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也談免費電視發牌風波 老占手記 - 每週更新

http://drjimdiary.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2.html
星期日有約五到十萬人遊行,昨晚也有近萬人集合在政府總部外面一齊睇電視,反對政府不發免費電視牌給香港電視網絡(港視)。確實人數多寡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今次上街的人,跟以往六四,七一等上街的本質很不一樣。今次行動沒有政黨在策劃,沒有政治動機,市民的出發點都是很清晰和明確。


認識老占的人都知道,老占一向以來都是傾向支持香港政府施政。不是對這個政府有什麼特別好感,而是一直以來覺得香港的整體管治比起很多世界其它地方已算不錯(我長期工作過的地區超過十個),知道每個政府施政都有它困難的地方,所以不能太苛刻。

我對王維基先生沒什麼認識,只知道他是一位很能幹,很有毅力和成功的創業家,做每件事都是全力以赴和志在必得。約兩年前有剛畢業的親友進入了香港電視做編助(即打雜),她說公司很有活力,但不到一年覺得前景暗淡就離職了。沒想過免費電視發牌事件擾攘了這樣久以為見到曙光時,最後結果竟然是王維基先生的港視會落選。老占承認是大跌眼鏡,當然沒人可以保證所有申請人都會順利獲得發牌,但我最驚訝的是香港政府竟然會如此不濟,用這樣笨拙的手法來處理今次事件。

雖然我是一直支持香港政府施政,雖然我不認識王維基先生,但我的立場是和大眾一樣,強烈要求香港政府發牌給香港電視

我對審批發牌的過程是否公平和透明沒有興趣,我也不認同發牌給誰和公義會扯得上什麼關系,也不管行政會議拒絕發牌給香港電視的真正原因。我只知道現在給予香港電視免費電視牌照是符合香港各階層的最大利益


行政會議不發牌給香港電視,綜合網上觀點,不外乎下面的原因(純粹靠估):
  1. 對王先生的資金來源有疑問,怕幕後另有外國政府支持(機會不大)
  2. 王先生的性格太強,政府怕不能駕馭,日後會變成另一個肥佬黎
  3. 前朝政府承諾了太多,影響既得利益者,今屆政府唔想認數(這個可能最大)
  4. 覺得港視實力最弱,香港廣告市場不能支持五家免費電視台,怕港電日後會成為佳視翻版(這個原因最多舊魚,但政府很大機會公開這個原因做藉口)
  5. 王先生太過高調和進取,志在必得的態度招人妒忌(呢個原因無人會承認)

老占支持發牌給港視的原因:
  1. 給香港人多一個選擇
  2. 給香港人帶來一個正面的信息,就是積極和進取是有回報的
  3. 我唔想亞視還在日日重播三十年前的節目
  4. 我唔想再見到兩件中女逢星期日陪著 May 姐一齊係度哈哈哈
  5. 我好唔想見到田小姐咁「索」既中女都可以做女主角
  6. 我唔想見到關小姐和 Bobby 元做了二十年銀幕情侶兼仲係收視冠軍
  7. 我唔想十年、二十年後由香港電視圈出身最紅的藝人還是只有鄭少秋、周潤發、劉德華和梁朝徫等老野
  8. 我更加唔想到我八十歲睇勁歌金曲時,仲見到容祖兒第五十次蟬聯最受歡迎女歌手獎
  9. 我也不想有時悶到寧願用 PPS 看韓劇、日劇、大陸劇、湖南衛視、深圳衛視 or even CCTV 也不想看香港 TBB


七、八十年代是香港電視業的黃金年代,那時電視佔了大部份香港人生活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當時要是碰上香港小姐選舉或無線台慶等大型節目,的士司機也會提早收工,返正很多市民都要趕回家睇電視。那時香港是全世界中文文化最大的產地,為中國大陸,台灣、東南亞及海外華人製造了不少精神食糧。

只是亞視的制作越來越差勁,在沒有競爭下,TBB 不用提升節目水準的情況下也可以增加廣告收入,它用行之有效的公式繼續賺大錢,這方法用來對付亞視當然可以,但面對台灣、日本、韓國到近年的中國大陸的的制作都明顯給比了下去(我猜在亞洲我們只是比星加坡好些),這就是缺乏競爭的結果。

老占不認為只發牌給予 PCCW 和 Cable TV 可以引入有效競爭和提高香港電視的制作水平。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兩個大財團已經擁有有線電視牌照和龐大的客戶群,如果他們的免費電視太受歡迎,首先受影響的就是自家的收入,沒有生意人會搬石頭砸自己腳。PCCW 最多把現時 now TV 的 100 到 105 頻度開放給公眾,而 Cable 也很只可能會把一些新聞或資訊性的節目公開,對 TBB 來說不會構成重大威脅。

香港電視網絡除了電視業務外什麼也沒有,所以它一定是最進取,也只有它能給予 TBB 真正的威脅。要提升香港的影響力,引人有效競爭是唯一正確做法。既然有有心人願以訓身投資這個市場,我真的不明白香港政府為何要把他拒絕。要是將來經營不善要倒閉的話都是後話,生意就是會有風險的。即使兩、三年後真係執粒,香港市民期間最少都可以免費享受到一些高質素的電視節目,不用每個星期日都是聽到哈哈哈了。(當年就是因為亞視太勁,無線「輪流轉」即使有46點收視都要腰斬,最後要靠王晶拍「千王之王」才能收服失地。)

老占是睇電視長大的香港人,對這裡的電視發展有很深厚的感情。雖然近年上網比睇電視的時間多了很多倍,但免費電視始終是香港基層市民最重要的娛樂。近年來香港的電視水平每況愈下,連中國大陸都超越了香港,真是感觸良多。

行政會議的愚蠢決定,已經把自己困在一個十分被動和進退兩難的局面。

要是政府現在改變初衷多發一個牌,所有人都會認為只要人多就可以兇到政府改變決定,影響管治威信(雖然已經所剩無幾)。

要是堅持原判,市民的要求看來也不會罷休,隨著政黨介入和抽水,只會只越來越熾熱。

交代不發牌原因?嘥氣,現在政府解釋什麼也只會被當成是藉口了。況且發牌或不發牌不能只看數據,還要考慮民意(因為電視是市民看的)和一些非理性(例如誠意和給小公司一個機會)等因素。

等司法覆核?Hey come on, 現在是法庭抑或政府在管理香港?

(我有絕對理由相信行政會議的大部分成員都不是看電視大的才會作出這樣愚蠢的決定)


如果我是 CY 會怎樣做:

立即發牌給港視和走出來認錯,認一次衰但立即糾正總比堅持衰下去好,認錯也要很大的勇氣。但一定要快,因為可以認錯的空間和時間也不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96

點解要創業? 老占

1 : GS(14)@2011-03-20 17:33:33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4.html

最近認識到一位80後,2001年創業,而家擁有14個網站,兼營軟件開發公司,屢屢攞獎,他的經歷既有趣有刺激,令我對80後有不同的理解。

我第一次創業是在1989 年64之后,那時全球正處在一片惶恐,我和一群朋友搞生意,從現在的角度看過去,當初真是一股傻勁。對管理、對商務、對行業,根本都沒什麼了解,居然就這樣出來開公司。而更有趣的,是居然還有錢賺。

講了這麼多歷史,重點是什麼?就是你應該要嘗試創業。為什麼?

創業給你視野
如果當初我不是創業,而是去某大公司上班,四年之後,頂多是一個經理。能看到的,大概就是某個產品的規格、有什麼其他競爭、要用什麼價格去競爭等等。這些經驗或許也不錯,但是還是相當狹窄,很難比得上我創業四年所看到的高度。或許首次創業沒有像我們原先設定一樣變得太成功,但是所有創業夥伴們從中得來的經驗,卻是你花錢也買不到的。

創業給你廣度
更重要的是,創業可以讓你看到一個公司營運的所有必要元素。除了產品和技術,一個企業要能夠運作,你必須還要有行銷、業務、財務、人事、會計、等等組織。這樣多元的歷練,你大概不可能在大企業取得。大概只有創業,才能讓你有這樣的廣度。

顛覆既有市場的能力
創業的重點就是破壞現狀,用創意來提出更有效率、更好的產品,以解決人們的問題。這樣的活動在大企業是很難推動的,因為大公司往往綁手綁腳,無法快速活動 (看看近兩年的 Microsoft、Yahoo 甚至是 Google 就知道)。而且官僚組織更是容易演變成團體責任機構,讓個人很難在其中推動創新。以上的問題,在創業環境中當然不會存在。且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打破既有的秩序,創造全新的市場,改許多人的生活。這樣的影響力,絕對是在追隨國際標準運作的公司,很難達到的。

從失敗中復活的機會
最後,如果我能保證你什麼,那就是創業的過程中你將會面對無數的失敗。然而,當你回頭看歷史上最成功的創業家,也都是每每能從瀕死經驗中復活,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Google 當初本想以 1 百萬美金價格賣給 Yahoo,誰知道楊致遠不買帳,才迫使他們走上獨立,創出一個千億美金價值的公司。人生應該要精彩,當然,我知道以上的這些事情,聽起來都有點刺激,或許太過刺激。但換個角度想想,你的人生,不是也只有一次,難道你就只想這樣平平凡凡的混過去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07

創業要學會Sell 老占

1 : GS(14)@2011-03-20 17:35:32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3/sell.html

很多人幻想中的創業,就是有一個超強的 idea,把他化為產品推出,消費者為之瘋狂,自己也功成名就。但事實剛好完全相反,創業是有很多很多的小成功累積而成的,即使是 iPhone,也是從先前的 iPod 經驗累積而來的,即使是 iPod,前面兩代也是無人問津,即使是 Apple,也浮浮沉沉了十幾年。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多方嘗試,千萬不要只有一顆雞蛋,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哪個籠子是好的。使用者的需求是無法預測的,所以你必須要能夠接受改變,把使用者放在第一位,產品只是滿足他們的工具。把開發周期壓縮到最短,讓產品的不斷的被調整,才能更快變成符合客戶需要的東西。

除了要把你的公司產品賣給客戶、合作夥伴、廣告商,你也要學會賣給投資人,學會溝通的藝術。

創業將會從早到晚都佔據你的腦袋,一點都不像「工作」,因為你不會「下班」,就算你完成了一個進度,事情還是沒有結束。而且由於一切都發生得太快,時間將會過得很慢,一個禮拜的時間,感覺已經做了以前一個月的事情。創業是一個人生態度,不是一個工作,他沒有終點,也沒有休止的一天。

我很喜歡有工作經驗,然後再跳出來創業的團隊,因為他們往往對產業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於一個組織如何運作,也有比較合理的期望。

由於你全心全意都貫注在你的公司上,所以很容易心情跟著上上下下。今天,你可能覺得你是下一個Groupon,明天,你又會覺得根本沒有希望。如果好一陣子都沒有好消息,整個團隊會陷入低迷的士氣。要學會放少一點感情。歷史上成功的創業人,都有非常沮喪的過程,連現在意氣風發的Jobs,先前曾經瀕臨破產,被迫接受微軟的注資。

創業的另一個常態,就是他往往會比你想像中的還久。蘋果花了 20 幾年,才終於達到今天的地位。Google 和 Facebook 都是在成立將近 5 年後,才第一次獲利。而Zynga也需要 3-4 年的時間,Angry Bird 8 年。(不過你可以看到這件事情越來越快) 所以記得給你自己幾年的時間摸索,因為往往就是需要這些磨練,你才能真正的掌握市場的脈動。

雖然我自己是投資人,而且很努力在鑽研,但是還是必須要承認,有時候我可能沒有你懂。所以不要覺得投資人說的都是對的,我們看到的範圍也許比較廣,但是在第一線打仗的部隊,要有自己依照局勢判斷的能力。必須要學會做一個好領袖,幫公司找到下一個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08

印度乘法表 老占手記

1 : GS(14)@2012-05-01 10:29:31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29.html
眾所周知,在中學或以前,亞州人的數學比鬼仔強多,原因之一是我們都會背誦乘數表。相信大部份人都在小學時背誦過九因歌,雖然背時不一定明其所以,但確實日後可以節省不少計算時間(起碼不用下下襟機或數手指),為學習奠下很好的基礎。

九因歌只能處理9x9以內乘法,超出以外的就無能為力。你可知道印度小學生是可以運用心算處理20x20以內乘法?簡介如下:

舉例說我們要計算17x18:

Step 1 - 首先把被乘數和乘數的個位加起來:

17 + 8 = 25


Step 2 - 然後把被乘數的個位和乘數的個位相乘:

7 x 8 = 56


Step 3 - 最後把第一步答案乘10 + 第二步答案:

250 + 56 = 306


再來一個例子:

13 x 19 = (13 + 9) x 10 + 3 x 9 = 247

老占心算大約4、5秒鐘左右就可以計算出來,多加練習應該會更快。

詳細的proof不在這裡解釋了,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

這樣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印度的學生的數學會比中國學生更強一些。
2 : Ar Yan(11362)@2012-05-01 12:04:42

1樓提及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29.html
眾所周知,在中學或以前,亞州人的數學比鬼仔強多,原因之一是我們都會背誦乘數表。相信大部份人都在小學時背誦過九因歌,雖然背時不一定明其所以,但確實日後可以節省不少計算時間(起碼不用下下襟機或數手指),為學習奠下很好的基礎。

九因歌只能處理9x9以內乘法,超出以外的就無能為力。你可知道印度小學生是可以運用心算處理20x20以內乘法?簡介如下:

舉例說我們要計算17x18:

Step 1 - 首先把被乘數和乘數的個位加起來:

17 + 8 = 25


Step 2 - 然後把被乘數的個位和乘數的個位相乘:

7 x 8 = 56


Step 3 - 最後把第一步答案乘10 + 第二步答案:

250 + 56 = 306


再來一個例子:

13 x 19 = (13 + 9) x 10 + 3 x 9 = 247

老占心算大約4、5秒鐘左右就可以計算出來,多加練習應該會更快。

詳細的proof不在這裡解釋了,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

這樣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印度的學生的數學會比中國學生更強一些。


E~~好像細個聽過~~~以前細個仲識幾個方法,但依家都~~~~~

有人說,數學是智商的表現,唔通我蠢左好多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63

永倫集團 - 地產霸權? 老占手記

1 : GS(14)@2012-05-12 12:03:49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11.html
昨天中午在中環等巴士時,然聽到遠處大聲公傳來的叫聲:「永倫集團 - 地產霸權!」,「專賣漏水樓,欺壓市民!」。不到一會,就看見一輪貨車掛著「永倫集團 - 地產霸權」的banner,然後跟著還有兩輪私家車掛著同樣的banner,一直用大聲公播著口號慢走。(可惜來不及用手機把當時的情況拍下來)

長實,新地是地產霸權我就經常聽到,現在連永倫集團也入流?

永倫集團的老闆叫做倫伯(倫永炎),是80年代炒樓起家的。永倫主要是集中炒賣如黃埔花園和麗港城等大型屋苑,及一些小型寫字樓和鋪位。老占十多年前接觸過永倫集團,因為是要租住它們的單位作短期用途。永倫經常會把一些未到價的單位用短期租約的形式租出去,租金一般會比市價平10%左右。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簽租約時,他們會要求租客同時簽下退租書,避免租霸和減少收樓時碰到的麻煩。老闆倫伯是香港其中一個隱形富豪,身家不詳,但粗略估計一百個物業,平均每個市值一千萬,總值約十億吧。如果只有十數億身家的地產商人也可以被封做地產霸權,那就真是抬舉了。

老占其實主要是想八邊個同這間公司深仇大恨,要遊街唱衰佢?

Google一下終於在生果報找到了答案,原來只是業主和餐廳租客的糾紛,租客不忿氣,要玩大和唱衰個業主。

這裡也真要佩服生果報記者的厲害。
2 : GS(14)@2012-05-12 12:07:47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3925[/realblog]
3 : GS(14)@2012-05-12 12:08:08

http://www.winland.hk/
永倫集團
4 : 鱷不群(1248)@2012-05-13 00:49:10

倫永炎 or 倫志炎smiley
5 : GS(14)@2012-05-13 11:09:33

4樓提及
倫永炎 or 倫志炎smiley


http://baike.baidu.com/view/6117483.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90910/News/la_lam1.htm
http://www.manyw.com/article/mis ... m=&page=1&showDate=

志炎
6 : greatsoup38(830)@2012-05-13 12:32:02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5/follow-up.html
1. 在香港創業,不論是正是邪,都要盡量避開零售業務,否則很容易賺埋都唔夠交租。百老匯、翠華和莎莎,是極少數的成功例子,況且他們成功前都在行頭裡奮鬥了好幾十年。
2. 香港做老板最隱陣都是做業主或者收租佬,除了資金外,不需要特殊技能。其它行業,即使你有二、三千萬本錢,只要運氣稍差,好容易三、五年內就輸突。
3. 江湖人仕經營業務也不容易,也可以很單純, 會以為飲酒和加租有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08

香港的核心價值 老占手記

1 : GS(14)@2012-05-12 12:08:32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10.html
電視上,個個議員都口口聲聲說要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實,老占聽到的即時反應就是笑到噴飯。如果香港的核心價值是見利忘義、但求利益不願付出,他們在這方面的發揮確實是淋漓盡緻。

  在議會上打拉佈戰,浪費大家的時間,還說這是世界各地議會的慣常做法。台灣議會動不動就打交,日本議員最多政治獻金,意大利議員甚至會為總理跳脫衣舞,唔通我地又學?香港的核心價值是講求效率,呢度輸左可以第二度贏番,唔好係度滿口正義但又要阻住地球轉得唔得?
  辭左職半年內唔比再參選有乜唔岩?無人揸枝槍指住你個頭迫你辭職的。要爭取普選,這樣有用嗎?你以為北京or共產黨會care有多少人上街遊行的嗎?不要只做show, 而且只是個 bad show 好唔好?去中聯辦放多少具倌材是沒用的。要搞革命,要改革政治制度,唔該去北京搞,唔該學下孫中山、甘地或者是李光耀。否則唔該靜一些,日日無所事事,只是弄些gimmicks出來爭取選票。
  還有,議員的出勤率不可以監管的嗎?上學不可以缺課、返工唔可以曠工、連工聯會興趣班都要80%出席率才有cert啦,點解咁多議員可以三點不露?點解唔可以訂明出席率唔夠 say 70% 下屆不可以再參選?難道香港的核心價值包括玩缺席?咁忙咁尊貴就唔好做議員啦,好心讓個位比其它有心有時間的人去做。
  與其浪費咁多時間在無謂及沒結果的爭議上,點解那些明顯不合理但又有能力處理的議題卻沒人去管?例如新界村屋僭建問題,有議員敢提出動議嗎?怕得罪班原居民和選票?難道香港的核心價值就是欺善怕惡?

其實什麼意識形態,什麼民主獨裁都是次要,底線就是我們做的事合不合理。用任何理由去拖延議會的運作就是不合理,無拉拉辭職後又要再選過就是不合理,唔出席開會就是不合理,背後的動機是什麼一點都不重要。如果議員們連這些基本的專業操守也做不來,空談什麼核心價值又有何用?

2 : Wilbur(1931)@2012-05-12 14:47:08

食屎啦filibuster都唔識

咁L鍾意講議會效率移民去北韓啦
3 : GS(14)@2012-05-12 14:48:28

其實呢樣野美國大把啦...你唔滿意又唔改得就在呢度出術,但是我覺得你接受得民主,就要買埋呢樣
4 : h_o(11183)@2012-05-14 00:14:38

其實我最唔鐘意係成日話浪費幾多錢去建咩咩咩

我覺得最浪費金錢就是為了他們進行補選
5 : 八旗子弟(15368)@2012-05-14 00:45:20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6 : 草帽(1253)@2012-05-14 07:26:10

老占嬲都係建制派, —到選舉前兩三個月就狂出文呃無知婦懦, wilbur 兄要動氣.

呢D野其他國家都習以為常, 係幫助小數派系爭取應有權益. 係香港批懶民唔讀書大驚小怪, 有時見佢地鬧長毛, 坦白講長毛識既野多過你D懶民多多聲啦. 而黃毓民係中文大學既教授, D野唔係亂up架. 唔該0個D老占同批懶民出少句聲當幫忙啦.

有時唔係唔畀你講, 不過冇料就唔好霸住個位啦. 以前D人讀書少都係畀讀書多既人話事架. 呢個年代就掉返轉. 民建聯班七人領導議會. 最慘係CY第一把交椅都係咁, 香港又要再經歷沉淪十年. 真係唔好再選黎選去都係建制派D人啦, 好唔掂呀.
7 : 草帽(1253)@2012-05-14 08:56:43

3樓提及
其實呢樣野美國大把啦...你唔滿意又唔改得就在呢度出術,但是我覺得你接受得民主,就要買埋呢樣


由呢單野你就睇到CY呢條粉人. 你支持普選又唔buy呢套. 你支持既係D咩狗野形式既普選? 又係0個D一人兩票? 安排五個共產黨人畀我選. 小佢老味, 我點選呀?
8 : 肥B(18468)@2012-05-14 13:44:31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呢個我同意!
9 : 草帽(1253)@2012-05-14 14:03:43

8樓提及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呢個我同意!


我覺得這就是建制派既口號. 就似搞民粹. 令香港人就算穩好多錢, 都是永遠活0係痛苦之中.
10 : 肥B(18468)@2012-05-14 14:13:59

9樓提及
8樓提及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呢個我同意!


我覺得這就是建制派既口號. 就似搞民粹. 令香港人就算穩好多錢, 都是永遠活0係痛苦之中.


我諗, 無一個人可以保證, 而家SO CALL 民主派所主張的一人一票全民直選特首及議員, 會令到香港變成點, 所以有人會偏向保留現狀, 至於用什麼理由保留現狀, 當權者同既得利益者自會想辦法....

因為, 我總相信, 大多數人的意見, 未必一定正確....尤如股市...
11 : 草帽(1253)@2012-05-14 14:54:11

我自己是這樣諗, 都99%肯定. 今日不爭取0個一蚊既福利, 將來0係共產黨統戰之下是連一蚊既福利都冇. 錢是國家既嘛, 做下軍費唔好? 建制派同政府保住D錢, 為自己為阿爺, 香港人死唔死同佢冇咩關係. 建制派同政府將來人面獸心既面具始終都會暴露.
12 : GS(14)@2012-05-14 20:52:51

8樓提及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呢個我同意!


但是其實人民生活滿足,哪不是好事嗎?
13 : GS(14)@2012-05-14 20:53:55

9樓提及
8樓提及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呢個我同意!


我覺得這就是建制派既口號. 就似搞民粹. 令香港人就算穩好多錢, 都是永遠活0係痛苦之中.


其實我覺得個社會無論如何都有個最低的保障保障到至少有地方住同唔餓死就得
14 : mr_dlm(19486)@2012-05-16 12:11:45

有好多香港市民一講拉布就老板上身, 用企業思維去諗成件事......
一味由效率,資源,時間呢d野去諗
我覺得個政治制度就好似水管咁, 資源就好似水咁
個水管方向唔正, d水又點會去到適當ge地方喎
15 : mr_dlm(19486)@2012-05-16 12:18:06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我覺得福利主義都有分好壞
或者係取決於教育水平及民族性
希臘果種當然係唔好
但好ge都有芬蘭挪威瑞典果款
16 : 八旗子弟(15368)@2012-05-16 12:33:29

如果行到生養死葬全靠政府福利主義,一人一票我100%支持,瑞典式我喜歡
15樓提及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我覺得福利主義都有分好壞
或者係取決於教育水平及民族性
希臘果種當然係唔好
但好ge都有芬蘭挪威瑞典果款

17 : mr_dlm(19486)@2012-05-16 13:02:24

16樓提及
如果行到生養死葬全靠政府福利主義,一人一票我100%支持,瑞典式我喜歡
15樓提及
5樓提及
完全民主=福利主義,半民主=现狀,不民主=獨裁


我覺得福利主義都有分好壞
或者係取決於教育水平及民族性
希臘果種當然係唔好
但好ge都有芬蘭挪威瑞典果款


北歐式民主當然正,
不過要實現咁樣的民主係要有經濟力量+高的國民教育水平
香港乍看好似兩樣都有,
但香港個經濟主要靠地產(大陸人逃稅港)+金融(賭場)
完全係無實業或者科技係背後backup的,
所以香港經濟係建基係浮沙之上
在經濟不景時, 唔知會唔會變成希臘咁
所以香港一旦實行民主, 真係唔知會點

不過縱使係咁, 我都傾向香港實行民主,
因為回歸後好清楚睇得出建制派個運作方式-
就係派好處俾香港人(提出民生議案/阿爺放水)換取香港人的人權自由(通過剝奪人權自由的議案)
前者係實在的, 即時的, 所以好易發覺同enjoy到的
後者係意念的, 長遠的, 唔易發覺的, 但影響卻係巨大的, 而且難以逆返

所以好多俾工作/供樓麻木左ge香港人都feel唔到呢種溫水煮蛙式的奄割
但咁落去我驚終有一日香港人突然發覺佢地的人權自由已所餘無幾時已太遲啦.....
18 : GS(14)@2012-05-16 22:32:07

肯壓低地價,至少畀間屋住,我想應該好多人會創業
19 : 八旗子弟(15368)@2012-05-16 23:38:01

唔好以為一人一票左派就上唔到台,睇下今日法國社會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09

從facebook上市看香港搞網站的困局 老占

1 : GS(14)@2012-05-22 00:55:05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5/facebook.html
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有9億用戶,市值1000億美元,比有實則業務的Amazon.com還要高。Facebook2011年的收入有37億美元,利潤約10億美元,這收入水平一點也不吸引(香港很多藍籌公司收入都不只這數),定價明顯是偏高的(以目前收入水平計算),買家主要是短期炒賣或者看好未來看的增長前景。

以Facebook的 9億用戶和 10億美元利潤計算,即平均每個用戶帶來 0.9美元或約 7港元的利潤。用香港高登來比較,假設高登有 20萬會員,也即是每年約有 140萬港元的利潤。就算有 50萬會員,利潤也只是 350萬。每年二、三百萬的利潤、隨便一個比較成功的地產經紀或中小企老闆都能賺得到。請注意,上述計算假設是用全球最大社交網站來做基礎的,HKGolden 和 Facebook 的品牌根本不能相比,因此這已經是一個很樂觀的估算。這個估算對其它如 openrice或香港討論區等本港的龍頭網站也適用。

歸根究底,香港只是一個城市,文化上又不能和中國大陸和世界接軌(可是很多天真的香港人卻以為可以),所以在本地發源同時可以衝出香港的網站十分罕見。由于香港市場大小,每年只得那幾百萬的盈利(樂觀估計),如果用全世界Social Networking #1的 Facebook 的基礎來估值已經是這樣,這也解釋了為何沒多少投資者願意在香港投資網站(or apps)這門高風險、低回報、缺乏發展空間的生意。所以在香港,絕大部份受觀迎的本地網站,都是以從事其它實體業務(如 TVB 或蘋果日報)為主。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5-22 02:32:14

莫講話網站,香港要做生意,好多時都係鏈價為首要,生態已經很奇怪
做生產,香港無工業
做零售,租又太貴
做trade,又好受外圍影響

有時啲人鬧香港人淨係識炒炒賣賣,但還好在香港還有得炒賣下,或者要諗點樣出奇制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04

從任天堂的虧本說起 老占手記

1 : GS(14)@2012-05-26 19:06:01

http://drjimdiary.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26.html
網上閱到這則新聞:
任天堂30年首虧損:收入下滑36% 凈虧432億
任天堂三十年來首次錄得虧損,最大威脅竟然不是來自Sony或Microsoft 的遊戲機,反而是來自Apple 和
Android 手機的競爭。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歡在智能手機 download 一些免費的 "低B"
games 來打發時間,回家後再也不願意花錢和時間在傳統的 console games 上。投資者都寄望任天堂新一代的 Wii U 會有新突破。

Console games 的潮流是 Atari 帶起的,然後再由任天堂的紅白機和Game Boy發揚光大。老占還記得小學時去同學屋企用那部
Atari 400 打 Space Invader(是不是朱羅記年代了? :D), and that's one of best gaming
experience I ever have.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汰舊立新是必要和不可改變的趨勢。但是,有沒有發覺很多時受歡迎的新科技賣點主要方便和容量,但產品質素往往會比舊科技差?智能手機的免費遊戲就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
80、90後的網友也許不知道什麼是Laser Disc(LD,
鐳射光碟),它是80年後中到90年代初最流行的影碟格式,那時飛圖就出香港了很多很多卡拉OK
LD碟。LD的質素一點也不差,只是碟的面積大(和黑膠碟差不多),不方便儲存。後來出現了VCD,VCD的畫質比LD差很多(其實VCD
上比VHS影帶還差),但因可以在電腦上看(or
copy)和體積細小,所以大受歡迎。再後期就有DVD,DVD的質素和LD接近,所以當DVD出後,LD就絕種了。到再後期
Blu-ray的出現,Blu-ray 的畫質和聲效比
DVD 高很多,但可能是價位又或者大部份消費者對質素根本沒這個要要,所以到現在還不是主流。最搞笑的是,DVD市場也漸漸給 Internet
download、p2p 如 ppstv 等超方便但低畫質的科技取替。

大家也知道MP3的質素比CD、MD和黑膠碟都要低,但MP3的方便已經完全取替了大部人願意真金白銀去買碟的欲望。
同樣地這現象也在電腦硬件上出現。過去老占用的80MB、300MB的硬碟,動軋都可以用上三到五年完全沒有毛病。現在的硬碟隨便都有2TB,但要是一年內壞了並不罕見,如果用了三年沒事就簡直是神蹟!
結論是新科技只是帶來方便,但代價是產品的質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