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龍頭萬科業績出色,營收連年逆勢成長,如此一家大鯨魚公司,為何成為有「潮州鯊魚」之稱的寶能眼中肥肉?這場經營權爭奪戰,堪稱中國商界二○一六開年大戲。 一家長期績效突出的龍頭公司,因為經營團隊持股太低,當突如其來的敵意購併叩關,霎時面臨尷尬、憤怒的易主考驗……。這不是台灣矽品與日月光之爭,而是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的當前困境。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萬科公告停牌,以籌備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萬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創立,比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還早,A股代號「○○○○○二」。 身為天字第二號老公司,萬科眼中的重大事項,自然非同小可。原來是一家神祕投資公司,竟危及中國房地產龍頭的經營權! 資料顯示,由深圳寶能投資(以下簡稱寶能)控制的鉅盛華實業發展(簡稱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多次收購萬科股票,目前持有約二四.三%股權,正式超越持有萬科一七%股權的央企龍頭華潤,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 寶能一個月買下五%股權 另方面,先前連番在海外「掃貨」、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飯店等資產的安邦保險,也在近期快速吃下萬科七%持股;雖然安邦屢屢強調購股動作「純屬財務投資」,但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寶能的「一致行動人」。 由於寶能近期動作極大,竟然在一個月內,用成本甚高的兩倍槓桿、融資人民幣六十四億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一口氣吸納五%萬科股權。這場中國資本市場罕見的爭奪戰,令萬科股價接連暴漲,截至停牌,萬科在一年內大漲一○七%,達人民幣二四.四三元。 相較之下,與萬科並稱「萬保招金」的保利地產、招商地產與金地集團,股價仍未收復暴跌前失地,顯見這次萬科的籌碼流向高度集中。來勢洶洶的寶能,終於讓萬 科高層全力應戰,萬科董事長王石就在內部會議直言:「萬科不歡迎寶能當第一大股東!」寶能背後藏鏡人是誰?目前只知道,實際負責人是來自廣東潮州地區的姚 振華、姚建輝兄弟。他們自稱一九九二年創立寶能,從生鮮超市起家,業務橫跨金融、房地產、物流與科技園區。集團宣稱資產高達人民幣上千億元,但旗下沒有一 家公司掛牌,致富過程諱莫如深。中國媒體於是給了姚氏兄弟一個傳神的封號:「潮州鯊魚」。 萬科並不小,中國七十個大、中型城市,萬科在其中六十五個有建案;在一五年四月《今周刊》統計「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裡,萬科高居第七十二名,當時市值甚至超越中華電信、台塑石化。這一家大鯨魚,之所以成為潮州鯊魚眼中肥肉,理由很簡單:業績奇佳,防守奇差。 「萬科雖然穩坐市場龍頭多年,但在年輕人心中,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依舊很好,這也是萬科獲利的主力。」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張永河觀察,萬科的強項,是在市郊拿 下大面積土地,規畫適合年輕人、首購族群的中小房型社區;儘管通勤距離遠、戶數多,但萬科的建築品質好,物業管理周全,因此只要是萬科的建案,市場多半有 口皆碑。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中國房市降溫,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雙雙下降,惟獨萬科握有品牌優勢,仍然維持成長。年報顯示,過去三年,萬科營收從人民幣一○三一億元增加為一四六四億元,稅後淨利率約為一成左右,股東權益報酬率更維持在一八%上下。 即使業績傲人,但萬科大股東持股過於分散,是引發此戰的遠因。以靈魂人物王石為例,雖然年薪高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長年是中國最高薪的上市公司老董,但 其持股竟只有萬分之七,遠遠低於其他上市公司。對照之下,同為地產大亨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持股萬達商業地產六二%,對這家市值近港幣三百億元 (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公司具絕對控制權。 萬科態度轉變 不排除妥協另一方面,一四年時,集合萬科全體合夥人持股的「盈安合夥」,占比也只有四%;當原本最大股東華潤暗示,增加持股能力有限,寶能距離拿下萬科,似乎只有咫尺之遙。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間,萬科緊急發表「歡迎安邦保險成為萬科大股東」的聲明;但值得留意的是,就在萬科發表聲明同一日的稍早,王石也公開表示:「我和萬科管理層不排除做出妥協。」安邦究竟是站在哪一邊,仍然是謎。 十二月二十六日,萬科發表最新聲明,強調「重組方案以能提升公司價值為底線」,這樁經營權大戰的後續發展,似乎還有得瞧。 撰文 / 周岐原 |
早上八點過後,一看天氣放晴,正昌製材公司董事長梁兆清便自備便當,來到新竹縣五峰鄉向政府承租的林地。只見他熟稔地拿起鐮刀砍草,同時注意樹苗有沒有長歪、樹有沒有被老鼠啃齧。 他解釋砍草一定要勤快,否則,「老鼠躲在草叢裡,牠們會咬樹皮,使得樹變成空心的,很脆弱,颱風來的時候一吹就倒,而且因為長不大,沒有價值,沒辦法拿到市面上賣。」雖然有專門砍草的工人,只要天氣好,七十一歲的梁兆清就會上山巡林,不只因為這是他的林地,更是因為他對森林有一份深厚的感情。 和森林一起長大 製材盡量採用國產品 「小時候,我家住在竹東瑞峰里五指山下,小學畢業以後,十幾歲就在山上幫人家種樹、砍草、鋸木頭,也做過專門運木頭的卡車助理。」林木對他來說,像是交情超過半世紀的老朋友。民國六十年代,梁兆清從製材業跨足造林,開始向政府承租林地,展開了造林生涯。 從事製材業四十餘年,他感嘆台灣木材自給率不到一%的現況下,製材加工品的材料多仰賴進口,但他仍希望盡量使用台灣生產的木材,支持本土林業。 台灣禁伐得早,僅開放部分林地出租給林農,一九九六年至二○○四年,並提供國有林地一公頃二十年合計獎勵金三十九萬元,○八年起提高到四十六萬元,也提供一定數量的樹苗,儘管如此,仍然利潤有限。他種了近四十年的杉木,從當年的三十五公頃到現在約二百公頃的規模,對林農的艱辛點滴在心頭。 對林農來說,造林最重要的就是砍草、疏伐(將部分樹木伐除)。等樹木長成到八年後,就得開始疏伐,目的是避免林木太過擁擠,互相競爭養分等資源,才會長得好。不論雇工砍草或疏伐,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尤其台灣森林分布在陡峭的山上,不像外國地形平坦,難度高、工資也較貴。 此外,造林不像種稻或種菜,半年就能歡喜收割,往往需要十數年以上才能砍伐,而且必須經過許可。林農的投資回收期長,利潤又未必好,等到年事已高,下一代不願意接手,林地紛紛就還給政府,梁兆清便因此接手承租不少老林農的租地。 如今,森林的濫伐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正視,並且發展出多種森林驗證方式,確保伐木與造林之間取得平衡,而梁兆清的林地,是台灣第一個通過森林監管委員會(FSC)驗證的造林地。 和國際森林接軌 永續經營 環保與經濟並存FSC的驗證單位會實際到林地調查,關注水資源或土壤等生態系是否遭到破壞,也造訪附近居民,詢問平日生活是否因伐木受到影響,並調查合約是否合法等,在在要符合永續經營的原則,連男女勞工、社區回饋等條件都一併列入考量。儘管台灣並無相關法規限制,梁兆清仍毅然決定申請認證,致力種出環保木材。 長期輔導梁兆清環保造林的台大森林系副教授,如今借調林業試驗所副所長的邱祈榮觀察,「梁兆清認真種樹,而且善盡管理的永續責任,並兼顧環保、產業、地方社區等各方的利益。」一○年,台北市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時,負責設計新生迎賓廣場的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張清華,就採用梁兆清的杉木。她當時還親自上山,確認使用的是疏伐木,「我用綠色工法,直接把杉木在現場立起來當作結構,呈現原始木材的美感。」承作北投公共浴場、嚴家淦故居等古蹟修復案的福清營造副總經理林國長則指出,「他的木材防腐、乾燥等技術可靠,禁得起時間的驗證,和他們合作三十多年了。」梁兆清對環保也不馬虎,例如製材廠加工時產生的木屑,會集合起來供乾燥用的鍋爐燃燒使用,善用木材的每一分資源。 身為造林人,梁兆清一再呼籲,環保與經濟可以並存,「生命要讓它輪迴啊!辛苦種的經濟林卻不能砍,其實浪費了國家造林的經費,也讓相關人才和產業出現斷層,以後我們要砍伐,都找不到會砍樹的人了。」從小和森林一起長大的梁兆清,衷心希望造林人的辛苦,有一天能被重視。 撰文 / 孫蓉萍 |
2016-08-08 TWM 中國娛樂界大亨王中軍跨足藝術產業,宣布合資成立拍賣公司,準備進軍上海市場, 他在娛樂產業的營運思惟,是否會帶來創新,塑造出不一樣的企業家面貌,引人關注。 今年六月,中國娛樂業巨擘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宣布進軍拍賣事業,震撼藝術圈。此外,他的私人美術館「松」,也預計明年於北京落成。他是娛樂大亨、頂級藏家與感性畫家,三位一體的王中軍,正塑造不一樣的企業家面貌。 王中軍從小就愛畫畫,骨子、血液裡深植著藝術基因。創業致富後重拾畫筆,用他的畫作做公益,在中國偏鄉蓋美術教室,建零錢電影院,這幾年作畫募得的善款近兩千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九千七百萬元),全數投入「華誼兄弟公益基金」這個平台,「我要用畫筆,為孩子的夢想添點兒色彩。」王中軍說。 建零錢電影院 助孩子圓夢二○一一年華誼兄弟公益基金成立,最初的核心發想是「零錢電影院」,靈感來源是《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這部電影。片中,義大利西西里島小村莊中的一家電影院,點亮了小男孩薩爾瓦多的人生路,引領他走出鄉村成為大導演。王中軍,自己也是從東北家鄉,走向國際的中國夢代表。 這些年來,王中軍不僅僅是娛樂產業的鎂光燈競逐焦點,也成為收藏圈廣為人知的「大腕級﹂收藏家。 一四年十一月的紐約秋拍,蘇富比推出梵谷《雛菊與罌粟花》,這幅作品歷史價值非凡,蘇富比專家稱之為二十年來,出現拍賣市場中最珍貴的梵谷靜物油畫,估價為三千萬至五千萬美元,吸引現場藏家相繼舉牌,最後以六一七六萬美元成交(約合台幣十九.二億元),由一位電話上的藏家競得,背後的買主即為王中軍。 半年之後,一五年五月的紐約春拍,王中軍再次出手,以近三千萬美元的成交價,奪下來自「高文家族」舊藏的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 到了今年春拍,王中軍再次於中國嘉德春拍大手筆出價,以二.○七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十億元)代價,競得北宋曾鞏《局事帖》。「我這回買《局事帖》,全是為了『松』美術館。」他說自己有一個收藏夢想,就是宋、元、明、清歷朝,都能擁有最好的各一件藏品,作為美術館的鎮館典藏。 從小繪畫訓練 最愛畫人物王中軍有非常精采的中國二十世紀藝術與當代藝術收藏。他創辦華誼兄弟時是一九九四年,最開始是一家廣告公司,電影事業漸漸在九八年成為公司的其中一個部門。 也就是約略在九八年,王中軍憑藉賺得的第一桶金,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藝術收藏,艾軒、吳冠中、楊飛雲、羅中立等藝術家的畫作,就是他第一批收藏的作品,其中部分佳作,早已是逾百倍的漲幅。王中軍在一二年開始進軍西方藝術,如今同樣收穫斐然。 從小學三年級,王中軍就在北京市少年宮接受繪畫訓練,少年宮的美術教學與大學科目一致,都從基礎的素描與石膏造形開始,但王中軍對此興趣不是特別高昂,更喜歡畫自己喜愛的題材人物。他記得,「自己偷偷畫了很多連環畫,像是《三國》和《楊家將》裡的人物,班上同學誰能得到我畫的將軍或是馬,都很高興。」從小愛畫畫的王中軍,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從錢紹武和楊飛雲;在當時中國美術體系下,一致的蘇聯式寫實教育環境,他接受扎實的訓練,也讓王中軍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他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年代,自己當個體戶,幫出版社設計圖書封面、畫冊、掛曆,從設計到印刷,全部一手包辦。 擁有美術基礎 打進電影圈
「不管我是去美國留學,還是回來創業,最後進入娛樂行業,我的人生和美術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這是王中軍一路走來的感慨。他舉例,「當導演的好多人都有極好的美術基礎。像馮小剛、顧長衛、張藝謀,如果不當導演,也可能是不錯的畫家。」由於中國電影圈大量的人才,皆是美術專業出身,王中軍創辦華誼後開拍電影,他的美術背景,使得他與電影圈的人才交流都有著共通的語言。這或許也是華誼兄弟能迅速成長茁壯,獲得許多優秀影視人才加盟的重要關鍵。 王中軍這位娛樂業的巨擘,從愛畫畫、捐畫款的收藏家與藝術家身分,而今也正式跨足藝術產業。六月二十二日,王中軍旗下的華誼兄弟創投,與保利國際拍賣、天辰時代,共同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合資成立拍賣公司,將進軍上海市場,於今年底的秋拍季推出首場拍賣! 王中軍在新合資公司是股東角色,但他擘畫華誼兄弟這些年養成的企業決策思惟,會不會將娛樂產業裡更細緻的服務,乃至於營運創新,帶入藝術產業裡? 例如,華誼兄弟旗下的藝人經紀業務,擁有全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經紀人團隊,未來,這個經紀團隊的know how,有沒有可能帶入藝術產業裡?保利+華誼+天辰時代的三方組合,從拍賣開始,是否又會擴及到新的領域平台?這就是最引人入勝之處了。 (本文與《典藏投資》雜誌八月號同步刊載) 王中軍 出生:1960年 現職:華誼兄弟董事長 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大眾傳播碩士 身價:約台幣316億元 公司市值:約台幣1668.7億元 「大腕級」藏家 砸38.4億競得珍品 《雛菊與罌粟花》2014年19.2億元《盤髮髻女子坐像》2015年9.2億元《局事帖》2016年10億元 撰文 / 林亞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