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香園:明年三月入市良機?
1 :
GS(14)@2012-08-13 10:31:1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3/16598265
香港上市公司昂然進入業績期,但不知道投資者到底是對業績全無期待、抑或是心理準備不足,一些公司明明業績欠佳但公佈業績後股價卻能急彈近20%,亦如利豐(494)般可以急瀉20%,完全無路捉。
有股譠前輩說過,最怕在業績期買股票,因業績表現好的公司,通常早被「春江鴨」搶高,買了隨時遇上「趁好消息」出貨的沽盤;業績表現不好的,「隨隨便便」蝕20、30%亦不為奇,業績期買股票與「過大海」賭兩手分別不大。
那麼何時再投身股海勝算才較高?答案可能是明年3月。瑞信報告指,按上次金融海嘯經驗,當市場瀰漫著極為悲觀情緒時,業績只要稍為好一點點,股價便會大升,09年3月那一次業績期便是好例子。
該行還指單從數字看,於大量盈警後,由於各公司盈利已跌至偏低水平,很容易會出現令股價向好的盈喜。因成交萎縮及新上市公司數目劇減、從而令半年盈利倒退逾14%的港交所(388),會否對瑞信「莫買股」建議作強烈反對呢?
密西比
手風不順 痛失抽水良機 周顯
1 :
GS(14)@2014-07-16 17:10: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通常,我在周末會寫好了星期一和星期二的稿,好讓星期一休息一下,不用趕稿。在剛過去的周末,也不例外,而我分別在周一和周二刊出了名家國際(8108)和先達物流(6123)這兩隻股票,兩篇是一氣呵成寫就的,同時發出,究竟誰先誰後,那篇在星期一、那篇在星期二,純是by random。
先達已大升 文章來遲一步
誰知結果是,先達物流在前天大升,但那篇稿卻在昨天才刊登,縱是意欲仗此抽水,也已痛失良機。這又再次證明了,當一個人手風不順時,連送篇稿出去,也有機會錯失時機,相當不順意。
日前我翻到鞋櫃的深處,發現了一對全新的球鞋,是Testoni生產的第一雙球鞋,當時它在羅馬的店舖開記者酒會,7時開始,我碰巧在6時半往這店子逛,結果買到了全球的第一對Testoni球鞋,單據還有時間日期可資證明(6時50分買的),我也在它的網站cap了圖,證明它在當時開記招。
這一雙鞋子,原價5000元,我一直不捨得穿,現在公開發售,只售1萬港元,尺碼是40號,非誠勿擾。
記得當年我在 joyce看中了一件Alexander McQueen的大衣,原價7萬元,它減至7折,我堅決不買,到了12月底,5折時,我終於買了,結果不到兩星期,Alexander McQueen便死了,報道說他設計的衣服炒高了幾倍,至於這件「遺作」大衣,我從14萬減至7萬元,都沒人買,現在如果有人洽購,別說是3.5萬元,一半我也賣了。(按﹕此衣穿了不足10次,洗過一次。)
[周顯 投資二三事]
渣打供股良機勿失 周顯
1 :
GS(14)@2015-11-08 23:29:5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olumnist/en30_en30.
渣打供股良機勿失
2015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渣打銀行(2888)不但第三季業績出現虧損,而且還要裁員重組,不派2015年度的末期股息外,並且一如市場預期地宣布按七供二形式進行供股,集資約33億英鎊,發行價為每股普通股465便士或55.6港元,較公布前香港收市價折讓34.7%。
對於這次供股,根據某報的說法:「是否應該參與供股,證券業人士普遍不建議,指渣打業務前景風險仍大。」不過我卻認為,這一次供股是賺大錢的良機,敢於冒險的人士,甚至可以瞓身參與供股,期望在一年之內,有30%的利潤。
大型供股 需游說基金參與
細價股供股,有大股東負責包銷,左袋交右袋,全部都是自己錢,所以怎樣供,有沒有人供,都是不重要的。但像「渣打」這種大型機構的供股,供的是實錢,幾百億港元,不但要勸人包銷,而且還要勸服重要的大基金股東供股,而這些人並不像細價股散戶那麼的好相與,一秒鐘便決定供或不供,而是要董事局作出大量的游說,說服他們公司的前景,以及供股後的股價走勢,諗過度過,這些大型供股,才有可能成功,而這些游說工作,早在宣布供股前,已經完成了,否則供股也不會成事、更加不會公布。
我的看法是,不管它在以後的長期經營狀况是怎樣,短期而言,裁員重組將會有利於明年的業績,而它的大幅虧損,恐怕也只是一個招數,把虧損預先撇掉,反而有利於粉飾未來的業績。
你買細價股,可以升一倍甚至數倍,但你買的數目不多,三兩百萬頂籠,但你買「渣打集團」,幾千萬都可以任買,賺30%,可能比細價股升一倍更加和味。我認為,這是幾年難得一次,買大價股票賺大錢的好機會,千萬不要放過。
[周顯 投資二三事]
瀚亞﹕價值投資者買貨良機
1 :
GS(14)@2016-06-20 05:24:21【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公投前路未明,不少港股也無辜受累,瀚亞投資基金經理李皛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反而為價值投資者提供機會,公投並沒有影響他對港股市場的看法,他仍然相信港股將受惠於資產重新配置。
李皛表示,最近市場受英國公投及美日央行議息影響表現疲軟,市場上的雜音很容易干擾投資者的決策,但他只會專注尋找現金流及盈利前景強勁的企業。股市在上周調整,反而讓他「可以用九折的價錢買入基礎因素穩健的股票」。
港股將受惠資產重配
由於避險情緒高漲,資金近日湧入債市,但李皛稱若6月份沒有任何重大事件發生,包括英國最終不脫離歐盟,投資者便會由固定收益市場獲利離場,並開始重新配置資金到股市。由於恒指2017年預測市盈率只有9.7倍,相對於主要亞洲國家較低,相信港股將能從這輪資產配置中得益。
李皛管理的港股基金,持股多是金融與地產股,他認為香港的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仍然過剩,因此不預期香港的息率會顯著上升,對地產股有利。港銀的估值雖然偏貴,但盈利仍然穩健,資產負債表保持健康,以及能維持派息比率,因此基金會繼續持有大型香港銀行股。但為分散風險,基金開始投資到市場率偏低、但派息比率較港銀高的內銀股。
雖然英議員被刺殺後,脫歐形勢逆轉,上周五歐洲股市已全面回升。
奧國經濟學院創辦人王弼也坦言,出現死亡事件無疑令人民同情留歐派,市場對留歐將有所反映,脫歐憂慮引致港股下跌的因素將逐漸減弱,若最終留歐或者公投延期,恒生指數有機會反彈至21,000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52&issue=20160620
摩通資產﹕歐英股市入市良機
1 :
GS(14)@2016-07-09 04:42:13【明報專訊】「脫歐」事件造就入市時機。摩通資產管理表示,MSCI歐洲(除英國)指數及英國富時全股指數的市盈率,按過去10年的通脹調整後相當吸引,遠低於其長期平均水平,正是入市時機。經通脹調整後,MSCI歐洲(除英國)指數截至6月底的市盈率為15倍,顯著低於1980年代以來的19.4倍長期均值。富時全股指數的市盈率是12.3倍,低於17倍的長期均值。與現金及國債等相比,股票更有吸引力。Euro Stoxx 50指數的股息率達4.3厘,歐元區國債的孳息率只有四分之一厘左右。
稱歐復蘇穩固 消費信心改善
摩通資產管理策略主管Stephen Macklow-Smith承認,雖然「脫歐」事件的發展仍然不明,但歐洲經濟復蘇似乎穩固。歐元區失業率持續下滑,現已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消費者信心改善應可提振企業盈利增長。他預期短期內不會見到公投結果動搖歐洲的信心和增長,又認為英鎊跌至逾30年低位將有助英國出口。雖然普遍分析師預計Euro Stoxx 50指數企業今年盈利下滑,但Macklow-Smith認為,非必需消費品及零售類股有其潛力。此外,若油價保持在現水平,能源業的利潤增長下行壓力也將會消失。摩通資產管理的分析有別於摩通,後者在英國「脫歐」公投後對歐元區股市維持中性評級,並自2月起看好英國股市。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87&issue=20160709
湯文亮﹕失位就是錯失入市良機
1 :
GS(14)@2016-10-20 07:45:18【明報專訊】有年輕朋友打算買樓,隨便問一問我的意見,我有少少唔明白,在年初時我話大家如果有需要,啱價就可以買樓,我記得那位年輕朋友當時反駁我,他認為樓市跌勢剛剛開始,並引述一些業界專家的說話,樓市最少會下跌三成,買樓實在言之過早。我反而不敢回應,因為買樓是人生大事,我最多講出我的意見,至於是否買樓就要那些打算買樓的人做決定。
輕則蝕錢 重則負資產
不過,年輕朋友當時唔買,今日追價去買,嚴格來說,已經失去買樓的最佳時機及位置,結果輕則是損失金錢,重則是變成一位負資產者,但我相信,現在以金管局要求,買樓的人要變成負資產者亦非易事,既然在比較有利的時候都唔買樓,點解要到現在,失去有利位置的時候才買樓?何不多等一會,有利的時機會隨時出現,不過,我的回答並不是叫那位年輕朋友多等一會,而是他能力所及的話,現在亦可以買樓。
與其贏得辛苦 不如搓多一板
上星期五晚,我去香港體育學院打羽毛球,有精英運動員打算買樓,問我現在是否合適時間,我通常面對唔同行業的人,會用他們最熟的語言解釋樓市,羽毛球運動員問我,於是我話,現在買樓就好似打羽毛球,在後場大力扣殺之後失了重心,繼而失位,再跟不上對手節奏,當然不一定會輸,如果有林丹、李宗偉水準,對手又好似我咁弱雞,就一樣會贏。
不過,如果林丹對李宗偉,失位的九成九會輸,現在買樓,是失去了主動權,以後就會在被動位置,即是失了位,不一定會輸,但就算贏,都贏得很辛苦,不如搓多一板,睇對手回得怎樣,再決定下一板怎樣打法。買樓是人生大事,千祈唔好失位,做得精英運動員,當然明白我的意思。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39&issue=20161020
投資學堂:切勿錯過低吸良機
1 :
GS(14)@2016-12-03 05:09:09千呼萬喚始出來,深港通終於在下周開通!雖消息沒有令港股爆升,看似利好作用不大,但筆者相信深港通是講後勁的,鞏固一段時間後將有機會出現大升浪。仍記得兩年多前,當滬港通正式開通時,港股亦沒有太大升幅,不少朋友更趁好消息出貨,港股及港交所甚至出現短暫短整,而在鞏固數月後港股便進入大時代升浪了!假若下周通車時,亦出現好消息出貨的情況令港股調整,筆者不會錯過這趁低吸納良機。至於股份方面,筆者會趁低吸納內地的證券相關股份,如中信證券(6030)及銀河證券(6881)等,即使短期深港通可能對內地的證券行幫助輕微,但近期A股走勢明顯改善,除了重上3000點大關外,50日線亦早已升破250日線,出現黃金交叉這長期利好訊號,顯示A股升浪重臨,內地的證券行應會受惠。
A股上升,亦有利內險股如中國人壽(2628)等,同時近日Shibor連升15個交易日,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逼近3厘,而孳息率上升可增加內險股的投資回報。雖然孳息率上升,對內涵值有不利影響,但內險股跟歐美的保險股不同,持有大量非流通性債券,孳息率上升對它們的內涵值影響相對輕微,反而對友邦(1299)有較大壓力!最後,A股ETF亦會受惠,同時深港通對滬深300 ETF的利好幫助遠較A50 ETF強!譚紹興財經評論員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2/19852023
歐盟談判代表:改革良機
1 :
GS(14)@2017-01-26 18:08:12英國脫歐向歐盟成員國響起警號,歐盟議會的英國脫歐談判代表伏思達費爾霍夫施塔特(Guy Verhofstadt)認為,英國脫歐是改革歐盟良機,是時候醒覺解決歐盟制度問題,並進一步加強各成員國聯繫,以防再度分裂。
不容英從談判得利
這位比利時前首相前日表示:「英國脫歐並不單單是商討新合作方式的機會,更是解決歐盟問題和形成實權歐盟政府的良機。」他認為歐盟不應卻步,反而應修補裂縫,建立更鞏固的政治和防衞聯盟、統一成員國不同產業的共同市場。對於英國首相文翠珊日前表明會脫離歐盟單一市場,並於3月底前啟動脫歐程序,達費爾霍夫施塔特指,現階段要預測脫歐對英國的影響尚言之過早,但歐盟不會容許英國從談判中得利,英國的情況肯定不會比留在歐盟好。他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英政府先交出清晰的脫歐計劃,以及對日後與歐盟關係的取態。他計劃讓歐盟議會加入談判桌,以免除每輪談判須向議會匯報的程序,又強調脫歐程序必須於2019年歐盟議會選舉前完成。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5/19907794
美股悶市 入貨良機 盧志威
1 :
GS(14)@2017-02-11 23:58:172017-02-09 HJ
《華爾街日報》最近刊登文章Sleepy S&P 500 Approaching a Record of Inaction That's Stood for Four Decades,指出標普500指數日中高低位波幅已連續36日低於1%,這種情況自1995年以來從未出現,當然2017年最流行所有事情都賴到特朗普身上,最簡單的說法是政策不確定,所以投資者以靜制動。
不過筆者嘗試更進一步,把連續25日高低位波幅低於1%的年份抽出,發現標指在1993、1995、2014年都曾發生過,當年的連股息回報為9.93%、37.20%及13.52%;如果把連續低波幅日放寬至15日,可以加入1985、1992、1994、2004、2005、2007、2010、2012、2013、2016,連股息回報分別為31.05%、7.42%、1.28%、10.71%、4.84%、5.53%、14.82%、15.79%、32.04%、11.76%。從歷史數據來看,低波幅年竟然是買股票的大吉之時,過去已經連續出現13次,如果今年美股繼續升,將會是14連勝。
最近美股升幅有點集中在科技股,去年受捧的傳統板塊,從高位有所回落,似乎是因為炒家覺得悶,開始從傳統股中撤退,另行尋找機會。不過從往績分析,悶不利於投機,但如果想投資,應該在悶市中入場,甚至乎好像買樓般,自行加設SSD,雖然不會設定三年之後才沽,但如果入貨要有心理準備,起碼看到年底。
香港買樓發達,遠比買股發達的人多,有部分原因是重稅令炒家大減,波幅穩定,想賺快錢的炒家絕跡,結果大家食飽貨之下,只要新增供應不超過每年的需求,每年就會穩定上升。
博第14次「開大」
低波幅時代,股票走勢可能與樓市相近,無論是加息、特朗普風險、美元、人民幣、歐債危機、估值高、美國移民問題等因素,想撤退的投資者其實都已經行動,留下來不會沽貨的,相信都會繼續持有,然後等利好消息挾上,所以有心投資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波幅數據,看看會不會第14次開大。
很多炒家如李佛摩、巴魯克,在分享投資心得,都會指出選對趨勢,然後堅持己見的重要。其實對住報價機的時間愈久,愈難以忍手,因為人總有貪念,見價格跳動,往往想賭一把賺快錢,但是從去年我們學習到,炒來炒去不容易賺錢,反而簡簡單單地買指數基金,或拿着一籃子大股,表現會更佳。
今年港股開門紅,1月至今表現強勢,很可能會來個大翻身,外圍股市則表現落後,日歐最差,美股亦只是微升。不過,如果指數低波幅等於利好的經驗未失效,今年港美兩地應該都有好表現,關鍵是減少出入,買入位令自己坐得舒服,不要被短線波動牽引。
期權的波幅指數低,可以做認購期權長倉,博一注獨贏。另外,根據高低位波幅分析,表現最差的1994年,最差時對比年初大約跌7%,以SPDR S&P 500 ETF(SPY)出手,可沽12月15日到期的$210認沽期權,買入12月15日到期的$237認購期權,兩者期權金相若,如果跌至$210就接貨,升至$237後就順勢而行。
#盧志威 #專家之言 #鴻鵠財誌 - 美股悶市 入貨良機
立論:平衡組合換馬良機
1 :
GS(14)@2017-10-29 23:58:44港股自從上周四淡友一次離奇的沽盤後,表現反覆。無論以技術指標,還是從基本因素看,港股反覆上升之勢,不似會因為過去幾日市況轉弱而逆轉。不過,大市由年初至今畢竟已累積了頗大升幅,短期內先行整固,甚至出現較深的調整,並非沒有可能。港股自9月初至今,大部份時間在28200點附近上落,本月初的一輪升勢,暫時被上周期的淡倉所瓦解。中短線後市展望,大市繼續在現水平附近反覆徘徊的機會率正在上升。較早前,有分析指過往多次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之後,港股大多會上升。該會議每五年舉行一次,但中資股對港股具舉足輕重的影響,都不過是過去十年間的事。換言之,會議閉幕後港股的表現紀錄,至今頂多只有2-3屆的紀錄可參考。投資者如果單純地接收相關資訊,很容易被誤導。按筆者過往不太令人愉快的個人經驗推算,大部份企圖透過分析政治陰謀論進行的投資部署,大部份皆以輸錢收場。當然,這很可能只是筆者政治分析技巧未精。做人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這些錢,我自問就沒有能力賺,惟有留給那些「中國通」賺好了。
放眼海外降低風險
雖然港股年初至今表現亮麗,近年筆者旗下管理的主打基金,仍然按原來的計劃,逐步將投資國際化。由於港股年初至今跑贏絕大部份外圍股市,現時正好是部署將部份港股倉位,換馬至其他海外市場的大好機會。以上做法,當然並不表示本欄看淡港股後市,只是從投資組合管理的角度衡量,一個地域上更平衡的投資組合,其短期價格風險將較一個單一市場的投資組合為低。最近幾個月,筆者便一直在思考,假如我是看好鋰電池的上游原料,現在是否仍然有足夠安全的投資對象?如果單純以中港兩地的上市股份畫地為牢,則目前勉強仍然值得持有的股份,恐怕就只得間接持有若干鋰電礦產的中化化肥(297),以及其中一家持有最多鈷礦資源的洛陽鉬業(3993)。然而,兩者年初至今累積升幅已非常可觀,未必是當下最具投資價值的股份。不過,假如投資者有足夠的國際視野,澳洲及南韓其實亦有其他鋰電池相關的投資目標可供選擇,按彭博綜合未來一兩年的盈利預測,澳洲及南韓相關的投資目標,估值看來較中港兩地同類股份的估值更合理。(作者客戶持有中化化肥及洛陽鉬業股份)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5/2019392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