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節前回落磨底概率大 耐心等待反彈窗口開啟

盡管有色金屬、鋼鐵等供給側改革受益概念板塊盤中仍在護盤,但存量資金博弈背景下A股市場短期調整的走勢已然很難改變。1月11日,滬深兩市股指再度出現縮量下跌走勢,創業板指數盤中更是一度創出調整新低,在春節假期日益臨近的當下,要想A股此時展開反彈走勢顯然並不現實,靜待節後是否會出現傳統的春耕行情或許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1月11日,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早盤股指在有色金屬、鋼鐵等供給側改革受益板塊的帶動下一度有所反彈,但市場成交的不濟以及一些前期熱點個股獲利出逃使得股指很快再度回到震蕩下行的走勢中,創業板指數盤中更是一度創出調整新低。盡管此後在中青寶(300052.SZ)等個股護盤之下創業板指數一度有所回升,但整體調整的態勢很難改觀。

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36.75點,下跌24.92點,跌幅0.79%,成交1892億元;深成指報收10215.48點,下跌90.86點,跌幅0.88%,成交215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37.55點,下跌14.13點,跌幅0.72%,成交558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04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萎縮。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市場仍處於存量博弈的局面,像兩桶油和鋼鐵這樣的板塊拉起之後市場反而出現下跌的走勢,說明目前市場的資金面尚不足以支撐大盤藍籌板塊的全面上行,再疊加新年以來新股發行的加速進行以及限售股解禁高峰的來臨,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緊張,這註定了春節之前市場難有像樣的反彈出現,投資者在這個階段還是多看少動、逢低布局為宜。

川財證券分析師李皓舒認為,更具有操作價值的反彈窗口尚需等待。上周市場出現反彈,前期匯率、利率等風險因素出現小幅緩解對情緒面的提振是促使反彈的主要原因。但是這波上漲的高度和持續性均較有限,短期仍存在調整回落的風險,更具有操作價值的時間窗口尚需等待。

同時資金面的拐點仍未到來。宏觀資金邊際趨緊的壓力依然存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回落到3%左右後再次上行,國債收益率中期上行、中期流動性偏緊的壓力仍在:一是短期經濟有所企穩,通脹預期上行,1個月以上的shibor中長期利率持續上行,創2015年9月以來新高,顯示資金偏緊趨勢在中期仍延續。二是央行工作會議繼續強調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並且節後央行大幅凈回籠近6000億,也彰顯央行對貨幣市場流動性管控的態度。三是即便信貸投放超出預期,在總量維持中性的前提下,信用層面的寬松將加大貨幣層面的壓力,利率仍可能上行。

而從市場情緒層面來看也是中性偏弱。短期資金再次流出,融資交易的活躍度已經降至極低水平,且維持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個股強度和賺錢效應繼續偏弱;資金集中度處於偏低水平,資金分散明顯,情緒指標中性偏弱。

在市場整體趨勢性機會不大的情況下,主題投資成為了不少投資者的主要選擇。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陳亞龍通過研究發現,主題風格研究主要是針對技術類主題和政策類主題而言的,其初步甄別出影響主題風格的變量包括經濟周期(工業企業利潤、PPI),流動性(銀行間同業拆借利潤)和市場風格(資金風格指數)。

在工業企業利潤改善的階段,政策類主題相比技術類主題確實表現的相對好一點;在PPI顯著上行階段,政策類主題並沒有顯著強於技術類,PPI對主題風格的影響相對有限;在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技術類主題的表現明顯強於政策類主題;市場風格轉向小盤成長股背景下,技術類主題表現明顯占優,相反,在市場風格轉向權重藍籌時,漲幅排在前十的主題基本均屬於政策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46

午市盤點丨滬指放量站上20日線 節前結束調整概率加大

周一(1月23日),滬深兩市雙雙高開,之後三大股指震蕩走高,再迎普漲行情。強勢個股主要集中於兩條主線:早盤,軍民融合概念崛起帶動軍工板塊走強,以有色、水泥為代表的周期股也順勢拉升,股指盤中漲幅逾0.7%。而隨著市場情緒的回暖,創業板也連續兩日反彈,臨近午盤,三大股指均有所回落。但是總的來看,兩市有超2400只個股翻紅,延續了上周五以來的賺錢效應。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33.61點,上漲10.47點,漲幅0.34%,成交額90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976.86點,上漲70.72點,漲幅0.71%,成交額1,140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88.86點,上漲8.11點,漲幅0.43%,成交額326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午盤,滬股通凈流入超7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逾4億元。另外,周一央行公開市場進行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今日還有5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達100億元。

熱點板塊: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2日召開會議,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任主任。受此消息刺激,軍民融合板塊早盤走強,帶動國防軍工板塊走強。北鬥星通(002151),晨曦航空(300581),博雲新材(002297)漲停,振芯科技(300101)漲逾6%,雷科防務(002413),天海防務(300008)漲逾4%,耐威科技(300456)漲逾4%。

12月,中經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為31.1,較上月回升1.3點,回升至“正常”區域,繼續保持回升態勢。有色金屬板塊早盤走強。雲南銅業(000878)漲逾7%,馳宏鋅鍺(600497),江西銅業(600362),明泰鋁業(601677)漲逾5%,銅陵有色(000630)漲逾4%,建新礦業(000688)漲逾3%。

通用航空受軍民融合消息刺激,早盤走強。晨曦航空漲停,新晨科技(300542),山河智能(002097)漲逾4%,航新科技(300424),南山鋁業(600219),海特高新(002023)漲逾3%。

銀行、鋼鐵、電力、保險、券商等權重走勢稍顯落後。在概念板塊中,高送轉概念率先爆發;次新股表現活躍。

消息面上:

1、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2日召開會議,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任主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

2、國家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盧愛紅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加強社會監督隊伍建設,完善社會監督與行政監督銜接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作,健全社保欺詐案件查處移送機制,依法及時移送違法犯罪案件。穩慎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多措並舉增強基金支撐能力。

3、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上調121點,報6.8572,上日中間價6.8693。上日官方收盤報6.8752,夜盤收盤報6.8820。

機構觀點:

東方證券認為,短期形成W底,本月結束調整的概率加大。前期分析1/5、1/16、1/23為市場低點,但從目前來看反彈力度不大,甚至有壓力。上周企穩上行,雖短期調整是否結束還需觀察,但日線和周線結構形成W底的可能性較大。

巨豐投顧認為,大盤經過連續調整後,市場6成個股股價已經逼近股災時期的低點,目前市場成交量低迷,逼近2014年牛市啟動前的3000億量能水平。央行近期凈投放資金約1.6萬億,市場資金面緊張局面得到緩解,另外,去年四季度GDP數據超預期達到6.8%,外資持續抄底A股等利好因素,促使春節紅包行情展開。操作上,建議投資者短線關註超跌反彈機會,中線可布局年報行情和國資改革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68

收盤分析丨大盤反彈力量逐步顯現 紅二月概率高達90%

周一(2月6日),滬深兩市走勢分化,創業板的活躍程度要明顯強於主板。早盤,股指小幅下探後旋即走高,午盤前到達日內高點,午後受權重拖累而回吐漲幅。而創業板權重兩度發力,創業板指反彈尤甚,收盤大漲逾1%,收複1900點。總的來看,兩市有超2300只個股飄紅,成交量也明顯放大,賺錢效應也相應提升。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56.98點,上漲16.81點,漲幅0.54%,成交額1,50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078.73點,上漲73.89點,漲幅0.74%,成交額1,79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00.45點,上漲23.69點,漲幅1.26%,成交額508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21億元;深股通凈流入7億元。另外,央行連續兩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今日有15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凈回籠資金達到1500億元。

熱點板塊:

主要是權重低迷,中小創的表現優異。 PPP+園林工程、保險、農業、基建、汽車等板塊均漲幅居前;但以混改(民航、軍工船舶)、供給側改革板塊(有色、鋼鐵、煤炭、石油)、大金融(券商、銀行)為代表的三類權重走勢稍顯低迷。

次新股轉可謂是最強風口,清源股份、張家港行等順勢崛起,掀起漲停潮;一眾莊股也開始走妖,雙象股份、軸研科技、寶鼎科技漲停,同力水泥全天巨震20%。此外,軍民融合、年報高送轉、股權轉讓、填權概念等紛紛活躍。

次新股板塊因流通盤較小,在弱勢中常得到資金關註。亞翔集成(603929),熙菱信息(300588),清源股份(603628),元祖股份(603886),百合花(603823)漲停,通靈珠寶(603900),榮晟環保(603165),嘉澳環保(603822)漲逾9%,永吉股份(603058),廣信材料(300537)漲逾8%,振華股份(603067)漲逾7%。

上海召開國企改革大會,今日滬企改革板塊異動。上海臨港(600848)漲逾7%,上海鳳凰(600679)漲逾6%,萬業企業(600641),華鑫股份(600621),徐家匯(002561)漲逾4%,強生控股(600662),海立股份(600619)漲逾3%。

受益於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早盤農業板塊率先發力。禾豐牧業(603609),萬福生科(300268),軸研科技(002046)漲停,金新農(002548)漲逾5%,龍力生物(002604),金健米業(600127)漲逾3%。

消息面上:

1、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授權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幹意見》,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 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2、上海將在本月召開一年一度的國資國企改革大會,部署新一輪國資國企深化改革工作。根據《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上海在“十三五”期間,將基本實現競爭類產業集團和具備條件的轉制科研院所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企業中符合條件的競爭性業務實現上市發展。

3、中國1月財新服務業PMI 53.1,前值53.4;中國1月財新綜合PMI 52.2,前值53.5。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央行“加息”制約市場短期表現,滬指在20日均線獲得支撐,市場成交量萎縮明顯,進一步下探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早盤,中央一號文件和上海國資改革題材拉升明顯,臨近午盤創業板權重股和次新股啟動,帶動市場展開反彈,成交量溫和放大。預計IPO節奏有所緩解、年報行情逐步展開、兩會維穩窗口開啟,市場將出現一波有力度的反彈行情,盤中的回調正是加倉博反彈的機會。操作上,短線關註小市值高送轉潛力股和國資改革題材股。

華泰證券表示,2月-3月是全年市場環境相對較好的時點,其市場機會來自於利率、匯率階段性穩定,經濟數據真空期無法證偽,以及企業盈利高點的支撐。美元回落,人民幣匯率壓力降低;去年12月經濟數據公布,基本面繼續好轉,2季度前經濟壓力不大。春季躁動是歷史規律,紅二月概率高達90%。高頻數據顯示經濟短期穩定,且受旺季開工的帶動,一季度周期品漲價仍能延續,盈利增速應該還能保持,對估值提供支撐;3月份的兩會或將提供政策面的催化。因此,無論從歷史規律上,還是流動性、企業盈利以及政策面上來看,春季(2-3月份)是市場環境比較溫和的一個時間窗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92

企業“走出去”,這麽幹成功概率更高

企業“走出去”這個話題,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依然很火爆,不僅有幾場分論壇跟此密切相關,而且一些企業家私下討論也很熱烈,並充滿信心。

在《民營企業圓桌: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論壇上,商務部前副部長廖曉淇就說,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意向非常強烈,不管是否已經走出去,都有強烈意向。以前是國企演主角,現在是民企占了絕大多數。

中國企業家的這種強烈意向,跟相關數據也密切吻合,2014年,中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1400億美元的對外投資規模,高於利用外資200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首次破千億美元大關,達1028.9億美元。

2016年,中國境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701.1億美元。

春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春暉投資”)董事長汪大總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這條路,即使再難也要走下去。發達國家的強大經濟,跟它們擁有大量的跨國公司密切相關。中國像華為這樣的跨國公司還太少,至少要有100家以上。

“走出去”是大勢所趨,如何降低風險則需要經驗的積累。對於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當地文化法律的異同,此前關註者頗多,但具體操作層面的案例,卻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

利用好6000萬海外華人

汪大總是汽車行業的“老司機”,從事汽車行業近30年,曾擔任過上海汽車股份公司副總裁、北京汽車集團總經理,現在則專註於汽車零部件及先進制造業的投資並購及相關咨詢服務。

2011年,汪大總創建春暉投資,致力於幫助中國汽車行業“走出去”,過去幾年,至少有10多起海外並購經驗。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汽車行業是規模經濟,必須要“走出去”,而且中國汽車零部件跟歐美等國家相比,技術差距還很大,通過海外並購,是強大自身比較好的途徑。

“走出去”過程中,企業如何降低風險?汪大總認為,一是要專註和專業,二是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好中國6000萬海外華人的資源,這是中國特有的資源優勢。

在並購過程中,汪大總說,他們利用了很多海外華人專家。最近幾十年出去的華人中,很多人才四五十歲,不僅素質高,還有很高的專業涵養。比如在美國底特律,有2萬多華人從事汽車行業工作,大多是碩士以上學歷,在很多公司也是專家。並購中,利用他們來做盡職調查,並進行風險評估,效果不錯。並購完後,還可以邀請他們參加管理團隊,也為這些人的職業發展提供不錯的平臺。

除此之外,挑選好的並購對象,尊重對方的管理團隊也很重要。立足共贏和做加法,並有互補性,是汪大總並購的重要考量因素。是否有好的技術、好的產品、成熟的客戶渠道、好的人才隊伍,這四條是重點考察項目。

並購完後,如何對待原有團隊,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技術活。有些企業因為處理不好新公司跟原公司團隊的關系,最終功虧一簣。汪大總借鑒鄧小平智慧,提出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模式。

比如在東北工業集團收購歐洲德爾福機電一體化項目中,汪大總是參與者之一。並購過程中,以前的員工和團隊基本保留,管理和流程也保留,雖然會派一些管理人員過去,會提出一些明確的管理和經營目標,只要完成目標,員工去留就完全尊重個人意願。

為什麽選擇馬來西亞

企業“走出去”的一些基本原則說起來簡單,但具體到個案,考量的因素和細節就更多了。

晶科能源是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太陽能光伏企業,雖然成立時間不過10年左右,但國際化之路卻走得很堅決。目前海外業務已經占60%~70%,並有15個海外分公司。

最近兩三年,晶科的主要海外項目包括中標墨西哥188兆瓦光伏電站項目,中標阿布紮比1200兆瓦的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項目,投資1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檳城建光伏電池和組件制造廠。

在博鰲論壇上,第一財經記者問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女士,當初為何會選中馬來西亞,她回答說,這當然不是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考察了全球很多地方之後公司做出的慎重決策。

選擇馬來西亞而不是泰國、印度、印尼等,原因包括:一是地理位置適中,可以輻射到東南亞地區,也可以輻射到美國和歐洲;二是檳城被稱為亞洲的矽谷,它原來的半導體產業非常發達,工業和供應鏈基礎比較好;三是電力保障基礎不錯,對於電池制造行業來說,電力供應穩定性很重要。

人員素質也是重要考量因素,馬來西亞一部分是華人,方便溝通,還有一部分說英文,也是可以溝通的。檳城的員工素質也很高,這里原來就是半導體產業基地,員工在技能上受教育程度和生產技能很高,勤勞程度也比其他東南亞國家好一點。

錢晶還向記者透露,檳城政府的辦事效率高,招商力度很大,投資環境友善,當地中國的大使館和商務部也給予了很大程度幫助。

如今,馬來西亞這個工廠的產值,占晶科公司約15%,而且利潤率也不錯,達到公司當初設立的盈利水平。2016年公司整體的毛利率超過18%,持續幾年都維持毛利率行業第一。考慮到國外設廠的風險和管理成本,要保持跟國內接近的盈利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

尋找“組織”

在開拓海外市場過程中,很多企業都強調抱團的重要性。這里所說的抱團,不僅包括國內企業的協同和相互照顧,也包括利用海外很多華人組織、商會,以及政府部門在海外設立的各種辦事機構。

民企的優勢在於機制靈活、責任明確,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轉頭,但劣勢是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信息獲取不全面。廖曉淇認為,民企與政府應共同努力防範地緣政治風險,政府可以多提供所在國國情信息,做好投資引導工作,投資的風險和責任則需要企業自身承擔。

李學海是威特國際董事長兼CEO,同時也是美國百人會理事和美國中國總商會副會長,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應該利用好這些華人民間組織的豐富資源。

百人會是由貝聿銘等華人精英創立,由商業、科技、公共服務等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士組成,在促進美國與中國的政治、經濟交流起到特殊的促進作用。李學海稱,百人會經常會舉辦一些中國企業“走出去”論壇,義務為年輕領導者提供輔導。而像美國中國總商會這樣的組織,也聚集了各種法律、會計、科技等領域的專家,可以提供服務和咨詢,有些甚至是免費的。目前有1800多家中資企業是其會員單位。

並購升級換代,服務如何跟上

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一批企業就包括家電企業,對於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演變,TCL集團總裁薄連明有很深的感受,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走出去”目的跟過去不一樣,已經從產品輸出的1.0時代,進入到品牌輸出的2.0階段。而且投資熱點和方向也不一樣,過去是為了一個賺錢機會,或一個銷售渠道而去國外投資,現在大部分對外投資,是瞄準國外的科技和管理。

薄連明還認為,家電企業的國際化現在到了一個收獲期和加速期,TCL的營收已經超過50%來自海外,更多的海外並購還在進行。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對民企來說是很大機會。

汪大總也認為,現在並購環境比過去大大改善了。以前很多國家因為不了解中國,存在偏見,同樣的價格,人家不願意賣給中國。這幾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政府也減少了很多審批,簡化了流程,環境大大改善了,願意跟中國做生意的越來越多了。

最近因為有些政策的調整,不確定性因素又在增加,國際上非常關註,擔心中國會不會走回頭路。這個擔心,也是博鰲論壇上很多中國企業家的憂慮。有企業家表示,盡管中國一再強調,正常的海外並購不存在結售匯困難,但對外方來說,影響還是很大,因為他們不知道哪個會批,哪個不會批,政策的不連貫容易導致不確定性,所以又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59

社科院:2017年中國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概率較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28日)下午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2017年中國金融狀況或處在景氣周期,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較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共同發布《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7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並舉行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2017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是否會延續2016年的經濟減速趨勢與金融狀況波動態勢對於‘十三五’規劃能否順利完成至關重要。”藍皮書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下,如何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協調與平衡顯得更加複雜與重要。

藍皮書分析,金融風險作為誘發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構成,能否通過量化分析與預測實現對其的有效防範,是在穩增長過程中防範風險的必要條件。金融狀況的好壞可表明金融風險發生概率的高低,金融狀況的趨勢變化可反映金融風險的生成演化方向與程度。

藍皮書介紹,社科院相關課題組從金融狀況入手,通過提取金融條件指數(FCI)評析中國金融狀況的歷史變化趨勢,甄別其主要波動來源,同時識別其對產出缺口、貨幣政策以及通貨膨脹方面的預測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向前滾動預測,為2017年的穩增長與防風險提供更為全面的現實操作依據。

上述課題組將中國金融狀況波動來源劃分為貨幣政策沖擊、外部沖擊、內部沖擊三個層面,並在貨幣政策沖擊層面選取了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變量的典型代表,在外部沖擊層面充分考慮了匯率、外匯儲備、大宗商品價格等重要變量,在內部沖擊層面重點從資產價格、信貸產出比與社會融資規模等方面進行篩選。

研究發現,樣本期內涉及了3輪金融景氣周期循環,在每輪循環下均有多個金融小周期,其中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是一次完整的金融景氣周期循環,且中國目前正處於第3輪金融景氣周期循環的緩慢複蘇區間,與金融小周期的迅速回升區間,有利於市場信心的恢複與提振。

另一項分析結果也表明,貨幣政策價格型工具與房地產市場有關變量對FCI具有顯著的相對重要性,且FCI同時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顯著影響,即中國金融狀況波動主要源自貨幣政策的利率調控、內部沖擊下的房地產市場波動與外部沖擊下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

上述課題組認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過程中,應註意維持貨幣政策利率調整的穩定性與連續性,避免因去庫存與降杠桿造成房地產市場的大幅波動,同時註意對外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的對沖。

藍皮書稱,2016年底FCI的回暖態勢則表明在2017年中國實現經濟平穩增長是大概率事件;此外,中國有可能在2017年進行加息操作,但與M2無顯著領先滯後關系,表明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在金融狀況調控方面的無效性,應當註重對相應傳導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課題組對FCI的滾動向前預測結果表明,2017年中國將步入金融小周期的下行區間,但下行幅度有限,需要防範局部、區域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但FCI周期成分顯示2017年中國金融狀況仍處在第3輪金融景氣周期循環的上行區間,即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較低,因此,2017年在實現穩增長是大概率事件的基礎上,要註重監控局部與區域性金融風險的生成演化渠道,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27

霸道總裁愛上平凡女人的概率有多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547

《喜歡你》(電影劇照/圖)

不少小姑娘看小妞電影和瑪麗蘇偶像劇多了,總幻想著自己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霸道總裁。

但沒有誰聽說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紮克伯格、比爾·蓋茨等大總裁的妻子是在服務生里找的,她們更多是總裁們的大學同學,有著與總裁相匹敵的智商和能力。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霸道總裁愛上平凡女人的概率有多大?

周冬雨、金城武主演的電影《喜歡你》,可以說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盡管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都市言情電影,好在演員演技在線,導演水平在線,於是觀眾都不罵其劇情離譜,而是將視為“小妞電影”的典型。又趕上白百何出事,影評人紛紛認定周冬雨就是小妞電影新的代言人。

什麽是小妞電影?它又叫小雞電影,源於英文chick flick,是指那些劇情比較輕松浪漫,多半以女性角色為核心的愛情電影,正式一點的稱呼就是“女性浪漫愛情喜劇”。有人言簡意賅總結了小妞電影的幾個關鍵詞:女性視角,加油勵誌;愛情母題,騎士現身;時尚風範,都市藍調;逗趣耍寶,團圓結局。

這麽一看,小妞電影其實跟電視上的“白馬王子與灰姑娘”或“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偶像劇沒什麽兩樣。它們都主打女性觀眾,展現女性的情感與生活,滿足女性情感上的幻想。作為一種情感消費品,小妞電影和瑪麗蘇偶像劇當然無可厚非,不過令人好奇的倒是另一個問題,小妞電影里上演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兌現的可能性究竟有多高?

不少小姑娘看小妞電影和瑪麗蘇偶像劇多了,總幻想著自己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霸道總裁。最近有媒體報道,有個高一女生沈迷在霸道總裁文中不能自拔,甚至提出要去大酒店打工、做服務員,因為這樣特別容易碰到住總統套房的多金總裁。著迷了的小姑娘忘了考慮這樣一個現實問題:她們真有可能被霸道總裁愛上嗎?

要讓霸道總裁愛上,前提是得讓霸道總裁遇上。高一女孩要去咖啡店和飯店打工,這多半是韓國偶像劇的荼毒,比如像李敏鎬、樸信惠的《繼承者們》,李敏鎬就是在咖啡店里被哭泣的樸信惠吸引的。只是小姑娘不知道,霸道總裁基本不親自上咖啡店,你以為他們的助理是拿來當擺設的啊?

《繼承者們》(影視劇照/圖)

當然了,僅僅遇上了是不夠的,關鍵得跟霸道總裁建立聯系。影視劇普遍的做法是,不打不相識。《喜歡你》一開頭,周冬雨為了替閨蜜出頭在閨蜜前男友的奧迪車上刻字,孰料神經大條的周冬雨刻錯車了,車的主人不是什麽閨蜜的前男友而是金城武。金城武竟然不是打電話報警或打電話給保險或打給助理,而是留了個號碼給周冬雨,開著刻著臟話的車走了。

很顯然,編劇沒有常識,應該說所有瑪麗蘇劇的編劇都沒什麽常識,她們既低估了法律條文,也低估了霸道總裁的提防心。要是刻個車就能遇到霸道總裁,那還不簡單,叫小姑娘拿著刀片到馬路上尋找豪車,看到貴的就蹬上去刻一通。可這樣做得結果,不是你遇上了金城武,而是去警察局蹲幾天,然後花上一年的工資給車重新噴個漆。

不打不相識之後,往往就是“很好,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註意”。編劇們總會這樣寫道,霸道總裁有什麽童年陰影啊,妖艷賤貨看得太多啦,圍在他周邊的女人都是看上他的錢,胸大無腦啊。於是霸道總裁遇上一個清新脫俗橫沖直撞的灰姑娘,立即就被她的樸素、真誠、善良吸引了。

編劇首先是高估了普通女孩。許多普通女孩學歷不高,能力不強,長得不漂亮,她們難免自我安慰:我性格可比那些白富美好,我真誠我善良我單純!可事實是,她們可能既不真誠不善良也不單純,還沒有白富美的“白富美”;許多白富美的確有錢胸大無腦,但普通姑娘可能沒錢胸不大也無腦。

編劇們在高估普通姑娘的性格魅力時,也低估了霸道總裁的審美能力,更是低估了他身邊的女性。現實生活中,圍繞在霸道總裁身邊的,可不是什麽高一就輟學在咖啡店打工的女性,相反,她們多數畢業於中外知名大學,有一口流利的外語,做事幹練果斷,同時有著女性溫婉柔情的一面。我可沒聽說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紮克伯格、比爾·蓋茨等大總裁的妻子是在服務生里找的,她們更多是總裁們的大學同學,有著與總裁相匹敵的智商和能力。簡單地說,沒有與總裁相匹配的三觀和能力,就想讓總裁死心塌地愛上,這難度系數堪比掰彎他。

編劇還看錯了一點,如果是總裁,他們真的很忙,很忙,很忙。

像《喜歡你》里的金城武,身價350億美元,福布斯排行榜榜上有名,這樣的人要麽就是在開會、考察,要麽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他們身旁有一大堆助理,會幫助他們處理一切無關緊要的事務,他們真的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和精力跟你上演無數個誤會,無數個澄清誤會,無數個分手,然後無數個和好如初。於是看到《喜歡你》中周冬雨闖進金城武的房里發酒瘋,金城武打給吧臺沒接,他沒有打給助理或報警,而是把她裝進行李箱拖出去,然後被逮到警察局待一晚——筆者白眼真是快翻到頂了。為了增加霸道總裁和小妞之間的情感聯系,也只好把總裁往又蠢又閑的方向寫了。

總而言之,普通女孩讓像《繼承者們》中的李敏鎬或《喜歡你》中的金城武愛上的概率,微乎其微,近乎沒有。這不僅是基於最基本的常識推理,也是基於無數的現實案例。何況,並不是所有霸道總裁都有著李敏鎬和金城武的顏,他們可能又矮又挫又花心;也不是嫁給了霸道總裁就意味著你從此就是人生贏家了,多少女明星一心想要嫁入豪門,可機關算盡卻不入其門,或者一輩子都活在宮鬥劇中。

因此,小妞電影或瑪麗蘇劇看看可以,但千萬不要入戲,這就像薯條等垃圾食品,偶爾吃吃可以,一旦把它當主餐,你會爆痘和消化不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23

特朗普想要FBI拘捕記者 可他遭彈劾的概率已大漲50%

從北京時間昨天晚上開始,特朗普又占據全球媒體頭條了。除了特朗普“打臉”白宮,承認和俄羅斯分享信息,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還爆料特朗普曾要求FBI停止對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的調查。(一財註:弗林在今年2月份因涉及與俄羅斯的不當聯系而辭職。)除此之外,外媒還爆料,根據科米備忘錄資料,特朗普曾想要FBI拘捕那些發布機密信息的記者。

《紐約時報》援引科米助手的消息稱,特朗普和科米單獨在總統辦公室的時候,特朗普對科米說要考慮拘捕那些發布機密消息的記者。

美國出版自由記者委員會對於以上消息回應稱,總統最後並沒有拘捕記者。

特朗普無論是在競選期間還是上任總統之後,總是頻繁地抱怨媒體泄露消息。值得註意的是,特朗普也是習慣通過誇張的表達來博取公眾眼球,所以他說的拘捕記者也並不一定是真的要科米這樣做。

從昨晚特朗普承認和俄羅斯分享信息開始,全球市場已經進入避險模式。美元指數今日早盤延續跌勢,一度跌破98,繼周二再創特朗普大選獲勝次日以來新低;標普500股指期貨亞市早盤明顯下挫;國際金價大漲。

焦慮的市場已經開始考慮特朗普今年是否會遭到彈劾。據PredicIt網站統計,在《紐約時報》關於特朗普泄露機密的報道引發軒然大波之後,特朗普今年遭彈劾的幾率一度猛增50%,至29%。

PredictIt特朗普彈劾數據

美國白宮16日發表聲明,否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向FBI施壓,要求其停止調查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前助理邁克爾·弗林是否和俄羅斯存在不正當關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38

彈劾風波後,6月加息概率仍直逼80%:美元否極泰來?

當特朗普上任之初,市場憑借著對其未來刺激政策的積極預期、對美國經濟的信心以及對美聯儲加速加息的期待,一度將美元指數推上了103.8的高位,更有觀點認為110甚至120指日可待。然而,美元指數如今已經跌入96區間。

除了經濟數據的參差不齊,特朗普的政治醜聞可謂是對美元的當頭一棒——“泄密門”、“通俄門”和“彈劾門”令全球市場恐慌情緒驟升。不過,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和政治學家紛紛表示,總統彈劾概率目前幾乎為零。值得註意的是,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6月加息概率仍高達78.5%。

“不過,就算加息也救不了美元,6月加息本來就是在市場預期內的。美元近期跌得那麽快,一個支撐位接一個支撐位地下破,毫無還手之力,這的確始料未及。”KVB昆侖國際首席分析師魏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特朗普刺激政策不及預期,美元幾乎無望恢複103.8的階段性高位。”

“彈劾門”風險漸被消化

特朗普的“彈劾門”可謂是美元近期最大的壓力點。不過,似乎這一風險並無需過度擔憂。

上周一,特朗普被曝與俄羅斯外交部長、俄羅斯駐美大使在華盛頓會面時,透露了有關“伊斯蘭國”可能對公共安全造成危險的信息,被媒體稱為“泄密門”;上周三,又有報道稱,特朗普曾要求剛被解雇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科米終止對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涉嫌“通俄”的調查,這使其又陷入了“司法幹預門”。

雖然特朗普身陷雙重危機,但長期研究中美政治的華東師範大學政治系美籍教授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當前信息,還不構成彈劾特朗普的條件。

特朗普曾通過推特表示:“作為總統,我當時(在公開舉行的白宮會議中)想和俄羅斯分享有關事實,我完全有權力這樣做。”

馬奧尼告訴記者,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美國,行政部門負責秘密情報的分類及決定如何處理這些情報。這就意味著,作為美國最高行政部門負責人的特朗普對情報具有分類和解密的終極權力。只要特朗普認為該情報應該解密與俄羅斯共享,他就擁有美國憲法賦予的這項權力。

“(美國)聯邦法中對於泄露國家機密的懲罰並不適用於美國總統,即總統可以‘消秘’(declassify information)任何信息,因此即使此事是真的,特朗普也不會因為此事而被彈劾,但例如副總統等其他官員則不行。”馬奧尼稱。

揮別了上周三的恐慌性拋售,截至5月23日,道指連漲三天,創2月27日以來最長連漲天數。標普500指數漲幅0.52%,報2394.02點;道指漲幅0.43%,報20894.83點;納指漲幅0.82%,報6133.62點;恐慌指數VIX收跌9.22%,報10.93。

政治風波或拖累經濟改革

不過,“彈劾門”風險的消化並不代表美元無憂。美元較長線前景主要取決於特朗普將如何面對密集的司法和國會審查,以及他能否在政治麻煩纏身的情況下繼續達成野心勃勃的經濟改革方案。

嘉盛集團研究主管James Chen 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的政治大麻煩似乎剛剛開始。國會正在等待科米就其與特朗普的FBI調查相關談話進行正式作證。同時,美國司法部任命德高望重的FBI前局長羅伯特∙穆勒為調查‘俄羅斯幹’大選事件的特別檢察官。”另外,隨著之前扶持特朗普的政客們開始退避三舍,各位白宮要員們四面楚歌,特朗普任期前幾個月自共和黨處獲得的關鍵支持後盾也開始消減。

市場普遍預計,醜聞將影響特朗普的信用,這會對他未來推進去監管、減稅、基建投資等事宜造成阻礙。而經濟刺激的預期正是此前讓美元強勢走高的基礎。

5月23日,外媒稱特朗普計劃提出金額高達1.7萬億美元的削減一攬子支出方案,這是他力求在10年內實現預算平衡的一部分。白宮將於周二提交正式的預算請求,其中包括減少向低收入美國人提供的主要社會保障與福利,未來10年間削減2,740億美元的扶貧補助計劃,食品券也在減支名單上。同時,要求財政提供26億美元用於邊界安全費用。

這似乎是在為推動特朗普的減稅和基建投資計劃尋求更大的財政空間。此次,白宮再次重申,減稅將會拉動私營部門投資,從而為政府帶來更多收入。

雖然預算案還未正式出爐,但共和黨和民主黨人都對其表示懷疑。問題還在於,該預算計劃可能使美國債務更加惡化。“我認為接下去兩黨繼續扯皮鬥爭,目光還是會圍繞著財政和經濟的整體基礎是否支持預算案展開。目前,能得到國會通過的可能性不高。而對於我們交易者來說,這些都是可能加重美元遭到市場摒棄的原因。”魏巍對記者表示。

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高

上周特朗普無疑是金融市場的主線,而這周的主線又將回歸美聯儲。市場正密切關註周四淩晨的5月議息會議紀要。由於5月4日的會議並沒有發布會,因此市場希望從紀要中尋求更多具體信息。

美聯儲在5月聲明中暗示加息,並稱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疲軟僅僅是間歇性的,並稱,隨著貨幣政策漸進式的調整,經濟活動會適度擴張,勞動力市場會進一步增強,通脹在中期會穩定在強於2%的水平。

巴克萊資本預計,今年美聯儲將再加息兩次,最可能在6月和9月加息,“縮表”可能從今年12月開始。

當時,這導致6月加息概率一度超過80%。美元隨即開啟上漲趨勢,但此後因政治風波而節節敗退。不過,如今加息概率仍然高達78.5%,6月加息似乎板上釘釘。

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Kaplan,2017年有投票權)最新重申了2017年開始縮表的立場,並稱美聯儲在2017年再加息兩次將是適宜的。美國3-4月通脹率偏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通脹趨勢疲軟,且美國正逼近充分就業狀態。

至於美元的後續走勢,福匯外匯分析師瞿超對記者表示,須密切關註97.40和98.50的舊支撐位。如果站上這些點位,可能引發一些小幅空頭回補。“如果美聯儲的會議紀要(本周四淩晨兩點)鷹派程度高於市場預期,對未來經濟複蘇和通脹回升都抱有信心的話,那麽美元將有可能重新回到上升的軌道。”此外,在本周五晚間,美國還將公布第一季度GDP和PCE物價指數,預計將會對行情造成一定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84

聯想私有化的大概率與換帥的小概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31/163349.shtml

聯想私有化的大概率與換帥的小概率
鄰章 鄰章

聯想私有化的大概率與換帥的小概率

“聯想進行私有化是一件大概率事件,但私有化之後,楊元慶退居二線,由劉軍擔任CEO,我認為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兒。”

來源 | 鄰章(ID:kejilinzhang)

文 | 鄰章

果然,每逢節假八卦多。

在端午最後一天(30日上午),多家媒體引援“開八”爆料,稱:“聯想集團正在計劃近期進行私有化,同時聯想集團也計劃進行高管調整,楊元慶將退居二線只擔任董事長,而最近剛返回聯想的劉軍將出任聯想集團新一任的CEO。”但騰訊科技則在30日下午表示:聯想官方對此傳聞予以否認,回應稱“沒有此事”。

而看慣了業界公司面對爆料時的習慣性否認的吃瓜群眾,則已是搭起了小板凳,欲看聯想如何變局。

對於開八的爆料,個人認為:聯想進行私有化是一件大概率事件,但私有化之後,楊元慶退居二線,由劉軍擔任CEO,我認為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兒。

1.webp

聯想進行私有化是一件擁有較大概率的事兒

如眾多分析所言,聯想進行私有化是有著極大的現實需求的。從目前來看,至少可以說有兩個方面的現實原因。一是公司市值與營收體量並不匹配,其二則是私有化更能使聯想專註於長期戰略而非眼下得失。

1.市值與營收的不匹配

雖說聯想近幾年來是表現不佳,但其當下市值與其營收能力相比,似乎存在著巨大的不匹配性。

日前,聯想發布了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從聯想公布的集團2016/17財年全年營收財報數據來看,聯想集團2016/17財年全年營收為4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全年凈利潤達到了5.35億美元,實現了扭虧為盈。若以營收能力衡量,聯想集團的營收能力幾乎接近騰訊和阿里在過去一年的總和。

但從公司市值方面來看,資本市場卻似乎並不買聯想的賬。當下聯想集團股價僅為4.85港元(5月29日價格),市值在539億港元左右,若是換算為美元,則僅為70億美元左右。而與之相比,騰訊和阿里巴巴二者市值均已超過3000億美元,是聯想是40倍以上。而即使與同是PC代表廠商的惠普,其當下市值也在320億美元上下。

這種市值差距,個人認為,其既有資本市場對於互聯網企業的青睞原因,但似乎更有被資本市場低估。

誠如爆料所言:當下的極低市值已經很難匹配得上如此高的營收和聯想作為國際化第一IT巨頭的形象。

2.webp

2.私有化更利於聯想專註長期戰略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對於當下並不被資本市場買賬的聯想而言,進行私有化,更能夠使其專註於長期戰略的執行,而不必太過於關註、理會來自股市的壓力,進行短期利益的追求。這對於正處於戰略轉型關鍵期的聯想而言,其實是頗為重要的。

如我們所見,諸多上市公司,往往會疲於應對資本市場的逐利需求,而忽視長遠戰略的執行。為了應付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在許多時候,更是在追求短期效益,以迎取資本市場的歡心,維穩股價市值表現。

諸如PC業界私有化先例戴爾,在2013年的私有化完成時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表示:“今天,戴爾作為一家私有企業,要開始一個令人激動的新篇章。我們的團隊有11萬人,遍布全球,他們將把註意力百分百放在我們的客戶身上,為保護客戶的利益,將積極執行我們的長期戰略。”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下聯想股價的不被市場看好,倒也為聯想進行私有化提供了一個價格契機,使得聯想能夠花費較少的金額實現私有化,而不必付出更高的股票溢價。據開八在爆料中表示:根據傳聞信息,聯想預計的私有化價格為聯想給出了6港元的價格私有化(市值666.54億港元),也有聲音稱,私有化買方團給出的價格是市值700億港元。這個價格從聯想的體量來看,可以說是著實不高的。

3.webp

私有化之後,楊元慶退居二線,劉軍擔任CEO,我認為其概率較小

雖然聯想官方對於傳聞進行了否認,但從多方現實來看,聯想進行私有化是一件事兒大概率的事兒。但是對於爆料相對於私有化更為勁爆的私有化之後,聯想集團將換帥——楊元慶退居二線,劉軍擔任CEO,個人倒認為其概率較小。

為什麽這麽說,我們也從兩個方面來看:

1.市場出現換帥傳聞,核心在於聯想當下的市場表現不佳,但聯想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回到所謂的聯想換帥爆料,坦率來講,有此傳聞的直接原因是聯想當下的市場表現不佳。

在PC市場,聯想正面臨來在惠普的挑戰乃至反超。據IDC統計的全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惠普PC出貨量1314萬臺,市場份額為21.8%;聯想出貨量1232萬臺,市場份額為20.4%。

其智能手機業務的整合和整體市場表現,也是起色不大,從眾多報道綜合來看,聯想智能手機業務並不能走近全球前五,中國市場,更是遭遇著嚴重挑戰。甚至可以說,其當下智能手機的一抹亮色是其主推的模塊化產品高端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銷量過百萬。

而在企業服務器業務的表現,最近也是表現不佳。據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按服務器營收計算,聯想同比下滑16.7%,被華為超越。按出貨量計算,同比下滑14.1%,排名第四,同樣被華為超越。

在這三則現實因素中,個人認為智能手機業務的表現不佳,是眾多關於聯想換帥傳聞中最為核心的要素。但回到現實來說,聯想智能手機業務的表現不佳,也並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兒,而已是持續了一兩年了。PC業務,雖然在IDC的數據中被惠普超越,但是這是長期趨勢還是短期小變,目前並不能下定論,並且,相對於出貨量,其實在更為重要的利潤上,聯想PC的利潤率仍舊是高於惠普。而拋開具體業務,回到聯想的整體戰略轉型來說,我們看到聯想的轉型與整合還是走在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數據顯示:聯想在2016/17財年實現了全年凈利潤5.35億美元,扭虧為盈。

4.webp

2.聯想重鑄未來,很可能需要的是智能手機和服務器(雲)業務,而非PC業務

劉軍此番回歸,為市場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間,但爆料稱在私有化之後,劉軍將擔任CEO,我認為可能性不大。

核心原因在於:聯想要重鑄輝煌,究竟需要什麽,要朝著那個方向轉型,才能夠實現新生逆轉。是PC市場還是智能手機和服務器、雲計算業務?而從當前的業界普遍趨勢和產業的未來發展性來看,很明顯,智能手機業務和服務器、雲計算才是一個更佳的發展方向。

若從聯想的三波戰略( 第一波是個人電腦業務;第二波是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第三波是發力除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以外的其他新PC(Personal Computing)設備以及“設備+雲”的新業務模式)。來看,最具未來發展力的應當是第二波的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和第三波其他新PC(Personal Computing)設備以及“設備+雲”的新業務。這才是能夠重新吸引資本市場青睞的業務。

那麽我們在將目光回到劉軍的身上,其近期回歸,所擔任的職務是: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領導中國平臺及中國區PCSD(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集團)業務。楊元慶在其內部信中,對劉軍的核心點評是:劉軍是一位在PC領域擁有極為豐富經驗的出類拔萃的領導者。

而後,再想想當初劉軍是因為什麽原因離職的?當時的諸多分析其離職原因,都指向了可能與其所掌管的智能手機業務表現不佳有著直接關系。其掌管的智能手機業務沒能跟上國內智能手機轉型(去運營商化與品牌高端化)趨勢,錯失機會。當時楊元慶對於智能手機業務的內部訓話時,楊元慶的點評是:“我去年跟你們說了幾次,要醒一醒,我甚至還說了你們拿榔頭敲都敲不醒,你們太慢了,在錯失機會。”

那麽,在此,從聯想的未來需求和劉軍的能力強項來看,我們也似乎可以說:劉軍的業務強項是在於PC業務,其領導聯想PC業務,發展PC新模式,繼續成為市場PC市場領導者,守住聯想當下核心,可以說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但是對於代表聯想未來的智能手機業務(從歷史因素來說)和“設備+雲”的新業務,卻可能並非劉軍的強項所在。而從這個層面來說,若是聯想要實現未來,劉軍將擔任CEO的可能性我認為並不大。

寫在最後:

面對高營收與低市值的嚴重不匹配,以及當下正處於轉型期的聯想來說,進行私有化,從而專註於長期戰略執行,實現涅槃重生,其實是有著較大的可能性的。但是在私有化之後,是否會出現爆料中的集團將換帥,個人倒傾向於認為可能性不大。從現實來說,當下聯想幾大業務雖然面臨著各自不同的挑戰,但是從過去一財年聯想的扭虧為盈來看,聯想的戰略轉型還是走在了一條正確的路上,正在穩步前行。當下,聯想需要的,更可能是在人事穩定的基礎上,發揮每個人的業務強項,對戰略轉型進行穩步推進,以重塑聯想輝煌。

聯想 私有化 楊元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040

遇阻中國,高通並購恩智浦失敗概率陡增

就在中美經貿糾紛進入不確定的階段之時,兩個看似與此無關的個案突然被拋到公眾面前。

就在本周一,中國中興公司被美商務部裁定7年禁止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之後,周四,商務部時隔一年,首次對外披露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並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NXP)的反壟斷審查實質性進展。

兩個事件的拋出時點相當接近,引發諸多聯想:一個是官方蓋章歷時2年多的舊案再次激活,而另一個則是審查一年未果後的重啟。兩件事情的後果看起來也都有相當影響力,中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而高通並購案不論是否通過,都會對半導體全行業造成深遠影響。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9日回應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稱,目前,商務部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對高通收購恩智浦股權案進行審查。由於該交易在行業內將產生深遠影響,對市場競爭可能不利,調查機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調查取證和分析,並已就此交易向高通提出競爭關註,與高通就如何消除交易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磋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在當前的詭譎形勢下,原本不應該有什麽太大問題的卻可能成為問題,這類比較高調的案件尤其容易被政治化,被拿出來作為中、美兩國協商談判的籌碼。尤其是博通並購高通失敗之後,加上中興的案子,情況就變得更加複雜。

不確定的並購

時隔數年,這是高通第二次在中國面臨反壟斷監管,也是此項交易在全球面對的最後一道關卡。高通對恩智浦的收購需要得到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批準,今年1月18日高通稱,韓國與歐盟批準了此次交易。這意味著,僅剩中國反壟斷機構未做決定。

不論如何,多位業內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預計,考慮到當前環境,不論從何種角度而言,這項並購的通過都不會容易。到底中美雙方,誰在使用這樣的“個案”作為籌碼,來推進未來更廣泛雙邊經貿談判要價,已引發多方猜測。“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誰也難說下一步是什麽。”一位接近中美雙邊談判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說。

高峰說,對於高通已經提出的救濟措施方案,調查機關進行的市場測試初步反饋認為,高通方案難以解決相關市場競爭問題。4月16日,高通申請撤回申報,並已重新申報。我們將繼續按照《反壟斷法》規定,依法公開、公平、公正地做好該交易的反壟斷審查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郭麗琴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提問

中國最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多年來分散在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合並,統一歸屬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這讓原本已送交商務部審查一年多的高通並購案走向,更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高通相關負責人此前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該審查已經提交了一年,本周一是上次審查的截止日期。他說,“這種情況很多,審查期內雙方沒能就所有問題達成一致,是個審查加談判的過程。”

2016年10月,高通原本期望以創紀錄的380億美元將恩智浦收入囊中,不料收購價卻在各方壓力下水漲船高,達到440億美元。這筆並購交易對高通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和吸引力,不僅將增強高通在5G技術領域的領導力,推動高通業務多元化,減輕對智能手機的依賴,以進軍汽車、安防等行業,還能加強其抵禦博通(Broadcom)等相關方敵意收購的能力。

前述高通相關人士指出,中興是高通的大客戶,這次美國處罰中興,高通也因此受到直接傷害。

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興占據高通6%~10%的出貨量,制裁一旦執行,將對高通自身業務產生較大影響。高通是中興智能手機的主要芯片供應商之一。市場調研公司IHS Markit提供的數據顯示,中興去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4640萬部。Canalys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公司近年來已不再是中國十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但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中興是排在蘋果、三星和LG之後的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去年的市場份額為11.2%。

3月12日,經過三輪出價和清理董事會的反複較量,博通對高通總計1420億美元的惡意收購,最終被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終止了動議。一個普遍的疑問是,如果特朗普能以國家安全名義叫停“通通合並”,中國為何不能以類似的理由叫停同樣對產業影響巨大的高通收購恩智浦?

2015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展開了反壟斷調查,國內手機廠商批評高通收取了不合理的專利費,最終向高通開出了近10億美元的罰單,隨後,高通公開發布簡要版整改措施,降低了專利費標準,並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商業模式改變。之後兩年,高通和幾乎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

到底是不是一張牌

中國政府對高通的反壟斷審查重啟,與中興在美國商務部遭遇禁令之間,到底是不是彼此叫牌的關系,各方說法並不一致。

一位中興公司的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美國商務部發出禁令的當天,各主要美國零件供貨商就已經對中興斷供,這些西方廠商往往會為了安全,對法律文件做擴大解釋。而18日晚間,各子公司也接到了通知指引,立即停止涉及禁令有關交易。他期待,高通並購案能與中興的困境打包解決。

但其他方面的信息卻顯得不那麽樂觀。19日舉行的一場中美雙邊投資溝通會上,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Stephen A. Orlins)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自己和高通就此案溝通過很長時間。高通重新提交申請,並非是中國對中興遭遇的反制。“時機不對,該案沒有通過的決定,在中興禁止令之前就已做出。”

但他也承認,非常擔心這兩大事件的影響。歐倫斯稱,如果中國政府不通過高通並購案,會影響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狀況。

該交易對中國及全球市場的影響,確實需要謹慎評估。高通並購恩智浦之所以在歐盟通過,也是高通做出了一系列承諾與讓步的結果。

集邦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姚嘉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了追求企業持續成長,高通與中國政府應會保持溝通,針對並購條件與中國境內的技術合作(如先前與貴州省政府的服務器計劃)等,進行通盤討論。當然,高通也會評估,在何種條件下如何因應中國商務部的要求,以達成收購恩智浦的計劃,同時避免對高通未來的營運有所影響。 

“而中國商務部自然也會以保護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角度,後續與高通保持討論,因此,若高通將首要目標視為收購恩智浦,與中國商務部攻防之間,高通或許會采取較為讓步的做法,借此達到收購目標。”姚嘉洋說。

佛羅斯特研究(Forrester Research)首席分析師戴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並不將商務部的反饋與中美貿易摩擦直接關聯,但是在任何國家自身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目標都是一致的,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也是基於互利互惠的互信關系。美國政府近期的舉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必然會對各方的經貿與企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還需要向前推進,而中興事件和高通收購恩智浦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籌碼。“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影響是有,但客觀來看,要反對並購還需要更強有力的證據,壟斷看的不是營收,而是看市場競爭。”

廣受關註的未來走向

今年3月26日,高通CEO莫倫科夫在參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高通對恩智浦的並購,不但對於高通自身在5G、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非常重要,對中國手機乃至更大的萬物互聯產業的賦能也至關重要。

高通CEO莫倫科夫

去年12月底,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管理團隊專註兩個任務,一是讓5G更快到來,第二個就是完成針對恩智浦的並購,“行業已經來到一個讓人興奮的時機點,我們的科技要改朝換代,這個時候業界生態就會有很大的變動”。

恩智浦是汽車處理器企業中的佼佼者。汽車行業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當汽車變成帶有四個輪子的電腦之時,汽車產業鏈的價值序列也將改變。

在半導體領域,高通和恩智浦由於客戶群和產品領域不同,業務重合部分少、互補性強。高通業務側重移動和計算等領域,而恩智浦業務側重汽車、物聯網、網絡融合、安全系統等領域。悲觀的觀點認為,高通收購恩智浦後不僅將壟斷汽車芯片和NFC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還將通過全球最廣泛的銷售渠道控制調制解調器、NFC、WiFi等基帶芯片市場。

一位曾任職恩智浦荷蘭總部的資深人士提醒第一財經記者,如若高通並購恩智浦獲得放行,一家巨無霸公司因此誕生,其減少成本的驅動力,必然對上下遊企業產生更高的議價能力。這一觀點,也被其他幾位國際業內人士贊同。

“如果在汽車電子領域加強互動,中國廠商就真的徹底沒戲了。”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今年的巴展上,高通和恩智浦分別展示了相關的技術方案和標準協議,如果未來產業由高通來主導,大家很害怕對方再來收專利費。“一個是數字老大,一個是模擬老大,如果在汽車電子領域強強聯手,中國廠商將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姚嘉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合並成功,對於傳統的車用芯片業者如意法半導體(ST)、英飛淩(Infineon)、瑞薩(Renesas)等,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高通可望取得更多車用領域的客戶群,與此同時,也能分散近年智能型手機成長趨緩的風險。

戴鯤認為,考慮到中國市場對高通的戰略意義,談判進程的延長必然對高通在物聯網(IoT)特別是車載芯片領域的戰略布局造成不利影響。“相信中國政府會秉承一貫的開放態度與互惠原則最終批準此項收購,但是談判進程必然會延長,也存在要求高通進行類似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時的剝離部分業務與國內企業進行合作的可能。”

“合並若失敗,高通恐怕會失去新一波的成長動能,在智能型手機成長趨緩、華為與小米自行開發處理器以及與蘋果之間訴訟戰仍在持續等情況下,高通未來的營運相對不樂觀。”姚嘉洋對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