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國小夢】造假救妻者:先咬牙好好活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713

廖丹用「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總結自己此前41年逐漸邊緣化的人生。「五六年以後的事兒,現在想得太多也沒用。先咬牙好好活著吧。」

2012年12月29日晚上,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快餐店前,廖丹用9600元買了不到一年的二手三輪車被偷了。車上還有他為過年置辦的食品和為剛透析完的杜金領買的一千多元的藥品。

「這裡的飯便宜。」每一次帶妻子透析後,他總會來這裡。這一次他為自己的大意而懊悔,更重要的是車上還有妻子賴以生存的藥。

對原北京內燃機總廠下崗工人廖丹來說,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冬天。2012年12月27日下午,廖丹從法院取回緩刑執行通知書。這意味著這個曾經為了維持患尿毒症的妻子透析騙取了17.2萬元醫療保險的北京男子可以翻過人生不太光彩的一頁。

「你要7月15日之前問我我幸福嗎,我真的要罵人了。我現在挺幸福的,以後會越來越幸福。」廖丹的微笑流露出久違的從容。

由於詐騙案一審開庭時獲得了媒體關注,2012年7月15日,廖丹收到珠海政協委員陳利浩17.2萬元捐款。這筆錢讓廖丹能及時退贓。這為廖丹在新年來臨之前的12月7日,換來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罰金3000元的輕判。

憑著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籌集的50萬元的捐款,廖丹暫時不用發愁妻子杜金領的醫藥費了。這筆錢足夠讓她換腎,即便沒有腎源,也能維持她透析五至六年。六年以後,來自河北易縣的杜金領就滿45歲了。到時候作為北京人的配偶,她也可以獲得北京戶籍,加入北京城鎮居民醫保體系。

「五六年以後的事兒,現在想得太多也沒用。先咬牙好好活著吧。」廖丹說。

醫藥費有著落後,心情好轉的杜金領病情才穩定下來,不再像以前一樣「三天兩頭叫救護車,一邁腿就要花錢」。除了每週兩次透析,她每兩天還能織出一個串珠手包,在淘寶的愛心網店上發售,售價300元。廖丹則負責發貨。

即便是在接受採訪時,杜金領手上的編織也一刻沒有停下。她坐在客廳裡的雙人床上,靠著一台電暖氣,周圍擠擠挨挨擺滿了編織零件。網友們捐來的二手箱包飾品也被放上網店出售。

「現在大家還在關注,等這事兒完了,沒音兒了,網店也就不行了。」杜金領不乏緊迫感地說。這個8月開張的網店曾長期無人問津,直到11月一名記者上門採訪時幫忙發了一條微博,引發了媒體又一輪報導,生意也旋即火爆到斷貨。

如今,這個銷量起伏的網店寄託著一家人經濟獨立的希望。「我也不要求掙得太多,(一個月)兩三千塊錢,夠吃就行了。」杜金領說。

很長時間以來,這對廖丹一家來說是個並不容易實現的願望。廖丹用「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總結自己此前41年逐漸邊緣化的人生。這個從小在皇城腳下玩大的北京人,在上世紀末北京城第一代房屋改革時搬到了三環邊的甜水園。1997年,小學學歷的廖丹又在國企改制大潮中從北京內燃機總廠下崗。2003年,廖丹用僅有的十萬塊錢買下東南五環外郎辛莊的一處小產權房安頓下一家三口。四年後杜金領患上尿毒症,每月近5000元的醫藥費負擔落在這個每月只有不到2000元低保收入的三口之家。

由於手續繁瑣,杜金領至今仍沒有在老家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來北京打工20年,她供職過的單位無一給她上過醫保。唯一適用於杜金領的北京城鄉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也因報銷週期過長(三個月)被沒錢周轉的廖丹放棄。

「其實像我這情況應該也挺多,我這是比較幸運的。」廖丹說。在中國,像廖丹妻子杜金領一樣的尿毒症患者達200萬人,而尿毒症只是國家衛生部列出的可能因病致貧的50種大病之一。

事實上,貧病和不安並沒有遠離幸運的廖丹。

當前兩天廖丹所屬的朝陽區六里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向他詢問起網店收入情況時,廖丹果斷地表示,為了保住最低生活保障金,願意關閉網店。

廖丹患有嚴重的II型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治療,而他的醫保報銷上限「抓一次藥就用完了」。保住低保戶的身份,廖丹還能享受北京城鄉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下的二次報銷。街辦工作人員最終並沒有要求廖丹關閉網店,也沒有撤銷他的低保。

「辦事處的人對我們一直挺照顧的,能給辦的全給辦了。但他還是得按照國家規定來。」廖丹解釋道。

在這個寒冷的歲末,廖丹正忙於借錢重新置辦一輛三輪車,因為新的一年,他依然要每週兩次往返四小時帶杜金領透析,還要每天騎車20分鐘送兒子上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77

資產「逃跑」引出司法文書造假疑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7904

一群投資客以借款方式投資煤礦,但煤老闆及公司股權和資產突然轉移,而涉及的多份司法文書,或無效,或相互牴觸,甚至出現同一編號內容不同的疑似偽造情況。債權人還發現,借款合同中的公章也系偽造。難道這徹頭徹尾就是一場騙局?

這個年關注定難過,對於烏魯木齊名佳煤業有限公司(下稱名佳煤業)的十多位債權人而言,他們擔心過去近兩年時間裡投入的總計約1.6億的資金,可能永遠要不回來了。

宣佈這個噩耗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法院的一份調解書、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法院的一份民事調解書和一份執行裁定書,加上兩份烏魯木齊市第二公證處的公證書。

幾份文書共同指向一個「法律事實」:名佳煤業已無法償還債務。

然而,事後檢視,這幾份法律文書存在著各種漏洞,或無效,或相互牴觸,甚至發現編號一致內容不同的疑似偽造情況。

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院已糾正了錯誤調解,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也介入調查,這些司法文書的錯漏究竟如何造成,或將有一個解答。

以煤抵債

2012年4月,當毛萍走進名佳煤業總經理張明偉的辦公室時,並沒有注意到門口徘徊者異樣的眼神。一個月之後,她才知道,這些人都是名佳煤業的債主,他們當時在心裡嘀咕:又掉進來一個。

名佳煤業成立於2006年9月5日,註冊資本95.9萬,是一家「六證」齊全的煤業公司。2011年8月,新疆昌吉人張明偉取得了公司34%的股權,並擔任總經理。

此前的2011年4月,張明偉就已經開始以煤炭為「餌」,尋找資金和合作者。

經營運輸公司的何邦海是張明偉最早的借款人。2011年4月和6月,張明偉兩次以個人名義向何邦海借款,說要用來收購名佳煤業的股份。這兩次,張明偉不僅借到了錢,而且成功引起了何對煤礦的興趣。

「我最早借了他150萬,後來他還了100萬。」何邦海回憶,張明偉取得煤礦後,又開始借錢以開採煤炭。當他說要借錢買車輛時,何邦海沒有多想,拿出了340萬買了十輛工程車借給名佳煤業。

名佳煤礦鄰近烏魯木齊縣天山大峽谷風景區,曾是煤礦自燃區,但也因此有大量優質的無煙煤。陽光下閃著金屬亮光的的煤塊堆成小山,任誰都覺得是隨時可變現的硬通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很快,張明偉的償付能力「出現問題」。他向何邦海提出以煤炭抵債。「當時我們約定每噸煤炭70元,給4萬噸。」在烏市,煤炭每噸價位在330元左右,這個價格意味著很大的利潤,何邦海答應了。

從此,煤礦是否能順利開採,也成了和何邦海息息相關的事。每一次張明偉缺車、缺錢,何邦海都繼續出錢,而且心甘情願。

「那時想,煤炭只要運出來就有錢了。」有時是50萬,有時是100萬,何邦海前前後後支付了數千萬的資金,其中不少是向親戚朋友拆借來的。2012年2月,張明偉索性和何邦海簽了個協議,將50萬噸原煤低價銷售給何邦海,以抵償已高達3500萬的債務。

何邦海也是事後才知道,張明偉對付其他債權人的手法大都一致,先是借款,然後將煤炭賤價抵債。一旦債權人應允,那麼他們將寄希望於將煤炭變現而付出更多,結果不但煤炭沒有到手,反而資金投入越來越多。

「就好像眼前吊了根胡蘿蔔,一直走,永遠也吃不到。」一位債權人回憶說,那時礦上堆了50萬噸煤,沒人會懷疑名佳煤礦還不了錢。

「說是懷疑,其實後來也有一些。」四川債權人楊迎春後來反思,並非沒發現有問題,但已投入很多錢,如果不繼續打錢,那之前的錢也拿不回來,演變成不得不給錢,「明知可能有詐也要硬著頭皮上」。

事後,債權人們統計發現,名佳煤礦欠下的債務共計約1.6億,其中債權人楊迎春一人就高達5500萬。

股權資產大轉移

在礦山上,堆放著50萬噸原煤,纍纍如小山。正是這些堆放的煤塊支撐著楊迎春等人收回投資的信心。

「其實按正常出煤,名佳完全還得起錢。」曾負責過煤礦日常運營的債權人張世雄說,名佳煤礦最多時一天出過4萬噸煤,前後產煤約120萬噸,運出了80多萬噸。

問題是,那近在眼前的煤炭,似乎永遠都運不下山。評審沒過、手續不全、沒有「路條」,都成了拉出煤炭的攔路虎。這些反過來還成為張明偉繼續從債權人兜裡掏錢的理由。

毛萍在2012年4月份簽下了300萬元的購煤合同,共計一萬噸。僅僅運了150噸,就被告知沒有「路條」,不能運煤。之後,因為當地政府要修路,長達半年的時間內,名佳煤礦徹底不能運煤。於是,毛萍成了最後一個掉進張明偉坑裡的人。

此時,多位債權人已失去耐心,不斷堵著門向張明偉追問欠款。由於在辦公室外見面的次數多了,毛萍這才知道名佳煤礦欠了那麼多人錢,心中不免惶恐。

緊接著,又是一個意外的消息。

「名佳煤礦已經不是張明偉的了,也已經沒有煤了。」何邦海說。

烏魯木齊油城行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油城行」),以名佳煤業債權人身份進駐煤礦。包括何邦海在內的其他債權人被迫退出。

後來他們打聽得知,2012年5月1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一份民事調解書顯示,2012年元月,名佳煤業及張明偉向新疆人馬炳臣借款1.5843億,利率為同期商業銀行的四倍(法律允許的民間借貸最高利率),借款期限為2個月,張未能按期還款。

調解書認定,名佳煤業及張明偉向馬炳臣承擔本息共約1.68億的還款責任,這筆款項將以名佳煤業儲存的50萬噸原煤,以及今後開採的100萬噸原煤抵償給原告。

這意味著,一直支撐著債權人信心的煤炭,名佳煤業將不再擁有,希望像肥皂泡一樣破了。

壞消息不止於此。面對找上門的債主,張明偉告知,早在2012年4月份,他名下的34%的名佳煤業的股份,就已經轉讓給了一個叫羅霞的人。這一切此前不為債權人知曉,但已通過變更工商資料成為事實。

羅霞和馬炳臣,分別是油城行老闆方濤的秘書和駕駛員。在前去逼問的幾位債權人要求下,張明偉還簽下了一份按有手印的說明書。

驚人的是,在說明書中,張明偉坦白,自己其實並未同意轉讓股份給羅霞,也未向馬炳臣借款逾億,一切只因自己向油城行借了高利貸,油城行欲實際控制名佳煤業。由於張明偉已被逮捕,油城行拒絕採訪,南方週末記者未能核實說明書內容的真實性。

股權轉移的消息傳開,債權人們一下慌了。「我們找了律師,但律師說這個案子他們接不了。」楊迎春說,找了3家律所都不肯接,因為這是高院的調解,「打不贏」。

債權人也試圖和油城行協商,但最終沒有達成一致,感到無望的債權人選擇了上訪。2012年10月22日,何邦海、楊迎春、毛萍等四十多位債權人及家屬來到烏魯木齊縣委上訪。

當地警察將他們帶走。在公安局,背負千萬巨債的何邦海深感名佳煤業還債無望,以頭撞牆,幸無大礙,還意外牽扯出了不為人知的一面。

疑似偽劣文書

何邦海的身體維權方式讓當地公安大為緊張,為向何邦海說明「事理」,辦案人員拿出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法院的一份執行裁定書複印件。

這份司法文書顯示,2012年4月23日,米東區法院作出一份民事調解書,認定名佳煤業和張明偉於2011年12月底應付馬炳臣兩筆借款本息共約284萬,但張未履行確定義務,於是該院於2012年4月26日立案執行,當事雙方協商,張以自己在名佳煤業的34%股權及豐田越野車一部還債。

「這相當於3000多萬抵了290萬的債。」毛萍說,當初張明偉等人收購名佳煤業95%的股權花了9000萬元,這一抵償太不正常。

蹊蹺的是,米東區法院後來的執行裁定書,卻出現了兩個版本:一份落款為2012年5月11日,一份是2012年8月8日。債權人王遠文說,前者是撞牆的何邦海家人從公安機關手中獲得的,蓋有法院公章,後者是律師從法院調取的,直接從電腦輸出打印,沒有蓋章。

兩份文書,編號一模一樣,但時間、審判員信息完全不同。8月的那份沒蓋章,但簽字的審判長杜浩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記得此事」。5月已蓋章的那份又是怎麼回事?該法官未再說明。

兩份文書字體不同,但內容完全一致:將34%張明偉股權轉讓給油城行老闆方濤的司機馬炳臣。

矛盾的是,與米東區法院立案執行時隔兩天,張明偉名下的股權,其實已轉移到方濤的秘書羅霞名下。

債權人代理律師從自治區工商局調取的工商資料顯示,2012年4月28日,名佳煤業召開股東會議,同意吸收羅霞為新股東,並同意張明偉將名下34%股權轉讓給羅霞。

根據股東會議記錄,與會的股東有5人,其中張明偉、張英和王玲三人並未實際參會。這裡出現了兩份公證書,一份是張明偉委託了一個叫孟源的男子代為行使股東權利,另一份是張英和王玲委託孟源代為行使股東權利。

「可以確定,其中一份張英和王玲的授權委託書的公證文件是偽造的。」何邦海說,該文件顯示是由烏魯木齊市第二公證處做出的2012年第13360號公證書,顯示張英為女性,但事實上股東張英為男性。

南方週末記者發現,公證書上張英的身份證號碼少了一個數字,而股權書上完整的身份證號碼,經公安部門公民身份證系統查詢,張英確為男性,籍貫為河北保定。

債權人後來從烏魯木齊市第二公證處查詢的編號13360的公證書,實際是一份債權文書公證,內容為證明李付清與劉彬兩人的借款合同真實合法,這兩人與名佳煤業的糾紛毫無瓜葛。

王遠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曾經向張英本人求證,對方稱自己對股權變更一事並不知情,此外,張明偉向他否認編號為13356的張明偉委託孟源的公證書的真實性。

上述股權變更如何通過工商部門的審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局沒有接受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可以確定的是,在這次疑為「被代表」的股東會議之後,張明偉的股權完全轉到羅霞名下,當初與何邦海等人訂立經濟合同關係的張明偉,瞬間與名佳煤業毫無關聯了。

更悲催的是,他們還發現,當初與張明偉的合同,蓋的名佳公司公章系偽造。在他們紛紛上訪之後,名佳煤業給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的一份情況匯報中也確認公章造假,但認為這是債權人與張明偉本人之間的民事糾紛,債權人是在以非法聚眾鬧事等方式,意圖脅迫名佳煤業償還「虛假債務」。

錯誤調解書

張明偉及名佳煤業的股權、資產轉移至油城行老闆下屬名下,不止於米東區法院的調解、工商局的股權變更登記,而是「三管齊下」。

2012年5月17日,新疆自治區高級法院作出了前文所述的民事調解書,調解的同樣是馬炳臣同名佳煤業及張明偉之間的債權關係,以150萬噸原煤抵償高達1.68億(本息)的債務。

對於極短時間裡,同樣兩方當事人的債務,分別在基層法院和高級法院分立,而不合併處理,何邦海感到困惑。償還馬炳臣的1.68億與張明偉欠其他債權人的1.6億債務相當,由此,他甚至懷疑前者是否屬於虛構,以轉移股權、資產,逃避真實的債務。

「最緊要的是,民事調解不能損害第三方的利益。」何邦海說,名佳煤礦有諸多債務的情況下,即使張明偉與油城行確實存在債權關係,自治區高院的調解書也不應該排斥其他債權人利益。

就此,何邦海到自治區高院上訪。2012年11月2日,高院作出民事裁定書,認為「新的證據證實原調解協議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情形,本案應予再審」,決定終止執行原調解書,另組合議庭再審。

在給何邦海等人的那份說明中,調解書的當事方之一張明偉表示,在接到高院通知後,他前往時經辦人員不在,「之後法院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的調解書。」2013年2月4日,自治區高院以案件在審為由,沒有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

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2012年12月,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逮捕了張明偉。而此時狀告他的,不僅有何邦海等人,也包括了油城行。油城行老闆方濤拒絕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表示相關情況應詢問警方。警方以案件在偵為由,不接受採訪。

幾乎沒有債權人對挽回損失還抱有信心。張明偉被抓後,法院查封保全了名佳煤業的資產,但債權人仍聽說有人不斷在往外運煤。一位債權人在聽說曾帶給他財富夢想的黑色小山只剩下了一半大小後,氣憤過後也能無奈地嘆氣:「那又有什麼法子?」

(應採訪對象要求,毛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63

什麼樣的公司有財務造假嫌疑?轉載 Passion啟航

http://xueqiu.com/5780378715/23165945
什麼樣的公司有財務造假嫌疑? 轉載
——來自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的啟示
陳 彬 劉會軍

2011年,中國概念股特別是中小公司股票集中遭遇美國空方「阻擊」,甚至在2011年3至6月份一度引起拋售中國概念股的狂潮。中國概念股之所以被集中做空與中國企業在赴美上市(尤其是反向收購)過程中過度包裝和財務造假有關,但是,也與幾家做空中國概念股的專業公司推波助瀾有關。其中,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在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浪潮中以其精準的出擊贏得了無數的爭議和關注。在進行制度性反思和修補的同時,這兩家公司發掘和質疑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的手段也許同樣值得我們思索和借鑑。他們是如何精準的發現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他們有什麼特別的指標體系或方法嗎?本文的目的就在於探討香櫞和渾水公司發現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的方法,以期為我國監管層改進對上市公司監管工作提供一些借鑑。香櫞公司與渾水公司做空中國概念股自誕生以來,香櫞公司(C i t r o n)和渾水公司(M u d d yWaters)共做空23家中國概念股,其中紐約交易所上市公司4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16家,多倫多交易所上市公司1家,在美國OTC交易的上市公司2家。在被做空的中國概念股中,有7家已經被退市,1家被停牌,有11家出現60%以上巨幅下跌,另有2家公司尚處於做空戰役之中。並且,這些公司在被做空之後,公司及其高管大多遭到了監管部門的調查或集體訴訟。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的具體戰績如下:
香櫞公司由安德魯·萊福特(Andrew Left)創立,其主要業務為做空,但並非專門針對中國概念股。自2006年至今,香櫞公司共做空18家中國概念股,其中2006年2家,2007年4家,2008年1家,2009年2家,2010年3家,2011年6家。這些公司中有2家來自紐交所(新東方和東南融通),14家來自納斯達克,2家來自OTCBB。除在新東方上失手和哈爾濱泰富電氣的做空戰役正在進行之外,其他的做空均以香櫞的勝利告終。目前,有6家公司已經被退市,5家的下跌幅度在90%附近或以上,4家在70%左右,1家在20%左右。
渾水公司由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創立,是一家專門為做空中國概念股而成立的公司,其公司名稱中的「渾水」即取自中國成語「渾水摸魚」。自2010年中至今,渾水公司共正式做空5家中國公司(中國高速傳媒被香櫞和渾水公司同時做空),其中2家公司已經被退市,1家被停牌(結局很可能是退市),另2家分別出現60%和70%左右幅度的下跌。此外,渾水公司還針對另一家中國概念股公司展訊通信以公開信的形式列出了許多疑點,希望管理層能給予答覆,但並未發表正式的做空報告。與香櫞公司的做空對象主要來自納斯達克不同,渾水的做空對象有許多都是規模較大的公司,如來自紐交所的2家公司和來自多倫多交易所的嘉漢林業,嘉漢林業在被做空之前市值高達70億美元。
鯊魚是如何聞到腥味的?針對上述23家公司,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一共發表了39份研究報告,通過對這些研究報告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發現上市公司身上的何種腥味吸引了做空者的到來。通過報告可以發現,香櫞公司和渾水做空中國概念股的理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市場理由的做空,另一類則是基於違規理由的做空。
一、基於市場理由的做空基於市場理由而針對中國概念股發起的做空比較少見,僅有新東方、金融界、奧瑞金種業和斯凱網絡屬於此類。香櫞公司在2009年建議做空新東方的理由主要是跟中國的同類公司相比,新東方已經被高估。被香櫞公司拿來作對比的是華爾街英語,因為當時華爾街英語被以1.45億美元的價格轉手。香櫞公司做空金融界的理由則是認為金融界當時收入的大幅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的股價大幅上升)是因為中國火爆的股市,而這是不可持續的,且與同行相比,金融界已經被高估。[1]質疑奧瑞金種業和斯凱網絡的理由則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並不誘人。
香櫞公司在以市場理由做空中國概念股方面並不成功,如新東方在被香櫞做空之後股價上升了超過100%,奧瑞金種業和斯凱網絡的下跌幅度也不大,這反映出香櫞公司在對公司進行市場估值方面並無特別優勢。香櫞公司的創始人萊福特也承認在預測公司的市場前景方面,他失手頗多,但是,他值得自豪的是在揭露公司的財務造假方面從未失手。
二、基於違規理由的做空除新東方等4家公司之外的中國概念股都是被香櫞和渾水公司基於違規理由做空的,而這些違規指控都可歸結於一點,那就是「財務造假」。通過報告可以發現,公司造假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是發現造假的突破口卻如此相似。香櫞和渾水公司儘管在具體的調查手段上有所不同,比如,香櫞公司更加依賴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等公開信息的分析和對照,而渾水公司由於是律師創立的,較多地採用了暗訪、走訪客戶及經銷商等實地調查手段。但是,吸引他們對公司展開調查的突破口卻是類似的。香櫞公司在其報告中也一再強調,發現公司造假根本不需要多少高深的財務知識,也不需要多大規模的調查,只需要具有常識和一點點的盡職調查。那麼,是什麼樣的理智幫助做空者鎖定獵物的呢?
剔除上述4家基於市場理由被做空的中國概念股,在剩餘的19家公司的做空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反覆出現的突破口,而香櫞和渾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根據這些突破口和進一步的盡職調查對公司的財務報告提出質疑的(見表1)。
香櫞和渾水在其報告中認為這些特徵和財務造假有極強的正相關性,具體情況如下:1. 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有些公司的業績太好了,好得都不像真的了。香櫞的研究報告中反覆出現的一個詞彙是「too good to betrue」;反覆強調的一個邏輯是,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每家企業只能取得平均的利潤率,除非這家企業有足夠合理的理由,如先進的技術、行業的領頭或壟斷地位等。如果理由不夠充分,而企業又取得了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那麼,財務報告存在造假的可能。
廚房小家電生產商德爾集團(Nasdaq: DEER)公佈的平均年增長率為400%,毛利率比行業龍頭九陽股份還高46%,而九陽的規模是其8倍,而且德爾集團幾乎沒有任何廣告和零售終端開銷。在淘寶網的廚房小家電生產商「關注度」排名中德爾更位列第51名;在最近的時期,最多的產品只賣出9件,絕大多數產品的銷售量為0,而九陽產品每週的銷量高達幾千件。這像一個每年增長400%的公司嗎?你還相信它的毛利率比九陽高46%嗎?[2]
查看原圖
新博潤(Nasdaq: BORN)宣稱其發明的濕法制酒工藝是中國白酒製造業的重大技術革新,因而取得較高的毛利率,但是招股書中列明的2007、2008、2009和2010年前3個月的研發投入卻只有8萬、12萬、20萬和15萬人民幣左右。你相信這是能夠帶來超高毛利率的重大技術革新嗎? [3]
中國高速傳媒(N a s d a q: C C M E)公佈的財報甚至比Focus Media更賺錢。每塊屏幕所創造的收入是其他公司的3.5倍,中國高速傳媒大約有5.5萬到6萬塊屏幕,華視傳媒有12萬塊。在2010年的第2季度,華視的總收入是3100萬美元,而中國高速傳媒用不到華視一半的屏幕創造了5300萬美元的收入。並且華視的屏幕主要在一線城市,而中國高速傳媒的主要在二、三線城市。在g o o g l e和b a i du中搜索戶外媒體廣告商,也幾乎見不到中國高速傳媒的任何報導,也沒有任何有影響力的分析師關注過該公司,而同行業的巴士在線(Bus-online)、世通華納(Towona)和華視傳媒(VisionChina)則報導廣泛。中國高速傳媒每投進1元錢,當年便可賺回超過50分,這樣的資產回報率「已經超過Google、蘋果和微軟,而且還是在未引起任何主流媒體注意的情況下悄悄實現的。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個案例至少值得商學院反覆學習100年。」[4]

2. 報給工商和稅務部門的文件與報給SEC的不一致工商和稅務等部門保存的企業資料是發掘公司財務造假的一座金礦。但是,這些資料存在一定的爭議性,有些企業可能為了規避或逃避稅收等而向這些部門故意隱瞞公司的真實情況。香櫞和渾水公司認為工商等部門保存的文件和報給SE C的文件存在些許差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差距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90%以上),對於推斷企業的財務造假便具有了實際意義。此外,在有些資料中還夾雜有企業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這些經過審計的報告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哈爾濱電氣(N a s d a q: H R B N)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10年淨利潤不到1200萬美元,而財報顯示淨利潤為8000萬美元;SEC材料顯示負債為1.51億,而工商登記材料顯示為2.76億。[5]綠諾國際(Nasdaq: RINO)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09年收入為1110萬美元,業績為虧損,但是報給SEC的文件顯示收入為19260萬美元,淨利潤為5640萬美元。並且,公司公開的增值稅繳納數額和收入完全不成比例;產品銷量大增,但是原材料的進貨量卻沒有增加,顯示存在財務造假嫌疑。[6]
多元水務(NYSE: DGW)公告的2010年收入為10億人民幣,2009年收入為7.834億人民幣,但是多元水務的中國工廠的工商登記資料中的審計報告表明其2009年收入應在330萬至560萬人民幣之間,收入被誇大了超過100倍。[7]
東方紙業(NYSE: ONP)2008年收入被誇大超過27倍。中國公司的工商資料表明公司的收入只有240萬美元,而公佈的則是6520萬美元;2008年納稅只有45350美元,而公開宣稱的則是290萬美元。[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香櫞和渾水有時也會調查上市公司前10大客戶或代理商的工商登記資料。如報告中指出:嘉漢林業幾家代理商的工商登記顯示其註冊資本只有幾萬美元,但每年卻做著幾億美元的大生意;東方紙業前10大客戶中的許多客戶都規模太小,根本不可能購買那麼大量的紙,顯示這些公司存在造假嫌疑。
3. 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大量關聯交易的存在使得公司有虛構公司業績或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因而其業績的堅實度和財報的可信度都隨之降低。如果一家公司存在未披露的關聯交易,其緣由也往往不會是信息披露過失那麼簡單,背後可能存在更大的問題。[14]對中國公司而言,土地房產類的關聯交易有時是利潤騰挪的安全港,因為土地房產不但比較值錢,而且價錢的評估也不容易。泰諾斯資源(OTCBB: TNRO)的生產設施是從關聯方租用的,而公司的第一大客戶也是關聯方。中國閥門(Nasdaq: CVVT)收購Able Delight,但是卻沒有披露董事長的外甥擁有Able Delight34%的股份。新泰輝煌(Nasdaq:B R LC)的主要供應商、債權人和一家主要股東都是一家名為Kolin的公司。嘉漢林業(TO:TRE)的一些代理商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是來自嘉漢林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公司對此未予披露。多元水務(NYSE: DGW)2009年向慧元(惠元)研究所支付了2620萬元人民幣的諮詢費,而公司卻未披露該研究所是多元水務董事長在北京用3萬元註冊的一家個人獨資企業。[9]東南融通(NYSE: LFT)有70%以上的僱員來自同一家外包勞務公司,並宣稱該公司是無關聯第三方。但是這家勞務公司除這筆生意之外未見其他商業存在,而且也未見試圖開展其他生意,該公司亦沒有自己的網站,與東南融通使用同樣的電子郵件後綴,辦公地址在同一棟樓,給政府的報備文件也由東南融通法律部職員簽署。[10]
4. 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主要股東和重要管理人員的股票交易有時會有暗示意義。公司業績下滑時,管理層拋售股票不是好兆頭;當公司的公開情況顯示公司存在重大利好,而主要股東和管理層卻積極兜售股票時,更不是好兆頭。美國超導(Nasdaq: AMSC)在發佈4.5億美元大額銷售合同的當天CEO套現1100萬美元,CTO和其他一些董事也有套現行為。新泰輝煌(Nasdaq: BRLC)公佈了不錯的業績,但管理層卻毫不猶豫地拋售股票。東南融通(NYSE:L FT)在上市後的4年內,其主要創立者也是董事長把其所擁有股票的70%,價值超過2.5億美元,無償贈送給了朋友和公司職員。公司的解釋是錢對董事長已經毫無意義,但董事長卻有以不合法手段謀取錢財的經歷。
5. 審計事務所名不見經傳且信譽不佳對中國概念股進行財務審計的經常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而這些小公司在中國又無分支機構,不得不將業務委託給中國的一些事務所進行,這就為造假提供了空間。此外,中國的審計主要圍繞發票進行,較少進行實際核實,而發票很容易造假。如果公司公佈的審計報告存在錯誤,且製作粗陋,則更表明會計師不認真或不稱職。有許多中國概念股都是因為聘請了信譽不佳的審計公司而引起做空公司的關注,比如中國閥門、綠諾國際和哈爾濱電氣都聘用了Frazer Frost作為審計公司,而Frazer Frost曾多次受到SEC的懲罰。此外,德爾集團聘請的Goldman Kurland & Mohidin公司也存在信譽問題,其審計的3家公司暴跌,1家因財務信息披露違規被摘牌。
6. 管理層的誠信值得懷疑不誠實和不值得信賴的管理人員會使公司的財務報告更宜出現造假的可能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核心股東或重要管理人員在過去有嚴重污點或有事實表明其不值得信任,那麼,公司財務報告的可信度將隨之降低。
銀泉科技(OTCBB: CVDT)的核心管理人員一直通過包裝仙股賺錢。綠諾國際(Nasdaq: RINO)董事長夫婦在R I NO完成1億美元集資的當天從公司借款350萬美元在O r a n g e C o u n ty購置豪宅,而且董事長夫婦和其他管理層、獨立董事以及審計事務所之間存在非同尋常的關係。[11]新華財經(Nasdaq: XFML)的重要股東Dennis Pelino和兩位獨立董事都來自同一家因眾多的違法犯罪行為被退市並被宣佈破產的公司Stonepath Group。並且,新華財經母公司的董事Shelly Singhal曾經先後捲入兩起重大的股票詐騙事件,還有證據表明他曾經從別人那裡購買股票但從未付錢,而新華財經的CFO、董事,甚至是獨立董事都與Shelly Singhal有非同尋常的關係。[12]泰諾斯資源(O T C B B: T N R O)的管理人員就更有傳奇性。19世紀80年代,J a m e s P o e曾經是S o u t h C h i n aResource Corp的CEO,而他的夫人Paula Poe也是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該公司在溫哥華證券交易所交易,宣稱和中國政府合作養殖對蝦。這家公司向投資者開出了許多誘人的許諾,結果是股票飛漲,但諾言從未兌現,最終破產。在破產後,Poe和她的夫人又締造了另一個偉大的「中國故事」Pan Asia Mining Corp,該公司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交易。這一次是宣稱和中國政府合作開發中國唯一的鑽石礦。到2001年,這家公司把投資者融給它的3900萬美元全部輸光。該公司也因發佈虛假消息和故意誇大資產而被停牌。公司的CFO Don Nicholson也因故意發佈虛假消息被處罰。加拿大卑詩省證監會的處罰記錄顯示James Poe夫婦也曾因違規交易被處以證券市場禁入。現在,這些人又組建了泰諾斯資源,只不過JamesPoe將名字改為James Po,CFO換為Don Nicholson(不是原先的那位,是原先那位CFO的兒子,原先的那位仍然擔任公司的顧問),Poe的夫人也不再是公司的董事,而換成了他大約20歲的女兒Crystal Poe。「儘管該公司剛從市場融資500萬美元,但表示公司財務狀況的紅旗比中國五一勞動節大遊行上的紅旗還要多。」[13]
7. 更換過審計事務所或CFO更換審計事務所或CFO也被視為造假的徵兆,尤其是頻繁更換或者前後聘請的審計事務所都名不見經傳的時候。此外,與審計事務所關係過密或聘請不會講中文的外國人擔任CFO也被視為負面特徵。
綠諾國際(N a s d a q: R I N O)3年經歷了4任C F O。中國生物(N a s d a q: C H B T)4年經歷了5任C F O。新泰輝煌(Nasdaq: BRLC)審計事務所剛剛更換,並且前後兩家事務所都名不見經傳。嘉漢林業(TO: T R E)審計事務所是Ernst&Young,而TRE的董事會看起來似乎是專門為前E r n s t&Y o u n g合夥人設計的退休計劃,有5位董事來自Ernst&Young。展訊通信(NASDAQ: SPRD)CEO和CFO分別於2009年2月和4月離職;2009年10月,新任CFO又離職,在任僅4個月。2009年9月,審計委員會一名委員辭職,2009年9月審計事務所德勤被更換。
8. 過度外包、銷售依賴代理或收入通過中間商財務造假的手段之一就是宣稱公司的大部分勞務、業務、銷售等採取外包作業,這樣將避免使公司面對眾多的交易對手,並將公司的具體運作情況儘可能的移出財務報表。多元水務(NYSE: DGW)宣稱通過分佈於28個省的80個分銷商銷售產品,這使得易於造假,因為不需要提供客戶增長的記錄,也易於確認收入。東南融通(N Y S E:LFT)超過80%的工作人員來自勞務派遣,這使得其將大量的財務信息轉移到表外,使人們難以分析其真實的財務狀況,如每個員工創造的收入及每名員工的支出等。嘉漢林業(TO: TRE) 宣稱大多數業務都是通過代理商進行,代理方代替採購木材、代理加工、代替出售、代替收款、代替交稅,所得再從代收的貨款中扣除。中間商代替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這樣公司就可以操縱收入,而不用出示主要的審計憑證,即增值稅發票,留給審計事務所的可審計痕跡很少。
9. 複雜難懂的超過商業實際需要的公司結構很多公司的結構非常複雜,雖然可能給公司帶來稅務優勢,但是在造成營運上低效率的同時,也方便了財務造假和資產轉移。尤其是那些通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聯結起來的公司,格外值得警惕。例如,嘉漢林業(TO:TRE)的海外結構複雜難懂,利用至少20個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聯結起來,這種複雜不透明的結構既非出於稅收方面的考慮,對一個合法經營的實體而言也完全沒有必要。再如,多元水務(NYSE: DGW)在上市之後設立了大量的分支機構,高度集中於北京和廊坊,根本不是為了拓展公司在各地的業務,只是為了方便進行關聯交易和騰挪資金。

10. 超低價發行股票部分公司願意以看起來過低的價格發行股票,應提防這些公司的實際價值根本不是宣稱的那樣。[15]例如,中國新博潤(Nasdaq: BORN)宣稱在銀行有大筆現金,但卻以超低價發行股票,顯示公司非常缺錢。再如,泰諾斯資源(OTCBB: TNRO)股票交易價格在5美元附近時,設計了複雜的發行策略,以略超過1美元的價格增發。除以上特徵之外,香櫞和渾水的報告亦明確指出的可懷疑公司造假的特徵還包括:公司高管報酬過低、請求信息披露豁免、公司網站簡陋或提供的信息不夠充分、繳納的稅收和收入不成比例、財務報表比較粗糙、信息披露內容格式在年度之間不一致、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紙面財富的比例過大、即刻威脅起訴爆料者等。

啟示與建議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方法在某些方面對於改進我國監管層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工作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一、分行業監管有利於監管人員發現上市公司的財務問題通過分析香櫞和渾水公司的研究報告可以發現,許多公司的財務問題都是通過與同行業公司對比的方式發現的,如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公司在行業內所處的狀況、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的資產構成,甚至技術狀況等。由此,在我國監管層針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工作中,若按照行業劃分上市公司由監管員分行業進行監管,將有利於發現上市公司的財務問題。
二、建立預警指標體系有助於監管人員排查、甄別上市公司的財務問題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做空中國概念股的經驗表明,儘管某些特徵的出現並不一定表明上市公司存在財務造假,但是這些特徵的確和財務造假存在相當程度的正向關聯。上市公司監管工作不能離開監管人員的判斷,但是恰當地篩選和運用這些特徵,將有助於監管人員梳理、排查和甄別上市公司的財務問題。因此,我國監管層可以考慮在適當的時候,結合評級機構的評級指標、國內外財務造假案例,篩選和甄別出若干風險特徵,建立一套預警指標體系。這樣一方面可利用這些案例和風險特徵對上市公司監管人員進行培訓,增強監管員的監管能力;另一方面,對出現多個風險特徵的上市公司,可在監管中重點關注或列入重點觀察名單,亦可作為對上市公司進行分類監管的參考性或輔助性分類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79

中聯重科:被控造假為什麼對股價影響不大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hg5.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3年第7期)

 

中聯重科(000157)近日來連續被指控業績造假,另有記者對匿名舉報信中的內容進行了實地調查。然而,中聯重科的股價卻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201327,公司股價收於10.19元,與被控造假前(17)的收盤價9.19元相比,還上漲了10.88%。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隻上漲了8.83%。不過,中聯重科股價的漲幅遜於主要競爭對手三一重工(600031)和徐工機械(000425),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同期分別上漲了23.45%17.06%。綜合判斷,被控造假對中聯重科的股價有影響,但並不大。

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家公司被質疑業績造假會對股價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中聯重科之所以能成為例外,據我們分析,一是因為其股價本來就不高,二是因為競爭對手在銷售方面很可能更加激進。

股價低於競爭對手

18,香港《明報》刊登了題為《匿名信指中聯重科誇大盈利的報導》。此前一個交易日(17)中聯重科股票的市盈率低於主要競爭對手。2012年前3個季度中聯重科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情況均好於競爭對手,按常理,市盈率也應更高才是,而事實並非如此。

1:中聯重科被指造假前與同行業部分公司的市盈率

                                                             單位: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徐工機械

柳工

1月7日收盤價

9.19

10.15

11.37

9.80

EPS(TTM)

1.18

0.90

1.22

0.38

市盈率

7.79

11.28

9.32

25.79

2012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7.77%

-1.46%

-1.70%

-30.31%

2012年前3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

16.75%

-23.42%

-30.51%

-72.95%

 

如果說中聯重科的股價不高是因為會計利潤有水分,但徐工機械的水分可能更大。

中聯重科自201110月起對應收款項(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中「根據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賬齡分析法壞賬計提比例」及「應收融資租賃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會計估計進行變更,被市場認為是在進行盈餘管理。會計估計變更前,中聯重科對應收融資租賃款餘額不計提壞賬準備,變更後按0.7%計提。

2:中聯重科應收款項中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賬齡分析法變更前後

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情況

賬齡

變更前計提比例

變更後計提比例

1年以內(含1年)

5%

1%

1-2

10%

6%

2-3

15%

15%

3-4

35%

40%

4-5

50%

70%

5年以上

100%

100%

 

中聯重科對1年以內的應收賬項只計提1%的壞賬準備,這明顯低於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然而,我們發現,徐工機械(000425)對1年以內的應收款項根本就不計提壞賬準備。由於1年以內應收款項佔公司應收款項的絕大部分,因此,可以斷定徐工機械的會計利潤水分比中聯重科更大。雖然如此,徐工機械的市盈率比中聯重科還要高。

我們對中聯重科2012年上半年因壞賬準備計提增加的利潤作了估計——約為2.86億元,佔稅前利潤的比例僅為4.27%。之所以只對上半年的情況作估計,是因為只有在半年報中公司才披露應收款項的賬齡分佈情況。不過,考慮到與上半年末相比,3季度末中聯重科的應收款項(淨額)只增長了2.91%,因此可以認為前3季度中聯重科因壞賬準備計提比例降低增加的利潤佔比不會超過4.27%

再來看一下如果中聯重科確實造假,虛增的利潤大概佔多少。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有舉報信稱「前三季度中聯可能虛增50億元銷售,虛增20億元利潤」,而中聯重科前3季度稅前利潤為83.02億元,以此估算虛增利潤約佔24.09%

然而,以市盈率來衡量,中聯重科的股價比三一重工低了30.94%。這就是說,即便中聯重科造假屬實,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其股價仍然偏低。

競爭對手銷售更激進

如果中聯重科確實使用舉報信中披露的手段造假,則從會計數據上應表現為應收賬款迅速增加,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加。事實上,中聯重科的數據也確實表現出了這樣的特徵,然而,有趣的是,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的這種特徵表現得更為明顯。

3:中聯重科與同行業部分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變化情況

單位:億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徐工機械

柳工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一年收入

402.52

473.72

315.29

179.99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一年收入

512.95

521.73

314.17

144.80

2011年6月30日應收賬款

125.61

139.87

101.96

25.47

2012年6月30日應收賬款

229.62

260.73

167.13

27.03

2011年上半年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113.90

107.77

118.04

51.65

2012年上半年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163.39

182.41

194.17

68.14

應收款賬周轉天數增長

43%

69%

65%

32%

 備註:應收賬款均為未扣除壞賬準備前的原值,並且加上了一年內因採取無追索保理方式向銀行轉讓應收賬款而終止確認的應收賬款金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增長可能有多種原因,除收入造假外,還有可能是因為以往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差,也有可能是因為銷售激進,給予客戶更長的付款期,從而新增了大量應收賬款。區分後兩種情況,我們認為可以重點關注賬齡在一年內的應收賬款的情況,如果一家公司一年內的應收賬款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的比例越大,則可以認為其銷售政策越激進。

4:中聯重科與同行業部分公司的一年內應收賬款與收入

單位:億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徐工機械

柳工

2012年6月30日一年內應收賬款

174.33

215.19

151.42

14.61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一年收入

512.95

521.73

314.17

144.80

一年內應收賬款/最近一年收入

34%

41%

48%

10%

 備註:三一重工一內年應收賬款包括「未到合同收款日應收款」。

從表4我們可以看到,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一年內應收賬款與最近一年收入的比高於中聯重科。如果中聯重科造假屬實,則其一年內應收賬款的實際值比報告值還要少,那麼可以認為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2012年的銷售政策要比中聯重科激進得多。

在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我們最欣賞柳工(000528)的做法,在半年報「經營中的問題與困難」部分柳工有如下闡述:

行業企業間競爭更趨激烈,加上開工項目減少,用戶設備開工率不足,導致客戶還款能力下降,行業在存貨消化較慢的同時,應收賬款明顯上升,各企業現金流普遍惡化。但公司通過實施年初出台的相應策略,使存貨和應收賬款得到有效控制,成為行業現金流最健康的企業之一。

儘管柳工2012年業績極為難看,但如果行業景氣程度不能很快觸底回升,我們反倒更看好柳工未來的發展。

5:中聯重科與同行業部分公司2012年前3季度現金流情況

單位:萬元

中聯重科

三一重工

徐工機械

柳工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1.79

8.28

-34.40

12.94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20.39

-53.02

-15.91

-8.39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24.46

39.50

29.46

-2.91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

5.91

-4.53

-20.69

1.75

自由現金流

-18.60

-44.74

-50.31

4.55

 備註:自由現金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期待理性競爭

柳工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了一份理性,我們希望其它公司也能如此,尤其是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118月,我在《2011年最佳成長上市公司》專題[1]中曾這樣寫,「如果兩家公司能夠理性地競爭,必能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事與願違,時至今日,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久前,三一重工已然將總部遷至北京昌平,公司在一份澄清公告中這樣說,「三一總部遷往北京的主要原因是規避惡性競爭,加速推動公司國際化進程,實現『品質改變世界』,『成就世界級三一』的產業理想。」

我們認為,惡性競爭下難有贏家,理性競爭下反倒有可能雙贏。以格力電器(000651)和美的電器(000527)為例,這兩家公司曾為了行業老大的位置爭得不亦樂乎,2010年上半年美的電器似乎達到了目的,後來卻又陷入戰略調整。在此期間,格力電器的發展令人矚目。

1: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單位:億元


中联重科:被控造假为什么对股价影响不大


 

但是,我們能就此認為美的電器失敗了麼?我看未必。事實上,美的電器2012年上半年雖說營業收入比前兩年有所下降,但淨利潤卻仍在穩步上漲。在美的電器停止了狂熱地追求市場份額後,空調行業這兩家龍頭企業賺得比以往更多了。2012年上半年,這兩家公司(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15%,淨利潤則增長了19%。可以預期的是,在美的電器結束調整後,經營業績還會有更好的表現。

2:美的電器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單位:億元

 

中联重科:被控造假为什么对股价影响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76

小偷和守衛的博弈----為什麼造假屢禁不止 有限次重複博弈

http://xueqiu.com/1878306520/23475938
最近萬福生科造假案沸沸揚揚,憤慨者大有其人,我們該如何理解這種現象,如何正確的應對?我這裡試圖用最簡單的經濟學邏輯來解釋該現象。

我們從博弈論裡面著名的案例《小偷和守衛的博弈》來做簡單的分析,如下圖所示:


查看原圖上圖中小偷(萬福生科等造假者)可以選擇偷或者不偷(造假或者不造假),守衛(監管者)可以選擇睡或者不睡(嚴格監管或者放鬆監管),如果守衛睡覺小偷一定得手,收益為V,這時造成損失守衛被罰,收益為負D,如果小偷偷盜被抓,則要受到懲罰,導致小偷損失為負P,如果守衛睡覺而小偷沒來偷,守衛因為偷懶獲得收益S。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小偷和守衛都沒有最優策略,小偷偷與不偷跟守衛睡與不睡有關,同時守衛睡與不睡也跟小偷偷與不偷有關。

所以這裡問題的關鍵在於守衛是否睡覺(因為守衛睡覺小偷偷是理智的),或者說守衛睡覺的概率大小,那守衛睡覺的概率大小是多少呢?這裡我們就必須討論守衛睡覺能得到什麼,或者說他的期望效用是多少?

這裡假設小偷偷盜的概率是Pt,守衛睡覺的概率是Pg,那我們馬上可以算出守衛睡覺的期望效用(收益):

ER = (-D)×Pt + S×(1-Pt)

上面守衛的期望效用可以做成如下圖:

查看原圖
上圖也許你馬上看出來三個結論:

第一、小偷偷盜的概率小於一定程度的時候守衛睡覺的收益是正的!

第二、加大對守衛的處罰會降低小偷偷盜的概率,因為守衛的處罰更大,小偷只有偷盜的概率更低守衛睡覺才能取得正效用。

第三、最驚人的地方在於小偷偷盜的概率原來跟對小偷的處罰無關,卻與守衛的處罰力度有關!!!!!!

總結:我們一天到晚聲討造假者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目前的制度,為什麼會造假,造假的機制在哪裡?上圖我們有一個假設是守衛不會從偷盜者那裡得到好處,可是現實中監管者卻明明白白的從造假者那裡受了紅包,這時監管者放鬆監管的可能性更大了,這也是我們哀股市場的悲哀。

建議:重獎舉報者,讓股民自己來監管,實行辯方舉證制度,證監會變化角色為執行者,因為只有股民和他持有的股票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這件事情上股民一定不會睡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35

萬福生科造假手法大起底 越騙越大終暴露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30402/075415025026.shtml

  3月29日,萬福生科(5.190,-0.28,-5.12%)再度發佈公告提示退市風險。隨著該公司財務造假事件持續發酵,公司最終的走向、相關方應該承擔的責任均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有接近該事件調查組的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了萬福生科的「一條龍」造假手法。業內有觀點認為,此事中介機構固然負有責任,但也暴露了在IPO盡職調查及上市後持續督導中,中介機構面臨的核查手段單一、核查權限有限等問題,值得業內深刻反思。

  越騙越大終使造假暴露

  3月29日,萬福生科公告,再度提醒投資者公司可能存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公告還表示,目前公司仍在進行進一步的自查,有關財務數據可能進一步變化。實際上,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後,根據萬福生科初步自查,公司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淨利潤1.6億元左右。其中,2011年公司虛增收入2.8億元,虛增營業利潤6541.36萬元。

  如此大數額的虛增業績,是如何被發現的呢?據瞭解,此次立案源於湖南證監局一次例行檢查。「預付賬款異常是導火索,而銀行流水則是調查的突破口」,一位接近萬福生科事件調查組的知情人士表示,在2012年8月監管部門進場核查時,發現萬福生科的預付賬款餘額畸高。

  「這就像一個孕婦,到了日子才『生產』」,該人士表示,監管部門此次發現問題的線索是萬福生科預付賬款餘額異常。在此之前,萬福生科的預付賬款餘額一直不多,上市前的2011年半年報只有2000多萬元;上市後該科目餘額才迅速上升,2011年末就達到1.2億元,會計師在2011年年報沒有發現該公司預付賬款異常,重要原因是這裡面有近億元是預付設備款,而該公司當時剛上市,預付設備款較多也屬正常,預付採購款直至2011年末仍很少。到監管部門2012年8月進場檢查時,萬福生科的預付採購款已經高達2億多元,出現了明顯異常,一下子就引起了監管人員的高度關注。

  銀行流水陷阱

  在此次萬福生科造假事件中,中介機構的責任難以推卸,然而也體現了目前中介機構存在的核查手段有限等一些問題,值得各方關注。

  有業內人士表示,萬福生科上市前採用真金白銀式財務造假,監管部門的突破口在於,從公司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的銀行賬戶入手,揭穿「一條龍」造假上下游資金運作的偽裝。然而,目前不管是投行還是會計師,都無權限延伸核查發行人上下游的銀行賬戶。

  中介機構的權限僅在於對萬福生科本身的銀行流水進行核查,這裡面就可能存在陷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介機構在核查中基本通過萬福生科的銀行對賬單進行,而相當部分銀行對賬單沒有顯示「對方戶名」,亦即從銀行對賬單入手核查銀行流水時,不清楚交易對手名字,這就給了公司渾水摸魚的機會,將上游經紀人賬戶打進的錢包裝成下游大客戶的回款。

  調查中還發現,萬福生科偽造了部分銀行回單和銀行對賬單,且偽造銀行單據的水平堪稱一流。而中介機構一般不會懷疑銀行單據造假,加之識別銀行票據真偽的手段有限,給了公司可乘之機。

  中介機構的盲區

  萬福生科的財務造假分為上市前和上市後兩個階段,其造假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即上市前利潤表是假的,而資產負債表是真的;而上市後則虛構了巨額的預付賬款,而其銀行存款仍是真實的。

  對於這種真金白銀式的財務造假,最有效的手法是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延伸核查。在無權限對上下游銀行賬戶核查的情況下,中介機構通常採用上下游訪談和函證的程序來核查,然而通過這種手段來發現資金運作陷阱的效果未必理想,一旦上下游與發行人串通,這些手段都將變得無效。

  「萬福生科是典型的『一條龍』造假」,有接近調查組的知情人士表示,此種造假方式即企業根據真實的「投入產出比例」虛擬採購、生產和銷售流程,炮製假購銷合同、假入庫單、假檢驗單、假生產通知單等。甚至公司從供應鏈數據造假入手,在ERP系統上自動生成虛假的財務數據。多年前的東方電子(3.00,-0.04,-1.32%)案即真金白銀式財務造假的典型,其欺詐特點是資產並沒有虛構,銀行存款餘額是真實的,這種財務造假不管是從利潤表入手還是資產負債表入手都很難發現,從物流、現金流、商流、稅收或供應鏈角度也都很難發現。

  「此案暴露出了中介機構盡職調查存在的很多問題,在核查手段上的一些盲區也值得我們深思」,某中介機構人士表示,在無權像監管部門那樣通過上下游銀行賬戶入手,較難打到公司「一條龍」造假七寸的情況下,就意味著中介機構在做上下游訪談和函證時要更專業、更獨立。除了訪談發行人上下游,可能還需要訪談競爭對手和行業專家,因為上下游與發行人存在利益關係,有串通一氣作「偽證」的可能,而競爭對手和行業專家的獨立性則會強很多。

  杜雅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36

秦寶牧業吹破「牛」皮全產業鏈造假IPO首例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30527/122959.shtml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養牛的,居然把牛皮吹破了,這是需要功力的。而有這個功力的,就是秦寶牧業。
    「國際知名牛種牛繁育,自幼長於國家中央公園——秦嶺山北麓,長大後住『五星級』牛舍,聽音樂,做按摩,喝『啤酒』,睡『軟床』,吃熟食……」
    以上是陝西秦寶牧業對其主打產品秦寶雪花牛的描述,高貴的血統、純天然的生態環境,字裡行間透露出秦寶牛的貴族氣質,彰顯出秦寶牧業的成功與卓越。
    2012年7月,這家號稱「育中國肉牛第一品種,創中國牛肉第一品牌」的公司在中介機構護航下,成功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獲得上市資格。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到知情人士爆料稱,秦寶牧業IPO涉嫌造假。
大客戶找不到蹤跡/
  2013年4月,記者奔赴陝西西安、楊凌示範區及寶雞周邊的4個鎮10個村,在前後20餘天的調研中,通過與知情人士、業內人士及養牛技術人員深入交流,對秦寶牧業10個基地村的養牛大戶、村民、村支書、看牛人(公司安排在當地的配種人員)逐一走訪發現,秦寶牧業在繁育、飼養、屠宰、加工、銷售等各主要環節業務中,涉嫌全產業鏈造假。
    首先,基礎母牛數量和寄養模式涉嫌造假。據招股書披露,2006~2007年,秦寶牧業與寶雞市陳倉區的10個基地村(合作社)簽訂了《基礎母牛養殖協議》,將購買的3037頭適繁良種基礎母牛投放到這些基地村,由相關農戶飼養,母牛所有權仍屬公司。但記者對上述10個基地村逐一走訪發現,秦寶牧業從未提供基礎母牛給農戶飼養,上述10個基地村的秦川牛總數也遠低於3037頭,且全部屬農戶自有。
    報告期五大客戶信息也涉嫌造假。秦寶牧業所謂的2011年第三大客戶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第一大客戶哈爾濱市道北區雪花冷凍食品批發部,在當地均找不到蹤跡;而其2011年第二大自然人客戶黃卓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更是驚訝地表示,「我不做牛肉,我不太懂這什麼牛肉」。
涉嫌隱瞞關聯關係/
  公司的養牛成本也涉嫌造假。據秦寶牧業招股書提供的數據,可以測算出秦寶牛每天的飼養成本為8.1元/頭。但記者對養牛行業調查發現,業內養牛的普遍成本每天高達30元/頭,秦寶牧業的成本僅相當於同行業水平的1/3。
    屠宰業務方面,同樣涉嫌造假。招股書披露,秦寶牧業報告期(2009~2011年)年均屠宰量2萬頭以上,每年貢獻巨額利潤。但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實際每年屠宰量僅2000頭左右,屠宰業務全線虧損。
    公司還涉嫌隱瞞關聯關係。記者調查發現,秦寶牧業與2010年剝離出的一家餐飲公司至今仍有關聯,餐飲公司背後的老闆就是秦寶牧業實際控制人史文利,秦寶牧業通過向餐飲公司高價銷售牛肉做高自身業績。
    此外,由於「牛荒」,秦寶牧業主營業務已陷入危機,甚至會危及到公司的持續經營,但其向投資者掩蓋了這一事實。

秦寶牧業虛構3000頭基礎母牛 農戶稱騙子公司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攝影報導
  對於養牛業來說,基礎母牛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其品種和數量將決定未來繁衍牛犢的能力,這也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一大關鍵因素。
    陝西秦寶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寶牧業或秦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第137頁顯示,2006年~2007年,秦寶牧業與寶雞市陳倉區的10個基地村或合作社簽訂了《基礎母牛養殖協議》,將購買的3037頭適繁良種基礎母牛投放到這些基地村或合作社,由相關農戶無償飼喂管理,母牛仍屬公司所有。公司免費提供凍精、耳標等耗材及相關技術服務以繁育秦寶犢牛,在犢牛達到規定的月齡後按協議價格收購。
    《招股書》第138頁顯示,公司的3037頭基礎母牛全部佩戴公司編碼耳標,並簽署寄養協議,公司嚴格管理並控制該部分基礎母牛。農戶自有母牛與公司基礎母牛具有明確區分。一頭優良品種母牛的市場價格超過1.5萬元,秦寶牧業投放的3037頭基礎母牛是一筆巨大的資產。為了探清上述3037頭基礎母牛的虛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共花了8天時間,對《招股書》披露的3037頭基礎母牛涉及的寶雞市陳倉區新街鎮、縣功鎮、橋鎮、赤沙鎮等4個鎮的10個村逐一進行了走訪。最終的調查結果令人震驚,甚至有村民直指秦寶牧業為騙子公司。
新街鎮:秦川母牛千餘頭 均為農戶自有
  離開寶雞市大概45公里,途經陳倉區縣功鎮,經過大概約2個小時的車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招股書》中秦寶牧業投放基礎母牛最多的鎮——新街鎮。按照《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秦寶牧業的基礎母牛主要分佈在新街鎮的4個村,其中東溝門村202頭、廟川村172頭、老莊村288頭、新街村230頭。
東溝門村:整個村約80頭 秦寶配種要收錢/
概況
    整個新街鎮秦川母牛的數量大約1040頭,且這些牛全部是農戶自有。秦寶牧業與這些村民合作了大概四五年時間,從未向他們提供基礎母牛。
    在小牛犢的收購價格方面,2013年小牛犢大概在15元/斤;在配種方面,除東溝門村為50元外,廟川、老莊、新街村配種一次的價格都在80元左右。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202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約80頭,且全部為農戶自有
    到達東溝門村4組後,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對話中簡稱NBD)首先來到了該組一養牛大戶家中,戶主A家裡共看養7頭秦川母牛。附近的村民B也接受了記者採訪。
    NBD:你們這個組養牛的情況怎樣?整個村養牛規模大概有多少?
    A:這裡養牛不太集中,整個村現在養牛的已經很少了。以前養牛主要是用來耕地,現在不耕地了,而且人在外面打工每天至少賺150元,一年最少也有四五萬元。一頭母牛一年產一崽,一個牛犢也就四五千元,所以養牛的效益已大不如前。另外,冬天草料不夠,只能喂麥草,而飼料糧食價格比較貴,這也增加了養殖成本。
    B:原來整個村幾乎每家都有牛,現在年輕人外出打工,身邊的村民一般就養2頭左右。整個村養的牛已經很少了,估計只有80頭左右。
    NBD:你們這個是秦川母牛嗎?還要產牛犢?
    A:整個村養的都是秦川母牛,我家就養了7頭。牛犢主要是秦寶提供凍精進行人工配種,產下的是黑牛,東溝門村基本都是產這個黑牛。配種50元3次,超過3次都沒有成功,下次再配種就要再出錢。
    NBD:產的黑牛去哪裡賣呢?
    A:95%是賣給秦寶。
    NBD:秦寶與農戶簽署協議規定這些牛必須賣給公司了嗎?
    A:沒有協議,下的黑牛也有不少在市場上賣,不一定賣給秦寶,都是自願原則。賣給公司,每頭小牛犢額外有300元補貼,賣給市場也一樣。
    NDB:今年賣給秦寶的小牛犢收購價是多少呢?
    A:產的小牛犢5~6個月才賣,公牛一斤15元,母牛一斤14元。
    NBD:秦寶為你們提供母牛嗎?
    A:沒有,秦寶只提供凍精,而且農戶要掏錢。
    NBD:那全村的這些牛都是農戶自己所有?
    A:全部是農戶自己看的,母牛是農戶的,秦寶一直未提供過基礎母牛。
    NBD:這個村與秦寶合作幾年了?
    B:四五年了。
廟川村:小牛犢可以賣向市場/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172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約160頭左右,且全部為農戶自有
    離開東溝門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驅車來到了廟川村4組,該村總共8組,記者直接與4組養牛數量較多的村民C及D聊了起來。他們均在70歲上下,其中C家喂養了3頭牛秦川母牛,已經下了一頭6個月左右的小黑牛。
    NBD:廟川村秦川牛的規模怎樣?
    D:這個村總共8個組,1個組最多20來頭牛,全村秦川母牛也就160頭左右。養牛的也不算集中,現在年輕人外出的比較多,耕地也可以使用拖拉機,牛就少了。
    C:總體說,牛數量已經偏少,我們這裡是4組,總共還不到20頭牛,大概只有15~16頭,過去我們這個組總共有30~40頭,1、2組幾乎沒有牛了,3組牛也很少,這兩年都是上了年齡的人在看牛,牛已經很少了。
    D:整個村,牛的數量已經很少。不包括那個小的黑牛,小黑牛是日本的肉牛,秦川牛這幾年繁育比較少,過去繁育得多,這幾年基本是繁育黑牛。
    NBD:農戶養的這些秦川母牛下牛犢嗎?
    C:主要是下黑牛,秦寶提供凍精,配一次80元,公司只給保證3次,下的黑牛由秦寶收購,6個月左右大,公牛一公斤30元,母牛便宜2元。產下的小牛犢基本賣給秦寶,但是也可以賣到外面的市場,賣給誰農戶有自己的選擇權。
    NBD:整個村的這些母牛是農戶自己的嗎?秦寶牧業提供母牛給村民養嗎?
    C:秦寶公司只提供凍精,然後我們掏錢,母牛他們不提供,都是農戶自己的。
老莊村:秦寶牧業不提供牛 只提供凍精/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288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約700頭左右,且為農戶自有
    離開東溝門和廟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下一站是老莊村,該村總共有10個組。記者看到,整個老莊的地形不夠平坦,耕種機械不能進入,這似乎也為該地區養牛提供了一定基礎。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該村養牛村民E,以及獸醫F。
    NBD:老莊的秦川牛數量多嗎?
    E:這裡是老莊4組,幾乎家家都有牛。另外老莊村總共10個組,5組、6組、10組牛數量都比較多。
    F:全村10個組,總共約700頭。
    NBD:這邊秦川母牛下黑牛嗎?
    E:這邊母牛有產黑牛的、有產花牛(西門塔爾牛)的,花牛的奶質好些。
    NBD:秦川母牛怎麼產黑牛呢?
    E:這個主要是秦寶公司進行配種,80元配種,3次內免費,我家現在有兩頭母牛,之前已經下了一個黑牛娃娃,還有一個馬上要下。
    NBD:價格怎麼樣?賣給誰呢?
    E:黑公牛每公斤30元,母牛是28元,小黑牛都賣給秦寶公司,但也可以賣給市場上的人,反正牛娃娃養6個月就賣。
    NBD:配種的母牛是農民自己的嗎,秦寶提供母牛給村民養沒有?
    E:母牛都是自己的,配種要掏錢,公司不提供牛養,只提供凍精。
    F:全村約700頭牛都是農戶自己的,公司沒有提供母牛。
    NBD:你們與秦寶合作多久了?
    E:3年多了,以前沒有合作的時候主要是配種秦川牛。
新街村:賣給秦寶是因為方便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230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約100頭左右,且為農戶自有
    離開了東溝門、廟村、老莊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秦寶牧業在新街鎮的最後一個基地村——新街村。新街村總共有10個組,由於是新街鎮所在地,新街村的1~4組臨街,因此這四個組基本沒有人養牛,而7組、8組及10組臨近山區,養牛人相對較多。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驅車來到了新街村8組一名老村支書G的家中。
    NBD:這個村秦川牛的數量大概在多少呢?
    G:我們這裡是8組,8組約16頭牛,5組、6組就幾頭;7組10幾頭,9組較少,10組相對多些,整個村最多100頭多點……100頭左右吧。
    NBD:這些秦川牛產哪種小牛犢呢?
    G:產的都是黑牛,2012年開始,產的牛11元/斤,後來13元/斤,現在一斤15元。收購有一個標準,之前小牛犢6個月以下價錢不變,6個月以後價錢就變低了;現在是超過480斤價錢就低,480斤以下一公斤就30元。
    NBD:農民的牛怎麼配種?
    G:秦寶公司提供黑牛配種,配種一次80~100元,公司到時候開車來收,一頭牛補貼300元。但是產的小黑牛不一定賣給公司。
    NBD:秦寶有沒有與農戶簽署協議,比如產下的小牛犢必須由公司收回?
    G:沒有這個協議,買賣自由。不過黑牛有公司來收,也比較方便。
    NBD:秦寶為村裡提供了母牛嗎,村裡這些牛是農民自己的嗎?
    G:這些牛都是農民掏錢買回來的,秦寶沒有提供過母牛給農戶養,沒有這種形式。
縣功鎮:僅一個村要求將牛犢賣給秦寶牧業
  寶雞陳倉區縣功鎮是秦寶牧業投放基礎母牛的範圍中,離寶雞市最近的一個鎮。從寶雞老車站坐車,終點站便是縣功鎮,它距離寶雞大約27公里。按照《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秦寶牧業的基礎母牛主要分佈在縣功鎮的3個村,其中謝家崖村372頭,龍渠村495頭、何家槽村250頭。
謝家崖村:牛犢由村裡統一收/
概況
    縣功鎮3個村秦川母牛數量大約是150頭左右。
    村民大多表示現在養牛的人已經很少了。養牛的村民都表示,他們養的秦川母牛是自有的,秦寶牧業從未提供過基礎母牛。另外,除了謝家崖村村民表示,黑牛牛犢由村上統一回收再賣給秦寶牧業外,記者對其餘兩個村的調研都顯示,這些牛犢除了賣給秦寶牧業,也可以另尋買家。在配種方面,這3個村費用在60~80元。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372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60~70頭,且為農戶自有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研的秦寶牧業10個基地村裡面,縣功鎮的謝家崖是經濟相對發達一個。該村農戶主要是沿著通過香泉鎮的馬路兩旁分佈,由於交通相對發達,且大多數村落離山區較遠,這可能意味著這個村的秦川牛養殖戶僅僅是少數。其真實情況如何?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沿著馬路前行,與坐落在馬路邊上多個生產組的村民E和F攀談起來。
    NBD:這個村養牛的多嗎?
    E:1~5組都在路邊,沒有養牛戶;8~9組相對多些,我們這裡是8組,養了約20來頭。
    F:9組養了大約14~15頭,8~9組一共養了約30多頭,11組、12組在山裡面,估計每個組就是10~20來頭,總共來看,全村12個小隊,合計養牛最多就60~70頭。
    NBD:這些牛下的是什麼牛犢?
    F:黑牛,70元配種費。這種小黑牛由村上統一收,然後聯繫秦寶公司,賣一頭黑牛公司要補貼300元。
    NBD:配種成功率高嗎?
    F:人工配種不容易配出來,我家養的母牛之前配黑牛下了3個小牛犢,後面不容易配出來,就配紅牛,反正黑牛不容易配出來。
    NBD:配出來的黑牛可以賣到外面市場嗎?
    F:不能,大隊誰給你配的就賣給那個人,然後秦寶公司統一收。
    NBD:這些母牛是農民自己的嗎?秦寶公司提供了母牛給農民養殖沒有?
    F:牛全部是農戶自己的,公司沒有提供牛給農戶養。
龍渠村:黑牛3年就可宰殺/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495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最多約50頭,且全部為農戶自有
    縣功鎮龍渠村在謝家崖另外一個方向,距離縣功鎮大約有10公里。來到龍渠村裡,記者與村民G、H攀談了起來。
    NBD:這裡養牛的多嗎?
    G:以前各家都要養,現在養牛的就四五家吧,總共估計就10來頭。整個村最多50頭。這些牛都是育肥的,下的黑牛賣給廠家。
    NBD:這種牛怎麼會產黑牛呢?
    G:是秦寶來人工配種的,60元一次,6個月後就拿出去賣。價格原來是10元/斤,現在已經是15元/斤了。
    H:母牛都是自己的老黃牛,秦寶只提供凍精,沒有提供母牛給農戶。
    NBD:黑牛和秦川牛哪個好?
    H:秦川牛要好些,但是配秦川牛,秦寶不收。黃牛長的慢有勁,品質好,肉用至少要6年,黑牛最多3年就可以宰了。
何家槽村:秦寶來配種 馬上要下崽/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250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不超過30頭,且為農戶自有
    何家槽村是離縣功鎮較近的一座村落,但距離鎮中心仍有七八公里。沿著一條盤山路前行,何家槽村的幾個生產隊就零散地分佈在這些山腰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1組,與村民I交流起來。
    NBD:這個是母牛嗎?
    I:是的,這幾天就要下崽了。
    NBD:下的崽也是秦川牛?
    I:不是,是秦寶黑牛,秦寶提供精子配種,配種一次80元,下的就是黑牛,公司來收,一公斤20元。
    NBD:這母牛是你自己的嗎?
    I:母牛是自己的。
    隨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驅車前行,來到了2組管牛人(秦寶牧業在當地選擇負責配種的人士)的院落。由於管牛人在給黑牛牛犢哺乳,記者與管牛人的妻子J交談起來。
    NBD:整個村養牛的多嗎?
    J:現在養殖效益不好,何家槽村總共5個組,主要是1、2組養牛,整個村估計就30頭以內。
    NBD:那個黑牛是什麼呢?
    J:那個黑牛是配種的,秦寶牧業配,一次80元。黑牛養三四個月就賣了,這兩年收購價格也可以。
    NBD:這些牛可以拿到市場上賣嗎?
    J:主要是秦寶牧業來收,但是也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
    NBD:母牛是農民的嗎?秦寶提供母牛給農民養沒有?
    J:母牛是自己的,公司只提供配種。
橋鎮:部分村民指秦寶不兌現補貼承諾
概況
    母牛大約410頭,全部為農民所有,秦寶牧業從未在當地提供基礎母牛給農民養。配種價格為60元左右,但當地村民均有「技師水平不行,配種不容易成功」的說法。兩個村的村民都表示可以自由買賣黑牛牛犢。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村民表示,秦寶不兌現補貼,導致不少農戶不再繁育黑牛。
    橋鎮距離寶雞約23公里,乘坐中巴,大約需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在《招股書》中,秦寶牧業稱公司基礎母牛的投放涉及了該鎮兩個村,分別是殿溝村492頭、花園村163頭。
殿溝村:可以賣給其他人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492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約210頭,且為農戶自有
    來到橋鎮後,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殿溝村找到了管牛人K,以及附近的村民L。
    NBD:現在殿溝養牛的不多了吧?
    K:沒以前多了,全村只有210頭。我以前養20多頭牛,現在都賣光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養牛划不來。
    NBD:這些母牛是農戶的嗎?秦寶提供基礎母牛給村裡農民養嗎?
    K:母牛秦寶公司一直沒有提供過。下的小黑牛秦寶來收,但是也沒有規定小黑牛必須賣給公司。
    L:秦寶提供配種,小黑牛主要是賣給秦寶,也可以拿到市場上賣。
    NBD:這些母牛怎麼配種呢?
    K:這個村配種都是我來人工授精,你投資的話(建議你)也配黑牛,黑牛配種60元,凍精我這裡有,他(秦寶)也不管凍精是誰用的。
花園村:農戶貸款買母牛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163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約200餘頭,且全部歸農戶自有
    離開殿溝村,大概半小時的車程後,記者來到了花園村6組,記者與大約40歲的農戶L聊起來。
    NBD:花園村養牛的多嗎?
    L:這邊養牛的不多了,不給補貼,喂不出來。
    NBD:什麼補貼呢?
    L:秦寶說一頭小牛給300~400元補貼,不兌現,有戶人家之前養70多頭,沒有補貼,喂不出來,現在只剩10多頭了。
    NBD:下的小牛犢賣給秦寶?
    L:秦寶收,也可以賣給其他人。
    NBD:秦寶提供基礎母牛沒有?
    L:母牛都是農戶自己的,這個村他沒有提供母牛養,有些農戶是自己貸款買的。
  上述村民所說的,秦寶牧業收購小牛犢時不兌現補貼,這一情況在記者之前對殿溝村6組進行調研時也有村民反映過。據殿溝村6組村民說,秦寶「不講誠信」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下的小黑牛是母牛的話,說好的300元補貼不兌現;二是一頭牛之前談好了價格,但最後往往都是倒貼著賣,因此部分農戶不願與秦寶合作,認為秦寶沒有信用。
    在告別了村民L後,記者沿著小路向村裡走時,路過了一間牛棚,但裡面已經沒有牛了。繼續前行十幾米後,記者來到村民M家中。
    NBD:花園村養牛的多嗎?
    M:共200多頭,以前有800多頭。
    NBD:這些牛都下黑牛?
    M:秦寶提供凍精,下黑牛娃娃。
    NBD:賣給誰呢?
    M:秦寶來收,一公斤24、25元,也可以賣到市場,但基本都賣給秦寶。不過配種這個,技師水平不好,配不出來。
    NBD:秦寶提供了母牛嗎?
    M:母牛都是農民的。
赤沙鎮:耕地機械化養牛的少了
   在秦寶牧業在寶雞市陳倉區的10個基地村或合作社中,赤沙鎮是最偏遠的一個鎮。《招股書》顯示,秦寶在該鎮的山明村投放了373頭基礎母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早從寶雞市出發,大約2個半小時車程後,到達了赤沙鎮山明村,並與2組村民N進行了交流。
    《招股書》:秦寶牧業擁有373頭基礎母牛
    記者調查:實際數量不超過200頭,且為農戶自有
    NBD:山明村養牛的多嗎?
    N:沒有原來多了。以前養牛主要是為了耕地,現在機械化了,即使是山地,大家都選擇種植經濟林。養牛的話,跟前必須有人,一年出不了門、打不成工。
    NBD:這邊牛產黑牛嗎?
    N:黑牛是秦寶配種,一次80元。
    NBD:這些牛是農民的嗎?
    N:都是農民自己看的。
    告別了2組的村民後,在當地人指引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山明村村支書O家中。
    NBD:山明村養牛的多嗎?
    O:全村總共100來頭,不到200頭。
    NBD:這些牛產什麼樣的牛犢呢?
    O:配日本和牛的種,是秦寶來配。
    NBD:下的小牛犢賣給這家公司嗎?
    O:嗯,公司直接來收,5~6個月就可以賣,之前我和秦寶公司談的時候,約定了一公斤不低於24元,現在收購價格是一公斤30元了。
    NBD:這些牛必須賣給秦寶?
    O:其他人要是給的價格和秦寶一樣,或者比公司掏的多,也可以賣給市場。
    NBD:這個村母牛是農民的嗎?秦寶公司提供母牛給農民沒有?
    O:母牛是農戶自己的,秦寶一直沒有提供過基礎母牛給農民養,他只提供精液。
    NBD:山明村與秦寶合作幾年了?
    O:四五年了。
【概況】
    在山明村,記者通過對當地村民以及村支書走訪發現,整個山明村秦川母牛數量不超過200頭,且全部是農民自有,秦寶公司與當地農戶合作了四五年,從未提供過基礎母牛給農民養。配種一次收80元,對於產下的小牛犢,農民可以賣給公司,也可以賣給市場。
【總結】
    綜合來看,秦寶牧業《招股書》披露的「3037頭屬公司所有的基礎母牛」純屬虛構。這些母牛並非由秦寶牧業提供,其所產牛犢公司也只能按照市場價收購,農戶有權賣給市場上的任何人。
    另外,橋鎮花園村和殿溝村部分村民均向記者反映,秦寶牧業補貼不兌現及收購價不及當初承諾,其中還有部分村民的母牛是貸款買來的,這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有村民不再喂養母牛,以及為了回籠資金,不得已以低於當初承諾的價格將產下的黑牛犢賣出,
    對於這種不講誠信的現象,殿溝村有村民直呼秦寶是騙子公司,且表示該村已經有人因為公司不講誠信,拒絕和秦寶再進行合作。

秦寶牧業高價向關聯方賣牛肉 只為虛增利潤謀上市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在秦寶牧業的利潤造假鏈條中,極為關鍵的一步是隱瞞了下游兩家餐飲公司的關聯關係。據知情人士透露,秦寶牧業通過高價向這兩家被隱瞞的關聯方高價銷售牛肉,保證公司擁有遠高於同行的淨利潤。這兩家就是秦寶牧業在招股書中稱 「已經完全剝離股權」的陝西佳和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餐飲)以及寶雞佳和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雞餐飲)。
自然人接盤虧損資產/
   根據招股書來看,2010年,秦寶牧業將陝西餐飲以及寶雞餐飲股權進行了轉讓。轉讓之前陝西餐飲此前的股權結構為秦寶有限 (秦寶牧業前身)持有80%股權,自然人紀銀兵持有20%股權。寶雞餐飲轉讓前的股權結構為,秦寶有限(秦寶牧業前身)持有70%股權,張炳銀持有30%股權。
    由於陝西餐飲、寶雞餐飲主要從事以高檔、優質牛肉為特色的日韓料理、肥牛火鍋的高端餐飲服務,實現了秦寶牧業「牧場-餐桌」全產業鏈經營。然而,開始籌備上市之後,2010年秦寶牧業急匆匆將兩家餐飲公司甩給一名自然人樊碰民。
    招股書顯示,2010年3月10日,秦寶有限按原始出資額以210萬元的價格將持有的寶雞餐飲70%股權轉讓予陝西餐飲。此後,2010年12月20日,秦寶有限再按1元的價格將持有的陝西餐飲80%股權轉讓給自然人樊碰民。經過兩次轉讓之後,自然人樊碰民持有陝西餐飲80%股權,通過陝西餐飲間接控股寶雞餐飲。
    對於出售兩家餐飲公司,秦寶牧業給出的原因為,「陝西餐飲自設立以來,前期的裝修成本較高,又一直處於秦寶雪花牛肉、秦寶優質牛肉產品的市場推廣階段,銷售費用也較高,近幾年的經營業績不佳;同時,餐飲公司所屬行業與公司所屬的農業在產銷模式、經營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佔用了實際控制人和管理團隊較多的精力和時間。」
    與此同時,在公司的招股書中也披露了,本次股權的受讓方樊碰民與史文利是西安醫科大學附設衛生學校的校友,而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秦寶牧業承諾,「本公司及控制的其他企業自將陝西餐飲的股權轉出之後不再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持有陝西餐飲和寶雞餐飲的股權,或以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控制陝西餐飲和寶雞餐飲的生產經營活動。」實際控制人史文利也表示,「不以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控制陝西餐飲和寶雞餐飲的生產經營活動。」
    另一方面,截至2010年12月31日,陝西餐飲總資產為1606.47萬元,淨資產為-581.27萬元,2010年度實現淨利潤-239.27萬元。同期寶雞餐飲總資產為726.52萬元,淨資產為125.42萬元,2010年度實現淨利潤-5.79萬元
    上市前夕突然將兩家餐飲公司的股權進行剝離,作為秦寶董事長校友的樊碰民不顧兩個餐飲公司的實際性虧損,心甘情願接盤這兩家公司的股權,這合乎常理嗎?
史文利兼陝西餐飲總經理/
   為了探清上述事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兩家餐飲公司與秦寶牧業的關係展開調查。在西安期間,記者獲悉陝西餐飲是一家餐飲投資管理企業,「秦寶肥牛世界」是其經營的連鎖餐飲品牌,西安高新四路以及楊凌區「秦寶肥牛世界」是其主要的自營店。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兩家餐飲公司雖然完成剝離,但背後的老闆還是史文利。秦寶牧業很多接待都會安排在高新四路的秦寶肥牛世界,而直到今天秦寶牧業老闆史文利在秦寶肥牛世界請客會友也會宣稱這是他自己的店。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餐飲公司運作模式,是高於市場3倍左右價格從秦寶公司進牛肉,而餐飲公司將牛肉賣出去,不惜採取平價銷售或者低於進貨價銷售的方式走貨,秦寶上述目的,主要是讓餐飲公司不賺錢,把餐飲公司的利潤放大到秦寶牧業,這實際上是一種內部關聯,通過關聯方的利益輸送,虛增秦寶牧業的利潤,達到上市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秦寶牧業和餐飲子公司之間仍舊沒有撇清關聯關係,而且公司實際控制人史文利仍舊負責兩家餐飲公司的相關運營。根據記者獲得的陝西餐飲的工商登記資料來看,就法律上來說,史文利目前仍舊還在陝西餐飲任職,為陝西餐飲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關聯交易涉嫌利益輸送/
    根據公司招股書透露的數據來看,陝西餐飲2010年的營業收入為1884萬元,利潤總額為-216萬元;2009年營業收入為1672萬元,利潤總額為-13元。而根據工商資料來看,陝西餐飲2009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為1536萬元,全年利潤總額為20萬元;2010年的全年營業收入為1431萬元,全年利潤總額為-101.6萬元;2011年的全年營業收入為1477萬元,全年利潤總額為1.77萬元。
    在財務數據存在質疑之外,不難發現,以陝西餐飲為例,該餐飲公司每年的銷售收入都超過1000萬元,但最終的利潤基本都是虧損,偶爾盈利也是極少的微利。由於餐飲公司主要成本除了原材料之外,就是店租佔到大頭。
    但是根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陝西餐飲與其房東陝西鴻鈞實業有限公司的合同來看,其所在的高新四路甲字8號嘉龍大廈三層2951平方米的面積每年的租金只有6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其實陝西餐飲每年的租賃成本也僅有幾十萬元,除去人工費用,應該還是有較大利潤空間。但財務數據的情況來看,只能推測陝西餐飲的原材料所佔成本極大,或者基本與銷售收入相近。這一情況也佐證了兩家餐飲公司涉嫌利益輸送。同時令人意外的是,陝西餐飲2012年沒有通過工商年檢。
    與此同時,記者聯繫上了位於西安高新區灃惠南路20號華晶廣場A,秦寶牧業營銷中心,據公司的相關人士介紹,秦寶肥牛世界現在屬於兩個集團,以前是他們的下屬,現在法律上剝離出去了,但也是他們自己的,他們自己客戶都在那裡吃飯。「此外,我們自己的店(秦寶肥牛世界)在採購環節有優勢,每天都能到貨,因為我們自己的店,採購時打個電話就能到貨。」

秦寶牧業大客戶涉嫌造假 無工商註冊拒談業務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在隱瞞了關聯交易之外,秦寶牧業的五大主要客戶也存在造假的嫌疑。
    秦寶牧業2011年排名第一的客戶為哈爾濱市道北區雪花冷凍食品批發部,採購金額為1406萬元;排名第二的為自然人黃卓然,採購金額為1379萬元;後三名分比為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深圳世聯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尚琳商貿有限公司,三家與公司2011年從公司採購的總金額分別為1279萬元、1260萬元以及1126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前五大客戶的採購存在極大的水分。
北京經銷商:註冊地址和經營地址不一致/
  3年以來的前五大客戶中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突然在2010年成為秦寶牧業採購量最大的經銷商,此後一直在前五大客戶中。但是根據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的工商註冊資料來看,這個經銷商是在2010年7月2日才正式註冊成立。這個出資額僅為10萬元的經銷商在2010年下半年才成立就成為秦寶牧業當年最大的經銷商,當年7月份至12月份給秦寶牧業帶來了1735萬元的銷售收入,僅用5個月時間銷售額就遠超其他秦寶牧業的經銷商業績。
    根據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的註冊地址為北京市豐台區鴻泰天成副食品市場F5號,由於該經銷商僅為個體工商戶,其經營執照上的地址與工商註冊地址應為一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與該經銷商的經營者姜曉鵑取得聯繫。
    NBD:你們現在還在做秦寶的牛肉嗎?
    姜曉鵑:我們還有做。
    NBD:你們現在還是在北京市豐台區鴻泰天成副食品市場F5號嗎?
    姜曉鵑:你們怎麼知道我們在哪裡的?
    NBD:我們希望能過來看看牛肉。
    姜曉鵑:你們怎麼知道我們在哪裡的?
    NBD:你們地址是在鴻泰天成市場嗎?我們到時候過來市場看看。
    姜曉鵑:我平時不在市場,我們地址是在那的,我們在其他地方也有一家店。
    雖然姜曉鵑宣稱其商店就在上述工商登記地址,但是當記者到了北京市豐台區鴻泰天成副食品市場F5號的門店時候發現這家門店早已改頭換面。這家不過十平方米的門店,如今已經變成一家名為亮廚的酒店特色食材商店。記者向商店老闆詢問北京焱烽德隆食品商行的情況,商店老闆向記者表示,「我們從市場裡面另外一個鋪子搬過來有半年時間了,之前是哪家我們並不清楚。」
    但是北京豐台區工商局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不允許出現異地經營的情況,個體工商戶的註冊地址和經營地址必須一致。」
哈爾濱經銷商:無法查到個體工商戶註冊資料/
  2011年第一大客戶哈爾濱市道北區雪花冷凍食品批發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樣找不到經營地址。
    「哈爾濱市道北區雪花冷凍食品批發部」在哈爾濱工商局的登記資料中無法查詢到關於該經銷商的任何註冊資料,同時,該批發部竟然位於哈爾濱市「道北區」。哈爾濱市下轄8區10縣,根本沒有「道北區」這個行政區劃,且歷史上也不曾出現過。隨後記者向公司重新核實,最終獲得資料顯示,該經銷商為哈爾濱道外區雪華冷凍食品批發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記者通過更新後的資料再度進行工商查詢,仍舊無法查詢到該個體工商戶的任何工商記錄。該經銷商未進行工商註冊?記者通過秦寶牧業取得的聯繫方式與該經銷商取得了聯繫,但該聯繫人表現得極為謹慎。
    NBD:我們想過來看下牛肉,你們能告訴我們一下你們的地址嗎?
    售貨員:你們哪裡知道我們的?
    NBD:你們是在賣秦寶牛肉嗎?
    售貨員:我們家只賣秦寶牛肉的,合作很多年了。
    NBD:我們就是過來看看,能告訴我們地址嗎?
    售貨員:我們今天都下班了(下午17:10),你明天打來問老闆吧。
汕頭經銷商黃卓然:我不做牛肉的,我不太懂什麼牛肉/
   公司主要的客戶中自然人佔比較大。2009年到2011年,公司公司與主要自然人客戶 (前十大客戶中的自然人客戶)合同履行金額分別為2326.54萬元、6689.94萬元和11656.22萬元,沒有出現重大違約情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近兩個星期中連續5次與公司自然人客戶黃卓然取得聯繫,黃卓然在電話中竟對記者表示,他不做牛肉的。
    黃卓然:我不做牛肉的,我不太懂這什麼牛肉,是我手下在弄牛肉。
    NBD:能否把你手下的聯繫方式給我呢?
    黃卓然:這樣吧,我把你的電話給他吧,讓他一會聯繫你。
    一天之後,未接到電話,記者再次聯繫黃卓然:
    NBD:我昨天給過您電話,你說讓手下給我電話,但是後來一直沒有來電。
    黃卓然:我已經把你電話給了。
    NBD:我有些急事,能不能把你這邊負責人聯繫方式給我?
    黃卓然:我年紀大了,記不住他們電話。
    NBD:那我這邊怎麼找人?
    黃卓然:我和他說一說,你等等吧。
    記者前後致電五次,都是被這樣的理由給打了「太極」。黃卓然這個自然人名列秦寶牧業前五大客戶,但是卻對於牛肉生意根本不清楚,並且拒絕與潛在客戶洽談業務。    當記者第六次撥通黃卓然手機時,黃卓然便將電話交於另一男子接聽,並宣稱該男子為其負責牛肉業務。該男子在謹慎詢問記者在汕頭的具體位置後,以正在開會稍後聯繫為由掛斷了電話。
    由於記者從秦寶牧業內部獲悉,黃卓然所在地址為廣東省汕頭市,汕頭是否有從陝西運送過來的冷凍牛肉?對於這一問題,汕頭畜牧局某領導表示,這個不好說,因為監管人手上的問題,很難全面監控到,但是近幾年沒有任何個人或者是公司向他們上報有關陝西冷凍牛肉在汕頭分銷的信息。該領導同時表示,按照正常的流程,外流冷凍牛肉是必須上報備案然後進行相關的檢驗檢疫。
深圳經銷商:有自己的渠道,不從秦寶拿貨/
  位於深圳的兩家每年給公司貢獻額超過千萬元的經銷商也存在蹊蹺。
    深圳尚琳商貿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的註冊地址位於深圳羅湖區翠山路1號穎隆大廈313號。當記者前往該地址時發現,一家電子公司出現在尚琳商貿的註冊地,尚琳商貿則不知所蹤。
    撥通尚琳商貿網頁上所公開的電話,公司接線工作人員稱,上述地址是公司註冊地址。根據網上相關信息顯示,尚琳商貿位於深圳東北部的水官高速和機荷高速之間的泥坑九路。尚琳商貿所在地周邊多為倉庫或電子工廠。記者到達該地址之後發現,從外圍看,公司有獨立院落,內有辦公樓及倉庫,公司門口停放了兩輛大型食品運輸集裝箱車。記者從外圍人員處瞭解到,尚琳商貿確實從事冷凍食品的銷售業務。
    隨後記者詢問陝西一帶具體到陝西秦寶的牛肉如何時,該工作人員稱,公司和陝西的供應商都很熟,陝西秦寶這家公司的牛肉還是不錯的,他們是上市公司。對於記者提出的尚琳一年能從陝西秦寶拿多少貨的問題,其回應稱,「我們有自己的渠道,不從他們那裡拿貨。」
    另一家深圳經銷商是深圳世聯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孫岩取得了聯繫,孫岩表示,「我之前是秦寶牧業的高管,後來出來自己做,和秦寶合作很多年了。」但更多情況,孫岩不願透露。

秦寶牧業招股書偽造盛世 公司主營業務已陷危機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秦寶牧業招股書顯示,秦寶優質牛肉、秦寶雪花牛肉是秦寶牧業當前兩大主要產品,其中優質牛肉定位於中端市場,雪花牛肉定位於高端市場。上述兩大產品在公司2009~2011年各年營收中佔比均在75%以上,而上述兩大產品產量主要依託寶雞周邊縣村的秦川牛數量。4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輾轉西安、楊凌以及寶雞周邊4個鎮的10個村。在20餘天的調查中,與公司知情人士、規模化養牛技術員等進行了深入交流,並走訪了秦寶牧業10個基地村的秦川牛養殖村民、公司委託管牛人以及當地村支書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業內人士認為,秦寶牧業的未來發展已因「牛荒」而陷入危機,對公司的持續經營都將產生巨大的風險,但公司卻鋌而走險,在巨大的危機降臨時變本加厲實施主營業務造假,圖謀IPO。
「五星級」牛棚供展覽/
  「吃熟食、聽音樂、睡軟床、喝啤酒、做按摩,享受著各種美味飼料,舒適健康的成長。」這是秦寶牧業在公司官網上對秦寶青年牛的描述,公司官網稱,秦寶青年牛就是住在上述「五星級牛舍」裡。
    5月的一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楊凌示範區,坐上一輛出租車,大約十多分鐘時間拐入一條鄉間小道,前方有一棟3層高的行政樓,樓上「楊凌秦寶牛業有限公司」幾個大字已映入眼簾。
    記者進入公司大門後注意到,正前方是一棟3層高行政樓,行政樓側面及背後主要是牛棚,在公司工人帶領下,記者登上行政樓2樓,往右側前行到盡頭,再往右拐通過一條長廊,來到了秦寶牛飼養展示區。透過前方密閉的玻璃牆,記者看見下面是一個牛棚,整個牛棚約有200多頭秦寶牛。
    記者觀察發現,這個牛棚被分割為多個小格子,每個小格都安裝了類似於汽車洗車用的自動刷子,這就是按摩器,期間不時有黑牛走過去,用身體靠近刷子,然後刷子自行轉動。
    此時大約是14時,但記者當時除看到給牛進行按摩的設備外,沒有看到宣傳中所提到的軟床,也沒有觀察到在給秦寶牛播放音樂。
    據上述人士介紹,這是公司的展示平台,主要給領導看的,整個公司有10多個牛棚,也就這個牛棚有按摩器,其他牛棚就和普通牛棚沒有區別。記者也觀察了公司其他牛棚,確如上述人士所言,沒有看到裝有按摩器。
秦寶牛=雜交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查看中,注意到這樣的牛舍只有一間,公司其餘牛棚均無特殊之處。但秦寶牧業對公司秦寶牛飼養環境的定位是:「五星級」育肥牛舍。對飼養環境環境定位如此高端,那麼,公司所宣傳的獨立研發出來的秦寶牛是不是一生下來就具有高貴血統呢?
    在公司招股書中有這樣的介紹:「目前公司秦寶牛的繁育技術路線以秦川牛與澳洲和牛的二元雜交為核心,通過以秦川牛為母本、以澳洲和牛為父本繁育秦寶牛。」
    什麼叫二元雜交呢?據專業文獻記載,二元雜交又稱簡單雜交,現在我國應用廣泛的是利用國外引進的良種公豬(牛)與國內地方良種母豬(牛)進行交配,產生的後代叫雜種一代。
    在秦寶牧業招股書中提到了大連雪龍黑牛的三元雜交,雪龍黑牛是大連雪龍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將大連當地的復州牛與法國利木贊牛和澳洲和牛進行三元雜交而形成的良種肉牛。
    記者就大連黑牛的三元雜交與秦寶牧業所謂的二元雜交的區別,諮詢了相關專業人士。有關人士表示,大連雪龍黑牛是國內公認的最好、最頂級的牛肉。
    就具體的培育過程而言,首先是將當地復州牛母本與法國利木贊牛進行配種,復州牛一般需生長至18個月才能配種,懷胎10個月,產下來的第一代就是二元雜交,第一代小牛犢血液中國內和國外各佔50%血統;然後淘汰公牛,長18個月成年後再與澳洲和牛進行雜交,懷胎10個月,產下小牛犢,小牛犢復州牛血液佔比25%,國外75%;將上述血液佔比固定下來,一直以這一比例去培養品種,而此時產下的小牛犢還要生長28個月,才能真正形成三元商品牛。
    上述培育過程有兩個難點:第一,時間長,完成三元雜交品種前後需84個月,即需要7年時間才能完成。在近年「牛荒」背景下,下游需求旺盛,大多數企業根本等不及如此長的時間,因此第一代牛無論公母都會用於育肥屠宰;其二,要有一定固定規模的商品群,比如1萬頭甚至更多,這也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到。
    大連雪龍黑牛進行三元雜交需要7年時間,秦寶牛二元雜交從收購到出欄只需一年半時間,且秦寶牛的二元雜交,最原始的母本沒有經過自己培育,是採用農戶養殖的母牛進行雜交。此外,形成的秦寶黑牛是不是一個品種,尚難明確。一個新品種的形成,需相關部門權威專家進行認定,秦寶牛並無類似認證。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秦寶牧業提供凍精繁育秦寶牛的過程中,公司招股書涉嫌多處虛假記載。
    其一,招股書宣稱為農戶免費提供凍精,但其實在上述4個鎮10個基地村當中,配種一次收費60元~120元不等,大部分村子收費為80元,且配種三次不成功,第四次還要重新收取相同的配種費。
    或許秦寶牧業可以將此解讀為技術人員配種勞務費,但記者在赤峰鎮山明村村委會院落裡,就看見秦寶牧業安排在當地的配種人員寫在木門上的配種價錢:黑和牛80元、紅安牛60元、秦川牛50元,上述配種價格自2012年6月起執行。
    在與當地村民交談中,記者得知村裡確係由秦寶牧業派出的一位配種人員對母牛進行人工授精,同一技術員配種,對三種不同類型的牛分別收取不同價格,這說明上述黑和牛(秦寶牛)80元的收費,並非配種人員勞務費,而是配種費。
    其二,招股書中表示,在母牛配種成功後,公司即與農戶簽訂收購犢牛的繁育合同 (或收購協議)。秦寶犢牛收購協議中,分別通過激勵性條款和約束性條款來保證秦寶犢牛「只能出售給公司」。
    但在前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10個基地村調研中,村民、村支書、村長及秦寶牧業安排在當地的技術員,上述人員沒有一個談及秦寶牧業與農戶簽訂了上述收購協議,而這些繁育出來的秦寶牛除了可以賣給秦寶牧業外,也可拿到市場上交易。
毫無門檻的秦寶牛/
  秦寶牧業招股書顯示,公司秦寶牛是陝西當地的秦川牛與澳洲和牛進行雜交所得,同時,繁育秦寶牛的母牛是秦寶牧業2006年~2007年投放在寶雞陳倉區4個鎮10個村共計3037頭基礎母牛。
    招股書還表示,為母牛進行凍精配(冷配)是繁育秦寶牛的關鍵。公司為基地村免費提供了儲存凍精的液氮罐、凍配槍等設備和良種肉牛凍精,並為每個基地村培訓了一名具備凍配、疫病防治等相關知識的村民技術員。該技術員利用公司免費提供的凍精,採用人工授精方法對基地村母牛進行配種以繁育秦寶犢牛。
    通過前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秦寶基地村的走訪,注意到秦寶牧業從未在基地村提供過基礎母牛,即這些母牛都是農戶自己養的普通母牛;其次,秦寶牧業在基地村都安排了當地人從事人工受精,即將和牛的凍精注射到當地母牛的體內。
    而根據招股書顯示的信息,這些用於繁育秦寶牛的凍精主要由楊凌牛業從秦皇島全農精牛繁育有限公司、安微天達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奶牛中心三家公司採購。
    綜上所述,秦寶牧業宣傳的秦寶牛,是子公司從國內其他企業採購凍精,提供給基地村配種人員,由他們給當地秦川母牛進行配種,配種成功的小牛犢在農戶自己養4~6個月後,公司收回再進行18~22個月育肥,然後出欄屠宰。
    因此,有專業人士認為,從上述信息不難看出,秦寶牛的繁育沒有技術門檻,當前母牛進行自然交配的很少,農村母牛繁育不管是配種秦川牛、安格斯牛還是西門塔爾牛,都是以凍精形式進行人工配種,因此在寶雞地區的任何養牛人,只要想讓秦川牛生出黑牛(秦寶牛),都可以從相關生產和牛的凍精企業購買凍精。
    此前,在記者對秦寶牧業基地村之一寶雞陳倉區橋鎮殿溝村調研中,秦寶牧業安排在當地負責配種的人員甚至向記者表示,如果記者投資養牛需收購小牛,也可以用秦寶牧業提供的凍精對這些母牛進行配種。
    業內人士認為,秦寶牛似乎只是秦寶牧業貼的一個標籤,但不管是當地農民還是欲投資養牛的企業,只要向國內生產企業採購凍精,給寶雞地區秦川母牛進行配種,都可以繁育出與秦寶牧業一樣的秦寶牛。
秦川牛「牛荒」已現/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期完成對寶雞陳倉區4鎮10村調研後,除發現秦寶母牛3037頭基礎母牛涉嫌造假外,還注意到當地秦川牛數量已堪憂,「牛荒」對秦寶牧業而言,也可能產生一定影響。
    在前期的調研中,10個村村民普遍反映,當前養牛農戶較2002、2003年已大幅減少,以前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養牛,但現在的情況是,上規模養殖幾乎沒有,多為農戶散養,一般養殖家庭最多就是1~2頭牛,而這樣的家庭也不多。
    通過走訪調查,記者瞭解到,造成當前秦川牛數量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以前養牛主要用於耕地,現在多地耕作已使用農機操作,即使是有山坡的地方,不少村民更喜種植經濟林木,如核桃、花椒樹等,省事且不需經常到地裡維護。
    其二,養殖效益低下。當前養牛者多為中老年人,年輕人基本外出打工。很多家庭即使養也只養1~2頭,按照秦寶牛15元/斤的最高收購價,400斤小牛犢,2頭牛一年最多產一仔,一年的收益也僅1.2萬元。但一個年輕人外出打工,一年最差也可賺4萬元~5萬元。所以,由於養牛效益低下。當地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這是秦川牛數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10個基地村與秦寶牧業的合作有4~5年時間。這些基地村養牛的村民在與秦寶牧業合作前,農戶養牛配種大多數配種秦川牛,這對維護秦川牛數量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這4~5年的時間內,農戶養牛配種幾乎都配秦寶牧業的黑牛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寶雞周邊地區秦川牛數量。
    據當地養牛人士介紹,10年前,不包括農戶,寶雞地區有近200家規模化養殖場 (每家50~100頭規模),10年後,規模養殖場或連5個都沒有了,而當前整個寶雞地區秦川牛數量相加,或不足1萬頭。
主營業務已陷危機/
  秦寶牧業招股書介紹,公司主要產品秦寶優質牛肉產自國內優良黃牛品種——秦川牛,定位於國內中端牛肉消費市場;而秦寶雪花牛肉產自於公司獨立研發的高檔肉牛——秦寶牛。
    2009年,兩大產品合計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75.36%;2010年合計佔比77.44%;2011年合計佔比87.4%。秦寶優質牛肉主要系對外購秦川牛進行短期育肥,飼養時間短,飼料投入量少;秦寶雪花牛肉主要是秦寶牧業從基地村收購農戶繁殖飼養的4~6月齡秦寶犢牛,然後公司進行18~22個月的直線育肥,飼養時間較長、飼料投入量大,屠宰分割後生產出高檔牛肉產品——秦寶雪花牛肉。
    秦寶雪花牛肉、秦寶優質牛肉報告期內佔據了公司主營收入75%以上的比例,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顯示,無論雪花牛肉還是優質牛肉,產量都取決於寶雞周邊地區秦川牛數量。
    首先,生產優質牛肉產品的秦川牛主要來自個體肉牛育肥場、活牛交易市場放入活牛經紀人,規模化養殖在當地非常之少,個體肉牛育肥場則更少。所謂活牛經紀人就是「牛販子」,他們主要是從當地村民家買牛,秦川牛數量下降,且當地不少村民已不再繁育秦川牛,因此秦寶牧業從牛販子手中購得的秦川牛數量也在減少。
    記者在寶雞陳倉區縣功鎮調研中,就遇到一個曾做過牛販子而現在跑客運的師傅。據該師傅介紹,3年前農民養牛的很多,到了一個村子,只要一個早上就能收回一定數量的牛,且一頭牛最多時能賺1000多元,少時也有幾百元。但近年有餘牛的農戶很少,所以自己也轉行跑起了客運。
    另一方面,秦寶雪花牛肉產量取決與秦川牛繁育的小牛犢,當秦川牛數量大幅度減少,其繁育的小牛犢也將減少。而在基地村現有能繁秦川母牛方面,秦寶牧業安排的技術員水平或參差不齊。在對10個村調研中,就有部分村民表示,技師水平不高,配種不易成功。
    另外,就約束性收購而言,在記者前期對10個村調研中,僅有謝家崖村產下的小牛犢必須賣給秦寶牧業,其餘9個村受訪村民均表示,產下的小黑牛可以不賣給秦寶牧業,因為公司與農戶沒有簽訂相關協議。
    然而,在招股書中秦寶牧業仍表示,公司所在的西北地區不僅牛源相對充足,且擁有秦川牛、新疆褐牛等地方優良品種。存欄豐富的秦川牛不僅為公司奠定了優質肉牛的品種優勢,而且為公司大規模繁育高檔肉牛提供了純種黃牛的基礎資源優勢。
    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牛荒現象」在秦寶牧業已真實存在,公司當前屠宰的秦川牛已比較少,已在甘肅、酒泉地區大量收購西門塔爾牛進行屠宰。
    或許秦寶牧業已意識到牛源短缺對自身的影響,今年3月12日,秦寶牧業已從澳大利亞成功引種3500頭安格斯基礎母牛,而這些牛最終將落戶到公司投資建設的「延安·黃龍優質牛肉產業園」。
    知情人士還告訴記者,秦寶牧業與農戶合作具有不確定性,在養殖效益低下情況下,農戶可以選擇不為公司繁育秦寶牛。本次秦寶牧業引種3500頭澳洲母牛在延安地區進行繁育,或表明公司已意識到牛源短缺的問題。但如此發展下去,未來5年內公司可能就沒有所謂的秦寶牛了,這也從側面印證出公司兩大主營產品前途堪憂。

秦寶牧業養牛成本奇低僅為同行業三分之一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知情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秦寶牧業所涉嫌的全產業鏈造假中,秦寶牛每天個位數的飼養成本可謂硬傷,不足行業三分之一水平。任何一個熟悉養牛的專業人士看到這一數字後,或許都會感慨:「技術含量」太低,容易穿幫。
飼養成本每天8.1元
    由於秦寶牛育肥時間為18~22個月,2009年、2010年秦寶牧業出欄秦寶牛偏少且育肥週期相對較短,因此,以2011年出欄的2825頭牛計算每頭牛飼養成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在招股書中,分攤至2011年當期出欄秦寶牛育肥過程耗用的飼料成本為1377.92萬元,當年公司秦寶牛出欄量為2825頭,以此計算,每頭牛在育肥期間的飼料成本為4877元。育肥期是18~22個月,若取中位數20個月,以每月30天計,每天每頭牛飼養成本為8.1元。
    8元一天的飼養成本,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養一頭一天究竟需要多少成本?在西安調研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當地養殖企業,與飼養員、業內人士進行探討。
行業平均成本高達30元/天
    要弄清一頭牛每天的養殖成本是多少,必須對養牛各環節進行深入瞭解。
    當地養牛人士稱,種牛即繁育牛,一般壽命期為10~12年,種牛一生平均繁育8個小牛犢,懷孕期大概是10個月,即一頭繁育母牛一年基本繁育一個小牛犢。產的小牛犢若是母牛,可以留下來再繁育,若是公牛就直接進行育肥,育肥後再進行屠宰。當然,產的母牛也可進行直接育肥。但就成本投入而言,母牛育肥投入成本只相當於公牛的60%。
    一般而言,產下小牛犢,再到後期進行育肥屠宰共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農戶飼養4~6個月;第二階段為架子牛即長骨架時期,需費時10~12個月;第三階段為育肥階段,即架子牛後期到28個月。
    在秦寶牛18~22個月育肥週期中,一頭牛平均每天要吃7.5公斤飼料,飼料以玉米為主,兼有大麥、小麥、麩皮,而上述飼料價格在2.6元/公斤左右。食草則包括麥草、苜蓿、秸稈以及酒糟,成本在8元左右。此外還有人工工資、水電、防疫費用等。不算折舊投入,一頭育肥牛直接投入成本平均每天為30元,甚至育肥期每天平均成本可達36元左右。行業普遍成本是:育肥牛18~22個月的投入平攤到每天每頭牛的成本是30元,而秦寶牧業僅為8.1元,不足行業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秦寶牧業折算下來每天8.1元的飼養成本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不排除公司故意將成本做低,以推高秦寶雪花牛肉的毛利率。公司招股書顯示,2009年秦寶雪花牛肉毛利率為19.83%,2010年上述毛利率飆升至55.05%,2011年這一毛利率水平已達到驚人的64.87%,這樣的暴利在業內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秦寶牧業屠宰收入虛增數倍 巨虧變暴利
每經上市公司調查組 王朋
    秦寶牧業招股書顯示,2009年~2011年度,公司秦川牛屠宰量分別為19974頭、20554頭、21645頭;秦寶牛屠宰量分別為300頭、1722頭、2825頭。
    秦寶牧業2009年~2011三年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769.99萬元、2017.91萬元和1166.89萬元。但據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秦寶牧業每年根本完成不了上述屠宰量,公司屠宰業務涉嫌造假,由此屠宰收入亦可能存在虛增。
2009~2011年年均屠宰量2萬頭以上
    秦寶牧業旗下有4家全資子公司,其中秦寶良種牛、富農良種牛主要進行秦川牛短期育肥,楊凌牛業主要進行秦寶牛繁育及育肥,楊凌秦寶食品主要是進行肉類產品的深加工及銷售。
    而屠宰加工業務一直由母公司秦寶牧業承擔,招股書顯示,公司生產的秦寶優質牛肉和秦寶雪花牛肉共用一條屠宰線,該屠宰線設計屠宰能力為10萬頭/年。
    2009年公司上述兩大產品總屠宰量為20274頭;2010年總屠宰量為22276頭;2011年總屠宰量為24470頭。2009年~2011年,公司上述兩大產品分別合計實現銷售收入1.43億元、1.96億元和2.59億元。秦寶牧業母公司2009~2011年淨利潤分別為1769.99萬元、2017.91萬元、1166.89萬元。
競爭企業屠宰業務虧損或微利
    在A股上市公司中,福成五豐(600965,SH)主要從事牛肉養殖、屠宰、加工及活牛和牛肉產品銷售業務,因此從主業看,與秦寶牧業有一定的可比性。秦寶牧業招股書稱,2009~2011年三年實現年均2萬多頭屠宰量,且上述三年母公司亦取得逾千萬元的淨利潤,那麼同期福成五豐的屠宰業務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從屠宰量和銷售收入來看,福成五豐從2009年~2011年連續三年下滑,屠宰量從34981頭降至30252頭,銷售收入從26213.13萬元降至23967萬元。而這三年與秦寶牧業年屠宰量持續增加相反。
    從盈利情況看,2009年福成五豐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86.35萬元、2010年淨利潤為虧損3340.47萬元、11年淨利潤為1472.81萬元。值得注意是,儘管2009~2011年3年福成五豐屠宰量出現下降,但其年均屠宰數量也在3萬頭以上,高於秦寶牧業招股書披露的年均2萬頭以上,但2010年福成五豐出現大幅虧損,其餘兩年盈利水平整體低於秦寶牧業母公司水平。在規模效應顯著的屠宰行業,屠宰量越大,往往攤銷越低、利潤越高,但秦寶牧業屠宰量遠小於福成五豐,淨利潤卻遠高於福成五豐,這應該如何解釋呢?
實際屠宰量每年約2000頭
    招股書顯示,2009~2011年三年,秦寶牧業屠宰量維持小幅攀升態勢,且每年屠宰總量均在2萬頭以上。若按一年365天計算,上述三年,秦寶牧業每天的屠宰量分別為55.55頭、61頭和67.04頭。
    然而,有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秦寶牧業屠宰量涉嫌造假,實際屠宰量遠達不到招股書披露數量。
    據上述知情人士介紹,秦寶牧業屠宰設備2003年開始投入使用,屬於中型屠宰廠,設計日屠宰量300頭,每天至少要屠宰100頭牛才能保證不虧損,由此計算,一年下來屠宰量至少應在3萬頭之上。但招股書披露的每年屠宰量均在2.5萬頭以下。
    「不過就報告期公司每年宰2萬餘頭,實際上秦寶每年的屠宰量就2000頭牛。」上述知情人士稱,屠宰主要收取屠宰費,包括屠宰、冷凍在內從一頭牛上可賺200多元,一年2000頭即40萬元,但水電費一個月至少要15萬元,這還沒有算入人工工資。
    「按照這個實際屠宰量,秦寶牧業平均每天就屠宰5頭左右,個位數屠宰量肯定競爭不過當地的小作坊,因此秦寶牧業實際情況就是,集中到某一個時間段或者是上面審查的時候集中宰一次。按照公司招股書每年屠宰量,推算每天屠宰50頭~60頭,但你在他們工廠呆10天,或許還碰不上一天會宰牛。」上述知情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94

中聯重科被舉報銷售造假 區域總經理疑親自操刀 群超

http://xueqiu.com/2059470797/23971421
資料圖片

  近期報導:中聯重科再爆財務造假 業績詭異被疑利益輸送

  記者暗訪證實華中大區涉嫌虛假銷售

  獨家調查

  ■統籌:新快報記者 王中

  採寫:新快報特派記者 陳永洲

  近期,新快報收到一匿名投遞的U盤,內含據稱是$中聯重科(SZ000157)$ 在華中大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一線銷售數據的舉報材料,直指中聯重科去年在華中銷售存在大量造假、虛增收入。舉報信自稱完全真實。

  早在年初,便有媒體連續曝出中聯重科去年在華東存在大量虛假銷售,將部分未實際銷出甚至不存在的訂單計入正常銷售額內,以誇大利潤表現,僅華東區去年第一季度銷售增長就由3.8%誇大逾8倍至34.8%。與彼時報導相應,此次新快報收到的舉報材料也是邏輯嚴密、互相映證的SAP系統數據,只不過這次被指的是包括其大本營湖南在內的華中大區。

  據舉報材料統計,中聯重科在華中大區存在對應去年財報期有明顯規律的銷售,不限於提前銷售、「集中銷售-集中退貨」乃至「銷售-退貨-銷售-再退貨-銷售」等情況,以去年8月、11月為例,中聯重科在該地區累計銷售訂單9.12億元,累計退貨訂單5.44億元,其中湘、贛兩地退貨訂單累計總額甚至高於銷售訂單。值得注意的是,湘、鄂、贛三地各有一個不為行業所知的神秘大戶,集中採購,也集中退貨,銷售真實性存疑。

  中聯重科華中銷售被指造假 三神秘大戶坐鎮華中三地

  今年初,中聯重科遭多家媒體連續曝出其去年在新華東大區的銷售存在大量造假,銷售增長規模經一系列操縱後被誇大逾8倍。

  彼時相關報導也稱收到過匿名舉報材料,所涉及的是中聯重科在新華東大區的一線銷售數據。報導稱,中聯重科將銷售分成A、B、C三類,其中A類是正常銷售訂單;B類是指預期會購買,但未有出貨期、未付款,且產品仍在倉儲的潛在訂單;C類則是中聯虛構的訂單。上述報導尚稱,經過現場調查,舉報材料真實性得以驗證,「可以確認其在華東大區(包括滬、蘇、浙)的一線銷售中存在大量造假情形」。

  儘管中聯重科曾否認存在分類銷售,但此次新快報收到的舉報材料顯示,在華中大區中聯重科的銷售實際上存在著大量B、C類非正常銷售。

  與此前媒體所曝光的相似,材料涉及數十份銷售文件,也全部是專為企業量身定做的SAP系統數據,主機編號、訂單編號、合同及合同更改等信息一應俱全,且邏輯嚴密,並有中聯重科銷售時形成的訂單號作為SAP系統中的銷售識別號。

  新快報記者統計舉報材料後發現,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銷售分公司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個辦公室,涵蓋銷售片區超過30個。文件所涉及的銷售全部為混凝土機械設備,數據貫穿去年全年,B、C類銷售文件居多,但部分月度的一線銷售數據缺失。

  如果舉報材料屬實,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銷售存在大量匪夷所思的人為操縱。

  以「8月銷售台賬」、「11月台賬」文件為例,僅此兩個月,中聯重科便在湖南形成155筆交易,涉及29名客戶。其中,銷售訂單92筆,涉資1.88億元;退貨訂單63筆,涉資1.95億元。同期在湖北地區共形成銷售訂單涉資6.68億元,退貨訂單涉資1.78億元;江西地區則形成銷售訂單金額5580萬元,但退貨多達1.71億元。

  兩份台賬間形成嚴密的邏輯關係,例如大量在8月形成的銷售又集中在11月退貨,相關設備的主機編號絕大多數得以匹配。眾所周知,混凝土機械設備上皆有一塊銘牌,上面標註著的編號如同身份證,具有唯一性。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市場上,此兩份文件同時又與名為「P貨(長沙)」、「台賬明細(B)」、「台賬明細(C)」等文件的數據形成關係,即部分在3月、5月、6月所銷售的設備在8月遭退貨處理,11月的部分退貨訂單在當月底旋即再度被轉讓。新快報記者據已有文件的數據統計顯示,中聯重科在湖南形成的混凝土設備銷售總額累計超過4億元,已佔中聯重科去年年報顯示的其混凝土機械全年實現的營收總額235.96億元近2%的份額。(需再次強調的是,舉報材料所涉的銷售數據並未涵蓋去年全年,故按此推理,湖南市場貢獻的份額肯定遠超2%。)舉報材料還顯示,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被列為C類銷售或存在大量退貨的訂單佔相當的數量,這些名字動輒向中聯購置逾億元設備,又動輒將逾億元設備向中聯集中退貨。

  他們是誰?先買後退出於什麼目的?中聯重科又為何接受如此詭異的交易?

  舉報材料顯示,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三省皆各有一名神秘大戶為其貢獻極為可觀的交易規模,湖南是一家名為「湖南祺潤工業有限公司」(下稱「湖南祺潤」),湖北為「武漢益達建設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武漢益達」),江西則是一名為「吳平仁」的自然人。這三家神秘大戶的共同特徵,除了交易量極為可觀,購買的設備也以混凝土機械中售價更高、毛利率也更高的泵車為主。

  近日,新快報記者前往湘、鄂、贛三省實地調查,發現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一線銷售情況之令人瞠目結舌,甚於此前相關媒體所曝光的華東地區銷售造假。

查看原圖■記者來到湖南祺潤的註冊地漢壽縣高新區天星路,四處探訪仍未能尋獲該公司真身。

  湖南大戶

  銷售額佔中聯湖南地區逾八成

  湖南祺潤銷售訂單現三重懸疑

  三家神秘大戶中,最異常的當屬位處中聯重科大本營的湖南祺潤。

  舉報材料顯示,地處湖南常德市漢壽縣的湖南祺潤,在去年3月、8月、11月與中聯重科形成83筆交易,佔同期湖南地區交易總數近五成。僅8月銷售訂單便達35筆,涉資1.23億元(8月30日、31日分兩批訂單,涉資分別為2900萬元、9400萬元),佔同期中聯重科在湖南地區形成銷售總額的83.11%!加上3月所簽下的10筆銷售訂單、涉資2900萬元(11月未出現銷售訂單,全部為退貨),則湖南祺潤所貢獻銷售額達1.52億元,所涉設備的主機編號不存在重複且有一定的邏輯序列。

  可對比的是,中聯重科去年年報顯示的前五大客戶入圍門檻也不過2.38億元。應提請注意的是,舉報材料中部分月度銷售數據缺失,湖南祺潤所貢獻的銷售額應高於1.52億元。

  但是,貢獻了龐大銷售規模的湖南祺潤,與中聯重科的交易卻存在三大懸疑。

  A

  中聯重科向湖南祺潤出售的至少40台機械設備全部為泵車,且臂架全部為47米、52米,屬於中聯泵車中價格相對較高的型號。

  新快報記者在常德實地調查,並走訪專業人士後瞭解的情況是,整個常德市去年也不過新增10台泵車,全市泵車保有總量也僅70台-80台。有業內人士直言漢壽縣不可能會有人購置臂架52米或以上的泵車,「那地方方量需求沒那麼大,攪拌站就兩家,常德搞(泵車)租賃的也就五六個,競爭不激烈誰會花那麼多錢買那麼貴的泵?」記者隨後找到漢壽縣僅有的兩家混凝土公司漢壽駿業、漢壽億真,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未曾聽說過湖南祺潤。據悉,上述兩家混凝土公司分別擁有兩台泵車,換句話說,漢壽縣攪拌站泵車保有總量也僅4台。

  8月份所售出的35台泵車在11月22日就退貨32台,主機編碼完全匹配,僅3台無法得知去向。加上8月對3月銷售形成的退貨及11月22日的其他退單,湖南祺潤共退貨43台泵車,涉資1.53億元。

  蹊蹺的是,11月22日被湖南祺潤退貨的泵車中,有38台在11月30日被7名顯示為湖北地區的自然人接盤,涉資高達1.39億元。此7名自然人中,除陳經健與一家互聯網上顯示為「廣州黃埔中聯建設機械產業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同名外,其他人均不為相關地區多名混凝土行業人士所聽聞,這批貨去向成謎。

  C

  中聯重科對湖南祺潤所銷售的訂單全部屬分期合同,付款條款全部為「分期合同零首付發貨,餘款在2012年底前一次性付清」。甚至從湖南祺潤手中接盤38台泵車的7名自然人所簽的也全部為分期合同,首付僅在20萬元-30萬元。

  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看到上述分期條款後,連稱「不可能,沒人(指工程機械公司)會這樣做分期,要麼他(指湖南祺潤等)是用來『過橋』的,要麼合同是假的。」據該人士介紹,在工程機械銷售中,貓膩最多的便是分期合同,因為「不做按揭,就沒有銀行方面的監管,加上首付金額可多可少,這種合同更方便造假。」

  註冊地鄰中聯卻難覓其蹤

  湖南祺潤老闆自稱圈外人士

  如此詭異的湖南祺潤究竟是何方神聖?


  根據工商資料,成立於2011年7月25日的湖南祺潤,註冊資本500萬元,法人代表周祺臨,股東包括周祺臨、李雪君、李雁輝。公司註冊地在常德市漢壽縣,與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的籍貫地為同一地方。

  湖南祺潤的經營範圍為機械零部件製造、銷售,直今年1月9日新增了貨運業務。不過,新快報記者在向混凝土行業人士及漢壽縣工商局工作人員求證時,皆被告知並未聽聞過湖南祺潤或周祺臨。

  根據工商資料,新快報記者試圖尋找湖南祺潤註冊詳細地點——漢壽經濟開發區天星路68號。但當記者找到此地址後,卻發現該片地區仍在開發中,路牌顯示的入駐企業僅4家,不過其中並無湖南祺潤。記者「打摩的」在該片地區兜轉近一個小時,連續詢問當地企業及居民,仍無法尋獲68號所在,且當地人也未曾聽說過湖南祺潤。蹊蹺的是,在天星路上,沒找到應在68號的湖南祺潤,卻在天星路末端一棟建築門口,看到了「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的標識牌。

  同樣詭異的事情還出現在周祺臨的另一家公司上。工商資料顯示,周祺臨還為主營園林工程的設計、施工的「湖南湘潤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湖南湘潤」)的法人代表,註冊資本1000萬元,股東為周祺臨、李雪君、周其松。湖南湘潤註冊地為湖南長沙高新開發區C4組團C-106房。但當新快報記者來到此地後,四處打聽同樣未能找到湖南湘潤所在。無獨有偶,在上述地址附近,卻又是中聯重科麓谷工業園所在。

  兩輪尋找未果後,新快報記者以租泵車的名義與周祺臨取得聯繫,令人驚訝的是,周在電話中自稱並不是混凝土業的圈內人,自己只是做工程的,目前手上沒有一台泵車。

  無論是從工商資料還是實地調查,種種跡象皆顯示,屢屢與中聯重科為鄰的周祺臨,以及他的湖南祺潤似乎與混凝土機械並無關係。

查看原圖(CFP/圖)

  湖北大戶

  武漢益達攬蹊蹺訂單

  退貨量遠超出採購量


  幫中聯重科「鎮守」湖北市場的則是武漢益達,這家公司也存在令人咂舌的「集中銷售-集中退貨」。

  新快報記者發現,互聯網上發佈的多份武漢益達的招聘廣告中稱,「2011年,武漢益達建設機械有限公司已擁有400多台混凝土輸送車,50多台混凝土泵車……」

  記者通過搜索該公司官網,獲知武漢益達已更名為武漢翼達建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5年7月22日,註冊資本2.25億元,法人代表為王湘輝。

  儘管從註冊資本看實力不俗,但伴隨調查深入,新快報記者發現武漢益達與中聯重科間形成的銷售,存在巨大貓膩。

  根據舉報材料中的「湖北1-6月」、「8月銷售台賬」、「11月台賬」等文件統計,這8個月中兩者間產生了1.47億元的銷售訂單,但退貨訂單居然高達1.70億元!

  最典型的莫過於去年5月24日的銷售訂單。舉報材料顯示,當日中聯重科與武漢益達簽訂30台泵車的銷售合同,其中29台發貨時間為5月28日,另一台為5月31日。

  然而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大部分泵車漸次被退貨。

  具體為,6月6月退貨1台,主機編號「016146112338」;6月13日退貨5台,主機編號分別為「016204012045」、 「016204012040」、「016204012039」、 「016204012038」、「016204012037」;8月22日退貨1台,主機編號「016096212580」;11月共退貨6台,編號分別為「016096212589」、「016096212591」、 「016096212592」、「016096212594」、 「016096212597」、「016096212598」,上述退貨訂單共涉及泵車數量達13台。值得特別強調的是,此13台被退設備的主機編號,全部在5月24日雙方買賣30台的泵車訂單中得以匹配!

  而未出現在上述退貨訂單中的其他17台泵車,則出現在一份名為「湖北C貨」的文件內,該文件列明了發貨時間為2012年5月28日的部分泵車設備情況,通過核對主機編號,記者發現該17台泵車設備全在其中。其中,主 機 編 號 「016146112339」、「016186112287」、「016186112288」的3台,在「(計劃)轉銷對象」一欄寫明「其他大區」,在「是否銷售」一欄顯示「是」;剩餘14台泵車則均在該表格的「是否銷售」一欄寫明「否」。

  又見退貨訂單轉與神秘自然人

  中聯華中總經理崔昌平疑親自操刀


  相比於去年上半年的訂單被大量退貨,中聯重科與武漢益達在下半年的買賣更加離譜。

  一份「華中下半年C貨(彭玲10.8)」的文件顯示,2012年5月28日至9月29日,中聯重科陸續向武漢益達銷售50台泵車,金額高達1.75億元。然而11月13日、14日、22日這3天,這50台泵車中有41台被退貨,金額達到1.48億元。

  「台賬明細(B)」文件則顯示,在上述退貨完成後第8天,即11月30日,41台被退貨的泵車有超過30台被「銷售」給了多位自然人客戶,包括曹小蘭、杜磊磊、段靜、方麗、馬瑛妮、魏麗雅、吳善娥、肖亮雅和湛竹梅等。應強調的是,當中的吳善娥、肖亮雅等曾在同一天從湖南祺潤手中至少接盤了4台泵車,總價值均在幾千萬元。

  記者向湖北當地多位混凝土行業人士求證,他們均表示,沒聽說過這些自然人客戶。「從你說的這些名字看,似乎全部為女性,但湖北這邊做混凝土的老闆一般都是男性。」當地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值得注意的是,舉報材料顯示的中聯重科為武漢益達提供銷售的銷售員,為崔昌平和劉建輝。而新快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中聯重科華中大區總經理也叫崔昌平。不僅如此,記者還發現,武漢益達曾被退貨的泵車設備,「(計劃)轉銷對象」寫著江西大戶吳平仁,數名處於湖北地區的自然人又與湖南祺潤間存在多筆交易,如此錯綜複雜的三角銷售,是否為崔昌平在其轄區內「運籌帷幄」的手法,不得而知。

  3

  江西大戶

  吳平仁玩轉先買後退遊戲

  去年泵車採購量或僅10台


  根據舉報材料,來自江西南昌的吳平仁,可謂中聯重科在該地區的「寶貝級」客戶。

  一名為「華中下半年C貨」的文件顯示,僅去年9月26日和30日兩天,中聯重科就向吳平仁「銷售」「ZLJ5337THB47X-5RZ」、「ZLJ5339THB47X-5RZ泵車」「ZLJ5417THB52X-6RZ」「ZLJ5419THB52X-6RZ」型號的泵車共計43台,涉資超過1.5億元。

  消化如此大金額的訂單,該是一個怎樣實力超群的客戶?

  正當新快報記者欲為如此豪氣折服時,舉報材料卻顯示,短短兩個月後就迎來了吳平仁的「瘋狂退貨季」:去年11月6日,吳平仁退貨3台「ZLJ5417THB52X-6RZ」型號泵車;11月22日,再次退貨36台泵車。退貨總額近1.4億元。

  經新快報記者逐一對比,去年11月退貨的39台泵車,其主機編號在9月發貨的43台設備列表中全部能夠找到,也就是說,按照舉報材料的信息,只有4台泵車沒有退貨訂單。記者統計發現,這4台無退貨記錄的泵車訂單中,兩台為「ZLJ5337THB47X-5RZ」型號,主機編號分別為「016211012036」、「016211012037」;1台為「ZLJ5339THB47X-5RZ」型號,主機編號「016204112204」;另1台是「ZLJ5419THB52X-6RZ」型號,主機編號「016182012668」。

  工商資料顯示,吳平仁為江西省鼎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江西鼎盛」)法人代表。公司成立於2000年7月7日,註冊資本100萬元,註冊地位於南昌市迎賓北大道1128號。

  新快報記者來到南昌市迎賓北大道,才發現江西鼎盛的地址相當隱蔽。順著門牌輾轉尋找1個小時,多次詢問附近居民均表示不知,最終通過撥打114問路才找到地點。

  從一個並不顯眼的迎賓招待所向樓上走去,招待所5樓就是江西鼎盛所在地。記者到達時正值午休時分,現場只有一位財務部員工在上班,其向記者確認此地為江西鼎盛總部,並透露除這裡之外,老闆吳平仁在江西九江、上饒、福建福州等地也擁有相關公司或攪拌站。但問及公司混凝土機械設備情況,該員工表示並不清楚,不過透過財務部辦公室窗戶,其指向招待所背後的一個空地,表示下面的設備就是江西鼎盛所有。

  記者發現,這個場地實際上就是一個服務站,門口掛著「東風朝柴南昌玉達服務站」的招牌,由於鐵門緊鎖,記者無從進入查看停放裡面的兩台中聯重科泵車的銘牌,不過順著招待所後側的窗戶望去,不難發現這是兩台臂架長度分別為52米和56米的中聯重科-CIFA品牌新泵車,目前並未上正式車牌。

  記者隨後以客戶名義致電該公司負責設備管理的羅俊平。他透露,江西鼎盛目前有30餘台泵車,全部採購自中聯重科。「37到64米的都有,泵車都是這兩年全新的,我們每年都是(從中聯重科拿貨)5到10台,前年是5到10台,去年也是5到10台,今年我們又拿了10台。」羅俊平如是說。

  根據羅俊平的說法可推測,2012年江西鼎盛從中聯重科處真實的泵車採購數量應不超過10台。

查看原圖湖南華興攪拌站主機編號-與大圖相配。

查看原圖■在湖南華興現場,中聯重科去年銷售的攪拌站之主機編號與舉報材料所示完全匹配。

  「上述三大客戶與中聯重科間的買賣涉嫌造假,那麼,華中大區另外一些小客戶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新快報記者進行實地抽查後,發現中聯重科與華中小客戶之前的訂單同樣存在造假嫌疑。記者調查中還意外得到一份錄音材料,其中客戶自爆給中聯重科做「托」,但也表示「他們(中聯重科銷售員)有沒有跟(中聯重科)總部說,我不清楚」。

  江西德豐:接近高層人士說「去年沒有新進」

  舉報材料中,名為「華中停放大區設備明細2012.11.20」的文件顯示,中聯重科於2012年3月31日向江西德豐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稱「江西德豐」)「發貨」泵車2台,主機編號分別為「016095712231」、「016156311093」,但標註為「C貨」。

  工商資料顯示,成立於2008年5月9日的江西德豐位於九江市濱江路,註冊資本3000萬元,法人代表聶小紅。不過,新快報記者在當地暗訪中瞭解到,聶小紅雖為法人代表,但真正的老闆為黃清,後者在九江當地擁有多家混凝土公司,並擔任九江市混凝土協會會長。

  新快報記者來到九江市濱江路,發現江西德豐擁有3條生產線的混凝土攪拌站,從外圍LOGO看,該攪拌站為中聯重科所建。

  廠區內,記者看到4台中聯重科的泵車及數十台星馬汽車品牌的攪拌車。4台泵車的車牌分別為贛G66997、G07991、G09031和G06878,外表皆較為陳舊。由於其中一台的銘牌已沾滿厚厚的泥塵,主機編號一時無法看清,但另外3台泵車的設備信息分別為:主機編號「016095010253」,生產日期2010年7月;主機編號「016112210020」,生產日期2010年12月;主機編號「16484091001」,於2009年生產。然而,新快報記者從一位接近德豐高層的人士處獲悉,江西德豐擁有中聯重科品牌的泵車大約為六七台。不過這些設備均不是2012年新進的。「德豐現有泵車,都是2011年或2010年買的,去年沒有新進。只是它的關聯公司德榮,去年通過以舊換新,從中聯重科換了1台(泵車)」。

  由此,江西德豐去年3月採購2台新泵車的訂單存疑。

  祁東興陽:負責人稱去年只以舊換新了一台

  而記者同樣發現,位於湖南的另一個客戶——湖南衡陽的祁東縣興陽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稱「祁東興陽」)多次銷售藏玄機,訂單或為無中生有。

  根據相關設備主機編號,中聯重科售與湖南祺潤的泵車中,有數台存在多次銷售,當中或涉及被虛構出來的訂單。

  舉報材料顯示,5月29日,祁東興陽從中聯重科處購買6台泵車,涉資1906萬元,均為零首付分期合同。其中單價最高的兩台臂架52米的泵車,主機編號分別為「016191112159」、「016191112160」,在11月22日由湖南祺潤退貨,11月30日被一名為楊健的人接盤,主機編號完全匹配。此外,一名為李觀兵的人在5月30日向中聯重科購買的泵車中,亦有4台臂架為52米的泵車在11月22日由湖南祺潤退貨,11月30日也是被楊健接盤,主機編號完全匹配。

  為解開上述詭異換手的真相,新快報記者來到祁東興陽進行暗訪,發現該公司一共只有兩台泵車,均出自中聯重科,其中臂架47米的一台泵車為2011年底購置,另一台49米的是今年5月16日到場,還未上車牌。該公司負責人陳海軍介紹,49米的泵車是去年5月前後向中聯重科購買了一台38米的泵車後以舊換新置換回來的,該泵車已是換貨處理後的設備(據現場員工透露,首台49米的泵車送到後僅第一次打水測試便出現故障,多次維修後仍無法使用。中聯重科方再度更換一台新泵車,故到場時間被拖滯至今年5月16日)。

  除此之外,祁東興陽去年未向中聯重科簽購其他設備,陳海軍確認目前攪拌站僅兩台泵車,並直言「買多了也沒用」。顯然,祁東興陽的實際情況與舉報材料上中聯重科的一線銷售數據產生嚴重矛盾,至於被列為C類銷售的祁東興陽,是否果真是中聯重科虛構出來的訂單,不得而知。無獨有偶,位於湖南衡陽松木塘工業園的湖南大為建材有限公司也出現疑為虛假銷售的情況,「8月台賬」顯示,該公司去年8月30日曾購買兩台47米的泵車、兩台車載泵,但據記者暗訪瞭解到,該公司目前全站僅4台泵車,其中3台中聯重科的產品均為2012年以前購置的。

  與上述三個案例相似,新快報記者還在湖北、江西等地分別實地探訪了盛華鑫、裕隆、吉軍汽修廠、新江山等中聯的客戶,情況大同小異,或存在提前銷售、或存在虛增訂單數量等,這裡不一一細述。

  錄音材料中客戶

  自爆銷售貓膩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地調查中,新快報記者還意外獲得一條時間為去年年中的錄音材料,錄音中,該中聯客戶自爆與中聯重科間虛假銷售的貓膩。

  該客戶在談及中聯重科的銷售時說道,「你要建個站,他要建個站,但是還沒有提貨,合同簽了,提前把貨提出來,算它(指中聯重科)這個區域的任務完成了。比如說江西,他們是歸湖北管吧,他們已經完成了2個億,但他這個任務可能是2.8個億,那麼這0.8億,(我們幫他)攏起來,等於是我們在幫他做托吧……」「我們這些合同你就幫我簽了,這個東西我來賣,等於是我自己來賣的了,是吧。你就幫簽一下。」

  按照這位客戶的說法,之所以做「托」,也源於他們與中聯重科的銷售員較為相熟,「做托,但是我們之間也是說好的,但他們有沒有跟(中聯重科)總部說,我不清楚。」

查看原圖資料圖片

  記者實地調查:舉報信息諸多細節得到確認

  在持續一個月的調查中,新快報記者一直對舉報材料裡數據和信息的真實程度懷揣一個問號,這也被列為調查的重點。

  事實上,記者通過實地抽查發現,舉報材料裡的數據和信息的真實性從多個客戶處得到了還原和印證。實地查看的情形與舉報材料中所標註的主機編號、設備型號等銷售數據完全匹配。以湖南華興和衡陽玉豐為例,記者在湖南華興的攪拌站看到的設備及各種參數、編號與訂單完全匹配,衡陽玉豐的情形同樣如此,位於湖北武漢的興銘嘉實業有限公司的情況也和舉報材料中說的一樣。有如此多的細節數據都和實際對得上號,至少說明該舉報材料不是憑空偽造。

  湖南華興:攪拌站訂單完全匹配

  舉報材料顯示,湖南地區無退貨訂單的客戶屈指可數,僅湖南華興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華興」)、衡陽玉豐建材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衡陽玉豐」)及數名自然人。

  其中,湖南華興去年9月18日向中聯重科購買一座攪拌站,主機編號「014300E0120175」、型號「2*HZS180」,銷售金額370萬元,屬分期合同,付款方式為「首付74.8萬元,餘款295.2萬元在攪拌站安裝調試完畢後的次月開始按12.3萬元/月還款,連續還款24個月直到還清全部餘款為止」;11月29日購買兩台車載泵,主機編號分別為「017021A3120021」、

  「017021A3120020」,皆為東風底盤,銷售金額各為70萬元,首付款28.16萬元(含定金)。

  新快報記者來到湖南華興,以購買混凝土名義從現場員工瞭解到,湖南華興是在去年下半年方設立的一家新混凝土公司,攪拌站包括兩條生產線,確實是去年9月左右向中聯重科購買的。記者發現,聳立著的攪拌站上顯眼地標著「中聯重科」的LO-GO。新快報記者攀上攪拌站並找到了設備銘牌,看到該設備的型號、主機編號與舉報材料上所標註的數據完全相符。據湖南華興員工透露,該公司只有一台泵車,但是向另外一家工程機械公司所購,而去年也確實向中聯重科購買了兩台車載泵,不過當天兩台車載泵外出幹活,記者無法確認主機編號。儘管如此,由於車載泵的價值遠低於攪拌站,實際上湖南華興的實際情況與舉報材料中所稱的相吻合。

  衡陽玉豐:泵車、車載泵訂單完全匹配

  位于衡陽東高鐵站附近的衡陽玉豐,也與舉報材料中的真實銷售情況相符。

  舉報材料中的一份名為「B類寄存逾期明細表」的文件顯示,中聯重科去年一季度向衡陽玉豐銷售三台混凝土機械設備,其中一台泵車的主機編號為「016095211297」;兩台車載泵的主 機 編 號 分 別 為「017021212410」、

  「017021212413」。該文件中並未描述3台設備的具體參數和銷售價格,只在「台賬發貨時間」一欄標註為去年3月30日,而提貨時間上標註為「4月已發」。而新快報記者據舉報材料中的其他文件看,該台泵車的主機編號所對應的型號應為「ZLJ5335THB」,臂架47米,中聯重科的去年銷售價格在290萬元左右。

  新快報記者來到衡陽玉豐,現場員工透露該公司僅有的一台泵車確實是去年向中聯重科所購,恰巧這台車牌為「湘D26761」的泵車當日就停在衡陽玉豐院內。記者將該泵車銘牌上的泥土擦掉後找到了其主機編號,發現與舉報材料所標示的數據完全吻合。不僅如此,新快報記者尚在現場找到了主機編號為「017021212410」的車載泵,車牌為「湘D26762」,底盤為東風天錦,與舉報材料所稱的相符。由於現場員工反映另一台車載泵當天外出幹活,記者無法確認主機編號。

  在無退貨紀錄、被列為B類銷售的衡陽玉豐上,記者再度驗證了舉報材料的真實性。

  武漢興銘嘉:簽4台退3台完全吻合

  位於武漢黃陂區灄口街的什湖村的武漢興銘嘉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武漢興銘嘉」),亦與舉報材料中的真實銷售情況相符。

  根據舉報材料中一份名為「湖北1-6月」的文件顯示,去年年中,中聯重科與武漢興銘嘉先後簽訂3份泵車銷售合同,具體為:5月 17日,簽訂「ZLJ5417THB52X-6RZ」型號泵車1台,主機編號「016183012213」,發貨時間為5月19日;6月27日,又簽訂兩台「ZLJ5417THB52X-6RZ」型號泵車及一台「ZLJ5337THB47X-5RZ」型號泵車,主機編號分別為「016192112052」、

  「016192112053」 及「016211012031」,先後於6月29日和30日發貨。

  蹊蹺的是,在該文件一名為「湖北C貨」的子表透露,中聯重科與武漢興銘嘉於去年6月27日「銷售」3台泵車,在「是否銷售」一欄,顯示為「否」。

  一份為「湖北截至9月C貨(為準)11」的文件顯示了上述3台泵車的去向:全部被退貨。退貨訂單號為410048900、410048901、410048902。

  記者以客戶名義與負責此訂單的中聯重科銷售員陳汝超取得聯繫,得到的信息是,去年他們向武漢興銘嘉銷售了三四台泵車。

  武漢興銘嘉去年究竟向中聯重科採購了幾台泵車?

  按陳汝超說法,則去年5月17日及6月27日合計4台泵車的訂單為真實銷售。但若按舉報材料一系列文件看,僅去年5月17日的1台泵車銷售訂單為真實,6月27日所簽的3台只不過又是「先買後退」的遊戲。

  誰在說謊?

  新快報記者進入什湖村暗訪,真實的武漢興銘嘉呈現為一個擁有兩條生產線的混凝土攪拌站,站內停放著大大小小數十台設備。

  記者見到武漢興銘嘉一位員工,他透露,公司目前擁有20多台設備,分別為攪拌車18台,其中12台為陝汽底盤的中聯重科產品,另外6台來自徐工集團;至於泵車,總共只有兩台,「一台是中聯重科的,一台來自徐工集團」。

  記者此後所見印證了這位員工的說法。當天該公司僅有的兩台泵車正好全部停放在現場,其中徐工集團的型號為「XZJ5413THB」,車牌為「鄂AP9580」;中聯重科的泵車車牌為「鄂AP9011」,最為關鍵的是,中聯重科的泵車銘牌顯示,該泵車生產日期為2012年4月,主機編號正是「016183012213」,與舉報材料中所示去年5月17日簽下的、唯一沒有退貨的泵車編號完全吻合!

  ■真相大白

  去年前三季度逆市增長

  第四季度創出慘淡新低

  縱觀舉報材料,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一線銷售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波峰特徵,即去年前三季度集中湧現銷售訂單,而第四季度的11月集中退貨。

  以湖南市場為例,「8月銷售台賬」文件中,中聯重科在該地區總交易共計70筆,其中退貨訂單僅16筆,退貨率22.86%;而「11月台賬」中,該地區總計85筆交易中的退貨訂單達47筆,退貨率驟然上升至55.29%,較8月增長1.42倍!新快報記者注意到,這一銷售的節奏,與今年初相關媒體所曝光的華東地區所涉銷售造假的情況基本相同。

  中聯重科的一線銷售為什麼會出現諸多的詭異?

  事實上,此前早有市場觀點認為,中聯重科去年不遺餘力地在銷售等方面「造假」,是公司管理層為了在2012年交上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因為2012年9月28日,正是中聯重科20週年慶。而去年一季報、中期報表及稍後的三季報顯示,中聯重科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22%、21.47%及16.75%,為工程機械行業中屈指可數的「白馬企業」。

  但是,伴隨20週年慶的結束,去年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淨利潤驟變為同比減少9.12%。其中若只看第四季度單季,中聯重科淨利潤僅為3.7億元,同比、環比分別銳減82%、72%,甚至創了2009年第一季度後的新低。

  從前三季度逆市增長的勢頭,到第四季度創出新低的慘淡,中聯重科去年的業績表現,巧合地與舉報材料所揭示的一線銷售「造假」的情況頗為呼應。

  不過,一輪「揠苗助長」、「左騰右挪」後,中聯重科也勢必對去年的銷售「造假」付出代價。

  首先,由於相關設備的主機編號具有唯一性,中聯重科與各神秘大戶間的複雜換手後,始終要投向真實的客戶,加之機械設備銷售的週期問題(如上文所述,出廠超過一年的混凝土機械通常被視為庫存產品而遭壓價),中聯重科對涉及虛假銷售的設備處理,顯然並不容易解決。「這麼多(的設備)他們這麼對賬啊,我估計中聯的人自己都很頭痛。」前文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與此相應,新快報記者注意到中聯重科在財報上的異常。

  2011年末,中聯重科的應收款項僅為127.97億元,而至去年末,該賬目已攀升至206.21億元,同比增61.14%,佔總資產之比也上升了30%。

  今年一季度末,中聯重科應收款項繼續高企219.93億元,與佔總資產之比(25.44%)雙雙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報表統計顯示,2012年四個單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應收款項同比增長分別為28.60%、63.19%、66.70%、61.14%及46.18%,同期中聯重科的主營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8.14%、20.59%、17.77%、3.77%及-48.64%,應收款項的擴張遠超出主營收入。

  此外,存貨方面,中聯重科今年一季度達137.37億元、同比增29.11%,也創出了上市以來的新高。這些資產結構的變化,或意味著銷售的急功近利令中聯重科至今仍在為此「埋單」。

  另一方面,記者從稅務方面的專業人士獲悉,產品退貨時需要銷售方向國稅開具紅字發票以沖賬。因此,如果一再出現大量退貨、頻頻開具紅字發票,則可能因涉嫌虛假銷售、偷稅漏稅而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這一風險,事實上已有坊間傳聞。

  歷時一個多月的調查後,記者深有感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江湖混,終究要還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27

首例創業板上市造假案稽查細節:「真實的萬福生科不符合上市條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27/zNMzA3XzY5MzQzNQ.html

在對萬福生科財務部門的突擊檢查中,公司一名財務人員企圖藏匿的U盤被截獲,「根據這個線索我們確定了萬福生科在2012年的真實銷售情況,從而掌握了他們造假的一些手法,進而找到了萬福生科保存他們體外循環資金流水賬的賬冊。」一位調查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最終,首例創業板公司上市造假案件浮出水面,這個巨大的謊言用稽查人員的話來說,是「真實的萬福生科不符合上市條件」。

資金:14億元假回單

萬福生科2012真實銷售電子台賬和自有資金流轉電子賬,成為了案件調查的關鍵。

在萬福生科財務造假的關鍵點——虛增銷售收入和利潤上,調查組選擇了銀行資金核查與外圍調查組分組、同步展開的方式。

在銀行資金核查方面,調查組的工作頗為艱巨,這與日後被揭露出來「公司自有資金體外循環」模式有關。

萬福生科假借採購戶和銷售戶名義,用自有資金以現金存取方式製造進出資金流,並偽造銀行憑證,假冒糧食收購款和銷售回款,實現自有資金的體外循環。其中多個關鍵點完成了一個資金流造假系統:多個個人賬戶、現金存取、偽造銀行憑證、賬套流水與銀行賬戶流水一一對應。

首先是個人賬戶,「公司動用了很多個人賬戶來完成資金體外循環,涉案個人資金賬戶達200餘個」。上述調查組負責人指出。

調查組舉例稱,比如賬面有500萬資金去做虛假銷售,公司先假借糧食收購預付款名義把資金分別打到幾個個人賬戶,之後從個人賬戶分別以銷售客戶甲、乙等名義周轉回來,完成資金一出一進。

再者是現金存取,萬福生科的資金流造假系統中,存在大量從個人賬戶到公司賬戶的往來,「如果直接從個人賬戶轉賬到公司賬戶,很容易被追查。」上述負責人指出。

為掩蓋資金真實往來,萬福生科以現金存取方式人為的把資金流割裂開。「先到銀行櫃檯從個人賬戶取現,然後再以客戶名義把現金存到萬福生科賬戶。」上述負責人指出。

有些細節可說明其難度,比如現金存取分散多個櫃檯完成,部分轉款通過刷pos機完成,很難以常規方式找到源頭。在涉案資金流水中,有數萬條資金流水為櫃檯現金存取。

第三是偽造銀行憑證。為實現「真實」資金流水,萬福生科還偽造一系列票據,從而掩蓋上述各賬戶間讓人眼花繚亂的資金往來。比如要完成虛假的某客戶回款,萬福生科就依據真實資金流水假造資金回款單據,將付款方改成該客戶,並偽造銀行業務章來蓋章。

為確認這些財務憑證的真實性,調查人員數次對萬福生科4年半的財務憑證進行逐一核實,最終發現大量偽造的金融票據。

「真實憑證與虛假憑證之間的紙張質地不一致,真實的更粗糙一點,假的更光滑一點,真假銀行業務章和憑證字體也存在差異。」調查組人員告訴本報記者。

調查人員最終發現了7種不同類型的涉及多家銀行的假憑證。其中極端情況是「工商銀行蓋的是農行的章,還有兩張單據流水號一樣。」最終行政調查結果顯示,萬福生科偽造了1300多張銀行的業務回單,涉及金額達14億元左右。

最後,則是賬套流水與銀行賬戶流水一一對應,簡單核實難以發現問題。為了查清回款資金來源,調查組追查了10萬餘條銀行流水和憑證,才最終掌握萬福生科以自有資金虛構客戶回款的證據。

客戶:「神奇的數字」

銀行憑證核實和資金流追查的同時,外圍調查也同步開始,調查組認為,僅從公司銀行資金往來入手,受制於銀行資料調取週期,也無法直接證實銷售收入的虛假,必須將資金調查與實地調查相結合才能保證調查效果和效率。

面對萬福生科四年來數百個客戶,全面鋪開調查既不能保證調查效率也難以保證效果,因此調查組負責人有策略的挑選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客戶作為主攻目標。

由於萬福生科案所涉及的調查對象多為自然人和個體戶,分佈在4省市的數十個縣鄉村鎮,必須結合客戶特點和地域分佈,才能挑選出部分嫌疑度較高的客戶以開展外圍調查。這引起調查組注意的是一些「神奇的數字」。

這些「神奇的數字」體現在某一個相同或相近時間內,分處不同地區、不同身份、沒有任何關聯的客戶,採購數量卻驚人相似,甚至一模一樣。而另一段時間區間,這些客戶又再度出現採購數量和類型的高度類似。

調查人員分析認為,一般正常的業務流程,不應有如此強的規律性。這些規律性,是因公司根據需要進行分配後,分別記載到各個客戶頭上,所以就出現了這些神奇的數字。事實上,日後的行政調查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次調查的特點,一是調查對象大多為中小型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財務基礎非常薄弱,所以我們在調查過程中要多方面去調取證據來形成證據鏈。」一位外圍調查組成員告訴本報記者。

此外,調查對象多是小食品行業企業,週期性非常強,調查中有很多企業已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註銷,都給調查組尋找當事人帶來了難度。第三則是調查對象分佈地域分散,部分地處偏遠,語言溝通也存在一定困難,而且在面對非監管對象時也很難開展工作。

整個外調給調查組的最大感受是「衝擊非常大」。這種衝擊來自於萬福生科財務報表的光鮮數據與實際客戶之間的巨大落差。

在調查組選取客戶調查的標準中,依據之一是其重要程度,即交易金額大小。但萬福生科財報上每年銷售額上千萬甚至幾千萬的客戶,卻被發現處於偏遠的湘西小鎮,更有甚者,是只有一兩間小門面的個體家庭作坊。

還有的「重要客戶」早已人去樓空,廠房招牌也已破落不堪,有的甚至在2001年已不復存在,這種「重要客戶」卻仍在萬福生科當期賬面上頻繁出現銷售往來。

最終,經過對數十個縣鄉村鎮、一百多個主體的調查取證,調查組才取得一系列紮實的證據。

真相:兩個萬福生科

歷經三個月的現場調查,調查組最終掌握了667卷15萬餘頁的證據,萬福生科IPO造假的來龍去脈已逐漸清晰,一個巨大的謊言隨之浮現。

萬福生科在上市前三年連續財務造假,其中,2008年至2010年累計虛增收入4.6億元,虛增營業利潤1.13億元。調查人員坦言,「看到的萬福生科跟實際的萬福生科是兩個公司,從本質上來講,真實的萬福生科不符合上市條件。」

事實上,萬福生科在上市後也無法停止繼續圓謊的腳步,終於使得謊言無法繼續。而為了掩蓋謊言,最終造成的結果是造假的金額越來越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到2012年,它業務陷入停頓之後還要造那麼大的假去掩蓋整個事情。」調查組成員指出。

行政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萬福生科累計虛增收入4.67億元,虛增營利1.06億元。造假金額遠超「綠大地」案,且各年度虛增收入和營業利潤分別佔當期披露數的50%左右和85%以上。

萬福生科準備上市前,公司董事長龔永福把其財務總結覃學軍叫到了面前,說要為上市做好一盤賬,讓覃學軍進行操作。於是,一個涵蓋了上市前三年連續造假、遍及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參與人員眾多的系統性造假由此展開。

在整個造假流程來看,實現了系統性造假、分工明確、流水作業。萬福生科案件由財務總監總體策劃,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分別參與,完成了從虛構糧食收購到虛構銷售收入,進而虛增銷售利潤的整個造假環節。

具體手法上,萬福生科案隱蔽性極強。如前所述,在資金方面通過多個環節實現自有資金體外循環,與此同時,整個造假流程均配有購銷合同、入庫單、檢驗單、生產單、銷售通知單、發票等「真實」票據和憑證,使整個虛構業務流程難以分辨。「形式上是真的,內容上是假的。」上述負責人稱。

謊言牽扯外部方越多,就越容易被戳破,但萬福生科造假系統的獨立性之高也是鮮見。因為萬福生科糧食收購面向農戶、糧食經紀人等自然人、因此其採購發票和銷售發票均可自行開具,這為其造假創造了便利條件,其資金流和票據流都可在公司控制下完成循環,不依賴採購或銷售對手方配合。

在流水線作業與獨立系統外,還有兩個手法讓萬福生科的謊言更加難辨。一是真假混淆的財務數據,因為萬福生科造假為統一策劃,其對真實業務和虛假業務不加以區分。

其次,整個造假通過成本倒算展開,使整個財務指標「看上去很美」。為平衡各項指標,萬福生科根據造假需要,用虛增後的各產品銷售收入、毛利率及生產消耗率等,倒算財務成本,達到產銷平衡,從而實現資產負債平衡。

調查人員舉例稱,假設某個月份,萬福生科想在賬面達到一個3000萬的收入,公司並不理會這個月真實的銷售收入,它只是簡單地把3000萬分配到若干客戶上,每個客戶虛增個幾百萬,然後再由具體人員去做具體的每一天該客戶的業績。

此外,虛增的利潤並不簡單的掛在「應收賬款」賬目,而是結轉成本形成利潤後,以虛構的糧食收購款、預付在建工程款等名義掛賬,並偽造銀行票據形成假資金流動,從而達到資金流的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72

萬福生科造假流水線曝光:一個U盤撕開隱秘賬簿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27/3MMzA3XzY5MzI3MQ.html

儘管被稱為「瘋狂」財務造假的萬福生科案有了階段性的查處結果,但是隱藏其後的造假流水線尚未全面曝光。「要將萬福生科案辦成標竿式的案件」,市場各方從證監會此前的多次表態中捕捉到了些許信號。「內部造假分工嚴密、假賬單據一應俱全」,萬福生科案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執法有著啟示性意義。

萬福生科案開創了諸多第一,它不僅是首例創業板公司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的案件,還是證監會首次對保薦機構單獨立案、暫停其受理保薦業務的案件,更是開啟由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協商賠償投資者損失的先河。為了撕開萬福生科隱秘的造假流水線,新華網記者獨家專訪了證監會稽查總隊查處此案的相關負責人。

財報疑團:一個U盤成為稽查突破口

去年九月,湖南證監局在一次例行巡查中發現,上市不到一年的創業板公司萬福生科存在財務問題,疑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萬福生科2012年半年報顯示預付賬款增加了2632萬元,餘額達到1億多元。作為一家糧食精加工企業,萬福生科採購的生產原材料是稻穀。通常來講,這類企業與農戶進行結算時採取現結方式,而財報中出現那麼大數額的預付賬款,便顯得十分不符合常理。預付賬款成為萬福生科第一個很大的財務疑點。

另據湖南證監局在巡查中瞭解到的情況,萬福生科在2012年上半年期間曾經停產。企業在停產的同時,還能產生高餘額預付賬款,引起稽查部門的關注。

除了預付賬款外,另一個財務疑點是在建工程款餘額。2012年上半年,萬福生科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餘額從8675萬元增加至1.80億元,這個過於巨大的數字,與萬福生科往年的經營活動規模相比,愈發令人不解。

「假賬背後一定存在真賬!」稽查組負責人斬釘截鐵的告訴記者。因為企業需要與真實來往的客戶對賬。若能找到萬福生科的真賬,就能為以後的取證撕開方向。後來的事實的確驗證了該負責人的想法。

其實,整個調查的突破口,來自一次現場突擊調查。那天稽查人員「突襲」萬福生科財務處辦公室,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稽查組負責人表示,「當時我們看到屋子裡的人露出緊張和小心翼翼的表情,彷彿藏著什麼秘密。所以,我想或許真能找到些什麼。」稽查組負責人注意到,有一位工作人員站在電腦前,好像試圖在遮擋著什麼東西。「雖然不知道那裡有什麼,但還是讓其閃開。終於看到那台試圖被擋住的電腦主機上插著一個U盤。打開U盤發現,裡面藏著的,正是我們之前苦苦尋覓的、萬福生科2012年的真實銷售流水台賬!」

一個關鍵的U盤,為之後的調查取證打開了局面,也為稽查人員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稽查人員在另一台電腦中,還找到萬福生科分配造假額度的電子表格,每個月計劃造假多少筆,造多少額度。稽查組負責人向記者描述獲取真賬本時的心情:「那一刻我們滿懷信心。一手握著真賬,對照另一手上的假賬,萬福生科的造假細節,即將層層暴露於公眾面前。」

撥開雲霧:萬福生科如何「玩轉」9億假賬?

歷經四年半的時間,虛增收入9億多、虛增利潤2億多。如此瘋狂的造假,萬福生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稽查人員掃過真實台賬中一個個零碎的數字,逐步拼接出萬福生科的造假鏈條:利用公司自有資金進行體外循環,假冒交易,用以虛增收入和利潤。

萬福生科在財務造假中,首先借用農戶的身份證,為他們開立個人銀行賬戶,但這些賬戶卻是由萬福生科來控制。公司將自有資金打到這些個人賬戶中,冒充為「預付給農戶的收購款」;而後,再將資金從農戶的個人賬戶上打回給公司,冒充為「客戶的銷售回款」。

\

流程圖上清晰地顯示,自有資金經過一去、一回,形成虛假的資金流,憑空捏造了銷售收入。

為使從農戶賬戶打回公司的資金顯示為「客戶銷售回款」,萬福生科又動了手腳:偽造大量銀行回單,包括自刻假冒的銀行業務章。

稽查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調查伊始,我們採取了先易後難、先重點突破,再全面展開的調查策略」,在通過2012年真實銷售台賬掌握萬福生科造假模式後,對萬福生科2008年以來的財務數據展開全面調查。對於虛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這個關鍵的問題上,分銀行資料、外圍調查(以下簡稱「外調」)兩個小組開展調查。

銀行組調取與萬福生科客戶回款有關的所有銀行流水和憑證,需要確認每一筆相關資金的確切來源與去向。據稽查組負責人回憶,調查過程中發現了萬福生科為造假掩人耳目改採取的「小伎倆」。比如,一筆資金在銀行櫃檯現存現取,從A櫃檯取出,再從B櫃檯存進,人為割裂資金流向;再比如一些轉款是通過刷公司自己裝的POS機打回賬戶,銀行確認這種資金來源的難度很大,因此稽查人員需要協調銀聯調取相關數據。在整個銀行資料調查過程中,稽查人員共追查了300多個賬戶、超過10萬筆流水。

如果稱資金流水為間接證據的話,那麼實物成交記錄便是貨真價實的直接證據了。稽查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外調組同時調查了萬福生科的銷售客戶和採購農戶,目的是瞭解其真實的銷售數額與原材料收購規模。

在歷時兩個多月的外調過程中,稽查人員共走訪調查的50多家客戶,發現兩類問題客戶:一類是萬福生科曾經的客戶,交易發生時間不在萬福生科上市發行期內;另一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戶,包括一些幾年前就已註銷或關閉的小公司,萬福生科居然把其生生搬來冒充成自己的客戶。在稽查過程中,萬福生科也同一些客戶打過招呼,可想不到的是,萬福生科財報上的數字「假」得太離譜,即使客戶虛報數字「幫忙」隱瞞,依舊望高難以企及。

走訪農戶的過程中也有神奇的發現。稽查組負責人回憶道:「有些農戶根本都不知道萬福生科為他們開立了銀行賬戶,而另一些甚至根本不是糧食經紀人,而是萬福生科公司的職工、或是職工遠房親戚等。」

由此可見,萬福生科為完成一筆筆造假,可謂費勁腦筋、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稽查組負責人特意提到,調查過程中發現,農戶也好,客戶也罷,許多人對資本市場的法律制度知之甚少,法律意識較為淡漠,這不僅給稽查人員的執法調查帶來困難,也為造假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造假之路:集系統性、隱蔽性、獨立性於一身

有了公司上市想法後,萬福生科董事長龔永福便和財務總監覃學軍商量,令其制定一套造假方案,以達到符合上市的條件。龔永福坦承,「沒想到會造出這麼大的假。」 雖然整套造假方案符合上市條件,但後期每年都要以此為基數,造假成本越來越大。

稽查組負責人介紹,萬福生科造假案是集系統化、隱蔽性、獨立性為一體的,採取了成本倒算制,使得財務報表整體十分平衡,很難從形式上發現問題。

首先,造假系統性強。萬福生科造假遍及進、存、產、銷各個經營環節,參與造假的人員很多。在執行過程中,由覃學軍總體策劃、統一分配任務,過程就像流水線,每個參與人員只需完成各自的部分,然後移交給下個環節負責的人,等全部流水線結束後,整套假賬也順理成章地誕生了。

其次,造假隱蔽性強。稽查負責人感嘆到,「調查中直接發現問題的難度很大」,因為賬套的資金流水與銀行的資金流水在日期、金額上逐筆一一對應,但問題卻在於名稱的造假, 這個過程中能演變出許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原本是由張某通過銀行打回的款項,但對應的銀行回單上的賬戶名稱卻被改成了萬福生科的某客戶名稱。「如果只對流水是對不出問題的,這就需要深度追查這個資金究竟從哪裡來的。形式上很逼真,但內容的確是假的。」稽查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另外,造假的獨立性是很高的。稽查組負責人說,「不能說萬福生科的造假有多高明,但的確它把所有東西都做全了。」 從購銷合同到入庫單、檢驗單、生產單、銷售通知單以及採購銷售發票等,這些單據憑證由專人開具。「由於萬福生科對應的糧食收購方都為農戶或糧食經紀人,不能開具發票,因此採購發票也由萬福生科開具,這樣就能把所有的單據憑證全部自己解決,而不依賴外部的力量,具有很高的造假獨立性。」 稽查負責人稱。

最後,造假過程採取了成本倒算制。因為整個公司財務是按計划去造假,而非真實情況。所以財務人員會根據虛增後的各產品銷售收入、毛利率以及生產消耗率直接倒算相關生產財務成本,達到了產銷平衡。「既然是算出來的,整個資產負債表一定平衡的,不能直接簡單的找到問題所在。」稽查負責人如是說。真假業務混淆交織在一起,「萬福生科不像有些公司的造假,一些筆是真的,剩下的可能都是假的,它的一筆業務裡既有真數也有假數,真假交織在一起,所以給核實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整個調查過程十分艱苦。」 一些客戶在縣、鄉、鎮等小地方,路途遙遠,來回輾轉上千公里,而且稽查人員難以用當地方言交流,語言溝通較困難,有時需要找第三方人員解釋,費盡周折。此外,湖南的冬天沒有暖氣,很多銀行資料是存在陰冷的庫房裡,為了找到相關證據,不少稽查人員都在帶病工作,有的甚至累倒在現場。稽查組負責人笑著說「帶病工作在調查萬福生科案時是太普通、太平常的一件事,基本是常態!」「因為財務類調查的案子和內幕交易等其他案子不一樣,調查的時間跨度也很長,所以涉及到的事項特別多。」 稽查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記者觀察:巨額造假背後令人深思

隨著整個萬福生科案情的浮出水面,證監會的處罰結果也隨之公佈於眾。2013年5月10日,證監會在新聞通氣會上宣佈了擬對該案件的行政處罰結果,萬福生科公司、高管及相關中介機構均受到了重罰,其中,對保薦機構平安證券的處罰,是2004年保薦制度出台以來對保薦機構開出的最嚴厲罰單。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一直有這樣的疑問,究竟是什麼動機促使萬福生科一個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公司造這麼大的假?造假過程是自為還是中介機構報團所為呢?是否是由於制度上的缺陷給了不法分子們生存的土壤?

萬福生科造假案背後有著令人深思的地方。不管怎麼說,有一個事實是肯定的,那就是萬福生科案突出反映了相關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誠信意識淡薄、職業操守存在嚴重缺陷。既有違信息披露基本要求和市場「三公」原則,又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

雖然證監會已經完成了對萬福生科案件的調查,但是為什麼上市公司造假屢禁不止?綠大地造假被重罰之後,還有萬福生科頂風作案,之後或許還有新大地、河南天豐等。我們真的希望上市公司造假不再發生。

A股市場長期低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不敢相信」。試想,一個個包裝得美輪美奐的「水貨」公司堂而皇之進入市場,圈了一大筆錢後就原形畢露,這樣的資本市場環境怎麼能讓人安心?投資者的利益怎麼得到保護?服務實體經濟的「中國夢」怎麼得以實現?

當前,A股市場面臨著IPO重啟的難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暫停之後,如何讓投資者看到一個嶄新面貌的市場是當務之急。把「水貨」擋在外邊,給投資營造一方淨土,讓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實現資本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還需要各方攜手共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