企業戰略性的少用是外資銀行後,倫敦金融城的未來要依賴中國人。倫敦正在與香港、紐約、多倫多,悉尼競爭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律師行Linklaters合夥人William Buckley說:“現在看到來自中國這種規模的投資,6、7年前根本不會發生。”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開發商ABP(CHINA)Holding Group的倫敦東區的項目。中國人將投資10億英鎊,把老工業區Royal Albert Docks打造一個35英畝的商業園區。 William Buckley說中英目前的政治關系能保證未來會有更大的項目,倫敦將成為中資企業走向全球的一個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14

上海至倫敦航班在俄羅斯機場迫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91

一架從上海飛往倫敦的空客A-340迫降俄羅斯伊爾庫茨克,航班號為VS251。機場的消防調度監督員證實了此消息。 據俄塔斯社引述消息人士稱,機組人員因機艙內出現煙霧請求緊急迫降。在飛機上有286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無人受傷。目前他們都在伊爾庫茨克機場的國際航站樓中。正在查明煙霧原因。 據中新網綜合外媒報道,21日,一架由上海飛往倫敦的空客A340客機由於遇到“技術問題”,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機場迫降。 迫降的航班隸屬英國維珍大西洋公司。公司發言人稱,航班號為VS251的這架飛機,由於出現“技術問題”,作為預防措施,在由上海前往倫敦的途中,轉向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機場迫降。 機上有286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無人受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76

臨終前再遭痛擊!倫敦白銀定價小組被控操縱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434

匯豐銀行、德意誌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被控操縱國際白銀市場,涉資數百萬美元。(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7月25日,一位美國投資者J. Scott Nicholson向曼哈頓聯邦法院起訴上述三家銀行,並尋求索賠。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投資者在起訴書中稱, 這三家銀行非法操縱貴金屬及其衍生品的價格。他們濫用其確定倫敦白銀定盤價的權力謀取不當利益,傷害了以倫敦白銀定盤價作為基準價格的白銀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極端的保密級別是滋生市場操縱的良好環境。在白銀現貨和期貨市場,被告都有通過倫敦白銀定盤價來建倉的強烈動機。這幫助他們攫取了巨額非法利潤。 J. Scott Nicholson尋求對三家銀行開展集體訴訟。 這是首例針對倫敦白銀定盤價的市場操縱訴訟案。此前,類似指控還涉及倫敦黃金定盤價。今年三月以來,針對市場操縱的獨立訴訟不斷,但均針對黃金市場操控。 此前,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自從去年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市場(Libor)曝出人為操縱行為之後,金銀市場操縱醜聞也屢屢見諸報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懷疑一些國際大銀行操縱了白銀期貨價格,其中就包括當時仍保留倫敦白銀定盤價席位的德意誌銀行。 不過,德意誌銀行今年4月宣布退出倫敦金銀市場定價小組。如此一來,德意誌銀行、匯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這三家白銀定價小組成員僅剩兩家,無法完成正常定價過程。因此,倫敦白銀定盤價將於今年8月14日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倫敦白銀定盤價起始於1897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23

對俄制裁殃及英國 俄羅斯資金避開倫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84

歐美討論對俄羅斯開展進一步制裁,英國則成了被殃及的“池魚”。(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自從馬航MH17被擊落事件發生後,歐美威脅對俄制裁將擴展到經濟領域以來,俄羅斯寡頭富豪就忙著將巨額財產遷出倫敦。 因懼怕“資產逃離”加速,英國首相府拒絕透露究竟哪些俄羅斯富豪將成為被制裁目標。在被問及外國富豪們是否已經開始將資產轉移出倫敦時,首相府新聞發言人表示: 包括倫敦在內,整個歐洲大陸都出現了一些個人和企業的資金流動。這是可以肯定的。 歐盟官員周四召開會議,討論是否采取“第三級制裁”,這可能涉及金融服務、包括能源出口在內的貿易和國防三大關鍵領域。 華爾街見聞網站剛剛獲悉,歐盟對俄制裁名單草案上共有15名個人和18家企業,其中包括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工主管Bortnikov。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並不在歐盟制裁名單草案上。 實際上,俄羅斯資金不僅是逃離倫敦,而且新資金還不願進入。今年上半年,由倫敦金融機構經辦的涉及俄羅斯企業的並購規模暴跌39%,下降至166億美元。 倫敦被視為全球避險天堂,也是非常安全的投資地區。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仲量聯行歐洲公司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Ulbrich認為,由於將倫敦視為美國和亞洲往來的門戶,大範圍的境外投資者將充當倫敦房價的推手,明年倫敦住房均價將突破50萬英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81

揭秘:倫敦定盤價是如何操縱金價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782

本文由“黃金頭條”網站供稿。黃金頭條是專業貴金屬網站,為廣大黃金、白銀投資者提供最優秀的市場資訊。 倫敦定盤價期間,金價會出現異常波動。常見的現象是,金價先在3點之前毫無征兆地暴跌,在定盤價期間開始回漲,定盤價結束後繼續收複跌幅。這種異常波動性不僅僅是某個交易日的孤立現象,長期來看體現得更加明顯。而參與定盤價的德銀、匯豐等銀行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潤…… 7月25日,一位美國投資者J. Scott Nicholson向曼哈頓聯邦法院起訴匯豐、德意誌和加拿大豐業三家銀行操縱金、銀價格,並尋求索賠。 原告指控稱,被告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被告獨自或聯合起來密謀,通過倫敦黃金、白銀定盤價操縱黃金、白銀及其衍生品價格。這種行為使得他們提前了解市場走勢,並從中獲利。 雖然這並不是首例類似的指控,但本案之所以值得關註,是因為其在向法院提交的法律文件中詳細披露了倫敦定盤價受到操縱的諸多證據和手法,梳理如下: 定價窗口期間金價的異常波動暗示,金價極有可能受到操縱。比如在許多時候,大約3點鐘之前,金價會突然沒有緣由地上漲或下行,然後再定盤價結束之後朝反方向運動。下面三天的例子能很好的說明這一現象。 2012年2月1日,在定盤價前金價突然從1678美元暴跌自1665美元,但三點鐘定盤價窗口期間,金價開始收複剛才的跌幅,定盤價結束之後,金價又進一步延續了剛才的上漲。金價在定盤價窗口期間的這一走勢極為異常,因為它表明市場最終在某種程度上貼現了定盤價期間透露出來的價格信息。 2012年1月4日,下午三點定盤價開始之前金價開始大幅上揚,短短半小時內從1599美元上升至1614美元,但很快又在定盤價結束的半小時後回吐了幾乎所有漲幅。金價在定盤價窗口期間的這一走勢極為異常,因為它表明市場最終在某種程度上貼現了定盤價期間透露出來的價格信息。 同樣的,2013年5月21日,金價先是在定盤價前25分鐘下跌,在定盤價結束後又收複了之前的跌幅。金價在定盤價窗口期間的這一走勢極為異常,因為它表明市場最終在某種程度上貼現了定盤價期間透露出來的價格信息。 如果以上三個異常波動的例子從統計上來說只是個別現象,還談不上是操縱的證據。那麽一旦我們將所有交易日的走勢做平均化處理,這一現象就應該消失才對。 但恰恰相反,當我們把過去15年中交易日的走勢做平均之後,這種價格操縱導致的移動變得更加明顯。下圖顯示了從1998年至2013年之間每個交易日的走勢做了平均處理之後得到的走勢。我們不難看出,在上午9點和下午3點定盤價期間,金價都出現明顯的劇烈變動以及隨後的反向走勢。這證明,金價的異常波動絕非偶然,而是一個明顯的趨勢,這是用簡單的概率無法解釋的。 下面這幅圖表顯示,倫敦定盤價出現大幅價格異常的概率非常高,基本在20%左右。如果倫敦定盤價期間的走勢是市場自然力量推動,那麽定盤價之後的市場維持原有走勢和反轉的可能性應該是一樣的。如果價格受到操縱,那麽反轉的概率則會大於正常的預期,因為操縱者必須將趨勢反轉才能獲得利潤,而且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貼現倫敦定盤價傳遞的價格信息。 果不其然,倫敦定盤價之後市場反轉的概率證明確實存在價格操縱。 下面這張圖表顯示了1998年至2013年期間“預測錯誤”的比例。即基於計量經濟學對市場進行的預測值與實際價格之間差異的平方。這種“預測錯誤”在上午9點和下午3點達到了峰值。如果市場不存在操縱,這種峰值顯然也不應該存在。 你可能會說,好吧,金價可能確實存在操縱。但如果這種操縱有時向上,有時向下,那麽最終經過平均之後兩種方向的影響將會相互抵消。 你錯了! 盡管倫敦定盤價操縱起來時而走高,時而走低,但總的來講,定盤價對整個大交易時段的影響是偏負面的。黃金全天24小時的交易可以分為三個時段,即倫敦時間8:00-16:00的“定盤價時段”,0:00-8:00的“前定盤價時段”,以及16:00-24:00的“後定盤價時段”。如果定盤價期間的市場是隨機的,那麽該時段的走勢應該與其他時段沒有太大區別。 然而, 正如下圖所示,從15年的平均走勢來看,“定盤價時段”的金價會下跌,而“前定盤價時代”和“後定盤價時代”卻都是上漲。這種現象很難用隨機性來解釋。 為什麽會這樣呢? 總體的操縱趨勢向下,會讓那些重倉持有黃金期貨空單的“商業交易者”獲利。這些商業交易者(比如德意誌銀行等被告)持有35.25萬至38.21萬手黃金期貨空單,同時持有14.09萬至14.51萬手多單。和僅持有衍生品合同但沒有實物黃金的“非商業交易者”不同,他們往往是黃金的交易商,重倉持有空單主要是出於對沖金價考慮,但金價的大幅下跌卻也讓他們獲益頗豐。 最後,將黃金定盤價操縱的要點總結如下: 1、在倫敦定盤價期間,金價會經歷異常波動。 2、異常波動性不僅僅是某個交易日的孤立現象,當對多年的交易數據進行平均處理之後,這種現象更加明顯。 3、異常的波動在定盤價之後就消失了,而且在很多時候還走勢還會與之前相反。 4、異常波動往往伴隨著交易量高峰,而交易量高峰期本應是市場最有效的時候。 5、隨著時間的發展,價格異常變得越來越頻繁,這說明這並非定價過程中的自然結果。 6、價格操縱有時向上,有時向下,但倫敦定盤價期間的價格走勢總體是下行的。 7、定盤價期間價格的異動與同時段其他資產的價格沒有聯動現象,這也進一步支持了價格受到操縱的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90

倫敦帶領英國房價邁入滯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633

上月,倫敦房價增速降至三年多來最慢。新的抵押貸款規則和英國央行的幹預讓潛在買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走向提高了警惕。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表示,6月,房價指數從30降至10,為2011年3月來的最低水平。該報告還顯示,協會已經下調了房價增長預期。

上月,對倫敦房地產的需求以6年來最快的速度下跌。過去幾年,倫敦房地產價格的飛速上漲令人擔憂,房地產泡沫可能正在醞釀之中。英國央行行長卡尼6月宣布的措施旨在抑制房地產債務的累積。他表示,房地產市場對英國經濟複蘇帶來了風險。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表示,全球價格指數在7月下跌至49,6月為52。新買家問詢指數從6月的7跌至-2,表明了需求有所下降,而這為2013年1月來首次。

報告表明,在更嚴格的貸款規定是時候,英國的房地產市場增長放緩。今年早些時候,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削減了未來5年英國房價的年均增長預期,將預期從5.9%下調至4.7%。而對倫敦房價的增長預期則從9.3%降至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