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调控百日调查:降价才刚刚开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2/wNMDAwMDE4ODEwNA.html


4月17日以新国十条为标志的此轮房地产调控,已届百日。政策和市场将往何处去?本报记者调查显示,进入7月中下旬,各地新开楼盘价格比预期明显下调,其中尤以品牌房企最为明显;地价方面,近期土地出让溢价率下降,环比涨幅趋缓。

调控效果初显,但信贷执行力度、保障房供地及建设等后续调控措施,仍然不容懈怠。

新盘定价下调

0.1%,这是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全国房价6月份首次环比下跌的比例;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根本尚未感受到房价的真实下跌。

变 化正在发生。7月下旬,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标杆楼盘华贸城,推出新一期LOFT房源,均价27500元/平米,相当于买一层送一层;而此前的上半年,华贸 城平层产品均价曾达到27500元/平米,“这相当于变相降价,”长期关注华贸城的韩小姐说,她去看了样板间,虽然层高仅为4.85米,但确实可以隔成两 层。

将于月底正式开盘的万科长阳半岛项目,于18日公开了部分房源价格。买房人刘女士告诉本报记者,销售人员给与她的价格最低可至11500元/平米,该项目对外预计均价为13500-16500元/平米。

根据21世纪不动产等机构监测,目前北京存在打折、降价、促销的新盘已由6月底的80个,上升到了现在的近百个。目前推出的新盘,均有或多或少的折扣降价。但公开降价的项目依旧寥寥无几,大部分项目仍旧采用暗降的方式。

在广州,年度标杆亚运城的入市,将是下半年楼市风向标。业内对于亚运城首期房源的价格预期,已从之前的13000元以上调至万元以下,但亚运城五大开发商尚未对此明确表态。

在深圳,万科华府楼王栋134平双拼户型7月15日开盘,价格区间为28000元/平米-32000元/平米,购买按揭付款总价减8万,3日内签约再减5万,双拼户型按两套计算,3日内签约按揭付款总价减26万。宝安、龙岗多个项目推出的特价房,价格也降至万元以下。

“房价实质性下跌将从新盘开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万科、保利、中海、金地等标杆房企均表示,其下半年将集中推出新房源。预计供应高峰将出现在传统的销售旺季9月份之前,如果届时成交量仍未大幅恢复,则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对房价形成实质性的下调压力。

地价继续下行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日前公布的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涨幅进一步趋缓,商业、居住、工业地价较上一季度分别下降0.36、1.24、0.53个百分点,居住地价增幅下降幅度最大。

据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 ,北京共拍卖土地117块,其中新政以后拍卖50块,楼面价则明显下调,住宅的楼面价从新政前的12258元,下调至新政以后的5085元每平米,下调近6成。

万科、恒大、远洋等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将是这一轮调控带来的绝佳拿地时机,公司有意在土地市场抄底。远洋地产甚至进行了一笔最多9亿美元的海外融资。

但 问题也已出现:伴随着土地溢价率的大减,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积极性也在消减。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土地供应缓慢。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 提醒,应关注目前土地供应和开发投资不足,将给明年带来房屋供应不足的问题,并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万科的建议是,在土地一级开发环节、在市政、公 用设施领域引入民间资金,减少政府投入成本、加快土地开发节奏,提高土地出让效率。

如何防止供应不足导致的房价报复性反弹,令调控走出“越调越涨”的怪圈?

保 障房住房被寄予补足投资和分流需求的厚望。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7月17日表示,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580万套的目标不会变,中央已经下拨600多 亿资金用于这一事务。姜伟新还透露,国务院批准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的试点,已确定北京等28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

中原地产研 究中心董事程澐认为,鉴于国内正在改变过去住宅市场化为主导的单一局面,保障房的推出,有助于实现楼市的供需平衡。深圳社科院城市运营中心主任高海燕指 出,保障房住房供应首先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本轮调控目的不仅仅在于房价,还作用于产业结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必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伴随政策 的持续,将从现有的心理层面影响进入试探性调整,并真正进入全面调整期。

房价跌20%,地价跌30%?

市场发生变化的同时,银监会、住建部、国土部高层近期也频频表态,严控信贷、严查囤地、加强保障房等措施被反复强调,显示政策仍未放松,下半年房价下跌已成共识。

房价究竟会下跌多少?几乎所有人都迫切需要答案。一些数据或许可以一窥端倪:品牌房企带动的降价潮,将对区域市场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公开资料,万 科、保利等十大标杆房企2008年底以前所获得的土地储备,将是今年下半年新增供应的集中区域,其中大部分土地价格不超过两年前地价水平,中原地产认为, 考虑到这两年间土地价格的大幅增长,大部分项目即使降价10%~15%仍然可盈利。

“上半年的触底仅仅是阶段性的调整。预计下半年,新增供应将加速入市,在短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各地住宅项目将陆续降价,降幅可能在15%~20%。”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预测。

建银精瑞投资董事长李晓东认为,不排除某些高价地亏本的可能性;肖莉也认为,有开发商可能会不得不针对部分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中 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席执行总裁丁祖昱分析,5、6月份土地市场和1-4月份相比,所谓地王已经不存在了,高总价地块整体水平明显下降;从楼板价来看,6月仅 有4幅地块楼板价超过万元,且无一地块进入上半年前十的排行榜,楼板价水平持续降低。他预计,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地价将出现30%左右的回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3

昆山富士康女工跳楼调查:加薪后增收填不上加班费减收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93.shtml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昆山
8月7日,夜幕笼罩下的昆山富士康吴淞江厂区 (以下简称昆山富士康)比白天反而热闹一些,成群的年轻工人在宿舍楼进进出出,厂区周围的街道充斥着各地的口音,而一些高声的嬉闹似乎是在宣泄着上班后的压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在深圳富士康“跳楼门”事件频发之后,昆山富士康几乎落实了深圳富士康的全部改进措施,如在员工宿舍楼加装“防跳网”、加薪和减少加班时间,在昆山富士康都得到了推行。
然而新的问题也由此而生。据目前在昆山富士康任职的汪晓彬(化名)告诉记者,自6月2日加薪以来,因加班时间变少,获得加薪30%的一线工人,月终收入 反而比加薪前减少了。他在分析8月4日女工刘明跳楼的原因时认为,“昆山生活成本较高,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让这些孩子感到前景渺茫。”
凌晨3时的“意外坠楼”
昆山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金海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8月4日凌晨3时,昆山富士康的一名女工跳楼,近30分钟后被送往医院,数小时后在重症监护室伤重不治死亡。李金海说,“警方初步结论是‘意外坠楼’,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
昆山市玉山镇党委委员王云飞告诉记者,死者叫刘明,1988年出生,江苏徐州人,“刘明今年大学刚毕业,来昆山富士康属于实习暑期工。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姑娘,与同事的关系也处得不错,工作表现也很好,事发前也没任何异常。”
鸿海精密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丁祈安称,目前不清楚“坠楼”的原因,昆山市公安局正对此调查。
王云飞还对记者提及,当地警方在整理刘明遗物时发现了两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但从刘明的日常表现看,看不出她有这类疾病的迹象。”李金海也证实了王云飞提及的在刘明遗物中发现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情况。
加薪30%后收入较前减少
深圳“连跳门”事件发生至第13起之后,富士康集团宣布将实施加薪,幅度为30%~66%。经记者调查,昆山富士康也实施了这一调薪举措。
目前在昆山富士康任职机械工程师的汪晓彬告诉记者,“我们从6月初开始确实加薪了,幅度在30%~66%之间。不过,那些加薪幅度为30%的一线工人, 加薪后的收入却可能比加薪前减少。”汪晓彬解释说,“富士康加班费占比很高,约有一半左右。这次虽然加了薪,但加班时间也比从前少了。在调薪前,基本工资 加上加班费,一线工人可以拿到2000元/月的收入;但加薪30%后,他们中很多人的收入变成了1500元。”
王云飞也向记者证实,昆山富士康减少了加班时间,“从每月超过100小时的累计时间,减少至每月不足80小时。”
在分析刘明“坠楼”的原因时,汪晓彬不认为是由于昆山富士康工作压力大,“实际上从6月份开始,随着加班时间的减少,工作压力比从前小了很多。可能是个 人原因吧,比如钱比较少,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汪晓彬还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加班时间的同步减少,加薪对一线员工的生活没有起到改善的作用;而对昆山 富士康来讲,加薪提高了成本,致使利润率更差。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两方都没有能够获益。
西进北上的产业转移路线
在深圳“连跳门”事件发生后,富士康集团启动了内迁计划,具体路线图概括而言即“西进、北上”。
事实上,“连跳门”事件和富士康集团内迁只是表面上的联动关系,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地区的地价高企、要素成本高涨及产业结构调整,让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代工帝国”富士康集团不再适应沿海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定位,转而投向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正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来自发展模式的变化和要素成本(包括工资、地价)的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让位于收益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趋势。”
史晋川认为,富士康已经从珠三角分步骤撤出,这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要素成本大致等同、地利位置同类的长三角地区来说,珠三角今天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致就等于长三角的明天。“现在的区别在于,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已经拉开帷幕,而长三角尚未开始,但这仍将是一个大的趋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7

原酒流径调查:川酒勾天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0/5OMDAwMDE5MTE5OA.html

四川名酒到不了的地方,四川原酒却能走到。

7月31日,大汉光武董事长马永富坦言,他们上市产品所使用白酒,90%以上来自四川,而非自己生产酿造。

马永富涉足白酒行业多年,之前在湖北本地也建了一些白酒生产基地,加之收购了襄樊本地白酒企业,拥有相当规模生产能力。却因生产技术工艺和酿造环境制约,使其酒质很难在市场上获取竞争力,其自酿白酒梦想从此破碎。

大汉光武用四川原酒勾调后上市销售,仅仅是白酒企业引进四川白酒的“冰山一角”。“目前国内市场销售的白酒,80%以上酒体都是从四川引进原酒进行勾调而成。”一位行业专家透露。

原酒流入路径

此前马永富经过多番打探,发现,湖北境内的其他白酒兄弟企业均是在邻省四川购买原料酒,并聘请四川的技术工作人员对其酒质进行勾调,比如年销售额超过10亿的枝江大曲、白云边等品牌。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一款标价为400左右的酒,出厂价格约为200块,而厂家原料、包装、生产、宣传费用等全部算入,成本不会超过100块,原料酒价格仅仅为20多块,约占总成本的20%。

另 外,一位中国白酒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市场上除了四川和贵州等几个拥有自身酿酒能力的品牌外,大多采用在四川购买原酒资源,再进行生产。“就连五 粮液、泸州老窖、沱牌曲酒等大型白酒企业,都专门有一个部门,对外销售原料酒。”该人士指出,“之前有消息称洋河在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采购原料酒,其 实不用大惊小怪。”

一般白酒品牌除了在四川原酒企业购入白酒以外,还会在四川引入一个白酒勾调方面的专业人士。外地白酒企业给出的薪水一般是其在原单位工资的若干倍。

一位四川本地的原酒厂负责人透露,四川的白酒产业集群十分发达,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支撑,品牌意识远远落后于华北、华东等地区,而且有些小富即安的思想作祟,因此四川白酒企业甘当“幕后英雄”。

四川原酒无品牌

四川原酒的集群效应初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兴盛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以邛崃、大邑、崇州、蒲江为代表的川西原酒与以泸州、宜宾为代表的川南原酒形成了整个四川原酒的鼎盛时期。

四川有记录的原酒企业约2000家,加上一些作坊式企业,多达数千家。

今 年6月,记者在邛崃调查时发现,邛崃酒厂大大小小数百家。当年最出名的是文君酒,是国家二级企业。后来因为体制改革,破产几经转卖后,现已被外资收购,但 是很难再造辉煌。除此之外,邛崃的品牌就几乎都是中低档次产品,邛崃最出名的还是原酒,小企业太多难以形成气候,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难以发展。政府多 次想整合邛崃白酒业都没能成功。

四川省白酒酿造专家古代良透露,其实目前许多名牌酒都是邛崃的酒搞贴牌生产的。

另据接近水井坊人士透露,当年水井坊推出之初,也在成都周边川西原酒厂收购了大量的原料酒,由于品质不错,也使得水井坊能在品牌运作下,迅速崛起。

然而,随着2002年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和行业政策的调整,给四川原酒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近千家原酒企业相继破产,刚刚体现出集群效应的四川原酒状态低靡,继续呈现出分散格局。

虽然目前四川原酒已经供给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但由于几年前山东标王秦池酒、孔府家、孔府宴的事件影响,各地白酒商都不愿意对外界透露自己原酒的出处,四川原酒也不愿意走到台前。

“四 川原酒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白酒业的晴雨表,见证了白酒行业的起伏跌宕。在2001年前,他们的生存方式主要是向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进行原酒直供,促进了 上述地区白酒企业的发展,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原酒企业都甘当幕后英雄,忽略了自我推销。”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幕后人

“虽然最大的利润受益者是那些名酒企业,但也可以避免大量的风险。”邛崃市一位原酒企业主告诉记者。

酒 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实际上是市场运作的风险,包括大量的广告投放所带来的财务危机以及市场销售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坏账。目前,外省酒类企业在跟 四川原酒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现款现货的方式,这就避免了财务风险,另外,买卖原酒也不需要大量的品牌广告投入。比如建一家中型规模的原酒企业所需 要的资金约在500万-1000万不等,而塑造一个区域品牌的酒广告投入动辄四五百万,全国品牌所消耗资金就更可观。

另外,经营原酒企业的企业主多是家族企业,很多经营者要么拥有祖传的勾调技术,要么就曾经在几家大型白酒企业中工作实践过很多年,因此四川原酒产业集群其实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外省企业很难有这样的优势,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引入四川的技术人才。

最后就是四川酿酒的环境比较好。“这里一年四季都相当潮湿,而且水质也很适合酿造白酒,北方的水质相对来说就不那么适合。”

“因此,四川原酒既有自身优势,也有一些局限性,决定其做‘幕后英雄’的宿命。”古代良指出。

原四川省经济委员会轻工处处长邱凡涛介绍,川酒原酒企业普遍分散、人散、企业散,因此政策上支持力度并不大。

针 对这样一种情况,近两年,四川省在打造“白酒金三角”的产业政策中给出了发展思路。以邛崃为例,早在2008年,邛崃市远期规划为5平方公里的“中国名优 白酒酿造基地”。成都市已经批准同意在邛崃卧龙镇建立白酒原酒酿造基地,目前《中国名优白酒酿造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毕,酒业基地近期规划为 1.7平方公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64

找出苹果里的蛀虫 解密商业欺诈调查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3733.html

“如果把公司的正常运营看作一个苹果,那么商业腐败和欺诈如同苹果里的‘蛀虫’。不幸的是,如果有无数条 ‘蛀虫’,那么苹果有可能彻底烂掉,整个公司的肌体将被侵蚀,企业文化和外部形象也将大受影响。”Kroll公司执行董事Violet如是说。

作为持有注册反欺诈调查师执照(CFE)的专业人士,Violet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十余年,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商业欺诈案例。

“合格的CFE,必须拥有四方面素质,欺诈性的金融交易、犯罪学和伦理、欺诈的法律元素及欺诈调查。其中的核心技能是调查。”Violet说。

Kroll公司的研究分析认为,在导致商业运营失败的众多非经营类因素中,欺诈居于首位。此外的商业风险还包括员工流失率高,内部控制减弱、公司内部结构复杂化,进入了风险更大的市场等。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大公司不断削减成本,买家、出口商、分销商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更会加大对公司内部监控和审计力度。经济紧缩下,更多的欺诈行为慢慢浮出水面。

深入一个案例

“我们接手的商业欺诈调查案,起因多是因为匿名举报信。性质比较严重的是‘内部勾结’。”Violet透露。

A公司,一家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B,并拥有约2000家供应商。某日,A公司总部接到一封匿名信,举报该公司“采购部高级经理X”有收受商业回扣的行为。

Kroll公司接受委托,介入了该调查,首先从内部进行取证。

“我们从A公司内部调查了X的家庭成员、上学经历、工作经历。接着又从外部调查,意外发现,X的亲属、同事分别拥有自己的私人零售公司,并且和A公司的供应商有着业务往来。”Violet回忆说。

按照传统的零售经营模式,A公司2000家供应商,必须通过B公司,才能和A旗下的各门店有业务往来。

“通过对照供应商名单,我们发现,X绕过B 公司,与关联的几家零售公司控制了A的供应商资源。”

通过对X的电脑调查还发现,里面有关联公司与供应商的电子供货票据,以及与同事、亲属交易时的好处费记录等。

X在向其关联公司采购过程中,还向供应商索要各种名目的报销发票,如车费、餐费等。

“我们很疑惑,为什么X能在公司内部IT平台上,进行上述交易?幕后是否隐藏着其他隐情?第二步,我们正式以公开身份进驻公司调查。” Violet说。

调查通过与B公司员工会谈,以及财务账目审查,包括库存、货架、商品种类、品牌、价格、供应商名单等进行。由于B公司的一名采购员被海关以涉嫌进口 走私酒而抓获,最终调查得出,X所在的采购与销售、人事、IT等部门存在“内部勾结”关联交易。此外,采购部还与B公司的几家供应商、零售商存在外部关联 交易。

“这个案子我们从接受到结束,足足调查了一年。最后,A公司总部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开除了涉案的30多人,起诉其中两人。这个欺诈案件给A公司(造 成)的直接损失有上千万元,还有流失于账面之外、无据可考的资金,以及员工流失、企业形象受损等无形资产的影响。”Violet透露。

商业欺诈的防范和管理

德安华新加坡办事处执行董事Chris Leahy认为:“在商业欺诈发生前,公司更应该注意有效预防。当在公司内部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公司应加以注意。”

危险信号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库存的异常转移,雇员背离正常程序结算应付总款,员工个人生活上出现财务亏空、赌博或吸毒等。在公司组织架构中,此类危险信号一般来自采购、物流、账户、销售与营销等环节。

在商业欺诈调查时,通常获得信息的渠道有举报信、内部搜集材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档案、供应商档案、会计账簿、电话与快递记录等。除了通过研究公众记录收集信息外,可以前往实地采集信息,包括要求律师、法庭人员出面取证等。此外,可通过保存电子数据来搜集调查资料。

“我们认为当发现商业欺诈的苗头时,一定要彻底查清楚,避免事态更加严重。”Violet指出。

“通过调查发现,商业欺诈的规模是无法衡量的,大到无法忽视。而且很多欺诈,都是针对那些好公司,或是在有能力的管理者眼皮底下发生的。” Violet认为。

根据Kroll《2010年欺诈报告》显示,有96%的公司,在过去三年里,经历了至少一次欺诈。被调查公司认为,信息窃取、损失,采购欺诈,是两 项最高的风险。在过去三年里,被调查公司平均每年的损失额约为620万美元。其中,大公司每年因欺诈行为导致的损失平均为2000万美元。

“我们接手的商业调查案子里,因为欺诈,给公司带来的最高损失有几十亿元。在涉案的行业上,一般房地产、电子商务、制造领域的欺诈金额比较高。其他影响还包括导致公司缩小业务范围或终止部分业务,叫停政府合同,以及公司声誉、企业文化等受到影响。”Violet认为。

以商业欺诈为主的国际腐败正在日益蔓延,包括奔驰、雅芳等贿赂门事件的出现。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和英国刚通过的《反贿赂法》,对企业与个人处以严厉惩罚,包括不限额的罚金与监禁。

“全球监管机构通过跨境执法合作,纷纷加强监管力度。许多高知名度的调查也都集中在新兴市场。而经合组织反贿赂公约的制定、联合国反腐败大会的召开,都将促使中国对商业欺诈和商业腐败进行积极监管。”Violet认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1

占地近万亩:碧桂园句容“造城”项目调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5/2NMDAwMDE5NDE2NQ.html

墙上贴着的“保护耕地”字样依稀还能辨认出来,每次经过镇政府旁的围墙,刘天语都会停下来,看看这个标语,叹叹气,一声不响地走开。

刘是江苏省镇江市下属句容市黄梅镇新塘村人,早在今年4月份,其家的楼房和平房被一并拆掉,上面给的理由是“村庄整治”。

让刘感到惊讶的是,8月8日,其老宅基地所在的那片土地上举办了一个奠基仪式:碧桂园投资400亿,占地近10000亩在此兴建“凤凰城”。

他不知道的是,黄梅项目只是碧桂园运作模式的一个缩影。这个项目也遵循了碧桂园的老套路:首先协议大量拿地,然后迅速开发,地方政府则逐步提供土地证。

8月24日,在这个试图打造“南京新东郊”的黄梅镇,本报记者看到20个自然村已经拆得所剩无几。

是日,记者致电镇江国土资源局,对方表示,“涉及到征用集体用地,必须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言辞谨慎。

但黄梅国土资源所相关负责人则明确表示,部分土地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的审批。通过招拍挂出让,分几批上报,目前已经审批2批,一共580亩土地,已经准备开工,用于经营性用地,住房、酒店、居民安置楼等。

这只是碧桂园一期项目,而接下来剩下的近9000多亩项目用地如何通过审批,是碧桂园和当地政府以后必须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在镇江,碧桂园在与南京相邻的安徽滁州、和县等项目上都投入巨大,地方政府和碧桂园因为“造城”而走到了一起。

快速大体量拿地、快速卖房的碧桂园,截至2009年底已囤地4300多万平方米,据称这些土地足够碧桂园销售13年。业内人士估计,其土地成本只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本报记者通过对南京周边碧桂园拿地的调查,再次揭示了其拿地成本之低。

拿地手法

按照老刘的说法,黄梅的拆迁始于今年3月份。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句容市建设局在今年2月26日发布的房屋拆迁公告显示,包括新塘、黄梅村在内的20个自然村在2月26日到5月31日要全部拆迁完毕。

令人疑惑的是,此时拆迁的名义却是“村庄整理”,在黄梅镇振兴路8号,记者也看到一个名为“句容市物价局黄梅镇村庄整理拆迁评估办公室”的招牌。

老刘等当地拆迁户尽管也听说这个拆迁是为“碧桂园”项目而来,但无从了解更多信息的他们只能私下猜测。

事实上,据《镇江日报》报道,2010年1月23日,碧桂园已与句容方面签订协议,决定投资400亿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近1万亩、总建筑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的地产项目。

但当地官员曾极力否认该被拆迁地块用于碧桂园项目。

2010年5月7日,句容市一位科级干部在回答记者的求证时,就反问说:“我们进行的是村庄整治,不是商业开发,谁说碧桂园要来投资?你有什么证据?”

本报记者多方了解到,句容方面成立了多位市领导组成的拆迁指挥部。

尽管官方否认,但该项目还是遭遇到当地被拆迁户的反对,曾聚集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一位被拆迁户在写给当地政府信中表示,根据《物权法》,政府只有为了公众利益的目的才能征农村集体土地,黄梅拆迁明显不是为了公众利益。

但拆迁进程并没有受阻,到了4月9日,当地已经在召开第一阶段总结会议,指出“取得了显著成绩”。

时间到了8月8日,碧桂园在该拆迁地块举行奠基剪彩,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动工,包括老刘在内的拆迁户们这才彻底醒悟过来。

“这肯定是想省钱,这样碧桂园省钱,政府也省钱。”老刘告诉本报记者,其家房子按照拆一还一进行了置换,但老刘认为若碧桂园来直接谈判,“那会好很多。”

事实上,直到拆迁完毕,这些土地仍然没有正常的拆迁许可证。老刘告诉本报记者,其唯一收到的一个文件就是拆迁通知书,上面写着赔偿标准。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发出的编号为苏政(2010)298号文显示,到6月24日,江苏方面才批准了黄梅38.9835公顷(约570亩)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并收归国有。

据本报获得的一份编号为句经地交告[2010]字第2号土地招拍挂的文件显示,句容曾经在7月8日挂牌黄梅区域三块土地,面积合计约2500多亩,但该地块挂牌截止时间为8月6日。

记者为此咨询句容方面,上述地块是否获得土地证,但到本报截稿时为止,尚未得到回复。

这似乎与碧桂园和县项目操作手法如出一辙,和县项目中16000亩项目用地只有2653.34亩有土地证,还有4000亩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800亩水库涉嫌以租代征。

记者8月24日致电和县国土资源局询问对碧桂园项目调查进展情况,对方表示不便作答。

分批提供土地证

在碧桂园和句容签约仪式上,句容官员指出“对未来开发建设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千万不要说‘不行’,保证项目顺利建设”。

据记者了解,截至到7月21日,碧桂园在句容的相关公司尚未注册,当时地块的建设使用权也未拿到,但这一项目却在8月8日隆重开工,速度非常之快。

上述句容官员在签约仪式上就表示,“随着碧桂园项目的建设,我市将拥有一个品质高档的大型综合性社区,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说与南京同城同建。”

显然,碧桂园巨大楼盘体量在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巨大的税收之外,也为地方热衷的造城运动提供了一个契机。

而为了实现这个造城运动,协助开发商分批拿到土地证就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江苏已从5万多个村合并到2万多个村,农村合并集中居住多出来的农田不能用来建设商品房,对于多出来的宅基地一是用来复垦,建设成农业用地。”8月24日,江苏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包宗顺所长告诉本报记者。

在包宗顺看来,农业用地绝对不可以用来建设商品房,除非得到批准,但上万亩的土地要得到批准是非常之难。

事实上,碧桂园与和县签订的合同土地面积高达1万亩,而碧桂园与句容方面的协议也宣传为占地近1万亩,而碧桂园方面今年也预算安排了70亿的基金用在土地储备上,地方政府如何才能将这些土地变更为碧桂园名下呢?

此前,部分地方政府通过相关操作,让土地出让前的招拍挂成为一个形式,一个假象,是为了能够顺利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将土地出让给协议方。

3月22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表示,为抑制部分房价上涨过快城市地价过快上涨,国土资源部准备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完善性改革工作,这或进一步加大地方获得土地证的难度。

滁州国土资源局南谯分局人士24日就回应本报记者,“碧桂园滁州项目一期用地已经通过招挂拍获得了土地使用的资格,但土地证的办理仍在申请办理中,还没有下来。”

记者了解到,与和县碧桂园一样,一期土地基本都拿到了土地证,但往往后期遇到了问题。

官方资料显示,和县碧桂园通过招拍挂形式合法取得两宗土地的开发权,一宗是2007年7月4日公开出让土地总面积2653.34亩;另一宗是2009年10月10日公开出让土地面积1248.32亩,但第二宗土地尚未得到土地证。

即使碧桂园拿到了第二宗土地证,也才只有约3900亩土地证,与获得10000亩土地证相差较大。

事实上,在和县、碧桂园等签订的协议中注明地方政府有义务帮碧桂园拿到土地证等相关证件,“政府负责取得上级政府等有权机构征用该地块的批文及其他合法用地手续。”

《土地管理法》也规定,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必须由国务院批准,这为地方“分割地块”申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显然,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受到地方建设用地指标的严格限制,如何确保这些占地面积巨大的项目能够按时拿到土地证显然是一个难题。

而碧桂园似乎还将沿着大量在二三线拿地的路径走下去,“今年国家开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强调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我们也是走这条路,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在3月底的200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说。

24日,记者在现场看到,20个自然村已经基本拆迁完毕。不少村庄的水泥路旁,堆积着未及运走的村民拆迁房的建筑废料,而村民集中安置房也已开始动工建设。江南乡村的宁静,已经永远封存在了当地村民的记忆之中。(应被采访者要求,刘天语是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9

5000万购楼涉嫌欺诈 中青基业高管被廉署调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3/2MMDAwMDE5NTY2Mg.html

中青基业(01182.HK)停牌已三日,至今仍无复牌的迹象。

有消息指其主席成之德及其妻子荣智丰被香港廉政公署带走调查,罪名是涉嫌行贿、受贿及使用虚假文件。

9月2日,中青基业的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对于公司有关人员与廉政公署接触一事,暂时不作评论,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公司将会发出公告。

而廉政公署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查询时仅表示,在调查一宗贪污案时拘捕了5名人士,怀疑他们在处理物业交易时涉嫌行贿受贿,并涉嫌使用虚假文件。目前被捕的人士已获得保释外出,调查继续进行。

此次涉案的中青基业主席夫妇,可谓系出名门,荣智丰是中信泰富(00267.HK)前主席荣智健的堂妹。目前成之德与荣智丰是中青基业的第二大股东,共同持有约25.21%的股权。

不过中青基业连年亏损,一位香港证券业分析师更对本报记者直言,中青基业的业务运作有点让人看不懂,其截至3月底的年度收入仅为1.17亿港元,年度亏损约7860万港元。

事发内部地产交易

廉政公署根据此前收到的举报,在8月29日展开名为“孔雀石”的行动,共拘捕了5名人士,除了成之德与荣智丰,还包括两名曾在中青基业负责财务和公司秘书事宜的前雇员,以及一名任职于其它公司的财务顾问。

廉政公署指出,被捕人士除涉嫌行贿受贿,还涉嫌使用虚假文件,在物业交易中诈骗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以及股东。

根 据港交所的资料,在2007年10月中青基业斥资5350 万港元,购买了位于香港湾仔的银基中心17楼,作为集团在香港的主要办公地点。按照当时发出的公告,中青基业指出有关物业是向一家名为Beauford Limited的公司购入的,该公司是独立于中青基业以及关连人士的第三方,而交易价格是参照市价。

上述地产交易表面看似平常,不过,廉政公署接到的举报显示,上述名为Beauford Limited的公司,有可能是上述有关人士在外成立的,并购入物业再以较高价格卖给上市公司中青基业,相关人士则从中获利。

翻 看中青基业历史,其背景亦非常特殊,前身是从事服装贸易的基业集团,2006年马来西亚的赌业大亨傅宝联与成之德,收购了该公司并转型为经营网吧与电子游 戏业务。2007年3月,基业集团与内地合作伙伴成立了合营公司中青基业文化,并于2007年5月改名为“中青基业集团有限公司”。

5年亏损疑云

存在疑团的不仅是廉署正在调查中的案件,还有中青基业连年亏损的业绩。

按照中青基业网页的介绍,该集团在百慕大注册,主要业务是在内地“通过迅速扩张的网吧和娱乐中心网络来经营网上竞技游戏,包括热门扑克游戏斗地主和德州扑克以及亚洲传统游戏—麻将”。另外,中青基业通过其内地战略合作伙伴,可以利用在内地的超过20000家网吧。

根据中青基业在8月1日公布的业绩报告,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收入仅为1.17亿港元,年度亏损约7860万港元。这一业绩已经比前一年度的亏损1.96亿港元大幅提升,从2006年度开始,最近5年的业绩都显示亏损。

而本年度的亏损下降主要来自金盒(亚洲)有限公司的利润贡献,以及集团数字娱乐业务进一步发展。成之德在主席报告中指出,在1.17亿港元的收益中,2.2%来自数字娱乐业务,97.8%来自金盒。

蹊跷的是金盒公司是中青基业在08/09年度才收购的,主要从事的是设计、研发、制造以及销售包装产品及钟表贸易,在本年度的营业额为1.15亿港元。

然而,中青基业在其它部分的开支却不少:比如在本年度,其行政管理开支约1.3亿港元;包括董事酬金在内的员工成本为6700万港元,其中成之德在本年度拿到的董事薪酬为151万港元,在上一年度拿到的董事薪酬达346万港元。

但前述香港证券业分析师表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当中,涉及网络游戏的不少,不过强调是通过扩张网吧和娱乐中心来经营网络游戏的就很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1

裝神弄鬼炒股 金管會展開調查 唐鋒漲七倍 真奇蹟還是假神蹟?

2010-8-30 TTW




唐鋒今年上半年自結EPS不過一.一九元,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卻已接連三十根漲停板,股價來到二六三.五元,背後原因竟是來自雷射晶片的轉機題材,預期明年EPS二十元,主管機關現已積極蒐證調查,投資人應多加留意以免受傷。

撰文‧徐介凡

八 月十七日,唐鋒發言人簡麗貞針對《588周刊》報導內容發布重大訊息澄清,強調雷射監控新產品目前仍在打樣、送樣階段,且公司本身亦未對於明年財務進行任 何預測,對於報導所指明年EPS(每股純益)二十元以上純屬臆測,當日成交量立即爆出自二○○○年上櫃掛牌以來最大量四四三九張,股價最終仍以漲停作收, 給投資大眾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588周刊》,一般被認為是以股市名嘴報明牌為主要內容的刊物,通常上市櫃公司對於被點名股價將要飆漲,多採置之不理的態度因應,如今唐鋒大動作直接點名澄清的罕見舉動,著實啟人疑竇。

無 獨有偶,在較早的七月二十三日,亦曾有一封舉發外號古董張的股市大戶張世傑炒作唐鋒股價的信函,同步分送至調查局、金管會與台中地檢署,內文指出:「張世 傑成立﹃588股票網網站﹄,及《588周刊》散布不實消息作為炒股利器,大力推薦唐鋒等個股,拉高股價出貨,坑殺無辜不知情投資人。」台股漲七%,唐鋒 漲七倍什麼樣的題材,能夠支撐唐鋒股價在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飆漲三十根漲停板?這個答案,不僅投資人想知道,就連證期局與證交所也在積極蒐證調查當中。從今 年六月二十九日算起,唐鋒股價開始冒出第一根漲停板,接著利多消息便開始接二連三傳出,無論成交量是五十張、或是超過四千張,就是有辦法漲停給你看;若從 起漲點三十二元價位計算,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股價已如坐雲霄飛車般來到二六三.五元,漲幅超過七倍,同期間,台股加權指數卻僅有約當一根漲停板的表現。

再從唐鋒去年年報來看,周武賢家族持股比重合計將近六成,至今就連一張都沒申報轉讓賣出,身價亦從原本九.二億元,暴增到七十五.八一億元,相當於在股價不停飆漲的過程中,財富也暴增了六十六.六一億元之多。

唐 鋒究竟有何厲害之處,能夠讓股價有此驚人演出?先從基本面來看,一九七六年唐鋒董事長周武賢與總經理周文洪,兩兄弟共同創立唐鋒實業,主要業務為生產自動 攪拌機等馬達小家電產品外銷,主要區域包括歐洲、美國、澳洲、中東等地,占營收比重超過九五%。雖然周武賢強調自家產品走的是高價路線,但一路走來營運卻 相對不穩。

儘管唐鋒近二年來處於業績較佳情況,○八與○九年分別繳出EPS三.七二元與二.一八元的獲利水準,但回顧○三、○四年卻只分別小賺約○.一七元、○.○五元,到了○六與○七年,更大虧約○.二三元與一.四二元之多,如此表現,也反映股價長期處在十元上下徘徊的窘境。

只靠新產品,全年賺八元?

七月三十日唐鋒公告自結上半年盈餘,EPS亦只有一.一九元水準,顯然無法將基本面與股價飆漲連結,但對照《588周刊》與股價走勢觀察,則或許可以看出些端倪。

早 在七月十日,《588周刊》便率先鳴響了看多唐鋒股價未來發展的第一槍,指出明年EPS將挑戰二十元以上,由於撰文者係為張世傑本人,也因此引發市場盛 傳,唐鋒股價飆升來自這位過去股市知名作手的傑作,且後續更將呈現「三部曲」走勢發展,第一部曲先從二十元上漲十倍至二百元,第二部曲再翻倍至四百元,第 三部曲則直上千元,準備再創台股新科股王傳奇。

張世傑對此表示,他與唐鋒公司人員既不認識,個人亦沒有持股,純粹看好唐鋒的長期發展與轉機題材,絕非炒作推升股價,但簡麗貞隨即在七月十六日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發文澄清,強調業績數字純屬媒體臆測。

但 是在這段期間,市場上包括媒體、專業投資法人等,對於唐鋒股價飆漲,以及明年EPS能有二十元以上水準仍摸不著頭緒,直到七月二十八日,唐鋒公告取得禧通 科技銷售權,切入具高度競爭力與毛利率的850-NM面射型雷射晶片(VCSEL)生產,有效期限為十年,並接著在八月三日由周武賢親自召開記者會,表示 新產品可於九月陸續出貨,新聞稿更點名法人預估,唐鋒在此光電事業的貢獻下,全年EPS可從二至三元一口氣暴衝到七至八元水準。市場才恍然大悟,開始陸續 披露關於唐鋒的利多消息。

︽588周刊︾能夠提早近一個月便未卜先知業績爆發性成長,讓人好奇。爾後看好唐鋒股價表現理由,亦從包括受惠中 國內需市場崛起,早期進入中國深圳設廠布局,小家電主力產品可望穩定貢獻獲利,加上雷射晶片新產品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可望每月穩定貢獻EPS二元之多,甚 至就連「南投紫南宮卜卦,神明指出唐鋒將大漲」等文字亦搬上台面。

簡麗貞再三強調:「實在很誇張,我也很想知道他們這些數字到底怎麼來。」 且分別於八月九日與八月十七日,兩度澄清財務數字純屬媒體臆測,金管會證期局高層也指出,從價量走勢搭配來看,很明顯就能看出唐鋒股價有受操縱的疑慮,確 實已將唐鋒列為觀察個股名單,並經駐金管會檢察官同意,已透過司法單位資源,積極蒐證相關資訊處理,待證據充足後便會正式移送法辦。

唐鋒股價能夠接連漲停,除了等九月營收與獲利正式公告外,金管會調查的執行能力亦應加快,才能真相大白。

唐鋒飆漲爭議大事紀

唐鋒實業

成立時間:1976年

負責人:周武賢

資本額:4.79億元

主要業務:小家電產品、遠紅外線產品

唐鋒近三年獲利

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上半年(自結)

營收(億元) 15.11 18.82 10.87 5.04 EPS(元) -1.42 3.72 2.18 1.19

7月16日

588周刊披露業績將爆炸性成長,唐鋒澄清內容純屬臆測

7月23日

金管會、地檢署同時收到古董張炒作股價檢舉函

7月30日

唐鋒公告上半年自結盈餘,EPS為1.19元

8月17日

唐鋒指名澄清588周刊報導,未對明年進行任何財測

8月3日

唐鋒董事長召開記者會,提及法人預估今年EPS可達7~8元水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2

制鞋业样本调查:利润与成本的赛跑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0MMDAwMDIwNDE0MA.html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已经使得国内相关产业承受了巨大压力。

10月29日,东莞市厚街镇国际会展中心,为期三天的第十二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进入第二天,但场面依然较为冷清。

“三 天展期,能拉到一个客户就算不错了。”东莞海贝鞋业董事长查明对记者说。而多家参展鞋企亦同样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工人短缺的叠加因素,使 得企业利润受到较大影响,而被迫的提价之举,也使得部分客户在流失。深圳市加工贸易协会副秘书长郑建国告诉记者,该协会近期搞了一次“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 响”调查,在近70家调查企业中,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利润影响在500万元以上者,占比高达20%。加强内控管理和适当提价,成为各企业的可能应对之 策。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牌价的数据, 10月29日早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6908元,相对6月重启汇改之后的升值幅度近2%。而业内都估计,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会加大,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可能突破3%;另有专家更预计年内人民币升值将达5%。

珠三角外贸依存型加工贸易企业,又迎来了一场艰巨的生存之战。

海贝鞋业镜像

10月29日13时30分,东莞市厚街镇下汴工业区海贝鞋业生产车间,工人们开始了下午的忙碌。

“两条生产线,原来有100多人,近期就走了40多人。”厂长任坚定说。

海贝鞋业的产品全部销往国外市场,虽然总体订单充足,还有部分产品的订单生产安排到了明年2月份,但记者依然在车间现场看到,因为没有足够的员工,有一条生产线已经暂停了一大半。

查明告诉记者,开工不足一方面与工人缺乏有关,另外也与人民币升值挤压利润有关。“我们现在是有选择地做订单,利润太低甚至不赚钱的订单,我们就不接。”

海 贝鞋业财务副总经理章桔透露,“目前海贝做的是高端鞋产品,行业利润一般在10%左右。而近3个月以来,人民币升值约达3%,对企业利润构成很大压力。虽 然海贝鞋业已经采取各种方式尽量控制成本挖掘利润,但由于皮革、五金等原材料国内采购成本普遍上涨了20%,最后的总收入依然会减少3%左右。”

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亦给海贝鞋业的利润空间上了“紧箍咒”。海贝生产的鞋子,原料都是从南美等地区进口的真皮材料,目前其价格已从前期的每平方英尺7.5美元上涨到10.5美元,涨幅高达40%,而海贝的产品报价只上涨了7%左右。

而人工成本的上涨,也是比较重大的影响因素。生产厂长任坚定透露,目前海贝鞋业的人均工资已经从原来的1000多元上涨到了现在的2000多元。而今年6月份以来,东莞的企业工资就有过大约三四次上调,平均上涨了200元左右。

“各方面压力都来了。”查明感叹道。

由于汇率升值的因素,像海贝鞋业这样的出口外贸型企业,已经和客户以30天报价期来进行结算。在30日的报价有效期内,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由海贝鞋业承担;30天之后的汇率损失由双方各分担一半。

除了高端鞋企之外,中低端外贸企业生存更为堪忧。按照查明的介绍,低中档鞋企业的利润一般也就在3%-4%左右。

查明的一位商界好友,经营着一家低档鞋生产企业,依靠微薄利润和大生产量维持生存。最低时生产一双鞋只能纯赚7分钱,但年生产量高达1.4亿双。就在上个月,这家订单很多的制鞋企业突然倒闭了。

利润大减

而同样的困境,也在其他企业身上发生。

“能接多少订单,我们心里没底,不知人民币涨到什么时候。”东莞国际鞋展的诸多鞋企如此表示。

据 生产凉鞋拖鞋的小型企业广东潮州圣泽公司老板郑斌介绍,8月份,他们接了南美一个6万双皮鞋的生产订单,以银行60天的信用证为结算手续。而近几月人民币 的上涨,令公司损失了8万元利润。而厚街本地一家童鞋企业,拥有两条生产线,年产150万双童鞋,但现在只开了一条生产线。由于皮鞋加工产能过剩竞争加 剧,企业想随人民币升值而提高报价,普遍受到了客商的抱怨。因为担心外国客商流失,很多企业不敢提价或提价幅度很小。而广州蓓美公司一个几十万双鞋的订 单,因人民币升值使得每双鞋跌价1元,几十万元的利润转眼泡汤。

6月底7月初,深圳市加工贸易协会对70多家企业做了一次“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问卷调查。协会副秘书长郑建国对记者透露,情况很不乐观。

调 查显示,在电子、服装鞋帽、机械等行业中,90%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加工贸易型企业受影响较大。在汇率对企业出口利润 的影响上,30%的企业利润减少50万元以下,10%的企业减少50万-100万,40%的企业减少100万-500万间,20%的企业利润减少500万 以上。

“大企业规模较大,有品牌,市场分散,抗压能力较强。中小企业压力最大。”郑建国说。

应对有别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倒逼之下,珠三角企业欲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上述深圳加工贸易协会所作调查中,40%的企业都选择了主动降低成本。

“如果企业管理得好,利润还是有内部空间可挖的。”海贝鞋业副总经理章桔说。她坦言,原材料浪费、工人怠工、生产组织不力和效率低下,造成了公司成本浪费和人工产能下降。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利润空间,海贝鞋业改变了工人薪酬考核与发放制度,将原来的计时制度改为计件制度,规范员工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在汇率风险上,与客商、银行各方约定汇兑损失分担,并尝试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与供货商协商,努力压减成本,至少不让成本上升。

此外,从8月份起,海贝鞋业也和部分欧洲、澳洲客商约定,由以前的美元结算变更为以欧元、澳元结算。“客商都不愿以人民币结算,只能以当地货币结算以减小损失。”查明说。

另有出口型企业通过转内销来规避汇率风险。东莞一家鞋企人士表示,今年起其由完全外销转为部分内销,国内消费市场正变得日益强劲,最近与各地销售商有更多接触。内销的利润也高于外销,大概有2-3倍的差距,但内销会对企业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

东莞市外经贸局一位官员对记者称,政府也在鼓励出口企业转内销,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客户。建议企业谨慎对待长单、大单,防范汇兑风险。在原材料采购上,减少国内采购。

与部分企业修炼“内功”相比,更多的企业还是通过提价来对冲部分损失。记者采访多家参展企业了解到,本次东莞秋季鞋展多数企业报价比今年5月春季鞋展高出一到两成。然而,因有客户流失隐忧,谨慎提价后的出口企业究竟能撑到何时,尚难预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3

红木家具第一镇调查:暴跌只是传说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5/2040524.shtml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东中山
红木品质划分
第一等为黄花梨、紫檀木
第二等为黑酸枝、乌纹木、非洲紫檀木
第三等为红酸枝
第四等为其他酸枝木
第五等为东南亚花梨木、鸡翅木、南美及非洲白酸枝等。
第六等为南美及非洲的花梨木
红木家具价格真的跌了吗?
11月2日中午,红宝轩红木家具公司的张艳芳一边向顾客介绍公司的红木家具产品,一边担忧着两天前收到的一条短信,上面说8000万元的红木家具现在已暴跌到60万元。
对这名熟练的红木家具销售员来说,突如其来的暴跌消息让她感到措手不及。这样的消息,即便是在被誉为中国红木家具第一镇的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也着实让人震惊。
红木家具价格一度在2007年被爆炒至历史最高峰,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跌至低谷。不过在游资的再度炒作下,2009年价格又迅速回升。
然而,红木家具价格的上升趋势似乎正遭遇阻击。上月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最早传出消息,称红木家具暴跌上百倍,一时间震惊整个红木家具市场,各种对市场的担忧接踵而来。
事实上,对投资人来说,怎么准确掌握红木家具未来趋势,是眼下他们最关心的。
价格仍在上涨的红木家具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味,花花绿绿的家具店招牌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耀眼。出中山石岐,经沙溪,进大涌,沿街两边红木家具商家一字排开,五步一店, 十步一馆,绵亘数公里。这样的场面正是中国红木家具第一镇大涌独有的。中山市大涌镇从1979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木 家具生产基地,产品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
“81万元?”在大涌镇东兴家具店,消费者王小姐拿起9件套酸枝木座椅上的标签牌表示,“不是说降价了吗?”
“不可能降价,酸枝木具有不错的投资价值,在经历了2008年的低谷后,现在基本又涨回来了。”店内的工作人员微微一笑。
广东省中山市宝鼎实业有限公司经理黄浩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相对2007年的顶峰而言,现在红木家具的价格确实跌了,不过跟2008年相比,这两年又涨起来不少。他表示,有部分红木原材料今年一直处于上升通道。
对红木家具暴跌的短信,张艳芳感觉很诧异,自己一直在一线从事销售工作,并没有“缩水九成”的直观感受。在记者的调查中,大涌镇大大小小的红木家具企业对2008年那次冰点至今记忆犹新,但要说今年又经历了一次暴跌,他们难以置信。
“没有暴跌的情况,现在原材料在涨价,工艺人才又很紧缺。”中山市家具商会秘书长邓广森说,“相信消费者有自己的眼光鉴别市场的行情。”
综合记者在大涌镇和沙溪镇家具企业的走访调查,从年初到现在,红酸枝、紫檀等涨幅已达33%,大部分红木原材料价格温和上涨,或者是保持稳定。
跌的只是小部分
不过也有例外,非洲梨花(也称非黄)就降价了。
“非黄去年底的价格是4000元/立方米,现在3800元左右。”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很快反映到家具上,骏兴轩家具老板刘女士指了指走道边的一把太师椅说,“这把椅子去年卖1500元,今年只卖1400元。”
对降价原因,中国古典家具网编辑葛卉告诉记者,非黄会散发一股酸臭味,后期难以驱除,所以市场呈现萎缩趋势。非黄降价的根本原因是之前价格炒得太高,滋长了不少泡沫,这属于理性回归。
锦隆家具厂负责人林锦华表示,非黄今年确实有一定程度跌幅,“气味不好,不太受欢迎。”
“相比去年下半年,今年的生意明显冷淡很多。”刘女士表示,原因是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红木家具企业和店面。
大涌镇发展之初只有几家作坊式企业,到今年已有200多家。作为后起之秀的沙溪镇在这几年诞生了多少红木家具企业,目前没有准确统计数字。今年5月,沙 溪镇与汉云矿业集团旗下品牌企业状元坊皇家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计划建立一个国内最大的红木家具文化产业园,总投资6亿元,首期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
越来越多的红木企业的出现让红木家具业的利润受到挤压,在大涌镇和沙溪镇,随处可以看到一楼摆展品,二楼三楼做家具的简陋企业(个体户)。竞争的压力让不少中小作坊式企业被迫压低价格。
“今年倒掉了一些小型企业,迫于资金周转和租金、人力成本上涨等原因,存活下来的不少企业都在打折出售。”刘女士表示,只要能走量,价格都可以再商量。这便是有小部分家具跌价的另一原因。
“只是个别被炒得太高的红木家具价钱跌下来了,但是这是少数,并不代表整个行业。”中山市大涌红木家具协会会长萧照兴表示。
对各地传出的暴跌消息,葛卉认为这只是把红木家具价格虚高的部分降了下来,原有价值仍可以保证。
谁在唱衰?
一边说暴跌,一边说上涨,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广西新闻网有一篇《“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的文章,时间显示为2009年5月5日,其文的论证方法乃至 采访人物和近期被炒得火热的 《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8000万家具跌百倍》文章均有相似之处。前文在网络转载时被改称为红木家具缩水“九成”,后文转载时被改称“暴跌百倍。”
记者查阅发现,两文的作者均为同一人。这意味着,基本相似的内容,在去年刊发后,今年又重新拿出来。
事实上,去年的那篇文章,刊发后同样引起业内震动。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伍炳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表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篇报道是失实的,文章中作者佐证自己观点所用的几个例证本身就存在问题。”
对此次再次传出“暴跌”的消息,萧照兴表示对反复唱衰红木家具的真实意图不得而知。现在生产要素各个环节都在涨价,总体来看,红木家具价格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不过,他并不否认存在被炒高的红木家具价格出现回落的现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或许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说暴跌是从个别炒家的角度来看的;说上涨,是从原材料和生产厂家这个角度来看的。另 一方面,对比的时间点也有不同,说暴跌是以2007年最高峰时作为比较,而说涨价大部分是以年初这个时间点作为参照。”
然而,喊涨和唱衰背后也不排除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或者是炒家,都盼望价格能够进一步走高,从而获得更多利益,没有人愿意最后一棒砸在自己手里;唱衰者也可能有红木家具价格暴跌后大举“杀入”的动机。
实际上,在大涌镇已经有听说红木家具暴跌而前来“抄底”的买家。在该镇旗峰路的一家店里,一位湖北随州男子正在打听目前红木家具的价格,以期“暴跌”后低价买入。
“搞红木就像炒股票。”盛世明雅红木馆陈小姐告诉记者,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有很大压力。这种压力源于无法捉摸的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9

曾伟贿案调查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0-11-21/110572620.html

《财经》记者 李微敖 胡采苹 慈冰

  11月18日,北京知名豪宅“棕榈泉”国际公寓的开发商曾伟,因为在申请贷款及贷款展期业务中,涉嫌向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00349.HK,下称工银亚洲)有关人士行贿一案,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举行了第一次过庭。

   “轰天雷”

  廉政公署称,在10月5日开展的“轰天雷”行动中,包括曾伟在内先后拘捕六人,其中三人在10月7日,被控以贪污及处理犯罪收益罪名,被带往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应讯。廉政公署已掌握的曾伟行贿金额高达580万港元。

  三位被起诉的被告是:现年50岁的工银亚洲公司业务部主管陈宝奎、现年43岁的工银亚洲房地产及融资部前主管陈翊耀,以及现年47岁的裕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裕汇集团)主要股东兼董事曾伟。

  裕汇集团1995年在香港成立,共有100股,其中曾伟49股、Sky Care Investment Ltd 25股、People First Investment Ltd 26股。其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了棕榈泉置业有限公司、沙河高尔夫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长青有限公司等。

  工银亚洲则为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398.SH/ 01398.HK,下称工商银行)旗下公司,工商银行持有工银亚洲73.4%的股权。工银亚洲方面拒绝了《财经》记者的采访要求,案发迄今也未刊发任何公告。

  廉政公署称,2009年上半年至2010年10月期间,曾伟涉嫌向陈宝奎行贿330万港元,以帮助曾伟或其公司,延迟尚欠工银亚洲的贷款的还款到期日。

  有消息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330万港元中,有230万元现金是在10月5日行贿时被廉政公署当场起获。此外,曾伟还涉嫌向陈翊耀行贿250万港元,以帮助自己及其公司,向工银亚洲提出贷款申请时协助拟备放款建议书。

  三名被告涉嫌违反《防止贿赂条例》、《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及《刑事罪行条例》等九项罪名。10月7日,东区裁判法院署任(“代理”)主任裁判官胡雅文宣布,这一案件延后至11月18日开庭,以等待廉政公署的进一步调查。

  在缴纳50万港元之后,陈宝奎及陈翊耀获准保释。曾伟也在缴纳了80万港元之后保释,目前已经回到其香港著名豪宅区——浅水湾的住宅中。10月19日,《财经》记者通过其秘书联系曾伟。但秘书回复,曾伟不愿在开庭前对外发言。

  11月18日,曾伟案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第一次过庭。因控辩双方对相关法律解释存在争议,法官决定将此案押后至12月16日再度开庭。

  曾伟其人

  出身于金融系统的曾伟以如此方式涉案让许多地产界人士感到不解,多位曾经接触过曾伟的人士均认为,其为人非常谨慎、低调,在金融界人脉广泛,谙熟融资技巧。

  善泳者溺于水。一位曾经与曾伟有过合作的资深地产商对《财经》记者评价曾伟“路子多、朋友多”。长于“资本运作”“融资渠道总是比别人多,在香港都能做(融资)”。

  曾伟及其妻杨蓉蓉(又名杨蓉,Nicole Yang),近年来在地产界颇有争议,其家世背景引发诸多猜测,在其公司内部也多有人认为曾背景显赫。但是,曾伟自己曾在个人博客当中“自报家门”,出生于成都青羊区实业街35号一栋老院子里,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父亲为“小职员”。

  杨蓉蓉祖父杨殿奎,曾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等职,1991年去世。其父杨晓军,大学毕业后投身空军,以空军上校衔退休。2010年6月,62岁的杨晓军辞世。

  熟悉曾伟的地产界人士透露,曾伟旗下公司的管理风格带有浓厚的家族企业的特点。杨蓉蓉对于公司管理参与甚多,业内颇有杨蓉蓉在内主事之说。杨蓉蓉之弟杨海金,生于1976年,操盘公司北京、深圳、三亚等地业务。曾伟之弟曾刚,则主管公司重庆、成都等地业务。

  1983年,曾伟毕业于重庆的西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随后进入当时的建设部。一年多后,转调四川省委,从事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研究。

  1988年,海南开发热潮兴起,曾伟辞职来到海南,后进入海南省政府任秘书。1990年前后,调入中国人民银行在海南的分部工作。1993年, 曾伟进入招商银行任总行行长助理。1995年,曾伟辞职创业,于香港创办裕汇集团、棕榈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棕榈泉控股)等企业,随后在北京、深圳等地初 涉房地产开发。

  上世纪90年代的地产开发中,曾伟曾有盘活北京“盈科中心”的出色表现,但曾伟真正为业界所熟悉,是在2002年。是年,他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开发建设了棕榈泉国际公寓项目,这一项目仍被视为北京豪宅物业的代表作之一。

  迄今,棕榈泉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涉足的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休闲度假、国际教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累计投资额号称超过80亿元人民币。其 核心产业,一是以“棕榈泉”为代表的房地产,其二就是以“深圳沙河高尔夫”为代表的高尔夫球场,主要业务位于北京、深圳、重庆、三亚等地。

  与曾伟有往来的香港人士颇为推崇其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沙河高尔夫球项目,并认为是国内少有的盈利的高尔夫球场。但是,球场生意虽能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却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资金积累,“主要还是积累关系和资源”。

  上述香港人士也对《财经》记者表示,“曾伟在北京、重庆、深圳的地产项目都是挣钱的,不过可能囿于当年的房价,这些钱在今天看起来也不算太多。”

  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获得成功后,在2006年,曾伟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此次他与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02008.HK)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携手接盘有“北京第一烂尾楼”、又有“京城首席豪宅”之称的瑞城中心项目。

   入局“瑞城中心”

  瑞城中心,现更名北京四季中心,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亮马桥路48号,毗邻凯宾斯基饭店,属燕莎商圈核心地带。但这一位置绝佳的楼盘却系出了名的烂尾楼。

  这一项目占地3.28公顷,中心主要由四栋建筑构成,通过中央商业平台连接,其西侧为酒店项目,由四季集团管理,原计划于2011年夏天开业。

  瑞城中心东侧为写字楼,除已抵押不可售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已出售给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SH,下称:中信证券),南侧为两栋公寓,即四季世家公寓。

  1999年5月瑞城中心开工,原计划2002年6月竣工,此后命运多舛。开发企业长青公司股权更迭频繁。至2006年2月15日,其股东包括, 香港注册的瑞城国际有限公司(下称瑞城公司)占52%;北京市新兴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下称新兴公司)占股36%,中国老龄协会所属的北京老年服务开发公司 占股12%。

  2006年,刘长乐联手曾伟入股瑞城公司,刘长乐成为瑞城公司新的董事长。10月16日,刘长乐、曾伟出任长青公司董事,正式介入瑞城中心项目开发。

  2008年,瑞城中心开始加快筹资的脚步,贿案的主角之一工银亚洲也在这一年参与进来。2008年1月11日,瑞城公司与工银亚洲签订贷款协议,以长青公司52%股权作为质押担保,向工银亚洲贷款20亿港元。

  曾伟代表瑞城公司签署了贷款及质押的所有法律文件和申报材料,而工银亚洲方面,签署此项贷款协议的授权代表,正是这次涉嫌受贿的陈宝奎和陈翊耀。

  2008年7月16日,瑞城公司以13.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从新兴公司手中,收购了其持有的长青公司36%的股权(作价5.74亿元人民币)和8.11亿元债券,使自己总计持有的长青公司股权达到了88%。其中股权部分是一次性付清款项,债券部分是分期付款。

  同年8月26日,刘长乐取代新兴公司董事长郑清,成为长青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董事。

  2010年3月5日,瑞城公司又将从新兴公司手中收购来的36%的长青公司股权,质押给工银亚洲,此次质押仍然是为两年前的20亿港元贷款提供担保。

  除了股权质押之外,长青公司还将瑞城中心项目的部分在建工程和土地使用权,分别质押给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1939.SH/00939.HK,下称建行)北京分行西四支行和新兴公司。

  2010年10月22日,建行北京分行办公室回复《财经》记者,此笔质押项目始于2000年,已于2008年底结清,并做销户处理。

  《财经》记者两次联系新兴公司,问询其与长青公司的抵押及债权问题,公司办公室答复这属于商业机密,不能透露。

  在将88%的长青公司股权质押给工银亚洲之后,瑞城公司本身的股权也做了另外的质押。当前的工商资料显示,目前瑞城公司100%股权已为工银亚洲所有。

   时乖命蹇

  曾伟本有机会再次写下拯救烂尾楼的出色一笔,瑞城中心本有可能成为曾伟迈向更高舞台的一个台阶。

  一位知名地产企业负责人透露,瑞城中心项目在年初推出之后售价6万元到7万元/平方米,预售非常不错,在香港也有不错的认购。不巧的是,行业大气候的突然变化却给瑞城中心带来了致命影响。

  2010年前3个月,国内房价上涨迅速, 4月24日,瑞城中心正式开盘。但就在开盘前一周4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意在稳定房价的“国10条”,这一新政的出台在当时改变了许多投资者对于国内房价未来走势的乐观看法。这直接影响到了以投资消费为主的瑞城中心的实际销售。

  《财经》记者看到,瑞城中心的整体工程已完工,目前仅剩部分内部装修和绿化,售楼人员在中心内工作如常。

  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瑞城中心的公寓还有100多套可以对外销售,不过价格起码是7.2万元/平方米,顶层的八套复式,每平方米在12万至15万元左右,“顶层的公寓都是500平方米至800平方米的房子,也就是说要6000万元至1.2亿元一套。”

  余下的两栋公寓,从2009年4月开始销售,至案发前已销售103套,计2.84万平方米,均价为5.86万元/平方米,总价为16.60亿元。

  公寓之外,瑞城中心写字楼项目在2009年7月整体出售给了中信证券,总价为11.96亿元。上述瑞城中心人士透露,“当时的价格非常非常便宜,因为那个时候公司很缺钱!”

  公寓以及写字楼出售若能全部回款,则瑞城中心项目已获得28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偿还工银亚洲贷款不成问题,也足以应付项目运营。但是公寓楼的销售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的理想。

  “许多认购没有兑现。”上述资深地产企业负责人透露,“此前的预售认购踊跃给了他(曾伟)一个假象,导致他的现金流没有安排好。”

  香港中原集团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集团下辖中原地产曾协助长青公司在香港销售瑞城中心公寓,“但他们(长青公司)到现在,还欠着我们的钱(中介费)。”

  时乖命蹇。在瑞城中心项目开盘之时赶上“国十条”的出台,多位地产企业人士感叹曾伟之时运。在曾伟案发之后,一位曾经参与过瑞城中心项目的人士开玩笑说,“(瑞城中心)项目风水有问题,谁碰上谁死。”

  与时运无关的是,过去数年曾氏通过频繁的资产、股权质押获得发展资金,即使在政府对房地产行业不断加压的最近几年,仍在各地不停扩张,致使资金链紧绷。

   长袖舞者

  曾伟资金紧张并非今日始。有接近曾伟的人士透露,棕榈泉项目获得成功之后,曾伟曾经希望将棕榈泉西侧的地块同时拿下,但棕榈泉项目的成功也使得周边地价迅速上升,在价格攀升至1000万元每亩之后,曾伟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计划。

  棕榈泉后期项目的两栋公寓楼并未马上投入销售,曾伟引入了万豪联合做公寓经营。熟悉内情的地产界人士透露,“这种做法在地产商来说比较普遍,一方面可以避税,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价格的攀升,银行的估值也会上升,可以从银行抵押获得更多的融资。”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在将瑞城中心写字楼出售给中信证券的同时,曾伟将棕榈泉的两栋公寓楼脱手出售。“项目卖得不错,销售价格在4万元到5万元/平方米之间,估计可以收回25亿元左右。”

  几处资产出售总计为曾伟回笼50多亿元资金,但是,曾伟仍然给人以资金链紧绷之感。其主要原因在于,曾伟在全国各地所做的布局过于庞大,而融资渠道的狭窄也使得仅能依靠自有资金周转。而在此之前,曾伟已经通过其财技频繁质押融资。

  瑞城公司之外,曾伟旗下的康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康星公司)与工银亚洲也有资金往来。曾伟在香港以自己身份证登记并担任董事的公司有23家,其 中7家已关闭,还有8家公司的股权或资产进行了质押。其中康星、瑞城公司的质押和资金调度最为频繁,似是曾氏最为主要的融资平台。

  1999年8月11日,康星公司在香港成立,股权共有两份,分别为裕汇集团和曾伟的弟弟曾刚持有,董事长为曾伟。目前,康星公司因将股权全部质押于工银亚洲,已登记为工银亚洲全权持股的公司。

  2006年9月17日,康星公司以其握有的“北京世纪朝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棕榈泉置业有限公司”)股权,向工银亚洲质押贷款获得6500万美元,债务履行期限为自提款日起的三年。

  2007年3月14日,康星公司再次以棕榈泉置业有限公司股权质押,向工银亚洲获贷2亿港元。这笔贷款的期限是,自提款日起的六个月,在没有发生违约事件或可能构成违约情形的前提下,借款人给予一个月的事先通知并支付2%的延期费后,贷款期限可以延长六个月。

  2009年12月7日,康星公司和工银亚洲签署“股权质押协议补充协议”,此协议是基于前述的2006年9月17日签订的股权质押协议,另做“补充协议”。双方约定,将原先三年期的6500万美元贷款,再展期三年到2012年9月28日。

  在此之前,康星公司已经清偿1600万美元贷款,因此工银亚洲再给曾伟一笔1600万美元新款,补足6500万美元贷款总额。

  除工银亚洲外,2008年4月,康星公司还向瑞士信贷银行进行了质押贷款。2010年7月6日,包括康星公司在内,曾伟名下的25家公司将股权或资产联合抵押给花旗银行,进行质押贷款。

  有北京银行界人士对《财经》记者称,无论是瑞城中心,还是棕榈泉置业所属项目棕榈泉国际名苑,本身已不需要什么资金投入了。曾伟所需要的就是,加强销售、加快资金回笼。

  不过,曾伟在全国多个地方还有项目,正在建设或者刚刚开始建设,急需大笔资金投入。这些项目包括,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三亚棕榈泉国际度假村,占地31亩、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成都棕榈泉国际中心等。

  有成都地产界人士透露,成都棕榈泉项目用地并非直接来自政府拍卖,而是2007年由成都会展巨头邓鸿手中转让取得。

  “这在成都地产界是个经典案例,邓鸿在2007年房价、地价最高时将手中两块地进行了转让,一块给了重庆龙湖地产,一块给了棕榈泉。如果是从政 府招拍挂,土地出让金还可以拖一拖,从开放商手里买,则很难拖。”该人士预计成都棕榈泉当时的转让地价在千万元一亩的水准,“算上地价和开发建设,整个项 目肯定以十亿元计。”

  同时,曾伟还有进入哈尔滨、天津、西安、苏州、上海、杭州、长沙、丽江等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五年计划。

  但是,曾伟选择了一个极不适合扩张的时机,银监会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贷款,特别是中小房地产商贷款,曾伟已经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峻法当头

  香港司法界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类似案件在香港往往持续经年,如果曾伟的罪名成立,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香港廉政公署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4月30日,一位名叫黄汉梁、时年71岁的玩具制造商,因向一家美国玩具公司产品策划部的两名前董事行贿约1000万港元,被廉政公署拘控。

  该商人被裁定的罪名就是向代理人提供利益罪,违反《防止贿赂条例》第9(2)(a)条,被区域法院判入狱18个月。此后,检方认为黄罪行较为严重,要求法庭对其处以更为严厉的惩罚,香港高等法院将黄汉梁加刑至四年。

  廉政公署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还介绍,涉及银行的贿赂贷款案件,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利用虚假文件骗贷;二是行贿以增加贷款金额;三是展期行贿。

  此类案件在2002年到2003年,经济景气低迷时期较多发生,但是近两年较为少见。受贿者一般判刑三年到四年,行贿者刑期与受贿者相仿。廉政公署并无专为贿赂贷款案件进行的统计数据,但就其侦办的全部案件而言,最终的定罪率达到了80%。

   本刊记者饶智、王宁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