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期貨午盤丨期市全線告急 黑色系帶頭下挫鐵礦石跌近7%

周三,國內期市午盤全線飄綠,黑色系帶頭下挫,鐵礦石領跌,跌近7%,螺紋鋼跌超3%,焦炭跌超2%;化工品集體走弱,PVC跌近4%,橡膠跌超3%,瀝青、甲醇跌超2%;有色金屬普遍飄綠,滬鎳跌超2%;貴金屬持續低迷;農產品多數飄綠,油脂油料齊跌。

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的強大需求,讓國際礦山巨頭賺得盆滿缽滿,但運來的鐵礦石越來越多,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市場分析師表示,礦價在3月中上旬開始出現下滑,隨著需求淡季的來臨,鐵礦石現貨市場即將迎來又一輪的“熊市”。

在噸鋼利潤回升的刺激下,國內粗鋼產量連創新高。不過,盡管鋼廠的複產熱情高漲,但庫存已經堆積成山。“北方很多港口沒有地方存了,但是進口還在大量進入。”早在今年3月份,中鋼協副秘書長王穎生,就曾提醒投資者關註鐵礦石高庫存風險。

在分析師看來,隨著國內鋼鐵行業經營持續好轉,巴西和澳大利亞的國際礦山巨頭,對國內需求持續看好,不斷增加前往中國的發貨量。

5月18日,國家發改委例行發布會公布內容顯示,隨著去產能的不斷推進,2017年一季度,中鋼協會員企業利潤由上年同期虧損87.5億元轉為盈利232.8億元。在進口礦分析師看來,鋼鐵行業的好轉,能為鋼鐵企業帶來好的效益;但在礦山巨頭主導的原料價格方面,國內鋼廠不甘於承擔高成本。

在分析師看來,隨著需求淡季的來臨,港口庫存一直維持在1.3億噸以上,而國外礦山持續不斷的發貨,僅從價格上來講,鐵礦石市場可能會“雪上加霜”。不過,分析師分析,當前國內因投資增加的需求還將持續,鐵礦石真正的熊市,可能最早會在三季度末、四季度的時候顯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81

比特幣暴跌14.5%背後:一些大戶提前獲悉將下挫的消息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8/1118252.html

在剛剛過去的三天時間,比特幣經歷了中國場內市場交易恢複後的首波價格下挫,這被一些投資人視為中國莊家重新恢複了比特幣價格的控制權。

在創下21000元新高後,6月12日下午6時前後,比特幣迎來了一波幅度超過14%的下挫,根據OkCoin幣行的數據,13日淩晨比特幣價格跌破18000元。此後,在6月15日下午2點和晚上9點,比特幣價格再次出現兩次下挫,最低位跌破17000元。截至6月16日,比特幣行情逐漸穩定在18000元上下。

多名投資者為經濟觀察報提供了一些較為一致的看法:這波下跌實際上是國內交易平臺在重新開放場內交易後,為在期貨市場做空,而在場內交易砸現貨盤的結果。作為輔證的是,一些大戶已經提前獲悉了比特幣價格即將下挫的消息。

一些投資人將近數天比特幣價格的下跌視為國內莊家重新獲得比特幣定價權的一次事件——在這些投資人看來,在此之前,由於比特幣場內交易的暫停,中國比特幣交易者不得不轉戰場外市場,而場外市場的溢價問題和統計問題讓莊家暫時失去了通過刷量影響價格的能力。

此前代理過比特幣銷售的投資人賈國飛對經濟觀察報提供了另一種看法。在賈國飛看來,中國莊家的定價權從來未失去,只是市場行情一路上揚沒有表現出來而已。而目前的下跌則是莊家在恰當時機的一種操作結果,“行情一路走高,對於莊家而言,做空比做多要容易的多了”,賈國飛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OkCoin幣行分析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的行情不宜太過激進參與,輕倉短線為主。日內上方重點關註20000元一線整數關口,此價位可以看作是日內多空分水嶺,只要價格不能有效上破,偏空格局不改;下方支撐可關註16300元-17000元區域。

突如其來的下跌

6月12日下午6點,比特幣價格迎來了一波突來的下挫,在當日早上10點前後,根據OkCoin幣行的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剛剛突破了21000元的高點。

比特幣投資者賈國飛通過對於市場數據的判斷預測到了這一輪的下跌,在他看來,目前比特幣市場存在一些超買現象。因此,他在當日下午開始在一個海外比特幣交易平臺做空比特幣價格。在這一輪比特幣下跌中,阿佘獲利接近10萬元。

OKCoin幣行分析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幣行比特幣價格在6月12日突破3000美元的歷史高位後出現放量下跌,說明市場中積攢的大量獲利盤正在變得不穩定,部分獲利盤正在兌現利潤離場。雖然當下價格在觸及17900元附近低位後止跌回升,但是成交量有限,說明主動性買盤力量不足。

比特幣期貨市場被認為是這一輪比特幣價格下挫的關鍵,目前的比特幣期貨市場可以對比特幣價格的走勢做空或者做多。在一些投資人看來,此次價格下跌的原因在於:有一部分投資人為了能夠在期貨市場做空獲利,選擇了在現貨市場砸盤,從而影響了比特幣價格的走勢。

此次的價格下跌被一些投資人視為是中國莊家重新獲得比特幣定價權的一個標誌。比特幣作為一種全球性數字貨幣,其價格是根據全球比特幣交易的價格共同形成。但在2016年,由於中國市場的格外活躍,中國比特幣投資者對於比特幣價格影響較為明顯,作為輔證的是在2016年年底央行對比特幣交易平臺的檢查進行後,全球比特幣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在此之後,中國比特幣場內交易被暫停,比特幣交易中心轉移至日本,場外價格則緊盯韓國。“這次的價格中國莊家的風格非常明顯,說明在場內市場開放後,國莊對於價格的影響力又恢複了。”一位比特幣交易者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還有一些更有實力的玩家正在走入這一市場。一位比特幣的量化投資人曾經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國內有一些私募機構已經盯上了比特幣市場,此前一家私募機構就曾經希望通過這位量化投資人在比特幣市場配置上億元資金。另一位長期關註比特幣市場的投資人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有一些國外的對沖基金也盯上了比特幣。

數字貨幣投資者:半月獲利50%

在最近一段時間中,上漲幅度最高的並非比特幣,其他多種數字貨幣上漲的幅度要遠超比特幣,以其中一種較為主流的數字貨幣為例,在最近半年時間中,以太坊(一種數字貨幣)的價格上漲幅度超過50倍,而在6月15日,隨著比特持續半年的上漲周期讓比特幣投資者和其他數字貨幣投資者收益頗豐。一位自認為保守謹慎的投資人在進入6月份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獲利已經超過50%。

在這位投資人看來,如果計算上所有數字貨幣目前的漲幅,進入這個市場的資金還在快速擴大。

但風險依然存在,最大的風險在於監管政策的趨向。根據相關報道,央行目前在制定兩份關於比特幣的監管政策,一份是有關反洗錢的規定,一份是有關比特幣管理的相關條理。盡管一些投資人對於政策監管的判斷越來越樂觀——這種樂觀源於在今年上半年的媒體報道中,比特幣正面報道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文件遲遲未出臺,而在比特幣投資圈,還是有一些投資人開始減少了比特幣的持有數量。

此前有消息稱央行將會在6月中旬出臺比特幣的相關管理條例,但在6月15日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17陸家嘴論壇籌備工作和主要活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還沒有6月出臺比特幣監管文件的相關消息。

上述投資人也認為現在並非最好的投資時機。“目前不是賺錢的時候,如果有投資意向,還是再等一等吧。”該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00

周期股集體下挫,滬指失守20日線

周四(4月12日)早盤滬深兩市雙雙低開,滬指弱勢震蕩,創業板指則低開高走。盤中,周期股持續走弱,滬指再度回到3200點下方;醫藥股持續走強,創業板指站上5日線。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兩市股指雙雙收跌,滬指失守20日線,創業板指微幅上漲,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縮量。

盤面上,保險、醫療器械服務、無人零售等板塊漲幅居前;視聽器材、水泥、煤炭開采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88.97點,下跌19.11點,跌幅0.6%,成交額1,04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762.51點,下跌45.86點,跌幅0.42%,成交額1,36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35.9點,上漲1.27點,漲幅0.07%,成交額519億元。

午間收盤數據(來源:Wind)

資金方面,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因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200億元。

熱點板塊:

保險相關個股今日早盤表現強勢,香溢融通、民生控股、江蘇租賃、陜國投A漲停,熊貓金控漲逾7%,天茂集團漲逾4%,九鼎投資漲逾3%。

醫療器械服務概念今日早盤表現活躍,陽普醫療、覽海投資漲停,東富龍、尚榮醫療漲逾9%,開立醫療漲逾6%,萬東醫療、星普醫科漲逾5%。

跌幅榜上,視聽器材、水泥、煤炭開采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三部委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對測試主體、測試駕駛人、測試車輛等提出要求,明確省、市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可自主選擇測試路段、受理車輛申請和發放測試號牌。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更多實際道路測試。 規範指出,測試車輛是指申請用於道路測試的智能網聯汽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輛,不包括低速汽車、摩托車。5月1日起施行。

2、發改委發文稱,引入民資外資,完善治理結構,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下一步,將繼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要求,支持民資外資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中央、地方各級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進一步健全規範各類資本的退出機制,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確保各類資本自由進入、無障礙退出,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各類所有制資本共贏發展。

機構觀點:

銀河證券指出,中美貿易摩擦進入“暫時休戰”中,投資者的擔憂情緒緩解。伴隨 A 股納入 MSCI 指數近在咫尺,疊加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後期仍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對中長期行情仍保持謹慎樂觀。近期走勢應繼續關註中美貿易戰進程的演進,包括政策面變化、市場情緒變化以及股市方面的動態。

開源證券認為,新經濟主題在躁動過後正日益受制於市場整體的流動性壓力,後市相關主題的分化將是大概率事件。不過市場中低估值股票較多,很難有較大作為。依然堅持後市熱點會輪動交替,中國經濟步入到由大變強的新時代,行業集中度提高、龍頭化是必然趨勢。關註獨角獸、高科技、北鬥導航、稀土材料、5G 通訊、軍工等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00

兩市股指高開低走,金融股午後集體下挫

周五(4月13日)滬深股指早盤雙雙高開後震蕩下行,滬指率先翻綠。午後,航空股、煤炭股相繼拉升,但隨後金融股集體下挫,滬指企穩後再度快速回調;雲計算等題材股逐漸走強,醫藥股持續走弱,創業板指在5日線附近反複拉鋸。至今日收盤,滬深兩市股指紛紛收跌,創業板指小幅收漲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縮量。

截至滬深股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59.05點,下跌21.11點,跌幅0.66%,成交額1,63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87.02點,下跌39.93點,跌幅0.37%,成交額2,32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24.59點,下跌2.3點,跌幅0.13%,成交額881億元。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盤面上,煤炭開采、國產軟件、雲計算等板塊漲幅居前;海南、黃金、知識產權保護等板塊跌幅居前。

資金方面,滬股通凈流入10.08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4.01億元。另外,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今日無逆回購到期。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煤炭股今日午後突然拉升,安源煤業漲停,陜西黑貓漲逾4%,金能科技漲逾3%,安泰集團、山西焦化、雲煤能源、盤江股份漲逾2%。

國產軟件概念今日表現活躍,榕基軟件漲逾6%,科藍軟件、科大國創漲逾5%,潤和軟件、寶信軟件、信雅達、久其軟件、金證股份漲逾3%。

跌幅榜上,海南、黃金、知識產權保護等板塊跌幅居前。

板塊漲幅榜

板塊跌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今日公布2018年預算情況:2018年財政撥款收支總預算1,333,998.08萬元,“三公”經費預算數為5,697.52萬元,比2017年減少370.35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公出國任務減少;二是部本級、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業單位實施車改後,公務用車費用支出下降;三是進一步壓減公務接待費支出。

2、近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遊試驗區,邊境旅遊試驗區是國家層面確定的唯一以改革為指向的旅遊業發展重點區域,目的在於通過強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創新,推進沿邊重點地區全域旅遊發展,打造邊境旅遊目的地,從而對全國旅遊業的改革創新發揮先行示範作用。

機構觀點:

民族證券認為,短期A股市場還將面臨美股反複波動對風險偏好的影響,穩健投資者仍需把控倉位,保持謹慎。後市隨著市場投資邏輯更加清晰,機構投資者配置結構調整將使得成長股占優的市場風格持續下去,市場主要機會還將聚焦在科技創新方面。同時,上市公司年報和一季報密集披露窗口已來臨,對於基本面有問題、業績連續虧損的業績地雷股要及時規避。

網信證券指出,近期管理層加大了對妖股的打擊力度,市場風險偏好有所降低,熱點板塊持續性較差。操作上,合理控制倉位,把握板塊輪動節奏。建議以低估值藍籌板塊做底倉,適當關註鋼鐵、煤炭、水泥、地產,未來 MSCI 納入 A 股名單首選金融、大消費, 同時關註一季報超預期成長股、原創抗癌藥、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特斯拉等板塊個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86

地緣威脅下全球市場分化,A股港股下挫另有原因

由於美國或對俄羅斯繼續采取制裁措施,俄羅斯再遇“股匯雙殺”。不過,日、韓股市不跌反漲,而A股和港股卻遭遇大跌。

截至4月16日收盤,韓國首爾綜指收漲0.1%,日本日經225指數收漲0.3%,當日下午歐股開盤也小幅上漲。相反,滬指跌破3100點,跌近2%,上證50指數跌超2%;香港恒生指數收盤跌1.6%至30315.59點,騰訊控股一度跌破每股400港元關口。對這一市場分化,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多位海內外基金經理,他們普遍反饋,市場其實並不認為敘利亞、俄羅斯的地緣風險會全面爆發,俄股匯暴跌是因為市場擔憂美國新一輪制裁可能會到來;而日本、韓國、歐洲股市和匯市並未因此出現巨大波動,A股和港股重挫則因為金融去杠桿和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所致。

“俄羅斯股市、盧布走弱一向對北亞市場影響不大,此前貿易爭端升級時,外匯市場也比較平靜。”德國商業銀行高級亞洲經濟學家周浩告訴記者。

“港股、A股下挫為偏獨立因素所致。A股是擔心經濟下行和流動性收緊,上周五公布的M1、M2增速以及社融增速都大幅下降;港股一方面受A股影響,另一方面與近期港元匯率走弱、香港金管局進場幹預有關(收緊流動性),市場有做空港元和港股的沖動。”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表示。

俄羅斯股匯雙殺

4月16日,香港上市的俄羅斯鋁業巨頭、全球第二大鋁業公司俄鋁(UC RUSAL)早盤繼續暴跌近22%,一周跌幅高達近70%;盧布兌美元的周跌幅也接近7%。

早在4月9日,俄羅斯RTS指數和盧布就雙雙暴跌,RTS指數暴跌逾10%,創下1995年9月1日該指數設立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日,俄鋁暴跌50.43%,市值蒸發355.44億港元。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Nikki Haley上周日表示,美國財長努欽將於4月16日宣布對俄羅斯的新制裁措施。Nikki Haley還在公開場合提及,它們將直接針對所有那些涉及(敘利亞)化學武器相關設備交易的公司。

其實早在4月6日,美國財政部就已經發布新一輪對俄制裁措施,對38個俄羅斯個人及實體實施制裁。

近期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加劇了美俄矛盾。當地時間4月13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進行“精準打擊”。話音剛落,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已經響起了爆炸聲。同時,英法兩國也在配合對敘利亞進行打擊。敘利亞電視臺稱,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發動了侵略”。

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周日警告,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進一步攻擊將給全球局勢帶來混亂。而美國則準備通過新的經濟制裁增加對俄羅斯施壓。

盡管股匯雙殺,但機構當前對於盧布的情緒並沒有那麽悲觀。渣打全球宏觀策略師張蒙對記者表示,盧布的價格似乎已經過度計入了風險,過去一年間,做多盧布的策略表現優異,並且產生了可觀的收益,遠期價格顯示的1年前套息交易收益為4.4%。盡管近期盧布暴跌、波動率調節後的套息收益下降,但未來盧布仍然是新興市場中值得看好的貨幣。

之所以各界情緒不那麽悲觀,是因為俄羅斯當前的處境也並非那麽糟糕。俄羅斯是原油生產大國,當前油價已經沖破了70美元/盎司的高位,而兩年前油價一度進入20美元/盎司的區間,令俄羅斯財政吃緊。

截至4月13日,布倫特油價收報於72.58美元/桶,一周漲幅約8.2%;WTI油價收報於67.39美元/桶,一周漲幅約8.6%。油價創近三年新高,敘利亞緊張局勢和中美貿易摩擦緩和是主要原因。

流動性擔憂引A股、港股下挫

令市場欣慰的是,由於特朗普宣布任務完成,並仍稱希望美軍盡快撤離敘利亞,因此市場押註最壞的情況或許已經避免。

這也反映在股市表現中。除了俄羅斯股市暴跌,例如日本、韓國和歐洲股市並沒有出現大跌,反而以小漲收尾。“股市擔心美國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行動將會持續很久且態勢擴大,這種情況看似可能性不大。”摩根大通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

4月16日A股和港股的較大幅下挫則另有原因。“國內權重股形態破壞,本身蘊含去杠桿、貿易爭端、獨角獸回歸、流動性宏觀風險的影響。”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袁玉瑋對記者表示。

“A股主要還是金融去杠桿問題,今年銀行股回調的幅度偏大,其實地緣風險不是主要的問題。”某國內大型保險資管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吳照銀也對記者表示,盡管市場對於去杠桿、流動性收緊已經有所預期,但上周五最新的數據顯示,M2、社融等數據又不斷下行,這引發了更新的擔憂。此外,大型銀行股去年的漲幅更多來源於估值擴張,而最新業績報告顯示,盡管凈利潤走好,但銀行ROE(凈資產收益率)並未上升,加之去杠桿的基本面,這使得市場在恐慌情緒下拋售流動性最好的銀行股,不過預計回調幅度不會很深。

3月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8.2%,較上月下降0.6%;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33萬億元,同比下降37.22%。

基金經理普遍對記者提及,央行行長易綱此前的講話也表明中國流動性不會持續寬松。4月11日,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現在主要央行都在收緊利率,開始退出擴張,也會進行縮表,我們已經有很長時間期待這樣的政策發生,我們也已經準備好了。”

此外,盡管中國存貸款基準利率並沒有提升,但實則市場利率已經大幅上漲。野村中國銀行業股票研究主管江利對記者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預計市場利率和基準利率未來會不斷趨近。她還稱,截至今年2月,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翻倍至8萬億元,導致銀行存款和融資成本承壓,預計央行會降準來對沖流動性壓力。

同時,市場對於流動性的擔憂也導致了港股重挫,恒生指數收盤跌1.6%。港元兌美元持續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引發香港金管局幹預匯市(買入港元、拋出美元),市場預計流動性趨緊。

4月16日下午,香港金管局再次出手,在市場買入35.87億港元。自4月12日港元觸及弱方兌換保證以來,香港金管局頻頻出手,至此已經連續第五次買入港元,以維護匯率穩定。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近日連番表態:“香港有足夠能力維持港元匯率的穩定和應付資金大規模流動的情況,大家無須擔心。”

盡管無需擔心聯系匯率制度,但市場對於流動性以及港股的擔憂著實不小。“短期資金流出規模不大,銀行總結余減少至1655億港元(上周未為1765億港元),利率還沒有反應並跳升,但要關註後續資金流出規模和利率變化。”建銀國際分析師告訴記者,“盡管此前互聯互通額度擴容利好港股,但未來金管局持續收緊流動性的預期仍使得港股存在壓力,二季度的外部不確定性也較高,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和美聯儲緊縮。”

目前,一個月HIBOR(香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已由2015年的0.22%水平,增至最近的0.8%,加息步伐料會一直漸進。建銀國際香港流動性指數和恒生指數的價差已經擴張到一定高位,根據歷史經驗分析,分析師也認為這意味著未來港股面臨回調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42

醫藥股等紛紛下挫,創業板指跌逾1%

周五(5月11日)早盤滬深兩市雙雙高開低走。盤中,汽車、有色金屬、銀行等板塊快速上漲,滬指跌幅快速收窄,並一度翻紅;醫藥股、次新股等快速下挫,創業板指跌逾1%。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兩市股指紛紛收跌,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放量。

盤面上,汽車、有色金屬、銀行等板塊漲幅居前;公交、儀表儀器、醫療器械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71.90點,下跌2.51點,跌幅0.08%,成交額987.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77.93點,下跌51.84點,跌幅0.48%,成交額1,490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44.58點,下跌20.78點,跌幅1.11%,成交額544.4億元。

午間收盤數據(來源:Wind)

資金方面,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因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200億元。本周凈回籠1400億元人民幣。

熱點板塊:

汽車板塊今日早盤表現強勢,一汽夏利漲停,一汽轎車、亞星客車漲逾4%,曙光股份、東風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中國重汽漲逾2%。

有色金屬板塊今日早盤表現活躍,盛屯礦業漲停,華友鈷業、寒銳鈷業漲逾7%,白銀有色、鼎勝新材漲逾6%,洛陽鉬業漲逾4%。

跌幅榜上,公交、儀表儀器、醫療器械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國家超算中心消息,“天河”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原型系統將於今年完成部署,屆時它的運算能力將比現有最快的超算運算能力提升一個新的等級,計算能力是“天河一號”超算200倍,計算密度、單塊計算芯片計算能力、內部數據通信速率等方面也將得到極大提升。

2、日前,“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時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運裝備關鍵技術”項目在京召開技術方案推進會。“時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運裝備關鍵技術”項目是2016年首批啟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項目,定向委托給中國中車組織實施。項目將針對不同國家不同軌距、不同電壓制式、不同環境溫度、不同技術標準的運用需求,按照統一的技術平臺、不同的技術路線研制具有產品平臺特征的時速400公里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列車。

機構觀點:

廣發證券認為,2018年的中國經濟處於韌性狀態,資本市場走勢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整體而言A股處於2016年以來的慢牛格局中的震蕩期,建議投資者關註前期充分調整的周期股及大眾消費如醫藥、旅遊等。

民族證券認為,雖然指數經過持續調整後開始溫和反彈,但成交量並沒有有效放大,市場並沒有出現新的主流熱點。從中期角度看,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資金面緊平衡格局仍難改變,國際不確定因素仍將制約資金做多意願。市場階段性運行格局以抵抗式震蕩築底為主,結構性熱點將主要集中在調整充分的業績超預期品種、醫藥醫療股、低估值次新股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04

光伏新政為行業降溫:新增裝機或減半,光伏股集體下挫

一紙新政著實為火熱的光伏行業降了溫。

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由於該文件落款時間是5月31日,也稱“5·31新政”),強調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同時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

《通知》明確,根據目前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今年我國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普通電站暫不安排、分布式2018 年僅安排10GW 納入指標,包括戶用或也在該指標之中。

除了嚴控規模,補貼強度也有所弱化。《通知》指出,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新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在本文件正式下發之前,行業內對於嚴控指標有一定的預期,但是靴子落地的時間和嚴控規模的程度超過預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新增裝機容量或減半

2017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突飛猛進。

去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超53GW,同比增長53%。其中,光伏電站3362萬千瓦,同比增加11%;分布式光伏超過19GW,同比增長3.7倍,遠超近5年分布式光伏總裝機量,在新增裝機占比超過36%。截至12月底,累計裝機超130GW,新增和累計裝機規模均居全球首位。

由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此前曾在“2017年發展回顧與2018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保守估計,2018年國內新增裝機容量將在30GW~45GW之間,“變量在於分布式,但分布式市場較難預測,如果分布式市場有很好的表現,不排除會超過50GW。”

而“5·31新政”的出臺則將使業內對於今年新增裝機容量的預期出現反轉,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2018年新增裝機規模約為30GW,相比去年的53GW縮減過半,而年內10GW的分布式並網指標已在新政前基本用完。

“本次政策調整的最大動因在於,財政補貼壓力過大,行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出了管理者的預期。而財政補貼則是產業鏈主體利潤的主要構成。”上述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也對記者表示,“5·31新政”的影響在於對未來帶有補貼的指標的規模收緊,壓力來自於巨大的補貼缺口,“這次是三個部委聯合發文,希望通過限制帶有補貼指標的規模,來控制補貼總量的增長。”

一直以來,包括光伏補貼在內的新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不容忽視的因素。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就曾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關於加快破解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問題的提案》,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提案指出,經測算,2017年新能源補貼需求約1200億元,按照目前每千瓦時1.9分的征收標準,可再生能源附加費收入約690億,預計缺口510億元。加上此前累計到2016年底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將近600億,2017年底補貼總缺口1110億元。在附加費不提高的情況下,即便不新增可再生能源,每年都有1110億的缺口,20年累計缺口將達2萬多億元。

再戰無補貼市場

盡管新政來勢洶洶,6月4日,關於2017年的普通地面光伏指標也出現了新的解讀。

6月4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微信平臺發布消息稱,經再次向行業相關主管部門了解,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電站指標的項目,在今年6月30日前並網的,仍執行2017年標桿電價。

“如果是執行新的政策,相比2017年的電價,兩者相差1毛5分錢,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彭澎稱,“而針對包括戶用光伏在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10GW的可用指標,嚴格控制難度很大,很多投資人都是當地普通的居民,如果是以前已經投入進來,而因為並網時間太晚拿不到補貼的話,他們或許還是會跟政府爭取的。”

“盡管我們還是期待在戶用這部分能有一定的政策松動,但大面上來講,嚴控帶補貼的指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最終還是要期待,通過電力市場改革以及其他的這個自由售電的模式,能夠把無補貼的商業模式建立起來。”彭澎表示。

具體而言,彭澎認為,在國內需要迅速打開無補貼項目的市場,需要研究新的商業模式,在國外需要拓展更多的海外空間,新政將引發組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這就意味著光伏行業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將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出臺後,電站收益下降,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將面臨價格下降、毛利下滑的壓力,光伏行業的壓力進而向上遊EPC、金融信貸等環節傳導,高經營成本、高融資成本、低市占率的設備制造商乃至下遊光伏電站運營商將承壓。”上述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還認為,在這一輪調整中,行業景氣指數可能回到2012~2013年的低點,但當前與彼時又有不同。“先進技術發展、光伏產業鏈成本下降已不可同日而語,政策的出發點也已經不同,光伏行業在能源系統中的主體地位不同,集中式、分布式、戶用發展的形態也已經不同。在政策變化面前,整個行業比拼的是更先進的制造業技術、更高的轉化效率、更低的制造運營成本。”

“大家首先需要把手頭在建的工程在6月30日之前先做完,之後就需要各顯神通了。”申萬宏源電新分析師韓啟明對記者表示,“國內只有不足10GW的領跑者項目是不夠國內的產能來分的。大家只有一邊打價格戰一邊去海外尋找訂單,通過價格的下降去刺激海外客戶的投資需求。”

在“5·31新政”出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光伏上市企業出現集體下挫。

包括通威股份( 600438.SZ )、隆基股份( 601012.SH )、陽光電源( 300274.SZ )、林洋能源( 601222.SH )福斯特(603806.SH)等在內的九股跌停。大部分光伏股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天風證券表示,平價之前的政策調整將加速行業成熟。需求短期收縮將加速過剩產能出清,加速龍頭企業鞏固地位,加速行業形成穩定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22

業績不及預期股價下挫,港股科技股是否遇上成長“天花板”?

科技股無疑是港股市場上近年來最熱門的明星股,不過進入2018年之後,整個科技股板塊的表現讓投資者很失望。

8月22日,小米集團-W(01810.HK)作為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公布了大致符合市場預期的業績。不過無論是手機產業鏈的代表舜宇光學(02382.HK)、瑞聲科技(02018.HK),還是“股王”騰訊控股(00700.HK)等等一批互聯網公司,發布的業績幾乎一面倒的低於市場預期,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似乎都搖搖欲墜。

移動互聯網超過十年的“紅利”是否就此終結?對投資者而言,科技股是否繼續有投資價值?在智能手機已經全面普及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整體成長空間還有多大?這都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註,過去被認為近乎沒有“天花板”的成長似乎並不現實,投資者或許需要降低對整個行業的成長預期。

小米毛利率繼續下滑

“物美價廉遇上簡約時尚的喜好。”看到小米今天發布收入大幅增長的半年報,一位“米粉”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此解釋,同樣配置的手機,小米幾乎是最便宜的,手提電腦、電視機等產品也遠比其競爭對手便宜。

小米創始人雷軍信奉“便宜就是硬道理”,或許正是小米毛利率繼續下滑的理由。

8月22日下午收盤後,小米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取得收入452億元,同比增長68.3%。經調整利潤同比增長25.1%至21億元。所有業務分部收入均強勁增長,其中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分部增長最為迅速。然而整體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4.3%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2.5%。

半年報稱,智能手機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92億元增加58.7%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305億元。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952.3元,而2017年第二季度為每部863.8元。平均售價上升主要是由於,小米MIX 2S及小米8等中高端型號於中國市場的強勁銷量所致。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51億元增加104.3%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104億元,主要是由於智能電視及筆記本計算機。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24億元增加63.6%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0億元,主要是由於廣告收入增加。MIUI的月活躍用戶在2018年6月超過2億人。

小米自稱手機平均售價提升近百元,然而毛利率卻大幅下滑,半年報稱,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8.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6.7%。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毛利率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1.7%降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9.4%。這兩者都是大幅下滑超過兩個百分點。

“我們會有選擇地優於毛利率考慮更高增長以取得關鍵產品的市場份額,為獲得長期價值打下基礎。”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作出如此表述。

關於小米第二季度業績,華南某知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小米的整體收入增速比較快,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份額影響了毛利率,未來如果整個營銷攻勢放緩影響不好判斷,其看點依然是在增速較快的IoT和生活用品業務,這部分硬件銷售遠快於整個公司的增速,未來可望複制小家電企業的成長路徑。

可見一直被稱為互聯網公司的小米,增速最快的依然是硬件銷售部分。

移動互聯網板塊業績不如預期

雖然小米的第二季度業績基本符合預期,然而恒生指數成份股里面的明星們,包括騰訊控股、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的半年業績都讓投資者失望了。

8月15日晚間,騰訊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業績,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增加30%,低於此前市場預期的776億元的同時,增速也創下2015年二季度以來新低。凈利潤178.69億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23%,並低於市場預期的193億元。

關於第二季度的業績下滑,騰訊作出了如此解釋:“主要是由於投資相關項目產生的其他收益凈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半年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其他收益凈額”達到25.06億元,然而今年一季度卻有75.85億元,也就是說騰訊第二季度投資項目收益環比大幅下滑了超過50億元。騰訊表示,“該項減少主要反映投資的視同處置收益凈額減少,以及若幹投資的減值撥備增加。 ”

深圳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騰訊投資這些項目是持續存在的,所以這個負增長可能同樣有一定持續性,但這比主營業務的下滑要好一些,因為這一塊最終是可以用拆分上市等方式重新估值,就算下半年美團點評等“騰訊系”公司陸續上市,也只是對騰訊業績有短期影響。

8月22日午間,瑞聲科技宣布中期業績,午後股價大幅跳水,跌近10%,不過尾盤有所回升。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17.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4%。2018年上半年,隨著智能手機滲透率日漸趨近飽和,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4%。市場相對疲弱,特別是第二季度智能手機銷量低於預期,抵消了公司第一季度所取得的同比增長,對公司上半年的業務表現造成了短期的影響。另一不利因素是產品結構變化所致。

此外,此前舜宇光學的半年業績不如預期,也讓其股價較高位“腰斬”。

科技股前景幾何?

從2007年智能手機出現開始,移動互聯網十年的紅利時期,成為了投資的最大風口,不少公司上市後都在幾年間暴漲幾十倍,然而這樣一個好時代是否已經走向結束?

一位對沖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騰訊等幾個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業績披露會對整個互聯網板塊和遊戲行業的股價產生聯動影響,在短期內肯定會有一些消極的沖擊。它會打壓互聯網和遊戲兩個板塊的估值,另外由於它的體量巨大,也會打壓恒生指數,從而影響本來就很脆弱的市場信心。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移動互聯網的高估值,讓投資者形成了一個近乎無邊際的成長想象空間,然而業績一旦不如市場預期,這也會造成股價上的杠桿式的踩踏,所以互聯網的發展是否已經達到一個瓶頸階段,有待繼續觀察,一旦某些企業無法成為細分行業龍頭的話,利潤的確不好保證。

中信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唐思思表示,移動互聯網紅利幾近結束,建議投資者重點關註處於高增長期子賽道里用戶增長和貨幣化加速的機會,以及處於成熟期但行業加速整合、貨幣化能力持續提升的機會。細分行業中,關註仍處高速增長期的短視頻、音頻、二次元領域;關註已處於成熟期的社交網絡、在線視頻(長視頻)、數字音樂、數字閱讀的貨幣化加速,直播行業加速整合、貨幣化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遊戲行業的精細化運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09

的士牌半年跌價百萬跟隨股樓下挫 業界料短期續受壓

1 : GS(14)@2016-01-15 17:22:09

■市區的士牌價半年內跌幅逾「一球」或16%。 陳奕釗攝



【本報訊】本港「股樓齊跌」,連的士牌價亦受拖累。多個的士牌交易平台顯示,市區的士牌價半年跌幅逾「一球」或16%。業內人士指,環球投資氣氛轉差,炒家急於放售的士牌套現,料牌價短期內持續受壓。記者:鄭柏齡


市區的士牌價由去年高位720萬元,近日急挫至600萬元,半年內跌幅逾「一球」或16%。的士聯合交易所、美勤汽車、信安等車行網頁顯示,市區的士牌價近日跌至600萬元至610萬元間,半年內累跌逾百萬元。翻查資料顯示,的士牌價去年5月曾高見740萬元「天價」,其後橫行兩個多月,至7月時仍「企硬」720萬元。不過,恒生指數自去年6月底起,跟隨中國股市暴跌,的士牌價亦隨即回落,近日跌幅更進一步擴大。以最新成交價600萬元計算,如果炒家去年底入市,持貨一個月已「損手」逾40萬元。




銀行不會輕易追收貸款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接受訪問指,牌價走勢受不同因素困擾,「整體投資氣氛唔好,樓市跌兩成,人民幣又急跌;如果投資者想套現,的士牌係其中一個選擇」。他預期,短期內牌價勢繼續回落,成交亦會減少,屬健康調整。信安車行數據顯示,去年6月時市區的士牌全月成交高達310宗,年底時已跌至139宗,據了解,1月至今成交進一步降至不足20宗;成交「冰封」情況與樓市相似,亦反映炒家仍在觀望後市走勢。雖然的士牌價連月下跌,惟從事的士牌交易的美勤汽車董事林康頌估計,銀行不會輕易向牌主追收貸款(call loan),「沙士時期都無試過call loan,銀行收返個牌有咩用?(銀行)唔會咁蠢,攬住同你一齊死」。



受累美加息及Uber衝擊

他認為,牌價急跌受美國加息心理影響居多,「大家都諗多咗,自己嚇自己」。除加息外,市場上的士司機數量短缺,租車需求減少影響租金收入,加上訪港旅客下跌、Uber興起等因素,亦對牌價構成壓力。不過,由於牌照供應有限,加上業界去年曾向政府申請加價,他個人認為年內獲批機會較高,對牌價後市有一定支持。吳坤成補充,與股票、期指等投資產品比較,的士牌升跌波幅較少,亦相對保值,相信只要氣氛改善,的士牌仍有其投資價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15/19452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03

十大屋苑去年租金六個跌 麗港城杏花邨下挫最勁

1 : GS(14)@2016-01-18 17:15:21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118/paa01/lam1.txt



【明報專訊】受外圍經濟下滑及樓市轉勢影響,去年下半年至今,二手樓市表現一直不穩,除樓價下調外,多個大型屋苑亦出現新低價、或「新租平過舊租」的租務個案,令去年全年全港百大屋苑整體租金有機會錄得按年跌幅,為金融海嘯後首見,即使一向保值能力較高的十大指標屋苑亦不例外,十個有六個屋苑都下跌,個別屋苑如藍田麗港城、柴灣杏花邨,於去年首11個月呎租,相對2014年12月分別錄得7.7%及4.7%跌幅,成跌幅最明顯屋苑。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稱,2014年第4季全港租金向下調整,預計至去年底,100大屋苑實呎租金將下調至32.5元水平,較2014年底微跌約1.5%,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首見。不過,據中原數據顯示,即使去年整體租金出現調整,但相對2008年金融海嘯時租金按年下調12.3%,以及1998年金融風暴時租金按年下調26.2%,去年租金跌幅仍較為溫和。

百大屋苑平均實呎租按年料跌1.5%

至於十大指標屋苑,除一向較受買家和租客歡迎外,租金亦較為「硬淨」,但在大勢所趨下,十大屋苑租金亦相應回落。中原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份臨時數字,十大屋苑中就有6個實呎租金比2014年12月錄得跌幅,其中以麗港城跌幅最大,屋苑於去年11月份錄得實呎租金為28.7元,比2014年12月的31.1元急跌7.7%,同期杏花邨租金亦錄得近5%跌幅,去年11月杏花邨所錄的實呎租金為34.7元,比2014年12月的36.4元低4.7%。

跌幅較兩次金融風暴溫和

期內同樣錄得按年租金跌幅的指標屋苑,亦包括紅磡黃埔花園(跌1.4%)、沙田第一城(跌1.1%)、荔枝角美孚新邨(跌1%),以及鰂魚涌太古城(跌0.3%)。

康怡3房租1.7萬 重返4年前

至於被視為「上車樂園」的天水圍嘉湖山莊,去年11月平均實呎租為19.5元,與2014年12月持平;錄得升幅的屋苑就有鴨脷洲海怡半島(升0.3%)、藍田匯景花園(升5.8%)及鰂魚涌康怡花園(升6.2%)。

事實上,由於上月有聖誕節及新年長假期,為傳統租務淡季,市場錄得多宗低價租務成交,例如康怡花園C座高層12室,為實用594方呎(建築752方呎)3房戶,上月便以1.7萬元租出,實呎僅28.6元(建呎22.6元),租金重返4年前的水平,故預期十大屋苑至去年底之實際租金跌幅將會更多。

嘉湖個別3房戶 兩房價租出

踏入2016年後,由於臨近農曆新年,加上整體地產市况未見明顯起色,月內十大屋苑仍有多宗超低價租務成交,例如嘉湖山莊景湖居14座低層D室,為實用547方呎(建築704方呎)的三房戶,本月初就以8000元租出,實呎14.6元(建呎11.4元),租金除與屋苑兩房戶相若外,更比2014年底的舊租1萬元低兩成之多。

另可留意的是,位列十大屋苑租金跌幅第二位的杏花邨,屋苑第19座一個實用474方呎(建築574方呎)低層7室兩房戶,原於2013年底以1.5萬元租出,其後交吉,業主於去年11月叫價1.6萬元放租,但見新年臨近,業主為免納空租,不惜減價兩成以1.28萬元把單位租出,較舊租低15%,並創屋苑近期新低租金,實呎約27元(建呎22.3元)。

杏花邨2房實呎租27元

另一方面,由於十大屋苑租金下跌,本報統計十大屋苑放租盤,現時市場上月叫租在1.3萬元以下放租盤共約226個,佔整體987個放租盤逾22%,惟仍集中於新界上車屋苑,即嘉湖山莊及沙田第一城,兩個屋苑現時分別有185個及40個放租盤月租是在1.3萬元或以下,現時兩個屋苑入場租金為8300及9500元。

至於餘下唯一位處市區、月租1.3萬元或以下租盤的單位,則是黃埔花園2期18座低層兩房戶,單位實用389方呎(建築469方呎),現叫租1.3萬元,實呎33.4元(建呎27.7元),略低於市價。

業界﹕今年租金有機會再跌一成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稱,由於去年第4季有多個新盤陸續入伙,使租盤供應大增,業主紛紛爭相租出單位,使租金難免受壓。他預料,隨着今年經濟持續不景,料今年租金將隨樓價同樣回落一成,其中以新界區,以及中大型單位的租金跌幅較大。

(樓巿數據尋真)

明報記者 林尚民、方可兒、林可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