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能源信息署:下調油價預期 明年原油產量或再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83

周二,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了能源市場短期前景的月度報告,將明年美油和布油價格預期下調了15美元。EIA主席稱,油價下跌將使明年美國原油產量增速降低,但預計原油年度總產量仍將創1972年來最高。

shalegas

EIA在報告中對一系列數據進行了預測:

EIA將2015年美國WTI原油價格預期下調15美元,至62.75美元/桶,將201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從83.42美元/桶下調至68.08美元/桶。

EIA預計今年WTI油價平均價位93.82美元/桶,此前預期為95美元/桶;預計今年布油平均價為99.54美元/桶,此前預期為101.04美元/桶。

EIA預計,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為9144萬桶/日;明年全球原油需求量為9232萬桶/日,低於此前9250萬桶/日的預測。

EIA預計,今年美國原油消耗量為1896萬桶/日,明年美國原油消耗量將攀升到1910萬桶/日,高於此前1907萬桶/日預測。

EIA預計今年美國原油產量將增至860萬桶/日,明年為932萬桶/日,去年這一數字為744萬桶/日。EIA預計油價下跌將影響原油產量,對2015年原油產量932萬桶/日的預計低於此前的942萬桶/日。

EIA指出,OPEC組織在上月底宣布維持產量不變,這觸發了原油市場暴跌。OPEC希望油價下跌,因為這樣能讓美國原油產出增速放緩。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EIA主席Adam Sieminski表示,油價下跌將使明年美國原油產量增速有所降低,不過預計明年原油年度總產量仍將增至1972年來最高水平。預計明年北達科他州和德克薩斯州的頁巖油鉆井活動仍會保持在高位,這兩個地區是美國頁巖油主產地。美國頁巖油氣活動可以在當前油價的背景下運行。

Sieminski稱美國汽油價格將在12月降至五年新低。預計明年汽油價格將繼續下降,美國家庭平均年汽油花費將降至2000美元以下,比2014年低55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17

武裝沖突和罷工威脅產量 油價創兩周最大漲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28

will-peak-oil-save-planet_44

受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可能減產的消息影響,國際油價反彈2.5美元,創兩周最大漲幅。但由於阿聯酋堅持稱歐佩克不減產,油價仍然在五年低位徘徊。

彭博援引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消息源稱,該國第三大原油港口發生沖突,導致一些原油無法運出;同時,工會發言人表示,尼日利亞油田和運輸設施可能無限期罷工;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ei表示,即便油價跌到40美元/桶,歐佩克仍然不會減產。

WTI油價今天從56.25美元反彈至58.73美元,隨後一直在58美元附近震蕩。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的原油產量合計占歐佩克的9%。

QQ截圖20141215215004

彭博援引Jefferies資深經紀商Christopher Bellew稱:“指望利比亞的動蕩會幫助油價穩定在60美元以上?也許吧。可能有些樂觀人士認為,油價在60美元已經觸底,但我看不到任何支撐油價的因素。”

據《華爾街日報》,PVM分析師Tamas Varga表示:“利比亞的消息給了油價一個很好的反彈理由。今天早上多頭主宰了市場,但大多數消息仍然是負面的。

由於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和歐佩克拒絕減產,再加上全球原油需求疲軟油價,油價自今年6月的峰值已經下跌了超過45%,而自歐佩克宣布不減產的半個多月以來,原油已累計下跌近25%!

上周,WTI油價從65.61美元跌至57.46美元,一周內跌去12.4%。

自今年七月最大的城市黎波里被伊斯蘭武裝占領以來,利比亞就一直處於分裂狀態。目前,該國最大的油田Sharara正處於伊斯蘭武裝的控制之下。利比亞上個月的日均原油產量為58萬桶,較10月的85萬桶大幅下降。

尼日利亞本次罷工的工人來自高級雇員工會和藍領Nupeng原油聯盟,兩個工會命令工人停止了油田和運輸設施所有的工作。

工會發言人Emmanuel Ojugbana告訴彭博:“你很快就會看見石油產量下降,如果罷工再持續幾天,我能向你保證,油田將被完全關閉。”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商,上個月的日均原油產量為218萬桶。該國95%的出口和70%的政府收入來自於石油。

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Mazrouei昨天表示,即使油價下跌低至每桶40美元,OPEC仍將維持不減產的決定,並將至少等待三個月再考慮召開緊急會議。當被問及是否會因油價下跌而召開緊急會議時,OPEC秘書長Abdalla El-Badri表示,“我們不知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08

俄羅斯原油產量創蘇聯解體後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89

俄羅斯能源部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2014年產油量達到1058萬桶/日,同比增長0.7%,為蘇聯解體後最高水平。

非國有中小型油企是今年俄羅斯產油量創新高的主要誘因——同比增長11%,超過100萬桶/日。此外,石油和天然氣冷凝物產量12月達到1067萬桶/日,也為蘇聯解體後最高水平。

俄羅斯今年出口至中國的原油達到了創紀錄的2260萬桶(452000桶/日),同比增長43%。而國有壟斷企業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今年原油整體出口下降5%至1.955億桶。

2014年上半年在油價相對高位的情況下,俄羅斯原油公司收益頗豐。不過下半年在歐美經濟制裁影響和原油價格大幅走低的雙重打擊下,俄羅斯經濟受到極大影響。

俄羅斯能源部預計,2015年俄羅斯原油產出將下降至5.25億桶,IEA則預計今年俄羅斯原油產出可能會下降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15

沙特為什麽要減產?俄羅斯、伊拉克原油產量創歷史高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08

roger_wendell_oil_rig_near_dalhart_texas_05-14-2006

隨著伊拉克和俄羅斯的石油供應飆升至幾十年來最高水平,2015年年初原油價格被推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據俄羅斯能源部的數據,俄羅斯2014年產油量達到1058萬桶/日,同比增長0.7%,為蘇聯解體後最高水平。

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Asim Jihad表示,伊拉克12月每日出口294萬桶,為自1980年代以來新高。國際能源機構數據顯示,11月,這兩個國家提供了世界上15%的石油。

2014年,布倫特原油下跌了48%,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2014年,OPEC拒絕削減產量,而美國石油產量升至30年最高。

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表示,俄羅斯今年將維持產量,預計價格將趨於穩定。

Saxo Bank A/S分析師Ole Sloth Hanse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隨著俄羅斯和伊拉克的最新消息,不斷上升的石油供應仍給原油市場帶來下行壓力。布倫特原油期貨今天每桶57美元,今年可能會降至50美元。

即便在去年歐美制裁之後,俄羅斯產出也有所增加。該國政府有大約一半的收入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稅收。

作為OPEC第二大生產國,伊拉克上月與半自治的庫爾德地區達成協議,將庫爾德的石油出口到土耳其。

咨詢公司JBC Energy GmbH的分析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看起來對向北部出口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

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Jihad 表示,12月,伊拉克出口557.9萬桶石油,相當於每天約18萬桶。這比11月的83.6萬桶增加了6倍。

伊拉克與俄羅斯的大幅增產也讓沙特此前對於為何不願減產的說法更加可信。此前由於堅持不減產,在油價暴跌期間沙特遭到了很多質疑。對此,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表示沙特不願意失去市場份額,他表示: 

讓高效率的產油國減產,而低效率的增產?這是不正常的。如果我們減產,那麽我們的市場份額會有什麽變化?其他產油國會拿走這部分市場份額,油價會上漲,這些產油國可能是俄羅斯、巴西或者美國,甚至任何其他高成本的產油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10

伊拉克石油產量創新高 油價再次跌破5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5

u=1063751775,790297875&fm=21&gp=0

受累伊拉克原油產量創新高,國際油價今日走低。

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el Mehdi昨日表示, 因南部產出增加和北部供應大漲,伊拉克12月原油產量達到4百萬桶/日,創歷史新高。

受此消息打壓,周一國際原油價格走低,布倫特油價跌破50美元,盤中一度下跌2%,WTI油價一度也下跌了1.1%。

上周五,因國際能源署(IEA)下調非OPEC產油國今年的石油供應增速,WTI油價暴漲5.3%,全周收漲0.7%,終結了此前的七連跌。此外,CFTC報告顯示,截至1月13日(上周二)當周,對沖基金增加WTI原油期貨凈多頭寸多達12%,多倉增量創2011年3月以來最大。

對於WTI的暴漲,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總裁Michael Lynch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投資者樂於以當前價格買進,顯示他們認為美油繼續大幅下跌的概率很小。

但許多分析師認為,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和需求本身並無改善。

荷蘭銀行能源經濟學家Hans van Cleef告訴路透社,“供應仍然多於需求,這種局面不會在短短幾周之內改變。”

Jefferies International的資深經紀也在郵件中告訴彭博社

在供應仍然超過需求的情況下,油價似乎很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油價反彈至50美元上方的時間很短暫,我預計油價將進入橫向震蕩,然後進一步下跌至40美元或者更低。

那麽原油市場何時能好轉?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在上周末的報告中寫道

盡管油價自2014年中以來下跌了近60%, 但原油市場的平衡看起來仍然疲弱,市場似乎要到今年最後幾個月才會好轉了。 

截至北京時間20:17分,布倫特原油下跌0.78%至49.79美元,WTI原油下跌0.23%至48.58美元:

QQ圖片2015011920182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5

OPEC下調全球原油產量預期 油價上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55

因美國原油生產商生產放緩,OPEC下調2015年全球石油供應增長預期。

OPEC將非OPEC產油國日產量預期下調約40萬桶。其中,OPEC將美國日產量預期下調13萬桶。因美國大型石油公司大減勘探開支、美國國內石油鉆井數大降,油價在過去兩周反彈超過20%。OPEC研究部門在其月度市場報告中指出:

下調2015年原油供應增長預期的主要因素是價格預期、北美下滑的油井數量以及國際原油公司削減的開支。

OPEC預計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將增長117萬桶,略高於其1月時115萬桶的預期。

OPEC預計,2015年市場對OPEC的原油需求將增長40萬桶,至每日2920萬桶,但其下調了市場對美國等非OPEC產油國的需求預期。

截至北京時間20:55,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雙雙上漲。WTI原油上漲2.01%,布倫特原油上漲1.12%。

QQ圖片20150209204543

QQ圖片2015020920454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21

油價“遭襲”:4月OPEC產量創兩年半新高 美元重拾動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755.html

油價“遭襲”:4月OPEC產量創兩年半新高 美元重拾動能

一財網 呂行 2015-05-09 10:36:00

分析人士指出,油價的反彈或許並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麽樂觀與順利,主要的中東石油生產國的產量仍然在創新高;其次,近日大跌的美元重新找到了上漲的動力,一系列的美國經濟數據帶來利好,加息的預期再次成為焦點。

今年以來一路高歌的國際油價近日遭遇了阻擊戰,創新高的石油生產量加上美元的反彈在即跡象,均導致油價重回下跌通道。

截至本周四收盤,布蘭特原油大跌3.3%,報每桶65.54美元,本周內,布蘭特原油下挫1.34%,為五周以來首周下跌;同日,NYMEX原油也下跌3.3%,報每桶58.94美元。二者周五收盤均小幅回升,最新分別報66.40美元、59.47美元。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油價的反彈或許並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麽樂觀與順利,畢竟供大於求的局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而且主要的中東石油生產國的產量仍然在創新高;其次,近日大跌的美元重新找到了上漲的動力,一系列的美國經濟數據帶來利好,加息的預期再次成為焦點。

供應過剩依舊凸出

5月8日晚間,《普氏能源資訊》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4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日產量較3月增加21萬桶,至3093萬桶,創下自2012年11月以來新高。其中,沙特原油日產量增加10萬桶,達到1000萬桶以上。

斯坦福Tradition Energy資深分析師Gene McGillian指出,原油市場此前的複蘇之路恐怕略顯冒進,畢竟當前的需求並不是足夠的強勁,並且供應過剩的局面也越發凸出。

此前,布倫特原油一度飆升至70美元關口,年初至今也漲超40%;NYMEX原油則近五個月首次突破60美元關口,二者均創年內新高。

“當前的原油價格上漲基本上站不住腳,只會在長期範圍內延長石油生產商的痛苦,畢竟消化過剩庫存會耗費更長時間。”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大宗商品研究主管維恩貝格(Eugen Weinberg)稱。

本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政府版數據顯示,美國最近一周(4月29日當周)的EIA原油庫存減少388.2萬桶,為1月2日當周以來首次下降,作為美國NYMEX原油期貨交割地的庫欣地區EIA原油庫存減少1.2萬桶,為2014年11月份以來連續第二周下降。

不過,據EIA預計,美國2015年的原油需求可能會上升1.7%,但相比之下,石油產出的增幅恐怕會高達6.3%。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原油需求還不至於強勁到足以消化供應過剩現狀的程度。

此外,OPEC即將於6月份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集會議。該組織海灣地區一成員國高級代表周三表示,6月會議將會維持原油產量不變。“隨著價格回升,OPEC勢將維持當前產量不變,而即使減產也需要OPEC以外產油國的努力。”該代表稱。

美元反彈或成最大“攔路虎”

隨著本周四的暴跌,整體國際原油市場基本回吐了所有前兩天的漲幅。而美元反彈則被認為是導致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

截至周五收盤,美元指數上漲0.2305個基點,最新報94.8102點,最高時超過95點,已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迎來上漲。

芝加哥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弗林(Phil Flynn)認為,美元絕對是原油市場近日大跌的幕後黑手,哪怕還有投資者正在關註市場基本面,並在3月份以來持續上漲之際獲利了結。

“隨著美國經濟數據的好轉,加息預期再度受到關註,並且年內加息將成大概率事件,美元將重獲動能,這對以美元為計價的油價來說,或成為最大的‘攔路虎’。”業內人士表示。

周五晚間,美國勞工部(DOL)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新增就業人口重回20萬人上,這也意味著方勞動力市場重回正軌。同時,美國失業率進一步跌至5.4%,創7年新低。

富國銀行投資機構高級全球股市策略師斯科特-任(Scott Wren)表示,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很好而又不過分,正好達到了市場需要的程度。 “就業數據很健康,表明經濟狀況良好,但又不會給美聯儲太多刺激。” 他表示。

對於油價的未來走勢,上述業內人士預計稱,之前超跌的美元指數將在短期內或重新上漲,加上供求關系得不到明顯的緩和,同時大部分已經獲得足夠利潤的投資者將結利出局,或導致原油價格短期迅速回落。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01

長安5月產量“急剎車”首現負增長 中國汽車或陷入危機周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054.html

長安5月產量“急剎車”首現負增長 中國汽車或陷入危機周期

一財網 李溯婉 發自廣州 2015-06-07 13:54:00

國內乘用車企業銷量排名前五的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東風日產以及北京現代在5月的銷量均出現下跌。有專家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大半個身體陷入了危機之中。

與熱火朝天的股市迥然不同,中國車市在傳統旺季遇冷,連今年以來增速一度來勢洶洶的長安汽車(000625.SZ)也難以抵禦寒流,5月產量首現負增長,銷量增速也大幅放緩。

即使旗下合資企業長安福特降價促銷依然難挽狂瀾,長安福特當月銷量下滑8.93%。與此同時,國內乘用車企業銷量排名前五的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東風日產以及北京現代在5月的銷量均出現下跌。有專家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大半個身體陷入了危機之中。

主流車企5

長安汽車日前發布5月份產銷快報,當月該企業產銷汽車分別為21.70萬輛和21.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微增0.34%,盡管長安汽車旗下自主品牌產銷量當月產銷量分別增長26%和24%,但由於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長安鈴木以及自主品牌中的悅翔系列的產銷量皆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長安汽車整體銷量在5月顯現出疲態。此前幾個月,長安汽車在車市上表現得“生龍活虎”,今年1~4月產、銷量為98.38萬輛和103.2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和16%,逼退一汽集團進入四大汽車集團前三,甚至在今年2月單月還超過東風汽車排名第二。但是,隨著中國車市放緩,長安汽車難以獨善其身,5月產銷業績不容樂觀。

2015年,長安的產銷預期目標是超過290萬輛,產量和銷量的增幅目標分別是10.37%和13.99%,而由於5月業績拖著後腿,該企業1~5月產、銷同比增幅分別為8.03%和13.14%,均略低於目標值,今年下半年經營壓力開始上升。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4月在上海車展期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早已意識到市場風雲突變,他稱在經濟“新常態”下,汽車產業的壓力越來越大,未來保持5%~7%的增長已經是很樂觀了。他還強調,長安汽車這幾年其實是非常穩定的戰略思想,不折騰。長安這次產量首次下降,被業內視為是該企業及時對市場做出調整,減緩經銷商壓力而求穩。

眾多合資車企和自主品牌車企早幾年已提前做好產能布局,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就在各大汽車集團紛紛要交出這一階段性的成績單時,遭遇中國車市減速,產能過剩矛盾激化,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我國汽車產能可能達到4000萬輛,假如今年中國汽車的銷量增長7%左右,約為2500萬輛,這意味或將有千萬輛的產能被閑置。而事實上,市場比預期還糟糕,據中國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今年1~4月,汽車產銷828.08萬輛和814.48萬輛,同比增長4.12%和2.77%,比一季度回落1.14個百分點和1.1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4.87個百分點和6.30個百分點。從目前多家車企公布的數據情況來看,5月情況未有好轉,排名汽車集團銷量榜首的上汽集團,今年1~5月銷量出現6年來首降。

眾多主流車企已提前嗅到市場的困窘,多年來價格堅挺的上海大眾率先放下身段,在4月主動宣布降價,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紛紛加入降價潮中,但依然無濟於事。受整體車市減速、反腐以及速騰斷軸等多重因素困擾,一汽-大眾目前的市場表現最為令人擔憂,有消息傳一汽-大眾5月甚至出現“斷崖式”下滑,前三周實際銷量下滑45.7%,一汽-大眾迅速公布官方數據辟謠,5月銷售整車13.73萬輛,同比下滑了14.5%。盡管這一數據粉碎了“斷崖式”下滑的論調,但一汽-大眾市場表現不佳依然是不爭的事實,在主流合資車企中跌幅最大,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5月的銷量也分別同比下降1%和10%,昔日合資車企銷量前三甲,集體在今年5月旺季走進負增長的陣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也顯示出我國車市持續低迷,今年5月,全國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3%,雖然較4月下降了3.2個百分點,但同比上升8%,繼續處於警戒線之上。緊接下來的6月至8月的傳統淡季,被業界認為車市面臨極大挑戰。

汽車危機周期論

市場需求放緩以及車企產能過剩,正在合力將中國汽車產業推入“危機周期”。汽車分析專家張誌勇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汽車市場已開始從微增長陷入危機周期。按照國際方面的定義,當一個經濟體連續半年持續出現經濟下降的時候,就被稱為經濟衰退,或者經濟危機。依照經濟危機的這種定義,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有大半個市場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這有數據支撐,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從2014年10月到2015年4月,商用車連續7個月產銷同比下降,這意味著商用車市場已經陷入危機。從下降幅度來看,交叉型乘用車市場的下降幅度甚至比商用車市場還要大,同樣,交叉型乘用車市場與商用車一樣,未來的下滑趨勢基本不可避免,持續下降連續7個月的交叉型乘用車市場,也已經陷入危機。而同期,盡管轎車市場的數據相對交叉型乘用車、商用車的市場好看,在這七個月的時間跨度內,有兩個月出現了正向增長,但繼2015年2月之後又延續去年10月、11月的下降態勢,而且目前仍然沒有擺脫長期下降的噩夢。

“按照往年的市場增長規律,每年的7月、8月是一年市場中增長的最低谷,轎車市場將至少在隨後的三四個月的時間內呈現下降的局面, 可以說轎車市場也基本陷入了危機周期。目前保持較快增長的只有SUV和MPV這兩大細分市場,但隨著大量車企紮堆湧入這兩大細分市場,SUV和MPV增速也會放緩以及掀起價格戰。”張誌勇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大半個身體陷入了危機之中。進入危機周期之後,車企進行降價、減產以及裁員等調整在所難免。

不過,目前中國車市並非一片哀鴻,本田、豐田、馬自達等日系車企以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以及東風汽車的自主品牌車企近幾年經過產品等多方面調整,當下在中國車市低迷的情況下依然實現較快的增長。廣汽豐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永強6日在深港澳車展上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稱,1-5月,廣汽豐田銷售實現17%增長,增速好於整個乘用車市場。其中,表現較為搶眼的是自3月下旬上市的新一代漢蘭達SUV車型,截至5月底已收獲超過3萬輛,盡管整體乘用車市場環境不佳,但廣汽豐田仍將堅持原定的40.6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不久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一直強調的是,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深入市場調查摸清消費者需求顯得尤為重要,汽車廠家需要與經銷商共同努力開拓潛在的市場需求,這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有效途徑之一。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88

油菜籽產量泡沫或超50% 收儲新政可撕破失真偽裝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539.html

油菜籽產量泡沫或超50% 收儲新政可撕破失真偽裝

一財網 胡軍華 2015-06-26 10:12:00

業內人士表示,用轉基因菜油冒充國產菜油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虛報收儲數量,騙取國家資金的情況不少。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報道,中國油菜籽產量大幅下滑,但美國農業部報告中國油菜籽產量穩定,與國內現狀大相徑庭。

美國農業部的一個內部機構最近報告顯示,該機構對中國油菜籽產量表示懷疑。美國農業部下設的海外農業局(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在全球130多個國家的使領館設立了專職工作人員,收集、傳遞駐在國的農業情況,日前,其駐中國的代表提交了一份報告,質疑中國油菜籽產量失真。

海外農業局的報告稱,2011到2015年,中國官方的油菜籽年產量分別是:1343萬噸,1400萬噸,1446萬噸,1460萬噸,1410萬噸。

但是行業人士表示,上述五個年度估計中國實際的油菜籽產量分別是:828萬噸,670萬噸,665萬噸,626萬噸,595萬噸。以2015年為例,實際產量僅是官方產量數據的42%左右,一半的水平都沒有達到。

在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hina National Grain and Information Center)一個論壇上,舉行了一次公開調查,約300名與會者中,沒人相信中國的油菜籽年產量超過800萬噸,有20%的人認為油菜籽年產量約為800萬噸或者低於這個數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近年安徽等地油菜籽產量下滑明顯。

海外農業局提供的另一個佐證是,中國自2008年以來,對油菜籽進行臨時收儲,收儲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業內人士說,這個價格對農民是有吸引力的,中國主要的油菜籽應該都會流入國庫。

以2014/15市場年度為例,中國油菜籽的臨時收儲價格每噸5100元,高出市場價每噸約1000元,當時進口油菜籽的價格約為每噸4000元,但是中國只收儲了約350萬噸的油菜籽,美國海外農業局的報告因此認為,中國油菜籽的實際產量很少。這個數字遠遠沒有達到官方統計的的產量水平。

實際上,海外農業局稱,2011年到2014年,中國臨時收儲的油菜籽數量沒有一次超過700萬噸,分別是:566萬噸,591萬噸,616萬噸,349萬噸。

盡管在一線的人士已經反饋油菜籽產量在大幅下滑,但是官方的統計數據並沒有大幅修正。在業內人士看來,主要是利益在作祟。由於國家臨時收儲的價格遠高於市場價格,一些參與收儲的企業以廉價的轉基因菜油冒充國產菜油,以收儲價格賣給國家,賺取巨額價差。此前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曾就油菜籽臨時收儲進行檢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發現3個方面問題,涉及企業16家。其中,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油菜籽摻入臨儲庫存的企業2家,共發現將1477噸進口菜籽油混入臨儲庫存,這兩家企業均為委托收儲企業。此外,在檢查中還發現收購政策執行不嚴格、基礎管理薄弱和不規範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用轉基因菜油冒充國產菜油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虛報收儲數量,騙取國家資金的情況不少。由於收儲油菜籽的數量與利益緊密相關,虛報油菜籽產量有了很強的利益驅動。

持續進行的油菜籽臨時收儲,已經給國家財政造成不小壓力。美國海外農業局的報告稱,中國菜籽油的儲備估計在600萬噸左右,這些存儲的菜籽油成本價格每噸約1萬元,每噸高出現在市場價格約4000元。為了消化庫存,減輕存儲壓力,收儲菜籽油不得不大幅降價拍賣,但是由於存儲時間較長,品質下降,買家寥寥。截至今年5月下旬,中國總計拍賣57.2萬噸儲備菜籽油,僅成交了14萬噸,成交均價每噸5800元,每噸至少虧損4200元。

油菜籽收儲產生的各種弊端日漸明顯,今年6月,國家糧食局公布了“關於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對收儲進行改革,改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各類企業進行油菜籽收購,對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蘇、河南、貴州油菜籽主要產區,中央財政將適當予以補貼,支持地方采取鼓勵加工企業收購、補貼種植大戶、推廣高產優質油菜及品牌化生產經營等方式,做好油菜籽生產和收購工作。

地方成為油菜籽收儲的主體,可以減輕中央財政的壓力,對虛報油菜籽產量或許也能產生強約束。美國海外農業局稱,以湖北為例,2015/16市場年度收儲油菜籽,預計中央政府提供的資金約為2.26億元人民幣,而要維持上一年度油菜籽的收儲價格和收儲規模,湖北需要提供2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配套資金。地方政府要自掏腰包,意味著上報的菜籽產量越多,自己要掏的錢也越多,虛報油菜籽產量的沖動也許就此戛然而止。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45

原油產量持續“供大於求” 22日將實現油價“三連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7446.html

原油產量持續“供大於求” 22日將實現油價“三連跌”

法制晚報 2015-07-20 18:16:00

由於國際原油供大於求的情況持續,機構預測,周二國內油價下跌概率大,國內油價將迎來“三連跌”,此次降幅或為0.2元/升。

國內成品油價格自6月以來已連續兩次下調,明日(21日)24時,調價窗口將再次打開。記者上午從市場機構獲悉,由於國際原油供大於求的情況持續,機構預測,周二國內油價下跌概率大,國內油價將迎來“三連跌”,此次降幅或為0.2元/升。

據隆眾石化網、卓創資訊等多家機構的預測,截至第九個工作日收盤,原油綜合變化率為-6.78%,預計7月22日零時成品油價格將迎下調,預計本次汽柴油下調240到260元/噸,折合每升0.18到0.22元。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孟凱認為,7月21日,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未來幾日原油期貨走勢已難以改變國內汽柴油零售價的下跌定局。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徐瑩表示,本周以來,對於國際原油市場而言,雖然希臘危機有所緩和,但伊朗核問題的和解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伊朗原油湧入市場,市場判斷,這將使全球石油市場超供的矛盾更加嚴重。

伊朗與六國在核武談判上達成的歷史性協議,牽動全球經濟神經。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已要求旗下所有油田今年增產,如市場需求充足,該公司石油產量將能達到被西方制裁前的水平,即每天400萬桶。伊朗石油部副部長曾表示,伊朗希望快速將原油出口產量翻番,同時推動歐佩克其他成員國更新市場配額體系。在制裁取消後,伊朗石油日出口量將增長100萬桶。由於全球原油市場已長期供過於求,推判屆時油價會再次掉到40美元上下。

國際油價因此單周重挫11%,新一輪石油下跌閥門已開啟。美國西德州原油價格7月以來已猛跌11%,原本在60美元回穩的油價瞬間剩下每桶51.86美元,布侖特原油則重重下跌8%至57.50美元。

算賬 三連跌如成行 車主月省幾十元

市場機構預計,如本次油價成功下調,將是國內油價今年來第六次下調,也是今年首次出現油價“三連跌”局面。今年以來,國內油價調整已經歷“五跌五漲三擱淺”。

前兩次下調,北京92號汽油每升分別下降9分錢(6月9日)和8分錢(7月8日),屬於小幅調整。而此次下調多家機構預測將在每升0.2元左右。

如果三連跌實現,記者計算發現,按照私家車每月行駛1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計算,三連跌將讓私家車主每月節省油費29.6元左右。而此輪調價如成行,這一次下調可讓車主每月節省16元的油錢。

92號油價走勢(元/升)

日期 價格 漲跌幅

4月25日 6.46 /

5月12日 6.67 ↑0.21

6月9日 6.58 ↓0.09

7月8日 6.50 ↓0.08

7月22日 預計6.30 預計↓0.2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