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率土之濱莫非石化,安全憂患時時高懸 石化城解扣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829

1/3化工項目與城為鄰

凡有重大石化突發事故,必有一輪「舉一反三」的大檢查,這個定律同樣適用於2013年「11·22」中石化東黃石油管道洩漏爆炸事故。

六十二個生命的逝去,換來的是青島黃島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調整規劃修編的啟動,是一場「回頭看」的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和一次持續至2014年3月底的全國油氣輸送管線安全專項排查整治。

只是,檢查前仆後繼,事故恐難斷絕。個中原因,或如2012年全國兩會上,農工黨中央在《關於優化我國石化產業發展佈局,降低環境風險》的提案所言,「我國石化產業佈局不合理加劇了生態環境風險,也決定了環境事故頻發現象難以從根本上杜絕。」

農工黨中央調研組發現,如果將未來十年各地石化等重點行業佈局進行空間疊加,環渤海地區13個沿海地市,除秦皇島外,都將發展臨港石化產業作為重點產業。農工黨中央調研處回覆南方週末記者稱,工信部、能源局等部委基本同意該提案的建議,已著手改變石化項目「遍地開花」的沉痾。

這僅是環渤海一隅。2009年起,環保部啟動了環渤海、海西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沿海、成渝經濟區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在內的「五大區域戰略環評」。曾參與「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的環保部副總工程師任景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五大區域戰略環評」結束後,環保部給各地下發了指導意見,其中一條即是建議各地要統籌石化項目的集中佈局,「福建、四川等地已經部分採納這些意見,但環渤海地區貫徹得不夠好。」

率土之濱,莫非石化。全國範圍內究竟有多少化工項目毗鄰居民區?20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曾組織了全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統計顯示,在排查的全部7555個項目中,布設於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區的2489個,佔32.4%。這是唯一可見的官方公開數據,但只是侷限於自2003年9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以來已批覆的擬建、在建和建成投產的化工石化類項目。

「越看越不放心 越看越難容忍」

化工行業沿江沿海佈局,「這不是中國的獨特發明。」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說,「為什麼我國的化工企業老出事?說到底,問題出在管理上。」 

「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違規承攬業務、原油接卸過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揮協調不力、管理混亂、信息不暢、施工安全管理缺失……」南方週末記者查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對近年來重大石化事故的調查報告發現,如是字眼比比皆是。

國務院安委辦曾將這些事故的調查報告發至各地,要求化工石化企業認真學習,吸取教訓,但事實是,在某些化工企業,這些血淋淋的教訓甚至沒有得到起碼的瞭解。

「知道2011年大連石化『8·29』事故嗎?直接原因是什麼?間接原因是什麼?事故暴露出哪些方面的不足?」2013年8月的一天,國家安監總局化工暗查組赴遼寧檢查,當被問及上述問題時,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瀋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從總經理到安全環保處處長、廠長、車間主任,竟無一人能回答。

2013年10月,由國務院多部委組成的聯合督查組赴各地石化企業調研。赴福建的督察組發現,翔鷺石化生產現場存在跑冒滴漏,工藝管線、消防管線腐蝕嚴重,可燃氣體報警儀故障較多……安全隱患有十八項之多。而翔鷺石化所在地,即是廈門PX事件爆發的海滄地區。

赴江蘇的調查組對揚子石化等石化企業負責人進行閉卷考試發現,部分管理人員對重大危險源的要求瞭解不足,對自身安全責任不明確。而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存在工程分包、承包商資質審核資料不完善、違規和野蠻施工等問題。

「越看越不放心,越看越難容忍。」一位督察組人士如是說。

屢屢被突破的底線

就是這些安全環保記錄並不樂觀的石化企業,或如吸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區與其為鄰;或如楔子,插進原本就已人煙輻輳的城市。

「南京金陵石化距最近居民區約200米;青島麗東化工與最近居民區約600米;寧波鎮海煉化,兩萬多人口的生活區就在二三百米外……」談及石化項目與居民區的距離,一位曾參與過多地石化項目的前中石化高管信手拈來,而這些廠區在建廠之初,往往一片荒地,「只是後來居民區貼了上來。」

衛生防護距離本應是石化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屏障。1999年起實施的《石油化工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規定,煉油廠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最小是400米,化工廠是200米,且衛生防護距離範圍內不應設置居住性建築物,並宜綠化。

但現實是,即便最小距離的底線,在許多地區也已被突破。環保部原污防司司長喬致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上海金山石化建廠之初也設置了綠化帶,但隨著金山新區的延伸,城市化把綠化帶吞噬,「金山石化廠區距離生活區的距離只有50-100米了。」

在曾經參與過多個化工項目評審的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石化化工處處長郭琛看來,就單個石化項目而言,因為牽扯到環評等多個程序,「很少有化工廠違規的」,倒是地方政府違反城市規劃的案例比較多見。

規劃界有「規劃的底線就是城市的底線」之說,但這一底線亦脆弱不堪。黃島如是,金山如是,廈門海滄區PX項目更為典型。騰龍芳烴PX差點落戶的海滄南部工業區,其自設立之始就定位於石化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區,《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中,進一步確立了海滄南部發展石化工業的佈局。

然而,在《廈門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海滄南部又被定位為「城市次中心」,具有綜合性分區配套服務中心職能。城市化的觸角開始伸向原本不應住人的化工區。

撼石化區不易,搬居民區亦難

不論是石化廠區,還是與其毗鄰的居民區,中國多個化工城市都面臨著一道孰去孰留的選擇題。

重新環評並啟動石化基地重大功能調整的規劃修編,「11·22」爆炸事故後的黃島與當年PX爭議聲中的廈門海滄何其相似。然而,一位不願具名的石化專家看來,黃島重新進行區域環評更近乎「只是做做」,類似的環評早在「十一五」期間就已經做過,此刻重來,不過是把環境容量再測算一次,至於未來如何調整,仍是變數。

此前,大連福佳大化PX項目引發爭議後,大連官方允諾福佳大化PX立即停產並搬遷,兩年過去,生產照舊進行,搬遷未見動靜。郭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福佳大化等大孤山半島石化企業整體搬遷規劃方案早已做完,且通過了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的評審,但何時搬、最終能不能搬仍是未知數。

撼石化區不易,搬居民區亦不輕鬆。

環保部2006年公佈的全國石化風險排查結果稱,127個國家級石化化工項目中,布設於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區的就有60個之多。這127個項目中,約半數都存在5公里範圍內環境風險保護目標不明等問題,而被要求落實衛生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

七年已過,整改要求落實如何?南方週末記者就此致函國家環保部,截至本報發稿時,尚未獲回覆。但環保部同時稱,近期擬就石化項目的規劃環評、環境風險等問題組織媒體集中採訪。

結果恐不樂觀。僅以廣東茂名為例,2012年3月,廣東省環保廳提請環保部掛牌督辦茂名市政府,原因即是茂名市政府在中石化茂名公司衛生防護區內的居民搬遷工作不力。

區域(行業)發展規劃環評,乃至更宏觀的戰略環評被寄予厚望。工信部對農工黨的提案答覆稱,已在《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化工園區佈局須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及城市發展規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石化專家稱,2012年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曾組織業內人士召開了一次「石化企業與社區協調發展座談會」,會議最後形成的意見之一,即是希望大型石化基地的規劃要與城市發展規劃統籌銜接。

「不該上的項目就不能上,不該有住人的地方(化工廠周邊)就不能住人。」喬致奇說,「政府的規劃到了該嚴肅起來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36

傅成玉:外資參與混合制強烈 中國石化股價會怎樣「你懂的」 喵星智投

http://xueqiu.com/5253103263/28070746
混合所有制是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改革措施,日前國企龍頭中石化就開始推出了將部分業務開放實施混合所有制的創新,允許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中石化的油品銷售業務,由於國企在國民經濟中佔比很大,這個問題也相對應地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但對這個新鮮事物很多人並不熟悉,對它的前景和實施辦法都充滿疑問,央視財經頻道的記者6號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石化集團的董事長傅成玉。

傅成玉:國外資金參與混合制願望更強烈

記者:我們知道中石化在央企中率先嘗試了混合所有制的探索,其實這扇門是向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打開了,我想知道這扇門現在開得有多大?

傅成玉:應該說一旦開開就關不上了,而且不是說我們今天要走的,而是一直要一直沿著這個路走下去,比如說我們國企現在缺點什麼,我們缺一個靈活的經營管理機制,靈活的決策機制。民營資本缺什麼?缺一個更大規模的資本,然後共同發展。說實在話,我們從2011年開始做準備,2012年我們把存續企業40萬人進行了重組,2012年重組完了,2013就有一個公司在香港上市了,8家企業重組上市了。就是你原來用一塊錢可以做一塊錢的事,如果我換的機制可以做1塊5甚至2塊錢的事,民營企業的資本進來,解決的不是資本問題,再從本質上說,我們需要的還主要不是資本,我們需要的是機制,這個資本一塊錢進來以後也可以變成1塊5到2塊,所以國內資本還在問,但是國內一些大的基金們在開始動了。我說國外反映比國內強烈,因為我們是在國外上市的公司,國際的資本對我們比較清楚,現在國外反映的更強烈。

傅成玉:國家拿太高比例的股權意義不大

記者:剛剛您提到社會資本佔30%的問題,這個30%會一直這樣延續下去,民營資本未來進來以後,會不會啊享有更高的話語權,是不是同股同權?

傅成玉:先說30%,其實沒有人規定多少,就是你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比如說我估計需要多少資本。是不是說非要50%、70%甚至太高,我說這是階段的問題,你看看西方80年代撒切爾他們搞改革的時候,70年代開始,里根他們搞改革,把國有資產改革的時候,一開始也怕外國公司控制,但是你現在看到外國的大公司,上市公司,你要要佔他股百分之十幾那絕對都是大股東。英國石油公司曾經一開始想控股,後來一點點往後退,退到最後政府說我有一股叫金股,金股在關鍵問題上我可以說了算,最後金股也放棄了。對於我們股份,沒必要拿手裡幹什麼呢?你用社會資本來發展不更好嗎?

傅成玉:參與混合制的所有股東同股同權同價

記者:進來以後民營企業的話語權到底有多大?它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進的?

傅成玉:現在也別說民營企業,也別說社會資本,也別說外資,所有的股東同股同權,不能說你有多大股份,你有多大的說話權益,這是市場規則。所有股東的利益都要保護,任何人都是一個價,不可能你跟我談,咱倆談得好點,我給你一個價格,

記者:不是哥倆好。

傅成玉:不可以,那是不可以的,大家也會有一些想像,比如說我們下游的油品銷售業務,與一些電商合作,與一些新的高科技的企業合作,會不會帶來新的機會,迸發出新的力量?

傅成玉:中石化零售業務空間巨大 股價會怎樣「你懂的」

傅成玉:股民或者是市場很多我覺得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而且這個想像力是可以成為現實的,這不光是他們在想像,其實我們已經在開始操作,它的空間,你可以用句話說「你懂得」。你比如說我們的加氣,這個業務將來中國必須走清潔能源的道路。再比如說我們的零售業務,這個都是剛剛開始,300500個加油站裡頭,現在是不到20000個零售店,這個可是一個不得了的大空間,這些都是它業務未來增長性空間。有人說這個電動汽車一起來了,你的充電樁呢,我看大家都是很懂,甚至我看還有的評論說也可以來做,我想這些東西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記者:都是有可能。

傅成玉:市場在那兒。

傅成玉:股東應該是在我們最上層,我們就是為股東服務的,我這麼多年打工全是為股東打工,一個是給我們國家大股東打工,讓我們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了,再一個為小股東打工,至少經我手的上市公司,我不知道我創造了多少千萬富翁,億萬富翁,他們都高興,所有的股東,小股東贏,大股東才能贏。主人,股東是主人,我們是打工的,我們不是主人。

來源:央視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71

從中石化年報看中石化零售版塊改革方向 MR_強_RIGHT

http://xueqiu.com/4614809416/28791827
傅總致辭在營銷及分銷業務板塊時提到要充分發揮現有網絡優勢,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率,而這一觀點始終貫穿整個年報的始終。激活存量資源成為中石化零售版塊改革的核心思想。

年報在營銷及分銷業務展望時提到7點內容,除去2點關於分銷業務的,剩下5點都是針對零售業務的,分別是:
1、優化銷售結構, 擴大零售規模, 提高加油(氣)站的發展質量和單站銷量;
2、完善營銷網絡,利用現有網絡優勢,引進專業化管理理念;
3、實施差異化營銷,加強個性化服務,提高服務客戶能力;
4、進一步開拓車用天然氣市場;
5、推進非油品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提高經營規模和效益。

針對發展規模方面,中石化未來將發展中心轉移到提升質量以及單站銷量上來,也意味著網絡優化逐漸成為中石化未來發展的重點。
針對營運方面,引進專業化管理理念,實施差異化營銷,加強個性化服務,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推進非油品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引進阿里系顯然不符合這樣的初衷,阿里並沒有油站營運的專業化管理理念。結合我的上一篇小文(中石化高層10天時間密集會見外資石油公司及投行高層)有這個理念的可能是殼牌、BP,而且中石化跟殼牌、BP本身也有合作(在浙江的零售公司),在此可大膽猜測,中石化會引進外資石油巨頭來提升自己的營銷服務質量。
推進非油品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在此方面我一直認為中石化引進7-11之類的,反而會使自己如虎添翼,競爭力大增,但引進7-11,中石化可能需要對自己內部的3萬座加油站做一個品級分類,結合前面提到的實施差異化營銷,大膽猜測中石化應該會分為3個品牌經營(可能更多,但作者本人認為3個足矣),多品牌經營,差異化營銷,控制增量,激活存量,這也許就是中石化未來零售版塊改革的發展方向。

至於目前傳的沸沸揚揚的中石化零售版塊單獨上市,那只是資本運作的手段,而不是改革的手段,單單上市,除了能提升下目前的股價,也不足以給市場對中石化更大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13

貿易融資欺詐現身天津港 石化產品成調查新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725

青島港融資騙貸事件尚未平息,天津港石化產品欺詐案開始進入公眾視野,這意味著石化進口產品成為中國調查融資欺詐的最新目標。 路透社報道,據警方和貿易方面的消息人士稱,現在警方在調查另一起涉及存儲在天津港的涉嫌石化產品欺詐案件,該案涉及混合芳烴,一種普遍用於汽油勾兌的石化產品。 報道提到,中國石油下屬貿易部門中聯油曾以4千萬人民幣購入了約4000噸的混合芳烴,但5月前去提貨時,卻發現貨物被當局扣押。 警方及貿易商人士稱,此案涉及中國一家民營燃油石化產品經銷公司及一位涉嫌合同欺詐的貿易商,警方目前正進行調查。案件涉及至少一船存放在天津港的約3萬噸貨,價值大約3億元人民幣。而中聯油所購的貨物是這其中的一部分。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中聯油用作付款憑證的貨權證明書或提貨倉單可能已被複制。他們說,當局正調查這批貨物是否被出售給多個買家,以及是否被用以融資。 石化產品的融資方式與猖獗的銅融資類似,主要有信用證和倉單這兩種貿易融資方式。 倉單質押是企業將倉儲公司開出的倉單證明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而信用證融資則是利用信用證與貨物運輸的時間差實現快速套現,投資高收益資產,從而賺取息差。 這兩種方式往往同時使用,形成一個體系,信用證到期前的3到6個月企業就已經取得貨物的所有權,將貨放入倉庫取得標準倉單再進行融資。 高盛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稱,中國的商品融資規模已高達1600億美元,約占中國短期外債總額的31%。 這其中黃金、銅和鐵礦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資抵押品,其他還包括大豆、棕櫚油、橡膠、鎳、鋅和鋁。(詳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對高盛報告的解讀,點擊這里) 青島港涉及欺詐的融資產品是銅和鋁,中國占全球銅需求的40%,鐵礦石需求的2/3。此事已令銀行業界風聲鶴唳,影響波及全球市場。 除了鋁和銅之外的大宗商品也受到牽連,例如橡膠,同樣作為融資工具,6月底,青島港保稅倉庫里的橡膠庫存便較5月時的峰值減少了約十分之一,部分原因是融資欺詐調查案曝光後,使用橡膠作為貸款抵押的需求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62

《氣爆啟示1》昔日石化業第一名的接班人 為何今日背負罵名? 輕忽風險榮化李謀偉搞砸百年老店

2014-08-11  TWM
 
 

 

愈來愈多證據將這場氣爆事件的元兇指向李長榮化工,李長榮化工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曾是大家眼中成績優秀的接班人,他何以落入今日境地、成為千夫所指的人?

撰文‧劉俞青

「李長榮,是我祖父的名字,不能被我辱沒了!」七年前,當時擔任李長榮化工總經理的李謀偉,對著本刊記者緩緩說出這句話。

七年之後,李謀偉已經完全接班,還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但李長榮化工卻極可能是這次高雄氣爆事件的最大元兇,當初的這番話,如今聽來格外諷刺。

更諷刺的是,去年十一月,李謀偉才剛剛以化工業責任照顧協會理事長身份,獲得勞動部頒發的國家工安獎「工安奉獻特別獎」表揚,事隔不到十個月,榮化就爆發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工安意外。

事實上,一路走來,榮化的工安及汙染事件不斷,從來就不是工業安全上的好學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一九八六年時,榮化新竹廠的廢水直接排入水溝,產生的惡臭飄進清大校園,數天不散;在那個民風淳樸的年代,最後連時任清大校長的沈君山與三百多位教授都站出來抗議,新竹當地居民甚至發動圍廠,最後榮化的新竹廠只好關廠,事件才落幕。

轉投資福聚能,慘賠七十五億元另外一次,則是二○○○年時,榮化在高雄旗津區發生丙烯酸丁酯外洩,有毒氣體造成當地五百人昏迷送醫,最後榮化被裁罰百萬元。

但這一次,李謀偉恐怕再難輕騎過關了。

根據一位石化業總經理私下分析,這次氣爆事件的主角—跨越高雄市凱旋路、三多路一帶,運送丙烯直通榮化大社廠的管線,不可能再重新修復埋設,換句話說,將來榮化的大社廠只能靠外圍管線輸送,或者槽車每天載送,才能勉強繼續開工。

這些補救方式也許可撐一時半刻,但絕非工廠營運的長久之計,甚至李謀偉心裡恐怕已經做出最壞打算—主管機關直接下令「關廠」,那麼按照目前大社廠每年生產約四十萬噸的聚丙烯(PP)計算,直接衝擊佔榮化營運比重至少二到三成,「等於去掉一條手臂」。

但這還不是李謀偉在未來營運上最沉重的負擔;他最大的災難當然是來自榮化在○七年轉投資成立,目前持股六四.九%的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

福聚能原本就已經奄奄一息,今年第一季的每股淨值只剩一.四一元,一筆一○七億元的聯貸案在銀行團的手上有如燙手山芋;今年五月,福聚能已經正式向經濟部申請紓困,七月二十一日重大訊息公告與銀行的協商「未能達成合意,宣告終止協商」,債權銀行團還表示,「協商過程中,榮化的態度頗為強硬」。

據瞭解,這幾天,以台北富邦為主辦聯貸行的十四家銀行中,已經有多家對這筆聯貸「做好最壞打算」,早就提列逾放,銀行都「不想再提起這筆貸款」;近二年榮化的獲利也因為這筆轉投資而大受影響,去年更是創下李謀偉接班以來首度虧損,累積下來,榮化在這筆轉投資上已經慘賠七十五億元,帳面價值只剩三.六億元。

這驚天一爆,讓福聚能的下場幾乎已經宣告底定,知情人士表示,「福聚能大概很難再翻身了。」如果福聚能的下場已成定局,那麼榮化與之的牽連,除了三.六億元的帳面價值外,還有一筆貸給福聚能十五億元的貸款,尚未回收。

○七年時的一個錯誤決定,讓李謀偉賠上近百億元的慘痛經驗,如今,就在福聚能最後一口氣的關鍵時刻,氣爆再爆掉母公司榮化的一條手臂,此時此刻的李謀偉,對外要面對司法、賠償與輿論的撻伐,對內要面對公司營運的困境。但再沉重的負擔,都難抵高達三百人的死傷,李謀偉別無他路,恐怕只有負責面對,才有機會挺過這次人生中最大的風暴。

但撇開這次的事件不談,朋友口中的李謀偉,其實做起事來仔細認真,頗有拚命三郎的個性。

「他什麼事都親力親為,跳上第一線,如果不是這樣,十年來,他不會身兼董事長加總經理,凡事自己一手抓!」一位石化業三十多年的老友觀察。

李謀偉承襲父親低調、工作認真的個性,他的爸爸、也是榮化的創辦人李昆枝一直到過世前,都還維持每天進辦公室上班的習慣,而二年前李昆枝過世時,李謀偉甚至不發訃聞,低調到許多石化產業人士甚至至今仍不知李昆枝已經過世。

富二代不愛名牌,穿三件一千元的POLO衫李謀偉是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擁有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佛大學的雙碩士學位,二十六歲頂著漂亮學歷返台,隨即擔任榮化的常務董事,在爸爸李昆枝的安排下,正式進入接班梯位,三十四歲就擔任榮化的總經理,四十八歲接下榮化董事長重擔,一路走來,他幾乎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

李謀偉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回國後的前十年,幾乎沒有休過一天假,他經常以公司、工廠為家,是很典型的「工程師性格」,常常站上第一線指揮調度,管得鉅細靡遺;榮化在他接手後,主導多次國內外的購併案,包括這次出事的大社廠,也是當時合併福聚石化而來,榮化的營收因此一路成長,規模快速擴張,許多媒體都曾以「營收成長數十倍」形容過他的接班成績單。

但也因為這種個性,更讓石化業者研判,其實爆炸第一時間,李謀偉對自己工廠管線的走向,應該了然於胸,再加上後來陪同出來鞠躬道歉的榮化副總經理李啟智,更是榮化大社廠幾十年的老將,對當地的管線自是再清楚不過,因此榮化第一時間的推諉與閃躲態度,業內都認為「實在不太聰明」。

李謀偉的夫人曾經是台灣最早素人歌唱比賽電視節目《大學城》的主持人楊賽芬,楊賽芬也擁有柏克萊社會學系的高學歷,後來嫁給李謀偉;目前還擔任福聚能的董事長,她是少數台灣企業家族中,夫人投入公司營運甚深的代表之一,也是日前由一○一董事長宋文琪為首的「女董座聯盟」成員,在商場上很活躍。

李謀偉雖然是富二代,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早期身上沒什麼名牌,還經常跟員工說,自己身上的POLO衫「三件一千元」,自認很好穿、很划算。

李謀偉雖然少與外界接觸,但在知名的YPO(青年總裁協會)組織中,倒是還算熟絡,幾位好友還相約一起上瑜伽課,據其中一位好友表示,李謀偉身形明顯瘦削,其實一直以來身體狀況不佳,真正的病灶他自己不提,但朋友都知道他非常重視養生,「瑜伽練得不太好,身體韻律與柔軟度都有待加強」。

但這一次,人生一路迎順風的李謀偉,狠狠大摔一跤,近期石化業許多重要人士聚會,話題當然都不離這次慘痛的工安事件。有人自我檢討,經營石化產業最大的「風險」之處,就在廠外的爆炸,傷亡最難以管控;如果經營者沒有意識到「風險」之處,又哪來「風險管理」?

一九一五年,李謀偉的祖父李長榮成立「李長榮木業」,是榮化的前身;到了李昆枝手上,才由木材的塗料與黏著劑發展,在一九六五年正式成立「李長榮化工」,直到今日,這家橫跨祖孫三代、胼手胝足建立的百年老店,會不會在一夕之間垮台?這場空前危機是李謀偉人生最大的考驗。

28年來,

榮化工安與汙染事件不斷

2012 因設備元件檢測濃度超標,高雄小港廠遭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裁處違反《空氣汙染防製法》,處10萬元罰鍰。

2009 高雄小港廠清晨發出惡臭,遭居民投訴環保局,有民眾直指看到李長榮化工排放白煙,但因李長榮不承認,導致最後不了了之。

2000 高雄市旗津區發生丙烯酸丁酯外洩,造成當地500人昏迷送醫,遭裁罰百萬元。

1999 榮化工廠發生大火,造成兩名員工嚴重灼傷。

1986 新竹廠廢水直接排入水溝,當時清大校長沈君山聯名300多位教授陳情,居民更發動圍堵抗議450天,最後讓工廠關閉。

製表:黃家慧

李謀偉

出生:1956年

職稱:李長榮化工公司董事長學歷: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碩士、史丹佛大學碩士家庭狀況:與夫人楊賽芬(曾是電視節目《大學城》主持人)育有一子兩女

李長榮化工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

公司成立:1965年

資本額:85.32億元

產品:高性能塑膠、甲醇溶劑、熱可塑性橡膠等化學產品,電子化學、銅箔及太陽能等

歷年營收與每股盈餘:

2013年 2012年 2011年營收 498億元 498億元 515億元每股盈餘 -0.26元 0.75元 3.3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1

一場大氣爆,引爆高雄與台灣石化業存亡困局 毀滅與重生 明天過後 280萬高雄人與4兆產業何去何從?(088-101)

2014-08-11  TWM
 
 

 

驚天一爆

炸出不願面對的真相……

一場劃破午夜寂靜的大氣爆,瞬間奪走三十條人命,讓高雄人痛醒。

原來高雄都會區底下深埋政府官員、業者都說不清楚的地下管路,人、車與石化原料一起在馬路上下跑,丙烯是那麼可怕又致命的原料;更揭開了驚人的事實,石化產業帶來了上中下游四兆多元產值、三十六萬就業人口,但夢時代旁就是石化儲槽、高鐵站蓋在石化廠旁,二八○萬高雄人被石化廠包圍。

人不可能與石化廠、管路當鄰居,經濟、就業機會卻不能一夕抹殺。

大爆炸帶來毀滅,也讓人有機會深思,高雄與石化產業都需要一起重生。

高雄大氣爆爆出台灣經濟與都市發展的大矛盾,昔日十大建設變成了今天高雄市民大夢魘,滿佈地下的管路,有如不定時炸彈。

但貿然停止地下管路,仁武、大社馬上面臨停工危機,光是拆除管路不能解決問題,台灣應該跟上國際潮流,讓石化業遠離人群,建立一貫化的專區,集中管理。

製作人‧謝春滿 撰文‧呂國禎、鄧 寧 研究員‧黃家慧、楊政諭 攝影‧劉咸昌、陳俊銘我的故鄉是高雄,有憨憨笑著的黃色小鴨停泊在美麗的港灣,吸引來自全台各地人們湧入,新光碼頭、真愛碼頭、光榮碼頭重建過後,高雄這座海洋城市變得更加漂亮了!

七月三十一日午夜,氣爆意外發生,隔天一早,我趕赴高雄採訪。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原來,過去深埋在高雄身體中的重工業血脈,從來沒有斷絕過。我第一次知道,從停泊小鴨的光榮碼頭往南走到有大摩天輪的夢時代,旁邊碼頭停泊的大船與岸邊一座座的圓形儲槽,裡頭裝的都是石化原料。

東聯化學的乙烯船、李長榮化工的丙烯船,每個月總會載著上千噸的石化原料進出高雄港,卸貨後再經由中油前鎮儲運所或是華運倉儲加壓汽化,將乙烯、丙烯經由地下管線送往大社廠、林園廠、仁武廠。

接著我再趕往楠梓區的後勁五輕,以前坐高鐵回高雄,只看到進站前右手邊荒廢的水泥廠,水泥廠身後則是半屏山,但山頭後是什麼呢?當我登高一望,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嚇不已,密密麻麻的石化煙囪矗立眼前,我相信,恐怕很多高雄人並不清楚,這些冒著煙的石化煙囪,正是擁有年產能乙烯五十萬噸、丙烯二十五萬噸、丁二烯七.五萬噸的中油五輕廠。

從夢時代轉個彎,就是石化原料卸貨、倉儲的碼頭;從左營高鐵轉個彎,就是石化原料生產、製造的源頭。直到這一天我才知道,二八○萬高雄人,每天生活在被石化工廠包圍的土地裡……。

一場氣爆 炸出多少危機?

五輕關廠成定局 連帶衝擊南台灣石化業產能這才是七月三十一日高雄大氣爆最根本的問題,台灣石化產業缺乏長遠與整體規畫,石化廠、儲槽與市民、購物中心共同生活,石化原料穿越高雄市精華地帶。除了這一條專屬李長榮化工的管路,還有十六條石化管線貫穿高雄市人口稠密區,掀開了一個驚人事實:高雄市馬路上有人、車通行,地下則是石化原料日夜不停穿梭,有如高雄市的血管,但流著的是能在瞬間奪走人命的石化原料。

被大爆炸驚醒的高雄市政府,才緊急宣佈所有通過市區的石化原料停止輸送,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面臨斷炊停工的困境;隨之而來的是高雄市民對石化產業的不滿,要求五輕如期遷廠、二○一八年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聲浪不斷。

一場大災難演變成一場經濟與人身財產安全的大對抗,訪問爭取五輕延後關廠的石化業者,包括長春集團等業者不願評論,甚至還有人擔憂:「這一次不僅是五輕關定了,連大社石化工業區恐怕也不保了。」一場意外,讓台灣石化業面臨了一場遷廠又無處可去的絕境。

本來,五輕在關廠期限到期前,中油仍不放棄爭取當地居民支持,希望五輕能夠繼續生產;除此之外,中油體系的民間石化業者,例如長春集團就有意合資承租中油五輕繼續生產。但這一爆,爆出了高雄市民對石化產業恐慌,五輕關廠已經變成不可逆的事實。

然而貿然停掉南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可能是一場大災難,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以這次受衝擊最大的後勁五輕、仁武、大社三大石化園區估算,目前最新的年產值約二千三百億元,如果算上下游產業直接、間接效果,這三大園區如果因此停產,將影響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約○.三%,最高有四萬九千人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受到衝擊。

如果再放大看台灣石化產業,這一爆如果讓台灣石化產業全面退出或喪失國際競爭力,將影響石化業一兆七千億元的產值,台灣GDP成長率少二.二五個百分點,造成上下游的失業人數可能高達三十六萬人,台灣經濟將面臨大危機。

如果按經濟部的統計,石化業含石油及煤製品、石油化工、化學材料、塑膠製品、化學製品、橡膠製品,去年總產值達四兆多元,佔製造業的二九%,影響更加巨大。對於投資人來說,自八月一日到八月五日,總共才三個交易日,一場大氣爆就蒸發了塑化類股七九八億元市值。

這場氣爆 掀開了哪些老問題?

石化產業可不要嗎?扣除未上市的中油,石化業市值高達二?五兆元,佔台股的十分之一。

梁啟源說,比台灣還要地小人稠的新加坡仍在全力發展石化業,為什麼台灣不要?韓國還喊出要成為紐約、倫敦、新加坡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貿易中心。

為什麼新加坡、韓國搶著做石化,從乙烯、丙烯到丁二烯,它們被稱為工業之母,往下可以做成各種塑膠原料、紡織、橡膠原料,接著變成塑膠杯椅、汽車輪胎、防撞桿、衣服、鞋子,甚至連液晶電視內的薄膜、外殼到手機、電腦的電路板,連F1賽車、波音七八七客機的碳纖維,也都是石化原料做的。

因此新加坡、韓國才會把石化當成重點產業全力發展。而這一爆讓我們發現,中油五輕二十五年就該遷廠,卻長期拖延,任由業者在地下埋管線,最後變成高雄市區埋了多少石化管線,沒有人搞清楚的怪異現象。

此刻除了究責,更該深思台灣石化業該何去何從。

問題一:

缺乏規畫 上游在沿海,下游卻在內陸先讓我們解開謎題,為什麼高雄市區會有石化原料?「整個高雄都會區被石化工廠包圍,馬路下面跑管線,變成一個超級石化廠。」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說,沿著海岸從前鎮區華運倉儲、往南是小港臨海工業區、中油大林蒲廠、林園石化園區,這裡生產汽柴油、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原料,形成沿著高雄市海岸線的石化上游原料生產與進口儲運中心。

接著,從林園往內陸走是大寮的大發工業區,再來是仁武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再來是後勁的中油五輕。除了五輕,都是中下游原料生產工廠,演變成為上游在海岸的煉油廠、儲運中心,下游製造在內陸。

若用煮飯做菜來解釋,上游就是放青菜蘿蔔的冰箱,下游是煮飯做菜的廚房,高雄石化業是把青菜蘿蔔放在沿海,廚房卻位於高雄市區與前高雄縣邊界;每次廚房要煮菜,就必須運青菜蘿蔔從港區穿越高雄市區。

偏偏這些原料不像青菜蘿蔔這麼單純,而是遇到空氣就可能會爆炸的丙烯,甚至還有遇熱會散發劇毒的石化原料。這些石化廠剛好把高雄市精華地區包圍起來,整個都會區兩旁都是石化廠,有二八○萬人被七個石化園區包圍,天天上演石化原料從地下管線或油罐車穿越鬧區。

這是第一個大問題,石化業配置與都市發展形成了大矛盾,造成這個問題的是推動台灣經濟起飛的十大建設。日據時代日本的海軍燃料廠設在緊鄰半屏山的後勁部落(含高楠梓區五個裡),後來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接續日本留下的基礎,興建高雄煉油廠,並且興建仁大(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以及林園石化工業區。

十大建設從煉油、石油裂解、塑膠、紡織原料一貫化,推動了台灣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奠定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那時候高雄煉油廠與仁武、大社是緊緊相鄰的,並不需要埋管線穿越市區。

問題二:為了經濟發展 石化廠讓人愛恨交織第二個問題,政府開始亂開支票解決眼前問題,把兌現的燙手山芋丟給後人解決;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帶動高雄市發展,人口從市區擴散到郊區,逐漸與石化區開始當起了鄰居。隨著台灣環保運動崛起,一九八八年爆發林園事件,當地居民包圍林園石化園區,創下石化業者現金補償當地居民的先例,當時經濟部部長陳履安與林園人簽署的調解書,明確承諾八八年後,林園石化區不會再擴建。

九○年,台灣經濟仍在起飛期,對於石化、塑膠、紡織原料需求有增無減,石化業者拚擴產、增加產能,卻苦無原料供應,呼籲政府再建石化上游的輕油裂解廠的聲音不斷,於是中油準備在後勁興建台灣的第五套輕油裂解設備,也就是俗稱的五輕計畫。

五輕計畫遭遇楠梓區後勁居民強烈抗爭,最後變成激烈的反五輕運動,當時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夜宿後勁,終於讓五輕順利的投資。用通俗話來說,冰箱擴大了,青菜、蘿蔔的供應量也增加了;但面臨高漲的環保意識,成功推動五輕的代價,是中油與當時經濟部部長蕭萬長承諾撥出十五億元「回饋金」,以及「二十五年後」遷廠的承諾。

這個承諾一開,讓高雄居民更有信心,一九九三年,當時的經濟部部長江丙坤和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在高雄市國賓飯店,承諾大社工業區於二○一八年和五輕一併遷廠。

這是當前台灣石化業發展的三大瓶頸,五輕要遷、大社也要跟著遷、林園不能擴建,都是當年官員開的支票,卻成了今天抗爭的源頭;而高雄大氣爆之後,反對的民眾更有理由要石化業關門。

問題三:石化廠建不成 讓危險管線穿越市區第三個問題,缺乏長遠完整規畫,輕油裂解廠建不成,就開始埋管線。當石化上游原料取得愈來愈困難,爭取進口變成替代的選項,八九年,華運倉儲成立,功用就是扮演進口原料的儲運輸送,搭配進口原料。石化業者開始挖管線,從高雄港一路挖到了仁武、大社,今天肇事的李長榮丙烯管線,就是那時期興建的。

於是,竟然演變成為「冰箱」放港口,「青菜蘿蔔」運進內陸,一條條管線興建穿越高雄市區,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說:「相較於化學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風險,地下管路效益高、安全性也比較高。」這些問題 為何錯失解決良機?

其實今天港區進原料、市區扛風險,加工廠在郊區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二十四年來有三次機會能讓台灣石化業擺脫今天現況,還能升級提高競爭力。

第一次機會是九○年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取得六輕投資許可,為平衡中油與台塑體系,中油體系的東帝士集團與中油分別取得推動七輕及八輕,打算選擇一塊靠海土地,將上中下游都整合在一起,提高競爭力。

七輕環評不過、八輕取得土地難其中,七輕由東帝士集團的大東亞石化公司負責,選上台南濱南工業區;八輕則由中油及國喬等中油體系的石化業者為主,成立「八輕籌備處」,由當時國喬石化公司董事長吳春台兼任籌備處主任,投資地點則是人煙稀少、土地面積廣大的屏東台糖南州糖廠。

結果東帝士選上的廠址遇上了黑面琵鷺,環評過不了關;八輕則始終處於土地無法取得的狀態。只有台塑集團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動工,也就是今天的麥寮六輕。

八輕團隊失敗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市場的誘惑。由中油等石化廠組成的八輕團隊,在一九九八年,包括台聚集團、李長榮等業者,另赴中國尋求開闢台灣石化中心的投資,爭取中國石化市場,於是八輕一分為二,成為西進派與本土派,但隨後碰上了政府不開放石化上游赴中國投資,八輕沒了、中國投資也沒戲唱。

第二次機會,二○○二年,台塑集團再度加碼六輕推動擴建工程,當時中油董事長郭進財決定重新啟動八輕計畫,八輕籌備處復活;然而這樣的模式並沒有取得當年業者全力支持,盼望政府開放中國投資者裹足不前,二代八輕團隊陣容遠不如當年,台聚、李長榮等還是沒加入。

最有機會的國光石化因環保被判出局接著第三次登場,也就是○五年提出的國光石化,由中油與民間業者共同組成一家公司(國光石化),不再是個別獨立單兵作戰,由中油扮演最大股東,接著兩大民股股東分別為遠東集團與長春集團,然後是中國人造纖維公司,甚至連非石化業的富邦金控也進場,最小的股東則是和桐化學。

這是非台塑體系石化業者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從屏東南州、雲林離島工業區到彰化大城,堅持了長達六年,國光石化碰到白海豚保育,以及世界各國對於地球暖化議題的重視,國光最終宣告出局。

二十五年快過去了,石化業有機會找一塊完整土地,遠離人群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但都失去了。

台灣石化業未來如何重生?

這三次機會失去了,反而讓高雄市埋下更多未爆彈。整合機會沒了,只好獨善其身,拚命挖管路進口原料,長期推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沈建全指出,「從林園、中油大林蒲到大寮、仁武、鳥松到大社,過去八年來總共新建了十三條地下管路。」因此五輕一關,石化原料仍然會源源不絕穿越高雄市區到大寮、仁武與大社,這些業者不會受到影響。

短期解方:加強管路檢查 讓產業不因工安停擺沈建全強調,這等於在高雄市的人口稠密區又多埋下十三個未爆彈。然而石化業者說:「沒機會更上一層樓,還是要求生存。」更重要的是,應該趁大氣爆重新思考台灣石化業的重生之路,梁啟源指出,短期加強管路安全檢查,讓石化業繼續運作,避免台灣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中期解方:廠區臨海、集中化 危險管線撤出市區中長期,梁啟源建議,目前高雄小港區大林蒲洲際碼頭二期工程約二五○公頃土地,中油使用二百公頃、石化下游使用五十公頃,足以建立一個臨海的石化垂直整合體系,梁啟源說,「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靠海邊、集中化,管路不再通過高雄市區。

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更建議,中油應該切割,煉油與石化事業個別獨立出來,以輕油裂解為主的石化事業獨立成為民間公司,並且與中下游業者整合合組新公司。他強調,以目前國際石化市場的競爭狀態,上市的石化公司單一公司就只做單一種產品的模式,很難有國際競爭力。

其二,蔡錫津贊同梁啟源的建議,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石化園區這一帶,正好緊緊相鄰可以互相供應,足以建立年產規模二百萬到二五○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把中下游各石化工廠都整合在一起。但長春人造樹脂總經理蘇士光說,以目前大林蒲的土地來看,面積仍不夠用。

因此將面臨一項大挑戰就是遷村徵地,這又是一個大問題。然而放眼國際,當台灣興建五輕的時候,新加坡石化業仍不如台灣,如今已經成為亞太石化中心、新加坡經濟的大支柱,韓國則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石化強國,蔡錫津說:「中國更兩、三下就把台灣超越了。」眼前之急是集中石化業者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這一帶的西南沿海,原料進出直接用管線,不用再穿越高雄市區到大社、仁武、大寮,而且擁有經濟規模之後,才有足夠資源能夠自主研發,開發高值化的石化產品。蔡錫津說:「如果每家業者都不賺錢,每年怎麼有辦法撥營業額三%到四%的經費投入研發;又說去日本引進高值化的石化原料生產,試問人家如果正在賺錢,怎麼可能授權給你,讓你與他競爭,一定等到不賺錢了,才會放出來給台灣。」長期解方:建立規模經濟 爭取頁岩氣商機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有錢之後才有辦法研發。最後是能與國際頁岩氣開發熱潮接軌,蔡錫津預估,如果中油體系與台塑六輕加起來,乙烯年總產能將達到五百萬到六百萬噸,將有足夠經濟規模收購或爭取頁岩氣資源;不管是直接投資頁岩氣,取得頁岩氣運回台灣加工,或者將生產基地設在國外,將石化上游原料運回台灣加工,都有足夠的條件。

毀滅與重生就在一線之間,三十條人命的慘痛代價,應該讓台灣人重新思考都市與經濟發展的衝突,人不可能再與石化廠當鄰居,高雄市區應該避免危險的石化原料穿梭;但除了要求兌現五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也應該在此刻找出石化業長遠與安全發展的機會,一次解決高雄市民的危機,並創造石化業的生機。

一分鐘看50年石化發展史

──台灣石化產業大事紀

1968年 設於高雄楠梓煉油廠內的第一輕油裂解工廠(一輕)開始啟用,1990年關閉。

1973年 十大建設之一的林園石化工業區開始動工,1975年啟用。

1975年 設於高雄楠梓煉油廠的二輕啟用,1994年關閉。

1978年 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內的三輕啟用,2012年除役,2013年新三輕啟用。

1984年 高雄林園四輕完工啟用。

1994年 設於高雄後勁的五輕啟用,預計2015年關廠。

1998年 設於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第一期工程完工,並開始營運。

2011年 政府宣佈不再支持國光石化於彰化設八輕廠。

石化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石化上中游主要業者與下游產品

上游

原油 輕油

乙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聚乙烯(PE)台塑、台聚、亞聚乙二醇(EG)南亞、東聯

下游產品

塑膠袋、牛奶瓶、雞蛋盒、保鮮膜

聚酯纖維(衣服原料)

丙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聚丙烯(PP)台化、榮化

下游產品

保險桿、布丁盒、食物容器

丁二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ABS

台化、國喬、奇美

下游產品

家電外殼、樂高積木

芳香烴

苯 台化

中游

苯乙烯(SM) 台化、台苯、國喬聚苯乙烯(PS) 台化、台達化、奇美

對二甲苯(PX) 台化

PTA 台化、遠東新

下游產品

保麗龍、泡麵碗

聚酯纖維(衣服原料)

整理:鄧 寧

韓、星、中、日拚石化

台灣該放還是衝?──四國石化產業發展政策韓國 ● 近年來韓國石化產業透過更新工程,提升乙烯產能,逐漸拉開與我國的差距。

● 相對台灣石化產業鏈強調專業分工,因此對於上下游消費形態變化較能掌握。

● 韓國在附加價值較高的石化產品投入,也比我國早;目前高值化石化產品的市場規模,尚不及大宗石化產品。

新加坡 ● 政府在有限的資源下,積極發展石化業。1999年新加坡推出製造業2000計畫,訂定以裕廊島作為新加坡發展世界級化工業聚落之基地。

● 2012年,新加坡乙烯產能達280萬公噸,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新建100萬噸的乙烯生產設備於2013年完工;殼牌東方石化綜合中心計畫,在2014年擴充20萬公噸的乙烯產能,屆時新加坡乙烯產能將達到400萬噸。新加坡政府希望該國的乙烯產能擴充至600~800萬噸。

中國 ● 在十二五規畫下,中國陸續將13座石化煉油廠產能擴充,這對台灣的石化業者是一大挑戰。

日本 ● 日本石化大廠早已專注開發高科技產品上游的關鍵材料,在全球高科技產品供應鏈上已具關鍵地位

整理: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5

股票池跟蹤個股半年報23——中國石化 價值at風險

來源: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1240416

$中國石化(SH600028)$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00386)$

  中國石化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561.72億元,同比下降4.2%,主要系化工產品價格下滑所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314.30億元,同比增長6.8%,每股收益0.269元。公司擬按2014年9月23日(登記日)總股數計算,每股派發現金股利0.09元(含稅)。

一、2014中報解讀:

  國內汽油、煤油消費保持增長,柴油消費同比下降,總體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 3.6%,乙烯當量消費量同比增長 6.5%。但部分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因此中國石化的主營收入出現了同比下滑。上半年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於煉油板塊和銷售板塊的突出表現。

  上半年中石化原油銷售價格4129元/噸,同比下降了3.1%,因此導致勘探開采板塊總體收入下降了2.9%。而原油現金操作成本790.6元/噸,同比上升了7.7%,使得勘探板塊經營收益同比下降8.7%。上半年煉油事業部共實現汽油銷售2340萬噸,同比上升11.2%,柴油銷售3304.5萬噸,同比下滑7.7%,柴汽比從去年同期的1.7下降到目前的1.4。煉油板塊單噸毛利同比增加了90.8元/噸到300.3元/噸,營業利潤扭虧為盈,達到92億元(營業利潤的快速增長主要受益於柴汽比的調整和油品升級,2015年初柴油質量標準從國III升級為國IV,中石化為最大受益者,預計汽油國四全國實行提升中石化EPS約5分,柴油國四全國實行有望提升中石化EPS約1毛)。

  化工二季度持續虧損 26.26 億元,其中 10億為關閉低效產能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除此以外與一季度基本持平,化工受累於需求疲弱的因素總體盈利難以改觀。

  銷售事業部上半年實現經營收入7269億元,同比減少0.8%,實現營業利潤191.5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加油站非油品營業額達72億元,同比增長10%。銷售公司以及易捷銷售公司分別和騰訊、大潤發、西藏卓瑪泉、順豐快遞、1 號店等各種類型的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

  天然氣部分表現搶眼,平均實現價格1520元/千立方米,同比上漲16.1%,天然氣產量則同比增長了9.46%。涪陵的頁巖氣產能建設高速推進,6月底日產量已達到320萬立方米。今年計劃實施一期工程第一個項目—北區產能建設項目。該項目將新鉆井91口,配套建設頁巖氣集輸等設施,新建產能18億方/年,有望成為公司未來的重要增長點。

  這分中報業績超過市場一致預期,此前各大賣方給中石化的凈利潤增幅平均為-2%,結果中石化第二季度業績創下了近5年來凈利潤最好的一個季度。業績超預期主要是因為:1.成本的大幅降低:上半年資本支出392億元,同比降低138億元(-27%),其中勘探開發縮減43億元(-17%)、營銷板塊縮減58億元(-50%)。上半年品牌加油站數量縮減68座,但單店加油量同比增加3%;2.產品結構調整:汽油產量增10%,柴油產量減少5%,乙烯產量增長5%,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產量同比下降10%;3.油氣價格改革:二季度天然氣實現價格為1.55元/方,相對調價前增長0.22元/方(+16%)。14年以來汽柴油調價導致煉油業務凈利潤增長96億元。4.費用的減少:上半年經營費用為13039億元,同比下降4.7%。其中采購原油、產品及經營供應品費用為10998億元,同比下降6.1%。

  最後看資產質量:應收賬款和存貨相對年初增長282億元(41%)和224億元(10%),導致公司營運資本增加533億元。負債率維持55%。

二、改革

  2月19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以書面議案方式召開,公司全體董事審議並一致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從境內外機構引進資本,計劃在三季度前完成融資。此次引入戰略投資者,將采取增資形式,股比預計約為30%,金額預計約為200億美元。傅成玉表示“募資對象主要為兩類投資者,一是戰略投資者,二是財務投資者,當中優先考慮能夠為公司帶來技術、管理、市場、新業務的戰略投資者”、“最初以外資的反應最為熱烈,但是因為改革就會帶來紅利,所以我們想優先考慮國內資本,不過我們不拒絕國外資本”。

  經過第一輪非約束性報價,共有內外資37家機構勝出。目前已有部分候選機構向中石化遞交了第二輪約束性報價。加拿大零售商Alimentation Couche-Tard、新奧集團、新希望、騰訊等實業巨頭參與;工商銀行,中國人壽,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國內金融機構參與;Affinity Equity Partners,厚樸基金,複星國際等PE投資參與。尚有很多參與競標的知名投資者未被披露出來。

  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顯然並不是融資,而是希望新的股東來改善中石化治理結構、提高國有資產營運效率並共同推動新業務。中石化也釋放了一些善意。比如說,讓獨立董事、外部董事、職工董事加起來高於國有大股東;部分國有股改為優先股,讓外部股東獲得更大投票權等。優先股可以優先清算、優先分配,且固定分配,對國資保值增值有好處。

  從目前的局勢和傅成玉的幾次講話來看,這次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行的並不是很順利。本來引入戰略投資者本意是希望改善公司經營和治理的,但參與競標的投資者中包含大量財務投資人、境外的投資人,他們各懷鬼胎。這就出一種悖論:到底是融資還是改資,要知道融資容易但改制難。如果把融資當成主要目的,很可能造成當年銀行改革的局面(外資參與銀行改制狂賺幾萬億),外資分享改革紅利,而本土企業幾乎沒有機會沒有能力參與。

  借用參與投標的一位民企大佬的話:“中石化希望民營資本發揮很大作用,但民營又沒有這麽多錢,國有資產盤子這麽大就是擺在這里的。如果沒有從股權到業務很好的方案設計,是很難進行的。本來中石化可以走出個好案例來的,但是目前來看還是沒走出來。從出發點開始來講,中石化肯定是想把改制做好的,不然它沒必要跳出來說他幹這事。老傅還是很有責任感。現在看來很難實現最初的設想,令人可惜。

  當然最好的局面就是例如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參與進來,而且從中石化最近剛剛和騰訊合作這一點可以看出,騰訊極有可能入圍。另外金融機構也極有可能入圍。此前傅成玉在香港中期業績推介會上稱,目前國際上非油業務營業額和毛利占比均為國內20多倍。中石化借移動互聯跨界發展空間巨大,更能放大價值,未來重點發展便利店、o2o、金融、汽服、環保和廣告等6項新興業務,逐漸從油品提供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

三、改革預期下的投資邏輯

1、資產價值被低估。

  中國石化銷售板塊2013年底凈資產約為1900億元,整體公司占比約22%,對全公司貢獻占比約35%。中石化加油站資產平均價值為2500萬元,按照2013年中期30682座加油站計算(約20000家易捷便利店),公司加油站資產重置價值為7600億元,公司營銷及分銷板塊賬面資產2661億元。公司整體重置價值17120億元,扣除負債5420億元,凈資產重估價值11700億元,相對當前市值6000億元,有近一倍的溢價。通過股權轉讓30%權益測算,公司將獲得相當於2280億元的轉讓回報,考慮70%折價則公司將獲益1596億元。該部分股權對應賬面資產910億。由此,股權轉讓帶來的資產評估增值為686億元,扣除所得稅則將增厚公司凈利潤515億元。估計一次性總損益將貢獻業績約4毛錢左右;若今年實施,則中石化業績會接近1.1元,每股凈資產有望達到6.3元以上。

  從另一個角度看。目前3W個加油站總固定資產約1000多億,意味著平均每個加油站資產只有300萬。按照現在建設一座至少1-2千萬級別的造價,凈資產嚴重低估。同時,2013年中石化銷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8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為251億元,銷售公司凈利潤占了母公司凈資產的45%(母公司13年底凈資產558億);非流動負債和有息負債極少,流動負債結構合理,毛利率只有2.38%。

  251億利潤,45%ROE,幾乎沒有負債的資產要給多少估值合適?10倍PE?20倍PE?

2、運營效率的提升。

  國外多采用“加油站+便利店+汽車維護”等組合模式,非油業務占比很高,比如下圖7家美國油品便利店非油品收入占比13-29%,毛利占比52-77%,單店非油品收入116-210萬美元。


  而中石化單店只有9萬美元,相當於同期營業收入的0.5%,2013年銷售公司擁有23000個便利店,非油品營業額133億元,這意味著每個便利店每天的銷售額僅為1600塊,這個營業額基本上就是盈虧平衡,根本不賺錢。

  所以中石化的加油站資產遠沒有發揮,如果引進新的管理,資產價格會重估,特別是引入零售實體行業的巨頭+騰訊這樣的組合(目前公司與順豐、一號店、泰潤集團等意向方積極洽談銷售公司股權出售事宜,未來有望在O2O、供應鏈、物流方面進行合作,提升非油品銷售業績),畢竟3萬個加油站是一個多麽恐怖的平臺啊。不過這里需要考慮到國內外國情的不同,並不能簡單把外國非油品收入作為目標。

結論:中國石化旗下的加油站資產被低估,而便利店業務有望大突破,未來資產價格也會被重估,如果拆分上市,估值可能會超過20倍PE,市值超過母公司。

四、估值

  基本上市場上大多數的聲音(散戶)都是不看好中石化的,大多數人不相信改革能成功。還是那句話,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必須要改,必須要成功的問題。中石化因為一直不被市場認可,從去年開始至今年上半年,股價大部分時間低於凈資產。甚至天然氣漲價這種大利好市場也是視而不見。直到最近站著了騰訊的風口,才走出獨立大勢的上漲行情。

  其實市場不認可這是好事。只有大家都不認可市場情緒低迷,股價才會被低估。也感謝此前市場先生的慷慨,給了我一次金子般的機會,能夠有機會在凈資產以下重倉(買入時想起了買國投電力時的興奮感)。

  本人重倉持有中國石化,成本4.9(前複權後)。

相關鏈接:

1.2013年報跟蹤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8817827
2.中石化估值重估之路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09334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19

石化圍城難題

2014-09-15  NCW
 
 

 

國務院多次發文敦促整改全國近3萬處油氣管道安全隱患,並力推管道企業和地方政府厘清責任範圍,走出膠著的磋商博弈◎ 財新記者 黃凱茜 實習記者 張真真 文立秋過後的黃島石化工業園區,還卷著夏末的熱浪。華歐北海花園小區沿街的樓房外立面,裹著維修腳手架和深綠色圍網,齋堂島街和秦皇島路的丁字路口周圍,路面的維修和建築廢墟的清理還沒結束。

這一切都在喚醒人們關於去年那個寒冬的記憶。

距離2013年11月22日發生的黃島驚天一爆,已經過去了差不多300個日夜。

城鎮化的加速和城區不斷向外擴張,曾經將油氣管道、化工廠與市區隔開來的空間已然日益逼仄,“ 化工圍城”或是“ 城圍化工”的問題相互交織。許多原先取道城市遠郊的原油管道被城市建築不斷逼近、甚至直接在正上方占壓,或是與市政民用管網設施交匯,都給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了惡因。據國家安監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共排查油氣管道隱患29436處,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處隱患。

目前中國陸上的油氣管道共有966 條,長近12萬公里,央企、地方所有的油氣管線分別為10.4萬公里和1.6萬公里。在國家安監總局排查出的油氣管道隱患中,被占壓的有11972處,安全距離不足的9171處,交叉穿越的8293處。

“11 · 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之後,國務院安委會牽頭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油氣輸送管線安全專項排查整治,力度空前,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部門亦多次發文,敦促石化管道企業加快隱患整改進程。今年9月1日國務院安委會的通知中,更明確了整改時間表,分為“ 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及排查重大隱患和密閉空間隱患兩步,要求爭取在2017年完成全部隱患整治工作。

然而國務院安委會、安監總局在調研和整治過程中發現,由於整改難度大、涉及方面廣、投入資金多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多種原因,隱患整改進度比較緩慢。半年來完成整改的隱患,僅占隱患總數的12.6%。

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孫華山也承認,油氣管道隱患整改工作涉及單位多、投入大、難度高、任務重,排查出的6992處需要政府和企業聯動解決的隱患中,重大隱患就有2200處,整改任務十分艱巨。

黃島教訓

從國務院對黃島“11 · 22”事故的調查結果來看,中石化管道公司和青島市政府被“ 各打五十大板”,這也反映出企業和地方政府都應該對油氣管道的安全管理、隱患排查、應急處理和建設規劃的協調負有同等重要的責任。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總經理夏于飛在今年3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總結指出,黃島事故自身原因包括隱患排查治理不夠仔細和徹底,安全生產大檢查存在走過場現象,存在大量死角和盲區,事故發生之前的多次安全檢查、管道監測都沒有發現事故段的安全隱患,也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此外,公司各級單位的應急管理體系不健全,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應急救援人員對崗位職責和應對措施不熟悉,甚至存在違章操作的現象。

而國務院的黃島事故調查報告指出,中石化曾在2009年-2013年先後三次對事故管道外防腐層及局部管體進行檢測,都未能發現事故段管道嚴重腐蝕等重大隱患。而因管道腐蝕導致原油泄漏,搶修現場未進行可燃氣體檢測,盲目動用非防爆設備進行作業是引發爆炸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國內有約13% 的油氣管道服役時間超過20年,于1986年投產運行的東黃複線管道正是其中之一。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副總工程師郭振學介紹稱,管道服役期間發生事故概率一般遵循“ 浴盆曲線”,即管道投產初期的事故多發階段,管道穩定工作期的事故率平穩降低,隨後會因管道腐蝕和設備老化導致事故頻率上升。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副總經理邵予工指出:“有些管線運行了將近30年,基礎數據保存不全,甚至圖紙都沒有保存完好,施工資料和原圖紙不符,現在我們在對每一條管線重新進行勘察和探測。國家規定18毫米、25毫米小管徑的管壁厚度都要有3毫米,而我們檢測到年代比較早的大管徑管道,被腐蝕後的壁厚只有不到4毫米。”除了管道企業自身的內因,地方政府規劃與管道規劃相衝突的問題愈發凸顯。隨著經濟建設的擴張,土地資源稀缺,地方政府規劃部門冒進的土地規劃並未將管道的安全距離考慮在內。

東黃複線最初沿著海灘興建,管道沿途修建成海堤,之後發展成為現在的秦皇島路。2004年-2013年的黃島化工區衛星遙感圖顯示,在2004年之前,秦皇島路的北側還是一片海灣,此後經填海造陸修建了麗東化工等化工企業,南邊的齋堂島街兩側,居民樓也陸續興建起來。

沿著齋堂島街走向的一條排水明渠,在違規蓋上水泥板成為暗渠之後,為泄漏的油氣形成了爆炸空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樑曾對媒體指出,“ 油氣管線泄漏以後之所以進入了排水暗渠,我們最後查到了規劃問題。先有油氣管線,後面又規劃了排水暗渠,規劃部門是政府的部門,在這個問題上有責任”。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王如君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國油氣輸送管道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推進會上表示,在管道管理的部門職責劃分、管道規劃、管道保護、責任落實、檢測運行、隱患排查等方面,我國的法律要求不明確,管理、協調機制不完善,監管難以形成合力。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嚴大凡指出,目前已有一系列的國標,如輸油、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範等,明確規定了油氣管道與其他建築物之間必須保持的安全距離。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油氣管道保護法》,這一國家法律做了更嚴格的原則規定。

然而《管道法》的執行力度在實際操作中並不能很好的達到法定要求,“像黃島這樣把排水暗渠交叉建在輸油管道下面間距僅一米的地方,顯然是違反規定的。政府規劃部門審批失職,企業的管道運行部門沒有及時發現和上報隱 患、安全評估不到位等,都是事故的誘因之一”,嚴大凡稱,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在全國絕非個例,若能在後來的工程建設之前及時進行協調,採取改線繞行等方式是可以解決的。

國務院安委會督辦管道安全治理的第一階段“ 打非治違”,還包括了對不法分子在郊外原油管道上打孔盜油行為的從嚴打擊。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石化所轄管道有記錄以來累計被打孔超過9000次,其中山東省是重災區,案件數占69% ;其中今年發生388次,山東省占297次, 占77%。2005年至2014年,管道因為打孔盜油累計停輸時間長達8411小時。

“ 過去一年有1000多次打孔盜油,已經‘習以為常’了。”邵予工說,“當時監測到漏油的時候就麻痹大意,以至於處理得不及時果斷。”他表示,現在的打孔盜油的流動性和專業化程度很強,從打孔、裝閥門、運輸到銷贓,已經形成一條龍的“產業鏈條”。

黃島大遷移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黃島,還是一片與青島市主城區隔海灣對望的荒灘郊野。

而在青島進口原油碼頭、中石化青島煉油公司在黃島區東北海岸紮根之後,下游配套的化工廠和物流公司紛至遝來,有工廠就有居民,有居民就有社區,一併聚集在這個曾經的荒灘上,居民區、學校、醫院、商舖、化工區已經和黃島開發區中心城區連在了一起。

王如君認為:“ 符合規範是對管道的最低要求,符合了也不一定安全,規範的制定往往是由事故推動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而逐步完善的,那些不符合規範的必須進行整改,難度再大也要進行。”2011年,中石化曾提出將黃島市區內的管道往城外遷移,但是直到爆炸事故發生的時候,管道改線方案仍未得到規劃部門的審批以及環評的結果。

據財新記者瞭解,中石化在今年1月成立了黃島輸油管道遷移工程項目部,遷移事故發生地周圍皇島路和劉公島路的23條各類原油、成品油管道,其中有四條是地方化工企業的管道,全部遷移至沿海新建的遼河路專用管廊帶,預計將在今年12月底投產。

中石化黃島油庫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稱,該段遷移項目所涉管道長度約為 5公里,中石化方面的計劃總投資約為 5億元,中石化總部已經劃撥了部分資金。目前中石化方面已和地方政府達成初步協議,公用部分的投資由中石化負責,但是牽涉到其他化工企業的管道,仍需要進一步磋商費用的分攤。

這部分管道的改線,只是中短期內應對安全隱患的權宜之計,未來更大的遷移計劃已經初現雛形。在青島市的遠期規劃當中,黃島區西海岸的石化園區,就要被遷移向西30公里開外的董家口一帶。

財新記者獲得的材料顯示,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2013年12月30日發佈的《關於做好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油品物流企業罐區和輸油管線搬遷工作的通知》中稱,青島市政府已統一安排,計劃將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的現有油品物流企業罐區和輸油管線,整體搬遷至董家口經濟區,由董家口經濟區管委會協助企業辦理土地、規劃、環保、安全和項目核准等審批手續,由青島港在董家口經濟區已經規劃的儲油罐區內,為搬遷企業提供油品碼頭及配套輸油管線進行裝卸作業。此外,開發區管委會將牽頭研究制定各企業搬遷補償安置具體政策,搬遷有關事宜經積極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另行組織簽訂正式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通知》中稱,力爭2015年12月底完成黃島石化區及周邊區域的現有油品物流企業罐區和輸油管線的全部搬遷工作。開發區管委會已於今年年初牽頭擬定《儲油罐區(輸油管線)搬遷框架協議書》,簽署主體由青島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青島董家口經濟開發區、青島港口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12家搬遷企業四方組成。

在青島市的遠期經濟開發方案中,董家口經濟開發區被列為重中之重,規劃了石化、冶金和裝備製造業三大產業園區,並配套了若干40萬噸級別的礦石碼頭和30萬噸級別的原油碼頭。石化產業包括1500萬噸/ 年的煉油工程和200 萬噸/ 年的乙烯工程,相應的深加工裝置和下游化工配套項目亦將隨著新的煉油和乙烯工廠重新聚集。

“ 政府也希望通過新的經濟開發區的調整,把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油庫,以及中石化青島大煉油項目搬走,並按照新的安全標準新建。從董家口修建的碼頭和油庫,還要修一條到東營的管道,現在的投資都已基本到位。”中石化黃島油庫的工作人員表示,位於董家口的原油碼頭已在今年7月接卸了第一船原油,油罐區第一輪的前期評價已經完成,計劃是2015年上半年開工,開工後三年建成。發生事故的東黃複線和東黃老線,也將全部被計劃中修建的董家口到東營的新管道替代。

據財新記者瞭解,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內,全國範圍內若干與城區臨近的大型煉油化工項目,都將隨著當地新一批興建的經濟區而遷移。包括中石油大連石化和中石化的金陵石化,已經分別納 入了大連市和南京市遠期的新建石化園區規劃和相應的搬遷規劃當中。其中大連市在長興島和西中島規劃了多達100 多平方公里的石化園區,與中石油方面達成協議,2018年在西中島建成新的大連石化的一期1500萬噸/ 年煉油項目,原來在大連市內甘井子區老廠區的員工將逐步轉移到新廠區。

孰進孰退?

雖然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給出了管道安全隱患治理或是化工園區搬遷的時間表,但落到具體的操作層面,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地方政府來說,都是無比艱巨的任務。

安監總局總工程師黃毅曾公開表示,全國油氣管線超12萬公里,存在與供水、供氣等城市管網交叉重疊的情況,有些企業管網需要自己解決,有些需要政府協調多個部門解決。是遷移地面建築物還是遷移管網,情況很複雜,“ 改造過程中,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也都需要統籌”。

雖然國家層面希望地方各級政府和企業形成協商和共同治理隱患的框架機制,《管道法》第53條亦有規定,“ 對違 法修建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要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需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組織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但是從實際操作來看,從來都是因地制宜、一事一議,具體到每一個地區、每一條街道甚至每一棟樓 房,都需要具體和關聯方反複多次磋商。據瞭解,直徑700毫米左右的管線,光是建設成本大約就是每公里1000萬元,除此之外,管道沿線地面的徵地、拆遷的協調成本和賠償費用,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王如君表示,對於管道隱患,尤其是一些需要政企聯動解決的隱患,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誰來牽頭整改、誰來出錢,這是單一部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統籌解決。

嚴大凡同樣指出,管道改線在技術上難度不大,主要涉及資金、徵地等各方面的協調,管道企業要向地方政府購買或租賃土地。

他認為:“ 油氣管道是企業的資產,新建管道的成本和費用當然是由企業進行投資。但如果要將現有管道改線,應該本著‘ 誰犯規、誰要改、誰出錢’的原則——如果是管道企業違反安全規定,政府就應監督管道企業投資改造;如果涉及多家企業,應由政府方面組織協商費用分擔、工程規劃等事項。”針對頭一個半年反映出來的整改進度緩慢的問題,國務院級別的部門已經下決心,甚至“垂簾聽政”。

楊棟樑曾在安監總局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些隱患根據具體情況分級別 督辦落實,“ 企業自己能改的這是一級,跟政府協調能改的是一級,同時政府和企業都改不了的,跨省就上升到省的一級,還解決不了,就上升到國務院安委會這一級”。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安委會已抽調了16個部級幹部,並和專家一起成立了16個調查組,一個組負責兩個省進行抽查暗查,梳理調查結果之後,共下達了32份整改通知書。

盡管國家多次發文督辦,地方政府和管道企業的協調仍然僵持,導致半年內的整改率頗低。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是,管道從城市穿過,地方政府需要對管道承擔安全責任,但這又難以直接給區域帶來太多的經濟效益。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南京輸油處處長沈躍軍介紹稱,途經城市和市區周邊的管道在徵地的時候,國家批復的是臨時施工用地,施工完後進行埋填。《管道法》中又規定周圍五米內不能蓋樓和種莊稼,帶來的損失不是小錢,但這方面的損失並沒有補償的細則。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副總經理邵予工透露,中石化內部也在探討管道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 今年批復成立管道儲運專業公司的同時,還提出了未來可以成立區域性的管道分公司,區域公司就可以有和地方共同投資聯營的可能性,這樣就可以把利益放在地方。”他說,“雙方都在想辦法。”位於浙江寧波的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提供了地企協調改造管道隱患的借鑒——共識的迅速達成,仍然是建立在地企雙方都能分享利益的基礎之上的。

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副總經理顧躍光表示,寧波北侖區政府和鎮海區政府分別與鎮海煉化聯合成立了地企合作領導小組,推動油氣管道管理和隱患整治的工作。鎮海煉化位於北侖區段的管道一共有14公里,其中有8.5公里重新規劃建設一個新的管廊帶,預計2016年建成之後,管道占壓和間距不足的問題 都能夠解決。

這是鎮海煉化和北侖區政府合作協商的案例,雙方協議中明確新建管廊的地上部分的徵地拆遷等由政府解決,地下管線的工程建設由中石化承擔,計劃投資8.1億元。顧躍光透露,之所以能較為順利的達成一致,主要是因為這一段管廊的改造和北侖區濱江新城的開發相契合,所以北侖區政府也比較積極。

據鎮海煉化發展處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對舊版管道的走向圖、地形、埋深等數據資料重新勘察、補測和更新,並將電子化的檔案報給地方的規劃局,管道和市政管線、公路、鐵路、河流的交叉的信息和數據進行共享,作為未來規劃的參考數據庫,完成進度已經超過80%。

中石油大連石化搬遷規劃目前進展較為順利,原因也比較類似——大連石化老廠區距離目前大連主城區已經非常近,搬遷到大連瓦房店市的西中島,“騰籠換鳥”可以帶來巨額的“ 級差地租”,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有動力。但對於一些土地價格差異並不明顯的地方來說,管道安全隱患治理和化工園區搬遷仍將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

2013年11月25日,青島膠州灣邊的港池內,雖然受到風向影響,海面石油基本被吹回灣內,但由於吸油氈的打撈需要人工作業,所以還有部分石油沒有完成清理。現場的清汙公司還出動了吸油機等專業設備,加速清理。工人正在清理海面原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45

中國石化銷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後的一點分析 湯詩語

來源: http://xueqiu.com/5519392453/31597732

關於股價

1倍左右的市凈率,10倍左右的市盈率,40-50%的利潤用於分紅,目前的股價5.40元是非常便宜的。

從歷史上看,除了2008年的凈利潤僅有297億元外,2006到2013年的凈利潤都在500億元以上,2009年後的凈利潤就沒有低於600億元了。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是314億元,預計今年全年的利潤也不會低於600億元。也就是說,中國石化的凈利潤是穩定、可靠的;而從歷史分紅記錄看,中國石化也是非常可靠的,原因應該是該公司也在香港和美國上市。

中國石化經營的主線大概是從采油和外購原油,然後煉油,最後銷售,由於成品油價形成機制基本落實,其主線的利潤率基本被鎖定,未來出現暴賺或巨虧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主線的利潤應該是穩定可靠的。

而它經營的支線的利潤表現並不好,特別是其化工業務今年上半年虧損近40億元,這與宏觀大環境有關。不過,長期賠錢的行業沒人進,市場機制會自發地調整,最終令行業的利潤恢複正常。

另外一個大的方向是正在進行中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國內長期的進口與零售價格倒掛的政策是不可持續的。一個月前已經進行了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的改革,民用天然氣價可能改革速度緩慢,但因為工業需求更大,這樣工業用氣價格改革的成果也會逐步在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的業績中體現出來。

當然,有人會認為銀行的市凈率和市盈率更低,中國石化的股價是否不夠便宜?實際上,市場對銀行的資產質量是持保留態度的,而且銀行的利潤年年增長,雖然無法斷言銀行業處於景氣周期的頂部,但可能位於較高位置。而中國石化的最近幾年的利潤情況一直受到宏觀大環境和政策的牽制,應當處於景氣周期的較低位置。

總體看,完全不考慮混合所有制等一系列改革的前提下,以及參與混改題材的投機者撤離的情況下,目前中國石化的股價非常便宜。

關於銷售公司的IPO

基本可以確定,銷售公司會在三年內上市。

因為國內的規定是一份資產不能上市兩次,因為銷售公司仍由中國石化控股,所以它不能在A股上市,那麽正常情況下,它只能選擇在香港IPO。

但本次參與混改的投資者既有國內投資者也有海外投資者,僅H股上市未必能滿足需求,A+H股上市仍是最優選擇。那麽,為了解決一份資產上市兩次的問題,最佳的方式是將中國石化持有的銷售公司的股權按比例分給中國石化的所有股東,比如,每持有一手中國石化的股東,可以分得若幹股銷售公司的股票。這樣,中國石化上市公司不再持有銷售公司的股權,解決了一份資產不能上市兩次的問題,同時,集團公司在分配後會持有70.01%*73.39%=51.38%的銷售公司的股權,仍然保持控股地位。未來IPO時,集團公司仍可認購部分股權以保持控股地位。

A+H股上市除了考慮IPO方式,也可考慮借殼上市方式。在A股市場,借殼上市方式相對IPO上市要快得多。而且中國石化是擁有A+H股的殼資源的。

$中國石化(SH600028)$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00386)$

@郭荊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75

沙特延布項目37.5%權益擬註入中國石化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5217.html

2014年10月30日,中國石化全資持有的海外控股,與母公司中石化集團全資持有的盛駿國際簽訂了收購協議。

來放在中石化集團下屬企業里的一個沙特項目,如今要正式註入到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國石化”)中了。

2014年10月30日,中國石化全資持有的海外控股,與母公司中石化集團全資持有的盛駿國際簽訂了收購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石化海外控股將收購盛駿國際持有的荷蘭COOP公司99%權益,對價為5.56億美元。

與此同時,2014年10月30日,中國石化間接全資持有的化銷香港,也與盛駿國際全資持有的MIL簽訂收購協議。據該協議,化銷香港將收購MIL持有的荷蘭COOP1%的權益,對價為0.06億美元。中國石化將以2013年發行美元債所募集資金以現金形式支付收購對價。

上述收購交割後,中國石化將間接持有荷蘭COOP100%權益,從而持有了沙特延布項目公司37.5%的權益,沙特阿美持有延布項目其余62.5%的權益。

延布項目公司主要在沙特從事汽油、柴油及石油焦、硫磺、苯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它以沙特重油作為原料,項目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的汽柴油質量可分別滿足美國標準和歐V標準。目前設計、采購工作已基本結束,正處於施工後期及投產準備階段。

本次收購的完成,將增強中國石化煉油業務的全球性布局與國際化經營,及全球石油煉化產品供應市場的競爭實力,這將成為中國石化新的效益增長點。延布項目下屬的延布煉油,設計原油加工能力約2000萬噸/年,規模並不小。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石化的原油加工量為1.7583億噸。


(編輯:吉蕭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