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斥伊朗射導彈威脅盟友
1 :
GS(14)@2017-02-05 10:39:28白宮前日發表總統特朗普(圖)上台以來,措詞最強硬的聲明,指摘伊朗試射可搭載核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威脅盟友安全和加劇中東局勢緊張。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在首個記者會上稱,已經「知會」德黑蘭,美國即將作出回應,但未有透露詳情。
白宮研究經濟制裁
弗林又暗批上屆奧巴馬政府跟伊朗簽署核協議,指德黑蘭不但沒有感恩,反而「壯大了膽子」。他引用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叛軍早前襲擊沙地阿拉伯軍艦作例子,指伊朗破壞中東穩定。特朗普昨天在Twitter發文和應,稱「伊朗瀕臨崩潰之際,美國突然出現給予它一道價值1,500億美元(1.17萬億港元)的救命符」。特朗普競選時曾承諾上台後廢除該協議。伊朗強調試射中程導彈沒違反核協議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有評論認為德黑蘭或會解讀美國沒有內容的「知會」僅為虛張聲勢,但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白宮正研究一系列懲罰方案,包括經濟制裁和資助伊朗的敵人,又拒絕透露軍事行動是否在考慮範圍。特朗普早前發出限制七國公民的入境令,伊朗也在被禁之列。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3/19916310
擺脫孤立 提「全民政府」拉攏盟友
1 :
GS(14)@2017-02-07 05:15:45國民陣線排外,其實都講了許多年,政治用詞極盡煽動性,也沒有甚麼新鮮,反而黨魁馬琳勒龐在誓師大會上矢言當選後成立「全民政府」,看似平淡無奇,卻格外受到注視,反映出向來是政壇孤獨精的國民陣線,正悄悄放棄創辦人老勒龐我行我素的路線,更願意在政綱上妥協,爭取政治盟友支持上台執政。儘管走勢不錯,馬琳勒龐卻比誰也清楚自己尷尬的處境,即使在總統選戰中彈出,但幾乎可以肯定國民陣線無法在今年國會改選中取得單獨過半優勢,要順利施政難度甚高,難怪她會放風,稱上台後考慮任命國民陣線以外的人選為總理,拉攏其他黨派味道甚濃。
贊成左派提高福利
不過,要在極端政治光譜中尋找志同道合並不容易,因此馬琳勒龐冒着得罪基本盤的風險,修正部份激進主張,例如為了釋除中產的疑慮,國民陣線放棄恢復死刑的主張;更令人驚訝的這個極右政黨竟然附和左派的倡議,贊成提高社會福利及增加勞工保障。馬琳勒龐稱:「非左即右的年代已經結束!今天對壘的是愛國者與全球化支持者。」說法跟中間派的馬克龍幾乎一模一樣,反映今年法國大選左右傳統大黨不濟,政治版圖將有大重組。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7/19920333
「戰斧」炸敍利亞安撫中東盟友
1 :
GS(14)@2017-04-12 22:42:27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以59枚「戰斧」巡航導彈轟炸敍利亞空軍基地,前外交官羅斯(Dennis Ross)認為此舉一箭多鵰,既可震懾巴沙爾政權等敵人,亦能迫使伊朗及俄羅斯重新考慮是否繼續支持巴沙爾,同時安撫以色列及阿拉伯盟友。
震懾伊朗北韓
羅斯在《紐約時報》撰文,指美軍的導彈對敍軍基地造成嚴重破壞,向巴沙爾及盟友發出清楚明瞭的訊息:凡使用化學武器者,必受懲罰。同屬美國主要敵國的伊朗和北韓看在眼裏,將更明白特朗普不是說了就算。敍軍地面部隊疲弱不堪,倘若巴沙爾不再使用化武,勢要依賴伊朗的什葉派民兵才有力爭奪反對派的領土,但面對特朗普的強硬立場,伊朗卻未必願意向巴沙爾押上更多賭注。俄羅斯則面臨考慮對敍利亞增兵還是放棄巴沙爾的兩難局面,普京已在敍利亞獲得不少利益,或會考慮收割成果。對美國在中東的盟友而言,過去奧巴馬政府一再減少參與地區事務,令他們懼怕美國會視伊朗為問題解決辦法而非根源所在,但特朗普如今為他們掃清疑慮,日後將更認真看待美國的言論。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1/19986697
盟友斥馬克龍忘本法中間派險分裂
1 :
GS(14)@2017-05-14 10:50:47【法國新時代】法國候任總統馬克龍今日就職,他領導的共和前進黨(REM)正為下月國會選舉部署,重要盟友、中間派政壇老手貝魯(Francois Bayrou)卻狠批馬克龍忘本,因其政黨民主運動黨(MoDem)原打算出選120席,卻只獲分配競逐35席。貝魯前日接受當地雜誌訪問,斥REM日前公佈的國會參選名單只是「社會黨大重組」,更指馬克龍若缺乏其支持,根本不會當選總統,「我公開支持馬克龍時,他只有18%支持率」。正當外界以為中間派面臨分裂,貝魯卻在同日晚上表示已與REM破冰,就名單達成「牢固且平衡」的共識。馬克龍日前宣佈,REM會以取得國會全部577席中的428席為目標,民調顯示約75%受訪者對名單反應正面,但因貝魯的不滿,加上名單上約10人表示沒答應為REM出選,預計名單周三前仍有改動。據悉馬克龍正向共和黨溫和派招手,甚至有傳他與該黨前總理朱佩達成協議,共組聯合政府,並會委任該黨勒阿弗爾市長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為總理,但消息傳出後不久朱佩否認。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4/20020814
特朗普晤俄外長洩高度機密恐累提供IS情報盟友曝光
1 :
GS(14)@2017-05-18 01:10:38■特朗普被揭上周三會見拉夫羅夫時,洩露機密情報。美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嘴巴」,又再闖禍。他被揭接見俄羅斯外長時披露高度機密情報,可令提供「伊斯蘭國」(IS)關鍵情報的中東盟友曝光,危害與盟友情報合作關係。白宮極力否認,但特朗普昨日在Twitter推文,指自己「絕對有權」,跟俄方分享涉及恐怖主義及航空安全的情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及其他傳媒引述美國官員指,特朗普上周三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見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時,偏離事先準備的對話要點,吹噓自己對IS恐襲陰謀有內幕情報,說「我有人每日向我匯報猛料」,大談IS圖以手提電腦炸彈襲擊航機,其間披露了這陰謀是從哪一個IS控制區城市偵查出。官員指這情報是由一個有IS內部線眼的中東盟國,透過情報分享安排提供,被列為高度機密,在美國政府內部亦只有極少數情報官員得知,向其他盟友披露時也會扣起細節。一名官員指特朗普「向俄大使披露的情報,比我們跟盟友分享的還要多」。如果是其他政府中人向敵國談這情報,大抵都要法辦,總統則因有權解密而一般不違法,不過問題是該盟國沒有授權美國向俄分享情報。
自稱「作為總統絕對有權」
《華盛頓郵報》前天率先報道洩密事件後,白宮連忙撲火,會面當日在場的正副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迪娜.鮑威爾和國務卿蒂勒森,分別表示相關報道不實,指特朗普只討論美俄面對的共同威脅,但是迴避他有沒有披露敏感來源的情報。俄羅斯外交部昨亦稱報道「是假的」。不過,特朗普昨日在Twitter推文並未有否認事件,反指「作為總統,我希望、亦有絕對權力,跟俄羅斯(在公開預先安排的白宮會面中)分享涉及恐怖主義及航空安全的事實」,指是基於人道理由,並希望俄加強對付IS和恐怖主意。爆料官員指俄羅斯可從特朗普披露的資料獲得情報位置,追查出涉及哪個美國盟友和甚麼情報單位,由於那單位亦可能提供俄羅斯在敍利亞的情報,俄方會有興趣抓出來甚至設法擾亂。一名曾經負責對俄情報的前情報官員說:「我不認為查出來會有多難……我肯定當日在場的俄駐美大使基斯利亞克會將所有(特朗普披露的)細節,火速發電文給克里姆林宮。」《華盛頓郵報》指白宮負責國土安全和反恐的幕僚得悉特朗普說多了後,隨即通知跟那盟國直接處理情報分享的中央情報局(CIA)和國家安全局(NSA)局長,有關那對話的內部備忘錄亦扣起有問題的部份,完整謄本只發給少數人。
民主黨批評「危險鹵莽」
一名前高官表示:「實在令人震驚。特朗普看來很鹵莽不知輕重,尤其是對於情報和國安,而他跟俄羅斯的瓜葛更令事件蒙上陰影。」民主黨參議院黨鞭德賓批評特朗普行徑「危險」和「鹵莽」,共和黨的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科克亦指事件如屬實將「非常令人憂慮」。美國《華盛頓郵報》/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7/20023752
高調訓斥攞彩 未承諾捍衞成員國特朗普向北約盟友「討債」
1 :
GS(14)@2017-05-27 08:54:15美國總統特朗普(圖)首次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峯會,前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威風八面盡得彩頭,不只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公開當面向各盟國「討債」,令大家氣氛尷尬外,更未有表明支持公約當中承諾捍衞盟友的關鍵第五條條文,令盟友驚訝又失望。
峯會開始前,各國領袖先出席北約新總部落成儀式,特朗普把握機會施下馬威。總部內放置了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因911恐襲而扭曲變形的一截鋼筋,以紀念北約盟友在911後對美國的鼎力支持。特朗普竟利用為紀念碑揭幕的致辭,高調訓斥盟友,指「多個成員國多年來欠下巨款」,未有實現分攤軍費的目標。
各國領袖肅立硬食
特朗普說,必須制止恐怖主義,「否則在曼徹斯特和其他地方的恐怖景象會繼續發生」,「因此我非常直接地指出,北約成員必須公平分擔軍費」。然而,至今達標付出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國家,除了美國,就只有英國、愛沙尼亞、希臘和波蘭。特朗普斥說:「28個成員國中有23個仍未做到。這對美國人民和納稅人並不公平。」被迫肅立聽訓話的各國領袖,人人面無表情。北約官員早預期特朗普會在峯會上「追債」,甚至準備好被他突然遞上「賬單」要如何應對,但消息指領袖們仍為特朗普的攻擊口吻吃驚。有外交官極不滿特朗普如此訓話,「時間地點都不對……我們只能裝作不在乎」硬生生受了。另外,特朗普在發言中只說「美國永不放棄共患難的朋友」,卻未明言支持《北約》第五條,亦令成員國意外,尤其是擔心俄羅斯擴張野心的東歐國家。據該條文,簽約國承諾把「針對任何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視為對全體成員國發動攻擊」。北約成立60年唯一啟動這條文的一次,正是911後對美國提供支援,亦因此有這座「911第五條」紀念碑。
晚宴未結束就離開
喬治布殊政府時期的駐北約大使、哈佛大學教授伯恩斯指出,由杜魯門開始的每位美國總統都曾矢言支持「第五條」、承諾捍衞歐洲盟友。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分析員賴特指,特朗普未有公開支持第五條,令人「震驚兼具負面影響」。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被問到特朗普是否支持第五條時,指美國是北約成員,自然代表會承擔義務,提出這種疑問「實在可笑」、「有點蠢」。前晚晚宴未結束就離開的特朗普,未有給盟國面子,但各國卻盡力安撫他,在德法有保留的情況下仍表明正式加入剿IS聯盟,並且重新承諾,最遲2024年撥出GDP的2%為軍費。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7/20035253
美傳媒:鮑威爾獲提名接掌聯儲局 被視為耶倫盟友 料延續政策循序加息
1 :
GS(14)@2017-11-04 15:38:42【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白宮已通知聯儲局理事鮑威爾,總統特朗普擬提名他擔任下屆聯儲局主席,接替明年2月卸任的耶倫。消息指,特朗普將於美東時間周四下午正式宣布,料可順利獲參議院確認提名。由於鮑威爾在貨幣政策上一直是耶倫盟友,支持利率正常化的過程應循序漸進,預期若他當上主席,將最有望保持政策連續性。
另外,市場對部分傳出的稅改消息感失望,美股早段微跌。美匯指數下滑,兌日圓在113水平徘徊。比特幣續升,昨突破7000美元大關,高見7355美元。
稅改消息失望 美股早段跌
作為下任主席呼聲最高的人選,鮑威爾本身是律師,並非經濟學者出身,對上一位沒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聯儲局主席,要數1980年代的伏爾克(Paul Volcker)。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特朗普看中的是鮑威爾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專長,相信是想他致力放寬銀行的監管。他又稱,鮑威爾雖被視為鴿派,但鮮有就加息步伐、通脹等發表獨特看法,相反他著重團隊決定,除非大部分聯儲局官員對加息的看法有變,否則單是換他作主席,不會改變貨幣政策方向。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則相信,即使由鮑威爾上任,聯儲局的貨幣政策也會與現在接近,即循序漸進地收緊。他相信特朗普換人只是政治因素,他本身亦不希望換人的舉動對市場帶來衝擊。
特朗普盼鮑威爾致力放寬監管
加息方面,一般預期鮑威爾將延續謹慎的策略,意味直至2020年仍將逐步加息,同時緩慢縮表。監管方面,他的立場似乎比耶倫靈活,曾主張放寬金融危機以來採取的一些金融規定,建議放鬆阻止銀行利用自有資金進行高風險押注的沃爾克規則,並放鬆部分銀行的壓力測試,立場與特朗普合拍。倘鮑威爾獲提名,將標誌近40年來,聯儲局主席首次無法連任。耶倫的理事任期將於2024年到期,她不排除留任理事。
宣布主席人選前,聯儲局維持短期利率不變,但向12月加息謹慎邁步。聯儲局稱,迹象顯示經濟增長加快,經濟活動在風災影響下仍穩步擴張。若經濟維持正軌,將在年底前考慮加息。聯儲局聲明稱,風災可能暫時擾亂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脹,但不大可能在中期影響經濟。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97&issue=2017110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