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2道風味肉餅日賣600份月賺9萬

2016-05-12  NM

肉餅在茶餐廳、酒樓都食得到,在香港只有「屏山老地方」比較出名。廿三歲老闆劉治煇與拍檔阿Joe曾經想過做特色串燒、沙爹牛肉漢堡,「嗰啲市場上已經有,唔夠新鮮,加上肉餅可塑性大。」阿煇搞搞新意思,配上蟹蓋、果醬、芝士這些元素,想出三十二款的肉餅專門店「肉餅哥」,吸引傳媒報導後迅速竄紅。窮小子阿煇夢想要成為另一個楊貫一,肉餅哥便是他追夢要發達的第一步,「我依家係小試牛刀,唔會諗淨係開一間!」

這間位於荃灣聯仁街,鄰近工業區的小店,由地鐵站出發,要步行十多分鐘,再隨時要排上兩小時,但無阻慕名而來的客人。以龍蝦、帆立貝、鮑魚、鵝肝這四款九十八元特色肉餅吸客,其餘午市四十八元,晚市五十八元,全部可煎可蒸。肉餅哥靠綽頭彈出,味道亦有一定水準,才成為OpenRice三月份好評餐廳十強的第二位。阿煇指以前工作的廚房有六個「鑊」,他離職前已升至第三鑊,「第二隻鑊個師傅五十幾歲,第四隻鑊都四十歲。我上位咁快因為班師傅肯教我嘢,所以我學得好快。佢哋唔係鍾意賭馬就爛飲酒,我最初人工六千五,都用幾千蚊請佢哋飲酒,又會俾幾百蚊夾份買馬,贏就師傅嘅,輸就我嘅。」根基打得好,阿煇不甘再打工,於是選擇開鋪。荃灣鋪只是一個起步,他急於三十歲前能夠成名,「三十而立,如果我廿幾歲就有一番事業就成功好多。」阿煇本來預計鋪頭最初要守,儲到一定客源才會有錢賺,不過經媒體報導後大排長龍,午市賣二百多份肉餅,晚市四百份起跳。做到甩轆但卻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令阿煇三月白做無錢賺。「冷氣都搬咗四次,食環署話唔可以放上天花,就搬番落嚟。之後業主立案法團就投訴我僭建,同我講升高二點五米就得。升高咗食環又話我放到咁高,要入圖則o架喎。」結果額外花多了萬多元。而旺丁不旺財的主因是出菜太慢及貨源不穩定,最後阿煇將問題一一解決,就即月賺九萬。

穩定來貨:

生意好,阿煇卻大吐苦水,「頭一個月預計每日賣到五十斤豬肉,大概百多塊。《蘋果日報》報導完一下子跳升幾倍,每日賣到六百幾塊,排隊排到塞住旁邊大廈入口。」生意急升之際,盈利卻全貼給食材供應商,最吸引的龍蝦預計一日賣到五十隻,點知轉個頭就賣晒,「原隻龍蝦肉餅賣九十八元一份,拆肉混入肉餅,將兩個蟹鉗放面,我七十幾蚊買隻龍蝦返嚟,都無得賺幾多。唉,有一晚我要打電話叫海鮮檔老闆開門,我百一蚊同佢買五十隻,蝕住做!」又有一次澳洲龍蝦缺貨,他被迫用較貴沒有鉗的本地龍蝦,「要成百五蚊隻,個客仲要投訴無鉗!」當時未找到穩定供應商,街市的海鮮檔又坐地起價:「好似夾埋咁,依間無龍蝦就嗰間有,個價佢話幾多就幾多。」經過頭一個月,預計到龍蝦大概每日要一百五十隻,每日向批發商取貨就不用再被坐地起價。豬肉是肉餅的靈魂,阿煇用了五花腩與前赤(前腿肉)兩個部位,肉碎混在一起再手打至「起膠」,「肉餅要夠香一定要有豬油,但肥豬肉質素唔穩定,所以我用五花腩。但怕手切唔夠碎,俾客人食到成嚿肥膏,所以買用機打碎嘅。選用前赤就因肉味夠濃,合而為一後既有油香亦有肉味。」不過豬肉每斤十八元,供應商忽然說人手成本提高,加至每斤廿二元,「合作咗一個星期,人手成本就高咗?我星期一至四每日賣到百五斤豬肉,週末二百多斤。每斤加四蚊,每月就加二萬幾蚊。」不過為保持質素一致,阿煇惟有繼續用,最近已成功爭取減至每斤二十元,慳到萬多元。

出菜快一倍:

起初入貨被人鑿一筆,出菜慢亦是死因。阿煇坦言當時出一份肉餅要近廿分鐘,「你知香港人啦,要佢等咁耐,直頭搬埋我阿媽出嚟。當時飯可以轉烏冬或者漢堡,不過烏冬要淥,漢堡要烘脆,太花時間,所以停咗做。」不過廚房只有四個人,雖然減少了工序,但始終趕不上速度。阿煇為頭半小時準備的肉餅,十五分鐘就賣光。因此阿煇高價多請了六個人,「啲人見我個場咁爆,唔敢做呀。樓面市價萬二,我出到萬六。廚房市價萬五,我出到萬八,因為我要有技術嘅師傅,佢哋要同時煎十塊肉餅,火候要控制得好。」人工雖然高了,但可以做多幾輪客,阿煇計過數覺得值得。花了錢請人,亦要充分運用人手做好準備,「唔好以為獨沽一味做肉餅好快,因為肉餅嘅餡唔同要分開做,唔同茶餐廳好多嘢可以預先整定,好似乾炒牛河全程用熱水坐熱保溫,一夾出去就食得。」蒸肉餅比較簡單,蒸十二分鐘便可,若客人選擇煎肉餅,便要在蒸好後額外煎香兩邊。經過一個月時間,阿煇大致摸清客人的需求,幾樣主打如龍蝦肉餅每日一定過百份,金沙蛋黃七十份左右,流心芝士約六十份,「大路嘅肉餅先放啲去蒸,有單好快可以煎香上碟,依家十分鐘出到菜。」阿煇笑說還要多謝香港人夠識做,「啲客見你咁多人,好快食完就走,唔會坐一兩個鐘。」

開鋪靠自己:

阿煇開鋪出資六十萬,他自豪說全靠自己,「我之前好積極搵錢,駁住返兩份工,每日做十五、六個鐘,加埋都有二萬蚊,另外有同事想放假我又會賣年假俾佢,賺多少少。」因為他有一個夢想,「係誇張,但我想做到楊貫一,廚房佬出身,但個個都知佢有錢。我喺香港出世,又無父蔭,所以對錢會有渴求,覺得錢俾到安全感我。」當時他在餐廳落場時,會留意日經、道指,返通宵更到早上收工,在回家路上就落盤買牛熊證,「以前恒指高過一個位,多數都升,跌多過幾十點就買熊,我升幾格就走,都唔會擺隔夜,慢慢就滾存咗幾十萬。」阿煇預計年半回本後,便會開分店將生意再發大,他得戚話唔怕人抄,「我已經諗好晒之後嘅發展,我腦入面已經有幾百個款,個個月轉款都得,之後又會加入京式、新疆式,唔單只豬肉,仲會有牛、羊、酥皮,唔怕有人抄,因為我一定轉得快過佢。」

開業資料(3/16)租金:$240,000(3按1上)裝修、廚具:$500,000頂手費:$200,000雜費:$160,000總投資:$1,100,000

營業資料(4/16)營業額:$786,900租金:$60,000入貨:$300,000人工:$263,000(10名員工)雜費:$73,000盈利:$90,900

撰文:孫樂祈攝影、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66

不靠自由行70後賣手造眼鏡月賺10萬

2016-06-09  NM

過往《壹盤生意》賺得多的商鋪,老闆們都「踢晒腳」,攝影師必定會影到人山人海。今次的眼鏡店「形品」,經營四年,現時月賺十萬,卻是門可羅雀,鋪頭全日做幾個客生意,空閒得很,四十五歲的夫婦檔老闆余文偉Andy與庾佩珊Kitty,大部分時間都是抹玻璃櫃、眼鏡片,間中聯絡客人。形品賣較有特色的手造眼鏡,其中最多的是日本品牌「金子眼鏡」,平均二千五百元一副。並非自由行最愛的Dior、Gucci,故自由行大減仍無損生意,「我哋九成係本地客,唔似大街幾十萬租,靠自由行的鋪頭,做本地客先長做長有。」悶聲發大財的兩人多次期望記者少提他們的盈利,「唔好講咁多我賺錢呀,業主睇到會加我租呀!」四年間慢慢累積熟客,才有今天的成績,「依家有四千幾個熟客,每年仲有大約一成五增長。」

Andy大學畢業便開始其視光師生涯,由第二年升上經理一職,隨後二十年中一直原地踏步。到八年前他遇上新老闆朱生,令他有機會自立門戶,「朱生俾機會我接觸鏡行、處理入貨,嗰時開始知道來貨價,公司點樣先賺到錢。」眼前升職依然無望,於是便與做推銷員的妻子拍住上,於旺角銀行中心開鋪,以為會一帆風順,「開鋪前我接觸開嘅代理都話會供貨俾我,結果大部分反口,其後知道我找到數先肯俾貨我。」一年後生意開始穩定,便被業主逼遷,選擇搬到現鋪,位處於香港的核心地帶旺角的外圍,在麥花臣球場斜對面,「選呢間鋪因為門口可以停車,又近黑布街,車主整車前後,可以停低入嚟睇。而且旁邊就係老牌客家菜泉章居,附近好少鋪頭,等位的食客有機會過來。」

轉型手造眼鏡

不過Andy大呼生意慘淡,因頭一年接連有大廈維修與重鋪地下水管工程。生意遲遲未上軌道,搬鋪後頭兩年,兩人沒有放過一天假,加上潮牌無特色,不用專程到形品購買,故此兩人決定改變定位專賣手造眼鏡。轉賣手造眼鏡除了有特色,盈利亦較為穩定,「大牌子每年出兩、三次新款,一出新款,舊款就唔值錢,我哋其實知大概賣到幾多,不過每個牌子最少要入七十幾副,所以好多時都要減價清貨,三四折咁平賣,賺頭蝕尾。」

手造矜貴月製二百

手造眼鏡很矜貴,因一位師傅每月製作不足二百副,不能以機器量產,因原料「賽璐珞」易燃,以機器量產的過程會有過熱引發火災的風險。而製成品的彈性與強度很高,而且製作後拋光。但這些高價商品有錢都未必買到,「佢哋唔想影響自己公司形象,所以唔係俾錢就買到。」幸運地,日本手造眼鏡品牌金子眼鏡,其高層路過形品,覺得鋪頭門面、視光師合乎要求,主動邀請形品購買。因有金子眼鏡認同,其他手造品牌如歐洲的Lindberg、Mykita就較易購入,「歐洲代理見我哋有金子眼鏡,我又應承會放佢嘅品牌喺最當眼位置,終於一間一間傾得成,慢慢將舊有的潮流品牌淘汰。」

入平實貨

做零售業最忌責貨,尤其這些幾千元貴價商品,「我哋入貨好小心,入錯咗就無錢入新貨啦。」為求貨如輪轉不責貨,Kitty入貨大多選擇黑色、啡色等可以返工、見客的顏色,「最緊要戴得舒服,平實唔好誇張。誇張款客人戴上去笑吓影張相就放低,好少有人買,尤其我哋嘅客人大部分係專業人士。」平實亦有其潮流,例如上年流行粗框眼鏡,今年流行幼框,他們會根據報章、雜誌的介紹,了解今季潮流。Kitty統計過每十款才有一款,需要半年至九個月才賣出。

專攻日牌歐牌

平時每月各品牌都會入十幾副眼鏡,通常三月、八月、九月Andy都會暫停入貨,因為四月香港有眼鏡展,十月日本,十一月歐洲,他要儲備子彈掃新貨,「歐洲品牌Lindberg平均二千蚊,我入百五副,都要三十萬,而且佢哋無數期,要先找數,都幾大壓力。」而店鋪的現金流與貨物大概保持在一比二,眼鏡框保持約一百萬,現金流保持五十萬,以確保能夠隨時入貨。

熟客生意

兩位老闆都四字頭,做生意亦回歸基本步,靠親切感贏得熟客信任。首先是要打開話題,「我會等客人行咗一個圈先行過去介紹,其間同佢傾偈,有幾個話題好易中。有無養寵物,依區有邊間食肆好食,有無去旅行。通常都可以講落去,近排日圓跌番,邊間酒店好住之類。」Kitty之前做連卡佛的推銷員,認人成為她的職業技能,採訪期間,Kitty的確能說出每一個客人的名字,「我講得出佢個名,記得佢配過咩眼鏡,咁會有親切感。你剛才見到廿幾歲的阿森,做工程生意,佢配幾次都係圓框眼鏡,所以我問佢又配圓框呀?佢就知道我記得佢。」為此Kitty不請員工,決定夫妻檔一起開鋪。在成功的背後,他二人頭兩年都沒有放假,到今天也只每月放假一天。

開業資料(3/11)租金(兩按一上):$180,000裝修:$600,000入貨:$120,000儀器:$50,000總投資:$950,000

營業資料(5/16)營業額:$500,000 租金:$60,000 入貨:$200,000 人工(兩名老闆):$70,000雜費:$50,000 盈利:$120,000

撰文:孫樂祈攝影:關永浩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26

棄9萬月薪史丹福碩士砌錶月賺10萬

2016-07-21  NM

訂造手機殼、上衣的本地品牌Casetify、Snaptee,生意遍布全球。去年尾廿八歲的黎鈞國(Quinn)照辦煮碗,與三個拍檔合夥,將設計平台放在日本機械錶上,創立Eoniq,半年間facebook與Instagram專頁中已經有超過十四萬like,月賺十萬元。生意有成績,父母理應感安慰,但在他家人眼中卻是:「你唔為自己諗,都為下一代諗!做生意好大風險。」辭職創業的念頭,在家中激起千重浪,全因他之前月入九萬元。

Quinn會考後到海外升學,於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畢業後,先後於「顧問界的高盛」McKinsey中任職顧問、跨國個人電腦生產商HP中任產品經理,月薪九萬元,亦有大好前途,「我當時個直屬上司高我五級,中間有好多位俾我升,而且七年間做得好,一般可以跳出去做VP(副總裁)。」薪高糧準,前途一片光明,父母難免極力反對他辭職,對他說:「咁辛苦栽培你,拮据嘅情況下都花幾百萬,送你去美國讀書,有學歷、有好工,你走去創業,咁係浪費晒我哋嘅心血!」但他堅持將他的興趣化成事業。往日花錢買錶拆,今日砌錶賣。客人在網上頁面選擇錶殼的顏色、錶面款式、錶面圖案、指針粗幼等項目。他每天重複將錶肉放入錶殼,再放入刻上客人設計的錶面,裝上時分秒針,最後蓋上玻璃罩。

三招facebook宣傳

一個新品牌,賣二百多美元一隻錶,並且能夠每月賣近三百隻,成功在於Quinn識玩社交媒體。至今半年間,facebook與Instagram兩個社交媒體均有十四萬followers,最初他什麼方法都用,「follow其他品牌嘅follower、送錶俾KOL(網絡紅人),不過大牌子成本低,派十隻返一隻都有賺,我哋做唔到。」試過不同方法,還是賣廣告生意增長快,很多網店指facebook賣廣告成效逐漸減低,Quinn直指:「只係香港社交媒體marketing太廢,我搵過幾間公司,差唔多要我教番佢哋做。」Quinn有三大策略玩facebook。第一:唔好hard sell。「你目標係要俾好嘢人睇,多人睇自然有人買嘢,唔好不停叫人買錶。post內容夠唔夠好,你睇吓幾多人tag朋友就知。」第二:文青風。「返完工咁辛苦,都係想輕鬆吓。隻錶大特寫好悶,我發現最吸引人睇,係在錶旁邊加杯咖啡,背景白雪雪,有時加啲乾花,感覺好lifestyle。」第三:tag得夠細。「同樣係年輕情侶、未來一個月周年紀念或者生日、有上亞馬遜網購,分別tag鍾意錶同手作嘢,結果可以好唔同。你好難估邊個會有反應,要tag細啲,多試不同tag。」成功吸like之餘,亦吸到金,Quinn說他每月都用十多萬賣廣告,「因為有成效,平均用三十蚊美金,就有一個人買錶。」現時生意兩成香港,八成海外,而其中大部分是東南亞國家。成功俘虜他們,Quinn認為是他擊中當地人的消費習慣,「我有朋友喺印尼,佢話大部分富起來嘅人,因為經歷過貧窮,心底裡覺得要節儉,所以比較少買貴嘢,但其實佢哋買買吓中價貨都使唔少錢。」

用日本錶減退貨

Quinn自中學開始拆錶研究,拆過百多隻錶,再重新組合。他運用以前拆錶的經驗,分別拆開日本與大陸錶肉仔細研究,外表較平凡的日本錶肉,在防震方面贏九條街,「大陸嘢一跌,個軸就彎甚至斷。日本錶肉唔單止軸唔彎,佢個齒輪鬆鬆哋,我用手郁佢都識彈番轉頭,一般震盪唔會影響到時間。」因Quinn貪平買過一批大陸錶肉,大部分送出去都「打回頭」,「大陸錶肉一百蚊,日本起碼二百。大陸錶肉平得嚟打磨又靚,好多客都唔揀日本貨,要大陸貨。但原來得個樣,一跌就壞。」他測試過兩批錶肉,用泡泡膠紙包着錶掉到地上,結果唔使講都知,「大陸貨跌一兩次就壞,日本貨我用力掉,錶帶螺絲都斷埋都無事。」轉用日本貨後,「打回頭」的次數大減八成,少於一成會退貨。但同日本人做生意一向麻煩,「佢個貨期要九個月先有,我無可能等到,亦估唔到九個月後賣幾多。撞啱近排市道唔好,好多賣錶公司之前買多咗錶肉,依家放番出嚟。」日後零售市道回暖,向賣錶公司買錶肉的成本或會增加。

Custom錶是雙刃劍

作為初創企業,Quinn還有一堆問題要解決,最大特色,亦是最大弊病,是要客人設計,「客人無信心自己設計得靚。」Quinn眉頭一皺,「唉!因為我哋啲錶千幾蚊,唔似一件衫幾百蚊!如果出嚟唔靚好嘥錢。而且香港人太忙,無時間慢慢設計,所以一般外地訂單設計得比較靚。」創意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有,所以Quinn預先設計一批錶面,「對自己有信心嘅,佢可以選由零開始自己設計;無信心嘅,佢可以由四十款設計揀心水款式,再改動成自己鍾意嘅。」另一困難是要做獨一無二的手錶,等一個月時間,Quinn道出困難並非工序多,「要儲單呀!錶面設計我交俾廠做,但佢唔接太細訂單,所以要等夠單先送去。如果我單量夠大唔使等,一個星期就可以交到貨啦。」生意上的困難未解決,幸好家人的矛盾已化解,「我送咗隻自己設計嘅錶俾爸爸,佢收到好感動。錢係賺得比以前少,不過佢依家都支持我,間中會同我傾吓生意有咩地方可以改善。」

開業資料(10/15)租金$4,000 入貨、網頁設計$936,000 儀器$50,000 雜費$10,000 總投資$1,000,000

營業資料(06/16)營業額$500,000 人工*、入貨$385,000 租金$15,000 盈利$100,000

* 7個全職員工

撰文:孫樂祈攝影:鄭樹清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61

教廣東話繁體字雙非童補習社月賺9萬

2016-08-04

北區雙非、水貨問題嚴重,「中港大戰」一觸即發,但有危就有機。「雙非兒童」成了香港人的恐慌,亦為教育事業造就無限商機。三十九歲的李沛霖(Bosco),明白「強國」遍地黃金的道理,早在七年前就籌備在深圳開辦專為跨境學童而設的「智高教育中心」。他先在上水租廉價村屋教導新移民學生,幾個月後再北上找鋪位。專攻跨境學生市場。為了解內地家長需要,自己更親自搬到福田居住,成為半個「強國人」。補習社標榜「港式教育」,除了採用「港」式裝修外,更表明全部聘請香港老師,吸引一眾內地家長。現時補習社因供不應求更密謀在羅湖再開分店。由小學體育老師搖身一變,成為過百名學生的「雙非補習天王」,Bosco直言政府叫停雙非「無有怕」:「呢度仲有好多單非,好多香港學校都鍾意收跨境學童,我對生意好有信心!」

記者到福田分校訪問,雖然正值暑假,但仍有不少在深圳居住的學生上課。補習社位於口岸對面住宅區不遠處,而補習社的裝修明顯比上水店落本,與香港連鎖補習社差不多。記者亦親自「試堂」約半小時,發現課堂都以廣東話為主,工作紙及圖書都是用繁體字。他解釋不少學童幼稚園已經學習,溝通沒有大問題:「佢哋其實都唔抗拒,係家長有時聽唔明廣東話,要用番普通話同佢哋溝通。」記者發現小朋友跟香港學生差不多,他們以小組形式上課為主。到了中午十二時,家長亦陸續接小朋友回家,丈夫為港人的劉太指:「福田呢邊好多我哋呢類型家庭,呢度啲老師好有耐性,好細心。」劉小朋友更搶答:「上星期阿sir仲帶咗我去香港遊船河!」而Bosco亦指,內地的小童不算難教,對於港人十分關心的家教、如廁問題,他就指:「就算係香港小朋友都要慢慢教,一開始的確有小朋友唔係咁習慣,一係將好多廁紙丟落廁所又唔沖,但細個開始教,同家長解釋番啲小朋友都肯聽。」

廉租上水村屋做踏腳石

Bosco教院畢業後,在元朗區小學教了兩年,主要負責體育、數學、電腦等科目,對於老師的「薪高、糧準、假期多」,他反而覺得嫌悶,兩年後轉職銷售工作,間中到私人機構擔任老師,每月收入曾經達十萬元。但數年後見市道轉差,開始想辦法轉型:「嗰時開始想做生意,諗過教番小朋友,但人工使得七七八八,就邊進修邊做part time。」儲了三年錢,他就用了七萬多元在上水村屋開第一間補習社:「見到新聞講咁多內地學生落嚟,我唔做多,做少少已經好夠。」。他坦言由於一開始不用聘請老師,大部分裝修都由自己動手,「貪佢呢個位近兩間小學,補習社又唔多,有一定需求。」由於成本低,外觀難免有點殘破,但他指:「我覺得家長最重要都係教好佢啲小朋友,課室靚唔靚都係次要,呢度附近都有兩間小學,但補習社唔算多,所以生意唔難搵。」為了更了解內地家長需要,Bosco在開補習社不久,就搬到深圳福田居住,「嗰陣時上水都已經好多學生新移民o架啦,但係兩邊生活始終都有啲分別。」他表示,深圳開補習社的門檻比香港低,不夠一年已開第一間分店:「用咗一個暑假就裝修好第一間鋪,當時係喺住宅單位,我就間開一間間房嚟做課室。」

港產老師吸客

Bosco透露,由於深圳補習社的老師不少都在小學任教,在港常用的易拉架派傳單、郵寄通函在當地都不太普及,他在收生時都遇到一定困難:「佢哋興介紹,好好彩第一個家長都係拎到傳單話想試吓,當時心諗有第一個就OK,只要我單對單用心教就足夠。」他自言因第一個學生較聰明,令他的家長對學校有信心,吸引其他學生報名,他更向昔日學生埋手:「當時知道十幾年前有個學生嘅侄仔係單非童,嗰時我就主動介紹佢嚟補習社試堂。」深圳補習社由九月開辦,短短兩個月已經吸引近二十名學生報讀。他指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用香港老師做生招牌。其中雙非家長謝太指:「個仔其實日日咁早起身都幾辛苦,但係始終香港教育好啲,揀呢度因為全部都係香港老師!」Bosco解釋:「我之前教開書都好清楚,如果唔熟個課程會好難教。」他坦言薪金較貴之外,有部分香港老師都不願到深圳工作:「主要都係年輕人,佢哋會同我講,深圳好似有啲危險,我都盡量會搵住喺元朗、上水嘅人,搵機會約上嚟食餐飯,睇吓個環境,佢哋多數都接受。」

雙非媽有辣有唔辣

不少港人都直指不少內地人行為不文明,但Bosco反指,不少內地家長對補習老師都十分尊敬,港媽也望塵莫及:「香港家長意見會比較多,而內地家長就好有禮貌,見面一定打晒招呼,同埋佢哋一報咗,就好少會轉學校。」Bosco笑言內地家長很少「怪獸家長」,但有時亦太過縱容子女:「好似依家放暑假,佢哋多數都會帶仔女返鄉下,但一走就到十月先返嚟繼續補,到考試就會問我點解會退步。」他指最辛苦反而是向他們解釋香港教育制度:「佢哋會好擔心,好似學校老師一打嚟就好驚,手冊寫咗個欠字又好徬徨,其實可能只係簽漏咗個名。」他更分享有聽過內地家長為了子女入讀較好的中學,打算「走後門」送禮討好老師,並指這行為在內地相當普遍:「就算過時過節月餅嗰啲我都唔收,甚至諗住升中時送俾中學啲老師,打好關係,我哋都要解釋番香港唔興呢啲嘢,千祈唔好咁做!」他指,近年「雙非潮」吸引了不少港人在深圳開補習社,競爭愈來愈大,但他指「單非」成風,對生意前景充滿信心:「依家有幾個學生都喺羅湖住,計劃喺嗰邊開,就算截停咗雙非,呢批學生都可以教到中學,到時可以發展喺深圳讀書嘅學生。」他更透露自己「以身作則」已在福田置業,正打算與深圳居住的女友結婚:「到時我個仔都會係跨境學童啦!」

開業資料(05/2009)

租金:$18,600(兩按一上)裝修:$26,000器材:$6,400雜費:$24,000

合共:$75,000

營業資料(06/2016)

營業額:$350,000租金:$44,000工資#:$190,000雜費:$24,000盈利:$92,000

*所有分店#共15位員工,其中11位為全職老師

撰文:梁延宇攝影:鄭樹清攝錄:林志謙[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92

沾《美人魚》和《誅仙》等的光 光線傳媒前9月賺了近6億

10月12日消息,光線傳媒今日發布晚間公告,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6億元至5.9億元,同比增長205%至222%。

公告披露,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報告期票房的影片共十二部,總票房為50.98億元,其中:報告期上映了《美人魚》、《誰的青春不迷茫》、《火鍋英雄》、《大魚海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於2016年9月29日上映,確認在報告期內2天的票房收入為1.4億元)等十部影片,票房為47.38億元;2015年上映但有部分票房結轉到報告期的影片兩部,包括《尋龍訣》、《惡棍天使》,票房為3.6億元。票房分賬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公司在報告期確認了《誅仙》、《識汝不識丁》的電視劇發行收入,電視劇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光線傳媒2016年前三季度預計非經常性損益為1.43億元,其中主要是公司於2016年三季度減持部分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投資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34

寵物門外漢搞貓狗服務月賺五萬

2016-11-24  NM

香港寸金尺土,公屋輪候時間極長,上得到樓的一群自然開心得拍手,但同時要接受不能養寵物的規條,被迫跟毛孩無緣也無分。九十後的楊紹廷(Roy)與張永燊(Vincent)正是這樣的一群:「我本身住公屋,而Vincent屋企有老人家對狗敏感,所以我哋兩個完全係無養貓狗嘅經驗。」身為寵物界門外漢的二人,卻於三年前誤打誤撞成立了「PetBB」,由在網上賣貓狗用品,到現在跟八名寵物美容師及超過二十個寄宿家庭合作,逐步建立寵物王國。「年資同經驗當然重要,但非最重要一環,最緊要係我哋有無心。」此盤生意目前不單月賺近五萬,更為二人跟貓狗重新牽上紅線,過着「俾狗圍」的生活。不擺老闆款強調平等關係

初次與二人見面,只見Roy拉着載滿美容用具的沉重皮箱從地鐵站急步走來,對同行的美容師照顧有加。「我哋同美容師係合作模式,老實講無佢哋都唔成事。」是日上門為玩具貴婦狗——奶茶沖涼剪毛,Vincent表示通常只在接待新客時才會跟隨上門,以便對新服務的狗隻有多點了解。剪毛收費按寵物品種及大小而定,大狗約三百八十至四百三十元,細狗則是二百二十至三百元。除了基本護理如剪甲、清淚腺、肛門腺和拔耳毛外,還設全剷、半人手及全人手剪,後者剪法則有造型之分。「就以史納沙為例,會有飛馬裝、耳機裝,貴婦狗就會有熊啤裝。」但Vincent指主人非每次也能如願。「都要先了解狗仔本身嘅毛質係點,就如太貼服嘅毛髮就剪唔到爆炸頭。」對於時下有不少主人為靚為出眾而紛紛幫寵物毛髮染上七彩顏色,二人則異口同聲說:「唔建議!染色點都會對狗毛多少有傷害。」可見他們「愛狗心切」。

剪毛期間奶茶不時四處走動,活像一名坐不定的頑皮小孩,只見美容師羊咩不時以溫柔聲線安撫着牠,更細心地解開奶茶重重打結的毛髮,不久後成功令其乖乖坐好。「試過去外邊鋪頭剪,佢哋會將門關上,隻狗叫到癲咗都唔理。」奶茶主人Mandy指上門剪毛令她放心得多,而只有廿四歲的羊咩同樣表示找PetBB合作能讓她放下心頭大石。「自己鍾意對狗多過對人,有佢哋幫手安排及調停同客人嘅誤會,自己可以專心致志地剪毛。」PetBB目前與八名美容師合作,全部不過三十歲。「自己都係後生就會知,好多嘢唔係單睇年紀。」聽着羊咩清脆的剪刀聲、看着奶茶享受其中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沒有看錯人。

廿四小時「交帶」服務讓毛孩父母放心

「以前有客人問我哋,咁後生做得兩三年,交隻狗俾我哋會唔會好大件事?」香港地愛貓狗之人何其多,說是寵物其實更像親生骨肉。年紀輕加上是門外漢,在開店初期確實難以說服一眾毛孩父母,服務惟有更人性化,切合主人所需。「我哋之前搵嗰間寵物酒店,基本上係唔會話俾我哋知佢哋已放狗及已餵食,又無監錄攝影,講真一定會擔心。」金成與太太跟愛犬拉布拉多啫喱一同生活,數月前因家中裝修而需為啫喱暫覓住所,結果找上了PetBB作長達四個月的寄宿服務。主人要在狗隻入住前先填好有關寵物習慣的問題,以了解其習性及健康。「狗酒店係有探訪時間,變相我哋放工想去睇佢都好困難,但Vincent佢哋其實廿四小時去都得,又唔使困籠,三餐同放狗都會WhatsApp相同影片俾我哋。」寄宿服務完結,但PetBB跟啫喱的緣分才剛開始;目前主人金成仍有使用每小時一百八十元的放狗服務。「始終拉布拉多出咗名精力充沛,要每日放電。」訪問當天只見「跳跳扎」的啫喱樂於跟在Vincent左右,毫無生疏之感。希望寄宿的毛孩日益增多,自然需要找來更多寵物家庭。PetBB目前跟超過二十個家庭合作,並規定每個寄宿單位最多養三隻寵物及在入住前預約一次見面,以保障雙方。「我哋本身都好鍾意養狗,俾狗仔嚟寄宿就好似識多個朋友咁。」本身家中有兩隻貴婦狗的Marco最長試過有狗仔來寄宿十天。Roy指寄宿服務同樣是按狗隻品種而定,按日數收費,大狗收費約四至五百元一天,再跟寵物家庭六四分賬。「目前利潤最多嘅都係寄宿,每月平均有三十單。」

自稱寵聖及寵俠互相惡搞儲人氣

「其實我同佢自出世就識,佢係我媽嘅鄰居,我仲喺肚時佢已經一歲,後來又先後讀城大嘅同一科,我而家廿五歲真係識佢足廿五年。」Vincent跟Roy是打架打到大、每隔兩分鐘就絕交一次的典型男孩,常把周星馳的經典對白掛在口邊,以互相取笑為樂。「我哋嘅風格同其他店有唔同,我同Roy都係比較搞鬼,會喺網上分享好多日常嘅片段,完全唔關寵物事都唔奇。」就如星爺在《家有囍事》中所出現的「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一樣,以寵俠自居的Vincent跟寵聖Roy不時互相惡搞拍片上網,最經典包括在愚人節時,Vincent在沖涼後被Roy以雞蛋拍頭的爆笑片段,令PetBB在Instagram儲得二萬二千名粉絲,成功增添大家對兩人的印象。「當初單喺Ig賣寵物用品係蝕錢,但唔想認輸就試咗寵物美容,反應幾好就慢慢去增加服務,結果行到今時今日。」PetBB最近新加了免麻醉洗牙服務,同樣大受歡迎,更計劃把辦公室搬到村屋去,除了能增添寵物寄宿的地方,最重要是兩人可以光明正大地養狗。

開業資料(13年8月)租金上期$18,000按金$36,000入貨$10,000裝修$30,000網店$3,000總投資$97,000

營業資料(16年10月)營業額$130,000分佣 #$60,000租金$18,000廣告$2,000雜費$2,000盈利$48,000#寄宿及美容服務需與美容師及寵物家庭分佣

撰文:黃綺敏攝錄:關永浩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46

三個月賺了13億,但直播給陌陌帶來的遠不止金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8/161747.shtml

三個月賺了13億,但直播給陌陌帶來的遠不止金錢
羅超 羅超

三個月賺了13億,但直播給陌陌帶來的遠不止金錢

陌陌在靠直播賺得缽滿盆滿的時候,也完成了平臺從位置社交平臺到泛娛樂視頻社交平臺的轉變,堪稱互聯網的教科書式案例。

3月7日,陌陌發布的2016年四季度財報又一次刷屏——雖然現在是財報季,但陌陌的財報依然是中概股最亮眼的:凈營收同比增524%達2.461億美元,凈利潤9150萬美元 同比增長674%。雖說沒有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近12倍這樣“逆天”,但超過5倍營收增長率、近7倍利潤增長率在中概股依然無人能出其右。要知道,中概股公司業務模型和商業模式都趨於穩定,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能實現三位數(超過100%)增長率就實屬不易,因此,說陌陌財報是中概股最亮眼財報並不誇張。

momo

直播依然是陌陌的首席功臣

這是陌陌連續第八個季度實現盈利,但迎來極速增長卻是2016年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原因:2015年四季度陌陌推出了直播業務——準確地說是將PGC模式的陌陌現場業務升級為UGC模式的素人直播。得以於陌陌獨特的用戶屬性和平臺氛圍,陌陌直播一經推出便一騎絕塵,用戶的消費和付費意願比所有人預期都高。直播業務對陌陌的營收究竟做出了多大貢獻?看下圖一目了然:

WechatIMG15

去年四個季度,直播營收在陌陌整體營收占比分別為30.65%、58.48%、69.17%、79.15%,現已成為陌陌事實上絕對收入來源。由此可見,陌陌已成為高度依賴直播的公司。因此我認為,陌陌很有可能像騰訊獎勵微信支付團隊那樣給直播團隊授予重獎。

在可見的未來,至少2017年,直播這只現金牛還會承擔陌陌“印鈔機”的角色。一個季度以前,我在解讀陌陌三季度財報時指出,接下來陌陌直播業務只要做好三件事情中的任何一個就可以賺更多錢:

1、讓更多陌陌用戶成為直播用戶,將20%這個比例提高;

2、讓更多的直播用戶成為付費用戶,將16.8%這個比例提高;

3、讓付費用戶花更多錢,從40美元到50美元甚至更多。

四季度陌陌這三點都做到了:直播付費用戶從290萬增長到350萬,用戶單季度ARPU值則從289.15元人民幣升級到383.96元人民幣,單用戶付費能力依然還在大幅增加,遠遠超過YY的49元和天鴿互動的97.3元。

有人在我朋友圈評論到,陌陌直播會不會也是刷的?畢竟刷觀眾數量導致“黑屏還有觀眾”是直播行業的潛規則。然而,陌陌公布的數據並不是觀看人數這類業務數據,而是營收這個財報數據,不可能刷。並且我觀察到很多陌陌直播只有百來個甚至幾十個觀眾,用戶打賞比例卻非常高,因為觀眾希望與女主播社交,直播消費和付費意願強烈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陌陌不是一家直播公司

當直播已給陌陌帶來80%的收入時,我們是否可以認為陌陌就是一個直播平臺呢?答案是否定的。

遊戲營收占據半壁江山,騰訊是中國最大的遊戲公司,但我們不會首先認為它是一家遊戲公司,而是會將其當做社交公司。同樣,陌陌並不是一家直播公司,它不是映客、YY或者天鴿互動的競爭對手,它更多是一個社交平臺,並且是具有LBS、視頻和娛樂三大屬性的社交平臺。陌陌直播能夠做成,正是因為它的LBS+社交的屬性。現在,每個直播平臺都在強調社交化,但非社交平臺要社交化談何容易,而且就算有了社交屬性,也很難擁有LBS屬性,這是陌陌直播能成的另一個關鍵因子。

 對於陌陌來說,直播只是它視頻社交戰略的一部分。除了帶來立等可取的真金白銀之外,直播對陌陌來說還有更深遠的價值: 

1、避免用戶“約完即走”。

如果陌陌只是“陌生人社交”平臺,它就會面臨一個問題:用戶熟悉之後就會回到微信並且一般不會回來,從幾年前陌陌上流行的簽名檔是“願得一人心,一起卸載陌陌”就可窺見陌陌的用戶流失風險,花田、探探等主打約會的App確實也遇到了這個問題。陌陌最初是希望通過興趣化來吸引和留住用戶,上線了陌陌吧等功能,現在則明確了視頻社交思路。2015年推出直播,去年則推出了類似於SnapChat“Stories”的時刻,以及群視頻功能,今年則將時刻放到了與附近的人同等的位置。用戶不再以約為目的上陌陌,而是可以去發一些在朋友圈不適合發的視頻動態,因為沒有社交壓力。用戶還可能看視頻直播娛樂、打發時間、排遣寂寞。 

2、增加用戶活躍度。 

如果用戶關註的女主播開直播,就會收到推送消息,通過這種方式,陌陌用戶打開頻率得到大幅提升,用戶活躍度也得到提升。陌陌CEO唐巖透露,陌陌MAU經歷連續四個季度的穩定回升後,超越了2015年年初的歷史最高峰。截至2016年12月31日,陌陌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8110萬人。 

3、爭取用戶時長。

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所言,移動App下半場的關鍵是爭取用戶時間。唐巖為陌陌設定的最新定位是“社交娛樂平臺”,跟騰訊的戰略有些相似,大家都重視內容,因為這是獲取用戶時間的不二法寶。直播這類“沈浸式消費”的內容,以及短視頻這個“碎片化消費”的內容,都是吸引用戶註意力的磁石。用戶社交時可順便消費內容、無聊時可打開陌陌觀看直播、短視頻,在電話會議中,唐巖透露,2016年第四季度陌陌日活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同比增長超過10%。視頻社交戰略吸引時間效果顯著。 

4、提高社交效率。

陌陌的初心是連接陌生人,因此它進入許多新業務比如直播、短視頻,都有提升連接陌生人效率的考慮。唐巖在電話會議中透露,陌陌四季度平臺關系達成量同比增長48%,這個增長很恐怖。唐巖說是因為“優化現有的社交體驗,並引入新的社交場景和娛樂場景”,不過在我看來核心原因還是短視頻和直播可以避免“照騙”,同時如果用戶願意來直播意味著TA是願意社交的,所以才會有打賞互動最終促成了社交關系建立。事實上,SnapChat上市受熱捧,以及Instragram們紛紛抄襲Stories均表明視頻與社交可以發生化學反應,4G移動時代之後,視頻在移動互聯網的比重正越來越高。

可以看到,陌陌在靠直播賺得缽滿盆滿的時候,也完成了平臺從位置社交平臺到泛娛樂視頻社交平臺的轉變,堪稱互聯網的教科書式案例。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平臺,包括電商平臺、內容平臺都在引入直播功能,希望實現挽留用戶、活躍用戶、吸引時間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天貓希望用直播提高銷售達成效率,網易希望用直播提高信息傳播效率,YY希望用直播提高教育效率,直播已成為互聯網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陌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74

唔想打死一世工90後開台打機賣GAME月賺三萬

2017-04-20  NM

香港出名行頭窄,家長心目中子女可成功入大學讀「神科」,子女打機一向被視為「嘥時間」,但近年不少電競比賽獎金豐富,加上周邊商品長賣長有,市場龐大,「玩物喪志」早已過時。今年二十三歲的「機迷」譚兆泓(阿Q)早在中學時已看清即使能上大學,都是「打死一世工」的事實,立心自行創業,上年樹仁大學final year時,籌備開設網店HKQ gamers,決心在網上賣遊戲機及光碟。他先到腦場任職promoter,建立人際網絡,之後用兼職錢買遊戲光碟,邊玩邊「儲貨」,利用二手遊戲為自己的網店建立聲譽,之後更模仿「達哥」開台打機,多方面宣傳自己網店。現時網店開業快近一年,每月已吸引四千名熟客。其中特別版遊戲碟、遊戲周邊商品最賺錢。最厲害的是近日熱賣的任天堂遊戲機Switch,大鋪玩具反斗城推出後一個月都只能入五十多部,而阿Q早着先機,先行購入二十部吸客,成功為網店打響名堂。現時店鋪月賺三萬。收入不比專業人士差,但阿Q指收入多少並非最重要,最重要是天天能繼續打機:「唔好成日諗返office工,日做夜做搵得萬零兩萬蚊,先至無前途!」

訪問期間,阿Q應攝影師的要求「開台」打機拍攝,短短五分鐘,已吸引十多人同時觀看,更留言:「今日做乜咁早開台?」記者見他玩遊戲時十分投入,玩上難度較艱深的遊戲「仁王」時,不斷與觀眾討論「打佢啦」、「太耐無玩、唔記得啦」、「拎道具啦」。「打氣聲」此起彼落,攝影師表示拍攝已完成他亦不為所動,直至成功過關。「每晚俾個時間自己輕鬆吓,又可以介紹吓邊隻好玩,邊隻中伏就唔好買,睇我打機嘅人多數都係啲客。」他表示。

實體店炒價劣行創商機

阿Q直指,自己賣的遊戲不一定最平,「但肯定唔會要客食炒價」,他直指不少遊戲店經常坐地起價,辜負了一班game迷,不少都轉到他的店購買,「我係一出新game就即買嘅人,好似啲game一出,中午十二點,可能賣緊四百蚊,我食埋個飯都已經加廿蚊,一收工七點,又加多廿蚊。」據了解,不少實體店都見遊戲暢銷,就會不斷加價至斷貨,更甚者即使之前顧客已落訂,亦會用種種原因向他們「施壓」加價,心急玩遊戲的機迷亦無奈接受。內地人來港炒樓炒鋪風氣盛行,但阿Q直指,原來他們連遊戲光碟也一樣「狂掃」,助長炒風,「好多時啲鋪頭話無貨,其實留俾大陸人買,因為佢哋一買就買好多隻。」他解釋,由於中國對入口的遊戲內容有嚴格管制,「血腥少少都唔得」,加上不少中文版遊戲只限港台出售,造就他們來港掃貨。而遊戲光碟船期平均都要一個月時間,買不到就要等新貨或二手,令店鋪「長炒長有」。阿Q坦言,自己開店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不「炒價」,「講到明係幾多錢就幾多錢,跟番代理商都有建議零售價,一知道幾時出就開post問客要唔要,但係唔使俾訂金,有貨第一時間喺港鐵交收。」

避熱門商品減競爭

現時年輕人開網店,都是以賣食物、飾物、波鞋為主。不少人都以為現時手機遊戲盛行,加上網上娛樂眾多,賣遊戲機及光碟好似「out out哋」。阿Q則持相反意見,「以前細個玩PS2,都無錢打機,到依家搵到錢,加上翻版少咗好多,打開機嘅人都會肯俾錢。」他指現時客人主要是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人及家長,男顧客佔九成,「好似我咁,玩開大作嘅手機game始終都滿足唔到,玩開嘅好難話唔玩就唔玩!」事實上,現時網店較少賣遊戲光碟,他面對的對手主要是信和、黃金等實體店。訪問期間正值平日上班時間,但阿Q電腦的WhatsApp響個不停,最少有十名客人同時訂貨,他表示現時平均每日都有五、六十單,最多近三百單,由於客量大,要聘請兩個員工專門回答顧客問題。送貨方面,他在facebook專頁會更新每日到各港鐵站的時間,亦會安排員工在港鐵站候命,方便客人隨時交收。顧客之一的CK就指:「本身自己想放game,IG掃掃吓就發現呢間,之後就開始買埋一份,呢度最好就係送到去最近的港鐵站,出去買來回車錢都要十幾廿蚊啦。」他指阿Q不時都會推優惠,「慳慳埋埋都食到餐飯。」

白做三個月建商譽

網店在上年六月開張,他自言開業成本全都是自己積蓄,唯一靠「父幹」的,就是將太子一個丟空的三百呎單位做倉,「我老豆做年宵,呢度都係用嚟放公仔,依家俾咗我用嚟放game同做直播,但最衰呢度部?成日壞,出入成日要行樓梯。」他一開始以二手game交易為主,他坦言頭兩個月幾乎「白做」,為的就是建立網店知名度。到了九月第一隻足球大作《FIFA17》,成功吸引大批客人,「我就搞買得多有優惠,好多人夾埋十一個成隊波咁買,加上嗰時啲客好心急,而我送到去港鐵站就有優勢。」阿Q坦言,開業頭兩個月因業務太繁忙,沒有時間打機,於是他決定「寓工作於打機」,在網上開台打機,順道宣傳自己網店。他坦言:「我每一隻game都知玩啲乜,個客問到好唔好玩都答到。」他續指,現時不少遊戲廠商都對不好玩的遊戲大事宣傳,令不少顧客不幸「中伏」,「開台就有呢樣好,等啲客睇過先買,就算訂咗見唔好玩想唔要,我都OK。」他指,若客人購買遊戲後不幸「卡關」,他亦樂意於WhatsApp進行協助。

「有咩工可以長期打機?」

不少機迷都慨嘆投身社會後,打機的時間少之又少,自言大學時經常通宵打機的阿Q就指:「唔好成日諗住返office工,我覺得無前途,搵得嗰萬零兩萬蚊就一世,咁搏一搏好過啦。」他指,由於現時訂貨及送貨都有員工幫忙,令他有更加充裕的時間打機,「試過做live,一打就打足兩日,凌晨四、五點俾觀眾叫醒。」他自豪地表示幾乎沒有其他職業可配合他的打機時間,「純粹為咗搵錢嘅,做金融嗰啲更加多,但唔係自己興趣。」至於未來目標,他卻堅持做網店,「其實依家打機嘅人差唔多都會上網,客源都夠,反而想規模再大啲,好似上次賣Nintendo Switch先入到二十部,規模再大啲可以入更加多貨,我都要同客講唔好意思。」

創業錦囊

開網店請老人有着數1. 不要吝嗇請員工,自己一腳踢,公司難以發展。2. 未來香港人口老化,加上長者搭港鐵有優惠,成為將來送貨員的一大趨勢。3. 若客人已落訂,必須如期發貨,「無貨無論點都要搵到有」。4. 顧客「轟炸式」message,都要盡快回覆,他解釋試過有些看似無聊的話題,最後可能是一筆大生意。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15

美少女直播月賺四萬

2017-03-30  NM

投身手機平台掘金,真正賺錢的人不多,但一批少女透過直播,卻創造出無限商機。這批美少女看準網上社交平台的直播熱潮,變成無本生利的賺錢工具。她們日夜瘋狂玩直播自己生活細節,催谷自己人氣兼吸納粉絲。原來,當粉絲數目達到一定人數時,便會有產品商或廣告公司找你合作,在直播中替產品賣廣告,這樣便能賺到廣告費。25歲的Katie,便是靠玩直播賣廣告而賺錢。她的Facebook有超過五萬名追隨者,她每玩一小時直播,便可賺到五位數字廣告費。她又說,試過一個月賺到四萬元,收入十分可觀。除了賣廣告,原來在一些手機應用程式玩直播,也會有錢賺,因為這些直播apps有禮物機制,粉絲所送的虛擬禮物,直播可以跟營運商拆賬兌換金錢。而近來,亦開始有直播apps營運商出錢請人玩直播。這種網上真人騷,為一班喜歡玩直播的年輕人提供另一個賺錢機會。打工以外,靠自己也可以找到一條財路。

「我覺得直播係一個好新興行業,只要做到人氣高多人睇,就會有客戶邀請你喺直播時賣廣告,就會有錢。」近一年來,本地出現了一批「直播女」,專門靠在社交平台玩直播,替不同客戶宣傳產品賺取金錢,二十五歲的Katie是其中之一。她說這份工很新穎,適合她們這一代。

乜都直播谷人氣

本來在網店做零食買賣的Katie表示,初初也是貪得意才入行。她說剛起步時,也捱了不少苦,「最初係無錢嘅,因為初起步觀眾唔多,好少粉絲(支持者),基本係零收入。」為了催谷人氣,那時Katie日日玩直播,「乜都直播一餐,好似無無聊聊唱歌,又或最近買咗乜嘢衫,或是玩咗乜嘢遊戲,好玩嘅都會介紹。」玩了大半年,Katie以可愛和搞笑為綽頭,開始多網民認識,超過五萬人追隨她的Facebook,「多咗粉絲睇我直播,就開始有產品商或廣告公司搵我合作。」多數推銷哪些產品呢?「之前多數係推銷電子遊戲,有時又會推銷美容產品,多數直播一小時。」有時更會在街頭玩直播,「之前玩一個手機遊戲時,我係喺街頭直播,因為要捉精靈,不斷跑都辛苦o架,哈哈哈。」

最多月入4萬

至於廣告客戶落單的收費,Katie說會以時間計算,「依家多數以分鐘計算,由三十分鐘至兩小時不等。」她又說每單工作收費都不同,因為要因應粉絲數目,「你粉絲愈多,客戶自然願意俾多啲。」Katie以自己有五萬粉絲為例,通常每次直播一小時,就有五位數字收入,「五位數字頭啦,萬零蚊囉。」試過一個月最多賺多少呢?「加起來都有幾萬蚊,三、四萬啦,唔係太方便講實際數字。」她說直播比較新興,所以客戶也不會太穩定,「我覺得暫時都唔能夠當作正職。」除了替產品在社交平台直播賣廣告外,Katie又說在一些手機應用程式玩直播後,也會有錢賺,「呢啲直播apps有禮物機制,如果有粉絲送虛擬禮物俾你,好似金幣或公仔之類,你可以跟營運商拆賬兌換金錢。」至於拆賬比例,Katie說每個直播apps都不同,「可能有啲係拆一半,即一人一半,有啲就四分一。」

大陸少女月入十萬

Katie稱,直播apps在台灣和大陸十分流行,不少女孩子都投身做「直播員」,因為當地的粉絲十分大方,很樂意送虛擬禮物給「直播員」,「我識好多內地做直播嘅女仔,好多都月入超過十萬港元。」她又說,香港玩直播apps去賺錢的女孩子,對比台灣和大陸是比較少,「大陸同台灣會有公司專門簽人玩直播,會有底薪,當然唔同啦。」其實近幾個月,本地一些直播apps營運商,已開始聘請女孩子玩直播,時間由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薪酬每個平台不同,由百多元至數百元也有,「所以我會覺得未來數年,直播賺錢會愈來愈盛行的。」而任職化妝師的Natalie,也會每星期玩兩次網上直播,她不是替商品賣廣告,直播內容只是講自己的生活點滴和工作情況,她希望透過直播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玩咗直播後,好明顯多人識咗。試過有次喺街,有個男人突然叫我個名同我打招呼,佢話有睇我嘅直播。」她又說,雖然暫時找她化妝的客人沒有大幅增加,但機會是多了,「起碼搵我傾合作嘅人多咗,收入自然有機會增加。」如何建立自己粉絲,她們都說首先要有耐性,起碼要用半年以上時間,日播夜播,去捕捉觀眾心理,這樣粉絲人數才會愈積愈多。

撰文:程志康攝影:王晴、韋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30

三年開2000家店,營收破100億,香港單店月賺300萬!名創優品爆贏的“四大算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313/167543.shtml

三年開2000家店,營收破100億,香港單店月賺300萬!名創優品爆贏的“四大算法”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三年開2000家店,營收破100億,香港單店月賺300萬!名創優品爆贏的“四大算法”

如果創業者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只是想賺錢,而沒有熱愛,那再多公式也是白費。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過去一年,經過便利店、無人貨架、線下商超等風口的滌蕩之後,依然沒有一個標準的新零售方法論可供參考。眾多企業明知新零售將徹底改變零售行業的格局和效率,卻依然無從下手。新興項目困於供應鏈和產品的打造,傳統企業囿於營銷和運營的瓶頸。

針對上述問題,近日名創優品董事,尚道、瘋蜜創始人張桓在創業黑馬新零售特訓營上,結合名創優品及一眾優秀新零售案例,總結分享了新零售的四大底層算法,從營銷、產品、傳播和資本價值的角度為新零售企業裂變提供新的思考維度。

張桓認為,“產品即營銷,用戶即渠道”,零售全是細節,做好這行需要足夠的熱愛與考究。

演講 | 張桓

整理 | 折原

曾經有個名創優品的代理商因為和女朋友對賭,想自己出錢在香港開一家店。我們覺得香港寸土寸金,一個月租金30多萬,按名創當時在國內的表現,去香港肯定虧損,但第一個月業績就達到了300多萬。

做零售的應該都知道,只要房租不高於業績的15%就穩賺不賠,當時房租只占了業績的10%,非常賺錢。後來才發現,因為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其中很多銷量是外國友人帶動的。

所以我們在香港一年開了20家店,然後逐漸走向國外,如今名創優品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是知名度比較高的品牌,拓展到了170多個國家,幾乎占據了shopping mall里最好位置。

走出去之後,我們發現國內外的市場環境真的不一樣。同樣300萬開一家店在大陸平均一年賺96萬,在國外平均一年賺172萬,名創優品其實在國外比國內發展的好。

因為中國除了人工便宜,其他都比國外貴。而且國外商業的新舊更叠特別慢,歐美、東南亞很多商場的商鋪品牌可能10年都不變。

當時大家也沒有覺得名創優品的的模式有多好,但都知道葉總是一個真正熱愛零售的人。

每個貨架的重量、成本,每個一個產品的包裝、產地他都知根知底,並且癡迷於細節,對零售行業的各種產品和所有參數都如數家珍。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貨架風口的時候,我和老葉緊張得不行,出去學習了一圈。看完之後老葉說,不用看了,這是一群互聯網人,不懂零售。

做零售全是細節,卻很少有人知道ZARA、HM、沃爾瑪、屈臣氏的貨架區別,也說不出無人貨架最合理的高度應該是多少,在校園附近的店和在寫字樓附近的店貨架高度和過道寬度也都有考究,但是很多互聯網人卻關註不到。

回過頭來說,名創優品之所以三年開到2000家店,營收破百億,在零售行業中逆勢而起,核心離不開對下面四個新零售底層公式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營銷業績公式:E(Earnings/盈利)=M(Merchandise/商品)C²(Customer/客戶)

第一個公式是把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應用到營銷上來。

傳統的營銷一般都講4P,即產品、定價、渠道、促銷,但是4P在這個時代有沒有過時呢?我覺得在這個時代做營銷,只需要關註兩個指標:產品和用戶,我們不太關註價格和渠道。

張大奕在淘寶賺了1個多億,因為有粉絲,她一篇文章能賣150臺mini cooper,一家4S店一年50臺都賣不了,她一篇文章能抵4S店3年的銷量。曾經渠道為王,但現在張大奕不在淘寶就不能賺1個億了嗎?

1、產品即營銷:做好了產品,營銷自然水到渠成

(1)杜蕾斯“只是”贏了廣告,岡本贏在產品

2012年岡本的業績是杜蕾斯的1/10,利潤是它的1/3。到了2016年,岡本的業績是杜蕾斯的1/3,利潤已經持平了,2017年就了超過杜蕾斯。杜蕾斯是現象級的營銷案例,但是沒有人靠營銷案例賺錢,大家都是靠產品賺錢。

岡本中國代理商王總不久前把岡本003賣完,賣了17億。但是杜蕾斯同期的銷售額不到10億。

岡本內部常說,廣告的金獎、銀獎都讓杜蕾斯拿吧,我們賺錢就好了。杜蕾斯的營銷確實做的好,但是大家不會有買杜蕾斯的沖動。一盒同樣10片裝,岡本98塊,杜蕾斯50,消費升級時代,碰到喜歡的人,誰會在乎幾塊錢的事?都會想買貴一點的。

岡本從003開始就有了質的變化,002和001進入中國後,據說日本本地的朋友都買不到,因為被天朝的朋友買光了。但是在你們的認知中,杜蕾斯這10年以來有革命性的產品出現嗎?

產品要放在首位,產品如果不夠好,做再多營銷也沒有用。想了解一個企業,最根本的就看它產品做的如何。

(2)喜茶:大部分人都想模仿怎麽火,而不是怎麽做

喜茶出來的時候,我們都很驚訝,因為它的收銀用的是星巴克模式,而不是麥當勞模式,這就直接秒殺了其他飲品店。它應該是中國第一個把奶蓋茶做到極致的,臺灣奶茶店這麽多年也沒有什麽革命性的創新。

當時喜茶想找星巴克投資,星巴克覺得中國的茶飲料這麽多年都幹不起來,喜茶肯定也不行,結果越來越多的人去喜茶店聊天,大部分中國人都不懂咖啡,茶是受中國本土認可的飲料,在中國的市場就完全不一樣。

喜茶在中山、臺山花了三年時間打磨產品,總共十幾個SKU,3個SPU。只要喜茶的產品足夠好,再多模仿者都沒有用,因為大部分人的心都不在產品上面,都在想營銷和推廣,想著怎麽火。

(3)名創優品:從來不促銷,進店購買率達70%以上

前段時間大家經歷了無人貨架的風口,如果把無人貨架當成一個產品來看,會發現這個產品並不足夠好。因為友寶已經證明賣零食和飲料賺不了錢,變成無人貨架也不能改變利潤率低的事實,雖然租金成本降低了,但是配送成本、管理成本、監測成本都上來了。

名創優品在產品上做到了極致,同樣的產品的價格絕對比你低,同樣的價格品質絕對比你好,都找的是頭部的工廠,香水是香奈兒的工廠奇華頓,眼線筆是迪奧的工廠瑩特麗,洗衣液都是藍月亮的工廠。

大家都覺得小米的充電寶很牛,定價69元,同樣的工廠名創優品定價49元。在產品價格上,名創優品做到了壓倒性的優勢,名創優品的特點就是,用戶不會思考名創優品的東西是不是賣貴了。

去宜家買東西,你會擔心它貴嗎,去名創優品也一樣。在國外,用戶一進門我們就給他遞一個籃子,基本上沒有人會空著籃子出來,進店的購買率達到了70%以上。

名創優品牢牢鎖定200個供應商,把他們帶到全球去培養。供應商是靠穩定的訂單賺錢的,名創優品的訂單占很多工廠的1/3以上了,基本上供應商都會聽話。我親眼看到很多原來開小面包車的供應商現在開著賓利。

在產品上怎麽用力都不為過,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

名創優品從來不搞促銷,從來都是自然銷售。我們直接把促銷的費用投入到產品里去,讓價格成為產品的一部分。

中國人喜歡搞自嗨型的促銷,「雙十一」真的能拉動銷售嗎,不過是提前透支未來幾個月的銷售量,有人關心天貓「雙十一」過後的銷量嗎?

2、用戶即渠道:如何讓用戶不得不發朋友圈?

用戶即媒體,用戶即渠道。如果一個產品不能讓用戶發朋友圈,那絕對不是好產品。很多人質疑名創優品的某些產品是在虧錢,確實,名創優品不是所有品類都賺錢,但虧錢的那部分保證會讓用戶尖叫,並且發朋友圈。

名創優品的購物袋也是一個特色,我們把購物袋也做到極致後發現,幾乎任何一個商場里都會有人拎名創優品的購物袋在購物,一年發出去5億個購物袋,就有了5億個移動的廣告。

胡桃里音樂酒館從來不做推廣,大眾點評的副總裁問我,為什麽胡桃里在大眾點評上一毛錢都不花?因為胡桃里有霸屏,有現場音樂,有100多塊錢的紅酒,讓用戶忍不住想發朋友圈。

在胡桃里,不花錢既可以聽到現場音樂,花幾百塊就可以喝到紅酒,霸屏60秒鐘只需要88塊錢,胡桃里幾乎沒有超過100塊的菜單。沒有壓力的消費,裝修又很漂亮,酒水和音樂都是興奮劑,花不到一百塊霸屏表白,用戶肯定願意拍下來發朋友圈的。

我自己做瘋蜜最大的心得就是,不管搞什麽活動,現場一定要布置得能讓女人拍照。我們在杭州做活動,讓一群美女在廁所里搞T臺秀,廁所里的party一般沒人參加過,所以這些人一邊覺得你是神經病,一邊拍照發朋友圈。

做營銷一定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如果你的產品不能讓用戶拍照發朋友圈,就應該反思了。

產品公式:P(產品)=NE(新體驗)-OE(舊體驗)-CC(轉換成本)

1、名創優品的爆品策略

眼線筆:從邊緣品類市場培育爆品,一年銷售1億支

這個公式是百度首席產品經理發明的,產品的做法就是「新體驗-舊體驗-轉換成本」。研究之後,發現名創優品確實是這麽做的。

首先新體驗,拿眼線筆來說,瑩特麗生產的一支普通眼線筆要100多塊,眼線筆本身就是個容易丟、容易壞的產品,所以名創優品幹脆把眼線筆做成消耗品,同樣瑩特麗的工廠,只要九塊九,把用戶的使用成本降低。 結果一年賣了1億支,來名創優品的每2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會買眼線筆。

同樣是大牌生產的,使用上感覺差距沒有那麽大,但是原來一個九十九的東西,可能用不到一半就丟了或者損壞了,現在直接把它做成消耗品,只賣九塊九。把原本很不好的體驗抹去就等於提供了很明顯的新體驗。

第二,轉換成本。為什麽名創優品只做眼線筆,不做其他化妝品?因為一個原本用雅詩蘭黛的女性不會突然來用用名創優品,沒人會拿自己的臉做實驗,都會想這麽便宜會不會過敏,轉換成本太高了?但是眼線筆沒有問題。

名創冰泉:三年做一款水,一年銷售6000萬支

名創冰泉是名創優品耗時3年,投資上億元出品的一款飲用水,名創優品為什麽要賣水?因為我們發現shopping mall里面沒有賣水的。賣水的只有超市,shopping mall一樓租金的壓力下,誰敢賣水。

但其實大家逛商場的時候一般都會逛很久,是有這個需求的,3.5元一瓶跟路邊便利店比起來看起來很貴,但跟電影院一比,3.5元是不貴的,電影院賣5塊。而且逛累了渴了的時候對價格也就不敏感了。

2016年剛上線的時候,一年賣了6000萬支水,水的成本結構是按噸來算的,利潤太高了。它有轉換成本嗎?沒有。

2、新體驗10倍優於對手,後來者才有機會

最近美團要做打車項目,用這個公式來看這件事,還有戲嗎?美團的打車體驗能比滴滴好很多倍嗎?打車這個項目有技術壁壘,滴滴做了這麽長時間,跟司機磨合了這麽久,技術也逐漸成熟。美團的新體驗要想超過滴滴太難了。當新產品和服務不能10倍優於競爭對手的時候,作為後來者是很難有機會的。

另外轉換成本,司機和用戶是有使用習慣的,在滴滴沒有太大問題的情況下,這個轉換成本也是很高的。

我們要時刻記著,我們交付給用戶的不是營銷,而是產品和服務,尤其是做新零售的。我覺得任何產品都可以用這個邏輯來看。比如無人貨架,它和自動售貨機、7-11相比,我沒有看到新體驗和舊體驗有明顯的差距。

它沒有從用戶角度都思考這個問題,它甚至讓用戶痛苦。大家都有貪小便宜的心思,但不付錢又會有負罪感。讓用戶產生這麽多猶豫,就是讓用戶痛苦。

所以我覺得做流量的人永遠不可能懂用戶,百度做新零售、O2O都不成功,就是因為它不會花心思了解用戶的心思和情緒,它只是把用戶當做流量。

傳播裂變公式:C(傳播)=KOL²(關鍵意見領袖)*E1.5(情緒)*C1.2(卡券)

1、馬佳佳:100KOL=1億粉絲

馬佳佳剛出名的時候,我問她:我的微博幾十萬粉絲,為什麽不如你有名?她說老張,幾十萬粉絲我搞不定,但是1億粉絲我能搞定。讓1億個人關註我是很難,但是我能讓100個意見領袖都知道我,每個意見領袖背後有100萬個粉絲,就代表1億粉絲。

我的核心就在於怎麽搞定這100人,而只發這100個人感興趣的內容,讓1億個人轉發我的微博太難了,但是讓這100個人給我轉發微博還是很容易的。

我之前辦過一次女性營銷高峰論壇,請馬佳佳來演講。歐萊雅中國的老總就坐在嘉賓席,她在臺上直接說:「歐萊雅已死」,那個老總都快瘋了。她如果來演講,大家肯定都會拍照發朋友圈。她把觀眾和現場的大咖當渠道,她懂得如何搞定KOL。

做任何傳播,都需要有意見領袖的參與。我們做過一個賣內衣的案例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找林誌玲,一是找蒼老師,最後我們選擇請蒼老師。

因為我們發現林誌玲沒有真正的鐵桿粉,對比兩個人微博的評論次數和質量,會發現蒼老師的微博評論很多百字以上,而林誌玲的評論都是「飄過」、「路過」。所以蒼老師是我們要的關鍵意見領袖,結果確實很火爆。

2、咪蒙&同道大叔:沒有情緒,什麽傳播都沒有意義

做任何活動和傳播如果沒有情緒是沒有意義的,沒有情緒講什麽都沒人看。大家都有情緒要宣泄,那些不會說不會寫的人就轉發那些會說會寫的。

同道其實還不如我懂星座。懂星座的人那麽多,為什麽他能做這麽好?因為他沒有把星座當星座去做,他把星座當情緒和社交去做。一個星座的基本特征其實是很無聊的,就像血型、屬相一樣是一個結論。但他對星座的描述,要麽描述得極好,要麽描述得極差,一定是帶有情緒的。

同道搞過一個《最花心的星座排名》,如果水瓶座排第一,那些水瓶男的小女朋友肯定會對號入座,找男朋友麻煩,這就是情緒。

咪蒙也是調動情緒的高手,她的所有標題、內容都帶有情緒,一篇《致賤男》多少女人轉發了,每個女人都遇到過渣男、賤男。她站在創業者角度寫茅侃侃,讓多少創業者的心靈得到了撫慰,她沒有宣泄自己的情緒,她宣泄的是創業者的情緒。

3、卡券:雖然low,但是有效

我們發現有錢人沒錢人都喜歡貪便宜,這是人性。搶紅包搶到一毛錢還要謝謝老板。

再說到滴滴,回想一下,滴滴是靠5分鐘內叫到車做起來的嗎?當時其他的打車軟件都能幫你叫到車,為什麽用滴滴?因為滴滴有補貼。我當時從公司打車回家要12塊錢,用滴滴免費,那我當然選擇用,下個APP而已。我也不差這12塊錢,但這個便宜不占白不占。

另外,我發現絲芙蘭會在顧客買完單準備離開的時候送你一個小樣,比如店員會說我覺得你的皮膚是怎麽樣的,送給你一個雅詩蘭黛的小樣。這是超出顧客預期的,額外的禮物。讓用戶感覺占了便宜,這種小恩小惠特別有用。

胡桃里每天會把營業額的5%拿出來,給某個店員去送一個顧客水果或者一杯雞尾酒。設想一下,吃飯的時候,一個店員對你說,某某先生你來了,送你個什麽東西,在朋友面前有面子,他肯定願意來。

名創優品的購物袋其實也是個卡券,當所有的超市都收錢的時候,名創免費送給你,質量還很高,顧客就願意來。

資本價值公式 :C(資本價值)={( C用戶增速+ R營收增速+ P利潤增速 )/4.5}3

第四個公式是站在實體的角度教你怎麽賺錢,可能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不一樣。純互聯網公司未必把賺錢放到首位,很多看的是市場估值。

公式里用戶、營收和利潤這三個指標都用了「增速」這個詞,為什麽強調增速?天圖要退出德州扒雞,就是因為它沒有增速,德州扒雞還在賣傳統的扒雞,一只雞一只雞的賣很難有增速,周黑鴨不一樣,把鴨脖當零食賣,所以能走出來。

1、用戶增速

滴滴洗車:洗車一次賺1元,一年賺3600萬

有時候投企業,就是投想象力。比如我們最近投的滴滴洗車,雖然滴滴不賺錢,但滴滴有業務賺錢。滴滴有30萬專車司機,1000萬快車司機,都要洗車。為了給用戶更好專車的體驗,要求專車每三天洗一次,哪怕洗一次車我們賺一元,一年也能賺3600萬。

我們18年想在北京試點,在加油站放200個自動洗車機。人工一天能洗50臺,機器一天12個小時能洗120臺,這個增速是不得了的。

我們認為一個企業至少年增長速度達到50%才有投資價值,不然每年個位數的增長,都跑不過通貨膨脹。名創估值現在為什麽這麽高?因為這幾年每年2.4倍的增長。

有進階的知識付費是個好生意

為什麽名創會開發一個新零售實驗課,流量來自哪里?因為名創本身有培訓商學院,它要對新入職員工和加盟商做培訓。所以流量來自於名創優品整個系統的3萬人,等到50期的時候,把名創3000萬粉絲也加入名創的系統內,這就是自然流量。

羅振宇的「得到」,用戶聽了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再聽梁寧的產品課,跟他接下來聽不聽其他課沒有什麽關系,用戶的付費很分散也不穩定。但是名創的課程,只要想入職、想成為合作夥伴,想全面了解了名創,肯定會來聽。而且是一次投入很多,是連續性的。

為什麽說大學是一個好生意?因為上完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還要在這個學校上,這是一個進階的過程,現在很多知識付費沒有進階。

回到這個公式,只要名創不斷招新人,只要有不斷的供應商、加盟商加入,課程的用戶增速就是有保證的。這是可確定的,投資不是講確定性嗎?

2、收入增速

互聯網公司賣夢想,奮達教育賣用戶

再來說收入的增速,除了產品收入、加盟收入之外,還有什麽收入?深圳的奮達音響旗下有個奮達教育,兩年時間做到了每月9000萬的利潤。本來只是一個奮達音響的職業培訓部門,結果把職業教育變成一個產品,他是2017年對我啟發最大的人之一。

他給OPPO、VIVO、富士康和華為輸送工人,這些工廠招工人一直都是難題。現在有人保證給你輸送上手就能操作,不需要培訓和面試的工人,一個1200元,好多工廠都是願意。因為面試、培訓都需要時間成本。

他們公司有8個小組,專門去全國各地到職業中專、大專院校演講。吸引那些想去華為這樣公司上班的人,只要參加培訓,保證輸送進想進的企業。每個人一萬二,從工資里扣,每個月扣1000元,很多人報名。

他們的教學設備用已經淘汰的流水線設備。等於把三個月的試用期放在他這里。他甚至拿著offer和深圳市政府談,華為的一個offer會補助750元。政府為留住大企業,需要這樣的配套產業。

他的用戶來源於學校,每年那麽多畢業生,都成為他確定性的用戶來源、訂單來源,就有了確定性的營收,確定性的增速。互聯網公司賣夢想,這家企業賣用戶。

我今天總結的,其實都是事後諸葛亮,當時包括我沒幾個人認為名創優品能做成。但成功要知道是怎麽成功的,通過名創優品的發展,總結出來的幾個公式代表著一種規律。不過在這些價值之外,我相信名創優品的成功更離不開老葉對於零售的熱愛。如果創業者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只是想賺錢,而沒有熱愛,那再多公式也是白費。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折原。加野草君微信(Rico-0828),審核通過後加入新消費投資人、創業者群

640.webp (1)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