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部門不折不扣落實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制度,截至一季度,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已累計公布8614件“黑名單”案件,有8萬余戶黑名單當事人在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參加政府采購活動、進口關稅配額分配等方面被有關部門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於海春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如是表示。
於海春表示,稅務部門將稅收違法“黑名單”推送到34個部門開展聯合懲戒,進一步震懾包括虛開、騙稅在內的各類涉稅違法犯罪行為。截至一季度,累計向相關部門推送聯合懲戒信息9.43萬戶次,已在多個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新興產業稅收迅速增長
19日國家稅務總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第一季度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落實稅收優惠、優化納稅服務、打擊虛開騙稅、實施聯合懲戒等方面情況。
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副司長鄭小英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稅務部門堅決依法收好稅、堅決不收“過頭稅”、堅決落實減免稅、堅決打擊偷騙稅,實現了稅收收入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一季度,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增長17.8%,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6個百分點。同時,經濟發展質效進一步提升,與企業增值能力相關的國內增值稅增長20.3%;與經濟活躍程度相關的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增長12.8%;與企業盈利水平相關的企業所得稅增長11.9%。
新興產業稅收收入增長迅速,反映新動能茁壯成長。一季度,互聯網、科研技術等新興服務業稅收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31.1%,自2014年以來連續17個季度累計增速超過20%,截至目前已連續9個季度累計增速超過30%,顯示行業發展勢頭迅猛;科研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28.9%,其中研究和實驗發展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25.4%,顯示基礎研究行業迅速發展;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58.4%,顯示科研成果加速轉化。
在助力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方面,一季度,稅務部門落實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累計減稅904億元,同比增加344億元,增長61.4%。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所得稅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521億元,同比增長50.6%。
消費類行業稅收收入也實現了較快增長。一季度,居民消費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零售業稅收收入增長24.1%,繼續保持2016年以來的兩位數增長。特別是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娛樂、教育等精神文化型消費行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38.3%、38.2%、27.3%、26%,反映居民消費升級步伐持續加快。
從區域來看,一季度,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地區稅收收入分別增長15%、23.3%、23.8%和12.4%。與2017年相比,四大板塊稅收收入增速均明顯提高,其中東部地區盡管稅收規模較大,但仍達到了兩位數的較快增長;中、西部地區發展勢頭迅猛,稅收收入增速均超過20%;東北地區稅收收入增幅也較2017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
“這反映出中、西部地區正在加速發展,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持續好轉,四大板塊發展區域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鄭小英說。
狠準打擊騙稅虛開
2017年全國稅務機關共檢查涉嫌騙稅和虛開企業6.86萬戶,認定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584.23萬份,查處了一批重大案件,並集中開展了部分區域和行業性專項整治。
於海春表示,2018年稅務部門繼續保持打擊虛開和騙稅的高壓態勢,堅持力度不減、勁頭不松、節奏不緩,成效初步顯現。今年一季度,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共檢查虛開和騙稅企業9271戶,認定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121萬份。
在落實稅收違法“黑名單”制度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已累計公布8614件“黑名單”案件。其中,1090戶“黑名單”當事人主動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後被撤出公布。
在對“黑名單”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方面,全國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向相關部門推送聯合懲戒信息9.43萬戶次。公安部門已配合稅務機關辦理阻止欠稅人出境邊控信息1566人次;有5956名“黑名單”當事人被工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限制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及經理職務;有6405戶“黑名單”當事人被限制融資授信。此外,還有8萬余戶“黑名單”當事人在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等方面被采取限制性措施。
“應該看到,當前虛開和騙稅仍然呈現多發高發態勢,違法犯罪手段不斷出現新情況和新特點,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稅收秩序,必須出重拳、亮利劍,毫不手軟地對虛開騙稅行為實施嚴厲打擊。”於海春說。
於海春強調,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打擊虛開和出口騙稅力度,發揮部門優勢增強打擊合力,聚焦在打擊目標和重點上突出一個“準”字、在打擊措施和力度上突出一股“狠”勁,利用大數據選案提升精準打擊水平,集中優勢資源打擊團夥作案,實施區域聯動打擊跨區域違法犯罪,營造全社會協稅護稅、共同防範虛開騙稅違法行為的良好氛圍。
再推便捷辦稅升級版
今年一季度,稅務部門連續第5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推出5類20項1771條細化措施,推動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2月下旬,稅務總局正式發布了包括5大類105個事項在內的《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目前各省已經在落實總局清單的基礎上完成了本地“最多跑一次”清單的發布工作。各省稅務機關還進一步創新提升,分別編制了本地“一次不用跑”或“全程網上辦”清單。
稅務總局近期發布了財務報表數據轉換參考標準,要求各地稅務機關在4月底前根據參考標準,升級完善網上辦稅系統,實現與企業財務軟件的對接,力爭在今年選擇一部分重點行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推行企業納稅申報表與財務報表之間的自動轉換。目前,稅務總局部署福建稅務部門在全省範圍推廣財務報表自動轉換工具,進展順利,為下一步的全國推廣提供了經驗。
在優化實體辦稅服務方面,稅務部門大力推進全國通辦業務,目前已經有納稅人到廣州、上海稅務機關辦理了全國通辦業務。在確保稅收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依托網上辦稅服務廳,為新辦納稅人提供“套餐式”服務,實現新辦納稅人法定義務事項和首次領用發票相關辦稅事項一並辦理。
“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下一步,稅務總局將繼續組織開展好二季度‘春風行動’,進一步提升納稅人獲得感。”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孫玉山表示。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司長鄧勇3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全國稅務系統將迅速落實各項減稅政策,確保國家減稅“大禮包”及時足額、實實在在送到每一名納稅人手中。
3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決定5月1日起將17%和11%兩檔增值稅稅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等三項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
鄧勇說,截至5月2日24時,全國開票份數達1132萬份,開票金額1469億元。其中,增值稅專用發票131萬份,增值稅普通發票391萬份,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592萬份,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18萬份,改革整體運行平穩。
為進一步降低創業創新成本、增強小微企業發展動力、促進擴大就業,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推出七項減稅措施,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
“這七項減稅措施內容多、優惠足。”鄧勇說,稅務總局正積極配合財政部制發財稅文件,起草稅務總局公告、政策解讀稿等文件、材料,明確政策內容、征管要求、辦理流程等納稅人關註關心的熱點問題,暢通政策落實“第一公里”。
鄧勇表示,稅務總局將於近期召開七項減稅政策“一竿子插到底”專題全國輔導視頻會,實現各級稅務機關人員包括窗口一線人員和納稅人的同步培訓。同時積極指導各級稅務機關充分利用稅務網站、微信、移動客戶端、12366納稅服務平臺、二維碼等渠道,開展全覆蓋的減稅政策大宣傳、大輔導,實現納稅人對減稅政策理解到位、應知盡知。各省級稅務機關也同步組織調整納稅人端申報軟件。
影視從業人員若出現簽“陰陽合同”逃稅行為,將遭到稅務機關嚴打。
近日知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上公布一條“你不用演,你是真爛(1)”的博文,曝出多張演出合約照片,合同約定甲方向乙方支付片酬為現金稅後1000萬元,而合同中出現了演員範冰冰。隨後崔永元再次發博文揭露,某演員簽一大一小雙合同,小合同1000萬元,大合同5000萬元,這5000萬元為何要偷偷摸摸拿?怕啥?
隨後網上媒體根據上述信息猜測範冰冰采用“大小合同”的方式進行簽約,並認為這一舉動有可能是為了逃稅。範冰冰工作室發表聲明稱,相關媒體及網絡用戶未經求證、核實便宣稱範冰冰采用“大小合同”的方式進行簽約,並散播所謂“範冰冰拍攝4天片酬6千萬”謠言的行為,已涉嫌構成針對範冰冰女士的誹謗。
範冰冰是否采用“大小合同”簽約逃稅引起社會廣泛關註。6月3日國家稅務總局發文稱,針對近日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傳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崔永元曝出的大小合同,應該是所謂的“陰陽合同”,大小應該指兩個合同的標的數額大小不一樣,大標的額為“陰合同”,而小標的額為“陽合同”。“陽合同”用於備案,展示給外人看,顯示其合法合規;“陰合同”用於真實履約,隱藏不可告人之目的或偷逃稅款。
“事實上,陰陽合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見到,比如房屋買賣簽陰陽合同就是為了省稅,減少房屋交易環節各種稅收。由於明星收入高,因此避稅逃稅動機大,明星簽署陰陽合同有一定的普遍性。”朱傳爐說。
6月3日,江蘇省地稅局發文稱,按國家稅務總局要求,對網上反映的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江蘇省地稅局已組織主管稅務機關等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朱傳爐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選擇讓江蘇地稅局去核實,主要是是因為範冰冰的公司在江蘇無錫。
根據天眼查信息,範冰冰為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無錫唐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朱傳爐說,按照現有流程,稅務機關的稽查人員將根據現有線索去調查,如果有逃稅行為就可以立案,調查核實相關證據進行處理,處以相應的罰款。如果涉及刑事責任需要移送公安機關。
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對逃稅罪明確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國家稅務總局稱,將在已經部署開展對部分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措施,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知名主持人崔永元曝光某演員簽一大(5000萬)一小(1000萬)雙合同後,社會聚焦部分明星借大小合同(即“陰陽合同”)偷稅。對此國家稅務總局稱,針對近日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4日,江蘇省無錫市地稅局官方微博發文稱,對於大家關註的問題,已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和江蘇省地方稅務局的要求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受稅務稽查部門嚴查明星“陰陽合同”消息影響,6月4日股市影視板塊遭重挫。截至上午11:50分,唐德影視(300426)大跌9.21%,華誼兄弟(300027)大跌8.8%。港股華誼騰訊娛樂跌幅近20%。
雖然崔永元並未指明上述簽陰陽合同演員是範冰冰,但外界猜測這一演員是指範冰冰。範冰冰的工作室對媒體表示,範冰冰及其工作室從未通過“陰陽合同”方式簽約,並表示接下來會全力配合相關部門依法核查。 一般來說,“陽合同”或用於備案,或展示給外人看,顯示其合法合規或常規交易;“陰合同”用於真實履約,有隱藏不可告人之目的或有偷逃稅款嫌疑。
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傳爐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選擇讓無錫地稅局去核實,主要應該是範冰冰的公司或工作室在江蘇無錫。
根據天眼查信息,範冰冰是無錫愛美神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無錫唐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一位稅務稽查人員告訴第一財經,稅務稽查部門需要按照《稅務稽查工作規程》(下稱稽查規程),設立選案、檢查、審理、執行部門,分別實施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工作。
選案部門,主要負責對稽查對象的選取。稽查部門應當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案源信息,集體研究,合理、準確地選擇和確定稽查對象。選案部門對案源信息采取計算機分析、人工分析、人機結合分析等方法進行篩選,發現有稅收違法嫌疑的,應當確定為待查對象。
目前舉報人崔永元並未明確範冰冰簽陰陽合同偷稅,3日晚甚至表示“4天6000萬合同”與範冰冰無關,並向範冰冰致歉。但他聲稱掌握不少大腕明星陰陽合同的證據,且表示願意配合官方調查取證。
根據稽查規程,稽查對象確定後,經批準開始立案檢查,由檢查部門負責。檢查人員實施檢查前,應當查閱被查對象納稅檔案,了解被查對象的生產經營情況、所屬行業特點、財務會計制度、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熟悉相關稅收政策,確定相應的檢查方法。並告知被查對象檢查時間、需要準備的資料等。
一般檢查會在實施檢查之日起60日內完成。實施檢查時可以采取實地檢查、調取賬簿資料、詢問、查詢存款賬戶或者儲蓄存款、異地協查等方法。
檢查結束後,稽查部門需要出具《稅務稽查報告》。經檢查發現有稅收違法事實的,《稅務稽查報告》包括查明的稅收違法事實及性質、手段,稅務處理、處罰建議及依據等內容。如果檢查沒有發現稅收違法事實的,應當在《稅務稽查報告》中說明檢查內容、過程、事實情況。
然後,審理部門對檢查部門移交的《稅務稽查報告》及有關資料進行逐項審核,提出書面審理意見。
審理部門認為有稅收違法行為,應當進行稅務處理的,擬制《稅務處理決定書》。認為有稅收違法行為,應當進行稅務行政處罰的,擬制《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認為稅收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稅務行政處罰的,擬制《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認為沒有稅收違法行為的,擬制《稅務稽查結論》。
最後,執行部門接到《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稅務稽查結論》等稅務文書後,應當依法及時將稅務文書送達被執行人。
被執行人需要在限期內繳清稅款、滯納金、罰款,或者稽查局依法采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稅款、滯納金、罰款。
事實上,江蘇省一位地稅稽查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實近些年稅務部門都會對明星繳稅情況開展稽查。
比如,稅務總局印發的《2017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中,稅務總局稽查局以股權轉讓、投資公司、基金、證券、演藝公司等行業和領域為切入點,統一選取30名企業高管、演藝明星,下發地方稅務局,開展個人所得稅及相關聯的企業所得稅檢查。
國家稅務總局昨日也公開表示,將在已經部署開展對部分高收入、高風險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分析,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6月13日晚,華誼兄弟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一直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經核實,所謂“華誼兄弟涉嫌偷逃稅款”、“稅務部門進駐華誼進行稅務稽查”、“洗黑錢”的傳聞與事實不符,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業務進展順利。
華誼兄弟公告稱,關於“公司運轉不正常”等傳聞並不屬實。關於實際控制人“跑路”、“瘋狂套現”等傳聞,經核實,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忠軍、王忠磊先生自2014年至今未減持過公司股份,不存在拋售所持公司股份套現的行為。2015年11月24日至今,王忠軍、王忠磊先生累計增持金額合計約6.4億元。該傳聞並不屬實。
華誼兄弟稱,目前,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王忠軍先生和實際控制人、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忠磊先生在公司正常履職,“跑路”一說純屬主觀猜測,無事實依據。
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副司長劉寶柱30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日前發布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貫穿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要求,在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降低納稅人稅法遵從成本、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等方面均進行了有益探索。
8月30日,國家稅務總局舉行2018年第三季度稅收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企業委托境外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近期優化稅收營商環境10項舉措和水資源稅改革擴大試點半年成效等內容。
增強稅前扣除憑證管理的系統性
隨著稅收管理要求的提高,尤其是發票管理的日益信息化,稅務總局近日制定和發布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進一步增強稅前扣除憑證管理的系統性和針對性,更好規範稅收執法、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劉寶柱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辦法》在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降低納稅人稅法遵從成本、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等方面均進行了探索,例如《辦法》在非增值稅登記納稅人、非增值稅應稅項目等方面,收款證明、內部憑證、分割單等也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減輕納稅人和基層稅務機關的負擔。
劉寶柱介紹,為切實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辦法》還根據“尊重事實、寬嚴相濟”的原則,研究制定補救措施。例如,企業應當取得而未取得或者取得不合規外部憑證時,可以換開合規外部憑證,對於因特殊原因不能換開的,可以在提供相應資料證實支出真實性後正常扣除,既體現了企業所得稅“實際發生”的扣除原則,也有效保障了納稅人合法權益。
此外,為與“互聯網+”發展趨勢相適應,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辦法》還對不屬於增值稅應稅項目的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設置了一定的彈性。“按照《辦法》,對方為個人的,其內部憑證在填制和使用方面符合國家會計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也可以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劉寶柱說。
取消企業委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一系列減稅措施支持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其中之一是取消企業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的限制。
近期財稅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企業委托境外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起,企業委托境外進行研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按照費用實際發生額的80%計入委托方的委托境外研發費用。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不超過境內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按規定在企業所得稅前加計扣除。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較多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逐步走出國門,吸納和學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科技創新技術,其研發活動也隨之遍布全球,委托境外機構進行研發創新活動也成為企業研發創新的一種重要方式。
“《通知》改變了此前政策規定企業委托境外機構或個人研發的費用不得稅前加計扣除的限制。”劉寶柱介紹,新政策的實施,一是有利於國內企業對標國際技術市場,引進國外的先進研發能力和技術;二是有利於企業在境外建立研發中心,更好利用境外發達國家的人才優勢和科研條件;三是有利於更好地促進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先進技術資源,進而推動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推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10項硬舉措
為進一步推進納稅便利化改革,打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稅收營商環境,稅務總局近期發布《關於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有關事項的通知》,推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10項硬舉措,為納稅人解決痛堵難問題。
今年9月底前,在前期5省市試點的基礎上,稅務總局確定浙江、江西、湖北、廣西、海南、重慶、陜西、新疆、大連、寧波、廈門、青島等12省(區、市)稅務局作為第二批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單位,並要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單位勇於創新,大膽示範,推出系列可複制、可推廣的辦稅便利化措施,推動稅收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付樹林介紹,依托“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圍繞納稅人痛感最強烈的事項,稅務部門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辦稅便利度。
例如今年10月底前,將符合條件的新辦企業首次申領發票的時間壓縮至1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新辦企業首次申領發票即時辦結;2018年底前,在全國範圍內建成規範統一的電子稅務局,提供功能更加全面、辦稅更加便捷的網上辦稅系統;積極推進房地產交易合同網簽備案信息、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避免“數據反複填”。
水資源稅改革擴大試點成效顯著
自2017年12月1日起,稅務部門在北京、山西、內蒙古等9個省(區、市)實施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今年上半年,9個擴大試點省份水資源稅納稅人共入庫稅款約88億元,其中地表水水資源稅收入約30億元,地下水水資源稅收入約51億元,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水資源稅收入約7億元。
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孫群介紹,超采地區取用地下水量開始下降。改革加大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稅負差、超采區和非超采區地下水稅負差,促使企業調整用水結構。在多種節水壓采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9個擴大試點省(區、市)超采區取用地下水量同比下降9.28%。
例如,北京某熱電有限公司改革前全部使用地下水,改革後企業優先使用地表水,上半年少采地下水3萬方,降幅達64%。
高耗水行業用水總量得到控制。改革規定對超計劃用水加倍征收水資源稅,促使高耗水企業強化內部用水管理,加大節水設施投入,嚴格控制用水總量。
山東某紙業集團位於地下水嚴重超采區,該企業負責人介紹,改革前制漿和造紙全部取用地下水,改革後,企業對工廠清水消耗嚴格實行定額控制,優先取用地表水,並新上中水膜處理回用工程,上半年企業少采地下水228萬方,降幅達61%,用水總量減少114萬方,同比下降12%。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改革規定對中水等非常規水源免征水資源稅,有利於引導企業加大汙水處理設施投入,積極利用非常規水源。陜西省某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企業通過改造生產系統冷凝水回收系統、提高水處理裝置運行效率等多項技改措施,重複利用中水等77萬噸,占企業總用水量的7.45%。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