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已經開始為QE定價,歐洲股市周一開盤創七年新高。
歐洲股市基準富時Eurofirst 300指數開盤漲0.2%至1409.7點,創2008年1月以來新高。
投資者普遍預期,歐洲央行很可能將於本周四推出歐版QE(OMT計劃),對市場起到提振作用。
月初數據顯示,歐元區2014年12月CPI終值同比下降0.2%,為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技術性通縮已經確認。
本月以來,德拉吉迫不及待地三次釋放強烈的QE信號,為寬松造勢。先是1月2日稱,不能完全排除歐元區通縮風險,“必須以行動抵禦這類風險”。隨後1月9日又公開了自己的一封信,稱歐洲央行推出的任何刺激措施都可能包括購買政府債券。
上周,他在接受德國雜誌采訪時更是坦言,央行已經準備好購買政府債券,為了維持價格穩定,有必要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本周,歐盟法院初步認定歐版QE原則上合法,為QE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
而上周瑞士央行宣布取消匯率下限的舉措又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QE的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TD證券分析師Eric Green表示:“近幾天,對於德拉吉將宣布QE的預期高漲。市場共識是未來兩年內QE規模將超過5000億歐元。”
歐洲股市將變得更有吸引力,因為對寬松的預期已經推高了國債價格,將國債收益率推至歷史低位。
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上周一度觸及0.4%,2年期德國國債更是跌至-0.16%,反映出歐元區通縮的現狀。
自今年年初以來,歐元從1.20一路下滑,目前在1.16附近徘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還在期待石油供應商減產從而油價可能回到過去的高水平嗎?那你最好做好心理準備:低油價可能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新常態。
油價大幅下跌已經撼動了全球市場,也讓能源公司遭受重擊。但這種影響並不是暫時而已,低油價對石油生產和氣候政策的影響可能將持續好多年。
美國的頁巖油繁榮,讓石油產量在過去十年內幾乎翻番,再加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拒絕減產,令全球能源市場供給過剩有增無減。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低增長以及新興市場經濟放緩,也打壓了需求面。這兩方面作用,顛覆了市場對能源稀缺價格上漲的長期假設。
這或許意味著,過去十年多來,人們對於油價將持續上行的預期已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將是油價長期低迷的“新常態”。
自今年初以來,各大投行已大幅下調油價預測,一些預測油價今年平均將在50美元/桶左右,並將在2016年升至60美元/桶附近。
現在的油價著實令人難以置信——僅僅是去年夏天油價的一半。這讓石油產業本身以及上下遊行業的利潤都遭到了侵蝕。能源生產商、服務商,以及鋼企等,都開始裁員和推遲項目。
上周,殼牌公司剛剛放棄了在卡塔爾建造大型石油化工廠的計劃,英國石油公司在蘇格蘭阿伯丁的北海油田裁員了300人。分析師們普遍預期石油企業的第四季度盈利同比或下降五分之一。
“在目前價格水平上,每家公司都在削減開支和項目,而且還會繼續這麽做。”IHS公司副主席、曾獲得普利策獎和美國政府能源獎的丹尼爾•耶金博士(Daniel Yergi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他認為,油價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在“50美元和100美元之間”回歸平衡。
不過,盡管一些企業已經推遲或甚至放棄了一些昂貴的項目,這對供給的影響也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多數項目前期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例如油砂或深水油井,意味著這些生產商不會輕易削減產出。例如加拿大的一些地表油砂井,一旦建造起來,甚至在油價低至30美元/桶的時候都可以盈利,而地下油井在35美元/桶也可以盈虧平衡。
石油減產到一定程度,油價才可能回升到過去水平,但這種程度的減產至少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太可能出現,因為現在正在開發的項目即將上線。
在油價下跌的全球效應下,不同國家所受影響是不同的。全球能源市場的“新常態”是,石油生產國收入下降,石油進口國的能源成本降低。
周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剛大幅下調了商品出口國的潛在增長率,隨著油價急劇下跌,石油出口國的外部和資產負債表脆弱性上升。石油進口國將從消費者實際收入提高和最終產品生產成本下降中受益。
但低油價還會在其它方面對各國政府產生影響。
2015年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2月舉行,旨在簽署一項協議將溫度上升控制在2℃以內。然而低油價可能會減弱各國政府、公民和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和改善能源效率的動機,而這些都是執行任何氣候協議的關鍵步驟。
低油價已經動搖了歐洲一些政府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決心,他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石油是不可靠的能源來源,供應有限而且來源國不穩定。如今這種觀點正逐漸弱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還在期待石油供應商減產從而油價可能回到過去的高水平嗎?那你最好做好心理準備:低油價可能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新常態。
油價大幅下跌已經撼動了全球市場,也讓能源公司遭受重擊。但這種影響並不是暫時而已,低油價對石油生產和氣候政策的影響可能將持續好多年。
美國的頁巖油繁榮,讓石油產量在過去十年內幾乎翻番,再加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拒絕減產,令全球能源市場供給過剩有增無減。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低增長以及新興市場經濟放緩,也打壓了需求面。這兩方面作用,顛覆了市場對能源稀缺價格上漲的長期假設。
這或許意味著,過去十年多來,人們對於油價將持續上行的預期已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將是油價長期低迷的“新常態”。
自今年初以來,各大投行已大幅下調油價預測,一些預測油價今年平均將在50美元/桶左右,並將在2016年升至60美元/桶附近。
現在的油價著實令人難以置信——僅僅是去年夏天油價的一半。這讓石油產業本身以及上下遊行業的利潤都遭到了侵蝕。能源生產商、服務商,以及鋼企等,都開始裁員和推遲項目。
上周,殼牌公司剛剛放棄了在卡塔爾建造大型石油化工廠的計劃,英國石油公司在蘇格蘭阿伯丁的北海油田裁員了300人。分析師們普遍預期石油企業的第四季度盈利同比或下降五分之一。
“在目前價格水平上,每家公司都在削減開支和項目,而且還會繼續這麽做。”IHS公司副主席、曾獲得普利策獎和美國政府能源獎的丹尼爾•耶金博士(Daniel Yergi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他認為,油價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在“50美元和100美元之間”回歸平衡。
不過,盡管一些企業已經推遲或甚至放棄了一些昂貴的項目,這對供給的影響也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多數項目前期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例如油砂或深水油井,意味著這些生產商不會輕易削減產出。例如加拿大的一些地表油砂井,一旦建造起來,甚至在油價低至30美元/桶的時候都可以盈利,而地下油井在35美元/桶也可以盈虧平衡。
石油減產到一定程度,油價才可能回升到過去水平,但這種程度的減產至少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太可能出現,因為現在正在開發的項目即將上線。
在油價下跌的全球效應下,不同國家所受影響是不同的。全球能源市場的“新常態”是,石油生產國收入下降,石油進口國的能源成本降低。
周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剛大幅下調了商品出口國的潛在增長率,隨著油價急劇下跌,石油出口國的外部和資產負債表脆弱性上升。石油進口國將從消費者實際收入提高和最終產品生產成本下降中受益。
但低油價還會在其它方面對各國政府產生影響。
2015年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2月舉行,旨在簽署一項協議將溫度上升控制在2℃以內。然而低油價可能會減弱各國政府、公民和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和改善能源效率的動機,而這些都是執行任何氣候協議的關鍵步驟。
低油價已經動搖了歐洲一些政府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決心,他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石油是不可靠的能源來源,供應有限而且來源國不穩定。如今這種觀點正逐漸弱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以姜超為首的海通證券分析團隊近期發布報告稱,預計中國2月CPI僅為0.9%,通縮風險將會加劇。逆回購價跌量少,下周IPO凍結三萬億資金,人民幣匯率貶值加劇資金流出等因素使得再次降準或可期待。
海通團隊指出,央行周二進行350 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小幅下調 10bp 至 3.75%,上一次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在 2 月 3 日,數量 350 億。節後第一周央行凈回籠資金 1920 億,回購利率繼續上升至 5%左右,顯示資金短期偏緊。逆回購招標利率下調意在釋放價格信號,引導貨幣利率下行,但逆回購操作數量低於預期,未來價格信號或需增加數量配合。
海通表示,
2月CPI可能僅有0.9%,PPI則可能降至-4.5%,中國的通縮風險依然加劇。央行未來再次降準或可期待。
央行近期的行動也可以看出貨幣寬松逐漸加碼的信號,包括2月央行啟動全面降準,且一再擴大定向降準範圍,3 月初再次啟動降息。
此外,下周新一輪 IPO凍結規模或達3萬億,人民幣匯率貶值加劇資金流出等因素也引發降準壓力。
在今年2月24的時候,姜超團隊就曾成功預測降息到來,
2015年春節即將結束,雖然搶紅包、線上消費成為新亮點,但是難以掩蓋整體經濟的低迷,房地產、汽車、家電、發電量等多項工業經濟數據不佳,而2月物價的漲幅亦低預期、CPI或仍在1%以下,種種跡象表明通縮是當前經濟主要風險,簡政放權正在加快,再次降息時機已經成熟。
而央行副行長易綱3月4日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是否還需要降息等要看經濟走勢。至於降息等還有多大空間的問題,易綱稱,要看經濟走勢,央行已經做了比較及時準確的反應,“該做的都做了”。
央行分別於去年11月21日和今年2月28日連續兩次降息,並於2月4日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月CPI同比增0.8%,創逾五年多新低。PPI同比降4.3%,已連續35個月下滑,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經濟增長發力通縮壓力顯現使得市場對於降準降息的呼聲高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24 15:19 編輯 利邦(891):同店增速略有回調,期待進一步複蘇信號 作者:程成 2014年銷售額同比下滑2.7%,凈利潤則同比倒退47.8%:公司14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2.7%至26.2億港元。期內受大力清庫影響,集團的毛利率水平同比下滑1.4個百分點至74.1%。股東應占溢利則同比倒退47.8%至1.6億港元。每股盈利為9.3港仙。派息率仍維持在73%。 業績回顧:1)2012 年或更早前的庫存的90%已清理完畢,存貨周轉天數由2013 年的428 天下降到2014 年底的343 天。2)期內門店凈減少52 間至399 間,其中新增47 間,關閉99間,公司認為總門店數量維持在400 間為理想水平。3)隨著門店的調整,公司的經營面積同比下降9%至49 萬平方尺,而每平方尺銷售額同比提升6%至5036 港元。4)下半年的同店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調,由上半年3.0%的倒退改善至下半年3.0%的增長,下半年內地、香港及歐洲的同店增速分別為2.6%、2.0%及16.3%。 2015 年展望:1)近期采購的春秋季新裝數量較過去季度大幅減少,我們預計在庫存清理理想的情況下正價產品的銷售將逐漸恢複(目前85%的門店為正價門店,15%的門店為奧特萊斯店),預計下半年的毛利率水平將較上半年有明顯改善。2)公司將各品牌分攤的購買力整合為一,加強采購端的議價能力,節省成本,提升產品的定價空間,我們相信集團整體的毛利率可以維持在74%-75%之間。3)預計歐洲業務將於今年內有正面盈利貢獻。4)公司將持續對庫存進行管控,預計今年的存貨周轉天數將較去年底的343 天有進一步的下降。 目標價1.30 港元,調升評級至持有:我們由公司的庫存清理進度及去年下半年同店增速的回調情況可見公司的營運效率在逐漸改善。我們預計2015 年的上半年仍將是陣痛調整期,改善效果將於下半年逐步顯現,但仍期待更明顯的業績複蘇信號。我們預計15 年公司的銷售額及凈利潤都將同比有單位數的增長,我們以15 年13 倍的市盈率給予公司目標價1.3 港元,較前日收市價有13.3%的下滑空間,調升評級至持有。 ![]() (來自第一上海)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9 18:07 編輯 電改專家交流紀要:電改任重道遠,期待政策盡快落實 作者:楊潔 投資建議: 今天我們與華能集團的相關領導交流了電改 9 號文的政策,主要內容如下: 電改制度大的框架為新電改九號文,配套文件於 3 月 23 日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下發了《關於改善電力運行調節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的指導意見》,其目地在於配合落實 9 號文有關要求促進清潔能源發展。 要點: 國家能源局近期出臺征求意見稿內容要點如下: 關於放開優先購電權、發電權制度,為電改做個後續的安排,優先發電權是清潔能源消納多發滿發,優先購電權是放開公益性用電,居民用電。 第一:核心的內容用 2-3 年(2015-2018 年)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放開 1/3(5.3 萬億度的三分之一約 1.7 萬億度-1.8 萬億度)的發電計劃,全部放開估計 7-8 年 第二:近期的難度在於理順電價機制,困難很大 第三:在大用戶直購的基礎之上放開售配電 交流主要觀點:總的認為:電力改革任重道遠,引進市場資本,提高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率,限制亂投資。 1.電力體制改革需要個過程,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比如售電公司提供的服務在哪兒?對服務的定價?競爭對手在哪兒?目前都是未知數。 2.華能目前已經把資源配置在用戶側, 不排除成立售電公司,華能目前也已經再研究潛在的客戶端。 3.電改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比如法國電力公司:電網公司從頭包到腳,新加坡大士能源:市場化機制比較高。 4.電改 9 號文,售電業務存在不公平的現象:具有電力資產的售電公司具有競爭力 5.供電公司也可從事優先售電、供電業務,各大集團以及地方政府發電企業都在構建配售電公司,都有這個構想,目前都在做人員培訓。 6.存量和增量存在不公平原則 關於電改進程:發改委目前的計劃是從 2015-2018 的放開 1/3 的發電計劃;2018-2020:建立比較完善的電力交易市場;2020-2023:建立成熟的電力市場機制。 電改試點:先在深圳、內蒙做試點,深圳在做輸配電價試點,售電改革很有可能現在深圳開始試點;內蒙迫切希望改革,發電量過剩問題先解決電力外送的問題,主要是跨區域的試點。 關於電價:上網電價全國平均降 1 分半,原計劃是二季度執行,目前還沒開始 問答環節: 問:如果售電,是否需要有形電力資產? 答:售電完全是個市場化的關系,不需要有形資產,售電公司需要限定電壓 問:新的工業園區需要構建一張微網,這塊可以交給地方小電網公司運行嗎?存量部分可能會放開嗎? 答:新的工業園可能會放開。 問:國外很多電網公司是不讓售電的? 答: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售電的主體最終活下來的是有發電資產的公司,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亞。 問:國外的售電公司主要提供什麽服務? 答:具有電力資產的公司具有競爭力,主要提供增值服務。 問:有商業模式可以創新? 答:供電公司的領導直接下海後,法人主體可以慢慢改變,可以與市場的資金合作。 問:售配電公司的關系怎麽處理? 答:目前這個關系也沒有理順。 問:售電公司、配電公司對客戶如何收費? 答:電力體制改革很多具體問題非常模糊。 問:配網放開是否是首先要修改電力法? 答:電力法是 95 年的,我們也在呼籲修改,電力修改後,國家電網的章程也要改變。 問:電改推動最大的困難是什麽? 答:人的問題,南方電網已經抓了兩個,管的計劃部門,主要是發電計劃 問:交易機構是歸誰管? 答:國家電網管 問:關於華能在直購電方面的政策問題? 答:目前是屬於政府主導性的交易,扶持工業用電,華能在直購電方面與上網電價沒有直接關系,直購電比上網電價的價格低,目前在供大於求的市場下,直購電是沒有積極性。 問:電改後面的流程大概是什麽樣的? 答:發改委目前的計劃是:從 2015-2018 的放開 1/3 的發電計劃;2018-2020:建立比較完成的電力交易市場;2020-2023:建立成熟的電力市場機制 問:煤電聯動,涉及水電以及核電嗎? 答:不涉及。 問:調度和交易問題如何處理? 答:國外都是分開的。 來源:長城證券 |
中國食品(0506)走出業績谷底,期待國企改革改善盈利 作者:柯海東,閆偉,胡春霞 本報告導讀:公司是品牌資源豐富的中糧消費品龍頭。未來葡萄酒、食用油業務盈利有望持續改善,期待中糧集團國企改革推進激發公司經營潛力。首次覆蓋建議增持。 摘要: 投資建議:首次覆蓋建議增持。預計2015-16年EPS為0.03、0.07港元。選取A股和港股的軟飲料、葡萄酒、食用油龍頭作為可比公司,采用分部估值法得到合理市值174億港幣,目標價6.22港元(25%空間),對應2015年PS0.6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公司為品牌資源豐富的中糧消費品龍頭。公司主營飲品、酒類、廚房食品及休閑食品業務,旗下有長城葡萄酒、福臨門食用油、中糧可口可樂、金帝巧克力等著名品牌。近期國企改革頂層方案有望出臺,公司作為中糧旗下消費品龍頭,國企改革有望提升其規模及盈利水平。 葡萄酒業務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改善。預計葡萄酒行業三公消費已基本被擠出,行業需求逐步企穩,未來將恢複平穩增長。2013年起公司葡萄酒轉型大眾消費,2014年收入、銷量提升17%、28%,通過加強成本管控、提高費用投放效率,分部虧損大幅降低至1.2億港元。目前長城葡萄酒經銷商庫存水平為2-3個月,較為合理。2015年公司將持續加強成本和費用管理,葡萄酒盈利有望繼續改善。 食用油受益成本下降,盈利有望繼續改善。2014年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量增2%,行業收入、利潤增長3%、-11%,增速放緩。豆油長期供大於求、庫存高企,使價格處於低位。2014年國內各龍頭包括公司兩度下調食用油產品價格,公司食用油收入下降9%,但毛利率提升3.4pct,助廚房食品業務成功扭虧為盈,實現EBIT2900萬港幣。預計2015年豆油價格仍將處低位,且公司將繼續向一線高毛利油種升級轉換,有助廚房食品業務盈利繼續改善。 飲品業務、休閑食品業務。飲品業務面臨競爭加劇,但預計仍可實現平穩發展;休閑食品行業競爭持續加劇,若持續虧損公司有望剝離。 核心風險:軟飲料行業競爭加劇;盈利水平恢複低於預期。 1.品牌資源豐富的中糧消費品龍頭 1.1.公司擁有豐富的品牌資源 中國食品是中糧集團的控股公司,於1988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公司市值為139億港元(2015/4/10),2014年收入規模267億港幣。公司主營飲品、酒類、廚房食品及休閑食品四大業務。 ![]() 中國食品旗下各業務市場地位突出,品牌資源豐富。 酒類業務中,長城葡萄酒為我國國產葡萄酒第二大品牌,收入規模僅次於張裕;廚房食品業務中,“福臨門”為國內領先的小包裝糧油廚房食品品牌,小包裝食用油銷售份額穩居第二位;飲料業務中,公司旗下的中糧可口可樂已位居可口可樂全球十大裝瓶集團之列;休閑食品業務中,公司擁有金帝、美滋滋等著名品牌。 ![]() ![]() 2014年虧損大幅收窄,飲料和廚房食品是主要收入來源。2014公司收入267億港幣,同比增長2%,2011-14年CAGR為-1%;2014年歸母凈利潤為-2.3億港幣,相比2013年的-8.9億虧損大幅收窄。2014年,飲料、廚房食品、酒類、休閑食品四大業務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7%、42%、8%、2%。 ![]() 1.2.國企改革有望激發公司經營潛力 購股權計劃激勵較為充分。公司早前有股權激勵計劃——購股權計劃,於2006年11月21日開始實施,其有效期為10年至2016年11月20日止。購股權的有效期為七年,參與者至少需持有兩年股權才能出售。公司高管團隊均有持股,且持股市值遠高於薪酬,有利於激發管理團隊積極性、穩定核心隊伍,提升企業績效。 中糧集團是央企國企改革試點,後續進展值得期待。中國食品母公司中糧集團被選為6家中央企業作為改革試點企業之一,主要作為央企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以探索市場化激勵和約束機制對於央企的作用。預計近期國企改革頂層方案有望出臺,公司作為中糧集團旗下的消費品龍頭企業,國企改革有望顯著提升其規模及盈利水平。 ![]() 2.葡萄酒:行業基本面企穩,公司盈利望持續改善 2.1.行業基本面行業基本面走出底部,集中度提升空間大 葡萄酒行業已完成築底,預計未來將恢複平穩增長。經過2013、2014年的深度調整,預計葡萄酒行業三公消費已基本被擠出,大眾消費基本實現了對三公消費的替代,葡萄酒行業需求逐步企穩。從產量和財務數據來看:2014年葡萄酒行業產量116萬千升,同比增長2%,2015年1-2月葡萄酒行業產量同比增長19%;2014年葡萄酒行業收入、利潤分別421、44億,同比增長4%、0.2%,2015年1-2月則分別增長12%、15%;從代表對海外葡萄酒需求的進口瓶裝葡萄酒數據來看,2014年我國進口瓶裝葡萄酒30萬千升、同比增長3%,進口金額13.6億美元,同比略降1%,2015年1-2月則分別增長31%、15%。預計未來葡萄酒行業將恢複平穩增長。 ![]() ![]() 國產葡萄酒龍頭集中度提升空間較大。目前張裕和長城在國內市占率排名前2位,但2014年收入份額分別僅有10%、4%,與其多年積累的品牌地位不符。我們認為國內葡萄酒龍頭集中度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 2.2.長城葡萄酒發力大眾消費,持續提升競爭力 公司葡萄酒業務主要由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等子公司運營。公司主要葡萄酒基地有國內五大酒莊:華夏酒莊、沙城桑幹酒莊、煙臺君頂酒莊、寧夏雲漠酒莊、新疆天露酒莊,以及國外兩大酒莊:法國雷沃堡、智利聖利亞。旗下擁有長城桑幹酒莊系列、華夏葡園小產區系列、星級幹紅系列、海岸葡萄酒系列等產品。 2013年起轉型大眾消費,2014年葡萄酒業務收入、盈利開始改善。公司在2010-11年發力中高端產品,但2013年受行業調整影響較大,收入下降52%、葡萄酒業務EBIT由2012年的5.4億港幣盈利轉為4.6億港幣虧損。公司在行業調整期應變較快,2013年起開始發力大眾化產品、積極發力填補空白市場,2013年上市的長城經典系列定位在100元以下,2014年推出家庭裝、面向大眾餐飲的桑幹印象、悅享、悅顏等中低端新品,通過品牌體驗館、品鑒會、酒莊遊等體驗式營銷活動,加強與消費者的直接溝通,提升及增強大眾消費市場的競爭力。2014年長城葡萄酒收入、銷量分別提升17%、28%,雖然毛利率同比下降9pct,但通過加強成本管控、提高費用投放效率,分部虧損大幅降低至1.2億港元。 渠道庫存水平健康,2015年葡萄酒盈利有望繼續改善。2015年春節後,長城葡萄酒經銷商的庫存水平為2-3個月,相比2014年同期的5-6個月大幅下降,處於較為合理狀態。由於公司持續發力中低端的大眾產品,2015年葡萄酒噸價格有繼續下行的壓力,但健康的渠道庫存也使公司將減少銷售折讓,同時通過持續加強成本和費用管理,預計2015年葡萄酒盈利有望繼續改善。 ![]() ![]() 3.食用油:受益成本下降,盈利有望繼續改善 3.1.食用植物油行業供過於求,價格處於低位 食用植物油行業增速放緩。受餐飲行業增速下降等影響,食用植物油行業產量、收入利潤增速明顯放緩:2014年我國食用植物油產量、消費量分別6534、7171萬噸,同比增長7%、2%,2015年1-2月則分別增長8%、-4%;2014年我國食用植物油行業收入、利潤分別10370、347億,同比增長3%、-11%,2015年1-2月則分別下降1%、7%。 豆油供大於求、庫存高企,使價格處於低位。豆油是植物油中的主要品種,我國豆油的供應量長期高於需求,如2014年需求量為1410萬噸、供應量為1847萬噸,期末庫存量占當年消費量比例為30%。2011年年初以來,豆油價格持續下降,當前價格(5.7元/升,2015/3/30)較2011年高點已下降超過40%。 ![]() ![]() 3.2.公司食用油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改善 2014年降價使得收入負增長,但毛利率改善助扭虧為盈。2014年福臨門品牌小包裝食用油銷量增長6%,但受國內油脂價格下行影響,國內各龍頭企業包括公司兩度下調產品價格,公司食用油收入下降9%。原料價格降幅更大,2014年食用油毛利率提升3.4pct,助廚房食品業務成功扭虧為盈,實現EBIT2900萬港幣。 原材料價格低位、提升產品結構,有助2015年盈利水平繼續改善。因國內豆油生產持續過剩,預計2015年豆油價格仍將處低位。另外,公司將繼續向一線高毛利油種升級轉換,逐漸培育玉米油、花生油和油籽油等高毛利油種的市場,比如2014年玉米油實現了高速增長、預計2015年仍將持續。 ![]() ![]() ![]() 4.飲品:面臨競爭加劇,但仍可平穩發展 飲品業務增長平穩。公司的飲料業務主要集中在碳酸飲料、果汁和包裝水領域。2014年公司加強了創新營銷,同時減少價格促銷,使得銷量和收入均實現10%左右的穩健增長。受益原材料價格下跌,毛利率提升3.4pct,帶動EBIT率提升0.5pct至4.9%。 2015年年飲料市場競爭料將繼續加劇,預計公司仍可實現平穩發展。在公司經營的三個飲料領域中,碳酸飲料市場格局較為穩定,但果汁和包裝水市場新進入者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目前可口可樂在碳酸飲料市場份額第一、優勢穩固,另外2014年在低濃度果汁市場銷量份額重回第一、達27.6%,在包裝水市場份額亦有所提升,預計可口可樂強大的品牌和渠道力仍將推動公司飲品業務實現平穩發展。 ![]() ![]() 5.休閑食品:持續虧損,未來有望剝離 2014年休閑食品收入企穩,但持續虧損。公司旗下休閑食品主要包括金帝、美滋滋兩大品牌的巧克力。2014年收入、銷量分別增長16%、11%,受折扣力度加大影響,毛利率下跌1.5pct,但費用有所節約,分部虧損有所減少。 行業競爭持續加劇,若休閑食品業務持續虧損公司有望剝離。進口巧克力正快速進入中國市場,各主要競爭對手積極加大營銷投入,行業競爭持續加劇在所難免,未來公司的休閑食品業務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若持續虧損,預計公司有望剝離該業務,若剝離將甩掉一塊經營包袱,有助盈利水平改善。 ![]() 6.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綜上,我們認為中國食品的葡萄酒、食用油業務盈利有望持續改善,期待中糧集團國企改革推進激發公司經營潛力。預計公司2015-16年收入為288、315億港元,同比增長8%、9%,預計2015-16年歸母凈利潤為0.9、1.9億港元,對應2015-16年EPS預測0.03、0.07港元。其中我們預測2015年飲料、廚房食品、酒類業務收入分別136、118、25億港元,分別同比增長9%、5%、15%。 我們選擇中國旺旺、康師傅控股、統一企業中國作為軟飲料業務可比公司,選擇張裕A作為葡萄酒業務可比公司,選擇西王食品作為廚房業務可比公司。采用分部估值法,分別給予軟飲料業務、葡萄酒業務、廚房食品業務2015年可比公司平均PS的0.3、0.5、0.5倍(考慮到增速、盈利能力、核心競爭力等的差異),對應軟飲料業務、葡萄酒業務、廚房食品業務的PS分別0.6、2.9、1.2倍,對應市值290億港幣,由於公司經營多項業務,給予40%折價,得到目標市值174億港幣,對應目標價6.22港元,對應2015年PS0.6倍,現價空間25%,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 7.風險提示 軟飲料行業競爭加劇超出預期。若軟飲料行業新進入者大幅增加,或參與者費用投放力度大幅增長,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可能超出預期,飲料業務的盈利水平可能下降。 葡萄酒、食用油業務盈利水平恢複低於預期。若葡萄酒、食用油業務因收入增速較低、費用管控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盈利水平恢複低於預期,我們的凈利潤預測有可能下調。 來源:國泰君安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格隆匯推薦,僅供參考) |
| ||||||
房價過高、租屋市場不健全、社會住宅過少,是台灣居住正義的三大禍源。 未來8年,全台至少將推出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一半坐落在居住壓力指數最高的台北市。 它,影響的將不是一戶一樓,還將改變台灣人每一代渴望安身立命的命運。 無論你是無殼蝸牛、房東、投資客、想買房子的人,或者屋主,社會住宅政策都與你息息相關。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鄧麗萍 研究員‧黃家慧從台北圓山捷運站下車,過一條街,不消三分鐘就走到大龍峒公營住宅。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整棟社會住宅,也是台北目前戶數最多的社會住宅。 落成三年多,大龍峒公營住宅看起來依然乾淨新穎,雖然沒有健身房、閱讀室等公共設施,卻有一片公園綠蔭,只見小朋友在這裡騎腳踏車,成群玩樂。這裡,讓許多沒有自有住宅的年輕人與中低收入者,找到了一個安身立命的小窩。 「我真的很幸運,能夠抽中社會住宅,至少有五年時間,可以在台北安心生活和工作。」七十五年次的廖小姐,是大龍峒公營住宅的承租戶。 她目前是師大附中代課老師,月薪約四萬元,社會住宅每月一萬一千二百元的房租,占薪水約四分之一,仍在可負擔範圍內。 出生在台北的她,從小父母離異,她一歲多時就和妹妹跟著姑姑住,搬到大龍峒之前,姊妹倆和姑姑、爺爺在南港區福德街租房子,四人擠在二十二坪、兩房的老舊公寓,租金一萬元,一住十年。 二○一一年,她幸運地抽中了大龍峒公營住宅,那一年,妹妹考上新竹市特教老師,她和姑姑則搬進這裡。四十九歲的姑姑,過去在貿易公司上班,靠著三萬多元薪水養大兩個姪女。三年前,公司結束營運,她頓時失業,所幸兩個姪女都已長大,而且抽中社會住宅,讓她鬆一口氣。 「很難抽到吧?」這是大多數人對社會住宅的印象,總覺得「看得到、吃不到」。的確,四年前全新落成的大龍峒公營住宅,一一○戶住宅招租,吸引逾一二七○人申請,平均中籤率僅八.六%,其中,廖小姐抽中的一房型最搶手,中籤率僅二.七%。 不過,這樣的「超低中籤率」可望開始改善。在一四年底縣市長選舉時,六都之中十二位候選人都承諾大力推動社會住宅政策。而根據台北市政府最新民調,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長百日,卯足全力推動社會住宅,成為他最受市民肯定的作為。 四月七日起,柯文哲推動公共住宅首部曲,把捷運聯合開發案中,台北市所分得的五七○戶轉作社會住宅,以「只租不售」的方式、租金打八五折出租給年輕人,以解決民眾買不起房、住不起房的問題。 現況》釋出聯開宅,轉作社會宅五七○戶只租給年輕人,租金打市價八五折這五七○戶,僅僅是柯文哲提出五萬戶社會住宅目標的百分之一。而若放眼全台,據各地方政府規畫,未來八年,全台至少將推出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一半、五萬戶,坐落在居住壓力指數最高的台北市。從無殼蝸牛、房東、投資客、想買房子的人,以及屋主,社會住宅政策都與你息息相關。 在形態上,除了捷運聯開宅之外,社會住宅還有多種形態,包括整棟興建的公營住宅、都更分回戶、出租國宅,以及中繼住宅(編按:都更住戶暫時安頓之地,後轉為社會住宅)等。在名稱上,前市長郝龍斌時代叫作「公營住宅」、柯文哲時代叫做「公共住宅」,無論怎麼稱呼,都是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 走進廖小姐位於大龍峒的家,虛坪面積二十六坪,室內約十五坪,一房一廳,有相當寬敞的廚房和陽台,採光良好,市府還提供衣櫃、床架、窗簾等基本家具。更重要的是,交通便利,鄰近捷運圓山站,信義線通車後,她搭一班車就能到師大附中教書。 「社會住宅的政策很不錯,尤其在台北工作、面對高房價的人,很需要這項政策,來讓自己安心拚未來。」廖小姐說的「安心」,不只是有房住、租金相對便宜等層面,還包括了居住環境。 「以前住的南港老舊公寓,環境較複雜,缺乏管理,晚上不時聽到有人在街頭吵架,而且,和隔壁棟之間沒有防火牆……。」如今,同樣是付一萬元出頭的租金,居住品質卻大不同。 大龍峒公營住宅管理良好,不僅門禁森嚴,進出電梯都要刷卡,踏進家門,須先把鞋子收進屋內鞋櫃,走廊顯得乾淨整齊,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刻板印象中「社會住宅造成居住品質下滑」的迷思。 里長說:我挺社會宅政策! 現在年輕人薪水低,若沒有政府幫忙怎麼辦「政府作為房東,執行住戶公約比一般民間更有執行力。」台北市政府委託管理公共住宅的物業管理公司督導吳明智說,社會住宅有計點扣分制度,讓生活環境維持得很好。 轄內包含大龍峒公營住宅、有四個小孩的大同區至聖里里長王清標感嘆說,現在的年輕人薪水低,若沒有父母幫忙,根本買不起房子。「雖然有些里民擔心影響房價,但我很支持社會住宅政策。」大龍峒公營住宅租約屆滿三年後,最近開始辦理續約,只要年所得仍符合申請條件,原住戶就能再住兩年。讀教育研究所的廖小姐,一直努力考正式老師,她正準備要去台南應考,社會住宅為她提供了五年的安心居住空間,能專心準備考試。 「希望政府蓋快一點、蓋多一點。」廖小姐這麼說;因為她知道,像她一樣需要社會住宅政策支持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很多。 根據內政部一一年三月底進行的調查,全台社會住宅的需求量達三十三萬戶,其中,大台北地區就有八萬三千多戶,占了四分之一。然而,全台現有的社會住宅僅七三四一戶,以全台近八百四十萬家庭戶數計算,比率僅○.○八%。 即使未來全台興建十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達陣,比率也僅一.二%,距離歐美二○至三○%、香港逾三○%的水平,仍然差很遠。 雖然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八成五,但這項數據是以「每戶」為單位,並非以「人」為單位;換言之,如果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就不會被納入「無殼蝸牛族」行列。事實上,根據《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在三月底進行的「青年居住大調查」顯示,全台二十五歲至四十歲的青年族群,有高達五○%的人與父母同住,二四.四%的人租屋而居。 本刊調查發現,這些青年當中,有四四%想申請社會住宅,其中,租屋者逾五五%有申請意願,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受訪者,有意申請者亦高達五二%。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租金便宜是選擇社會住宅的首要考量,其次是交通方便、生活機能完備。其中,八七.四%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的租金水準是一萬元以下,其中更有五四.六%希望租金水準在七千元以內,若以租金不超過薪水三分之一的理財建議來看,也是月薪22K者較能負擔的範圍。 學者說:這是社會福利! 提供經濟弱勢者,暫時安身立命的過渡期調查也發現,超過八成五的受訪者認為,擁有自己的房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夢想;從交叉分析來看,大多數夢想擁有房子的人認為社會住宅的租期是三至六年,其次是三年以下。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分析,調查結果符合社會住宅的基本定位,「是一種社會福利,是年輕人在準備買房過程中一個短期的過渡階段。」對許多人來說,社會住宅是「住一陣子,而非一輩子」,讓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和經濟弱勢者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但在台灣,建社會住宅,為何那麼困難? 三月三十一日傍晚七點,台北市忠義國小舉行了一場「公辦都更及中繼住宅計畫」公聽會,都發局、教育局、都更處等北市府官員一字排開,聆聽南機場公寓住戶的想法。 在這之前,台北市政府已舉行過四十九次公聽會,但漫長的時間過去,二千多戶的南機場公寓都更案,依舊躺在市府書架上的報告裡,任由這些五十年老舊公寓,成為被遺忘之地。 柯文哲上任後,公辦都更案重新動起來。從九二一地震後被列為危樓、學生僅約二百人的忠義國小,被選為中繼住宅預定地,是推動社會住宅和公辦都更的「活棋」。中繼住宅在都更完成後,住戶搬離,市府會逐步規畫成社會住宅出租。 然而,當地居民對忠義國小併校、興建中繼住宅及都更的容積率、貸款等問題,看法相當分歧。從南機場公寓的公辦都更,到忠義國小改建為中繼住宅和社會住宅,一場又一場的公聽會,在協商、溝通的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就是歷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推行住宅政策時,停滯不前的縮影。 一名市府公務員感嘆說,「由於涉及土地、資金、設計、施工等複雜議題,各方的意見很難統合,公部門往往碰到困難就只是開個會、做了會議紀錄,但從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過去三十年,全台灣只蓋了五萬戶社會住宅,而且大部分都賣掉,剩下約七千三百戶。相比之下,亞洲最晚推行社會住宅政策的韓國,在短短二十年內,就蓋了一百多萬戶,平均一年蓋出五萬戶,是全球每年蓋最多社會住宅的國家。 困境》執政者沒魄力、社會阻力大牽涉龐大利益,「喬」了幾十年也談不攏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指出,即使韓國政黨輪替,住宅政策仍會延續,社會住宅頂多是換個名稱,卻是韓國歷任總統和首爾市長最重要的政績。反觀台灣,從二○一○年五都選舉拋出社會住宅議題之後,地方和中央的進度緩慢。 「過去幾年,看不到執政者的決心。社會住宅淪為政治口號,而非國民基本權益。」彭揚凱指出社會住宅政策停滯不前的原因,在於掌權者缺乏執行力。 曾旅居台灣十二年、目前定居在新加坡的《蘋果日報》前執行副總編輯王德寶感嘆,台灣遲遲無法推行社會住宅政策,原因在於缺乏專責的統籌部門,也缺乏強大的政府作後盾,「台灣可學習新加坡模式,成立專責部門,主導公辦都更和社會住宅推行。」政府魄力不足的另一面,是社會阻力。當台北市政府釋出捷運聯開宅作為社會住宅,卻面對聯開宅的管委會主委和住戶跳出來反對,擔憂這項政策會讓房價狂跌。反對者的思惟是:「會去承租社會住宅者一定都是沒錢的,沒錢的人素質都很低,他們住進來,會破壞現有的居住品質」、「社會住宅會拉低房價,造成我們的房子貶值」。 對此,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學系副教授花敬群直言,「房價本來就正在下跌中,不必牽拖或怪罪社會住宅。」他指出,提高社會住宅的供給,對房價不會有影響,租金可能稍有影響,但社會住宅戶數很少,且符合申請資格(家庭年所得在四十分位點以下)的民眾不到半數、中籤率低,造成租金比價效應的影響偏低。對透過租金養房的投資客,利率的影響大於租金,即使社會住宅供給量達十萬戶,占全台總戶數也僅一.二%,不致成為壓垮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反的,他認為,興建社會住宅,政府將會投入大量資源,例如設立托兒和育老中心等社區營造,對鄰近地區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機能,反而是加分。「台北市民以後一定會搶著求柯P蓋社會住宅。」台北市前副市長、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指出,「租屋和房屋買賣是兩個不搭軋的供需市場。」真正造成房價上漲和需要有房子住的人,基本上是不同的兩群人。「現在是弱勢的人沒叫,有錢人卻在叫。」張金鶚認為,這種扭曲的現象,造成社會住宅被汙名化,政府在推行政策時,宜先做好溝通。 住宅不是商品,居住是人權。誠如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所說的,「這些社會住宅的承租戶,是我們的親人、朋友、鄰居,他們在人生過程中的特定階段,需要這樣的支持。」未來》四年內蓋2.5萬戶要落實居住正義,得靠全民的同理心除了解決基本的居住功能外,林洲民指出,「興建社會住宅真正的企圖心在於只租不賣、屬於市府世代經營的智慧綠建築,目標是做良好的社區營造。」未來四年,台北市政府決心要蓋兩萬五千戶社會住宅,以過去十倍的速度,解決居住問題。林洲民坦言,完成這項目標,要涉及的人力龐大,要推動的決心是超乎想像的困難。但是,「政府用公有的土地和資源去興建公共住宅,是天經地義的事。」林洲民說,一個城市的房價飆漲十倍,是病態社會下的不當現象,因此,從公共居住原則下,推動社會住宅是「一天都不能等!」台北市地政局日前也已完成全市公有土地清查,其中約有四.八公頃、一○二筆土地未來將可無償提供作為興建社會住宅使用。 從現在開始,各縣市政府正跨出落實居住正義的第一步;倘若失敗,台灣的住宅政策恐將又走回老路;如果成功,影響的將不是一戶一樓,還將改變台灣人每一代人渴望安身立命的命運。而成功與否,正考驗著執政者的決心,以及,全民的同理心。 小辭典 租屋、抱屋的 都該關心社會宅● 社會住宅是什麼? 由政府興辦或獎勵民間興辦,採「只租不售」模式,以低於市場租金或免費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戶或特殊弱勢對象的住宅。 ● 社會住宅有哪些? 由於來源不同,社會住宅有各種形態,包括:1.公營住宅(整棟出租,也稱公共住宅)2.聯開宅(捷運聯合開發住宅分回一部分,用作社會住宅) 3.都更分回住宅 4.出租國宅 5.合宜住宅(政府招商投資興建的平價住宅,其中5%~10%用作社會住宅)6.中繼住宅(提供民眾短期、急難或都更的居住需求,部分或全數轉作社會住宅)7.其他如青年住宅、勞工住宅、老人住宅、原住民住宅等8年內,全台要蓋10萬戶社會住宅—— 各縣市社會住宅分布圖過去30年,全台僅蓋了5萬戶社會住宅,且大部分出售,僅剩7341戶,比率只占全國家庭戶數0.08%。如果扣除老人、原住民、婦女等特定對象的出租住宅,社會住宅的實際戶數更少。2014年縣市長選舉,各縣市共喊出1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選舉支票未來能否兌現,全民都在關注! 台北市 6230戶 目標5萬戶新北市 844戶 目標7000戶 桃園市 目標2萬戶 新竹市 目標1500戶 台中市 目標1萬戶 高雄市 267戶 花蓮縣 目標1000戶 註: 1. 台北市的6230戶中,也包含即將出租的聯開宅如美河市等570戶,另外也包含其他類型住宅如婦女中途之家、老人住宅等。 2. 新北市的844戶中,除了已出租的永和青年住宅(11戶)、即將出租的板橋浮洲(440戶),也包含其他如老人、原住民等社會住宅等。 3. 高雄市的社會住宅主要為原住民住宅、老人住宅及勞工租賃住宅等。 整理:黃家慧 能省錢,44%青年想住進社會宅—《今周刊》青年居住大調查發現1 無殼蝸牛,對於社會宅的需求最高請問你想申請社會住宅嗎? 想 44% 不想 27.1% 不確定 28.9% 交叉分析居住狀態 % 想 不想 不確定 租屋者 55.6 16 28.4 與長輩同住者 40.6 25.1 34.2 自有住宅者 40 41.1 18.9 發現2 便宜、交通方便是首要考量你選擇社會住宅的主要考量是?(複選,最多3個) (%) 租金便宜 75.9 交通方便 51.2 生活機能完備(學校、醫院等) 42.2 環境單純 27.7 住宅設備及管理良好 23.1 緊鄰市區 12.8 其他 1.4 發現3 87%認為租金1萬以下最優你能接受的租金水準是? 7001元~10,000元 32.8% 7000元以內 54.6% 10,001元~13,000元 8.9% 13,001元~16,000元1.8% 16,001元~20,000元 1.1% 20,001元~25,000元 0.4% 25,000元以上 0.4% 發現489%同意在家附近蓋社會宅如果你家附近蓋社會住宅,同意嗎? 非常同意 17.9% 同意 71.7% 不同意 8.8% 非常不同意 1.6% 發現5 讓弱勢優先入住是共識社會住宅的承租門檻,最重要條件是? 無自有住宅(包括本人、配偶、戶籍內之直系親屬及其配偶) 37.9% 家庭年收入限制 32.8% 特殊情況及身分(如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單親等) 23.2% 申請者年齡 5.6% 其他 0.5% 發現6 46%認為3至6年租期最好你會建議社會住宅的租期是幾年? 3~6年 46.1% 7~10年 16.5% 10年以上 15.7% 未滿3年 21.7% 說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執行調查,對象為25歲至40歲的台灣人,調查期間為201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99份,在95%之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6個百分點。 台灣社會住宅比率偏低 —主要國家社會住宅現況 占住宅總量比率(%)荷蘭 34%(240萬戶)香港 30.4%(78萬戶)韓國 6.5%(116萬戶)日本 6.1%(346萬戶)新加坡 4.5%(5.3萬戶)台灣 0.08%(7341戶) 整理:黃家慧
|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7 10:31 編輯 中國糧油控股(00606):海外收購序幕來開,期待涅槃 作者:朱昉晨 ![]()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致力於成為農產品加工行業、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化工產業的領導者,成為中國快速增長的食品行業的一站式原料提供商。公司從事油籽、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小麥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銷售業務,主要產品為植物油、燃料乙醇、澱粉、甜味劑、大米、面粉、面條和面包、啤酒麥芽及動物飼料等。 ![]() 業務分析 油籽加工業務 中糧是國內最大的植物油和油籽粕生產商,主要品牌為福掌櫃、四海、喜盈盈、谷花。2013年中糧銷售植物油358.8萬噸(+23.9%),油籽粕540萬噸(-14.2%),實現收入575億港元。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將繼續支撐居民對蛋白的終端需求,在禽類規模化繁殖的前提下,油籽粕有望迎來較大需求增長。而隨著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日益成熟,中糧的高品質產品有望引來溢價,故此公司看好未來油籽加工業務的發展。 ![]() ![]() ![]() ![]() 上遊來看,大豆進口數量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對應著中糧下遊產品植物油銷售數量的增長;而對比大豆原材料價格和豆油、花生油價格發現,花生油價格相對比較平穩,而豆油卻持續走低,然而大豆價格在2013-2014年間並無出現線性下跌的走勢,作為中下遊的中糧勢必在油籽加工業務方面毛利率下降明顯,2010年中糧公布年報顯示油籽加工業務毛利率為1.7%,此後並未披露該業務毛利率,我們估計該業務目前毛利率會在0.8%-1%左右。2014年公司錯誤預判大豆走勢,在年初高價進口了大量大豆,然而下遊豆油價格持續走低,且期貨套保系統並沒有對沖風險,所以引起了凈利潤7.75億港元的虧損。 生化及生物燃料業務 2013年中糧生化業務收入89.65億港元,同比增長2.7%。玉米澱粉銷量145.5萬噸(-9.3%),甜味劑銷量57.8萬噸(+64.9%),不過玉米澱粉需求沒有明顯增長,故此價格依舊低迷。甜味劑受蔗糖價格下跌影響,價格一路走弱。 生物燃料業務收入65.491億港元,其實燃料乙醇銷量41.7萬噸(+13.3%),無水乙醇和食用酒精銷量18.3萬噸。 隨著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爆發性增長,燃料乙醇將迎來需求加速,公司看好未來燃料乙醇業務的盈利能力。 玉米澱粉方面,上遊的玉米產量增速明顯,超過消費量,將壓制上遊玉米價格;而從卓創農產品價格指數方面可以看出玉米澱粉自2015年起上升明顯,使得玉米加工的中糧能兩頭收益,提升毛利水平。甜味劑方面,上遊的白砂糖和下遊的甜味劑價格都有所回升,漲幅類似,能保持原毛利水平。燃料乙醇方面,雖然公司看好新能源車爆發增長帶動燃料乙醇需求,不過目前以燃料乙醇作為汽車燃料並不是我國市場主流,故此燃料乙醇的未來需求增長存在不確定性。該業務總毛利水平預計維持在10%以上。 大米加工及貿易業務 中糧是中國最大的大米供應商,出口商及進口商,旗下有福臨門、五湖、金盈等品牌。2013年中糧大米業務收入77.449億港元(-12.7%),內銷108.1萬噸(-29.3%),外銷28.9萬噸。值得一提的是,受惠於產品結構優化及工廠運營成熟,毛利率從6.2%上升至8.3%。 中糧大米占據市場份額5%左右,雖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遠未形成控制力。公司計劃豐富銷售渠道,進一步加大市場份額。同時公司希望通過高端品牌“福臨門”來提升業務業績 ![]() ![]() ![]() 大米方面,早秈稻價格上升明顯,而小包裝大米和粳米價格卻沒有相對程度的上升,所以預計中糧2015年在大米毛利率方面會有所下降,預計在8%左右。銷量方面在2013年後國內大米消費量出現明顯上升,故此2015年中糧在大米方面收入有望迎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小麥加工業務 中糧是中國最大的小麥加工商,銷售面粉、幹面、面包等產品,旗下品牌為香雪和福臨門。2013年得益於小麥價格上漲和需求增速,公司收入85.602億港元(+45.7%),面粉銷量177.1萬噸(+36.7%),幹面銷售上升30.3%,面包銷量上升16.9%。 小麥業務方面擴充產能,新建工廠是公司的工作重點。未來成本消耗與產品結構優化將得到改善,同時公司將發揮面粉與下遊業務的資源共享優勢,來鞏固行業的領先地位。 小麥加工業務方面,小麥價格持續走低,而小包裝面粉以及標準面粉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預計2015年中糧小麥加工業務方面毛利可達到12%-15%左右,銷量方面近年來中糧銷售渠道拓寬,2015年銷量有望達到180-200萬噸的水平。 啤酒原料業務 中糧是中國領先的啤酒原料供應商,主要從事麥芽生產與銷售,內銷與銷往東南亞地區。2013年公司收入21.701億港元,麥芽銷量49.5萬噸。公司通過發揮供應鏈優勢,提升運營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持行業較高毛利率。 公司認為未來啤酒消費將向中、高端升級,對高品質麥芽的需求將使公司的業務如魚得水。 啤酒原料方面下遊的啤酒產量方面保持平穩,且公司預期的中、高端啤酒市場還未成熟,故此上遊麥芽價格可能波動較小,該業務保持原毛利水平15%。 ![]() ![]() 公司大事 2014-10 中糧集團聯手厚樸基金、國際金融公司、淡馬錫、渣打私募股權投資等財務投資人進行聯合投資,收國際糧商荷蘭尼德拉、來寶農業51%股權,中糧集團與跨國投資財團的投資比例為60%:40%,由中糧集團控股。兩次並購完成後,中糧集團資產超過570億美元,營收合計633億美元,倉儲能力1500萬噸,年加工能力84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4400萬噸,年糧食經營量1.5億噸。 荷蘭尼德拉收購價格:約14億美元 尼德拉1920年成立於荷蘭鹿特丹,是全球知名的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目前尼德拉在18個主要進出口國家從事當地分銷和國際貿易業務,產品銷往全球60余個國家。其優勢在於在南美糧源的掌控能力,和種子業務的核心技術 來寶農業收購價格:16.4億美元 來寶農業是過去15年全球成長最快的糧食企業,從通過收購全球谷物貿易公司Andre&Co亞洲業務起家,已經逐步建立起具有縱向一體化、完整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和覆蓋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中國、印尼、南非、烏克蘭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資產網絡。過去幾年,來寶農業通過集中新建和收購,在以南美、黑海為代表的糧源產地和以亞洲為代表的終端市場均布有油脂壓榨廠和精煉廠,全球糧油加工能力有較強基礎。來寶農業的大豆、糖、咖啡等產品在南美和全球市場有一定份額。2013年度,來寶農業經營量達到4500萬噸,銷售額超過150億美元 2014-1 旗下蒙牛收購雅士利51%的股權,聯合推動奶粉業務。31.75 億港元增持現代牧業,擴大奶源儲備。 2014-3 為配合國家“一路一帶”經濟戰略的落實,2014年中糧在與柬埔寨(簽訂10萬噸進口大米貿易備忘錄)、泰國等周邊國家政府合作項目中,發揮國家糧食進出口貿易主渠道作用,涉及大米貿易量100萬噸,。兩項貿易總金額超過六億美金。 2013-12 中糧增資附屬公司佳悅國際3.84億港元(碼頭項目、倉儲項目及蛋白飼料加工項目),增資中糧黃海4755萬港元(大豆加工以及油脂深加工項目),增資中糧欽州6800萬港元(主要生產“福臨門”、“福掌櫃”、“福之泉”、“香谷坊”等品牌食用油,“四海”牌豆粕、菜粕等糧油產品) 2013-3 華糧集團整體並入中糧集團。華糧集團的糧食收儲、物流設施體系納入中糧集團的整體戰略布局中,與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協同互補,從而不斷地提升中糧集團的行業地位。 厚樸基金
競爭對手 ![]() 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於1905年成立於美國,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狄克多市,原生是Archer Daniels,通過不斷地資本積累於1923年收購美國亞麻籽產物公司後更名為Archer Daniels Midland。此後一直在美國本地發展,至80年代已成為美國本地糧食巨頭之一,1983年進軍香港,1986年歐洲擴張,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通過不斷地收購,ADM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大豆壓榨商(商場份額30%-35%);美國最大的濕玉米加工商(市場份額約50%);全球最大的谷物和油籽聯合加工商;全球最大的乙醇生產商;美國最大的玉米原料添加劑生產商(市場份額60%);美國第二大面粉生產商(市場份額23%);美國第二大谷物儲運商;美國第三大幹玉米加工商(其子公司Krause Milling占市場份額10%);全球第五或第六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9%)。ADM每年生產的面粉足夠烹制160億塊面包,每年生產的豆粕足夠餵養130億只小雞,是整個美國每年吃掉的燒雞數量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ADM對控制市場價格、商品套利和投機有著豐富的經驗,早在1974年就通過控制大豆價格讓美國政府損失1900萬美元,1995年ADM操縱玉米糖精和賴氨酸市場,賺得數億美元。ADM董事會副主席曾是巴菲特的兒子,因反壟斷調查,引咎辭職。 ADM至今在超過140個國家擁有470多個糧食采購地點,280多個加工廠,40多所創新研發中心,2500艘駁船,27400節鐵路車皮,600輛卡車,1300輛拖車和52艘遠洋船舶。 總結ADM的發展戰略,關鍵在於其“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的,兼具收儲、物流、貿易的全產業鏈閉環”模式。ADM將自己定位於產業鏈的采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環節,是農戶和全球消費者之間的鏈接者。公司首先在加工環節建立核心能力,以收儲、物流和貿易作支撐,最終建立起競爭優勢和協同效應,達到對整條產業鏈的整體控制。 ADM在中國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益海集團,該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超過40家,另外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該集團油籽年壓榨量達1000萬噸,油脂年精煉能力300萬噸,分提能力達100萬噸,出口豆粕占全國年出口總量的70%以上,是國內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業集團之一(金龍魚、鯉魚、胡姬花)。 Bunge 邦吉集團是 1818 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農業和食品企業,公司業務涵蓋化肥、農業、食品業、糖業和生物能源 4 個方面。目前公司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糧食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糧食加工與出口,邦吉還將營業範圍擴展到了紡織、化肥、油漆以及銀行等行業,工廠和業務遍及巴西、美國。 邦吉起家於20世紀70年代,首先公司將總部從荷蘭遷至更接近歐洲中心的比利時,逐漸掌握歐洲市場的話語權;接著隨著荷蘭的殖民地越發擴大,公司將總部遷移至世界大豆主產地巴西,完成對巴西市場農業的壟斷。1918年之後公司進入美國市場,逐漸掌握市場份額,並於1999年再次遷移總部至美國約懷特普萊恩市,2001年在美國完成上市。2000年和ADM一起進入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邦吉在南美的話語權非常強大,1946年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試圖去壓制邦吉及其它一些國內糧油的壟斷,並成立了貿易促進會,然而1955年以邦吉為首的巨頭控制選舉權,將胡安·裴隆趕下臺,解散了貿易促進會。1973年,裴隆重返治政舞臺,為達到目的,他又著手成立了國家谷物委員會,委員會還沒正式成立,又被邦吉趕下臺。裴隆的妻子艾薇塔在裴隆去世後,不故多方反對,成立了國家谷物委員會,1年後被推翻,自此,阿根廷谷物及肉類出口被邦吉為首的名營企業完全壟斷。並且邦吉的執行官在離開邦吉後多成為阿根廷的經濟部長。 邦吉的發展策略為建立起“種子-化肥-耕種-護養-收割-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也就是“農資+農場+終端”產業閉環模式,通過與農民合作,為農民提供高效化肥,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利用自己的貿易網絡,引導農產品進入市場,再通過自身的運輸、銷售(在主要城市興建港口)優勢,逐漸掌握世界糧食的話語權。 邦吉在中國的行動比較隱秘,較為熟知的就是邦吉在中國建有四座油籽壓榨廠,年大豆加工能力在1000萬噸左右。 Cargill 嘉吉集團與1865年在美國Iowa成立,公司從儲運業務起家,隨後進軍農業,並涉足工業、金融業,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私人控股公司,全球最大的谷物貿易/出口商(市場份額25%,相當於嘉吉每年出口5290萬噸谷物,合21.1億蒲式耳);美國最大的谷物倉儲商(擁有340個倉庫);全球最大的棉花貿易商;美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及高蛋白飼料生產商(主要集中在子公司Nutrena Mills);美國第二大濕玉米加工商;美國第二大大豆壓榨商;阿根廷第二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10%);美國第三大面粉生產商(市場份額18%);美國第三大肉類包裝商(市場份額18%);美國第三大豬肉包裝/屠宰商;美國第三大商業家畜養殖商;法國第三大谷物出口商(市場份額15-18%);美國第六大火雞生產商。嘉吉飼養著35萬頭豬,1200萬只火雞以及3.12億只烤雞。在美國,嘉吉擁有420條駁船,11艘拖輪,有兩艘巨型內河運輸船舶航行於五大湖區,12艘遠洋運輸輪船,2000個鐵路罐車及2000個公路油罐車。嘉吉及其子公司管理著800個加工廠。在美國擁有500個營業部,海外有300個辦事處。業務範圍涉足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1865-1899年間,嘉吉隨著美國西進運動,美國鐵路網的延伸,不斷尋找谷物產地,並於1925年擴張到加拿大、荷蘭、南美等國家,業務拓展到食品業、大豆加工、種子、植物油等,並於同時期進入芝加哥金融商品交易所核心地帶,嘉吉在1930年就引入無線電溝通網絡,使其在效率上大幅度領先於同行。1950年後嘉吉擴張至歐洲,進入食鹽領域。1975年後進入肉食業、鋼鐵、石油貿易、機械業、五金業等領域,與各種政府、農場以及ADM有著密切的合作。2000年後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快速占據農業產業鏈最高層,並進入玉米、塑料等領域。 嘉吉的策略是以供應鏈管理為主(Nistevo的物流網絡,利用Ntstevo的基於互聯網運輸執行力,提升物流效率,精細庫存管理),風險控制為輔(期貨套保,嘉吉公司在世界60個場所布有全球聯線(GPS)的通訊衛星,具有瞬時可知各國的谷物情報和天氣信息的情報收集能力,其能力堪比美國中央情報局)打造的農業貿易帝國。 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對價格的敏感,風險的控制遠超其他3大巨頭,曾經一度因為掌控美國玉米價格被逐出期貨市場。嘉吉擁有一個強大的私人股權投資部門——嘉吉價值投資(CarVal Investors),在全球範圍內對不良貸款、破產證券和房地產進行收購和重組。此外,它還擁有自己的對沖基金,該基金的總資產超過100億美元,名列世界最大對沖基金之列。許多華爾街知名交易員、銀行家和基金經理都曾在嘉吉的投資部門工作過。嘉吉還經營著一家美國排名前20的商品經紀公司,這家經紀公司在芝加哥及世界其他市場都有經營,比華爾街上的大多數經紀公司大得多。 此外嘉吉在1970年間就進入中國市場,為四大糧食中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巨頭,其對中國農產品供需的把控也非常強大。如今,嘉吉在中國已經有了超過50家獨資合資企業,上百家合作企業,擁有4家榨油廠,日壓榨量1.35萬噸(2010),另外在中國,嘉吉的動物營養業務擁有17家飼料廠,提供普瑞納、嘉吉、安億科、樂恩貝等飼料品牌。此外嘉吉和中國農民接觸密切,培訓農民掌握現代化的耕作以及農作物營養技術知識,擁有農民培訓中心50個,培訓農民近300萬人,培訓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平均每公頃的回報額提高了1000元到3000元。 Louis Dreyfus 路易達孚集團成立於1851年,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是一家集農業、貿易、金融為一體的大型集團,被稱為糧商中的”拿破侖“,目前為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出口商。 在歐洲發展百余年後,根深蒂固的路易達孚於1942年進軍巴西市場,先後啟動大豆壓榨、加工、精煉業務。1988年開展當地水果加工業務,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的橙汁加工商。1989年擴展到咖啡業務,已成為世界前4的咖啡貿易商。隨後開展白糖和乙醇業務,並積極發展物流運輸能力,在桑托斯建立了自己的交運港口及倉庫,年倉儲能力達到38000立方米。路易達孚於1970年間開始逐漸布局亞洲市場,在東南亞,特別是糖商品的產銷上有著極強的控制力 路易達孚的策略是以農業、食品為中心,逐漸擴展至大宗商品貿易與金融業,通過貿易和金融,進一步鞏固自己在糧食市場中的地位。路易達孚也許是四大糧商中最重視通過金融市場來平衡風險的,從1994年起就是大商所和鄭商所的自營會員,由於這兩大市場尚未成熟,路易達孚便在其中如魚得水,以棉花為例,由於中國的棉花行業相對封閉,因此其早期的市場行情也不易把握,路易達孚自身完善的期貨交易機制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通過紐約和鄭州兩個棉花期貨市場進行跨市操作,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同時又利用現貨市場進行配合,即用進口棉和國內收購加工的倉單棉,影響國內現貨市場價格,最終實現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上的雙重收益,此外路易達孚並導演了中國2004年大豆危機等一系列事件。國際市場上,路易達孚還在金融市場交易著電力、天然氣、石油及石油產品。 路易達孚在中國已遍布在從上海到新疆24個省,占據了所有重要據點,經營範圍幾乎涉及整個農產品產業鏈,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棉花和谷物貿易公司,占中國棉花進口份額的10%;中國最大橙汁供應商之一;中國油籽壓榨市場2-3%的份額。 中糧的布局與反擊 2006年收購中谷糧油集團公司,2013年收購華糧集團,從而完成了中糧貿易公司的組建,控制了港口就等於卡死了出口的開關、控制了倉儲等物流環節就掌握了糧食流向的命脈,中糧自此完成了國內糧食話語權的壟斷地位。一位中糧高管指出:“目前的全球格局是美洲向亞洲流,大洋洲也是出口地區,黑海地區也逐漸成為糧食流出地區。非洲資源豐富,但短期內還是糧食流進地區,未來這一格局會逐漸改變。”言下之意,中糧選定的主戰場顯然應該是南美特別是巴西、阿根廷兩個主要農產地國家。2014年,中糧收購尼德拉、來寶農業,尼德拉在阿根廷等地區的糧油食品貿易已進行多年,來寶農業在南美市場也有采購能力,其在阿根廷Timbues有港口和壓榨廠。這兩筆收購使得中糧在南美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從四大糧商歷史發展來看,其主要根據地都集中在巴西、阿根廷,一旦中糧能在南美占據一定話語權,就能和四大糧商達到旗鼓相當的水平。 中糧的不足 農產品期貨套保 從競爭對手四大糧商的策略來看,路易達孚對期貨市場最為重視,其次為嘉吉、邦吉、ADM,從披露的財報看出,四大糧商每年從金融市場獲利頗豐。而這恰恰是中糧的不足之處,中糧財報可以看出,中糧對於期貨套保對沖並不重視,策略是走單邊來對賭市場。 ![]() ![]() 2010上半年,中糧通過大豆等期貨業務使毛利率高出同業約10個百分點,而下半年卻因為大豆等農產品套期保值產生期貨虧損,而現貨市場上的大豆必須壓榨成大豆油並經過包裝後成為小包裝食用油在市場上銷售給消費者,利潤才能變現,故此現貨市場上的利潤能否實現還有不少未知數,若食用油現貨市場不緊張,中糧將遭遇戴維斯雙殺。 2014年業績預告顯示中糧虧損7.75億港元,主要因為誤判國際市場大豆走勢,高價買入了大量大豆,我們預計公司出現了和2010年同樣的狀況,故此加強期貨業務方面的風控對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港口控制權 四大糧商在歐美,特別是南美擁有多處自己投資建設的港口。中糧方面通過收購華糧重組,出巨資在天津等地建設自己的港口物流公司後已基本掌握國內港口的掌控權,一路一帶政策也能幫助中糧擴軍到東南亞。南美作為大豆、玉米、可可、咖啡、小麥等主要出口地,戰略意義尤為重要,中糧通過收購尼德拉能掌握部分小港口(Timbus),但和四大糧商比,依然有很大的不足。 上遊原材料與下遊產品的定價權 四大糧商過去通過給土地所有者發放生產貸款的方式,控制了大豆的供給;通過港口、倉儲、運輸等交通設施控制了中間的費用價格;再通過金融市場和供需關系控制下遊產品價格。而許多中國企業,包括中糧的業務在中遊-加工業務上,中遊對上下遊的價格敏感性較高,風險把控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倍國外糧商完成雙殺,如2003年的大豆價格暴漲暴跌(中國企業買入前暴漲,買入後暴跌)。 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很可能是中糧收購海外資產的序幕,未來中糧可能進行更多的資產收購,來完成對上下遊更多的控制權,從而掌握部分糧食供給,達到在國際市場定價權方面的話語權。 總結 基辛格說過,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中國糧油控股通過近年來的多次並購重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農產品貿易商,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不僅從公司角度還是政治層面上都反映出中糧走出中國、進軍國際市場,並逐步掌握農產品定價權的雄心。 與四大糧商相比,中糧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港口物流、期貨套保和上下遊定價權方面。港口物流,通過一路一帶政策中糧能逐漸擴張到東南亞,南美方面中糧也通過尼德拉這個口子積極擴張,未來的增速是可以預期的。期貨套保方面中糧可能與遠大集團合作,通過掌握的農產品供需信息,做出套保方案,從而保持凈利率水平在1.5%左右。定價權方面中糧會積極收購優質資產,逐漸控制上下遊資產,來完成對糧商供給的控制。 尼德拉與來寶農業預期3-5年內會和中糧完成整合重組,屆時中糧很可能在收入上超越邦吉和路易達孚,成為僅次於嘉吉和ADM的世界第三大農產品貿易集團,所以我們對中糧未來的發展保持樂觀態度。 來源:倍霖山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