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移民政策要收緊了:暫停批準父母團聚類移民申請
新西蘭移民部長邁克爾·伍德豪斯11日宣布,政府將把今後兩年批準移民總數減少5000人。移民局將按照這一目標調整移民政策,暫停批準父母團聚類移民申請。
據新華社報道,伍德豪斯說,根據“新西蘭定居計劃”,從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原計劃批準移民數量為9萬人到10萬人,現減少為8.5萬人至9.5萬人。在技術移民類別分數評估機制中,移民申請獲得批準的門檻從140分上調至160分。在家庭團聚類別中,把每年批準移民總數從5500人減至2000人。
新西蘭移民部長邁克爾·伍德豪斯宣布收緊移民政策
伍德豪斯表示,新西蘭移民局對家庭團聚類別的調整,包括重新審查對父母團聚類移民申請的政策,從2016年10月12日起暫停批準這一類移民申請,此前已經提交的申請不受影響。
新西蘭移民局官方網站截圖
新西蘭移民局官方網站顯示,暫停批準父母團聚類移民申請後,新西蘭公民或居民的父母、祖父母前往新西蘭目前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申請“父母退休類別”,這一移民申請類別沒有批準人數上限,但有在新西蘭的投資要求;另一種方式是申請“父母和祖父母訪問簽證”,申請者可獲得3年多次往返簽證,一次在新西蘭最長可停留6個月,但3年中在新西蘭累計停留時間不超過18個月。
據悉,通常來說,新西蘭居留計劃為未來數年發放的居留許可數量進行統一規劃,涵蓋三個組別:技術與商業移民、家庭團聚移民和人道主義移民。
別太相信父母說的話
貫穿整齣La La Land 的軸心就是「選擇」。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大大的影響孩子的未來。每個時代的父母都為下一代擔心,但事實上每一代都比上一代進步。現在的年輕人很可憐, 你認真聽他們說話,是孝。但你完全按父母說的話去生活,那不是孝順,那一定是傻。因為他們早就已經看不懂世界了。
妳今天有照鏡嗎?妳怎樣看自己?妳喜歡現在的自己嗎?妳會尊敬鏡子中那個人嗎? 所以,如果妳想活在自己希望活在的世界裡,妳 希望你的後代活在你希望的世界裡,就必須堅持自己的路,以自己的方式去找到合適自己的生存姿態、生活方式。
因為聽話的妳選擇的不是孝順,妳選擇的是另一個世界。
Adrian 是我的英國朋友,家族五代做紡織,供應布料比Chanel ,三個孩子全部冇承繼式微中的祖業;全都從事音樂相關產業;大仔有隊搖滾樂隊;二仔是經理人;三仔是低音結他手,今年21 歲,和Seb 一樣,全美巡迴演出。
或許眼下,父母說的是對的,可是五年後、十年後、廿年後呢?那個時候妳想改變人生,就會比20 歲的時候難上百倍。人在20 歲的時候,錯過了聽從自己內心的機會,就會像買$100 元冇買700 騰訊一樣,必須要花幾倍的錢,才能買到一樣的東西了。
一個世界裡應該是開放的、長遠的、活潑的,是一個雖然辛苦,但通向自我的一條路,是積極的、向上的、豐富的。而另一個世界裡是閉塞的、短視的、僵硬的,是一個看起來眼下輕鬆,卻逐漸失去自我的一條路,是懷疑的、否定的、壓抑的。
這是截然不同的風景,也是截然不同的選擇。
現在這個社會為妳給了好多框框,坐到什麼位才是成功,賺到多少身家才可以離地,賺夠多少錢才能夠退休,為了成為好媽媽、好女人、好同事、好老闆、好妻子、許多人都沒有自己的空間,也很不開心,一個不開心的人,很難讓周圍的人開心, 過得這麼委屈,不是因為妳活該這樣,而是妳連父母都不敢反抗,何談改變世界?
不是父母不愛子女,而是他們早就看不懂世界了。他們對世界的判斷,對生活的選擇,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
為了討好周圍的人,自己躲在角落哭泣,這是犧牲,犧牲不能夠持久的,因為妳是妳對不起自己。
我也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怎樣。不要成為別人口中的妳,要成為妳心中的妳,不要讓大人、社會、公司、父母、男人來決定妳要當一個怎樣的人,拿掉 Title 、拿掉財富的時候,妳會是誰?妳愛他嗎?妳尊敬她嗎?妳尊敬她什麼?這就是妳努力的起點。
VIDEO
別太相信父母說的話(二)
林鳳嬌說過,成龍、房祖名留給她的時間,就像蛋糕盒上,紙盒蓋僅沾到的忌亷,少之又少。
有人說,如果一個女人在最重要的幾年中, 妳傾盡全力投資的是一個男人,那麼之後的幾十年里, 妳也將不斷求著這個男人不要離開妳。一個以愛情為生的女人, 一旦愛情沒有了,也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崩塌了, 連生活都失去了意義。因為,一個女人拼盡全力為一個男人付出一切的時候, 等待她的並不一定是繁花似錦的美好生活, 也有可能是被掃地出門的悲慘結局。
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只是人家生命歷程的一個小階段,妳 斷無可能在人家的世界中,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因此,迷失了自我之人,從來不可能做長遠之想,凡事對付一下就行了,反正不是自己的事兒,那麼認真幹什麼?
這是老一輩人的美好期望,因為如今這個時代,連法律都給不了你一輩子的保障,你認為靠一個男人,靠一紙婚約就可以嗎?女人憑自己雙手賺來的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只有住在自己買的房子, 開著自己買的車才是最踏實的,因為這個時候沒有人敢對你說,「 躝出去!」
失去自我,也就失去了未來。失去了未來的人,當然不會有什麼快樂可言。
結婚之後,有些女人結婚之後,生命在萎縮,她們責怪平凡瑣碎的日子磨掉了曾經的壯志雄心,但實際上是身旁的人讓你失去了改變未來的信心。
而另一些人,結婚之後,卻越活越燦爛。她們和另一半探索未知的世界,分享生活的有趣。選擇一個人就是選擇一種人生。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不僅會越長越像,脾氣秉性、處世態度、連人生觀、價值觀都會有變化。
而這些變化,都會呈現在女人的容貌裡。
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是: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誰告訴你好大學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再說什麼叫好工作?工作不過是人生的選擇,有的風險高,有的穩定但收益差,PE 高收益又好的,更面臨著爭權奪利的種種不堪,哪怕你適應這個,但時局一變全部歸零。人生是個永無止境的探索過程,失去時間維度的觀念,只會誤人誤已。
其實什麼都保障不了。
一個女人無論已婚還是單身,錢、房子、 車子只能給她帶來一部分安全感。從長期來看,女人的安全感永遠是有自我成就感, 自身對他人和社會有存在價值,並且知道自己是誰,能夠做什麼, 知道生活的意義。
25 歲到30 歲這五年,世界在變,妳們也在長大。對於學歷,工作,機會,愛情,都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唯學歷是尊的年代了。已經不是一個你考上了名校就可以高枕無憂,政府就會給你工作,社會就會給你尊嚴,你拿著名校畢業證書就可以去企業要高薪的時代了。
因為如今,已經沒有人願意僅僅為你的Title 買單了。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開創者和實幹家,需要聰明的頭腦,和敢於創新的魄力,需要你真正去投身到新的行業裡,然後殺出一條血路。
所以學歷就不重要了嗎?當然重要。名校給你的知識結構,給你的視野,人脈,和大格局,永遠重要。但企圖拿著畢業證書就問社會要高薪的年代已經徹徹底底地過去了。
能夠看清這個時代潮流的人,正在漸漸走在浪潮的前列,才能成為這個新時代的弄潮兒。看到這段文字,蠻有趣。
大多數美國人的一生:
0—10 歲:參加野地考察等各種集體活動;
10—20 歲:談戀愛和追夢;
20—30 歲:找份平凡穩定的工作;
30—40 歲:終於發現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車有孩子的生活;
40—50 歲:常常在工作壓力中渡長假;
50—60 歲:享受教會生活,旅遊;
60—70 歲:開始寫回憶錄,旅遊;
70—80 歲:安度晚年;
死後:一般進公墓。
大多數歐洲人的一生:
0—10 歲:參加學校樂隊,學習古典音樂等;
10—20 歲:組自己的樂隊,進行各種嘗試;
20—30 歲:嚴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響;
30—40 歲:樂隊開始正式走黑色金屬路線;
40—50 歲:回憶童真,開始過回彩色的生活;
50—60 歲:安定下來,尋找溫情,過小生活;
60—70 歲:去教堂總結自己的一生;
70—80 歲:與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後:安心躺在一大片屬於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數香港人的一生:
0—10 歲:被迫學習各項課外技能,不斷考級,多數是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 歲:死背如山的書籍,應付如海的考試;
20—30 歲:到處投簡歷,著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 歲:成為房奴、車奴;
40—50 歲:為孩子的未來操心,省吃儉用,努力存錢;
50—60 歲:終於有了自己的生活,卻發現馬上要退休,又開始擔憂退休後怎麼辦;
60—70 歲:花費大部分精力養生,卻發現還要養孫子;
70—80 歲:終於安定下來度晚年;
臨死前:發現原來一塊墓地都貴得要死!
這個比對,覆蓋面有多大,殊難定論。並非是每個香港人都活得這麼慘,美國人和歐洲人,也並非全都活得這麼滋潤,但的確有些人,一生一世,竟然沒有為自己活過。失去自我的人生,是喪失希望與價值的人生。
無它,妳有沒有為自己活過 ?
VIDEO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都這樣教仔女
問了香港旅日攝影大師 Jimmy Ming Shum 幾個問題。
1. 像他一樣在日本成名的香港專業攝影師有何許人?答案:沒有。
2. 下一步如何?拍電影,正在挑劇本。
3. 你的小朋友有沒有遺傳你的DNA ,喜歡創作?答案:有,喜歡剪剪貼貼、繪畫,我們會和他們一起玩。
很好。
前史丹福新生學院院長Julie Lythcott-Haims 在TED 演講時說到,大部份接受教育的孩子過的是一種「清單式童年」。
從小學到高中,上哪個學校、選什麼科,都是夫婦決定的,父母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但因為過度干涉和呵護,反倒阻礙他們個人能力和興趣的發展。
父母努力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吃喝,在他們學習的後方陣營做好全副武裝,搜尋最好的教育資源,讓他們進入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級。當然,最終目的就是期望他們取得好成績。父母激勵他們參加補習班,加入社團,在學習之外獲得其他附屬榮譽和獎項,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因為他們認為大學、社會需要這樣的人才。
家長都期望孩子事事做到完美,他們細心地做孩子的導師、掌舵者,精心計畫他們人生的每一步怎麼走,走多遠,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選擇,他們都會代勞,但是這種「清單式童年」長期下來,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一、沒有玩的時間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可以激發更多的創造性和潛能,同時還能保持心情愉悅,釋放疲憊感,做其他事,包括學習,自然都能事半功倍。玩,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也是交友的好途徑,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學會更多的相處之道,這是在課本上無法獲得的能力。
但當生活被學習填滿,孩子就沒有了玩耍的時間,有遺憾。
二、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
那些父母包辦一切的孩子,上高中,他們不會問我喜歡文科,還是理科,他們只會問哪個科目會讓我考上好大學;選擇職業時,也只會權衡利弊,而沒有興趣使然。對於每個孩子來說,興趣愛好能讓他們有更加明確的人生方向,獲取積極生活的能量。只有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走得更好,飛得更遠,更為重要的是能活得更快樂。
可他們卻被成績壓得喘不過氣來,心理脆弱,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積,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枯萎,自然對這個世界不再抱有期待,反正買不起樓,對任何事情也提不起勁。
三、欠缺生活能力
孩子在專業上的成功取決於小時候做的雜事。事實上,孩子沒有娛樂,也沒有勞累,只有學習。過度的呵護和幫助也致使孩子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他們不會主動去計畫、去行動,因為他們過慣了清單式的人生模式,習慣了有人在後面追著跑。
父母給他們一份優秀的童年CV ,卻沒有教會他們更好地面對往後的人生。進入大學,屎坑衛生、人際關係處理不來;到了職場,永遠都在等著工作清單,缺乏動力和意識,沒有打掉門牙和血吞的精神,又怎麼在社會生存立足呢?
在清單式人生裡,父母能幫孩子獲得短期的成功,幫他們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拿到好Offer ,但卻讓他們在自我認知和發展上付出了長期的代價。
Jimmy Ming Shum 最低潮時,冇錢開飯,差點患上抑鬱症,瀕臨放棄邊緣,卻因拍照,然後遇上日本攝影大師賞識,紅了。我相信Jimmy 哥在日本的業務經營得那麼優秀,因為他擁有一個更快樂的青年時期,創造力和潛能也在無形中被激發了出來。上了自己喜歡的三藩市舊金山藝術學院、紐約Parsons 設計學院及普瑞特藝術學院,學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他的作品被日本清裡攝影博物館「新世代攝影師作品展」及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05 年被雜誌《 Surface 》評為世界最前衞攝影師之一。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適合的才會是最好的。但基本原則是,真正的教育方式,不是過度説明、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過猶不及是自古恒定的真理。
現在香港人人都有 iPhone ,要拍得到一張照片並非難事,甚至要拍出好的照片也比以往容易得多,但正正如此,我們更需要的,是認真看待攝影。 Jimmy Ming Shum 學的是攝影、電影製作,但學院訓練出來的人不叫從業員,是藝術家。傳統的家庭很難明白當時他的決定,全家只他一人是這樣,很孤獨,甚至有點自閉。藝術家拍的就和你的不同,因為他們背後有很多的理念在支持。
攝影大師例如篠山紀信、森山大道、荒木經惟,他們的作品不是一兩張,而是用一生去拍攝,用一生去表現他們的理念,他們作品的價值在於此。
科技進步,攝影比以往容易得多,但藝術是從來都困難。在日本,勁的攝影師很多,要不斷進步,還要再追求到完美,這個就是分別所在。 學校不是幸福和成功的唯一標準,不給孩子列可怕的清單,選擇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都讓孩子自主決定,無論擁有怎樣的未來,也必將有所作為。
他說,日本的父母的工作不是讓孩子成為自己期待的那個樣子,而是支援他們做更輝煌的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也懂得接受那個不完美卻努力不懈,勇往直前的自己,這才是一個孩子成長該有的模樣。
深圳新規:子女可用公積金為父母購房還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9575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前發布實施的新版《深圳市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規定》規定,子女的公積金可為父母貸款購房或償還貸款。
深圳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完善深圳公積金貸款“代際扶持”制度,體現家庭代際成員間的互動扶持,新規在原來父母支持子女貸款或還貸的基礎上,將子女支持父母也予以納入,子女可以支持父母申請公積金貸款購房或者為父母償還公積金貸款。
子女的公積金賬戶余額可以共享給父母使用,以申請到較高的貸款額度;或直接沖抵父母的公積金貸款本息,以減輕還貸壓力。這有助於實現代際公積金賬戶余額的聯通,將公積金貸款作用發揮到最大。
新規在明確公積金貸款支持職工家庭購買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的同時,將人才住房也明確納入公積金貸款的支持範圍,從政策性金融方面對提高人才住房消費水平提供支持,有助於解決人才住房困難,持續改善人才居住條件。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累計發放公積金貸款14.4萬筆,累計發放貸款資金達821.22億元。
(來源:新華社)
出外都靠父母二世祖創業實錄
1 :
GS(14)@2010-08-12 22:55:06 2010-8-12 NM
夏日炎炎,雪糕店人頭湧湧,當中最旺場的非乳酪雪糕莫屬。過去一年,已有超過二十間乳酪雪糕店,在各區街頭插旗,包括開鋪只有兩個月的Holly Cow。二十四歲的創業新丁林卓樫(Eric),以為食正潮流,易開易賺包「冇死」,在父母力撐下,和朋友鄧俊明(Joseph)豪擲七十萬開鋪,加入戰團。但原來,理想與現實大有距離,搶輸鋪位,行家截劫,創業過程「一仆一碌」。愛兒心切的父母,全程「傍實」兒子,出錢出力,一家人拍住上,新店總算站穩陣腳。競爭激烈,真正的較量才剛開始,Eric希望透過以下這封信,多謝父母的支持,並宣示迎戰的決心。爹哋、媽咪:
每次看見你們在店裡忙碌的身影,我都又感動又內疚。店子十二點開門,你們十點多就回來準備,我和拍檔Joseph週一到週五都要上班,朝九晚六,即使我下班回到店裡,你們仍不願回家休息,有時還陪我到晚上十二點,店鋪關門才收工。
從小到大,由去澳洲讀書到工作,我的每一個決定,你們都會支持。我也很爭氣,二十二歲就在澳洲拿到三個學位,但創業一直是我的夢想,○九年回港後,我加入保險公司做財務顧問,無非是想訓練待人接物及擴闊人際網絡。選擇先打工,但仍「身痕」,本來想開間Smoothies(乳酪果汁)專門店,卻發現乳酪雪糕「大熱」,馬上「轉軚」變陣。由零開始,籌備了九個月,Holly Cow終於開幕,乳酪雪糕佔了生意額八成。幸好趕得及在夏天開鋪,最近氣溫急升,過去半個月的生意比七月同期增加了三成。我計算過,七月雖然有四萬元盈利,但其實如果扣除你們及我和Joseph的兼職人工,其實只是打和。但我有信心,八月一定會有更好的成績。
開鋪一波三折
爹哋,你還記得今年三月,我找到一個在銅鑼灣利園附近約四百呎的鋪位嗎?雖然月租逾八萬,但人流暢旺,十分適合做飲品及雪糕店。現在想起來,那天發生的事,仍非常戲劇化。我和業主已談好條件,你擔心我不熟悉法律文件,陪我們一起去律師樓,正準備簽租約時,業主卻收到經紀電話,說已幫他簽了另一張臨時租約,租金比我們還高。就這樣,臨門一腳才被人搶走「靚位」,我固然失望,但並沒有洩氣。最後,找到現在尖東新文華中心地下的鋪位,這裡是接駁到紅磡的行人天橋出入口位,是尖東人流最旺的地點之一。店子原本是賣漢堡的,面積八百呎,月租竟然也要七萬元,租約只有三年。
出事了,單是租金的按金及上期等,便要逾三十萬,加上水電按金、牌費和購買器材等,總共要七十萬,遠超過我和Joseph的預算。我們掏空腰包也只有四十萬,幸好你們和Joseph的父母都非常贊成我們的創業念頭,出面「包底」,店鋪才能順利開張。不過,開張那天仍出了個「小意外」,晚上六點雪糕機突然「死機」,擠不出雪糕,我站在一旁乾着急,是你們提醒我冷靜一點,致電雪糕機代理商,找師傅來維修,雖然最後有三個小時做不成生意,但總算捱過第一天。
怎知,兩個星期後,真正的難題出現了。原本以為我們在尖東是獨市生意,但相隔幾個鋪位,卻開了間只做外賣的乳酪雪糕店Yoggie。對手開張後,確實搶走了我們部分生意,雖然無奈,但我沒灰心,相信設有座位,cafe模式的Holly Cow,仍有競爭優勢。
位於尖東新文華中心地下行人路旁的Holly Cow,只做了兩星期獨市生意,便要同另一間新開的乳酪雪糕店Yoggie(右圖)爭生意。
偷師變通搶客
從租鋪到資金,都差點出岔子,唯一符合預算的,是乳酪雪糕店的運作簡單,所有材料都是現成,再加部雪糕機便成事,沒有技巧可言。記得你們一開始便常提提醒我,做生意要知己知彼。今年初,全港只有七、八家乳酪雪糕,我每間都去「放蛇」,發現味道都很相似,便藉着閒聊向店員打聽,並偷偷記下店內材料紙皮盒上的品牌資料。原來,他們大多用一種意大利的乳酪粉——PreGel,加入牛奶和現成乳酪後,再將材料放進美國牌子Taylor的雪糕機,就可做出乳酪雪糕。
我上網搜尋,知道Taylor是麥當勞專用的雪糕機,我和你都認為大牌子有保證,於是選擇了價值十四萬的型號,不但製作速度快,雪糕亦較凍及挺身,並可整出兩款獨立口味和一款混合扭紋味的雪糕。Taylor的香港代理商同時代理材料PreGel,更隨機附送乳酪雪糕食譜。基本上,只須將一包一點六公升的乳酪粉,加入四包一公升的牛奶,再按個人喜好加入液體乳酪,雪糕機便會自動製出乳酪雪糕,操作方便,像你們沒接觸過機器的,都很快上手了。
市面一杯約二百克的乳酪雪糕,售價由三十至四十元不等,部分會以雪糕重量計算,另加配料。我們的乳酪雪糕只有原味和芒果味,另提供二十款配料如水果粒、朱古力等。我將售價略為調低,二百克的細杯裝加一款配料,售二十八元,三百克大杯裝送兩款配料,售三十二元,另加一款配料為三元。最近生意較好,日賣二百杯雪糕,連配料計,每杯大杯裝乳酪雪糕毛利約六成。
拋書包搞宣傳
爹哋、媽咪,待人處事的經驗,你們絕對比我豐富,但說到營銷市場學,我肯定比你們在行。我在澳洲讀的就是市場學,其中必修的是顧客心理。譬如,店裡用窄口高身膠杯裝雪糕,看起來會比較多,我還將配料分兩層放,客人吃到一半仍有配料,感覺「好抵」。書本上還強調,創業初期要配合宣傳,在最短時間內令最多人認識,首選是較便宜的網上宣傳。所以,我跟團購網Gobuya.com合作,以二十元購買價值二十八元的乳酪雪糕,還推出買五送一優惠,及在街上派發「買第二杯半價」的優惠券,這也是大學時教的,比普通的傳單更有用。另外,我還主動接觸纖體公司Bliss,在對方的店內擺放優惠券,宣傳乳酪雪糕的低脂優勢。
現在,白天全靠你們幫我看着店鋪,分毫不收,我全記在心裡,並提醒自己要想辦法為店鋪「開源」。經過兩個月的觀察,我發現Holly Cow的客人八成是女性。為了用盡座位優勢,我決定推出三文治和沙律等輕盈食品,由我讀營養學的女朋友負責寫材料單,主攻女性市場。最近,我收到風,年底前還有四、五間乳酪店準備開張,對於這個新興的乳酪旋風,我非常有信心。要搶佔市場,一定要鬥快插旗。爹哋、媽咪,我和Joseph已開始在競爭較小的九龍區物色新鋪,開設只做外賣的分店。請你們再一次相信我,支持我的計劃。
永遠愛你們的兒子上
開業資料
10年6月
租金 $280,000
裝修 $170,000
器材 $170,000
入貨 $50,000
牌費 $15,000
雜費 $10,000
總投資 $695,000
營業資料
10年7月
營業額 $170,000
租金 $70,000
入貨 $30,000
人工* $25,000
雜費 $5,000
盈利 $40,000
*包括一名全職及四名兼職員工
一點意見
1 七十萬開業成本太高,主要是鋪租太貴,若再開分店,應控制在五十萬以內,挑選細鋪並主攻外賣,租約宜由三年增加到五年。
2 經過兩年的發展,乳酪雪糕已為大眾接受,熱潮最少可持續多五年。由於產品類近,直接宣傳乳酪雪糕,客人未必分辨到不同店鋪的分別,可嘗試曲線宣傳,增加品牌知名度,如YOGURTIME即將推出美女月曆,吸引媒體宣傳。
3 乳酪種類及配料缺乏特色,應從配料入手,增加創新種類,成本最多增加一、兩元,但有賣點才可令客人留下印象,或特意前來試食。既然店內設有座位,應多與客人溝通,或定期做簡單的問卷調查,了解客人口味作出改善。
2 :
abbychau(1)@2010-09-12 15:26:38 今次NM 講得咁負面, 真少有
3 :
GS(14)@2010-09-12 15:28:39 2樓 提及 今次NM 講得咁負面, 真少有
標題是我改的,是咪好似呢
13歲肺癌女孩 天國寄給父母的信
1 :
GS(14)@2010-11-01 22:30: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13053
說起霖霖,媽媽哀傷與甜蜜交織,「佢係我哋唯一嘅女,出世時好健康,大家都好開心」。 1996年霖霖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但五個月後一次發燒,伊利沙伯醫院證實她的聲帶長了瘜肉,需要進行手術切除,但瘜肉很快又重新長出來,以後每月都要做手術,且病情不斷惡化,手術隨時奪命。
經歷了 110次手術
放大圖片
12345678910
病魔不斷作惡,霖霖兩歲時跟母親回鄉探親,因發燒求診,內地醫生用藥過重,霖霖昏迷,醫生為她在喉部開氣管造口幫助呼吸,但手術有偏差。母親立刻帶霖霖回港醫治,但她不能再用鼻子呼吸,往後說話時要用手按着造口才能發聲,講完一句又要呼吸一下,才能繼續說話;霖霖曾把手放在媽媽的鼻子前面問:「點解你係用個鼻呼吸?」短暫的人生,霖霖已經歷了 110次大大小小的手術。
08年 5月 23日, 12歲的霖霖突然吐血,入院後寫的醫院日記紀錄了當天情況:「我食粥做早餐,食食吓要咳,攞紙巾咳,點知一咳,成手都係血,驚驚。」 7月份醫院有了檢驗結果,由於媽媽要上班,於是叫爸爸陪霖霖去醫院,但爸爸臨時又有工作,結果一向獨立的霖霖自行乘車到醫院,媽媽稍後才往會合。媽媽未到,醫生已向霖霖說出噩耗──她患了末期肺癌,幾個月後就會死亡。年紀小小的霖霖追問醫生:「你有乜嘢藥可以醫番我?」她沒有哭鬧,媽媽只有強忍淚水安慰她。
此後,霖霖開始接受香港兒童癌病基金的家居癌病紓緩服務,護士與霖霖傾談,問她有何願望。霖霖有很多計劃──寫信給學校、老師、同學,多謝所有曾幫助她的人。獲夢想成真基金資助, 9月 28日,霖霖坐着輪椅與父母到香港迪士尼樂園遊玩;她並不特別喜歡迪士尼,但她知道距離死亡越來越近,希望父母過得開開心心。她又與父母到影樓拍照,穿上一套小婚紗,為的是要給父母留下美麗的回憶,然後舉行生日會。當日霖霖曾說:「喺剩番落嚟嘅時間,我要活得精采,我一定要生存到 13歲。」
生日當天離開人世
最後,霖霖要寫兩封信,希望死後讓父母細讀,又在癌病基金的護士協助下,製作了一本給父母的紀念冊,在紀念冊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很可惜,霖霖沒有力氣寫第二封信, 08年 10月 3日凌晨,即霖霖 13歲生日當天,她在昏迷中離開了。昏迷前一刻,當時身體已痛楚不堪的霖霖對父母說:「媽媽,我要瞓覺,或者會瞓唔醒……你哋幫我一步登天吖(快些死去)。」父母緊握着她的手,她也用力回應,然後慢慢昏迷過去。
媽媽在家中整理霖霖的物件時,發現了一封信,信封寫着「從天堂來的信」,貼有霖霖的貼紙相。信裏寫着:「我走了,我知你哋一定捨不得我,我都捨不得您們。當然,如果可以給我選擇,我寧可留在您們身旁,侍候你們終老,以報答你們照顧我多年之恩」,「我不孝,您們一直用心照顧我,但我卻白費您們的心血,您們千萬不要難過,因為我相信 Miss羅講『彩虹的兩端分別是兩個世界,一個是您們現在活着的世界,一個是天堂。』我現在就往天堂去,我會在那邊等待您們。天堂一定很快樂,無憂無慮」,「如果您們想找我談話,可以祈禱,上主會轉告我的,嘻嘻」。
「呢封信睇完之後,就過一個禮拜先拆第二封,知味(未)?唔好偷拆,我知嫁( o架),您如果偷拆,上到黎(嚟)就知味道!」
可惜,父母收不到霖霖第二封信,因為女兒臨終前已沒有氣力再寫下去。
2 :
草帽(1253)@2010-11-01 22:46:11 人世間就是有這種無奈, 我想當時個女仔一定畀學生岐視得好緊要, 因為肺癌會令到呼吸有臭味. 有呢D病早走未嚐唔係好事.
3 :
GS(14)@2010-11-01 22:59:22 2樓 提及 人世間就是有這種無奈, 我想當時個女仔一定畀學生岐視得好緊要, 因為肺癌會令到呼吸有臭味. 有呢D病早走未嚐唔係好事.
對於他,活比死更難受,死未嘗唔是好事,RIP
英 65%父母遭子女考起
1 :
GS(14)@2012-01-21 17:24: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04828
「月亮為何在日間出來?」「天空為何是藍色?」小孩滿腦子都是問題,英國就有 65%家長被問到口啞啞,約 20%父母會胡謅過關。
受訪的 2,000名家長中, 24%承認因不懂回答而氣餒和尷尬, 26%相信子女的數理知識已超越了自己,有 31%家長即使不懂,也會先行搜尋答案再回答,但有 21%則不負責任,胡謅一通,或拋下一句:「這個沒人知道。」
負責調查的教授考克斯認為,家長最佳的應對方法,是與子女一起尋找答案,「有趣之餘,大家均從中學到新知識」。
英國《每日郵報》
涉淫辱智障女父母出庭前自殺 入院治療 審訊押後
1 :
GS(14)@2012-02-25 15:25:11 呢對父母真是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99165
據悉,智障事主平時並非與父母同住,案發期間只是回家暫住,卻疑連續數天遭父母侵犯,如父母替她洗澡時,母親涉撫摸她的胸部;她躺在床上時,父親涉脫去其衣服,用震蛋震動她的下體。其母又疑在父親同場時,拍下 16張事主私處的照片。事主其後在學校向社工投訴,揭發事件。
非禮罪的最高刑罰為監禁 10年。至於製作兒童色情物品罪,根據《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任何人製作兒童色情物品,最高可處罰款 200萬元及監禁 8年。
刑罰依據色情物品的級別而定,分四級,第一級為兒童暴露、有情慾姿勢但無性行為;第二級為兒童間的性活動或兒童自慰;第三級為成人與兒童間的非插入性行為;第四級為成人與兒童間的性交、性虐待及人獸交行為。
2 :
honey(6546)@2012-02-25 15:35:24 就算没有自殺,都需要治疗
3 :
CHAUCHAU(1254)@2012-02-25 16:07:04 人渣
4 :
GS(14)@2012-02-25 16:08:20 不知所謂真是,自己仔女用來咁
至命玄理:最陌生的父母
1 :
GS(14)@2012-03-26 22:44:14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326/71328
「直到二十歲,我才與親生的父母相認!」顧客B對我坦言—這是多年前我剛開始在加拿大開展算命事業時所遇到的真實故事。
據我記憶所及,B的八字不但不見代表母親的正印星,父母宮更被刑剋,注定與父母緣薄。不過奇怪的是,他大運中主童年及少年運的第一柱及第二柱卻行極好的財富運,代表他自出娘胎後不但豐衣足食,更稱得上是位富家少爺,一點也不像一般與父母緣薄者的命格:試想一個自幼便得不到父母護蔭的人,就算不成孤兒,童年也難免較為坎坷吧?
對着這個充滿矛盾的命造,顧客B明顯看出我的欲言又止,於是主動解開了謎團:原來他的大伯因身體的問題而不能生育,他的親生父親又與這位大哥感情要好,所以當B出生後,其父親便將之交由大伯撫養,讓大伯把B認作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時更一直對B隱瞞着其身世的秘密。由於大伯的家境富裕,所以B的童年可謂過着相當不俗而又甚得其父母(其實是大伯及伯娘)疼愛的得意生活。
直到他二十歲那年,大伯因病去世,B的親生父母才與之相認,但對B來說,這卻反成為一個難以接受的大打擊,畢竟他與這對父母並無太深刻的感情。記得當日我與B相見之時,他與親生父母相認已有四五年之久,但關係始終難以修復,正好應合了他的命格:一生也父母緣薄!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楊天命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