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年首例公募基金清盤出現

華安中證細分地產ETF1月10日發布公告,宣布將在2017年1月13日終止上市。這是今年以來首例公募基金正式清盤。從2014年首只公募產品主動清盤開始算起,已經有53只公募基金終止合同。

公告顯示,本基金最後運作日為2016年9月20日,於2016年9月21日進入清盤程序,由基金管理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和上海源泰律師事務所於2016年9月21日組成基金財產清算小組,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並於2016年10月26日發布了《華安中證細分地產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

基金清算報告》。基金管理人於2016年11月9日、2016年12月29日分兩次向本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進行了剩余財產分配。第二次分配後,本基金剩余財產已全部分配完畢。基金管理人根據相關規定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本基金終止上市,並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終止華安中證細分地產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上市的決定》(上海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決定書[2016]320號)同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60

759阿信屋清盤?

早兩日到759阿信屋發現一個奇景,貨架被掃得一乾二淨,原來四月尾一連五日減價清貨,卻給人一種將會清盤的感覺。是否清盤?與平日相熟的職員寒暄,又感受不到,他們非常之有士氣。而客戶一於好少理,繼續排長龍買東西,好誇張。




拍下照片,與朋友討論一下,得到兩個反應。第一個反應是擔心759的經營策略,因為看它的資產負債表的確有問題。例如它的quick ratio非常低,6億多元短期借貸,現金只有一億元,只要銀行「落雨收柴」就麻煩了。不太理解為何公司借不到長錢,全部銀行貸款都是短債。因759沒有本地供應商的支持,數期特別短,希望它涯得過這一關。

還有,759毛利率一般只有三成多,7折後可能只有單位數字的毛利率,一定不夠補償其他成本。7折清貨,買滿100元再95折,實際是65折,實際操作上是要現金流不要盈利,估計今個財政年度虧損嚴重。

加上,清貨後,新貨回覆正價,哪有人會買呢?人人都會等到下次清貨價才買,若這現象成立,實在令人擔心。這個客人在毛利率低的情況出手的現象,以前也有討論過,見《討論金舖》。

以上的反應相當負面,但也有較正面的。有朋友聽到759的員工講,指林老闆覺得盤點麻煩,不如把貨尾清掉,入貨就更爽,而且此舉亦令他們知道有什麼賣剩貨無人要,下次就不會再入貨,過兩天有新貨回來就會再上架。

難道這是759的節省成本方法?朋友都不太理解759的策略為何,無貨空店幾天實在浪費。但事實上,此舉又讓我們看見759的顧客與其購買力。

帶著迷團思考,直到昨天看見HK01有篇訪問林老闆的報導,算是較詳細地解釋了這次清盤疑雲。

這幾天759一共賣出了超過200個40呎大貨櫃的貨物,做了近1億元生意,成績尚算滿意,原來每年759都會搞兩三次類似的折扣日,只不過這次反應令大家意外。

對於未能即時補貨,林老闆指公司截數是在4月底,目前正在盤點貨倉,若一邊清貨,一邊補貨,夥計會很辛苦的,他們的目的旨在清倉點數,也藉此看看有哪些貨品,是清貨都清不了,下次一定不會再入貨。

全線7折會否蝕本呢?林老闆直言他不會以本傷人,拉上補下毛利率最少都有10%以上。不過,759近年業績轉差,雖然一連五天的優惠日反應理想,但林老闆指已計劃未來減少分店數目,主要針對銷售經驗去縮減地舖。

大致上,林老闆在HK01的報導都與朋友的觀察相乎,包括毛利率的問題、清貨的目的等。今次清貨事件備受關注主要因為反應太強、「清過了頭」,令一眾「吉」架展現一幅「清盤樣」。今天到759店舖看看,職員已補充大部份貨品了,看來一切又回覆正常。

存貨一向都是零售業的一大問題,存貨處理得不好,隨時又會讓貨品過期而得不償失。我們經常都見到百佳有一些將快過期的貨品放置在收銀機附近,以特價速銷,若再過一陣子還沒有賣出的話,那些貨品應該連65折都收不回來,需要棄掉。

年終盤點都相當吃力,所以不少零售業都會提出盤點清貨,減省成本,759用這一招,到盤點時就成功清掉大量貨尾,不用盤點太多貨物,起碼少了200多個貨櫃的貨量,又可以換回現金,同時又控制到存貨問題,不錯。

這個動作本來很常見,但搞到這個規模,更有另一個效果,就是宣傳。平日我們很少從媒體看到759的宣傳,多是媒體追訪林老闆。相反,百佳、惠康久不久有貨品特賣,就會上報章、電視等媒體宣傳一番。然而,759不時會搞些動作出來,讓我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有什麼搞作,才能做到一出7折就立即清倉,這是無形宣傳的威力。

朋友擔心客戶習慣在特價時候才買貨,加上毛利率會被特價而拖低,其實這一點我又不太擔心。始終,這特價日不是第一次搞的,而是恒常都會做的動作,依我觀察,平日的759店舖多是人來人往,並非大部分人都會等一年兩三次的特價機會才出手。

不過,朋友討論提及的負債問題,短債太多,現金不夠,這的確值得關注。這令我無聊想起一個財技,有時上市公司為怕被人追擊,會故意「養」一些債務在公司之中,一些債務的債主更是自己,令公司在他人眼中價值大減,但自己眼中就是寶物。當然,據我觀察的林老闆並不愛玩弄財技,但談到借貸,他絕對是高手,「廠佬」出身,與銀行交手數十載,相信他會有所掌握的,希望759健康成長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14

8年成交逾2700億 紅嶺創投宣布清盤網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8/113303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56

八年才明白不擅長 紅嶺創投清盤網貸之舉是個案還是行業警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7/1132831.html

第一財經APP 記者 楊佼

既不擅長,也不看好,三年內清盤網貸業務。7月27日上午,成立已超過8年的老牌網貸紅嶺創投突然宣布,將清盤網貸業務。

7月27日,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發帖稱,清盤過渡期大概三年,在2020年12月31日到期,現有產品、不良資產將全部清理,“投資者上岸”後,對網貸業務清盤。原因是網貸雖然有規模,但也有不良資產,卻沒有利潤。

2014年初以來,紅嶺創投開展了大量的大額借款業務,但這也為其帶來了巨大壓力。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平臺累計成交額達2701億元。但今年5月底,紅嶺創投的項目逾期率高達5.17%,2016年虧損達1.83億元。大額借款遭到監管圍剿後,其轉型也面臨很大壓力。

壞賬、利潤、合規壓力,不只是紅嶺創投獨自面對的難題。紅嶺創投宣布清盤網貸業務,也為其他類似平臺敲響了警鐘。

清盤網貸,並非關停平臺

“網貸不是我們擅長的,也不是我們看好的,這塊業務最終會被清理出去,只是時間而已。”7月27日早上,周世平在網絡論壇發帖稱,清盤過渡期大概三年,在2020年12月31日到期,現有產品將全部清理。

2009年3月上線的紅嶺創投,是網貸行業成立最早的平臺之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平臺累計成交額高達2544億元。到7月27日,累計成交額已經達到2701億元,投資者共計179.3萬人,其累計成交額在網貸行業位於最前列。

成立八年的老牌平臺突然宣布清盤,背後原因何在?為什麽還沒有清盤?清盤是否可行?對於這些問題,周世平稱,網貸有規模,有不良資產,但沒有利潤。目前沒有清盤,是因為前幾年積累下來的不良資產需要處理。“清理完不良資產,正常處理完現有網站的到期產品,讓投資者安全上岸,你說行不行?”周世平在帖文中稱。

網貸業務清盤,是否等於關閉紅嶺創投?27日,第一財經數次撥打周世平電話,但對方均未接聽。而通過微信向其發送的采訪要求,周世平亦未回複。不過,在上述帖文中,周世平也埋下了伏筆,稱“新的轉型還在過渡中”。

對此,紅嶺創投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作為P2P平臺,除了網貸本身,該平臺目前並沒有其他業務,不過如今正在向小額借款轉型。但清盤網貸業務的意思,並不是要關閉紅嶺創投平臺及其品牌,而是要向其他方向轉型,尋找新的業務方向。

這已經不是紅嶺創投第一次談及網貸業務清盤問題。2017年3月27日的股東大會上,周世平曾稱, “紅嶺創投品牌價值也值幾十億”, 如果現在清盤,初步估算損失可能在8億元左右。今年一季度,已經正在組建紅嶺控股,將紅嶺創投、深南資產,以及上市公司股份等資產置入控股公司,化解紅嶺創投遇到的困難。目前已跟多家機構深入溝通,等待進一步資本層面的合作。

除了紅嶺創投,周世平名下還有多家公司。天眼查資料顯示,周世平作為股東的公司,目前共有十七家,除了紅嶺創投、三元達,深圳紅嶺創投股權基金、深圳紅嶺創投資本、北京紅嶺資本、深圳資產管理等多家股權投資平臺。網站信息顯示,北京紅嶺資本投資範圍包括金融科技、節能環保、醫療健康等,但目前尚無投資案例。

公開信息顯示,紅嶺控股已於1月7日註冊成立,註冊資金2億元,並對外投資了一家公司。不過,截至目前,紅嶺創投並未公布上述資產註入情況,三元達亦未披露其大股東變更信息。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底,周世平持有三元達19.74%的股份。

壞賬、利潤、合規三座大山壓頂

自2014年初以來,紅嶺創投開展了大量的大額借款業務,並得到快速發展,其大單模式甚至為整個P2P行業所效仿。但正是大額借款,為該平臺帶來了極大的監管、壞賬壓力。

2014年8月以來,紅嶺創投就不斷爆發大額借款風險。2014年8月,紅嶺創投發布了一份借款逾期說明,4個項目借款本息1億元出現逾期,涉及投資4567人。2015年2月,紅嶺創投再度爆出7000萬元壞賬。2016年3月,周世平在一次演講時稱,有一筆貸款損失了1個多億,高管涉嫌職務犯罪。

根據紅嶺創投披露,2017年,其再次出現兩筆大額借款逾期。其中一筆是輝山乳業關聯公司擔保本金5000萬元,截至6月底逾期利息143.75萬元;大連機床股權質押本金1.5億元,逾期利息784萬元。

根據紅嶺創投股東大會數據,截至2016年底,對公項目逾期貸款余額較上年增長了12.19%。另外一份披露數據則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紅嶺創投的項目逾期率高達5.17%。2016年至今新增對公業務不良率為3.5%。

面對壞賬壓力,紅嶺創投在加快處理。在今年3月的股東大會上,周世平還稱,截至2016年12月底,已收回、盤活的不良資產就接近25億元,其中,現金回收8.08億元。今年一季度,該平臺將處置不良資產15億元以上,預計一年內可盤活的不良資產8個,總金額15億元

大量借款逾期、壞賬,對紅嶺創投形成巨大壓力。在上述帖文中,周世平也稱,網貸業務沒有利潤。紅嶺創投此前在中國互金信披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公司營業務收入2.15億元,但凈利潤虧損達1.83億元。

“如果不是逾期墊付,還是賺錢的。”上述投資人說,借款逾期後,該平臺向投資人進行了大量墊付。披露數據顯示,2015年,紅嶺創投實現凈利潤2977萬元,營業收入4.55億元。

但大單很快遭到監管禁止。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委下發網貸管理暫行辦法,限制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和所有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分別不得超過20萬元、100萬元,法人則分別為100萬元、500萬元,大額借款已經無法走通。

在此背景下,紅嶺創投開始尋求向監管標準靠攏。一方面,加快回收存量借款。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待收余額216.2億元,比年初增加18.11億元,增長9.19%。截至7月26日,紅嶺創投代收余額192.06億元,比去年底減少24億元。

另一方面,則在今年3月28日宣布停發大額借款。但船大難掉頭,根據紅嶺創投公開的年度報告,2013年累計成交51億元,當年新增26億元;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變成了1052億,全年新增905億。到了到7月27日,累計成交額已經達到2701億元,三年半時間成交量增加了2646億元,增長近53倍。

“大標平臺退出有眾多原因,監管限額政策是導火線,存量壓力、資產轉型挑戰與盈利困難是三座大山。”民投金服CEO陳明稱,平臺要持續運營,首先需要資產合規,要較好地應對逾期與壞賬,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大標平臺何去何從?

壞賬問題、利潤壓力、合規難題,是擺在幾乎所有網貸平臺面前的難題,大額借款平臺尤其如此。紅嶺創投宣布清盤網貸業務,也為其他類似平臺敲響了警鐘。

今年3月28日,宣布停止大額借款後,紅嶺創投成交額仍在快速增長,轉型實非易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其累計成交量達到2093.3億元。而到了2017年7月27日,其成交額已達到2701億元,今年不到7個月時間,成交額仍增長了600億元以上。

數據還顯示,今年6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2454.91億元,截至2017年6月底,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48245.23億元,去年同期歷史累計成交量為22075.06億元。與此對應,活躍借款人數為373.53萬人,6月人均借款金額約為65721.9元。

但業內人士認為,網貸向小額借款轉型並不容易。一方面,小額借款金額小,但業務成本高,成本收益難以匹配,如果批量開展業務,又需要具備線上技術能力,多數網貸平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此外,優質資產、借款質量始終是困擾網貸行業的大難題。

“目前,網貸在穿透式監管下進入關鍵整改時期,平臺面臨的合規壓力增大。“深圳某網貸平臺人士稱,此次紅嶺創投選擇急流勇退,公開宣布清盤是大標平臺良性退出的標誌性事件。

借款逾期、壞賬導致的虧損,始終是網貸行業面臨的難題,各平臺對此也諱莫如深。網貸之家創始人朱明春此前對第一財經稱,部分平臺雖然公開了逾期率,但其真實性難以判斷。如今,行業內甚至對逾期、壞賬持回避態度。

面對高運營成本、壞賬,盈利成為橫亙在網貸行業面前的大山。多家平臺此前在互金信披平臺的公開數據顯示,包括紅嶺創投在內,數家平臺2016年利潤虧損超過億元。

隨著監管日漸嚴厲,盈利困難,退出的網貸平臺越來越多。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2114家,相比5月底減少了34家。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50家,其中問題平臺5家、停業平臺39家、轉型平臺6家。截至2017年6月底,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3795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57

基金清盤那些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9/1155198.html

1_16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肖鴻月  每經編輯 江月

前些天,有投資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債券基金資產規模低於多少會退市?”,“債基低於5000萬會有清盤風險嗎?”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從國慶長假後,不斷傳來的基金清盤消息。

今天(10月19日),又有5只基金(A/C份額合並計算)發布清算報告——同屬一家公司的博時裕和純債債券、博時錦祿純債債券,同時發布宣布清盤;國泰創利債券、建信恒豐純債債券、德邦純債債券A/C也緊跟清盤步伐。

不難發現,從類型來看,這些清盤的基金都是清一色的債券型基金。在成立時間上,其中3只都是2016年11月成立的,其余2只則成立於更早時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這些基金的清算報告中發現,除個別基金外,都是因為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觸發了清盤條件。

隨著公募基金數量的不斷攀升,一度被行業“諱莫如深”的基金清盤也在逐漸常態化。

在此之前,10月已有多只基金發布清算報告或進入清算程序。其中,最“短命”的一只——海富通季季通利基金,成立於今年7月15日,10月13日即公告清盤,歷時不到3個月。基金公告顯示,這只短期理財債基系余額低於5000萬元且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暫停運作。而在成立時,該基金的有效認購戶數為4411戶,如今卻連200戶都沒有了。

與之相似的是,今年9月19日進入清算程序的德邦銳祺債券,今年6月21日基金合同才成立生效,也是歷時不到3個月。清盤緣由依然換湯不換藥——已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基金清盤的數字呈現陡然上升趨勢。據統計,今年7月、8月、9月份公告清盤或擬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分別達到13只、13只、11只,大幅超越上半年數量總和的20只。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已經在60只左右。

相對應的,從滬深兩市退市公告來看,今年以來,發布退市公告的上市公司在10家以內。從數值上看,今年來清盤的基金數量遠超退市個股,但需要一提的是,其中摻雜了股市退市機制不健全的因素。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在今年以來公告清盤的60只基金中,債券基金占據近五成。

有業內人士曾對記者指出,“債基清盤,主要還是因為委外資金一撤,規模就做不大,所以(基金公司)一般就選擇算了。”

不過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稱,“清盤潮已來。之前發得多,現在、未來將清得多。這是好事。”

對咱們普通投資者來說,在清盤基金越來越多的當下,也要提醒一下大家,要多多關註基金們季報、年報中的基金規模,看看是不是有清盤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4

“學術派”黃明研究量化7年終轉型,睿策投資老產品已全面清盤

睿策投資剛剛成為因改變投資策略而全面清盤的第一家私募。而這樣的清盤方式,也一定程度引發了外界的好奇——這清盤背後是否另有隱情?

“我們(4月)13號就跟渠道客戶發出了通知,13號之前我們的倉位就已經清零了。”4月25日下午,睿策投資掌門人黃明向第一財經發送了一份時間落款為4月13日的“產品清盤通知”。

“現由於睿策投資發展及投資策略轉型需要,公司未來將全面采取量化對沖投資策略,而現有產品的投資範圍與設置結構已無法滿足未來量化對沖策略的投資運作需求,根據公司投資管理模式調整,睿策產品擬於近期進行產品終止操作。”在這份通知中,睿策投資稱將對現有基金產品進行清算操作,與此同時,也將分期分批向投資人介紹公司的量化產品。

“我們並非不看好市場,清盤大概也用了幾個月時間。”當記者追問背後是否另有原因,黃明稱,實際上睿策投資早有量化團隊,從2011年就開始研究量化對沖,七年的研究後終於決定改變策略。

“六七年了,終於到了我們覺得比較成熟的時機,對它(量化)有了信心,就決定全面用量化來做。”在黃明看來,和公司以往的策略相比,量化能夠更為穩健地管理客戶資金。

來自第三方平臺的數據顯示,睿策投資規模約在60億上下,這樣規模的私募突然全面調轉方向無疑將面臨從頭開始的挑戰。量化的規模不會以前那麽大,肯定是再從小做起,但關鍵在於我們認為有了更好的策略,應該對客戶負責。”黃明如是稱。

睿策投資的轉讓實際上和黃明的追求穩健的個人風格頗有關系。作為睿策投資董事長、創始合夥人、投資總監的黃明研究出身,被業認為是行業中“學術派”代表人物,亦是行為金融學的擁躉。公開資料顯示,黃明曾在斯坦福大、芝加哥大學商、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等多個大學任教授等職,在行為金融學、金融衍生產品、中國上市公司研究、構建量化投資體系方面有極深的造詣。2010年後,黃明將行為金融學引入中國,並成立了睿策投資。

“搞研究出身,他要怎麽改革,也並不奇怪。”接近睿策投資的私募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睿策投資過往一直較為穩健,黃明個人對控制規模一直較為堅持,記者了解到,過去幾年曾階段性關閉融資,控制規模,黃明在客戶之中擁也有良好的口碑。

“清盤我們之前就知道了,從存續客戶的反饋來看目前也沒有太大異議。”在該人士看來,沒有虧損的情況下退出,對睿策投資的客戶而言影響並不太大,可以選擇繼續追隨黃明,或者購買其他私募產品。

基金業協會的信息顯示,睿策投資成立於2010年9月,註冊資本1000萬,除黃明外,核心人物還有張戟、張宇、徐冰等。這些人之中,張宇任量化投資部經理,其曾在美國量化對沖基金 Kailash Capital, Cayuga Fund、浦銀安盛基金從事量化投資研究,擅長量化模型與策略、基金專屬阿爾法選股模型和基於市場微觀結構的交易模型。

睿策投資目前備案產品共20只,值得註意的是在格上理財統計的3月份北京地區私募機構業績表現中,睿策投資的睿策一期收益率1.31%,排在洪道投資、星石投資之後,名列第三。數據顯示,睿策一期成立於2011年1月,總收益率218.02%,是睿策投資到目前總收益最高的一只產品。

“穩健”是外界對黃明及睿策投資最大的評價,突然之間轉型量化,在黃明看來就是為了更專於穩健,但突然全面轉型是否又真到了黃明所說的“成熟時機”?

過去的2017年對於主量化對沖策略的的私募而言並不好過,個別量化私募甚至規模被腰斬。第三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存量的的163只主動量化基金,合計總規模為734.79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減少了44.01億元。其中,2017年前成立的量化基金共76只,當年規模縮減超過四分之一。

不過,此前就有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經歷小年之後,今年量化私募的形勢有所好轉。“不只是我們,一季度整個量化策略的私募收益都有明顯好轉。”

上海富善投資的投資總監林成棟4月上旬接受媒體采訪曾表示,在今年一季度主要股指跌宕起伏、個股風格輪換不定的市況中,公司的量化選股產品均取得正回報,產品表現明顯優於各大權重指數。此外,對沖策略產品整體運行穩健,最大階段性凈值回撤表現相對較好,阿爾法策略產品的整體表現也明顯優於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21

破產/清盤專區

1 : GS(14)@2010-06-29 23:50:2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630736_C.pdf

59
2 : GS(14)@2010-07-01 20:44:5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00630050_C.pdf
3 : GS(14)@2010-07-08 08:11:3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07617_C.pdf
87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07619_C.pdf
870
4 : GS(14)@2010-07-08 23:43:2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08311_C.PDF
5 : Wilbur(1931)@2010-07-08 23:54:27

3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707/LTN20100707617_C.pdf
87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07619_C.pdf
870


上午買入,

下午停牌,

一晃眼就差唔多兩年,

已作TOTAL LOSS准備,唉... smiley
6 : GS(14)@2010-07-17 14:58: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16359_C.pdf
7 : GS(14)@2010-07-28 00:26:3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00727076_C.pdf
8 : GS(14)@2010-07-31 00:36:3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00729108_C.pdf
9 : GS(14)@2010-08-31 22:58:5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31769_C.pdf
10 : BB100(1331)@2010-09-01 19:17:29

湯兄、有沒有8109 的專貼??
重組後,今日有異動
我發現此股股數得億八股左右。
重組後股數集中,即以$1.2 配25%股比獨立投資者(相信是自己人)
到目前為止新主未有注入新慨念,可能有一段炒作。
湯兄有可看法???
11 : GS(14)@2010-09-01 21:18:24

10樓提及
湯兄、有沒有8109 的專貼??
重組後,今日有異動
我發現此股股數得億八股左右。
重組後股數集中,即以$1.2 配25%股比獨立投資者(相信是自己人)
到目前為止新主未有注入新慨念,可能有一段炒作。
湯兄有可看法???

暫時沒有。
這隻股的確貨疏,救完又好集中,但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100630050_C.pdf
根據認購協議,緊隨推行首階段股本重組後,投資者將以認購價每股經調整股份0.0058港元認購及本公司將予發行8,316,000,000股面值為8,316,000港元之經調整股份(相當於完成次階段股本重組後之166,320,000股新股份),佔本公司於緊隨完成事項後經擴大股本總額約94.5%。

成本是0.0059 x 50 = 29.5仙,認購的資金只需4,906.44萬元。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10&sc=8109&src=MAIN〈=ZH

今次減持了39,262,560股,每股1.2元,套現4,711.51萬。

現時他手上的股票可是零成本,就算有甚麼異動也不應該購買,因為風險太大了。

買這些股前,請你由上市的文件一份一份讀吧,不然很容易中招。
12 : GS(14)@2010-09-02 22:23:2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009021145_C.pdf
13 : GS(14)@2010-09-04 16:53:1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30875_C.pdf
14 : GS(14)@2010-09-23 13:42:2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92229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945

清盤

1 : GS(14)@2010-10-02 13:26:08

2010-10-2 CW
眉頭猛皺

鄧露娜(人稱娜姐):TLNCoLtd及隆德企業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營運總監

土生土長香港人,是香港會計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英國及香港公司秘書,曾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任職十年。



姊妹們日花成個鐘頭畫眉畫嘴不嫌麻煩,聽到要自己處理掉一間已完成歷史任務的香港有限公司,卻就眉頭皺!

要處理掉一間香港有限公司,不等於清盤(liquidation),看來是大家誤會了,不是隨便豬貓狗公司沒用了,就去搞清盤。清盤是個法律程序,一般是公司資不抵債,即是有債主,而公司無法償還,為了公平起見,要找個專人(即清盤官liquidator)到公司,按公司法,把餘下資產分配給債主給相關利益者。如果公司沒負債,其實不用走清盤這條路。

由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已停止運作而有償債能力的私人公司,可根據《公司條例》(第32章)第291AA條,申請撤銷註冊(strike off)。但是,該申請必須附有稅務局根據《稅務條例》(第112章)第88B條發出的不反對通知書。

撤銷註冊的申請,應由公司、公司的董事或成員作出。在撤銷該公司的註冊時,公司註冊處處長會向申請人發出撤銷註冊通知書。公司一旦解散,其解散前擁有的一切財產(包括銀行戶口結餘),即當作無主財物,並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有。在提出申請之前,公司應該就其財產的處置事宜,徵詢其律師或其他專業顧問的意見,確保在撤銷註冊前,妥善處置所擁有的一切財產。

以上是官方網上的解說,簡單點說,不要一間香港私人有限公司,其實非常簡單。首先,要清理好資產負債表,將負債還掉,資產分配掉,然後放下,等三個月不運作,就合資格成為「不營運私人公司」。

接覑,董事及股東開個會,通過將公司撤銷,去香港稅務局填張IR表格1263號,交上二百七十元,按稅務條例88B,申請個不反對撤銷通知書(no objection notice),拿覑稅局的不反對通知書,再去公司註冊處,按公司法299AA條,填張DR1表,即不營運私人公司撤銷註冊申請書,交上四百二十元,等公司註冊批准,並「賣gazette」公告,又等三個月,若無人去公司註冊反對有關公司撤銷註冊,有關公司便塵緣已了,完成解散dissolved。

這樣簡單仍然眉頭皺?那麼不如不畫眉三個月,省下來的眉筆錢,應該夠請個小會計師,幫忙解決問題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77

裕記被申請清盤

1 : GS(14)@2010-11-28 10:51: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 ... 645&art_id=14706762

【本報訊】以售賣廉價貨為主、深受家庭主婦歡迎的連鎖雜貨店裕記,昨被飲品經銷商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清盤,案件排期明年 2月 2日提訊。事件是因拖欠貨款而引起,但經銷商負責人拒絕透露金額。

清盤呈請人葵康(香港)有限公司,要求將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清盤。葵康是汽水及啤酒等飲品的經銷商,其負責人回應查詢時表示,不方便透露申請詳情,因為「要畀時間人哋(裕記)做嘢」。他承認事件涉及拖欠貨款,希望裕記盡快清繳欠款;裕記則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走鬼檔變大型連鎖店
根據裕記的公司網頁,集團旗下除了裕記食品批發外,也包括裕記貿易、品記服務、小魚兒有限公司、喜相逢飲食集團有限公司、裕記超級廣場有限公司及莊口(香港)有限公司。
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裕記食品批發的董事兼股東為創辦人余木城及妻子韓麗芳,兩人各持有一股;大股東則為裕記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迅速崛起的裕記, 20年來由賣花生糖的「走鬼檔」,漸漸擴展為擁有 70多間分店、員工近 1,000人的大型連鎖雜貨店。老闆余木城原是的士司機, 89年變賣的士,以不足 5萬元購入一輛小型貨車,與妻子韓麗芳開檔賣花生糖,之後轉賣水果,再陸續加入其他貨品。
90年,余氏夫婦在元朗租了一個 200至 300平方呎的店舖賣水果,並改名為裕記。為了促銷,余太每日會在下班時間將水果搬到附近行人天橋大平賣,以免水果變壞。當時有不少食品供應商向士多推銷產品,裕記也開始入貨,漸漸轉型為士多。

擬擴充至 100間分店
其後裕記開始兼營批發生意,貨品種類包括水果、蔬菜、海味及雜貨。在薄利多銷下,裕記 05年的營業額高達 5.8億元;未來三年預計擴充至 100間分店。
案件編號: HCCW476/10
2 : GS(14)@2010-11-28 22:28:54

2010-11-27 HT
欠康師傅貨款 裕記被申清盤   

  全港有逾70間分店的裕記食品,以售廉價貨招徠,吸引不少基層巿民光顧。裕記食品卻疑訂購康師傅(00322)飲品後未有清還貨款,日前遭代理康師傅飲品的公司呈請清盤。

  代理公司發言人透露涉及貨款不多於100萬元,遭呈請清盤的裕記食品則截稿前未回覆。

涉款少於百萬 代理呈請

  遭呈請清盤的為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呈請人為葵康(香港)有限公司。

  葵康發言人林先生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公司主要代理康師傅飲品,包括啤酒及汽水,裕記一向為長期客戶,今次因裕記訂購飲品後一直未清還貨款,因而提出呈請,涉及款項不多於100萬元。

  至於訂購飲品的數目及欠款時間,林先生指不便透露,他只稱欠款已不是短時間,否則不會選擇這一步。


  本報昨曾致電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查詢,惟截稿前未收到回覆。

遲找數常見 清還不追究

  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理事長李廣林指,食品行業買貨慣常遲找數,以便有流動資金周轉。他坦言即使大型連鎖超市,都不按數期找數。他表示有供應商或因被拖數,會以呈請清盤迫對方找數,只要對方清還欠款便沒事,除非是無能力還款,否則不會輕易被清盤。

  資料顯示,裕記1990年創立,由於所售貨品的價格以低於市價見稱,一直吸引不少基層幫襯,店舖選址以街市及屋邨商場為主。首間店舖位於屯門的工業邨,屬小型士多,以售賣零食及飲品為主,後來業務不斷擴充,分店愈開愈多,據其網頁,目前港九新界共有72間分店,聘請員工近千人。

  裕記更在將軍澳開設超級市場,不單售賣零食、飲品、罐頭及乾貨食品,更有海味、生果、蔬菜、日用品及冷凍食品等,並推出自家品牌的海味。

  另外,07年裕記食品批發公司曾因違反《僱傭條例》,未在工資期屆滿後7天內支付工資予3名僱員,遭法庭罰款5.5萬元。08年亦因沒為兩名僱員供強積金,被罰款3.45萬元。

  入稟狀編號:HCCW 476/10。
3 : GS(14)@2010-11-28 22:32:14

2001-6-13 經濟一週
裕記批發 廉價制敵藉增加分店薄利多銷   

由一個只有百呎的辦館,賣雜貨賣到開設58間門市、街頭巷尾的主婦都認識的「裕記」食品批發,近兩年發展特別凌厲。裕記向來以「賣平貨」在市場上獨領風騷,又自設運輸車隊,以及往世界各地搜羅平貨的採購組,以年開10多間分店的優勢,終達到薄利多銷的營商目標,觀其營運模式漸具大企業式的系統化,實不難與本地大型連鎖超市抗衡。

「於 90年時我倆夫婦合共投資2萬多元,在屯門開辦館,只有百多呎的地方,甚麼裝修都無,自己校好風扇、水、電錶,兩公婆就拍檔做起生意來,邊賣水果,邊做批發,形式就像雜貨舖,光顧的人都是街坊。那舖位人流好旺,只要貨賣得便宜,便做得下去。兩年後,我在同區內試開分店,兩人辛苦些尚可維持得住;再守業4 年,在市區開分店,開始要請人落舖幫手。自此,分店愈開愈多……」余韓麗芳(以下簡稱余太)萬料不到10多年後的今天,一間只賣雜貨的小辦館,竟成為今日裕記的發展的重要基石,亦成為本港各大、小型連鎖超市的棘手勁敵。

平未必差 薄利多銷

余太謙稱裕記無甚經營竅門,亦非「有企圖下的成果」。不過,她強調裕記能連開58間分店,可能跟早年做辦館的經驗,及公司一開始便清晰釐定走街坊路線、以平取勝的經營策略有關。

為了「不受人氣及突破貨源限制」,余太想出到外地入貨的辦法,一來免被中介人「截糊」,亦找到一些在外地風行卻未在港推出過的新貨種,以刺激營業額,例如泰國的爽口豬肉乾、印尼的即食麵及龍蝦片等。因為少了限制,裕記現時所售的貨品種類共有數千種,每月皆有新貨推出市場。

余太補充其採購心得說︰「通常我們會少量入貨,讓新貨種廣為市場接受,才大量發售;曾試過賣些在外地受歡迎的零食,但香港市場不接受,惟有全部棄掉,自此,採購組會先帶些『辦』返港,成班同事邊試食邊討論,要全部人都說好才入貨,採購變得比以前謹慎了。」除外,裕記轄下的貨品及一些「即日清、不留過夜」的蔬果類,亦依靠一早便自設的運輸車隊,負責每日貨運,不單可節省成本,亦有助提高運送貨物到門市的效率。

自行包裝 發展品牌

由於裕記採購組從外地採購返港的零食,全屬「一籮籮」,毫無包裝可言,於是,余太靈機一觸,生起搞自家品牌的念頭。「我們聘請了一批家庭主婦,專責在廠房內做包裝,用印上裕記字眼的透明塑膠袋或標籤,作獨立包裝,方便想試又不欲買太多的客人。」裕記現時所售的貨品中,10%是家庭日用品,其餘全屬食品。食品中又有近40%乃自行包裝,對提高裕記的形象及宣傳推廣有一定的幫助。

「以前我們為了控制成本,令售價可定得更低,搞到無多餘錢做廣告宣傳,現在有自家品牌的零食在市場上推出,亦算是宣傳免費。」最近,剛連開10間分店的裕記為「乘勝追擊」,花了10多萬元在本地一份高銷量的日報賣了兩大版的開張廣告。

相對昔日的「只為生活」而經營的目的,現在裕記擁有全職及兼職員工近1,200名,規模可媲美一間中型企業,亦講求經營技巧及內部管理。余太坦言,裕記由最初經營到現在,遇到的困難不外乎是一般零售行業所遇上的,如「入錯貨」、「開分店的資金周轉不夠」及「找新貨源」等。「但令我頭痛的不是門市經營,反而是如何管成千人,內部行政怎決策等。」余太笑說,以前她經常落門市巡舖,以為只要知道員工做甚麼、當日的營業額便可,直至其行政決策範圍愈來愈大,員工數目愈來愈多,她不得不報名修讀坊間的管理課程,以補不足。

修讀課程 加強管理

「很後期才從理論上學到如何有系統地管理公司內部業務。例如,推行管理五常法,為所有員工提供制服、提高公司的員工的零售技巧及歸屬感;又跟不同職級的同事定期舉行會議,加強公司上、下溝通,為他們、亦為自己釐定清晰的工作目標。為方便理貨及準確落單,我們亦採用電腦整理資料。唯一不足是,公司尚未為前線員工提供在職培訓,希望稍後可加入。」在余太而言,裕記日後可否上市雖屬未知之數,但要在市場上繼續站穩腳,除了獨有的市場招數外,執行日常決策的管理層亦需自強不息,故經營舊式生意引入新派企管概念,算是無可避免的。

裕記小檔案

創辦年份 ︰1990年

公司負責人︰余韓麗芳及其丈夫

公司人數 ︰近1,200人(全職加兼職)

分店數目 ︰58間

經營性質 ︰由最初在屯門開設一間百呎辦館,專售以街坊客為主的平價蔬果及雜貨批發,到目前分店拓至58間的「摩登雜貨舖」,聘全職及兼職員工過千名,設有龐大的運輸車隊及數萬呎貨倉。門市除售賣蔬果及家庭日用品之外,主力售賣各地零食。所售貨品大部分由原產地直接採購,商品種類有數千,其中約40%乃自行包裝,成自家品牌後再推出市場發售。門市面積則由最小的100呎,到最大的4,000呎,每店每月的營業額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裕記由家庭式轉入企業型管理特色

(1) 內部規劃及行政系統化,例如:成立採購部門、定期開會檢討。

(2) 資金運轉充足,例如:作好預算於何時開分店、開多少間及每間投資額多少等。

(3) 節省大量賣廣告的費用,直接調低貨物售價「吸客」。

(4) 在人流稠密之地區開門市,貨物定價低於一般超市10%左右,實行薄利多銷。

(5) 建立自行採購體制及運輸車隊,合乎成本效益,避免來價或貨源遭本地供應商操控。

(6) 將大部分採購回來的貨品重新作獨立包裝,打正自家品牌的旗號推出市場,以適應個別零售的需要及增加商品競爭性。

(7) 採購時以少量入貨為原則,待試出市場虛實反應後再大量推銷,有利穩定營業額及控制倉存流量。

(8) 引入現代管理學行政技巧,如五常法等。

不肯露面的老闆

「我出鏡會惹來子女不喜歡,為了子女不被人指指點點,你要答應不影相,我才肯跟你做訪問。」身為4個子女之母的余韓麗芳,身材矮小,短卷髮,衣著樸素,打扮跟在街上擦肩而過的家庭主婦般,一點也不起眼。記者問甚麼她便答甚麼,訪問途中一直笑容滿面,唯獨不願出鏡,只肯讓我們拍她的辦公室、貨倉、得意的磁石公仔收藏品、佛像,還有四處張貼的勵志標語。其中一句寫著︰「市場的真諦是,你不革自己的命,自然有人會來革你的命。」
4 : GS(14)@2010-11-28 22:33:28

2006-6-28 AD
投資逾4800萬已購11舖 裕記積極買舖自用   

【本報訊】以平價招徠,經營蔬果、雜貨的裕記食品批發,開業16年擴展迅速,現時全港有68間分店。以往裕記一直租舖經營,但自00年開始,積極買入舖位自用,現已持有 11個舖位,投資逾4800萬。最新買入的是位於荃灣楊屋道65號地舖,面積1200呎連相同大小的閣樓,上月以950萬購置。

裕記集團董事余韓麗芳表示,買舖比租舖化算得多。「買舖長遠來說更化算,因為供舖的利息支出、雜項等,我心裏有數,比租金容易控制得多。」她表示經營雜貨店不需要用一線靚舖,她主攻價錢合理的二、三線舖位,加上雜貨店面積彈性很大,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只要地區合適、價錢合理,就會考慮買入。她表示,看好新界區的發展前景,現正積極在這區物色合適舖位。

無意炒賣不會轉租

近年興起投資商舖,一買一賣動輒賺幾千萬。余韓麗芳坦言,舖位全都買來自用,不打算以炒賣方式賺錢,亦不會轉租。她透露,有人開價過千萬,想買下他們位於大埔廣場的舖位,雖然比00年買入價741萬高出近40%,但她仍無意出售。裕記一向標榜價廉物美,以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賺錢,現時與超市競爭激烈,更要好好控制成本,因此在租金方面有非常嚴格的控制。「有些業主續租時,加租超過50%,我們根本無法經營,寧願另覓地方。」余韓麗芳表示,租金不可以超過營業額的20%,她會嚴守防線。現時,裕記每月的租金支出約220萬。

承包經營茵怡街市

另外,裕記剛以承包方式取得將軍澳茵怡街市經營權,面積約1萬呎,月租10多萬,租期3年。裕記投資200萬重新裝修,一半地方自行經營,其餘將劃分為10個舖位,分租予其他商戶,預計下月底開業。


薄利多銷每年生意5.8億   

裕記創辦人余木城,本為的士司機,90年厭倦司機生涯,賣掉的士,購入一架小型貨車,轉行賣花生糖,後見天氣炎熱不宜賣花生糖,轉賣水果。經營數月後,見元朗一商舖租金便宜,租下開了第一間裕記,初時只賣水果,後不斷加添新的貨品,演變成今日以基層市民為目標顧客的雜貨店。

現時裕記共有68間分店,遍布港、九及新界,員工超過800人。儘管裕記只做主婦及老人家生意,交易每每為10元8塊,只能賺蠅頭小利,其實裕記05年的營業額高達5.8億元,毛利率約20%,比不少有規模的大公司賺得更多。

盼3年內擴至百店

集團更希望,3年內可擴展至100間分店。最近,裕記更開始涉足街市承包,亦有北上神州的計劃。
5 : GS(14)@2010-11-28 22:33:57

2006-6-28 MP
已斥資3878萬購入10舖 裕記續買舖擴充   

【明報記者鄧雅各報道】以連鎖店方式專營低價食品銷售、自詡銷售價格「天下無敵」的裕記,目前擁有68間分店,當中包括在2000年起已斥資3878萬元購入的10間自置舖位,成為二線舖的買家生力軍。另外,裕記最近首次以承包方式租下房協旗下將軍澳茵怡花園的街巿,其中逾五成樓面將轉租給其他零售商戶。

3 年內望擁 100 間分店

裕記提供資料顯示,已購入的10間舖位,分佈於港、九和新界區,面積由400多至3100多方呎不等。

裕記董事、公司創辦人余木城妻子余韓麗芳表示,將會繼續自置合適地點的舖位經營,期望未來3年內可擁有合共100間分店。

余表示,該公司日前和房協簽訂3年租約,以承包方式租下將軍澳茵怡花園其中總樓面1萬多方呎的街巿,月租10多萬元,另花費200萬元裝修,其中逾五成樓面會轉租給其他零售商戶,並已租出逾七成,預計可提供合理利潤,下月底便可開業。

余韓麗芳說,裕記自從開業以來,每年的營業額都有增長,其中03年至05年的3年期間,平均每年都錄得逾5億元營業額,例如05年的營業額為5.8億元,較04年的5.6億元增長3.57%,毛利率則平均每年維持20%左右。裕記目前有68間分店,平均每年租金支出佔營業額約20%。

曾有計劃申請上市

她表示,裕記早前曾經有計劃申請上巿,但於現階段上巿條件仍未夠理想。但她強調,裕記不會改變一向的經營模式。
6 : GS(14)@2010-11-28 22:34:57

2006-8-25 MP
裕記由走鬼檔變6 億元生意   

連鎖雜貨店「裕記」近年在港迅速崛起,其經營的「民生生意」每單交易不過數元至廿多元,但薄利多銷下,去年生意額已達5.8億元。16年前,裕記老闆余氏夫婦用不足5萬元的資金,購買小型貨車販賣東西,他們只有小學及中學程度,沒有讀過工商管理課程,亦不懂變魔術,今天的成功是「邊做、邊學、邊改」實幹出來的成果。太太余韓麗芳說:「現在離成功,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撰文:胡幗詠

攝影:曾國宗、董玉金

裕記創辦人余木城作風低調,一切與傳媒相關的採訪活動,都由其擔任裕記董事的太太余韓麗芳代勞。

裕記的故事,打從余木城於1989年變賣的士,並扣除有關贖款後,以不足5萬元購入一輛小型貨車經營「走鬼」生意開始;由最初賣花生糖改為賣水果,後來陸續加入其他貨品。

大平賣也不售隔夜水果

現時裕記出售的貨品包括水果、蔬菜、海味、雜貨等,各類貨品收入平均,貨品中以水果和蔬菜較有優勢。余太說,蔬果是裕記的強項,除售價較廉宜外,亦夠新鮮,因此能吸引家庭主婦客群。

「熟客都知道裕記不會賣過夜水果。」余太稱,葡萄、士多啤利和藍莓一類易變壞水果,到下班時間便會進行清貨大平賣,不會留過夜,只有橙和西瓜一類較耐放的水果,才會留過夜。

「易壞的水果不過夜」是裕記由開業第一日至今的作風。余太笑言,有些相熟的晨運客及家庭主婦會在裕記開舖前,於大門口守候,希望店舖開閘時第一時間內進,選購最靚的蔬果。裕記大多數店舖在早上7時已開門。

供應商逼提價 寧斷絕關係

只要每天的入貨量與銷貨量配合,便可避免積存大量賣剩的水果於店舖。余太說,丈夫每天會到果欄入貨,憑着經驗因應每天來貨的種類和品質,決定入貨的品種和數量。現在裕記的經營已見規模,余木城不用再於凌晨1至2時跑到果欄,逐箱水果打開看,即時入貨,而是每天早上8至9時到果欄向洋行預購翌日的水果。

除品質之外,在定價策略上,余太坦言,貨品定價會比市場低1至2毫,做到薄利多銷。薄利多銷的關鍵是除做零售外,並兼做批發,令入貨量增多,便可向供應商取得較廉宜的入貨價。不過,有些同時供貨給超級市場的裕記供應商,在超市施壓下,會要求裕記提高貨價。現時,裕記與此類供應商已停止合作,遇有顧客要購買停止供應的貨品,余太說:「會教客人到超市去買。」

全港擁68 家分店 計劃上市

她指出,裕記的定位與超市不同,裕記售賣的貨品較切合家庭主婦需要,主要是蔬果和雜貨,雖然超市亦有售賣此類貨品,但多而不精,因為超市走大眾化路線,貨品種類多元化。裕記在港經營16年,初期只在新界經營,迄今全港共有68家分店,業務的轉捩點是衝出新界、進駐九龍和港島:1995年進駐九龍鳳凰新邨環鳳街,是九龍區首間店、全港第7間店;2000年進駐港島西營盤,是港島區首間店,全港第16間店。

不過,余太說,數年前因雄心太大而擴充過急,2至3個月內開設10至20間分店,由於經驗不足,在人手及管理方面未能配合,結果出現很多問題,亦幹得很辛苦,「唯有一邊做,一邊修正,從中學習」。汲取該次教訓後,裕記日後開分店會循序漸進,不會操之過急。

裕記去年營業額5.8億元,2004年為5.6億元。裕記有計劃申請上市,但未有時間表。


的士司機亂打亂撞做出大生意   

余韓麗芳在訪問中兩次提到:「這盤生意是亂打亂撞做出來的。」

余太說,丈夫余木城當了8至9年的士司機,在1989年賣掉的士,因興趣而搞小生意,扣除贖車和贖會費後,用餘下不足5萬元買了一輛小型貨車。當時,商販們流行駕駛小型貨車在人流聚集的地方賣東西。

擺賣水果 曾被小販隊捉

家住屯門的余木城,當時會駕車在屯門及元朗區賣花生糖,後來改賣水果,因為花生糖只適合在秋涼天氣售賣,在夏天很易融掉,而水果一年四季也適合每個家庭需要。不過,當時市政局(1999年12月2日立法會通過取消)時常派員捉拿小型貨車商販,商販經常要「走鬼」,余木城亦曾被捉拿。為免過着提心吊膽的「走鬼」日子,大半年後,余氏夫婦在元朗朗屏邨租了一間凋空3年、附近沒有人流的店舖賣水果,面積只200至300平方呎,月租也要6000元。店舖在 1990年5月開業,取名「裕記」。為解決裕記沒有人流問題,余太在下班時間將水果搬到附近的行人天橋,以清貨大平賣出售,以免水果在天熱時變壞。天橋擺賣維持了約半年。當時,不時有食品供應商的推銷員在附近的士多推銷產品,他們亦順道向裕記推銷。結果,裕記亦嘗試兼賣汽水、鹽和雞蛋,由水果店變為士多。後來,裕記附近開設補習社,區內母親帶小孩到補習社之後,會順道到裕記買東西,而在補習社補習的小孩,亦因裕記的雪糕售價較便宜而光顧。

苦幹大半年後,裕記生意漸見起色,余氏夫婦開始賺得「一份人工」。開業1年後,裕記開始兼營批發生意,發展到現時的規模。
7 : pcp7838(1616)@2010-11-29 10:55:15

依家先知裕記唔係惠康既變身,唔知點解我之前聽人講裕記係惠康既分身.
8 : GS(14)@2010-11-29 22:55:52

裕記其實被佳寶壓到暈
9 : 亞力士(1473)@2010-11-29 23:25:54

佳宝好多古靈精怪野賣。原條急凍牛脷,唔出名既大陸貨等。
10 : GS(14)@2010-11-29 23:31:35

9樓提及
佳宝好多古靈精怪野賣。原條急凍牛脷,唔出名既大陸貨等


for example?
11 : GS(14)@2010-12-27 17:04:2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601
八方債主臨門裕記乾塘
12 : GS(14)@2011-01-08 12:55:02

2010-1-8 MP
裕記債台高築 被追逾200萬   

【明報專訊】以「裕記價格,天下無敵」為口號的小型超市裕記,最近傳出債台高築的消息,更被申請清盤,不少供應商或業主均入稟向裕記追數或追租,連同昨日兩宗入稟,裕記由2009 年至今已累計被追討至少233 萬元。

裕記的網頁顯示,公司成立於1990 年,由小型士多發展至連鎖店,分店達70 多間。裕記食品批發由余木城及韓麗芳夫婦任公司董事,兩人名下還有多間以裕記為名的有限公司,包括裕記集團、裕記貿易等。

兩公司入稟追舖租貨款

昨日入稟的兩宗案件,原訴分別為順志發展有限公司及宇發有限公司。前者指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自去年11 月起,拖欠元朗安寧路分店的舖租及管理費等,合共13.74 萬元,業主追租之餘並要求裕記將分店交吉。昨日記者致電該分店,無人接聽電話。宇發則指裕記貿易有限公司拖欠貨款139.1 萬元,但未有透露拖欠多久,也沒有說明貨物性質,只表示裕記食品批發曾交出一張122.1 萬元支票找數,惟支票無法兌現。

本報昨日翻查裕記自2009 年被入稟的紀錄,發現裕記食品批發至少身繫14 宗官司,包括拖欠服務費、貨款及租務糾紛等,就連小額錢債審裁處亦見其蹤影。雖然無從得知各案件的進度,但有銀碼紀錄的追討已達233 萬元。去年11 月,代理康師傅品牌的公司更呈請要求裕記清盤,公司負責人指裕記拖數不多於百萬元,案件本定於下月2 日提堂,惟翻查法庭資料,該聆訊日期已撤銷。【入稟編號:HCA23 &26/11】
13 : GS(14)@2011-01-08 12:55:31

2011-1-8 HT

裕記被追150萬租金貨款   

  【本報訊】早前疑欠貨款而遭呈請清盤的裕記食品,日前再遭豆豉鯪魚、米粉供應商及業主入稟追討欠租及貨款共150多萬元,裕記發言人表示已繳付部分租金,並強調裕記無財政困難及不會結業。

裕記:已繳部分租金 不會結業

  追討欠租的原告人為順志發展有限公司,入稟狀指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向原告人以月租4.28萬租賃元朗安寧路分店的店舖,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欠租3個月,連差餉以及管理費用共13.74萬元,遂入稟追討欠款或者交出物業。

  另一名原告人宇發有限公司,則入稟指裕記貿易有限公司及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拖欠貨款139萬多元,並指裕記曾交出122萬元金額的支票並不兌現,要求作出賠償。

  據了解,宇發主要向裕記供應豆豉鯪魚及米粉,追討貨款是去年5月至9月的定單。

  裕記食品發言人馮小姐表示,已繳付部分租金,可能時間問題業主仍未收到款項,被追討貨款一事則仍未收到入稟狀。

  至於早前遭康師傅代理商呈請清盤一事,馮小姐表示已解決欠款事宜,她強調裕記並無財政問題,亦不會結業。

  入稟狀編號:HCA 23&26/11。
14 : GS(14)@2011-01-12 22:22: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860598

案件速遞
裕記又遭米商申請清盤
2011年01月12日


【本報訊】早前因拖欠貨款而遭申請清盤的裕記食品批發有限公司,昨日再被米商入稟高等法院申請清盤。案件排期在 3月 16日審理。
清盤呈請人迅科米業有限公司,經營泰國香米批發,擁有自家品牌,亦是代理。去年 11月,裕記已因拖欠飲品,經銷商貨款而被申請清盤,後再被業主及供應商入稟追債 150萬元。裕記去年底曾在報章刊登聲明,指坊間出現對裕記不利傳聞,聲明澄清只屬與供應商的誤會,已解決問題。
案件編號: HCCW12/11
15 : Wilbur(1931)@2011-01-12 22:58:15

唔好執呀!

佢執左,佳宝即刻打橫行,

我再冇平餸買...smiley
16 : GS(14)@2011-01-13 21:15:49

應該唔會執
17 : GS(14)@2011-04-23 10:16: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187950
裕記創辦人 遭入稟追討 675萬貨款
2011年04月21日

【本報訊】連鎖食品批發公司裕記,被蔬果供應商指控開出 300萬元空頭支票,並拖欠 675萬元貨款,昨遭入稟高等法院追究。

曾承諾不會拖欠貨款
原告天成欄昨在入稟狀指, 06年開始與被告裕記集團有限公司有生意來往。被告董事余木城曾帶原告的代表參觀其屯門總部,承諾不會拖欠貨款,又指被告旗下有多個物業,亦準備申請上巿,着原告不用擔心。原告於是給予被告 30天的賒賬期,其後延長至 50天。
但被告於 09年 9月開始經常遲找數。而去年 9月至 11月期間,原告向被告供應合共 717萬元貨品,被告曾開出多張合共 300萬元支票,但全部彈票。原告指去年底或今年初開始,已無法聯絡余木城,後來被告只支付了 42萬元貨款,尚欠 675萬元。
案件編號: HCA696/11
18 : 龍生(798)@2011-04-24 00:26:53

為何唔會執? 己被人申請清盤, 短期流動資金不足, 錢拿不出來, 被人清盤...
19 : GS(14)@2011-04-24 21:17:07

18樓提及
為何唔會執? 己被人申請清盤, 短期流動資金不足, 錢拿不出來, 被人清盤...


有物業可賣
20 : 龍生(798)@2011-04-24 23:10:42

啊. 原來仲有此一著...但規模該會大大縮少了吧
21 : GS(14)@2011-04-25 15:04:12

20樓提及
啊. 原來仲有此一著...但規模該會大大縮少了吧


Yep... the cash flow of this kind of business relys on the AR and AP gap... If the business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the gap is also small
22 : GS(14)@2011-05-07 11:55: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233527

裕記涉開 220萬空頭支票
2011年05月07日
23 : 龍生(798)@2011-05-07 16:47:30

兵敗如山倒, 殘存亦沒路....
24 : 龍生(798)@2011-05-07 16:47:30

兵敗如山倒, 殘存亦沒路....
25 : GS(14)@2011-07-30 13:03:29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3943
其實裕記係度搞乜?
26 : 200(9285)@2011-07-31 23:18:59

25樓提及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3943
其實裕記係度搞乜?


兩個字結論{等死] ‧
27 : GS(14)@2011-08-01 20:53:55

26樓提及
25樓提及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t=63943
其實裕記係度搞乜?


兩個字結論{等死] ‧


愈做愈縮無辦法
28 : 200(9285)@2011-08-01 20:55:09

佳寶就越做越旺‧
29 : GS(14)@2011-08-01 20:59:44

28樓提及
佳寶就越做越旺‧


是囉,多野賣嘛,是良性循環。

做零售其實都是拿供應商的錢去做大
30 : pcp7838(1616)@2011-08-04 14:14:29

佳寶真的經營較佳,較懂掌握顧客心理.

做生意,競爭大的行業,真的會此消彼長.
31 : GS(14)@2011-08-04 22:27:02

都是馬太效應了
32 : 自動波人(1313)@2011-08-06 04:07:31

佳寶d凍肉唔少係下價貨.......
33 : GS(14)@2011-08-06 13:15:46

32樓提及
佳寶d凍肉唔少係下價貨.......


平大家都歡迎
34 : GS(14)@2011-08-20 15:27:45

一縮就成間無晒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541068
裕記清盤 欠 1.5億遭接管
2011年08月20日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eefdebd47fdc-882990

裕記欠債1.5億 被臨時清盤
標榜「全港最平、天下無敵」的平價小型超巿「裕記」,全盛時有逾90間分店,昨被臨時清盤,揭欠債1.5億元。現存31間分店會繼續由清盤人營運,但未知可維持多久,有部分裕記員工至昨日仍未知公司已被清盤。

剩31分店 清盤人續營運

裕記去年起被多間公司入稟法院追討欠款,包括內地飲品公司「康師傅」、迅科米業等;高等法院昨決定委任「貝德富理」為臨時清盤公司。

貝德富理總裁貝思高昨表示,昨早收到法院委任,協助處理裕記的臨時清盤,目前仍有31間分店的裕記將繼續經營,直至另行通知或找到正式清盤人。

涉100債權人 暫無欠薪

貝思高指出,目前裕記欠下債款約1.5億元,涉及100名債權人,但作為臨時清盤人,雖未知能繼續經營多久,但會幫助裕記,盡力讓其財務狀況保持穩定及不再變差。

臨時清盤人亦會到裕記位於屯門的辦公室調查,並已與裕記老闆余氏夫婦接觸,協助處理公司事務。貝思高指,裕記目前有240名員工,資料顯示,暫未見有欠薪。

債權人昨晚與員工開會,解釋公司現時狀況,臨時清盤人亦會作調查工作,但難說明需時多久,不過一般需時數個月時間,才能夠找到正式清盤人。

被問及如分店繼續營業,有債權人上門追債,如何處理?貝思高回應指,現不會清還舊債,要等正式清盤按資抵債。

本報記者昨午多次致電裕記位於屯門石排頭路的總部,惟沒有人接聽。裕記公司網頁則介紹港九新界仍然有52分店,但實際上僅剩31間。在柴灣青年廣場對面的裕記分店亦於個多月前結業,有居民對裕記結業感可惜。

位於九龍城的裕記分店,昨仍有營業,店長表示不知道清盤消息。勞工處昨暫未接到裕記員工求助個案。

1990年開業的裕記,由余木城及韓麗芳夫婦創立,余本為的士司機,起初以不足5萬元購入一部小型貨車,夫婦拍檔賣花生糖做「走鬼檔」。

及後買下舖位賣水果,並迅速發展成連鎖式小型超巿,售賣的食品後來擴闊至海味、零食、蔬果等;02年及07更曾兩度申請上巿,但最終都因資產不足及貸款過量而失敗。


撰文:楊玉珠、曾秋文、林寶怡
35 : 龍生(798)@2011-08-20 19:17:37

俾佢上到市就害死人了....好彩把關得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18

挽救破產企業 德勤「清盤王」有秘訣 「擺平各方利益最重要」

1 : GS(14)@2011-01-09 15:54: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4836622
《人物專訪》佑威國際( 627)、福記( 1175)、金至尊( 870)等本港上市公司破產,經常都見到德勤企業重組服務亞洲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及其團隊,獲委任為臨時清盤人,令他成為問題企業的「公司醫生」,將企業「復活」。黎嘉恩化腐朽為神奇,秘訣就是懂得擺平各方利益,「將冇可能變成有可能」。 記者:周燕芬

要懂得擺平各方利益,就要摸透利益集團性格,知道誰最想間企業「永不超生」。黎嘉恩指,小債權人往往是「第一個告你,逼你還錢,佢亦輸得起,逼大債權人買起小債權人啲債」;反而大債權人不會亂告人。
有抵押債權人因為已持有企業的抵押品,對方因此不欲浪費太多時間等候企業重組,反而希望企業早日破產清盤,「第一個逼你埋牆角」。而沒有抵押的債權人,則可謂與公司同坐一條船,真是「對得越好嘅人對你越差」。
要摸透誰最想公司死

還有,第二大股東往往會「睇大股東點死」,冀公司破產先賺一筆,待白武士拯救公司;而大股東遇上白武士,自然希望將上市公司賣多個錢。面對利益集團角力,黎嘉恩無奈說,作為中間人的企業重組顧問,很多時候會兩邊不討好。
如何處理眾多不同利益,他點出關鍵:大家都認同「有一樣嘢好過冇一樣嘢」。每個人都想在企業破產或重組過程中得到最多錢,但要讓他知道幻想是不可能發生,向他分析最好的選擇。他又表示,這份工要有很好的耐性,因為案件動輒長達多年。
要將企業重組,起死回生,他認為要周身刀,把把利。包括談判和表達技巧,給人穩重感覺;做人要正規,因會出現好多誘惑,如有人用錢收買;財務和法律知識要足夠,並需要知道問題所在,當然亦要勤力。
清盤個案吸引投行注意

原來處理破產清盤個案,不時會吸引到投資銀行家注意,主動接觸了解。他解釋,因為破產公司一旦重組成功,公司發行的債券將價值回升,債券有價;有時投資銀行亦會帶同客戶,對破產上市公司的「殼」感興趣。
被問及眾多處理個案中,哪些最煩,他認為每宗個案也有其煩處,只要是有利益衝突的地方,無論是大公司或細公司,均可以十分複雜;有時 3、 4年也未必處理完畢。
作為臨時清盤人,其收費是按照工作時間而釐訂;他指能否重組成功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非收費金額,業界便曾出現爛尾事件,因為公司重組不成,甚至欠下臨時清盤人服務費用未能繳付。
2010首 11月破產數據

*破產令數目為 8552宗,相當於 09年的 52.9%
*發出的強制清盤令為 398宗,相當於 09年的 69.5%
2 : GS(14)@2011-01-09 15:54:44

投資活躍
內地企業重組料增
2011年01月05日

去年本港破產個案顯著減少,德勤企業重組服務亞洲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表示,去年的破產個案主要涉及股東爭拗、管理不善和賬目詐騙。而提出要將企業破產的人,往往是「對得越好嘅人對你越差」。
他分析指,去年本港企業破產個案並非經濟環境因素促成,反而是涉及賬目問題,企業內部出現詐騙行為;又或是經營不善,業務過度擴張;以及股東內部出現爭拗或爭話事權。
內地破產個案亦不多,因為法庭並未有普及應用,出現問題企業多會進行重組。
他預期,今年香港企業破產個案不多,企業重組活動保持平穩;反而內地因投資活躍,要求企業重組的活動將持續上升。
3 : GS(14)@2011-01-09 15:54:59

工作繁重
業界一哥嘆搵命博
2011年01月05日

黎嘉恩能夠在破產市場建立江湖地位,做出一哥成績,當然得來不易,他更揚言有今日的成果,「係搵命博!」
去年聖誕節( 12月 25日),他要飛返內地, 28日又要飛往韓國,出席一破產個案中的韓國債權人會議。假期都用盡,搞到日日做到無停手,因為作為重組部門主管,他要參與整個重組過程,每個步驟都不容有失。
可以想像,經他批核的事情特別多,扣除垃圾電郵,每天要閱覽 300個電郵,需要回覆的電郵亦有 100、 200個。訪問期間,他亦不停手回覆電郵,處事相當認真。
黎嘉恩望着手中的 Blackberry,他感嘆道, Blackberry對他而言等於「痛苦」。
4 : Wilbur(1931)@2011-01-09 22:10:16

作為臨時清盤人,佢地最想間公司半死不活

收得一日fee得一日

係外國,清盤人只需要遇到2-3間超複雜破產case

就可以夠退休

好似做緊lehman brothers o個間 Alvarez & Marsal

我相信d partner接到間case之後,

第一時間去左換車換樓...
5 : reference(1610)@2011-01-09 22:19:34

4樓提及
作為臨時清盤人,佢地最想間公司半死不活

收得一日fee得一日

係外國,清盤人只需要遇到2-3間超複雜破產case

就可以夠退休

好似做緊lehman brothers o個間 Alvarez & Marsal

我相信d partner接到間case之後,

第一時間去左換車換樓...


所言甚是.
個人經驗, 佢地很多時候拖慢重組進度, 以上單news當膳稿睇算.....
6 : 亞力士(1473)@2011-01-10 00:28:36

仲有除左政府 佢地係最快收錢個個 d公司比佢地劏完 仲邊有錢還
7 : GS(14)@2011-01-10 21:01:57

6樓提及
仲有除左政府 佢地係最快收錢個個 d公司比佢地劏完 仲邊有錢還


他們就是控制住D資產,所以多多錢都可以拿到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