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司派息的考慮 止凡

http://www.quamnet.com/newscolumnistcontent.action?articleId=4388765

公司派息的考慮
15年9月29日

接受Quamnet邀請寫文,與負責人討論寫作方向時,止凡強調會著重財務知識,非談股票號碼。記得當時舉了公司派息這個例子,指就公司派息的動作也可以作深入了解研究,近日有blog友問及這個題目,就拿此文分享至Quamnet吧。


Rans:

止凡兄 你好。從你過去的blog文中選取一些有興趣的讀過後,認為大家的投資理念相近,實在高興。

想 問一下你對於從不派息的公司有何意見?不是指一些明顯的老千股,而是某些年報顯示銷售額及盈利連年上升(現金流也以一樣的幅度增長而非假盈利、毛利率十分 穩定)的公司,觀其業務也十分穩健,是傳統的「悶股」,可恨是一般小投資者未能親身觀察其業務,只能看年報,讀文件。不知止凡哥有何高見?


止凡回應:

派息策略,其實是可以很多考慮的,要看公司處於什麼發展階段,例如在擴展期及成熟期的公司,其派息考慮都絕不一樣,所以不是話派息就一定好,不派息就一定衰。

同時又要配合投資者的取態,對我來說,組合內一些股票是不派息的類型,我是可以接受的。

不記得這個派息的命題以前有否文章寫過,若沒有,可能未來將會發文討論。

Rans兄日後不妨多來留言交流吧。


後記:

派息政策,其實本來很久以前已經希望寫的了,其間不少blog友甚至媒體記者不時都有問及我的看法,所以實在記不起自己的理念有否分享過,以及在哪裡分享過,無論如何,今天也多說一遍吧。

每次當談到公司派息時,派息好不好?派多少?我都會舉一個例子出來說明我的理念。假設與幾位朋友夾錢開一家茶餐廳,茶餐廳生意好了,賺到錢,到年底,到底是分錢好還是作別的考慮呢?

茶 餐廳賺到錢,有盈餘,除了分錢予股東之外,還可以保留來作儲備、擴張開分店、換新傢俬裝修、請更多人手及增添設備以改善服務等等。這些考慮是如何決定呢? 應該都是以未來的賺錢能力作依歸,如果今天所做的動作,能令這盤生意他日有更強的賺錢能力,而所計算的回報率或效益都比派錢予股東更佳,實在值得考慮。

什麼時候做什麼動作呢?很明顯這要視乎這盤生意的背景、本質、當時環境之類。例如有一個很好的品質效應,某區找到一些好舖位,多開舖可以降低來貨成本之類,當下就有一個很好的投資擴張機會。在這些前提之下,賺錢後分錢未必是最好的決定。

就算決定分錢予股東,也可以想想分錢的比例如何,把盈利都全派出來?還是保留一部份呢?這又涉及派息比率,有些公司賺到全派掉,即100%派息比率,有些則派一半,又或者派息高於100%,比當年盈利還要高。各個操作決定,都可以看到管理層的質素。

好 像維他奶,多年之前,它每年都可以派超過100%的盈利作股息,主因是其會計制度中機器折舊部份沒有在實際出現,盈利與現金有所出入,能安全地動用的現金 實質上比盈利還要高。近年維他奶要發展內地業務,派息率就降低了不少,這樣減派息就是否代表不可取呢?如果以生意角度看待理解,相信大家會懂得分析。

因 此,不少記者朋友都話我是「食息達人」,是否代表我專留意收息股?長線投資就是收息的?股票價值就代表其派息多少嗎?面對這些問題我多不能三言兩語說清 楚,只能舉以上的例子,可惜最後也沒有記者或編輯把這些理念登出來。而我指「食息達人」不是我的投資取態,只是雜誌替我取名,不過最後還是繼續以這個稱 呼,雖然這卓號沒有負面含意,但「達人」這稱呼實在不敢當。


網誌:cpleung826.blogspot.com
fb page:facebook.com/cpleung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08

派息的多少,不派息

看到巴黎先生對派息的看法,我也來獻醜,莫笑。

巴黎先生說的“如果管理層是誠實的,派息少的,不應被低估”

我個人多加幾句:

1)這樣的理論的關鍵在於誠實,誠實可以數據化嗎?(價值人講的是data)
我認為是可以的。

如果我們的回報來源=增值+股息,
如果目標是20%(好像巴菲特),

派息少的,例如1%或者0%不派息,那麼就要19-20%的增值,才能達到目標。

派息少的,不派息的,如果它們從很久很久以前(10-20年)到現在,市值能夠做到每年增長19-20%,我認為管理層是誠實的。想想看,需要付出多麼大的毅力和關心才能把盈利搞得每年增長19-20%,長達10-20年,唯有對公司老實的管理人,才願意這麼拼命。

有這樣的例子,巴郡就是其一。

但是,10-20年到現在,巴郡的總舵主是巴菲特,如果他不在了,換成ABC先生,過去的數據就不可靠了,因為管理人變了。

或有人說,就算是巴菲特多活了10年,誰敢說巴菲特不會變的不老實。
我認為,人老了,會更愛護名聲。

2)最近,我看了一家企業的主席報告,他說:
“Some have questioned our financial conservatism and suggest that we return money to shareholders such as in the form of a special cash dividend. For several reasons management should not do that. In fact, I have told those proponents to sell our stock if we do that.
Conceptually speaking, we are in a privileged position- - having gained experience, and having built a team as well as a brand - - to take advantage of one of the biggest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mankind has seen in the beginning part of this century, namely to ride the wave of urbanization 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in China. Returning money to shareholders means
that management is incapable of converting those opportunities, a great reason to dump our shares!”

“部分人士質疑我們財政保守,並建議我們派發特別現金股息回饋股東。基於多個原因,管理層不應這樣做。事實上,我對這些人說,倘我們這樣做,他們應沽售本集團的股票。集團處於優越地位 — 我們具備經驗,並擁有已建立好的團隊和品牌 — 這足以讓我們好好掌握本世紀初的一個最大商機,就是在中國的城市化和本地消費熱潮中大展拳腳。倘把資金回饋股東,意味著管理層不能抓緊機遇,這是沽售本集團股份的有力原因!”


我知道,不管是在那一個國家,企業主席的報告,很多時候得個“講”字。有時候更是肉麻當有趣。如果你看了以上這段,輕易跳過,不去追究這家企業在2003年已經在大陸發展,而且懂得高價賣香港樓房,低買大陸地建商場收租金,就認為它的股價在29元已經無“動力”而賣出,是多麼可惜啊!(這位仁兄是動力-趨勢派的紅人,他買入的時間大約和我相同,所以我估計他的平均價和我一樣。)

話說回來,這家企業的現在股價,反映了大約3%的股息率,也反映市場給它溢價。股息的數額已經等於它全部的租金收入,我說它派息高。如果你認為它賣香港樓房的錢也應該派給你,你會認為它派息低。但是它用這些錢買大陸地建商場收租金,如此循環,租金收入年年增加10%,而且產業年年增值(因為租金年年增加)造成企業的內在價值年年增加——超過10%。今年的內在價值增加了14%,如果你有膽識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買入,那麼你的股息率可以超過3%,加上14%內在價值增加,你的回報已經超過17%,市價也溢價反映它的價值,這樣的企業一生何求?

從數據上分析,倘有一天我們總額達港幣六百七十億元的新投資項目, 收益率能接近現時的上海項目, 其每年帶來的利潤將甚為可觀。上海兩個項目約於十二年前開業,現時每年的無槓桿收益率接近百分之四十,我相信這個回報率可以重演。倘如是,上述數字顯示,隨著我們的商用物業逐一成功開業及錄得租金增長,本集團的前景將甚為輝煌。我認為,鮮有地產公司在可持續溢利增長方面,能有這樣的確定性或規模。

用計算機計一計,你應該可以算到它【未來5年後】的租金收入。當然我不鼓勵你樂觀過頭,你可以用20%回報估計吧。

3)“如果管理層是誠實的,派息少的,不應被低估”——小企業可能不成立
我以激成為例子,它的市值大約12億,長時期市值低於價值,2009年至今夠久吧。請問有誰人可以耐心等待?有誰人可以預測它何時可以市值回歸價值?2010年的牛市也無法造成它市值回歸價值!它派息只佔盈利和現金流的20%,我認為它派息少。在這樣的情形,我會以good bond stock的股價才買入,以高利潤來補償我的耐心。當然,它市值回不回歸價值,that is GOD matter!所以買入小企業之前,要了解局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74

中國奧園(3883)借債派息? (1)

(1)
這公司在昨晚6時公佈業績,帳面所示業績非常良好,增長110%,至9.30億,但實際上扣除其他收入、出售共同控制的權益、重估及利息資本化等影響後,這公司實際盈利虧損,更減少了1,800萬,至3.48億,如下圖示:

(2)
因出售共同控制權益,公司錄得8.58億的特殊利潤,所以除5.2仙人民幣的股息外,更額外加派26仙的特別股息,以公司股本26.155億股計算,約派發1.7億元股息及6.8億港元特別股息,合共8.5億元,但派息資金的由來,看來十分昂貴。

2012年11月8日,公司建議發行美元優先票據,發行額及年利率未定。至14日決定發行1.25億元的票據,年利率13.875%。後來在1月21日加發1億美元,次日又完成。這兩次集資額合共2.25億美元,合共17.4375億元。其中後來加發的1億美元,即7.75億,和今次派息額其實只是差數千萬元,如果公司能保守一些,不派息把資金用作發展,其實大可不必發行這麼昂貴的債券來派息,更使股東未來負上不少的利息負擔,影響盈利。但是為何公司在不必要的情況,發行高息債券,進行這樣的高派息?

因為最大得益者應該是老闆,所以實在令人憂慮起老闆的財務上來,而這次購買這共同控制的權益的對象,也是名振香江股票界的朱太,下星期,我們不如這個物業的因果由來。

延伸閱讀:
1. 部分上一手資料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04-09-15/600376_20040915_2.pdf
http://static.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08-04-26/600376_20080426_2.pdf

2. 初購入物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7/LTN20090707012_C.pdf

3. 補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7/LTN20120927629_C.pdf

4. 加大投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0/LTN2009073000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16/LTN20091216534_C.pdf

5. 出現困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927/LTN20100927692_C.pdf

6. 吃掉項目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01/LTN20110801006_C.pdf

7. 出售物業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401/LTN2012040132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27/LTN2012092762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1101/LTN20121101010_C.pdf

8. 物業訊息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3318.htm

9. 「逃離」長安8號
http://house.hexun.com/2012-04-16/140445912_1.html

10. 朱太接手 京爛尾樓王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20328/00202_01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07

匯豐控股會增加派息或者回購股份嗎?

匯豐管理層已經表示會將資本投放在效率較高的地區, 主要是亞洲, 尤其是中國, 相反, 會削減低效益地區的業務, 例如歐洲, 美國, 土耳其等等. 因此, 管理層提出於2017 年底前減少 2,900 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的目標, 而年初至今匯豐已經累減 820 億美元的風險加權資產, 已完成近 30%目標.

管理層打算將削減2,900 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當中的1,500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投入亞洲市場, 然而, 由於亞洲尤其是中國經濟放緩, 雖然第3季削減了380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 卻只能重新投放當中的50億元風險加權資產.

管理層已經表明, 如果超額資本(Excess capital)未能找到高效益目標, 會將之回饋股東, 形式包括增加股息和回購股份.

截至今年第3季, 匯豐的普通股權一級比率(CET1)有11.8%, 預期出售巴西零售和保險業務交易完成後, 普通股權一級比率會增加至12%以上. 超過12%的資本會被視為超額資, 回饋給股東.

匯豐的總風險加權資產高達11,434.79億美元, 如果將1%派給股表示有114.3479億美元或887.34億港元, 每股可分得4.53元, 而這是恆常派息之外的額外股息, 筆者本意並非指匯豐會派特別股息, 而是讓大家有個概念, 如果將相當於1%风险加权资产的資本分給股東, 每股大約可分到多少錢, 相信匯豐在有超额资本的支持下, 更有能力和空間去實行漸增式的派息政策.​

去年匯豐每股派息50美仙或3.88港元. 管制層面臨落台壓力, 為取悅股東, 加上集團資本充裕, 筆者預期未期股息會由20美仙增加至21至22美仙.

昨晚美國發表強勁的十月份就業數據, 債券大王格羅斯甚至揚言聯儲局十二月百分百會加息, 利率期貨推算的十二月加息機會率, 由之前的56%跳升至72%. 受加息機會升溫影響, 一眾美國金融股股價上升, 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分別上升3.04%和3.18%, 保險股宏利金融也上升2.63%, 顯示加息對金融股影響正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66

嘉里建設: 資產優厚, 派息穩定, 估值便宜

最近筆者分別2次買入嘉里建設(00683), 第一次買入價19.84元, 第二次買入價是19.54元, 由於兩次買入數量一樣, 所以平均價大約是19.69元. 不過, 今天嘉里建設股價繼續下跌, 現價是19.14元. 筆者買入嘉里建設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折讓, 而且派息也算穩定. 嘉建設每股帳面資產淨值56.73元, 表示PB只有0.337倍, 折讓高達66.3%. 集團過去5年平均派息每股0.9元, 歷史股息率4.7%.

對於嘉里
建設, 筆者看到市場主要看淡因素包括:

(1) 人民幣貶值對集團持有人民幣資產不利, 另一方面, 美元升值對集團的美元以及港幣借貸不利.

(2) 美國加息對集團的利息支出不利.

(3) 內地以及香港的房地產市道下行壓力

這次, 筆者主要說對頭2個因素的看法. 首先是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憂慮. 筆者想說, 沒有一個貨幣的匯率是永遠強勢. 記得幾年前, 人民幣才是"香勃勃", 相反美元是"鬼見愁", 香港人買的人壽保險通常是美元保單, 那時候香港憂慮幾十年後美元不知會貶值到什麼程度, 因此, 人民幣保單成為賣點. 幾年後的今日, 角色互換, 美元成為"香勃勃", 人民幣變成"鬼見愁". 筆者相信, 未來這種角色互換會重複又重複.

不過, 既然人民幣現在是弱勢, 就用人民幣貶值來看它對嘉裡建設的影響. 根據嘉里建設2014年的年報(雖然嘉里建設已經出了2015年的中期財報, 但中期財報資料披露不多), 集團持有人民幣現金和存款73.55億元(港元, 下同), 但同時有人民幣銀行借貸62.08億元, 表示人民幣淨現金是11.47億元. 不過, 集團同時有人民幣應付賬項62.07億元, 已經對人民幣淨現金形成自然對沖的作用.

至於美元以及港幣借貸方面. 集團持有美元和港幣的現金和存款39.67億元, 但同時有美元和港幣銀行借貸175.28億, 此外, 還有美元定息債券101.93億元, 表示美元和港幣的淨借貸是245.56億元. 是否太多呢? 這要看集團有多少資產. 集團持有投資物業帳面值568.16億元, 發展中物業帳面值465.13億元(註: 以成本入帳), 以及已落成之待售物業帳面值26.45億元(註: 以成本入帳), 物業資產總值1,059.7億元, 當中, 大約有42%或帳面值445億元屬香港物業. 集團還有帳面值57.28億元的自用物業, 包括酒店物業, 貨倉及物流中心, 職員宿舍等等, 這是以成本減折舊入帳. 此外, 集團還有帳面值203.59億元的聯營公司, 當中包括持有上市公司嘉里物流(636)42.49%股權.

集團每年利息支出大約12.53億元, 利息收入大約3.23億元, 表示利息淨支出大約9.3億元. 根據集團最新2015年中期報告, 集團物業銷售的確下滑了, 上半年物業銷售金額大跌了58%至17.38億元, 毛利更大跌70%至6.145億元. 不過, 集團物業租務收入半年有17.56億元, 按年增長19.15%, 毛利有14.66億元, 按年增長27.3%, 顯示集團投資物業的質素優良以及租金收入非常穩定. 此外, 集團還收取聯營公司貢獻股息1.81億元. 現金流不成問題, 事實上, 集團於2013年和2014年的利息覆蓋率分別為5.8倍和8.2倍.

總括來講, 集團無疑要面對內地經濟下行的壓力, 但集團資產優厚, 而且估值實在便宜, 派息穩定, 因此筆者投下信心一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506

支持David Webb 對明輝國際的派息建議

湯未生之前已經提及了明輝的故事

「2007年10月,明輝國際(3828)招股上市,正值「港股直通車」狂潮,指數創31,988點高位。當年兩位主要創辦人程志輝和程秋松表現純樸,用心經營酒店一次用品生意,總部仍在實而不華的屯門工業區。資料可見,2007年營業額8.46億元及盈利1.26億元,實為小而美企業,且當時處淨現金情況。在天時地利人和情況下,財技人士輕描淡寫把一盤小生意變一家上市公司,市值達17.88億元,公司成功集資逾4億元上市,大股東套現逾1億元,使創辦人們進入另一個世界。

上市後,企業開始慢慢改變,體會到財技的重要,不甘心一嘗過大時代多姿多彩的氣氛,覺得平凡就是落後,土氣覺得開始難以接受。2009年底終於不甘寂寞,開始大展拳腳,投下重金購入上環新紀元中心物業作為總部,流連於中環時間增加。

管理層以為可兼顧財技和實業,但似乎有部分人不認同。2010年初,其中一位主要股東程秋松悉售股權退出公司。不久,即以2.5億元收購中國零售業務,又開始香港零售業務、進入酒店洗滌業務。在憧憬下,成功炒高股價及集資,公司似進入高峰。但短短2年間,中國零售業務管理層退出,業績大跌,同時陷入官非,香港零售及洗滌業務也持續不振,幸而本業穩固,不致虧損。2012年,公司管理層似乎醒悟,把公司遷至遠離中環的長沙灣,並引入和本業有利策略投資者,同時把虧損業務收縮終止,但仍未能止住頹勢,去年更因中國零售業務的商譽減值,錄得上市以來第一次虧損。

但是,公司又開始有動作,除了於荃灣購入億京商廈作為總部,同時把新紀元廣場物業以高價脫手予財技高手蔡朝暉和張德熙、以及由莊偉忠擔任行政總裁的康宏環球(1019)持股逾14%的泰加保險(6161),又擴展銷售予酒店產品數量,開拓新商機。

在出售物業前,本年上半年業績因重估已創新高,全年利潤也有望新高。同時,在出售物業及派息後淨現金也達到5.4億元,折合每股76仙,以物業淨套現金額2.52億元計算,相信有足夠能力派發逾30仙的大額特別股息。

同時,公司進行新的獎勵計劃,容許其在市場上購買股權授予員工,為股價給予足夠支持。未生希望,老闆在嘗過財技和實業不可並行之下,專注本業,派高股息,才能搞好股價。儘管大股東持股不多,但也為股東作個榜樣。程志輝鎮長,未生不會阻撓你,希望你可以本著良心上路吧。」

今日Webb 對明輝的的公開信發出了,但之前他已經勸公司發放超過30仙的股息,但並沒有成功,於是他不斷增持股權,據CCASS估計,他應該持有約9.9%的股權了,於是他說如果管理層不就範,他會增持到超過10%,除了提出派息動議外,並會委任新的董事局成員去改組管理層。

筆者大概利用偉哥的文章,摘錄要點如下:

「1. 基於公司目前資金充裕,故此要求將出售物業所得的2.63億現金全數派發特別股息予股東,相當於每股特別股息0.352元;

2. 指出公司過往將資金投入“副業”的結果都是失敗收場,故此不應將資金再投入副業;

3. 支持公司9月底公佈的採納股份獎勵計劃,即是在市場買入股份作為獎勵給員工以吸引及挽留目標人材,而且基於目前股價遠低於資產淨值,故此不應再發認股權或者新股去攤薄現有股份的權益;」

正如偉哥稱,他已和Webb 聯繫,並指出:

「Please ask each shareholder to independently tell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hat he/she thinks about my letter and the issues it raises. Investors can e-mail to the Board c/o the Company Secretary Henry Keung (he is also a director). The more voices the better. His address is: [email protected] Feel free to send a copy to me. I can use Google Translate if it is in Chinese.”

希望持有此股的網友們可以響應行動,以電郵向公司管理層反映我們的意見,包括:

1. 我們支持的Webb意見及將可能採取的一切行動,包括但不限於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去表決派發特別息及委任代表我們的董事;

2. 我們希望公司將出售物業所得的2.63億元現金全數以特別股息形式派發予股東;

3. 我們希望公司日後專注發展主業,不要再參與其它非核心業務;

4. 在目前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公司可以提升每年的派息比率至80%,與股東分享公司經營的成果。

大家在發送電郵給公司管理層後,如方便的話也請轉發一份給DAVID WEBB(中文或英文都可以),其電郵地址是[email protected],並且可以的話也告知WEBB你持股的數量,以便DAVID WEBB計劃可能採取的任何行動。 希望明輝國際的小股東可以鼎力支持,向公司提出建議及爭取我們應有的權益。 」


筆者會於今天前把這文章E-mail 轉予Webb Site及公司方,希望他們考慮我們的建議。

據筆者所知、所悉及所信,筆者現持有超過20萬股明輝,壇主亦持有30萬,我認識的朋友們應該持有約200萬股,相信佔股權約0.3%,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此動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00

中國聯通去年純利跌94%至6.3億元 決定不派息

3月15日消息,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年度業績,2016年純利跌94.1%至6.3億元人民幣,同時宣布決定2016年度不派發股息。

公告稱,2016年,公司服務收入實現止跌回穩,達到人民幣2,409.8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EBITDA2人民幣795.0億元,同比下降9.1%,EBITDA占服務收入比為33.0%。實現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達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4.1%。但相比2015年下半年剔除鐵塔出售收益後,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虧損約33.6億元人民幣已有明顯改善。

公告稱,公司資本開支同比大幅下降,為721.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 46.1%。得益於服務收入逐步改善以及資本開支大幅下降,公司自由現金流實現轉正,達到人民幣24.8億元。

董事會在充分考慮公司盈利情況、債務和現金流水平及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後,決議2016年度不派發股息。未來公司將在努力提升盈利的同時,為2017年度派發股息創造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40

派息夢

如果話今日中移動業績有咩遺憾,恐怕是業績只要提前一周公布、結果已經好唔同。

末期息增長近4%,派息率由43%增至46%,唔好睇少呢三個巴仙,倒數對上一次提升要數番十年前,當時仲係王建宙掌舵,941仲要靠既係短信同WAP收入,當年iPhone先至面世。

數番當年、03至07年中移動未加入公用股行列,名符其實係高增長股,派息率由21%逐步加至43%。

今次中移動「炒車」、好大程度要歸咎瑞信當日「十五羅漢」報告以及德銀既40元特息天文數字,令市場有錯誤預期。

老實,中移動業績本來絕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市場甚至可能大聲鼓掌。皆因以第四季Ebitda Margin,及下半年ARPU計,未算太弱,甚至較個別券商預來得理想。

好事,變得累事,可以簡單用形容中移動。查實,憑其四成六最新派息比率,已經較早前分析員預期中位數四成半更要高,殊不知,中間殺出一間公司及一個人:
神華及Peter Milliken。

神華慷慨地派,讓市場形成樂觀預期,本來超標落袋,現在對中移動就挑剔地柴台,不滿沒有特別股息之餘,更將派息比率,轉移視視至絕對派息金額。

中移動2015年度全年每股派息金額為2.721港元,去年每股派息為2.732港元,換句話說,所謂的四成三加至四成六派息比率,轉化為金額的話,實際只值0.011港元。

而基於計算中移動每股盈利單位為人民幣,派息為港紙單位,考慮到人民幣期內貶值的話,難怪,中移動加派息之說,被理解為抵銷貨幣貶值。

故事教訓,公司動機雖好,並徹底回應市場訴求,惟在「某一個點」上,分析員仍然操最後殺生大權。

神華令市場誤以為中移動可派特息,德銀Peter Milliken日前一份報告,卻令市場預期升至無彎可轉地步。

老行尊有教,對分析報告認真就太天真。Peter Milliken為說明電訊股派息催化,卻用神華負債水平,或套用其盈利二倍以上作為總派息開支立論,在「最神華情況下」,中移動每股最多可派40元,行到呢步,查實中移動即使加派息比至九成,意義已經不大。

或者故事進一步說明,與其唱淡上市公司,分析員首無反顧唱好,從而製造不合理期望,殺傷力更為之大。

還記得零七年U號大行神華一百元目標,十年後今年,因為神華而牽引中移動四十元派息。

一切皆由神華而起,十年一個循環,唉的不是股市走勢,而是市場毫無警覺及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71

巴郡荷包脹 或破天荒派息

1 : GS(14)@2011-01-25 00:11:48

盈利勢創新高 4千億現金覓出路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一舉一動一向廣受投資者關注,相對來說其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向來未獲華爾街足夠重視。新一期《巴隆氏》封面故事指,貴為美國第五大藍籌,巴郡當前形勢大好,盈利及股價不難於今年創出新高。

在坐擁近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現金儲備下,巴郡今年極可能作出大規模收購,甚至近50年來首次派發股息。

今年料賺千億 鐵路王貢獻大

扣稅後,巴郡2011年全年盈利可望達120億至130億美元(約936億至1,014億港元),明顯高於去年估計的110億美元。

除了製造及工業業務回勇,被譽為歷來最佳收購之一的「鐵路王」伯林頓北方聖菲(BNSF)實在功不可沒。

截至去年9月30日,巴郡單是保險業務已坐擁300億美元現金,料在投資於高盛及通用電器(GE)的回報帶動下,金額於今年底前會再增加200億美元。巴郡現今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僅次於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及Google。

股神掌舵45載 從未派息

分析預期,除非80高齡的股神能夠找到心目中的「大象」,即大型收購對象,否則巴郡絕對有可能於12至18個月內派息。自巴菲特於1965年掌舵後,巴郡僅將盈利用作投資,從未試過派息,股價至今已翻了6,000倍。

接班懸而未決 續困擾股價

長期投資巴郡的T2 Partners創辦人Whitney Tilson認為,巴郡的內在價值達每股16萬美元,年底有力上試17萬美元,打破2007年創下的14.9萬美元。如要達標,公司必須早日解決領導層的接班問題。

報道估計,雖然股神老當益壯,但很可能在5年後就要退下火綫,屆時股價可能即時蒸發一成。

巨企近期陸續派成績表,巴郡亦將於下月尾公布去年業績,但投資者多看重公司長遠前景,故業績向來不大受市場關注。分析預期,巴郡今年每股盈利可達7,500至8,000美元,高於去年預期的6,700美元。
2 : 鱷不群(1248)@2011-01-25 01:51:14

今晚大升,但我怕它變成Microsoft
3 : GS(14)@2011-01-25 22:16:24

應該都會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39

Webb-site現在連自1995年起派息都有啦

1 : GS(14)@2011-03-05 22:36:24

http://webb-site.com/dbpub/events.asp?i=1100
我們稍後都要跟上去抄
2 : 鱷不群(1248)@2011-03-05 23:19:49

太好了,我本身也想收集這些數據做參考
3 : GS(14)@2011-03-06 10:07:05

其實如果我向Webb提議幫它搞中文版,就算它不肯讓本站使用,我也願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