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黎瑞剛出任TVB非執行董事及董事局副主席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局宣布委任黎瑞剛為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董事局副主席,均自2016年10月17日起生效。

公告還顯示,黎瑞剛現為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及華人文化控股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其擁有傳媒娛樂產業豐富的運營經驗及對產業走向的深刻洞悉,在國際上建立了廣泛合作夥伴關系並帶領華人文化在傳媒、娛樂、 體育、互聯網和移動、生活方式等領域的核心環節,推動了大量創新突破。

黎瑞剛現為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及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非執行董事,亦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 IMAX China Holdings, Inc.非執行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18

TVB文化衰頹 黎瑞剛能否扛起這面曾經光輝的旗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126/160038.shtml

TVB文化衰頹 黎瑞剛能否扛起這面曾經光輝的旗子?
讀娛 讀娛

TVB文化衰頹 黎瑞剛能否扛起這面曾經光輝的旗子?

TVB老了,黎瑞剛能否讓他起死回生呢?

本文系讀娛(微信ID:hanguoxingyule)對i黑馬的投稿,作者玥兒媽。

11月19日晚,TVB邁向50周年“萬千星輝賀臺慶晚會”在香港將軍澳電視城舉行,一眾小生小花盛裝亮相,但真能被內地觀眾眼熟並叫出名字的寥寥無幾!讀娛君看了看,除了幾個主持人外,最熟悉的怕也只有陳豪、郭晉安、黃宗澤、馬國明了——隨著TVB衰落,TVB臺慶逐漸地從“萬千星輝”變得星光黯淡。

老臣離巢青黃不接

今年臺慶收視下滑嚴重

隨著娛樂業越來越發達、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幾十年來為娛樂圈培養、輸送了眾多藝人的香港無線近幾年開始陷入了大牌藝人離巢,僅靠新人撐場面的狀態,今年的臺慶晚會就特別明顯,除了陳豪、郭晉安、黃宗澤等幾個“老臣”在第一排撐場面外,大部分都是新人,這難免有些尷尬了!晚會倒是熱鬧依舊,舞蹈、唱歌、魔術、遊戲,眾明星可謂是施展了渾身解數,不過熱鬧歸熱鬧,收視卻創下了歷史新低:全場平均收視22.9點,最高收視才25點。

讀娛君翻了翻資料發現,從1998年開始到2012年,無線臺慶的平均收視均在30點以上,最高的幾個年份分別是2002年、2007年和2009年,平均收視有37點。而近幾年隨著網絡視頻的發展,收視略有下滑,但也一直保持在30點上下,但今年這樣的收視率無疑給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劇爛錢少限制多

港星集體“北上”

TVB只剩“圈地自萌”

自從徐克、許鞍華、陳可辛、爾冬升、杜琪峰、劉偉強、麥兆輝、莊文強等一大批香港導演紛紛將事業重心北移,不少藝人也將目光投向了內地市場。縱觀這兩年的TVB,雖然劇集不斷,但能拿的出手的也是少之又少,就算將歐陽震華、滕麗名等老將請回來拍戲也無好轉。擁有“萬千星輝”的TVB其實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知從何時起,TVB文化衰頹了,也越來越遠離我們的視線。

1、新劇質量差,頻頻吃老本

80、90年代是TVB戲劇在國內最頂峰的時候,一度超越了大家對日劇、韓劇、美劇的喜愛。但近年來,在觀眾選擇日趨多元化的當下,港劇面臨著多重夾擊,而原有的職業劇、警匪劇的優勢也逐漸丟失了。現在TVB劇的題材其實很受限,近兩年雖然一直在求創新,但也存在吃老本的現象,像舊劇翻新、拍續集,還有不少戲里對日韓劇的模仿,讀娛君覺得像這樣一味的模仿,不僅貽笑大方,更會讓好不容易穩固起來的粉絲群流失殆盡。

2、港星集體“北上”,人才嚴重流失

劇作水平的崩塌,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人才的嚴重流失。

2012年,金牌監制梅小青離開TVB“北上”擔任大國豐臣公司的副總經理,並制作了電視劇《衛子夫》。其實,細心點就會發現,從《古劍奇譚》、《花千骨》到《無心法師》、《幻城》等項目,都有TVB血統的幕後制作人員。這些來自香港的幕後創作者擅長古裝、玄幻、民國等題材,目前分布在唐人、歡瑞、於正工作室等知名影視公司。像1997年就離開TVB的林玉芬導演,在內地陸續拍攝了《仙劍3》、《步步驚心》、《花千骨》等熱播劇,是現下最炙手可熱的IP導演。

比起幕後推手們的“北上”,TVB捧紅的藝人的紛紛出走則更引人矚目。除了拍戲周期短,壓力大外,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收入啦!蔡少芬來內地拍《甄嬛傳》後,片酬漲至20萬;林峰在拍《衛子夫》時,據傳片酬達到了50萬一集,這個價格跟TVB時期相比,翻了數倍,而陳偉霆的片酬現在已高達上千萬了!相比於漫天要價、演技平平的內地小鮮肉們,TVB的演員敬業程度高且片酬合理,待遇方面不會提無理要求,甚至有時妝、發都能自己搞定,這一點完全符合內地投資商的要求。

3、演員青黃不接,新人無可用之才。

林峰、胡杏兒、佘詩曼等“臺柱子”的相繼離開,TVB完全陷入了青黃不接的窘境。小生方面,目前能拿出手的就只剩馬國明了,但已年過四十的馬國明又還能演多久的小生呢?花旦方面,去年佘詩曼的離開使得TVB也不敢輕易用新人,只能靠老面孔來撐戲。另一方面,新人的素質也大不如前,從港姐的質量上就能看得出來。

4、派系鬥爭耗損大,“限外令”拉高門檻

在香港娛樂圈里,TVB掌管制作部的曾勵珍和藝人部的樂易玲的不和,已是公開的秘密。2010年前後接連不斷的藝人出走、官司、各種挖角八卦讓TVB人心渙散,而這也沒讓兩派停止互相掐架。在這種情況下,TVB又還能拿出什麽靠譜的作品來!

同時,廣電總局的“限外令”給TVB的對外推廣加高了門檻。據2015年正式執行的“限外令”規定,所有境外劇都要實行先審後播的報備機制,這也就意味著內地觀眾將不能與香港本土同步觀看TVB劇集。另外,內地各大電視臺引進的TVB劇集近年來大大減少,從網絡到熒屏,這些都讓TVB在內地觀眾面前刷存在感的機會越來越低。

衰敗不堪的TVB急需拯救,而這時,黎瑞剛卻來了。

黎瑞剛入主邵氏

無線TVB能否再度“開花”?

邵逸夫離世後,TVB的命運和發展成為了吃瓜群眾的飯後談資,而隨著內地傳媒大佬、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創始人黎瑞剛的正式加入,TVB的發展方向算是有些明朗起來——至少黎瑞剛的加入能讓TVB又重新回到內地觀眾的視線內。但要說其能快速帶領TVB重新打開內地市場,這還為之尚早。我們先來看看,黎瑞剛是如何與TVB“牽手”的。

2012年,黎瑞剛旗下CMC聯手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與TVB共同出資組建翡翠東方,負責TVB在內地的所有業務。

2015年4月,黎瑞剛入股TVB第一大股東YoungLion,後者將自身所持有TVB的股份轉讓給黎瑞剛旗下的華人文化傳媒娛樂有限公司。

2015年9月,黎瑞剛聯合華納兄弟、TVB,共同出資成立了旗艦影業,總部設在香港。黎瑞剛領導的財團控股51%,華納兄弟持股49%,TVB占華人文化財團的10%。目標定位在於開發制作華語、英語大片,面向全球市場發行。

2016年8月,黎瑞剛牽線,TVB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將聯手把《創世紀》在內的三大IP劇集,翻拍成超級網劇。

2016年10月1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宣布,任命黎瑞剛為董事局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2016年10月25日,邵氏兄弟宣布葉家海因其他業務繁重,已辭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委任黎瑞剛為董事局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2016年10月27日,邵氏兄弟在香港召開發布會,剛剛出任董事會主席的黎瑞剛公布了邵氏未來兩年的片單,類型包括電影、電視劇及綜藝節目。表示,華人文化將繼續把內地市場的優勢內容、平臺、制作、市場、互聯網相關技術等資源和TVB對接,尋求華語影視在全球更大的發展。

作為內地電視傳媒業巨鱷,黎瑞剛的資源和能力都是無可匹敵的,在其個人履歷中讀娛君發現,黎瑞剛在管理SMG期間,將SMG的收入從18.5億增長至2011年的167.3億,這樣的盤活能力想必是邵氏兄弟看上黎瑞剛的重要原因,借助黎瑞剛之力,提升內地市場的收入和影響力,TVB或許能夠重振當年風光。

若想要重振TVB風光,讀娛君覺得黎瑞剛必須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對外必須要有爆款作品:從目前發布的片單信息來看,黎瑞剛入職後第一步就是插手電影這一塊,不僅納入了香港和內地的一線藝人、導演、制作人班底,還調動了美國、日本等優質IP,而好萊塢及歐洲電影人也將參與其中。

據讀娛君了解,在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包括由馮德倫執導的《俠盜聯盟》;另一部電影《脫皮爸爸》改編自日本劇作家佃典彥作品,由古天樂、吳鎮宇主演,已入圍“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而正在制作中的電影,包括和華納兄弟、旗艦影業合拍的深海災難巨制《巨齒鯊》。該片改編自美國暢銷科幻小說《MEG》,據悉,該片斥資約10億元人民幣。陣容方面,由好萊塢導演喬·德特杜巴執導,由《指環王》的幕後班底制作。該片將通過華納兄弟對全球市場發行,預計於2018年全球公映。在動畫電影領域,邵氏將聯手香港和內地的合作夥伴,采用4K、3D動畫形式,片單包括《射雕英雄傳》等。

打破陳舊,規劃TVB新戰略:陳舊包括TVB的構架以及腐朽的制度、和戰略規劃,這是能否打開TVB局面的最大阻力;而在戰略規劃方面,讀娛君認為黎瑞剛或許會將重點放在內地市場,這從近期的合作就能看出一些苗頭。

黎瑞剛將重心放在了內地的視頻網站上,先後與愛奇藝、騰訊、優酷土豆等國內知名的視頻網站形成戰略合作。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TVB 50周年獻禮,TVB與愛奇藝將重啟90年代經典IP《創世紀》,聯合制作《再創世紀》,該劇將於2017年年底上線,此後還有一系列的合作項目,且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除了愛奇藝,TVB和騰訊、優酷土豆也確定了合作關系。

戰略布局好,TVB的渠道路子也就寬了,最終從小眾變成了大眾。

打造TVB的新接班明星:除了戰略、管理、內容的提振,當務之急還必須培養新的人才,打造全新的接班明星。其實,在這些年輕的明星里不乏可造之材,像梁烈唯、黃智雯、岑麗香、高海寧等,這一年還是有一些不錯作品的。

尾聲

TVB是一顆幹枯的老樹,而黎瑞剛作為新鮮血液讓邵氏在內地市場的發展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TVB也正在摸索屬於自己未來的發展之路,但讀娛君覺得,這業務層面的促進作用該如何體現?TVB又是否真的能重新被內地觀眾所接受?確確實實還需要看其項目的後續價值了。而作為一名忠實的TVB老粉,讀娛君還是希望它能起死回生!

黎瑞剛 TVB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60

黎瑞剛:明年TVB將推出新平臺 促進資源拓展

12月11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閉幕式上,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董事長黎瑞剛發表了演講。黎瑞剛提到,華人文化投資了香港的TVB,入股之後推動了TVB的改革和創新,尤其在新媒體領域中。

黎瑞剛表示,明年TVB將推出新的平臺,基於互聯網、基於社群結構的新平臺,使資源得到拓展。

黎瑞剛還分享了最近的一些思考,他認為,年輕這個詞不光是代表了年齡,年輕是代表文化的面向,文化的調性、文化的曲態,也是文化的價值觀。“大家經常講到年輕化的內容,就是二次元,很多二次元的網絡、網劇走紅。這只代表了年輕化人群喜歡的一個部分,並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多元化的特點。”

黎瑞剛認為,年輕化內容是方向,視頻是年輕化內容的表現方向,碎片化內容的短視頻方向是未來文化傳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他指出,創意方面有兩股力量是我們未來關註的重點。一是有大量的“海歸”,中國很多的年輕人去海外留學,經過了西方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中對商業類、類型類文化產品的專業訓練。回來以後會成為在商業片商業化、類型化創造的中堅力量;二是,以B站為例,年輕人的創造力、想象力是接地氣的,把傳統的文化跟互聯網的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受互聯網文化影響的年輕人是未來文化創意內容的骨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04

叫 TVB 嘔番啲模擬頻譜出嚟先喇 中環客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12/16/%e5%8f%ab-tvb-%e5%98%94%e7%95%aa%e5%95%b2%e6%a8%a1%e6%93%ac%e9%a0%bb%e8%ad%9c%e5%87%ba%e5%9a%9f%e5%85%88%e5%96%87/

最近香港電訊發炮指責政府無行動,放番啲頻譜俾電訊公司用,係咁諗住要「重新編配」頻譜,乘機掠水。

中環客有樣嘢同意香港電訊,比起英美等國家,香港政府堅係對放番啲頻譜俾4G行動不足。而最離譜,莫過於依家得 TVB 同RTHK用緊嘅模擬電視頻譜,點解依家都未放番出嚟,俾4G流動電話用。

tvb
(圖片來自TVB)

RTHK 本來唔想要個模擬頻譜,係因為ATV被人釘咗牌,至侷住接收,本來係非戰之罪。但 TVB 好明顯係最大果個要求保留模擬頻譜嘅玩家,因為 TVB 都唔似有行動鼓勵觀眾換數碼電視,中環客想問,除咗 TVB 想霸住個模擬頻譜用嚟「保留」喺老一代嘅佔用率,仲有無其他解釋。但全香港依家為咗呢班唔肯換電視嘅友仔同電視臺,4G變咗隨時唔夠頻譜,無法學英國同美國咁獲得數碼紅利。

政府想重新調配頻譜,叫 TVB 嘔番啲模擬頻譜出嚟先,依家香港仲有乜人會睇模擬電視,或者 TVB 啲節目先得,嘔模擬頻譜出嚟,令4G的頻譜比較寬裕,會令公眾無咁憎 TVB 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55

5 Dec 2016 - [傳媒專訪] 再次接受TVB財經節目「操盤群英」專訪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9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今天很榮幸再次接受TVB J5財經節目「操盤群英 - 盤房攻略」的專訪,分享了對不同熱門議題的看法,分別於本週五(9/12)及下週五(16/12)播出,4:30pm首播,7:30pm及當晚12:30am再播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摘要大公開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69

16 Dec 2016 - [傳媒專訪] TVB財經節目「操盤群英」的第四次專訪

第四次接受TVB財經節目「操盤群英 - 盤房攻略」的專訪,分享對很多不同範疇問題的見解,分兩分,於上週五及今天分別若有興趣重溫內容,請按此下列連結

首天專訪:按此
天專訪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95

內資欲吞三成股份,沒落影視帝國TVB重返“大時代”

雖然近期剛剛發布了盈利預警,但這並不影響昔日影視帝國TVB被資本追逐。

近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00511.HK)正進行大股東回購,卻突然殺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下稱“傳奇影業”)。傳奇影業向TVB發出文件,擬收購29.9%已發行股份,如果落實,會成為TVB單一最大股東。

前有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入股,後有傳奇影業“搶食”,身處影視業低迷的香港、自身業績陷入低谷的TVB竟然引得資本競逐,也難怪多年研究影視產業的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看不懂”。

如今,很多香港影視界“大牛”都來內地發展,內地的公司為何逆向行走,競購TVB呢?

資本競逐TVB

2月8日晚,TVB發布公告表示,當天傳奇影業已向公司發出一份函件,以知會公司董事會,其正與公司就可能提出自願性有條件現金部分要約,以收購TVB股本中29.9%已發行股份進行正式討論。

此前有消息稱,傳奇影業乃萬達集團去年收購的美國傳奇影業。第一財經記者向萬達方面核實,了解到此傳奇非彼傳奇,這次想要收購TVB的傳奇影業為內地一家從事文化產業、房地產開發與投資的公司。

想要購買TVB股份的並非一家。此前,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輾轉獲得了TVB26%的股權,而就在上個月,TVB大股東們正在嘗試進行股份回購;而傳奇影業收購TVB29.9%的股權並成為控股股東的先決條件是此前的回購計劃被否決。

傳奇影業則表示,預計將於2月20日開始的一周內,發表按例披露有關該建議收購要約的公告。

一旦此次的要約收購落實,傳奇影業將可能成為TVB最大單一股東,超越黎瑞剛、陳國強及宏達電(HTC)創辦人王雪紅等股東持有的股份。

落寞英雄難挽頹勢

TVB一下子變得如此搶手,是很多業內人士始料不及的。

根據TVB的財報,其去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至19.64 億港元;營業利潤則下跌30%,至3.26億港元。TVB業績下滑的情況在去年下半年並未得到好轉。雖然年報尚未公布,但根據TVB最新發布的盈利預警,TVB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跌55%~65%,下跌的主要原因為香港零售業的不景氣導致廣告主營銷支出下降。

雖然近年來內地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迅速,無論是電影票房還是影視劇收益都在飆升,但其劇集曾經風靡內地的TVB在最近10年內幾乎停止了增長。要知道,這家公司在2006年上半年時,收入已達18.87億港元——10年間,這個數字只增長了不到4%。

TVB前幾年大熱的“狙擊系列”又出新作《乘勝狙擊》。

TVB在2016年上半年財報中稱,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疲軟的香港廣告市場、猖狂的盜版,以及各類在線娛樂平臺(主要指在線流媒體)的激烈競爭。

事實上,TVB並非不努力。然而自從徐克、許鞍華、陳可辛、爾冬升、劉偉強、麥兆輝、莊文強等一大批香港導演紛紛將事業重心北移,不少大牌藝人也將目光投向了內地市場,TVB的努力一直沒有收到成效。

縱觀這兩年的TVB,雖然劇集不斷,但能拿得出手的也是少之又少,就算將歐陽震華、滕麗名等老將請回來拍戲也無好轉。曾經擁有“萬千星輝”的TVB也難挽頹勢,很多人感嘆:“不知從何時起,TVB越來越遠離我們的視線。”

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資本屢有青睞TVB,但也並沒有嘗到甜頭。2011年,香港“殼王”陳國強、臺灣前首富王永慶女兒兼HTC創辦人王雪紅、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接手TVB26%股權時,相當於以每股55港元購入逾1.138億股,作價多達62.59億港元;隨後,黎瑞剛控制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入股。

如今,按照TVB最新市值134億港元計算,26%的股價僅價值約35億港元,比2011年時縮水約45%。

存量IP或是最大價值

對於TVB面臨的困境,唐德影視分析師隋小曉對第一財經表示:“其實不是TVB不行,而是內地的影視市場發展太快了。”

隋小曉分析認為有三大原因導致TVB市場份額受到擠壓。首先,內地一部電視劇可以輕松拿到上億元的投資,這是香港市場目前所達不到的。

其次,TVB乃至整個香港影視公司拍攝的影視劇缺乏很好的投資收益率,拍攝成本高昂,然而香港經濟低迷,廣告等收益下滑嚴重,投資人、電視臺、演員、編劇、導演都掙不到錢,賺不到錢就沒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香港沒有網絡付費會員,沒有龐大的收視群體;在內地,可以一劇網播、臺播等輪播,收益來源多,但在香港實現不了,而要發展內地市場卻又缺乏足夠實力。

內地視頻行業的付費用戶數量快速增長。數據來源:藝恩咨詢研究

那麽,引得華人文化、傳奇影業紛紛想要入主TVB的動力何在?業內有多種猜測。

一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看不懂或者不看好。有觀點認為,TVB多年業績低迷之後,股價正處於低谷,不排除一些公司想要抄底。

陳少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抄底的前提是看好TVB未來,但目前看TVB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轉型發展。抄底本身價值不大,也許是想借殼或者有其他目的。”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假設傳奇影業成為TVB大股東,或會令後者股價受壓。他解釋,傳奇影業未必熟悉香港本地電視市場的運作,收購TVB後的營運前景不明。

當然,也有部分人士看好這樣的合作。目前看,TVB發展多年累積的影視IP(知識產權)資源,可能是TVB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第三方文娛產業研究機構藝恩咨詢研究副總裁侯濤向記者表示:“這幾年港臺影視公司北上步伐明顯加速,從前幾年項目合作到股權合作即是例證。TVB在影視劇領域有海量版權資源和藝人資源,這或許是吸引內地公司的重要籌碼。”

從事投資顧問的臣易資本董事黃真峰也認為,TVB作為香港老牌的影視公司,在香港影視界還是有很好的基礎和沈澱,香港的電影工業成熟度以及海外資源,或許是投資人看重的。

據去年的半年報,從TVB收益的地區貢獻來看,中國香港為TVB貢獻了69%的收入(約13.5億港元);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以合計14%的收入位列第二;中國內地在2016年上半年為TVB貢獻了1.96億港元的收入,增速同比大漲33%(得益於與優酷土豆、騰訊、芒果TV等的版權合作),位列第三。

可以看出,內地發展潛力巨大,給TVB業績增長貢獻不小,但TVB內地業務開拓不足,占比太小,讓TVB無法分享內地市場增長的紅利。

“TVB內地業務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內地影視公司發展太快,而TVB又很難了解內地主流消費者的口味,內容還是走以前的套路,很難吸引新興的觀眾群體。”陳少峰向記者總結道。

當然,情況或許會在內地公司入主後有所改觀。

隋小曉表示:“有TVB的版權庫,加上捆綁的優質導演、編劇資源,依靠內地的資本市場,以及TVB多年來累積的忠誠受眾群體,TVB的演員是經歷過演技打磨的,可以充分和風頭正勁的‘小鮮肉’結合,取長補短,碰撞出火花,還是有機會分享內地高速發展市場的蛋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08

TVB反擊攪局者 加價15%回購股份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下稱“TVB”,00511.HK)股權爭奪戰劇情跌宕起伏。

1月24日,TVB董事局宣布,美銀美林將代表公司提出一項要約,以約42.09億港元的總價回購1.38億股份,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約31.51%。正當回購計劃引起不少股東不滿之時,一家神秘財團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於2月9日發起一項要約收購,計劃向TVB提出收購其29.9%股權,並可能成為控股股東,先決條件是回購計劃遭否決。

隨後,TVB董事局拿出“反擊”方案。2月13日晚間,TVB公告稱,要約回購數量將由1.38億股減少至1.2億股,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約27.40%;要約價將由每股30.50港元提高至每股35.075港元。這一價格相較公告日前最後一個交易日(2月10日)收盤價30.35港元溢價約15.6%。

TVB在2016年10月11日發行了一批5億美元(約合39億港元)票據“N2110”(04577.HK),年利率3.625%。回購資金與這批債券金額相近。據港媒報道,有債券持有者認為,TVB此舉有借他們的錢去鞏固大股東股權之嫌,令大股東不費分文即可變相增持股權。

由於名字與萬達集團近期收購的好萊塢傳奇影業名字相近,一開始很多人誤以為是萬達集團要收購TVB,第一財經與萬達集團方面確認後發現,萬達集團與這家傳奇影業並無關聯。

在傳奇影業剛剛發起要約收購之時,TVB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柯清輝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曾稱,他不認識傳奇影業及娛樂的董事,並質疑在對方註冊資本較少下能否有足夠資金購股,能否得到批準,他更不排除背後有資金支持,甚至是敵意收購。

加價回購暴露了TVB管理層的擔憂,每股加價15%,降低回購股份,都只是為了讓回購方案能夠被通過,避免觸發傳奇影業的收購計劃。

早前有香港投資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傳奇影業只是一個攪局者,並非真心想要收購,發起收購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之前大股東用公司錢回購股份,連資產證明都沒提供,怎麽收購?”記者嘗試通過撥打傳奇影業官網電話聯系對方求證,一直未能接通。TVB大股東華人文化方面也拒絕回應,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不過,傳奇影業收購決心似乎很堅定。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的董事童煒晉2月9日接受香港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不能披露公司的資金來源,“這些我們晚一點再回答,請大家給一點時間。”但他透露公司人員以香港人為主。他指出,看好TVB的業務潛力尤其是內容制作方面的優勢,本次投資只是“商業決定”,他還認為,交易很快就會達成,並稱當天就會到律師樓處理交易。

公告顯示,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是一家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股東為衛浩材及童煒晉,且該公司的唯一董事為童煒晉。而童煒晉及衛浩材分別為傳奇集團(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及非執行董事,該公司從事文化產業及房地產開發及投資業務。該公司近年來在積極進行影視產業布局,但雷聲大雨點小,真正落實的項目並不多。

雖然近年來TVB業績疲弱,營收幾無增長,近期還發布了盈利預警,但依舊吸引了多方對TVB股權爭奪,引發了外界困惑,連多年研究影視文化產業的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也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看不懂”。

現在的大股東也未能從TVB身上嘗到甜頭。2011年,香港“殼王”陳國強、臺灣前首富王永慶女兒兼HTC創辦人王雪紅、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接手TVB26%股權時,作價多達62.59億港元;按照如今TVB的股價,當時收購的股份價值已經縮水約45%。多方爭搶TVB股份背後的真實原因,或許只有幾位操盤人心知肚明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382

TVB收購戰「派膠」實錄

2017-02-23  NM

大台為挽救收視,往往使出一招——傳緋聞。TVB(511)自去年底發盈警後,股價雪上加霜。不過近日,TVB股價突然「回光返照」,亦全靠一場正在上演的收購戰戲碼。

一間「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傳奇集團,Top Legend Group)突然殺出,聲言要收購TVB 29.9%股權。三人背景恍似十分神秘,但本刊調查後發現,公司各方面皆散發着山寨味道,創辦人更疑涉及一宗九年前的商業騙案。綜合創辦人過去的背景,得出結論是:假、大、空。而傳奇收購TVB的策略,亦「膠」味甚濃。

然而,在爭奪場上充滿經驗的TVB董事局中人,面對這班名不見經傳的「飛來蜢」,竟意外地迅速、認真。無論收購戰最終成功與否,大股東將成贏家。

自傳奇集團擬收購TVB的消息一出,第一個彈出來拆局的TVB代表,是獨立非執董柯清輝,在未清楚對方背景下,他已為此事扣上「敵意收購」的帽子,並說出「不排除收購案背後有資金支持」一句「對白」,把這場收購戰,正式推到鎂光燈之下。曾為恒生「大班」的柯清輝,自○九年退下來後,先後加入「炒股」中策(235)和國際資源(1051)。兩間公司的股價被舞高弄低一輪後,又全部打回原形,公司業務原地踏步。不過大家是善忘的,柯大俠一番話,令市場揣測傳奇背後或許是「紅色資本」,而TVB股價亦重拾升軌。

假:找李敏鎬拍戲對方:早已拒絕

本刊追查之後發現,這間一五年成立的傳奇集團的往績,不少是假大空!傳奇網頁聲稱自己「專注於全球影視媒體投資」,更「長期與荷李活及亞洲電影界有着緊密合作」,公司名字又與早前被萬達所收購的荷李活公司傳奇影業相近,令人誤會兩者有關連。傳奇集團成立初期,曾與上海盛典文化基金以五億人民幣合作投資數部大陸電影,其中一套《空襲》,聲稱找來韓星李敏鎬和荷李活影星畢彼特做主角,但李敏鎬的經理人旋即發聲明指「很早以前已經拒絕」,而男神畢彼特亦早已遭中共封殺;唯一一套拍得成的,是由郭富城主演的《新永不消逝的電波》,不過正式開機拍攝時,傳奇的名字卻在製作單位中消失。

但叫得「傳奇」,似乎是不死的。去年再接再厲,聲稱其北京子公司與廣東藝能影視合作,投資六億找來甄子丹、劉德華、梁家輝、朱茵等拍五部電影,粒粒巨星,戲名都改好,更聲稱一六年開始拍攝。不過本刊翻查監管內地電影拍攝的廣電總局,僅得一套有獲得拍攝批文,但備案單位卻只見「廣東國奧影業傳媒有限公司」,沒有傳奇的名字,而其他四部更是未聞樓梯聲響。

大:收購曼聯圓中國夢

傳奇集團三名核心人物,包括創辦人周藝強(Alex Chow Ngai Keung )、股東及董事衞浩材和童煒晉,都是名不見經傳。他們的官方網站,對三人的背景介紹得「誇啦啦」,周藝強經營過家族玩具事業,參與中港物業投資、上市與融資項目,經營國際著名品牌""「百足咁多爪」。衞浩材稱自己曾在跨國公司工作十餘年,並曾設計「大規模的高效率網路系統」;童煒晉則具多年地產發展經驗,更曾在新加坡軍隊擔任訓練官。不過翻查資料顯示,聲稱擔任過訓練官的童煒晉,曾持有一間「開心挑戰營」的公司,似歷奇阿sir多過軍隊訓練官。童煒晉亦與一名叫高瀚的人共同擔任一間TLG Hong Kong Holdings Limited的董事,高瀚是奧瑪仕國際前副總裁,老闆是「街市偉」吳文新。而衞浩材已經算是三人中最「疊水」,報住西半山瓊林閣,父親衞志良曾是六匹馬馬主,同時是香港馬主協會的名譽顧問,曾與蔣震之女蔣麗莉一同擁有「澳瑪悅財」。他們更聲稱自己在英國有業務。前年十月,習近平訪英期間,傳奇集團的管理層亦同時到訪英國,聲稱與多個倫敦政府官員、議員以及英國房地產公司Affinity會面。在習近平參觀完英超曼城的球場之後,傳奇就對外聲稱要收購同市球隊曼聯,後來當然未有下文!

空:創辦人疑因三百萬上庭

根據傳奇創辦人周藝強夫子自道,他曾「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部分籌劃工作,包括開幕、閉幕式,特許經營及贊助商合作宣傳活動等工作」。但事實卻是他因此被告上法庭。周藝強聲稱他是集團的創始人,但卻非「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及母公司「傳奇文化地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及股東。但「傳奇文化地產」中的大股東蔡淑儀,曾持有一間「龍圖文化娛樂國際集團」,該公司有一名董事叫「周毅強」,其洋名與「周藝強」同為Alex Chow,懷疑是傳奇集團總裁的真名。龍圖文化和周毅強曾在二○○八年被入稟高等法院。案情指,周毅強在○七年向一日本男子及日本公司Pomato Pro Co. Ltd,聲稱獲得了北京奧組委授權,可以在港舉辦奧運慈善演唱會及火炬接力嘉年華,吸引他們投資二百七十萬港元。當時他向日方指,兩個項目將會跟北京中演世紀文化公司合作舉辦,該公司隸屬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是由國務院直接出資的文化企業,負責經營多間省級大劇院和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後來日方發現有關項目未獲批准,但周毅強拒絕還款。周毅強曾擔任香港玩具廠商會的理事,是華昌玩具精機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做過網上拍賣玩具材料,更曾於○二年獲得日韓世界盃紀念品的香港經銷權,但現時他的全部公司均已倒閉。

疑點重重敵我難分

對於斥資數十億元收購TVB,周藝強向媒體解釋指,是次收購背後有兩個中國基金及一個東南亞基金支援。然而,傳奇的收購策略,卻是疑點重重。事實上,Young Lion加上方逸華的百分之三股份,共佔二成九股權,另外兩個外國基金佔二成四,小股東共佔四成六。一般敵意收購,提出收購一方很多時會秘密收購街貨,直至一定百分比。然而,傳奇集團一開始就要奪取控制性的29.9%,除非股東們出現內訌,否則難度極高。不過到底來者孰真孰假,相信TVB亦都樂見其成。獨立非執董柯清輝一方面說對方是敵意收購,卻說漏了嘴指對方註冊資本不高,收購資金來源不明,一方面又極速提高回購價反擊,做法不尋常,著有《殼股財技》的上市公司執董渾水說:「打收購戰,至少也有位財務顧問,你都未同對方傾,求其一個人嚟話收購我又即刻出通告回應。」兩年前,TVB股價曾高達五十多元,不過電視廣播業難撈,TVB純利大跌,股價如穿心箭般跌破三十元。去年底,TVB更發出上市以來首個盈警,一六年純利預計僅得六億以下,是自○三年沙士以來最差。兩年前入股的黎瑞剛的股份頓變「蟹貨」,這套戲碼上演後,TVB的股價立即「死貓彈」。假如有聰明人及時利用TVB股價上落炒一轉,更是大獲全勝。

誰是最大得益者?

黎瑞剛入股後,一直企圖增加自已在TVB的話事權,去年八月行會批准身為廣告代理商董事的他以「不符合持牌資格人士」身份成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非執董,再於兩個月後當上董事局副主席一職。TVB去年曾對外發債近四十億港元以擴充業務,但上月竟又動用公司四十二億元現金,提出回購。但回購要等股東會通過,並不樂觀。突然殺出的傳奇,收購公告中,先決條件竟是回購「要遭有關股東投票否決」。為踢走「騎呢」的傳奇集團,TVB增加回購價,由每股$30.5,上調15%,務求令股東回心轉意,增加成事的機會。假如回購成功,由黎瑞剛、陳國強擁有的Young Lion及方逸華持有的29.9%的股份,持股比例會上升至41.19%,黎瑞剛又可再進一步鞏固自己勢力。不過第二大股東Silchester已出聲明反對回購,並要求派息,TVB表示會回購失敗後才會考慮。有不具名基金指,市場已對廣播業前景看低一線。且看到時這套戲碼會否另有新高潮,或是BBQ大結局,「派膠」收場。

撰文:時事組插圖:詹震寰[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19

華仔請你看電影│半個TVB都在這部電影里飆戲!距離炸彈危機解除還有1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6/1098816.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又有小長假了,是不是想想就很激動啊。 

這個五一節,如果你不外出遊玩的話,不如就安心在電影院刷片吧。

繼春節檔後時隔三個多月的五一檔,華語片總算找到了第二個尋回市場的機會。並且從五一檔即將上映的四大種子選手來看,各有千秋,類型多元,有望點燃這個進入初夏的檔期。 

來看看這四部電影,《喜歡你》和《春嬌救誌明》類型較為相似,《喜歡你》是陳可辛和許月珍二位金牌監制的出品,導演則是比曾國祥還要“新”的新人導演許宏宇,“金城武+周冬雨”的CP組合,從賣相來看應該會討人喜歡;而《春嬌救誌明》則是春嬌、誌明這個IP的續篇,或許能贏得一些粉絲的關註。

《記憶大師》則是懸疑燒腦的類型,而前一部作品《催眠大師》的口碑還是特別不錯的。

《拆彈專家》雖然目前來看人氣稍遜於《記憶大師》等作品,但小編提前觀看了此片,觀感極好,如果參照《湄公河行動》此前在國慶檔的表現,極有可能成為一匹黑馬後來居上,因此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小編今天主要給大家推薦下《拆彈專家》,當然,劉德華此次也準備了電影票送給大家噢。(詳情見文後)

“和平之下 必有人負重前行”,去年一部票房與口碑皆紅的《湄公河行動》讓大家感受到原來主旋律也能這麽好看。

▲《湄公河行動》在內地收獲億元(CBO中國票房/圖)

而《拆彈專家》也是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制並主演,姜武、宋佳等主演,制作費超過港幣1.8億。盡管從目前來看,《拆彈專家》並不是五一檔觀眾最想看的電影,但現在大眾對電影的認可極大程度來自於口碑,而在小編提前看完《拆彈專家》後,覺得這部電影有可能後來居上,被大眾所認可。總之,這部電影不會讓你失望。

《拆彈專家》從字面上看,應該類似於精細化活動般的偏靜態的電影,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制作費超過港幣1.8億的這部警匪片,全片充斥著大場面,爆破、飆車、槍戰,讓人熱血沸騰。並且,不同於以往的港式警匪片,將焦點從過去警匪片中警察與匪徒火拼的場面,轉移到數百人質深陷隧道危機的懸疑里面。

▲《拆彈專家》上映排片(圖據/貓眼票房)

去年,韓國一部電影《隧道》讓大家記憶深刻,隧道這樣一個本身比較密閉且幽深的空間里,讓我們作為觀眾也似乎進入了那樣緊張的氣氛中。

而此次《拆彈專家》也有著重要劇情發生在我國香港紅磡隧道里,由姜武飾演的匪徒準備了1000公斤炸藥來炸紅磡海底隧道,數百名人質的生死存亡牽動著觀眾的心。

整體看完,沒有拖沓也沒有廢話,劇情緊湊緊張,拆彈的瞬間更是緊張得氣都不敢大喘一下。

當然,好的電影必定不僅限於場面,劇情的展開和情感的刻畫才是電影的內核。

此次劉德華飾演一位負責拆彈的警察,當他再次穿上警服出現在銀幕上,不禁讓人回想起,在港片的黃金時代,劉德華扮演的無數次警察的形象已經深入了我們的心中。意氣風發、正直帥氣,這麽多年以來,每當劉德華穿上警服,就透露著天生的正氣。

劉德華這次飾演的這位拆彈專家,與以往他飾演的警察所不同的是,少了打鬥的場面,更多的是內心的掙紮和選擇,他更像一個孤膽英雄,在家國大事中義無反顧。當然,其中他跟宋佳的感情戲也是非常好的一條線。

▲《拆彈專家》劉德華飾演的拆彈警察

《拆彈專家》與以往警匪片不同的是,少了嫉惡如仇的大英雄主義,而更加強調人性雖渺小但偉大的隱忍和成全。“剪紅線還是藍線”,“生命保護生命”,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需要人極大的勇氣。

當然,在《拆彈專家》里,你還可以看到很多TVB演員的身影,讓我們不禁想到老港片輝煌的年代。 

事實上,需要提到的是,除了擔任本片的主演之外,劉德華還是《拆彈專家》的投資人和制作人。從《拆彈專家》的出品方來看,博納影業、寰宇娛樂、夢造者娛樂、英明文化傳播、廣東昇格傳媒以及小米影業,其中夢造者娛樂便是劉德華2015年成立的公司。

在劉德華的投資生涯中,曾因收不回投資虧損額高達4500萬港幣,6部電影5部虧損,讓劉德華差點因此破產。

不過,劉德華並未停下他投資的腳步,經過他的努力,他也從賠錢變成了“投資專家”。2002年,劉德華在天幕電影公司的基礎上開辦映藝娛樂,並從2003年開始將目光轉向小成本電影。其中,寧浩《瘋狂的石頭》以300萬成本拿下2000萬票房的傳奇,成了中國小成本電影里程碑式作品,華仔從中獲得近10倍投資收益。

自2013年起,劉德華投資了《初戀未滿》、《風暴》、《我的少女時代》、《失孤》、《澳門風雲》、《我的特工爺爺》6部電影,其中,只有小成本電影《初戀未滿》沒有收回投資,其余票房皆在2億以上,投資收益4~5倍。

《拆彈專家》是劉德華自投並且參與出演的又一部新作,雖然國內還未上映,但在我國香港地區的反響很好,上映首日的觀影人次便超越了《速度與激情8》,且在香港的首日票房與《速度與激情8》也僅相差20萬港幣不到。

——————————————————————這里是福利分割線——————————————————————

福利時間到咯~~~此次每經影視小編為大家謀到了福利,將為大家贈送40張《拆彈專家》電影票,詳情請掃碼關註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搶票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