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生意》一之軒專賣幸福感 屹立35年 精算每款麵包上架績效 老鋪年吸五億元

2015-11-16 TWM

「一之軒」三個字給你的印象,是麻糬、桂圓蛋糕、還是香蔥麵包? 雖然沒有冠軍達人加持,親民又溫暖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背後的推手廖明堅,卻一路走得兢兢業業:「烘焙業在台灣,一分一秒都不能鬆懈。」一之軒是駐足台北市師大路的三十五年老店,從傳統陽春麵包店一路進化成以 桃紅色調吸睛的時尚烘焙店。老闆廖明堅並非一路順遂,他體察市場變化、抓準消費者口味,也能從錯誤中學習,化逆勢為優勢,靠一顆一顆麻糬明星、平價麵包開 創出連鎖王國。

走進門市,架上一個個渾圓柔軟的波羅麵包、底部油煎酥脆的香蔥麵包,或是鹹甜鹹甜的麻糬,不禁食指大動,毫不猶豫地抓了一、兩個到結帳台,掏錢時沒有太多心理負擔,只等不及地一口咬下去。

這就是一之軒的品牌力量:親民的幸福烘焙。當其他老牌如新糖主義、惟客爾、可頌坊、丹比喜餅都黯然消失時,一之軒仍屹立不搖街頭,全台十三家門市、今年業績上看五億五千萬元,還打算每年以兩家的速度擴店。究竟一之軒是如何走出今日的局面?

重紀律 固定晨操、處處貼標語關鍵在於不斷「學習」。第一次和廖明堅見面時,拿到他的名片,頭銜不是創辦人,不是總經理,竟然寫著「總學習長」,他靦腆地 笑說:「活到老學到老,人得不斷學習,不進則退。」第二次約在總部碰面時,一進到電梯,就看見貼著精神標語:「本月一詞:謙虛。」早上九點鐘一到,廣播喇 叭傳出晨操音樂,廖明堅站在辦公室區開始揮舞臂膀帶著員工做早操,然後熟練地拿出當天的剪報,分享熱騰騰的觀點。在內勤辦公室,處處貼滿財經雜誌的好文剪 貼或公司標語:「翻轉一之軒,改變看得見。」不僅學習的衝勁,彌漫公司之中,走到會議室,牆上掛著「員工自律信條」、「龜毛條款」,載明不得遲到、不得收賄等規範,以及「一之軒憲法」,規定公司舉債金額不得超過資產的三成、不得做本業以外的經營或投資、不得有公司婚外情等,這些條例綱要全都出自廖明堅之手,處處可見他形塑公司文化的企圖心。

廖明堅戰戰兢兢的危機感,源自於早年差一點滅頂的教訓。

一九八○年,畢業自中興大學法商統計系的他,在熙來攘往的師大商圈開設第一家現烤麵包的烘焙坊,因有別於「師傅在後面做、小姐在前面賣」的傳統單店經營方式而大受顧客歡迎,他嘗到了日進斗金的滋味。

或許是成功來得太容易,他得意之餘開始高速展店,短期內開出十三家門市,還另外投資兩家泡沫紅茶店、兩家餐廳、一家中央工廠。

擴張很快,業績卻未等速跟上,過度擴張的苦澀立刻迎面襲來,他嘗到財務周轉不靈的苦果,那陣子,「凌晨三點半電話響,我只敢叫家人接電話,轉告電話那頭說我不在家。」他形容,深皺的眉頭難忘當年的惶恐。

專賣烘焙機器的新麥機械董事吳曜宗和一之軒合作了三十年,與廖明堅也從客戶變成好友,在廖明堅周轉不靈時,他二話不說就借予資金,「廖明堅即使在事業谷 底,奮鬥專注的心、對待員工和供應商如家人的情誼都沒有變過。」此後,廖明堅常把「少年得志大不幸」掛在嘴邊,時時警惕自己要一步一腳印,永續經營。

九六年,他將店面收到只剩三家, 重新學習財務、人力和品質管理。首先,他退一步檢視自己的產品,發現一之軒的產品太單一,「每天這麼多的來客數,我們只能賣麵包嗎?」拚逆轉 靠招牌麻糬 甩滅頂危機他尋找第二類品項,決定請師傅學習製作當時正夯的「曾記麻糬」,沒想到研發相當成功,按壓會回彈的韌度,創造了一之軒麻糬的特色,讓顧客愛不釋 口,一天可賣出一千多顆,隨著店面增加,如今每天出貨至少一萬顆。

接著,搭上周休二日的國內旅遊風潮,廖明堅複製開發麻糬的模式,循著找出「台灣人喜歡又熟悉」的糕點思考,陸續開發「桂圓蛋糕」和「綠豆冰糕」成為明星伴手禮。

如今,光是伴手禮就占一之軒營業額的三五%,其他為麵包四五%、蛋糕一五%,相較初期大部分都賣麵包的業績,整整翻了一倍。

二○一二年起,廖明堅啟動一之軒轉型,門市以桃紅明亮的時尚感一新耳目,並在女兒廖珮綺建議下,跨入客製化的喜餅市場,形象的翻新加上門市裝潢氣氛的提 升,都為一之軒帶進新客源,儘管門市僅十三家,業績與擁有二十餘家門市的連鎖同業聖瑪莉、順成蛋糕相比,不遑多讓,顯見一之軒的單店業績貢獻度遠大於前述 兩家。

今年才被延攬到一之軒擔任品牌技術營運副總經理的劉慕孝認為,一之軒從小小烘焙店做到連鎖規模,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一路慢慢加上去的,感受「廖總經理很有求知欲」,不論對國外建立品牌的方式或是同業作法都求知若渴。

衝績效 麵包上下架分秒精算廖明堅總是保持對市場的高度敏銳,當麵包達人吳寶春獲得世界麵包冠軍,市場開始流行歐式麵包時,歐式麵包立刻取代門市枱面上一 半的台式麵包;但當他發現業績不如預期後,立刻著手調整產品,更為此花了半年時間,才找到歐式、日式和台式為「二:二:五」的黃金比例。

麵包架的學問,還不僅如此。他拿出一張產品表單,分類上的A產品屬於明星商品,全天都得販售;C產品只在尖峰時刻販售,上下架時間都得記錄;而有保鮮時效的產品,例如沙拉麵包只能離開冰箱四小時,時間到了就要下架。

透過這張表單,他有效管理兩百多款產品的尖、離峰與上、下架流程,更藉以監控門市的商品去化速度。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還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每家分店的銷售數字、熱銷品項的個別變化,進而作為採購或是業務了解的判斷依據。

身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變形蟲理論」的信徒,廖明堅將中央工廠、門市的前店後廠分拆為兩個利潤中心,並保留三成的淨利給各自的利潤中心分享。如此一來,前店後廠便會主動關心自身的績效。

他舉例,門市因為向中央工廠進貨,就會關心進貨成本是否高於同業;而門市後廠的師傅也會注意前場的銷售情況,一看到架上空了,也會主動增產。同時,也讓員工會動腦筋思考如何降低進貨成本、降低損耗,而不是打卡下班就算了。

廖明堅直言:「我們贏別人的,就是當烘焙業的門市平均損耗率達五%時,一之軒得以控制在三%以下。」原來,比別人少二%的耗損,就等於比別人多二%的利潤,一之軒的勝出祕訣盡在其中。

惜人情 傳統單店附近絕不拓點今年十一月,一之軒甫進駐桃園第一航廈,更將在師大商圈再開轉型店,擴店動作頻頻,廖明堅卻將成長功勞歸功於「人」。

他回憶今年年初,師大總店的鄰近老店俊明行店東二代,突然問他要不要租下店面,他相當詫異,長年自用不租的店面怎麼同意出租了?

原來是信守承諾的老闆在過世前交代兒子,如果打算出租,就優先租給廖明堅。

一之軒在師大路一開三十多年,與老鄰居都有好交情,店旁巷子裡的一位店東老友也曾很有義氣地告訴他,「曾有烘焙坊要以五十八萬元的高額租下他的店面,他拒 絕了,原因是一之軒就開在隔壁,競爭會影響老鄰居的生意。」這位老鄰居後來把店面租給服裝店,每月店租收入整整少了十萬元,類似的事情都讓他心懷感恩。

如今,他拓點也將心比心,如果旁邊有傳統單店,他絕不開店,「我不能讓一個家庭沒飯吃。」每到發薪水之前,面對三六○位員工,他不時會看著薪資表思考:「這個人有沒有家庭?這份薪水夠他支撐養家嗎?」有時候不禁添加一些金額。

廖明堅說:「這是經營的背後,許多人看不見的辛苦。」打滾商場三十五個年頭,他經常自省,一之軒何德何能有今天?人人都很努力工作,為什麼老天特別眷顧他?

「我想這是一種使命,要我把這份幸運來幫助更多的人。」一個麵包在廖明堅眼中,撐起的不只是一個品牌,更編織出一個推己及人的世界。

撰文 / 許秀惠、黃玉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97

巴黎現場》麵包店員問我:你怎麼還敢走出來 法國做了什麼 竟一年遭次恐攻?

2015-11-23  TCW

十一月十三日,巴黎有史以來最血腥恐怖的黑色星期五。這一晚,七起槍擊、六起爆炸案,奪走了一百二十九條人命,震驚全世界。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第一時間前往現場,靠近事發區域的街上,少了行人與遊客,多了荷槍實彈的迷彩服軍人與武警。知名景點如羅浮宮、艾菲爾鐵塔、拉法葉百貨公司等鐵門深鎖,每十到十五分鐘,就有警車與救護車的急促警鈴呼嘯而過。

巴士底廣場,一面牆上用紅色噴漆塗鴉著「以色列罪惡」(Israel Criminel ),路旁蹲坐著一位伊斯蘭遊民老婦人,大聲咒罵著路人。

早上九點,記者走進知名麵包店「Paul」,問一位五十多歲白人媽媽級店員:「你們怎麼還敢開門?」她看了記者一眼,反問:「你怎麼還敢走出來?」

計程車上,一位第三代移民的奈及利亞裔司機,聽到記者問到恐怖攻擊,先是很激動的說:「我們很憤怒、非常憤怒!那些人(指恐怖分子)都該死!」

它境內有近500萬穆斯林,歐洲最多今年一月巴黎才剛發生《查理週刊》血案,短短十個月又發生這起「黑色星期五」連環恐怖攻擊案。今年以來法國至少出現九次恐攻,這些案件大多有法國本土穆斯林參與其中。為什麼受害的都是法國?這些法國本土的穆斯林,又為何如此痛恨他們生長的國家?

這要從大環境說起。為彌補勞力短缺,法國一九五〇年代開始從北非等國招募大量穆斯林外勞,一九七三年允許這些外勞返回原籍,不過因故未能實現。後來基於人道立場,法國政府允許這些外勞家屬可移民法國,此後穆斯林絡繹不絕湧入。

目前法國有近五百萬穆斯林,歐洲排名第一,占該國人口七.五%。融合這一大批宗教、種族皆不同的族群,就成了法國最重要的問題。

法國政府的族群融合政策,主要是基於「世俗主義」 (Laicite)。這是對過去羅馬天主教廷宰制個人的一種反抗,其內容是禁止個人在公共領域表現其宗教行為。

法國政府希望透過世俗主義,把不同宗教的移民都融入本國文化,擺脫原有身分,培養一致的法式偏好,最後達到「認同法國」的目的。

它要婦女摘頭巾、學校供豬肉餐但這種「世俗主義」原則,在穆斯林看來卻逐漸變成一種有針對性的歧視之舉。

例如二〇〇四年開始,法國禁止個人在學校穿戴宗教服飾,二〇一〇年立法禁止婦女在公開場合戴頭巾。近年來部分城市的學校開始不提供無豬肉餐。

今年一月《查理週刊》血案,源自該雜誌刊登諷刺伊斯蘭先知的漫畫。法國政府認為這是世俗主義「沒有宗教能免於被批評」的例子,穆斯林卻認為這是針對伊斯蘭數的侮辱。

世俗主義政策的受害者,大多數也都是穆斯林。

今年三月有八名蒙彼利埃的穆斯林女學生,因為穿著長裙,被學校要求改變穿著。據法國反穆斯林歧視組織的調查,去年共有一百三十名女學生,因為服裝違反世俗主義原則,被學校遣送回家。

巴黎近郊的特拉普鎮(Trappes),因為警方盤查一名戴著面紗的女子,該女子的丈夫以暴力反抗,後來引發當地穆斯林民眾反彈。

法國當權者並非不知這些政策會激化與穆斯林的矛盾,只是一方面他們堅持「移民須認同法國」的理念,另一方面,法國民眾也恐懼伊斯蘭教——法國《世界報》(LeMonde)二〇一三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有超過八成及七成的法國民眾認為,天主教和猶太教能和法國社會相容,但認為伊斯蘭教和法國社會相容的法國民眾只有四分之一。

這被部分政治人物用來當成吸引選票的工具,近來一部分城市的學校取消無豬肉餐,拒吃的穆斯林學童就只能餓肚子,不然父母就要把孩子送到私校去。這個針對穆斯林的舉動受到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的支持——他正打算競選二〇一七年的總統。

它害穆斯林遭歧視,變恐怖分子許多年輕穆斯林雖在法國土生土長,說得一口流利法語,卻無法得到法國主流民意認同,在政策上又受到歧視,一經煽動就很容易成為恐怖分子。法國參議院今年四月一份報告指出,赴敘利亞及伊拉克參加伊斯蘭國(IS)聖戰的歐洲人超過三千名,其中近半來自法國。法國監獄關押囚犯中,有七成是穆斯林,遠高於其人口比率。《華盛頓郵報》稱法國監獄已成激進主義溫床——今年犯下《查理週刊》血案的兩個槍手,即是在獄中結識。

「世俗主義」原是想擺脫宗教加諸於個人的桎梏,如今卻成為穆斯林遭到歧視的根源。社會學家杜白特(Francois Dubet)今年十月對英國《衛報》表示,世俗主義如今成為宣傳「法國屬於信仰基督敦的白人」的一種方武,有些人要求每個法國人分享一樣的價值觀,其實足想表達「我們不想要穆斯林」。此外,法國世俗主義堅持每個人要「吃一樣、穿一樣」,一個不具名的小學校長認為,學校教孩子須尊重別人的不同,但這些世俗主義卻「毀了我們所教的一切。」

另一問題是:當權者想以世俗主義達成「移民須認同法國」的目標,是否還有意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認為,歐盟各國人口流動已幾無關卡,像比利時境內就有不少來自歐盟其他國家的人口。這種現況下,法國政府再談「國家認同」,不但不切實際,也和歐盟一體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馳。

以結果來看,法國推動的族群融合政策,很難說得上成功。十年前巴黎郊區曾發生暴動,滋事者多為非裔青少年,他們家族在法國已生活數代、說流利的法語,卻受到主流社會排擠。十年過去了,法國種族問題仍無任何改善,如今在巴黎近郊以移民為主的區域,仍是白人勿進。

《商業周刊》記者在現場,採訪在巴黎擔任壽險業務的迪阿米諾(JeromeD'Amario)。他認為,真正被歧視的,是沒有錢的人,「只是他們剛好也蒙面、戴頭巾。」大部分伊斯蘭移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很低,很難從底層往上爬,要怎麼樣在主流社會中生存,「他們現在還找不到路。」

它的民意,加速向反移民勢力靠攏這次恐怖攻擊事件,將會加速法國民意向極右勢力靠攏。法國下個月將舉行大區選舉,這是二〇一七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在這次恐怖攻擊前,「國民陣線」的民調排名第二,其領導人勒龐(Marine LePen),是個強烈反移民的政治人物。在這次恐怖攻擊後,她說法國應該「殲滅」所有伊斯蘭激進分子。「國民陣線」得票率,預計將因這次恐怖攻擊而更加成長。隨著反移民極右勢力當權,法國種族融合將更難見效。即使法國能以武力消滅如「伊斯蘭國」的外敵,但內部穆斯林無法融合,恐怖攻擊的風險不會就此消失。

法國以外的歐洲各國,也面臨類似問題:在這次恐怖攻擊後,波蘭已宣佈不再接受歐盟的難民配額。在難民聚集的法國加萊地區,也發生難民營遭縱火攻擊。移民與當地民眾矛盾,將因這次事件更加激化,這將是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未來的最大隱憂。

撰文者楊少強、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05

麵粉貴過麵包

2016-05-23  TWM

當中國的土地拍賣價格比附近房價還貴時, 不是建商想賠錢蓋房,而是他們看好房市未來走勢。

一位愛打籃球的朋友有次陪企業家二代消遣,場上只看那小老闆運球如飛,唰、唰閃過兩名甲組球星攔截,乾淨俐落上籃得分。沒多久,這位前大專盃明星也拿到球往籃下帶。靠!怎麼前方、上方都是手臂,守得密不透風,硬生生吃個大火鍋。

沒本事蓋人火鍋,老闆付錢請你打球?沒眼色,不讓小老闆充分休閒娛樂能有年終獎金?至於陪公子遊戲的,當然就戲耍一番,襯托領導的神武偉大。同時,拿捏好這界限,職業水準啊!

這段子似乎該放到職場潛規則的勵志書,與財經無關。可是每次讀到中國政府說要壓抑不動產價格的新聞,心裡面就自動浮出這個陪公子打球的畫面:高明,該放的放、該守的守,所以打房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可以一年出十二個,條條貌似致命,價格卻越打越高。對比前面的球賽,這才顯露制定政策官員超NBA的職業水平。

球賽只是生活中的插曲,日子卻要一直過下去,大家更關心的,應該是房價後續走勢。巴菲特說不要預測行情,所以此處僅提供其他專業機構的動作給讀者參考。

台灣的狀況好解,房價有鬆動跡象,從申報的成交價來看,非都會核心區已經下調,就算單價過百萬的豪宅,也在成交量凍結的壓力中下滑。我不知道這些調整夠不夠,但是央行已經修改之前的打房政策,應該是彭總裁察覺別的事件,對台灣經濟穩定影響更大,才在這邊放鬆。

中國的情形複雜許多,官方政策還是旗幟鮮明地說要調控,市場也是交易清淡,可是各地都有麵粉貴過麵包的現象。

如字面上的意義,麵粉是做麵包的原料,除了慈善機構義賣之外,用麵粉加上其他材料,用了水電煤,耗費人工之後,麵包的售價必須高於麵粉,而且是很多倍,這是最粗淺的商業常識;當麵粉價格貴過麵包,顯然有問題。

這句話在華人地產業也常聽到,上個世紀從香港傳出來的。

須知,香港最活躍的商業活動就是炒房,十大首富無一例外,都是從土裡掘金的。李嘉誠等人在說「麵粉貴過麵包」時,表示等待開發的土地價格,比同檔次的商品房還貴。就一張土地所有權狀(在香港與中國,只剩有年限的使用權而已),比鋼筋水泥、架好電線水管瓦斯表、裝了門窗地板可住人的成屋值錢。原因再簡單不過,開發商認為等他把房子蓋好,售價會比土地成本加上這些營造費用高出許多,利潤大到可以彌補這些麻煩與風險。

只要稍微留心中國的報導,土地拍賣價格超過相鄰地區房價的新聞,已經不是單一事件,北上廣一線城市固然如此,蘇州、南京、合肥也是這樣,中國的開發商用幾百億、幾千億人民幣,公開表達他們對未來房市的判斷。

如果不動產持續吸取大陸這經濟體的資源,排擠產業經濟的奶水,那麼全面性的復甦機率就小了。

撰文 / 黑傑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3

出租麵包車生意大減老闆:做落去只因愛「老婆」

2017-02-23  NM

「佢係我老婆嚟o架!跟咗我十年。」溫少基(Siky),一名惹火八十後,說話時七情上面,談及參選美食車的過程時更動以真火地訴說種種不公。唯獨說起心愛的麵包車,臉上才流露起絲絲溫柔;○七年開始踏足麵包車行業,前年全身投入麵包車「懷抱」,創立「BUN FUN VAN」公司,為名貓「尖東忌廉哥」打造過專屬車廂,賺盡目光及人氣。但此盤生意卻是旺丁不旺財,生意額飄忽不定,可由旺季十萬元大跌至近月得數千元。「如果唔係本身鍾意車的話,我都唔會發展到現時咁複雜。」令他願在此行不停掙扎求存的原因,則要由其父親說起。正宗車迷周旋車界過十年

「細個時爸爸有部麵包車,載住一家四口連兩部單車同我哋兩兄妹周圍去,留下好多美好回憶。」背靠住「老婆」的他笑說。十八歲考車牌、坐擁的士、小巴、貨車、巴士及私家車五種牌照的他從專業教育學院的產品工程設計及科技管理學畢業後馬上展開了「車途」。由揸的士至管理的士群,再到維修車輛,他最後選擇落腳在出租麵包車一行。「爸爸以前喺大公司車行做咗廿一年維修,前幾年佢走咗(去世),令我更加唔想放棄麵包車呢行。」其目前手上持有十二部車,全由二手市場購入,主要分為貨車及小巴型兩大類,當中牌子包括有Volkswagen及Suzuki,每部也有動人故事。「呢部『河粉車』以前係由一名伯伯擁有,過去幾十年佢都係用部車風雨不改地送河粉,直到佢老到做唔到,記性又轉差時先賣咗俾我哋。」公司業務包括活動、婚禮、商業宣傳及美食車四大類,收費由婚禮服務車的數千元,至商業宣傳車的兩、三萬起也有,曾經為商場設計比卡超專屬車廂的Siky指麵包車的可愛造型雖得到不少人注目,但實情是留得住印象也難做到每個月有穩定收入。

收入落差大淡季僅得數千元生意

商業宣傳車收費雖可達兩至三萬元,但卻不算「有肉食」。「接呢類單準備功夫好多,事前要成部車重新包裝過,包括梳化換皮同外觀噴油全部一腳踢。另外會提供其他設備,例如發電機或棉花糖機都有。試過有間洗手液公司,要求喺車上安裝來去水設備,要有個鋅盆教小朋友洗手,複雜性相當高,對車無一定研究唔會識。」正因對車抱有熱誠,Siky往往能在有限時間內順利起貨而得客人信任。看似風光,但養車的皮費卻重得可怕。「除咗牌費、保險、日常保養維修、燃油費同司機開支外,最重要係要有停車場同後勤工場作支援,每個月坐底要三萬元。」他指香港地少難有大地方發展車的行業,原先位於西貢的車場最近更受收地起樓影響,被迫搬進流浮山。他指宣傳及活動車生意會受天氣熱影響,也留意到近年各公司對麵包車的反應開始有回落跡象,經濟轉差時更不願豪花數萬做短期宣傳。回望旺季能月賺八、九萬元,Siky坦承要積穀防飢應付淡季。「靜起上嚟得幾千蚊生意真係要食樹皮,拉勻一年淡旺季可能每月只係夠出份糧。」

落選美食車怒指計劃本末倒置

當初令Siky全身投入麵包車行業,正因他看好美食車前景;曾參與立法會小販政策小組委員會討論的他就計劃多次於立法會發表意見,並早於一三年把二手車改為美食車,早着先機的他最後卻於計劃中落選。「政府係認為我嘅計劃書唔夠人好先唔批,但我認為如果唔以我嘅方式喺香港做,根本做唔成。」語出驚人,非出自太有自信,而是現時計劃有太多盲點,首項則源於車身太高太大。「外國個個都用低地台嘅小型車去做,依家香港經營嘅都係大車,設備多咗重咗,地台又高仲要加梯級作連接,傳送熱食、湯水時有一定危險。」由從商角度去看同樣出事。「咁大部車投資額要成七十萬以上,如果只做兩年及只限在八個地方固定做已有壓力,又限死賣咩食物飲品,無得因應時節天氣變通,咁生意邊會易做。」

靠做善事保曝光率幫政黨做宣傳受滋擾

一腔熱血雖得不到發揮,其美食車不能在公眾地方擺賣,但他指派對及私人活動對此仍有需求。不願離場,那就要出計搵生意,例如在婚展擺車宣傳,令更多人知道有相關服務。「花車服務會包埋布置同小巴接送,呢類收費最平三千蚊有找。」在室內放車也遠不及揸出街上吸睛,因此Siky跟尖東名氣貓忌廉哥主人高老闆一直有合作,不少更是慈善性質。「之前高老闆鋪頭最後一日營運時佢有出忌廉哥專車俾市民影相,都有接送忌廉哥出入。之後都有定時出車送貓糧俾義工,去關注流浪貓。」高老闆指跟「BUN FUN VAN」合作能達致雙贏,做善事之餘該專車上年也得寵物展賞識,得以駐場成打卡熱點。但卻意想不到,普通做麵包車宣傳一行,也受到不知名勢力滋擾。「忌廉哥專車試過被畫花車頭同車側,有次幫某『偏黃』政黨嘅議員做宣傳車時都有遇過同樣情況,後來有人傳話叫我小心啲,唔好再幫某類人做事。」果然,你想遠離政治也不代表政治不會找你,而Siky除了會對惡勢力企硬,也希望在此行企穩。「幾個月後會再檢討一次,睇吓有無需要減持車嘅數量,但前景我認為仲有嘅,只差在做到幾多。」他踏着「老婆」的油門,意無反顧地說。

開業資料:15年6月車輛、維修及內外翻新$800,000後勤工場租金上期$12,000公司網頁$20,000購置各種活動設備及維修保養工具$60,000總投資$892,000

營業資料:17年2月(行業傳統淡季)營業額$8,000後勤工場租金$12,000車輛牌費及保險$8,000員工薪金#$20,000維修保養$2,000 燃油及活動雜支$2,000 宣傳$2,000 總虧損$38,000#包一名全職及一名兼職

撰文:黃綺敏攝影:關永浩&梁正平攝錄: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15

一條麵包過百蚊Bo-Lo'Gne進駐香港再望神洲

1 : GS(14)@2010-08-30 21:40:29

2010-8--18 EW

品牌戰略

日本麵包並非新鮮事物,但日本特許經營麵包品牌Bo-Lo'Gne的八十一層丹麥麵包,卻大有來頭,據說在當地日賣六千條只屬等閒事。買包的客人大都專誠透過網上、電話及傳真訂購,然後耐心等候取貨。

為了將麵包生意推廣海外,Bo-Lo'Gne去年夥拍居港日籍夫婦栗原幹直和千加子,在港開設全球第一家專門店,又吼準港人愛先試後買的心態,兼營日式咖啡廳。雖然價錢不便宜,但一樣經常座無虛席,招牌丹麥麵包更是日賣三十至五十條。短短一年已做到收支平衡。

異鄉創業,栗原面對一大籮經營和文化難題,驅使他咬緊牙關硬闖的,是將Bo-Lo'Gne麵包推廣到中國的夢想!

不好意思,現在登記的話,要等四十五分鐘才有位。」周末下午的Bo-Lo'Gne咖啡店,每隔數分鐘便有人登記等位,當中不乏情侶、三五成群的年輕人、一家大細甚至日本人。記者偷瞄店員手上長長的等候名單,她笑言平日下午更誇張,顧客多是上班族,會乾脆站在門口等候,非常熱鬧。

八十一層麵包

聞名日本

Bo-Lo'Gne是日本麵包品牌,以製作八十一層丹麥麵包聞名。在日本,Bo-Lo'Gne的總部主要提供食材和培訓,讓加盟的特許經營麵包工廠製作麵包,再出售到日本各大零售點,或由客人直接致電廠商訂購。

栗原幹直說,自己本來經營電子產品貿易公司,年多前認識Bo-Lo'Gne的高層。對方有意將產品推廣至中港兩地,但日本那一套未必可行。「Bo- Lo'Gne在香港的知名度不高,單靠品牌效應未必行得通。」因此,Bo-Lo'Gne希望利用栗原的中港生意經驗和人脈,進一步拓展他們的麵包生意。

「我希望給自己多一份挑戰!」全因這個念頭,栗原毅然撈過界,去年與Bo-Lo'Gne合作,在蘇豪區以特許經營模式開設全球首家Bo-Lo'Gne麵包零售和咖啡店。

栗原表示,香港麵包遠比日本麵包便宜,如果沒有嘗過Bo-Lo'Gne的真正滋味,很難說服消費者在超市掏腰包購買這種「豪華級」麵包。所以Bo- Lo'Gne授權栗原在港開創首家專門店。「我們不只以麵包店作招徠,更會用好的方法處理麵包,客人覺得好味才有興趣買回家試。」

港員工易教難留

至於日本客人,千加子謂他們多會選擇外賣服務:「我們保留Bo-Lo'Gne在日本的傳統銷售渠道,每天為下定單的客人送上新鮮麵包。日本同鄉已習慣這種購買模式,亦樂意多付幾十元運費。」在異鄉創業,可說困難重重。千加子慨歎最難是留住好員工:「港人視轉工為一種需要,甚至是實力的表現。」在日本,即使是學生見習生,大部分畢業後都會留任同一家公司,甚少轉職。

千加子說,日本人對煮食品質很講究,多會為員工提供長時間培訓。但現時他們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學生,做數個月便離職,很頭痛:「幸好港人做事醒目,一教就曉,但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班底。」故此兩個月前聘請了一個日本二廚,協助栗原的煮食工作。

租金低東京兩成

在香港做零售生意,租金高昂是致命傷,栗原卻有另一番見解。現時Bo-Lo'Gne咖啡店位於蘇豪區較上位置,面積約三百平方呎,月租二萬元。栗原夫婦說,如果選蘇豪區較下、甚至中心的位置,租金起碼貴兩倍以上。

話雖如此,整體成本已遠比東京廉宜:「如果在東京開一家面積一樣的咖啡店,開業成本至少四百六十萬港元。我們在港聘用了十分有經驗的設計師、空運器材、預繳租金等,都只用了三百五十萬左右。」至於營運成本,香港消費物價指數較日本低。除了食材及水電煤費用較便宜外,租金更「平」幾截。「以蘇豪區旺址租金,頂多能應付東京二線地區的租金。銀座?池袋?想也別想!」

借貸擴充門檻高

要將生意搞大,少不免要向銀行借貸,只是外國人在香港不容易借錢。千加子說,在日本向銀行借錢創業或擴充業務,只需提供入息證明及生意藍圖,再加上推薦書,取得資金基本上十拿九穩。反觀香港,一來本地借貸門檻高,二來他們是「外國人」,向本地銀行借錢難過登天。

「與港人合作是出路之一,但有朋友試過,結果因為大家的生意文化不同,最後不歡而散,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們正嘗試向日本財務公司借貸,「息高也沒法子,希望盡快在九龍區多開一間分店,然後趁上海租金仍未升到瘋狂地步進駐當地,畢竟把Bo-Lo'Gne麵包推至中國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能否在神州大地攻城掠地仍屬未知之數,但今天Bo-Lo'Gne暫時得以站穩陣腳,主要依仗三大經營策略。

策略一:

堅持純正日本味

不少人愛取笑日本人死腦筋,做生意不懂變通。栗原卻認為堅持日本純味,才是營商之道。「日本人做日本食品,才是王道。」栗原在年輕時曾在日本咖啡店學廚,對煮食情有獨鍾;妻子千加子則是日本麵包的頭號粉絲,在家鄉常以包代餐。兩口子認為,只有堅持日本人的飲食及烹飪經驗,才能做出一樣的日本味道:「有幾次本地客要求我們把法式多士弄得更香脆,但我們解釋這是日式做法,不能改。」為了保持日本純味,除了主廚到品質監控員全是清一色日本人外,栗原亦特意向有質素的日本食品供應商買主要食材,麵糰則由母公司每月空運到港,再保存在攝氏零下十八度的冷藏庫。

策略二:

麵包限量供應

Bo-Lo'Gne的招牌丹麥麵包雖然售價不便宜,一條四磅包便要過百元,但經常未到下午五時就全部售罄。周末更誇張,中午連小甜包都一個不剩。為免客人白走一趟,栗原夫婦推出麵包預訂制,鼓勵顧客訂購,並設每日製作上限。一來可穩定供應量,不會供過於求,亦可保持產品質素。

除了限量供應,栗原又不時接受媒體採訪,增加店舖的知名度。夫婦二人亦歡迎網客為食物拍照,再放上網分享食後感受,變相成為另一免費宣傳手段。

策略三:

全年無休方便顧客

開業不覺一年,千加子說,除了去年八月曾試行星期日休息外,再沒有試過休假:「我們原本希望在周末大掃除及研究食譜,但很多顧客一見我們在店內,都會問做不做生意,最後只好星期日都開工。」千加子笑謂現時最希望可以和丈夫回鄉探親:「工作太忙了,畢竟沒有回日本一年,到底有點想家!」

日本顧客:

「從前在日本住時早已聽說Bo-Lo'Gne十分好味,卻從未試過。很開心它現在來了香港,我早前嘗過一次,真的很甜很軟,做得很好。所以今天再和朋友來光顧。」本地顧客:「第一次光顧這咖啡店,從網上知道是很出名的,但沒料到周末要等這麼久。剛吃過甜品及主飯食都覺得不錯,價錢在蘇豪區來說算很合理,會再來光顧。」

本地顧客:

「第一次光顧這咖啡店,從網上知道是很出名的,但沒料到周末要等這麼久。剛吃過甜品及主飯食都覺得不錯,價錢在蘇豪區來說算很合理,會再來光顧。」

Bo-Lo'Gne

Bo-Lo'Gne發源地為日本京都,第一家店於一九九七年在大阪開業。總部以特許經營模式授權麵包工廠製作麵包然後批發,香港分店為全球首家品牌同名的特許經營零售商及咖啡店。

Bo-Lo'Gne主打丹麥麵包,祖師爺將一般四十層的丹麥麵包技術,推至八十一層,讓面包帶着層層大理石般的紋理模樣,味道與日本麵包相近,甜且軟,外皮鬆脆。Bo-Lo'Gne丹麥麵包在日本被視為送禮潮物,喜慶場所亦不時見到Bo-Lo'Gne麵包的蹤迹。

a : 皇牌丹麥麵包分成不同磅數出售,最低消費十八元兩片。

b : Bo-Lo'Gne烘方包,配上小倉抹茶及老闆至愛的日式特甜紅豆醬,洋溢濃厚日本味。

c : 除了母公司規定的包款及菜式外,栗原還會自創產品,總部批核後可獨家出售。圖為自家製果醬及不同口味丹麥小甜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60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 成華航祕密武器 打造幸福經濟艙 麵包量產待考驗

1 : GS(14)@2011-02-03 00:23:16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878[/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48

【一周必看】阿信屋開麵包舖 網購唔玩喇喎

1 : GS(14)@2014-12-28 23:01:53





售賣零食為主的阿信屋,近年積極開拓其他市場,如化妝品及茶餐廳,致力令業務多元化。母公司CEC國際早前宣布將會開設的首家麵包舖,將於一月五日於樂華邨試業,命名「759麵包工房」,更會設置自家烘焙工場。主席林偉駿表示未來或會擴展,以照顧其他地區的阿信屋分店,下一家暫定於上水開設,但有待房署審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28/18983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05

周顯 炒股密碼 麵包貴過麵粉的日本

1 : GS(14)@2015-02-25 10:14:03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9023&search=1
朋友S君和我一樣愛吃喝玩樂,享受人生,兼且非但熱愛歷史,更是個學習日語的日本通。不過,他的學習日語過程比我認真得多,也富貴得多,他是聘請私人補習上門教授的。皆因,他是一個隱形富豪,而我既非隱形,也不富豪,水平自然是差了一班。

原來S君在東京市中心買了一間豪宅,一千多呎,能夠望到東京鐵塔,大家不妨猜猜是多少錢?答案是﹕八百萬港元。這又牽涉到另外的一個問題﹕東京的建築費明明比香港貴得多,為甚麼它的樓價居然如此便宜呢?這豈不是麵粉貴過麵包了嗎?

答案一共有兩個:第一,香港的所謂建築費計算,是有作大成分,因為發展商多半也兼營建築商,在建築費裏出蠱惑,所以真正的建築費,其實並不如宣稱的那麼貴,只是故意欺騙和誤導公眾而已。

第二,則是麵粉當然不會貴過出爐的新鮮麵包,可是貴過隔夜麵包,卻是有可能的。這正如二手衣服的價格,也往往低於布價。所以,新樓價格不會低過建築費,但二手樓平過建築費,卻是大有可能的,尤其是,日本人喜愛新樓,不喜歡住別人住過的二手樓。

周顯 (逢周二、五見報)
資深投資者,著名股評人,股壇教育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88

【飲食籽】沖繩人氣炸麵包 登陸旺角

1 : GS(14)@2015-05-26 00:03:10

最近路過旺角朗豪坊十樓轉角位時,不期然會被柱上一頭可愛大獅子和麵包師傅公仔吸引着,原來這個常有pop-up cafe進駐的舖位來了位新住客,就是來自沖繩的Antoshimo Cafe& Bakery。



(左)紅芋年糕(右)黑芝麻年糕,各$20。

店家全部食材也是由沖繩直送,包括海葡萄水雲沙律中的特產海葡萄及水雲,並非時常有,這次來剛好有機會一嚐。$68

個人最愛是沖繩苦瓜芝士奄列配黑咖喱炊飯,配上沖繩苦瓜,鹹鹹甘甘的,非常醒胃。$45



Antoshimo由一位沖繩爸爸開設,開業七年共有四間分店,但獨沽一味只賣炸麵包〝あげパン〞,香港分店就加有其他飯麵類。與坊間一般炸麵包不同,〝あげパン〞是饅頭及麵包的混合版,只用自然酵素及不加膨脹劑、防腐劑,較健康。麵包雖油炸,但不覺油膩,細問下發現秘訣在於做包時重覆碾壓麵糰,令表面光滑不吸油,並要用日本製的A級日清芥花籽油,純度較高,令炸物特別爽脆。包面還摻滿很多小粒的炸米粉,即是由米磨成粉後再炸成的粒粒,配合鹹、甜餡料及一小塊麻糬,頗考工夫的。麵包即叫即炸,雖然等候較久,但上桌熱呼呼的,入口香脆鬆軟,煙煙韌韌,難怪高峯期時每日能賣四百多個。



餐廳牆上畫了不同顏色及造形的沖繩吉祥物獅子Shisa(シーサー),女生們不禁要說句「卡哇伊」呢!

店中的可愛麵包師傅公仔,原來是老闆三位愛女畫的,是她們心目中的爸爸模樣,難怪店名“Antoshimo”是以這三位千金的名字合併而成。



不過,炸麵包對我來說只是甜點,個人最喜歡的反而是炊飯。用上沖繩特產泡盛酒、水雲、雞肉、香菇及日本醬油煲成的炊飯,較平日吃的飯濕潤煙韌,味道有點像日本吃到的雞肉飯糰,不用其他配菜已經能吃上一大碗。最正是朗豪坊正慶祝開業十周年,食滿港幣三百元,就送Godiva、Häagen-Dazs、Make it雪糕球一個,飯後甜品也慳番。記者:黃依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3/191573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65

【飲食籽】新登場紫薯吉士撻 章魚燒扮麵包?

1 : GS(14)@2015-07-23 01:44:59

今個暑假,去大阪食章魚燒好?抑或去沖繩食紫薯好?計我話,不如先在香港試試這幾款甜品再決定,也未遲。A-1 Bakery話咁快就30歲生日,賀壽第一炮是早前推出的多啦 A夢日式極厚班戟,而第二彈則是與日本樂桃航空crossover的幾款大阪及沖繩美食。大阪代表睇落十足一粒章魚燒的章魚燒麵包,脆卜卜的外層包住 Q彈又軟綿綿的麵包,加上關西口味的燒汁,夠惹味。而沖繩版本就將當地名產黑糖、海鹽及紫薯炮製出「沖繩三重奏」,包括有自家製黑糖雪糕及泡芙、滑嘟嘟的紫薯吉士撻,以及海鹽焦糖燉蛋,三款也是炎夏的透心涼之選。記者︰黃依情



大阪章魚燒麵包$15(五粒)

沖繩三重奏$6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719/19224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